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编者按 三亚这么多海湾,你在哪里留下过身影?epaper.sanyarb.com.cn/resfile/2019-09-29/03/03.pdf · 9/29/2019  · 一圈圈的水纹;在海边扬起一把柔沙,随风飘洒的弧线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三亚日报》26 日起推出献礼新中国成立 70 周 年·本 报 特 别 策 划 —— 飞

“阅”三亚融媒体系列报道。报道以三亚的桥、路、湾、城等为切入点,从不同领域、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风景等方面纵览三亚,讲述我们这座朝夕相处城市的故事,品阅时代变迁,为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营造浓厚氛围,敬请关注。今天,推出第四篇——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为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唱响爱党、爱国、爱家乡的主旋律,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愿,展现三亚市民奋

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营造出庄严喜庆的氛围,从 9 月 24 日起,本报推出《70 年 70

人·我为祖国送祝福》栏目,分别由学校师生、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农民工、医护

人员、公安干警、出租车司机向伟大祖国送祝福,每期10人。今天推出第六期。

三亚工程建设者为祖国送祝福编者按

飞“阅”三亚融媒体系列报道④编者按

年年7070人人··我为祖国送祝福⑥我为祖国送祝福⑥

三亚湾是三亚最大的海湾,滨海大道依湾绵延,椰树成林。

幸运的我,安家在三亚湾旁,与其美景日夜相伴。我最爱的事情便是站在楼顶,俯瞰整个海湾,每每都会被那绿色环抱的三亚湾深深吸引,沉迷其中。治污、还滩、增绿……生态修复后的三亚湾风光更胜从前,成为众多情侣拍摄外景婚纱照和户外游的首选之地。

人道十里银滩美,却比不上三亚湾椰梦长廊!曾经,因一场大雨,这里变成了一个“污水”滩和“黑”沙滩;曾经,许多原生植被都面临着消亡;曾经,海滩宽度

缩小,近岸滩涂遭到破坏,原本洁白、松软的沙滩泥化变黑,美丽面目被严重侵蚀。

于是,三亚开始启动三亚湾海滩侵蚀修补工程,渐渐的,沙滩变美了,海水变清了,各种配套设施也完善了。

在三亚生活久了,也喜欢上了属于这座城市独有的慢节奏生活。海边徒步,是我最爱的运动之一。

大东海靠近市区,蓝蓝的天、葱翠的山、绿绿的椰子树、平坦细软的沙滩,是徒步目的地不二之选。晨曦初现,彩霞满天,大东海一片宁静,走在细软的沙滩上,放空思想,听着海浪不停地拍打着海岸,发出有节奏的声音;偶尔,会擦肩一两个人,似乎都已经成为自己的点缀。

渐渐的,沙滩热闹起来了。朝阳给海边镀上了金边,海水金光闪闪,宛如大幅水彩画。人们有的散步、有的跑步、有的跳广场舞,也有的一大早来海边游泳、捡贝壳。

每逢有朋友从岛外来海南旅游,我都会推荐亚龙湾。在三亚,到处都可以领略大海的风光,但在亚龙湾你可以感受到独具一格的海风海韵。海面波涛汹涌,海风卷着浪花向岸边扑来,在临近海岸线之时海浪交

汇在一起;摩托艇、拖伞常常撩动着平静的海面,画上一圈圈的水纹;在海边扬起一把柔沙,随风飘洒的弧线像白色绸带,飘逸而优雅。

你可以在沙滩椅上用任意的坐姿,借一角海滩翻晒慵懒的心情;也可以漫步而行,与水中一朵浪花嬉戏,掬一捧蔚蓝洗涤心面,海风轻轻地吹,温暖中带着些许腥味,这是来自大海特有的味道。

赶海是大自然对生活在滨海城市人们慷慨的馈赠。刚来三亚时,我最大的乐趣是跟着本地的朋友小青去赶海,那是一种岛外城市的人们无法体验到的乐趣。每次退潮时总会在滩涂和礁石上留下小鱼小虾等海产品,或者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漂亮贝壳。每见到一片浅水的沙地,我就想象着,下面是否隐藏了一只螃蟹,就在一块石头下面,我要把它弄出来。

小青说,小时候他和小伙伴最喜欢的就是在后海赶海。有时直接拿钳子去退潮后的海边捡螃蟹、海螺;有时会开着机动船去海里放丝网和鱼笼;有时还会跟着家里长辈在深海里过夜放鳗鱼笼子。“现在偶尔看见有人在海边捡贝壳、捞鱼、挖螺、挖螃蟹,那欢快的声音总能勾起些童趣时光。”

三亚这么多海湾,你在哪里留下过身影?本报记者 沈晔文

2016 年:三亚湾海边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2015 年:亚龙湾,一家三口在嬉水。

2010 年:大东海沙滩上捡垃圾。本报记者 孙清 摄

2014 年:亚龙湾冲浪的人。

3编辑:王鑫 校对:李俊玢

2019年 9月 29日 星期日

www.sanyarb.com.cn

献礼新中国成立献礼新中国成立 周年周年··本报特别策划本报特别策划

陈永忠,57 岁,广西梧州人,广西水电工程局三亚市西水中调项目施工安全员。

潘冠臣,22 岁,广西 南 丹人,广西水 电 工程 局 三亚 市 西水 中 调项 目 工程 质 检员。

黄三铭,23 岁,广西桂平人,广西水电工程局三亚市西水中调项目工程质检员。

王漪钊,31 岁,广西南宁人,广西水电工程局三亚市西水中调项目施工安全员。

王利仁,45 岁,广西北海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三亚月川棚改项目泥工。

李德研,39 岁,海南儋州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三亚月川棚改项目塔吊指挥工。

王 乐 虎 ,45 岁 ,安 徽 合 肥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三亚月川棚改项目杂工。

向松,46 岁,四川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三亚月川棚改项目电工。

王晓军,43 岁,云南保山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三亚月川棚改项目钢筋工。

陈明学,55 岁,广东人,广西水电工程局三亚市西水中调项目工程师。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