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設計的起點 — 建築師的智慧 -...

7
12 董啟真 董啟真 Chi-Cheng TUNG Chi-Cheng TUNG 李灼明/董啟真建築師事務所 建築師 李灼明/董啟真建築師事務所 建築師 建築設計的起點 — 建築師的智慧 建築設計的起點 — 建築師的智慧 The Start Point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The Wisdom of Architect The Start Point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The Wisdom of Architect 焦點話題 Focus Issue

Upload: others

Post on 07-Oct-2020

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建築設計的起點 — 建築師的智慧 - ed.arte.gov.twed.arte.gov.tw/uploadfile/periodical/2489_p12~p18.pdf12 董啟真 Chi-Cheng TUNG 李灼明/董啟真建築師事務所

12

董啟真董啟真Chi-Cheng TUNGChi-Cheng TUNG李灼明/董啟真建築師事務所 建築師 李灼明/董啟真建築師事務所 建築師

建築設計的起點 — 建築師的智慧建築設計的起點 — 建築師的智慧The Start Point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The Wisdom of ArchitectThe Start Point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The Wisdom of Architect

焦點話題 ▎Focus Issue

Page 2: 建築設計的起點 — 建築師的智慧 - ed.arte.gov.twed.arte.gov.tw/uploadfile/periodical/2489_p12~p18.pdf12 董啟真 Chi-Cheng TUNG 李灼明/董啟真建築師事務所

13美育第175期 ▎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 NO.175

大家或多或少都可以感覺到,所有和「設計」

有關的領域,有很多的「風格」、「式樣」甚至

「主義」,好不熱鬧。建築既身為設計家族之一分

子,當然少不了這些。在歷史上的任何一段時期,

對於建築的想法或點子都很多,如果類似的例子在

某段時期或某人的作品中再三出現,便稱之為某某

風格、某某式樣。發展到了近代,陸陸續續跑出現

代、有機、極簡、後現代、解構、高科技等層出不

窮的主張,多半指向建築物的樣貌類型。多樣化的

名詞,再加上不時出現幾個強調「原創性」的建築

物,形狀奇特又號稱「大師名作」,大家只顧著發

揮想像力,思考「這棟建築物像×××」,並以此

為談論建築的重點,要是一下子看不出像什麼,只

好說看不懂,就好像我們看現代抽象畫的心情一

般。既不清楚這些所謂建築物在做什麼,也不知道

建築師在想什麼。難道人與建築的關係,只能這樣

嗎?

西方建築自古即與藝術交融

在西方,建築自古以來就被視為藝術的一環,

我們看文藝復興時期很多建築物,是由畫家或雕刻

家設計的,建築可以說完全是以藝術品來看待的。

所以什麼結構、使用都在其次,重要的是如何裝飾

它,那裡要擺設雕像,那裡要安排線腳,牆面上要

如何凹凸有立體感,走廊上要如何拼貼大理石,為

的就是顯現建築物的獨特光采。簡單地說,唯美乃

是建築師追求的目標。可是自工業革命之後,二十

世紀初現代主義興起,建築便走向理性,追求邏輯

思考,講究方法道理。於是,建築便可以有很多其

他的方式來判斷。在今天,我們也不應再以純藝術

的眼光來看建築。

所以說,一棟建築物屬於什麼「式」,建築師

祟尚什麼主義或屬於什麼流派,與建築物好或不好

沒什麼關係,也沒有對或不對的問題。這些只是用

來解釋創作方向的說法而已。可是我們每天睜開眼

睛,看到的都是建築,我們在其中生活、工作、遊

戲,它與我們的生活如此息息相關,當然需要大家

關注。只是現在的社會型態、工程技術及可用的建

材已大異於從前,建築物種類與規模更加多樣化,

設計手法當然就更自由了。

一般來說,我們做每一件事都會依據本身的

想法或判斷。同樣的,建築師的價值觀也會影響他

的設計行為,而在作品中反照其對於建築、社會、

環境的看法,建築可以說就是建築師環境理念的實

踐。如果能稍微知道建築師們如何看建築,是不是

也增進大家對建築或建築師的了解呢!

蓋帝藝術中心 — 精緻的設計與自然景觀相輝映

這裡舉美國建築師理查.麥爾為例。這位建築

師有強烈的觀點,堅持建築的目的在給環境導入秩

序,讓人類可以在有條有理的狀態下生活。所以他

用清楚而直接的方式來表達,其設計一貫採用簡單

的立方體組合,特別是在顏色方面主要採用白色,

以強調其單純的造型,看似冷淡,但卻對照出周圍

環境的形形色色,相互輝映,效果突出。他三十年

來一以貫之,獨樹一格。

就拿他的重要作品加州洛杉磯蓋帝藝術中心

來說(圖1、2),這個藝術中心位於美國加州洛杉磯西區的一座山頭上,共有六棟建築組成建築群,

包括幾個美術館、研究中心、圖書館、文化表演場

所、餐廳和一個花園。從1983年開始規劃,到1998年完工,歷經十五年。

他將六棟建築物分散擺設,在那孤零零的山

上,好像「到處都是建築」。外觀上,牆面全部都

分割成整齊的小片正方形(30吋正方),形成倍數式的規律感。室內空間也都做到寬敞明亮。所有的

元素全都整齊乾淨地安排妥當,窗子也一樣,維持

清晰的格線,沒有裝飾,也沒有脫序的機會。鋼骨

造的樓梯、遮簷等突出懸掛在房子外(當然也在格

子內),細細的欄杆以優雅的姿態流轉而下,增添

活潑,陽光下的影子印在牆上,更顯詩意。這件作

品同時採用了義大利的乳白色大理石,以沒有打磨

的粗糙面所呈現的沉重感,來對比金屬板牆面的光

滑,更強化了建築的氣勢。

他的建築姿態高度理性,耀眼的白牆矗立在山

頂上,在洛杉磯藍天下,散發著秩序與和諧,一面

眺望洛杉磯大都會及太平洋景致,讓人幾乎有一種

Page 3: 建築設計的起點 — 建築師的智慧 - ed.arte.gov.twed.arte.gov.tw/uploadfile/periodical/2489_p12~p18.pdf12 董啟真 Chi-Cheng TUNG 李灼明/董啟真建築師事務所

14

接近忘我的感覺。能夠將這些小格子推展到一組建

築群又不覺單調瑣碎,成就非凡。這個作品得到極

高評價,是二十世紀末的重量級美術館。

可是大多數的建築師不像理查.麥爾那樣主

觀而堅持,要在每個作品實踐同一套理念。他們

會依據建築地點、種類規模的不同,在每個設計案

思考設計的重點。以期讓房子符合它的地點,它的

使用。華裔建築師貝聿銘先生便是其一。他從沒有

提出什麼宣言,不曾被歸類於任何「派別」,只是

盡力從對建築物的文化背景、組織運作等方面去深

入,做出令人激賞的作品。

日本桃花源 — 融合山景,引人入勝

貝聿銘先生所設計的日本滋賀縣Miho美術館便是個典範(圖3、4)。Miho美術館的創辦人是小山美秀子女士,她創立了一個獨立的宗教團體,名為

神慈秀明會。該教派主張所謂理想世界就是美的世

界,在那裡「神」與人是共存的,也就是地上天國

之意,而真善美的世界可以經由藝術形式表現。她

到全世界盡力收集藝術精品,並不吝公開展出,希

望透過這個美術館的整個環境能夠讓更多人來感受

至美,體會教義的境界,這對建築師而言,簡直是

「不可能的任務」。

美術館位於山上,沒有道路可達,為了力求

不破壞原有景觀,貝先生想到了中國桃花源記的故

事,在另一座山建立接待中心,所有訪客要從這裡

用步行的方式慢慢走過一段樹林,咦!「彷彿若有

光」,眼前一座隧道,出來後再接一段吊橋,稍微

轉向之後,來到美術館前的廣場,這才看到了目的

地。隧道的設計極出色,完全超越大家原有對「山

洞」的印象,它的弧度適當,全部用淡金色金屬板

顯出高貴的格調,古典味道的隱蔽燈座,一點一點

的引導大家進入另一個空間,對「柳暗花明又一

村」作了最佳詮釋。出了隧道,走在輕盈的吊橋

焦點話題 ▎Focus Issue

1 規律的白格子呈現生動的韻味。

2 石塊與白牆展現戲劇性的效果。

3 豁然開朗的大廳歡喜迎賓。

4 令人驚嘆不已的「山洞」。

1 2

Page 4: 建築設計的起點 — 建築師的智慧 - ed.arte.gov.twed.arte.gov.tw/uploadfile/periodical/2489_p12~p18.pdf12 董啟真 Chi-Cheng TUNG 李灼明/董啟真建築師事務所

15

上,不自覺地放鬆心情,建築在青山峽谷間,氤氳

環繞之下若隱若現,看到部分屋頂閃著光,斜了一

個角度,從左邊繞去,從不同角度逐漸接近正館。

這一段路程讓心情有好奇、有驚訝、有期待,彷彿

真的到了現代桃花源。

美術館利用形狀與光線塑造特殊風格

美術館採用三角形為基本形,以契合山景,

並且用木片來包裹鋁管,作為遮陽,地面牆面使用

與羅浮宮一樣的石片,這種石片是淡米黃色,加上

木質遮陽,使光線一直維持溫馨的感覺。進入大廳

映入眼前的是一片開敞的玻璃窗,窗外是建築師精

心挑選的幾株松樹和絕妙山景,遠處隱約是該教的

鐘塔和神苑,暗示三個建築物的關係。不希望建築

太高聳,故往下發展,而且有窗戶可以往外看,欣

賞四季山林景色,穿梭於各個展間的一流藝術品與

美育第175期 ▎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 NO.175

3

4

Page 5: 建築設計的起點 — 建築師的智慧 - ed.arte.gov.twed.arte.gov.tw/uploadfile/periodical/2489_p12~p18.pdf12 董啟真 Chi-Cheng TUNG 李灼明/董啟真建築師事務所

16

自然美景之間,實現了創教者人間仙境的夢想。自

1997年開館以來,參觀者無不讚嘆。另外,也有的建築師熱衷於專注「建築」本

身,經常在作品中探討建築的元素,比方材料、構

造等,看看是否能利用新技藝加以變化,得到不一

樣的空間味道。如大家都知道的日本建築師安藤忠

雄招牌清水混凝土,是他經過長期研究,以特殊的

配方和做法能將灰暗的混凝土表面處理成細緻且帶

有一絲溫暖的感覺。

賦予材料藝術新生命

建材是我們對建築的認知來源,而對於材料的

感覺是出自視覺和觸覺,和流行沒有關係。另一位

日本建築師隈研吾,就以致力於研究材料在現代建

築的各種運用之可能性聞名,無論是玻璃纖維之類

的新材料或是木、竹、石之類的傳統建材,他都拿

來用設計的手法讓它們呈現新的面貌,小地方一樣

可以有大作為,比方他設計的栃木縣那須郡「那須

歷史探訪館」(圖5),他將籐條的纖維抽解出來,做成一片片活動遮陽板,可以視陽光的方向推拉調

整位置。另外,錯亂交織的籐絲,半透著光,給展

覽空間帶來一種模糊而樸素的浪漫感覺,與歷史文

物相互交融,他運用材質來烘托空間的手法,非常

有特色。

以形狀摹想在地特色並隱藏管線

再以他設計的栃木縣鹽谷郡寶積寺火車站(圖

6,2008年完工)的月台天橋天花板為例,此站是日本國鐵JR東北本線的一個小車站。當地原本以產石聞名,似乎就該運用在地建材,但是考慮到火車

經過時產生的震動,所以必須採取輕質的鋼材(主

要結構)、玻璃之類。建築師不希望這個車站看起

來和其他車站一樣,單調而沒有特色。他用經過處

理的木板做成菱形不規則格子狀天花板,影射(當

地)石塊堆疊的樣子,他沒有漆上別的顏色,讓木

板的紋路表露在外,表現親切溫暖的一面。格子的

深度不一,高高低低掛在屋頂下,一根一根光滑的

鋼柱此時化身為樹幹,這座天橋就好像飄浮的森

林。

這菱形格子也不簡單,每個格子之間約有十

公分寬的縫隙,用以嵌入日光燈。白天光線由側面

玻璃窗射進來,會在格子某些側邊形成陰影,構成

凸凹有致的立體感;到了晚上四周一片漆黑,點亮

日光燈形成光格子,給這個車站帶來不可思議的藝

術效果,白天黑夜各具風情。此外,木板格子內部

在銳角處,還留了空調換氣口,所有的設備都整合

在格子圖案中隱藏起來了,外觀上沒有燈管、探測

器、空調等礙眼的東西,放眼過去,只有格子圖案

而已。在天橋上行走時如果不是只想急急地通過,

必定會有一段豐富而特殊的搭車經驗吧!

焦點話題 ▎Focus Issue

5

5 籐絲製成活動遮陽板,呈現浪漫情懷。

6 以簡單的材料將月台空間藝術化。

7 自由穿梭的開放式地面層。

Page 6: 建築設計的起點 — 建築師的智慧 - ed.arte.gov.twed.arte.gov.tw/uploadfile/periodical/2489_p12~p18.pdf12 董啟真 Chi-Cheng TUNG 李灼明/董啟真建築師事務所

17美育第175期 ▎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 NO.175

6

7

Page 7: 建築設計的起點 — 建築師的智慧 - ed.arte.gov.twed.arte.gov.tw/uploadfile/periodical/2489_p12~p18.pdf12 董啟真 Chi-Cheng TUNG 李灼明/董啟真建築師事務所

18

材料分工 — 以時間換取空間,以空間造褔社會

今天,建築已日趨複雜,很多因素影響建築

師的思考,例如構法、施工、建築空間的未來性、

都市型態等等,以香港匯豐銀行總部(圖7、8)來說,就是個有高度挑戰性的名作。大樓位於香港中

環商業區,前後分別是德輔道中與皇后大道兩條重

要交通要道。匯豐銀行早在1865年已在香港成立,可說是香港金融界的龍頭。由於舊大樓無法再迎合

新時代的科技,於是在1980年開始籌建新總部,作為其在亞太區的旗艦大樓。但是,他們又希望能在

1986年啟用,時間十分緊迫,這是個以「工期」作為首要考量的設計。

負責設計的建築師是英國建築師諾曼.佛斯

特。為了趕時間,他不得不放棄傳統的施工方式,

後來想到將橋梁工程技術拿來蓋房子,於是共用

了八根大柱,架起五組類似衣架的鋼架,撐起47層樓,作為整個結構系統。如此一來,就可以將全部

結構組件分批交給全世界不同廠商同時製造,再運

到香港現場組裝,節省很多時間。但是這種作法必

須要各個環節都十分精確才行,因為沒有時間出錯

重來,像我們平常看到建築工地那種馬虎樣子可是

不行的。這棟建築物便以高精準著名,並且提前在

1985年啟用,達成任務。同時,這裡共要容納3500人工作,業主要求

這個新大樓一定要有最靈活使用的內部空間,以期

能配合新科技以及業務發展。所以建築師將結構做

在外面,空出室內空間,活動地板下面布滿電腦、

供電、空調管路,隨時連接設備,隔間都是不需要

更動結構就可拆裝,所以可以在很短時間就變換隔

間而不影響銀行作業。佛斯特還採用先進的電腦控

制,在外面設置自動調整角度的遮陽板,控制室內

溫度與光線。以外觀來說,連續的構架另形成一種

韻律感,產生引人注目的視覺效果。所以儘管這棟

大樓從來都不是香港最高的建築物,但卻是公認最

有特色的地標。 然而我認為這裡最令人激賞的是,諾曼.佛斯

特想必花了一番工夫說服業主,在寸土寸金的香港

金融區,竟然讓銀行是由兩座自動扶梯直上二樓才

開始,清空整個的地面層開放讓市民自由穿梭。特

別在上下班時段,簡直是一個大型穿越道,造就大

家趕時間方便。在週休時候,鋪起一塊塊地毯,又

變成有遮蔭的野餐園地。從這裡可以看到一個外國

建築師對當地社會生活的觀察入微的細緻面。

其實,真正的建築設計,不是模糊或隨興的

畫個房子的模樣,而是非常明確地將材料、技術

與空間融合而成一種境界,在裡面放進建築師對於

需求、技術、社會、理想的觀點,也就是所謂「理

念」。所有的設計,都是經過仔細地計算,正確地

劃分,運用接合、堆疊、光影、層次,塑造出來的

結果,在在都是精密的思考。

建築不同於繪畫,需要一點一滴慢慢地欣賞、

體會,希望大家從建築環境展現出來的氛圍,認識

到建築師的理念。可惜的是,在我們的教育裡,缺

乏「感覺」的培養。請大家不妨暫緩腳步,嘗試用

開放的心境,深入挖掘建築的內涵,相信會看到另

一種風景。

(本文圖片攝影:董啟真)

焦點話題 ▎Focus Issue

8 兼顧視覺與節能效果的外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