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三 亚 日 报》26 日 起 推 出 献 礼 新 中 国 成 立 70 周 年·本报特别策划 —飞 “阅”三亚融媒体系列报道。报道以 三亚的桥、路、湾、城等为切入点,从 不同领域、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 同风景等方面纵览三亚,讲述我们 这座朝夕相处城市的故事,品阅时 代变迁,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营造浓厚氛围,敬请关注。今天,推 出第四篇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唱响爱党、爱国、爱家乡的主旋律,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愿,展现三亚市民奋 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营造出庄严喜庆的氛围,从 9 月 24 日起,本报推出《70 年 70 · 我为祖国送祝福》栏目,分别由学校师生、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农民工、医护 人员、公安干警、出租车司机向伟大祖国送祝福,每期10人。今天推出第六期。 三亚工程建设者为祖国送祝福 编者按 飞“阅”三亚融媒体系列报道④ 编者按 70 70 · · 我为祖国送祝福⑥ 我为祖国送祝福⑥ 三亚湾是三亚最大的海湾,滨海大道依湾绵延,椰 树成林。 幸运的我,安家在三亚湾旁,与其美景日夜相伴。 我最爱的事情便是站在楼顶,俯瞰整个海湾,每每都会 被那绿色环抱的三亚湾深深吸引,沉迷其中。治污、还 滩、增绿……生态修复后的三亚湾风光更胜从前,成为 众多情侣拍摄外景婚纱照和户外游的首选之地。 人道十里银滩美,却比不上三亚湾椰梦长廊!曾 经,因一场大雨,这里变成了一个“污水”滩和“黑”沙 滩;曾经,许多原生植被都面临着消亡;曾经,海滩宽度 缩小,近岸滩涂遭到破坏,原本洁白、松软的沙滩泥化 变黑,美丽面目被严重侵蚀。 于是,三亚开始启动三亚湾海滩侵蚀修补工程,渐 渐的,沙滩变美了,海水变清了,各种配套设施也完善 了。 在三亚生活久了,也喜欢上了属于这座城市独有 的慢节奏生活。海边徒步,是我最爱的运动之一。 大东海靠近市区,蓝蓝的天、葱翠的山、绿绿的椰 子树、平坦细软的沙滩,是徒步目的地不二之选。晨曦 初现,彩霞满天,大东海一片宁静,走在细软的沙滩上, 放空思想,听着海浪不停地拍打着海岸,发出有节奏的 声音;偶尔,会擦肩一两个人,似乎都已经成为自己的 点缀。 渐渐的,沙滩热闹起来了。朝阳给海边镀上了金 边,海水金光闪闪,宛如大幅水彩画。人们有的散步、 有的跑步、有的跳广场舞,也有的一大早来海边游泳、 捡贝壳。 每逢有朋友从岛外来海南旅游,我都会推荐亚龙 湾。在三亚,到处都可以领略大海的风光,但在亚龙湾 你可以感受到独具一格的海风海韵。海面波涛汹涌, 海风卷着浪花向岸边扑来,在临近海岸线之时海浪交 汇在一起;摩托艇、拖伞常常撩动着平静的海面,画上 一圈圈的水纹;在海边扬起一把柔沙,随风飘洒的弧线 像白色绸带,飘逸而优雅。 你可以在沙滩椅上用任意的坐姿,借一角海滩翻 晒慵懒的心情;也可以漫步而行,与水中一朵浪花嬉 戏,掬一捧蔚蓝洗涤心面,海风轻轻地吹,温暖中带着 些许腥味,这是来自大海特有的味道。 赶海是大自然对生活在滨海城市人们慷慨的馈 赠。刚来三亚时,我最大的乐趣是跟着本地的朋友小 青去赶海,那是一种岛外城市的人们无法体验到的乐 趣。每次退潮时总会在滩涂和礁石上留下小鱼小虾等 海产品,或者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漂亮贝壳。每见到 一片浅水的沙地,我就想象着,下面是否隐藏了一只螃 蟹,就在一块石头下面,我要把它弄出来。 小青说,小时候他和小伙伴最喜欢的就是在后海 赶海。有时直接拿钳子去退潮后的海边捡螃蟹、海螺; 有时会开着机动船去海里放丝网和鱼笼;有时还会跟 着家里长辈在深海里过夜放鳗鱼笼子。“现在偶尔看见 有人在海边捡贝壳、捞鱼、挖螺、挖螃蟹,那欢快的声音 总能勾起些童趣时光。” 三亚这么多海湾,你在哪里留下过身影? 本报记者 沈晔文 2016 年:三亚湾海边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2015 年:亚龙湾,一家三口在嬉水。 2010年:大东海沙滩上捡垃圾。本报记者 孙清 2014 年:亚龙湾冲浪的人。 3 编辑:王鑫校对:李俊玢 2019 年 9 月 29 日 星 期 日 www.sanyarb.com.cn 献礼新中国成立 献礼新中国成立 周年 周年 · · 本报特别策划 本报特别策划 陈永忠,57 岁,广西梧州人, 广西水电工程局三亚市西水 中调项目施工安全员。 潘冠臣, 22岁,广 西南丹 人,广西 水电工 程局三 亚市西 水中调 项目工 程质检 员。 黄三铭,23 岁,广西桂平人,广 西水电工程局三亚市西水中调 项目工程质检员。 王漪钊,31 岁,广西南宁人,广 西水电工程局三亚市西水中 调项目施工安全员。 王利仁,45 岁,广西北海人,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三亚月川 棚改项目泥工。 李德研,39 岁,海南儋州人,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三亚月 川棚改项目塔吊指挥工。 王乐虎,45 岁,安徽合肥 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三 亚月川棚改项目杂工。 向松,46 岁,四川人,中国建 筑第五工程局三亚月川棚改 项目电工。 王晓军,43 岁,云南保山人,中 国建筑第五工程局三亚月川棚改 项目钢筋工。 陈明学,55 岁,广东人,广西 水电工程局三亚市西水中调 项目工程师。

Upload: others

Post on 13-Oct-2020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编者按 三亚这么多海湾,你在哪里留下过身影?epaper.sanyarb.com.cn/resfile/2019-09-29/03/03.pdf · 9/29/2019  · 一圈圈的水纹;在海边扬起一把柔沙,随风飘洒的弧线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三亚日报》26 日起推出献礼新中国成立 70 周 年·本 报 特 别 策 划 —— 飞

“阅”三亚融媒体系列报道。报道以三亚的桥、路、湾、城等为切入点,从不同领域、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风景等方面纵览三亚,讲述我们这座朝夕相处城市的故事,品阅时代变迁,为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营造浓厚氛围,敬请关注。今天,推出第四篇——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为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唱响爱党、爱国、爱家乡的主旋律,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愿,展现三亚市民奋

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营造出庄严喜庆的氛围,从 9 月 24 日起,本报推出《70 年 70

人·我为祖国送祝福》栏目,分别由学校师生、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农民工、医护

人员、公安干警、出租车司机向伟大祖国送祝福,每期10人。今天推出第六期。

三亚工程建设者为祖国送祝福编者按

飞“阅”三亚融媒体系列报道④编者按

年年7070人人··我为祖国送祝福⑥我为祖国送祝福⑥

三亚湾是三亚最大的海湾,滨海大道依湾绵延,椰树成林。

幸运的我,安家在三亚湾旁,与其美景日夜相伴。我最爱的事情便是站在楼顶,俯瞰整个海湾,每每都会被那绿色环抱的三亚湾深深吸引,沉迷其中。治污、还滩、增绿……生态修复后的三亚湾风光更胜从前,成为众多情侣拍摄外景婚纱照和户外游的首选之地。

人道十里银滩美,却比不上三亚湾椰梦长廊!曾经,因一场大雨,这里变成了一个“污水”滩和“黑”沙滩;曾经,许多原生植被都面临着消亡;曾经,海滩宽度

缩小,近岸滩涂遭到破坏,原本洁白、松软的沙滩泥化变黑,美丽面目被严重侵蚀。

于是,三亚开始启动三亚湾海滩侵蚀修补工程,渐渐的,沙滩变美了,海水变清了,各种配套设施也完善了。

在三亚生活久了,也喜欢上了属于这座城市独有的慢节奏生活。海边徒步,是我最爱的运动之一。

大东海靠近市区,蓝蓝的天、葱翠的山、绿绿的椰子树、平坦细软的沙滩,是徒步目的地不二之选。晨曦初现,彩霞满天,大东海一片宁静,走在细软的沙滩上,放空思想,听着海浪不停地拍打着海岸,发出有节奏的声音;偶尔,会擦肩一两个人,似乎都已经成为自己的点缀。

渐渐的,沙滩热闹起来了。朝阳给海边镀上了金边,海水金光闪闪,宛如大幅水彩画。人们有的散步、有的跑步、有的跳广场舞,也有的一大早来海边游泳、捡贝壳。

每逢有朋友从岛外来海南旅游,我都会推荐亚龙湾。在三亚,到处都可以领略大海的风光,但在亚龙湾你可以感受到独具一格的海风海韵。海面波涛汹涌,海风卷着浪花向岸边扑来,在临近海岸线之时海浪交

汇在一起;摩托艇、拖伞常常撩动着平静的海面,画上一圈圈的水纹;在海边扬起一把柔沙,随风飘洒的弧线像白色绸带,飘逸而优雅。

你可以在沙滩椅上用任意的坐姿,借一角海滩翻晒慵懒的心情;也可以漫步而行,与水中一朵浪花嬉戏,掬一捧蔚蓝洗涤心面,海风轻轻地吹,温暖中带着些许腥味,这是来自大海特有的味道。

赶海是大自然对生活在滨海城市人们慷慨的馈赠。刚来三亚时,我最大的乐趣是跟着本地的朋友小青去赶海,那是一种岛外城市的人们无法体验到的乐趣。每次退潮时总会在滩涂和礁石上留下小鱼小虾等海产品,或者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漂亮贝壳。每见到一片浅水的沙地,我就想象着,下面是否隐藏了一只螃蟹,就在一块石头下面,我要把它弄出来。

小青说,小时候他和小伙伴最喜欢的就是在后海赶海。有时直接拿钳子去退潮后的海边捡螃蟹、海螺;有时会开着机动船去海里放丝网和鱼笼;有时还会跟着家里长辈在深海里过夜放鳗鱼笼子。“现在偶尔看见有人在海边捡贝壳、捞鱼、挖螺、挖螃蟹,那欢快的声音总能勾起些童趣时光。”

三亚这么多海湾,你在哪里留下过身影?本报记者 沈晔文

2016 年:三亚湾海边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2015 年:亚龙湾,一家三口在嬉水。

2010 年:大东海沙滩上捡垃圾。本报记者 孙清 摄

2014 年:亚龙湾冲浪的人。

3编辑:王鑫 校对:李俊玢

2019年 9月 29日 星期日

www.sanyarb.com.cn

献礼新中国成立献礼新中国成立 周年周年··本报特别策划本报特别策划

陈永忠,57 岁,广西梧州人,广西水电工程局三亚市西水中调项目施工安全员。

潘冠臣,22 岁,广西 南 丹人,广西水 电 工程 局 三亚 市 西水 中 调项 目 工程 质 检员。

黄三铭,23 岁,广西桂平人,广西水电工程局三亚市西水中调项目工程质检员。

王漪钊,31 岁,广西南宁人,广西水电工程局三亚市西水中调项目施工安全员。

王利仁,45 岁,广西北海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三亚月川棚改项目泥工。

李德研,39 岁,海南儋州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三亚月川棚改项目塔吊指挥工。

王 乐 虎 ,45 岁 ,安 徽 合 肥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三亚月川棚改项目杂工。

向松,46 岁,四川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三亚月川棚改项目电工。

王晓军,43 岁,云南保山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三亚月川棚改项目钢筋工。

陈明学,55 岁,广东人,广西水电工程局三亚市西水中调项目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