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繫濕地 - cuhk.edu.hk · 地資系學生,他們畢業後,有的從事樹...

12
○一二 年三月號 緣繫濕地 ─ 鄭翠如與「他」和「牠」的故事 鄭映雪(2001/新傳) 二○一○年九月二十三日,香港多份報章刊登了一則報道,介紹漁農自然護理署(下文簡稱 「漁護署」)在濕地公園發現的新品種螢火蟲,該品種分類學上屬於「齊爍螢屬」(Pteroptyx), Ptero意指翅膀,ptyx有屈曲之義,合起來的意思是「屈曲的翅膀」。經國際螢火蟲分類學權威 確認,此乃全球首次發現的螢火蟲品種。 曲翅螢的幼蟲會在泥灘上捕食小螺,成蟲後,只有約二十天壽命,身體會發光發亮以求 偶,繁衍後代。陪同漁護署專家出席記者會,在新聞媒體前侃侃而談的有位小妮子,她便是二 ○○四年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地資系」)畢業的鄭翠如校友。 對大自然動真情 翠如緣繫濕地的故事,可追溯至她中學時代。中學位於石硤尾,學校四周是多層樓宇,在 校園裏固然看見牆壁多於樹木,即使走出校園,仍然是石屎森林;一次前往米埔濕地考察卻頓 然令她眼界大開。「米埔濕地孕育了多樣種物、蟲魚飛鳥,周邊沒有高樓大廈,天空看來格外 遼闊澄明。大自然很奇妙,生態系統環環相扣,天地萬物生生不息,四時有序;而人類不過是 生態系統的其中一部分。」大自然之偉大令翠如對地理科產生了濃厚興趣。 當年,翠如獨愛熊貓,更希望到四川保育熊貓。大學選科時,她義無反顧地選修地理,一 心準備日後從事保育工作。不過,翠如不久便明白到,往四川保育熊貓對她來說可能是一件遙 不可及的事。父親早逝,與母親相依為命,翠如無法放下母親,離開香港;而從事專門的保育 工作,亦需要更豐富的知識才能成事。「既然去不了四川,那麼便留在香港,從事環境保育和 教育的工作,也是非常有意義的。保育環境有三部曲,第一步是提高公眾對大自然的認識,第 二步是由認識轉化為熱情,第三步是由熱情昇華至身體力行保護環境。」翠如娓娓道來:「我 期盼為環境保育付上一己綿力,為香港保育工作添上一抹色彩!」

Upload: others

Post on 12-Jul-2020

2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緣繫濕地 - cuhk.edu.hk · 地資系學生,他們畢業後,有的從事樹 木保護,有的參與香港地貌管理,貢獻 本地自然保育工作。」 緣分把不同時代的人連繫起來,兩

二○一二年三月號

緣繫濕地─ 鄭翠如與「他」和「牠」的故事

鄭映雪(2001/新傳)

二○一○年九月二十三日,香港多份報章刊登了一則報道,介紹漁農自然護理署(下文簡稱

「漁護署」)在濕地公園發現的新品種螢火蟲,該品種分類學上屬於「齊爍螢屬」(Pteroptyx),

Ptero意指翅膀,ptyx有屈曲之義,合起來的意思是「屈曲的翅膀」。經國際螢火蟲分類學權威

確認,此乃全球首次發現的螢火蟲品種。

曲翅螢的幼蟲會在泥灘上捕食小螺,成蟲後,只有約二十天壽命,身體會發光發亮以求

偶,繁衍後代。陪同漁護署專家出席記者會,在新聞媒體前侃侃而談的有位小妮子,她便是二

○○四年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地資系」)畢業的鄭翠如校友。

對大自然動真情

翠如緣繫濕地的故事,可追溯至她中學時代。中學位於石硤尾,學校四周是多層樓宇,在

校園裏固然看見牆壁多於樹木,即使走出校園,仍然是石屎森林;一次前往米埔濕地考察卻頓

然令她眼界大開。「米埔濕地孕育了多樣種物、蟲魚飛鳥,周邊沒有高樓大廈,天空看來格外

遼闊澄明。大自然很奇妙,生態系統環環相扣,天地萬物生生不息,四時有序;而人類不過是

生態系統的其中一部分。」大自然之偉大令翠如對地理科產生了濃厚興趣。

當年,翠如獨愛熊貓,更希望到四川保育熊貓。大學選科時,她義無反顧地選修地理,一

心準備日後從事保育工作。不過,翠如不久便明白到,往四川保育熊貓對她來說可能是一件遙

不可及的事。父親早逝,與母親相依為命,翠如無法放下母親,離開香港;而從事專門的保育

工作,亦需要更豐富的知識才能成事。「既然去不了四川,那麼便留在香港,從事環境保育和

教育的工作,也是非常有意義的。保育環境有三部曲,第一步是提高公眾對大自然的認識,第

二步是由認識轉化為熱情,第三步是由熱情昇華至身體力行保護環境。」翠如娓娓道來:「我

期盼為環境保育付上一己綿力,為香港保育工作添上一抹色彩!」

Page 2: 緣繫濕地 - cuhk.edu.hk · 地資系學生,他們畢業後,有的從事樹 木保護,有的參與香港地貌管理,貢獻 本地自然保育工作。」 緣分把不同時代的人連繫起來,兩

遇上生命中的「他」

未能遠赴四川,翠如決意敞開心扉享受中大的綠樹林蔭:「當時,我對自然世界充滿熱

情,每天都想親近大自然。中大依山而建,不就是藏於自然之中嗎?」翠如憶述:「中七那

年,我收到地資系的面試邀請信,信中夾附一篇描述中大自然環境及花鳥蟲魚的文章,行文

情景交融,作者是地資系的畢業生胡兆基。」

「在這裡觀鳥真是開心得不得了……經常

神氣地在水邊捉魚的池鷺和夜鷺;尖頭紅面、

可愛的紅耳鵯;還有擁有鮮橙色胸配銀藍色背

的釣魚郎。

遠處傳來雀鳥的叫聲……是紅嘴藍鵲,鮮

紅色的嘴、藍背、黑白相間的長尾,這是我最

愛的鳥,就像仙境中的彩鳥。

不懂得牠們的名字嗎?不打緊,只管去看

看牠們……因牠們就在你每天往火車站經過的

仙境──沒錯,我們的未圓湖!

像我一樣不怕青蛙嗎?請趁春天還未過

去,在晚上拿著電筒到養德池與大荷花池之間

的排水渠,『保證』你每晚看到青蛙……」

胡兆基筆下的未圓湖、養德池和荷花池美

不勝收,令翠如悠然神往。更巧的是,面試結束

後,翠如和幾位考生竟然碰見了「他」─ 胡兆

基。「他引領我們遊覽未圓湖至中草藥園一帶,

去尋找文章中提及的各種花草蟲鳥。胡師兄翻開

樹葉,讓我們窺探小動物生活的洞穴,又著我們

細看生活於未圓湖附近的生態。這大約一小時的

『校園生態遊』,令我感受到地資系這個大家庭

的溫暖,更希望獲得取錄,也希望成為崇基學院

的學生,住在花草樹木環抱的學生宿舍,與自然

為鄰。」

二○○一年,翠如得償所願入讀中大地資

系,重遇在中大攻讀碩士的胡兆基。二人不但同

遊未圓湖,更常結伴到郊野考察,足跡東至東坪洲、西及米埔。志趣相投的兩個人,發展成

為愛侶。在崇基校園內,兩小口不知重複了多少遍當日的「校園生態遊」,也不知多少趟走

出校園往野外跑。師兄送贈師妹的禮物並非一般女孩子喜愛的衣履首飾,而是郊遊配備的指

南針和望遠鏡。

受胡兆基薰陶,翠如加入「中大綠色天地」學會,成為第十屆會長。「他是比我早三

鄭翠如(前排右一)與胡兆基(前排右二)跟同學與學長郊遊

由胡兆基撰寫的文章連同地資系的面試邀請信,一併寄到鄭翠如的手上,兩人共諧連理當日,文章成為婚禮場刊的一部分。

2 心 懷 母 校

Page 3: 緣繫濕地 - cuhk.edu.hk · 地資系學生,他們畢業後,有的從事樹 木保護,有的參與香港地貌管理,貢獻 本地自然保育工作。」 緣分把不同時代的人連繫起來,兩

屆的委員會成員。當年,我和其他委員除了籌劃

野外考察活動,亦在眾志堂推動『學生少飯運

動』,提醒同學若食量小,可要求『少飯』;又

發起回收宿舍舊物,在大學本部文化廣場義賣回

收得來的舊物;並製作指南鼓勵同學盡量雙面影

印,減少用紙。」翠如笑說:「我們一班委員當

時真的很火熱,大家一起穿著學會會衣,在眾志

堂高叫口號,提倡環保。大學生是未來的社會棟

樑,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有助日後推動環保工

作。」言談間,「火熱」這個詞語,在翠如口中

至少溜出五、六次。

遇上生命中的良師

地資系給翠如帶來了相愛相知的人,也給了她一位啟蒙老師 ─ 前漁護署助理署長兼地

資系客座教授王福義博士。透過地資系師友計劃認識,王博士把翠如對大自然的熱情燒得更

加「火熱」。

王福義博士從事郊野公園和海岸公園的策劃工作長達三十年之久,見證香港開闢郊野公

園的歷程和本地自然保育的發展,也看著香港人的保育意識逐漸提高:「二○○三年沙士襲

港,香港人明白到自然環境對人類健康至關重要,人與環境應該和

諧共存。發展至今,現在所有基建工程均須要進行環境評估,衡量

工程對周遭生態環境的影響。」

同是大自然愛好者,王福義博士與翠如和其他友人經常相約

行山。「自然景物令人舒泰,郊野環境讓人無拘無束,身處其中彼

此可以天南地北,無所不談,」王博士說。「無論學業、升學、就

業,抑或愛情,翠如都樂意跟我分享。」

王福義博士十分欣賞翠如這位後輩:「她品性純良,為人真

誠,充滿愛心,很適合從事自然保育工作。我和她有很多共通點,

尤其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自然環境的尊重。我希望把自己的專業知

識,傳授給像翠如般的年輕一代;青年人主宰未來,日後的環境保

育工作將由他們主導。」王福義博士更

經常邀請翠如出席相關活動和會議,鼓

勵翠如和她身邊的同學,多參與環境保

育事務:「除翠如外,我還認識了幾位

地資系學生,他們畢業後,有的從事樹

木保護,有的參與香港地貌管理,貢獻

本地自然保育工作。」

緣分把不同時代的人連繫起來,兩

代相知,知識與經驗得以薪火相傳。

鄭翠如(右三)讀書時熱心推動環保活動

鄭翠如與學長王福義博士常相約郊遊

王福義博士(右四)透過地資系的學長計劃,認識了數名地資系主修生

情 繫 同 窗 3

Page 4: 緣繫濕地 - cuhk.edu.hk · 地資系學生,他們畢業後,有的從事樹 木保護,有的參與香港地貌管理,貢獻 本地自然保育工作。」 緣分把不同時代的人連繫起來,兩

保育工作非空談,需要專業知識輔助。二○○三年,翠如決意以當時仍在興建中的濕地

公園為據點,研究人工泥灘水位與雀鳥生活習性的關係,作為她的畢業論文題目。地資系教

授為翠如穿針引線,聯絡上漁護署相關小組,獲署方提供專業意見,開展研究工作。

翠如當時要到濕地公園觀察雀鳥活動,每小時紀錄雀鳥的數量:「早上大約九時到達濕

地公園,下午五時左右離開,每小時點算人工泥灘上的雀鳥數目,並與旁邊的河道作比較。

當時濕地公園附近荒蕪一片,沒有接駁公共交通工具,我到達天水圍後,須要騎自行車到研

究地點。由於點算雀鳥需要延續性,不能隨便走開,而當時公園附近又沒有食肆,只能帶備

麵包和食水充飢。」

四野無人,沒支援、沒食肆、沒遮風擋雨的地方。這種日子維持了六個月,但翠如從

不覺苦,反而自得其樂:「觀鳥期由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正值香港冬季,天氣份外寒冷,

雖然要獨個兒在那裡面對凜烈寒風,但拿著觀鳥望遠鏡看泥灘上的雀鳥,卻會倍覺寧靜寫

意。」

偶然遇上了「牠」

濕地世界蘊含龐大生命力,論文讓翠如走進濕地,了解濕地生物的多樣性,認識自然的

奧秘,並且意外地遇上了「牠」─ 螢火蟲。

翠如瞪著又圓又大的眼睛娓娓道來:「求學時期,我在當時仍未開幕的濕地公園搜集資

料,撰寫畢業論文,看見漁護署人員來做鳥類研究,便跟隨他們學習,夜幕低垂,大家看見

螢火蟲在紅樹林中飛舞,發出閃爍光芒,情景優美,令我留下深刻印象。」

「加入漁護署後,我調派到濕地公園工作,並加入該署的甲蟲工作小組。當時小組正著

手螢火蟲的研究,常到濕地公園觀察紅樹林一帶的螢火蟲。工作小組發現新品種螢火蟲「齊

爍螢屬」,既是種種機緣巧合的拼湊,亦是同事努力的成果。在美麗的大自然,每天都可以

有新發現。」

「我從不刻意經營人生的每一步,但生命中發生的每件事,都好像有上帝的引領,為我

的下一個階段鋪路。」當日為翠如畢業論文提供專業意見的前輩,今日都成了翠如的同事。

她再次踏足濕地公園的一刻,彷彿回歸昔日的大家庭,人面依舊,她卻戴上另一頂帽子,以

濕地公園為家,與同事們一起推廣自然生態教育。

翠如與濕地結下不解之緣 ─ 米埔濕地之旅引發她對大自然

的熱愛,繼而主修地資系,在那裡她結識了同樣熱愛大自然的胡

兆基,又遇上了啟蒙老師王福義博士;畢業論文以濕地公園為

題,今日又成了濕地公園教育及社區服務經理,接待各方訪客。

她十分喜愛自己的工作,雖然不時要為公事犧牲周末及周日假

期,卻樂在其中:「我希望每位濕地公園的訪客離開時都會記著

在園內看見的動植物;他們讚嘆自然偉大的聲音,便是我努力工

作的推動力。」

這「火熱」的赤子之心一直沒變,小妮子今天竭誠地服務社

群,實踐了她「推動自然教育工作」的理想。

鄭翠如(右八)與濕地公園的同事樂也融融

4 心 懷 母 校

Page 5: 緣繫濕地 - cuhk.edu.hk · 地資系學生,他們畢業後,有的從事樹 木保護,有的參與香港地貌管理,貢獻 本地自然保育工作。」 緣分把不同時代的人連繫起來,兩

崇基學院學長計劃二○一一/一二年度 學長名單

學長姓名 畢業/修業年份 主修 學長姓名 畢業/修業年份 主修

上述學長對崇基同學關懷愛護,多年來鼎力支持學長計劃,學院及校友會謹此致謝。

1 區月晶女士 1972 社會學2 陳早標先生 1979 生物3 陳桂梅女士 1980 社會工作4 陳龍生教授 1978 地理5 陳愛蓮女士 1977 社會工作學6 陳碧橋先生 1973 社會工作學7 陳紹樂先生 1994 工商管理8 陳慧卿女士 1973 工商管理9 陳偉道先生 1977 社會工作學10 陳以衎博士 1972 哲學11 陳用博士 1974 化學12 張正甫先生 1963 歷史及地理13 曾銳添先生 1992 電子14 張麗文女士 1968 社會工作學15 鄭健娜女士 1968 社會工作學16 鄭德明博士 1983 經濟學17 蔣鴻華先生 1980 社會工作學18 張樹榮先生 1973 社會學19 張耀明先生 1988 化學20 陳元廣先生 1967 經濟學21 方雄傑博士 1983 會計學22 傅子義先生 1971 地理23 侯運輝先生 1972 經濟學24 何知勉先生 1982 經濟學25 何民安先生 1978 社會學26 何沛勝先生 1989 地理27 韓珍蓮女士 1977 英文28 賀龍生先生 1982 哲學29 黃令衡先生 1978 市場學30 許漢忠先生 1974 生物31 熊翰章博士 1956 經濟及工商管理32 楊玉麟先生 1967 物理學33 辜信傑先生 1980 市場學34 郭碧蓮女士 1975 經濟學35 鄺榮昌先生 1968 會計及財務學36 林瑞馨女士 1968 生物37 劉世鏞先生 1971 會計及財務學38 劉燕卿女士 1973 社會學39 劉婉琦女士 1970 哲學40 李樹輝先生 1972 地理41 李小翠女士 1972 社會學42 李小林教授 1962 生物43 梁海國先生 1974 經濟學44 梁建熙先生 1971 企業管理45 梁勁冬女士 1993 醫學46 梁廣林先生 1972 新聞與傳播47 梁成軒先生 1976 會計學

48 梁天偉教授 1968 新聞與傳播49 李永權先生 1973 社會學50 盧碧瑜博士 1991 音樂51 呂羅中先生 1966 社會學52 呂碧芬女士 1984 中國語言及文學53 陸炳泉先生 1967 社會工作學54 陸耀文先生 1992 化學55 馬加瑋先生 1990-91 訊息工程56 馬紹良先生 1969 數學57 麥世耀先生 1967 英文58 伍黃翠玲女士 1972 化學59 吳遠興先生 1983 企業管理60 吳玉娟女士 1979 社會學61 白耀燦先生 1975 歷史62 彭玉榮博士 1973 經濟學63 潘秀雄女士 1978 市場學64 鮑少群女士 1973 生物65 潘智海先生 1980 人事管理66 蕭煜祥先生 1970 數學67 蘇雄先生 1979 社會學68 蘇麗華女士 1978 人事管理69 蘇寶英女士 1979 社會學70 蘇淑貞女士 1980 社會工作學71 蘇漢波先生 1972 物理72 譚展輝博士 1992 音樂73 鄧惠雄先生 1976 社會工作學74 丁福祥先生 1969 英文75 丁錫全醫生 1991 醫學76 謝連輝先生 1996 經濟77 謝德強先生 1972 工商管理78 徐允清先生 1989 音樂79 脫新範女士 1972 社會學80 尹慶葆女士 1979 社會學81 溫漢璋先生 1959 社會工作學82 尹日成先生 1967 化學83 黃志煒先生 1984 社會學84 黃綺蓮女士 1973 社會工作學85 黃劍文先生 1983 會計86 王冠成先生 1980 地理87 黃明樂小姐 2000 新聞與傳播88 黃秀蓮小姐 1980 中文89 黃偉豪先生 1971 會計及財務學90 黃玉潔女士 1978 社會學91 嚴創基先生 1984 國際企業92 葉劍影女士 1995 社會學93 余福棠先生 1980 會計94 余漢傑先生 1983 企業管理

情 繫 同 窗 5

Page 6: 緣繫濕地 - cuhk.edu.hk · 地資系學生,他們畢業後,有的從事樹 木保護,有的參與香港地貌管理,貢獻 本地自然保育工作。」 緣分把不同時代的人連繫起來,兩

學院消息梁元生教授出任文學院院長崇基學院院長、歷史學講座教授梁元生教授獲大學委任

為文學院院長,任期一年,自二○一二年一月一日生效。

梁院長宴請於中大服務之崇基校友欣逢新春佳節,院長梁元生教授特於二月十五日在學院

教職員聯誼會設宴,款待在中文大學服務的崇基校友。聚會有七十多位崇基校友及老師出席,濟濟一堂,共慶新春。

上善若水 — 靳杰強書畫近作展崇基學院創校六十周年慶祝活動之一,「上善若水─靳

杰強書畫近作展」由二○一二年二月七日起至三月二日於崇基學院行政樓大堂展覽廳舉行。

著名當代藝術家靳杰強博士(1966/物理),多年來一直情繫母校,曾兩度擔任崇基學院駐校藝術家,熱心推動學院的藝術風氣。靳校友早年隨名家學習中國書畫,深受傳統藝術薰陶,而物理學的專業訓練和西方文化的浸染則為其藝術創作帶來了不囿於傳統的創新思維。是次展覽以「上善若水」為題,回顧靳校友近年以大水為題材的書畫作品,向觀者展現藝術家對大自然深刻的尊崇之情。

黃林秀蓮訪問學人林品晶博士國際知名作曲家林品晶博士(1976/音樂)應崇基學院邀

請出任本年度黃林秀蓮訪問學人,於二○一二年一月三十日至二月十日期間訪問崇基。訪問活動包括歡迎會暨校園生活午餐會、探訪崇基學生會及崇基學院神學院、吐露夜話、週會演講,以及重點活動—周年教育研討會等。

周年教育研討會本年度崇基學院周年教育研討會已於二月四日上午在崇

基學院利希慎音樂廳舉行,主題為「異曲同工:全球/在地的文化藝術創作」。嘉賓講者包括本年度黃林秀蓮訪問學人林品晶博士、香港教育學院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教授曾葉發教授(1976/音樂)、澳門演藝學院院長梁曉鳴博士,以及媒體及文化評論人梁文道先生(1994/哲學)。中大音樂系副系主任麥淑賢教授擔任主持,過百名師生、校友及嘉賓出席。會上有音樂演奏,由香港創樂團演繹林博士創作的《近江八景》。

春茗聯歡崇基學院校友會及學長計劃委員會合辦、一年一度之

「新春聯歡會」於二月十八日舉行,約二百位校友及學長計劃之學弟、學妹一同共慶新禧,在崇基學院教職員 聯 誼 會 共 度 愉 快 的 晚上。晚宴前,院長更在校友室備茶點招待校友。

FUN RUN 2012崇基學院及中大醫學院合辦一年一度之緩跑比賽於本年三月十日早上舉行,約四百五十名學院及醫學院教職員、學生及

校友參加。賽程以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為起點,終點為崇基學院嶺南體育館。當日各健兒均雄姿英發,一鼓作氣跑畢全程。今年是學院及醫學院第十一年合辦此項比賽,旨在推廣運動及健康生活。下午院長於眾志堂設宴款待參加者,健兒們在校園度過一個輕鬆歡樂的週末。

6 心 懷 母 校

Page 7: 緣繫濕地 - cuhk.edu.hk · 地資系學生,他們畢業後,有的從事樹 木保護,有的參與香港地貌管理,貢獻 本地自然保育工作。」 緣分把不同時代的人連繫起來,兩

楊紫瓊小姐與崇基師生分享會國際影星楊紫瓊小姐於二月初到訪崇基學院,與崇基師

生分享拍攝電影《昂山素姬》的難忘經歷。分享會於本年二月七日於利黃瑤璧樓一號演講廳舉行。崇基學院學生輔導長高 永 雄 教 授(1989/生物)擔任分享會主持。當晚有約二百六十多名崇基師生及校友參與,會眾都踴躍與楊小姐交流意見。

第二講已於二月廿五日在崇基學院校友室舉行,講題為「退休樂──退休理財」。主講嘉賓為梁建熙校友(經管系、資深銀行家、學院學長計劃學長)。

第三講將於五月五日在崇基學院校友室舉行,講題為「退休健康」。主講嘉賓為傅子義校友(史地系,一九九三年至退休從事健康食品行業)。查詢詳情或報名,請聯絡崇基院務室麥小姐(電話:3943 6449)。

「香港與辛亥革命」史蹟 實地考察

學長計劃委員會於本年三月四日舉辦了「香港與辛亥革命」史蹟實地考察活動。當日由學長計劃委員會成員白耀燦校友(1975/歷史)擔任顧問,帶領約三十名校友、學長及學弟妹們遊覽二十多個與辛亥革命有關之史蹟,包括輔仁文社舊址(結志 街 百 子 里 1 號 二樓)及《中國日報》報館舊址 (士丹利街24號)。

服務學習計劃研討會為全面推動「服務學習」,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藉

六十周年校慶,將於二○一二年三月二十四日(星期六)假教育局九龍塘教育服務中心舉辦「服務學習計劃研討會」,並邀得教育局、香港小童群益會及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作為協辦單位。

是次「服務學習計劃研討會」將邀請全港中學及大專界的老師、學生、專業人士以及社區服務單位代表,分享服務學習的實踐經驗及知識。研討會邀得前任崇基學院院長李沛良教授介紹崇基學院服務學習計劃之早期歷史,以及中大社會工作學系倪錫欽教授作主題演講。

此外,研討會亦特設「服務學習計劃博覽」環節,以「學校裡的服務學習活動」為主題,讓各中學及大專院校把其服務學習模式及學生的學習體驗等,與其他參加者分享。

查詢詳情,請聯絡崇基學院學生輔導處鄭小姐(電話:3943 6993)或參閱網址 http://www.cuhk.edu.hk/ccc/cc60/sym/slc

崇基音樂人系列壓軸音樂會 — 崇基作曲家音樂會

崇基作曲家音樂會將於二○一二年四月二十日晚上於利黃瑤璧樓利希慎音樂廳舉行。是次音樂會特別邀請及委約九位崇基音樂系校友為校慶創作新曲,九位作曲家分別為鄧祖同博士(1969/音樂)、曾葉發教授(1976/音樂)、陳永華教授(1979/音樂)、麥偉鑄先生(1984/音樂)、陳慶恩博士(1992/音樂)、黎雅婷博士(1997/音樂)、伍卓賢先生(1999/音樂)、林蘭芝博士(2004/音樂)及鄧樂妍博士(2010/音樂博士)。九首新曲將由香港作曲家聯會驕陽雅樂於音樂會內作全球首演。

查詢詳情及報名,請登入網頁www.cuhk.edu.hk/ccc/cc60/concert。

黃偉豪校友

劉健威先生

梅麗嫻校友

梁建熙校友

(左)馬紹良校友、(右)白耀燦校友

曄社畢業四十年講座崇基學院一九七一年畢業班「曄社」為慶祝畢業四十周

年,於本年初舉辦一系列講座。首個講座於一月七日在崇基學院校友室舉行,講題為「退休消閑—美食、舞蹈、旅遊攝影」。主講嘉賓為劉健威先生(新亞書院校友、曄社梁薇生校友(史地系)夫婿、著名美食家)、梅麗嫻校友(史地系),以及黃偉豪校友(經管系)。

情 繫 同 窗 7

Page 8: 緣繫濕地 - cuhk.edu.hk · 地資系學生,他們畢業後,有的從事樹 木保護,有的參與香港地貌管理,貢獻 本地自然保育工作。」 緣分把不同時代的人連繫起來,兩

學院消息

第五屆崇基基督教文化節第五屆崇基基督教文化節於三月六日至三十一日舉行,

主題為「盼望」。開幕禮在崇基學院利黃瑤璧樓四號演講廳舉行,崇基學院院長梁元生教授、亞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聯合董事會會長賈南溪博士、崇基學院六十周年校慶籌備委員會主席梁怡教授、香港聖公會教省主教長鄺保羅大主教、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總幹事蘇成溢牧師、基督教香港崇真會會長王福義長老、循道衛理聯合教候任會長袁天佑牧師及基督教信義會監督陳堅麗牧師為主禮嘉賓。文化節重點活動包括:公開講演、島子聖水墨作品展、甘小二教授獨立電影賞析,以及閉幕音樂會等。詳情可瀏覽校牧室網頁:http://www.cco.cuhk.edu.hk/chaplaincy/chi/

「崇基早期校園建築 ─ 香港華人建築師的現代建築實踐」講座

學院特邀請了《崇基早期校園建築──香港華人建築師的現代建築實踐》主編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顧大慶教授,於二○一二年三月十二日晚上,在崇基學院禮拜堂學生中心舉行一場專題講座,並邀得崇基學院校史檔案館委員會主席莫凱教授擔任講座主持。

講座除介紹此書之緣起與編製過程外,顧教授亦引導參加者從建築設計之角度欣賞崇基早期校園建築之美;通過了解這些貌似平凡的建築所蘊含的「現代主義建築設計」之獨特價值,深入體會崇基早期校園建築師之匠心獨運。

二○一二崇基學院尋根之旅為了紀念崇基學院創校六十周年,崇基學院校牧室將於

本年六月六日至六月十三日舉辦「二○一二崇基尋根之旅」的活動,行程包括到上海杭州,拜訪其中當年十三間全國基督教大學滬江大學、聖約翰大學、之江大學。查詢詳情及報名,請聯絡崇基院務室麥小姐(電話:3943 6449)、梁先生(電話:3943 4308)或校牧室賀博士(電話:3943 1090)。

第四屆「余英時先生歷史講座」崇基學院及新亞書院將於本年三月至四月間舉辦第四屆

「余英時先生歷史講座」。本屆的總題是「中國近代私人領域的政治化」。第一講將於三月三十一日在香港歷史博物館地下演講廳舉行,題目為「近世私人領域的公開化─明清的修身日記、蔣介石的《省克記》及其他」。第二講將於四月三日在中文大學大學本部祖堯堂舉行,題目為「煩悶的本質是什麼─主義與私人領域的政治化」。中央研究院副院長王汎森教授亦應邀撥冗擔任上述兩個講座的嘉賓講者。查詢詳情,請聯絡崇基院務室麥小姐(電話:3943 6449)或梁先生(電話:3943 4308)。

崇基學院奪得校長盃全場總冠軍兩年一度的校長盃於本年二月十九日圓滿結束,崇基學

院勇奪「二○一二年度校長盃」全場總冠軍,也是過往六屆中第三次奪得總冠軍。

崇基音樂人系列 — 中國音樂演出

崇基學院六十周年校慶「崇基音樂人系列」的第三場音樂會為中國音樂演出,於二○一二年二月十七日晚上於利黃瑤璧樓利希慎音樂廳舉行。是次音樂會邀請到中樂組合龢鳴樂坊及竹韻小集擔任表演嘉賓,兩個樂團之主要成員皆為中大音樂系校友。當晚演出曲目豐富,有傳統歌謠、民間音樂、獨奏作品,以及現代中樂作品等。

「藝術中與西」講座課程 ─ 人物畫(一)

崇基學院洽蕙藝文計劃於二○一二年三月十五日至三月二十九日,開辦藝術講座課程,由中大藝術系兼任講師張惠儀博士主講,以「人物畫」為研習課題,著重探討中國人物畫的發展,以晉唐、清代及近現代為考察重點。以傳世畫蹟為經,以歷史文化為緯,剖析人物畫的題材與藝術風格,並討論帝王品味、政治功能、中西交流等相關課題。

此外,「藝術中與西──人物畫(二)」將於本年四月下旬開辦,由日裔美國畫家Professor Robert Dozono人像素描與人像水彩畫。查詢詳情,請聯絡崇基院務室王先生(電話:3943 8140)。

8 心 懷 母 校

Page 9: 緣繫濕地 - cuhk.edu.hk · 地資系學生,他們畢業後,有的從事樹 木保護,有的參與香港地貌管理,貢獻 本地自然保育工作。」 緣分把不同時代的人連繫起來,兩

崇基音樂人系列 — 豎琴與古鍵琴音樂會

為誌崇基六十校慶,學院及音樂系邀得一眾校友舉行四場「崇基音樂人系列」音樂會。第二場演出為豎琴與古鍵琴音樂會,於二○一二年二月三日晚上於利黃瑤璧樓利希慎音樂廳舉行,由豎琴演奏家孫尹婷博士(2001/音樂)及鍵盤樂器演奏家鍾裕森博士(1990/音樂)合作演出。

孫尹婷博士現為香港城市室樂團豎琴首席;其演奏獲英國《金融時報》樂評稱許為「天使般的演奏」,《澳門日報》亦讚譽她「演奏技巧高超,令人眼前一亮」。鍾裕森博士為鍵盤樂器演奏家,活躍於歐美和亞洲樂壇,演奏曲目廣泛,涵蓋早期至現代作品。他曾參與多個音樂節演出,並於海內外著名學府舉行講座及大師班。

青醇之想 — 陳用書法展由崇基學院主辦之「青醇之想─陳用書法展」,於二○

一二年三月十二日至四月五日在崇基學院行政樓大堂展覽廳舉行。活動為崇基學院六十周年校慶項目之一。

陳用博士(1974/化學)是旅港藝壇先輩陳語山先生次子,幼承家學,能詩能聯,嫻習畫、印及各體書法,作品曾五度入選香港當代藝術雙年展,亦有多件作品為香港藝術館所購藏。

展覽開幕典禮於三月十二日在崇基學院行政樓大堂展覽廳舉行,由崇基學院院長梁元生教授、前院長李沛良教授、六十周年校慶籌備委員會主席梁怡教授、藝術促進委員會主席鄺可怡教授以及陳用博士聯合主禮。

展覽詳情如下:日  期 :二○一二年三月十二日至四月五日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五 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  星期六   上午九時至下午一時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地  點 :崇基學院行政樓大堂展覽廳

讓今天的捐助 造就明天的無限崇基學院一向著重全人教育,設有多項學生活動、 助學金,並興建不同類型的設施,讓同學在完善的校園環境下學習,培育崇基人成為關懷社會、獨立思考的人。為鞏固我們的教育素質,讓學院得以持續發展。我們期待你的參與和支持,共同發揮崇基互助相持的精神。今日你的捐助,發揮眾師弟妹的無限潛能,造就崇基學院的將來!

本人願意捐助崇基學院港幣 $ ,以支持下列項目:(請在方格內加上 號)

校友至善 學金(每年捐款一萬元,為期三年,可為 學金命名及指定獲 者來自揀選之中學,如捐款人之中學母校)

學生活動 助學金 海外交流計劃 其他項目(請註明: )

捐款人資料

姓名:(中文) 畢業年份/系別:

電話/傳真: 電郵:

通訊地址:

支票抬頭請寫'The Trustees of Chung Chi College'。* 凡捐款一百元或以上,可憑收據申請免稅。

捐款人簽署 日期

填妥後請將此表格連同劃線支票寄回:

* 沙田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行政樓二樓  (2/F Chung Chi College Administration Buildi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atin, N.T., Hong Kong)

查詢捐款詳情或海外校友以外幣捐款,請聯絡崇基學院項目經理黃銘詩小姐 (852- 3943 6194 或 [email protected]),先此致謝!

情 繫 同 窗 9

Page 10: 緣繫濕地 - cuhk.edu.hk · 地資系學生,他們畢業後,有的從事樹 木保護,有的參與香港地貌管理,貢獻 本地自然保育工作。」 緣分把不同時代的人連繫起來,兩

開卷 你最近讀過什麼好書,請別吝嗇給崇基人介紹。題材不拘,字數約一千字。

樂人悲歌 梁卓恩 (1976/社會學)

一九五三年三月五日,蘇聯兩位重要人物在同一天去世。翌日清早,年輕的小提琴家杜賓斯基(Rostislav Dubinsky)接獲通知,由他領隊的四重奏要前往斯大林的靈堂奏樂,但首先樂隊得去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Sergei Prokoflev)的喪禮。大名鼎鼎的普羅科菲耶夫真是「死不逢時」,喪禮場面冷落。負責人命令杜賓斯基演奏普羅科菲耶夫不以為然的柴可夫斯基的音樂,但才奏到一半,卻又催趕他到斯大林的喪禮去。那邊人山人海,各地人民爭往瞻仰遺容;眾多管弦樂團、音樂家輪流不斷地奏樂。幾天下來,杜賓斯基和伙伴們徹底地筋疲力倦了。更令他沮喪的是期間他們的中提琴手宣佈離隊,轉投文化部批准命名、有出國表演機會的柴可夫斯基四重奏。

長久以來,文藝界備受監控。以樂壇為例,作曲家要遵奉「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知所進退忌諱。傑出的音樂家會被招攬入共產黨,不加入便沒有前途。在政府操控絕大部分資源、權力和機會的制度中,音樂家為求生存,除了忍耐,往往還須學會虛偽、奉承。即使是一隊四重奏的名稱,也要經文化部批准。杜賓斯基領隊的樂團一九五五年始取得批文,定名鮑羅丁四重奏(Borodin Quartet),這時樂團已成立十年了。

鮑羅丁弦樂四重奏是史上最長壽的四重奏,由杜賓斯基、大提琴家羅斯特羅波維奇(Mstislav Rostropovich)等人創立,到今天團員換了幾代,仍然活躍於樂壇,是貝多芬和肖斯塔科維奇(Dmitri Shostakovich)音樂的權威。二○○四年秋天,樂團開始巡迴歐美、遠東作六十周年紀念表演。我有緣在澳門崗頂劇院欣賞了他們醉人的演出,年屆八十的栢林斯基(Valentin Berl insky)—他在創隊之初便補替了離去的羅斯特羅波維奇—是碩果僅存的靈魂人物。而杜賓斯基早已在一九七六年移民西方,一九九七年去世,享年七十四歲。

一九八九年出版的 Stormy Applause – Making Music in a Worker's State 是杜賓斯基的回憶錄,憶說他在蘇聯生活的人和事,以及他與鮑羅丁四重奏的三十載情誼,還用專章記述了小提琴家奧依斯特拉赫(David Oistrakh)、羅斯特羅波維奇、肖斯塔科維奇三位大師所遭受的不平對待,和細緻地描述與他們交往的動人情節。書中的杜賓斯基顯得才華洋溢,對音樂滿懷理想。全書的基調,是寫極權政體對百姓的侵蝕、對異己的摧殘、對藝術的壓抑,和社會上對猶太裔公民的歧視。它沒有太多抽象或過激的批判,有的只是作者親身經歷或所見所聞的反映。面對沉重的現實生活、官僚的傲慢僵化和無理荒唐,杜賓斯基不時展露他幽默機智的一面,敍述了多個苦中作樂,或令人啼笑皆非的小故事。

此外,音樂家還溫馨地回憶了他邂逅和追求他後來的太太的浪漫經過。而對於在此之前一段令人神傷的戀情,杜賓斯基也毫不諱言,懷着深情記錄下來。這位和他相聚了一段不長但快樂的日子的女子在加拿大出生,小時候隨嚮往社會主義的俄裔父母回到蘇聯生活,後來一家人被誣為美國間諜,送進西伯利亞勞改營。十七八年後冤情得雪時,家人都已死亡,剩下她孑然一人,身體十分虛弱。一次杜賓斯基在外面演奏一個月後回到莫斯科,她已因病離世,留下無限唏噓。

說回音樂,憑着才華、努力和一點運氣,鮑羅丁四重奏從藉藉無名變為國內首屈一指、國外漸享美譽的樂團。四位團員中有三位是猶太裔,有三位加入了共產黨或共青團,而杜賓斯基是前者而非後者。這樣的組合,內外的矛盾也真不少。對外而言,取得文化部的信任是個挑戰。所有國內外演出的曲目,都要國家音樂會辦公室(Gosconcert)審查。音樂家被派很多任務,包括經常到學校、工廠、軍隊裏去表演,不管聽眾是否欣賞。多次全國性的巡迴演出,讓杜賓斯基看到國內真實的狀況,與美好生活的宣傳相去極遠。他們每年能在國外演出六十天,但必有專人監視,而所得的費用大部分歸國家所有。音樂家最大的收獲,是能用外幣買蘇聯圚乏的商品回家去。對內而言,樂團的成員固然是伙伴,合作演奏也取得了公認的成就,但成員的態度和想法,往往並不一致。在杜賓斯基眼裏,黨員與非黨員之間有其距離,而最大的衝突是樂團的藝術取向:該聽命於文化官僚,還是力求藝術造詣上更上層樓?到了一九七五年,又一次關於演奏曲目的爭執,終於促使杜賓斯基決定離開生於斯、長於斯的蘇聯,書中記述也就到此為止。

本書內容豐富,文筆清新,雋永可讀。當然,這畢竟是一個人對一個時代的回憶和見解,偏頗之處,恐亦難免。其中關於大提琴手柏林斯基頗多尖刻的描寫,引起過非議;誰是誰非,外人難以置喙。但書中顯示的現象以及其帶出的問題,其實並不限於一時一地,掩卷令人深思。

Stormy Applause – Making Music in a Worker's StateNew York: Hill and Wang一九八九年出版,292頁

10 心 懷 母 校

Page 11: 緣繫濕地 - cuhk.edu.hk · 地資系學生,他們畢業後,有的從事樹 木保護,有的參與香港地貌管理,貢獻 本地自然保育工作。」 緣分把不同時代的人連繫起來,兩

天涯若比鄰整理:陳以衎(一九七二 哲學) 陳碧儀(一九九○ 工管) 林金輝(二○○○ 政政)

七五年物理系校友聖誕重聚:遠居美國的陳振健、梁社安和李熊特意在聖誕期間回港,與在港之鄧寶鈞、陳國平和周國林在校園重聚,並由在校任教職的任揚教授介紹校內發展,引領暢遊校園並設宴款待。

官美如教授(1988/音樂)將於四月上旬在香港文化中心舉行的《伯樂.千里馬》音樂會上,擔任指揮,與香港聖樂團、崇基合唱團及香港和聲合作,演繹布拉姆斯的「德意志 安 魂 曲 」 及 德 伏 扎 克 的 「 謝 恩 讚 美歌」等經典合唱作品。詳情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查詢。官校友畢業後獲 學金赴德國柏林藝術學院深造,曾與多國的樂團合作,現為崇基學院管弦樂團及合唱團等多個樂團的音樂總監。

朱鏡祺(1988/市場學)校友最近轉職出任香港媒體製作有限公司創作總監,該公司正向政府申請免費電視台牌照。朱校友畢業後參加TVB第一屆編劇訓練班,曾任職編審。他指出劇本要旨在「情理之內,意料之外」,並認為現時編劇前景大好,是入行的黃金時刻。

中大歷史系教授何佩然(1980/歷史)二○一一年十二月獲法國教育部頒授棕櫚教育騎士勳章,表揚她對教育界的卓越貢獻。何校友畢業後取得法國國家 學金赴巴黎深造,受法國年鑒史學的薰陶。其後在中大任教,致力社會及經濟史研究,曾出任法國巴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研究顧問,並完成多部有關香港及近代中國社會經濟史的著作,近年主要鑽研近代香港都市化問題。

前新加坡南洋女中校長麥麗英(1978/宗教),現任香港新加坡國際學校校長,積極推動學生學習中華文化,除聘請優秀的華文教師,更讓學生學習朗誦、水墨畫、武術、中國舞蹈、剪紙、太極、唱兒歌等,以中華文化薰陶學生。麥校友現於香港理工大學修讀中國文化研究,以《1896-1937中國在日本的留學生》為研究課題。她表示「我並不在意學位,我只是喜歡學習。」

現居澳洲布里斯本的汪楚輝(1962/物理),一九六五年在加拿大McGill University取得碩士,隨即返港在新亞物理系當助教,一年後獲 學金再攜家眷重踏加國,七○年在Univers i ty o f Saskatchewan取得核子物理博士。機緣巧合下,獲聘遠赴布里斯本出任大學教職,遂移居澳洲,在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任教廿九載,九九年開始享受退休生活。去年十一月偕妻來港參加崇基六十周年宴會,感慨良多,返回澳洲後寫了兩首五言律詩,公諸舊朋新友欣賞。

十一月重逢話舊在香江 中宵月未沉,遠路豈難禁。已識離君曲,重逢會友心。天涯傷不隱,海角醉仍臨。漫道長風好,青雲送羽禽。

再咏十一月重逢話舊在香江 盛會志難沉,濃情忍未禁。臺前陳友意,席上說緣心。幾度珍重過,三番慰語臨。今宵長夢好,酒醒化嗚禽。

後排左起:陳國平、任揚教授、梁社安前排左起:李熊、鄧寶鈞、陳振健、周國林

區月晶(1972/社會學)二月出任香港中文大學校友事務處處長一職。 區校友將會與校友事務處各位職員同心協力,一如既往,致力緊密聯繫中大的各校友社群,發展及推動校友事務的工作。

戴寶恩(2005/專業會計)與明報出版社旗下CULT1+1以及王貽興先生合作,於去年書展首推愛情小說集《我們相愛》,今年三月將再推出另一本著作《心跳回憶》,細膩述說都會男女愛情故事。(電郵:[email protected])

北區醫院外科泌尿科顧問醫生張皓琬(1994/醫學)最近獲非牟利團體「愛心全達慈善基金」頒發之愛心醫護人員「至尊大 」。張校友是全港第四位泌尿外科女醫生,十八年來積極推廣與婦女失禁相關的健康訊息,感動了一位善長捐出百萬元予醫院,興建全港首間婦女泌尿慈善診所。

情 繫 同 窗 11

Page 12: 緣繫濕地 - cuhk.edu.hk · 地資系學生,他們畢業後,有的從事樹 木保護,有的參與香港地貌管理,貢獻 本地自然保育工作。」 緣分把不同時代的人連繫起來,兩

蔡友滿(2004/物理)與韋桂芳(2005/物理)二 ○ 一 一 年 十 月 十 九 日 共 諧 連 理 。 蔡 校友 畢 業 後 在 中 大 研 究 院 繼 續 進 修 , ○ 六年畢業,現任對沖基金Vegasoul Capital Management(Asia)Ltd 高級投資組合經理。韋校友○七年中大研究院畢業,現任職於元大證券投資銀行部。校友會仝人祝願兩位新人婚姻美滿,永結同心。

國家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日前公布「2011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 」,三位傑出崇基校友位列得 名單,可喜可賀。數學系講座教授陳漢夫(1980/數學)校友,以「解Toepl i tz(矩陣)系統的迭代法及其應用」獲一等 。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系主任余卓文(1990/醫學)主持的研究「超聲心動圖技術在心力衰竭預防、診斷、治療、預後中的創新應用」亦同得一等 ,其團隊十多年來研究以超聲波技術檢查心臟,發明了以超聲波測量心臟的功能,用來評估心臟收縮不同步數據的「余指標」,冀能應用於醫治不同的心臟疾病。最後,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陳家亮(1988/醫學),憑其負責的「消化性潰瘍出血防治的療法創新和技術改革」研究獲頒二等 。

由致群劇社主辦的《歷史如何走進戲劇:以辛亥題材為例》兩岸四地論壇月前於本港舉行,白耀燦(1975/歷史)校友為主講嘉賓之一,與來自中、台、澳的戲劇工作者及學者交流創作和觀賞歷史劇的心得。同時,由白校友編導、曾在崇基週會演出的歷史獨幕劇《風雨橫斜》早前獲藝術發展局資助在多間中學進行演出,廣獲好評,並受教育局委約為全港中學製作《風雨橫斜》資源套,內含劇本、演出光碟、歷史背景、學者文章、史

跡考察導賞、有關學 科 的 教 學 及 校本 評 核 示 例 等 ;今又獲優質教育基金資助,到卅六間中學巡迴演出七十二場,並為 師 生 舉 辦 中上 環 革 命 史 跡考 察 導 賞 遊 及歷史劇編寫工

作 坊 , 並 出 版學生優秀作品;此外還有一系列配套活動。連同其他學校、文教單位的邀請,預計《風雨橫斜》的總演出場次將達一百大關。

林正文(2007/社會學)與張慧英(2007/社工) 結緣於崇基通識課程(STOT),相識相戀,兩人在二○一一年十月二十九日步入崇基禮拜堂,以紀律部隊儀式舉行婚禮,結為夫婦。林校友○八年取得研究院通識教育文憑,現就讀研究院法律博士學位課程一年級。他先後在中學任教,律師行工作及當過輔警,二○一○年加入海關工作,任職督察。其聯絡電郵為[email protected]。張校友畢業後從事教學工作至今,○八年亦取得研究院通識教育文憑。祝願他倆婚後生活愉快。

何榮漢博士(1988/宗教)二○○四年在港出版之《陶行知——一位基督徒教育家的再發現》,於去年年底在內地出版。何博士廣泛搜羅文獻及基督教出版物,重新檢視近代中國教育家陶行知的生平,梳理出陶

氏作為基督徒,如何將其信仰與教育理論融合,引發讀者深思基督教在華的未來發展。

12 心 懷 母 校

版頭設計/題字:靳杰強(1966/物理)聯絡統籌:黃銘詩 (中文大學崇基學院院務室)地址:香港新界沙田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行政樓電話:(852)39436449傳真:(852)26035440電郵:[email protected]設計承印:思捷概念(28976270)

出版: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校友會

編輯委員:鄭健娜(1968/社工) 陳以衎(1972/哲學) 陳碧儀(1990/工管) 林金輝(2000/政政) 鍾啟然(2000/翻譯) 江燕妮(2001/新傳) 董就雄(2001/中文)

責任編輯:鍾啟然、江燕妮

[ 來稿本編委會可作刪改 ] 版權所有 二○一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