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學品分 及標示調和制度...

226
The 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 Labelling of Chemicals 全球化學品分類 及標示調和制度 初稿 本手冊之編譯與相關作業,由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提供專案研究經費,謹此致上十二萬分的謝意 製作:工業技術研究院環境與 安全衛生技術發展中心 聯繫: [email protected] 日期: 2004.11.17

Upload: others

Post on 16-Jul-2020

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The 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 Labelling of Chemicals

    全球化學品分類 及標示調和制度

    (初稿)

    本手冊之編譯與相關作業,由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提供專案研究經費,謹此致上十二萬分的謝意

    製作:工業技術研究院環境與

    安全衛生技術發展中心

    聯繫: [email protected]

    日期: 2004.11.17

  • SG/AC.10/30

    全球化學品分類及標示 調和制度 (全球調和制度)

    聯 合 國 2003 年於紐約和日內瓦

  • 初稿(2004.11.17) 工研院環安中心製作

    譯 序

    全球化學品分類及標示調和制度 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and Labelling of Chemicals,簡稱GHS,主要是針對化學品分

    類、標示、以及物質安全資料表內容做調和一致的規範,在經過國際勞工組

    織、經濟合作發展組織及聯合國危險物品運輸專家委員會等機構的努力下,

    GHS系統已於2003年發展完成。2002年9月在南非約翰尼斯堡的世界高峰會

    永續發展行動計畫中,更鼓勵各國儘早執行本制度以達到2008年GHS系統全

    球運作的目標,而APEC更希望各會員體能自發性的在2006年前實施。GHS

    系統對化學品分類的要求,較為嚴謹,對我國現行法規如標示、危害通識

    等,勢必會造成某種程度的影響。

    本 手 冊 係 依 據 聯 合 國 於 2003 年 發 布 之 紫 皮 書 原 版 內 容

    (ST/SG/AC.10/30,ISBN 92-1-116840-6)編譯而成。原版版權屬聯合國所

    有,未經聯合國事先書面許可,任何部分不得為銷售目的重印、存入檢索系

    統或以電子、靜電、磁帶、機械、影印或其他形式或方式傳送。

    本手冊目前為初稿,且尚未含原版附錄部分,後續將聘請專家學者繼續

    審閱修正,預計2005年6月完成定稿完整版本。編譯過程已力求內容之正確

    性與可讀性,惟部分名詞尚無一致性之譯法,歡迎各界先進賢達提供寶貴意

    見。

    本手冊之編譯與相關作業,由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提供專案研究經費,謹

    此致上十二萬分的謝意。

    工業技術研究院環境與安全衛生技術發展中心 謹致

    中華民國 九十三 年 十一 月 十七 日

  • 初稿(2004.11.17) 工研院環安中心製作

    說明

    本出版物中所使用的名稱以及物件的編制方式並不意味著聯合國秘書處對任何國家、領

    土、城市、地區或其當局的法律地位,及對其邊界或界線的劃分表示任何意見。

    聯合國版權所有©,2003 年

    版權所有。 未經聯合國事先書面許可,本出版物任何部分不得為銷售目

    的重印、存入檢索系統或以電子、靜電、磁帶、機械、影印或其 他形式或方式傳送。

    ST/SG/AC.10/30

    聯合國 出售品編號:E.03.II.E.25

    ISBN 92-1-116840-6

  • 初稿(2004.11.17) 工研院環安中心製作

    前 言

    1. 本文所描述的《全球化學品分類及標示調和制度》是集合了十多年工作的成果。參與此項工作的人們來自許多國家、國際組織和相關的財團。其工作範圍廣泛的包括自毒理學到消

    防安全相關的專業領域,最終需要廣泛的誠心與善意去做協調,以便實現此制度。

    2. 而此工作始於調和現行的制度以制定單一的、全球調和的制度,來處理化學品的分類、標示和物質安全資料表的這樣一個前提下。這不是一種新的概念,因為運輸部門已經在聯合

    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危險物品運輸問題專家委員會的工作為基礎下,對物化性危害以及急

    性毒物的分類和標示制度進行調和。但在工作場所和消費部門則尚未進行,而且各國的運

    輸許可與該國其他部門的要求經常有不一致的狀況。

    3. 這項工作的國際授權在1992 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UNCED)上通過,它反映在《21世紀議程》第19.27 段。“若是可行的話,應於2000 年之前建立全球調和的危害分類和相對的標示制度,包括物質安全資料表和易懂的符號在內"。

    4. 本工作在化學品內部程序管理組織(IOMC)調和化學品分類制度協調小組的協助下進行協調及管理。由國際國際勞工組織(ILO)、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與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危險物品運輸問題專家小組委員會(UNSCETDG)進行技術性的指導所完成。

    5. 2001 年工作完成後,即由化學品內部程序管理組織移交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新成立的全球調和分類系統制度專家小組委員會(UNSCEGHS),由理事會於1999年10月26日第1995/65 號決議設立,作為前危險物品運輸問題專家委員會的一個附屬機構,該委員會同時更名為“危險物品運輸和全球化學品分類及標示調和制度專家委員會"

    (UNSCETDG/GHS)。委員會及其各小組委員會展開為期兩年的前置工作,其第一項任務是將全球調和系統制度提供給全球使用與應用。本文依據化學品內部程序管理組織的原

    始建議擬訂並經委員會第一屆會議核准(2002年12月11日至13日),作為執行全球調和系統制度的初始基礎。

    6. 然而,該制度是動態的,並應在執行過程中隨著經驗的積累不斷修訂並使之更加有效。各國和區域政府是本文的主要對象,而它也包含充分的內容和指導,提供業界最終落實國民

    需求的參考依據。全球調和分類系統制度專家小組委員會負責維持全球調和制度及推動執

    行,而將隨著需求而提供補充指導意見,同時維持制度的穩定性以鼓勵此制度的採用。本

    文在委員會的主持下進行修訂與更新,並學習從事分類和標示工作的人員的經驗,使需求

    得以應用在國家、區域與國際法,用以反映將各項要求落實到國家、區域及國際經驗。

    7. 2002年9月4日在約翰尼斯堡所通過的《行動計畫》第22(c)段中,永續發展世界高峰會議鼓勵各國儘快執行新的全球調和制度,期待讓該制度到2008年能夠全面實施。有鑒於此,委員會希望關心化學品安全性的國家與國際組織能在不久的將來採用它。以提供關於

    化學品的危害及保護人民的方法及資訊,作為提供化學品安全管理的國家政策基礎。若世

    界各國廣泛管理化學品,將為全球人口和環境創造更安全的條件,同時又能繼續享受利用

    化學品的好處。此外,從事國際貿易的公司必須致力於達到有關國家所規定的化學品危害

    分類和告示的一致性,故調和制度還具有促進國際貿易的好處。

  • 初稿(2004.11.17) 工研院環安中心製作

    8. 本出版物由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ECE)秘書處編寫,該秘書處提供服務於經濟及社會理事會的化學品分類和標示專家小組委員會。

    9 . 如有補充資訊(包 括本出版物的更正),可瀏覽歐洲經委會運輸處網站

    http://www.unece.org/trans/danger/danger.htm。

  • 初稿(2004.11.17) 工研院環安中心製作

    目 錄 頁次

    第1 部分 導言.................................................................................................................. ...1

    第1.1 章 全球調和制度的目的、範圍及應用...................................................................... ..........3

    第1.2 章 定義及縮寫....................... ....................... ....................... ....................... .......................10

    第1.3 章 危害性物質及混合物分類............................................................................................. 15

    第1.4 章 危害通識:標示............................................................................................................ ..21

    第1.5 章 危害通識:物質安全資料表.......................................................................................... 31

    第2 部分 物化性危害..............................……..................................................................37

    第2.1 章 爆炸物........................................................................................................…........... ... ...38

    第2.2 章 易燃氣體...................................................................................................................... ... 46

    第2.3 章 易燃氣溶膠.................................................................................................................. ... 50

    第2.4 章 氧化性氣體...................................................................................................................... 56

    第2.5 章 高壓氣體...................................................................................................................... ... 59

    第2.6 章 易燃液體...................................................................................................................... ... 63

    第2.7 章 易燃固體...................................................................................................................... ... 67 第2.8 章 自反應物質.................................................................................................................. ... 70 第2.9 章 發火性液體...................................................................................................................... 74 第2.10 章 發火性固體.....................................................................................................................76 第2.11 章 自熱物質...................................................................................................................... . 78 第2.12 章 禁水性物質.................................................................................................................... 82 第2.13 章 氧化性液體.................................................................................................................... 85 第2.14 章 氧化性固體.................................................................................................................... 88 第2.15 章 有機過氧化物.............................................................................................................. ..91 第2.16 章 金屬腐蝕物.................................................................................................................. ..95

  • 初稿(2004.11.17) 工研院環安中心製作

    目 錄(續)

    頁次

    第3 部分 健康和環境危害...............................................................................................97

    第3.1 章 急毒性物質......................................................................................................................99 第3.2 章 皮膚腐蝕性/刺激性物質................................................................................................113 第3.3 章 嚴重眼睛損傷/眼睛刺激物質........................................................................................126 第3.4 章 呼吸道或皮膚過敏性物質.............................................................................................140 第3.5 章 生殖細胞突變性物質.....................................................................................................148 第3.6 章 致癌性物質................................................................................................................... .156 第3.7 章 生殖毒性物質.................................................................................................................164 第3.8 章 標的器官毒性物質—單一暴露.....................................................................................176 第3.9 章標的器官毒性物質—重複暴露......................................................................................186 第3.10 章 水生環境毒性物質.......................................................................................................198

  • 初稿(2004.11.17) 工研院環安中心製作

    第 1 部分 導 言

  • 初稿(2004.11.17) 工研院環安中心製作

  • 初稿(2004.11.17) 工研院環安中心製作 - 3 -

    第1.1 章

    全球化學品分類及標示調和制度 (全球調和制度)

    的目的、範圍和應用

    1.1.1 目的

    1.1.1.1 利用化學製品提高及改善生活是當今的世界潮流。這些產品帶來好處的同時,也可能給人體或環境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多年來許多的國家或組織制定了各種法律與規章,要求以

    標示或物質安全資料表的編制向使用化學品的社會大眾傳播相關資訊。使社會大眾瞭解這些化

    學品的特性和危害,並在使用的環境下能夠實施適當的保護措施。鑒於使用的化學品數量龐

    大,個別單位無法有效管理所有的化學產品。

    1.1.1.2 現行的相關法律或規章大部分是相似的,但在不同國家間內容上的差異,也可能大得足以讓同種產品有著不同的標示或物質安全資料表。由於對於危害定義的不同,例如某種化學品

    在一國被認為是易燃品,而在另一國被認為是非易燃品。或是在一國被認定是致癌物,在另一

    國則不是。因此,世界各國對於標示或物質安全資料表的危害認定,在方法或是時間上都可能

    不一致。所以希望參與國際貿易的公司,必須具備大量的且有經驗的專家,以便因應這些法律

    和規章的變化,進而編制不同的標示和物質安全資料表。然而,發展和維持化學品調合的分類

    和標示制度是一項複雜工作,許多國家根本無法進行。

    1.1.1.3 鑒於化學品的全球貿易,與制定國際性的程序步驟來確保使用、運輸和處置的安全性,其範圍十分廣泛。因此認識到採用國際調和的做法進行分類和標示,可為此類方案提供基礎。

    一旦各國掌握了在本國生產或是進口化學品的一致和正確的資訊,就能建立控制化學品接觸和

    人員與環境保護的基礎設施。

    1.1.1.4 因此,我們有許多制定全球調和制度的理由,而預計執行調和制度之後將:

    (a) 提供一種國際調合性的危害通識制度,提高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保護;

    (b) 為尚未制定制度的國家提供一個公認的架構;

    (c) 減少測試和評估化學品的必要性;

    (d) 對國際上已有適當評估及確認危害之化學品, 促進其國際貿易。

    1.1.1.5 此工作始於審查現行的制度及確定工作的範圍。雖然許多國家對於化學品的制度有著不同程度要求,但下列是“主要的"現行制度,並被用為擬訂全球調和制度的基礎:

    (a) 美國工作場所、消費和殺蟲劑的相關法規;

    (b) 加拿大工作場所、消費和殺蟲劑的相關法規; (c) 歐洲聯盟有關化學物質和製劑的分類和標示規定; (d) 《聯合國有關危險物品運輸的建議書》。

  • 初稿(2004.11.17) 工研院環安中心製作 - 4 -

    1.1.1.6 隨著工作的推展,對於其他國家的相關法規也進行了審議,但主要的課題是找出歸納這些現行制度的最佳觀點,以及制定出一種調和的制度。而這項工作的基礎是之前所議訂出的調

    和原則,包括了:

    (a) 向勞工、消費者、社會大眾和環境提供的保護措施,不得因調和分類系統和標示制度的執行而有所降低;

    (b) 危害分類程序是關於化學元素及其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內在特性所引起危害的規定,包括了自然和合成的化學品1;

    (c) 調和是指為化學品危害的分類和標示制度建立共同和一致的基礎,而能夠選擇關於運輸、消費者、勞工和環境保護所需的相關要求;

    (d) 調和的範圍包括危害分類標準和危害通識工具;例如化學品標示和物質安全資料表,並遵照國際勞工組織報告2 所認定的四項現行制度;

    (e) 這些制度需整理成單一的全球調和制度;而新制度形成的過程中應採取過渡措施;

    (f) 應當確保有關的雇主、勞工、消費者和其他相關的國際性組織參與調和過程;

    (g) 應讓相關人士(例如勞工、消費者和社會大眾)瞭解化學品危害有關的資訊;

    (h) 對於現行有關化學品的分類資料,應在進行化學品重新分類而彙整成調和制度時,有效的加以利用;

    (i) 新的調和分類制度可能需要修改現行化學品測試方法;

    (j) 有關化學品危害的標示,在依照主管當局所規定保護商業機密資訊的同時,應確保勞工、消費者和社會大眾的健康安全及對於環境的保護。

    1.1.2 範圍

    1.1.2.1 全球調和制度包括下列要素:

    (a) 依據其健康、環境和物化性的危害,提 供物質及混合物之調和性分類準則;

    (b) 調和危害通識要素,包括標示和物質安全資料表的規範。

    1.1.2.2 本文按危害類型(例如急毒性或易燃性)描述了分類標準和危害通識要素。此外,還制定了每種危害的判定邏輯。並以本文及附件7 中化學品分類的部分實例,說明此標準應如何應用。且對在制定過程中所提出需附加在該制度中的指示等有關問題進行了討論,

    1.1.2.3 全球調和制度的範圍是基於1992 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中,有關制定《21 世紀議程》第19 章方案領域B 第26 和27 段所對於該制度的授權,條文轉載如下:

    “26.全球調和的危害分類系統和標示制度,尚未能夠在工作場所或家庭中推動化學品的安全使用。化學品分類可因不同的目的去進行,而制訂重要的特殊標示制度工具。所以建立調和的化

    學品危害分類系統和標示制度是持續性的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在某些情況下,必須考慮到其他特性引起的危害,例如物質或混合物的物理狀態(例如,壓力和溫

    度)或經過化學反應產生的物質特性(例如經由水接觸而產生具易燃性的氣體)。

    2 1992 年國際國際勞工組織報告關於《調和現行化學品危害分類系統和標示制度的執行範圍》。

  • 初稿(2004.11.17) 工研院環安中心製作 - 5 -

    27. 若可行的話,應於2000 年之前建立全球調和的化學品危害分類系統和並行的標示制度, 其中包括物質的安全資料表和淺顯易懂的符號在內。"

    1.1.2.4 在調和過程中,為了確定全球調和制度參數的一致性,故對上述的授權作了之後的分析和修飾。因此,化學品內部程序管理組織(IOMC)協調小組通過了下列修正以確保參與者瞭解該項工作的範圍:

    “調和危害分類和標示的工作中,其重點在於制定所有化學品及其混合物的調和制度。此制度

    因產品類型或其生命週期的階段差異,而造成適用的範圍可能不同。一旦化學品被分類後,在

    規定的產品或使用背景中應採取何種資料或步驟時,必須考慮負面影響的可能性。藥品、食品

    添加劑、化妝品和食品中殺蟲劑殘留物等將不在全球調和制度的涵蓋範圍。不過,勞工在可能

    接觸的場合,以及運輸過程中如果有潛在的接觸,則這些類型的化學品將在全球調和制度的涵

    蓋範圍內。調和化學品分類制度協調小組意識到,某些必需應用專業知識的特殊產品,需作進

    一步的討論以解決其在使用類別上具體適用的問題。"3

    1.1.2.5 在編寫說明時,調和化學品分類制度協調小組審慎的評估了有關全球調和制度可能在應用上有許多不同的問題。如,有些部門或產品是否應當免除在外,以及此制度是否適用於某些

    特定化學品生命週期中的所有階段。故在討論中訂定了三個參數,而對於國家或區域範圍的應

    用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下對它們和一一說明:

    (a)參數1: 全球調和制度包含所有具危害性的化學品。全球調和制度危害通識要素的適用範圍(例如,

    標示、物質安全資料表)可能因產品種類或生命週期中階段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全球調和制 度的對象包括消費者、勞工、運輸勞工和緊急應變人員。

    (一) 現行的危害分類和標示制度註明在所有類型的使用情況下對所有潛在危害化學

    品的潛在接觸問題,包括生產、儲存、運輸、工作場所使用、消費使用和環境

    中的存在等。它們意在保護人員、設施和環境。就所包含的化學品而言,最廣

    泛應用的要求一般可見於現有制度中適用於工作場所或運輸的各個部分中。應

    當指出,“化學品"一詞廣泛用於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的各項協定和隨後的

    文件中,它包括物質、產物、混合物、製劑或現行制度中可能用來表示涵蓋範

    圍的任何其他用語。 (二) 由於所有的化學品和商業化學產品都是在工作場所製造的(包括消費產品),

    裝貨和運輸期間都由勞工來搬運,而且經常由勞工使用,因此任何特定類型的

    化學品或產品都無法排除在全球調和制度之外。例如,目前有些國家,藥品生

    命週期的製造、儲存和運輸階段都包含在工作場所和運輸的規範內。工作場所

    的規範也適用於從事藥品的管理、溢出物的清潔以及其他可能發生潛在影響工

    作人員健康安全的暴露下。並且有些制度要求這些工作人員必須依照提供物質

    安全資料表的規範進行訓練,而預計全球調和制度將以類似的方式適用於藥品

    的管理。 (三) 全球調和制度可能不適用在具有不同生命週期階段的產品上。例如,就蓄意吞

    入或食入的狀況,或在特意用於動物時,例如醫治人體或牲畜的藥品等,根據

    現行制度的規定,一般不需要貼出危害標示。對於這類的產品並不會列入全球

    調和制度的適用範圍。(需特別注意的是,人體或牲畜的用藥以及對其潛在副

    作用的危害說明,並不列入本調和制度的範圍內。)同樣的,有些具有微量食

    品添加劑或農藥的食品等,目前也不需標明這些物質的含量或危害性。而全球

    調和制度也將不會要求給予標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化學品內部程序管理組織關於全球調和制度預計適用的說明和進一步澄清》,IFCS/ISG3/98.32B。

  • 初稿(2004.11.17) 工研院環安中心製作 - 6 -

    (b) 參數2: 制定全球調和制度的任務不包括訂定出一貫的測試方法或推廣進一步的測試以標示出

    負面健康效應。

    (一) 按照國際公認的科學原則進行的危害特性的測試,其目的在於找出對於健康與環境的有害因子。全球調和制度確定健康和環境危害標準對測試方式並沒有特

    殊的要求,而是允許使用不同的方法。只要這些方法具有科學上的證據,並按

    照現行制度中提到的關於有關危害種類的進行測試,並產生出可相互支持的資

    料。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是制定調和健康危害標準的指導機構,但全球調和的制

    度並不等同於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的測試標準程序。例如,利用世界世界衛生組

    織(WHO)所制定的藥物測試標準執行程序所得到的資料,可用於全球調和制度中。危害物品運輸專家小組委員會規定的物化性危害標準則與易燃性和爆炸

    性等化學品危害的測試方式相輔。

    (二) 全球調和制度是依據目前所得到的資料,基於調和分類系統的標準所建立的。因此,若是已有的化學品符合公認測試資料的標準,則將不要求重新測試。

    (c)參數3: 除了以動物體及人體體外培養所做出的實驗數據外,人類實驗、流行病學數據和臨床測試等

    資料也是制訂全球調和制度時應加以考慮的重要資訊。

    (一) 現有制度大多都依據並使用臨床所取得的人類病例或現有的人類實驗。全球調和制度不應將此類的資料排除在外,而且全球調和制度應明確的承認有關化學品危害或

    潛在危害(即風險)相關資訊的存在和應用。

    1.1.2.6 其他的限制範圍

    1.1.2.6.1 在全球調和制度中對於風險評估程序或風險管理決策(如為工作人員的暴露訂定一個可允許的暴露極限)不予訂定。因它們除了將危害分類外,一般還要求進行某種風險評估。此

    外,各國的化學品財產目錄的規定也與全球調和制度無關。4

    1.1.2.6.2 危害與風險

    1.1.2.6.2.1 每種危害分類和標示制度(工作場所、消費者、運輸)剛開始都是先評估其所涉化學品,或是化學品可能造成的危害。而傷害程度取決於其內在的特性,即可能干擾生物正常的行

    為能力和其的燃燒、爆炸、腐蝕等特性。這種制度主要依據的是對現有科學研究的審查。在將

    接觸與有關潛在危害的資料一並考慮時,並加上傷害發生的風險或可能性及標示此種資訊。風

    險評估的基本方法以簡單的公式描述為:

    危害×暴露=風險

    1.1.2.6.2.2 這樣,如果能將危害或接觸做最大幅度地減少,其傷害風險所產生的可能性也就隨之大幅度地減少。成功的危害通識機制必須提醒使用者注意危害的存在,以及大幅度地減少接觸

    時間和隨之而來的風險的必要性。

    1.1.2.6.2.3 傳達資訊的所有制度(工作場所、消費者、運輸)皆包括某種形式的危害和風險。它們的不同在於如何在不同的場所,提供它們關於潛在接觸的詳盡程度。例如,消費者與藥品的

    接觸包括醫生為處理某種特定病症所規定的具體劑量,而此種接觸是刻意的。因此,藥物管理

  • 初稿(2004.11.17) 工研院環安中心製作 - 7 -

    機構已經明定,對消費者而言,必須接受藥品提供的特定劑量所伴有某種可程度的風險。而需

    向患者提供藥物管理機構評估的風險,而不是說明藥品或其成分的內在危害。

    1.1.3 全球調和制度的應用

    1.1.3.1 全球調和制度之調和應用

    1.1.3.1.1 全球調和制度的目的是確定化學品和其混合物中,所存在的內在危害並傳達關於這些危害的危害訊息。危害分類的標準已經調和,而危害說明、符號和警示語也已調和並標準化,

    形成綜合的危害通識制度。全球調和制度將與現行的危害通識要素做結合。主管當局將對其目

    標物的決定需求,確定全球調和制度如何應用的各種要素。(另見《危害通識:標示》(第1.4 章第1.4.10.5.4.2 段)和《基於可能性危害的消費產品標示》,附件4。)

    1.1.3.1.2 就運輸而言,全球調和制度的應用預計將類似於現今運輸部門規定的應用範圍。將在危險物品的容器上標上表示急毒性、物化性危害和環境危害的圖象。就像其他部門的勞工一

    樣,運輸部門的勞工也將受到培訓。但運輸部門並不會採用全球調和制度中關於警示語和危害

    說明等情況的要素。

    1.1.3.1.3 在工作場所中,將採用全球調和制度所有的要素,包括全球調和制度中制訂的的調和核心的標示資訊和物質安全資料表。預計還會額外的提供勞工教育訓練,以幫助確保有效的通

    識精神傳遞。

    1.1.3.1.4 而對於消費部門,標示制度將是全球調和制度應用的主要重點。這些標示將包括全球調和制度的核心要素,而且必須遵從其他特定部門所特有的考慮因素。(另見《危害通識:標

    示》(第1.4章,第1.4.10.5.4.2 段)和《基於傷害可能性的消費產品標示》,附件4。)

    1.1.3.1.5 元件建構做法

    1.1.3.1.5.1 依照元件建構做法,各國可自行確定哪些元件適用於其制度的各個部分。不過,如果其制度所涵蓋的內容屬於全球調和制度的範圍並且執行全球調和制度,那此涵蓋內容當一致。

    例如,某種制度包含某種化學品屬於致癌性,則此化學品應當遵循調和的分類計畫和調和的標

    示要素。

    1.1.3.1.5.2 在審查現行制度的需求時注意到,危害的覆蓋範圍可能因作用的對象不同,而導致所需的資訊不同。特別是,運輸部門重視的是對於健康的急性影響和物化性危害,但是迄今在各

    種背景下,所可能因各種接觸所引起的慢性影響則尚未包含在內。因為這些差異,有些國家決

    定全球調和制度所涉及的全部效應,將不被包含在每種使用條件下。

    1.1.3.1.5.3 因此,可將全球調和制度的各種調和要素視為待組合的元件,可用它們建立某種管理方式。所有人都可利用這些元件,而且當一個國家或組織在採用時,這些應用時產生的影響也

    包含在全球調和制度,但是並不需要包含所有元件。在工作場所和運輸部門中的物化性危害是

    重要的因素,但消費者在使用某種產品時並不一定需要瞭解某些具體的物化性危害。只要部門

    或系統所涵蓋的危害範圍符合全球調和制度的標準及要求,就被認定適當的執行了全球調和制

    度。儘管出口商需要遵守進口國對於執行全球調和制度的要求,但希望在全世界所應用的全球

    調和制度在最終將達到一種完全調和的狀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化學品內部程序管理組織關於全球調和制度預計適用的說明和進一步澄清》,IFCS/ISC3/98.32B。

  • 初稿(2004.11.17) 工研院環安中心製作 - 8 -

    1.1.3.2 全球調和制度的執行和堅持

    1.1.3.2.1 為了執行全球調和制度的目的,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ECOSOC)按照1999 年10 月26日第1999/65 號決議重組了聯合國危險物品運輸問題專家委員會。新的危險物品運輸問題和全球化學品分類及標示調和制度專家委員會(UNSCETDG/GHS)保留了它的危險物品運輸問題專家小組委員會(UNSCETDG)並設立了一個新的附屬機構“全球化學品分類及標示調和制度專家小組委員會"(UNSCEGHS)。

    全球化學品分類及標示調和制度專家小組委員會具有下列功能:

    (a) 作為全球調和制度的監管機構,管理調和過程和提供指導;

    (b) 使全球調和制度隨時更新,並考慮到變動的必要性;以確保它的持續相關性和實際可用性;並酌情與現有機構合作,確定更新技術標準的必要性和時機;

    (c) 促進人們對全球調和制度的瞭解和全球調和制度的使用,並鼓勵提供回饋資訊;

    (d) 將全球調和制度提供給全世界執行和應用;

    (e) 指導全球調和制度的應用,並解釋及使用技術規則以支持應用的穩固性;和

    (f) 制定工作方案並向委員會提出建議。

    1.1.3.2.2 聯合國危險物品運輸問題專家小組委員和聯合國全球化學品分類及標示調和制度專家小組委員會都在上級委員會的領導下,分別負責這兩個領域與開展工作。委員會負責策略問題

    而不是技術問題。根據此前提,它將不審查、變更或修訂小組委員會的技術建議。因此,它的

    主要職能是:

    (a) 根據現有的資源核准小組委員會的工作方案;

    (b) 在共同涉及和重疊的區域提供協調策略和政策方向;

    (c) 正式核可小組委員會的建議並將這些建議送交經社理事會的機制;和

    (d) 為小組委員會所推行的工作提供便利和進行協調。

    1.1.4 全球調和制度的文件

    1.1.4.1 本文對全球調和制度作了介紹。它包括調和的分類規範和危害通識要素。此外,文件中還提供了指導建議以協助各國和組織,作為執行全球調和制度所需要的工具。全球調和制度目

    的在於提供一個可以自我分類的機制。執行全球調和制度的規定允許調和制定國家政策,並保

    持足夠的靈活性,用以提供任何特殊的需求。此外,全球調和制度目標在創造出對使用者友善

    的做法,以促進執行機構的工作和減輕行政負擔。

    1.1.4.2 本文是介紹全球調和制度的主要內容,但預計還將提供技術援助工具以協助和促進執行工作。

  • 初稿(2004.11.17) 工研院環安中心製作 - 9 -

  • 初稿(2004.11.17) 工研院環安中心製作 - 10 -

    第1.2 章

    定義和縮寫 在全球調和制度中: ADR:經修正的“歐洲國際公路運輸危險物品協定"; 氣溶膠:指任何不可再充填的容器,它由金屬、玻璃或塑膠製成並含有壓力下壓縮、液化或溶

    解的氣體,帶或不帶液體、糊狀物或粉末,並配有一個釋放裝置可讓裝填物作為固態或液態顆

    粒彈出懸浮在一種氣體中,成為一種泡沫、糊狀物或粉末,或處於液體或氣體狀態。氣溶膠包

    括氣溶膠噴罐; 合金:指一種金屬材料,宏觀上同質,由兩種或多種元素組合而成,但機械手段不能將它們輕

    易分開。為了全球調和制度下的分類目的,合金被認為是混合物; ASTM:美國測試材料學會 BCF :“生物濃度係數"; BOD/COD :“生化需氧量/化學需氧量"; 致癌物:指誘發癌症或提高其發生率的一種化學品或多種化學品的混合物; 化學名稱:指唯一標識一種化學品的名稱。這一名稱可以是符合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

    (國際純粹及應用化學聯合會)或化學摘要服務社的命名制度的名稱,也可以是一種技術名

    稱;主管當局指被指定或被公認負責《全球化學品分類及標示調和制度》(全球調和制度)的

    任何國家機構或當局; 壓縮氣體:指加壓包裝時在-50℃時完全是氣態的一種氣體;包括臨界溫度為≤-50℃的所有氣體; 接觸敏化劑:指在皮膚接觸後將誘發過敏反應的物質。“接觸敏化劑"的定義等同於“皮膚過

    敏化劑"; 金屬腐蝕劑:指一種物質或混合物,它通過化學反應嚴重損害或甚至毀壞金屬; 臨界溫度:指高於它時一種純淨氣體便不能液化的溫度,而不管壓縮程度如何; 真皮腐蝕:見皮膚腐蝕性; 真皮刺激:見皮膚刺激性; 溶解氣體:指加壓包裝時以液相溶劑溶解的氣體; EC50 :“引起50%的最大反應時物質的有效濃度"; EC(ECN °):是歐洲共同體用來確定危害性物質的基準,特別是在歐洲現行商業化學品清單(EINECS)下登記的基準; ECOSOC:“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 ErC50 :“指化學品在EC50時會影響生長速率下降"; EU:“歐洲聯盟";

  • 初稿(2004.11.17) 工研院環安中心製作 - 11 -

    爆炸性物品:指含有一種或多種爆炸性物質的物品; 爆炸性物質:指一種固態或液態物質(或物質的混合物),其本身能夠通過化學反應產生氣

    體,而產生氣體的溫度、壓力和速度能對周圍環境造成破壞。其中包括發火性物質,即便其不

    放出氣體; 眼睛刺激:指在眼睛睛表面接觸化學品後眼睛睛產生變化,這些變化在接觸21 天以內具有完全可逆性; 易燃氣體:指在20℃和一個標準壓力101.3kPa 時依靠空氣易燃的氣體; 易燃液體:指閃火點不超過93℃的液體; 易燃固體:指易於燃燒或通過磨擦可以起火或可助於起火的固體; 閃火點:指在規定測試條件下使用某種點火源,造成液體汽化而著火的最低溫度(經更正為標

    準壓力101.3kPa); FAO:“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氣體:指一種物質,它(1)在50℃時蒸氣壓力大於300kPa;或(2)在20℃和標準壓力101.3kPa 時完全是氣態; GHS:“全球化學品分類及標示調和制度"; 危害分類:指對於物理、健康或環境危害的性質所做的分類,如易燃固體、致癌性、吞食急毒

    性; 危害類別:指每個危害分類中的標準劃分,如吞食急毒性包括五種危害類別而易燃液體包括四

    種危害類別。這些危害類別在一個危害分類內比較危害的嚴重程度,不可將它們視為較為一般

    的危害類別比較; 危害說明:指對某個危害分類或類別的說明,它們說明一種化學品的危害性質,並在情況適合

    時說明其危害程度; IAEA:“國際原子能機構"; IARC:“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ILO:“國際國際勞工組織"; IMO:“國際海事組織"; 起始沸點:指液體的蒸氣壓力等於標準壓力(101.3kPa)時,即第一顆氣泡出現時的溫度; IOMC“化學品內部程序管理組織"; ISO:“國際標準組織"; IUPAC:“國際純粹及應用化學聯合會" 標示:指關於化學品危害的適合的書面、印刷或圖形資訊要素,因為與目標物相關而被選定。

    它們會附於或印刷在化學品品的容器上或它的外部包裝上;

  • 初稿(2004.11.17) 工研院環安中心製作 - 12 -

    標示要素:指調和用於標示上的一類資訊,例如繪文字、警示語; LC50(50%致死濃度):空氣或水中的化學品造成一組實驗動物50%(一半)個體死亡的濃度; LD50 :若單次測試,化學品造成一組實驗動物50%(一半)個體死亡的劑量; L(E)C50 :此化學品為LC50 或EC50的濃度; 液化氣體:指加壓包裝時在-50℃以上溫度時是部分液態的氣體。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一) 高壓液化氣體:臨界溫度介於-50℃至+65℃之間的氣體;和 (二) 低壓液化氣體:臨界溫度在+65℃以上的氣體;

    液體:指一種物質或混合物,它在50℃時蒸氣壓力不超過300kPa(3 bar),在20℃和一個標準壓力101.3kPa時完全汽化,而且在一個或低於一個標準壓力101.3kPa 時熔點或初始熔點為20℃。對於不能確定具體熔點的黏性物質或混合物,應進行ASTM D4359-90 測試;或進行《歐洲國際公路運輸危險物品協定》(ADR)附件A 第2.3.4 節規定的流體透度的測試(透度計測試); 混合物:指兩種或多種物質組成但不相互反應的混合物或溶液; 誘變劑:指引起細胞或有機體的群體產生或提高其突變發生率的化學藥劑; 突變:細胞中遺傳物質數量或結構發生的永久變化; NOEC :“無法觀測反應濃度"; OECD:“經濟合作發展組織"; 有機過氧化物:指液態或固態的有機物質,它含有二個氧原子-O-O 結構並可能被視為過氧化氫的衍生物,其中一個或兩個氫原子已被有機基取代。這一用語也包括有機過氧化物組成物(混

    合物); 氧化性氣體:指能夠提供比空氣更多的氧氣比,能造成或有助於造成其他物質燃燒的任何氣

    體;

    氧化性液體:指本身不具易燃性,但可產生氧氣而助於或造成其他物質燃燒的液體; 氧化性固體:指本身不具易燃性,但可產生氧氣而造成或助於其他物質燃燒的固體; QSAR :“定量結構-活性關係式"; 繪文字:為一種圖形結構,它可能包括符號或加上其他圖形要素,例如邊界、背景圖案或顏

    色,意在傳達具體的資訊; 防範說明:指一個短語(和(或)繪文字),說明建議採取的措施,盡可能的減少或防止因接

    觸某種危害性物質,或因對其儲存及搬運不當而造成的有害影響; 產品識別:指標示或物質安全資料表上用於具危害性產品的名稱或編號。它提供一種單一的規

    範使產品使用者能夠在特定的使用背景下識別該物質或混合物,例如在運輸、消費時或在工作

    場所; 發火性液體:指少量也能在與空氣接觸後五分鐘之內引燃的液體; 發火性固體:指少量也能在與空氣接觸後五分鐘之內引燃的固體;

  • 初稿(2004.11.17) 工研院環安中心製作 - 13 -

    發火性產品:指含有一種或多種發火性物質的產品; 發火性物質:指一種物質或混合物,經由非爆炸性的自體放熱反應可產生的熱、光、聲、氣

    體、煙或這些組合效應的物質; 易燃性固體:指若與火源(如火柴)短暫接觸就能輕易引燃及其火焰迅速蔓延時,具有危害性

    的粉末、顆粒或糊狀物質或混合物; 《關於危險物品運輸的建議書:測試和標準手冊》指印有這一名稱的聯合國出版物的最新修訂

    本及其任何已出版的修正案; 《關於危險物品運輸的建議書:規章範本》指印有這一名稱的聯合國出版物的最新修訂本及其

    任何已出版的修正案; 冷卻液化氣體:指包裝時由於低溫而呈部分液態的氣體; 呼吸道敏化劑:指吸入時會誘使呼吸道過敏的物質; RID:《國際鐵路運輸危險物品條例》[《國際鐵路運輸公約錄B(《關於國際鐵路貨物運輸合同的調和規則》附件1); 自加速分解溫度(SADT):指包裝內的物質可能自體產生加速分解的最低溫度; 自熱物質:指發火性物質外的固態或液態物質,能與空氣反應和在外界不提供能量的情況下自

    體加熱;這種物質不同於發火性物質,因為它只有在大量(以公斤為單位)和經過長時間後

    (數小時或數天)後才會引燃; 自反應物質:指甚至在無氧氣(空氣)下也能進行強烈的放熱作用,的不穩定液態或固態物

    質。這定義不包括全球調和制度被分類為爆炸物、有機過氧化物或氧化物的物質或混合物; 嚴重眼睛損傷:指在對眼睛睛表面接觸化學品後眼睛睛產生眼睛睛組織的損傷,或嚴重的視力

    衰退,這種損傷在接觸21 天之內無法完全復原; 警示語:指標示上用來表明危害的相對嚴重程度,及提醒讀者注意其潛在危害的詞句。全球調

    和制度使用“危害"和“警告"作為警示語; 皮膚腐蝕性:指在施用測試物質達4 小時後對皮膚造成不可逆損傷; 皮膚刺激性:指在施用測試物質達4 小時後對皮膚造成可逆損傷; 皮膚過敏化劑:指在皮膚接觸後將誘發過敏反應的物質。“皮膚過敏化劑"等同於“接觸敏化

    劑"; 固體:指不符合液體或氣體定義的物質或混合物; 物質:指自然狀態或經過製造過程得到的化學元素及其化合物,包括維持產品穩定所需的任何

    添加劑和派生於所用過程的雜質。但不包括可以分離而不影響物質穩定性,或改變其組成結構

    的任何溶劑; 與水接觸後釋放易燃氣體的物質:指與水作用後可能具有易燃性或釋放危害數量的易燃氣體的

    固態或液態物質或混合物; 補充標示要素:指在具危害性產品容器附加上非經調和的相關補充資訊,但並不是全球調和制

    度所要求或規定的。在某些情況下,這種資訊可能是其他主管當局要求提供的,也可能是製造

    商/經銷商自行決定提供的補充資訊;

  • 初稿(2004.11.17) 工研院環安中心製作 - 14 -

    符號:指旨在簡明地傳達資訊的圖形要素; 技術名稱:指一般用於商業、條例和法規中標識一種物質或混合物的名稱,而非國際純粹及應

    用化學聯合會或化學摘要服務社的名稱,而且為科學界所承認。用於複雜混合物(例如石油餾

    分或天產品)、農藥(例如國際標準組織或美國國家標準學會系統)、染料(彩色索引系統)

    和礦物的名稱都是技術名稱; UNCED:“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 UNCETDG/GHS:“聯合國危險物品運輸問題和全球化學品分類及標示調和制度專家委員會"; UNEP:“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UNESCO:“聯合國教育科學暨文化組織"; UNITAR:“聯合國訓練研究所";

    UNSCEGHS:“聯合國全球化學品分類及標示調和制度專家小組委員會"; UNSCETDG:“聯合國危險物品運輸問題專家小組委員會"; WHO:“世界衛生組織"; WMO:“世界氣象組織"。

  • 初稿(2004.11.17) 工研院環安中心製作 - 15 -

    第1.3 章 危害性物質和混合物的分類

    1.3.1 導言

    制定全球調和制度起於經濟合作發展組織調和健康和環境危害分類和標示任務小組與

    聯合國危險物品運輸問題專家小組委員會/國際勞工組織工作團隊所制定的物化性危害分類標準。 1.3.1.1 健康和環境危害分類:經濟合作發展組織之調和分類和標示任務小組 1.3.1.1.1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之調和分類和標示任務小組的工作一般為三個相關類型:

    (a) 比較各主要的分類制度,確定類似或相同的要素,對於不相似的要素,則就妥協方案建立共識;

    (b) 審查用以界定危害分類(例如急毒性、致癌性)的標準之科學依據,就測試

    方法、資料解釋和關注程度取得專家共識,然後尋求就分類標準取得共識。

    對於某些危害分類,現行架構中沒有標準,任務小組則制定了有關標準; (c) 如果實行的是決策樹辦法(例如刺激)或分類辦法中有附屬標準(急性水生

    毒性),則就使用分類標準的過程或架構。 1.3.1.1.2 接著,經濟合作發展組織之調和分類和標示任務小組繼續逐步制定調和分類系統標準。對每個危害分類都採取了下列步驟:

    (a) 第1 步:透徹分析現行分類制度,包括制度及其標準的科學依據、理由及其使用說明。經濟合作發展組織之調和分類和標示任務小組就下列危害分類編寫

    了第1 步文件並在討論後按要求對其作了修正:眼睛刺激/嚴重眼睛損傷、皮膚刺激性/腐蝕、過敏性物質、生殖細胞突變性、生殖毒性、標的器官/系統毒性,和化學混合物;

    (b) 第2 步:就調和分類系統制度和每個危害分類和類別的標準提出建議。經濟合

    作發展組織之調和分類和標示任務小組編寫了一份第2 步文件並在討論後按要求對其作了修正;

    (c) 第3 步:

    (1)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之調和分類和標示任務小組就修訂的第2 步建議達成共

    識;或

    (2) 如果未能達成共識,經濟合作發展組織之調和分類和標示任務小組則將“非共識"專案確定為修訂的第2 步文件中的備選方案,以便進一步討論和解決;

  • 初稿(2004.11.17) 工研院環安中心製作 - 16 -

    (d) 第4 步:將最後建議提交給經濟合作發展組織化學品委員會和化學品、農藥和生物技術任務小組聯席會議核准,隨後再提交給化學品內部程序管理組織調和

    化學分類制度協調小組,以便將它納入全球調和制度。

    1.3.1.2 危險物品運輸問題專家小組委員會/國際勞工組織物化性危害工作團隊

    危險物品運輸問題專家小組委員會/國際勞工組織物化性危害工作團隊使用的過程與經濟合作發展組織之調和分類和標示任務小組的過程相類似。其工作包括:比較主要的分類制

    度,確定類似或相同的要素,對具有差異的要素,則對此方案協調而達成共識。但對於物化性

    危害,工作團隊將運輸定義、測試方法和分類標準作為了其工作的基礎,因為它們在實質上已

    經調和。並進而審查了分類標準的科學依據,就測試方法、資料解釋和分類標準得到了一致意

    見。對於多數危害分類而言,已經有適當的現行架構,而且正為運輸部門所使用。因此,部分

    工作的重點是確保適當工作場所、環境和消費者的安全問題得到適當處理。 1.3.2 關於全球調和制度的一般性考慮 1.3.2.1 制度的範圍 1.3.2.1.1 全球調和制度適用於純化學物質、以及其稀釋溶液和化學物質的混合物。美國勞工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危害通識標準》(29 CFR 1910.1200)所定義的物品或其他類似的定義則不屬於本制度的範圍。 1.3.2.1.2 全球調和制度的目標是簡單明瞭,並對分類和種類作出明確區分,以儘量達到“自我分類"。對於許多危害分類來說,標準是半定量或半定性的,為了分類的目的,需要專家的判

    斷來解釋資料。再者,對於某些危害分類(如眼睛刺激、爆炸物或自反應物質),提供了決策

    樹方法,以提高使用的方便程度。 1.3.2.2 “分類"的概念 1.3.2.2.1 全球調和制度使用“危害分類"這一術語來表明,它只考慮物質或混合物的內在危害特性。 1.3.2.2.2 危害分類只有三個步驟,即:

    (a) 確定與某種物質或混合物的危害有關的資料; (b) 然後審查這些資料以查明與該物質或混合物有關的危害;和 (c) 將資料與議定的危害分類標準進行比較,進而決定是否將該物質或混合物分類為危

    害性物質或混合物並視情況決定危害的程度。 1.3.2.2.3 正如《化學品內部程序管理組織關於全球調和制度期望的應用性說明和進一步澄清》文本中“目的、範圍和適用"(第1.1 章第1.1.2.4)部分所指出的那樣,人所公認,一旦對一種化學品作了分類,在決定就給定的產品或使用背景應當採取何種資訊步驟或其他步驟時,可考

    慮不利效應的可能性。 1.3.2.3 分類標準

  • 初稿(2004.11.17) 工研院環安中心製作 - 17 -

    物質和混合物的分類標準在本文第2 與第3 部分中介紹,其中針對於每個或每群特定的危害性物質進行分類。所建議的混合物分類過程基於下列順序;

    (a) 如果整個混合物有測試資料,混合物的分類將始終依據該資料進行; (b) 如果混合物本身沒有測試資料,那麼就應考慮每個章節中所載有和解釋的原則明瞭

    是否允許對此混合物進行分類; 此外,對於健康和環境具有危害性的種類而言, (c) 如果(1)混合物本身沒有測試資料,和(2)現有資訊不足以適用上述提及之銜接

    原則,那麼就用每章所述關於根據已知資訊,評估危害的議定方法來對該混合物分

    類。 1.3.2.4 現有資料、測試方法和測試資料的品質 1.3.2.4.1 全球調和制度本身並未提出物質或混合物測試要求。因此,全球調和制度不要求為任何危害分類提供測試資料。該制度認為,管理制度的某些部分確實要求需提出資料(例如農

    藥),但是這些要求與全球調和制度沒有具體的相關性。為對混合物進行分類而制定的標準,

    將允許使用有關混合物本身和(或)類似混合物的現有資料和(或)有關混合物成分的資料。 1.3.2.4.2 化學品或混合物的分類需以標準及作為標準基礎的測試方法的可靠性為其基準。在有些情況下,分類以特定測試(如物質或混合物組成部分的生物可分解性測試)通過與否來決

    定,而在另一些情況下,則根據測試期間的劑量反應曲線和觀察結果作出解釋。在所有情況

    下,必須使測試條件標準化,以便測試結果能應用於給定的化學品,而且標準化的測試能為界

    定關注的危害分類產生“有效"資料。在這種情況下,驗證是為了某個特定目的證實一個系統

    的可靠性和相關性的過程。 1.3.2.4.3 依照國際公認的科學原則進行的確定危害特性的測試,可用於健康和環境危害的危害認定。全球調和制度確定健康和環境危害的標準對測試方法沒有特殊的要求,而是允許使用不

    同的方法,只要它們在科學上是可靠的,並按照現行制度中提到的關於有關危害分類的系統進

    行驗證並得到可以接受的資料。物化性危害的測試方法一般較為明確而且在全球調和制度中作

    了規定。 1.3.2.4.4 化學品內部程序管理組織的調和化學分類制度協調小組確立的一般原則之規定,對於現行制度下已為化學品分類所產生的資料,在根據調和制度對這些化學品進行分類時應予以接

    受,以避免重複測試和實驗動物的不必要使用。在全球調和制度的標準不同於現行制度的標準

    的情況下,這項政策具有重大影響。在有些情況下,可能難以確定來自早期研究資料的品質。

    在這種情況下,將需要的專家的判斷。 1.3.2.4.5 造成特殊問題的物質/混合物 一種物質或混合物對生物或環境系統的效應,除了其他因素,還受物質或混合物和(或)混合

    物成分的物理化學特性影響,及受到組成物質在生物的的可利用性方式影響。在這方面,有些

    類群的物質可能造成特殊的問題,例如某些聚合物和金屬。如果此具結論性的實驗資料為國際

    上可接受的測試方法,並能夠證明某種物質或混合物不會被生物體所利用,則不必對它進行分

    類。同樣的,在對混合物進行分類時,應視情況將關於混合物成分的生物可利用率資料與調和

    分類系統標準結合起來使用。

  • 初稿(2004.11.17) 工研院環安中心製作 - 18 -

    1.3.2.4.6 動物福利 實驗動物的福利是一個令人關注的問題。這種倫理上的關切不僅包括減輕實驗動物的壓力和痛

    苦,而且在某些國家也包括對於這類動物的使用和消費。在可能和合適的情況下,不使用活的

    動物之測試和實驗,會比使用有感覺的活體實驗動物優先。為此,對於某些危害性(皮膚刺激

    性/腐蝕和眼睛刺激/嚴重眼睛損傷),以非動物觀察/測量為前提的測試辦法已被列為分類制度的組成部分。對於其他的危害,例如急毒性,使用少量動物或造成痛苦較輕的替代動物測試已

    得到國際承認,應優先於常規LD50 測試。 1.3.2.4.7 來自於人體的證據 為了分類,在評估化學品對人的健康和危害時,應考慮與化學品對人的影響,及相關的可靠的

    流行病學資料和經驗(如職業資料、職業災害資料庫的資料)。僅僅為了確定危害而對人進行

    測試一般是不能接受的。 1.3.2.4.8 專家判斷 混合物分類方法也包括在某些領域所適用專家判斷,以便確保現有資訊能夠被用於多數的混合

    物,進而保護人類健康的環境。在進行物質的危害分類而解釋資料時也可能需要專家判斷,特

    別是在需要確定證據權重的情況下。 1.3.2.4.9 證據權重 1.3.2.4.9.1 對於某些危害分類,當資料符合標準時,分類的依據可直接應用。對於其他種類,如物質或混合物的分類是依據證據的總權重來作出的。也就是說,綜合考慮影響毒性確定的所有

    可用資訊,包括有效的體內測試結果、有關的動物資料和人體證據,如流行病學及臨床研究和

    具有可靠記載的案例報告及觀察結果。 1.3.2.4.9.2 資料的品質和一致性很重要。其中應包括與被分類的材料關於的物質或混合物的評斷,也包括應用部位和機制或研究方式的成果。在每一個證據權重確定過程中,都應將正負兩

    方面的結果綜合起來。 1.3.2.4.9.3 在每個章節中的分類標準具有一致正向效應,不論是人類還是動物,通常都可證明分類標準的合理性。若資料來自人類與來自動物的研究結果不同時,就必須評估來自這兩個來源

    的證據的品質和正確性,以解決分類問題。一般來說,品質和正確性高的人體資料應優先於其

    他的資料。不過,即使精心設計和管理的流行病學研究也可能缺乏足夠數量的測試物件,來發

    現較為罕見但仍很重要的效應或評估潛在的混淆因素。精心管理的動物研究獲得的正向結果,

    不一定因缺乏人體測試而予以否定,但應比照預期的效應發生頻率和潛在混淆因素的影響,評

    估人類和動物這兩方面資料的正確性和品質。 1.3.2.4.9.4 接觸途徑、機械資訊和新陳代謝研究都與確定某種對於人體所產生的效應具有關連。當此類資訊對與人體效應提出疑問時,可能需要降低分類的類別。在作用的機制或方式明顯的

    與人體沒有相關性,則不對此物質或混合物進行分類。 1.3.2.4.9.5 在確定證據權重的過程中,應將正負兩種結果綜合起來。然而,按照可靠的科學原則進行並具有統計學和生物學有顯著意義的正向結果,也能佐助分類的合理性。 1.3.3 混合物分類的特別考量

  • 初稿(2004.11.17) 工研院環安中心製作 - 19 -

    1.3.3.1 定義 1.3.3.1.1 為了確保能夠充分瞭解對於混合物分類的規定,需要對某些用語進行定義。這些定義是為了評估或確定產品的危害性以便進行分類和標示,而不是為了應用於如存貨報告等的其他

    情況。進行定義的目的在於確保(a)評估全球調和制度範圍內的所有產品以確定它們的危害,並視情況按照全球調和制度的標準進行分類;和(b)評估所涉的實際產品,為一種穩定的產品。如果在製造期間發生改變並產生一種新產品,就必須進行新的評價和分類以將全球調和制度應用

    於新產品上。 1.3.3.1.2 現已接受下列用語的工作定義:物質、混合物、合金(關於全球調和制度的其他定義和縮寫,見第1.2 章)。

    物質:自然狀態或通過任何生產過程得到的化學元素及其化合物,包括維持產品穩定

    所需的任何添加劑和派生於所用過程的任何雜質,但不包括可以分離而不影響物

    質穩定性或改變其組成結構的溶劑; 混合物:由兩種或更多種物質組成但不起反應的混合物或溶液; 合金:合金是一種金屬材料,大體上為同質,由兩種或多種元素組合而成,但無法利

    用機械性的操作將它們輕易分開。為了全球調和制度下的分類目的,合金被認為

    是混合物; 1.3.3.1.3 在對全球調和制度中的物質和混合物進行分類時,應當將這些使用的定義以保持一致性。並應注意,如果物質或混合物的雜質、添加劑或個別成分已被確定而且其本身已被分類,

    則分類期間應把它們考慮在內,如果它們超過了特定危害分類的臨界值/濃度限值的話。 1.3.3.1.4 這是一個具有共識的實際問題,我們認知到有些物質可能與大氣氣體如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等緩慢反應而形成不同的物質;它們也可能與一種混合物的其他組成物質非常緩慢

    地發生反應,而形成不同的物質;或是可能自行聚合而形成寡聚體或聚合物。不過,此類反應

    所產生的物質一般認為濃度很低,不足以影響混合物的危害分類。 1.3.3.2 臨界值/濃度限值的使用 1.3.3.2.1 對於未經測試的混合物,在根據其成分的危害性對它進行分類時,全球調和制度中的一些危害分類使用該混合物已分類成分的一般臨界值/濃度限值。採用的臨界值/濃度限值足以確定多數混合物的危害性,但有些混合物也可能含有濃度低於調和臨界值/濃度限值的危害成分,而這些成分仍會造成某種可識別的危害。也可能存在這樣的情況:調和臨界值/濃度限值顯著的低於某種程度,而達到不會形成危害的程度的組成成分。 1.3.3.2.2 通常,全球調和制度中採用的一般臨界值/濃度限值時,應調和至適用於所有管轄範圍及部門。然而,若進行分類的單位具有在低於一般臨界值/濃度限值時會表現反應的資訊時,那則應對含有此種成分的混合物進行相關的分類。 1.3.3.2.3 有時候,相關資料的結論可能顯示出,當以混合物高於全球調和制度的一般臨界值/濃度限值時,此成分的危害性卻不明顯。在這種情況下,混合物可按這些資料分類。當

  • 初稿(2004.11.17) 工研院環安中心製作 - 20 -

    組成成分以混合物的方式作用所產生的危害程度,高於純物質的危害程度時,相關資料應

    當排除這樣的可能性。此外,混合物不應含有將會影響這種分類決定的成分。 1.3.3.2.4除了一般臨界值/濃度限值的資料外,其他所需的文件也必須保存以備查驗。 1.3.3.3 增加效應或抵消效應 在依照全球調和制度的要求進行評估時,評估員必須考慮到關於混合物成分中可能發生增

    加效應的所有可用資訊。只有在分類的決定得到足夠資料支持時,才能根據抵消效應將混

    合物的分類降低到較低一級的危害類別。

  • 初稿(2004.11.17) 工研院環安中心製作 - 21 -

    第1.4 章

    危害通識:標示

    1.4.1 目標、範圍和應用 1.4.1.1 制定全球調和制度工作的目標之一,是根據全球調和制度制定的分類標準,制定調和的危害通識制度,其中包括標示、物質安全資料表和易懂符號。這項工作是在國際勞工組織的主

    持下,由國際勞工組織危害通識工作團隊進行的,工作團隊使用了《危害性物質和混合物分

    類》(第1.3 章,第1.3.1.1.2 段)中為調和分類系統提出的3 步驟。 1.4.1.2 調和的危害通識制度包括適當的標示工具,以便傳達有關全球調和制度中,每個危害分類和種類的訊息。如果使用已分配給全球調和制度中危害分類和類別以外的符號、警示語或危

    害說明,則是違反調和的做法。 1.4.1.3 國際勞工組織工作團隊審議了《化學品內部程序管理組織調和化學分類制度協調小組職權範圍》1 所述一般原則適用於危害通識的情況。在有些情況下,對於某些目標對象,在決定是否列入某些危害分類和類別時,其制度的要總和理論依據需要具有一定的靈活性。 1.4.1.4 例如,《聯合國關於危險物品運輸的建議書:規章範本》的範圍只包括急毒性危害分類中最嚴重的危害類別。這項制度將不標明屬於較輕危害類別範圍的物質或混合物(例如,屬於

    >300mg/kg 吞食範圍的那些物質或混合物)。不過,如果對該項制度的範圍進行修正,列入屬於這些較輕危害類別的物質和混合物,則需應用適當的全球調和制度標示工具確定其標示。使

    用不同的臨界值來決定對一個危害類別中哪些產品使用標示,是違反調和的做法。 1.4.1.5 人們承認,由於目標對象的需要,《聯合國關於危險物品運輸的建議書:規章範本》主要以圖形方式提供標示資訊。因此,聯合國危險物品運輸問題專家小組委員會可選譯不將警示

    語和危害說明提供在在標示上作為《規章範本》。 1.4.2 術語 1.4.2.1 有關危害通識的共同用語和定義的說明載於第1.2 章中的“定義和縮寫"部分。 1.4.3 目標對象 1.4.3.1 目標對象的需求為調和危害制度所傳達的最主要對象。關於目標對象將如何取用及其所傳達的有關危害化學品的資訊討論受到了特別的關注。其討論的因素包括產品的潛在使用範

    圍、標示以外資訊的有效性和訓練的有效性等。

    1.4.3.2 現在已體會到,無法完全區分不同的目標對象的需要。例如,勞工和急救人員都在儲存設備中使用標示,而且例如油漆和溶劑等產品既為消費者所使用,也在工作場所使用。此外,

    農藥既可用於消費者的設施(例如草坪和園藝產品),也可用於工作場所(例如,殺蟲劑用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化學品內部程序管理組織,調和化學品分類制度協調小組,《修訂的職權範圍和工作方案》(LOMC/HCS/95-1996 年1 月4 日)。

  • 初稿(2004.11.17) 工研院環安中心製作 - 22 -

    處理植物的種苗)。儘管如此,某些特點仍是某些目標對象所特有的。本章節以下各段討論了

    目標對象及其所需的資訊類型。 1.4.3.3 工作場所:雇主和勞工必須瞭解在工作場所使用或搬運的化學品所特有的危害性,以及為了避免這些危害可能造成的不利的效應,其所需的相關具體保護措施的資訊。就化學品儲存

    而言,化學品的容器(包裝)須將潛在的危害性減到最低。而在事故發生的情況下,勞工和急

    救人員需要瞭解他們應該採取哪些減緩措施。在此情況下,他們需要的是可以在一定距離外看

    清的資訊。不過,標示並不是這種資訊的唯一來源,通過物質安全資料表和工作場所風險管理

    系統也能獲得。後者還應規定進行危害識別和預防方面的訓練。所開展的訓練的性質和物質安

    全資料表提供的資訊的準確性、全面性和完整性可能有所不同。不過,與消費者做比較,勞工

    必須更加深入地瞭解符號和其他類型的資訊。 1.4.3.4 消費者:多數情況下,標示可能是消費者當時可得的唯一資訊來源。因此,標示需要足夠詳盡並與產品相關的說明。在以什麼樣的方式向消費者提供資訊的問題上,存在著相當大的

    思考差異。某些消費標示制度認為,基於傷害可能性的標示(即風險告示)是這方面一種有效

    的方法,而其他制度則以“知的權利"原則,要求向消費者提供產品危害性的相關資訊。消費

    者教育與其他對象的教育相比,難度較大而效果較差。使用最簡單及最易明瞭的表達,向消費

    者提供充足的資訊是一大挑戰。目標對象的瞭解程度對於消費者特別重要,因為其能夠依靠的

    可能只有標示資訊。 1.4.3.5 急救人員:急救人員需要各種不同程度的資訊。以便於立即作出反應,他們需要準確、詳盡和足夠明確的資訊。這一點適用於運輸過程中、儲存設備或工作場所發生事故的情況。例

    如,消防人員和首先到達事故現場的人員,需要能夠在一定距離外分辨和解釋相關的資訊。此

    類人員在使用圖形和編碼的資訊方面受過高度訓練。不過,急救人員也需要關於危害事件和反

    應技術的詳盡資訊,這些他們可從一連串來源獲得。負責治療事故或緊急救護的醫務人員的資

    訊需要,可能與消防人員不同。 1.4.3.6 運輸:《聯合國關於危險物品運輸的建議書:規章範本》適合各種各樣的目標對象,雖然它針對的主要是運輸勞工和急救人員。但包括雇主、提供或接受供貨的人員,或從運輸車輛

    或裝卸危險物品的人員。都需要提供所有運輸情況的安全處置方面的資訊。例如,司機需要瞭

    解發生事故時應當怎麼做,而不管運輸的是什麼物質(如,向當局報告事故,將貨運單據保存

    在特定的地點等)。對於特定的危害類型,司機可能只需要相關的資訊,除非他們也參與裝卸

    貨物或填裝等。與危險物品可能直接接觸的勞工,例如在貨船上的勞工,則需要更詳盡的資

    訊。 1.4.4 可瞭解性 1.4.4.1 所提供資訊的可瞭解性,是制定標示制度中所涉及的最重要問題之一(見關於可瞭解性測試方法的附件5)。調和制度的目標是制定出易懂的方式提供物品的資訊。全球調和制度確定了協助這些過程的指導原則:

    (a) 資訊應以不止一個傳達途徑; (b) 制度各組成部分的可瞭解性應重視現有的研究和文獻,以及通過測試取得的任何證據; (c) 用來表達危害程度(嚴重性)的用語在不同的危害類型之間應當一致。

  • 初稿(2004.11.17) 工研院環安中心製作 - 23 -

    1.4.4.2 最後指導原則引起了關於如何比較長期效應(如致癌性)與物化性危害(如易燃性)之間的嚴重性的辯論。直接比較物化性危害與健康危害也許不可能,但向目標對象提供一種聯繫

    起來對待危害程度的方法並從而傳達相同程度的危害關切卻是可能的。 1.4.4.3 可瞭解性測試方法

    馬里蘭大學對文獻所作的初步審查顯示,關於可瞭解性的共同原則可被用來制定調和

    危害通識辦法。開普敦大學已將這些發展為一種綜合測試方法,以此來評估危害通識制度的可

    瞭解性(見附件5)。除了測試個別標示組成部分外,這一方法還審議標示各組成部分的綜合可瞭解性。據瞭解,在缺乏提高理解力訓練的情況下,這種方法對評估消費者警告資訊的可瞭解

    性特別重要。這一測試方法還包括評估物質安全資料表可瞭解性的方法。這一方法的簡要介紹

    見附件5。 1.4.5 翻譯

    關於使用文本資訊的選擇方案給全面性提出了又一項挑戰。顯而易見,在傳達相同含

    義的同時,各種詞語在翻譯時應保留其全面性。化學品安全國際計畫的化學安全卡計畫已在以

    多種語言翻譯標準用語方面獲得經驗。歐盟在翻譯各種術語,確保以多種語言傳達同一資訊方

    面(例如危害、風險等)也具有共識。北美也已具有類似經驗,採用關鍵用語的《北美緊急反

    應手冊》現有多種語文文本。 1.4.6 標準化 1.4.6.1 為實現讓多數的國家採用這一制度的目標,全球調和制度的很多部分都基於標準方法,以便於公司的遵守和各國的執行。標準化可適用於某些標示要素——符號、警示語、危害說

    明、防範說明等,以及標示格式和顏色及物質安全資料表格式。 1.4.6.2 標準化在調和制度中的應用

    關於標示,危害符號、警示語和危害說明都已標準化並分配給了每個危害類別。這些

    標準化要素不應改變,而且應按本文關於每個危害分類的章節中的印製在全球調和制度標示

    上。關於物質安全資料表,《危害通識:物質安全資料表》一章(第1.5 章)提供了標準的資訊提供格式。對於防範說明,雖然也對其標準化問題進行了考慮,但由於沒有足夠的時間,未能

    提出詳盡的建議。不過,附件3 對防範說明和圖式進行了舉例,而發展成為完全標準化的標示要素仍是一個目標。 1.4.6.3 非標準化或補充資訊的使用 1.4.6.3.1 在調和制度中有許多尚未標準化的其他標示要素可能也現在標示上。其中顯然需要在標示上,包括防範說明。主管當局可能還要求提供額外的資訊,供應商也可能主動選擇增加補

    充資訊。為確保非標準化資訊的使用不導致過大的資訊差異或損害全球調和制度的資訊,補充

    資訊的使用應限於下列情況;

    (a) 補充資訊提供進一步的細節,且不與標準化危害資訊的有效性相矛盾或使人對其產生疑問;或

    (b) 補充資訊的提供尚未納入全球調和制度的危害的資訊。

  • 初稿(2004.11.17) 工研院環安中心製作 - 24 -

    不論在哪種情況下,補充資訊都不應降低保護標準。

    1.4.6.3.2 標示製作者應有權選擇在危害說明中提供有關危害的補充資訊,如接觸的物理狀態或途徑,另見第1.4.10.5.4.1 段。 1.4.7 資訊更新 1.4.7.1 所有制度都需規定具體辦法,以便適時地對新資訊作出反應,並相對的更新標示和物質安全資料表的訊息。下面舉例說明如何做到這一點。 1.4.7.2 資訊更新的一般指示 1.4.7.2.1 供應商應對他們收到的關於某種化學品危害的“新及重要的"資訊作出應對,更新該種化學品的標示和物質安全資料表。新及重要的資訊指改變物質或混合物的全球調和制度分類

    並因此導致標示上提供的資訊的改變的任何資訊,或可能影響物質安全資料表的有關該化學品

    和適當控制措施的任何資訊。例如,這種資訊可能包括由於最近公佈的文獻或測試結果,而獲

    得的有關接觸可能對健康產生的慢性不良影響的新資訊,即使分類系統尚未對於這些資訊做改

    變。 1.4.7.2.2 在收到要求修訂的資訊後,主管當局可規定修訂資訊的期限內進行更新。而此規定不適用於不受核准機制規範的產品(如農藥等)的標示和物質安全資料表。在農藥標示制度中,

    如果標示是產品核准機制的一部分,供應商就不能自行更新供應標示。不過,在產品需服從危

    險物品運輸要求時,使用的標示應如上所述,在收到新資訊後更新。 1.4.7.2.3 供應商還應定期審查物質或混合物的標示或物質安全資料表所依據的資訊,即使他們尚未得到關於該種物質或混合物的新及重要的資訊。這要求他們,例如,檢索產品危害資料庫

    存以瞭解新資訊。主管當局可規定一個自原始編制日期起計算的時限(一般為三至五年),在

    此期間內,供應商應審查標示和物質安全資料表的資訊。 1.4.8 商業機密資訊 1.4.8.1 採用全球調和制度的制度應當考慮需要作出哪些適當的規定以保護商業機密資訊。此類規定不應損害勞工或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或環境保護。與全球調和制度的其他部分一樣,進口

    國的規則應當適用於進口物質和混合物的商業機密資訊要求。 1.4.8.2 如果某項制度規定保護商業機密資訊,主管當局應當按照國家法律和慣例建立適當的機制並考慮:

    (a) 將某些化學品或化學品種類包括在安排內是否符合制度的需要; (b) 應以什麼樣的“商業機密資訊"定義,其中要考慮競爭對手對資訊的獲得、智慧財

    產權和公開活動將給雇主或供應商的經營造成的潛在損害等因素;和 (c) 在需要保護勞工或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或需要保護環境的情況下,公開商業機密的

    適當資訊,以及防止更多的透露。 1.4.8.3 按照各國的法律和慣例,不同制度之間有關保護商業機密資訊的具體規定可能不同。不過,它們都應當符合以下一般原則:

  • 初稿(2004.11.17) 工研院環安中心製作 - 25 -

    (a) 關於標示或物質安全資料表上以其他方式要求的資訊,商業機密資訊要求應限於化

    學品的名稱和它們在混合物中的濃度。所有其他的資訊應按要求透露在標示和

    (或)物質安全資料表上; (b) 如果沒有提供商業機密資訊,標示或化學品物質安全資料表應如實說明; (c) 應在接到請求後向主管當局透露商業機密資訊。主管當局應根據可適用的法律和慣

    例保護資訊的機密性; (d) 如果醫療專業人員斷定由於接觸某種危害的化學品或化學混合物而處於緊急醫療狀

    況,應建立相關機制以確保供應商或雇主或主管當局及時透露治療所需的任何具體

    的機密資訊,而醫療專業人員應當保守資訊秘密; (e) 對於非緊急情況,供應商或雇主應確保向為接觸某種危害化學品或化學混合物的勞

    工或消費者提供醫療,或是健康安全服務及保健專業人員向勞工或勞工代表透露秘

    密訊息時。要求資訊的人應當說明要求透露的具體理由,並應同意只將資訊用於消

    費者或勞工保護的目的,並在其他情況下保守其秘密; (f) 若不透露商業機密資訊的做法將受到質疑,主管當局應當解決此種質疑或規定替代

    性的質疑程序。供應商或雇主應負責證明其不公開的主張,是出於保護商業機密資

    訊的需要。 1.4.9 培訓 對危害資訊的使用者進行訓練是危害通識的一個組成部分。各制度應為全球調和制度的目標對

    象確定適當的教育和訓練,因為他們需要解讀標示和(或)物質安全資料表資訊,及針對化學

    品危害採取適當行動。訓練要求應與工作或接觸性質相符。訓練的關鍵目標包括勞工、緊急應

    變人員和參加制定作為風險管理系統組成部分的標示、物質安全資料表和危害通識策略的人

    員。參與危害化學品運輸和供應的其他人員也需要接受不同程度的訓練。此外,各制度還應考

    慮制定策略,教育消費者如何解讀他們所使用的產品上的標示資訊。

    1.4.10 標示系統

    1.4.10.1 範圍 以下各節介紹了制定全球調和制度標示系統程序,它們是: (a) 分配標示要素; (b) 印製符號; (c) 印製危害圖式; (d) 警示語; (e) 危害說明;

  • 初稿(2004.11.17) 工研院環安中心製作 - 26 -

    (f) 防範說明和圖式; (g) 產品和供應商標識; (h) 多種危害和資訊的先後順序; (i) 全球調和制度標示要素的安排; (j) 特殊標示的安排。

    1.4.10.2 標示要素 關於每個危害分類的各個章節內容,均詳細列述了依照全球調和制度分配的每個危害類別的標

    簽要素(符號、警示語、危害說明)。危害類別反映調和分類系統的標準。標示要素分配總載

    於附件1。第1.4.10.5.4 段則進一步介紹了為考慮不同目標對象的資訊需要而應作出的特殊安排。 1.4.10.3 印製符號 下列危害符號是全球調和制度中應當使用的標準符號。除了某些用於健康危害的新符號,即驚

    嘆號及魚和樹之外,它們都是《聯合國關於危險物品運輸的建議書:規章範本》使用的標準符

    號集的組成部分。

    火焰 圓圈上方火焰 炸彈

    腐蝕 高壓鋼瓶 骷髏與兩根交叉方腿骨

    驚嘆號 環境 健康危害

  • 初稿(2004.11.17) 工研院環安中心製作 - 27 -

    1.4.10.4 印製圖式和危害圖式 1.4.10.4.1 圖式指一種圖形構成,它包括一個符號加上其他圖形要素,如邊界、背景圖樣或顏色,意在傳達具體的資訊。 1.4.10.4.2 形狀和顏色 1.4.10.4.2.1 全球調和制度使用的所有危害圖式都應是設定在某一點的方塊形狀。 1.4.10.4.2.2 對於運輸,應當使用《聯合國危險物品運輸規章範本》規定的圖式(在運輸條例中通常稱為標示)。《聯合國規章範本》規定了運輸圖式的規格,包括顏色、符號、尺寸、背景

    對比度、補充安全訊息(如危害分類)和一般格式等。運輸圖式的規定尺寸至少為100mm×100mm,但極小的包裝和高壓鋼瓶可以例外,使用較小的圖式。運輸圖式包括標示上半部的符號。《聯合國規章範本》要求將運輸圖式印刷或附在背景有色差的包裝上。以下例子是按照

    《聯合國規章範本》製作的典型標示,用來標識易燃液體危害:

    《聯合國規章範本》中易燃液體的圖式(符號:火焰:黑色或白色;背景:紅色;

    下角為數字3;最小尺寸100mm×100mm。) 1.4.10.4.2.3 全球調和制度(不是《聯合國關於危險物品運輸的建議書:規章範本》)規定的圖式,應當使用黑色符號加白色背景,紅框要足夠寬,以便醒目。不過,如果此種圖式

    用在不出口的包裝的標示上,主管當局也可給予供應商或雇主酌處權,讓其自行決定是否

    使用黑邊。此外,在包裝不為《規章範本》所覆蓋的其他使用背景下,主管當局也可允許

    使用《聯合國關於危險物品運輸的建議書:規章範本》的圖式。 以下例子是全球調和制度的一個圖式,用來標識皮膚刺激性物質。

    皮膚刺激性物質圖式

    1.4.10.5 標示要素分配 1.4.10.5.1 《聯合國危險物品運輸規章範本》所覆蓋的包裝所需要的資訊

  • 初稿(2004.11.17) 工研院環安中心製作 - 28 -

    《聯合國危險物品運輸規章範本》圖式的標示上,不應出現全球調和制度的圖式。此意義

    為:在運送危險物品時不須使用全球調和制度圖式,則圖式不應出現在散貨箱、公路車輛

    或鐵路貨車/罐車上。 1.4.10.5.2 全球調和制度標示所需的資訊

    (a) 警示語 警示語指標示上用來表明危害的相對嚴重程度和提醒讀者注意潛在危害的標示

    語。全球調和制度使用的警示語是“危險"和“警告"。“危險"用於較為嚴重

    的危害類別(即主要用於第1 和第2 類),而“警告"用於較輕的類別。關於危害分類在各個章節均以圖表詳細列出了已分配給全球調和制度每個危害類別的警

    示語。 (b) 危害說明 危害說明指分配給一個危害分類和類別的短語,用來描述一種危害產品的危害性

    質,在情況合適時還包括其危害程度。關於每個危害分類的各個章節均以標示要素

    表詳細列出了已分配給全球調和制度每個危害類別的危害說明。

    (c) 防範說明和圖式 防範說明指一個短文(和(或)圖式),說明建議採取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或

    防止因接觸某種危害性物質或因對它儲存或搬運不當而產生的不利效應。全球調和制

    度的標示應當包括適當的防範資訊,但防範資訊的選擇權屬於標示製作者或主管當

    局。附件3 載有可以使用的防範說明的例子和在主管當局允許的情況下可以使用的防範圖式的例子。

    (d) 產品識別 (一) 在全球調和制度標示上應使用產品識別,而且識別應與物質安全資料表上使用的

    產品標識一致。如果一種物質或混合物為《聯合國危險物品運輸規章範本》所包

    括的,則在包裝上還應使用聯合國正確的運輸名稱; (二) 物質的標示應當包括物質的化學名稱。在急毒性、皮膚腐蝕性或嚴重眼睛損傷、

    生殖細胞突變性、致癌性、生殖毒性、皮膚或呼吸道敏感或標的器官毒性出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