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儿童集市我们说点啥 -...

1
说我说 洛阳 AII02 2014 12 23 责编 谢松波 陈祥 美编 张峰 邮箱 [email protected] 时评 点评论 对儿童集市我们说点啥 谋天下 言论 2014 年 12 月 19 日,四川 省泸州市龙马潭区小街子小 学,小学生们自编自演《等你 回家》、“献给父母的廉政歌” 等节目,为身为公务员的数十 名家长代表表演。活动中,家 长还与孩子们“拉钩”承诺廉 洁从政,拒腐防变,一百年不 许变。(图为学生正在表演小 品《等你回家》) 或许有人会说,公务员 的廉政是成人世界的规则, 对于廉政孩子根本没有概 念,把孩子硬拉进成人世界 是对孩子的不公平,这也是 “孩子教父母廉政”所受非议 之处。然而,“孩子教父母廉 政”能带来诸多正面意义:一 方面,在现代社会中,廉政早 已成为人类的普世价值,国 外也有对孩子进行廉政教育 的先例,从小在孩子心中根植 下“廉政”理念,对于孩子正确 价值观的形成很有帮助,同时 孩子形成的廉政观念对家长 来说也是个天然的“紧箍咒”; 另一方面,先前媒体报道的公 款吃喝性质的腐败案例很多, 孩子们自编自演的《等你回 家》不但是社会对廉政的呼 唤,更是家庭对爱的呼唤,从 这个角度来讲,“孩子教父母 廉政”是将廉政教育融入爱的 教育,是廉政教育形式的创 新,家长在欣赏《等你回家》的 时候会自觉体会到只有廉政 才是对家庭的负责。 陈祥 图片来自网络 孩子“教”父母廉政 □杨朝清 浙江诸暨市郦先生的父母 住5楼,上下楼不方便。郦先生 心疼父母,便花几十万元装了一 部直达 5 楼的观光电梯。电梯造 好了,十几年的老邻居不乐意 了。当地规划部门称,先让郦先 生与邻居协商,协商不成,就拆 掉。“任性”的郦先生花了几百万 元,加价将整个单元的房子都买 下了。(12 月 22 日《钱江晚报》) 为了表达对父母的爱与关 心,郦先生花费数十万建造了一 部电梯;然而,在利益主体多元 化、利益冲突显性化的当下,电 梯引发了邻里之间的摩擦和纠 纷。在双方利益难以协调的格 局下,“买楼尽孝”也就上演了。 按照经济学“理性人”假 设,郦先生的所作所为,显然不 符合利益最大化的逻辑。只不 过,在郦先生看来,尽孝具有 “等不及”、“伤不起”的紧迫感 和使命感,即使多花钱也是有 意义的。在功利主义大行其道 的今天,“尽孝优先于经济算 计”的价值排序,无疑值得肯定 和赞扬。 可是,在市场化的现代社 会,“买楼尽孝”固然能够通过商 品化手段来回避利益冲突,却是 对邻里关系的一种损伤。在传 统社会,邻里关系有助于健全人 们的社会关系网络,为人们提供 外部的社会支持,从而产生了 “远亲不如近邻”的道德美谈和 文明佳话。 伴随着居住方式的改变,邻 里关系逐渐淡漠疏远。高楼大 厦建构的“城市森林”,虽然让人 们有了更多的私人空间,却也让 人们承受了邻里互动匮乏的单 调与乏味。在权利意识越来越 敏感、利益诉求越来越受重视的 当下,老小区加装电梯是件好 事,也是件难事—面对同一件 事情,人们既可能存在着价值观 念上的分歧,也可能存在需要上 的不平衡性;一旦处理不当,就 可能引发社区冲突。 当前许多邻里纠纷,并不是 发生在核心地带的利益冲突,而 是源于鸡毛蒜皮的小事。倘若 多一些规则意识和公共精神, “自说自话”便不会出现;如果多 一些真诚沟通和良性互动,“买 楼尽孝”或许就不会产生。在社 会老龄化背景下,子女为父母尽 孝固然重要,却不能以损伤邻里 关系、破坏社区和谐为代价。 实现不同居民的利益协调, 不仅关乎态度,也关乎技术;“买 楼尽孝”尽管有助亲情互动,却由 于缺乏沟通技巧,损伤了邻里关 系。从本质上看,邻里关系不仅 是一种物理上的距离接近,更是 一种生活上守望相助、情感上认 同支持的社会网络。只有让邻里 关系重新焕发生机,社区这一社 会生活共同体才会更有活力。 “买楼尽孝”亲情互动不能损伤邻里关系 近日,佛山一位 73 岁的阿 婆乘坐公交车时,趁红灯停 车,想去后面换个位,红灯转 绿灯公交车起步,阿婆因为没 扶好摔倒。事后,法院一审判 决阿婆同公交公司要各自承 担一半责任。 东山谢氏: 公交公司收了 乘车费,应当对乘客的安全承 担责任。对乘客的安全提醒、 司机的小心驾驶,都是必需 的。按照人们的习惯性思维, 似乎上了公交车就得完全靠 自己注意安全了。其实不然, 因为公交车上的乘客,有站着 的,有坐着的,有抓到扶手的, 有抓不到扶手的……公交司 机必须考虑到这些情况,确保 乘客安全。 crcjj: 应该阿婆负主要责 任,公交车本身就有提醒乘 客:坐稳、扶好及保管好自己 的随身物品,况且司机专注于 开车也是为了其他乘客的安 全着想。 阿婆车上跌伤谁负责 因为老伴去世,湖北的刘 大爷最近拿着写有老伴名字 的存折,以及老伴的死亡证 明、注销的身份证等相关证件 来到银行,结果却被银行告知 要去公证处办理公证才能取 钱,对此您怎么看? 鸿雁向东飞: 明明是自家 存款,为取钱还得先花钱,搁 谁心里都不会舒服。希望遇 到这类案例的时候,银行方面 多一些换位思考,给客户提供 一条“绿色通道”,让服务体现 出更多的温情。 如果老人在 世时,办了公证,对身后事有 所交待,继承关系已经确认, 银行方面更是没有必要再提 供其他材料或公证了。 走在乡间土路上: 逝者没 有立下相关遗嘱,如果是配偶 进行取款,由于是夫妻共同财 产,可以不需要进行公证;但 如果是儿女去取钱,即便是10 元钱,银行要求走法律程序进 行财产继承也是合理的,法律 上也有强制性规定。不同的 银行可能要求不一,最好还是 先和银行进行协商比较好。 老伴去世,老汉遭遇取钱难 谢松波 整理 “只有我不想要的,没有你不想要的。”“我们所有的东西全部 1 块钱。”12 月 21 日下午,30 多个家庭、 40多个孩子来到洛龙区宝龙广场,参加了一场儿童集市活动。虽然当天寒风瑟瑟,但“集市”里却十分热 闹。每个家庭都将轿车后备厢布置成商品展示台,在车位前摆摊售卖闲置的玩具、图书等,孩子们自己当 老板,过足了一把“掌柜瘾”。(12 月 22 日《大河报》洛阳新闻) 热闹的儿童集市,儿童摇身 变成“掌柜”,家长成了“店小 二”,这虽然只是组织的活动,却 有实在的价值。比如,图书和玩 具,可以通过销售和购买的行 为,更合理地满足更多人的需 求,而不是我不想要你却望眼欲 穿。同时,儿童要和家长合作, 讨论如何装饰自家的“商铺”,吸 引“顾客”的到来,并你来我往地 讨价还价,最终做成交易。儿童 集市锻炼交际管理能力之际,更 进行了一次财商训练。 现在,儿童每天都会经手零 花钱,节假日还会收到红包,甚 至家长投资购买电脑等学习工 具,五花八门针对儿童的广告, 说明他们是市场经济中不容忽 视的消费力量。只是,儿童自身 缺乏对金钱以及购买力的认知, 再加上家长经常满足他们的需 求却忽视了财商教育的培养。 于是,儿童经常拿零花钱在校园 周边购买五毛钱一包的垃圾食 品,偶尔被骗购买超出实际支付 能力的物品,不但困扰个人,更 是难解的社会问题。故此,儿童 财商培养,也得及时跟上。 因为,财商教育是素质教育 的应有之义,更是市场经济所需 的理性经济人的必备素质。儿 童集市足以让儿童对钱有初步 的认识,不能做啥都不管的甩手 掌柜,不能当锱铢必较的吝啬账 房。至少,社会能意识到,儿童 财商教育是匮乏的,需要纠偏。 譬如,南京一小学通过“挣钱花 钱”的办法鼓励小学生比拼财 商;也有小学让学生管理校内商 店,自己到批发市场进货,然后 以合理的价格卖给同学…… 当然,一场儿童集市无法弥 补财商教育的滞后,学校和家长 应当联手,培养儿童养成记账的 习惯,树立经济目标,通过生活 的细节养成正确的金钱观念,这 种价值的养成足以叫人受益一 生。儿童集市里财商别缺席,当 一次“掌柜”能为儿童提供真实 的生活经验,别忘了,不少知名 企业家也是从汽车后备厢开始 人生第一桶金的,二者虽不具有 可比性,可也别忽视儿童成长的 多元可能性。 儿童世界里 “财商”别缺席 如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荷包越来越鼓,与此同时,家里 的闲置物品似乎也越来越多。 很多人家里都有不少“鸡肋型物 品”,或是东西过时了,不想再 用,或是购买时不理性,买回家 才发现派不上用场。堆在家里 白白占空间,还看着碍眼,不少 人缺乏节俭意识,对待闲置物品 习惯一扔了之。如果家家户户 都这样处理闲置物品,不仅会造 成巨大的浪费,还会破坏环境, 让人心疼。 而成年人尚且如此,孩子耳 濡目染,节俭意识就更为淡漠 了。不少孩子东西稍微用旧了 或有破损,便要家长换新的。长 此以往,孩子会养成大手大脚的 毛病,不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财 富,缺乏感恩意识,这对其成长 无疑是很不利的。 生活好了,勤俭意识不可 少。其实自家闲置无用的物品, 对于其他家庭来说,或许就是能 大显身手的宝贝。但怎样让闲 置物品“焕发活力”,需要一个有 效的平台。而有关方面举办儿 童集市,孩子们当起小掌柜,既 能为自家的闲置物品找到理想 “归宿”,避免一扔了之,又能淘 到自己需要的物品,以免再花钱 去买。这样大家各取所需,能有 效避免浪费,节约资源。这就是 勤俭节约、低碳生活的具体体 现。而孩子们“小鬼当家”,更能 从中锻炼能力,培养勤俭意识, 接受一次宝贵的理财教育,可谓 好处多多。 这样的活动应推广开来, 形式要更加多样,内容要更加 丰富。如各个社区可以举办周 末跳蚤市场,通过邻里QQ群、 微信等各种现代化的手段来发 布信息,大家在一起交换物品 的同时还能融洽邻里关系。而 中小学校也可以举办校园跳蚤 市场,孩子们交换文具、玩具、 书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 好的习惯,懂得珍惜财富,对父 母、对生活心怀感恩,有利于其 的健康成长。 此举有助于培养孩子节俭意识 □朱慧松 □赵査理

Upload: others

Post on 01-Nov-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对儿童集市我们说点啥 - newpaper.dahe.cnnewpaper.dahe.cn/dhb/images/2014-12/23/AL02/dhl02c23c_h.pdf · 楼尽孝”或许就不会产生。在社 会老龄化背景下,子女为父母尽

说我说你你

洛阳 AII022014年12月23日责编 谢松波陈祥 美编 张峰 邮箱 [email protected]时评

点评论焦

对儿童集市我们说点啥谋天下图图

言论微微

2014年12月19日,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小街子小学,小学生们自编自演《等你回家》、“献给父母的廉政歌”等节目,为身为公务员的数十名家长代表表演。活动中,家长还与孩子们“拉钩”承诺廉洁从政,拒腐防变,一百年不许变。(图为学生正在表演小品《等你回家》)

或许有人会说,公务员的廉政是成人世界的规则,对 于 廉 政 孩 子 根 本 没 有 概念,把孩子硬拉进成人世界是对孩子的不公平,这也是

“孩子教父母廉政”所受非议之处。然而,“孩子教父母廉政”能带来诸多正面意义:一方面,在现代社会中,廉政早

已成为人类的普世价值,国外也有对孩子进行廉政教育的先例,从小在孩子心中根植下“廉政”理念,对于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很有帮助,同时孩子形成的廉政观念对家长来说也是个天然的“紧箍咒”;另一方面,先前媒体报道的公款吃喝性质的腐败案例很多,孩子们自编自演的《等你回家》不但是社会对廉政的呼唤,更是家庭对爱的呼唤,从这个角度来讲,“孩子教父母廉政”是将廉政教育融入爱的教育,是廉政教育形式的创新,家长在欣赏《等你回家》的时候会自觉体会到只有廉政才是对家庭的负责。

陈祥 文 图片来自网络

孩子“教”父母廉政

□杨朝清

浙江诸暨市郦先生的父母住5楼,上下楼不方便。郦先生心疼父母,便花几十万元装了一部直达5楼的观光电梯。电梯造好了,十几年的老邻居不乐意了。当地规划部门称,先让郦先生与邻居协商,协商不成,就拆掉。“任性”的郦先生花了几百万元,加价将整个单元的房子都买下了。(12月22日《钱江晚报》)

为了表达对父母的爱与关心,郦先生花费数十万建造了一部电梯;然而,在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冲突显性化的当下,电梯引发了邻里之间的摩擦和纠纷。在双方利益难以协调的格局下,“买楼尽孝”也就上演了。

按照经济学“理性人”假设,郦先生的所作所为,显然不符合利益最大化的逻辑。只不过,在郦先生看来,尽孝具有

“等不及”、“伤不起”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即使多花钱也是有

意义的。在功利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尽孝优先于经济算计”的价值排序,无疑值得肯定和赞扬。

可是,在市场化的现代社会,“买楼尽孝”固然能够通过商品化手段来回避利益冲突,却是对邻里关系的一种损伤。在传统社会,邻里关系有助于健全人们的社会关系网络,为人们提供外部的社会支持,从而产生了

“远亲不如近邻”的道德美谈和文明佳话。

伴随着居住方式的改变,邻里关系逐渐淡漠疏远。高楼大厦建构的“城市森林”,虽然让人们有了更多的私人空间,却也让人们承受了邻里互动匮乏的单调与乏味。在权利意识越来越敏感、利益诉求越来越受重视的当下,老小区加装电梯是件好事,也是件难事——面对同一件事情,人们既可能存在着价值观

念上的分歧,也可能存在需要上的不平衡性;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引发社区冲突。

当前许多邻里纠纷,并不是发生在核心地带的利益冲突,而是源于鸡毛蒜皮的小事。倘若多一些规则意识和公共精神,

“自说自话”便不会出现;如果多一些真诚沟通和良性互动,“买楼尽孝”或许就不会产生。在社会老龄化背景下,子女为父母尽孝固然重要,却不能以损伤邻里关系、破坏社区和谐为代价。

实现不同居民的利益协调,不仅关乎态度,也关乎技术;“买楼尽孝”尽管有助亲情互动,却由于缺乏沟通技巧,损伤了邻里关系。从本质上看,邻里关系不仅是一种物理上的距离接近,更是一种生活上守望相助、情感上认同支持的社会网络。只有让邻里关系重新焕发生机,社区这一社会生活共同体才会更有活力。

“买楼尽孝”亲情互动不能损伤邻里关系

近日,佛山一位73岁的阿婆乘坐公交车时,趁红灯停车,想去后面换个位,红灯转绿灯公交车起步,阿婆因为没扶好摔倒。事后,法院一审判决阿婆同公交公司要各自承担一半责任。

东山谢氏:公交公司收了乘车费,应当对乘客的安全承担责任。对乘客的安全提醒、司机的小心驾驶,都是必需的。按照人们的习惯性思维,

似乎上了公交车就得完全靠自己注意安全了。其实不然,因为公交车上的乘客,有站着的,有坐着的,有抓到扶手的,有抓不到扶手的……公交司机必须考虑到这些情况,确保乘客安全。

crcjj:应该阿婆负主要责任,公交车本身就有提醒乘客:坐稳、扶好及保管好自己的随身物品,况且司机专注于开车也是为了其他乘客的安全着想。

阿婆车上跌伤谁负责

因为老伴去世,湖北的刘大爷最近拿着写有老伴名字的存折,以及老伴的死亡证明、注销的身份证等相关证件来到银行,结果却被银行告知要去公证处办理公证才能取钱,对此您怎么看?

鸿雁向东飞:明明是自家存款,为取钱还得先花钱,搁谁心里都不会舒服。希望遇到这类案例的时候,银行方面多一些换位思考,给客户提供一条“绿色通道”,让服务体现出更多的温情。 如果老人在

世时,办了公证,对身后事有所交待,继承关系已经确认,银行方面更是没有必要再提供其他材料或公证了。

走在乡间土路上:逝者没有立下相关遗嘱,如果是配偶进行取款,由于是夫妻共同财产,可以不需要进行公证;但如果是儿女去取钱,即便是10元钱,银行要求走法律程序进行财产继承也是合理的,法律上也有强制性规定。不同的银行可能要求不一,最好还是先和银行进行协商比较好。

老伴去世,老汉遭遇取钱难

谢松波 整理

“只有我不想要的,没有你不想要的。”“我们所有的东西全部1块钱。”12月21日下午,30多个家庭、40多个孩子来到洛龙区宝龙广场,参加了一场儿童集市活动。虽然当天寒风瑟瑟,但“集市”里却十分热闹。每个家庭都将轿车后备厢布置成商品展示台,在车位前摆摊售卖闲置的玩具、图书等,孩子们自己当老板,过足了一把“掌柜瘾”。(12月22日《大河报》洛阳新闻)

热闹的儿童集市,儿童摇身变成“掌柜”,家长成了“店小二”,这虽然只是组织的活动,却有实在的价值。比如,图书和玩具,可以通过销售和购买的行为,更合理地满足更多人的需求,而不是我不想要你却望眼欲穿。同时,儿童要和家长合作,讨论如何装饰自家的“商铺”,吸引“顾客”的到来,并你来我往地讨价还价,最终做成交易。儿童集市锻炼交际管理能力之际,更进行了一次财商训练。

现在,儿童每天都会经手零花钱,节假日还会收到红包,甚至家长投资购买电脑等学习工具,五花八门针对儿童的广告,说明他们是市场经济中不容忽

视的消费力量。只是,儿童自身缺乏对金钱以及购买力的认知,再加上家长经常满足他们的需求却忽视了财商教育的培养。于是,儿童经常拿零花钱在校园周边购买五毛钱一包的垃圾食品,偶尔被骗购买超出实际支付能力的物品,不但困扰个人,更是难解的社会问题。故此,儿童财商培养,也得及时跟上。

因为,财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更是市场经济所需的理性经济人的必备素质。儿童集市足以让儿童对钱有初步的认识,不能做啥都不管的甩手掌柜,不能当锱铢必较的吝啬账房。至少,社会能意识到,儿童财商教育是匮乏的,需要纠偏。

譬如,南京一小学通过“挣钱花钱”的办法鼓励小学生比拼财商;也有小学让学生管理校内商店,自己到批发市场进货,然后以合理的价格卖给同学……

当然,一场儿童集市无法弥补财商教育的滞后,学校和家长应当联手,培养儿童养成记账的习惯,树立经济目标,通过生活的细节养成正确的金钱观念,这种价值的养成足以叫人受益一生。儿童集市里财商别缺席,当一次“掌柜”能为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经验,别忘了,不少知名企业家也是从汽车后备厢开始人生第一桶金的,二者虽不具有可比性,可也别忽视儿童成长的多元可能性。

儿童世界里“财商”别缺席

如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荷包越来越鼓,与此同时,家里的闲置物品似乎也越来越多。很多人家里都有不少“鸡肋型物品”,或是东西过时了,不想再用,或是购买时不理性,买回家才发现派不上用场。堆在家里白白占空间,还看着碍眼,不少人缺乏节俭意识,对待闲置物品习惯一扔了之。如果家家户户都这样处理闲置物品,不仅会造成巨大的浪费,还会破坏环境,让人心疼。

而成年人尚且如此,孩子耳濡目染,节俭意识就更为淡漠了。不少孩子东西稍微用旧了或有破损,便要家长换新的。长

此以往,孩子会养成大手大脚的毛病,不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财富,缺乏感恩意识,这对其成长无疑是很不利的。

生活好了,勤俭意识不可少。其实自家闲置无用的物品,对于其他家庭来说,或许就是能大显身手的宝贝。但怎样让闲置物品“焕发活力”,需要一个有效的平台。而有关方面举办儿童集市,孩子们当起小掌柜,既能为自家的闲置物品找到理想

“归宿”,避免一扔了之,又能淘到自己需要的物品,以免再花钱去买。这样大家各取所需,能有效避免浪费,节约资源。这就是勤俭节约、低碳生活的具体体

现。而孩子们“小鬼当家”,更能从中锻炼能力,培养勤俭意识,接受一次宝贵的理财教育,可谓好处多多。

这样的活动应推广开来,形式要更加多样,内容要更加丰富。如各个社区可以举办周末跳蚤市场,通过邻里 QQ 群、微信等各种现代化的手段来发布信息,大家在一起交换物品的同时还能融洽邻里关系。而中小学校也可以举办校园跳蚤市场,孩子们交换文具、玩具、书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习惯,懂得珍惜财富,对父母、对生活心怀感恩,有利于其的健康成长。

此举有助于培养孩子节俭意识□朱慧松

□赵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