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產品出口競爭與進口替代策略之分析 -...

4
11 台灣農產品出口競爭與進口替代策略之分析 楊明憲 逢甲大學國際貿易學系教授兼商學院 副院長 一、前言 全球化趨勢與WTO農業談判發展,已使 台灣農業面臨愈來愈大的考驗和機會,在考 量台灣農業特性的現實條件下,如何針對特 定的利基市場並藉由策略管理,以維持農業 生存或增進農業競爭力,是值得研究的重要 課題。 競爭力可分為價格競爭力與非價格競爭 力兩類,價格競爭力與是否具備成本優勢 有關,非價格競爭力則與產品差異化有關。 在成本方面,台灣農業由於具有小農特性, 生產成本在耕地面積無法發揮規模經濟效益 下,導致生產成本一宜居高不下,但是農業 生產要素並非只有農地,事實上,資本、勞 動及技術也是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如何運 用資本密集、或提升農業勞動的人力資本、 或以勞力轉化為智力的投入,以及加速技術 的研發應用,也都是管理上可考量的發展方 向,「小農」不應成為限制台灣農業發展的 頭箍。在產品差異化方面,針對特定的目標 市場,藉由不同品種、品質分級、建立品 牌、產銷服務等,以滿足顧客需求並為產業 創造更大的價值來源,也是在行銷上增進競 爭力的方向。 由於面臨加入WTO後全球化、自由化、 數位化激烈競爭的知識經濟時代,也加速農 產品流通和農業技術散播,農業的經營型態 日新月異,競爭方式也不同於往常,未來的 農業發展政策須由全球化經濟的觀點,確立 在出口市場與國內市場的產品定位,並尋求 在全球分工的供應鏈及產業價值鏈的發展環 節,才得以在全球經濟中競爭與生存。台灣 資源有限,有必要集中資源在競爭利基上, 即在正確方向下做對的事,並把事情做對, 才有成功機會。因此,本文研究目的在於結 合台灣農業優勢與全球競爭利基,以定位台 灣農業在進出口市場的對象及產品特質,研 究其競爭因素,並擬定關鍵發展策略,以提 升台灣農業的全球競爭力。 二、台灣農業之優勢與特性 台灣農業的發展必須善我們的優勢,包 括地理位置的優勢、環境、氣候與緯度的優 勢、農業科技不斷的研發創新及栽培管理技 術的優勢,因應國內外市場興起食品安全需 求的機會,在市場區隔下避開與國外產品低 價競爭的威脅,則我國農業發展仍可能突破 小農經濟的劣勢限制。 在民國80年代以來,我國農業政策已邁 進競爭力的思維,並從追求成本優勢的經 濟模式,轉向採取產品差異性的行銷策略, 並以市場導向的觀念,將滿足顧客多元的需 求,導入生產的研發、履歷、品保,以增進 產品價值來達到提高農民所得的目的。不 過,目前農業產值和農業GDP仍未達在加入 1.indd 11 2008/11/25 下午 01:49:30

Upload: others

Post on 23-Feb-2020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台灣農產品出口競爭與進口替代策略之分析 - CORE合台灣農業優勢與全球競爭利基,以定位台 灣農業在進出口市場的對象及產品特質,研

11

台灣農產品出口競爭與進口替代策略之分析

楊明憲

逢甲大學國際貿易學系教授兼商學院 副院長

一、前言

  全球化趨勢與WTO農業談判發展,已使

台灣農業面臨愈來愈大的考驗和機會,在考

量台灣農業特性的現實條件下,如何針對特

定的利基市場並藉由策略管理,以維持農業

生存或增進農業競爭力,是值得研究的重要

課題。

  競爭力可分為價格競爭力與非價格競爭

力兩類,價格競爭力與是否具備成本優勢

有關,非價格競爭力則與產品差異化有關。

在成本方面,台灣農業由於具有小農特性,

生產成本在耕地面積無法發揮規模經濟效益

下,導致生產成本一宜居高不下,但是農業

生產要素並非只有農地,事實上,資本、勞

動及技術也是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如何運

用資本密集、或提升農業勞動的人力資本、

或以勞力轉化為智力的投入,以及加速技術

的研發應用,也都是管理上可考量的發展方

向,「小農」不應成為限制台灣農業發展的

頭箍。在產品差異化方面,針對特定的目標

市場,藉由不同品種、品質分級、建立品

牌、產銷服務等,以滿足顧客需求並為產業

創造更大的價值來源,也是在行銷上增進競

爭力的方向。

  由於面臨加入WTO後全球化、自由化、

數位化激烈競爭的知識經濟時代,也加速農

產品流通和農業技術散播,農業的經營型態

日新月異,競爭方式也不同於往常,未來的

農業發展政策須由全球化經濟的觀點,確立

在出口市場與國內市場的產品定位,並尋求

在全球分工的供應鏈及產業價值鏈的發展環

節,才得以在全球經濟中競爭與生存。台灣

資源有限,有必要集中資源在競爭利基上,

即在正確方向下做對的事,並把事情做對,

才有成功機會。因此,本文研究目的在於結

合台灣農業優勢與全球競爭利基,以定位台

灣農業在進出口市場的對象及產品特質,研

究其競爭因素,並擬定關鍵發展策略,以提

升台灣農業的全球競爭力。

二、台灣農業之優勢與特性

  台灣農業的發展必須善我們的優勢,包

括地理位置的優勢、環境、氣候與緯度的優

勢、農業科技不斷的研發創新及栽培管理技

術的優勢,因應國內外市場興起食品安全需

求的機會,在市場區隔下避開與國外產品低

價競爭的威脅,則我國農業發展仍可能突破

小農經濟的劣勢限制。

  在民國80年代以來,我國農業政策已邁

進競爭力的思維,並從追求成本優勢的經

濟模式,轉向採取產品差異性的行銷策略,

並以市場導向的觀念,將滿足顧客多元的需

求,導入生產的研發、履歷、品保,以增進

產品價值來達到提高農民所得的目的。不

過,目前農業產值和農業GDP仍未達在加入

1.indd 11 2008/11/25 下午 01:49:30

Page 2: 台灣農產品出口競爭與進口替代策略之分析 - CORE合台灣農業優勢與全球競爭利基,以定位台 灣農業在進出口市場的對象及產品特質,研

12

WTO之前的最高水準,且貿易逆差亦持續創

新高,顯然我國農業競爭力仍有很大需要改

善的空間。

  雖然外在的環境快速變遷,但農業部門

的內在資源特性,在過去十餘年來並沒有太

大的改變,如勞動年齡的老化、耕地規模的

狹小,而且農業的固定資本形成不斷減少,

此皆說明未來我國農業發展策略在推動時將

會面臨不小的落差與挑戰。依估計結果可

知:農業的資本生產力有嚴重衰退的跡象,

此與農業固定資本形成有一致性的觀察,此

對於我國未來農業競爭力絕對有不利的影

響,值得加以重視並改善。政府如何運用獎

勵投資策略來鼓勵農民及農企業對農業在生

產、研發或行銷物流方面的投資,應加以特

別研究;或是政府對農業的整體投資或基礎

投資也是值得加強的。

  但不同產業仍有不同的表現,依農業普

查結果得顯示食用菇菌類與花卉類因具資本

密集生產特性,故能創造較高的產值,而土

地利用型的農耕業,則不太能從土地中創造

競爭利基。農業生產要素雖為重要的投入,

但因規模、數量、素質等問題不見明顯改

善,因此台灣農業始終依賴技術進步,來維

持農業發展。

三、台灣農產品出口競爭策略

  就台灣農產貿易表現與產品競爭力關

係的分析,台灣在91年加入WTO之後,出口

雖有增加,但進口增加得更快,貿易逆差的

惡化,隱含台灣農業整體競爭力有下降的現

象。日本及香港為我國農產品出口的主要市

場,但是皆受到來自中國大陸的競爭壓力,

造成台灣出口量、值與市場占有率的不斷下

跌,即中國大陸農產品的品質提升與出口擴

張將嚴重衝擊台灣對日本的農產品出口,這

種現象可能也反映在香港市場的萎縮。中國

大陸因居於地理優勢條件,不論在出口或進

口,都因我國加入WTO之後而成為更密切的

貿易伙伴,其中若因台商赴大陸投資而帶動

兩岸農產貿易,則為兩岸分工的現象;但因

台灣在95年兩岸農產貿易已出現貿易逆差的

現象,因此也可能反映農業投資與貿易關

係,已由互補轉變為替代關係,此將對台灣

農產品造成相當的競爭壓力。

  為尋求出口擴張策略,本文於是針對日

本、美國及中國大陸等主要出口市場,並依

我國個別產品在市場占有率的變化及與競爭

對手國的消長情形進行分析。由於我國與各

國皆有不同的地理位置、貿易政策、防疫檢

疫政策、購買能力,以及消費偏好需求,同

時也面臨不同的競爭國家,故在進口市場占

有率上也互有消長或變化趨勢。我國出口至

日本的農產品以水產類(含冷凍及鰻魚相關

產品)為主,佔55%左右;出口至中國大陸者

以填充用羽毛為最大宗單項產品,占20%,

冷凍水產類(含加工產品)合計亦占有25%;

出口至美國者也以冷凍水產類為主,占30%

左右。可見水產類在我國農產品出口的重要

地位;另在出口三地市場皆有羽毛相關產

品,如出口至日本的填充用羽毛、中國大陸

的填充用羽毛,以及美國的未進一步加工羽

毛等,不僅與台灣的產業內貿易盛行,顯示

已建立羽毛及羽絨供應鏈而具有競爭力;此

外,我國在三地出口的品項重疊性不高,顯

示各有競爭利基而能因地制宜。

  基本上,我國產品的出口競爭策略可歸

納如下:

1.價格:價格在幾乎所有產品中是最基本的

要求,低價不見得能提高市場占有率,但高

價則少有能維持高市場占有率的。特別是無

法以品質、品種來分辨產品差異性,或不能

以檢驗檢疫來管制進口者,最後仍將取決於

價格的高低,因此許多水產類的競爭策略仍

1.indd 12 2008/11/25 下午 01:49:31

Page 3: 台灣農產品出口競爭與進口替代策略之分析 - CORE合台灣農業優勢與全球競爭利基,以定位台 灣農業在進出口市場的對象及產品特質,研

13

偏重於價格策略;

2.品質:特別是屬於加工產品,品質的差異

性往往與加工技術、成分配方有關,如冷凍

毛豆、食物調製品、嬰兒調製品、竹材、醬

油等;

3.品種:與人工育成技術或研發有關的品

種,也可以表現產品的差異性,如切花、蘭

科植物、鰻苗等;

4.防疫檢疫:對於活體的動植物因在進口的

同時可能夾帶病菌,此為農產貿易所特別重

視之處,如活鰻、冷凍鴨雜碎、畜禽業、墨

魚、切花等;

5.衛生檢驗:即使非活體,但若有殘留農藥

或抗生素時,同樣也將被禁上進口而喪失競

爭力,如活鰻、冷凍毛豆、菇類即要注意,

尤其是在日本市場;

6.政策:雖然已加入WTO,但是在開放進口

的過程中,中國大陸仍常有選擇性的開放,

致使各國在大陸的市場占有率變動起伏明

顯,以及因自由貿易協定在美國和相關國家

的推動,也使得在關稅另有優惠的情況下產

生貿易轉移的效果,而損及我國對外競爭

力。

四、進口替代策略分析

  台灣農產貿易逆差有惡化的跡象,進

口值隨著加入WTO之後有快速成長的趨勢,

在農產品的進口結構中,又以農耕產品為最

主要(59%),其次依序為畜產品(20%)、林產

品(15%),以及水產品(6%)。在面對進口增

加的傾向下,本文可從上述產業尋求我國產

品避免與進口競爭或確保我競爭力的相關因

素,主要有下列數項:

1.「主場優勢」(home advantage):強調在

地生產的新鮮和質性,最能符合在地消費

者的需求,其與韓國提倡「身土不二」的概

念一致;而且在地生產的過程看得見,也最

能獲得消費者的信賴,有助於「食品安全」

的確保。因此,在競爭策略上,產品必須特

別強調新鮮,如從採收到餐桌不超過24小

時,並全程保鮮;研發因地制宜,適合國人

體質的產品;強調生產過程透明化,安全看

得見,產銷履歷結合驗證標章勢在必行,

要讓國人吃得安心、放心、歡心。近來在

減碳及對抗全球暖化的熱潮中,已有人提

倡「食物里程」(food mile)概念(Global

Information,2007),強調在地飲食,縮短

產地與嘴巴之間的距離,以減少食物在運送

過程中的汽油和二氧化碳,則「當地」及

「在地」是簡單而又有效的選擇,此與主場

優勢的概念相近,也與美膳名家主張的「不

時不食」、「旬之味」相合。

2.品質差異化:許多國產成本多高於國際價

格,並不具有價格競爭力,但我國可以品質

取勝,如日本的蘋果、桃子雖然價高,但在

台灣仍有其市場,我國的羊肉、土雞肉的品

質亦與進口有所區隔,故受進口衝擊很小。

3.產地標示:強化產品的產地標示及國產品

牌特色,可避免進口產品魚目混珠,並加強

消費者對於國產品的認同。

4.分級包裝:落實果品分級規格標準,確實

分級包裝,如葡萄、桃子等,再依差異化行

銷策略,建立不同的銷售管道,滿足各階層

消費需求,同時使優質產品獲得合理的對等

售價。

5.衛生檢疫:固守衛生檢疫標準,加強查緝

走私,以確保國人食品安全,尤其是活體或

屠體,或生鮮果實進口者,如蟳、冷凍(冷

藏)肉類、水果等。

6.進口替代:我國雖從國外進口玉米、黃豆

等大宗穀物以作為國內畜禽主要飼料,但若

透過飼料配方的調整(廖春梅,2007),即將

進口玉米、黃豆,以國產米、玉米酒粕或薯

類澱粉取代,並透過飼料廠調整配方推廣,

1.indd 13 2008/11/25 下午 01:49:31

Page 4: 台灣農產品出口競爭與進口替代策略之分析 - CORE合台灣農業優勢與全球競爭利基,以定位台 灣農業在進出口市場的對象及產品特質,研

14

以及擴大種植青割玉米及選育推廣豆科牧

草,建立安全芻料供應體系,將可減少進口

需求,另鼓勵生產酒精玉米,以提煉酒精後

的副產品(玉米酒粕),也是毛豬、白肉雞及

蛋禽的良好替代飼料,並可兼顧生質能源的

來源。

7.體驗經濟:在體驗經濟的時代,消費者對

於產品需求的滿足,不一定只在於末端的

消費,在產品過程中的參與,也同樣可以享

受消費的樂趣,由於國外進口的是末端的產

品,無法提供中間產品的服務,這也將形成

國內生產的賣點,亦富有教育意義。

五、結語

  面對全球化競爭的時代,台灣農業的發

展備受關注。我國雖始終強調農業在生產、

生活及生態的三生功能,但農業產業的存在

與發展,其實是維繫農民生活所得及環境生

態的重要基石,因此,本文即以產業發展為

定位,從貿易面的角度,以為我國農業在開

放經濟下尋求競爭利基與發展策略。文中所

涉及的產業或產品分析,包括農耕、畜牧、

漁產品等不下三十種,本文試圖從對外出口

的市場和產品,依其與競爭對手的表現及考

量進口國需求成長的情形,運用競爭力相關

指標分析與影響因子的交叉確認,尋求我國

產品的出口競爭策略;並從國外進口至台灣

的主要產品,依我國產品的差異性與在地優

勢,提出進口替代的競爭策略。

  政府在因應全球化與WTO規範時,也曾

對農業提出不少的政策或措施,如強調「科

技、資訊、品牌」的重點策略、或推動策略

聯盟、或發展安全農業、優值農業、休閒農

業及環保農業、或「新農業運動」等,也顯

見政府的用心與努力,但是其策略意涵並非

完全將農業視為一般產業。在重視農業多功

能下,創造農業價值的來源,並提升產業附

加價值,更需要在政策目標與手段上加以辨

別及連結。價值或附加價值在衡量上係經由

市場決定的結果,但是農業許多非生產性功

能如生態、休閒,在市場機制中如何體現其

價值,並擬定相關發展策略,也是在將農業

朝向企業化或商品化發展時,必須先認識之

處。

1.indd 14 2008/11/25 下午 01:4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