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島嶼發展中國家...2008/09/15  · 小型島嶼發展中國家(small island developing...

52
小型島嶼發展中國家 駐斐濟/吉里巴斯/馬紹爾/諾魯/帛琉/巴布亞紐幾內亞/索羅門/吐瓦魯/貝 里斯/多明尼加/海地/聖克里斯多福/聖露西亞/聖文森/聖多美普林西比技 術團 合著 國合會業務企劃處 徐慧雯/ 李重志整理

Upload: others

Post on 25-Aug-2020

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小型島嶼發展中國家

    駐斐濟/吉里巴斯/馬紹爾/諾魯/帛琉/巴布亞紐幾內亞/索羅門/吐瓦魯/貝

    里斯/多明尼加/海地/聖克里斯多福/聖露西亞/聖文森/聖多美普林西比技

    術團 合著

     

    國合會業務企劃處 徐慧雯/ 李重志整理

  • 小型島嶼發展中國家(Small Island Developing States)是指

    一個國家的領土完全坐落在一個或多個島嶼,也包括位於低漥

    的沿岸國家(small island and low-lying coastal countries)。

    根據聯合國資料,目前世界上有51個島嶼國家與地區,大多分

    布在太平洋和加勒比地區,其中,古巴人口最多,巴布亞新幾

    內亞面積最大。

    基於相對較小的面積、有限的自然與人力資源、環境敏感性等

    因素,小島在發展上有獨特的挑戰。

    「小型」的型態導致運輸及通訊成本高,而推動公共行政與基礎建設又相對昂貴,亦無法提供足夠的經濟機會。

  • 對海島國家及地區而言,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因應「二十一

    世紀議程」針對全球島嶼永續發展,在加勒比海巴貝多召開第一

    屆「小型島嶼發展中國家會議」,會中通過了巴貝多宣言和小島

    嶼發展中國家永續發展行動綱領,成為對應於1992年地球高峰會

    (Earth Summit)「里約宣言」後島嶼國家地區永續發展的指南。

    UN對永續發展的定義,分環境、社會、經濟、制度等四個領域,

    其中,在環境方面其指標包含大氣、土地、海洋及海岸、淡水、

    生物多樣性等為範疇。

    2007年4月17日,由也是島國的東加(Tonga)提議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史無前例的就氣候暖化議題進行辯論,並認為暖化議題也是國際和平與安全議題。

  • 近年不論在生態系統的脆弱、環境承載量與管理或者永續發展、氣候變遷影響等,均為熱門討論議題。

    吐瓦魯、吉里巴斯、馬紹爾群島正面臨海平面上升、領土逐漸消失、島嶼也緩緩下沉的危機。

    吐瓦魯和吉爾巴斯已經成為第一批氣候難民。在聯合國適應計畫的協助下,吐瓦魯與吉里巴斯每年各有一批人成為紐西蘭環境移民……

    位處於太平洋的我們,每年出席關心「太平洋島嶼論壇」的會員國;同為島嶼型態,台灣是「國際地理學會(International Geographic Union)」下「島嶼學術委員會」的秘書處,這期電子報帶您去看看各地的小島國,吹吹海風,閒聊各國民情……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區*貝里斯 *多明尼加 *海地 *聖克里斯多福 *聖露西亞 *聖文森

    非洲地區

    *聖多美普林西比

    亞太地區*斐濟 *吉里巴斯 *馬紹爾 *諾魯 *帛琉  *巴布亞紐幾內亞

    *索羅門 *吐瓦魯

    台灣派駐技術團的島嶼國家

    聯合國將小型島嶼發展中國家分為三個區域,其中有15國我國皆派有技術團協助發展

    *貝里斯雖不為島嶼,但因其特性,在聯合國定義底下仍屬小型島嶼發展國家族群(Small Island Developing States, SIDS) http://www.sidsnet.org/linkpages/Regions_and_Countries/index.html

  • 亞太地區 ─ 斐濟 (Fiji)斐濟位於南太平洋中心,介於赤道與南回歸線之間,周圍擁有超過300個小島面積1.8萬平方公里。人口約88萬人。

    由於斐濟長期以來接受美國、歐盟以及紐、澳等國家之援助,一直依賴外來金錢與人力資源,又由於本身發展先天條件不足,故很難以自力更生永續發展。

    短缺資源是最大的問題,再加上公部門行政管理系統紊亂、人事制度不健全等,均是斐濟經濟發展的挑戰。

    此外,斐濟的土地政策亦是影響發展的重大因素之一,全國有83%土地是屬於斐濟原住民各部落所共有,只准出租使用,不能買賣移轉,而且土地權受到斐濟原住民土地基金會(NLTB)監督,以確保各部落權益不受損害。只有10%是純粹的私人土地(通稱Freehold Land),可以自由買賣、移轉。於如此土地政策之限制下,人民對於工作之意願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動力影響極大。

    駐斐濟技術團 團長 王增惠

  • 亞太地區 ─ 斐濟 (Fiji)

  • 亞太地區 ─ 斐濟 (Fiji)

  • 亞太地區 ─ 斐濟 (Fiji)

    僅部份斐濟上階層知識份子對於環境永續經營雖稍有概念,因此整個國家的環保政策尚無法推動。

    例如:斐濟之垃圾處理,並未教育國民垃圾分類,採取完全放任的態度,而且塑膠袋於市面上仍然氾濫使用。農民於旱季時放火燒山,讓雨季來時重新長出嫩草,供牛羊食用,無視於水土保持之重要。由於經濟來源短缺,政府放任木材砍伐以及木材出口,致使可使用之木材資源已呈現枯竭狀態。

    斐濟環境永續經營之議題,亟需外國機構協助他們建立一套制度,才有辦法執行。例如:SPC、SOPAC等國際組織,皆有因應全球環境變遷之相關計畫,正在進行區域性之整體規劃及協助。

  • 亞太地區 ─ 吉里巴斯 (Kiribati)吉國位於國際換日線與赤道交點附近,屬熱帶海洋性氣候。面積雖小,但她的33個小島分散在3個珊瑚礁島群,總面積只有811平方公里,專屬經濟海域面積卻超過350萬平方公里。全國歸屬同一時區,為地球上每天的開始。因為最東的列嶼群島(Line Islands)就在夏威夷的南邊,所以吉國是世界上每天最早看到太陽升起的國度,可說是世界的開端。

    社會型態屬民主的共產制度,像海洋的遊牧民族。一切資源以共同分享為最高指導原則。因為工作機會少,所以勤勞的人特別勞累。不過這裡的海洋資源豐富,到海裡隨便抓就有各式魚類可裹腹。

    因為氣溫較高,所以當地人被晒得黝黑,具有很健康的膚色,相信任誰看了都會喜歡。各社區、團體或教會,經常舉辦宴會送往迎來。因為天性自由,吉里巴斯時間就是節目表的時間僅供參考,無須太計較。

    吉國政府近年來益發重視其海洋生態之保護,除為保護漁業資源外,亦有利於發展生態觀光。 駐吉里巴斯技術團 團長 蔡倍皋

  • 亞太地區 ─ 吉里巴斯 (Kiribati)

  • 亞太地區 ─ 吉里巴斯 (Kiribati)

  • 亞太地區 ─ 馬紹爾 (Marshall Islands)馬紹爾位在太平洋中的島嶼與環礁所組成的國家,共計有29座環礁及5座偏遠島嶼,面積171平方公里。這些島嶼和環礁是死亡的珊瑚礁堆積而形成的,整個國家中地勢最高的地方,是一座離海平面高約4公尺的橋。

    人口約有6萬人,約2/3人口住在馬久羅和伊拜兩環礁的島上。

    由於溫室效應全球氣候暖化,造成南極冰山融化而海平面逐年上升,馬紹爾有可能就這樣消失在海面下了,對此,當地政府也積極的向聯合國反應。

    今年石油價格狂飆,這裡的民生物資都要靠進口,米價兩個月內漲了一倍。首都物資是最充裕的,其他小島居民的主食是魚和麵包果,沒有水、沒有電,完完全全的跟現代文明隔絕,但卻完全沒有文明所帶來的垃圾問題,海水清澈見底。

    在發展和環境之間取得平衡,是這個國家能不能永續發展的最重要課題!! 馬紹爾替代役男 顏克羽

  • 亞太地區 ─ 馬紹爾 (Marshall Islands)

  • 亞太地區 ─ 馬紹爾 (Marshall Islands)

  • 亞太地區 ─ 諾魯 (Nauru)

    諾魯是一個位在赤道南方僅42公里的單一小島國家,面積約21平方公里,是全世界最小的共和國。全國開車繞一圈僅須25分鐘,當地人口約8,000人。

    根源於傳統的漁獵習性,島國上乏天然資源又無可耕農地,缺淡水可供灌溉又缺足夠電力,再加上終年炎熱的氣候,因此世代以來,諾魯人養成溫慢的習性。

    該國經濟命脈磷酸鹽礦於20世紀末逐漸開採殆盡,收入巨減財政困阨,景氣蕭條且失業率高漲,貧富差距逐漸拉大,缺乏私部門商業行為的諾魯經濟也隨之陷入困頓,在各方面都極度倚賴來自國外的援助維持運作。

    駐諾魯技術團 技師 陳振台

  • 亞太地區 ─ 諾魯 (Nauru)

  • 亞太地區 ─ 帛琉 (Palau)

    帛琉屬於陸升成,70%的地面皆由海中陸塊升起,面積約500平方公里,人口約2萬人。旅遊相關事業的收入約佔國家總收入的80%以上。每年約有9萬遊客。

    遊客到帛琉旅遊的行程以出海浮潛為主。因為大量的遊客造訪,形成對環境的壓力,如大量的垃圾污染環境等。近年來發現有多處景點受到人為破壞,造成珊瑚礁白化、硨磲巨蚌死亡等。為供應大量遊客飲食,已經發現珊瑚礁魚類有逐年減少的現象。

    為確保海洋資源永續利用,帛琉政府因應政策如下:1.限制景點開放。2.加強媒體宣導。3.加強導遊專業訓練。4.風景區設置檢查哨。5.每年石斑魚限捕四個月。6.輔導巨蚌養殖及加強珊瑚礁復育工作。

    駐帛琉技術團 團長 姜義展

  • 亞太地區 ─ 帛琉 (Palau)

  • 亞太地區 ─ 巴布亞紐幾內亞 (Papua New Guinea)巴紐位於幾內亞半島東半部,面積約45萬平方公里,人口593萬,面積約為台灣面積的13倍。

    因幅員廣大全國交通依賴空運及海運,全國大、中型機場21個,小型機場557個。目前尚無環島公路以及南北縱貫公路。

    天然資源豐富,受到中央山脈Stanly Range影響,全國區為南北二部份。

    農業、肥料價格昂貴,一般小型農民負擔不起,只得使用有機肥進行耕作,反而使得永續農業發展獲得契機。

    農業發展問題包括:土地所有權糾紛、缺乏內陸交通網及灌溉設施、物價昂貴、林木砍伐、水土嚴重流失等。

    根據高地省資料顯示,以前檳榔樹在高地省無法生長,目前高地省部分地區已經可以種植檳榔,顯示氣候變遷。

    駐巴紐技術團 團長 曾肇宏

  • 亞太地區 ─ 巴布亞紐幾內亞 (Papua New Guinea)全國種族超過千支,語言有700多種,遂採用洋經邦Pidg-im English的無文法英文。

    當地有代表族群特有的面部彩繪,沒有兩族是雷同。頭飾和胸飾亦是裝飾重點。

  • 亞太地區 ─ 巴布亞紐幾內亞 (Papua New Guinea)

  • 亞太地區 ─ 索羅門 (Solomon Islands)

    座落於西南太平洋邊緣,由6大島及近千個小島組成,面積約28萬平方公里,人口約53萬人。索羅門群島在二次大戰扮演著關鍵的戰略角色。

    島上覆蓋著廣大的原始森林與赤道多雨的氣候形成雨林生態區,並蘊藏著含量極為豐富的鉛、鋅、鎳及金等礦產,目前皆有廠商進駐伐木採礦,每年為索羅門政府提供龐大的稅收。

    豐沛的雨量與炎熱的氣候帶給索羅門肥沃的土壤,適合廣泛的農作物生長。

    其經濟成長除因良好之農產收成外,主要依靠伐木業及國際援贈,以中長期來看兩項皆無法帶來永續之成長。若索國持續目前森林砍伐速度,原木資源僅能再支撐6年即會耗竭。

    駐索羅門技術團 團長黃添棟

  • 亞太地區 ─ 索羅門 (Solomon Islands)

  • 亞太地區 ─ 索羅門 (Solomon Islands)

    從天空中俯瞰的索羅門群島就像是散落在大海裡的珍珠,閃閃動人,海面上絢麗的色彩隨著陽光與海水深淺的交互作用下,形成一幅美麗的畫面,裡頭藏著無數的珊瑚礁與熱帶魚群,金黃色沙灘與灰色石礫構築海岸線的景色,豐富的海洋資源,極具潛力發展觀光及漁業。

  •  

    亞太地區 ─ 吐瓦魯 (Tuvalu)吐國由9座小島組成為一小型國家,全國陸地面積僅25.9平方公里,人口約1萬人。擁有豐富漁業資源,全國從事漁業人口(包括為副業)高達80%。

    許多具有專業技術之人才,大都移居紐西蘭,少有仍在吐國居住及工作,致使吐國如維修、通訊等發展不如鄰近國家。

    雖地處偏遠,但仍有從斐濟、澳洲、紐西蘭等進口物資,進而產生垃圾,而吐國目前對廢棄物尚未作到完全回收利用,也無經費運往鄰近大國做回收處理,因而在首都常見有許多垃圾,影響居民生活品質。

    吐國相當重視保護生態保護區並規劃有生態保護區,禁止在保護區內捕魚,但可到保護區內觀光,這裡有許多不同的珊瑚礁及乾淨的海域。

    吐國海拔低於5公尺,每年約二月會有一次大漲潮,造成街道淹水,影響居民生活,隨全球暖化影響,海水上升也漸漸影響吐國居民安全。

    駐吐瓦魯 種籽技師 潘主恩

  • 亞太地區 ─ 吐瓦魯 (Tuvalu)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區 ─ 貝里斯 (Belize)

    面積2.3萬平方公里,約為台灣的2/3,全國僅有30萬人口,相較於台灣顯得人煙稀少。

    位於熱帶,有河川、有耕地、有高山、有叢林,氣候溼熱的貝里斯,想自給自足並建設發展成美國的後花園,一度也是台灣熱銷的移民天堂。

    人口稀少造成內需市場過小,欲發展出口,卻仍然受限於勞動力的不足。

    機械化耕作的大農,耕耘機、收割機一應俱全,飛機噴藥也成標準配備,大規模粗放耕作產出的稻米不僅內銷,還可以出口, 但,這是大農的勢力。

    貧困小農買不起稻種,遇到颶風暴雨,辛勞付諸流水,只能望天興嘆。

    11餘萬的勞動人口,22.5%務農、62.3%從事服務業,剩下的1萬7000人,能夠支撐的工業發展極為有限。旅遊服務業中的高檔渡假村、旅館則都是歐美的外資,一般民眾大多只能打工當雇員,並未真正受益。

    駐貝里斯技術團 技師 黃志揚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區 ─ 貝里斯 (Belize)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區 ─ 貝里斯 (Belize)

    照片:駐貝里斯技術團 役男 蘇晉平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區 ─ 多明尼加 (Dominican Rep.)位於大安地列斯群島中第二大島伊斯巴紐拉島之東部,西與海地媲鄰。面積為4.8萬平方公哩,人口約976萬人。

    文/圖:企劃處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區 ─ 多明尼加 (DominicanRep.)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區 ─ 海地 (Haiti)

    駐海地技術團 技師 張世政

    位於西印度群到第二大島西部,與多明尼加接壤。面積約為2.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750萬。海地近期所引人注目的是糧食缺乏問題,但其生活上所面臨環境的挑戰卻也不容忽視。

    過去海地的植被覆蓋率也是很高,但經年的濫砍濫伐以及貧民對山林炭火的消耗(木炭等柴火是當地居民生活的民生必需品,不是人人都有錢可以用瓦斯),未經妥善的規劃與林地復育,山林慢慢的消失了。

    山具有另一項重要功能──建築砂石來源,挖山填屋造路,每隔一段就可以看到一座山被啃出一個個的缺口,彷彿台灣半屏山的民間故事。

    因山坡地濫墾濫伐所引發的土石流,造成生命財產的危害;農業區Artibonite河谷平原整體灌排水系統不良,山坡地缺乏植被保護,大量土石進入河道及灌排水渠道,造成淤塞,每每大雨過後排水溝的水總是比路面還高,只能靜待大水退去等,對整體生活安危與作物栽培都造成相當的損害,不能安居,如何樂業?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區 ─ 海地 (Haiti)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區 ─ 海地 (Haiti)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區 ─ 聖克里斯多福 (St. Kiss & Nevis)

    由兩個島組成,一個是聖啟斯(Saint Kitts),另一個尼威斯(Nevis),面積共261.6平方公里。兩島具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及美麗的沙灘,為東加勒比海頗富盛名海洋渡假聖地,每年約有200多艘的郵輪及100多萬的遊客來訪,是聖國政府最主要的收入,因此觀光為聖國政府全力發展之產業。

    觀光產業的發展需結合週邊的產業才能永續經營,聖國政府推動觀光與農業結合,讓遊客除了盡情享受藍天碧海,躺洋在白色沙灘上,也能享受安全又健康的美食。

    基此推行有機生產,製作推肥,減少化學肥料使用,採行生物防治技術,避免農藥使用,使環境免於污染,以生活、生態、生產三生觀念灌輸於聖國農民,將有助於島國環境的永續經營。

    駐聖克里斯多福技術團 團長 陳庚鳳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區 ─ 聖克里斯多福 (St. Kiss & Nevis)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區 ─ 聖克里斯多福 (St. Kiss & Nevis)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區 ─ 聖露西亞 (St. Lucia)

    聖露西亞位於東加勒比海小安地列斯群島中向風群島之中部。面積616平方公里,人口約17萬人。

    香蕉輸出及觀光業為經濟兩大支柱。

    觀光旅遊業為聖國經濟主導產業,亦為主要的外匯來源,並牽引其他產業的成長。觀光業每年吸引70萬人次觀光,對國家收益極為重要。

    香蕉收入幫助聖國的發展,但由於難與成本較低的南美各國競爭,及歐盟即將取消該項農產品最惠國待遇,該產業目前正處於蕭條期。目前聖國農業政策為鼓勵蕉農轉作其他農作物 。

    聖國現今的經濟成長歸功於基礎建設的改善,如道路、通訊、供水、排污、和港口等設施。

    駐聖路西亞技術團 團長 張翊袖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區 ─ 聖露西亞 (St. Lucia)

    信仰大多為基督教徒,所以教堂變成這個小島的特色,在11個市區中,至少都會有1至2個大教堂,而教堂更是人民生活寄託的重心 。

    文、圖 駐聖露西亞役男 林育宏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區 ─ 聖露西亞 (St. Lucia)

    聖國美景被評為最佳蜜月聖地。最著名的Piton主要有兩座尖山,分別為格羅斯峰(Gros Piton)、佩蒂特峰(Petit Piton),其高度分別為798及750公尺,這兩座山峰如同兩座巨大的岩石金字塔從海上陡然而起,環抱著一個小海灣。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區 ─ 聖露西亞 (St. Lucia)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區 ─ 聖文森 (St. Vincent & the Grenadines)坐落在東加勒比海小安第列斯群島之向風群島的中部。面積約380平方公里,人口約11萬人。

    加勒比海區很多島國皆被歐洲部份國家統治過,目前大多以非洲黑人裔為多,聖文森國是目前加勒比海區少數沒有國際機場的國家之一,在許多國家多以觀光業為主的同時,聖文森仍以農業為主,而農業資源匱乏,資材昂貴,也是發展受阻的原因。

    聖文森農業發展主要以香蕉外銷至英國為主,近幾年面臨拉丁美洲之競爭,加上英國對ACP國家之農產品保護政策因WTO已逐漸解禁,致香蕉出口競爭力日漸降低,因此聖文森農業發展策略漸朝熱帶及亞熱帶果樹發展。首要則是鼓勵生產多樣化果樹滿足內需市場,替代部分進口水果。

    駐聖文森技術團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區 ─ 聖文森 (St. Vincent & the Grenadines)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區 ─ 聖文森 (St. Vincent & the Grenadines)

  •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區 ─ 聖文森 (St. Vincent & the Grenadines)

    當地產製的根莖類作物較多,主要也是因為耐儲放的因素,但這容易引起營養不均衡。

    面對環境永續發展的挑戰,聖國因人口及建築物持續的增加,造成環境破壞及水土流失。另外如開放二手車進口造成空氣污染等。

    而為養活更多人及鼓勵生產,亦造成山坡地過度開墾土壤流失和農藥肥料

    的過度施用。

    當地農業發展的問題如電費、肥料、進口物資較台彎昂貴2—3倍,加上當地工時短、敬業精神差致生產成本偏高效率不佳,一般百姓不甚勤奮且田間作物失竊嚴重降低了農民或地主的種植意願。

  • 非洲地區 ─聖多美普林西比 (São Tomé & Principe )由聖多美島及普林西比島2座火山島組成,地勢崎嶇,多為山峰丘陵,除沿海有小部份平原外,島上大部分為玄武岩山地。屬熱帶雨林氣候,終年濕熱,雨量充沛。主要是聖多美島上還有高山(聖多美峰海拔2,024M)在調節氣候。

    聖國早期是以種植經濟作物可可聞名,主要出口產品有可可、咖啡、椰乾、棕櫚仁等;但糧食(米、麵粉等)、工業產品和日用消費品均依賴進口;由於經濟狀況長期困難,亦被聯合國列為世界上較不發達的國家之一。

    平常缺少壓力的聖多美人生活過的比較悠閒,但近二年來國際原油價格攀升,運費高昂,另又衍生的世界糧荒問題,處於偏遠交通不便的小島聖多美也緊張起來,完全依靠進口的國家,已面臨經濟的壓縮,政府的政策除繼續生產經濟作物外,也提出農業糧食增產策略,提高香蕉及麵包果的產量,雖人民已漸漸接受稻米,但畢竟還需要靠進口,且消耗外匯。

    駐聖多美普林西比技術團 團長 潘生才

  • 非洲地區 ─聖多美普林西比 (São Tomé & Principe )

  • 非洲地區 ─聖多美普林西比 (São Tomé & Principe )

    世界糧荒對聖多美並非無影響,只是程度不像非洲大陸那樣嚴重,聖國人口不多約15萬,土地有1001平方公里,倘不進口糧食,於當地生產香蕉、芋頭、麵包果、及推動種植玉米養牲口的農牧綜合經營,也足以養活該國人口,加上牲畜的排洩物又可當作有機肥,亦可取代進口之化學肥料。

    聖多美目前無工業,因此無污染問題,自然環境還算能保持原有風貌;農業還是以傳統的人力耕種,加上無外銷市場壓力,也就是沒有土地過度開發的憂慮,加上當地有220平方公里的海岸線,人民的動物性蛋白質來源--魚,都不虞匱乏。

    聖多美有如此得天獨厚的天然條件,人民也就不用未雨籌謀,既養成有歌就唱,有舞就跳的樂觀天性 。

  • 非洲地區 ─聖多美普林西比 (São Tomé & Principe )

  • 小島型國家的問題

    水土涵養力低

    海平面上升

    垃圾回收不易

    環境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