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现状综述...书 绪 论 第一节...

21
第一节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现状综述 古琴是中国历史悠久,最具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的传统乐器,宋代则是 中国古琴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这与宋代的社会环境及文化背景密 切相关。宋代社会的基础是文官政治,大批文人入仕,使宋代文化弥漫着浓 郁的书卷气息,其价值取向塑造着一代世风。宋代社会的崇文风气,宋代文 人的社会责任感,宋代艺术浓厚的人文意味、思辨气质及忧患意识,都可以 从中寻觅到踪迹。因此,可以说,以国势气魄论,宋代显然不及汉唐,但若 以整体文化实力而论,宋代文化超越前贤,且为后世所不及。故陈寅恪曾 称,“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与唐代宫廷古琴备受冷落的时况迥然不同。自北宋太宗始,两宋时期的 各代帝王均十分好琴,宫廷中设有琴待诏。在他们的倡导与影响下,朝野上 下,无不以能琴为荣,古琴在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中极为盛行,范仲淹、韩 琦、欧阳修、苏轼、朱熹、真德秀等名公巨卿,俱以弹琴知名于世。同时, 古琴在当时的隐士、僧侣中间,亦有着广泛的流传。他们不仅弹琴、听琴、 说明:本部分完稿于 2008 年,故对于之后的研究成果,未列入综述之中。 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见《陈寅恪集·金明馆丛稿二编》,北京:生活·读 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年版,第 277 页。

Upload: others

Post on 15-Jan-2020

1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5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第一节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现状综述...书 绪 论 第一节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现状综述① 古琴是中国历史悠久,最具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的传统乐器,宋代则是

书书书

绪 论

第一节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现状综述①

古琴是中国历史悠久,最具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的传统乐器,宋代则是

中国古琴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这与宋代的社会环境及文化背景密

切相关。宋代社会的基础是文官政治,大批文人入仕,使宋代文化弥漫着浓

郁的书卷气息,其价值取向塑造着一代世风。宋代社会的崇文风气,宋代文

人的社会责任感,宋代艺术浓厚的人文意味、思辨气质及忧患意识,都可以

从中寻觅到踪迹。因此,可以说,以国势气魄论,宋代显然不及汉唐,但若

以整体文化实力而论,宋代文化超越前贤,且为后世所不及。故陈寅恪曾

称,“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②。

与唐代宫廷古琴备受冷落的时况迥然不同。自北宋太宗始,两宋时期的

各代帝王均十分好琴,宫廷中设有琴待诏。在他们的倡导与影响下,朝野上

下,无不以能琴为荣,古琴在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中极为盛行,范仲淹、韩

琦、欧阳修、苏轼、朱熹、真德秀等名公巨卿,俱以弹琴知名于世。同时,

古琴在当时的隐士、僧侣中间,亦有着广泛的流传。他们不仅弹琴、听琴、

1绪 论 

说明:本部分完稿于2008年,故对于之后的研究成果,未列入综述之中。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见 《陈寅恪集·金明馆丛稿二编》,北京:生活·读

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77页。

Page 2: 第一节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现状综述...书 绪 论 第一节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现状综述① 古琴是中国历史悠久,最具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的传统乐器,宋代则是

赏琴、鉴琴,并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琴学著述及不可胜数的琴诗、琴文、琴

词及各种琴学记载,对于研究中国古琴的历史和宋代的文化发展,均具有重

要的价值。

两宋时期,京师开封及南方的两浙、江西等地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故

出现了江西、京师、浙等不同的古琴流派。尤其是到了南宋,由于宋室南

渡,从而使文人云集的都城临安 (今杭州),成为当时全国的政治与文化中

心,而中国音乐史上第一个形成系统的古琴流派———浙派在此也孕育成熟。

该派以南宋时期杰出的琴家郭沔为代表,追随他的著名琴家有刘志方、杨

缵、毛敏仲、徐天民等,在古琴艺术史上有着至为深远的影响。对其后虞山

琴派的产生,也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浙派琴家还创作了 《潇湘水云》、

《泛沧浪》、 《山居吟》、 《樵歌》等众多古琴名曲,深受中国历代琴家的

喜爱。

两宋时期的古琴艺术在中国音乐史和中国文化史上均具有非常重要的地

位,音乐学界和琴界有不少成果已对宋代的古琴艺术进行了研究与整理。现

将相关研究情况概述如下:

一、宋代琴学史料整理现状综述

在宋代琴学的文献整理方面,早在北宋时期,朱长文的 《琴史》已收

录了可考的北宋琴家10人,为:宋太宗、窦俨、崔遵度、朱亿、朱文济、赵裔、唐异、范仲淹、欧阳修、赵阅道。其中有帝王、琴待诏,也有以琴知

名的士大夫。稍后,在宋末元初文人袁桷的 《清容居士集·琴述》中,对

宋代的古琴谱系从阁谱———江西谱———浙谱的历史沿革作了梳理。他根据当

时的历史现实记录了宋代琴谱及琴派变革的史料,故而十分珍贵。民国时期

周庆云的 《琴史续》、《琴史补》,根据地方志及有关史书记载,对两宋时期

琴人的文献史料进行了搜集与整理。其中收宋代琴家35人,金代琴家4人。包括宋徽宗、朱长文、郭楚望、毛敏仲、汪元量等宋代以琴见长的帝王、文

人、琴待诏、琴僧与各地琴家。至20世纪60年代初,查阜西主持编纂的《历代琴人传》从地方志、野史笔记等存见文献中,摘录两宋时期琴人资料

共计141人,是研究宋代琴人及宋代古琴艺术的重要历史文献。但鉴于当时历史条件所限,所引文献讹误较多。

2 宋代古琴音乐研究

Page 3: 第一节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现状综述...书 绪 论 第一节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现状综述① 古琴是中国历史悠久,最具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的传统乐器,宋代则是

在宋代琴学文献整理方面,20世纪50年代,北京琴家汪孟舒以曹寅“楝亭十二种丛书刻本”为底本,参校四库全书及其它各版本,并检参所引

原书,对宋朱长文 《琴史》作了全面的点校,编为 《乐圃琴史校》,于1959年5月油印出版,书后收有汪孟舒撰 《琴史参校各本附记》。此为迄今为止

有关 《琴史》最完整的一部校本。不过,在校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笔误。

两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人云集、文化昌盛的一个时代,两宋时期的文

献资料汗牛充栋,极其丰富。然而,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对于留存至今的

宋代琴论琴书以及散见于宋代经史子集中丰富的古琴史料,如宋人的琴学著

述、宋代正史、别史、宋人文集、诗词、笔记、类书等文献中所保存的浩瀚

而庞杂的古琴文献,尚未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

二、宋代琴学研究现状综述

在中国传统音乐研究领域,“琴学”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绵延未绝的特

殊门类。它有着丰厚的理论文献和学术传统, “独立地建构了一个包括曲

(琴曲)、调 (琴调)、律 (琴律)、形 (琴制)、谱 (琴谱)、韵 (风骨)等

博大精深的音乐文化世界”,“从制作、造型、结构到表演传承、音乐语言

及审美趣味等等都集中体现了中国音乐乃至中国文化的形态特征、创造理念

和人文精神。”① 目前学界对于两宋时期琴学的研究,在琴史、琴派、琴曲、

琴器、琴乐美学等方面,均有一些零散的研究论文。现概述如下:

1琴史、琴人

许健的 《琴史初编》,对两宋时期的琴人、琴派、琴曲、琴论进行了梳

理,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书中对于北宋琴僧现象及南宋浙派古琴艺术,作

了颇为全面的分析与探讨,另外,书中对于宋代琴曲的体裁特征和古琴美学

思想等也作了分析,是迄今为止了解宋代琴乐颇为全面的一本著述。饶宗颐

的 《宋季金元琴史考述》,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对南宋、金、元时期的琴

家、琴谱进行了研究。然而,由于此文主要在于研究南宋及金元时期的古琴

艺术,故而对北宋时期的琴乐未作研究。另外,此文主要是依据历史文献中

的记载,对宋末金元时期的琴人琴派进行考证,因此,对于宋元时期琴乐之

3绪 论 

① 乔建中:《现代琴学论纲》,载 《天籁》(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Page 4: 第一节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现状综述...书 绪 论 第一节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现状综述① 古琴是中国历史悠久,最具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的传统乐器,宋代则是

音乐形态未予涉及。郑锦扬的 《朱长文 〈琴史〉初探》① 一文,从 《琴史》

作者情况、著作性质、编次和各卷述要、《琴史》与中国琴史、中国音乐史

学史的关系等五个方面,对 《琴史》一书及其作者进行了初步评述,以期

引起学术界的注意。除此之外,中国艺术研究院司冰琳的博士学位论文 《中

国古代琴僧及其琴学贡献》 (导师:田青,2007年6月)中的第二章第二节,对宋元时期的琴僧历史进行了梳理,第四章第一、二节对宋代琴僧释居

月和释则全的琴学著述分别作了分析和介绍。但由于此文重在对整个中国古

代琴僧历史进行研究,故宋代部分稍显简略。

总体来看,对于两宋时期的琴史研究,论文并不多,迄今为止,亦无专

门著作问世。

2琴派

见于文献记载的宋代古琴流派,主要有两浙、江西、京师等派。其中,

南宋浙派是中国古琴音乐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琴派,对古琴音乐及中国古代

音乐史的发展,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目前相关浙派古琴的研究论文共有7篇,著作1本。其中论文有:许健《两浙琴派的兴起及其演变》(1994年)、笔者 《浙派古琴源流述考》(2000年)、戴微 《浙派古琴的兴起、发展与嬗变》 (2003年)、刘承华的 《南宋

浙派对后世琴派的影响及其脉络》 (2004年)、郑红的 《浙派琴史初探》

(2006年)。其中,许健 《两浙琴派的兴起及其演变》,认为两浙琴派始于

宋,盛于明,变于清,在弹奏技艺、琴曲创作、理论著述、传授琴学等方

面,均卓有成果。在 “始于宋”部分,文章对浙派在南宋的兴起以及郭沔、

杨缵的贡献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和肯定。② 笔者 《浙派古琴源流述考》主要对

于宋代浙派古琴的源起、兴盛之原因,宋代至明代浙派古琴的传人、传谱、

琴曲及艺术风格作了分析。③ 戴微 《浙派古琴的兴起、发展与嬗变》,选自

其博士论文 《江浙琴派溯流探源》,作者首先从作为古琴音乐主体的文人在

4 宋代古琴音乐研究

郑锦扬:《朱长文 〈琴史〉初探》 (上下),载 《交响》 (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3年第2~3期。

许健:《两浙琴派的兴起及其演变》,载 《音乐学文集》,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4年版,第240~246页。

章华英:《浙派古琴源流述考》,载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学刊》2000年第2期。

Page 5: 第一节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现状综述...书 绪 论 第一节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现状综述① 古琴是中国历史悠久,最具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的传统乐器,宋代则是

科举体制下取得逐渐稳固的社会地位着手,探讨了浙派之所以兴于南宋的历

史原因,继而通过对该派琴人传承的溯源、琴谱系统的梳理、琴曲特点的分

析,对该派进行了历史的回顾与全面的考察。① 刘承华的 《南宋浙派对后世

琴派的影响及其脉络》,对宋以后古琴流派的传承系统进行梳理,认为中国

古琴流派的自觉传承是从宋代浙派开始,并分析了南宋浙派对于明代虞山琴

派、清代广陵派的影响。② 郑红的硕士学位论文 《浙派琴史初探》,提出浙

派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初兴、繁荣、衰微和复起。分析了浙派的传播情

况,认为浙派的迅速流传与其多种渠道和形式的教育、传播是分不开的。浙

派的传播与教育包括家族及师徒传承、宫廷传播和社团传播等。作者通过对

浙派琴人、琴谱、琴曲等的梳理,总结了浙派琴乐的风格和特点。文章从历

史、文化和音乐的角度,对浙派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试图较客观地还原浙

派的历史面貌。③ 南宋格律词派和浙派古琴两大艺术流派之间存在着相辅相

成的联袂关系。周扬波的 《南宋格律词派和浙派古琴的渊源———以杨缵吟社

为中心的考察》一文,认为以杨缵为领袖的南宋吟社,由于注重填词协律,

从而成为两大流派之间的纽带。“词的音乐文学特性,古琴的雅士文化内涵,

是两者互生影响的渊源所在”。④ 徐君跃、徐晓英合著的 《浙派古琴艺术》

一书⑤,对浙派古琴的历史与传谱作了全面的梳理,收录资料较多。且较多

关注浙地琴人在20世纪以后的传承情况,并提出了 “新浙派”的概念。但

书中对宋代相关浙派琴曲的音乐形态未作分析,有关古琴历史文献方面,书

中讹误亦较多。

以上论著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浙派古琴的风格、传人、传承及流变。然

而,对于宋代其它古琴流派如江西、京师琴派的研究,则稍显薄弱,至今尚

无专文。

5绪 论 

戴微:《浙派古琴的兴起、发展与嬗变》,载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刘承华:《南宋浙派对后世琴派的影响及其脉络》,载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郑红:《浙派琴史初探·摘要》,载 《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福建师

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周扬波:《南宋格律词派和浙派古琴的渊源———以杨缵吟社为中心的考察》,载 《文学遗产》

2008年第2期。徐君跃、徐晓英:《浙派古琴艺术》,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

Page 6: 第一节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现状综述...书 绪 论 第一节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现状综述① 古琴是中国历史悠久,最具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的传统乐器,宋代则是

3琴曲、琴歌

两宋时期的琴曲创作十分丰富。但目前学界对宋代琴曲的研究,主要集

中于浙派琴家郭楚望 《潇湘水云》和南宋姜夔 《古怨》的研究中。

有关琴曲 《潇湘水云》的研究,论文较多。如王震亚的 《〈潇湘水云〉

初析》①,对吴景略演奏的 《潇湘水云》的音乐结构、调性调式变化进行了

细致、全面的分析,是迄今为止对 《潇湘水云》音乐形态分析最为深入的

一篇论文。之后,吴文光的 《吴景略的 〈潇湘水云〉及琴曲版本》②,对存

见 《潇湘水云》的传谱系统进行了大致的梳理,并对吴景略打谱之 《潇湘

水云》在音乐形态与表演风格上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还对吴氏 《潇

湘水云》一曲的演奏版本与 《神奇秘谱》本作了比对,颇有心得。龚一的

《七弦琴曲 〈潇湘水云〉及其作者郭楚望》③、李祥霆的 《谈 〈潇湘水云〉》,

介绍了琴曲 《潇湘水云》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并对此曲的音乐结构进行

了分析。④ 洪滔 《〈潇湘水云〉题解存疑》一文,对此曲题解中提到的地理

位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声波 《从 〈潇湘水云〉看中国古典音乐中的文

学情绪与哲学沉思》,主要是从文学、哲学角度,分析了琴曲 《潇湘水云》

的文化内涵,认为此曲 “背景深处深深留下了南宋时期以及古代中国文化人

人生哲学的胎记,它含蓄地表达了古代文人的哲学及他们与整个大自然的和

睦关系。”⑤ 茅毅的 《〈潇湘水云〉打谱笔记》,通过作者对 《潇湘水云》一

曲的打谱过程及对其音乐结构的分析,从而对古琴曲的打谱方法进行了总

结。⑥ 另外,李志远的 《一轴意蕴深远的山水 “音”画———郭沔与他的古琴

曲 〈潇湘水云〉》、珂人的 《潇湘水云》,常薇、汪梅娟的 《古琴曲 〈潇湘

水云〉的探讨》等文,主要向读者简要介绍了 《潇湘水云》一曲在音乐文

化内涵等方面的内容,不属于研究性的论文。

6 宋代古琴音乐研究

王震亚:《〈潇湘水云〉初析》,载 《音乐研究》1980年第3期。吴文光:《吴景略的 〈潇湘水云〉及琴曲版本》,载 《世纪古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00~122

页,台北市立国乐团出版,2000年8月。龚一:《七弦琴曲 〈潇湘水云〉及其作者郭楚望》,载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1

年第1期。李祥霆:《谈 〈潇湘水云〉》,载 《中国音乐》1984年第1期。声波:《从 〈潇湘水云〉看中国古典音乐中的文学情绪与哲学沉思》,载 《民族艺术研究》1993

年第2期。茅毅:《〈潇湘水云〉打谱笔记》,载 《音乐及表演》(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Page 7: 第一节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现状综述...书 绪 论 第一节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现状综述① 古琴是中国历史悠久,最具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的传统乐器,宋代则是

关于宋代姜夔的 《古怨》一曲,早在20世纪50年代,杨荫浏在 《宋姜

白石创作歌曲研究》① 一书,对 《古怨》一曲进行了译谱,并对曲中的指

法、音阶、版本等进行了分析。之后,许健 《姜夔的音乐见解及其琴曲

〈古怨〉》② 一文,对姜白石的音乐美学思想进行了探讨,并对 《古怨》一曲

作了音乐分析。陈应时 《论姜白石古怨侧商调调弦法》一文,从姜白石为

什么要创立侧商调调弦法,姜白石是怎样在古琴上调出侧商调来的,侧商调

调弦法的艺术功能三个方面对 《古怨》一曲侧商调调弦进行了探讨,并进

一步论证了中国古代的纯律理论。③ 陈应时的 《琴曲 〈侧商调·古怨〉谱考

辨》对杨荫浏、查阜西、龚一等打谱的 《古怨》谱进行了分析,并重新进

行了译谱。④ 丁纪园 《姜白石琴曲侧商调 〈古怨〉考略》⑤,从乐律学、版

本学等角度,对 《古怨》一曲的译谱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龚一、许国华

《姜白石 〈古怨〉之剖析》⑥ 和李祥霆的 《南宋琴曲——— 〈古怨〉》⑦,在对

《古怨》一曲进行了音乐分析的同时,还对此曲重新进行了打谱。

严薇的 《烂柯山文化与琴曲 〈樵歌〉》⑧,从 《樵歌》与烂柯山文化的

关系、乐曲的作者、谱本收集情况、解题后记等文字材料及 《樵歌》中类

似民歌部分的复原等,对此曲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梳理。

台湾学者王海燕的 《醉翁操———古琴歌曲创作艺术》⑨,对存世琴谱中

的琴歌 《醉翁操》一曲进行了音乐分析。吕肖奂的 《〈醉翁吟〉与 〈醉翁

操〉》瑏瑠,主要对宋代琴歌 《醉翁操》和 《醉翁吟》的歌词部分和文字记载

从文学史层面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7绪 论 

瑏瑠

杨荫浏、阴法鲁:《宋姜白石创作歌曲研究》,北京:音乐出版社,1957年。许健:《姜夔的音乐见解及其琴曲 〈古怨〉》,载 《人民音乐》1963年第12期。陈应时:《论姜白石古怨侧商调调弦法》,载 《音乐学丛刊》1984年第3辑。陈应时:《琴曲 〈侧商调·古怨〉谱考辨》,载 《音乐研究》1986年第3期。丁纪园:《姜白石琴曲侧商调 〈古怨〉考略》,载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龚一、许国华:《姜白石 〈古怨〉之剖析》,载 《人民音乐》1979年第11~12期。李祥霆的 《南宋琴曲——— 〈古怨〉》,载 《中国音乐》1981年第4期。严薇:《烂柯山文化与琴曲 〈樵歌〉》,载 《纪念古琴大师吴景略诞辰一百周年·中国音乐学院

历届毕业生古琴论文集》,北京:中国音乐学院印 (内部交流资料),2006年10月。王海燕:《醉翁操———古琴歌曲创作艺术》,载 《艺术评论》 (台北国立艺术大学),2001年第

12期。吕肖奂:《〈醉翁吟〉与 〈醉翁操〉》,《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7

年。

Page 8: 第一节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现状综述...书 绪 论 第一节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现状综述① 古琴是中国历史悠久,最具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的传统乐器,宋代则是

除此之外,在许健的 《琴史初编》① 第六章 《宋元》部分,对 《潇湘水

云》、《樵歌》、《渔歌》、《泽畔吟》、《古怨》等宋代琴曲的乐曲内容、主

题、音乐等均作了介绍和分析。

宋代琴曲的创作十分丰富,但迄今为止,相关其它琴曲的研究论文却并

不多。

4琴律

有关宋代琴调的研究,有丁承运的 《宋代琴调研究》一文。该文对宋

代古琴音乐的宫调问题,即五音正调与外调的概念与形式,及其实际的应用

作了扼要的论述。此外,对 《外调转弦》这篇重要文献也在文中作了必要

的考据和校释,以备研究参考之用。② 另吴文光的 《琴调系统及其音乐实

证》③ 一文,其中涉及 《神奇秘谱》传谱的琴曲的琴调研究,因而,对于研

究宋代古琴的音乐形态,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南宋理学家朱熹所著的 《琴律说》是宋代一篇讨论琴律问题的专文,

近几年来颇受关注。在陈应时的多篇论文中,均涉及对朱熹 《琴律说》、徐

理 《琴统》中琴律问题的探讨。如 《论琴徽》④ 一文,在阐述琴徽设置中的

乐律问题时,对南宋徐理 《琴统·十则》和唐代陈拙 《琴籍·明徽暗徽法》

进行了细致的比较。陈应时的 《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中的 “律学”》⑤,对朱熹

的 《琴律说》和徐理的 《琴统·十则》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宋代文献记载

中的古琴律制特点。李玫的 《〈琴律说〉文本解读———兼及常见的校勘错

误》⑥ 一文,集中讨论该文献中的琴律学内容。由于 《琴律说》的版本情况

复杂,各种版本中一些文献和数据互有出入,该文对此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比

较与分析,并对已经出版的各种点校本中所存在的技术性错误进行笺证,因

而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8 宋代古琴音乐研究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第83-121页。丁承运:《宋代琴调研究》,载 《河南大学学报》1987年第5期。吴文光:《琴调系统及其音乐实证》(上、下),载 《中国音乐学》1997年第1~2期。陈应时:《论琴徽》,载 《中国乐律学探微》,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541~

550页。陈应时:《论琴徽》,载 《中国乐律学探微》,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51~

70页。李玫:《〈琴律说〉文本解读———兼及常见的校勘错误》,载 《音乐研究》2008年第5期。

Page 9: 第一节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现状综述...书 绪 论 第一节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现状综述① 古琴是中国历史悠久,最具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的传统乐器,宋代则是

应当说,从北宋沈括到南宋时的朱熹、徐理等,宋代文人在琴律方面多

有建树,但目前相关研究仍显薄弱。

5琴器

一张传世的名琴,往往不仅是乐器,也是书法、篆刻俱佳的艺术珍品。

据史料记载,宋代賙琴名家很多。在北宋时有庆历年间的蔡轈、僧智仁、卫

中正,崇宁年间的朱仁济、马希亮、马希仁,南宋有绍兴年间的金渊、金公

路、陈亨道,等等。有关宋代琴器的研究,近二十几年来,故宫博物院著名

文物鉴定家郑珉中先生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涉及对两宋时期古琴的制作风

格、鉴定、辨伪等方面的问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郑珉中的 《谈吉林省博物馆藏 “松风清节”琴》① 一文,对吉林省博物

馆所藏 “松风清节”琴的流传经过、腹款、形制风格、断代依据、历史价

值等逐一展开了论述,文章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及传世唐宋时期古琴的风格特

点,认为 “松风清节”琴不是一张雷氏琴、也不是一张唐琴,而是北宋时

期所造唐琴伪品,但仍不失为一件有价值的历史文物。郑珉中的 《宋宣和内

府所藏 “春雷”琴考辨》则主要是对北宋宣和殿万琴堂中的第一品唐琴

“春雷”的北上概况、“春雷”琴的历史流传、宋宣和内府 “春雷”琴应具

有的特点,以及传世的两张 “春雷”琴,即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张大千旧

藏 “春雷”与北京汪孟舒旧藏 “春雷”琴进行了分析和考辨,认为台北故

宫张氏旧藏 “春雷”并不具备北宋宣和内府 “春雷”琴应具有的三个特点,

而汪氏旧藏 “春雷”则与北宋宣和内府所藏 “春雷”琴应具有的特点相合。

除此之外,文章还对汪氏 “春雷”琴的朱漆与景泰蓝轸足的时代、调音经

过、历史价值与使用价值等进行了逐一分析。②

郑珉中的 《两宋古琴浅析》一文,以传世宋琴为例,对两宋时期古琴

的历史发展、传世北宋早晚期不同的 “官琴”、“野賙”与仿唐之作,南宋

时期的 “官琴”、“野賙”的特点与风格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两宋不

同时期古琴的造型结构、制作特点、时代风格、鉴定要点及辨伪依据等,是

研究宋代琴器一篇不可多得的研究论文。③ 郑珉中的 《略论两宋 “官琴”、

9绪 论 

郑珉中:《谈吉林省博物馆藏 “松风清节”琴》,载 《文物》1990年第2期。郑珉中:《宋宣和内府所藏 “春雷”琴考辨》,载 《故宫博物院院刊》1993年第2期。郑珉中:《两宋古琴浅析》,载 《故宫博物院院刊》1999年第4期。

Page 10: 第一节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现状综述...书 绪 论 第一节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现状综述① 古琴是中国历史悠久,最具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的传统乐器,宋代则是

“野賙”的变化特点》① 一文,对传世的两张南宋时期古琴———山东省博物

馆所藏 “南风”琴与中国艺术研究院所藏 “鸣凤”琴进行了分析,进一步

总结了宋代 “官琴”与 “野賙”各自的时代特征、风格特点及两者之间的

区别。郑珉中 《漫谈二十世纪末所见几张宋琴》②,对作者于1999年所见的两张宋代古琴———山西程宽旧藏大唐神龙年款 “清角遗音”琴和北京范氏

所藏 “尧夫款”琴进行了鉴别与分析,认为这两张琴是北宋 “官琴”之标

准器。郑珉中的 《双碧楼观琴记》③ 一文,阐述了唐山李天桓所藏宋琴 “素

绮”、“碧天秋”两琴因遭地震之厄后的修复经过,并对南京画家董欣宾旧

藏宋琴 “龙吟虎啸”琴形制、特点作了记述。

郑珉中有关宋代琴器鉴定、修复等方面的系列论文,实乃多年鉴琴、赏

琴之经验与心得记录,弥足珍贵。

6古琴美学

有关宋代古琴美学思想的研究,冯亚的 《宋代琴乐美学研究》,从北宋

诗文革新运动激起的人文精神与琴乐理论的兴盛、宋代古琴制作与演奏之审

美等五个方面探讨宋代琴乐的审美特征,认为受儒家音乐观念影响, “平

和”是宋代琴乐审美的主流倾向,同时崇尚 “淡和”之意和 “以心感悟”

的道禅思想也深深地影响着琴乐的实践。苗建华的博士学位论文 《古琴美学

思想研究》④ 第七章 《宋元时期的古琴美学思想》,分别探讨了朱长文 《琴

史》、成玉!

《琴论》、刘籍 《琴议》的古琴美学思想,并对范仲淹、欧阳

修、苏轼、真德秀、朱熹等宋代文人著述中的古琴美学思想进行了总结和探

讨。复旦大学中文系张斌的博士学位论文 《宋代的古琴与文学》 (2006年度,导师蒋凡),主要从文学角度,探讨了宋代皇室文化、士大夫文化、僧

道文化对古琴艺术的影响,并对朱长文 《琴史》从文化层面进行了初步研

讨。陈四海的 《论苏轼与古琴艺术———兼论其音乐美学思想》一文,重点

讨论了苏轼与琴的关系以及他的审美思想。

01  宋代古琴音乐研究

郑珉中:《略论两宋 “官琴”、 “野賙”的变化特点》,载 《世纪古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

北:台北市立国乐团出版,2000年版,第22~37页。郑珉中:《漫谈二十世纪末所见几张宋琴》,载 《收藏家》2000年第2期。郑珉中:《双碧楼观琴记》,载 《收藏家》2004年第5期。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第145-173页。

Page 11: 第一节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现状综述...书 绪 论 第一节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现状综述① 古琴是中国历史悠久,最具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的传统乐器,宋代则是

总之,目前琴界和学界对两宋时期的琴家、琴曲、琴人、琴派、琴乐美

学思想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并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总

体而言,目前对于两宋时期的古琴艺术研究,大多仍停留在零散的文献查证

和局部流派、琴人、琴曲的梳理上,在史料上缺乏新意,也缺少深入且成体

系的研究。有关两宋时期古琴艺术发展的脉络亦尚未理清。

三、宋代琴曲的打谱及研究现状综述

“琴乐是数千年前中国以及人类音乐文明在旋律、曲目、技法、音乐思

想方面达到最高水平的范例。”① 琴曲的打谱将向人们展示出琳琅满目、丰

富多彩的古代琴乐作品,为继承、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提供生动的实例。近几

十年间,琴家对于两宋时期琴曲的打谱研究,对于研究宋代琴曲与琴乐历史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存见宋代的琴谱集迄今为止均已失传,但在现存明清两代琴谱中,

保留了大量宋代琴曲,是研究宋代琴乐十分重要的曲谱遗存。尤其是明代

《神奇秘谱》,对研究隋唐、宋元时期的琴曲艺术,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上卷 “太古神品”,从其减字形式研究分析,参照谱内解题,可知这些琴曲

多为 “唐宋间遗留下来的原写曲谱”。中、下卷称 《霞外神品》,收48曲,源自宋代浙派 《紫霞洞琴谱》和元代浙派的 《霞外琴谱》,是在宋元间流传

较广的琴曲。其中有 《雉朝飞》、《楚歌》;有据晋代笛曲改编的 《梅花三弄》,

还有宋代浙派琴家郭楚望的 《潇湘水云》、 《泛沧浪》、毛敏仲的 《樵歌》、

《山居吟》、《禹会涂山》、《列子御风》等等。当代琴家吴文光择此谱进行打

谱,完成了对此谱上、中、下三卷的打谱工作,并编成 《神奇秘谱乐诠》② 一

书,对于研究宋代琴乐的历史与音乐形态,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留存至今的琴谱中,有不少两宋时期的琴歌。从20世纪50年代始,先后有杨荫浏、查阜西、龚一、赵汝兰、陈应时、吴文光、李祥霆等学者琴家

参与琴曲 《古怨》的译谱与打谱工作,并提出了各自的见解。琴家王迪多

年来致力于琴歌的发掘整理工作,先后打谱了 《事林广记》中的 《黄莺吟》

11绪 论 

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古琴申遗报告书》(内部资料),2002年11月。吴文光:《神奇秘谱乐诠》,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年。

Page 12: 第一节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现状综述...书 绪 论 第一节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现状综述① 古琴是中国历史悠久,最具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的传统乐器,宋代则是

以及多种版本的琴歌 《醉翁操》、《胡笳十八拍》等等,为宋代琴歌的研究

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曲谱依据。①

前人所作的研究,为两宋时期古琴音乐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表0-1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论著表

研究范围 著作 (或论文)名称 刊物或出版社 出版年月

文献史料

整理

周庆云 《琴史续》、《琴史补》 梦坡室藏本 1913年

汪孟舒 《乐圃琴史校》中国音乐研究所出版

(油印本)1959年

查阜西 《历代琴人传》(宋元)中国音乐研究所出版

(油印本)1965年

琴史

许健 《琴史初编·宋元》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2年

饶宗颐 《宋季金元琴史考述》 台北 《清华学报》1960年新 2卷1期

郑锦扬《朱长文 〈琴史〉初探》

(上下)

《交响》 (西安音乐学

院学报)

1993年第 2~3期

琴派

许健《两浙琴派的兴起及其演

变》

《音乐学文集》第240~246页,山东友谊出版社。

1994年3月

章华英 《浙派古琴源流述考》《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

生部学刊》2000年第2期

戴微《浙派古琴的兴起、发展

与嬗变》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

报》2003年第2期

刘承华《南宋浙派对后世琴派的

影响及其脉络》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郑红 《浙派琴史初探》福建师范大学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

2006年7月

徐君跃、徐

晓英《浙派古琴艺术》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6年6月

周扬波

《南宋格律词派和浙派古

琴的渊源———以杨缵吟

社为中心的考察》

《文学遗产》 2008年第2期

21  宋代古琴音乐研究

① 王迪:《弦歌雅韵》,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Page 13: 第一节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现状综述...书 绪 论 第一节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现状综述① 古琴是中国历史悠久,最具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的传统乐器,宋代则是

续表

研究范围 著作 (或论文)名称 刊物或出版社 出版年月

琴曲、

琴歌

醉翁操

王海燕《醉翁操———古琴歌曲创

作艺术》

《艺术评论》 (台北国

立艺术大学)2001年第12期

吕肖奂《〈醉翁吟〉与 〈醉翁

操〉》

《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

汇编》

2007年

古怨

杨荫浏、阴

法鲁

《宋姜白石创作歌曲研

究》音乐出版社 1957年8月

丘琼荪 《白石道人歌曲通考》 音乐出版社 1959年6月

许健《姜夔的音乐见解及其琴

曲 〈古怨〉》《人民音乐》 1963年第12期

龚 一、 许

国华

《姜白石 〈古怨〉之剖

析》《人民音乐》

1979年第11~12期

李祥霆 《南宋琴曲——— 〈古怨〉》 《中国音乐》 1981年第4期

陈应时《琴曲 〈侧商调·古怨〉

谱考辨》《音乐研究》 1986年第3期

陈应时《论姜白石古怨侧商调调

弦法》《音乐学丛刊》

总 第 3 辑,

(1984年)

丁纪园《姜白石琴曲侧商调 〈古

怨〉考略》《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

潇湘水云

王震亚 《〈潇湘水云〉初析》 《音乐研究》 1980年第3期

龚一《七弦琴曲 〈潇湘水云〉

及其作者郭楚望》

《音乐艺术》 (上海音

乐学院学报)1981年第1期

李祥霆 《谈 〈潇湘水云〉》 《中国音乐》 1984年第1期

洪滔 《〈潇湘水云〉题解存疑》《中国音乐》 1986年第2期

珂人 《潇湘水云》 《乐器》 1988年第1期

声波

《从 〈潇湘水云〉看中国

古典音乐中的文学情绪

与哲学沉思》

《民族艺术研究》 1993年第2期

31绪 论 

Page 14: 第一节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现状综述...书 绪 论 第一节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现状综述① 古琴是中国历史悠久,最具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的传统乐器,宋代则是

续表

研究范围 著作 (或论文)名称 刊物或出版社 出版年月

琴曲、

琴歌

潇湘水云

丁明顺

《潇湘水云应有涯———介

绍古琴 名 曲 〈潇 湘 水

云〉》

《音响技术》 2000年第1期

吴文光《吴景略的 〈潇湘水云〉

及琴曲版本》

《世纪古琴学术研讨会

论文集》第 100~122页,台北市立国乐团

出版

2000年8月

茅毅 《〈潇湘水云〉打谱笔记》《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音乐及表演版)2002年第4期

李志远

《一轴意蕴深远的山水

“音”画———郭沔与他的

古琴曲 〈潇湘水云〉》

《乐器》 2004年第4期

常 薇、 汪

梅娟

《古琴曲 〈潇湘水云〉的

探讨》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

报》 (哲学社会科学

版)

2005年第3期

樵歌

严薇《烂柯山文化与琴曲 〈樵

歌〉》

《中国音乐学院历届毕

业生古琴论文集》2006年10月

琴人

许健《朱长文·俞琰·宋尹

文·倪赞》《艺苑》 1987年第4期

司冰琳

《中国琴僧的历史贡献》

第二章第二节,第三章

第二、三节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7届博士学位论文

2007年6月

琴律、

琴调

丁承运 《宋代琴调研究》 《河南大学学报》 1987年第5期

吴文光《琴调系统及其音乐实

证》(上、下)《中国音乐学》

1997年第 1~2期

李玫

《〈琴律说〉文本解读

———兼及常见的校勘错

误》

《音乐研究》 2008年第5期

41  宋代古琴音乐研究

Page 15: 第一节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现状综述...书 绪 论 第一节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现状综述① 古琴是中国历史悠久,最具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的传统乐器,宋代则是

续表

研究范围 著作 (或论文)名称 刊物或出版社 出版年月

琴器

郑珉中《谈吉林省博物馆藏 “松

风清节”琴》《文物》 1990年第2期

郑珉中《宋宣和内府所藏 “春

雷”琴考辨》《故宫博物院院刊》 1993年第2期

郑珉中 《两宋古琴浅析》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99年第4期

郑珉中《略论两宋 “官琴”、“野

賙”的变化特点》

《世纪古琴学术研讨会

论文集》第 22~37页,台北市立国乐团

出版

2000年8月

郑珉中《漫谈二十世纪末所见几

张宋琴》《收藏家》 2000年第2期

郑珉中 《双碧楼观琴记》 《收藏家》 2004年第5期

古琴美学

陈四海《论苏轼与古琴艺术———

兼论其音乐美学思想》《文艺研究》 2002年第2期

张斌 《宋代的古琴与文学》复旦大学2006届博士学位论文

2006年4月

冯亚 《宋代琴乐美学研究》 《艺术百家》 2006年第5期

苗建华《宋元时期的古琴美学思

想》

见 《古琴美学思想研

究》第七章,上海音

乐学院出版社

2006年8月

[日]池泽

滋子

《苏东坡与陶渊明的无弦

琴———苏轼与琴之一》《中国典籍与文化》 1998年第1期

[日]池泽

滋子

《琴与琴枕———苏轼与琴

之二》《中国典籍与文化》 1998年第2期

51绪 论 

Page 16: 第一节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现状综述...书 绪 论 第一节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现状综述① 古琴是中国历史悠久,最具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的传统乐器,宋代则是

第二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北宋、南宋时期古琴音乐的历史状况,不涉及辽、金

部分。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在对浩瀚而散乱的宋代古琴文献史料进行搜集、整

理、辑佚的基础上,以遗存的两宋时期琴曲为主要材料来源,力图以历史真

实为前提,在确凿史料的基础上,结合遗存的音乐形式和具体的音乐形态,

以期对宋代宫廷古琴的历史状况、宋代古琴与士大夫、隐士、僧人等阶层的

关系,宋代的琴曲、琴歌、琴派、琴学著述、记谱法的流变,宋代的古琴美

学思想等问题进行探索和分析。

由于两宋时期存见琴论琴书十分丰富,另有大量琴乐史料,散见于历代

的经史子集等文献之中。故而,本书在写作之前,对存见宋代琴论、琴书作

了整理与点校。包括朱长文 《琴史》、崔遵度 《琴笺》、刘籍 《琴议》、成玉

!

《论琴》、释则全 《节奏》、《指法》、碧落子 《斫琴法》、苏轼 《杂书琴

事》、朱熹 《琴律说》、释居月 《琴曲谱录》、《琴书类集》、《琴制》、《造弦

法》、虞汝明 《古琴疏》、徐理 《琴统内篇·外篇》、 《斫匠秘诀》 (佚名)

等十余种宋代琴学著述。其次是对文献记载中的宋代琴学资料作了整理。此

部分内容十分庞杂,主要从 《宋史》、 《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通

志》、《全宋文》、《全宋诗》、《全宋词》、《宋会要辑稿》及存见二百多种宋

人笔记之中,整理出与古琴艺术相关的文献史料,并对其中的原始古籍文献

进行了点校。

以上总计约150多万字,是为本课题的前期研究成果 《宋代古琴文献史

料汇编》。这部分的内容是本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因限于篇幅,将留待今

后,另行出版。

本书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研究:

一是对宋代宫廷中古琴音乐的梳理与探讨。本部分主要以 《宋史》、

《宋会要辑稿》、《续资治通鉴长编》等文献中的古琴史料为基础,首先以宋

太宗、宋徽宗、宋高宗为例,阐述宋代帝王与琴的关系。其次分析了古琴音

61  宋代古琴音乐研究

Page 17: 第一节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现状综述...书 绪 论 第一节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现状综述① 古琴是中国历史悠久,最具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的传统乐器,宋代则是

乐在宋代宫廷礼乐中的地位和功能,并对宋代宫廷 “阁谱”的来源、使用

及琴谱种类,两宋时期宫廷琴待诏制度的设置、官职、官品及宫廷琴待诏的

琴学活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而基本理清古琴音乐在宋代宫廷中的历史

状况。

二是对宋代文人与琴的关系及其琴学著述和审美思想的研究。本部分是

本书的重点。分别探讨了宋代士大夫、隐士、江湖文人与琴的关系,并择取

崔遵度、朱长文、范仲淹、欧阳修、赵?、苏轼、朱熹、真德秀、楼钥、汪

元量、姜夔、林逋等不同时期和身份的宋代文人进行重点论述,分析古琴音

乐在他们人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他们的琴学著述和古琴美学思想。其中,涉

及对崔遵度 《琴笺》、朱长文 《琴史》、朱熹的 《琴律说》、徐理的 《琴统》

等琴学著述的研究和分析。

三是宋代琴僧现象的探讨。这部分的前期工作,是对地方志、 《全宋

诗》、《全宋文》、佛教典籍、文人笔记等文献记载中的琴僧史料作了整理,

共有70余位宋僧的古琴史料。在此基础上,对宋代琴僧的形成背景,宋代琴僧的地域分布,宋代僧人与琴的关系,宋代文人与琴僧的交游,宋代琴僧

的琴学著述等展开分析,以探讨古琴音乐在宋代僧院中的历史状况。

四是宋代古琴流派的探讨。本部分分析了两宋时期古琴流派的地域分布

以及宋代京师、江西、浙派的历史状况。其中,重点分析了南宋浙派古琴形

成的社会文化背景、风格特征以及以郭楚望、杨缵、毛敏仲、徐天民等人物

的琴学活动和师承体系、南宋浙派古琴的历史地位及其对明代 “浙操徐

门”、虞山琴派及清代广陵琴派的影响。

五是宋代琴曲的研究。本部分主要根据存见的宋代琴书,分析了宋代著

见琴书中的古琴曲目以及调子、操弄等体裁形式;同时,根据遗存的宋代古

琴曲谱及相关的指法资料,分析了宋代琴曲的谱式特征以及两宋时期减字谱

的历史流变。以南宋浙派琴家的创作曲为重点,并以存世的琴谱为基础,对

《潇湘水云》、《泛沧浪》、《秋鸿》、《樵歌》等琴曲的版本体系、谱字流变、

调式调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在琴歌方面,现存 《白石道人歌曲集》中遗存的琴曲 《古怨》和 《事

林广记》中的琴曲 《黄莺吟》,是现存最早的用减字谱记谱的琴曲实例,本

书通过对这两个琴曲的相关版本、指法、定弦及打谱等形态方面的研究,以

71绪 论 

Page 18: 第一节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现状综述...书 绪 论 第一节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现状综述① 古琴是中国历史悠久,最具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的传统乐器,宋代则是

阐述南宋时期古琴音乐在记谱法、琴曲结构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并对当下古

琴曲打谱中的谱字校勘、改动等问题,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二、研究方法

本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1文献学方法

传统文献学的研究方法是实现对古文献理解、传播和利用的有效途径。

几千年来,中国的文献学担负了承续华夏正统、提供政治鉴戒的使命,成为

经学色彩、史学色彩很强的学科。即重视存古,述而不作,重视学术源流,

以史料考据为主,并十分重视经学方法的运用,兼包音韵学、训诂学、文字

学。同时,强调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这三个学科分支在实际中的结合。

其目的在于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学术研究提供基础依据与线索。

本书在前期研究成果 《宋代古琴文献史料汇编》,即采用传统的文献学

的目录、校勘、版本、传注等方法。在本书的研究过程中,对见存的宋代古

琴著述的考证和分析,亦均采用版本学的研究方法。另外,由于传世宋代琴

曲多见之于明清时期的琴谱之中,其中,同一琴曲、琴歌可有数种至数十种

谱本流传,而不同谱本在乐曲风格、演奏指法、学术价值及编纂者水准等方

面均有一定差异,并且琴谱在刊印流传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着版误、谱

误、笔误等。因而,在对琴曲的谱系流变、指法对勘等研究中,本书也采用

文献学的方法,尤其是在版本选择、谱字校勘方面,传统文献学的方法将为

琴学研究中的文献与谱字处理提供可遵循的法度和原则。

2历史学方法

史学的研究固然需要理性思考和理论提升,但翔实、精确、可靠的史料

与史实,是理论与思辨的基础。从传统历史学研究来看,从汉代司马迁到清

代的乾嘉学派,均十分重视对史料的搜集、考异、分析及真伪之辨别,注重

原手材料及其真实性。本书属于古琴断代史的研究范畴。因此,在研究过程

中,对史实、史料的来龙去脉认真搜寻考证是十分必要的。陈垣在 《通鉴胡

注表微》中指出:“考证为史学方法之一,欲实事求是,非考证不可。彼毕

生从事考证,以为尽史学之能事者固非;薄视考证以为不足道者,亦未必是

81  宋代古琴音乐研究

Page 19: 第一节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现状综述...书 绪 论 第一节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现状综述① 古琴是中国历史悠久,最具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的传统乐器,宋代则是

也。”①他认为 “非逐一根寻其出处,不易知其用功之密,亦无由知其致误

之原”②。

宋代文献史料浩如烟海,其中所包含的琴学史料也极为丰富,但由于时

代的变迁,以及记录人见闻、认识所限等各种复杂原因,致使文献中的记述

也有不少矛盾、谬误之处。故而在研究过程中,要注重将史料的考证与文献

学的版本、校勘、辨伪等方面的工作相结合,并注重追寻史源,分析、辨别

其讹误。如本书对宋代古琴音乐历史状况、琴人、琴曲、琴书、琴派的诸多

分析,都有赖于史料的分析和辨别。

3实证分析与研究

从宋代的古琴音乐来看,尽管历史上宋代古琴谱集均已亡佚,但在明代

的 《神奇秘谱》、《梧冈琴谱》等传世琴谱中,仍保留了不少宋代琴家创作

的琴曲。本书以南宋浙派琴家的创作曲为重点,以现存 《白石道人歌曲·古

怨》、《事林广记·黄莺吟》及明代 《神奇秘谱》、《梧冈琴谱》、《杏庄太音

补遗》、《西麓堂琴统》、《风宣玄品》、《大还阁琴谱》等传世琴谱为基础,

择取了在琴曲创作方面卓有成就的姜夔、郭沔、毛敏仲等宋代琴家,对其创

作的 《古怨》、《潇湘水云》、《泛沧浪》、《秋鸿》、《樵歌》等琴曲的版本体

系、谱字流变、调式调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4曲调考证

曲调考证,即运用历史考证的方法对留存下来的音乐作品本身作历史的

考察。③ 黄翔鹏提出,存见的各地传统乐种、戏曲音乐、古琴音乐是活的音

响,活的音乐实践,且有乐谱可据的三大音乐宝库。他认为,应当开展 “曲

调考古”的研究工作。把历史研究、民族音乐遗产研究,具体化到音乐形态

诸种研究工作的各个方面,如乐律、语言音乐学、曲式及音乐风格的流传递

变等。

在琴学研究中运用曲调考证的目的,在于考释相关琴曲的作者、创作年

代,并探究琴曲的历史与流变情况。本书在研究过程中,试图把实证分析与

91绪 论 

陈垣:《通鉴胡注表微》,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98页。陈垣:《通鉴胡注表微》,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09页。1983年,黄翔鹏在参加 “第二届华夏之声音乐会座谈会”的发言中正式提到了 “曲调考证”的

研究,当时称之为 “曲调考古学”。

Page 20: 第一节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现状综述...书 绪 论 第一节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现状综述① 古琴是中国历史悠久,最具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的传统乐器,宋代则是

曲调考证研究建立在系统的文献整理的基础之上,将历史文献资料与活的音

乐遗存互相结合,并对此进行考证与研究。

5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

古琴作为一种文人音乐,与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文

人风尚、哲学、文学等,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宋代古琴音乐的研究,

必然会涉及音乐学、文献学、哲学、文学、历史学、社会学及乐曲考证、音

乐形态分析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因此,本书在研究过程中,试图综合历史

学、考据学、文学、哲学等其它相关学科,进行音乐与文学、历史与现状的

综合研究,重视各学科之间的交叉与综合。

第三节 研究意义

本书重在对两宋时期古琴艺术的历史发展、相关乐曲、琴谱、流派、琴

家、艺术特点、风格流变及对后世古琴音乐发展之影响等问题,进行梳理与

探讨。其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存见的宋代古琴史料,散见于浩瀚的古代典籍之中,内容丰富而零

乱。宋代的琴论琴书也不似明清时期琴论那样完整,有不少尚需从其它文献

中进行辑佚、校注。因此,对丰富而庞杂的两宋时期的古琴史料进行系统的

搜集、整理与校释,是进行两宋时期古琴艺术研究的前提,同时也为今后他

人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个史料的基础。

二、宋代作为中国古琴音乐历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在宫廷、文人、僧

院之中,均有广泛的基础。本文将对驳杂纷乱的宋代古琴音乐的历史发展脉

络,进行研究与梳理,不仅将丰富宋代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和民

间音乐的内容,同时对于展现两宋时期的文化现象和音乐生活也有着一定的

意义。

三、两宋时期的古琴音乐,涉及朱长文、郭楚望、毛敏仲、姜夔等诸多

琴家,以及 《潇湘水云》、《泛沧浪》、《樵歌》、《泽畔吟》、《古怨》等众多

的琴曲遗存。对两宋时期琴派、琴人、琴僧的研究,以及宋代创作琴曲的年

代鉴别、流变考察,将修正或补充音乐史研究中的许多论题,对于研究中国

古代音乐史和中国传统音乐,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02  宋代古琴音乐研究

Page 21: 第一节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现状综述...书 绪 论 第一节 宋代古琴艺术研究现状综述① 古琴是中国历史悠久,最具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的传统乐器,宋代则是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崇文盛世,也是我最心向往之的一个时代。

遥望宋人,梅影横窗,云水潇湘,万古琴心,泽畔樵歌,山居之吟,皆转化

为一弘清影……

事实上,本书,亦仅写了两宋古琴的几个点滴,几许片断,远不足以呈

现宋人琴学之浩瀚全境。好在,朱熹早就说过:

如月在天,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则随处可见,不可谓月已

分也!

2013年3月2日

155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