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职业间穿行 两种身份里游弋 -...

1
11 2013 1 29 星期二 责编:杨洁 版式:李雯 校对:亚强 汴梁人物 三种职业间穿行 三种职业间穿行 两种身份里游弋 两种身份里游弋 刘恪先生访谈 李海英 从小就是书痴 李 海 英(以 下 简 称 李): 刘老师好,至今我还记得,第 一次在河南大学你的课堂上旁听时的震惊,你用了一个 课时讲了一个词“风景”,听着你把一个我们都已习以为 常且天天挂在嘴边的词语,从词源、词义到概念、理论再 到艺术、生活、思维,一点一点地扩展开来,我原有对一 个词一个概念一个日常事务的惯性思维被彻底颠覆。说 来惭愧,那次旁听是个很偶然的决定,在此前我并不了解 你是何方神圣。回去之后,我便对你展开了调查和搜 索。我看到了这样一个资料,你1953年出生在湖南省华 容县的碑基镇,6岁读小学,1970年在岳阳市钱粮湖农场 一中任语文教员,也就是不到17岁就做了中学老师。我 很奇怪,你怎么那么小的年纪就开始工作了? 刘 恪(以 下 简 称 刘): 年龄很小就参加工作,其实是那 个时代的一个特点。比如说中学毕业甚至中学没毕业就 参加工作,比如说当话务员、参加农场文工团之类的。 1968年秋天,我们镇里小学的一名老师怀孕了,让我去代 课。代了半年课后,老师生完孩子回来了。学校就送我 到一个师范培训班学习了一年。那是1969年,学完后分 配到我们农场一中去教书。教中学时,我还不到17岁。 我那个时候虽然年纪小,但是知识面宽。若从读书这个 角度来讲,我在家乡小镇的名声是最大,因为我的藏书最 多。我十几岁时就拥有了两三千册图书。 李: 那太厉害了,两三千册书至少要装五个书柜的, 你一个十几岁的小孩怎么会有那么多的书? 刘: 呵呵,我当时用6个大箱子、两个柜子来装呢。 每次晒书的时候,就在我们乡村的场院上,用芦苇席铺 好,晒得满院都是。我记得有一次晒书,碰到驻地军队的 一名团政委,他看到满院的书,就问我是哪个大学毕业 的,大家听了都笑。 我的书一个来源是我舅舅。他喜欢诗歌。古典文学 类的书和很多现代小说,就是从他那里来的。再一个就 是我出身好,文革时期红卫兵抄来的书都堆放在仓库里, 别人不能拿,但是我能拿,因为我是贫下中农,我的好多 线装书就从那里拿来的。 李: 原来从小就是个书痴啊!可那么多书,你是怎么 阅读的呢? 刘: 小时候确实对书很痴迷,我不知道听谁说了一 句,苏轼说要想写好文章,就得先把《礼记·檀 弓》篇 背 会,我就信以为真了,晚上走了十几里路去朋友家把《礼 ·檀弓》篇找到。我记得那时候为了得到一本普希金的 诗集,可是花了大价钱了,是我的一个学生带我到一个村 里去找的。人是很奇怪的,你不找他要,他不把那书当回 事儿,你急切地找他要,他就当宝贝了,说什么也不给 你。我们真是费了老大的劲儿,最后采用换物方法总算 拿到手了。视若珍宝的是莎士比亚的剧本,我把书拿到 手的时候,书皮已经不太好了,我就自己扯了些粉红色的 花布做了一个封面。每次拿到手里就很幸福。你想啊, 我是个少年啊,莎士比亚写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朱生 豪译的文笔优美,我自做的精装封面也很漂亮,真是让我 爱得不得了。我小时候读书有这样三种情况:一是背古 典诗词,主要背南北朝、唐代和宋代这几个时期的诗词, 二是背诵散文,像《古文观止》之类的,其主要篇目小时 候我都会背。还有一个我印象很深的是《古文辞类纂》, 那一套书有6本,很大的,是桐城派的代表集。 李: 那也不过是17岁吧?工作时感觉吃力吗? 刘: 教书时年龄确实小,但人很倔强。从小我就有这 样一种脾性,就是无论做任何事,都要在身边那个小圈子 里做到最好。我记得那个时候村里到县里有个三级会 议,每年都会表彰各行各业的优秀工作者,我参加教育工 作以后,每年都被表彰,因为我带班嘛。我记得当时是陈 望道《修辞学发凡》那本书,不知道咋回事儿找不到了, 好不容易借了一本,连夜赶抄。晚上抄,白天讲,最后我 干脆把它背下来了。 重新选择职业 李: 我觉得你很敬业。要不然你也不会小小年纪就 做了你们教研室的组长。1976年你又考入湖南师范大学 中文系重新做了学生,那时你已经有8年的教龄了,收入 应该还不错,从年龄上说也该娶妻生子了,怎么会又想起 来去上学呢?我注意到大学毕业后,你没有回到学校,而 是做起了记者和编辑,先是在水电八局任报社记者,后来 又到宜昌市水电部文学艺术家协会《江河文学》杂志任总 编室主任,是什么促使你重新选择了职业? 刘: 我后来不想教书,有两个原因,一是我要求很严, 可学生并不那样想,你要求完美就会生气。另一个原因, 就如你说的那样,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龄,当时有人给我介 绍了镇里的一名医生,长得也不是很漂亮。我工作了那么 多年,经济条件不算太差。但我是一个乡下人,穷小子,家 里兄弟又多,结果女方家里很瞧不起我。我就有些赌气, 要到城里上大学给人看。大学毕业时,我的平均成绩是92 分,文艺理论竟然考了97分,年级第一名,可我还傻乎乎 找老师问为什么扣我3分呢。教课的樊篱老师个子很高, 他的眼睛好像要从镜片后面翻出来,说:“怎么啦?你还想 得100分?有得100分的人吗?我教了一辈子书只给了你 这最高分,你还想怎么着?”吓得我赶紧溜了。 我大学毕业后还做了一两年教育工作,是分配的,不 是我自己选择的。我读的是师范大学,按理说还得教书。 我后来教学的时候,就写东西,写了很多散文,还写过一些 古诗词的赏析,甚至还有一些关于《红楼梦》的研究, 投了很多次稿,像《广西文学》、《文艺评论》等我都 投过稿的,都没有发表出来。再后来上大学,接 着写,也陆陆续续地发表了一些小文章,散文 之类。报社想要人,我也想去,这样就改了行。 人生的又一次转折 李: 我查找的资料显示,大约是在1985年,你开始在杂 志上频繁露面,《人民文学》、《长江文艺》、《青海湖》等十多 家刊物都能搜索到你发表的小说,开始产生影响的是1988 年在《花城》发表的中篇小说《猎人家族》。是不是这些作品 帮助你成功入读北师大和鲁迅文学院的首届研究生班?时 隔8年,再次进入学校读书深造,到底是什么动机促使你不 停地向前? 刘: 我在水电八局报社工作了两年,后来跟着单位转到 湖南郴州工作了一年,一年后又调到了宜昌,创办《江河文 学》,做编辑部主任,管小说栏目。我在这时候就有了野心, 要做一名作家。其实我在大学时候也写过小说,写过长篇 小说,但没有发表。在宜昌工作时一心一意想成为小说家, 写了100多万字呢,但发表的不多,1987年左右陆陆续续发 表了一些。多年以后我女儿有一次整理旧物,把它们翻出 来,笑着喊:“爸爸,你有那么多退稿信啊!”幸好发表的不 多,要都发了,现在肯定后悔死了,因为质量不行。到北京 学 习 也 是 一 次 机 缘 的 促 发 ,1987 年 我 已 经 发 表 了 一 些 作 品 , 在单位有了一点效果。正好北京有一个编辑培训班,单位 就派我去学习,培训半年。完了以后,鲁迅文学院和北师大 联合起来准备招收研究生班,我在北京跑了半年把心跑野 了,非常想去,单位不放人。没有办法,我就把工作、工龄都 扔了,啥都不要了,跑到北师大去了,那是 1988年,我彻底 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是很辛苦的,既要挣钱养活自己,又 要读书、写作。 李: 我理解你说的辛苦,很多从乡下进城读书的孩子都 有过这种体验。在鲁迅文学院读书的日子,你创作了长江楚 风系列:《红帆船》、《山鬼》、《砂金》、《寡妇船》等中篇小说。 其中《红帆船》、《砂金》在《十月》连续发表引起轰动,《小说月 报》、《中篇选刊》均予以转载,此后又入选《1990 年小说年选》 和《90 年代文学主潮》,并且鲁迅文学院和《十月》杂志社还专 门召集京津两地评论家为你开了一个作品讨论会,当时各级 报刊均有报道。 刘: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自认为从不是职业作家 李:为何上世纪90年代,你基本暂停了此类写作,而转 向先锋写作? 刘: 其实我从不是一名职业作家,我先是做老师,然 后是编辑,再后来既做编辑又做老师,现在不还是名老师 吗?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写小说。我自己戏称是在 三种职业间穿行,教书、编辑、写作。最早写长江楚风系 列,和我在长江三峡的实际生活经验有关,我在宜昌呆了 好几年,跟着船工跑,在江边的小村子里采访、住过,对 那地方居民的生活比较了解。另外,我也是有意识往这 方 面 努 力 的 。 1988 年 我 已 经 30 多 岁 了 ,在 文 学 圈 里 起 步 已经是比较晚了。一开始,我打算花5年甚至10年把写 作的基本功搞扎实,现实主义写作也好,浪漫主义写作也 好,一定要写到极端。“长江楚风系列”就是浪漫主义的 巴 洛 克 写 法 ,最 早 的 是《猎 人 家 族》,之 后 是《红 帆 船》、 《寡妇船》。开研讨会时,他们说我把这种写实的东西与 浪漫主义的巴洛克风格写到了极端。当我把这些小说写 完之后,就不愿意再写此类作品了,当时就有不少人给我 说:“刘恪,你应该照着这个路子写下去,一定会大红大 紫。”但我清楚,设定的目标已经完成,再写也很难突破 了,重复又有什么意思呢,所以决定转换角色。 李: 转向先锋写作风格后,1993年出版你的第一部 先 锋 之 作《梦 中 情 人》,1994 年 写 出《蓝 色 雨 季》, 1996年由花城出版社出版。有评论认为它是当 年最好的长篇小说,由《钟山》杂志连载,各级 刊物均有大量评论,被评为广东省图书三等 奖,收入上世纪90年代先锋长篇丛书。获奖自然是对写 作者的一种肯定,可是关于国内的先锋写作,我注意到有 这样一种情况,余华、苏童、孙甘露、格非等作家是在上 世 纪 80 年 代 早 期 就 开 始 了 先 锋 写 作 的 实 验 ,到 1990 年 代 你开始先锋写作时,他们早已成为先锋写作的代表人物 了。那时这些代表人物有的已经暂停了先锋实验,并且 先锋写作在上世纪90年代已不再“热”了。从这样一种 语境中看,你好像是在捡拾别人丢弃的东西。这样做,你 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你没有压力吗? 刘: 我写作的变化,从写实转向先锋,是根据我自身情 况发生的转变,为的是实现自身突破。在《梦中情人》这部 书里,我尝试文体上自由一些,文笔上自由一些。写了几个 中篇以后,便开始写长篇《蓝色雨季》。写《蓝色雨季》大概 是在1990年,有一段时间我跑到南方去了,单独走了鄂西 和湘西,最后病倒在张家界,其间到了娄水,看到他们放排, 触发了我。跑完一圈之后回来,从鲁迅文学院毕业了,就开 始写起来,写得很慢。至于后来的得奖和好评,开始写时谁 会考虑它呢,就是想尝试一种新的写作方式罢了。 《城 与 市》彰 显 的 写 作 理 念 李: 你 在 1998 年 写 出 50 万 字 的 长 篇 小 说《城 与 市》, 它在当代一些著名学者心中掀起了一场波澜,王一川教 授认为:“这部小说作了迄今为止最为大胆和独创性的跨 体实验。时间将会证明它不仅是当代中国先锋文学的集 大成之作,而且也是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世纪性杰作, 极有可能成为21世纪文学写作一种充满魅力的美学典 范。”吴义勤教授则说:“从检验中国作家叙述水平的角 度来看,这样的文本在整个先锋文学史也是独一无二的, 它标示的是中国作家在叙事实验方面所能达到的最后可 能性,在此领域,它既是一个集大成者,也是一个终结 者,它将无法被超越。”评论家高兴先生从世界文学的比 较 来 看 还 把《城 与 市》归 结 为 中 国 式 的《尤 利 西 斯》。 但 事情往往具有戏剧性,这部被学术界热赞的作品,却不被 出版界看好,据说这部书前后曾被数家出版社以“好作品 但要赔钱”或“编辑都看不懂,读者更看不懂”为由先后 被拒绝,一直到2004年才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对于此,你有何感想? 刘: 《城与市》,是从 1996 年就开始动笔,那个时候我 一边做杂志主编,一边在北师大教书,没有大块的时间写 下来,断断续续好不容易写了一稿,大概有20多万字。 1997年我到四川去,差点儿把小命丢到那里。回来一想, 我说不行,《城与市》还没写完,刘恪怎么能死?开始鼓 着劲儿写,没日没夜地写,到1998年3月写完。我写作时 压根就不想发表的事儿,发表是写完后的事儿,我按时间 序列走,写时考虑的是怎样把一个类型写到极致,《红帆 船》就是在这样一个理念下完成的,《城与市》也是这样 的。 李: 对于《城与市》,若我只是一个普通读者,不需要做 研究,肯定是挑着读,很多读者都会有我这样的感受。基 于此种情况,你是如何看待作者、作品、读者三者之间的关 系?你写作时会确定一个什么样的最高目标和底线? 刘: 后一个问题好回答。写作对于我来讲只有最高 目标,没有底线。《城与市》的阅读确实存在你说的那种 情况,很多人都说读着费劲,今天我告诉你一个阅读捷 径。首先,你要放弃寻找故事的意图,把它作为片断去阅 读,因为这是一个由诗歌、小说、散文等多种文体沟通汇 合出的作品,需要你突破常规的阅读习惯。其次,你要了 解这部书的整体结构,它主要就是写了3个人,3个主要 人物牵连着3条线索,只不过这些线索不是平行递推的, 而是交织并迂回在一起的,你找到了这个结构就行了。 至于作者、读者、作品之间的关系,我一直都持有这样一 个态度:历来各个时期都会存在着一些极端前卫的作品, 比如说极端形而上的,只能为极少一部分读者所接受。 “每开一门课,就写一本书” 李: 最近几年,你来河南大学以后,你的兴趣似乎集中 在理论创作上,短短七八年,竟然写出了《现代小说技巧讲 堂》、《先锋小说技巧讲堂》、《耳镜》、《词语诗学》(上下)、 《中国现代小说语言美学》、《中国现代小说语言史》等多 达350万字的理论著作,平均下来每年都有一本呢,在小 说理论与小说语言上的研究已经是首屈一指了。学生中 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刘老师每开一门课,就写一本书, 写一本书,就填补一个空白,亲爱的小说家一不小心成了 小说理论家。”在同学们的笑谈中,一方面是对你的教学工 作表达敬意,另一方面,是不是也说明了我们内心还是很 期待着你继续写小说?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写作呢? 刘: 我从未料想过自己会在开封这个古城呆这么多 年,若不来开封,这些理论著作不知道会延迟到什么时候 才会面世,也不知道会不会面世。我是2004年年底来开 封的,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我首先是一个小说家,但我不 能给学生讲小说创作,文学院不是作家班。思量下来我 就选定了小说理论这个选题。至于后来成书,只是我备 课的习惯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把讲义整理一下就成 了。让人想不到的是,出版之后效果那么好,成为理论畅 销书,竟然再版好几次。现代小说技巧讲完了,接着讲先 锋小说技巧,就又有了《先锋小说技巧讲堂》。哈哈,当 然很累的,你也写文章,该深有体会的。每次课的讲义都 要写一两万字,其他的不说,两万字手抄一遍得多长时间 啊?那你想想我备一次课需要多长时间?要理论梳理, 要阐释,要选例! 李: 作为河南大学的一名学生,很感谢您为我们付出 的心血。最后能谈谈您今后的写作安排吗? 刘: 这个学期我开的课是文学理论研究,以关键词的 形式讲述,明年上半年先补充一些条目再把它整理成 书。然后就集中精力写小说了,教学使得我几 年都没写小说了。 李: 哦,期待着您的新作,不过,您也要保重 身体,不要太累了。 刘: 好的,谢谢。 本文配图上为刘恪各时期的照片,下为其部 分著作,由本人提供。 刘恪简介 刘恪 刘恪 1953 1953 年生于湖南岳阳 年生于湖南岳阳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 硕士 硕士曾先后任教师 曾先后任教师记者 记者文学期刊主编 文学期刊主编现为河南大 现为河南大 学文学院教授 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国土资源部作协副主席 中国国土资源部作协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 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 中国作协会员 1983 1983 年开始文学创作 年开始文学创作 著有长篇小说 著有长篇小说 城与 城与 》、《 》、《蓝色雨季 蓝色雨季》、《 》、《寡妇船 寡妇船》、《 》、《梦与诗 梦与诗》, 》, 小说集 小说集 红帆船 红帆船》、《 》、《中情人 中情人》、《 》、《墙上鱼耳朵 墙上鱼耳朵》, 》, 理论专著 理论专著 欲望玫瑰 欲望玫瑰》、《 》、《现代小说技 现代小说技 巧讲堂 巧讲堂》、《 》、《先锋小说技巧讲堂 先锋小说技巧讲堂》、《 》、《耳镜 耳镜600 600 万字 万字作品多 作品多 次获得图书奖和期刊文学奖 次获得图书奖和期刊文学奖 刘恪 刘恪戏称自己是在三种职 业间穿行,教书、编辑、写作。作者则称他在两种身份里 游弋,即是小说家,又是理论家。

Upload: others

Post on 19-Oct-2020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112013 年 1 月 29 日 星期二责编:杨洁 版式:李雯 校对:亚强汴梁人物

    三种职业间穿行三种职业间穿行 两种身份里游弋两种身份里游弋—— 刘恪先生访谈

    李海英

    从小就是书痴

    李海英(以下简称李):刘 老 师 好 ,至 今 我 还 记 得 ,第一 次 在 河 南 大 学 你 的 课 堂 上 旁 听 时 的 震 惊 ,你 用 了 一 个课 时 讲 了 一 个 词“ 风 景 ”,听 着 你 把 一 个 我 们 都 已 习 以 为常 且 天 天 挂 在 嘴 边 的 词 语 ,从 词 源 、词 义 到 概 念 、理 论 再到 艺 术 、生 活 、思 维 ,一 点 一 点 地 扩 展 开 来 ,我 原 有 对 一个 词 一 个 概 念 一 个 日 常 事 务 的 惯 性 思 维 被 彻 底 颠 覆 。 说来 惭 愧 ,那 次 旁 听 是 个 很 偶 然 的 决 定 ,在 此 前 我 并 不 了 解你 是 何 方 神 圣 。 回 去 之 后 ,我 便 对 你 展 开 了 调 查 和 搜索 。 我 看 到 了 这 样 一 个 资 料 ,你 1953 年 出 生 在 湖 南 省 华容 县 的 碑 基 镇 ,6 岁 读 小 学 ,1970 年 在 岳 阳 市 钱 粮 湖 农 场一 中 任 语 文 教 员 ,也 就 是 不 到 17 岁 就 做 了 中 学 老 师 。 我很 奇 怪 ,你 怎 么 那 么 小 的 年 纪 就 开 始 工 作 了 ?

    刘恪(以下简称刘):年 龄 很 小 就 参 加 工 作 ,其 实 是 那个 时 代 的 一 个 特 点 。 比 如 说 中 学 毕 业 甚 至 中 学 没 毕 业 就参 加 工 作 ,比 如 说 当 话 务 员 、参 加 农 场 文 工 团 之 类 的 。1968 年 秋 天 ,我 们 镇 里 小 学 的 一 名 老 师 怀 孕 了 ,让 我 去 代课 。 代 了 半 年 课 后 ,老 师 生 完 孩 子 回 来 了 。 学 校 就 送 我到 一 个 师 范 培 训 班 学 习 了 一 年 。 那 是 1969 年 ,学 完 后 分配 到 我 们 农 场 一 中 去 教 书 。 教 中 学 时 ,我 还 不 到 17 岁 。我 那 个 时 候 虽 然 年 纪 小 ,但 是 知 识 面 宽 。 若 从 读 书 这 个角 度 来 讲 ,我 在 家 乡 小 镇 的 名 声 是 最 大 ,因 为 我 的 藏 书 最多 。 我 十 几 岁 时 就 拥 有 了 两 三 千 册 图 书 。

    李:那 太 厉 害 了 ,两 三 千 册 书 至 少 要 装 五 个 书 柜 的 ,你 一 个 十 几 岁 的 小 孩 怎 么 会 有 那 么 多 的 书 ?

    刘:呵 呵 ,我 当 时 用 6 个 大 箱 子 、两 个 柜 子 来 装 呢 。每 次 晒 书 的 时 候 ,就 在 我 们 乡 村 的 场 院 上 ,用 芦 苇 席 铺好 ,晒 得 满 院 都 是 。 我 记 得 有 一 次 晒 书 ,碰 到 驻 地 军 队 的一 名 团 政 委 ,他 看 到 满 院 的 书 ,就 问 我 是 哪 个 大 学 毕 业的 ,大 家 听 了 都 笑 。

    我 的 书 一 个 来 源 是 我 舅 舅 。 他 喜 欢 诗 歌 。 古 典 文 学类 的 书 和 很 多 现 代 小 说 ,就 是 从 他 那 里 来 的 。 再 一 个 就是 我 出 身 好 ,文 革 时 期 红 卫 兵 抄 来 的 书 都 堆 放 在 仓 库 里 ,别 人 不 能 拿 ,但 是 我 能 拿 ,因 为 我 是 贫 下 中 农 ,我 的 好 多线 装 书 就 从 那 里 拿 来 的 。

    李:原 来 从 小 就 是 个 书 痴 啊 !可 那 么 多 书 ,你 是 怎 么阅 读 的 呢 ?

    刘:小 时 候 确 实 对 书 很 痴 迷 ,我 不 知 道 听 谁 说 了 一句 ,苏 轼 说 要 想 写 好 文 章 ,就 得 先 把《礼 记·檀 弓》篇 背会 ,我 就 信 以 为 真 了 ,晚 上 走 了 十 几 里 路 去 朋 友 家 把《礼记·檀 弓》篇 找 到 。 我 记 得 那 时 候 为 了 得 到 一 本 普 希 金 的诗 集 ,可 是 花 了 大 价 钱 了 ,是 我 的 一 个 学 生 带 我 到 一 个 村里 去 找 的 。 人 是 很 奇 怪 的 ,你 不 找 他 要 ,他 不 把 那 书 当 回事 儿 ,你 急 切 地 找 他 要 ,他 就 当 宝 贝 了 ,说 什 么 也 不 给你 。 我 们 真 是 费 了 老 大 的 劲 儿 ,最 后 采 用 换 物 方 法 总 算拿 到 手 了 。 视 若 珍 宝 的 是 莎 士 比 亚 的 剧 本 ,我 把 书 拿 到手 的 时 候 ,书 皮 已 经 不 太 好 了 ,我 就 自 己 扯 了 些 粉 红 色 的花 布 做 了 一 个 封 面 。 每 次 拿 到 手 里 就 很 幸 福 。 你 想 啊 ,我 是 个 少 年 啊 ,莎 士 比 亚 写 的《罗 密 欧 与 朱 丽 叶》,朱 生豪 译 的 文 笔 优 美 ,我 自 做 的 精 装 封 面 也 很 漂 亮 ,真 是 让 我爱 得 不 得 了 。 我 小 时 候 读 书 有 这 样 三 种 情 况 :一 是 背 古典 诗 词 ,主 要 背 南 北 朝 、唐 代 和 宋 代 这 几 个 时 期 的 诗 词 ,二 是 背 诵 散 文 ,像《古 文 观 止》之 类 的 ,其 主 要 篇 目 小 时候 我 都 会 背 。 还 有 一 个 我 印 象 很 深 的 是《古 文 辞 类 纂》,那 一 套 书 有 6 本 ,很 大 的 ,是 桐 城 派 的 代 表 集 。

    李:那 也 不 过 是 17 岁 吧 ? 工 作 时 感 觉 吃 力 吗 ?刘:教 书 时 年 龄 确 实 小 ,但 人 很 倔 强 。 从 小 我 就 有 这

    样 一 种 脾 性 ,就 是 无 论 做 任 何 事 ,都 要 在 身 边 那 个 小 圈 子

    里 做 到 最 好 。 我 记 得 那 个 时 候 村 里 到 县 里 有 个 三 级 会议 ,每 年 都 会 表 彰 各 行 各 业 的 优 秀 工 作 者 ,我 参 加 教 育 工作 以 后 ,每 年 都 被 表 彰 ,因 为 我 带 班 嘛 。 我 记 得 当 时 是 陈望 道《修 辞 学 发 凡》那 本 书 ,不 知 道 咋 回 事 儿 找 不 到 了 ,好 不 容 易 借 了 一 本 ,连 夜 赶 抄 。 晚 上 抄 ,白 天 讲 ,最 后 我干 脆 把 它 背 下 来 了 。

    重新选择职业

    李:我 觉 得 你 很 敬 业 。 要 不 然 你 也 不 会 小 小 年 纪 就做 了 你 们 教 研 室 的 组 长 。 1976 年 你 又 考 入 湖 南 师 范 大 学中 文 系 重 新 做 了 学 生 ,那 时 你 已 经 有 8 年 的 教 龄 了 ,收 入应 该 还 不 错 ,从 年 龄 上 说 也 该 娶 妻 生 子 了 ,怎 么 会 又 想 起来 去 上 学 呢 ? 我 注 意 到 大 学 毕 业 后 ,你 没 有 回 到 学 校 ,而是 做 起 了 记 者 和 编 辑 ,先 是 在 水 电 八 局 任 报 社 记 者 ,后 来又 到 宜 昌 市 水 电 部 文 学 艺 术 家 协 会《江 河 文 学》杂 志 任 总编 室 主 任 ,是 什 么 促 使 你 重 新 选 择 了 职 业 ?

    刘:我 后 来 不 想 教 书 ,有 两 个 原 因 ,一 是 我 要 求 很 严 ,可 学 生 并 不 那 样 想 ,你 要 求 完 美 就 会 生 气 。 另 一 个 原 因 ,就 如 你 说 的 那 样 ,到 了 娶 妻 生 子 的 年 龄 ,当 时 有 人 给 我 介绍了镇里的一名医生,长得也不是很漂亮。我工作了那么多年,经济条件不算太差。但我是一个乡下人,穷小子,家里 兄 弟 又 多 ,结 果 女 方 家 里 很 瞧 不 起 我 。 我 就 有 些 赌 气 ,要到城里上大学给人看。大学毕业时,我的平均成绩是 92分 ,文 艺 理 论 竟 然 考 了 97 分 ,年 级 第 一 名 ,可 我 还 傻 乎 乎找老师问为什么扣我 3 分呢。教课的樊篱老师个子很高,他的眼睛好像要从镜片后面翻出来,说:“怎么啦?你还想得 100 分?有得 100 分的人吗?我教了一辈子书只给了你这最高分,你还想怎么着?”吓得我赶紧溜了。

    我 大 学 毕 业 后 还 做 了 一 两 年 教 育 工 作 ,是 分 配 的 ,不是 我 自 己 选 择 的 。 我 读 的 是 师 范 大 学 ,按 理 说 还 得 教 书 。我后来教学的时候,就写东西,写了很多散文,还写过一些古诗词的赏析,甚至还有一些关于《红楼梦》的研究,投了很多次稿,像《广西文学》、《文艺评论》等我都投 过 稿 的 ,都 没 有 发 表 出 来 。 再 后 来 上 大 学 ,接着 写 ,也 陆 陆 续 续 地 发 表 了 一 些 小 文 章 ,散 文

    之类。报社想要人,我也想去,这样就改了行。

    人生的又一次转折

    李:我查找的资料显示,大约是在 1985 年,你开始在杂志上频繁露面,《人民文学》、《长江文艺》、《青海湖》等十多家刊物都能搜索到你发表的小说,开始产生影响的是 1988年在《花城》发表的中篇小说《猎人家族》。是不是这些作品帮助你成功入读北师大和鲁迅文学院的首届研究生班?时隔 8 年,再次进入学校读书深造,到底是什么动机促使你不停地向前?

    刘:我在水电八局报社工作了两年,后来跟着单位转到湖南郴州工作了一年,一年后又调到了宜昌,创办《江河文学》,做编辑部主任,管小说栏目。我在这时候就有了野心,要做一名作家。其实我在大学时候也写过小说,写过长篇小说,但没有发表。在宜昌工作时一心一意想成为小说家,写了 100 多万字呢,但发表的不多,1987 年左右陆陆续续发表了一些。多年以后我女儿有一次整理旧物,把它们翻出来,笑着喊:“爸爸,你有那么多退稿信啊!”幸好发表的不多,要都发了,现在肯定后悔死了,因为质量不行。到北京学习也是一次机缘的促发,1987 年我已经发表了一些作品,在单位有了一点效果。正好北京有一个编辑培训班,单位就派我去学习,培训半年。完了以后,鲁迅文学院和北师大联合起来准备招收研究生班,我在北京跑了半年把心跑野了,非常想去,单位不放人。没有办法,我就把工作、工龄都扔了,啥都不要了,跑到北师大去了,那是 1988 年,我彻底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是很辛苦的,既要挣钱养活自己,又要读书、写作。

    李:我理解你说的辛苦,很多从乡下进城读书的孩子都

    有过这种体验。在鲁迅文学院读书的日子,你创作了长江楚风系列:《红帆船》、《山鬼》、《砂金》、《寡妇船》等中篇小说。其中《红帆船》、《砂金》在《十月》连续发表引起轰动,《小说月报》、《中篇选刊》均予以转载,此后又入选《1990 年小说年选》和《90 年代文学主潮》,并且鲁迅文学院和《十月》杂志社还专门召集京津两地评论家为你开了一个作品讨论会,当时各级报刊均有报道。

    刘:那 是 很 久 以 前 的 事 情 了 。

    自认为从不是职业作家

    李:为何上世纪 90 年代,你基本暂停了此类写作,而转向先锋写作?

    刘:其 实 我 从 不 是 一 名 职 业 作 家 ,我 先 是 做 老 师 ,然后 是 编 辑 ,再 后 来 既 做 编 辑 又 做 老 师 ,现 在 不 还 是 名 老 师吗 ? 但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我 一 直 写 小 说 。 我 自 己 戏 称 是 在三 种 职 业 间 穿 行 ,教 书 、编 辑 、写 作 。 最 早 写 长 江 楚 风 系列 ,和 我 在 长 江 三 峡 的 实 际 生 活 经 验 有 关 ,我 在 宜 昌 呆 了好 几 年 ,跟 着 船 工 跑 ,在 江 边 的 小 村 子 里 采 访 、住 过 ,对那 地 方 居 民 的 生 活 比 较 了 解 。 另 外 ,我 也 是 有 意 识 往 这方 面 努 力 的 。 1988 年 我 已 经 30 多 岁 了 ,在 文 学 圈 里 起 步已 经 是 比 较 晚 了 。 一 开 始 ,我 打 算 花 5 年 甚 至 10 年 把 写作 的 基 本 功 搞 扎 实 ,现 实 主 义 写 作 也 好 ,浪 漫 主 义 写 作 也好 ,一 定 要 写 到 极 端 。“ 长 江 楚 风 系 列 ”就 是 浪 漫 主 义 的巴 洛 克 写 法 ,最 早 的 是《猎 人 家 族》,之 后 是《红 帆 船》、

    《寡 妇 船》。 开 研 讨 会 时 ,他 们 说 我 把 这 种 写 实 的 东 西 与浪 漫 主 义 的 巴 洛 克 风 格 写 到 了 极 端 。 当 我 把 这 些 小 说 写完 之 后 ,就 不 愿 意 再 写 此 类 作 品 了 ,当 时 就 有 不 少 人 给 我说 :“ 刘 恪 ,你 应 该 照 着 这 个 路 子 写 下 去 ,一 定 会 大 红 大紫 。”但 我 清 楚 ,设 定 的 目 标 已 经 完 成 ,再 写 也 很 难 突 破了 ,重 复 又 有 什 么 意 思 呢 ,所 以 决 定 转 换 角 色 。

    李:转 向 先 锋 写 作 风 格 后 ,1993 年 出 版 你 的 第 一 部先 锋 之 作《梦 中 情 人》,1994 年 写 出《蓝 色 雨 季》,

    1996 年 由 花 城 出 版 社 出 版 。 有 评 论 认 为 它 是 当年 最 好 的 长 篇 小 说 ,由《钟 山》杂 志 连 载 ,各 级刊 物 均 有 大 量 评 论 ,被 评 为 广 东 省 图 书 三 等

    奖 ,收 入 上 世 纪 90 年 代 先 锋 长 篇 丛 书 。 获 奖 自 然 是 对 写作 者 的 一 种 肯 定 ,可 是 关 于 国 内 的 先 锋 写 作 ,我 注 意 到 有这 样 一 种 情 况 ,余 华 、苏 童 、孙 甘 露 、格 非 等 作 家 是 在 上世 纪 80 年 代 早 期 就 开 始 了 先 锋 写 作 的 实 验 ,到 1990 年 代你 开 始 先 锋 写 作 时 ,他 们 早 已 成 为 先 锋 写 作 的 代 表 人 物了 。 那 时 这 些 代 表 人 物 有 的 已 经 暂 停 了 先 锋 实 验 ,并 且先 锋 写 作 在 上 世 纪 90 年 代 已 不 再“ 热 ”了 。 从 这 样 一 种语 境 中 看 ,你 好 像 是 在 捡 拾 别 人 丢 弃 的 东 西 。 这 样 做 ,你的 目 的 是 什 么 ? 难 道 你 没 有 压 力 吗 ?

    刘:我写作的变化,从写实转向先锋,是根据我自身情况发生的转变,为的是实现自身突破。在《梦中情人》这部书里,我尝试文体上自由一些,文笔上自由一些。写了几个中篇以后,便开始写长篇《蓝色雨季》。写《蓝色雨季》大概是 在 1990 年 ,有 一 段 时 间 我 跑 到 南 方 去 了 ,单 独 走 了 鄂 西和湘西,最后病倒在张家界,其间到了娄水,看到他们放排,触发了我。跑完一圈之后回来,从鲁迅文学院毕业了,就开始写起来,写得很慢。至于后来的得奖和好评,开始写时谁会考虑它呢,就是想尝试一种新的写作方式罢了。

    《城与市》彰显的写作理念

    李:你 在 1998 年 写 出 50 万 字 的 长 篇 小 说《城 与 市》,它 在 当 代 一 些 著 名 学 者 心 中 掀 起 了 一 场 波 澜 ,王 一 川 教授 认 为 :“ 这 部 小 说 作 了 迄 今 为 止 最 为 大 胆 和 独 创 性 的 跨体 实 验 。 时 间 将 会 证 明 它 不 仅 是 当 代 中 国 先 锋 文 学 的 集大 成 之 作 ,而 且 也 是 整 个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的 世 纪 性 杰 作 ,极 有 可 能 成 为 21 世 纪 文 学 写 作 一 种 充 满 魅 力 的 美 学 典范 。”吴 义 勤 教 授 则 说 :“ 从 检 验 中 国 作 家 叙 述 水 平 的 角度 来 看 ,这 样 的 文 本 在 整 个 先 锋 文 学 史 也 是 独 一 无 二 的 ,

    它 标 示 的 是 中 国 作 家 在 叙 事 实 验 方 面 所 能 达 到 的 最 后 可能 性 ,在 此 领 域 ,它 既 是 一 个 集 大 成 者 ,也 是 一 个 终 结者 ,它 将 无 法 被 超 越 。”评 论 家 高 兴 先 生 从 世 界 文 学 的 比较 来 看 还 把《城 与 市》归 结 为 中 国 式 的《尤 利 西 斯》。 但事 情 往 往 具 有 戏 剧 性 ,这 部 被 学 术 界 热 赞 的 作 品 ,却 不 被出 版 界 看 好 ,据 说 这 部 书 前 后 曾 被 数 家 出 版 社 以“ 好 作 品但 要 赔 钱 ”或“ 编 辑 都 看 不 懂 ,读 者 更 看 不 懂 ”为 由 先 后被 拒 绝 ,一 直 到 2004 年 才 由 天 津 百 花 文 艺 出 版 社 出 版 。对 于 此 ,你 有 何 感 想 ?

    刘:《城 与 市》,是 从 1996 年 就 开 始 动 笔 ,那 个 时 候 我一 边 做 杂 志 主 编 ,一 边 在 北 师 大 教 书 ,没 有 大 块 的 时 间 写下 来 ,断 断 续 续 好 不 容 易 写 了 一 稿 ,大 概 有 20 多 万 字 。1997 年 我 到 四 川 去 ,差 点 儿 把 小 命 丢 到 那 里 。 回 来 一 想 ,我 说 不 行 ,《城 与 市》还 没 写 完 ,刘 恪 怎 么 能 死 ? 开 始 鼓着 劲 儿 写 ,没 日 没 夜 地 写 ,到 1998 年 3 月 写 完 。 我 写 作 时压 根 就 不 想 发 表 的 事 儿 ,发 表 是 写 完 后 的 事 儿 ,我 按 时 间序 列 走 ,写 时 考 虑 的 是 怎 样 把 一 个 类 型 写 到 极 致 ,《红 帆船》就 是 在 这 样 一 个 理 念 下 完 成 的 ,《城 与 市》也 是 这 样的 。

    李:对于《城与市》,若我只是一个普通读者,不需要做研 究 ,肯 定 是 挑 着 读 ,很 多 读 者 都 会 有 我 这 样 的 感 受 。 基于此种情况,你是如何看待作者、作品、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你写作时会确定一个什么样的最高目标和底线?

    刘:后 一 个 问 题 好 回 答 。 写 作 对 于 我 来 讲 只 有 最 高目 标 ,没 有 底 线 。《城 与 市》的 阅 读 确 实 存 在 你 说 的 那 种情 况 ,很 多 人 都 说 读 着 费 劲 ,今 天 我 告 诉 你 一 个 阅 读 捷径 。 首 先 ,你 要 放 弃 寻 找 故 事 的 意 图 ,把 它 作 为 片 断 去 阅读 ,因 为 这 是 一 个 由 诗 歌 、小 说 、散 文 等 多 种 文 体 沟 通 汇合 出 的 作 品 ,需 要 你 突 破 常 规 的 阅 读 习 惯 。 其 次 ,你 要 了解 这 部 书 的 整 体 结 构 ,它 主 要 就 是 写 了 3 个 人 ,3 个 主 要人 物 牵 连 着 3 条 线 索 ,只 不 过 这 些 线 索 不 是 平 行 递 推 的 ,而 是 交 织 并 迂 回 在 一 起 的 ,你 找 到 了 这 个 结 构 就 行 了 。至 于 作 者 、读 者 、作 品 之 间 的 关 系 ,我 一 直 都 持 有 这 样 一个 态 度 :历 来 各 个 时 期 都 会 存 在 着 一 些 极 端 前 卫 的 作 品 ,比 如 说 极 端 形 而 上 的 ,只 能 为 极 少 一 部 分 读 者 所 接 受 。

    “每开一门课,就写一本书”

    李:最近几年,你来河南大学以后,你的兴趣似乎集中在理论创作上,短短七八年,竟然写出了《现代小说技巧讲堂》、《先 锋 小 说 技 巧 讲 堂》、《耳 镜》、《词 语 诗 学》(上 下)、

    《中 国 现 代 小 说 语 言 美 学》、《中 国 现 代 小 说 语 言 史》等 多达 350 万 字 的 理 论 著 作 ,平 均 下 来 每 年 都 有 一 本 呢 ,在 小说 理 论 与 小 说 语 言 上 的 研 究 已 经 是 首 屈 一 指 了 。 学 生 中流 传 着 这 样 一 个 说 法 :“ 刘 老 师 每 开 一 门 课 ,就 写 一 本 书 ,写 一 本 书 ,就 填 补 一 个 空 白 ,亲 爱 的 小 说 家 一 不 小 心 成 了小说理论家。”在同学们的笑谈中,一方面是对你的教学工作 表 达 敬 意 ,另 一 方 面 ,是 不 是 也 说 明 了 我 们 内 心 还 是 很期待着你继续写小说?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写作呢?

    刘:我 从 未 料 想 过 自 己 会 在 开 封 这 个 古 城 呆 这 么 多年 ,若 不 来 开 封 ,这 些 理 论 著 作 不 知 道 会 延 迟 到 什 么 时 候才 会 面 世 ,也 不 知 道 会 不 会 面 世 。 我 是 2004 年 年 底 来 开封 的 ,当 时 的 想 法 很 简 单 ,我 首 先 是 一 个 小 说 家 ,但 我 不能 给 学 生 讲 小 说 创 作 ,文 学 院 不 是 作 家 班 。 思 量 下 来 我就 选 定 了 小 说 理 论 这 个 选 题 。 至 于 后 来 成 书 ,只 是 我 备课 的 习 惯 带 来 的 一 个 必 然 结 果 ,把 讲 义 整 理 一 下 就 成了 。 让 人 想 不 到 的 是 ,出 版 之 后 效 果 那 么 好 ,成 为 理 论 畅销 书 ,竟 然 再 版 好 几 次 。 现 代 小 说 技 巧 讲 完 了 ,接 着 讲 先锋 小 说 技 巧 ,就 又 有 了《先 锋 小 说 技 巧 讲 堂》。 哈 哈 ,当然 很 累 的 ,你 也 写 文 章 ,该 深 有 体 会 的 。 每 次 课 的 讲 义 都要 写 一 两 万 字 ,其 他 的 不 说 ,两 万 字 手 抄 一 遍 得 多 长 时 间啊 ? 那 你 想 想 我 备 一 次 课 需 要 多 长 时 间 ? 要 理 论 梳 理 ,要 阐 释 ,要 选 例 !

    李:作 为 河 南 大 学 的 一 名 学 生 ,很 感 谢 您 为 我 们 付 出的 心 血 。 最 后 能 谈 谈 您 今 后 的 写 作 安 排 吗 ?

    刘:这 个 学 期 我 开 的 课 是 文 学 理 论 研 究 ,以 关 键 词 的形 式 讲 述 ,明 年 上 半 年 先 补 充 一 些 条 目 再 把 它 整 理 成书 。 然 后 就 集 中 精 力 写 小 说 了 ,教 学 使 得 我 几年 都 没 写 小 说 了 。

    李:哦 ,期 待 着 您 的 新 作 ,不 过 ,您 也 要 保 重身 体 ,不 要 太 累 了 。

    刘:好 的 ,谢 谢 。本 文 配 图 上 为 刘 恪 各 时 期 的 照 片 ,下 为 其 部

    分 著 作 ,由 本 人 提 供 。

    刘恪简介刘恪刘恪,,19531953 年生于湖南岳阳年生于湖南岳阳,,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

    院院,,硕士硕士。。曾先后任教师曾先后任教师,,记者记者,,文学期刊主编文学期刊主编。。现为河南大现为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国土资源部作协副主席中国国土资源部作协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中国作协会员。。19831983 年开始文学创作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长篇小说著有长篇小说《《城与城与市市》、《》、《蓝色雨季蓝色雨季》、《》、《寡妇船寡妇船》、《》、《梦与诗梦与诗》,》,小说集小说集《《红帆船红帆船》、《》、《梦梦中情人中情人》、《》、《墙上鱼耳朵墙上鱼耳朵》,》,理论专著理论专著《《欲望玫瑰欲望玫瑰》、《》、《现代小说技现代小说技巧讲堂巧讲堂》、《》、《先锋小说技巧讲堂先锋小说技巧讲堂》、《》、《耳镜耳镜》》等等,,600600 万字万字,,作品多作品多次获得图书奖和期刊文学奖次获得图书奖和期刊文学奖。。 刘恪刘恪戏 称 自 己 是 在 三 种 职业 间 穿 行 ,教 书 、编 辑 、写 作 。 作 者 则 称 他 在 两 种 身 份 里游 弋 ,即 是 小 说 家 ,又 是 理 论 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