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日學研經指引‧高級學課‧2013年第1季‧13月 第7課 2月6日-12 … ·...

7
7 2月6日-12日 安息日下午 耶穌的教訓與善惡之爭 當我們一想到善惡之爭的主題時,我們的腦海會浮現出宏偉廣泛的 畫面。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大畫面的景觀。它可以被稱為「後設敘 述」,即一個涵蓋並解釋大量現實的故事,而不是講解有限範圍之事 物的地方性敘述或故事。例如,保羅‧里維爾之騎馬的著名故事就只 是一個地方性的敘述,而美國大革命本身才是廣泛宏大的敘述。 然而,不管善惡之爭的主題有多宏大與包羅萬象,且不管所牽涉的議 題有多廣泛,這場鬥爭還是每天在地球上,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我們 對神、對試探和對其他人的關係上彰顯出來。正如人們的日常生活有 時會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政治和經濟上之重大事件所影響,照樣,我 們每一個人也都受到善惡之爭的影響。 在本週的學課中,當我們在善惡之爭中,一方面想明白並遵行上帝的 旨意時,讓我們也一面探討耶穌對實際問題的一些教訓。 ■研究本週學課,為213日安息日作準備。 閱讀本週學課經文 1129;羅416;太13381823;太72127;雅217;太715存心節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1128安息日學研經指引‧高級學課‧2016年第1季‧1~3月

Upload: others

Post on 22-Sep-2020

1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安息日學研經指引‧高級學課‧2013年第1季‧13月 第7課 2月6日-12 … · 這種人可以期待的唯一安息,就是 死亡和墳墓了(伯3:11,13,16-

安息日學研經指引‧高級學課‧2013年第1季‧1~3月星期五 2月8日

第7課 2月6日-12日 安息日下午

耶穌的教訓與善惡之爭

當我們一想到善惡之爭的主題時,我們的腦海會浮現出宏偉廣泛的

畫面。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大畫面的景觀。它可以被稱為「後設敘

述」,即一個涵蓋並解釋大量現實的故事,而不是講解有限範圍之事

物的地方性敘述或故事。例如,保羅‧里維爾之騎馬的著名故事就只

是一個地方性的敘述,而美國大革命本身才是廣泛宏大的敘述。

然而,不管善惡之爭的主題有多宏大與包羅萬象,且不管所牽涉的議

題有多廣泛,這場鬥爭還是每天在地球上,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我們

對神、對試探和對其他人的關係上彰顯出來。正如人們的日常生活有

時會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政治和經濟上之重大事件所影響,照樣,我

們每一個人也都受到善惡之爭的影響。

在本週的學課中,當我們在善惡之爭中,一方面想明白並遵行上帝的

旨意時,讓我們也一面探討耶穌對實際問題的一些教訓。

■研究本週學課,為2月13日安息日作準備。

閱讀本週學課經文

太11:29;羅4:1-6;太13:3-8,18-23;太7:21-27;雅2:17;太7:1-5。

存心節「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11:28)

安息日學研經指引‧高級學課‧2016年第1季‧1~3月

Page 2: 安息日學研經指引‧高級學課‧2013年第1季‧13月 第7課 2月6日-12 … · 這種人可以期待的唯一安息,就是 死亡和墳墓了(伯3:11,13,16-

47page星期日 2月7日

「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

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

安息。」(太11:29)負祂的「軛」如

何給我們的心靈帶來安息呢?

在耶穌拯救人類脫離仇敵的使命這個

較大的範圍之中,祂說的這句話是指

著個人而言的。祂的話實際上是取自

〈耶利米書〉。耶利米先知曾說,如

果人們回歸到自己列祖的宗教,放棄

周圍列邦的異教的話,那他們就必獲

得心靈上的安息(耶6:16)。

《聖經》中論及安息的概念是很豐

富的。安息是從上帝開始的。當祂

完成創造大工時,祂便安息了(創

2:2)。上帝的安息開創了每週當

記念安息日的安息。此外,一年到

頭人們也守年度節期的安息日(例

如,利16:31),每七年一次的「安

息年」(出23:11)以及每五十年一

次的禧年;這時是奴隸被釋放、債

務獲取消之際(利25:10)。

當上帝與祂子民同在的時候(出

33:14),「沒有仇敵,沒有災

禍」(王上5:4),「不被四圍一

切的仇敵擾亂」(申25:19),他

們就得享安息。在上帝賜給祂子民

的土地上,尤其是當人們從被擄到

之地歸回的時候(耶30:10),他

們都得享安息(書1:13)。他們的

熱情好客也使過客或寄居者同享安

息(創18:4),並且在享受穩定的

家庭生活中得享天倫的安息(得1:

9;箴29:17)。

然而,上帝被擄的子民卻得不著安

息(出5:4-5;哀1:3)。惡人

也得不著安息,他們就像翻騰的

海,一刻不得平靜(賽57:20)。

這種人可以期待的唯一安息,就是

死亡和墳墓了(伯3:11,13,16-

18)。啟14:11也強烈警告,在末

日,凡是在善惡之爭中站在惡者一

方的人,將「晝夜不得安寧。」

耶穌所說的安息是個非常慷慨的配

套。它包含了賜下安息日,讓我們

撥出時間與造物主親近。基督所提

供的安息承認我們人類處於失落的

狀態,同時這個安息也要在各方

面使我們復原。而當我們跌倒的時

候,我們依然有保證,必在我們救

主身邊找著一席安息之地。

除了安息日,還有什麼辦法能使我們

學會享受上帝所提供的安息呢?我們

如何在耶穌裏得著心靈上的安息呢?

亦參閱羅4:1-6。

【各種安息】

第7課‧耶穌的教訓與善惡之爭

Page 3: 安息日學研經指引‧高級學課‧2013年第1季‧13月 第7課 2月6日-12 … · 這種人可以期待的唯一安息,就是 死亡和墳墓了(伯3:11,13,16-

48page 星期一 2月8日

【耕種與收成】

善惡之爭的主題隱含在耶穌所講的

撒種之比喻當中。祂列出了四種

回應福音信息的類型,這表明世界

上的人不是只有「好」與「壞」之

分。實際上,世上的一切比這更複

雜,所以我們必須要小心對待那些

似乎不那麼樂意接受福音的人。

讀太13:3-8,然後再讀太13:18-23。我們可以在哪些方面從這個故事

裏,清楚地看到善惡之爭的真實寫照

呢?

心靈之爭是真實的,而人類的仇敵

用盡一切的辦法不擇手段要使人

遠離救恩。例如,論到那落在路旁

的種子,懷愛倫解釋說:「撒但和

他的使者要混入宣講福音的會場;

正當天使努力將上帝的道刻印於人

心之時,仇敵也在十分警覺地要使

這道歸於無效。他企圖以一種和他

那邪惡相等的熱忱來阻撓聖靈的工

作。正當基督用祂的愛來吸引人的

時候,撒但卻盡力轉移那受感要尋

找救主之人的注意力。」――懷愛

倫著,《天路》第21-22頁,1985

年版。

有人可能會問,農夫為什麼不小心

翼翼地,不要把種子亂丟在路旁而

把它給浪費了呢?他為什麼不更加

勤奮地把岩石挖掘出來呢?為什麼

不把更多雜草拔掉呢?

在散播福音種子的時候,人類的努

力總是有限的。我們必須到處去撒

種。我們無權判斷什麼是好土壤,

什麼是壞土壤。雜草的出現只表明

我們無法阻止邪惡從意想不到的地

方冒出來。是莊稼的主在幕後默默

地耕耘著,祂確保所有可以得救的

人都得救。我們只要把自己的工作

做好,也必須學習信任祂,祂會作

祂的那一部分。

我們可以在哪些方面看到這個比喻的

實際情況呢?為什麼我們有時會看

到剛剛受洗的人,竟然走出教會大門

呢?或者遇到完全不感興趣的人呢?

或那些在信仰上根基穩固的人呢?

安息日學研經指引‧高級學課‧2016年第1季‧1~3月

Page 4: 安息日學研經指引‧高級學課‧2013年第1季‧13月 第7課 2月6日-12 … · 這種人可以期待的唯一安息,就是 死亡和墳墓了(伯3:11,13,16-

49page星期二 2月9日

宇宙大鬥爭就發生在我們的周遭,

這個議題,在磐石上蓋房子的比喻

中,它是屬於個人性的議題。

讀太7:21-27。這個比喻為什麼如

此令人驚恐呢?

當你想像這個故事時,你的腦海裏

第一時間浮現出什麼呢?磐石在哪

裏?沙土在哪裏?對於一些人來

說,沙土只有在沙灘上才能找到,

但這個故事也許不是關於海邊的住

宅區。更可能的地方是在大多數村

莊所處的連綿起伏的山丘之間,在

某個山谷旁邊。

耶穌描述了兩種房子;一種只蓋在

地面上,另一種的根基則深入至石

床中(路6:48)。我們沒辦法辨

別兩種蓋成的房子之間的差異,直

到山上下起雨來,然後山洪沖下山

谷。對於其中一種房子的建造者來

說,這不是問題;因為房子是牢牢

固定的。但是,對於另一種房子來

說,問題可大了。因為沒有穩固的

根基,蓋在地面上的房子瞬間便被

洪水沖垮。

耶穌講了這個比喻,因為祂知道我

們是多麼地自欺欺人。世間有個嚴

肅的爭戰正在進行,而如果我們沒

有得到幫助的話,我們是不可能倖

存下來的。正因耶穌已經勝了惡,

所以祂被稱為磐石。

我們在這場善惡的個人戰役中也可

勝過惡,但前提是我們必須把生命

牢牢地建立在祂身上,而只有透過

順從祂,我們才能建立在祂身上。

「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

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

上。」(太7:24)就這麼簡單。

無論信心有多麼重要,但是《聖

經》說,如果沒有行為,信心就是

「死」的(看雅2:17,20,26);

而在這個比喻中,我們看到它確實

是死的。

讀太7:22-23。奉耶穌的名趕鬼,

或說預言,都顯示這些人有一定程度

的「信心」。然而,他們的命運是

什麼呢?問問自己,你的房子是蓋在

什麼樣的基礎上,你又怎麼知道答案

呢?

【蓋在磐石上】

第7課‧耶穌的教訓與善惡之爭

Page 5: 安息日學研經指引‧高級學課‧2013年第1季‧13月 第7課 2月6日-12 … · 這種人可以期待的唯一安息,就是 死亡和墳墓了(伯3:11,13,16-

50page 星期三 2月10日

【不要論斷】

耶穌在祂早期出來傳道時講了山邊

寶訓。這是革命性的一篇講道。首

先,祂告訴普通老百姓說,他們在

上帝的眼中是貴重而有福的(太5:

3-12);他們是鹽(太5:13)和

光(太5:14-16)—這是兩種非

常珍貴的物品。接著祂談到上帝律

法的重要性(太5:17-19),但警

告人不可用他自己的好行為來炫耀

自己(太5:20)。耶穌進一步指

出,是一個人的思想就決定他的道

德水平,並不是他的行為(太5:

21-28);雖說行為也必須加以謹

慎(太5:29-30)。若我們將整

篇講道全部看過,便知道耶穌的這

篇講道詞含括了人類生存和人際關

係的整個範疇(參閱太5:1-7:

27)。

讀太7:1-5。在這段經文的什麼地

方,可看到善惡之爭呢?也就是說,

善與惡之間的相互作用如何在這裏彰

顯出來呢?

「『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

論斷。』你們不要以為自己比別人

強,立自己作別人的法官。你們既

不能辨明他人的動機,就不要論斷

他人。批評人就是定自己的罪,

因為你表明自己參與了那控告弟兄

者撒但的工作,主說:『你們總要

自己省察有信心沒有,也要自己試

驗。』這是我們的本分。」—

懷愛倫著,《歷代願望》,〈上

冊〉,第313頁,2006年版。

當耶穌告訴祂的聽眾不要論斷人的

時候,祂說了兩個重點。第一,我

們論斷別人的原因是,因為我們也

做了自己譴責的同樣事情(太7:

1-2)。我們把注意力從自己的身

上轉移到別人,以確保我們周圍的

每一個人都看著我們所譴責的人,

而不是看著我們。

耶穌說的另一點,就是我們在弟兄

或姐妹身上所看到的問題,往往是

我們自己的問題的一小部分而已。

我們自己的問題,甚至連我們自己

也不知道。我們往往很輕易地看見

別人眼中的一根刺,卻看不到自己

眼中的大樑木。

論斷一個人與論斷他們所行的是否正

確或錯誤,這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

呢?這樣的辨別為什麼很重要呢?

安息日學研經指引‧高級學課‧2016年第1季‧1~3月

Page 6: 安息日學研經指引‧高級學課‧2013年第1季‧13月 第7課 2月6日-12 … · 這種人可以期待的唯一安息,就是 死亡和墳墓了(伯3:11,13,16-

51page星期四 2月11日

馬太以耶穌所說的一些最讓人安心的

話來結束他的福音書:「我就常與

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

28:20)依實際的層面來說,這句話

在我們自己的生活中,在我們的個人

鬥爭中、失敗與失望中,甚至當我們

覺得上帝讓我們失望的時候,它給我

們帶來什麼意義呢?

有意思的是,馬太以類似的話開始

寫他的福音書。在他列出所有的先

人,以及天使先後造訪馬利亞和約

瑟的故事之後,馬太解釋說,即將

出世的嬰兒要稱為以馬內利,上帝

與我們同在(太1:23)。

上帝曾多次在《聖經》中應許說:

「我必與你同在。」祂應許要與

以撒(創26:24)、雅各(創28:

15)、耶利米(耶1:8,19)和以

色列子民(賽41:10;43:5)同

在。這些經文都是以困難和脅迫的

時期為背景的,而在這種情況下,

上帝的話是最適切的。

另一節經文也使用了類似的字眼:

「 『 我 總 不 撇 下 你 , 也 不 丟 棄

你。』」(來13:5)幾節經文之

後,它補充說:「耶穌基督昨日、

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

(來13:8)這個應許也重複出現了

好幾次。其實,它是來自摩西把領

導權交給約書亞的時候(申31:6,

8),而上帝在摩西死後也向約書

亞重複了這句話:「『我必不撇下

你,也不丟棄你。』」(書1:5)

當大衛把王位傳給所羅門的時候,

他告訴所羅門說,上帝必不撇下所

羅門,也不丟棄所羅門(代上28:

20)。

從不改變並始終與我們同在的耶

穌,給了我們的信心先賢們強有力

的保證。在他們面臨困難和試煉之

時,或踏上自己人生最大的挑戰之

途;他們仍是確信上帝一直與他們

同在。

對於處在末時之基督的教會來說,

這些保證都是很有意義的。耶穌必

與我們同在一直到最後的這個應

許,是在祂吩咐門徒要去、施洗、

教訓萬民作祂門徒的背景之下說

的。所以,在這場善惡的大爭戰

中,我們搶救別人免得他們淪為敗

者,由此而得的喜悅,就是焦點所

在。

【「我必常與你們同在」】

第7課‧耶穌的教訓與善惡之爭

Page 7: 安息日學研經指引‧高級學課‧2013年第1季‧13月 第7課 2月6日-12 … · 這種人可以期待的唯一安息,就是 死亡和墳墓了(伯3:11,13,16-

52page 星期五 2月12日

進修資料

作者里昂‧韋斯蒂爾寫了一篇「世

界上最悲慘的故事之一」。故事中

有個名叫「SB」的英國人,天生

是瞎眼的。不過,好消息是,SB

活到52歲那年,接受了眼角膜移植

手術,讓他有了視覺。這是SB有

生以來第一次能看到!他終於看到

了身邊的世界,對他來說肯定是令

人難以置信的興奮。然而,接下來

韋斯蒂爾引用他首次讀到這篇故事

的話說,SB「發現世界太單調,

他因為剝落的油漆和瑕疵而悶悶不

樂。……他注意到越來越多的東西

不盡完美,並慣於檢查油漆或木工

上的小瑕疵和痕跡,這些都使他坐

立不安,顯然他所期望的是一個更

完美的世界。他喜歡鮮豔的顏色,

但當光澤淡褪時,他變得沮喪。

他的抑鬱症變得顯而易見。他逐

漸放棄過積極的生活,而三年之

後,他便死了。」資料來源:www.

newrepublic.com/article/113312。哇!

雖然一方面很難理解,但另一方面

並非如此。我們的世界已經破損

了。善惡之爭已經在這裏進行了約

六千年。一場六千年的戰事肯定會

在戰後留下大量的殘骸。而儘管人

類盡一切的努力,試著使這個世界

變得更美好;然而,這些努力似乎

沒有帶來多大的成果。事實上,世

界只會變得更糟。之所以我們需要

救贖的應許;那是因為我們只能從

基督在善惡之爭中的勝利上獲得這

救恩,而基督的勝利已經在十字架

上取得,並且是白白賜給我們眾人

的。

討論問題

1你可以從SB的故事中汲取什麼個人

的教訓呢?

2如星期二的課文所述,那些說「主

啊,主啊,我們不是奉你的名」作

這個、作那個的人,他們也是信耶穌

的人。與此同時,注意他們回應的重

點。他們聚焦在誰的身上呢?他們聚

焦在什麼事上呢?這裏的答案為何可

揭示出他們是在自我欺騙呢?

3如果你朋友或家庭成員正在做顯然

是錯誤的事,你要怎麼處理這個問

題,但方式必須是先不論斷人,其次

是不顯得在論斷人呢?

安息日學研經指引‧高級學課‧2016年第1季‧1~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