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聯網應用平臺快速 建構智慧系統 · v2.0上市 uniportal 雲端企業入...

43
© 2017-2018 Copyright, Taiwan Internet Of Things Alliance (TIOTA).All rights reserved. 以物聯網應用平臺快速 建構智慧系統 華苓科技 技術長 楊基載 2017/12/04

Upload: others

Post on 04-Sep-2019

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2017-2018 Copyright, Taiwan Internet Of Things Alliance (TIOTA).All rights reserved.

以物聯網應用平臺快速建構智慧系統

華苓科技技術長楊基載

2017/12/04

2

智慧時代的領航者

智慧商務解決方案專家。

華苓科技Flowring Technology Corp.

華苓科技簡介

3

• 1999.02成立。• 資本額約1.1億。

• 服務據點包含台灣和大陸。• 台灣 >新竹(總公司)、臺北、台南。• 大陸 >北京、深圳、無錫、上海。

• 台灣與大陸地區,

全體員工約百名。

• 研發及專業技術人

員約佔六成。

• 物聯網應用、流程管理、檔管理、企業入口、社群商務、社交通訊、辦公模組、行動辦公、顧問服務等。

服務據點華苓成立

業務服務人員編制

1999

2000

2003

2005

2007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5

2016

2017

服務拓點和產品發展歷程

4

華苓於新竹成立

Agentflow

企業流程管理平臺上市

Agentflow

V2.0上市

華苓成立臺北辦事處

Docpedia

文件管理系統上市

Agentflow

V3.0上市

華苓成立北京分公司

Agentflow

V3.1上市

Docpedia

V2.0上市

UniPortal

雲端企業入口網站上市

SlimPortal行動簽核APP上市

KonKo

廣客社群行銷平臺上市

華苓成立無錫辦事處

華苓成立深圳分公司Agentflow

V3.5上市

Agentflow

V3.7上市

Agentflow

V4.0上市

WeBiz

社群商務管理平臺上市

Connesia

物聯網應用開發平臺上市

華苓成立上海辦事處

華苓成立台南辦事處

Agentflow 企業流程管理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System

Docpedia 文件管理系統Document Management System

Connesia 物聯網應用平台IoT Platform

WeBiz 社群商務管理平台Social Business Management Platflorm

KonKo 社群行銷平臺Social Marketing Platform

UniPortal 雲端企業入口網站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

SlimPortal 行動企業入口網站Mobil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

服雲FullWin 商會資源管理雲平臺Associ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Platform

Lale 啦哩社群入口平臺Instant Message

Wuliao 友料社群自媒體Social Media

Memia 媚迷雅社群商城Electricity Business

產品與服務

5

流程管理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電子表單/電子簽核 Electronic Form

文件管理 Document Management

文件/資安保全 Document Security

ISO文件控管 ISO Document Management

物聯網專案開發 IoT Project Development

物聯網裝置管理 IoT Device Management

社群互動管理 Social Interaction

社群行銷內容製作 Social Media Marketing

入口網站 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

辦公應用模組 Office Application

行動辦公 Mobile OA

會員/活動管理 Membership / Active Management

即時通訊 Instatnt Message

自媒體經營

電商服務 online shopping mall

核心技術 產品服務 產品應用

大數據(Big Date)

社群(Social)

雲計算(Cloud)

人工智能(AI)

行動裝置(Mobile)

物聯網(IoT)

人 物 系統

國內外獲獎/認證紀錄

6

2017

經濟部第四屆「潛力中堅企業」獎

2016

Connesia

獲選百大創新產品獎

2016Connesia 「物聯中國-尋找最具影響力、10大最具投資價值物聯網項目白鷺獎」

2010中國製造業資訊化年度值得信賴品牌獎

2008

資策會「IT Best Choice

BPM冠軍/Portal亞軍」

2007

WfMC「全球BPMWorkflow傑出成就獎全球首獎/亞太區金獎」

2007 IBM 全球 Lotus Awards Portal Solution Finalist

2006

Agentflow 經濟部產品創新研組產業創新成果表揚

2006

WfMC「全球 BPM與Workflow

傑出成就獎- 亞太區銀獎」

2006

勞委會產學合作優良廠商獎

2005

WfMC全球BPM與Workflow成就-亞太區銀獎

2005

梁賓先總經理與產品共同榮獲傑出成就「金峰獎」

2003

榮獲卓越成就產品「金炬獎」

2003

榮獲數位內容產品獎-創新產品獎

2003

榮獲信息月- 傑出應用暨產品獎

國內獎項

國外獎項

國際組織

2007

通過CMMI-SW Maturity Level 2

評鑒,為國內第一家通過Level 2

評鑒的Java Based BPM 之廠商

2003

加入國際組織WfMC成為正式會員,獲邀擔任WfMC台灣地區的分會主席,負責處理台灣地區相關事宜及聯絡窗口。

2017 世界物聯網大會(WIOTC)世界物聯網百強榜CLOUD COMPUTING, BIG DATA

傑出產品

多元化產業應用產業適用性高,客戶領域超過二十類。

7

電子零件

機械金屬製造

百貨零售

化學製造

航運物流

電腦週邊電子通路

流通業

自行車汽車零件製造業

政府機關

半導體IC晶圓

IC設計業/通路

食品業

金融保險

其他產業

光電業LED

生技醫療器材

資訊服務

營建不動產

紡織業 餐飲業

12.9% 11.2% 9.1% 8.2%

7.9% 6.9% 6.5% 4.3%

3.9% 3.9% 3.4% 2.2%

2.2% 2.2% 2.2% 1.7%

1.7% 1.3% 1.3% 7%(印刷、鞋類、通信網路、美容、公協會、教育、社福、工商顧問、能源等)

*華苓成交客戶之產業百分比。

華苓科技論壇,連續15年不變的承諾

8

2014

2015

2016

藉由華苓年度論壇-

Flowring Conference

展現對客戶關懷與創新,是企業最可靠的夥伴。

iService客戶服務結合「客服機器人」及「產品知識系統」,幫助客戶輕鬆獲取各項售後資訊,協助問題理解、識別、匹配、解答等深度學習,建立友善的諮詢環境。

9

*適用於華苓全系列產品,保固期內(含新購及MA簽訂)的客戶皆可享受此智慧便利的服務。

自動記錄

自主服務

快速查詢

人員服務滿意度

4.8

*各項服務指標滿分為5。*數據統計結算至106/6/23。

服務內容滿意度

4.6處理時效滿意度

4.0

智慧時代典範轉移已經來臨在電腦、網路出現30年之後,大社雲智移物六項技術的融合開啟了智慧化典範轉移,點燃了智慧時代的序曲。

1010

e化 W化

1982 19962007

大社雲智移物,六項技術融合

大數據 社群 雲計算 移動裝置

物聯網感知

2014

i 化intelligent

智能化

M 化

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

資訊化系統 電子商務

個人電腦

智慧時代

物聯網

2010

大數據

2006

雲計算

網路服務

人工智能

大社雲智移物的角色透過六大智慧技術的融合,連結虛擬的網路世界以及實體的物理世界。

11

大數據

社群

雲計算

移動裝置

物聯網感知應用的載體

虛實的橋樑

智慧的來源

物理世界(Physical)

網路世界(Cyber)

互動的介面

服務的入口

為大資料提供彈性儲存與同步理能力

為移動裝置決定了數位內容

通過採集及捕捉產生了大資料

人工智慧

為雲計算找到更多實際應用

提供演算的基礎

智慧的應用

物聯網感知技術產生了更多樣的資料及應用場景,

讓應用更豐富化

萬物互聯,裝置加入了聯網行列角色一多,劇本就更豐富。物(Thing)正式加入了協同作業的行列。

12

Enterprise Application Web Application

連接一雲多屏e化 M化

i化

IoT Devices

連接物聯網裝置

Human Network

連接各類系統

連接人際網路

s化social

萬物互聯

大社雲智移物

事件觸發對應的服務協同是最核心的關鍵網路世界與物理世界構成虛實整合,形成龐大而不停變動的資料流程,需仰仗協同作業平臺的流程管控及系統整合能力,進行多方的合作。

13

資料的儲存/運算/傳輸

人工手動觸發

感知器自動觸發事件(event)

各種物聯網裝置的物理屬性

網路世界(Cyber)

物理世界(Physical)

龐大的數位化資料

Internet of Web Device

Internet of Things

開發多屏應用程式

物聯網協同作業平臺

流程設計

系統整合

裝置監聽

資料交換

介面整合

組織設計

規則統整

訊號發送

觸發更多流程及更多事件

取得資料並整合到企業系統

物聯網應用五階價值成熟度IoT價值成熟度模型用於衡量ICT環境中IoT功能的增長和日益增長的影響。

14

Message Link

• 裝置連結• 裝置訊息互通• 羽量級通訊協定

Intelligent

• 智慧決策• 情境對應• 取得知識

Device Sensing• 單一感知設備• 單一M2M應用• 功能單純

BusinessManagement

• 服務管理• 資安管理• 穩定性管理

Optimization

• 平臺統整• 跨系統整合• 機器學習• 服務流程優化

裝置感知

1 訊息連結

2業務管理

3智慧營運

4

優化統整

5

(以洗衣機為例。)

價值成熟度

發展歷程

遠近

漏水偵測

1

遠端連線漏水監控

2

自動啟動顧客故障維修服務

3

區域經銷商配對個人化商品訊息

4

智慧租賃模式(洗劑免費,按洗衣量收費)

5

機聯網 AR/VR 共用經濟

無人商店 數據分析 數位看板

彈性生產 APP開發

跨境電商 社群商務談話機器人

全面雲服務化

萬物協同 – 企業IT協同的新型態人、系統、物,三者涵蓋所有智慧應用的終端,以此稱之為萬物。

15

人People

系統Systems

物Things

新興智慧應用皆著眼於IT協同方式的革新

資料交換

系統整合

服務優化

創新商模

IT協同方式的革新

裝置成為服務的驅動者,物聯網提供實時的決策數據,並觸發後續服務。

社群媒體讓潛在商機現形,粉絲成為企業關係的經營焦點。強化用戶體驗成為新課題。

流程管理成為服務優化的主體。降低技術門檻成為產業鏈的發展關鍵。

大數據 雲計算 人工智能 移動裝置 物聯網感知社群

數位技術的採納

16資料來源:Gartner預測物聯網十大熱門技術 http://www.nownews.com/n/2016/02/25/2006741

Gartner Identifies the Top 10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ies for 2017 and 2018 http://www.gartner.com/newsroom/id/3221818

物聯網安全IoT Security

物聯網分析技術IoT Analytics

物聯網裝置管理IoT Device Management

低功耗短程物聯網網路Low-Power, Short-Range

IoT Networks

低功耗廣域網路Low-Power, Wide-Area Networks

物聯網處理器IoT Processors

物聯網作業系統IoT Operating Systems

事件串流處理Event Stream Processing

物聯網平臺IoT Platforms

物聯網標準與生態系統IoT Standards and Ecosystems

Gartner公佈物聯網十大技術The Top 10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ies for 2017 and 2018

資料來源:https://www.idc.com/getdoc.jsp?containerId=US43193617

IDC Future Scape

2018年全球物聯網十大趨勢性預測(1)到了2020年…

17

全球各大上市公司增加對增加25%對物聯網安全維護的支出。

高達10%試點將區塊鏈與分佈式賬本納入物聯網傳感器。

50%的新運營資產將可以自給自足。

30%全球最大上市公司將利用物聯網數據,來提高產品創新的成功率。

全球至少有150億美元的IT諮詢服務和系統集成服務用於物聯網解決方案。

在物聯網基礎設施支出將達到物聯網基礎設施總支出的18% 。

大量5G運用,會使全球2000大企業花費12億美元用於連接管理解決方案。

75%的IoT公司利用技術數據分析減少運營開支。

超過85%億級美元企業物聯網項目投資將建立在新技術的研發上

25% 10% 50% 30% 150億

18% 12億 75% 85%

更重要的...

資料來源:https://www.idc.com/getdoc.jsp?containerId=US43193617

IDC Future Scape

2018年全球物聯網十大趨勢性預測(2)到了2020年…

18

50%的企業新建物聯網應用將利用物聯網平臺,提供基於綜合分析功能的以結果為導向的功能。

50%

- 發展物聯網平臺,以推進整個物聯網行業前進。- 建立非技術人員也能夠使用的物聯網平臺。- 建立集中企業資源運用的物聯網中心,以確保與企業核心業務相關。- 審視所有物聯網技術方案,是否能融入企業原本的IT架構。

因此,IDC提議...

用物聯網平臺推動

更複雜的企業IT協同

萬物協同的智慧應用服務平臺

19

大數據資料管理

應用服務整合介面

MQTT/AMQP/Modbus/Restful 設備介面數據引流模組

數據資料分析模型建立與視覺化呈現

數據儲存與數據分流Kafka/Spark

快速資料剖析與索引技術

應用開發工具

微應用 HTML5 網頁開發模組

協力廠商服務整合介面API / SDK

HTML5前端視覺化呈現應用模組

流程及表單表應用設計工具

服務協同

企業服務應用整合模組

金流服務串接整合模組

協同服務應用組織管理工具

便捷的智慧服務整合介面

應用服務入口

人工智慧服務機器人

社群互動即時通訊模組

RWD 網頁視覺化模組(整合 web 入口)

智慧應用AP平臺模組(統合資訊入口)

智慧服務行動應用模組(統合行動入口)

物聯網

物聯網設備連線管理

數據分析與事件觸發規則引擎

物聯網數據接收與分流儲存管理

事件任務排程管理與觸發模組

安全連線與使用授權模組

視覺化監控與管理模組

事件觸發與排程設定模組

數據應用整合模組

20

觸發保養任務流程

Agentflow 企業流程管理系統

推送保養任務通知

Connesia 物聯網應用平台

規則定義事件觸發

Lale 即時通訊入口

數據收集安全加密

保養日期更新

產線運轉排班派工

智慧系統由三大支柱建構

智慧系統

服務流程規劃設計

Chatbot互動

內部系統整合串連

下載設備保養手冊

Docpedia文管系統

知識文件安控管理

設備保養規範/指南

UniPortal 企業入口企業協同服務入口

行動服務入口

系統

Cosmos

裝置連線管理

21

智慧系統特色-強大的應用開發工具

開發者

API / SDK

行動開發工具

使用完整開發套件

利用無門檻開發平臺

流程設計

服務與整合平臺入口與設計工具

表單設計

入口、應用設計

• 裝置管理/群組• 裝置設定• 低階控制信號與資料傳遞

組織設計工具

HTML5前端顯示與後台管理工具

蒐集需求轉換技術規格

服務開發、測試

服務佈署 使用服務 Time to Market

人People

系統Systems

物Things

萬物互聯智慧系統

廣客KonKo社群行銷平臺

友料WuLiao自媒體平臺

買迷亞Memia商城

裝置設定/管理

社群行銷電商媒體開發工具

智慧系統特色-豐富及易於擴充的整合平台

22

申請人員 簽核人員

前端填單表單欄位即時與SAP 整合

流程 Flow Engine

表單 Web Server

Database

RFC, BAPI

後端流程與 SAP 整合SAPMiddleware

企業號組織同步

API

Agentflow Adapter

外部資源

內部系統

PayCenter

金融支付

IMAdapter即時通訊

企業組織

23

各種入口都有相應的SDK、API、功能模組、後台管理及開發工具。

各種入口都有相對應的二維碼及連結,可以被串連/

呼叫/收藏/搜尋。

個人、政府、企業皆可依需求申請多個入

口認證帳號。

一般使用者依服務需求關注各種入口帳號。

微網站 企業應用 Memia 商城 公共服務

微應用 IoT 物件 友料 協力廠商服務

智慧系統特色-統一的服務入口

1 2 3 4 5

裝置感測資料數位化

6

快速建構智慧系統的步驟

7 8 9

Edge計算與資料擷取

網路傳輸機制/安全保密機制

伺服器端/雲端資料收發入口

數據分流與訂閱

規則判斷與即時反應

服務情境的延伸與整合

數據分析與報表

智慧服務入口

1

裝置感測資料數位化

需求 vs 建置支援-步驟1

概念性的應用需求

應用案例內的技術需求

平臺如何協助快速建置

將感測器數據數位化,透過網路連線送到後台供監控、加值、分析

將散佈在各加工站點的 PLC 感測數據,透過西門子PROFITNET 機連網架構,彙整到產線 Data Hub,再以MODBUS協定,提供平臺讀取。

各產線裝置成員基本資訊,透過樹狀架構及群組分類呈現維護。

提供 MOBUS 位址與數據語意對照表維護功能。由OT端提供對照表與數據意義,在平臺互動時,可用高階的數據意義,取代低階的MODBUS位址,增加可攜性。

提供 MODBUS 仲介軟體,可定期讀取機台數據轉成 MQTT 數據流。供平臺其他軟體服務加值分析之用。

2

Edge計算與資料擷取

概念性的應用需求

應用案例內的技術需求

平臺如何協助快速建置

有些應用計算,必須放在Edge 端即時處理,以增加時效性。或透過工業電腦上的小程式補強資料收集轉換之不足功能。

在PLC,裝置條碼機讀取條碼,將刷條碼的事件送到服務平臺。

提供 PLC-條碼機的仲介軟體,與 PLC相連的Edge裝置,有刷條碼的動作時,會以遠端虛擬裝置讀取的機制,將條碼掃描內容,自動轉換成平臺端的「刷條碼」事件。

需求 vs 建置支援-步驟2

3

需求 vs 建置支援-步驟3

概念性的應用需求

應用案例內的技術需求

平臺如何協助快速建置

提供數據傳輸管道,並確保資料傳輸過程加密的強固性及避免個資外泄的風險。

OT端數據,透過 TCP/IP 網路與後台應用系統相連。

對於通訊管道,提供連線認證 (auth) 以及SSL/TLS 加密(encryption) 的功能。

網路傳輸機制/安全保密機制

4

伺服器端/雲端資料收發入口

需求 vs 建置支援-步驟4

概念性的應用需求

應用案例內的技術需求

平臺如何協助快速建置

於伺服器端提供標準服務介面,進行數據接收,轉發等功能。

OT端數據交換互動,可透過數據庫表格交換,MQTT,RESTful 等機制進行。

提供多種通訊協定進行資料傳輸,內建 MQTT, Modbus 等協定的支援。內建 Active MQ 與RESTful 接收來自物聯網領域的數據資料。

5

需求 vs 建置支援-步驟5

概念性的應用需求

應用案例內的技術需求

平臺如何協助快速建置

在兼顧效能及速度上可批次處理大量即時收集的數據,同時提供系統或裝置同步監聽需要的收集數據。

PLC讀取連線數有資源限制,希望透過平臺統一讀取 PLC 數據彙整後。把數據分流到所需的應用模塊(預防保養模組,製造履歷追蹤模組),進行加值應用。

建置 Kafka 及 MongoDB 等大數據服務,並提供MQTT 的 ActiveMQ 環境支援大量數據的監聽及傳送。

提供 Cluster 機制,依數據量及裝置數彈性擴充服務能量。

數據分流與訂閱

6

需求 vs 建置支援-步驟6

概念性的應用需求

應用案例內的技術需求

平臺如何協助快速建置

可建立多組的規則條件,即時判斷接收的數據是否符合條件,觸發對應的行為指令

建立數據監控規則庫,溫度/壓力等生產數據,若超出警戒範圍,則必須警報(Alert),或者進一步啟動矯正程式。

平臺提供規則庫編輯環境,內建規則執行引擎,並提供內建的觸發動作,如啟動流程,警報,IM或簡訊通知,轉發MQTT訊息控制裝置等。即時判斷與

反應

7

需求 vs 建置支援-步驟7

概念性的應用需求

應用案例內的技術需求

平臺如何協助快速建置

提供API介面及系統整合介面,以深化垂直整合及跨域應用的加值服務

與 ERP, MES 系統整合,建構應用系統:a) 預防式保養維護b) 生產履歷c) 加工歷程追蹤d) 最適保養日期推算等應用服務e) 資料數據分析

平臺提供流程協同定義工具,描述整合情境。

平臺提供表單互動設計工具,可將互動延伸到行動裝置與 HMI 裝置。

平臺提供 API 供外部應用系統互相整合 (如 ERP, PLM, MES, DMS)。

服務情境的延伸與整合

8

需求 vs 建置支援-步驟8

概念性的應用需求

應用案例內的技術需求

平臺如何協助快速建置

將加值後的資訊進行可視化統計分析,以利支援決策判斷

提供生產數據與產線履歷等資料的視覺化呈現,並且提供決策參考。

以Uniportal 內建的Dashboard 功能作為視覺化績效追蹤與基本數據分析的基礎。

進階的分析資料與呈現,透過應用整合介面,與Freeboard, Microsoft PowerBI, 或 Splunk 產品整合,進行進階分析。

數據分析與報表

9

需求 vs 建置支援-步驟9

概念性的應用需求

應用案例內的技術需求

平臺如何協助快速建置

整體散佈在各子系統的應用模組,可以統一管理呈現。使用者可依應用需求,選擇使用行動裝置或桌機與系統互動。

整體散佈在各子系統的應用模組,可以統一管理呈現。使用者可依應用需求,選擇使用行動裝置或桌機與系統互動。

以 UniPortal 提供應用系統的整合畫面,並支援RWD 技術動態調整畫面大小與不同裝置的視覺操作行為。

以 Lale IM 應用接收通知,並直接提供以手機操作應用畫面。

智慧服務入口

案例

以智慧系統為線纜業帶來協同工作效益

34

線纜製造產線管理與設備人員,透過人、物、系統三方串連的智慧系統,可快速與同事、客戶溝通,即時收集、分析設備運作狀況,

提高產線稼動率,並整合異質系統,獲得系統加乘綜效

電線電纜產業特色

亞洲的市場規模占37%,歐洲市場接近30%,美洲市場占24%,其他市

場占9%*

€1,000億

是電子電器、電訊及建築業界使用電力與通訊時,不可或缺的傳輸導體

基礎建設不可或缺的傳輸導體

是國家建設必要的基本工業之一,在工業升級中有重要的地位

資本勞力密集產業

36

電線電纜產業面臨問題

• 業務性質兼具少量多樣與單一品項連續生產特性

• 生產設備老舊,自動化程度低,提速升級需求

• 產線製程更換頻繁,轉換困難,易有品管問題

• 製程巡檢人員培訓不易,產線仰賴老師傅

• 台灣與東南亞平均每五條生產線需要 8~10人操作

• 剩餘電纜平均餘長偏高,中間軸周轉率低落

--->線纜業智慧服務系統

- 配方製程文件與版本管理- 配方建立/編輯與參數調整

- 產品歷程管理系統,原始活動事件紀錄,製程上下站相依分析- 追溯查詢管理

線纜業智慧服務系統使用情境改變線纜業者傳統工作模式,從產線管理、預防保養、數據分析、流程優化…到售後服務,一站式由智慧服務系統達成。

分散式控制,集中管理

優化產線及員工工作效率

大量佈置感測元件與品質監測儀器,收集設備運行數據

表單與裝置識別

- 資料監控系統,機台運轉狀態收集- 現場任務系統,投換料任務時間預告,任務完工回報。

- 分析過往製程數據,提醒補貨或推播優惠。- 資料建模轉換,預測產線

- 預防保養系統,預防性設備維修管理- 數據分析系統,數據來源匯入與數據來源設定。- 視覺化分析圖表

- 透過API易於整合外部系統- 提供與企業應用軟體的借接模塊,能與- ERP/MES/PLM/DMS無縫接軌

- 與線上即時客服對話,增加服務效率。- 與後端系統整合,查詢維修進度。

規劃/控制

監控

追蹤

優化

整合

售後服務

大數據分析

37

一站式線纜業智慧系統

中控室

利用CPS觀念在控制系統內建立鏡像虛擬分身,大幅提高產品精度與穩定度。

數位分身

IoT感應運用

QR Code即時辨識

上下料紀錄表

製程變更表

派工單

易整合

• 容易串接

EIS/PLM/

MES

• Machine to

Machine串接

可堆疊

• 功能模組方

便堆疊

擴充性高

• 效能擴充性

• 多生產線同

時運作

彈性佳

• 預防維護更

即時

• 生產配方可

事先下載

• 自動重組

例外處理

以平台打造智慧應用方案優勢

• 自動警訊通

• 自動排程

智慧系統價值智慧系統的運行,透過平臺模式來建置與管理,會更敏捷更有效率。設備資料傳輸,狀態通知,與決策回應,在平臺上都能更即時、更一目瞭然。

提供狀態的監控,適時

觸發管理活動,保持智

慧系統的妥善運行

Value 02

傳統服務能透過平臺,

輕鬆與機器聯網互動產

生服務加值,有助於轉

換到新智慧服務的業態

Value 01

一條龍 (End-to-End)

的設計工具支援

從「機台資料」「作業

協同」「營運決策」都

有統整的開發工具支援

Value 03

系統整合解決方案,與

原有的製造管理,業務

管理系統做無縫整合

Value 04

資安在「人/物/系統」

交接面層層把關,從

「設備入網配對」「數

據通訊保密」,「使用

人員授權」,「應用系

統弱點掃描」環環相扣

Value 05

電纜廠導入智慧生產系統的效益

彈性生產制程轉換時間縮短 50%,轉換廢料下降 67%

解決勞動力不足問題與妥善率問題 → 設備稼動率提升 25~33%

短訂單作業速度 20%↑,工時35% ↓,材料成本 1.67% ↓

長訂單作業速度 10%↑,工時6.25% ↓ ,材料成本0.7% ↓

• 大亞目標:建立線纜業智慧化產線,縮短制程轉換時間,提升設備稼動率與作業速度,降低轉換廢料、工時與材料成本

目前(導入前之技術) 未來 (導入所采技術)

缺乏模組化企業系統整合

設備老舊自動化低

制程轉換

困難成本高

制程系統聯網

智慧機械 物聯網應用平臺 協同作業 企業

系統整合

分散式控制。集中管理

垃圾變黃金,大資料分析

生產履歷與時光回溯追蹤

動態連結數位生產流程

M2M品管資訊傳遞

通用系統無法滿足、人工作業 資料整合、智動生產、客制生產

智慧化彈性生產

積木式系統架構

IoT數位中樞平臺

生產作業與技術現況 智慧化電線電纜工廠To-BeAs-Is

40

接單生產

排程 制程1…32

目標效益

整廠輸出

與生產設備完美結合,輕鬆使客戶倍增人均產值 100% ↑

積木化設計,部署時間平均12~18個月 → 4~6個月

客制工時 75% ↓ → 核心技術人力需求↓ →可以批量輸出

配合整廠輸出訂單,銷售困難度 0

電纜設備商導入利用物聯網平台提升競爭力

41

效益

目標

12月18日臺北再相見…

42

Live Demo

43

線纜製造產線管理與設備人員,透過人、物、系統三方串連的智慧系統,可快速與同事、客戶溝通,即時收集、分析設備運作狀況,

提高產線稼動率,並整合異質系統,獲得系統加乘綜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