第一环评网-环评行业公众参与互动平台-环境影响评价网 · web view2018/10/08...

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Upload: others

Post on 27-Nov-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白山市三丰塑业有限公司年产5000t再生塑料颗粒建设项目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建设单位: 白山市三丰塑业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 白山市三丰塑业有限公司

二0一八年十月

建 设 单 位:白山市三丰塑业有限公司

法 人 代 表:邵建东

编 制 单 位:白山市三丰塑业有限公司

法 人 代 表:邵建东

项目负责人:邢捷

填 表 人:邢捷

建设单位:白山市三丰塑业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白山市三丰塑业有限公司

电 话:13294396077 电 话:13294396077

传 真:—— 传 真: ——

邮 编:134300邮 编:134300

地 址:白山市江源区石人镇榆木桥子村地 址:白山市江源区石人镇榆木桥子村

目录

一、验收项目概况1

二、验收监测的依据和工作程序1

2.1验收监测的依据1

2.2验收监测的工作程序3

三、工程建设情况4

3.1地理位置及平面布置4

3.2建设内容4

3.3主要生产设备4

3.4主要原辅材料及燃料4

3.5水源及水平衡5

3.6物料平衡5

3.7生产工艺及产排污节点简介6

3.8项目变动情况7

四、环境保护设施9

4.1污染物治理/处置设施9

4.1.1废水9

4.1.2废气9

4.1.3噪声10

4.1.4固体废弃物10

4.2 环保设施投资及“三同时”落实情况11

五 、建设项目环评报告的主要结论与建议及审批部门审批决定12

5.1建设项目环评报告的主要结论与建议12

5.1.1废气12

5.1.2废水12

5.1.3噪声13

5.1.4固体废物13

5.1.5综合结论13

5.2审批部门审批决定13

六、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16

6.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16

6.2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17

6.3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20

七、验收监测评价执行标准27

7.1废气执行标准27

7.2噪声执行标准27

七、验收监测内容27

7.1废气监测内容27

7.2噪声监测内容27

八、质量保证及质量保证措施29

8.1监测分析方法29

8.2监测仪器29

8.3人员能力29

8.4验收监测质量保证措施29

九、验收检测结果30

9.1生产工况30

9.2环境保护设施调试效果30

9.2.1污染物达标排放监测结果30

9.2.2环保设施去除效率监测结果32

十、验收监测结论及建议34

10.1结论34

10.1.1废水34

10.1.2废气34

10.1.3噪声34

10.1.4固体废物34

10.1.5环境管理检查35

10.2建议35

附表1:建设项目工程竣工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登记表36

附图2:平面布置图38

附图3:卫生防护距离示意图39

附件4:环保设施图片40

附件1:环评批复41

附件2:原料购买合同45

附件3:应急预案备案表46

附件4:检测报告46

附件5:验收组验收意见56

附件6:验收会议签到表61

附件7:现场勘查意见62

附件8验收结论66

附件9验收结论公示版67

白山市三丰塑业有限公司年产5000t再生塑料颗粒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II

一、验收项目概况

白山市三丰塑业有限公司年产5000t再生塑料颗粒建设项目位于白山市江源区石人镇榆木桥子村。本项目为新建项目。环评设计阶段总占地面积7613.82m2,建筑面积为1650.47m2,主要建筑为生产车间(厂房原有,设备新建),办公楼(楼房原有,设备新建)、门卫。项目总投资60万元,环保投资23.2万元,利用废旧塑料生产再生塑料产品5000t/a。

白山市三丰塑业有限公司根据(98)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对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于2018年3月委托吉林省林昌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白山市三丰塑业有限公司年产5000t再生塑料颗粒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同年4月报白山市江源区环境保护局,取得《关于白山市三丰塑业有限公司年产5000t再生塑料颗粒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江源环审发[2018]08号)。本项目主要为租用现有厂房,添加新设备,2018年5月开工建设,2018年8月竣工。

按照国务院第682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年10月1日施行)及原国家环保总局[2001]1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本项目建成后应进行环境保护验收。验收工作由白山市三丰塑业有限公司作为验收主体组织实施。公司有关人员开展了现场勘查,详细收集了工程的有关资料,2018年8月21日进行了现场咨询和调查,经认真分析研究,确定了本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的点位、因子、频次和环境管理检查的内容后,2018年8月22日-28日和2018年9月1日-7日,吉林省恒欣环境监测有限公司和吉林省众鑫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进行了现场监测。根据现场监测和环境管理检查结果,并按照国务院第682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要求,参照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现场检查及审查要点的通知》(环办〔2015〕113号)及《国家环保总局国环规环评[2017]4号文《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有关要求,白山市三丰塑业有限公司编制了本《白山市三丰塑业有限公司年产5000t再生塑料颗粒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二、验收监测的依据和工作程序2.1验收监测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82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10.1

2、国家环保总局国环规环评[2017]4号文《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的公告2017年11月20日

3、吉林省环境保护委员会吉环委发[1996]1号文《吉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管理试行办法》,1996.1

4、生态环境保护部公告2018年第9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2018.5

5、吉林省林昌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编制的《白山市三丰塑业有限公司年产5000t再生塑料颗粒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018.3

6、白山市江源区环境保护局,江源环审发[2018]08号《关于白山市三丰塑业有限公司年产5000t再生塑料颗粒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2018年4月2日

2.2验收监测的工作程序

三、工程建设情况3.1地理位置及平面布置

本项目位于白山市江源区石人镇榆木桥子村,项目中心坐标东经126°36′22.27″,北纬41°55′48.76″。项目厂界东侧为S303公路,厂界南侧85m为居民住户,厂界西侧为林地,厂界北侧为林地。生产车间位于厂区西部,办公楼位于厂区北侧,门卫室位于厂区东侧。本项目地理位置图详见附图1,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2。

3.2建设内容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厂区总占地面积7613.82m2,建筑面积为1650.47m2,主要建筑为生产车间(厂房原有,设备新建),办公楼(楼房原有,设备新建)、门卫。建设内容详见表3-1。验收1条利用废旧塑料生产再生塑料的生产线,年产5000吨再生塑料颗粒,产品种类详见表3-2。本次验收总投资60万元,环保投资23.2万元。劳动定员12人,全年工作300d,每天2班,每班8小时。

表3—1 项目主要构筑物一览表

序号

建筑名称

层数

建筑面积(m2)

备注

1

生产车间

1层

1158.63

厂房原有,设备新建

2

办公楼

2层

406.83

楼房原有,设备新建

3

门卫

1层

85.01

门卫原有

合计

1650.47

表3-2产品方案一览表

序号

产品种类

产量

规格

1

PP颗粒

2500t/a

再生塑料颗粒为圆柱形,长2-3mm,直径1mm

2

PE颗粒

2500t/a

再生塑料颗粒为圆柱形,长2-3mm,直径1mm

3.3主要生产设备

主要生产设备名称及数量情况详见下表3-3。

表3-3 项目设备一览表

序号

名 称

单位

数量

型号

1

电加热器

4

800型

2

挤塑机

2

3

拉条造粒机

1

180型

总计

7

3.4主要原辅材料及燃料

主要原辅材料及其用量详见表3-4。

表3-4 主要原辅材料及其用量一览表

序号

名称

消耗量

来源

1

清洗过的废旧塑料

6000t/a

全部外购

3.5水源及水平衡

1、给水:本项目用水水源为企业厂区内自打深水井,用水主要包括塑料挤出后冷却用水及生活用水。塑料定型冷却水循环水用量为48t,该冷却水重复利用不外排,但在使用过程中有损耗,每日损耗量按循环水量的20%计,则补充新鲜水量为0.032t/d(9.6t/a)。本项目职工共12人,生活用水量按30L/人·d计,则生活用水量为0.36t/d(108t/d)。

2、排水:本项目废水主要为员工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按生活用水量的80%计,则废水产生总量为0.288t/d(86.4t/a),生活污水排入厂内防渗旱厕,定期清掏,不外排。水量平衡情况见下图示意。

21.6

86.4

108

防渗旱厕

生活用水

117.6

新鲜水

9.6

9.6

冷却用水

图3-1 水量平衡示意图 t/a

3.6物料平衡

本项目分拣出来的PP、PE等废旧塑料生产再生塑料产品。物料平衡见表3-5。

表3-5 物料平衡一览表

投入

产出

名称

年用量t/a

产出物

产生量t/a

清洗过的废旧塑料

6000

塑料颗粒

5000

水蒸汽

586

非甲烷总烃

2.008

固废

211.97

分拣固废

200

合计

6000

——

6000

注:固废包括分拣过程中PVC、PET等废塑料200t。

净化1.80

非甲烷总烃2.008

塑料颗粒5000

生产过程

有组织排放

0.108

固废211.97

清洗过的废旧塑料

无组织排放0.10

气相损失588.008

分拣固废200

水蒸汽586

图3-2物料平衡示意图 t/a

3.7生产工艺及产排污节点简介

本项目生产工艺主要为:首先将收购的清洗后的废旧塑料进行分类,利用PP、PE等废旧塑料生产塑料颗粒,分拣出来的PVC、PET等其他废旧塑料可以卖与有生产能力的企业综合利用。由于本项目购买的的废旧塑料来源于永康市前仓宝宇塑料制品厂清洗后的废旧塑料(购买协议详见附件3),将PP、PE废旧塑料放到电加热器加热,加热温度控制范围为180-220℃,紧接着进入挤塑机,挤塑出的柱状熔融塑料用水冷却后,最后拉条造粒包装入库。

项目生产工艺流程详见图3-3

废旧塑料制品

PVC、PET等其他废旧塑料可以卖与有生产能力的企业综合利用

分拣

有机废气、噪声

加热

有机废气、噪声

挤塑

冷却

噪声、固废

拉条切粒

固废

包装

待售

图3-3废旧塑料再生颗粒生产工艺及产排污节点图

3.8项目变动情况

根据《吉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加强建设项目重大变动环评管理的通知》吉环管字[2016]10号文,重大变动清单中共包括五项,分别为建设性质、规模、地点、生产工艺和环境保护措施,此五个因素中的一项或一项以上发生重大变动,且可能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特别是不利环境影响加重)的,界定为重大变动。

根据本次验收实地勘察,本项目建设性质、规模、地点、生产工艺和环境保护措施均与环评及批复一致,未发生变化,因此,本项目不属于重大变动项目。

四、环境保护设施4.1污染物治理/处置设施4.1.1废水

塑料定型冷却水循环水用量为48t,该冷却水重复利用不外排,但在使用过程中有损耗,每日损耗量按循环水量的20%计,则补充新鲜水量为0.032t/d(9.6t/a)。

本项目废水主要为员工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按生活用水量的80%计,则废水产生总量为0.288t/d(86.4t/a),生活污水排入厂内防渗旱厕,定期清掏,不外排。

具体内容详见表4-1。

表4-1废水治理设施

废水类别

生活污水

来源

职工的生活污水

污染物种类

COD、BOD5、SS、氨氮和动植物油

排放规律

间断

排放量

86.4t/a

治理设施

防渗旱厕

排放去向

不外排

4.1.2废气

本项目冬季采用电采暖,不设置锅炉,无锅炉废气产生。本项目废气主要为加热、挤塑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气和水蒸汽。

有机废气:本项目产生的有机废气主要为非甲烷总烃,在废气产生位置采用集气罩收集,通过活性炭吸附后,经15m排气筒排放。污染防治设施照片详见附图4。

无组织排放废气:本项目产生的废气通过集气罩收集过滤后,经15m排气筒排放,仅有极少量有机废气和颗粒物逸散。本项目生产车间为封闭式,有效控制无组织废气逸散。

具体内容详见表4-2。

4-2废气治理设施

废气名称

非甲烷总烃

非甲烷总烃

来源

加热、挤塑工序

生产车间

污染物种类

非甲烷总烃

非甲烷总烃

排放形式

有组织排放

无组织排放

治理设施

集气罩收集,活性炭过滤

封闭式生产车间

排气筒高度

15m

——

排放去向

大气

4.1.3噪声

本项目主要噪声设备为电加热器、挤塑机、造粒机,噪声值在 75-85dB(A)之间,采取基础减震、厂房隔声等措施进行降噪。其噪声设备源强及采取治理措施见表具4-3。

4-3噪声源治理设施

序号

声源设备

源强dB(A)

运行方式

降噪措施

1

电加热器

75-80

连续

基础减震、厂房隔声、距离衰减

2

挤塑机

75-85

连续

基础减震、厂房隔声、距离衰减

3

造粒机

80-85

连续

基础减震、厂房隔声、距离衰减

4.1.4固体废弃物

本项目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分选固体废物、挤出工序中产生的废滤网、废气净化产生的废活性炭、废边角料。其中废活性炭属于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分选固体废物、挤出工序中产生的废滤网及废边角料,均属于一般性固体废弃物。具体情况见表4-4。

1、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至厂内垃圾箱,定期由环卫部门清运至指定垃圾堆放点。

2、分选固体废物:原材料在分选过程中夹杂着PVC、PET,卖与有生产能力的企业综合利用。

3、废滤网:废旧塑料在热熔挤出工序使用的滤网要不定期更换,产生的滤网统一收集,暂存厂内垃圾箱,定期清运至指定垃圾堆放点。

4、废边角料:项目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边角料,回用于生产。

5、废活性炭:废气净化后产生的废活性炭属于危险废物,预计产生量约0.3t/a,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项目产生的废活性炭采用袋装后暂存在专业库房内贮存。

截至验收期间,公司尚未产生废活性炭。

4-4固体废物治理设施

序号

固废名称

产生量(t/a)

废物类别

处置措施

排放量(t/a)

1

生活垃圾

1.5

一般固废

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理

1.8

2

分选固体废物

180

卖与有生产能力的企业综合利用

0

3

废滤网

0.15

收集后,暂存厂内垃圾箱,定期清运至指定垃圾堆放点

0

4

边角料

150

回用于生产

0

5

废活性炭

0

危险废物

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0

4.2 环保设施投资及“三同时”落实情况

本项目设计阶段总投资为60万元,环保投资为19.4万元,占总投资的32.3%。经调查,项目实际总投资60万元,环保投资23.2万元,占总投资的38.7%。环保投资主要项目见表4-5。

表4-5工程环保投资项目一览表

序号

项目

环保措施

数量

实际环保投资(万元)

1

生活污水

防渗旱厕

1座

1.0

2

工艺废气

采用集气罩收集,通过活性炭吸附后,经15m排气筒排放

1套

10.0

3

噪声

低噪声设备、基础减振、厂房隔声

若干

1.0

4

固废

生活垃圾桶

2个

2.0

5

废活性炭,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6

防渗措施

事故应急池(45m3)

1座

2.8

7

循环水池(36m3)

2座

4.0

8

风险措施

火灾灭火消防设施

若干

1.0

9

其它

厂区绿化

1.4

10

合计

23.2

五 、建设项目环评报告的主要结论与建议及审批部门审批决定

5.1建设项目环评报告的主要结论与建议

5.1.1废气

本项目生产采用电加热,因此没有锅炉废气产生。项目废气排放源主要为破造粒产生的粉尘,加热和挤塑产生的有机废气。

非甲烷总烃:本项目加热、挤塑过程中产生有机废气,有害物主要为非甲烷总烃,项目拟在废气产生点设置集气罩,将有机废气收集后通过活性炭吸附后通过1根15m高排气筒排放。风机风量为2000m3/h,净化器净化效率按95%计,则非甲烷总烃的排放浓度为9.923mg/m3,排放速率为0.04kg/h;非甲烷总烃的排放速率及排放浓度均满足《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2-2015)中排放限值要求。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由预测结果可知,非甲烷总烃最大一次落地浓度为0.001549mg/m3,站标率为0.08%,对应的距离为255m。由于本地区没有非甲烷总烃特征污染物排放,因此可以用此估算结果与TJ36中居住区大气有害物最高容允浓度进行对比,由结果可知,非甲烷总烃均满足标准要求,且贡献值较小。估算模式已考虑最不利的气象条件,分析预测结果表明,该项目对周围大气环境质量影响较小。

估算结果可知,项目特征污染物非甲烷总烃非正常排放情况下,下风向最大落地浓度可以达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但对环境的最大贡献值达到0.77%,故非正常排放对环境影响较大,要求建设单位加强日常管理,杜绝非正常排放情况发生,如果除尘器或净化装置出现故障,应立即停止生产,进行抢修,确保除尘器和净化装置与生产设备同步运行,以保护区域大气环境质量。

大气防护距离与卫生防护距离:本项目非甲烷总烃无组织排放无超标点,故本项目未设置大气防护距离;根据计算结果,按照卫生防护距离的规定,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为生产车间边界外100m,在此卫生防护距离内无敏感目标,满足卫生防护距离要求。

5.1.2废水

地表水:本项目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排入防渗旱厕,定期清掏,不外排,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地下水:生活垃圾临时堆放场应做防渗处理,以防止废水通过渗透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地面防渗措施可在新浇筑混凝土地面时,加入混凝土密封固化剂或地面防渗剂,经固化剂或防渗剂处理的地面,莫氏硬度将达到9,莫氏硬度提高45.3%,耐磨度将提高到8倍以上,对混凝土表面起到永久的密封效果,能有效抑制水、油和其他的表面污染物进入混凝土内。固化剂和防渗剂是以活性硅酸盐为核心技术的聚合溶液,无色、无臭、无毒、不燃,能使混凝土坚固和防尘,能阻止水分、油污渗透,是一种新型节能环保建筑材料。通过上述措施可使一般污染区各单元防渗层渗透系数≤10-7cm/s。

5.1.3噪声

本项目的主要噪声源为造粒机、挤塑机、电加热器等,源强一般为75-90dB(A),拟采用减振、吸声、隔声等综合防噪措施。预测结果表明,项目运营后,厂界噪声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厂家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3类标准要求。

5.1.4固体废物

根据《废塑料回收与再生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T364-2007)中5.4.7的要求:废塑料预处理、再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分选处的不宜再生利用的废塑料,应按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并执行相关环境保护标准。生活垃圾采用垃圾箱收集,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直接回用于生产;热熔挤出机产生的废过滤网送原生产厂家处理;废气净化产生的活性炭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5.1.5综合结论

本建设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清洁生产”和“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原则要求,项目的建设对空气环境、地表水、声环境及人居环境的影响很小,均在环境标准允许和公众可接受范围之内。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显著。因此,在落实本报告所规定的环保措施的前提下,本项目选址合理,项目可行。

5.2审批部门审批决定

本项目按建设项目分类管理规定,白山市三丰塑业有限公司根据(98)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对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于2018年3月委托吉林省林昌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白山市三丰塑业有限公司年产5000t再生塑料颗粒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同年4月报白山市江源区环境保护局,取得《关于白山市三丰塑业有限公司年产5000t再生塑料颗粒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江源环审发[2018]08号)。环评批复及落实情况见表5-1:

表5-1 环评批复及落实情况

江源环审发[2018]08号

实际落实情况

一、在全面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境风险防范、生态保护及污染防治措施后,项目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能够得到缓解和控制。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我局原则同意环境影响报告书所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工艺、地点和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二、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应重点做好以下环保工作:

(一)控制该项目废气的排放量和排放浓度,废气污染物经处理后排放浓度满足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非甲烷总烃无组织排放限值要求;控制该项目工艺废气达到GB31572-2015《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限值要求,保护项目所在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的要求。

基本落实

本项目严格控制废气排放量及排放浓度,产生的有机废气经集气罩收集,经活性炭吸附后,通过15m排气筒排放,经验收监测,产生的废气均满足各项标准要求,具体监测数据详见第六章。

(二)控制该项目废水的排放,生活污水排入防渗旱厕,定期清掏,严禁直接外排;塑料定型冷却水经冷却后重复利用不外排。保护项目所在地地表水环境质量满足GB3838-201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

基本落实

生活污水排入厂内防渗旱厕,定期清掏,不外排。塑料定型产生的冷却水排入厂内循环水池(45m3),不外排;经验收监测,项目所在地地表水环境质量满足GB3838-201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具体监测数据详见第六章。

(三)控制该项目产噪设备的噪声强度,使厂界环境噪声满足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3类标准要求,保护该区域内声环境质量符合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3类标准要求

基本落实

项目采用低噪声设备、基础设施减震,通过厂房隔声等降噪措施,经验收监测,厂界环境噪声满足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3类标准要求,该区域内声环境质量符合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3类标准要求

(四)合理处置该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生活垃圾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1年4月1日)中第三节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防治的相关规定;项目产生的一般固体废物满足GB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污染控制标准》的相关要求,做好固体废物的分类管理,加强固废物的收集和临时贮存,不得对项目所在区域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基本落实

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至厂内垃圾箱,定期由环卫部门清运至指定垃圾堆放点。

分选固体废物卖与有生产能力的企业综合利用。

产生的滤网统一收集,暂存厂内垃圾箱,定期清运至指定垃圾堆放点。

项目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边角料,回用于生产。

废活性炭:废气净化后产生的废活性炭属于危险废物,预计产生量约0.3t/a,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项目产生的废活性炭采用袋装后暂存在专业库房内贮存。

截至验收期间,公司尚未产生废活性炭。

(五)该项目要做好各项防渗措施,避免污染地下水,保护该区域内地下水质量符合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要求

经验收监测,本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指标满足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要求,项目生产区地面进行了防渗处理,厂区未进行地面硬化,出于废旧塑料的特殊性,考虑废旧塑料经雨水冲洗产生的渗滤液渗漏至土壤内,造成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建议将厂区内地面进行硬化处理,并修建集水渠,将雨水引至防渗事故应急池内,防止雨水冲洗废旧塑料产生的渗滤液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环境。

(六)控制施工期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加强施工期管理,设立好施工围护,施工场地每天定期洒水,防止扬尘污染,设备选型上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使厂界环境噪声满足GB12523-2001《建设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相关标准要求,控制施工废物对环境的影响,避免产生二次污染,使区域内地表水、环境空气、声环境满足相应的标准要求。

基本落实

施工期定期洒水降尘,选用低噪声设备,施工期固体废物及时清运,经现场检查,无施工期遗留建筑垃圾。

(七)该项目要制定完善的预防事故应急预案,严格操作规程,对生产设备、环保设施进行定期检修,发现隐患及时处理,杜绝事故排放,不得污染周围环境

基本落实

风险应急预案已编制完成,并通过专家审查,但尚未取得备案手续

(八)该项目卫生防护距离为100m

基本落实

本项目以生产车间为边界,生产车间边界外100m为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经验收现场踏查,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内无环境敏感点,具体情况详见附图3

(九)严格按照环评报告书的要求施工建设,不得擅自更改

基本落实

本项目严格按照环评报告书的要求进行施工建设,未进行擅自更改

六、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6.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6.1.1监测断面布设

根据项目所在位置及区域地表水文情况共在榆木桥子河及其支流上布设3个地表水监测断面,地表水监测点详见表6-1。

表6-1地表水监测断面布设情况

编号

水体

断面位置

断面性质

布 设 目 的

1

榆木桥子

干巴河子断面

对照断面

了解区域地表水体水环境质量现状

2

榆木桥子村断面

控制断面

3

车站村断面

消减断面

6.1.2监测项目

根据项目废水排放特征及地表水水质调查结果,监测项目共选择pH、COD、BOD5、NH3-N共4指标。

6.1.3监测单位、监测时间及频率

监测单位:吉林省恒欣环境监测有限公司

监测时间:2018年9月1日。

监测频率:一天一次。

6.1.4分析方法

按国家有关标准和原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规定执行。分析方法详见表6-2。

表6-2 地表水现状监测因子的分析方法

监测因子

分析方法

方法来源

pH

玻璃电极法

GB6920—86

COD

重铬酸盐法

GB11914—89

BOD5

稀释接种法

GB7488—87

NH3-N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HJ535-2009

6.1.5评价方法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单项标准指数法,其数学模式如下:

Sij=Cij/C0

式中:Sij—单项水质参数i在第j点的标准指数;

Cij—第i种污染物监测结果,mg/L;

C0 —第i种污染物评价标准,mg/L。

pH的标准指数计算式:

SpH,j= pHj≤7.0

SpH,j= pHj>7.0

式中:SpH,j—pH在第j点的标准指数;

pHj—j点的pH值;

pHsd—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下限;

pHsu—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上限。

6.1.6评价标准

采用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

6.1.7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见表6-3。

表6-3 地表水水质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mg/l(pH除外)

监测点位

监测日期

检测项目

pH

COD

BOD5

氨氮

干巴河子断面

2018.9.1

7.21

9.62

3.16

0.14

榆木桥子村断面

7.03

10.0

3.74

0.16

车站村断面

7.15

9.79

3.63

0.13

标准限值III

6-9

≤20

≤4

≤1.0

监测结果表明:该项目附近地表水环境质量良好,能够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III类标准。

6.2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6.2.1监测断面布设

项目所在区域共布设3处地下水监测点位,具体监测点位详见表6-4。

编号

点位

目的

1

小西沟

了解项目所在地上游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2

项目所在地

了解项目所在地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3

榆木桥子

了解项目所在地下有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6.2.2监测项目

pH、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氯化物、硫酸盐、石油类、挥发性酚类、氰化物。

6.2.3监测单位、监测时间及频率

监测单位:吉林省众鑫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监测时间:2018年8月22日。

监测频率:一天一次。

6.2.4分析方法

按国家有关标准和原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规定执行。分析方法详见表6-5。

表6-5 地下水现状监测因子的分析方法

监测因子

分析方法

方法来源

pH

玻璃电极法

GB/T6920-1986

高锰酸盐指数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GB/T11892-1989

氨氮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计法

HJ535-2009

硝酸盐

离子色谱法

HJ/T84-2016

亚硝酸盐

离子色谱法

HJ/T84-2016

氯化物

离子色谱法

HJ/T84-2016

硫酸盐

离子色谱法

HJ/T84-2016

石油类

红外分光光度法

HJ637-2012

挥发性酚类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HJ503-2009

氰化物

氰化物的测定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

HJ484-2009

6.2.5评价方法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单项标准指数法,其数学模式如下:

Pij=Cij/C0

式中:Pij—单项水质参数i在第j点的标准指数;

Cij—第i种污染物监测结果,mg/L;

C0 —第i种污染物评价标准,mg/L。

pH的标准指数计算式:

PpH,j= pHj≤7.0

PpH,j= pHj>7.0

式中:PpH,j—pH在第j点的标准指数;

pHj—j点的pH值;

pHsd—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下限;

pHsu—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上限。

6.2.6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采用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

6.2.7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见表6-6。

表6-6 地下水水质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mg/l(pH除外)

监测点位

监测项目

监测日期

小西沟

项目所在地

榆木桥子

标准值III

pH

2018.8.22

7.77

7.80

7.21

6.5-8.5

高锰酸盐指数

2.03

2.21

2.08

≤3.0

氨氮

0.102

0.086

0.120

≤0.2

硝酸盐

2.35

2.16

2.05

≤20

亚硝酸盐

0.016L

0.016L

0.016L

≤0.02

氯化物

36.54

41.58

40.87

≤0.05

硫酸盐

20.58

21.43

20.59

≤250

挥发性酚类

0.0003L

0.0003L

0.0003L

≤0.002

氰化物

0.001L

0.001L

0.001L

≤0.05

注:“L”表示低于检测下线。

监测结果表明:该项目附近地下水环境质量良好,能够满足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

6.3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为了解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本次调查采于2018年8月22日至28日和2018年9月1日至7日对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数据进行评价。

6.3.1监测点位布设

本次调查布设3个大气监测点,分别为1#上风向项目500m、2#项目所在地和3#下风向1000m三个监测点。

6.3.2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为TSP、SO2、NO2及非甲烷总烃四项指标。

6.3.3监测单位、监测时间及频率

监测单位:吉林省恒欣环境监测有限公司、吉林省众鑫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监测时间:吉林省恒欣环境监测有限公司采样时间2018年8月22日-28日;吉林省众鑫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采样时间2018年9月1日-7日。

监测频率:连续监测7天。

6.3.4评价标准

采用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

6.3.5评价方法

各种主要污染物按所获得的样品,统计出各监测点的日平均浓度值的波动范围、日平均浓度值、环境指数。采用环境质量指数法对各监测点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

环境质量指数:

式中,Pi -i种污染物的环境质量;

Ci - i种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m³;

Si - i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m³。

6.3.6监测结果及其评价:

表6-7环境空气非甲烷总烃监测结果 单位:mg/m³

监测点位

监测日期

监测时段

监测项目

非甲烷总烃

大西沟子

2018.08.22

02时

0.07L

08时

0.07L

14时

0.07L

20时

0.07L

日均值

——

2018.08.23

02时

0.07L

08时

0.07L

14时

0.07L

20时

0.07L

日均值

——

2018.08.24

02时

0.07L

08时

0.07L

14时

0.07L

20时

0.07L

日均值

——

2018.08.25

02时

0.07L

08时

0.07L

14时

0.07L

20时

0.07L

日均值

——

2018.08.26

02时

0.07L

08时

0.07L

14时

0.07L

20时

0.07L

日均值

——

2018.08.27

02时

0.07L

大西沟子

08时

0.07L

14时

0.07L

20时

0.07L

日均值

——

2018.08.28

02时

0.07L

08时

0.07L

14时

0.07L

20时

0.07L

日均值

——

项目所在地

2018.08.22

02时

0.245

08时

0.235

14时

0.216

20时

0.251

日均值

——

2018.08.23

02时

0.256

08时

0.233

14时

0.213

20时

0.238

日均值

——

2018.08.24

02时

0.209

08时

0.215

14时

0.234

20时

0.226

日均值

——

2018.08.25

02时

0.217

08时

0.205

14时

0.231

项目所在地

2018.08.25

20时

0.206

日均值

——

2018.08.26

02时

0.208

08时

0.225

14时

0.216

20时

0.229

日均值

——

2018.08.27

02时

0.228

08时

0.203

14时

0.209

20时

0.215

日均值

——

2018.08.28

02时

0.209

08时

0.235

14时

0.216

20时

0.226

日均值

——

榆木桥子村

2018.08.22

02时

0.07L

08时

0.07L

14时

0.07L

20时

0.07L

日均值

——

2018.08.23

02时

0.07L

08时

0.07L

14时

0.07L

20时

0.07L

日均值

——

榆木桥子村

2018.08.24

02时

0.07L

08时

0.07L

14时

0.07L

20时

0.07L

日均值

——

2018.08.25

02时

0.07L

08时

0.07L

14时

0.07L

20时

0.07L

日均值

——

2018.08.26

02时

0.07L

08时

0.07L

14时

0.07L

20时

0.07L

日均值

——

2018.08.27

02时

0.07L

08时

0.07L

14时

0.07L

20时

0.07L

日均值

——

2018.08.28

02时

0.07L

08时

0.07L

14时

0.07L

20时

0.07L

日均值

——

标准限值

日均值

2.0

小时均值

达标情况

/

达标

注:“L”表示低于检测下线。

表6-8环境空气TSP、SO2、NO2监测结果 单位:mg/m³

监测日期

监测时段

1#大西沟子

2#项目所在地

3#榆木桥子村

SO2

NO2

TSP

SO2

NO2

TSP

SO2

NO2

TSP

2018.9.1

2

0.021

0.025

---

0.024

0.028

---

0.023

0.026

---

8

0.023

0.027

---

0.023

0.027

---

0.021

0.028

---

14

0.020

0.024

---

0.025

0.030

---

0.024

0.029

---

20

0.022

0.026

---

0.026

0.029

---

0.025

0.027

---

日均值

0.020

0.026

0.080

0.023

0.026

0.102

0.024

0.027

0.098

2018.9.2

2

0.020

0.024

---

0.026

0.030

---

0.024

0.027

---

8

0.021

0.025

---

0.027

0.029

---

0.022

0.025

---

14

0.019

0.023

---

0.025

0.029

---

0.021

0.025

---

20

0.024

0.027

---

0.028

0.031

---

0.025

0.029

---

日均值

0.023

0.026

0.078

0.026

0.029

0.100

0.024

0.026

0.099

2018.9.3

2

0.020

0.025

---

0.027

0.029

---

0.022

0.026

---

8

0.023

0.027

---

0.025

0.028

---

0.024

0.029

---

14

0.019

0.024

---

0.024

0.030

---

0.025

0.028

---

20

0.021

0.026

---

0.026

0.027

---

0.023

0.027

---

日均值

0.019

0.028

0.079

0.023

0.029

0.104

0.021

0.028

0.096

2018.9.4

2

0.020

0.025

---

0.028

0.030

---

0.024

0.028

---

8

0.023

0.027

---

0.026

0.029

---

0.025

0.029

---

14

0.022

0.026

---

0.027

0.030

---

0.023

0.027

---

20

0.019

0.024

---

0.025

0.028

---

0.021

0.026

---

日均值

0.021

0.026

0.075

0.026

0.029

0.099

0.024

0.028

0.097

2018.9.5

2

0.024

0.027

---

0.027

0.030

---

0.025

0.029

---

8

0.020

0.025

---

0.024

0.028

---

0.023

0.027

---

14

0.021

0.026

---

0.028

0.030

---

0.022

0.027

---

20

0.022

0.027

---

0.026

0.029

---

0.024

0.029

---

日均值

0.020

0.027

0.081

0.025

0.029

0.105

0.023

0.028

0.099

2018.9.6

2

0.023

0.026

---

0.026

0.029

---

0.024

0.027

---

8

0.021

0.025

---

0.025

0.029

---

0.022

0.029

---

14

0.020

0.025

---

0.028

0.031

---

0.026

0.028

---

20

0.019

0.024

---

0.027

0.030

---

0.023

0.030

---

日均值

0.022

0.025

0.076

0.024

0.030

0.103

0.021

0.029

0.095

2018.9.7

2

0.025

0.028

---

0.026

0.030

---

0.022

0.029

---

8

0.023

0.027

---

0.029

0.031

---

0.026

0.030

---

14

0.021

0.026

---

0.027

0.030

---

0.023

0.027

---

20

0.020

0.025

---

0.025

0.029

---

0.021

0.028

---

日均值

0.019

0.026

0.077

0.026

0.030

0.106

0.025

0.029

0.100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统计结果表明:该项目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各项污染物浓度均满足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要求。非甲烷总烃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中最高容许浓度为2.0mg/m3的标准要求。

七、验收监测评价执行标准7.1废气执行标准

非甲烷总烃与颗粒物排放执行《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2-2015)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相应标准,详见表7-1和表7-2。

表7-1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序号

污染物

排气筒高度(m)

有组织排放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

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

监控点

浓度(mg/m3)

1

颗粒物

15

30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1.0

2

非甲烷总烃

15

100

4.0

表7-2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无组织)

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标准来源

非甲烷总烃

无组织排放周界外浓度最高点4.0mg/m³

GB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表2 的二级标准

7.2噪声执行标准

厂界噪声排放执行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3类区标准要求。标准限值见表7-3。

表7-3 噪声排放标准限值

功能区

昼间

夜间

标准来源

3类区

65dB(A)

55dB(A)

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七、验收监测内容 7.1废气监测内容

表7-4废气监测内容一览表

废气名称

监测点位

监测因子

监测频次

有组织废气

生产设施排气筒

非甲烷总烃

3次/天,2天

生产设施排气筒

颗粒物

3次/天,2天

无组织废气

厂界外10m处上风向布设1个监测点位1#上风向,下风向扇形布设3个监测点位1#下风向、2#下风向、3#下风向

颗粒物、非甲烷总烃

3次/天,2天

7.2噪声监测内容

厂区四周布设四个监测点,厂界南侧敏感点布设一个监测点位,噪声连续等效A声级,监测二天,每天昼夜各一次,点位见下图7-1:

图7-1 厂区平面布置、周围环境及噪声废气监测点位示意图

八、质量保证及质量保证措施8.1监测分析方法

表8-1监测分析方法一览表

污染物

监测因子

监测分析方法

方法来源

废气

颗粒物

重量法

GB/T15432-1995

非甲烷总烃

气相色谱法

HJ/T 38-2017

噪声

Leq dB(A)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8.2监测仪器

表8-2废气监测分析方法一览表

监测因子

使用仪器名称

型号

编号

颗粒物

天平

JJ124BC

YQ-02

非甲烷总烃

气相色谱仪

——

——

Leq dB(A)

噪声频谱分析仪

HS6298A

YQ-04

8.3人员能力

表8-3监测人员能力一览表

监测因子

人员能力

颗粒物、噪声Leq dB(A)

已具备上岗证

非甲烷总烃

已具备上岗证

8.4验收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1、及时了解记录生产工况,保证验收监测过程中生产达到设计生产能力负荷75%以上,在低于75%时停止监测。

2、合理布设监测点位,保证监测点位布设科学性、代表性与可比性。

3、验收监测时,尽量按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采用列出标准测试方法,尚未列出测试方法的污染物,尽量选择国家现行的标准测试方法。

4、监测人员经过考核,并持有环境监测上岗证,所有监测仪器都经计量部门检定,并在有效期内。

5、监测数据严格执行三级审核制度,经过校准、校核,最后由授权签字人审定。

九、验收检测结果9.1生产工况

吉林省恒欣环境监测有限公司和吉林省众鑫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于2018年9月1日、2日和2018年8月22日、23日对白山市三丰塑业有限公司年产5000t再生塑料颗粒建设项目竣工进行了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监测期间项目正常运行,各个方面满足监测条件,符合验收监测要求。生产负荷见表9-1。

表9-1 生产负荷情况一览表

日期

当日生产量

设计平均日生产量

生产负荷%

2018.8.22

15.0

16.66t/d

90%

2018.8.23

14.9

16.66t/d

89.44%

2018.9.1

15.1

16.66t/d

90.64%

2018.9.2

15.0

16.66t/d

90%

9.2环境保护设施调试效果9.2.1污染物达标排放监测结果9.2.1.1废气

表9-2 有组织废气非甲烷总烃监测结果一览表

监测点位

监测日期

监测频次

监测项目

监测结果

浓度(mg/m3)

生产设施排放筒

2018.8.22

第一次

非甲烷总烃

4.56

第二次

5.02

第三次

5.21

2018.8.23

第一次

4.88

第二次

4.36

第三次

4.71

最大值

/

5.21

标准限值

/

100

达标情况

/

达标

表9-3 有组织废气颗粒物监测结果一览表

监测点位

监测日期

监测频次

监测项目

监测结果

浓度(mg/m3)

生产设施排放筒

2018.9.1

第一次

颗粒物

11

第二次

15

第三次

12

2018.9.2

第一次

14

第二次

17

第三次

15

最大值

/

17

标准限值

/

30

达标情况

/

达标

由表9-2和表9-3监测结果显示:有组织废气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为4.36mg/m3—5.21mg/m3,颗粒物排放浓度为11mg/m3—17mg/m3,满足《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2-2015)中标准限值,即非甲烷总烃100mg/m3,颗粒物30mg/m3。

表9-4无组织排放废气非甲烷总烃监测结果一览表 单位:mg/m3

监测内容

监测时间

监测频次

1#上风向

1#下风向

2#下风向

3#下风向

非甲烷总烃

2018.8.22

1次

0.236

0.240

0.243

0.246

2次

0.236

0.234

0.242

0.236

3次

0.098

0.232

0.245

0.232

2018.8.23

1次

0.232

0.233

0.235

0.242

2次

0.240

0.234

0.236

0.242

3次

0.238

0.244

0.232

0.240

最大值

0.246

标准值

4.0

达标情况

达标

表9-5无组织排放废气颗粒物监测结果一览表 单位:mg/m3

监测内容

监测时间

监测频次

1#上风向

1#下风向

2#下风向

3#下风向

颗粒物

2018.9.1

1次

0.174

0.111

0.110

0.161

2次

0.142

0.126

0.094

0.143

3次

0.158

0.095

0.141

0.111

2018.9.2

1次

0.157

0.128

0.112

0.127

2次

0.173

0.096

0.080

0.159

3次

0.126

0.145

0.096

0.112

最大值

0.174

标准值

1.0

达标情况

达标

监测结果显示:厂界无组织排放的颗粒物、非甲烷总烃最大浓度分别为0.174mg/m3、0.246mg/m3,满足GB31572-2015《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2二级标准中无组织排放标准。

9.2.1.2噪声

表9-6噪声监测结果一览表 单位:LeqdB(A)

监测点位

2018.09.01

2018.09.02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1#厂界东侧1m

59.0

44.0

57.8

46.4

2#厂界南侧1m

46.4

35.1

47.2

37.7

3#厂界西侧1m

49.7

35.9

50.1

38.7

4#厂界北侧1m

51.6

38.9

52.3

41.5

5#厂界南侧敏感点

50.1

43.4

52.5

42.7

标准限值

65

55

65

55

厂界最大值

59.0

46.4

监测结果显示:厂界昼间、夜间最大值分别为59.0dB(A)、46.4dB(A),敏感点噪声昼间、夜间最大噪声值分别为52.5dB(A)、43.4dB(A),满足GB12348 -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和GB3095-2012《声环境质量标准》中3类区标准要求。

9.2.2环保设施去除效率监测结果9.2.2.1废水治理设施

本项目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排入厂内防渗旱厕,定期清掏,不外排。采取措施后,能够保证废水不排入区域地表水体,治理措施可行。

9.2.2.2废气治理设施

本项目冬季采用电采暖,不设置锅炉,无锅炉废气产生。本项目废气主要为加热、挤塑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气和水蒸汽。

有机废气:本项目产生的有机废气主要为非甲烷总烃,在废气产生位置采用集气罩收集,通过活性炭吸附后,经15m排气筒排放。

无组织排放废气:本项目产生的废气通过集气罩收集过滤后,经15m排气筒排放,仅有极少量有机废气和颗粒物逸散。本项目生产车间为封闭式,有效控制无组织废气逸散。

9.2.2.3厂界噪声治理设施

主要采用减震、隔声及距离衰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治理。设备噪声可以降低 15dB(A)以上,经监测,该项目厂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 类标准,即厂界噪声昼间值≤65dB(A)、夜间值≤55dB(A)。因此,本项目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可行。

9.2.2.4固体废物治理设施

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至厂内垃圾箱,定期由环卫部门清运至指定垃圾堆放点;分选固体废物卖与有生产能力的企业综合利用;产生的滤网统一收集,暂存厂内垃圾箱,定期清运至指定垃圾堆放点;项目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边角料,回用于生产。

废活性炭:废气净化后产生的废活性炭属于危险废物,预计产生量约0.3t/a,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项目产生的废活性炭采用袋装后暂存在专用库房内贮存。

截至验收期间,公司尚未产生废活性炭。

根据现场调查情况,企业对废活性炭专用库房实施了硬化处理。但考虑到防渗措施属于隐蔽工程,其是否达到相关要求目前尚不可知。据此,本次评价要求企业对现有废活性炭专用库房必须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要求进行建设,采取严格的防渗、防水以及防溢流措施,防止焦油渗入地下。

防渗要求:暂存间防渗层为至少1米厚粘土层(渗透系数≤10-7cm/s),或2毫米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2毫米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 cm/s);面层可采用防渗涂料面层或防渗钢筋钢纤维混凝土面层(渗透系数≤10-12cm/s)。

十、验收监测结论及建议10.1结论

白山市三丰塑业有限公司年产5000t再生塑料颗粒建设项目落实了白山市江源区环境保护局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批复中相关要求,各项环保设施主要污染物处理效率符合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设计指标。执行了国家建设项目环保管理规定。

10.1.1废水

生活污水排入厂内防渗旱厕,定期清掏,不外排。

10.1.2废气

本项目产生的有机废气主要为非甲烷总烃,在废气产生位置采用集气罩收集,通过活性炭吸附后,经15m排气筒排放。经监测:有组织废气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为4.36mg/m3—5.21mg/m3,颗粒物排放浓度为11mg/m3—17mg/m3,满足《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2-2015)中标准限值,即非甲烷总烃100mg/m3,颗粒物30mg/m3。

本项目生产车间为封闭式,有效控制无组织废气逸散。经监测:厂界无组织排放的颗粒物、非甲烷总烃最大浓度分别为0.174mg/m3、0.246mg/m3,满足GB31572-2015《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2二级标准中无组织排放标准。

10.1.3噪声

本项目噪声源主要采用减震、隔声及距离衰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治理。经监测:厂界昼间、夜间最大值分别为59.0dB(A)、46.4dB(A),敏感点噪声昼间、夜间最大噪声值分别为52.5dB(A)、43.4dB(A),满足GB12348 -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和GB3095-2012《声环境质量标准》中3类区标准要求。

10.1.4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至厂内垃圾箱,定期由环卫部门清运至指定垃圾堆放点;分选固体废物卖与有生产能力的企业综合利用;产生的滤网统一收集,暂存厂内垃圾箱,定期清运至指定垃圾堆放点;项目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边角料,回用于生产。

废活性炭:废气净化后产生的废活性炭属于危险废物,预计产生量约0.3t/a,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项目产生的废活性炭采用袋装后暂存在专用库房内贮存。

截至验收期间,公司尚未产生废活性炭。

根据现场调查情况,企业对废活性炭专用库房实施了硬化处理。但考虑到防渗措施属于隐蔽工程,其是否达到相关要求目前尚不可知。据此,本次评价要求企业对现有废活性炭专用库房必须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要求进行建设,采取严格的防渗、防水以及防溢流措施,防止焦油渗入地下。

防渗要求:暂存间防渗层为至少1米厚粘土层(渗透系数≤10-7cm/s),或2毫米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2毫米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 cm/s);面层可采用防渗涂料面层或防渗钢筋钢纤维混凝土面层(渗透系数≤10-12cm/s)。

10.1.5环境管理检查

根据对白山市三丰塑业有限公司年产5000t再生塑料颗粒建设项目的实地调查及验收环境监测结果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本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并落实了白山市江源区环境保护局对本项目批复中提出的各项环保要求,同时企业落实了环评文件中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要求。本工程施工期、运行期间对环境空气、声环境、水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与环评报告表的预测分析结论基本一致。未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据此,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具备了验收条件,建议通过环境保护竣工验收。

10.2建议

1、确保污染防治措施正常实施,定期对厂区进行洒水降尘。严格遵守环保法律法规,认真落实各项环境管理要求。

2、项目生产区地面进行了防渗处理,厂区未进行地面硬化,出于废旧塑料的特殊性,考虑废旧塑料经雨水冲洗产生的渗滤液渗漏至土壤内,造成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建议将厂区内地面进行硬化处理,并修建集水渠,将雨水引至防渗事故应急池内,防止雨水冲洗废旧塑料产生的渗滤液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环境。

50

附表1:建设项目工程竣工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登记表

填表单位(盖章):白山市三丰塑业有限公司 填表人(签字): 项目经办人(签字):

建 设 项 目

项目名称

白山市三丰塑业有限公司年产5000t再生塑料颗粒建设项目

项目代码

建设地点

白山市江源区石人镇榆木桥子村

行业类别(分类管理名录)

三十八 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

建设性质

新建

项目厂区中心经/纬度

东经126°36′22.27″,北纬41°55′48.76″

设计生产能力

年产再生塑料颗粒5000t

实际生产能力

年产再生塑料颗粒5000t

环评单位

吉林省林昌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环评文件审批机关

白山市江源区环境保护局

审批文号

江源环审发[2018]08号

审批文件类型

批复

开工日期

竣工日期

排污许可证申领时间

环保设施设计单位

环保设施施工单位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

验收单位

白山市三丰塑业有限公司

环保设施监测单位

吉林省恒欣环境监测有限公司、吉林省众鑫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验收监测时工况

投资总概算(万元)

60

环保投资总概算(万元)

19.4

所占比例(%)

32.33

实际总投资(万元)

60

实际环保投资(万元)

23.2

所占比例(%)

38.7

废水治理(万元)

1.0

废气治理(万元)

10

噪声治理(万元)

1.0

固废治理(万元)

2.0

绿化及生态(万元)

1.4

其它(万元)

7.8

新增废水处理设施能力

新增废气处理设施能力

年平均工作时(h/a)

7200

运营单位

白山市三丰塑业有限公司

运营单位社会信用代码(或组织机构代码)

验收时间

2018.9

污染物排放达标与总量控制(工业建设项目详填)

污染物

原有排放量(1)

本期工程实际排放浓度(2)

本期工程允许排放浓度(3)

本期工程产生量(4)

本期工程自身削减量(5)

本期工程实际排放量(6)

本期工程核定排放总量(7)

本期工程“以新带老”削减量(8)

全厂实际排放总量(9)

全厂核定排放总量(10)

区域平衡替代削减(11)

排放增减量(12)

废水

化学需氧量

氨氮

石油类

废气

二氧化硫

烟尘

工业粉尘

氮氧化物

工业固体废物

与项目有关的其它

特征污染物

SS

总磷

注: 1、排放增减量:(+)表示增加,(-)表示减少 2、(12)=(6)-(8)-(11),(9)= (4)-(5)-(8)- (11) +(1) 3、计量单位:废水排放量——万吨/年;废气排放量——万标立方米/年;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万吨/年; 水污染物排放浓度——毫克/升;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毫克/立方米水污染物排放量——吨/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吨/年

白山市三丰塑业有限公司

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2:平面布置图

附图3:卫生防护距离示意图

事故应急池 循环水池 集气罩 排气筒附件4:环保设施图片

附件1:环评批复

附件2:原料购买合同

附件3:应急预案备案表

附件4:检测报告

附件5:验收组验收意见

附件6:验收会议签到表

附件7:现场勘查意见

附件8验收结论

按项目竣工环保验收会上验收组形成的意见,白山市三丰塑业有限公司做出如下验收结论:

白山市三丰塑业有限公司年产5000t再生塑料颗粒建设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环评及批复要求落实了相关环保措施,建立了相应的环保管理制度,“三废”排放达到国家相关排放标准,目前白山市三丰塑业有限公司年产5000t再生塑料颗粒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将正式投入生产。

下一步,公司将做好本项目的验收公示等工作,进一步加强管理,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随时接受环境保护部门监督检查,切实把环保工作和环境管理落实到位。

白山市三丰塑业有限公司

2018年10月7日

附件9验收结论公示版

7

0

7

0

.

.

-

-

pH

pH

j

sd

pH

pH

j

su

-

-

7

0

7

0

.

.

i

i

i

S

C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