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华人情倾武侯...

1
闻着四季花香,听着鸟儿歌唱,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温馨的阳光。沐浴 着温馨的阳光,诺丁山,我们美丽的家园。多么可爱的地方,我们真情为你歌 唱!”一首节奏明快的歌曲《诺丁山,美丽的家园》,描写的是我区簇锦街道团结社区诺丁 山小区。作词孙丹木、作曲魏巍都住在这个小区里,而魏巍是一个低调谦逊的美籍华 人音乐家,一直默默地努力为基层文化建设、公共文化建设贡 献智慧和力量。 美籍华人情倾武侯 8年扎根社区演奏武侯“好声音” 本报记者 李兵 是我区的一名传奇 人物,上世纪 80 年 代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本 科竹笛专业,入伍后转战西 藏军区文工团、西藏武警文 工团、重庆第十三军文工 团、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 并作为文化使者远赴美国 进行文化艺术学习和交流, 2007年担任四川音乐学院 艺术附中新都校区(以下简 称“川音艺术附中新都校 区”)副校长,同时进行我区 基层文化建设工作。他,就 是美籍华人音乐家、中国音 乐家协会四川分会会员、中 国国际名人协会理事、四川 省原创音乐家协会理事、武 侯区天艺文化服务中心负 责人魏伟(艺术创作名为魏 巍),创作了《古老的歌》《山 湾情》《不朽的团魂》《当红 军》《春到草原》《康巴盛会》 《共和国的黎明》《撑一支竹 篙走一方水》《美丽的姑娘》 《白云轻轻地说》《云朵上的 姑娘》《相约去西藏》《但愿 人长久》《故园情怀》《太极 遗音》等大量声乐作品及器 乐作品,在全军、全国和地 方的比赛中多次获奖。 1984年10月,魏巍大学毕业后应征 入伍,由于音乐方面的卓越才华而担任 西藏军区文工团乐队、合唱指挥、作曲、 副团长。期间,勤于研究竹笛吹奏法,撰 写的学术论文《论循环换气与双吐循环 换气在竹笛中的应用》于1985年发表刊 登在国家级刊物《中国音乐》上。同时, 魏巍还积极创作原创歌曲,他创作的《古 老的歌》在 1988 年 8 月荣获全军歌曲创 作二等奖,并发表在解放军文艺出版的 《1000 首歌曲集》里。 1989年11月,魏巍被调往重庆第十 三军文工团乐队担任合唱指挥、作曲、副 团长,整整工作了 4 年。1992 年,魏巍参 加全国民族器乐大赛荣获演奏一等奖, 荣获笛子、箫的演奏特等奖。1993年12 月,魏巍受家乡成都的军区战旗歌舞团 之邀担任笛子独奏演员,1995年随中国 杂技团出访德国、荷兰、法国、比利时、丹 麦、卢森堡、英国等欧洲国家访问演出一 年,获得各国的赞誉。 1997 年 11 月 ,魏 巍 从 部 队 转 业 。 转业后,他决定要对自己进行深层次 的提升,于是在1998年8月远赴美国 进行文化艺术学习和交流,这一去就 是 10 年 多 时 间 。 1998 年 ,魏 巍 在 美 国 获得杰出人才绿卡,在华盛顿、波士 顿、芝加哥、旧金山、费城、纽约等地进 行巡回演出,同时还在林肯中心费雪 大厅、朱丽亚音乐学院做邀请演出和 讲学活动,在美国出品了音乐专辑CD 和录音带,其音乐成就被纳入《世界文化 名人辞海》(华人卷第五集)。 2006 年,魏巍在美国成立纽约敦煌 传统艺术演出公司,以演出和发扬优秀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为宗旨,面向美国主 流社会,服务于海外侨胞和各界朋友, 也为中西方文化融合和发展作出努 力。艺术演出团一律由高水平的专业 艺术家担任,演出内容主要是各种器乐 演奏、重奏、大中小型合奏,也包括声 乐、舞蹈、戏曲和各式中西艺术的演出, 同时也从事绘画、书法以及中国杂技和 功夫,并举办中国文化艺术研讨、演讲 等活动。每年还举办学习班,并为社区 进行免费演出。 2007 年 9 月至 2015 年 9 月,魏巍时 任川音艺术附中新都校区副校长,并担 任该校文艺团队的副团长、乐队及合唱 指挥。2007年12月,川音艺术附中新都 校区全权委托魏巍为该校在美国拓展办 学及相关文化教育项目; 2008 年,为增进 中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为庆祝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59周年,体现四川地震灾 区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重建美好 家园的决心,魏巍特邀川音艺术附中新 都校区优秀舞蹈老师纪婷婷代表四川灾 区人民赴美国纽约参加纽约皇后区第 189 中学的两场演出。 2008 年 9 月 30 日、10 月 1 日,纽约皇 后区第 189 中学剧场盛况空前。此次演 出了民族舞蹈《喜洋洋》《花好月圆》《荷 花舞》、竹笛独奏《牧民新歌》《姑苏行》、 藏族《火把节之夜》、二胡独奏《二泉映 月》《赛马》等代表中国文化的节目,起到 了轰动效应,得到了该校师生的追捧,同 时也收到了他们对四川地震灾区人民的 祝福。 从部队艺术团到中美文化交流 “簇水清清长流淌,千年簇锦梦辉煌,广厦华街遍新 城,丝绸古镇换新装,小区环境美,林园百花香……”《千 年簇锦梦辉煌》由武侯区原地方志副主编孙丹木作词、 魏巍作曲,在多种演出活动中受观众好评。孙丹木介绍 说:“魏巍作为一个长期奉献于音乐教育和社区文化的 美籍华人音乐家,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其真情的 爱心付出和热烈的艺术追求感人至深。将其树立为全 区人民特别是文艺工作爱好者的榜样,宣传其朴实的大 爱精神和点点滴滴的感人事迹,有助于武侯人精神品质 的升华和武侯文化的繁荣。” 歌曲《故园情怀》这样唱道:“一别四川几十年喂, 又伴桃花噻访故园……梦里依稀石板路,门前那个桑 树连梯田……”这首歌唱出了魏巍的思乡情和爱国情。 2010年,在国内重视基层文化建设的大气候下,魏巍决 定回国归川,把音乐知识传授到基层文化的民众中去, 让他们能拥有音乐知识,让他们的生活得到升华、精神 得到寄托,实现老有所乐。为基层文化作指导、演出、义 务宣传,他不求回报的事迹在我区广为传颂。 2014年,魏巍定居簇锦街道团结社区诺丁山小 区。如今76岁的罗冰是某单位退休职工,爱唱歌跳舞 的她在诺丁山小区发起成立了“草根乐队”,但音乐专业 人才极为稀缺。魏巍一来就带来了美妙的音乐,罗冰循 着笛子声如获至宝地找到了他,数次邀请做指导老师。 魏巍谦逊而幽默地说:“是罗冰老师‘三顾茅庐’的真诚 和热情感动了我。” 魏巍会笛子等乐器的演奏和音乐指挥,能创作歌 曲,而且还特别有爱心。慕名而来的音乐爱好者越来越 多,不仅增加了歌舞队,“草根乐队”还壮大成了“诺丁山 阳光艺术团”,经大家一致推选,魏老师担任艺术团团 长。此后,他更是一心扑在艺术团的建设和音乐教学排 练工作上。除在川音艺术附中新都校区担任副校长外, 还有不少音乐团体请他担任老师或参与演出,但他坚持 每周抽出三个半天时间,对团员进行音乐培训和节目排 练。由于团员们是平均年龄60岁以上的业余爱好者,岁 数最大的都有90多岁了,这意味着魏老师要花费更多的 精力,付出更大的爱心。罗冰介绍说: “以辅导声乐为例, 每次从简单的练声开始,到多声部合唱,都是他一遍遍亲 自指挥唱歌和伴奏。一场排练下来,即使是寒冬也汗湿 衣裳,在酷暑夏日更是挥汗如雨。2015年9月,诺丁山阳 光艺术团忙于准备庆祝抗战胜利 90 周年和国庆的演出, 魏老师因感冒、咳嗽在医院输液,但他硬是坚持每天输完 液就赶回团队指导节目排练,他这种带病坚持基层文化 建设的忘我精神,让一些学员感动得偷偷流泪。” 对艺术充满执着和热爱,关爱学员如阳光暖人心。 魏巍常念叨:“艺术团就是我的家,你们就是我的宝贝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宠爱着所有学 员,称每个学员为老师,授课时不厌其烦。“为达到三部 和声效果,逐一‘单兵训练’直到每个学员发声准确。他 从来不说学员‘笨’,对后进者总是给予鼓励,但对于自 己教学中的瑕疵却主动向学员致歉。冬天,他是唯一穿 着单薄衣服却流汗的人;夏天,他大汗淋漓,却把唯一的 电风扇让给学员。他,就是这样一个平等待人、克己待 人、真情感人的音乐家。”罗冰动情地说。 魏老师艺术才华出众,但从不满于现状,为提高艺 术团水平,打造精品节目,他勇于进取创新。他喜爱歌 曲原创,在创作《相约去西藏》歌曲那段时间,连走路 也曲不离口,对别人的问题答非所问,达到了忘我忘 形之境。近日,魏老师作词作曲的音乐作品《白云轻 轻地说》荣获中国大众音乐协会主办的“感动中国群文杯第四届大型原创词曲征集”活动“中国原创音 乐优秀歌曲”奖项,他将前往北京参加4月24日—27 日主办方隆重举办的颁奖典礼暨第七届中国艺术盛 典。诺丁山阳光艺术团从“草根乐队”到专业艺术团 的历程,实际上就是魏巍致力于基层文化建设的一个 开端,他清楚地知道:基层文化建设的道路还很漫长, 还需要继续走下去。 在魏老师带领和培育下,诺丁山阳光艺术团从草根文 艺团队,发展到有一定专业水准和社会影响的艺术团体, 成员从最初的数人发展到如今的百余人。自 2015 年以 来,团队参与各种演出 20 余场并多次获奖,《相约去西藏》 《故园情怀》《诺丁山,我可爱的家园》《白云轻轻地说》《美 丽的姑娘》等原创歌曲获得领导和观众一致好评。 “对基层 文化建设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其品德高尚让人感动。专 业知识强、不断拼搏学习、待人谦虚有爱,是一个没有架 子、不摆谱的美籍华人音乐家。”罗冰这样评价魏老师。 功夫不负有心人,爱心浇开艺术花。2015年建党 节,诺丁山阳光艺术团在团结社区展示风采后,被团结 社区作为基层文化建设的样板进行推广,随后又被簇锦 街道办作为基层文化建设的样板;2015年12月5日,在 四川省第八届手风琴艺术节上,艺术团《青藏高原》《故 园情怀》合唱节目获得表演金奖,魏老师个人获得优秀 指导教师奖、指挥奖、组织奖;2016 年初,艺术团出演市 委宣传部主办的武侯区“走基层”文化惠民活动获一等 奖,并评为先进集体;2016 年 10 月,艺术团代表武侯区 参加成都市第十五届老年艺术节……对此,艺术团学员 纷纷点赞:“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与可敬可爱的魏老师 的爱心奉献和艺术追求分不开的!” 除了做好团结社区的基层文化建设工作以外,魏巍 还到顺和社区、顺江社区等各个社区以及兄弟团队进行 艺术辅导,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积极推动簇锦街道及武 侯区的基层文化建设。魏巍清楚地认识到,随着我区服 务型政府的建构和公民社会逐渐形成,提倡社会力量参 与公共文化服务是我区公共文化建设的一个发展方 向。有政策扶持,有领导重视,他认为这是很好的契 机,因此经调研后撰写报告向区文化体育旅游局递交申 请成立成都市武侯区天艺文化服务中心。 2016年5月3日,区文化体育旅游局批示文件指 出:“为进一步发展武侯区公共文化服务,达到武侯区公 共文化‘四级联动’的目标,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广覆 盖,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经研究决定,同意成 立成都市武侯区天艺文化服务中心。”中心的主要任务 是开展公益性的文化活动、文化艺术交流、承接政府下 沉的服务事项等,这和魏巍一直以来坚持的基层文化建 设不谋而合,凸显公益性,但更加趋向于专业性。自此, 魏老师又走上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征程,相信他一定会走 得很潇洒、很精彩。 从“草根乐队”到专业艺术团 从屡获奖到致力公共文化建设 魏巍 1963 年出生于成都,2014 年定居我区诺 丁山小区。1980年考入四川音乐学院本科班竹笛 专业,副科涉及作曲、合唱指挥。在大学期间,他勤 奋学习、刻苦专研,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毕业后入 伍转战四个军区文工团,再到中美文化交流,然后 回国报效桑梓、服务社会,人生经历不可谓不精彩, 让记者感到惊讶的是—几乎没有任何新闻媒体 对他做过宣传报道。然而,魏巍的丰富和传奇都是 很接地气的,这种接地气源于他的德艺双馨。 魏巍的艺术人生可以说是波澜起伏的,而最 终沉了下来,沉到了基层文化建设和公共文化建 设的层面上。这是一种精神的回归,没有感天动 地的事迹,也没有震耳发聩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 点点滴滴的奉献,有的只是日常生活的朴素,而 这正是一个美籍华人音乐家的德艺双馨。在平 凡中让民众感动,在奉献中让百姓充实而有成就 感,这无疑彰显出德艺双馨是一种默默无闻的精 神高度。 德艺双馨是一种精神的高度 /记者手记/ 新闻热线:85557727(传真) 85565239 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今日武侯》电子版:http://jrwh.cdwh.gov.cn/ 编辑:李兵 美编:蒋可欣 校对: 郑嫄 04 2017年4月13日 特刊

Upload: others

Post on 07-Jan-2020

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闻着四季花香,听着鸟儿歌唱,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温馨的阳光。沐浴

着温馨的阳光,诺丁山,我们美丽的家园。多么可爱的地方,我们真情为你歌

唱!”一首节奏明快的歌曲《诺丁山,美丽的家园》,描写的是我区簇锦街道团结社区诺丁

山小区。作词孙丹木、作曲魏巍都住在这个小区里,而魏巍是一个低调谦逊的美籍华

人音乐家,一直默默地努力为基层文化建设、公共文化建设贡

献智慧和力量。

美籍华人情倾武侯8年扎根社区演奏武侯“好声音”

本报记者 李兵

是我区的一名传奇

人物,上世纪80年

代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本

科竹笛专业,入伍后转战西

藏军区文工团、西藏武警文

工团、重庆第十三军文工

团、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

并作为文化使者远赴美国

进行文化艺术学习和交流,

2007年担任四川音乐学院

艺术附中新都校区(以下简

称“川音艺术附中新都校

区”)副校长,同时进行我区

基层文化建设工作。他,就

是美籍华人音乐家、中国音

乐家协会四川分会会员、中

国国际名人协会理事、四川

省原创音乐家协会理事、武

侯区天艺文化服务中心负

责人魏伟(艺术创作名为魏

巍),创作了《古老的歌》《山

湾情》《不朽的团魂》《当红

军》《春到草原》《康巴盛会》

《共和国的黎明》《撑一支竹

篙走一方水》《美丽的姑娘》

《白云轻轻地说》《云朵上的

姑娘》《相约去西藏》《但愿

人长久》《故园情怀》《太极

遗音》等大量声乐作品及器

乐作品,在全军、全国和地

方的比赛中多次获奖。

1984年10月,魏巍大学毕业后应征入伍,由于音乐方面的卓越才华而担任西藏军区文工团乐队、合唱指挥、作曲、副团长。期间,勤于研究竹笛吹奏法,撰写的学术论文《论循环换气与双吐循环换气在竹笛中的应用》于1985年发表刊登在国家级刊物《中国音乐》上。同时,魏巍还积极创作原创歌曲,他创作的《古老的歌》在1988年8月荣获全军歌曲创作二等奖,并发表在解放军文艺出版的

《1000首歌曲集》里。1989年11月,魏巍被调往重庆第十

三军文工团乐队担任合唱指挥、作曲、副团长,整整工作了4年。1992年,魏巍参加全国民族器乐大赛荣获演奏一等奖,荣获笛子、箫的演奏特等奖。1993年12月,魏巍受家乡成都的军区战旗歌舞团之邀担任笛子独奏演员,1995年随中国杂技团出访德国、荷兰、法国、比利时、丹麦、卢森堡、英国等欧洲国家访问演出一年,获得各国的赞誉。

1997 年 11 月,魏巍从部队转业。转业后,他决定要对自己进行深层次的提升,于是在 1998 年 8 月远赴美国进行文化艺术学习和交流,这一去就是 10 年多时间。1998 年,魏巍在美国获得杰出人才绿卡,在华盛顿、波士顿、芝加哥、旧金山、费城、纽约等地进行巡回演出,同时还在林肯中心费雪大厅、朱丽亚音乐学院做邀请演出和讲学活动,在美国出品了音乐专辑CD和录音带,其音乐成就被纳入《世界文化名人辞海》(华人卷第五集)。

2006年,魏巍在美国成立纽约敦煌

传统艺术演出公司,以演出和发扬优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为宗旨,面向美国主流社会,服务于海外侨胞和各界朋友,也为中西方文化融合和发展作出努力。艺术演出团一律由高水平的专业艺术家担任,演出内容主要是各种器乐演奏、重奏、大中小型合奏,也包括声乐、舞蹈、戏曲和各式中西艺术的演出,同时也从事绘画、书法以及中国杂技和功夫,并举办中国文化艺术研讨、演讲等活动。每年还举办学习班,并为社区进行免费演出。

2007 年 9 月至 2015 年 9 月,魏巍时任川音艺术附中新都校区副校长,并担任该校文艺团队的副团长、乐队及合唱指挥。2007年12月,川音艺术附中新都校区全权委托魏巍为该校在美国拓展办学及相关文化教育项目;2008年,为增进中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9周年,体现四川地震灾区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重建美好家园的决心,魏巍特邀川音艺术附中新都校区优秀舞蹈老师纪婷婷代表四川灾区人民赴美国纽约参加纽约皇后区第189中学的两场演出。

2008年9月30日、10月1日,纽约皇后区第189中学剧场盛况空前。此次演出了民族舞蹈《喜洋洋》《花好月圆》《荷花舞》、竹笛独奏《牧民新歌》《姑苏行》、藏族《火把节之夜》、二胡独奏《二泉映月》《赛马》等代表中国文化的节目,起到了轰动效应,得到了该校师生的追捧,同时也收到了他们对四川地震灾区人民的祝福。

从部队艺术团到中美文化交流

“簇水清清长流淌,千年簇锦梦辉煌,广厦华街遍新城,丝绸古镇换新装,小区环境美,林园百花香……”《千年簇锦梦辉煌》由武侯区原地方志副主编孙丹木作词、魏巍作曲,在多种演出活动中受观众好评。孙丹木介绍说:“魏巍作为一个长期奉献于音乐教育和社区文化的美籍华人音乐家,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其真情的爱心付出和热烈的艺术追求感人至深。将其树立为全区人民特别是文艺工作爱好者的榜样,宣传其朴实的大爱精神和点点滴滴的感人事迹,有助于武侯人精神品质的升华和武侯文化的繁荣。”

歌曲《故园情怀》这样唱道:“一别四川几十年啰喂,又伴桃花噻访故园……梦里依稀石板路,门前那个桑树连梯田……”这首歌唱出了魏巍的思乡情和爱国情。2010年,在国内重视基层文化建设的大气候下,魏巍决定回国归川,把音乐知识传授到基层文化的民众中去,让他们能拥有音乐知识,让他们的生活得到升华、精神得到寄托,实现老有所乐。为基层文化作指导、演出、义务宣传,他不求回报的事迹在我区广为传颂。

2014 年,魏巍定居簇锦街道团结社区诺丁山小区。如今76岁的罗冰是某单位退休职工,爱唱歌跳舞的她在诺丁山小区发起成立了“草根乐队”,但音乐专业人才极为稀缺。魏巍一来就带来了美妙的音乐,罗冰循着笛子声如获至宝地找到了他,数次邀请做指导老师。魏巍谦逊而幽默地说:“是罗冰老师‘三顾茅庐’的真诚和热情感动了我。”

魏巍会笛子等乐器的演奏和音乐指挥,能创作歌曲,而且还特别有爱心。慕名而来的音乐爱好者越来越多,不仅增加了歌舞队,“草根乐队”还壮大成了“诺丁山阳光艺术团”,经大家一致推选,魏老师担任艺术团团长。此后,他更是一心扑在艺术团的建设和音乐教学排练工作上。除在川音艺术附中新都校区担任副校长外,还有不少音乐团体请他担任老师或参与演出,但他坚持每周抽出三个半天时间,对团员进行音乐培训和节目排

练。由于团员们是平均年龄60岁以上的业余爱好者,岁数最大的都有90多岁了,这意味着魏老师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付出更大的爱心。罗冰介绍说:“以辅导声乐为例,每次从简单的练声开始,到多声部合唱,都是他一遍遍亲自指挥唱歌和伴奏。一场排练下来,即使是寒冬也汗湿衣裳,在酷暑夏日更是挥汗如雨。2015年9月,诺丁山阳光艺术团忙于准备庆祝抗战胜利90周年和国庆的演出,魏老师因感冒、咳嗽在医院输液,但他硬是坚持每天输完液就赶回团队指导节目排练,他这种带病坚持基层文化建设的忘我精神,让一些学员感动得偷偷流泪。”

对艺术充满执着和热爱,关爱学员如阳光暖人心。魏巍常念叨:“艺术团就是我的家,你们就是我的宝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宠爱着所有学员,称每个学员为老师,授课时不厌其烦。“为达到三部和声效果,逐一‘单兵训练’直到每个学员发声准确。他从来不说学员‘笨’,对后进者总是给予鼓励,但对于自己教学中的瑕疵却主动向学员致歉。冬天,他是唯一穿着单薄衣服却流汗的人;夏天,他大汗淋漓,却把唯一的电风扇让给学员。他,就是这样一个平等待人、克己待人、真情感人的音乐家。”罗冰动情地说。

魏老师艺术才华出众,但从不满于现状,为提高艺术团水平,打造精品节目,他勇于进取创新。他喜爱歌曲原创,在创作《相约去西藏》歌曲那段时间,连走路也曲不离口,对别人的问题答非所问,达到了忘我忘形之境。近日,魏老师作词作曲的音乐作品《白云轻轻地说》荣获中国大众音乐协会主办的“感动中国——群文杯第四届大型原创词曲征集”活动“中国原创音乐优秀歌曲”奖项,他将前往北京参加 4 月 24 日—27日主办方隆重举办的颁奖典礼暨第七届中国艺术盛典。诺丁山阳光艺术团从“草根乐队”到专业艺术团的历程,实际上就是魏巍致力于基层文化建设的一个开端,他清楚地知道:基层文化建设的道路还很漫长,还需要继续走下去。

在魏老师带领和培育下,诺丁山阳光艺术团从草根文艺团队,发展到有一定专业水准和社会影响的艺术团体,成员从最初的数人发展到如今的百余人。自2015年以来,团队参与各种演出20余场并多次获奖,《相约去西藏》

《故园情怀》《诺丁山,我可爱的家园》《白云轻轻地说》《美丽的姑娘》等原创歌曲获得领导和观众一致好评。“对基层文化建设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其品德高尚让人感动。专业知识强、不断拼搏学习、待人谦虚有爱,是一个没有架子、不摆谱的美籍华人音乐家。”罗冰这样评价魏老师。

功夫不负有心人,爱心浇开艺术花。2015年建党节,诺丁山阳光艺术团在团结社区展示风采后,被团结社区作为基层文化建设的样板进行推广,随后又被簇锦街道办作为基层文化建设的样板;2015年12月5日,在四川省第八届手风琴艺术节上,艺术团《青藏高原》《故园情怀》合唱节目获得表演金奖,魏老师个人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指挥奖、组织奖;2016年初,艺术团出演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武侯区“走基层”文化惠民活动获一等奖,并评为先进集体;2016年10月,艺术团代表武侯区参加成都市第十五届老年艺术节……对此,艺术团学员纷纷点赞:“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与可敬可爱的魏老师

的爱心奉献和艺术追求分不开的!”除了做好团结社区的基层文化建设工作以外,魏巍

还到顺和社区、顺江社区等各个社区以及兄弟团队进行艺术辅导,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积极推动簇锦街道及武侯区的基层文化建设。魏巍清楚地认识到,随着我区服务型政府的建构和公民社会逐渐形成,提倡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是我区公共文化建设的一个发展方向。 有政策扶持,有领导重视,他认为这是很好的契机,因此经调研后撰写报告向区文化体育旅游局递交申请成立成都市武侯区天艺文化服务中心。

2016 年 5 月 3 日,区文化体育旅游局批示文件指出:“为进一步发展武侯区公共文化服务,达到武侯区公共文化‘四级联动’的目标,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广覆盖,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经研究决定,同意成立成都市武侯区天艺文化服务中心。”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公益性的文化活动、文化艺术交流、承接政府下沉的服务事项等,这和魏巍一直以来坚持的基层文化建设不谋而合,凸显公益性,但更加趋向于专业性。自此,魏老师又走上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征程,相信他一定会走得很潇洒、很精彩。

从“草根乐队”到专业艺术团

从屡获奖到致力公共文化建设

魏巍1963年出生于成都,2014年定居我区诺丁山小区。1980年考入四川音乐学院本科班竹笛专业,副科涉及作曲、合唱指挥。在大学期间,他勤奋学习、刻苦专研,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毕业后入伍转战四个军区文工团,再到中美文化交流,然后回国报效桑梓、服务社会,人生经历不可谓不精彩,让记者感到惊讶的是——几乎没有任何新闻媒体对他做过宣传报道。然而,魏巍的丰富和传奇都是很接地气的,这种接地气源于他的德艺双馨。

魏巍的艺术人生可以说是波澜起伏的,而最终沉了下来,沉到了基层文化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的层面上。这是一种精神的回归,没有感天动地的事迹,也没有震耳发聩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点点滴滴的奉献,有的只是日常生活的朴素,而这正是一个美籍华人音乐家的德艺双馨。在平凡中让民众感动,在奉献中让百姓充实而有成就感,这无疑彰显出德艺双馨是一种默默无闻的精神高度。

德艺双馨是一种精神的高度/记者手记/

新闻热线:85557727(传真) 85565239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今日武侯》电子版:http://jrwh.cdwh.gov.cn/

编辑:李兵 美编:蒋可欣 校对:郑嫄042017年4月13日 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