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行板 - newspaper.hf365.comnewspaper.hf365.com/hfrb/pc/attachment/201812/09/... ·...

1
Shi Xiang 副刊 HEFEI DAILY 2018年12月9日 星期日 编辑 俞媛媛 美编 黄 毅 校对 范 Email:[email protected] 4 Li Shi 新闻热线: 63537972 广告热线: 63528836 发行热线: 63839751 总编办: 63537985 时政部: 63537981 经济部: 63537984 摄影部: 63537983 地址:合肥市东流路 100 号政务中心 3 C 210 室广告经营许可证:皖合工商广字 0073 号 合肥报业印务公司承印 邮编: 230071 月价: 30 元 年价: 360 安 徽 手 机 报 合 肥 版 ,订 阅 请 发 送 AHHF 到 10658000 ,3 元 / 月 那是一首徐缓而让人灵魂得到安宁的曲子,它如泣如诉、低徊平和,让我们在冬天来临的时候, 从心底拥抱一份对生命、对世界的无限爱戴。 Xiao Pin 听到很多人对柿子大加赞赏的褒词之后,苹 果不解地问柿子:“为什么别人总是认为你比我 更甜?” 柿子诡秘一笑,深沉地说:“我们在同一 个果园里长成,经历一样的风霜和雨露,当 然一样甜,只不过你给得直接,摘下来就能 吃,而我让人们在食用前多了一个苦涩的等 待过程 。” 等待的过程很苦,而结果往往更甜。 等待 文/江筱非 天气说冷就冷,人也好像受了感染一样,做什 么都没了劲头。某天,见一束阳光透过薄薄的窗 纱,将客厅里照得融融一片,竟瞬时有了“今夜偏 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的感觉。不禁感慨, 这初冬原来可以这么美,让我想起岁月静好万物 从容,想起许多久违的往事。 记得刚上大学那年,有一次坐火车去镇 江。说来也惭愧,那是我平生第一次坐火车。 当绿皮火车缓缓向东,一路穿行在郊外的土地 上时,我的心沉醉了。正是初冬光景,阳光筛过 高大的梧桐树,留下斑驳的光影,地上积满了各 种落叶,黄的、红的、褐的,像打乱了的调色板。 早晨的空气清新而迷蒙,不远处,树木和原野忽 而折射出金色的光芒,忽而又掩映得扑朔迷离, 我听着轰隆作响的车轮声,看着前方的铁轨和 碎石,就像一个从未出过门的少年,憧憬着不知 尽头的诗和远方。 我想起了一条河。那条河的河边长着水杉, 再往前是一条马路,两边都是香樟。河很安静,马 路也很安静,我喜欢,也经常走过那里。想必在初 冬的时令里,它们呈现出不一样的迷人来。我想 象自己呆呆地坐在某个地方,看淡淡的烟岚在林 中聚集消散,看天光云影来回游走明暗不定,轻松 逍遥走半天时光。或者坐在行驶的车里,看两排 浓密的行道树快速向后退去,心里掠过一阵淡淡 的感伤。多年前,我就走在这条路,现在仍然在这 条路上,是初冬,给记忆拉开浅浅的一道缝,又轻 轻地合上一层绒,提醒你要不念过往,每一岁的周 而复始,都有许多值得珍藏的东西。 由此,我一直向前回溯,想到更早的小时 候。故乡没有山,只有一望无际的平原。下雾的 日子,常常有着一种莫名的浪漫。那时候,喜欢 村庄田野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什么也看不 见,只听见人的说话声、脚步声隐隐传来。喜欢 在作文里尽情模仿,把单调的故乡风物想象成人 间仙境。犹记得有一次写作文,老师布置的题目 是初冬,恰巧刚学过一篇初冬的课文,于是不假 思索,写下“远处的塔和小山”这样的句子。父亲 批评我模仿要结合实际,我还不以为然,其实,我 心里怀想的,正是在初冬的笼罩下,眼前真的能 出现一座塔、一座小山。 人坐在室内,思绪却插上翅膀,在广阔天地 里尽情遨游。我知道,初冬和深秋有时界限并不 明显,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远未收场,万类霜天竞 自由正是时候。在山岭、在旷野、在河湖、在湿 地,大自然挥洒着无限活力,即便在公园、路边, 各种树木景观也给人以美不胜收。鲜红的是鸡 瓜槭、枫香,紫红的是榉树、紫叶李,有红有黄的 是乌桕、日本晚樱,黄的是银杏、无患子,水杉变 幻着艳红、淡红、铁锈红等不同颜色,梧桐交织着 红橙黄褐等不同色素……各种彩叶树依然喧闹 着不肯退场,何况还有花,还有果。我惊异的是, 初冬的红果也可以如此包罗万象,火棘、枸骨、石 楠、南天竹、红果冬青等,每一粒果子无言叙说着 造化的传奇。 生活如诗,岁月如歌。这初冬的氛围,让我想 起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那是一首徐缓而 让人灵魂得到安宁的曲子,它如泣如诉、低徊平 和,让我们在冬天来临的时候,从心底拥抱一份对 生命、对世界的无限爱戴。 冬日的行板 文/张凌云 出差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坐了整整两天两 夜火车,身心俱疲,抵达终点时却又是在凌晨, 睡眼惺忪中,依稀看到静默的站台远处似有一 抹灯火阑珊,几乎就是在刹那之间,我的睡意 全无,过往那些暗香浮动的阑珊灯火纷纷涌上 了心头。 记忆中曾有过那么多的灯火阑珊,有年少时 穿过长长的乡路遥望家中的一灯如豆,有青春时 在一座海边小城求学夜夜观望入港的轮船擎起 一盏明灯,有奔波在忙碌的都市每每加班至深夜 返家时一排昏暗的路灯摇曳着秋风,有远行到陌 生的小镇细雨绵绵里远方隐隐约约亮起的残灯 如星。 那么多的灯火阑珊,那么多的意兴索然, 那么多的希望与失望,那么多的沉思与安眠, 以一盏阑珊灯火为背景,一个人足以尝遍人间 的百般滋味千种味道,可以在如梦如幻中感受 真实的冷暖,可以在百转千回里嗅闻红尘的芬 芳,可以以己为伴不觉孤单,也可以尽览千帆 不留遗憾。 仔细想想,生命的终点,不也是一场灯火阑 珊吗?万般繁华都落了幕,只余下一盏温暖而坚 定的灯,只相陪一个不离不弃的身影,人生孤独, 却又平静而清晰。 或许,记忆会欺骗一个人,或许,那些灯火阑 珊并非如此美不胜收,但是,彼时彼刻,所有的光 其实都有着隐约的暗喻,它们宁静、温暖、朴素、 简单,只是自顾自地亮着,照亮身边的方寸之地, 却不知道,那份不熄的光亮已经吸引了多少陌生 的目光,那些曾经的陌生人也仿佛一盏盏阑珊的 灯火,弱小而倔强地行走在坚硬的大地上,头顶 星空,身披清风。 回想着那些阑珊灯火,我缓缓离开了车站, 走向了那片引起我无限遐思的灯火阑珊,恍惚 之间,我已身在远方。我发现,今夜在异乡,我 再一次走近了一场阑珊的灯火,但是,我却不愿 走入它们,我知道,当我走入灯火,它们便已不 再阑珊。 是的,距离能让一件事物呈现出另外一番 模样,在近处,它们没有了萧索与辽远,却多了 些寡淡与平凡,缺失了距离,它们的吸引力锐 减,在近处,灯火仅仅是灯火,没有了那丝动人 心弦的阑珊。 或许,当我走入不夜城,步入满城的笙歌弦 管,在偶尔回首的刹那,才会再次邂逅那片如梦 如幻的灯火阑珊。 女儿被“忽悠”着在输液管里输入了全身麻醉药, 随后毫无知觉地被医护人员推进了手术室。在手术室 门口,妻子泪如雨下。想想几分钟之前,6岁的女儿是 如何可爱地吵着要爸爸妈妈陪伴在她身边,而麻醉药 注入之后,她的眼睛开始慢慢合上,无论我们怎么喊 她,她就像睡着了似的。 这是女儿头一次住院,并且需要在胳膊上切开一 道口子,把摔坏的桡骨用两根钢钉钉上,然后缝好任它 生长。面对这样的创伤,我心里也很难过,我忍着,不 时地安慰着妻子,而背对她的时候,我的眼里也闪出了 泪花。妻子说: “看到女儿疼得直喊‘妈妈,我好痛!’时 那种无助的样子,我宁愿这种痛是发生在我身上。”我 知道,这是妻子的真心,也是做娘的苦心,娘苦于不能 将这种痛转移到自己身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 孩子受痛。 天下的母亲,有谁不疼爱自己孩子的?小时候,有 一次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被同伴用石头砸破了头,顿 时鲜血直往外冒,我感到头有些麻木,而“肇事”同伴的 哥哥用他宽大的手将我的伤口紧紧捂住,搀着我往他 家走。其实,同伴也并非故意,他是想用石头去砸我身 边的一只蝴蝶,由于用力过猛,结果石头偏离了方向, 砸到了我的前额。 在地里锄草的母亲闻讯后,弃下锄头飞也似的往 回跑,当她赶到同伴家时,我的伤口已被医生包扎好 了,头上裹着纱布。我躺在床上,知道母亲易激动,于 是假装着要睡的样子。见我安静地躺着,母亲悄然走 到我身边,抱着我的头。我看到她的眼里溢满泪水,泪 水又从眼窝里溢出,滴到了我的脸上。我感到泪水有 一瞬间的温暖,而后就凉了下来。事后,母亲也说过, 她真希望那一次我的痛是发生在她身上,她不希望我 受伤,希望我快乐、健康和幸福,永远永远。 其实,人生中哪有不遭受痛苦的时候?而孩子的 痛苦常常让娘心碎,让娘的心里更加痛苦。所以,在成 长和生活的风雨旅程中,我所经历的苦和累,我从来没 有跟娘说过,怕她为我操心,更怕她为我伤心。现在, 我已为人夫已为人父了,而乡下年迈的娘常常惦记着 我,惦记着我的女儿,在电话里向我问长问短。我知道 娘老了,但是娘对儿的心没有老,也永远不会老。对于 娘的问安,特别是问到我伤处的时候,我常常向娘编织 一个又一个谎言,包括这次我女儿所承受的疼痛。 似有灯火阑珊 文/石兵 Qing Gan 娘心 文/石泽丰 大学者钱穆早年曾在一所小学任教,负责教 学生们的作文课。他教作文,自有一套独特的方 法,值得我们学习。 钱穆告诉学生们:作文和说话一样,嘴里怎么 说,笔下就怎么写,这就是作文。随后,他给大家 布置了一道作文题:《今天的午饭》。大家开始写, 没过多一会儿就写完了,作文交上来之后,钱穆一 一批阅,最后选出了一篇佳作,写到了黑板上,那 篇佳作的内容是:“今天午饭,吃红烧猪肉,味道很 好,可惜咸了些。”钱穆告诉大家:“作文须有曲折, 就像这篇作文的最后一句一样,这就是好的作 文。” 又有一天,钱穆在课堂上给大家讲林纾的《技 击余谈》中的一个故事,由钱穆口述,要求学生们 记下。故事的大意是:有五个兄弟,大哥披挂上 阵,二哥又披挂上阵,三哥也披挂上阵,四哥同样 披挂上阵,五弟随之也披挂上阵。大家都按照钱 穆所说的记下了。但钱穆却告诉大家:“作文虽然 如同说话,但有时说话可以这样,作文却要求简 洁。”于是,便在黑板上写上了林纾的原文,其实就 是一句话:五兄弟披挂上阵。钱穆总结道:“这样 写,一句话就写明白了,但你们却写了五句,太嗦了。” 又有一天,钱穆让学生们各带石板、石笔、铅 笔及毛边儿稿纸出校门,到了郊外一个古墓附近, 那里有近百棵苍松。钱穆命学生各自坐在一棵树 下,静观四周景色,各自写下。写完了以后,再围 坐在一起,让大家各自陈述。然后开始讨论:何处 有人忽略了、何处有人遗忘了……根据实景互作 讨论,给大家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过了一会儿, 钱穆又告诉大家:“今天还有一景,你们都没有注 意。你们听到头上的风声了吗?”于是让大家仔细 听,并判断与平日所听的风声有什么不同。学生 们因此各自听了一会儿。钱穆告诉大家:“这种风 因穿松针而过,松针细,又多隙,风经过的时候,其 声飒然,与别处不同,这就叫‘松风’。”于是又让学 生们以此为题目作文,学生们感觉很有趣味。 有一天下雨,钱穆告诉大家:今天本当出去作 文,但天下雨了,就不能出去了。于是命令学生排 坐楼上廊下看雨,并问学生:“今天看到的是什么 雨?”学生们回答说:“是黄梅雨。”钱穆又问:“黄梅 雨与其他雨有什么不同?”学生们各以自己的理解 做了回答。钱穆又让大家互相讨论,然后再下笔 写作文,足足过了半日,大家收获都很大。 又有一天,钱穆让大家坐在一起各自讲故事, 或是亲眼看到的、或是听来的……讲完了之后,选 择最动人的下笔写成作文,写完了之后,大家互相 观摩讨论,“诸生皆踊跃,认为作文乃日常人生中 一乐事。” 通过以上记述,我们可以看出,钱穆在教学生 作文的过程中,并没有按照教科书上的生硬规定 给学生进行灌输,而是把教学引入生活中,让学生 在身临其境的状态下,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怎样作 文,这样既能加深学生们的印象,又能使学生对作 文课产生兴趣,无形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好效 果。即使在近百年后的今天,钱穆的教作文方法 依然值得我们学习。 钱穆怎样教作文 文/唐宝民 飞瀑 仇多轩

Upload: others

Post on 17-Oct-2020

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冬日的行板 - newspaper.hf365.comnewspaper.hf365.com/hfrb/pc/attachment/201812/09/... · 造化的传奇。 生活如诗,岁月如歌。这初冬的氛围,让我想 起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那是一首徐缓而

小品Shi Xiang世相

副刊HEFEI DAILY

2018年12月9日 星期日编辑 俞媛媛 美编 黄 毅 校对 范 跃Email:[email protected]

历史Li Shi

新闻热线:63537972 广告热线:63528836 发行热线:63839751 总编办:63537985 时政部:63537981 经济部:63537984 摄影部:63537983 地址:合肥市东流路 100号政务中心 3区 C段 210室 广告经营许可证:皖合工商广字 0073号 合肥报业印务公司承印 邮编:230071 月价:30元 年价:360元安 徽 手 机 报 合 肥 版 ,订 阅 请 发 送 AHHF 到 10658000 ,3 元 / 月

那是一首徐缓而让人灵魂得到安宁的曲子,它如泣如诉、低徊平和,让我们在冬天来临的时候,从心底拥抱一份对生命、对世界的无限爱戴。

小品Xiao Pin

听到很多人对柿子大加赞赏的褒词之后,苹

果不解地问柿子:“为什么别人总是认为你比我

更甜?”

柿子诡秘一笑,深沉地说:“我们在同一

个 果 园 里 长 成 ,经 历 一 样 的 风 霜 和 雨 露 ,当

然 一 样 甜 ,只 不 过 你 给 得 直 接 ,摘 下 来 就 能

吃,而我让人们在食用前多了一个苦涩的等

待过程。”

等待的过程很苦,而结果往往更甜。

等待□文/江筱非

天气说冷就冷,人也好像受了感染一样,做什

么都没了劲头。某天,见一束阳光透过薄薄的窗

纱,将客厅里照得融融一片,竟瞬时有了“今夜偏

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的感觉。不禁感慨,

这初冬原来可以这么美,让我想起岁月静好万物

从容,想起许多久违的往事。

记 得 刚 上 大 学 那 年 ,有 一 次 坐 火 车 去 镇

江。说来也惭愧,那是我平生第一次坐火车。

当绿皮火车缓缓向东,一路穿行在郊外的土地

上时,我的心沉醉了。正是初冬光景,阳光筛过

高大的梧桐树,留下斑驳的光影,地上积满了各

种落叶,黄的、红的、褐的,像打乱了的调色板。

早晨的空气清新而迷蒙,不远处,树木和原野忽

而折射出金色的光芒,忽而又掩映得扑朔迷离,

我听着轰隆作响的车轮声,看着前方的铁轨和

碎石,就像一个从未出过门的少年,憧憬着不知

尽头的诗和远方。

我想起了一条河。那条河的河边长着水杉,

再往前是一条马路,两边都是香樟。河很安静,马

路也很安静,我喜欢,也经常走过那里。想必在初

冬的时令里,它们呈现出不一样的迷人来。我想

象自己呆呆地坐在某个地方,看淡淡的烟岚在林

中聚集消散,看天光云影来回游走明暗不定,轻松

逍遥走半天时光。或者坐在行驶的车里,看两排

浓密的行道树快速向后退去,心里掠过一阵淡淡

的感伤。多年前,我就走在这条路,现在仍然在这

条路上,是初冬,给记忆拉开浅浅的一道缝,又轻

轻地合上一层绒,提醒你要不念过往,每一岁的周

而复始,都有许多值得珍藏的东西。

由此,我一直向前回溯,想到更早的小时

候。故乡没有山,只有一望无际的平原。下雾的

日子,常常有着一种莫名的浪漫。那时候,喜欢

村庄田野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什么也看不

见,只听见人的说话声、脚步声隐隐传来。喜欢

在作文里尽情模仿,把单调的故乡风物想象成人

间仙境。犹记得有一次写作文,老师布置的题目

是初冬,恰巧刚学过一篇初冬的课文,于是不假

思索,写下“远处的塔和小山”这样的句子。父亲

批评我模仿要结合实际,我还不以为然,其实,我

心里怀想的,正是在初冬的笼罩下,眼前真的能

出现一座塔、一座小山。

人坐在室内,思绪却插上翅膀,在广阔天地

里尽情遨游。我知道,初冬和深秋有时界限并不

明显,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远未收场,万类霜天竞

自由正是时候。在山岭、在旷野、在河湖、在湿

地,大自然挥洒着无限活力,即便在公园、路边,

各种树木景观也给人以美不胜收。鲜红的是鸡

瓜槭、枫香,紫红的是榉树、紫叶李,有红有黄的

是乌桕、日本晚樱,黄的是银杏、无患子,水杉变

幻着艳红、淡红、铁锈红等不同颜色,梧桐交织着

红橙黄褐等不同色素……各种彩叶树依然喧闹

着不肯退场,何况还有花,还有果。我惊异的是,

初冬的红果也可以如此包罗万象,火棘、枸骨、石

楠、南天竹、红果冬青等,每一粒果子无言叙说着

造化的传奇。

生活如诗,岁月如歌。这初冬的氛围,让我想

起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那是一首徐缓而

让人灵魂得到安宁的曲子,它如泣如诉、低徊平

和,让我们在冬天来临的时候,从心底拥抱一份对

生命、对世界的无限爱戴。

冬日的行板□文/张凌云

出差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坐了整整两天两

夜火车,身心俱疲,抵达终点时却又是在凌晨,

睡眼惺忪中,依稀看到静默的站台远处似有一

抹灯火阑珊,几乎就是在刹那之间,我的睡意

全无,过往那些暗香浮动的阑珊灯火纷纷涌上

了心头。

记忆中曾有过那么多的灯火阑珊,有年少时

穿过长长的乡路遥望家中的一灯如豆,有青春时

在一座海边小城求学夜夜观望入港的轮船擎起

一盏明灯,有奔波在忙碌的都市每每加班至深夜

返家时一排昏暗的路灯摇曳着秋风,有远行到陌

生的小镇细雨绵绵里远方隐隐约约亮起的残灯

如星。

那么多的灯火阑珊,那么多的意兴索然,

那么多的希望与失望,那么多的沉思与安眠,

以一盏阑珊灯火为背景,一个人足以尝遍人间

的百般滋味千种味道,可以在如梦如幻中感受

真实的冷暖,可以在百转千回里嗅闻红尘的芬

芳,可以以己为伴不觉孤单,也可以尽览千帆

不留遗憾。

仔细想想,生命的终点,不也是一场灯火阑

珊吗?万般繁华都落了幕,只余下一盏温暖而坚

定的灯,只相陪一个不离不弃的身影,人生孤独,

却又平静而清晰。

或许,记忆会欺骗一个人,或许,那些灯火阑

珊并非如此美不胜收,但是,彼时彼刻,所有的光

其实都有着隐约的暗喻,它们宁静、温暖、朴素、

简单,只是自顾自地亮着,照亮身边的方寸之地,

却不知道,那份不熄的光亮已经吸引了多少陌生

的目光,那些曾经的陌生人也仿佛一盏盏阑珊的

灯火,弱小而倔强地行走在坚硬的大地上,头顶

星空,身披清风。

回想着那些阑珊灯火,我缓缓离开了车站,

走向了那片引起我无限遐思的灯火阑珊,恍惚

之间,我已身在远方。我发现,今夜在异乡,我

再一次走近了一场阑珊的灯火,但是,我却不愿

走入它们,我知道,当我走入灯火,它们便已不

再阑珊。

是的,距离能让一件事物呈现出另外一番

模样,在近处,它们没有了萧索与辽远,却多了

些寡淡与平凡,缺失了距离,它们的吸引力锐

减,在近处,灯火仅仅是灯火,没有了那丝动人

心弦的阑珊。

或许,当我走入不夜城,步入满城的笙歌弦

管,在偶尔回首的刹那,才会再次邂逅那片如梦

如幻的灯火阑珊。

女儿被“忽悠”着在输液管里输入了全身麻醉药,

随后毫无知觉地被医护人员推进了手术室。在手术室

门口,妻子泪如雨下。想想几分钟之前,6岁的女儿是

如何可爱地吵着要爸爸妈妈陪伴在她身边,而麻醉药

注入之后,她的眼睛开始慢慢合上,无论我们怎么喊

她,她就像睡着了似的。

这是女儿头一次住院,并且需要在胳膊上切开一

道口子,把摔坏的桡骨用两根钢钉钉上,然后缝好任它

生长。面对这样的创伤,我心里也很难过,我忍着,不

时地安慰着妻子,而背对她的时候,我的眼里也闪出了

泪花。妻子说:“看到女儿疼得直喊‘妈妈,我好痛!’时

那种无助的样子,我宁愿这种痛是发生在我身上。”我

知道,这是妻子的真心,也是做娘的苦心,娘苦于不能

将这种痛转移到自己身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

孩子受痛。

天下的母亲,有谁不疼爱自己孩子的?小时候,有

一次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被同伴用石头砸破了头,顿

时鲜血直往外冒,我感到头有些麻木,而“肇事”同伴的

哥哥用他宽大的手将我的伤口紧紧捂住,搀着我往他

家走。其实,同伴也并非故意,他是想用石头去砸我身

边的一只蝴蝶,由于用力过猛,结果石头偏离了方向,

砸到了我的前额。

在地里锄草的母亲闻讯后,弃下锄头飞也似的往

回跑,当她赶到同伴家时,我的伤口已被医生包扎好

了,头上裹着纱布。我躺在床上,知道母亲易激动,于

是假装着要睡的样子。见我安静地躺着,母亲悄然走

到我身边,抱着我的头。我看到她的眼里溢满泪水,泪

水又从眼窝里溢出,滴到了我的脸上。我感到泪水有

一瞬间的温暖,而后就凉了下来。事后,母亲也说过,

她真希望那一次我的痛是发生在她身上,她不希望我

受伤,希望我快乐、健康和幸福,永远永远。

其实,人生中哪有不遭受痛苦的时候?而孩子的

痛苦常常让娘心碎,让娘的心里更加痛苦。所以,在成

长和生活的风雨旅程中,我所经历的苦和累,我从来没

有跟娘说过,怕她为我操心,更怕她为我伤心。现在,

我已为人夫已为人父了,而乡下年迈的娘常常惦记着

我,惦记着我的女儿,在电话里向我问长问短。我知道

娘老了,但是娘对儿的心没有老,也永远不会老。对于

娘的问安,特别是问到我伤处的时候,我常常向娘编织

一个又一个谎言,包括这次我女儿所承受的疼痛。

似有灯火阑珊□文/石兵

情感Qing Gan

娘心□文/石泽丰

大学者钱穆早年曾在一所小学任教,负责教

学生们的作文课。他教作文,自有一套独特的方

法,值得我们学习。

钱穆告诉学生们:作文和说话一样,嘴里怎么

说,笔下就怎么写,这就是作文。随后,他给大家

布置了一道作文题:《今天的午饭》。大家开始写,

没过多一会儿就写完了,作文交上来之后,钱穆一

一批阅,最后选出了一篇佳作,写到了黑板上,那

篇佳作的内容是:“今天午饭,吃红烧猪肉,味道很

好,可惜咸了些。”钱穆告诉大家:“作文须有曲折,

就像这篇作文的最后一句一样,这就是好的作

文。”

又有一天,钱穆在课堂上给大家讲林纾的《技

击余谈》中的一个故事,由钱穆口述,要求学生们

记下。故事的大意是:有五个兄弟,大哥披挂上

阵,二哥又披挂上阵,三哥也披挂上阵,四哥同样

披挂上阵,五弟随之也披挂上阵。大家都按照钱

穆所说的记下了。但钱穆却告诉大家:“作文虽然

如同说话,但有时说话可以这样,作文却要求简

洁。”于是,便在黑板上写上了林纾的原文,其实就

是一句话:五兄弟披挂上阵。钱穆总结道:“这样

写,一句话就写明白了,但你们却写了五句,太啰

嗦了。”

又有一天,钱穆让学生们各带石板、石笔、铅

笔及毛边儿稿纸出校门,到了郊外一个古墓附近,

那里有近百棵苍松。钱穆命学生各自坐在一棵树

下,静观四周景色,各自写下。写完了以后,再围

坐在一起,让大家各自陈述。然后开始讨论:何处

有人忽略了、何处有人遗忘了……根据实景互作

讨论,给大家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过了一会儿,

钱穆又告诉大家:“今天还有一景,你们都没有注

意。你们听到头上的风声了吗?”于是让大家仔细

听,并判断与平日所听的风声有什么不同。学生

们因此各自听了一会儿。钱穆告诉大家:“这种风

因穿松针而过,松针细,又多隙,风经过的时候,其

声飒然,与别处不同,这就叫‘松风’。”于是又让学

生们以此为题目作文,学生们感觉很有趣味。

有一天下雨,钱穆告诉大家:今天本当出去作

文,但天下雨了,就不能出去了。于是命令学生排

坐楼上廊下看雨,并问学生:“今天看到的是什么

雨?”学生们回答说:“是黄梅雨。”钱穆又问:“黄梅

雨与其他雨有什么不同?”学生们各以自己的理解

做了回答。钱穆又让大家互相讨论,然后再下笔

写作文,足足过了半日,大家收获都很大。

又有一天,钱穆让大家坐在一起各自讲故事,

或是亲眼看到的、或是听来的……讲完了之后,选

择最动人的下笔写成作文,写完了之后,大家互相

观摩讨论,“诸生皆踊跃,认为作文乃日常人生中

一乐事。”

通过以上记述,我们可以看出,钱穆在教学生

作文的过程中,并没有按照教科书上的生硬规定

给学生进行灌输,而是把教学引入生活中,让学生

在身临其境的状态下,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怎样作

文,这样既能加深学生们的印象,又能使学生对作

文课产生兴趣,无形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好效

果。即使在近百年后的今天,钱穆的教作文方法

依然值得我们学习。

钱穆怎样教作文□文/唐宝民

飞瀑 仇多轩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