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44
促使大学生增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 于形成浓烈的学习氛围,切实改善学风;有利于促 进大学生提高学习成绩,顺利完成学业;有利于保 证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为此,高校不断创新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促,实行学分制,设立奖学金,推行教学改革等些做法大大改善了大学生学习的外部环境和条 件,但是对大学生的学习激励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那么问题的症结何在,解决问题的出路又在哪里? 这无疑是值得深入探究的现实课题学习双因素 理论能够让我们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要争取 实现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良好效果,需要调整工 作思路,着眼于激发大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紧紧 围绕与大学生学习本身有关的各种因素(如:学习 目标,学习责任,学习挑战性,学习成就感等),采 取相应的激励措施,而不能局限于在改善大学生 学习环境因素上下功夫、“双因素理论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 启示 双因素理论是美国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 · 赫茨伯格(Fredrick H erzberg)提出的解析企业员 工工作动机的形成因素和揭示企业调动员工工作 积极性激励机制的学说该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基 本原理是:引发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 —— 一是保健因素,是指造成员工不满的因素, 主要包括企业的政策与管理技术监督薪水展条件以及人际关系等与工作环境有关的内容; 二是激励因素,是指能造成员工满意的因素,主要 包括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具有挑战性工作成绩 能够得到认可工作责任感以及职业上能够得到 发展和成长等内容满意感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 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只有激励因素才能给人们带 来满意感,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 带来满意感因此,只有激励因素才具有激励作 赫茨伯格经研究分析得出结论,满意的对立面 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没有 满意或没有不满意,就是处于 零状态”。在工作 中,当保健因素得不到保证时,个体会感到不满 意,降低激励程度;而在保健因素得到满足时,个 体不会感到不满意,但在总体上也并不会因此感 到非常满意,其中个别因素的满足可能会形成短 1 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对工作满意度影响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启示 (东华大学 材料学院, 上海 201620 [ ] 根据双因素理论的基本原理,要促使大学生增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局限 于对其加强管理督促实行学分制设立奖学金和推行教学改革等举措,还应该着眼于激发大 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注重采取目标激励责任激励挑战性激励和成就感激励等办法[ 关键词] 学习动机;学习激励;双因素理论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02- 5707 201 1 07- 0081- 04 Studies in Ideological Education 观察与思考 2011 07 07 期 总第 196 81

Upload: others

Post on 11-Sep-2019

4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cmse.dhu.edu.cncmse.dh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0/90/65c870ec478488386c105334b... ·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促使大学生增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

于形成浓烈的学习氛围,切实改善学风;有利于促

进大学生提高学习成绩,顺利完成学业;有利于保

证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为此,高校不断创新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促,实行学分制,设立奖学金,推行教学改革等。这

些做法大大改善了大学生学习的外部环境和条

件,但是对大学生的学习激励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那么问题的症结何在,解决问题的出路又在哪里?

这无疑是值得深入探究的现实课题。学习双因素

理论能够让我们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要争取

实现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良好效果,需要调整工

作思路,着眼于激发大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紧紧

围绕与大学生学习本身有关的各种因素(如:学习

目标,学习责任,学习挑战性,学习成就感等),采

取相应的激励措施,而不能局限于在改善大学生

学习环境因素上下功夫。

一、“双因素”理论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

启示

“双因素”理论是美国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

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 erzberg)提出的解析企业员

工工作动机的形成因素和揭示企业调动员工工作

积极性激励机制的学说。该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基

本原理是:引发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

个———一是保健因素,是指造成员工不满的因素,

主要包括企业的政策与管理、技术监督、薪水、发展条件以及人际关系等与工作环境有关的内容;

二是激励因素,是指能造成员工满意的因素,主要

包括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具有挑战性、工作成绩

能够得到认可、工作责任感以及职业上能够得到

发展和成长等内容。满意感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

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只有激励因素才能给人们带

来满意感,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

带来满意感。因此,只有激励因素才具有激励作

用。赫茨伯格经研究分析得出结论,满意的对立面

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没有

满意或没有不满意,就是处于“零状态”。在工作

中,当保健因素得不到保证时,个体会感到不满

意,降低激励程度;而在保健因素得到满足时,个

体不会感到不满意,但在总体上也并不会因此感

到非常满意,其中个别因素的满足可能会形成短

图 1 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对工作满意度影响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启示

戴 蓉

(东华大学 材料学院, 上海 201620)

[摘 要]根据双因素理论的基本原理,要促使大学生增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局限

于对其加强管理督促、实行学分制、设立奖学金和推行教学改革等举措,还应该着眼于激发大

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注重采取目标激励、责任激励、挑战性激励和成就感激励等办法。[关键词]学习动机;学习激励;双因素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 5707(2011)07- 0081 - 04

思 想 教 育 研 究Studies in Ideological Education 观察与思考

2011 年 07 月

第 07 期 总第 196 期

81

Page 2: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cmse.dhu.edu.cncmse.dh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0/90/65c870ec478488386c105334b... ·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时的满意,却往往难以持久,一般处于中性状态;

而当激励因素得到满足时,就会使人感到满意和

受到激励,这种激励效应往往会持续较长时期。激

励与保健因素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见图 1 所示。另外,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还要一个重要结

论,即保健因素的作用是一条递减的曲线,激励特

别是物质激励的持续投入越大,在到达一定的值

域后,其作用会逐渐减少,过了饱和点(A 点)之后

甚至会适得其反(如图 2 所示)。

严格地说,双因素理论存在一定的理论缺陷,

它只是基于对企业 200 名工程师和会计师的调查

研究,而且以满意不满意作为判断员工是否具有

积极性主动性的标准具有主观性,但是它的基本

论断被普遍认为还是有一定的道理,是符合客观

实际的。对企业员工来说,“工作”是他们的职责行

为(或者说是责任行为),而就大学生而言,“学习”也是他们的职责行为,因此可以将两者进行类比。那么,研究激发员工工作动机和工作积极性的双

因素理论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理论与实践就具有

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启示一,改善学习环境和条件有利于保持大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双因素理论揭示,那些与工作

环境有关的因素(保健因素)得到满足,能使员工

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而如果得不到改善和满足,

则易使员工产生不满情绪,消极怠工,甚至会引起

罢工等对抗行为。据此论断,学校应当重视改善大

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包括优化学籍管理制度,

完善课程设置与内容,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创造

良好的学习硬件设施,加强学风和德师与教风建

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等等。这些方面

对保持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

用,如果达不到大学生的期望要求,就会使大学生

产生不满,进而会消减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启示二,只是局限于改善学习环境因素并不

能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双因

素理论认为,并非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激励

起人们的积极性,只有当那些与责任目标相统一

的需要和以工作为核心、与工作本身密切相关并

且主要在工作时发生的需要因素(激励因素)得到

满足时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根据这一观点,如

果学校只是致力于改善大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

条件,而并不注重激发大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和

在与大学生学习本身有关的一些因素上下功夫,

那么就难以真正取得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理想效

果。以往高校学风建设的“瓶颈”恰恰就在于此,虽

然想方设法采取了许多措施,但大多属于保健因

素范畴的,并不能发挥其激励作用。启示三,对大学生学习激励更应当注重精神

层面的因素。赫茨伯格研究发现,物质性的激励措

施不能保持长久作用,投入到一定程度,其作用会

逐渐递减,甚至会出现消极的作用。而一些激励因

素(如责任感、成就感)———主要是精神层面———即使不一定是人们内心所追求的,却具有持久而

强大的激励作用。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设立各种名

目的奖学金在一定程度上对激发大学生学习积极

性和主动性有积极作用,但是金额不能过高,否则

会适得其反。而且对于家庭经济富裕的学生来说,

奖学金并非一定具有吸引力。因此,奖学金的激励

作用有相当的局限性,要实现对大学生学习积极

性与主动性更加持久更加强大的激励作用,仍需

注重精神层面的激励。

二、大学生学习激励因素分析

在当今的中国高校中,一些学习的保健因素

如办学条件等与过去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善,在加

强管理督促,实行学分制,设立奖学金,推行教学

改革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应该说大学生学

习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与以往相比有了较为明显的

改善。但是学生的学习风气并没有相应的提高,究

其原因,还是因为学校没有有效地激励学生学习

的内驱力。“美国哈佛大学詹姆斯教授研究发现:

一个没有受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 20%

-30% ,而当他受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到 80%

图 2 保健因素与激励效果关系图

2011 年 07 月

第 07 期 总第 196 期观察与思考

82

Page 3: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cmse.dhu.edu.cncmse.dh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0/90/65c870ec478488386c105334b... ·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90% 。”[1]所以,大学生学习风气的提升应该充分

发挥激励因素的作用。对大学生的激励因素主要

存在精神层面,根据激励因素的定义,主要包括工

作富有成就感、工作具有挑战性、工作成绩能够得

到认可、工作责任感以及职业上能够得到发展和

成长等内容。对于大学生来讲,相对应的激励因素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学习目标

人的活动都具有意识,也就是说任何活动都

是有目标的,目标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激励因素。但是,不同的目标对于人的激励效果是不一样的,

这与学生抱负水平有关。“抱负水平指的是个体在

行动之前对自己所能达到的成就目标的主观估

价,假如一个人的抱负水平很低,他固然容易达到

目标,但是那种成就并不能给他带来真正的满

足。”[2]没有挑战性的目标激励是短暂的,因为只要

付出很少努力就能完成目标,即使完成,个体的满

意感也是不强烈的。当今不乏有学生把每门功课

通过作为目标,只想以最低要求毕业,实践证明,

订立这样目标的学生对学习是没有激励的。学校

应该引导学生订立较高抱负水平的目标,激发个

体对学习投入更多精力,使学生在目标的激励下

发挥出强大的学习动力。(二)责任感

上文分析时将学生的学习视为企业人员的工

作,那么学习就应该视为大学生的责任。“大学生

应当担负的人生责任大体划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对自己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他人的责任、对职业的责任、对集体的责任和对社会的责任。”[3]现

在学生更多关注的是对自己和家庭的责任,但是

对大学生也要强调其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事实

也是这样,国家对高校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就是希

望学生在学校全身心投入学习,学好本领为国家、社会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大学生作为受教育时

间最长的群体,理应承担为社会多作贡献的责任。虽然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从数量上

已经走出了精英教育的范畴,但是作为社会较高

学历层次的群体,大学生依然应该具有为社会多

做贡献的责任意识,有了这种责任意识才能激励

大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三)得到重视

受人重视,得到赞赏,引起注意是人类追求进

步的原始动力。能够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普遍是

中学里成绩的佼佼者,在中学不缺乏重视和赞赏,

但是进入大学后与同为中学佼佼者的同学相比就

没有那么突出了,其受关注程度有了很大的下降,

所谓“校园里沉默的大多数”就是这种现象的反

映。许多学生有消沉的负面情绪,表现为生活学习

中打不起精神,对学习兴趣不断降低,这时如果能

够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表示出赞赏和

认可,就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四)取得绩效

绩效管理对促进整个组织的进步乃至带动每

个个体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

在组织里是好的而不是差的,所以对组织成员的

优良绩效进行评比、表彰、奖励,是对每个成员都

有激励作用。这种观点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问

题上同样有效,对于大学生在学习上取得的成绩

要予以及时的表彰和肯定,这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是明显的,例如大学生的奖学金、荣誉称号评比就

是有效的绩效激励,而且荣誉本身比奖金和奖品

更有激励作用。(五)成就感

工作中的成就感是双因素理论中典型的激励

因素,大学生在学习过程取得的成就感也是激励

因素。学生的成就感应该广义地界定,除了获得各

类奖励表扬之外,能够以自己的知识或技能为社

会和他人解决问题也是非常正面的成就感,这种

成就感来自于学生感到学习和努力是有意义的,

这种努力不仅是自己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让

大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就会使其在整个大学学习

过程中获得持续的激励,所以能够为学生提供获

得成就感的平台,也是创造激励因素的工作。

三、“双因素”理论应用于大学生学习激励

当前,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和教

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习的外部条件有了较大的

改善。但是这种改善的边际效应不断地递减,这些

因素的改善已经无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动

力。应该把提升学生学习动力的方法落实到“激

励”因素中去,激励是进一步提高学习动力的有效

2011 年 07 月

第 07 期 总第 196 期 观察与思考

83

Page 4: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cmse.dhu.edu.cncmse.dh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0/90/65c870ec478488386c105334b... ·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方法。根据对学习激励因素的梳理和分析,应该对

于激励因素进一步强化,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激

励,进而改善高校学生的学风。(一)目标激励

加强生涯规划指导,引导学生订立合适并且

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学生有了

目标才能有效指导其在校的学习生活,因为达到

这个目标就要合理规划大学的学习生涯,就会有

学习的主动性,而不会把时间花在网络游戏上。如

果学生群体都有目标,学校的学习风气就会有大

的提升。其次,对学生生涯规划目标进行合适的过

程指导,帮助其将总体目标细分为每个阶段的小

目标,使学生整个大学学习处于一个平稳向上的

学习激励过程中,促使学生拥有源源不断的学习

动力。(二)责任感激励

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应该贯穿整个育人环

节,要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栋梁的信心和决心,让

大学生明白努力学习也是社会责任感在学习期间

的表现。除了培养决心之外,还要通过各种机会提

升学生的责任感,例如参加各种社会工作为学校师

生服务,参加各类志愿者工作为社会提供服务。事

实表明,适当地参加社会工作不但不会影响学习,

而且培养出的责任感还会对学风有正面的影响。(三)绩效激励

对学生的评优评奖不仅要作为对优秀学生的

表彰,更要发挥其激励作用。公平的绩效管理才能

得到正相关的激励效果,因此,评比过程中一定要

注意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并且对学生的质疑

要有充分合理的解释,评审工作一定要有严格的

监督机制,使评审结果得到学生认可。让学生感受

到只要付出努力,就会得到好的结果,使这一绩效

激励方法发挥其最大的作用。除了对优秀学生进

行表彰,也要扩大关注群体,对普通学生的进步也

要给予表扬和赞赏,因为每一个学生都需要激励。(四)成就感激励

大学学习周期比较长,特别是一二年级主要

以课程教学为主,基本接触不到专业内容,这与中

学的学习有相似的地方。但是由于学生在大学学

习期间没有中学时期老师和家长的关注,学生往

往缺乏足够的成就感,容易产生懈怠厌倦的情绪。

所以许多学生开始充满激情,但是在枯燥的学习

过程中激情会慢慢磨灭,学习动力会逐渐地低落。通过让大学生提早接触专业,使其所学的基础知

识能够在专业研究中获得应用,可以帮助大学生

获得课程学习的成就感,提高学习动力。尝试通过

一些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例如让大学生提早进

入老师的课题组进行科研的实践,虽然无法像研

究生一样完成完整的科研项目,但是能够在科研

活动中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大学生有着正面

的激励。还有定期开展大学生的学术文化活动,让

大学生展示他们阶段性的学习成果,并且给予一

定的表彰,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和赞赏对提

升大学生的成就感作用也是十分显著的。再有建

立校外实践基地,创建学生为社会做贡献的平台。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科技服务,例如:为企业撰写

专利,改良生产工艺流程,解决实际问题等多方面

的工作,学生在这过程中取得成绩会有强烈的成

就感。如果学生的能力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特别

能够为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

成就感。对学生的学习动力也有较大的激励作用。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双因素理论在

大学生的学风建设中有着较强的借鉴意义,特别

是在树立学生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方面有着

独特的作用。主要优势还在于能够激励大学生的

内在动力,增强大学生不断自我进步的要求,持续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为大学生的学风建设提供

有效帮助。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激励因素随着

时代的不同是有所变化的,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适当地调整,使激励因素的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 张彩霞.双因素理论在人本管理中的运用[J].管理

参考,2007,(3).

[2] 庄丽. 高师院校新生抱负水平现状研究[J].徐州教

育学院学报,2003,(9).

[3] 王燕.当代大学生责任观的调查报告[J]. 青年研究,

2003,(1 ).

[责任编辑 沈崴]

2011 年 07 月

第 07 期 总第 196 期观察与思考

84

Page 5: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cmse.dhu.edu.cncmse.dh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0/90/65c870ec478488386c105334b... ·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第11卷 第2期

2011年6月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Vol.11,No.2Jun.2011

  收稿日期:2011-05-24作者简介:戴蓉(1970—),男,上海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E-mail:dairong@dhu.edu.cn

增强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多维度思考及方法

戴 蓉(东华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1620)

摘 要: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强弱受到内在学习动机和外部激励、学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 影 响 和 制 约。因 此,对 于 大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成因需要进行多维度思考与分析,并且需要从增强大学生学习动机、强化 激 励 效 能、营 造 良 好

学习氛围等方面寻求提高大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学习动力;学习动机;激励;群体环境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034(2011)02-0148-04

目前,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主要表现为学习目标模糊,学习态度马虎,学习主

动性不强,只求考试及格和混到毕业,把大量宝贵的学习时间浪费在网络游戏等一些无谓的地方。这些问题

的存在,有着多方面的内外原因。如一些大学生缺乏强烈的学习动机,又常常受到负面环境因素和个人消极

心理因素的不良影响;学校的激励措施缺乏持续的有效性,等等。因此,要促进大学生增强学习动力,需要从

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加强激励效能、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等多维度多方面地采取措施。

  一、影响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内在因素分析

学习动力是指学习行为的驱动力。由个体内在因素形成的学习动力可称之为内动力,而由外部因素产

生的学习动力则可称之为外动力。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往往是内外动力的“集合”,即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共

同影响和制约。依据学习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内在“动力源”由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个性

特征等因素组成,对学习起着始动、定向、引导、维持、调解、强化的作用[1]。相关研究证明,其中学习动机是

构成学习动力的最重要的内因。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学习需要是最根本的

内动力,学习期待则是学习需要之后的满足愿景,是促使大学生达到自己学习目标的直接的学习驱动力。第一,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改善满足的心理状态。从理论上讲,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和奥尔德弗的ERG理论都强调生存目标基础上的成长需要和被认可的需要,大学生学

习需要是建立在衣食无忧基础上自我提升和获得社会认可的一个自我驱动力。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

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这种愿望或意向是驱使个体进行学习的根本动力,它包括学习兴趣、爱好和学习信

念等。首先,大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与爱好是影响学习需求的重要因素。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的重要不同是大

学学习具有分科性。学生进入高校之后需要按照既定的分科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目前虽然不少学校允许学

生对专业进行二次选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变换专业的人终归只占少数。很多人进入大学之后一旦发现自

己并不喜欢所学的专业,学习兴趣也随之减少,学习需求自然不会很强烈。其次,学习信念。从宏观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学习需要有普遍的要求。大学生的学习

必须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大学生要成长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种

要求是根本性的,也是纲领性的,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无论如何强烈,只要与此要求不相适应,就是不恰当的,

Page 6: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cmse.dhu.edu.cncmse.dh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0/90/65c870ec478488386c105334b... ·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第2期 戴 蓉:增强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多维度思考及方法

不合理的。有此信念的大学生会自觉地将自身的学习与祖国的命运结合在一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从微

观上讲,很多人的学习信念与现实有关,有些同学认为好好读书可以给自己赢得一个好的前途,有些同学认

为好好读书可以改变自己家庭的处境。第二,学习期待是学习主体对学习目标的反应,学习目标是学习的诱因,学习主体对学习目标的实现就

是学习期待,对学习期待的正确认识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如果说学习信念是对学习的战略意义的认

识,那么学习期待则是学习过程中完成具体目标的自我反馈。学习过程是和学习目标联系在一起的。对学

习目标完成与否的正确认识,能够决定学习动力是否持久。学习期待与自我激励是有关联的。斯金纳的强

化理论认为[2],人的行为是对其所获刺激的函数。如果这种刺激对他有利,则这种行为就会重复;若对他不

利,这种行为就会减弱直至消失。学生学习期待得到满足后,需要各种激励对其行为进行强化。在各种行为

中,自我激励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自我激励要求学生肯定自身作为,能够积极认识为学习目标所付出的

努力。需求导致动机,动机触发行动,行动则是完成目标的必要条件。可以说,学习动机是学习动力最基本的

触发机制,无论在什么条件下,只要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强烈,学习行为上就会表现得勤奋努力,取得良好成绩

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强。对学习动力形成的内因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到,既然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是学习动机的主要构成部

分,那么对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的加强甚至重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一个大学生学习动 力 不 足 的 状 况。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引导学生的学习信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达到“育人”的要求;另外一方

面,要努力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与学生自身的人生设计相吻和,达到“教书”的目的。

  二、影响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外因分析

如果说学习动机等因素是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内部原因,是根本,那么外部激励和学习群体环境等因素则

是重要条件。要促使大学生增强学习动力,必须充分重视其外部因素的影响。(一)外部激励

外部激励是相对自我激励而言的一种激励方式。自我激励无需转换便产生激励效果,而外部激励则需

要激发自我能动机制,才能达到提高学习动力的目的。外部激励可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类型。前

者的理论依据来自经济人假设。西方经典管理学认为,人总是选择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因此,物质刺激

可以有效地促进个体的能动性;而梅奥的霍桑实验则认为[3],人不仅仅是经济人,更是社会人,社会中的人际

关系与精神抚慰等的改变能和物质激励产生同样的激励效果。对大学生而言,外部激励包括学习物质环境的改变,物质奖励和精神支持等。这些外部激励的作用和相

互之间的关系,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可以给出较好的诠释。赫茨伯格认为[3],引发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

要有两个: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前者包括企业的政策与管理、技术监督、薪水、发展条件以及人际关系等与

工作环境有关的内容;后者是指能造成员工满意的因素,主要包括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具有挑战性、工作成

绩能够得到认可、工作责任感以及职业上能够得到发展和成长等内容。保健因素可以消除员工的不满意,而激励因素则可以使得员工满意而产生激励作用。赫茨伯格还指出[3],保健因素的作用具有边际递减效果,达到峰值后,单位投入带来的产出将会急速下降。如果将“学习”看作是学生的职责,那么,双因素理论对提高

学生的学习动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按照赫茨伯格的理论,外部物质环境的转变,物质奖励等都是保健因

素,而精神鼓励,如学习成绩受到认可等则是激励因素。赫茨伯格的激励理论为我们思考如何提高大学生学习动力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改善学习环境和条件有

利于保持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改善包括学习环境硬件的更新等,但只是局限于改善学习环境因素并不

能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对大学生学习激励更应当注重精神层面的因素。(二)学习群体环境

大学校园是一个独特的环境存在。大学校园具有半封闭性,虽然社会影响无时无刻不作用于大学生群

体,但是对大学生影响最为直接的还是学校的内环境。校内环境包括很多方面,如管理环境,生活环境,人际

关系环境,学习环境等。广义上说,校内的环境属于学习群体环境。

941

Page 7: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cmse.dhu.edu.cncmse.dh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0/90/65c870ec478488386c105334b... ·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1卷 

学生个人行为的方向和强度,取决于其内部动力和外部环境的双重制约。一个学生的学习动力强劲,但是学习环境很差,他的学习效果必然会被削弱。勒温的群体动力学解释了 这 种 现 象。在 勒 温 的 理 论 中,场

(生活空间)以及群体成员的心理环境对于组织成员的前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群体,被温勒定义为“一组相

互依存”的人,群体的心理场包括成员以及他们的目标、活动、才能和准则等[4]。这些要素交织在一起,呈网

状结构,当出现与群体目标不符的行为时,这个网络出现相应的防御性“紧张”行为,从而起到对该行为矫正

的作用。群体的内聚性是群体组成的场的重要特征[4]。一个群体有了内聚性,个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便能

够使得他们遵从习俗,防止“越轨”。个人的变化如果与当前群体的目标相背离,群体动力的 场 便 会 发 生 作

用,在这种情况下,此类个体便会受到群体的谴责,而群体也会运用各种力量将背离目标的个体重新纳入群

体运行的轨道。可以想象,如果校内环境学风浓厚,将学习动力充足与否视为给予一个学生好评的重要依据,学生学习

动力出现不足的时候,学习群体会产生强大的力场来防止学生“越轨”。一旦此种学习群体的风气形成,无疑

会对提高学生学习动力起到巨大的作用。除了外部激励和校内学习群体环境,社会、家庭和学校对学生的期许也是构成学习动力外部原因的重要

组成部分。鉴于社会、家庭和学校对学生的期许有着相对统一性和不变性,可以将其视为常量,因此,在文中

不展开讨论。

  三、增强大学生学习动力的方法

对影响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内外因素分析,有助于我们为探寻增强大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建

立理论依据,从而有利于我们大大提高工作的方向性和自觉性。(一)增强大学生学习内动力的方法

第一,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目标。这是关系到能否建立学习信念的根本所在。宏观上讲,大学生应该树

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目标。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以将宏观要求与大学生学习微观

要求结合起来。微观上,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必须通过很好的规划,建立实际的目标才能在毕业之

后有所作为。目标的建立能够为建立学习需要提供支撑。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应该贯穿整

个育人环节,要树立大学生理应成为社会栋梁的信心和决心。第二,激发大学生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运用特定情境模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望,使得学生对知识产生渴望之后再进行教学。同时,在学生日常的生活中,应该引导学生关注问题,力求

解决问题。因为解决问题具有挑战性,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可以提高学习兴趣。第三,及时反馈,适当鼓励。对学生的行为应该有及时的反馈,以强化学生自我激励的意识。任课教师

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有所反馈,而辅导员则应该对学生生活中和思想政治动态上的变化予以反馈。一般

来讲,这种反馈应该以正面为主,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尊心等。当然,这并不

代表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而是强调保护学生学习需求的重要性。第四,帮助学生自我实现。一件学习任务成功后,若得到满意效果,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

率,会促使学生下次继续努力———这是学习期待得到满足之后的效果。因此,在设置学习目标的时候,教师

可以遵循由易及难的原则。第五,注重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大学学习具有专业性特点,大部分 学 生 对 自 己 的 专 业 还 是 比 较 有 兴 趣

的,但是大学学习周期比较长,特别是一二年级主要以基础教学为主,基本接触不到专业内容,许多学生开始

对专业充满激情,但是在枯燥的基础课学习过程中这种激情会慢慢磨灭,学习动力也就会逐渐地低落。通过

增加大学生专业科研活动的参与度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动力。例如让大学生进入老师的

课题组,可以从情感上增强大学生成为专业领域技术人员的认同感,对培养大学生专业兴趣 有 积 极 的 导 向

作用。(二)增强大学生学习外动力的方法

第一,完善激励措施,充分发挥激励效能。一方面,要注重完善评优评奖的办法,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

原则,使评审结果经得起学生质疑,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只要付出努力,就会得到应有的鼓励。另一方面,要创

051

Page 8: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cmse.dhu.edu.cncmse.dh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0/90/65c870ec478488386c105334b... ·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第2期 戴 蓉:增强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多维度思考及方法

设一些精神层面的激励政策,如挑战性激励,榜样性激励,成就感激励,发展性激励等,形成物质性激励与精

神性激励配套相济的学习激励机制。唯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增强大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励效能。而且,依据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精神层面的激励作用更强大更持久。例如,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使大学生在

参与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体验,就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从而能够使学生激发起

强劲而持久的学习动力。第二,加强高校师生学风内聚力建设。内聚力的形成,可以通过群体的氛围来调节群体内部的大学生的

学习行为,从而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高校师生的内聚力的活动有多种,对于学生来说,推

进协作式学习小组的应用是一个有效的办法。协作式学习小组形式是符合群体动力学要求 的 一 种 学 习 策

略。在协作小组中,数个或十几个学生形成一个独立的群体,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这个群体有很强的“力场”效应,协作小组中的学生有相同的学习目标,遵守相同的行为准则,并对违反这一准则的行为有着较强的抵

抗力。不同的协作小组如同高校学风建设的细胞,当这些小组拥有强有力的“力场”的时候,便是整个大学生

群体的学习动力充足之时。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班集体、党团干部以及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在全体

同学中形成一种“先进带动后进,先进帮助后进”的学习氛围,克服个体学习方式的封闭性,最终达到整体进

步的共同目标。第三,尝试“群体改变”的新途径。改变教学模式,推进参与互动式教学。学生对教学模式的适应与否直

接关系到学习的难易程度和他们的学习动力。教学过程中,增加适度的参与互动行为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教学模式的变革,对学生群体的学习动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优于改变个体学习习惯的单独努

力。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参与互动式教学并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之上,课堂之外师生之间的互动也会很大程度

上为提高学习动力增加可能性。同时,对于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也可以采取“群体性帮扶”的尝试,利用群体

的动力对其厌学行为进行矫正。第四,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学校是学生群体的主要生存空间,也是产生群体动力的主要场所。校

园文化氛围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学术活动是能够与促进大学学风直接联系的校园活动。在高校开

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文化活动,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努力学习,鼓舞他们养成不断进取的良好学风,增强他

们的学习动力。学术报告和讲座、专题讨论会、学科竞赛和学习研讨会等,能够使得师生进行广泛的学术交

流,营造学术氛围,增加校园文化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这种活动有利于学生培养刻苦的学习态度和奋发

向上的学习精神,塑造良好的提升学习动力的整体氛围。

参考文献

[1]周贤君.论大学生学习动力系统的优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2):25-27.[2]孙时进.心理学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02-203.[3]海因茨·韦里克,哈罗德·孔茨.管理学———全球化的视角[M].马春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12,287-288,287-288.[4]让·梅松纳夫.群体动力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1,10.

151

Page 9: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cmse.dhu.edu.cncmse.dh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0/90/65c870ec478488386c105334b... ·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德育与思政研究

144

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6月下 总第139期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大学生党员发展进步的前沿阵地,担负

着启发、培养、考察和吸收大量高校学生入党,以及对大学生

党员再教育的重任。高校学生党支部欲达到存在意义,必须依

托其职能的发挥。目前,对高校学生党支部职能的探究尚不明晰,

学者对其多是从学生党支部吸收优秀大学生入党,对学生党员

进行继续教育的角度进行阐释。[1] 笔者认为,高校学生党支部

的职能远非如此,有必要借鉴相关政治学理论,在政党职能理

论的视阈下对高校学生党支部的职能进行延伸,从而为进一步

研究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打下基础。

一、高校学生党支部职能内涵

高校学生党支部所应有的职能是指学生党支部应有的品质

和技能,是将学生党支部与其他学生群体区分开来的 为重要

的标志。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党在高等教育领域 为基层的组

织,在党大的职能框架下,结合高校环境的具体情况,自然也

有其自身职能。

1.领导职能

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学生党支部的领导功能主要体现在对

学生团体及学生干部的思想、组织、政治领导上。在思想上必

须保证督促相关学生党员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在组织上要

建立完善的学生干部任用体制,政治上要加强对学生团体和学

生干部遵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特别要把握学生活动的

政治方向,及时为高校学生提供他们喜闻乐见的学生活动。

2.维护校园稳定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高校学生的思想状 呈现多变

性、不稳定性的特点。在这种条件下,“通过政党目标的动员力、

政党理论的感染力、政党行为的带动力以及政党事实的说服力,

将方向不同、利益各异的社会力量引导到执政党设定的社会发

展的基本轨道上来,进而将其改造成、提升为执政党基本价值

的追随者和实践者。”[8] 这就要求学生党支部必须充分利用身处

高校学生生活实践前沿的优势,及时反映学生思想动 ,宣传

党的 新路线方针政策,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宣讲政策,

维护稳定。

3.促进校园民主建设职能

学生党支部对于高校学生民主意识的培养责无旁贷。党内

民主能够带动人民民主,党内民主实现的好坏直接影响国家民

主,[9] 因此,学生党支部民主职能的发挥必须首先从加强党内民

主做起——即对学生党员权利义务的充分肯定与切实要求。

4.落实党管人才战略

高校是落实党管人才战略的重要阵地。这种管理主要是

“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10] 高效学生党支部必然

也要以“管人才”作为本身职能之一。

二、高校党支部职能发挥不足之现状

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建立与健全,在高校贯彻和实施了党的

教育方针,成为党组织和广大高校学生连接的桥梁和纽带。但是,

现实情况使得高校党支部职能发挥尚有种种不足。结合相关调

查问卷 ,下文将对高校学生党支部的职能发挥不足状况进行简

要分析。

1.高校党支部在学生生活中影响力较低,对高校学生日常生活

的领导力欠缺

在高校学生中,学生党支部的影响力远远小于共青团组织

和学生会、班委组织甚至不及某些社团组织。有些同学只认班

委不认支委,认为支委只不

过是摆设。在问卷中,知

道自己所在系或者班级党

支部书记名字的受访者只占

53.02%(图 1),认为学生党

支部在学生日常管理中作用

较大的只占 14.54%(图 2)。

较低的影响力,不利于学生

党支部开展工作,不能够切

实保证学生党支部在高校学

政党职能理论视阈下的高校学生党支部职能建设

戴 蓉 黄朝阳

摘要:高校学生党支部职能的发挥决定了其存在的成败,本文在政党的职能理论的视阈之下,从高校学生党支部职能的内涵入手,

分析了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职能发挥存在的不足,提出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职能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学生党建,党支部职能,职能研究

作者简介:戴蓉(1970-),男,上海人,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党建、学生思政;黄朝阳(1983-),

男,山东潍坊人,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助教,公共管理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党建、学生思政、政治学、电子政务。(上海 201620)

图1 党支部书记知晓度调查

图2 学生党支部职能发挥调查

DOI:10.19429/j.cnki.cn11-3776/g4.2009.12.069

Page 10: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cmse.dhu.edu.cncmse.dh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0/90/65c870ec478488386c105334b... ·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德育与思政研究

145

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6月下 总第139期

生日常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对于学生党支部发挥职能阻力甚大。

2.党支部生活不规范,使得学生党员党内民主生活的土壤不

够肥沃

很多学生党支部的支部活动流于形式。在问卷中笔者发现,

学生党员的支部生活存在着形式单一,内容简单,流于形式等

问题,问卷显示,在164 位党员的答卷中,有 34 位学生党员满

意支部生活,仅比不满意的超出5人(图3)。剩余的同学对此

只是表示基本满意, 度较为模棱两可。这些问题的存在,使

得高校学生通过支部生活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民主意识变得较

为困难。

3.学生党支部上情下达、沟通维护稳定职能发挥欠妥

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在沟通维护稳定方面显得较弱。问

卷中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党支部在执行这项职能的时候作

用一般或者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图4)。学生党支部在高校中

的“耳朵”与“喉舌”作用被大大削弱了。学生党支部不能利用

根植于高校学生生活的有力优势,不能及时宣传政策,不能及

时解释问题,沟通功能以及维护稳定职能的发挥就大打折扣了。

4.党员发展与党员教育形式单一,继续教育形式较少

学生党员的吸纳发展必须科学、可持续。不仅要严格把关,

而且对已经入党的学生更要对继续教育常抓不懈。很多学生

党支部在发展党员上认真负责,但是对党员的继续教育却较

为松懈。

三、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职能的若干建议

高校学生党支部职能重要,鉴于其职能发挥的实际情况,

有必要切实研究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相关职能的有力措施。

1.政治方面

要以政治责任的高度统一学生党支部的认识,在大政方针

和政策路线方面必须与中央保持一致并及时向党员和普通同学

宣讲;必须加强学生党支部在学生活动政治导向上的第一线监

督作用,设计相关制度,使得学生党支部成为落实党的政策方针,

成为学生活动的优良导体。

2.组织方面

强化学生党员的监督、考核机制,促进学生党员发挥先锋

模范作用。目前,对学生党员管理和监督是一个难题。要畅通

党内党外管理监督的两条途径。学生支部内部要设定好制度,

规范组织生活,提高学生党员在学习和科研方面的自觉性和先

进性;加强对学生党员相关典型的宣传,增强学生党员在高校

学生中的威信,同时完善普通学生对学生党员的监督渠道,调

动学生党员与普通学生共同进步的积极性。

3.思想方面

必须以战略眼光看待学生党支部对党的自身发展和建设的

作用。高校领导层面、学院内部、学生辅导员及学生党支部书

记等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党支部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并以战略的眼光来对待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发展,要提前制定学

生党支部发展的规划。

4.不断拓展学生党支部职能发挥的新途径

着眼于先进文化载体,使得学生党支部职能发挥能够有新

的平台。要畅通学生党支部职能发挥的网络途径,重点研究尝试

博客、论坛,即时通讯软件(QQ、MSN、飞信)等工具的应用;

同时要适应信息时代组织结构扁平化的趋势, 探索更为便捷和

合适的学生党支部内部之间以及与外部交流的途径。

加强学生党支部职能建设是本阶段搞笑学生党员学习和实

践科学发展观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各

方面的不懈努力下,高校学生党支部职能的发挥必然会有切实

的进展,高校学生党支部职能发挥的改善也必将大大促进学习

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在高校的深入进行。

(责任编辑:侯志远)

图3 学生党支部支部生活质量满意度调查

图4 学生党支部沟通稳定职能满意度调查

Page 11: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cmse.dhu.edu.cncmse.dh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0/90/65c870ec478488386c105334b... ·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一、项目的实施背景及实践意义

1.项目的实施背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与此同时,高校学风中普遍存在一系列问题,如: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标,缺乏学习的动力、整体学习氛围不够浓厚等等,但是目前学生工作中缺少学风建设的抓手已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2]。在“卓越计划”的大背景下,卓越工程师班级管理模式是目前各高校正在积极探索的问题,而卓越工程师班动态管理对整个年级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的研究目前尚属空白。

2.项目的实践意义。①有助于实践探索科学合理的卓越工程师班动态管理办法,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卓越工程师班坚持“少而精、开放式”的管理模式,采用“控制规模,适度动态”的原则,在大一、大二学年采用动态管理,分析研究卓越工程师班动态管理对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对实践探索出科学合理的卓越工程师班动态管理办法、引导全体学生共同创建优良学风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②有助于完善卓越工程师人才质量的培养体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在于为未来各行各业培养各种类型的优秀工程师后备军。因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应创新人才培养思路,实践探索科学合理的动态管理办法,将有助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③通过探索学风建设的新抓手来提高整个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卓越工程师班的动态管理着眼于“培养高素质的优秀学生、带动和营造整个年级优良的学风氛围”的目标,对整个年级的学风建设将会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抓手。探索这个学风建设的新抓手对提升整个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目前高校学风建设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学风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所展示的精神、态度、风格、方法和习惯等的综合体现,主要涵盖学习精神、学习态度、学习品格、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多个方面[3]。

1.目前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目前高校学风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目的不够明确;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缺乏合理规划,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

2.目前高校学风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目前高校学风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三大方面:外部环境的不良因素、高校内部的问题、大学生自身的问题。其中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因素:第一,大学生自身不能充分

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第二,随着高校扩招,部分学习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对优良学风的形成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第三,部分学生在高中时把考上大学作为奋斗目标,进入大学后便瞬间没了学习压力和动力[5]。

三、卓越工程师班动态管理对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实

践与研究

1. 借助卓越工程师班动态管理模式树立正确的学风建设理念。加强学风建设不仅需要切实的举措,更需要正确的理念。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卓越工程师班动态管理办法采用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打分制(满分百分制),其中包括学习绩点、荣誉称号、奖学金、学科竞赛、科技活动以及社会工作等各方面。而在所有评定标准中,以学习绩点所占比例最高,占所有综合素质评定的70%。从而从学习、学科竞赛、科技活动、奖学金以及社会工作等各个方面极大地促进了全年级良好的学习氛围,掀起学风建设的新高潮,树立学风建设的新理念。

2. 借助卓越工程师班动态管理模式着力营造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以材料学院2011级学生为例,全年级有7个普通班和1个卓越工程师高分子班,全年级共216人,其中卓越班30人。2011年9月入校以来,申请卓越班的总人数达168人次,占全年级总人数的78%,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带动了全年级同学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在全年级范围内营造了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

3. 卓越工程师班动态管理对全年级学风建设促进作用的成效研究。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班级动态管理办法从2011年12月试行以来,取得了一定了成效,具体绩点分布情况详见表1。

如表1所示,东华大学材料学院本科2011级学生大一上学期全年级平均绩点为3.0,大一下学期平均绩点为3.1,大二上学期平均绩点为3.19,上涨比率分别为:3.3%、2.9%。其中,卓越工程师班大一上学期的平均绩点为3.61,大一下学期平均绩点为3.68,大二上学期平均绩点为3.79,上涨比率分别为:1.9%、2.9%。除卓越工程师班以外,其他7个普通班级大一上学期的平均绩点为2.39,大一下学期

卓越工程师班动态管理对促进学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任鹏贞,戴 蓉

(东华大学,上海 201620)

摘要:高校学风建设是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但在实际工作中一直缺少学风建设的有效抓手。卓越工程师班的动态管理模式着眼于“培养高素质的优秀学生、带动和营造整个年级优良的学风氛围”的目标,对整个年级的学风建设将是一个有力的抓手。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动态管理;学风建设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241-02

表1摇 2011级学生各个学期绩点情况

【探索与实践】

241- -

Page 12: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cmse.dhu.edu.cncmse.dh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0/90/65c870ec478488386c105334b... ·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平均绩点为2.51,大二上学期平均绩点为2.58,上涨比率分别为:5.0%、2.8%。此外,年级绩点排名第一名的同学绩点也由4.18逐渐上涨到4.32和4.43,全年级不及格率由大一上学期的13.9%下降至大二上学期的7.4%。除学习成绩以外,同学们参加社会工作以及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也普遍提高,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人次为例,材料学院2012年度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2011级本科生共参与66人次,而2013年度就达到136人次之多,参与人数同比上涨32.4%。此外,学生在卓越班动态管理机制的激励下,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工作和其他社会活动,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发展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卓越工程师班动态管理机制的激励和促进下,全年级学生的学习绩点、科技活动及学科竞赛的覆盖面、社会工作和社会活动的参与积极性等各个方

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所以,卓越工程师班动态管理在引导全体学生共同创建优良学风、全面提高育人质量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杭卓珺,蒋毅.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143-146.[3]颜世莹.关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德育,2006,(9):56-57.[4]张伟立.加强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6,(3):113.[5]唐秀丽.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时代,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必须更新以往教学观念,把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放到首位[1]。植物学是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开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是学习植物生理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生态学等学科的基础。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人,为确保教学内容及学科体系完整和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笔者对植物学教学内容、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改革和探索。

一、边远山区地方高等院校植物学教学现状

植物学是我国边远山区地方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包括植物系统分类学、植物形态解剖学两部分[2]。植物学内容编排没有按照植物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来编排,内容缺乏有机联系。在实际教学中,存在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内容庞杂、课程学时多的问题。同时,在教学中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单一没有活力,学生独立查阅资料、归纳整理、拼写、自学等能力严重不足。因此,边远山区高等院校植物学的教学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二、边远山区地方高等院校植物学课程改革必要性

植物学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核心和重要标志,是边远山区地方高校教育改革的良好机遇。课程改革目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1]。特别是发达国家,还提出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要求。首先从课程改革开始,通过课程改革来不断调整教学目标,改变学生的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把课程改革当成是不断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措施[3]。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植物学课程面临学科地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挑战。由于微观学科的快速发展,学生学习知识兴趣也发生了转

变,对微观技术研究领域较感兴趣,由此变化影响到植物学学科的生存和可持发展;其次,伴随新学科的不断出现,在有限的课程学时内,怎样更好地完成植物学教学任务,是目前老师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最后,热门和前沿学科教学和科研的投入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因此,对传统植物学教学进行有效改革,是目前边远山区地方高校植物学面临的当务之急。

三、边远山区地方高等院校植物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思

1. 植物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植物学具有内容抽象、知识点多等特点,以教材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大多学生感到内容很难理解、没有趣味性[4]。以上这些问题是植物学教学的难点,也是限制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内容改革后,先根据植物体生长、繁殖的顺序和规律,介绍植物从开花到种子和果实形成的演化规律;然后介绍植物演化水平、植物的开发利用;最后介绍与人们密切相关的最为熟悉的被子植物。从而有利于学生对经典理论的理解,及了解植物演化相关理论的最新进展[5]。同时,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可以使学生不断锻炼创新能力,提高利用科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大多植物学教学内容比较陈旧,边远山区更是如此。一本教材用几年,甚至十几年,或更长时间,这与我们科技的迅速发展是非常不协调的。所以要不断加快改革步伐,不断更新课程教学新内容,尽量做到少依赖教材。

3.结合本地区地域实际,实行因材施教。自然界植物的分布受纬度地带性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如果完全按照教材讲授内容教学,势必会造成理论与实际相脱离

边远山区地方高校植物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江 洪

(毕节学院 环境与生命科学系,贵州 毕节 551700)

摘要:根据我国边远山区地方高等院校植物学教学现状,并结合国外植物学开设情况,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植物学教学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我国边远山区地方高等院校植物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基本思路。

关键词:植物学;教学改革;教学手段;边远山区;地方高校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242-02

-----------------------------------------------

【探索与实践】

242- -

Page 13: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cmse.dhu.edu.cncmse.dh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0/90/65c870ec478488386c105334b... ·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Page 14: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cmse.dhu.edu.cncmse.dh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0/90/65c870ec478488386c105334b... ·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Page 15: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cmse.dhu.edu.cncmse.dh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0/90/65c870ec478488386c105334b... ·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Page 16: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cmse.dhu.edu.cncmse.dh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0/90/65c870ec478488386c105334b... ·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Page 17: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cmse.dhu.edu.cncmse.dh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0/90/65c870ec478488386c105334b... ·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Page 18: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cmse.dhu.edu.cncmse.dh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0/90/65c870ec478488386c105334b... ·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Page 19: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cmse.dhu.edu.cncmse.dh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0/90/65c870ec478488386c105334b... ·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Page 20: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cmse.dhu.edu.cncmse.dh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0/90/65c870ec478488386c105334b... ·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2016 .2

一、研究背景

为使研究生教育更好 地 适

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国务院学

位委员会于 2014 年先后发布了

《关于开展博士、硕士学位授权

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

调整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加

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

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及《关于开展学位授权点

合格评估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重要文 件,提 出

要“构建以学位授予单位质量保证为基础,教育

行政部门监管为引导,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和社会

基于大数据的学位授权点质量信息常态化监测

丁明利

行业班实践培养过程中,积极协调校内外实践资源,构建校内实验室、校内专业实践创新平台、校外联合

培养与实践基地相结合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体系,以实验课程、专业设计、横向课题、校内实训、校外专

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将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学

习、研究、实践与论文等整个培养过程。 尤其注重校

内实践平台建设与实践活动组织,以提升学生基础

实践能力,为企业专业实践奠定基础并提供有益补

充。同时,实施课程学习与实践环节交叉进行的培养

方式,学生首先进行认知性实习,再带着问题返校学

习 研 究,随 后 回 到 企 业 解 决 问 题,通 过“实 践—学

习—再实践”的螺旋上升过程,提升学生创新性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重庆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行业大类定位培养模

式彻底打破学科专业框架束缚,以行业大类为单位组

建教学班级、师资团队、培养体系和教育管理机构,以能力和素质为培养基本点,培养既熟悉行业全产业

链过程、又精通行业专门技术管理领域,既能够适应

行业、也具备引领行业未来发展潜质的高层次应用

型人才,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一

次有益探索。 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已

连续三年超过学术学位,依托行业大类定位培养模

式进行的教学改革成果获首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

育学会教学成果二等奖,是西南地区唯一获奖成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的指导意见[EB/OL]. (2010-10-13).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4927/201011/xxgk_110497.html.

[2] 向诚等. 紧贴行业需求,校企协同培养控制工程领域高层

次应用型人才[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4):11-15.[3] 研究生专业学位总体设计课题研究组.开创我国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的新时代———研究生专业学位总体设计研究

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4] 唐继卫.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全面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

育综合改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9):1-3.[5] 章晓莉,郁诗铭 .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反

思与改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0):55-59.

(责任编辑 刘俊起)基金项目: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学会资助课题“基于大数据的学位

授权点质量信息常态化监测研究”(课题编号:ShsgeY201506)

摘要:大数据由于其自身的

大规模、高速度、多样化和真实

性的特点,可为学位授权点质量

数据的常态化监测提供坚实的

技术支撑。 以东华大学为例,在

分析学位授权点质量信息要素

和内容的基础上,探讨了以大数

据为基础的学位授权点信息常

态化监 测 模 型———数 据 的 筛 选

与集成、数据的挖掘与分析以及

数据的反馈与利用,并分析了该

模型的特点及未来发展前景。关键词:大数据;学位授权

点;质量信息;信息监测

作者简介:张翔,东华大学

研究生部学位工作办公室副主

任,讲师,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

研 究 生,上 海 201620;陆 嵘,东

华大学研究生部副主任,副研究

员,上 海 201620;丁 明 利,东 华

大学研究生部学位工作办公室

主任,副研究员,上海 201620。

DOI:10.16750/j.adge.2016.02.007

评估与质量保障

34

Page 21: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cmse.dhu.edu.cncmse.dh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0/90/65c870ec478488386c105334b... ·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2016 .2

机构积极参与的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监督体

系”,明确“学位授予单位是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的

主体”,开展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实施学位授权类

别动态调整。 尤其是在 2014 年 11 月召开的全国研

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

一次会议上,刘延东副总理指出:“要树立科学的质

量观,解决好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围绕

经济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坚持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

发展,着眼提升创新与实践能力改革培养模式,把握

好规模与质量、借鉴与弘扬的关系。 ”这标志着我国

研究生教育开始进入“质量时代”。 这一系列文件的

发布,在提高学位授予单位自主权的同时,也向学位

授予单位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对学位授权点(简

称学位点)进行质量信息常态化监测,既是学位 授

予单位掌握各学位点质量的手段,更是学位点动态

调整的重要依据。 但是,何为学位点质量信息,它包

含哪些要素和内容? 现有的学位点质量信息采集存

在哪些问题? 我们应如何利用大数据的技术优势,对质量数据开展常态化监测是一个值得研究生教

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质量信息的核心概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 2007 年出版的《质量保证

与鉴定:基本术语和定义词典》对质量保障是如此界

定的:它是一个关于评价高等教育系统、院校或是学

位点质量的持续过程的宽泛概念,这里的评价包括

评估、监督、保证、维持及改进等含义[1]。 质量保障作

为一个调节机制,其主要任务是提供依据业已建立

的准则与一致协商所得出的信息和判断,并以此来

聚焦和推进院校或学位点的责任和改进[2]。而学位点质量信息是指在对学位点进行质量保

障的过程中所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可以具体量化的

观测点,并以此为依据对学位点办学质量进行评价。与各类评估中所涉及的评估指标体系不同,评估指

标体系侧重于宏观指导,而学位点质量信息更侧重

于具体的微观分析。 以《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指南》中的抽评要素为例,该抽评要素分为 3 个一级要素

和 17 个二级要素,对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提出了指

导性意见和方向。 而对应的学位授权点质量信息则

应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化或量化,以便进行数据的采

集与跟踪。以指南中的二级要素“课程教学”为例,其

内容为“本学位点开设的核心课程及主讲教师,课程

教学质量和持续改进机制”。这样宽泛的标准是难以

进行数据的采集跟踪的,必须进行具体的细化与量

化,如分解为“核心课程、出版教材情况、获教学成果

奖情况、学生满意度调查”等。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质

量信息可以认为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经过细化和量

化处理的最小数据单元。 通过对学位点质量信息进

行采集和跟踪并对趋势进行预测,可以发现学位点

存在的问题并在问题的初期阶段进行改正,从而促

进学位授权点的建设与发展。以《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指南》为参考依据,学

位授权点质量评价通常从“师资队伍”等 14 个方面

展开,具体可以展开为 48 个质量信息观测点,这些

质量信息观测点及相关数据来源的业务系统如表 1所示。

通过对上述质量观测点进行数据采集、分析,便

可对学位授权点的质量状况进行清晰描述和判断,从而为学位授权点进一步巩固优势、弥补不足提供

依据。

三、常规信息处理手段在质量信息监测中遇到

的问题

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各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

带来了便利与高效率。目前,各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

已初步实现了信息化管理,逐步通过数字化、信息化

和网络化等手段,提高了工作效率,并积累了大量的

历史数据,这为数据的分析和监测提供了可靠的数

据基础。但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也存在着一系

列的问题:第一,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历史数据不断

积累,采集数据类型不断拓宽,涉及跨部门的数据不

断增多,数据信息正以几何级的速度增加,传统的数

据分析方法已经难以对如此规模的数据进行分析。第二,各高校对数据一般是以学期为时间节点,

或在面临评估或其他需要的时候才会阶段性地提取

数据进行分析,缺乏历史积累,难以实现对数据的跟

踪与预测。第三,由于建设不同步及缺少统一的规划,校内

各部门数据接口不统一,各模块的数据难以在各部

评估与质量保障

35

Page 22: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cmse.dhu.edu.cncmse.dh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0/90/65c870ec478488386c105334b... ·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2016 .2

表 1 学位点质量信息数据分类及来源业务系统

评价指标 质量信息数据 数据来源业务系统

师资队伍

1.各培养方向带头人基本信息

2.主要师资队伍(学科团队)基本信息

3.生师比

4.外籍教师基本信息

人事系统、学籍系统

科学研究

1.承担重要科研项目

2.公开发表科研成果

3.出版学术专著

4.近 5 年科研获奖

科研系统

教 学 科 研

支撑

1.本学位点硬件条件,如仪器设备、科研场地等

2.本学位点科研保障及激励制度,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等

3.重点学科建设相关数据

4.重点实验室建设相关数据

5.实践基地建设相关数据

资产管理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

奖助体系1.各级各类奖、助学金的评比和发放规定

2.各类奖、助学金及助学贷款资助金额,人数,人均获资助额度及覆盖面学生管理系统

招生选拔

1.学位点招录相关规定,招生组织等情况

2.学位点的报考人数、录取人数、录取比例、生源结构分布等

3.学位点生源质量相关数据

4.学位点招生宣传相关数据

招生系统

课程教学

1.开设课程情况

2.课堂教学相关数据

3.各类教学成果奖

4.学生对课程及任课教师的评教

5.课程教学质量保障及持续改进相关规定及落实情况

培养系统、排课系统

导师指导

1.导师选聘规定及落实情况

2.近 5 年导师动态调整情况(含当年新聘、退休、调离等)3.导师培训相关数据

4.导师考核相关数据

5.导师指导研究生的相关规定及落实情况等

人事系统

学术训练

1.研究生参与学术训练的规定及经费支持情况

2.研究生参与学术训练的相关数据

3.学生参与创新基金/课外科技活动/重大科技竞赛的相关数据

学生管理系统、科研系统、财务系统

学术交流1.国家、省级或学校层面学术交流

2.学院或学科组织的暑期学校、夏令营、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学位系统

分流淘汰1.研究生分流淘汰相关规定及落实情况

2.研究生分流淘汰相关数据学籍管理系统

论文质量

1.学位论文质量保障相关规定及落实情况

2.学位论文抽检相关数据

3.学位论文双盲评审相关数据

4.学位论文评优情况

学位系统

学风教育1.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情况

2.学术不端行为处罚相关数据培养系统、学生管理系统

管理服务

1.研究生权益保障相关规章、制度及落实情况

2.在学研究生满意度调查相关数据

3.管理队伍人员情况

学生管理系统、人事系统

就业发展1.毕业研究生创业就业相关数据

2.用人单位反馈意见就业系统

评估与质量保障

36

Page 23: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cmse.dhu.edu.cncmse.dh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0/90/65c870ec478488386c105334b... ·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2016 .2

图 1 数据筛选与集成流程图

门间流动,难以实现跨部门信息的整合与管理。第四,由于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规划不统一,对

于一些公共数据,如学生基本信息、教师基本信息、学术成果等,同时分布在多个系统内。又由于各系统

之间数据的封闭性,使得这些信息的更新存在着不

同步的情况,直接影响了数据的可靠性与有效性,统

计数据之间可能存在误差,并进一步影响到基于此

数据进行分析所得结论的可信度。可见,数据规模过大、增速过快、缺乏实时监测

及跟踪、数据来源过多难以跨部门流动与整合,信息

分散可靠性不高等正是当前难以对质量信息数据进

行监测的主要原因。 而以往的常规手段也难以满足

对数据进行迅速完整分析的需要,更无法对学位授

权点质量信息进行实时监测,采用新的数据处理方

式来处理以几何级增长的质量数据迫在眉睫。

四、大数据概念以及利用大数据对质量数据进

行处理的流程

“大数据”是近年来关于数据处理的热门领域。“大数据”是指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的数

据构成的数据集合,最早是用于描述当时超级计算

在物理学、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等领域以及军事、金

融、通讯等行业的计算中所生成的巨大信息数据量。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

行业,其概念也超越数据本身,延伸为通过数据的集

成共享,交叉复用形成的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大数据不只意味着数据量的大,同时也意味着研究

方法更倾向于利用新的多种类型的数据获取信息,并在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与决策。 大数据一般被

认 为 具 有 “4Vs”的 特 点 :大 规 模 (Volume)、高 速 度

(Velocity)、多 样 化 (Variety)和 真 实 性 (Veracity) [3]。大规模是指数据数量巨大、结构复杂;高速度是指处

理数据速度快,能够反映数据的最新变化;多样化是

指数据类型包括多种形式,如文字、图片、视频等;真

实性是指大数据能够真实反映事务的实际情况并在

此基础上对其发展做出符合规律的预测。由此可见,大数据的“4Vs”特点恰好可弥补上述不足,满足学

位点质量信息监测需求。大数据的业务处理流程可以定义为:在合适工

具的辅助下,对广泛异构的数据源进行抽取和集成,

并将结果按照一定的标准统一存储,利用合适的数据

分析技术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分析,从中提取有益的

知识并利用恰当的方式将结果展现给终端用户 [4]。简单来说,大数据的业务处理流程可以抽象为数据

筛选与集成、数据挖掘与分析以及数据反馈与利用

等三个阶段。1.数据筛选与集成

大规模与多样性是大数据的两个重要特点,这

意味着数据的来源与类型相对传统的数据环境更加

复杂,这也对各类数据的处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首

先必须对各类数据进行筛选,从中抽取出有效的数

据,从而保证数据的有效性与真实性。筛选出的数据

经过一定的算法进行关联聚合后,采用统一定义的

数据结构进行存储,等待进一步分析处理。数据筛选

与集成流程如图 1 所示。

由于数据是从多个分散的系统中获取,因此数

据实时更新难度较大。 为在系统稳定性与数据有效

性之间取得平衡,数据采集可以采用内部数据每日

同步、外部数据定期导入的方式,将学位点质量信息

数据定时从各分散的系统中进行抽取、集成,经过自

动整理,生成结构化的存储数据,等待进行进一步的

数据挖掘与分析。学位点质量信息数据的筛选与集成不仅仅是如

图 1 所示的线性流程。实际上,除了每日更新数据的

监测,更包括了对历史的纵向监测和对同类型学位

点的横向监测,存储的质量数据实际上是一个如图

2 所示的三维结构。 三维结构的数据,使得后续数据

分析除了主观的分析,也包含了客观的数据对比,从

而使得对学位点进行质量跟踪和质量预警成为可

能。 质量数据每日更新的同时,在学期始末、年度始

末等重要时间节点,对数据进行快照备份,作为学位

点质量纵向比较的基础数据。 校外同类型学位点的

评估与质量保障

37

Page 24: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cmse.dhu.edu.cncmse.dh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0/90/65c870ec478488386c105334b... ·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2016 .2

图 3 数据分析与挖掘流程图

图 2 质量信息数据的三维结构

质量数据主要来源于高校、行业或第三方等发布的质

量报告和公开数据,其质量数据更具可比性,通过对

比分析,可发现本校学位点的努力和改进方向。2.数据挖掘与分析

数据挖掘与分析是整个大数据处理流程的 核

心,同时也是学位点质量信息数据常态化监测的核

心,从异构数据源中筛选和集成的结构化数据构成

了数据挖掘与分析的基础。由于数据规模巨大,传统

的人工方式难以满足学位点质量数据常态化监测的

需要,而学位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特殊情况较多,难

以采用自动筛选的方式进行数据挖掘。因此,可以采

用自动筛选与人工处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挖

掘,即海量未分析数据按照预设数据挖掘模型进行

初步筛选;筛选出的特殊情况交由管理人员人工处

理;人工处理数据后生成新的筛选规则添加至数据

挖掘模型中。 具体流程如图 3 所示。数据挖掘过程中的异常数据主要是指某项 指

标数据发生异常波动或明显异于模型中正常值水

平的数据,如教师结构层次不合理、报考一志愿率

下滑、盲审异议率上升等。通过自动化的数据挖掘,过滤掉正常数据,而只将异常数据提交管理人员进

行分析,即可大大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同时可避

免系统对一些特殊情况进行机械处理的弊端,保证

了数据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人工处理

完成的异常数据, 可以进一步反馈到数据挖掘模型

中,这种自适应、自学习的特性,可以不断完善数据

挖掘模型,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与准确性。3.数据反馈与利用

数据反馈与利用是监测模型的最终落脚点。 其

表现形式即是根据异常数据所发出的质量预警、利

用历史数据所做出的质量预测,将可能发生的问题

控制在萌芽阶段,或者优化调整学位点结构,使之向

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质量预警就是利用明显波动的异常数据,对学

位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预警。 如对即将超出学习

年限的学生提出预警,减少学生退学、肄业等情况的

出现;对盲审异议率明显高于平均值的专业进行预

警,挖掘质量下滑原因,及时采取相关措施以保证研

究生培养质量等。质量预测就是根据历史数据,对未来几年内学

位授权点的质量数据进行预测。 如根据教师年龄与

近几年招生人数,预测未来几年内的生师比;根据用

人单位反馈及近几年的就业数据预测未来的就业趋

势;根据出国交流数据、学术科研数据预测近期学术

成果等,为学位点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结构优化就是根据采集到的信息,对师资队伍

进行优化。 如根据教师队伍年龄、职称与学缘结构,优化指导教师结构层次,为学位点人才引进提供参

考。 或根据相关学位点、第三方机构发布的质量数

据,与本单位学位点进行比对,发现自身不足之处,取长补短,明确本学位点的发展方向。

五、大数据技术在学位点质量信息监测中的实

际应用

基于大数据的学位点信息常态化监测还处于起

评估与质量保障

38

Page 25: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cmse.dhu.edu.cncmse.dh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0/90/65c870ec478488386c105334b... ·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2016 .2

步阶段,如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的“全国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信息平台”和教育部学位与

研 究 生 教 育 发 展 中 心 所 研 究 开 发 的“学 科 自 检 平

台”,都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托“大数据”技术对学

位授权点进行质量监测的重要信息平台。同时,部分

高校也积极开展探索,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本单位的

学位授权点进行自我监测、研究学科发展规律,是学

校开展学科质量保障的有效手段及实现科学管理的

重要抓手。以“东华大学研究生学位系统”为例,该系

统整合了学校多个部门的原有数据,在此基础上对

数据进行了整理与挖掘,并应用在学位点自我评估

等多个领域,下面做一简单介绍。

1.数据筛选与集成

东华大学研究生学位系统打通了学校的研究生

学籍系统、培养系统、管理系统、人事系统、科研系

统、学生思政管理系统,通过建立共享数据、每日定

时更新的形式,生成了结构化存储的共享数据库,并

集成在校园信息门户之中。

2.数据挖掘与分析

在系统使用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数据挖掘案例,

获得了一套数据挖掘和分析使用的查询命令集、存

储过程和虚拟视图,从而实现了数据的“一键式”处

理分析,如对论文盲审异议率出现异常波动的学位

点进行预警,分析比较学位点历史质量数据等。从数

据挖掘频率上来看,一般分为三种类型:①按固定时

间节点进行预警和清算:如预警超期学生,统计年度

学术成果发表情况等。 ②实时更新监测:如重复率、

论文盲审异议率等。每当有新数据录入或导入时,数

据自动进行更新分析。 ③按需监测:根据工作需要,

在不固定的时间提取制定范围内的相关质量数据。

3.数据反馈与利用

经东华大学学位系统挖掘处理过的数据,主要

用于以下几种用途: ①挖掘数据可作为学校学位点

自我评估的重要数据来源和依据;②数据用于编写

当年学校年度质量报告;③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形

成了无缝数据对接,如学位授予信息上报以及上海

市学位论文双盲抽检等;④为学位点把握人才结构,

制定人才引进策略提供参考;⑤为学籍管理提供依

据:如超期学生预警、学籍异动等。

六、发展展望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位点质量信息开展常态化

监测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其数据架构设计、数据的

安全性、数据挖掘模型库的补充完善以及数据分析

的自动化程度还需随着实际工作的深入不断地完善

和补充。1.顶层设计要抓紧

目前大数据一般的是基于各高校现有信息化系

统,涉及数据系统过多,数据接口不一致,各系统的

数据难以筛选集成进行协同工作。 在今后的信息化

建设中,需对后续系统开发进行统一的建设规划和

顶层设计。2.数据安全需加强

当前的学位点质量信息检测数据规模不断 扩

大,许多数据是学校办学的关键数据或涉及学生、教

职工个人隐私,因此在建设时,数据的安全性需进一

步加强。3.系统处理能力待改进

质量数据挖掘模型、预警模型尚需在实践中不

断修正完善,在此基础上,系统的自动化处理能力有

待进一步加强。总之,基于大数据的学位点质量信息常态化监

测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随着学位点合格评估工

作的不断深入,相关单位监测学位点质量的历史数

据不断积累,基于系统改进的预警与预测模型不断

完善,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的不断提升,大数据必将

在学位授权点质量保障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为

学位点动态调整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VL魦SCEANU L,GR譈NBERG L,P魦RLEA D. Quality as-surance and accreditation:a glossary of basic terms and def-initions[EB/OL]. (2007-06-01)[2014-09-16]. 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13/001346/134621e.pdf.

[2] 韩映雄. 国外学位点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架构及机制 [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3(6):32-38.

[3] 祝智庭,沈德梅.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技术研究新范式[J]. 电

化教育研究,2013(10):5-13.[4] 孟小峰,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J]. 计算机研

究与发展,2013,50(1):146-169.

(责任编辑 赵清华)

评估与质量保障

39

Page 26: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cmse.dhu.edu.cncmse.dh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0/90/65c870ec478488386c105334b... ·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2010 . 10

一、“122”培养模式的提出及其目标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试点、推行乃至在部属

院校的全面推广,促使我国研究生教育模式不断完

善,成为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

的重要动力和支撑因素之一。 在这个大背景下,基

于实际调研导向、前期经验积累和国家公派留学工

作的开展等,我们认真思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以及如何改善研究生培养模式问题。

经过调研和思考,我们提出了“122”培养模式,

即一个研究生(包括博士生和硕士生)在校期间,拥

有两个导师、拥有两种经历。 对于博士研究生来说,

应追求国际前沿学术水准和交流能力,因此“两个导

师”中一个为传统意义上的、在校的学术型导师,另

一个为外国的或国内高水平院校、企事业单位的导

师;“两种经历”中一种是在校内的学习、科研经历,

另一种则是通过各种途径到国外开展联合培养,或

通过国内访学到国内高水平院校开展联合培养,或

到相关企事业单位与他们联合开展相关研发服务

等。 当前,硕士研究生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满足

市场和社会的需求。 因此“两个导师”中一个为在校

的学术型导师,另一个为企事业单位的导师;“两种

经历”中一种是在校学习,另一种则是到企事业 单

位开展实践活动,而非单纯的挂职锻炼或短期实习。

总之,我们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和理念就是:提升

培养水平,丰富培养手段,保障培养质量。

二、“122”培养模式的探索和思考

虽然国内已有一些院校如山东大学 [1]、哈尔滨

工业大学 [2]探索、实行了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积累

了相当的经验,但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不同

院校、地区等差异,会给具体的执行工作带来不同的

影响。 因此,我们主要是基于东华大学的具体情况

和历史、传统、文化、经验等,对症下药、实施新政。

1.加强“产学研用”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和维护

“产学研用”①联合培养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较早

提出[3],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各个院校的执行情况确

实值得总结。 我校是理工科院校,以前也有一些联

研究生教育实施“122”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柯勤飞 丁明利

摘要:介绍了东华大学提出的“122” 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探索“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与国

外联合培养单位的深层次合作与交流机制,促成青年教师赴企业挂职工作和海外交换等来保证“122” 研究

生培养模式的推行,同时指出了,实践过程中存在的观念转变的困境和执行不力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

一些改进策略。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122”;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柯勤飞,东华大学研究生部主任,教授,上海 201620;丁明利,东华大学研究生部助理研究员,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上海 201620。

研究生培养

①把“产学研用”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始于 2009 年 5 月 13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加快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工作。这次会议在提到“产学研结合”时,增加了一个“用”字,原文为“会议强调,要加大改革力度,以企业为主体,促

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具体见 2009 年 6 月 23 日的科技日报。

44

DOI:10.16750/j.adge.2010.10.012

Page 27: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cmse.dhu.edu.cncmse.dh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0/90/65c870ec478488386c105334b... ·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2010 . 10

合培养单位和基地,但很多基地已名存实亡,不能为

当前的研究生培养带来更多实际的支持。 现在要实

施“122”培养模式,实现每位硕士研究生拥有一个校

外导师的目标,就必须有大量的企事业单位作为联

合培养单位或基地。 基地再维护和建设的过程是艰

难的,但在相关校领导和广大师生员工的支持下,我

们还是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尤其是 2009 年国

家推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之后,更是从制

度上为我们扩建、加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提供了

保障。 2009 年 4~9 月,我们签约了 15 家校级研究生

联合培养基地,涉及到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多个学科、

专业。 各个学院也在积极拓展资源,建立了一批联

合培养基地。 这些基地一方面提供相关经费支持,

另一方面提供实践场地和指导教师,从而大大改善

了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比例和结构。 尤其是通过这种

合作,能够让很多教师的专利、技术快速转化,从而

提高我们服务社会的水平和实力,缩短科研成果服

务社会的时间,切实展现了大学科研服务社会的功

能。 同时,为了不因人废事,实现学校与培养基地的

长效合作,学校也酝酿、提出了相关的制度保障措

施,如完善“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聘任机制”等。

2.与国外联合培养单位的深层次合作与交流机

制的形成

由于“122”培养模式的施行,东华大学的研究生

招收名额根据学科特点和导师培养效果好坏来进行

动态调整,从而形成质量意识和开放意识导向,使得

导师不再成为学生走出国门、走出校门的阻碍,导师

反而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校外资源,拓展、获得更多的

资源,从而保障了学术、科研水平和力量的逐步提高。

根据东华大学的实际,我们提出一个目标,即每

位博士生在校期间都拥有一次出国开展学术交流的

经历。①我们充分利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现有资源。

以国家留学基金委录取人员来看:2007 年仅 11 人

且全部为联培生;2008 年则达到 30 人,仅有 1 人为

攻 博 生;到 了 2009 年,达 到 41 人,其 中 攻 博 生 13人、联培生 28 人。 派出学生的数量、质量、结构都显

著提高。②充分利用我校广大教授的海外资源,更好

地开展联合培养工作,开展深层次的科研合作,而不

再使我们的对外交流仅停留在迎来送往的外交礼仪

层面。 近几年签订的校际国际合作项目几乎涉及所

有的学院,这些都是长期(1 年以 上)交 流 的 项 目。

③利用“211 工程”三期建设的创新人才基金,每年

选拔 10 名左右博士生赴更多的国家开展博士生联

合培养工作。 2009 年录取了 7 人,正在派出过程中。

2010 年会扩大选拔对象,模式也将更为丰富。 所有

这些派出的学生,都是我们的交流使者,他们除了去

学习知识、开展联合培养之外,还要肩负了解所在国

家、尤其是所在院校学科情况的重任,通过与外方导

师和相关领导的交流,搭起我校与之沟通的桥梁,通

过教授洽谈合作意向,最后升级到校级合作层面。这

样,我校派出学生的渠道不断拓展,派出形式也逐渐

丰富,派出的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呈现逐年上升的

趋势。

此外,每年我校还资助大量的博士生赴海外参加

学术会议,让他们直接和相关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

培养学术上的自信心。 以 2008 年为例,学校共派出 36名学生出国参加学术会议,其中有一名学生在美国纤

维学会 2008 年秋季年会学生论文竞赛中荣获一等

奖,被评为纤维学会 2008 年度最佳学生论文,成为中

国大陆获此荣誉的第一人①。十余名学生参加在香港举

办的第 86 届纺织大会,其中一位同学获得“优秀学生

论文奖”。 2009 年共有 45 人提出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的

申请,经审核之后资助了 36 人出国参加学术会议。

除了和国外开展联系之外,还通过教育部的创

新计划,让更多的博士生进入博士生国内访学计划。

2008 年起,有部分同学经导师推荐到北京大学、清

华大学等高校从事一段时间的课题研究。 这种形成

同样可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水平,保障培养质量。

3.青年教师赴企业挂职工作和海外交换计划,

切实提升青年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国际视野

目前我国在岗的年轻教师,约九成以上是科研

出身的学术型博士,没有在企事业单位实践工作的

研究生培养

①美国纤维学会论文评奖一开始由美国发起,现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一个奖项。

45

Page 28: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cmse.dhu.edu.cncmse.dh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0/90/65c870ec478488386c105334b... ·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2010 . 10

经验。 而我们培养的学生要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事业

单位的需要,缩短工作“不适应期”,就需要我们的教

师能够率先实现转变,让硕士研究生在开始新的学

习生活的时候,就能够接触更多的实践内容。 这就

需要教师由纯粹搞科研转向科研、教学、服务 三 者

的有机结合,这无疑给大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

更大的压力。 但是,为了保障教学质量,必须 有 计

划、分批次地把年轻教师送到企事业单位去挂职,从

而为企事业单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企业的研

发水平和实力。 如我校的计算机学院就要求年轻教

师和导师,必须到企业实践 6~12 个月,其间他们在

学校的工资仍继续发放,但他们要切实进入企业的

科研团队,为企业解决实际的问题。 至今已有 6 位

年轻教师成行,其他学院也在酝酿开展类似工作。

此外,国家公派计划还包括国家公派高级研究

学者项目、访问学者(含博士后研究)项目、国家公派

专项出国留学项目以及与有关国家互换奖学金项目

等,每年计划选派 6000 人。 我校也非常重视此项工

作的开展,每年派出人数也是逐步递增,并且向优秀

青年教师倾斜,以更早地积累相关国际交流经验,拓

展国际交流渠道。

总之,“122”培养模式的开展已经初见成效,在

相关措施的推动下,东华大学近 4 年连续获评全国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截至 2009 年,已经有全国优秀

博士学位论文 6 篇、提名论文 6 篇,列全国高校 32位。 同时,获评上海市优秀论文数量也稳步增长,人

均获奖指数在上海市居前列。 2009 年当年,研究生

发表高水平的三大检索论文达 660 余篇。 研究生就

业也维持较高的签约率。

三、践行“122”培养模式过程中的问题及改进

策略

改革总是存在阻力的,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

不是一帆风顺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发展过程

中,及时研判出现的问题,不回避、不退缩,迎难而

上,不断地改进。

1.思想观念和认识问题

对于开展“122”培养模式,仍有导师沿用传统的

研究生培养理念,没有看到我们国家和社会对研究

生教育和教学的新情况、新需求。正如教育部前部长

周济指出的,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在博士生培养方

面,向世界一流大学深入学习。当然这会对我们自己

的博士生培养有冲击、有影响,但是如果我们把眼光

放得更长远一些,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现在我们

考虑的是整个高校教师队伍培养。 关键看大家站在

什么样的高度,现在国家和社会发展就需要我们站

在一个按照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来建设师资队伍、改

进研究生培养机制的高度,站在国家的角度,站在战

略的高度来思考问题,来做好事情[4]。

2.新培养模式实施中的问题

“122”培养模式的实践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执

行能否到位。 对此,还需要广大导师、学生和管理人

员根据学校相关部署,严格执行。无论是进一步加强

国际交流与合作,还是到企事业单位挂职,抑或到企

事业单位开展联合培养,都需要积极投入,使自己真

正融入新的环境和氛围之中。 这样才能给学校、学

生、企业带来切实的改善,达到应有的目标和效果。

2009 年,招收 5 万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是

教育部的重大改革之一,2010 年会继续提高此类研

究生的招收比例。这无疑为我们开展“122”培养模式

带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尤其是教育部对于全日制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面向实践的目标及相关要求,

从大环境和内涵等多方面给我们的教师、领导和相

关工作人员提供了更好的机会,也使我们面临更大

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展涛. 开放环境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J]. 中国高等教

育,2007(5):40-42.

[2] 刘忠奎 . 敢为 天 下 先———记 哈 工 大 硕 士 研 究 生 分 类 培 养

模式改革[J]. 中国研究生,2009(4):16-17.

[3] 王大文,薛剑文,董利波 . 论高校产学研 用 系 统 体 制 的 建

设[J]. 系统辩证学学报,1996(3):88-91.

[4] 周济 . 周济同志在国家建设高水 平 大 学 公 派 研 究 生 项 目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 国家留学基金委留金秘发[2009]3037号文,2009-10-12.

(责任编辑 周玉清)

研究生培养

46

Page 29: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cmse.dhu.edu.cncmse.dh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0/90/65c870ec478488386c105334b... ·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10.14028/j.cnki.1003-3726.2018.02.010收稿:2017-04-24;修回:2017-09-14;作者简介:吉亚丽(1975-),女,新疆乌鲁木齐,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研究。E-mail:jiyali@dhu.edu.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企业实习环节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吉亚丽,沈新元,马敬红,龚静华,杨 庆(东华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1260)

  摘要:企业实习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

能力的重要方式。我院针对在实施校企合作实践教学过程 中 遇 到 的 困 难 和 问 题,探 索 性 地 将 互 联 网 手 机 二 维

码技术应用于企业实习的实践教学环节中,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由过去依赖企业技术人员的讲解为主过渡

到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讨论为主,充分调动了学生 实 习 的 主 动 性。并 探 讨 了 由 此 取 得 的 教 学 效 果、存 在 的

问题,以及应用展望,为进一步提高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质量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企业实习;二维码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工科专业,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能使学生有效地理论联系

实际,巩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实验研究技能,培养运用高分子

材料与工程的科学方法研究开发新材料的能力[1],是实现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 要 方

式。因此,实践教学在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

程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生产实践、工程设计等教学环节。其中,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生产实践要求

学生深入到相关企业,学习、理解和掌握纤维、塑料、橡胶等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的原理与实践,深刻认识

了解企业的生产情况,参与到企业的生产过程中,通过向企业技术人员学习及与他们的互动与讨论,将书

本知识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他们

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我专业与相关企业签署协议,构建了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通

过这种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方式的实施,已摸索出一套比较成熟的实践教学模式:一方面,建立了“分工序

课堂培训和轮转实习、现场指导和自学、分小组学习和讨论、周期性汇报和总结”的全天候实践教学课时

安排和学习模式;另一方面,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监督、研究生全面协助的安全保障体系。这些探

索虽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仍面临一些问题,下面将对此进行探讨。

1 校企合作实习环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虽然这种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突出,学生收益很大,但是,我们感到在实施过程中仍存

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首先,企业是非公益性质的经济体,学生在车间实习,或多或少都会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

影响。虽然很多企业愿意尽社会责任,接纳学生实习,而且每道工序尽量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实

习,但这些工程技术人员每天都有自己的生产任务安排,在现场全程陪同学生实习很不现实,经常会出现

学生有问题找不到相关技术人员与其讨论的情况。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步丧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

问题的好奇心和热情,达不到我们实践教学的目的。其次,在生产车间里,噪声通常很大,学生人数又多,技术人员在给学生讲解过程中,远处的学生听不清楚技术员的讲解,这也成为了一些学生不积极主动学

习的借口。而且,嘈杂的环境也不利于双方的交流讨论,甚至有些工序需要带耳塞,根本不能进行交流和

讨论。如何克服企业实习中缺乏技术人员指导、环境噪声大而影响交流学习等问题,成为改进校企合作

实践教学方式的主要任务。

·07·        高  分  子  通  报 2018年2月 

Page 30: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cmse.dhu.edu.cncmse.dh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0/90/65c870ec478488386c105334b... ·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10.14028/j.cnki.1003-3726.2018.02.010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手机3G时代的到来,手机二维码也应运而生。二维码是利用手机

的多媒体移动平台技术,将手机作为二维码的识读设备和载体,通过二维码实现信息导航与信息承载。将手机摄像头作为扫描器对准二维码进行扫描,通过手机装载的解码软件迅速获得二维码的加载信息,实现快速链接到相应的网页或者快速获取相应的资料[2]。目前,二维码技术在高校教学中也已逐步开始

了探索和应用,例如,将二维码技术用于手机终端的远程教学、多媒体教学中[3~6]。当将二维码技术用于

教学活动中时,首先要建立信息网络平台,然后将平台内容与二维码相链接,通过扫描二维码而获得其承

载的相应信息。由于二维码技术方便、快捷、可操作性强,非常适用于解决我们目前在校企合作实践教学

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最近,我们进行了在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中应用手机二维码技术的试点,做法是:首先,在获得企业详

细的生产工艺信息的前提下,建立该企业的工艺技术信息平台;然后,在每道工序处安置二维码,该二维

码承载着该工序的工艺流程、工艺参数、使用设备、产品、以及涉及的理论知识等等;学生到达该工序时,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从对应网页快速获得该工序的相关知识。通过这种实习方式,即使没有技术人员

在场,学生也可以全面地了解和学习该工序的知识。同时,网页内容还可以采取语言播放的形式,学生可

以一边听,一边看,避免由于一直盯着手机看内容而出现危险状况。

2 二维码技术在企业实习教学中的效果

通过在某企业试点建立手机二维码实习模式,并进行了一届学生的试用,发现效果很好。一方面,由于通过扫码学生随时随地的可以学习工艺方面的知识,无需企业技术人员在场,学生实习

的主动性和热情都有很大提高,增强了他们自主学习、情景学习、协作学习的效果,而且发现学生去车间

现场学习的频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会根据网络提供的知识与现场的情况相对照,发现问题,积极思

考问题,最终通过再讨论解决问题,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表示收获很大。另一方面,我们的二维码技术

也受到了企业的欢迎,企业认为这种形式是企业员工随时进行学习的一个有效手段,对提高员工的技术

水平很有帮助。

3 存在问题与应用展望

二维码技术本身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将其应用到实践教学中还需要磨合和改善。目前,我们需

要完善的是网络信息平台内容的建设,但平台内容的建设需要企业积极配合,为我们提供详尽生产工艺

内容。但企业出于自我保护,担心泄露生产技术机密,所以在这方面有所顾虑,对相关内容有所保留。为

打消企业顾虑,我们对二维码设置了进入密码,只允许学生在实习期间通过扫码能进入信息平台,离开车

间则不能进入信息平台;其他人如果没有密码,则无法通过扫码进入信息平台,这样能有效消除企业的

顾虑。二维码技术目前仅在我专业实习人数相对较少的卓越班的实习中试用。相对于人数较多的学生到

企业实习,尤其显得重要和迫切。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越来越重视经济效益和安全责任,不愿意接纳太多的学生实习,最终造成实习变为了参观。而且,即使是参观式的实习,由于现场学生人数

太多,加上车间嘈杂,造成实习环节常常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学生对于设备构成、加工条件、工艺流程等

细节往往难以深入了解,达不到运用专业知识指导生产实际的作用,实习效果越来越差。所以,二维码技

术如果能广泛的应用,一方面解放了现场技术人员,对企业经济影响降到最低;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细致

了解、充分思考,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企业实习环节的教学质量。

4 结语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我专业摸索出的校企合

·17· 第2期       高  分  子  通  报

Page 31: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cmse.dhu.edu.cncmse.dh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0/90/65c870ec478488386c105334b... ·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10.14028/j.cnki.1003-3726.2018.02.010

作实践教学模式,能有效加强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信息化教学手段———手机二维码技术

应用于其中,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企业实习的教学质量。然而,如何加强信息平台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来构建更加完善的信息化平台。

参考文献:[1] 沈新元,吴文华,张清华,朱美芳.科技资讯,2008,21:207~208.[2] 汪琪.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7):173~174.[3] 钱鹏.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4):255~259.[4] 罗伟,王明吉,李贤丽,张利巍.物理与工程,2016,S1:176~179,183.[5] 吉晓娟,邬家炜.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4:95~97.[6] 范文翔,马燕.数字教育,2015,6:35~40.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eaching Mode of Enterprise Practicefor Polymer Material and Engineering Major

JI Ya-li,SHEN Xin-yuan,MA Jing-hong,GONG Jing-hua,YANG Qing(College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Donghua University,Shanghai 201260,China)

Abstract:The enterprise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teaching part of polymer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major,and is also

key mode to cultivate engineering capac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for students.Aimed at resolving the problems occurred

during the practical teaching i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the two-dimensional code technology derived from

internet was innovatively utilized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The specific performing method was provided,aiming to

transform the practice mode from enterprise technicians‘teaching to students’self-learning and exploration,and thus helpstudents give an active role in practice.Meanwhile,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the problems encountered,and the prospect

of application in practical teaching i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were expatiated as well.It is a new attemp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actical teaching i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Key words: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Practical teaching;Enterprise practice;Two-dimensional code

·27·        高  分  子  通  报 2018年2月 

Page 32: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cmse.dhu.edu.cncmse.dh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0/90/65c870ec478488386c105334b... ·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TEACHING FORUM

2017 年 12 月第 49 期

Dec. 2017NO.49

高校学生慈善组织建设策略

收稿日期:2017-07-19

作者简介:金妙颖,女,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助理专职辅导员,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傅群,女,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学生

工作办公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

一、前言

2016年教育部召开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座谈会指出:我国已经建立起覆盖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在全国占据相当大的比重,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他们在满足其自身物质上的低层次需求后,开始追求其在自我价值实现方面的高层次需求。高校学生慈善组织在这样的客观形式与内在需求之下孕育而生,逐渐成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校学生慈善组织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生慈善组织是困难生在自由意志的选择下,经过高校相关部门批准后成立的群众组织。与高校其他学生组织一样,学生慈善组织也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特点[1]。不同的是,慈善类学生组织具有更加鲜明的文化导向性,所组织的学生活动多具有公益性质,是困难生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2]。慈善组织的存在对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逐渐成为高校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一个重要模块。然而,学生慈善组织依然存在较多问题,以东华大学材料学院阳光服务队为例,该慈善组织对于学生的慈善价值引导稍显薄弱,学生对于慈善组织的文化缺乏认同,慈善组织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有待加强。笔者将以2016年教育部召开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座谈会内容为指引,以东华大学材料学阳光服务队为例,从文化建设、人才培养、学科渗透三方面,浅谈高校学生慈善组织建设的策略。

三、明确慈善组织价值内涵,加强慈善文化传播

力度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渗透慈善组织的主流文化建设应放到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视域中,积极指导困难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使得慈善组织具有积极向上、乐善好施的精神风貌。笔者认为,传统的灌输式、机械填充式的教育方式无法使价值观深入人心,相反,隐性、柔性教育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3]。管理者应充分利用学生组织的特点,开展集趣味性、公益性与教育性为一体的学生活动,有目的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在日常活动中。

(二)提高高校慈善文化在学生中的认可度高校慈善文化是学生慈善组织的血脉,对促进慈

善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慈善组织管理者应积极思考,不断提高高校慈善文化在学生中的认可度。例如,充分利用吉祥物等文化载体,从直观上提高学生对于慈善文化的接受度;以诚信、敬业等为主题开展丰富的慈善活动,使慈善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定期举办公益慈善晚会,邀请校内各个慈善组织参与,扩大慈善文化影响力。

四、注重人才培养,强化“育人”工作要求

2016年教育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座谈会指出:资助育人是新时期资助工作的新使命。学生资助工作要转变观念,创新方式,把资助和育人有机融合起来,把资助工作落脚到人才培养这个核心任务上。目前多数学生慈善组织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功能稍显欠缺,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组织管理建设不完善,活动内容繁多无特色,公益活动质量不过关,从而导致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不明显,人才培养功能薄弱或缺失。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将分三点来阐述提升意见。

(一)完善管理机制,实现慈善组织制度化要实现慈善组织的长远化持续化发展,首先必须

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1)完善基础管理框架。慈

金妙颖,傅 群(东华大学,上海 201620)

摘要:学生慈善组织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一个重要模块,也是高校困难生实现自身价值的一个重要窗

口。目前学生慈善组织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文章将从文化建设、人才培养、学科渗透三个角度,探索新

形势下高校学生慈善组织的建设策略。关键词:慈善组织;文化建设;人才培养;学科渗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9-0049-02

———以东华大学材料学院阳光服务队为例

49- -

Page 33: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cmse.dhu.edu.cncmse.dh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0/90/65c870ec478488386c105334b... ·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TEACHING FORUM

2017 年 12 月第 49 期

Dec. 2017NO.49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University Student Charity Organization

—Taking the Sunshine Service Team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of Donghua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JIN Miao-ying,FU Qun

(Donghua University,Shanghai 201620,China)Abstract: Student charity organization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aid education,but also an important

window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realize their own value. At present,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 charity organizations. This paper will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college students' charity organiz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personnel training and discipline penetration.

Key words: student charity organization;cultural construction;personnel training;discipline penetration

善组织可设一名学生工作经验丰富的高年级学生作为统一负责人,再分设两名学生管理对内发展和对外活动的部门,各部门设立部长及副部长,各司其职管理部门日常工作,努力建成分工合理、工作高效的管理框架。(2)建立骨干培训机制。慈善组织应积极利用已有的人力资源,骨干成员应努力做到以老带新,实现发展上的持续化。(3)明确奖惩管理体系。奖惩机制一定程度上能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对于态度认真,能力突出的成员,可以给予适当程度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于工作态度消极,犯下原则性错误的成员,也应适度批评,以分阶段谈话等形式引导其端正态度。

(二)明确工作主线,促进慈善活动特色化新形势下,慈善组织开展公益活动时可结合本专

业特色,明确工作主线,打造特色化慈善公益组织。以东华大学材料学院阳光服务队为例,该慈善组织以往的公益活动种类繁多,使得组织内部成员精力分散,人才培养功能薄弱。针对这一现象,该组织进行了一定的整改,并收获了一定的成效。整改后该慈善组织围绕“以科技为主线,材料为特色”的工作主线,坚持“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的活动模式。“一个中心”指的是以“科技,让慈善更美好”这一志愿服务中心思想;“四个基本点”则是指科技安老、科技助残、科技助学以及科技扶幼四点同步发力、齐头并进,有方向性、目的性、专业特色性的开展公益活动。

(三)加强慈善反哺,致力资助工作育人化新形势下,资助育人工作应由“他助”到“他助—

自助—助人”模式改变[4]。从学生慈善组织的角度出发,要做到慈善反哺意识教育,首先应从思想上入手,在日常公益活动中培养组织成员自立自强的道德品质;其次可邀请学生广泛认可的慈善人物开办讲座,分享其慈善故事与感想,充分发挥榜样力量的引导作用;此外,应定期组织技能培训,提升组织成员的各项技能水平。例如,东华大学材料学院阳光服务队所开展的公益活动以科技服务类为主,对于慈善组织成员的服务能力要求较高,为此该组织有目的性地开展了科技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的技能培训。

五、结合专业特色,强化困难生实践能力锻炼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教育要为人民服务,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形势下,高校慈善组织在开展工作中,应强化对于困难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专业特色,增强困难生就业创业的核心竞争力。以东华大学材料学院阳光服务队为例,旗下四大公益服务方向均以材料科学相关的服务为特色,极大程度上锻炼了困难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该阳光服务队的特色品牌活动如:(1)依托专业优势,开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日活动,邀请附近中小学生参观科技成果展示馆,并进行趣味动手小实验;(2)定期在定点社区提供材料专业特色服务,如珠宝玉石鉴赏、发黄衣物清理办法讲授等;(3)困难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创新发明,尽最大努力解决社区、福利院老人在日常生活遇到的问题。这些公益服务在成功组织的同时极大程度上促进了阳光服务队成员科技服务能力的提升,也是慈善组织资助育人工作从“自助”到“助人”转变的生动体现。

六、总结

学生慈善组织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模块,也是高校困难生锻炼坚强品质、提高综合素质、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平台。然而慈善组织尚是白玉微瑕,资助育人仍然任重道远。在新时期下,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者应积极探索慈善组织发展新模式,把文化建设、人才培养与专业特色相结合,为广大高校困难生打造出一个文化氛围浓郁、人才培养突出、专业特色明显的新型学生慈善组织。参考文献:

[1]高琪琪,陈巧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规律探

寻[J].人民论坛,2014,(20):136-138.

[2]潘翠兰.高校公益型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

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33-35.

[3]冶治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社团主流

文化建设[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5,(06):5-7.

[4]傅群.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

思想教育,2015,(18):61-62.

50- -

Page 34: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cmse.dhu.edu.cncmse.dh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0/90/65c870ec478488386c105334b... ·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 513 期

2015·9

一、新时期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新特点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需要我们正确认识

当下高校贫困学生群体的现状,包括他们在思想认知、目

标规划以及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新特点,掌握其内在需求和

这一群体的特殊发展规律,从而塑造这一群体正确的价值

观,同时要不断适应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不断发展变化的新

形势,丰富资助工作内容,转变资助方式。

1.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目标进一步提升。近几年,国家

加大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金支持和帮扶力度,建立

了全方位的新型资助体系。当前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

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更多的是停留在“经济帮扶”方面,虽

然“精神支持”育人方面有了一定探索,但效果并不十分显

著。新形势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目标和方向进一步明

确,主要围绕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也

为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传统资助工作

目标主要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读期间的经济困难,

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忽略了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价

值观方面培养和塑造这一重要工作目标。新形势下,学生

价值观的培育和人格塑造这一目标被更加重视,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对于高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起到了

价值引领作用,对于做好新时期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具有很

强的指导意义。

2.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内容更加丰富。以往高校学生

资助工作内容主要停留在对贫困生进行困难资格认定审

核,办理助学金、贷款以及勤工助学等事务性方面,新形势

下做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要求我们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

生给予经济物质方面关照和支持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其价

值观的塑造。在帮扶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度过经济“难

关”的同时,要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习技能、塑造

健全人格、培养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等方

面进行教育和培养。通过丰富资助工作内容,提升资助工

作层次,将每一个贫困生都塑造成为合格大学生,合格的

社会公民。

3.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方式不断转变。传统高校学生

资助工作体系下形成的“奖、贷、助、补、减”主要在于通过

物质帮扶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一定程度上为家

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物质保障。但在新

形势下,必须充分认识到,若学生只接受物质资助,对于其

后续的价值观教育不跟上,则其走上社会后将很难形成良

好的反哺他人的良性互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成长发

展中的教育问题。必须改变以往过于简单化的以经济帮

扶为主的工作方式,要深入挖掘贫困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行

为方式,探索贫困学生成长发展中的规律和问题,在具体

工作中加强引导,特别是对于贫困学生成长过程中心理方

面的问题、价值观层面的困惑等,都需要我们用更加科学

的方式开展工作,使困难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日

常学习生活中的行为准则。

二、新形势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面临新的问题

1. 贫困生认定材料出现造假,贫困生评选定级机制公

平性受到挑战。经济困难认定材料造假的现象屡见不鲜,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傅 群

摘 要:伴随着新形势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出现的资助目标不断提升、资助内容不断丰富、资助形式不断更新等

新特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出现了部分经济困难生认定材料造假、诚信意识淡薄、心理自卑等新问题。新形势

下,不断完善资助工作机制,实现资助育人模式由“他助”向“他助-自助-助人”转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为核心开展主题教育,引领资助育人工作;加强对贫困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的宣传,传播正能

量。

关键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傅 群,东华大学材料学院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上海 201620)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5)09-0061-02

学 工 视 窗

61

Page 35: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cmse.dhu.edu.cncmse.dh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0/90/65c870ec478488386c105334b... ·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2015·9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总第 513 期

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与否需要贫困

生在入学后递交一份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表中需要如实

填写家庭基本经济情况以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以便高校

学生资助工作者在对贫困学生进行困难等级认定时做参

考,给予需要帮助的同学以适当经济帮扶。但是在实际工

作中,我们发现有个别贫困生家庭经济情况认定表中填写

的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甚至相差甚远,这在一定程度上

破坏了公平平等原则。这亟需加强贫困生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主题教育,提升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的自觉性,倡导合理、公平的参加贫困生资料认定工作,

共同维护相对公平的贫困生评选定级制度。

2. 部分贫困生责任意识、诚信意识淡薄。近年来,高

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国家助学贷款顺利完成学业,但

“部分已毕业同学出现拖欠贷款甚至不还贷款的恶劣行

为,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部分高校贫困生自身责任意识、诚

信意识淡薄”[1]。如果对于这类行为不加以禁止和惩戒,加

强正面引导,则不利于社会诚信氛围的营造,也会对当事

学生带来不良的后果。在当前贫困生诚信意识淡薄以及

不诚信行为频繁出现的形势下,必须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诚

实守信教育,提升其社会责任感,促使他们将诚实守信的

做人准则牢记于心外化于行。

3. 部分贫困生出现心理失衡现象。高校家庭经济困

难学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这一群体大多来自中西部

偏远地区或经济情况相对较差的区域,同时部分经济困难

学生的家庭存在一些问题,如父母离异、单亲、甚至孤儿

等。特殊的家庭环境促使其性格情绪与一般同学有一定

差异。比较明显的表现就是性格孤僻、自卑,常有怨天尤

人情绪等等。

因此,必须加强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神支

持,特别是在价值观方面的引导。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价值

观,才能够自强不息,自信面对困难和挫折。加强贫困学

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能够让贫困学生树立起

自立自强的精神品质,树立为社会为他人做贡献的正确价

值观,从而营造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

三、新形势下完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策略

1. 完善资助工作机制,实现资助育人模式的深化和转

型。以往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模式重点集中在经济帮扶

贫困学生,主要是以外界帮助为主,是一种单方面“他助”

式的管理方式,不利于通过资助工作引领贫困学生各方面

健康成长。应由“他助”向“他助-自助-助人”模式转变。

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资助的同时,需要加强对受助学

生的自立自强教育,特别是加强对其基本技能的培养,如

有的高校对贫困生专门开设的“技能帮困”项目,贫困生可

以通过参加各类技能培训,获得相应证书后以提高“自助”

能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社会帮助和自我努力,可以

反哺社会,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如有高校针对贫困生

开展边远地区支教志愿服务,形成从“他助”到“助人”的模

式转变。

2. 加强对贫困生先进典型的宣传,传播正能量。在大

学学习和生活中,大部分贫困生比较积极上进,甚至有的

贫困生各方面表现非常优秀,虽然经济方面相对困难,但

他们凭借着个人自立自强,刻苦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自

己,成为学校的先进典型。我们应该创造更好的条件和平

台让他们施展才华,让他们能够在更宽广的舞台上展示自

我。同时,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应及时进行表彰,树立宣

传典型。通过对贫困生的典型励志案例进行各种形式的

宣传,传播一种自立自强感恩社会的正能量,营造健康向

上的校园氛围,使更多的同学发现身边贫困生身上的亮

点,让优秀贫困生成为传递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最好素材。

3. 坚持资助工作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

则。要引导和教育贫困生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必须身体力行,成为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示范者。在日常资助工作中,既要通

过建立健全贫困生认定、材料审核的工作机制,畅通问题

反馈渠道,提升资助工作的公开透明力度,确保真正需要

资助的同学得到国家帮助;又要注意改变工作作风,做到

热情、认真、严谨,发扬敬业精神。这样不仅有利于树立资

助工作的信誉和资助工作者的良好形象,也有利于营造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使贫困生获得积极的

情感体验,从而促进他们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

参考文献:

[1] 周灵威.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6).

责任编辑 余 洋

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及相关数据库

以数字化方式予以传播。来稿凡经录用,

作者如无特殊声明,本刊即视为同意数字

出版。特此声明。

学 工 视 窗

62

Page 36: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cmse.dhu.edu.cncmse.dh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0/90/65c870ec478488386c105334b... ·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第14卷 第1期

2014年3月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Vol.14,No.1Mar.2014

  收稿日期:2014-02-28

  作者简介:傅群(1979—),女,安徽宣城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E-mail:judyful@dhu.edu.cn

新资助政策体系下高校贫困生诚信问题易发性及其对策

傅 群(东华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1620)

摘 要:随着新资助政策的颁布实施,高校经济困难学生 在 读 期 间 可 以 获 得 国 家 奖 助 学 金 的 额 度 加 大,种 类 更 多,

同时高校贫困生诚信问题也逐渐凸显。新资助政策体系下高校贫困生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虚报家庭经济状况、谋

求不当资助性利益、还贷违约等三个方面。在新资助政策体系下,在贫困生资格认定、等级 划 分 以 及 日 常 管 理 工 作

中面临更多困难,加之社会环境的消极影 响 以 及 大 学 生 自 身 诚 信 意 识 淡 薄,高 校 贫 困 生 诚 信 问 题 发 生 的 可 能 性 更

大,更值得我们关注。面对高校贫困生诚信问题凸显的现实,我们要增强“资助育人”的工 作 意 识,灵 活 多 样 地 开 展

诚信意识教育,同时着重强化对诚信缺失行为的惩戒措施,并且逐步完善资助工作机制。

关键词:新资助体系;高校贫困生;诚信;易发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034(2014)01-0029-04

新的国家资助政策出台后,有20%多的高校在校生有机会享受到包括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资

助项目,可以让更多同学享受到更好的资助帮扶。一系列资助政策在改善家庭经济困难生的生活状况、帮助

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高校贫困生诚信问题凸显,并呈现易发趋势,需要

引起我们的重视,探究诚信问题易发性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资助政策体系下高校贫困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新资助政策体系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资助,但同时 也 出 现 了 一 些 诚 信 缺 失 的 现

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虚报家庭经济状况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校后需要进行困难情况认定,校方依据困难认定等级发放助学金。经过事后核实,发现在评定家庭经济困难等级的时候,部分同学困难认定材料上填报的信息是虚假的,与当地实际经济发展

水平以及家庭实际经济状况不符,还有的同学刻意隐瞒家庭经济来源、父母工作状况等,诸多不诚信现象在

困难认定时暴露出来。(二)谋求不当资助性利益

新资助政策下资助项目增多,资助额度加大,在评审贫困生资格的时候,“部 分 同 学 只 看 到 眼 前 物 质 利

益,通过虚假材料、隐瞒事实等方式获取资助”[1],既欺骗了学校,又占用了家庭经济确实困难的学生本应得

到的经济帮助的机会,谋取不当资助性利益的行为背离了诚信原则,极大地破坏了正常资助 帮 扶 工 作 的 进

行,也弱化了资助的意义和功能。

Page 37: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cmse.dhu.edu.cncmse.dh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0/90/65c870ec478488386c105334b... ·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4卷 

(三)还贷违约

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后出现还贷违约的现象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在校期间在助学贷款政策的帮助下,许多贫困学子完成了学业并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接受国家助学贷款资助的学生毕业后需要 面 临 各 方 面 压

力,包括就业、婚姻等。同时加上毕业后学生的就业地区分布相对比较分散,学校对学生没有约束力,造成部

分曾接受资助的同学不按时还款甚至拖欠还款[2]。

  二、新资助政策体系下高校贫困生诚信问题易发性分析

(一)新资助政策的特点

新资助体系包括了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助学金、学费减免、学费补助六大举措,简称“奖、贷、勤、助、减、补”。与之前相 比,新 资 助 政 策 体 系 的 新 特 点 主 要 表 现 在 资 助 范 围 和 资 助 额 度 有 大 幅 提 升 这 两 个

方面。(1)资助范围大幅扩大

国家奖学金每年奖励资助5万名高校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0.3%。新设立

的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年将奖励资助约51万名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3%。高校国家助学金每年将资助约

34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20%,资助面相当于过去的7倍。(2)资助力度大幅提升

国家奖学金由过去每生每年4000元增加到8000元,新设立的国家励志奖学金为每生每年5000元,国

家助学金由过去生均1500元,增加到生均2000元。资助范围的扩大和资助力度的加大都一定程度上促使更多学生加入到贫困生的申请认定中,这样一来

加大了高校资助工作中贫困生资格认定的难度。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加入到贫困生资格的申请中,而全国

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为城乡差别,即使是同一地区其经济发展也会呈现较大差异,鉴别虚假申报材

料有一定难度。(二)高校资助工作实施中的困境

作为在资助工作一线的学生事务管理者,在落实新资助政策的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方面。(1)高校贫困生资格认定难度较大

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的认定主要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生源地的资格认定,第二部分是

学生到校后的资格认定。生源地资格认定的证明主体是学生所在地政府民政部门,民政部门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比较

了解,能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学生家庭状况作出相对公平的判断。由于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衡量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因此,生源地认定一定程度上为高校掌握学生家庭实际情况提供了

帮助。但同时也存在问题,由于当地政府部门只是证明方而不是资助主体,导致在认 定 过 程 中 出 现 表 面 敷

衍,甚至为一些家庭经济情况相对不差的同学进行困难认定。由于高校需要在学生入学后较短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第一次困难认定,而此时学生之间以及老师对学

生情况的了解都相对比较浅,不能明确判断学生是否真正具备贫困生资格,加上生源地认定可能出现的不规

范,进一步加大了对高校贫困生资格的认定难度。(2)划分贫困生的困难等级难度加大

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要划分为“特别困难”、“困难”和“一般困难”三个等级,不同困难等级的贫

困生获得不同额度的经济资助。新资助政策颁布实施后,资助额度加大,覆盖的学生数也进一步提升,但是

由于大学生个人追求眼前利益的经济人选择,更多同学希望得到物质帮助,再加上诚信意识淡薄,部分学生

会歪曲反映家庭真实经济情况,以获取更高资助金额。关于“特别困难”、“困难”和“一般困难”三个等级的判断加大了资助工作的难度。相关文件资料中对于

三个等级如何区分判定都是描述性、概括性为主的定性的定义,缺乏具备可操作性的定量描述。如“困难学

生”是指家庭经济收入很少,并且有相当数额的债务,只能缴纳一部分学费,基本生活费接近于最低生活保障

03

Page 38: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cmse.dhu.edu.cncmse.dh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0/90/65c870ec478488386c105334b... ·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第1期 傅 群:新资助政策体系下高校贫困生诚信问题易发性及其对策

线。其中“收入很少”、“相当数额债务”、“接近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等都十分模糊,不能较好地区分和判定学

生的困难等级[3]。同时,最低生活保障线各地区不同,如何判定与最低生活保障线之间的差距,在实际资助

工作中缺乏可操作性。(3)贫困生获得资助后的管理难度加大

贫困生资格评定结束后对贫困生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面临的难题。贫困生获得资助并不是资助工作的结束,各高校在发放助学金之后,探索各类帮扶实践活动,以培养获资助

学生感恩他人、服务社会的优良品质。在组织开展贫困学生为主体的各类公益实践活动中,绝大部分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并且全身心投

入到日常公益活动中,真正达到感恩他人、服务社会的目的。但也有部分学生在公益 实 践 过 程 中 主 动 性 不

够,甚至表现出“不满”、“反感”,有的同学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弄虚作假,隐瞒个人工作情况,夸大公益服务时

数,不能够切身投入到公益服务过程中。诸如逃避参加公益服务、刻意夸大服务时数等不诚信行为加大了对

困难生的管理和培养。(三)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

不诚信社会现象频繁发生。“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价值观充斥市场,少数人追逐功利主义,见利忘义,忽视诚信道德。”[4]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的观念开始发生改变,社会上

物欲横流,开始出现了诸多不诚信的社会现象。由于约束、惩戒制度的缺失,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有些不诚信

的人得到了更多的利益,而且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诚信的人反而不能得到应该获得的利益,即出现了“老实

人吃亏”的现象。不诚信的现象对社会环境和氛围造成了极大影响,特别是对于90后大学生而言,他们成长于市场经济

开始之后,从小耳濡目染各类“不诚信”的现象,加上传统优秀文化传承的缺失,特别是目前网络工具和快餐

文化的盛行,造成了急功近利、见利忘义的社会风气。信用缺失的社会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广大青年学生

的诚信观和行为,使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在面临义利的时候出现迷茫和道德两难选择,导致诚信意识滑坡。(四)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

复杂的社会环境对高校学生诚信意识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部分高校学 生 注 重 眼 前 利 益,忽 视 长 远 利

益,不能保持传统优秀品质并付诸实践。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近年来出现的诸如考试作弊、简历造假等不

诚信行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资助体系的实施,资助项目的增多和额度的加大,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更大的“诱惑”,暴露出更

多的个人不诚信行为。在实施新资助体系过程中,出现了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资料、数字造假等不诚信行为,还有的同学在获得资助后跟困难资格认定前判若两人,同时个别毕业生未能正确面对还款以及就业等多重

压力,导致不诚信行为。

  三、新资助政策体系下针对贫困生诚信问题的工作策略

(一)增强“资助育人”的工作意识

在新政策体系贯彻落实过程中,高校学生工作者一定要形成“资助育人”的工作意识。高校学生工作的

核心和目标是育人,国家资助政策的初衷是通过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支持,帮助其更好地树立信心,处理好学业和生活的关系,成为优秀的大学生。

在资助工作中要充分重视和强调“资助育人”的意识。一方面要使困难学生获得 物 质 资 助 顺 利 完 成 学

业,另一方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更要关注学生思想品质的发展,培育学生诚信意识,让家庭经

济困难学生重拾信心,直面困难,争取成为有用人才。(二)灵活多样地开展诚信意识教育

诚信教育及其规范具有现实性、大众性、生活性等特点,同时诚信 教 育 还 是 一 种 终 身 教 育,贯 穿 人 的 一

生。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诚信状况的新特点,可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拓展教育渠道,丰富教

育载体,“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使诚信教育与其他教育环节同步,增强诚信教育实效性”[5]。召开“诚信感恩教育大家谈”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以班级、团支部为主体,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诚信

13

Page 39: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cmse.dhu.edu.cncmse.dh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0/90/65c870ec478488386c105334b... ·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4卷 

感恩教育。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及时通过宣传栏等形式进行表彰,树立宣传典型。在假期开展“校友诚信跟

踪调查活动”,在已经毕业的校友中开展诚信现状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并进行针对性

的教育实践工作。邀请银行专业人员开展征信方面的讲座,为学生深入讲解信贷诚信的重要性和国家信用

制度现状,深化学生的诚信意识。(三)强化对诚信缺失行为的惩戒措施

不诚信行为之所以频繁发生,其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目前对于不诚信行为的惩戒力度不够,没有形

成系统、完整的针对失信行为的惩戒措施。应该借鉴西方国家经验,对于公民失信行为给予严厉的惩戒、处

罚,提高不诚信的成本,从制度层面对不诚信行为加以限制和约束。贫困生在校期间,在困难认定、困难等级评定以及相关管理过程中,严格审查其诚信度,如果发现不诚信

行为,收集到相关证据之后,给予禁止接受困难资助的惩罚;同时,作为不诚 信 典 型,对 其 他 同 学 形 成 威 慑。特别是作为其在校期间个人思想品德评定的重要参考和决定因素,以提高学生对于践行诚信行为的自觉性。

(四)逐步完善资助工作机制

科学合理的高校育人工作机制可以有效地提升资助育人的水平和效果,对于新政策体系下资助育人工

作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必须建立和完善资助工作机制,从制度上规范资助工作者的相关工作,加强对贫

困生的申请材料评审和日常表现的监督约束。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审的透明度,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相关资料的审核复核工作,认真对待相关

咨询和上访接待。同时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人情况的监督力度,建立灵活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

反馈机制。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给予帮扶。

参考文献[1]张晓培,周蕾.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现状、问题及完善策略[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9,(10):27-28.[2]潘杨,武浩明,黄海.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问题及对策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3):78.[3]黄燕,王林清.试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的科学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5):39-40.[4]陈志远.对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诚信教育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3,(7):122.[5]曹海洋.新资助体系下高校贫困生诚信意识培养路径选择[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5):92-93.

23

Page 40: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cmse.dhu.edu.cncmse.dh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0/90/65c870ec478488386c105334b... ·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第14卷 第3期

2014年9月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Vol.14,No.3Sept.2014

  收稿日期:2014-07-02

  基金项目:2013年度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党建研究课题“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虞晨洁(1981—),女,上海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党建研究。E-mail:yuchenjie@dhu.edu.cn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以上海市松江大学城七所高校为例

虞晨洁,寿晨燕,任鹏贞(东华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201620)

摘 要: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并强调“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建设”。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意义重大。本文将以上海市松江大 学 城 七 所 高 校 为 例,深 入 探

讨当前高校学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强化服务理念、促进服务能力、健全服务机制、深化服务

平台四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为进一步探索高校学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长效机制建设奠定扎实基础。

关键词:高校;服务型;学生基层党组织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034(2014)03-0155-05

  一、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为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服务”的导向。作为人才培养基地与思想舆论阵地,

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地位突出,是党在青年学生中发挥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础。面对新形势、

新任务、新使命,高校学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意义重大。(一)高校学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对和谐社会的促进意义[1]

高校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阵地,其校园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自身发

展的基本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建设和谐校园,关键在各级党组织。高校学生基层党组

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联系、宣传、组织、团结广大青年学生的重任,是党在高校联系

广大青年学生的纽带和桥梁。因此加强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在构建和谐校园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将进一步促进和谐社会构建。(二)高校学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对组织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意义

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经过多年的建设,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继承和发扬,但随着世情、国情

和党情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严峻考验,存在诸多不平衡的情况,如基层党组织设置滞

后、活动内容枯燥、方式单一、教育泛化等。

高校学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指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服务于学生党员,全体学生党员服务于共青

团员和普通大学生,它与命令型、管理型、权力型的基层党组织不同,其服务对象是广大高校大学生,其建设

Page 41: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cmse.dhu.edu.cncmse.dh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0/90/65c870ec478488386c105334b... ·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4卷 

的关键是服务,有利于从“服务有效性”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高校学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对

于如何构建和谐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促进学生党组织自身可持续发展具有

重要的实践意义。(三)高校学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对学生党员培养的意义

高校学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对于学生党员培养的意义在于其注重激发学生党员的主体意识。党员

主体作用发挥是党组织活力的源泉,学生基层党组织从关心党员群体的成长转化为更加关注党员群体的内

心体验。发挥广大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核心在于满足他们的内心需求,只有使他们从“旁观者”转变为“参

与者”,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切实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

  二、高校学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现状与分析———以上海市松江大学城

七所高校为例

  近年来,高校学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实践如火如荼,各高校都在认真探索加强学生基层服务型党

组织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本研究以上海市松江大学城为例,通过对七所高校中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群

体的学生,以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群众座谈等方式开展调研,以期提供较为科学的理论借鉴和实践经验。调研内容围绕“学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在服务学生党员、服务群众方面发挥作用 如 何”展 开,并 着 重 就

“服务理念是否强化”、“服务能力是否具备”、“服务平台是否充分”、“服务机制是否完善”四个方面了解高校

学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现状。其中问卷调查部分采用匿名调查方式,分学生党员问卷及学生群众问卷

两类进行,共 发 放 问 卷500份,收 回496份,回 收 率 为99.2%,回 收 问 卷 中,有 效 问 卷475份,有 效 率 为

95.8%。调查对象中,学生党员257人,占54.11%,学生群众(含入党积极分子)218人,占45.89%。调查基

本涵盖松江大学城各高校本科及研究生各个专业的学生党员或学生群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准确深入地

把握高校学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现状提供了较为客观的素材。(一)高校学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

目前高校学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存在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高度重视,积极实践。各高校充分认识

到学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结合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例

如,东华大学各学院均已成立学生党建中心等服务平台,通过建立上下连贯的服务体系,整合资源,打造品牌

服务项目。二是注重加强制度建设。不少高校出台了学生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实施意

见,并规范了各项工作措施,提供制度保障。例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探索建立以“学生与教师支部结对共建、创新支部联系基层学生信息平台、建立支部专题调研制度”为主的“三项制度”,在党员联系群众、服务广大学

生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三是在建设中注重实践创新。各高校在夯实基础工作的同时,注重实践创新,增加建

设的有效性和群众满意度,如设立爱心基金、党群共建等,如华东政法大学制定困难党员补助办法,受到广大

师生的好评。(二)高校学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基层党组织及学生党员的服务意识不清,服务主动性有待增强

在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大多存在“重对上负责,轻对下服务;重工作任务,轻人文观念”的情况,学生党员和支部对于高校党组织“该不该”服务,“想不想服务”的问题上认识不清,即服务意识不清,以至于

不能正确处理好“管理”和“服务”的关系,从而阻碍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程。同时,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大多

数学生党员们虽在主观上具有一定服务意识,愿意为群众服务,但常常习惯于接受管理,服从组织安排为群

众服务,没有完全从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服务主动性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2.学生基层党组织及学生党员的服务能力有限,模范作用有待提高

学生党员自身的一些情况,导致其服务能力有限。一是有些党员平时不自觉主动学习党的政策理论知

识,关注时事政治较少,思想觉悟不高。二是一些学生党员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专业基础不够扎实、缺乏钻研

精神,不能在学习上为大家排忧解难。三是一些学生党员入党前比较积极参加学生工作和学生活动,入党后

却缺乏持续的热情和动力,不能很好地坚持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四是超过50%的学生支部并没

有定期开展提高学生党员服务能力的相关培训,而广大学生党员与群众对于党支部的服务需求越来越多,涉

651

Page 42: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cmse.dhu.edu.cncmse.dh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0/90/65c870ec478488386c105334b... ·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第3期 虞晨洁,等: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及到各个方面,因此学生基层党组织或学生党员在服务群众方面,基于服务水平有限而产生的服务群众有效

性不足问题时有发生。

3.学生基层党组织缺乏有针对性的服务内容,服务机制有待完善

在对高校学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议和意见的调查中,超过50%的学生党员认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内

容缺乏针对性,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实际要求,没有很好地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相结合,活动形式相对单调,参与度不高,缺乏服务实效。同时,一些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忙于日常琐碎的事务性工作,缺乏对于工作的

归纳总结,基于服务方面的机制建立不完善,针对性的措施不强,因此做法比较零散,缺乏长期性、有效性、系统性和全面性。

4.学生基层党组织服务网络不够畅通,平台缺乏,党群沟通渠道有待加强

建设服务型学生党支部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创新服务广大青年学生的有效载体,着力构筑和拓

宽服务广大群众的平台。目前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服务平台相对单一,以志愿服务为主,服务针对性不强,参与度不高,实效不够理想。同时,随着各类网络新媒体的出现,学生基层党支部网络党建工作开展落后,亟需加强服务网络建设,拓宽服务方式。而另一方面,学生党支部向群众公开党务的意识缺乏,支部活动仅在

党员内部开展,学生党支部与群众的联系不多,群众对学生党支部的活动知之甚少。在党组织内部,党支部

多自上而下开展工作,没有充分贯彻群众路线,因此党群沟通渠道有待加强。(三)高校学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学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制约

目前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市场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深广,处于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的高校,也不

得不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遵守市场法则,利己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潮强烈地冲击着高校师生

和党员,在多元化的价值取向、选择机会面前,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往往让人感到

困惑和迷茫。一些学生党员宗旨意识不强、为群众服务的本领不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一定程

度上制约了学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要从整体上优化党员“愿意服务、善于服务、乐于服务”的环境氛围。

2.自媒体时代的出现,需要学生基层党组织即时更新服务方式和内容,适应当前需求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与互联网的进一步融合,目前网络媒体已经逐步进入自媒体时代,自媒体的

信息来源是用户,“人人都是主播,用户产生内容”。网民上网不单纯获取信息,而是把现实生活网络化。自

媒体因其符合学生群体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将成为互联网的重要发展形式,并将给当代 青 年 的 生 活 方

式、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带来重要影响。而当前,在开展学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还没有充

分利用各种新媒体的作用,不能做到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动态与需求,即时更新服务内容,从而一定程度上

影响了学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程。

3.高校各级党组织对学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支持力度略显不足,落实有效性监督不够

虽然目前各高校已认识到建设学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上级

党组织对学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支持力度还略显不足,落实有效性监督不够,难免出现“雷声大、雨点

小”等情况。具体体现在学生基层党组织开展各类服务型建设的过程中,上级党组织提出的要求多但实际提

供的指导少,搭建的实践平台不够丰富,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场地与经费支持有待加强,服务型建设机

制欠缺,不能充分满足被服务者实际需求等。

  三、加强高校学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对策

(一)重视学生党员党性修养,锻造宗旨意识,强化服务理念

思想建设是使学生党员在思想上入党的必要举措,是学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高校学

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首要问题便是明确服务理念,不断增强党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牢固宗旨意识主要靠强化党性教育。十八大报告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章》规定,

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原则,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

系、利为民所谋。这些规定是培养党员宗旨意识的理论依据。党组织要引导学生党员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

751

Page 43: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cmse.dhu.edu.cncmse.dh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0/90/65c870ec478488386c105334b... ·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4卷 

是中国工人阶级、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属性内涵,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忠实代表的

本质含义,从而明确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属性的内在要求,是忠于人民代表神圣职责的必然体现,也是党

的历史使命的最高归宿。通过开展党性教育,强化党员服务群众的主动性[3]。其次,学生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党员教育基地的作用,组织学生党员重温党的历史,体会革命战争年

代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明确正是共产党员为了实现人民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才赢得了人民的真诚

拥戴,也只有得到了人民的无私支持,党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激发党员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

服务群众的自觉性。通过党性教育,着力扎牢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因此,建设服务型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要坚持从抓思想教育入手,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强化党性修养,

自觉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强化服务理念。学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要严格贯彻组织学习理念,倡导多途径学习,牢固树立服务理念,提倡在服务群众中实现自我,切实提高党员的 荣 誉 感、责 任 感 和 归 属

感,增进党的团结和凝聚力,激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热情,从而全方面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二)重视学生党员实践素养,提升服务水平,促进服务能力

学生党员长时间与同学生活在一起,他们的党性修养、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尤其是服务能力无形中影响

着身边的同学,这就要求学生党员不仅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更应拥有良好的服务能力。这样不仅能解决同

学实际问题,更能增加学生党员的人格魅力,树立起学生基层党组织的良好形象。新形势下,对于学生党员

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学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应坚持以学习为先,实践为基的原则,在实践中提升学生党员综合素质、塑

造服务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将服务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服务群众与党员素质提升相结合,大力开展专

业实践,以此促进学生党员服务群众的水平和能力。上级党组织应定期组织支部委员培训会来提高学生支委的党务工作水平;支部或上级党组织提供学习

机会,定期组织预备党员培训班、举办专题讲座来提高学生党员的理论水平;支部内或支部间定期组织经验

交流来提高学生党员的人际交流、沟通能力。党员应通过自学或参与各类学科竞赛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专

业知识、技能的学习能力;通过参加各类社会活动、志愿者服务来提高组织、策划及实践能力。(三)重视学生党支部工作实效,落实服务措施,健全服务机制

高校学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纽带作用,把有效的服务办法转

化为经常性的措施,逐步推进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服务机制建设,使党的温暖真正 深 入 到 广 大 青 年 学 生

心中。一是要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和群众制度,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桥梁、纽带作用。密切联系群

众,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存在的问题,听取群众的真实需求,在协助上级党组织做好相应工作的基础

上,及时沟通情况、反映问题,使党员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凝聚党心、民心,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5]。二是要建立规范的党员挂牌制度,实行党员挂牌、党员学生宿舍挂牌制度,使学生党员强化党员的责任

意识和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要建立健全党员服务责任制和承诺制,明确并细化党员履行联系服务广大师生员工的岗位要求,确

保学生党员经常深入同 学 中,并 定 期 收 集 党 员 和 群 众 亟 待 解 决 的 需 求,增 强 党 员 联 系 群 众、服 务 群 众 的 主

动性。四是要建立完善民主监督考评机制,注重经常性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注重党内考核与群众评价相结

合,注重建立学生党员个人表现评价体系,以学生群众的评价为主要依据,定期组织服务对象对学生党员的

服务质量进行评定,日常注意收集服务对象的反映,综合评定党员服务状况,把群众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

权、监督权落到实处。五是要建立健全党员奖惩激励机制,通过定期开展优秀党员评比活动,把党员的先进性落实到具体工作

实践中,激发党员服务群众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在党员中营造服务群众,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四)重视学生党支部载体创新,构建服务渠道、拓宽服务平台

高校学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坚持与时俱进,牢固树立创新意识,不断探索服务广大青年学生的有

效载体,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实践活动,着力拓宽服务平台。通过灵活的组织设置形式,切实把党支部建在年级、班级、宿舍楼、学生社区、学生社团、科研团队、实验

851

Page 44: 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 - cmse.dhu.edu.cncmse.dh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d0/90/65c870ec478488386c105334b... · 工作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加强管理督

 第3期 虞晨洁,等: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室等与广大学生接触最密切的基层单位中。同时,学生基层党组织可以依托党校、党 章 学 习 小 组 等 组 织 载

体,强化学生党员的学习与教育,夯实学生党员理论教育基础;通过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队等服务载体,拓宽学

生党员发挥作用的渠道;利用承诺制、公示制以及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参加假期社会实践等实践载体,探索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相结合的机制,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班,党员公开承

诺、结对帮扶和挂牌服务等实践活动。除了上述的传统媒介外,学生基层党组织还应注重运用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尤其是加强对新媒

体的认识和使用,丰富党员教育内容和手段,加强互动,积极发挥新媒体在学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的

作用,拓宽支部服务党员和群众的时空。充分利用网上互动社区、博客、即时通讯系统、手机短信、手机报等

多种方式和途径,通过建立党员QQ群,开通支部博客、微博、微信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网上宣传、网上交流、网上意见征求等活动,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沟通交流,在思想交流中加强沟通、建立信任,并针对大学生党员的特点和思想困惑,有的放矢地、快速便捷地进行联系、提供服务,使网络成为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广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和实现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

高校学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对原有学生基层党组织的转型升级,是对“学习型”学生基层党组织

的进一步更新、完善和补充。高校应积极加强学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并通过对服务理念、服务能力、服务制度和服务平台等方面的强化和落实,更好地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服务宗旨,为进一步推进十八

大“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三型政党建设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1]林天翔,杨建超.建设服务型党支部 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J].社科纵横,2009,(3):130.[2]姚望.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34.[3]周兰胜,龚永刚,徐建涛.论新时期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J].传承,2012,(2):26.[4]姬晓旭.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的建设问题研究[D].焦作:河南理工大学,2012:15.[5]杜建雄,韩慧娟,等.创建高校服务型党组织的实践探索[J].经营管理者,2011,(18):330.

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