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

68

Upload: others

Post on 23-Oct-2020

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1

    民族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文│吴亮

    卷首 专刊r e f a c eP

    世人皆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为“天下苍生

    的兴盛、灭亡,关乎所有人的利益,因此,每一个老百

    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把这句话放到现在的国家

    经济建设与发展上来看,不断变换的国际局势,“自主创

    新”成为当前的主题,而能担此重任的,无疑是民族企

    业。民族企业关乎中国产业的未来,关乎中国的市场格局,

    民族企业担当自主创新重任,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族企业考察时曾说道,“要不忘初

    心,充满创新发展活力 ;要有自主创新的骨气和志气,

    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在当前严峻的国际形势

    下,要想不因缺乏关键核心技术而被“卡脖子”,就必须

    奋发图强自主创新。民族企业要担此重任,引领行业发

    展,形成核心竞争力。一方面,企业家必须有社会责任

    感,有创新精神,有成为行业领头羊的决心,敢为天下先;

    另一方面,企业要培养创新人才及团队,打造良性的创

    新文化,鼓励大胆突破,宽容失败,科学组织与实施创新。

    当然,还应该高度重视对专利申请和相关知识产权的保

    护,以及品牌建设。

    地理信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国

    家经济与民生建设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与自主创新,民族企业已经掌握了核心关键

    技术,并实现了市场上对国外品牌的追赶甚至超越,正

    在向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而作为伴随中国地理信息

    产业一同成长起来的民族企业中地数码来说,我们一直

    以“振兴民族软件”为己任,秉持着“利天下者,方能立己”

    的企业价值观,致力于空间信息技术的持续进步,为客

    户创造价值。

    从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套可实际应用的彩色地图

    编辑出版系统 MapCAD”,到率先研制出“中国具有完

    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理信息系统 MapGIS”,再到拥有“全

    空间、大数据、智能 GIS”的 MapGIS 10.5 九州系列国

    产化产品,中地数码在创新 GIS 技术方面实现了一次次

    的历史性跨越。同时,在当今的智慧城市、自然资源、

    智慧地质、公共安全等领域中也应用广泛 ;特别是新冠

    当前,在疫情走势分析研判、疫情监测发现、保障国家

    信息化建设工作等方面提供了科技支撑,用自主可控技

    术服务国计民生。未来,中地数码将持续致力于自主创

    新,研发原创技术产品,与其他企业一道,撑起民族产业,

    助力国家经济建设! (作者是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

    公司董事长)

  • 2020.专刊 时代同行 携手未来

    2

    目录 CONTENTS

    卷首

    民族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国之重器

    自主创新,才能越来越自信

    ◎ 6月23日,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

    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

    中国ICT产业的国产化崛起之路

    空间信息崛起

    三十年“硬核”自主创新,中国GIS迎来新起点

    国防科技大学景宁教授:自主创新 开放务实 做大做强中国GIS产业

    专访华为赵雪山:

    详解华为创新突围之道,GIS应跨界数字化转型

    民族软件创新之路

    培育自主可控民族GIS“软”实力

    MapGIS平台技术全面创新赋能新基建

    MapGIS助力国产IT生态加速落地

    以空间地理信息技术,引领智慧城市建设浪潮

    构建全国产化产品体系,助力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

    以自主GIS为核心,开启智慧地质发展新局面

    生态圈建设

    司马云平台创新软件发展新生态

    搭建合作平台 助力高校创新生态发展

    ——中地数码高校生态建设实践

    自主创新 人才先行

    ——新中地教育GIS产业人才生态培养实践

    共创地理空间信创产业新生态

    3

    19

    1

    主 办

    地理信息系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地理信息系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其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顾问:徐冠华 赵鹏大 李德仁 童庆禧 李廷栋

    景贵飞 李朋德 李加洪 曾 澜 周成虎

    李 莉

    总编:吴信才

    编委:方 裕 边馥苓 刘耀林 邬 伦 李满春

    孙 群 党安荣 汤国安 童小华 张新长

    谢 忠 周顺平

    主 编:刘 永

    执行主编:董 慧

    编辑记者:白水亮 曹 郁

    美术编辑:江艳会

    网络编辑:江艳会

    发 行 部:曹 郁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三街9号

    嘉华大厦C座1201

    邮 编:100085

    电 话:010-62985187

    期刊网址:media.gisera.com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出版日期:2020年6月25日

    湖北省内部资料准印证第 2017/ZY 号

    《GIS时代》所载文章、图片等资源,其版权归资源合法拥有者所有,欢迎转

    载本刊资源但必须注明来源本刊,本刊部分资源来源网络、报纸等渠道,均标

    明出处,如有侵犯版权所有者权益,请及时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官 方 微 博:@GIS时代传媒官方QQ群:175224811

    GIS时代编辑部

    P01

    P30

    P28

    P40

    P35

    P20

    P45

    P33

    P15

    25

    P53

    P56

    P11

    52

    10

    P59

    P62

    P04

    P06

  • 3

  • 4

    6 月 23 日,北斗系统第 55 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

    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星

    座部署圆满完成。

    从 2000 年 10 月 31 日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成功发

    射到组网完成,中国用 20 多年的时间走完了其他全球卫星

    导航系统 40 多年的发展之路,创造了世界卫星导航的奇迹。

    仔细看一下北斗的建设历程,从影响卫星长期稳定运行

    的控制分系统三大部件——红外地球敏感器、动量轮和太阳

    帆板的自主研发,解决了卫星的“眼睛”、“腿脚”和“肩关

    节”问题,到作为导航卫星的频率基准——铷原子钟,即导

    航卫星的“心”的研制攻克,北斗三号所有部件和核心器件,

    都已达到 100% 国产化。

    核心技术实现完全自主可控,北斗全球系统建设为我们

    打了样,它既是中国众多行业自主创新建设的缩影,也是目

    前还在受制于国外技术正在努力实现自主可控的行业的一个

    学习范例。

    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我国各行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

    平都有了质的飞跃,尤其是信息技术领域,更是取得了令人

    瞩目的成绩。但是,区域同构竞争、行业同质竞争,在核心

    技术上受制于人,缺乏核心竞争力和世界著名品牌等问题,

    也同样制约着我国产业水平和竞争力的提高。想要在发达国

    家高技术和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的双重竞争压力之下,继续走

    向科技强国,只有加强自主创新,才能突出重围,实现目标。

    格力电器董明珠曾在出席“科技讲堂”时强调,“创新

    前面应该加上两个字叫‘自主创新’,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创

    新。” 实践证明,仅靠技术引进很难缩短技术差距 ;而且核

    心技术是买不到的 ;靠并购海外企业获得核心技术、提高核

    心竞争力也有其局限性。所以,我们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

    北斗系统的成功,正是目前我国面对部分领域被国外信

    息技术垄断的局面,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选择之一——构建国

    ■ 文 | 本刊编辑部

    自主创新,才能越来越自信

  • 5

    产的信息技术安全可控体系。该方法虽然在前期会投入大量

    时间和金钱成本,但最终可以打破垄断局面。

    当然,对于很多行业特别是信息技术领域,也可以有一

    种选择,先在现有体系下发展,再逐步用安全可控的国产体

    系替代被垄断的信息技术体系。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

    情况会越来越普遍。

    自主创新是一个长期过程,并且是综合性的,它不仅包

    括技术创新,还包括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它不仅是

    企业的事情,还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支持。

    中国工程院倪光南院士在谈到自主创新时强调, 一是需

    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二是要加强研发力度和市场化引导,

    因为打破垄断往往需要付出极大努力,经历较长时间 ;三是

    要注意技术体系更换涉及商业利益、用户习惯、社会观念等

    问题,更换难度大且存在失败的风险。

    目前,我们已经看到了一批信息技术产业在自主创新道

    路上的开拓,尤其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在病毒溯源、患者

    追踪等防控工作,以及无人生产、远程运维、居家办公等在

    线工作中,各项自主研发的创新技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未

    来,自主创新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稳增长、促转型、育动能

    中的作用,将更加凸显。

    同时,自主创新要考虑品牌企业的打造,要让企业成为

    市场的领导者而不是跟随者。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

    术、引领产业发展、形成核心竞争力。首先,企业家要具备

    创新精神 ;第二,企业要培养勇于进取的创新团队,制定切

    实可行的创新目标并实施 ;第三,企业需要以市场为导向 ;

    最后,还要考虑知识产权管理、市场营销及品牌建设战略等。

    良好社会环境的营造及政府政策的支持,也是自主创新

    实现的保障。

    当然,自主创新不是要闭门造车,我们同样需要开放共

    赢,只有跟高手过招才知道差距,不能夜郎自大。

    面向未来,在很多技术领域,全球已经形成成熟线路图

    的,我们要做的是跟跑 ;在一些新型技术领域,大家都在同

    一个起跑线上的,比如 5G、北斗、无人驾驶等领域,我们

    要敢于并跑 ;还有一些技术领域,比如智慧城市某些层面,

    我们应该敢于抢先一步制定标准,弯道超车。

    当前,在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一系列新兴技术

    领域,中国可能成为最大的应用市场,“新基建”等政策也

    将推动这些技术实现更大的发展和前进,这也是中国可能实

    现领先的地带,我们在研发技术的同时还需要加快发展市场,

    在下一个信息化时代来临之际,让自主创新帮我们实现领跑。

  • 6

    中美贸易战自 2018 年 3 月份爆发以来,已经持续了两

    年多的时间。在大国相争的背景下,没有产业、没有企业、

    也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产业链的安全感已经动摇。国产

    替代已经从份额的多寡,升级为安全与命运的保险。

    特别是对于冲突核心的 ICT 产业界,这段时间足够令

    其思考清楚,在中美竞争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从底层的

    硬件,基础软件到应用软件,美国都占据绝对优势。中国

    产业界必须争分夺秒,进行一场国产化的战备。

    而事实上,中国 ICT 也甘于寂寞地从零开始探索、潜

    心研发,正在一步一步拼尽全力挣脱国外技术枷锁,也引

    领和启迪中国高科技产业走上自主的发展之路。

    国产芯片:从被“卡脖子”到崛起可期

    中兴在美国的一纸禁令之下几陷奔溃,让整个中国的

    缺“芯”之痛浮出水面。人们没有想到一块小小的芯片,

    竟然成为中国制造升级的巨大阻碍,能够左右一整个行业

    的存亡。

    站在全球产业链分工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站在巨人

    ■ 文│ 唐棣

    中国ICT产业的国产化崛起之路

  • 7

    的肩膀上实现了现代化的追赶,很多人沉浸在全球产业链

    的角色中,理所当然认为“造不如买”,但现实却给了他们

    最惨痛的教训。这也让我们意识到了中国制造的“大而不

    强”。

    特别是智能手机行业,IDC 数据显示,2019 年全球

    智能手机销量排名前五分别是三星、华为、苹果、小米、

    OPPO,三家中国品牌上榜。但除华为外,其它整机厂商

    的芯片供应链高度依赖国外公司。曾有数据显示,全球

    77% 的手机由中国制造,但其中不到 3% 的手机芯片是国

    产的。

    手机芯片的限制对我们可感度高。芯片的种类有几十

    种大门类,上千种小门类,如果涉及设备流程的话就更多了。

    美国是整体式、全方位处于领先地位,而我们只是在某些

    领域里面有所突破,并且这些领域也并非核心、高端的领域,

    比如中国在存储器、CPU、FPGA 及高端的模拟芯片、功

    率芯片等领域,几乎是没有的。

    核心芯片落后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我们国家不重视不

    投入,早在十几年前我国就将“核高基”(核心电子器件、

    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产品)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有 200 多家单位和 2 万多名科技工作者参与技术攻关,已

    研发成功并进入海内外市场 30 多种高端装备和上百种关键

    材料产品。例如,在超级计算机领域,连续 4 次位列全球

    超算 500 强首位的神威 • 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使用的就是

    国产芯片。

    但整体上我们与美国还是有很大差距。从整个行业来

    看,核心芯片的知识产权很难逾越。具有先发优势的美国

    芯片产业占据了行业制高点,完成了全球的生态建设,并

    获取了大量利润,这些利润又支撑其快速更新换代。中国

    的芯片产业在后面猛追,投入巨额资金后终于达到了美国

    的上一代产品水平,而高端芯片却没有老二的市场份额。

    这种格局已经持续了很多年,绝大多数国家早已放弃

    了这个行业,中国是极个别仍在咬紧牙关持续跟跑的国家。

    特别是,近几年美国的无理打压,更让全行业认识到芯片

    国产化的刻不容缓。

    形势虽然不容乐观,但一批国内企业的崛起也让我们

    看到了希望,包括以华为海思、紫光展锐、兆易创新为代

    表的芯片设计公司,以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华力微电

    子为代表的晶圆制造企业,以及长电科技、华天科技、通

    富微电、晶方科技等芯片封测企业。

    国人最熟悉的无疑是华为海思和中芯国际了。

    吹响“备胎转正”号角的华为海思更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华为基于其在通信基站及智能手机上的全球领先,在

    芯片上不断发力。大家知道的最多就是麒麟系列手机芯片,

    华为顺利地在高端机型中使用大量麒麟芯片,使得智能手

    机生产不再受制于人。

    除了手机芯片,海思的芯片布局非常全面。例如,助

    力华为拿下全球中国 5G 大单的天罡,就是一款重要的 5G

    基站核心芯片。服务器芯片则是鲲鹏系列,比如 2019 推出

    的 ARM 服务器芯片鲲鹏 920,面向的是均衡服务器、存

    储服务器及高密度服务器市场。还有像 IPC 视频编解码芯

    片,用于电视、机顶盒等 ;图像信号处理芯片用于安防监

    控摄像头等 ;以及华为用于路由器、交换机等产品的芯片,

    等等。

    中芯国际是国内第一大晶圆代工厂、全球第四大晶圆

    代工厂。从 2019 年第三季度开始,中芯国际的 14nm 工

    艺生产线,开始大规模量产。这标志着我国拥有了一条属

    于自己的高端芯片生产线,工艺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在拥有了这条生产线后,国内 90% 左右的芯片代工需求都

    可以满足,换句话来说就是即便遇到了技术封锁等意外情

    况,中芯国际这条生产线开足马力,也能满足国内 90% 左

    右的芯片需求,基本能达到自给自足的要求。

    同时,中芯国际将持续投入向 10nm 和 7nm 工艺的发

    力,一步步拉进与国际巨头的差距,未来有望成为世界芯

    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

    现在专家普遍认为,半导体产业的摩尔定律将要走到

  • 8

    尽头,由于受物理空间的限制,美国高端芯片的更新换代速

    度将会大为减缓,这将缩短中国追赶的进程。中国已经在很

    多科技领域实现了突破和超越,这足以证明了中国人的能

    力,对于芯片产业,国人应该有耐心和信心。

    操作系统:巨头笼罩下的壮志难酬

    中国的操作系统国产化之路,从 PC 时代步入移动互联

    网,一路都走得格外艰难。

    从 80 年代个人计算机进入中国,到桌面互联网蓬勃发

    展,Windows 雄踞全球 PC 市场。彼时的中国 IT 产业跟

    随美国的脚步,特别是在操作系统发展上,无论是在认知水

    平与技术能力,还是整体的开发环境与人才储备,都不足以

    支撑国产操作系统的独立研发。

    直到 2001 年,国家力量联合产业界与学界,推出了最

    早的商业闭源操作系统——麒麟操作系统(Kylin OS),国

    产操作系统才算打响了第一枪。

    之后,国产操作系统接连涌现,SPG 思普操作系统

    (SPGnux)、深度 Linux(Deepin)、红旗 Linux、银河麒麟、

    中标麒麟 Linux、共创 Linux 桌面操作系统、凝思磐石安

    全操作系统等。其实,不用细究,从名字都可以看出这些操

    作系统基本都是基于开源系统 Linux 的变种,对其进行改

    进和强化。

    而事实上,操作系统发展至今,我们常用的操作系

    统 Windows、MAC OS X、MVX、DOS/VSE、UNIX、

    Linux 等,几乎从专业领域到个人应用俱是国外品牌,国产

    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不尽如人意,乃至大众很少见到国产操

    作系统的影子。

    进入新世纪,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兴起,特别是智

    能手机的崛起,“霸主”有所更替,移动端的操作系统被苹

    果 IOS 和谷歌安卓两大阵营牢牢地掌握在手里,依然不见

    中国品牌。其实可以理解,毕竟,技术的进步是螺旋式上升

    的,从桌面时代到移动时代,不单单是风口的改变,更是技

    术与经验的积累和延续。

    不过,不同于桌面端的集体孱弱。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崛

    起的一批中国手机巨头、互联网巨头,有意愿也有能力推出

    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以“中华酷联”为代表的手机厂商,

    以及 BAT 等互联网巨头,也相继加入了第三方 ROM。当然,

    这些系统除了阿里的 YunOS 之外,比如 EMUI、MIUI、

    Flyme 等仍然是基于 Android 系统的深度定制,在底层架

    构上并非自主开发。

    当然在移动端不甘心的不只是中国大厂。PC 时代的操

    作系统“霸主”微软,也曾想要分一杯羹,野心勃勃地推

    出了 Windows Phone 操作系统,并借助雄厚的财力强推。

    三星曾高调推出 bada 系统,后整合进 Tizen 系统,试图与

    安卓、iOS 三分天下。前移动时代的黑莓、诺基亚也曾冀望

    推出新系统挽狂澜于既倒。

    然而,携桌面霸主之威的 WP 系统全球份额不过 0.1%,

    最终被微软抛弃 ;Tizen 几乎销声匿迹,三星全线手机产品

    都使用安卓系统 ;其他厂商更是没一个能打的,纷纷兵败。

    从桌面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后来者的操作系统故

    事,似乎往往以悲剧告终。

    然而,美国的极限施压,让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已经没有

    退路,操作系统的国产化成为必然选择。

    第一个被美国层层铁幕逼上梁山的还是华为,华为两

    项“备胎”技术一夜转正,一个是芯片“海思”,另一个便

    是操作系统“鸿蒙”。据了解,鸿蒙最初是在 2017 年提出,

    到 2018 年就已经加快速度,5 月份华为被美国制裁的时候,

    鸿蒙 OS 基本完成,鸿蒙面世,鼓舞人心之余,也宣告了华

    为的技术底蕴。

    同时,桌面端国产操作系统也在发力,国产操作系统

    Kylin、NeoKylin、Deepin、UOS 等持续动作,陆续与龙芯、

    飞腾、申威等国产硬件厂商,以及 BAT 等广泛的软件厂商

    进行全方位的兼容性适配工作。在功能、用户体验、应用生

    态上,国产操作系统也在逐步完善。

    而显然,无论是在桌面端还是移动端,微软、苹果、谷

    歌等几十年建立和迭代的操作系统,仍将是华为等国产操作

    系统的巨大挑战。

    在许多人看来打造一款数千万行代码的操作系统还不

    是最难的,难的是突破既有系统的垄断,从头出发构建系统

    生态。国内的软件开发者的规模完全可以支撑一款独立的操

    作系统存活,但问题是,软件开发商们不会这么义无反顾的

    支持一款全新的操作系统,众多的软件开发者也罕能离开舒

  • 9

    适区拥抱新系统。

    没有生态就难以吸引用户,没有用户就难以占据市场,

    没有市场就难以产生盈利,这是国产操作系统要面临的循

    环困局。对于新生的国产操作系统来说,不盈利的前景决

    定了决策者很难下定决心笃定一切做操作系统,这更需要

    国家层面的引导和带头。

    回顾中国自研操作系统往事,虽然不能说现在已经彻

    底摆脱了美国的束缚,但一直没有放弃,产业基础日渐深厚,

    技术研发人才、商业力量、软硬件设施等都在逐渐壮大。

    这条必定艰难的突围破局之路,中国操作系统仍要坚

    持走下去!

    国产数据库:超越“传统”向“云”进发

    一般来说,国产软件可以分为三类 :基础软件、通用

    软件和垂直行业应用软件。其中,基础软件包含操作系统、

    数据库和中间件,并且它是 IT 行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在操

    作系统和数据库方面,一直是我们的“软肋”。

    2019 年 5 月,甲骨文宣布关闭中国研发中心的消息

    震动中国软件圈。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化的基础设

    施和能力的迅速构建,数据库核心软件的国产化也迫在眉

    睫,发展我国安全自主可控的数据库技术的需求变得尤其

    迫切。

    早在十几年前,中国就已经开始构建国产数据库等自

    主产权和生态圈,历时十年,通过技术优势的不断提升和

    政府的大力支持,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例如,达梦数

    据库、GBase 南大通用、金仓数据库、K-DB 数据库等国

    产传统数据库,已经在众多行业领域实现良好的应用。

    国产数据库虽然起步较晚,但可以参考成熟产品并

    结合新理论进行架构方面的创新。同时,在大数据和人

    工智能浪潮中,国产数据库也有了后发先至的优势,以

    华为 GaussDB 为代表的一些国产数据库,将智能化运维

    作为重要产品特性加以研发和应用,代表了数据库发展

    的方向。

    当前,大批互联网巨头也开始自主研发数据库。近

    年来,互联网公司的云计算在市场上非常红火。尤其是

    阿里云,在中国的云计算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互联

    网公司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阿里巴巴在数据库研发上

    有大量的投入,并在阿里云上提供了自己的数据库。在

    2019 年全球 OLTP 数据库权威测试 TPC-C 中,阿里云

    的 OceanBase 数据库“一举夺冠”,不仅打破 Oracle 维

    持 9 年的世界纪录,而且让更多人认识到国产数据库的发

    展水平。

    对于中国的数据库产品,一方面随着金融、互联网等大

    型行业中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应用的快速发

    展,在业务层面得到了更多的磨练和迭代,帮助产品不断的

    创新和发展 ;另一方面,中国在基础软件领域的技术、人才

    积累逐渐成熟,在核心技术能力上已经逐渐比肩甚至超过海

    外产品技术团队。

    未来,相信国产数据库会在更多领域占据主流,在数据

    库领域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当前,我国的 ICT 产业已走在了一条崛起的道路上,

    从芯片到操作系统再到数据库软件、工业软件等都在卯足了

    劲向前追赶,并为上下游产业乃至更广泛的行业及应用领域

    带来技术创新。

    同时随着 AI、物联网、5G 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国

    家新基建的推动,ICT 产业能否为中国的数字化发展掘出更

    多的可能性,国产 ICT 产品技术能否有朝一日立于世界潮头,

    亦有无限的潜力和想象空间。

  • 1月5日,美国出台最新出口管制措施,专门针对AI

    软件出口。按照曝光的规定内容,从美国出口某些类型

    地理空间图像软件的公司,必须得到政府许可,才能把

    软件卖到海外(加拿大除外),这其中也包括了GIS(地

    理信息系统)软件。GIS在美国从硬件蔓延到软件的限制

    行动中首当其冲,表明了GIS技术的关键性、重要性。

    真实的世界中,有山川河流、沙漠丛林,也有高楼

    大厦、乡村田野。如何把这些信息变成数字信息,准确

    反映在电子终端中,是信息时代的基础和关键。GIS恰恰

    充当了这个“转化者”的角色,实现了对现实世界的模

    拟显示及辅助管理。

    GIS出现以前,空间位置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地图。

    古人“献图”有将图中疆土和百姓奉上之意,意味着掌

    握地理信息就占据了战略主动。而GIS的出现,则在地图

    提供信息的基础上,具有了分析决策,并指导行动的作

    用。如今的GIS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

    深度融合,可满足新的经济模式、新的生活方式下国家

    建设与公众生活的各类需求。从建设国家自然资源和地

    理空间基础信息库,迅速定位和搜救神州返回舱,深地

    深海探测等国家级重大项目;到公共安全、卫生健康、

    环境保护、城市建设等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再到各类

    点评软件、导航APP、购票软件、打车APP 等大众化的

    便捷服务,GIS的应用服务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

    GIS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简单如用手机来定

    位并导航路线、用点评软件寻找附近美食、在公园景区

    制定游览路线图等,专业如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地

    图、公共安全及应急系统中的指挥调度、疫情灾害方面

    的专题地图等。研究表明,人类活动80%的信息与地理

    位置有关。从这个角度,GIS的应用几乎无所不在、无所

    不包。

    那么,面对上述禁令的限制,中国GIS行业的咽

    喉,真的会被别人扼在手里吗?中国地理信息行业的发

    展会因此陷入困顿?

    三十年激变,中国GIS 的一路狂奔

    1967年,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投入应用的地理信息系

    统CGIS 在加拿大渥太华研发成功。到20世纪70~80 年

    代,伴随着微型计算机硬件的发展,GIS的商业化应用快

    速增长起来。1982年,ESRI 公司发布了全球首款商用

    意义的GIS 基础平台Arc/Info。

    在我国,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述彭于1977 年率先提

    出了开展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的建议。80年代中期以

    后,众多院校和科研院所在GIS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推动了GIS技术和产品的迅速发展。1987年,北京大学遥

    感所成功研发出中国第一套基于栅格数据处理的GIS基础

    软件PURSIS,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发成功中国第一

    套基于矢量数据处理的GIS基础软件MapCAD。随后,

    MapGIS、CityStar、GeoStar、APSIS、WinGIS等国产

    GIS平台在短短几年内纷纷涌现。

    彼时GIS的发展,呈现出“工程师主义”的锋芒。

    中国GIS行业的发展都由学界、科研界具有工程师气质

    的一线专家直接推动,他们没有局限于单纯的技术模仿

    或引入,而是下定决心、下大力气开展技术的探索与创

    新。中国第一套GIS基础软件PURSIS 推广时,北京大学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博士任伏虎曾自己掏钱,在1987 年

    泰国曼谷召开的亚洲遥感会议上买了个展台;主持研发

    中国第一套彩色地图出版系统MapCAD 的吴信才教授回

    忆,当时研发经费是10万元,采购微机就用了5万元,并

    且那时的微型计算机运行内存仅640K,汉字输入系统就

    占据了250K,为此另行开发了汉字输入系统,使得所占

    内存缩减到几十K;1992年,刚刚博士毕业的龚健雅教

    授就主持国家“九五”攻关项目—— 面向对象GIS基础

    软件研究,组织科研团队协同攻关,研发出了吉奥之星

    (GeoStar)系统原型。

    三十年“硬核”自主创新,中国GIS迎来新起点■ 文 │白水亮 特约记者 | 徐华

    11

  • 中国GIS 兴起于微末,但引路人们对于工程和技术

    的信奉,对于自主创新的无私无畏,为之后中国GIS 的

    发展以至超越积蓄了薪火。

    事实上,不但有引路人的创新精神,一段时间以来

    政策支持和主管部门的推动,对于GIS产业的发展也具有

    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

    科技部对发展我国地理信息产业高度重视,把发展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IS软件列入了“九五”重中之重科

    技攻关计划,并积极组织自主GIS软件测评活动,促进

    GIS软件的推广和应用。

    时任科技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徐冠华院士就非常肯

    定863 项目对于国产GIS软件的推动作用。2001年863计

    划启动“面向网络海量空间信息大型GIS”科研项目,

    择优企业进行支持,最终获得支持企业中的中地数码

    (MapGIS)和超图软件(Super-Map),也成为了之后二十

    年国产GIS软件“双雄”。

    当然,中国GIS产业发展与自主创新,也离不开中

    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丰富的市场应用需求。30 年来,随着

    地理国情普查、不动产登记、空间规划、智慧城市等项

    目的不断推进,地理信息市场也得到不断拓展。

    1984~1997 年期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

    是国产GIS 软件开始全面市场应用的初探。2007 开始的

    “二调”工作,2017 年启动的“三调”,GIS软件在这

    30多年的历练中不断提升技术、优化产品、拓展服务,

    MapGIS、SuperMap、GeoStar等国产GIS软件,逐步

    崛起,不断成长。

    一些重大的战略性国家工程,也为国产GIS 的发展

    提供了机遇。2005年,我国神舟六号飞船顺利返航,安

    全着陆22分钟之后,搜救部队直升飞机抵达着陆现场,

    找到返回舱。其所使用的系统正是基于MapGIS开发的

    “载人航天任务主着落场搜救辅助决策系统”。从“神

    一”到“神七”,GIS 软件一直为其提供返回搜救系

    统,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中国GIS软件企业在不断提升的需求牵引、市场驱

    地矿部“计算机辅助彩色地图编辑出版系统”成果鉴定会,

    陈述彭院士、王鸿祯院士、王选院士、李廷栋院士出席

    12

  • 动下,不断突破GIS应用领域,深入应用行业核心,重

    新划分市场格局,重塑产业赛道,不断在市场浪潮中实

    现超越。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无可比拟的巨量市

    场,快速推进的各行业领域信息化、数字化转型,新一

    轮的技术驱动,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将朝着更广泛的领域

    及更强大的规模迈进。

    禁令之下,中国GIS 企业可以转危为机

    我们重温了GIS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30年来,

    以GIS软件产业为代表的GIS产业兴起的条件和重要作

    用。可以发现,中国GIS产业30年的发展得益于全球化条

    件下的技术交流,但更多的是依靠中国地信行业,竭力

    打造自主产品、创造核心技术、拓展行业应用,实现了

    中国GIS产业全方位的自主化,并逐步领跑GIS发展的新

    时代。

    经过多年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洗礼,中国GIS行业的

    创新能力大幅增强,技术水平大幅提升。目前,中国GIS

    软件紧跟IT技术发展的趋势,在云GIS、三维GIS、大数

    据、BIM、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室内GIS 等技术上已开

    始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应用,众多传统行业也随着地理信

    息技术的进步焕发新力量。2017年,由中国地质调查局

    主持研发的一套面向社会公众、地质调查技术人员、地

    学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的“地质云”综合性地质信息

    服务系统,就利用了MapGIS的“云”能力,盘活地质大

    数据,提高了地质调查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建立了智

    能地质调查工作的新模式。

    BIM与三维GIS 融合、大数据应用等,都是当前GIS

    基础平台技术及行业应用的主流。其中,借助GIS 提供

    的专业空间查询分析能力及宏观地理环境基础,可进一

    步提升空间的开发能力和应用价值,在空间规划、建筑

    设计、基础设施管理、电站及高铁安全监测等领域实现

    广泛应用。同时,大数据技术加速地理信息数据存储、

    高性能处理、空间可视化表达、空间分析与挖掘等技术

    创新,在自然资源、交通等行业也实现了众多应用服

    务。此外,万物互联时代,基于GIS、BIM、IoT等可以

    构造一体化的城市数据体系,进而形成物质城市与数字

    城市全面融合和协同管理的“数字孪生城市”,他将真

    正实现用数字化来驱动城市发展,并为经济、社会发展

    提供新的价值理念和实现路径。

    从美国禁令针对的领域来看,主要还是针对GIS与

    人工智能的结合,这也是GIS领域最新的技术趋势之一。

    从国内市场来看,整体上,全行业在智能GIS上还处于探

    索阶段,但作为趋势明确和布局紧迫的前沿技术,一直

    是中国GIS企业竭力抢滩的最前沿阵地。且国内厂商,

    无论是超图软件的SupermapGIS10i,还是中地数码的

    MapGIS 10.5九州,都已在影像智能识别、智能决策等

    方面得到不断的完善与进步。

    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的禁令,将鞭策中国GIS企业

    在技术上不断创新研发,逐渐加强并取得AI 前沿技术优

    势,推动国产GIS不断前行,并在更广泛的行业中支持实

    现中国的信息化、数字化变革。

    美国的限制手段波及中国GIS软件,必然是对包括中

    国在内的全球GIS智能化的发展的阻碍,但长远来看,中

    国GIS行业将进一步巩固自主创新能力,在新的征程开启

    之时,奋力跃上全球GIS产业的金字塔尖。

    中国GIS走过了高歌猛进的30年,穿越漫长崎岖的

    赛道,国产品牌从追赶者一步步跃升至领跑者,今日的

    中国市场已有足够的自信与国外产品共同成长,也拥有

    自主创新,服务中国需要的产业的担当和自信。

    2019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在珠海举办,

    大会发布的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

    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已进入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阶段

    未来之路,中国GIS产业的新进击

    今天,事实证明,中国GIS的创新探索之路,更多

    的不是去思考如何被动的发展,而是在思考中国GIS如

    何实现主动的超越。

    13

  • 中国GIS迫切需要创造超越的条件。

    首先是要提升产业水平。GIS产业发展到现在,技术

    和市场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技术门槛还是相当高

    的,建模技术、存储技术、分析能力、渲染技术等多种深

    度基础技术,需要更加强大的产品化能力;GIS广阔的应

    用空间,要求在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场景中多样化的业务

    需求下,提供更加专业、规范的服务,提升服务水平。

    同时,无论是GIS基础平台,还是面向行业的二次开

    发商、行业服务商,以及创业团队、GIS爱好者等,产业

    链各部分齐头并进,共同发展,也是中国GIS产业水平提

    升的关键。

    当前,我们已基本实现在国内市场,国产GIS品牌对

    于国外产品市场占有率的超越,但这并不是终点,只有

    在GIS产业化各个环节的能力与规范上实现对国外品牌的

    超越,才能实现真正的超越。

    第二,要提升GIS企业的创新能力。虽然中国GIS行

    业的发展起步较晚,客观环境导致以往国产GIS企业对创

    新的持续投入和先进技术的吸收上,要弱于主要的国外

    GIS平台厂商,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国GIS企业

    还是要继续加强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这才是未来

    发展的根本途径。

    同时,企业仅仅具有技术和产品的创新是不够的,

    还要形成先进的生产模式。目前,国内GIS行业内生态

    模式自主创新的代表—— 司马云(smaryun),就是一

    个线上软件生产服务生态圈,覆盖了软件需求、开发、

    测试、交易、服务、集成的全生命周期,创新了软件生

    产、交易、运营模式,进而衍生出面向更多场景的产品

    与技术,实现企业技术、产品创新的良性循环,实现全

    球人力、智力、物力全共享。

    第三,要着力提升国产化能力。一方面要构筑深厚

    的产业基础,在软硬件设施、技术研发人才、市场拓展

    能力上逐渐壮大;另一方面尤其是国产GIS平台厂商,一

    定要着力构筑生态,不断优化和繁荣基于基础平台,与

    集成商、二次开发商、用户之间的生态体系。同时,从

    芯片到操作系统,中国GIS行业在地理信息服务能力自主

    的同时,也在帮助构建和完善ICT领域全方位的自主能

    力。目前,众多GIS企业积极与龙芯、华为、中兴、浪

    潮、深度等中国ICT企业合作,共同推进在芯片、服务

    器、操作系统等关键领域、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攻关,

    推进国产软硬件生态建设。

    第四,培养适合产业、企业需要的人才。目前我国

    共有170多所高校开设了GIS本科专业,但是由于不同院

    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差异较大,培养的GIS人才质量

    也参差不齐。像美国有很多高校商业转化的案例,在中

    国GIS领域却少有成功的大学生创业典范。当然有商业

    转化机制不足的情况,但也能反映出,我们在人才培养

    上,缺乏市场青睐并适应市场开拓创新的人才。

    另外,在GIS技术不断融合、应用不断扩展的当下,

    我们需要越来越多的跨领域、跨行业人才,从移动互联

    网到通信再到金融,甚至制造业领域,面向各行业领域

    的人才是GIS市场向各行业领域延伸的基础,也是GIS面

    向下个时代抢占滩头的关键。

    值得欣慰的是,国产GIS软件企业多数起家于高校、

    科研院所,所以有着比较深的“育人”情节。这些年,相

    关企业也在举办高校GIS论坛、GIS水平考试、高校GIS

    技能大赛等方面不断尝试与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中

    地数码就利用其背靠的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国家地理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众多企业、高

    校、科研院所的资源,创办了“ 新中地教育”,率先试

    水GIS职业教育,为行业培养具有GIS技能、管理能力、

    市场眼光的学员,力图打造全面发展的行业人才。

    第五,中国GIS要走出去。“中国GIS市场足够大”

    已不再是中国GIS企业止步国门的借口了。想要在世界

    GIS行业占据主导地位,国际化拓展必不可少。国产GIS

    软件与国外软件在中国市场上的角逐,已经证明了它的

    技术能力与产品性能,可以在国际化步伐中占有一席之

    地。所以,在“ 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契机下,中国

    GIS企业应当主动在海外寻求机会和发展空间,加大国际

    市场开拓力度,逐步塑造国际品牌。

    过去两年,中国IT行业似乎不约而同站到了一起,

    无数人关心国产芯片何时量产装机,操作系统国产备胎

    何时转正,国产基础软件何时重现荣光,各行业信息化

    能否有国产化保证。而作为其中重要一环的GIS行业,经

    历30年积淀,将会在新的机遇与挑战中,提升全产业链

    的产品能力、技术水平,加强对各行业的信息化、数字

    化支撑,推进并加速中国ICT产业的国产化进程。中国

    GIS必将在不断的自主创新中实现全面超越!

    14

  • 远自“棱镜门事件”发生后,全世界范围内掀起

    了科技自主以保障信息安全、国家安全的思考;近则美

    国对华高科技领域、企业的限制政策,于国人更是有切

    肤之痛。地理信息事关国家战略安全,相关产业的自主

    化、安全性,在当下更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GIS时代近日专访了国家地理信息系统领域专家,

    国防科技大学景宁教授,听他畅谈当前形势下测绘地理

    信息行业发展面临问题及解决方案,及应如何开展自主

    国防科技大学景宁教授:自主创新 开放务实 做大做强中国GIS产业■ 采访│撰稿 白水亮

    景宁,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性能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管理、空天资源规划决策、空间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等。担

    任国家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主题专家,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及数据库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公共安全专委会副主任委

    员和理论与方法工作委员会委员。承担国家863计划主题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科研项目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部委/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发表和出版论文专著等2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多项。

    15

  • 创新行动。

    聚焦GIS发展关键领域,务实抓好核心

    技术攻关

    GIS时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在地理信息领

    域的理论与方法、技术与软件、应用与服务等方面,取

    得了长足的进步,您认为我国地理信息行业的发展处于

    何种阶段?与欧美主要国家相比存在哪些不足与优势?

    景宁:地理信息是国家重大战略资源,在国家的大

    力推动扶持和各界的努力下,我国地理信息行业正处于

    产业发展的快速成长阶段。

    从产业发展情况看,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产值近

    年来保持在接近20%的增长率,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

    点,总体上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而且还将随着经济社会

    转型和信息技术发展有更大上升空间;从技术发展看,

    地理信息与信息技术领域交叉融合,不断创新突破,地

    理信息获取、处理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从应用服务

    看,地理信息正逐步从传统的特定专业应用发展成为新

    型的大众泛在应用,如同生活中的水、电、气一样,逐

    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信息。

    我国地理信息行业发展具有自己的特色,与欧美

    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差异。对此,我们宜认真分

    析,取长补短,推动自身不断进步: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地理信息创新的优势在于市

    场驱动、联合创新。这个领域科技创新的主体以企业居

    多。在地理信息应用的整个生命周期里,企业都走在了

    科技创新的前沿。部分企业的创新水平和经费投入甚至

    超过了政府机构和科研院所。例如开放街景地图、街道

    众源影像、微小卫星星座等。企业科技创新角度多样,

    对新技术的融合交叉非常迅速。企业在与高校、科研院

    所开展的合作中非常主动,主动投入进行面向市场需求

    的科技创新项目研究,而且注重发掘和培养专业人才。

    发达国家市场机制催生科技创新的模式十分成熟,企业

    能够通过投资、并购的方式获得技术专利、服务和研发

    团队,从而形成科技创新的巨大合力。

    在我们国家,我觉得优势主要有两个。一是国家重

    视,我国从国家层面确立了地理信息是国家基础性战略

    性信息资源的地位,因此通过一系列政策、规划和任务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地理国情监测等国家级任

    务,统筹空天遥感测绘,推进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开发。

    通过这些举措,孵化培育市场,推动产业发展。二是市

    场规模大,我国地理环境多样,人口众多,城镇化水平

    不断提高,智慧城市等建设不断深化。地理信息行业在

    政府服务、经济领域、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不断增

    加,市场规模不断加大。在万亿级的网络经济、共享经

    济、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背后,都有基于位置服务的重要

    支持。如外卖、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电商等

    APP,都离不开位置服务。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觉得我们科技创新能力还要

    进一步务实提升。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历程充分说

    明,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是完全可以做出符合需求的

    我们自己的产品的。现在特别要注重提升企业创新能

    力,推动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将论文、专利等

    更加务实地应用于产品和市场。

    GIS时代:近两年,美国开展了一系列限制我国高

    科技领域发展的行动,2020年初美国出台新规,禁止AI

    和地理空间图像软件的出口,您认为向空间信息领域蔓

    延的限制行动,对我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发展有何影

    响?

    景宁:今年1月6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更

    新了《出口管制条例》,将“用于自动分析地理空间图

    像的软件”列入管制范围,标志着美国将管控对象从

    “产品”扩展至“技术”的重大转变。从这次限制的范

    围看,主要集中于地理空间图像软件,虽然直接覆盖面

    并不大,但是它瞄准的是人工智能与地理信息结合的方

    向,是当前市场与技术快速发展的关键领域,更是我国

    战略发展的重点方向。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判。在我

    看来,对这个问题有“一喜一忧”两个方面。

    喜的是,这将给国内地理空间信息应用平台和系

    统更多机会,尤其是那些立足于自主可控技术的平台系

    统。需求和市场在那里摆着,国外的系统与技术进不

    来,国内的系统和技术必然要顶上去,相应的资金和团

    队将能够更加聚焦于提升自主可控系统的技术指标与应

    用效果,将更有助于建设完善的地理信息产业结构与技

    术生态,也更好地提升我国地理空间信息安全性。国内

    16

  • 各单位能够利用这次契机奋发图强,尽快顶上去,形成

    自主的技术和产品,对我国地理信息产业长远安全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忧的是,我国地理信息技术生态目前还不够理想,

    我们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完善这一生态还是个未知数。

    虽然我国这几年关于人工智能信息处理的研究风起云

    涌、增长迅速,资金投入、人员规模、学术成果等在国

    际上都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

    该领域的基础创新是缺乏的。开展机器学习等智能处理

    研究的基础平台、基础环境和核心算法不是我们的。我

    们的很多研究成果,都是基于国外的开源软件或其他成

    果上做出来的。开源平台譬如Github,其拥有者同样

    是外国公司,同样要受限于所在国的法律和政府号令。

    万一这些资源有一天失去了,我们能否有足够的“备

    胎”,来保证地理信息产业持续发展壮大?

    因此,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利用好国内资源优势,

    保持开放心态,面向全世界做大做强地理信息产业,又

    要以时不我待的状态,抓紧时间,集中优势资源,务实

    抓好核心技术攻关,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国产化从局部到全面,以技术融合促进

    产业升级

    GIS时代:在中美科技战的背景下,我们在ICT领

    域听到很多自主可控、国产替代的呼声,您认为地理信

    息行业如果做国产化替代,会有哪些现实问题?要做哪

    些工作?

    景宁:自主可控、国产替代的声音其实一直有,

    以前主要在核心关键领域。现在中美贸易战、科技战

    的背景下,局部国产替代扩大为全面国产替代。

    我们简要领会一下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的核心问

    题。一是适应未来竞争的问题。我国各产业向全球价

    值链中高端攀升,必然更多依靠自主的研发和生产;

    二是保证安全发展的问题。如果核心技术与平台受制

    于人,那么将给行业发展、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造

    成颠覆性隐患,于企业、行业甚至是国家安全,后果

    不可想象。

    对于地理信息行业,国产的稳定技术和产品供应

    链(也即技术与产品生态)十分重要,这样企业才能

    从中找到性价比合适的技术与产品,才能够生存和发

    展;政府与关键部门也能快速形成安全可靠的替代解

    决方案,保证地理信息应用流程上的安全。那么构建

    这个国产化生态的现实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两个:

    一是开放。只有实现技术与产品在生态中的充

    分开放,各参与方才能选择合适的资源,实现降低成

    本,提升品质的目标。合理的开放规则也促进良性的

    竞争,从而实现整个地理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尊重知识产权。保证良性开放的重要基础是

    尊重知识产权,这样才能够保证创新的提出者能够获

    得合理的回报,推动本领域科技创新持续进步。

    我国教学科研机构研究了很多的算法,也在国

    际知名期刊发表了许多的论文,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

    说已经处在国际先进水平。但是从应用的角度来说,

    很多方法还难以全体系的实用化,在公开的研究数据

    集、训练和应用平台等很多环节上依赖国外,或者对

    应用中的一些情况考虑不完备,只能在某些情况起作

    用。因此,体系化科学研究、走向实用的科学态度才

    是不受别人制约的关键。

    还有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自主可控并不意味着

    将所有国际交流合作都拒之门外,要警惕以自主可控

    为名降低标准,甚至人为制造兼容性壁垒的做法。技

    术的发展一定需要开放。我们搞自主可控,最终目标

    是占据技术高地,主导技术与应用发展。为此我们既

    要有民族性、有紧迫感,也要有世界性、有开放的心

    态,要充分利用好开源世界的资源,对手搞封锁我们

    不怕,对手开放我们也随时欢迎。

    GIS时代:高科技的创新驱动过程离不开国家政

    策、市场和资金的支持。您认为当前测绘地理信息行业

    具备这样的自主创新环境吗?有何建议及意见?

    景宁:当前我国地理信息行业的自主创新环境是不

    错的。

    首先,国家高度重视,从中央到行业部门,纷纷出台

    了众多政策支持。市场方面,通过政府的引导培育和企业

    自主创新,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在2018年底已近6000亿元

    17

  • 规模,从业单位10万多家,地理信息服务与社会管理、

    自然资源管理、环保监测、位置服务、安防监控、自动

    驾驶、农林水电等产业融合发展效应显著,不断产生新

    的增长点和细分市场。在创新人才储备方面,全国目前

    具有地理信息相关本科专业的普通高校有近200所,地

    理信息相关专业就业率在全国居各学科前列。越来越多

    的企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通过组织竞

    赛,设立奖助学金,建设教学实践基地等多种方式,促

    进了人才培养,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我认为,在这个时候,我们要鼓励测绘地理信息

    行业与计算机技术行业,以及现在的互联网应用行业紧

    密结合,引入最新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成果,拓展原有的

    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应用,面向网络环境下的政府部门用

    户和公众用户的时空大数据应用需求,从体系架构、技

    术方法和应用模式等多方面去开展创新。我们还要鼓励

    “百花齐放”,同时也要避免“小而散”,要以政策、

    市场、需求、竞争为主导,资金、资本为支撑,鼓励科

    研机构、企业加强地理信息基础、核心技术的创新研

    发,以及行业、生态的应用创新,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

    和运用,加强“强强联合”,加强地理信息相关技术、

    行业的有机融合,使我国的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快速走向

    国际先进行列。

    把握行业前瞻学术方向,产教融合促进

    行业发展

    GIS时代:在科研方面,您一直在推进地理计算平

    台的研制,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渐趋成熟

    的当下,您的研究很有前瞻性和创见性,可否介绍您当

    前的学术和科研重点?

    景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一是基于云边端协同等新型计算架构的高性能地

    理计算。当代地理信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已经在很大

    程度上从理论和经验转向数据驱动的地理计算,基于高

    性能并行计算设施进行大尺度空间地学计算的理论和方

    法已经成为本领域颇具价值的前沿研究方向。但是,在

    互联网络情况下,基于“中心化计算模式”的高性能地

    理计算还是难以满足应用中实时性的要求。高性能地理

    计算方法和计算硬件资源发展带来的计算效率提高,与

    中心化计算模式下时空大数据网络传输延迟带来的计算

    效率降低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制约当前地理信息网络

    化实时应用的重要问题。信息领域中,解决中心式处理

    模式存在的带宽压力问题,“边缘计算”、“云边端协

    同”等计算模型应运而生。这些模型在物联网领域得到

    了高度关注和快速发展。我们认为云边端协同计算模型

    将能够改善或解决高性能并行地理计算网络化应用中存

    在的高时延问题。

    二是面向动态场的时空特性认知与高性能分析

    处理方法。动态场是地理空间环境最自然最直接的表

    达,例如风场、流场、电磁场等,其强度随时空的变

    化而不同,刻画了自然与人类的相互影响。动态场数

    据具有多源、实时、海量特点,是典型的大数据。从

    科学研究和探索的角度看,开展动态场时空特性认

    知研究,探寻能量密度在时空中的分布,发现和掌

    握其变化模式,对于探索人类社会在空间中的活动规

    律,指导人类认识、利用场空间具有独具一格的重要

    意义。从技术促进和应用推动的角度看,典型动态场

    (例如电磁场、海洋流场等)已经成为信息时代不可

    或缺的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开展动态场时空特性认知

    研究,对涉及各行业的资源共享、管理与安全具有重

    要意义。而传统长模型受限于空间环境模型分辨率不

    高、能量传播模型动态性不足等问题,其描述精度和

    质量难以满足高动态、高分辨应用的需求。为此,我

    们开展面向动态场的时空特性认知与高性能分析处理

    方法研究,建立高精度地理时空框架下动态场数据组

    织管理模型和关联描述模型,突破高性能计算架构下

    动态场数据并行化处理和空间分析技术瓶颈,从地理

    空间信息科学视角进行研究攻关,通过交叉研究,实

    现对动态场时空认知领域理论方法的新突破。

    三是智能化数字孪生城市空间大脑。在空间数据

    管理方面,我认为空间数据库“SDB”应该从Spatial

    DataBase,转变为“Spatial Data Brain”,也就是数

    据库不只是时空大数据的容器,而应该成为时空数据管

    理的大脑。因为时空大数据的类型和处理方式多样化,

    不可能找到一种通用的管理方式,如何让数据库智能地

    采用多模式的方式去适应和管理时空大数据,如何让数

    据库聪明地支持人工智能应用,我认为是今后发展的一

    18

  • 个重要方向。

    四是地理空间数据可信服务技术。我们也在密切关

    注信息技术发展最新趋势与地理系统的结合,例如近年

    来发展迅猛的区块链技术,可以说已经在金融服务、供

    应链管理、文化版权等领域引发了一系列突破性变革,

    被视为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颠覆性的新基础设施。如

    何合理利用区块链技术所提供的可验证性、可追溯性和

    可审计特性,开发可定制的智能合约进行编程及数据操

    作,以提供安全可靠的地理服务,也是我们最近在思考

    关注的问题。

    GIS时代:科技发展的基础是人才培养,您认为当

    前地理信息发展需要怎样的人才?对于高校人才的培养

    有何意见及建议,特别是结合目前的自主创新与国产化

    方面?

    景宁:人才是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的根本,一个

    杰出人才可以引领一项科技创新,催生一个产业,带动

    一方发展,影响乃至改变世界。相比世界发达国家,我

    国测绘地理信息科研人才队伍还有一定差距。我理解的

    地理信息发展需要的人才应该包含三方面:

    一是高校面向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培养的专业人才。

    我国目前具有地理信息相关本科专业的普通高校有近200

    所。针对我国当前地理信息发展的形势,我认为地理信

    息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应该是"会用",而应该是

    "会研"。在培养过程中要"基础"与"前沿"相结合,“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不但能掌握地理信息的

    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其对相关新技术的理解、

    运用能力以及技术敏感性;同时要提高教学、培养团队

    的科研和创新能力,使其能更好地将创新思维、实践方

    法运用于教学,引领学生创新素养的养成,为其将来从

    事地理信息相关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高校面向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培养的高素质人

    才团队。这可能需要高校健全完善人才引进、使用、评

    价机制,利用好国际国内学科建设资源,为自主创新人

    才成长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同时,鼓励扶持创立新方

    向,开辟新领域,按照自主创新标准培养青年带头人,

    扶助团队建设。大力加强校企联合,建立健全实践中人

    才的培养、选拔机制。

    三是培养跨专业、学科的测绘地理信息人才。当前

    测绘地理信息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其它学科密切相关,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直接改变了测绘地理信息领

    域的技术体系和应用模式。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很多学

    生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方面课程学习和实践经验较少,加

    强最新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学习,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

    等,掌握熟练的计算机编程能力,可能对学生今后的创

    新能力以及就业能产生更好的影响。

    19

  • 专访华为赵雪山:详解华为创新突围之道, GIS应跨界数字化转型■ 采访│撰稿 白水亮

    华为中国政企业务部OpenLab部长 赵雪山

    过去两年,中国ICT产业界陷入了急切的反思,在

    关键技术和产品上我们是否能保证有稳定的供应?如何

    弥补尖端科技的短板?如何重构安全可靠的供应链生

    态?如何从基础研究到产业配套壮大中国科技实力?

    作为全球领先的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

    智能终端提供商,华为在这方面给出了一份不错的答

    案。华为靠着数十年的打拼在通信领域特别是5G领域

    实现了领先,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占据了重要一席,在

    芯片、操作系统等方面拥有了底气,也在更广泛的云计

    算、大数据、智慧城市等应用服务领域成为使能者。而

    面对已经到来的数字化变革,华为也即将持续推进技术

    创新及生态构建,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

    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 G I S 时 代 》 特 别 专 访 了 华 为 中 国 政 企 业 务 部

    OpenLab部长赵雪山,了解华为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进展

    和经验,也为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自主创新提供思路和

    20

  • 经验的借鉴。

    以创新驱动发展,华为的发展之道

    GIS时代:在当前复杂的外部环境下,更加深入的

    创新对于中国企业有何意义?

    赵雪山: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云计算、大数据、物

    联网、人工智能ICT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极大地促进了各

    行业的跨越式发展,数字经济正逐步成为各国经济成长

    的重要部分。当前国际形势竞争愈发激烈,尤其是在高

    科技领域,表现得更加明显。

    当前情况下,国与国之间高科技领域的博弈会是一

    个持续的过程,下一个五年~十年更是关键时期,“以创

    新求合作,则合作存,以妥协求合作,则合作亡”,因

    此,我们必须,立足自身勇于创新。

    首先,创新是行业的立命之本。30年前,互联网开

    启了新一轮的信息革命时代,信息行业快速发展。近10

    年来新技术、新行业不断涌出,跨界与颠覆不断上演,

    企业需要基于行业客户需求不断降本增效、提升产品的

    可应用性、可体验性,才能跟上时代,跟上社会的发

    展。

    其次,创新是企业的发展之力。企业需要不断发

    展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持续盈利,实现自身的企业价

    值、社会价值;企业在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满足社会发

    展需要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取得

    主动权,立于不败之地。在生产中通过自身的技术优

    势、快速提升核心竞争力,可以让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

    动力。

    再者,创新是合作之源。社会分工的多元化、行业

    的专业化,既造就了整个社会千行百业的繁荣,也让各

    行各业形成相互的紧密关联。没有哪个公司、厂家能够

    给客户提供完整并能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数字化之路

    必须要有各行业的相互协作、相互支持才能滚滚向前。

    GIS时代:华为一直很重视ICT基础研究,测绘地

    理信息和ICT是紧密关联的,以您的了解,在外部生态

    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中国相关领域的应用、企业发

    展,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赵雪山:

    外部生态环境的重大变化肯定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

    影响。以华为为例,在前些年发展的过程中,虽然针对

    外部生态环境的变化已经有一些规划和准备,但仍然感

    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华为由2012实验室前沿ICT基

    础技术研究向适应产业发展产品化、适配客户需求商业

    化转变,进行研究一代、产品一代、市场一代的层次推

    进,实现了从基础研究到产品化、商业化的过程。所以

    在生态环境发生调整时,华为自身也具备一定自适应的

    调节冗余度,通过快速“补洞”完善生态和自身不足之

    处。

    GIS作为一个产业,起步于测绘学科,需要精准的

    测量工具和仪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GIS早已从普

    通的测绘测量发展成为地理信息产业,而且随着ICT技

    术的不断进步,支撑地理信息发展的应用、平台也层出

    不穷,助推了地理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从去年的中国

    地理信息产业大会上,可以看出地理信息产业已经发展

    成了集现代测绘技术 、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

    术、网络技术和空间技术等于一体的综合信息产业群。

    在产业竞争相对激烈的形势下,缺乏底层基础软件

    平台的支撑,在应用层的快速发展会受到一定的冲击,

    但中国的基础产业也一直在发展着,只不过面对强大的

    竞争,其发展地相对缓慢而已,就像信息产业的“721”

    定律,我们初期在其中的“2”和“1”中持续顽强地生

    存着;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让信息充分共享,使

    得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分工协作更加广泛,我们需要趁着

    这段窗口期快速发展,对我们也是一个重整产业链的契

    机,这就需要大家携手,形成新的发展机遇。

    数字化转型赛道开启,华为已做好准备

    GIS时代:可否谈谈ICT领域的发展趋势,与之相

    适应的各行业数字化前景如何?

    赵雪山:

    ICT领域是信息产业中高新技术高度集中的领域,

    21

  • 从十九世纪的电话业务开始,到PC时代、互联网时代、

    移动互联网时代,遵循摩尔定律,安迪比尔定律以及反

    摩尔定律快速发展,围绕用户的体验和客户的业务不断

    进行技术迭代,推动社会发展;反之,社会进步也促使

    用户不断产生新的需求,促进技术不断推陈出新,逐步

    实现CT与IT的融合,最终使得ICT由企业的支撑系统演

    进为企业的生产系统,促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断为

    企业降低业务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增进用

    户体验,甚至是以用户为中心,不断推出创新的业务服

    务;ICT技术的发展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动力,也展

    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是资源需求和业务创新逐渐分离。以前资源是限

    制业务发展的瓶颈,业务创新也因而受限,如在PC时

    代,总认为计算机性能弱;互联网时代,总认为网络速

    度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总认为移动终端性能不足;

    而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出现后,海量的信息冲破了

    资源的瓶颈,转而如何进行信息筛选、服务选择成为了

    关键。IaaS资源的整合、PaaS服务的平台化、让基础资

    源形成资源池共享对外提供服务,业务创新不再受资源

    限制。

    二是数据共享平台越发重要。目前,无论是政府

    还是企业,都通过构筑平台打通业务系统,让支撑业务

    系统的数据能进行充分共享和应用,以数据为中心重构

    业务系统,通过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与业务服务;如华为

    的沃土数字平台、阿里的数据中台等都是基于数据的采

    集、共享、治理、质量、分析、服务等来提供各种对上

    的服务,自身也可以灵活多变、为业务所用。

    三是技术上进一步开放、融合。随着互联网的出

    现与发展,信息在互联网上充分共享,国与国的信息边

    界逐渐模糊、淡化,新技术需要有大众的认同和使用才

    会有价值。现在越来越多的技术起源于开源、发展于开

    源,而且新的技术推出也要考虑用户的体验和习惯,还

    要考虑与上一代技术的兼容和转换;技术的发展、产业

    的进步需要通过行业的规范、企业标准、国家标准来定

    义框架、模块,实现数据、业务的融合,才能为数字化

    转型提供合适的服务。

    四是合作才能共赢、共享才能获得认同。随着社会

    发展,行业分工也是越来越细致、专业,每一领域都有

    长期发展的生态圈子;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会涉及各方面

    的技术,近些年各种新ICT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

    网、AI、区块链、量子技术等等呈现爆发式的发展,一

    代技术还来不及普及,下一代技术就破土而生了,行业

    间的关键技术融合需要企业间相互合作,共同围绕客户

    业务实现共创共建共赢,尤其是在面对行业客户的多样

    化需求时,生态间的合作显得愈发重要。

    目前整个社会开始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为企

    业和社会带来了巨大价值,如双十一的直播促销销售额

    达27亿,滴滴解决上千万人的就业,太平洋保险三年预

    期数字化收益达25亿;再比如疫情期间,北京协和医院

    远程会诊新冠患者,浙江省政府出台“最多跑一次”等

    等,数字化已经逐步进入到各行各业。据IDC统计,有

    41.4%的企业已经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坚定者,12.7%的企

    业把利用数字化转型创造新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作为

    企业战略,进而创造新的市场和客户,企业数字化转型

    正当时。

    GIS时代:2019年华为发布了“数字沃土平台”,

    构建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生态,您可以介绍下该平台

    吗?华为在推动“数字沃土”生态平台建设中扮演怎样

    的角色?

    赵雪山:

    在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化

    转型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共识,数字化转型对增强国家

    竞争力的意义已经越来越凸显了。据IDC统计,中国数

    字经济GDP占比已经超过三分之一。前面提到的全球

    41.4%的企业成为了数字化转型的坚定者,这些转型的坚

    定者无不是要打破原先企业内各部门烟囱林立不同的IT

    系统,通过平台来实现多领域的业务和系统打通,数据

    的资源共享和价值挖掘。

    2019年9月19日,在HUAWEI CONNECT 2019期

    间,华为面向企业市场正式发布数字平台参考架构和全

    新品牌名 “沃土”。沃土数字平台构建在云基础设施之

    上,整合了IoT、AI、大数据、视频、融合通信、GIS等

    多种新ICT能力,实现技术与业务、IT与OT、多样化数

    据的深度融合,并将平台架构开放,保证新ICT组件化、

    模块化,并支持私有云、公有云、多云多环境部署,方

    22

  • 便客户选择最适合自身业务场景的组合与环境;以及平

    台能力开放,帮助伙伴最大化利用平台能力服务更多客

    户。

    “沃土”数字平台是技术融合的平台:实现端边云

    技术的协同、在异构计算环境下保持一致体验;华为与

    合作伙伴共建的开放平台:共建行业知识、AI、IoT、

    GIS\BIM、数据、安全等领域的平台能力,共享回报;

    开发者的平台:通过乐高式搭建、高效流程引擎、跨云

    API编排、AI一站式集成开发等方式提升近40%的集成

    开发效率,实现业务敏捷创新。其中GIS层面更是离不开

    广大的地理信息行业的合作伙伴,目前60%~70%的行业

    应用都离不开位置信息,因此GIS是沃土数字平台中不可

    或缺的重要环节。

    发力数字化生态建设,GIS应更具创新

    活力

    GIS时代:您认为“沃土”生态平台的建设进展,

    特别是在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延伸情况如何?相关的行

    业企业该如何发力参与到生态建设中?

    赵雪山:

    自2011年,华为成立企业业务,在各行业内一直坚

    持“被集成”的业务策略与各类伙伴进行合作,销售通

    路的合作发展比较快,解决方案合作相对比较弱,通过

    在企业业务的探索,理解在行业要形成长久的合作,需

    要联合合作伙伴打造解决方案解决客户的问题,给客户

    带来价值。通过数字平台与合作伙伴进行合作,也是基

    于这个理念和目标。一方面与合作伙伴共建平台,希望

    平台能更加丰富、完整;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协同合作

    伙伴共同致力于“以客户为中心”,围绕客户场景需求

    打造联合解决方案。

    关于GIS领域合作,自2016年,我们与中地、超

    图、易智瑞等超过20家合作伙伴在平台、应用等方面展

    开了广泛的合作,包括GIS云平台、GIS时空大数据、

    GIS数据存储等方面。在2019年有2个深入合作点:1)

    基于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数字政府等领域,通过数字

    平台与各合作伙伴展开了解决方案深入的合作;2)基于

    华为鲲鹏计算产业的行业生态,展开了华为TaiShan服

    务器、华为云鲲鹏云、Gauss数据库等一系列的互通与

    方案集成验证,确保解决方案的安全可控。这些方案及

    组件都可以组合到数字平台GIS模块中,也将促进各模块

    的数据流动、行业业务创新。

    为了协助合作伙伴基于数字平台更好地开发、测

    试和验证解决方案,华为在苏州OpenLab打造了物联

    网、视频云、人工智能、时空信息和融合通信5大专

    业实验室,已经为超过800家合作伙伴提供了赋能培

    训和集成测试服务,联合孵化场景化方案1000+个,

    2019年开始,OpenLab在广州、北京建设了分中心进

    行区域延伸,向更多的合作伙伴开放华为持续研发投

    入形成的ICT能力,实现本地生态伙伴联合解决方案

    的快速构建。

    华为“沃土”数字平台发布

    “沃土”数字平台是华为和合作伙伴共建共享共

    赢的平台,华为在这个生态平台中,是一个建设者,也

    是一个使能者。“沃土”既承载着华为对数字平台的期

    望——成为数字世界的底座,也蕴含了华为数字平台与

    众不同的特质,即积淀、融合、开放和高效。通过把华

    为积累三十多年的ICT基础能力以及华为自身数字化转

    型的能力溢出,并将与合作伙伴的共同理解、应对各行

    各业的客户的价值需求,建设符合客户期望的平台;另

    一方面也通过“沃土”计划、OpenLab、鲲鹏展翅、鲲

    鹏凌云、硬件开放及软件开源等等,使能合作伙伴、以

    及客户,让打造的沃土平台上能适配千行百业的各种需

    求。

    23

  • GIS时代:高科技创新是政府、企业、高校、社会

    等众多要素互动的过程,您认为当前地理信息企业应当

    如何结合各领域推动创新发展?

    赵雪山:

    GIS领域能有今天的发展成果,离不开国家的支持

    和持续的投资,地理信息行业一直也在做着改革创新,

    所谓创新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围绕客户需求和市

    场来进行持续创新,这样企业才会有生命力,行业才会

    有活力。结合行业创新,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要考虑内因,在GIS领域需要有独特的产品和

    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也要有很好的客户体验。目前看

    国外的厂家一直走在我们前面,在全球的市场范围内,

    市场占比一直是国外的公司占据着绝对优势。通过国内

    一代又一代GIS人的不断努力,同时也抓住了人口普查,

    国土资源调查,土地确权等机会,份额是越来越大,也

    造就了现在国内地理信息产业繁荣兴盛的状况!

    其次是外因,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获取的平衡,

    当下世界发展节奏越来越快,屡屡放飞的黑天鹅让社会

    存在不确定性,使得各产业及经济发展都受到影响,但

    同时也带来了全球范围的发展机遇,某些行业通过自身

    能力,在当下满足客户需求,解决客户问题,获得了突

    飞猛进式的发展,比如在线教育,电商物流,防护制

    造,智能识别,远程医疗等;我国也越来越重视环境保

    护和可持续发展,比如环境治理,大气保护,退耕还林

    等等,都是地理信息领域蕴藏着的大量发展契机,关键

    在于自身的积累和快速应变的能力,在这些机会出现时

    才能用得上,抓得住。

    再者,世界信息的快速传递,需要快速的反应及沟

    通,产品是核心竞争力,客户最佳体验是关键,客户的

    需求往往是端到端的解决方案,需要多厂家的合作。因

    此,企业间信息互通,长期合作,跨界合作,有利于企

    业的快速应变。

    另外,地理信息也是属于国家关键信息资源,需要具

    备相应的独立能力,均衡发展,在大力发展应用及平台的

    同时,也要注重基础平台、关键工具的创新要持续,做到

    业务的可连续性,这样才能能够以不变应万变!

    中地数码与华为等发布联合解决方案

    24

  • 25

  • 26

  • 27

    MapGIS创始人吴信才教授为MapGIS 10.5 九州系列国产化产品发布题词

  • 28

    培育自主可控民族GIS“软”实力 ■ 文 │ 中地数码

    从1960年代GIS从北美兴起,到八九十年代中国GIS行业蹒跚

    起步,至今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已在规模、质量等方面形成了极具竞

    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产业市场。

    回看来路, 以MapGIS为代表的国产GIS软件,直面竞争,奋

    起直追,构建起了中国战略性地理信息的安全屏障,也为经济、社

    会、民生、国防各领域提供了专业的产品与优质的服务。伴随着当

    下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与“新基建”的浪潮,以MapGIS为代表的中

    国GIS软件必将迎来新的契机,引领GIS领域的下一个变革。

    自主创新,加速推进国产GIS平台软件成长

    1989年中国第一套可实际应用的彩色地图编辑出版软件

    MapCAD问世,开创了我国计算机制图新纪元。1995年中国具

    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理信息系统MapGIS诞生,结束了我国

    在GIS工程上长期依赖国外软件的局面。

    经过30年的不断攻关、不断突破,从大型分布式地理信

    息系统MapGIS K9,到云GIS软件MapGIS 10,到全空间智能

    GIS——MapGIS 10.3,全国产化系列产品MapGIS 10.5“九

    州”……MapGIS一路成长,核心技术已跻身国际一流行列。

    尤其是近年来,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

    物联网等新技术浪潮下,MapGIS不断突破关键技术、提升服

    务能力。目前,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品体系,涵盖数据存储、

    GIS服务器、云运维管理、云应用、端等多层面,以强大的数

    据存储、管理、分析和计算能力,为用户提供持续、稳健、高

    效的服务支持。

    GIS基础平台软件在整个产业中起着基础性、支撑性的作

    用,类似于IT系统中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层,该环节不仅是产

    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同时也是关系地理信息安全的关键环

    节。自诞生之初,MapGIS就扛起突破自主核心技术的重任,致

    力于发展自主可控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产GIS软件。MapGIS

    顺应近年来的IT技术变革,实现了产品和技术的不断提升,赶

    超国际先进GIS软件。同时也不断与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

    中间件进行适配,带动和推进IT领域国产化进程。

    跨界融合,MapGIS深入各行业应用

    MapGIS作为我国自主GIS的代表和主力军,在自主技术和

    产品精进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的需求牵引、市场驱动下,逐

    步拓展GIS 应用领域,深入各行业信息化建设。

    凭借MapGIS夯实的技术基础,中地数码先后承担完成近

    1500个GIS项目,包括863项目、科技攻关项目、火炬计划项目

    在内的几十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既为神州系列飞船、

    嫦娥探月工程保驾护航,又在智慧城市、自然资源、地质、气

    象、交通、公安、应急、环境、民政、军事等诸多领域有着广

    泛应用,服务国计民生。

    地质领域是MapCAD诞生的行业,从地质矿产勘查到后来

    的全国地质调查、城市地质调查,MapGIS始终走在地质信息化

    的前沿。在上海,MapGIS助力城市地质调查和三维城市构建,

    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在成都,MapGIS推进“透明

    成都”建设和地下空间开发,支撑千年之城的发展与嬗变;在

    济南,MapGIS探查地下泉水脉络,护航泉城地铁“零”的突

    破;MapGIS支撑国家“地质云”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地质调查

    的现代化发展……

    在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及之后的自然资源信息化的进程

    中,MapGIS也是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在国土“一调”、“二

    1993年,地矿部MapCAD发布会

  • 29

    调”中MapGIS为国土信息化奠基,在“三调”中,MapGIS又

    为促进自然资源合理规划、利用提供基础保障。在“中国菜都”

    山东寿光,MapGIS让不动产登记“零见面”服务成为现实;在

    湖南娄底,MapGIS助力全国首张区块链不动产电子凭证诞生;

    在陕西汉中,MapGIS服务“西北小江南”发展与变革……

    在政务服务领域,MapGIS面向各级政府的各类业务,提供

    智慧政务解决方案和智慧城市相关服务,如电子政务、不动产登

    记、社区管理、智慧旅游、智慧机场等已在多个省市开展应用。

    在武汉天河机场,MapGIS融合先进的BIM、三维建模技术,打造

    了落地的“智慧机场”典型示范;在深圳光明区,基于MapGIS

    打造的智慧光明时空云平台,服务于城市的智能管理与服务……

    在公共安全领域,经过十余年的应用与融合,MapGIS将

    GIS、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等信息化、公共

    安全领域的新技术、新理念充分融合,形成了覆盖警务执法、

    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活动安全等公共安全核心业务的全流

    程、全体系技术产品,为各层级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全方位技术

    支撑与保障。在江苏,MapGIS帮助构建了从省公安厅到市县公

    安局再到乡镇派出所的全方位的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