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 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 到底出在...

34
空大行政學報 第二十二期(特刊) 民國 100 年 8 月 217-250 頁 217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 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 到底出在哪裡? 黃之棟 在歷任總統中,馬總統大概是最重視環境正義的一位。從他的競選文 宣、到就職演說、再到他角逐連任的宣言,馬總統不斷宣示落實環境正義 是他任內最重要的環境政策。令人玩味的是,即便馬政府這麼重視環境正 義,他卻也是最常遭到「漠視環境正義」批評的總統。莫拉克風災後如此、 中科三期判決後更是如此。之所以產生這種既重視卻又漠視的狀況,實因 各方在使用環境正義時並未仔細界定該詞意義。定義不明致使環境正義與 什麼都有關,卻又與什麼都無關。為釐清問題的本質,本文回顧了美國法 院的經典判決,藉以梳理環境正義的原始意涵。有了明確定義後,吾人便 得以比對台灣政府與民間對該詞的使用。本文發現,名詞使用的任意性妨 礙了政策的實現。基此,定義統一是實現環境正義的第一步。 關鍵詞:環境正義、環境種族主義、環境政策、馬英九總統 國立空中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約聘助理教授

Upload: others

Post on 11-Jul-2020

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 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 到底出在 …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181/2/E2208-美國概念、台式... · 環境正義的浪潮。

空大行政學報 第二十二期(特刊) 民國 100 年 8 月 217-250 頁

—217—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

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

到底出在哪裡?

黃之棟∗

摘 要

在歷任總統中,馬總統大概是最重視環境正義的一位。從他的競選文

宣、到就職演說、再到他角逐連任的宣言,馬總統不斷宣示落實環境正義

是他任內最重要的環境政策。令人玩味的是,即便馬政府這麼重視環境正

義,他卻也是最常遭到「漠視環境正義」批評的總統。莫拉克風災後如此、

中科三期判決後更是如此。之所以產生這種既重視卻又漠視的狀況,實因

各方在使用環境正義時並未仔細界定該詞意義。定義不明致使環境正義與

什麼都有關,卻又與什麼都無關。為釐清問題的本質,本文回顧了美國法

院的經典判決,藉以梳理環境正義的原始意涵。有了明確定義後,吾人便

得以比對台灣政府與民間對該詞的使用。本文發現,名詞使用的任意性妨

礙了政策的實現。基此,定義統一是實現環境正義的第一步。

關鍵詞:環境正義、環境種族主義、環境政策、馬英九總統

∗ 國立空中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約聘助理教授

Page 2: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 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 到底出在 …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181/2/E2208-美國概念、台式... · 環境正義的浪潮。

空大行政學報 第二十二期(特刊) 民國 100(2011)年 8 月

—218—

壹、緒論

三十多年前,就在美國黑人社區喊出了要追求環境正義的理念後,這個詞

就立即成為廣為流傳的標語,並為世人所傳頌(McGurty, 2000; Bullard,

1990)。而環境正義運動也順勢成為繼黑人民權運動之後,最成功的社會運動

之一。1994 年柯林頓政府公布的 12898 號行政命令,更為整個運動掀起高潮

(美國聯邦政府,1994)。一時之間,從美國政府到民間,都出現一股對正義

的企盼,也標示了環境正義運動正式從街頭走入廟堂,化作具體的制度。就在

環境正義運動樹立旗幟,也站穩自己在草根環境運動裡的腳步後,這個撼動人

心的理念也迅速在世界各地引起廣泛迴響,各國政府與民間紛紛開始把環境正

義的理念納入政策與說帖之中。不管是美洲(Buzzelli, 2008)、歐洲(Agyeman,

2002; Friends of the Earth Scotland, 2003, 2006; Kruize & Bouwman, 2004)、還是

亞洲(生田省吾,2007;戶田清,1994;金菱清,2001),各國無不掀起一陣

環境正義的浪潮。

在這場席捲全球的環境正義風潮中,台灣不但沒有缺席,這個概念還快速

深入民心。我們幾乎可以說:在眾多環境正義繼受地裡,台灣大概是最熱衷此

道的國家了。從早期的反核廢運動、到非核家園政策的成形、再到近期莫拉克

風災災後重建與中科三期停工爭議等,環境正義一詞幾乎無役不與,成為環保

人士以及政府各單位反覆稱頌的詞彙。結果,一個有趣的現象出現了。面對同

一項議題,不管是政府還是民間甚或是立場各異的各方人士,全都標舉他們要

追求環境正義企圖;但在此同時,這些同聲齊唱正義的仁人志士,卻也或明或

暗地斥責對方沒有正確認識到環境正義的真義。既然環境正義是所有人的答

案,我們不禁要問,問題到底出在哪?

本文擬由三個部分 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本文將系統地回顧美國法院

的三大環境種主義判決,並藉以確定環境正義的意義。環境種族主義乃環境正

義運動創始期的用語,主要探討環境議題裡的種族歧視問題。由於這些判決的

出現早於環境正義運動,從而相當具有代表性,也深刻影響了美國版環境正義

的定義。在確定了定義問題之後,本文轉而討論台灣的環境正義議題。此部分

Page 3: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 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 到底出在 …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181/2/E2208-美國概念、台式... · 環境正義的浪潮。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219—

著重探索台灣政府與民間對環境正義的看法,也仔細梳理了這個詞在不同脈絡

下的使用。最後,我們認為環境正義的理念在各方努力下,早已深入政府與民

間。此刻我們需要的也許不再是抽象的正義探討,而是尋求共識以化理念為政

策,並藉此確保環境正義的落實。

貳、美國環境種族主義的三大經典判決

一、Bean v. Southwestern Waste Management, Corp.案1

1979 年時,德州的一處黑人中產階級社區,聯合反對德州衛生局(Texas

Department of Health)在該區設立固態垃圾處理廠(solid waste landfill)。為此,

居民成立了東北社區行動協會(Northeast Community Action Group; NECAG),

並提訴來阻擋該廠的興建。原告 NECAG 主張,德州衛生當局發照給西南廢棄

物管理公司(Southwestern Waste Management)的行為,乃出於歧視之動機。

本案是第一個以侵害民權為由挑戰當局發照決定的訴訟,從而具有里程碑的意

義。在審理過程中,法院雖同意該廠的設立與執照的核發是「不幸且不謹慎的

(unfortunate and insensitive )」,但由於原告提出的統計數據無法充分證明被

告的歧視動機。法院據此判決原告敗訴。

在 Bean 案裡,法院並未審查該當設施是否會對當地造成實質的健康影響,

而是以人口資料的比對來作為判決的根據(Collin, 1992, 1994; Zimmerman,

1994; Tsao, 1992; Bullard, 2001)。法院認為:

原告的責任是去證明歧視的目的(discriminatory purpose)。也就是說,

原告不只必須證明這個發照的決定是不當的,還必須證明該決定是可歸

因於基於種族考量而生的歧視動機(an intent to discriminate)(482 F.

Supp. at 677)。

1 482 F. Supp. 673 (S.D. Tex. 1979), aff’d without opinion, 782 F.sd 1038 (5th Cir. 1986). 本案例

可在 Westlaw 資料庫中找到。簡單的網路介紹,見: http://law.jrank.org/pages/13187/Bean-v-Southwestern-Waste-Management-Corp.html。

Page 4: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 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 到底出在 …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181/2/E2208-美國概念、台式... · 環境正義的浪潮。

空大行政學報 第二十二期(特刊) 民國 100(2011)年 8 月

—220—

為滿足上述舉證責任,本案原告(即黑人社區的居民)提出了兩種理論:

首先,原告主張德州衛生局的發照決定是出自於某種歧視的型態(pattern)或

實踐(practice);其次,原告爭執前述的歧視實踐可從被告德州衛生局的選址

與發照行為中看出。為證明此二點,原告援引了大量量化資料與統計分析為證

據。

就第一個理論來看,法院發現截至 1978 年為止,德州衛生局共核准了 17

個廠址。這 17 個場中,有 10 座(58%)設於有色人種居民少於或等於 25%的

人口小區(census tract)中;有 14 座(82%)位在少數族裔少於或等於 50%

的人口小區中。若是改用所謂的「標的區域(target area)」2來分析,則該區內

的少數族裔比例更高達 70%。乍看之下,這些數字似乎反映出某種不正義。

但法院仔細調查後發現,德州衛生局在該當標的區域內一共只核准過兩座固態

廢棄物垃圾場。其中一場位在少數族裔只占 10%的人口小區裡;另一場(即

繫爭廠址)周圍卻住了近 60%的少數族裔。基此,法院主張由於兩個廠中有

一座(換言之,有一半的廠)位在少數族裔少於 25%的人口小區(即白人社

區)裡。因此,原告提出的統計數據,無法體現出明顯的歧視型態或歧視的實

踐(Collin, 1992: 520-524)。

在另一組理論裡,原告提出了三組數據以為論據。但法院最後駁回了這三

點。第一組數據是關於兩座被當局選為固態廢棄物處理廠的廠址。由於這兩座

處理設施都落在本案的「標的區域」內,原告認為當中有歧視存在。此外,他

們也進一步指出,該標的區域只占休士頓市總人口的 6.9%,但該區卻承擔了

城裡所有(即 100%)的第一型垃圾場。既然此處的數字是 6.9%比 100%,可

見歧視的存在。法院用了與上面同樣的理由來駁斥該數據。換言之,這兩個廠

中有一座位在白人的人口小區(少數族裔人口只占 18.4%),加上兩個廠無法

構成統計上有意義的抽樣,從而無法藉以斷定歧視與否。

第二組數據則與這些設施的總數有關。原告主張休士頓地區只有 6.9%的

2 標的區域是美國聯邦政府用來劃定低收入區域的單位(見:Rodriguez v. Barcelo, 358 F. Supp.

43, 45(D.P.R. 1973))。由於此單位是設計來處理貧困問題而非種族問題的,因此法院才會

點出選用標的區域來分析是不科學的。不過,法院接著又指出,即便標的區域的選用有瑕疵,

但以此得出的數據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見:482 F. Supp. at 677, 678。

Page 5: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 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 到底出在 …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181/2/E2208-美國概念、台式... · 環境正義的浪潮。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221—

居民住在該標的區域裡,但本區卻承擔了全市 15%的固態垃圾場。由於這個

區以黑人為主(占 70%),這樣的差別明顯構成了歧視。但法院指出,以標的

區域來觀察,該區確實以黑人為主。但若以人口小區來分析,則會發現該區裡

面有一半的場址位在白人占 70%的人口小區裡。基此,原告的數據無法推斷

歧視的存在與否。

最後一組數據則把休士頓分成東西兩部分來處理。休士頓東部有 61.6%的

少數族裔,且東部地區也有 67.6%的固態處理設施。西部地區有 73.4%的白人

居民,他們卻只承擔了 32.4%固態垃圾場。原告主張 67.6%與 32.4%間的差額,

就是歧視的象徵。對此,法院還是駁回了原告的主張。原因是休士頓東部本來

就是工業區的所在,工業區有較多垃圾廠本屬當然。此外,法院還提到,如果

用人口小區來分析就會發現此處的黑白比大約是:42%(黑)比 57%(白)。

若把本區原本的黑白人口比例也考量進去,黑人甚至還稍稍比白人「少」承擔

了一些垃圾場。基於這兩點理由,法院認為這組數據同樣也站不住腳。

二、East Bibb Twiggs Neighborhood Association v. Macon- Bibb County Planning & Zoning Commission3

與 Bean 案類似,喬治亞州 East Bibb Twiggs 地區(Bibb)的居民,也挑戰

了該郡「都市計畫委員會」(the Planning and Zoning Commission)的發照決定。

Bibb 案的原告(即居民)主張,該發照決定至少有部分是出自種族歧視的考

量。為證明此點,原告提出了三大理論,並援引了人口數據以為佐證。在檢視

發照過程與原告數據後,法院認定該當論據無法展現明確的歧視影響與歧視動

機,進而判決原告敗訴(See also Collin, 1992; Tsao, 1992; Hoban & Brooks,

1996)。以下簡單回顧本案中的三組理論與數據。

首先,原告爭執了該發照決定的歧視性影響。居民主張,這個計畫選定的

廠址位在黑人占 60%的人口小區裡。既然該廠位在黑人區,那麼這個廠營運

後的污染也必然是由當地黑人承擔。不過,法院並未採信此點。在回顧當地人

3 706 F. Supp.880(M.D. Ga.)aff’d 896 F.2d 1264(11th Cir. 1989)。原始的案件可於 Westlaw

資料庫中尋得。 亦請參考: http://law.jrank.org/pages/13203/East-Bibb-Twiggs-Neighborhood-Association-v-Macon-Bibb-County-Planning-Zoning-Commission.html

Page 6: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 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 到底出在 …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181/2/E2208-美國概念、台式... · 環境正義的浪潮。

空大行政學報 第二十二期(特刊) 民國 100(2011)年 8 月

—222—

口資料後,法院發現該委員會歷年來一共只核發過兩張執照:一處即本案繫屬

的廠址;另一廠則位於某個白人占 76%的人口小區。既然兩個廠中有一座位

在白人區,法院據此推論不管是黑人還是白人都承擔了部分垃圾場的風險,從

而原告企圖證明的歧視影響不存在4。

既然前項主張不為法院採納,原告只得改變自己的分析單位,希望從不同

的角度來審視原先的人口資料。原告認為,該委員會先前所核可的兩座垃圾

場,確實分別位在黑人與白人的人口小區。但若把這兩個廠都放進更大的地理

框架裡來觀察,就會發現兩個廠其實都位在黑人居民占 70%左右的「行政區」

裡5。換言之,原告認為人口小區能展現的社會脈絡有限;若能以更大的地理

尺度來分析,就會發現這看似一黑一白的兩個廠,其實都位在「黑人(行政)

區」裡。針對此項主張,法院依然不予採信。法院堅持歧視有無必須以「人口

小區」來判定,原告使用大尺度分析法(即「行政區分析模式」)得出的數據

不能作為判斷標準。

原告的最後一組理論,集中在該委員會牌照發放的歷史上。原告翻出了一

份該局十五年前所做的調查報告。該報告明確指出這個郡以前有種族歧視的問

題。既然委員會自己也承認種族歧視的存在,那麼當局現在所做的決定當然也

可能是帶有歧視的。此外,原告也質疑該委員會為何變更自己先前的發照決

定。換言之,為什麼該委員會一開始拒絕發給該公司執照,後來卻又發照了?

原告質疑這個「從不發照變成發照」的轉折,體現了某種種族考量。對這項主

張,法院認為除了必須檢視本次的發照決定外,也必須回顧該委員會過往的發

照決定才能做判斷。法院承認,該局 1974 年所做的報告確實證明這個郡「當

時」存在著種族歧視問題。但這十五年前的報告,無法證明「現在」爭訟中的

發照決定,也受到了「過去」種族歧視的影響。此外,法院認為我們也可以把

這份 15 年前的調查報告解讀成:當局在這十五年間已經發現、並正視了種族

歧視的問題。若如此,吾人也可就此推論繫爭設廠決定是「沒有」種族考量的。

針對委員會變更發照決定,從不發照變到後來發照的問題。在檢視大量公

聽會的資料後,法院認為不管是從公民還是公僕的角度來看,該委員會的發照

4 見前揭判決 881 頁。 5 前揭判決 884-885 頁。

Page 7: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 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 到底出在 …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181/2/E2208-美國概念、台式... · 環境正義的浪潮。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223—

決定都是相當小心謹慎的。在此同時,法院也認為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委員會

突然改變了發照標準或區塊劃分(zoning classification)。在沒有變更發照標

準,也沒有程序瑕疵的狀況下,法院認定該決定的作成是出於公益(merits)

的考量,而非出於種族偏見。

三、R.I.S.E., Inc v. Kay6

在 「 拯 救 環 境 住 民 協 會 」( R.I.S.E.; Residents Involved in Saving the

Environment)所提起的 R.I.S.E.案中,原告挑戰了郡委會預定把某垃圾場設在

黑人社區的決定。訴訟的一開始,R.I.S.E.關懷的對象是諸如:噪音、惡臭、

房價下跌等一般性的環境問題。但當他們的主張不為法院所採後,原告轉而主

張環境種族主義。R.I.S.E.所在的維吉尼亞州「國王皇后郡」(King and Queen

County)約有 42%的黑人與 57%的白人。在經過人口分析後,法院確認這個

垃圾場的設置「確實」會對當地黑人社區造成不成比例的影響。在進一步闡釋

歧視的要件時,法院指出證明不成比例的影響只是確認某行為歧視意圖的「起

點」(starting point)而已。要能最終構成歧視,法院還必須進行其他審查。在

從事其他事項審查後,法院認為原告提出的證據依然無法證明該廠的選址乃出

於意圖性的歧視。基此,法院判決原告敗訴。

本案與前兩宗案例最大的不同,在於法院並未採取人口小區分析法。原因

是,本案中非裔美國人的住所緊鄰垃圾場。考慮到這樣的情形,法院決定不以

郵遞區號或人口小區等「單位」來做為判斷標準;而是改用廠址與住家間的「距

離」為判斷依據。具體來看,在該廠方圓半英哩範圍內的黑白比例是 64%比

36%(當地共有 61 位居民,其中 39 位黑人、22 位白人)。若是以通往該廠 3.2

英哩的道路為基準的話,道路周邊共住了 21 戶白人家庭與 5 戶白人居民。單

從垃圾場周邊的人口構成來看,由於黑人居民的比例極高,該廠周邊的區民配

置明顯不利於黑人。為了進一步了解不成比例的影響是否真的存在,法院還回

顧了其他四座廠的設廠歷史以及這些廠周邊的人口構成。

法院第一個檢視的是設置於 1969 年的 Mascot 垃圾場。這個場方圓一英哩

6 768 F. Supp. 1144(E.D. Va. 1991)。原始的案件可於 Westlaw 資料庫中尋得。 亦請參考:

http://law.jrank.org/pages/13207/R-I-S-E-Inc-v-Kay.html

Page 8: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 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 到底出在 …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181/2/E2208-美國概念、台式... · 環境正義的浪潮。

空大行政學報 第二十二期(特刊) 民國 100(2011)年 8 月

—224—

內的居民全是黑人(100%黑人)。不但如此,當地居民使用的教堂,即居民的

信仰中心也位在該場 2 英哩處。法院檢視的第二座垃圾場是 1971 年設置的

Dahlgren 場。住在這個場周邊的局民有 95%是黑人。即便到了 1991 年 R.I.S.E.

興訟的當下,當地仍有 90%-95%的黑人。Owenton 是法院回顧的第三座場。

這個場設立在 1977 年,設場當時周邊半英哩的居民全都是黑人。此外,此處

的信仰中心 The First Mount Olive 教堂,也在一英哩半外而已。最後一個場是

King Land 垃圾場。該場設立於 1986 年。設立之初它位在一個絕大多數是白人

的社區。不過,這個場的設立比前面幾個場都來的波折。它一開始申請設立的

時候,順利取得了州政府的許可,但卻遭到居民的激烈抗爭。居民以該廠違反

環保規定為由向法院申請禁令獲准。這使得該廠後來遭到關閉。在審視了上面

所有的證據後,法院認定「從 1969 年起國王皇后郡的垃圾場設置就已經對黑

人居民產生了不成比例的影響」7。即便如此,法院最後還是認為:「官方作為

不會只因為有不成比例的種族影響就被判定為違憲。只有在是意圖性的歧視

時,該當行為才違反了憲法修正案第十四條的平等保護條款。」8

總之,在 R.I.S.E 案中,由於有非常高比例的黑人緊鄰垃圾場而居,這樣

的人口構成型態使法院沒有再用人口小區分析法來做為判斷依據。法院主張:

證明黑人受到不成比例的影響只是判斷官方行為是否帶有種族歧視動機的「第

一步」而已。在審查了該郡幾個垃圾場的設置過程後,法院認為整個設廠的過

程並無不妥,因為「〔設廠〕委員會似乎已經以謹慎且負責的態度平衡了該郡

的經濟、環境、與文化的需要了」9。

參、美國法院判定環境種族主義的基本推理: 「空間—人口」比較分析

從判決中我們可以歸納出法院就事論法的基本推論。當我們說某行為構成

環境種族主義(或環境不正義)時,此處的不正義、歧視、或是不公平通常是

7 前揭判決,頁 1149。 8 前揭判決,頁 1149。 9 前揭判決,頁 1150。

Page 9: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 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 到底出在 …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181/2/E2208-美國概念、台式... · 環境正義的浪潮。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225—

指:少數族裔受到的待遇「比」優勢族群差(Yamamoto & Lyman, 2001; Been,

1992)。倘若此處的差別對待是因種族、膚色、文化等差異而來,即會被認為

是不當的。在前述環境種族主義的判例裡,雙方爭論的焦點集中在:垃圾場、

焚化爐等「不受地方歡迎的土地使用」(Locally Unwanted Land Uses; LULUs),

是否有不公正的分配。換言之,如果垃圾場廠主與政府看準了某處是黑人社

區,因此「有針對性的」把垃圾場設在該處,那這個選址行為就是不正義的。

至於某行為是否具有「針對性」,則必須以空間、時間兩面向來判斷。假使法

院回顧發照機關的行為後,發現該機關臨時變更了一般發照程序,或是有嚴格

審查白人社區建案但草率放行黑人社區建案的現象,即可證明該發照行為隱含

了歷史性的差別對待。反過來看,如果法院發現垃圾場較容易位在黑人社區

中,則這個現象也可說明政府發照的過程可能有不當的種族考量。後面這個空

間面向的判斷,是前述三大判例中法院判決的依據,吾人可將之稱為「空間—

人口比較分析」。

法院操作「空間—人口」分析的過程,可從地圖上來觀察。人與垃圾場通

常散落在地表上(如下圖)。因此,人與廠址間有著某種空間上的關聯。此時,

我們只需將實驗組(垃圾場邊居民的人口特徵)與對照組(不在廠區附近居民

的人口結構或整個區域內所有居民的特徵)做對比,即可確定垃圾場旁的居民

是否以黑人為主(或說垃圾場是不是比較容易被蓋在黑人區)。

圖一 環境正義的實證研究:人與廠址間的關係10 資料來源:(改繪自 Ash, et al., 2009)

10 在實證研究中,研究者先確定了廠址所在,然後再確定這個場旁邊住的是哪些人。

Page 10: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 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 到底出在 …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181/2/E2208-美國概念、台式... · 環境正義的浪潮。

空大行政學報 第二十二期(特刊) 民國 100(2011)年 8 月

—226—

在比對實驗組與對照組時,法院採取了兩種方式來區隔場邊居民與不在廠

區附近的民眾:單位測定法(unit-based analysis)與距離測定法(distance-based

analysis)。單位測定法利用既有的行政單位(如郡)、郵政單位(郵遞區號)、

人口普查單位(人口小區)等來做區分。如此一來,法院即可把區內、區外的

人口結構做比較。以下圖為例,假設圖中每個方格都代表一個人口小區,單位

測定法讓我們能簡單特定出垃圾場所在的人口小區(灰色部分),接著也可計

算出這個人口小區的人口結構(如黑人與白人的比例)。最後再把這個數字拿

來與其他沒有場址的地區(白色的方框)作比較,即可確定歧視或不正義的有

無。

圖二 單位測定法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繪製。

距離測定法與單位測定法類似。只不過距離測定法用的不是既有的單位,

而是以距離來劃分實驗組與對照組。比如說,把垃圾場當成圓心並在半徑一英

里及兩英里處各畫出一個圓。如此一來,就可以用圓裡、圓外做區別,比較人

口結構的差異。

圖三 距離測定法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繪製。

Page 11: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 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 到底出在 …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181/2/E2208-美國概念、台式... · 環境正義的浪潮。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227—

以上兩種方法分別在 Bean、Bibb(單位測定法)與 R.I.S.E.(距離測定法)

中使用。這些經典的測定法,不但影響了我們對環境正義的思考,也引導了美

國官方對此議題的瞭解。美國環保署認為環境正義就是:

在制訂、實施、執行環境法律、規章與政策時,確保人人享受公正的待

遇並且能夠有意義地參與,而不分種族、膚色、原國籍或收入水平11。

公正待遇意味著任何一個群組(包括種族、民族或按照社會經濟條件劃

分的群組)都不應當不合比例地承受工業、市政或商業活動所產生的不

良環境影響,也不應當不合比例地受到聯邦、州、地方政府和部落的計

劃與政策的影響。

有意義地參與表示:

•可能受到環境影響的居民有適當機會參與決定對環境或健康有影響

的計畫。

•公眾意見能夠影響監管部門的決定。

•決策程序尊重所有參與者的意見。

•決策者主動徵求可能受影響者的意見並促進其參與。

總之,我們的目標是確保美國的所有社區和個人享有環境公正。環境公

正的實現在於人人面臨環境危害和健康風險時都享有同樣的保護,並能

夠平等地參與決策程序。(US EPA, 2006 原文即為中文,原文件彩色字

體為作者省略)12

由上述定義,我們可以發現美國官方版的環境正義,包含實體與程序兩個

層面。實體部分的關鍵是:政府必須特定出社會構成員間,是否有特定群組承

11 此處中英文的文字存在著細微的差異。英文原文為:“The fair treatment and meaningful

involvement of all people-regardless of race, color, national origin, or income-with respect to the development, implementation, and enforcement of environmental laws,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換言之,中文翻譯中沒有將英文插入語的語境翻譯出來,但由上下文我們可以讀出平等保護

乃環境正義的要義。由於本文件為中英文並陳的正式文書,故此處我們不更動當中之翻譯。 12 environmental justice(EJ)一詞在這個文件裡,被美國環保署譯為環境「公正」。在東亞諸國

EJ 大多被迻譯為「環境正義」。此等翻譯雖然有異,但所指相同,本文不強加區分,請讀者

留意。除此之外,disproportionate(ly)一詞有時被譯為不合比例有時則被譯為「不合理的」,

我國文獻則多用不成比例的。

Page 12: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 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 到底出在 …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181/2/E2208-美國概念、台式... · 環境正義的浪潮。

空大行政學報 第二十二期(特刊) 民國 100(2011)年 8 月

—228—

擔了不合(成)比例的環境風險或對待。至於有沒有承受不合比例的對待,則

取決於比較各群組間的風險高低(Council on Environmental Quality, 1997; US

Commission on Civil Rights, 2003; 黃之棟、黃瑞祺,2009c)。當然,某處居民

是否承擔了較高的環境風險,不是肉眼可以判斷的。有關部門必須客觀了解風

險分布的實態,才能有效解決可能的環境不正義問題。在法令的規範下,受拘

束的單位必須利用上述兩項方法來進行分析並制訂相關基準。為此,美國環保

署還特別設計了「環境正義地理評估系統」(Environmental Justice Geographic

Assessment Tool,又稱為「環境正義製圖器」EnvironMapper for EJ,後改稱

EJView),俾使民眾得以快速結合地圖與人口資訊,繪製出「環境正義地圖」

(US EPA, 2011)。環境正義地圖以及它背後的「空間—人口比較分析」是美

國型環境正義得以成立的關鍵。

既然美國各聯邦機構皆奉此比較分析法為圭臬,吾人當可將之視為環境正

義的原型。在確定了環境正義的意義及其立論基礎後,就可以此參照點具體分

析台灣的環境正義議題。

肆、台灣環境正義的繼受現況

關於環境正義的繼受,國內已有不少文獻對此做出了縝密的分析,此處不

再贅述(黃之棟、黃瑞祺,2009a, 2009b;彭春翎,2006;范玫芳,2006;紀

駿傑,2006;李翠萍,2007;李永展、何紀芳,1999)。以下的分析將集中在

環境正義概念近來的繼受現況上。特別值得說明的是,本文之所以選擇此時期

來討論,除了有時序上的考量,更因為前述言必稱環境正義的現象,大致也隨

著馬英九總統的執政而達到頂峰。平心而論,歷任總統中最重視環境正義議題

的,非馬總統莫屬。他對環境正義的重視,可以一路上溯到 2008 年總統大選

期間的「馬英九、蕭萬長 環境政策:健康、永續、顧台灣」競選政見(馬英

九環境政策,2008)。當時的馬英九候選人在他的環境白皮書中清楚擘畫了自

己對台灣的願景與理念:

Page 13: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 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 到底出在 …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181/2/E2208-美國概念、台式... · 環境正義的浪潮。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229—

我們的願景

台灣可以更好,台灣可以是兼顧環境保護、經濟發展與社會正義的美麗

家園。我們的政策願景是讓台灣擁有:1. 前瞻而正義的環境政策……

我們的理念

…4.落實資訊公開與公民參與,建立互信實踐環境正義……(馬英九環

境政策,2008)

上面的願景與理念不只是政策宣示而已,在該白皮書的主要政策第七項

「綠色設計生產,落實產業永續」裡,馬陣營更具體列舉出了他們未來的政策:

「(2)具爭議性的環境與發展議題,落實聽證制度,使台灣有限資源的使用及

產業政策,符合環境正義。」(馬英九環境政策,2008)在短短兩頁的白皮書

裡,竟有這麼多項環境正義的宣示與政見,我們不難從中看出這個議題對當前

馬執政團隊的重要性。

那麼,當初的承諾兌現了嗎?這個問題的答案,端視我們看待問題的角

度,也視我們詢問的對象而定。就政府的立場來看,環境正義早已列入環境政

策的最高指導方針裡。此點可從馬總統多次的講話中嗅出端倪。打從就任之

初,總統即主張:「我們在回應全球化挑戰的同時,一定要維護弱勢群體的基

本保障與發展的機會,也一定要兼顧台灣與全球生態環境的永續經營。」(馬

英九總統就職演說,2008)到了百年國慶講話之際,總統更以「改革、開創、

追求公義」為題,直接點出積極回應人民環境正義的期待,是「建立公義(的)

社會」的基石:

近來貧富差距、環境保護、教育改革與司法改革等議題,受到社會高度

關注。英九在此要特別指出,我們施政的核心理念,就是「建立公義的

社會」。英九保證,只要涉及社會正義、環境正義與司法正義的問題,

一定採取積極行動,回應人民期待。(總統府新聞稿,2011c)

對馬政府而言,環境正義早就已經跳出口號的階段,而已經落實到各項具

體政策上了。比方說,2011 年 1 月總統出席「台 9 縣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

計畫和平路段橋樑工程開工典禮」時就表示:

Page 14: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 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 到底出在 …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181/2/E2208-美國概念、台式... · 環境正義的浪潮。

空大行政學報 第二十二期(特刊) 民國 100(2011)年 8 月

—230—

該計畫是「環境正義」與「社會正義」折衷的典範,政府將持續開發東

部,平衡區域發展,以實現「國家正義」。……總統強調,「蘇花改」是

在「環境正義」與「社會正義」的折衷下所推動。憲法增修條文第 10

條規定,經濟與科技的開發要與環境保護兼籌並顧,若有危害之虞則應

以環保優先;蘇花改不但提供東部民眾安全回家的道路,也將對環境的

衝擊降至最低,兼顧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總統說,政府除重視

「環境正義」與「社會正義」,也重視「國家正義」,台灣是一個整體,

絕不能輕忽任何一個區域,而造成區域發展差距的持續擴大。……(總

統府新聞稿,2011b)

由此可見,環境正義在具體個案的判斷上也是十分重要的。其實,馬總統

使用環境正義這個詞的例子還不只這幾樁而已。在與台灣黑熊保育專家對談

時,總統也有感而發的以「人在做、熊在看」為引題,談到學者艱辛的研究過

程是展現了「環境正義」的價值(李佳霏,2010)。就連 2011 年 4 月馬總統宣

布國光石化案喊卡時,他也是以環境正義中的「世代正義」概念,來闡述他不

支持該廠續建的原因(聯合報,2011a)。到了他完成國民黨內總統提名登記之

際,他也還是重申「他非常重視社會正義、居住正義與環境正義,將在經濟與

環境間尋找有機的動態平衡」(中國時報,2011)。

當總統帶頭宣示捍衛環境正義的決心時,轄下各局處必然也應聲呼應。

2008 年 5 月 20 日前台北市環保局長沈世宏接任環保署長後,隨即以「健康、

永續、顧台灣」13新聞稿,宣示他貫徹總統政策的決心(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2008);到了 99 年該署擬定中程施政計畫(99 年度至 102 年度)(行政院環境

保護署,2011a)時,也還是揭示「前瞻而正義的環境政策」是他的施政方向。

由此可見,環保署確實也響應了馬總統重視環境正義的方針。我們可以用馬總

統最近以「主權、人權、環境權」為題的「就職三週年記者會」講話,來為馬

政府的環境正義政策總結:

在環境正義與經濟發展方面,過去我們為改善生活水準,大力推動經濟

發展,但那時對經濟成長是否影響環境,並沒有像現在這麼重視,結果

13 此標題與馬總統的環境白皮書的題名一字不差。

Page 15: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 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 到底出在 …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181/2/E2208-美國概念、台式... · 環境正義的浪潮。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231—

發現有些經濟成長是建立在對資源的耗竭與對環境的破壞上。尤其,耗

盡的資源很難再生,破壞的環境也很難恢復,因此我們認為這樣的成長

不符合世代正義。

過去三年來,我們逐漸揚棄發展必須以環境為代價的舊觀念;面對不當

開發時,我們選擇尊重環境……舉例來說,在東部開發上,我們以「蘇

花改」取代「蘇花高」,以降低對環境的傷害;對於在彰化的國光石化

投資案,我們也尊重土地倫理、重視環境正義,改變了前政府的開發政

策。我們希望留給未來世代的,不是殘破的大地,而是清朗的天空……

我們相信,臺灣可以採取追求經濟成長的新模式,讓環境與經濟可以兼

籌並顧,未來環境保護將不是負擔和限制,反而是促進經濟轉型的機

會,我們要轉變思維。……我們實在不必自限於環保與經濟的兩難,而

應以前瞻的眼光,從環境保護的角度,開發出可以配合經濟的新契機,

也為永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是我們跨世代的責任,也是我們對臺

灣非常重要的承諾。(總統府新聞稿,2011a)

表一 馬英九總統的環境正義講話與政策

時間 議題與時點 主要內容 涉及的環境正義

2008 競選政見 1.兼顧環保、經濟發展與社

會正義。 2.落實資訊公開與公民參

與。 3.強化聽證制度。

1.環保正義(≒環

境保護) 2.程序正義 3.正義的折衝

2008 總統就職演說 1 . 維 護 弱 勢 群 體 的 基

本保障與發展。 2 . 兼 顧 台 灣 與 全 球 生

態環境的永續經營。

1.弱勢保障 2.環保正義

2010 接見黑熊保育

專家

研究者體現了「人在做、

熊在看」的環境正義價值

生態正義

2011 建國百年國慶

講話

1.建立公義的社會。 2.重視環保。 3.積極回應環境正義。

環保正義(?)

Page 16: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 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 到底出在 …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181/2/E2208-美國概念、台式... · 環境正義的浪潮。

空大行政學報 第二十二期(特刊) 民國 100(2011)年 8 月

—232—

2011 蘇花改動工 1.必須折衝環境正義與社

會正義。 2.尋求更高位階的國家正

義。

1.國家正義(正義

的位階性) 2.正義的折衝

2011 宣布國光石化

不續建

追求世代正義 世代正義

2011 國民黨總統提

名登記

經濟與環境間的動態平衡 1.環保正義 2.正義的折衝

2011 就職三週年記

者會

1.環境正義與經濟發展兼

顧。 2.環境破壞與資源耗竭不

符合世代正義。 3.尊重土地倫理。 4.舉蘇花改與國光石化案

為例。

1.環保正義 2.正義的折衝 3.土地正義 4.世代正義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整理。

然而,自認「正義」的政府施政,卻在一連串的事件後被環保團體點名為

「不正義」的代表。當中的轉捩點,當屬 2009 年 8 月莫拉克颱風的肆虐。風

災過後,慘遭滅村的小林村與滿目瘡痍的南台灣,不禁讓人想起美國卡崔娜颶

風的悲慘情景。果不其然,Taipei Times 在風災過後立刻做了一系列報導,對

比了馬總統與小布希總統,並直指兩人都是遠離民心又不關懷弱勢的領導人

(Taipei Times, 2009a, 2009b, 2009c, 2009d)。正如卡崔娜風災過後,美國與論

對布希政府的一連串環境不正義質疑,馬團隊施政時的正義與否,也成為檢視

焦點。綠黨在莫拉克風災過後立即舉辦了「從災難下的環境正義,看治水思維

與國土復育」座談會(台灣綠黨,2009),希望深植「還地於河、尊重自然」

的理念,並落實資訊公開與公民參與的政策。諷刺的是,即便馬政府與民間都

以資訊公開、公民參與為最高指導守則,但「莫拉克台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

委員名單公布後,人選問題又引發了該會缺乏「性別平等與環境正義」的抨擊

(曾昭媛、阿布娪.亞伊細卡那,2009)。

莫拉克的指責一開,環境正義一詞立刻「遍地開花」(廖靜蕙,2010)。舉

凡環境影響評估會議中的打人亂象(徐文彥,2007),或是《低放射性廢棄物

Page 17: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 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 到底出在 …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181/2/E2208-美國概念、台式... · 環境正義的浪潮。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233—

最終處置設施場址設置條例》中的「反對式公投」修法(陳至中,2011;崔愫

欣,2011),都遭論者冠上「環境不正義」的帽子。在眾多不正義事件簿中,

最令環保人士氣結的莫過於號稱「史上最牛司法戰」的中科三期「停工不停產」

爭議(王文玲,2011;邱花妹,2011)。質言之,在最高行政法院撤銷中科三

期環評後,各方立刻對本案判決的效力與射程問題展開激辯。正當環保團體對

該判決額手稱慶之際,環保署隨即發文力戰各方,堅持停工與否屬目的事業主

管機關裁量權的範圍(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0)。具體言之,環保署認為唯

有在顧及環境議題、信賴保護原則以及社會發展的前提下,個案正義才得以實

現。基此,該署主張以「停工不停產」來解決本案爭議(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2011b)。由於事關為「正義」把關的法院判決,此舉立刻引起環保團體撻伐,

論者並直指環保署與馬政府自打嘴巴(中國時報,2010):

環保署設立的目的是什麼?人民期待環保署為環境把關,對抗不當開

發、替百姓主持環境正義。……事件最諷刺的地方在於,馬總統將發現,

他一向尊崇的「依法行政」,被環保署變成「藐視法院的行政獨斷」;同

時,他的環境政策競選綱領「健康、永續、顧台灣」的最大挑戰者,竟

來自於自己的行政團隊。(邱花妹,2011)

我們也用一則評論,來總結環保團體對馬政府環境政策的看法。對環保人

士來說,近來台灣各項開發爭議,都在在反應出了「不正義」的共同根源:

台灣這年來可以說是亂象叢生,從大埔農地、中科三期、中科四期、阿

塱壹古道、美麗灣飯店……環境不正義與土地不正義的事件,看似各自

獨立,其實都是相關的。那就是地方政府看著中央政府破壞環境、踐踏

法律的作法之後上行下效,在現有大批荒置科學園區的情況下,還用民

國 19 年制定的老舊土地徵收法律,政客與奸商一起聯手來污走純樸農

民的土地,共享開發後的利益。這種短視近利,圖利少數,擁抱財團的

作法,就是由政府帶頭示範「不要命(別人的命)、死要錢(自己的錢)」

的錯誤價值觀。(錢建文,2011)

Page 18: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 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 到底出在 …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181/2/E2208-美國概念、台式... · 環境正義的浪潮。

空大行政學報 第二十二期(特刊) 民國 100(2011)年 8 月

—234—

伍、環境正義的論述分析

既然政府與民間都高舉環境正義的大旗,我們不禁要問:為何環保人士會

認為這個言畢稱正義的政府,處處不正義呢?當然,我們還可以進一步追問,

到底政府施政有沒有達到「正義」的可能?這兩個問題是環環相扣且互為因果

的。基本上,各方在不同個案中使用的「正義用語」,講得其實是不同層次的

「環境正義」。由於雙方不斷拿橘子來比蘋果,因此不管政府怎麼做,它總是

站到錯誤的那方。正因如此,自認正義的政府才會感到無比委屈,覺得自己好

像啞巴吃黃連般,有苦難言。

雙方的討論之所以難有交集,是因為各方對環境正義沒有明確定義使然。

在一個名詞各自表述且缺少共同判準的情況下,難怪會出現:政府永遠都自覺

仁至義盡,民間卻總是埋怨政府罔顧正義的現象。有鑒於爭辯各方不時援引美

國的政策經驗,前述(美國)法院判決與政策探討,實乃台灣環境正義政策未

來能否開展的關鍵。總的來看,美國模式是立基在以分配正義為基礎的「空間—

人口」比較分析之上;為了確保「公正待遇」的實質正義得以實現,政府還必

須踐行「有意義參與」的程序正義原則(US EPA, 2006)。此兩點構成了美國

環境正義的基石,也是各方核實政府責任的基準。具體來說,政府施政構成環

境不正義與否,端視該政策是否「不成比例地」增加了少數族裔或低收入居民

的環境負擔(美國聯邦政府,1994)。換言之,正不正義與開發與否、或是污

染程度沒有實質關聯,此處的判準是「弱勢保障」的實體與程序是否已獲踐行。

至於美國模式當初為何採此定義,與該國的民權運動背景與相關法律建置

有關。質言之,這個定義是考慮到民權法案相關規定與機關權限等操作性因素

後所作出的妥協。也就是說,當環境正義從街頭走進法庭時,運動領袖們寄望

的是民權法案對種族主義的禁止;同樣的,當人們向行政機關施壓希望當局正

視此問題時,輿論風潮與政治壓力固不可少,但認清行政機關的權責所在,亦

極其重要。誠如美國環保署 1992 年「環境公平:降低所有社區風險」

(Environmental Equity: Reducing Risk for All Communities)報告所言,該署最

後之所以採用環境公平一詞,是因為該詞設想的「環境風險分配態樣」是可供

Page 19: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 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 到底出在 …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181/2/E2208-美國概念、台式... · 環境正義的浪潮。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235—

科學測量且能夠量化的(US EPA, 1992a, 1992b),反觀環境正義及環境種族主

義則不然。這份報告明確指出,該署所有作為最終都須以「科學數據」為依歸。

由此可見,「可操作」與「能測量」是理論轉化為政策的必經之路14。總之,

雖然美國亦不乏對環境正義的抽象探討(如著名的環境正義十七點原則15),

但前述分配正義的基準點是絕大多數人的共識,也是這個概念在美國得以落

實,而不致淪為口號的關鍵(Rhodes, 2002; 2005; Holifield, 2001)。

反觀台灣的環境正義論述。由於我國對該詞缺乏最基本的共通認識,導致

環境正義常天南地北地泛指各種與環境有關的東西。我們有「蘭嶼核廢料」、「莫

拉克風災」等與美國版弱勢保障論述相當接近的例子;也有因為涉及法院判

決,而被想當然耳地認為與「正義」有關的實例;還有只講程序卻避談實體正

義的政策;更有涉及世代與世代間公平的「代間(世代)正義」;當然,我們

也有相當接近「生態中心主義」的「生態正義」版本。在具體操作時,諸版本

裡若有任一項無法達成或稍有疑義,論者即可據以主張「環境不正義」。多元

解釋最大的問題在於,這些論點可能相互衝突、各概念也往往失之抽象與過於

理論化,以致常淪為口號甚至陷入滯礙難行的泥淖。比方說,「人在做、熊在

看」的說法確實響亮易懂,學說上也真有理論家主張要把動物權利(Baxter,

2005; Low & Gleeson, 1998)、土地正義(徐世榮,2011)、乃至整體生態價值

納入正義的關懷範疇。不過,純就政策面來看,怎樣的政策才能確保「熊的正

義」(或所謂的「生態正義」)?又,現有的動物保護相關法規是否已足以體現

此價值?若是,那即便不用正義這個詞,其他的概念與規定也能解決這個「熊

的問題」才是;反過來說,倘若現行規定已實現了該當正義,那創造新詞只會

造成疊床架屋的困擾而已。

其實,上至政府下至民間,台版的環境正義幾乎已成了環境保護的代名

詞;尤有甚者,我們的用法裡還常挾帶了「重返自然」(return to nature)

(Giddens, 2009: 6)的想法。誠如紀登斯(Giddens, 2009: 50-61)對綠色運動

14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環保署後來不再援用環境公平一詞,而改用現在常見的環境正義。不過,

環境公平所標舉的分配正義與科學操作的內涵卻沒有改變,而一直延續至今。 15 此十七點原則是一九九一年,美國華盛頓召開的「第一屆全國有色人種環境領袖高峰會」(the

First National People of Color Environmental Leadership Summit)上所通過的。具體的內容可

參考:http://www.ejnet.org/ej/principles.html。此處不贅。

Page 20: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 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 到底出在 …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181/2/E2208-美國概念、台式... · 環境正義的浪潮。

空大行政學報 第二十二期(特刊) 民國 100(2011)年 8 月

—236—

(the greens)的批評,重返自然的論調有兩點缺失:首先,這種想法預設了

某種絕對「自然」的狀態,由於希望回到絕對自然,論者強調盡可能秉除人為

干預;其次,綠色運動雖高舉綠色價值,卻常忽略實現該當價值的方法。像台

灣這般把環境正義與環境保護畫上等號的作法,正好具體而微地體現了上述缺

陷。

任何開發必然牽涉到程度不一的自然干預,也都可能產生環境與健康的風

險。基此,如果環境保護採用的是「重返自然論」,那麼開發行為也必然或多

或少具備被了相當的「不正義性」。這種環境正義的提法,雖然不一定是錯的,

但可以想見的是它對政府施政的影響必然既深且巨。從蘇花改爭議以及國光爭

議中馬總統一連串的講話中可以看出,總統似乎也接受了「開發=(某種程度

的)環境不正義」的推論。基此,他主張相關爭議是個「環境正義(環保)對

上社會正義(開發)」(即,環境正義 vs. 社會正義)的問題。由於事涉正義

與正義的折衝,我們只得創造某種正義的排序或是更高位的正義,來解決此等

「正義的衝突」。質言之,當社會正義與環境正義出現衝突時,總統認為應該

尋求更高位階的國家正義,或在相關個案中追求正義。這種把環境正義相對化

的看法,一方面擴張了判斷餘地,讓政府在個案中平衡各種價值16;但另一方

面也增加了反對者的攻擊點。只要最後的結論是開發,則政府不論如何都極難

擺脫「不正義」的批評。

由於環保團體也接受了上面的「開發=不正義」的邏輯,環保、永續等議

題往往也意味著道德的制高點,以致論者認為自己不需要對「不正義」的開發

案提出替代方案。當環保即等於正義的時候,任何的妥協都會被認為是向不正

義低頭。基此,包括有條件通過、提高環保門檻等折衷,還是會受到「不正義」

的指責(聯合報,2011b)。問題是,當不開發成了環境正義的唯一選項時,政

府不開發的決策還是無法擺脫不正義的批評,因為一旦確定不開發,那政府還

得面對「就業正義」、「(區域)發展正義」、「居住正義」的檢驗。結果是政府

陷入了一個又一個的道德僵局。

除了環境正義這個概念本身所涉及的爭議外,概念的不明也延伸出一連串

16 在中科三期事件中也是如此,環保署認為自己的決策平衡了信賴保護等價值。

Page 21: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 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 到底出在 …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181/2/E2208-美國概念、台式... · 環境正義的浪潮。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237—

政策上的爭議。馬總統已在環境白皮書中宣示,「落實資訊公開與公民參與」

是實踐環境正義的具體方法。這種看法固然不錯,只是這兩項措施都只是一般

環境政策所須踐行的基本原理原則而已。換言之,該當政策尚未細膩到環境正

義相關法制建置的層次。誠如論者所言「資訊公開只是讓盒子變成透明,仍然

需要許多努力,才能真正藉由環境資訊公開,朝著環境正義更為接近。」(環

境資源研究發展基金會、環境資訊電子報聯合企劃,2004)。以美國環保署的

規定來看,一連串的實體與程序規定都是為了確保政策的制定、實施與執行能

達到「種族、膚色、原國籍或收入水平」上的實質平等。更具體地說,參與和

資訊公開早已是美國各種政策的常識,環境正義真正注意的點是:是否有特定

的群體因為隱性或顯性的歧視性措施,使他們失去實質參與和接近環境資訊的

權利,並最終導致不成比例的環境負擔17。在實體環境正義規定付之闕如的情

況下,馬總統的相關政策雖然向環境政策的一般理論推進了一步,但離實質環

境正義的規定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總之,概念多樣性不見得是件壞事,但若某個概念因無役不與而產生混淆

時,過度使用小則使詞語失去意義,大則可能讓一個正義的詞語產生不正義的

後果。這種不正義的後果在政府與民間都把環境正義當成口號,卻不思索如何

才能賦與這項理念一個可達成的目標時特別容易出現。誠如上面的分析,當政

府因環境正義而動則得咎時,它可能決定不再談論環境正義,或嘗試相對化這

個概念。特別是當我們缺乏共識時,政府就更可以隨其所好地增減環境正義的

意涵,將之或寬或狹的解釋。解釋的任意性是吾人所不樂見的,因為大眾很可

能會被現狀所蒙蔽。政府大可宣稱現狀、或是某個涉及價值衝突的個案就已經

展現出了某種環境正義,而不需要再做任何努力了。總之,高舉正義的大旗而

不願意妥協,反而會因此失去了正義的判準,增加政府操作的空間。

17 實務上發生的案例如,在拉丁裔的社區舉辦公聽會時,政府不能只以英文行之。因為此舉會

產生排斥實質參與和接近資訊的效果。相關案例見:El Pueblo papa el Aire y Agua Limpio v. County of Kings (No. 366045 Cal. Super. Ct. Dec. 20, 1991)。

Page 22: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 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 到底出在 …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181/2/E2208-美國概念、台式... · 環境正義的浪潮。

空大行政學報 第二十二期(特刊) 民國 100(2011)年 8 月

—238—

陸、代結論:確保正義成果的妥協

面對繁雜的環境正義用語,到底應該怎麼因應才能達致真正的「環境正義」

呢?對此,我們希望以紀登斯「成果確保型國家」(ensuring state)的概念,

來總結本文。紀氏認為,過去的國家多扮演「賦權型國家」(enabling state)

的角色(Giddens, 2009)。也就是說,此類國家常把自己定位為協調者或催化

者,從而把自己的首要工作設定為引導、或激起其他社會構成員的行動;至於

相關構成員是否真能確實達成既定目標,則被認為落在國家的權限之外。總

之,這類國家雖積極利用可能的資源來鼓勵民間參與,並誘導他們往目標邁

進,卻不過問相關成效是否能最終達成。在面對環境問題時,紀氏主張前述賦

權型國家應積極往成果確保型國家轉型。換言之,紀登斯認為在面對諸如暖化

等環境問題時,光是確立大方向是不夠的,國家還必須確保結果的產出與既定

目標的實現。若是把這個概念應用到環境正義的議題上,那麼國家除了要宣示

重視環境正義,還必須有效利用各種政策工具,來確保政府與民間攜手促使正

義的實現。衡諸我國當前環境運動的發展,邁向成果確保型國家是吾國無以迴

避的課題。從早年反核廢運動開始,由於民間的努力不懈,環境正義終於成了

人人朗朗上口的詞語,其概念內涵也好不容易受到了政府重視,成為政府鼓動

民間參與的重要施政方針。當所有人都唱說著環境正義之際,我們一定要慎防

意義喪失的流弊。

誠如本文分析,由於沒有各方都接受的明確定義,我國的環境正義運動似

乎已走入進退失據的瓶頸。對政府而言,原本的良法美意屢遭「不正義」的抨

擊,致使相關政策難以施展。具體來說,當政府從善如流地接受了民間環境正

義的訴求後,換得的卻是動輒得咎的「不正義」深淵;對環保團體來說抑是如

此,在抓住這個犀利的動員詞語後,論者卻猛然發現正義的遙遙無期,因為政

府似乎怎麼也抓不住正義的要領。由於理想與實際間的諾大鴻溝,失去明確定

義的環境正義既增加了人民的失落感,也相當程度地減少了政府追求環境正義

的決心。簡言之,若是政府不管怎麼做都得承受不正義的指責,那它大可能所

幸就不繼續推動環境正義了。

Page 23: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 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 到底出在 …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181/2/E2208-美國概念、台式... · 環境正義的浪潮。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239—

總之,環境正義不只是個名詞而已,一旦我們決定採納這個概念,接下來

就必須有縝密的制度建置,如此才能避免環境正義成為一種沒有執行力的政策

宣示。

對此,美國「空間—人口」型的環境正義,給了我們兩個重要的啟示:其

一、在引進環境正義概念時,宜避免使它與既有規定混淆;其二、必須要在確

保環境正義能夠落實的前提下,來談論問題。申言之,美國型的環境正義運動

與相關立法,明確區分了概念與概念間的差異。環境正義之所以「環境」是因

為它討論了環境風險的配置;而它之所以「正義」,則是因為它也論及了分配

正義所延伸出的弱勢保護問題。總之,這個概念既不是在談「環境保護」、也

不是在談「公害」,而是在討論「環境風險分配」所延伸出的「弱勢保護」。由

於概念上區分明確,美國不易出現台灣「凡是環境問題都是正義問題」的理論

瓶頸,也不致發生法令適用上的高度競合。其次,倘若要確保環境正義的實踐

可能,政府與民間就得達成共識,讓雙方能在同一平面上談論問題。換言之,

不管台灣是否要採取美國版的定義,吾人都必須對這個詞有共通的理解。唯有

拿蘋果來比蘋果,我們才能挑出爛蘋果,並給予好蘋果掌聲;現在這種拿香蕉

來比蘋果的作法,只是不斷在複製錯把馮京比馬涼的謬誤而已。

當然,對定義的見解合致,只是確保環境正義落實的第一步而已。倘若我

國最終決定引入「空間—人口」型的環境正義模式,則相關法令配套必不可少。

與此有關的問題極其龐雜,此處僅列舉前述美國三大訴訟所延伸出的兩個問

題,以作為進一步討論的參考(黃瑞祺、黃之棟,2011)。首先是訴訟資格

(standing)的問題。美國型的環境正義有其民權運動的背景,從而平等權、

環境權等「權利」的行使與主張有其關鍵的地位。換言之,光是宣示環境正義

的重要還不夠,國家必須進一步賦予人民依法提起訴訟的資格。具體來說,是

否只要出現環境風險源普遍往黑人區集中的「傾向」,該區的居民就得以訴請

法院發佈禁令(injunction),禁止某場在當地興建?此時,當事人的何種權利

受到了侵害?請求權人是誰?若請求權人是指黑人與窮人,是否意味著白人與

富人不受保護(無法提訴)?這些問題都有待立法解決。其次,支撐美國環境

正義的另一支柱,乃資訊的公開。如同我們從三大案例中看到的,「空間—人

口」分析之所以得以開展,憑藉的是垃圾場等相關資訊的公開。換言之,國家

Page 24: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 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 到底出在 …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181/2/E2208-美國概念、台式... · 環境正義的浪潮。

空大行政學報 第二十二期(特刊) 民國 100(2011)年 8 月

—240—

必須列管並公佈污染源所在地、排放毒物種類、排放量等資訊18,作前述環境

正義行政措施與訴訟才能有比較的基準。當然,我國並不是非得走向美國的「空

間—人口」型模式不可,也不是非得採狹義解釋不可。但可以確定的是,能夠

實現的一小步,永遠會比空中樓閣裡的一大步要來的穩當的多。

18 如:美國的毒物排放管制清單(TRI; Toxic Release Inventory)就在處理重要毒物排放廠址的

各種訊息。

Page 25: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 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 到底出在 …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181/2/E2208-美國概念、台式... · 環境正義的浪潮。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241—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中國時報

2010 中科案筆戰各方 網友拱沈世宏參選。Retrieved Apl 20, 2011, from

http://dailynews.sina.com/bg/tw/twpolitics/ausdaily/20100316/180912

70775.html

中國時報

2011 馬拚連任:復甦要讓每個人有感。Retrieved Apl 20, 2011, from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110110/112011042400108.html

戶田清

1994 環境的公正を求めて,東京:新曜社。

王文玲

2011 最牛司法戰 法院裁定中科三期停止開發。Retrieved Apl 20, 2011,

from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6184477.shtml

台灣綠黨

2009 「從災難下的環境正義,看治水思惟與國土復育」座談會。

Retrieved Apl 20, 2011, from

http://www.greenparty.org.tw/index.php/actions/activities/267-2009-12

-18-11-21-56

生田省吾

2007 「環境正義と共同体の〈言葉〉:水俣病に係る見舞金契約の言説か

ら」,金沢法学,第 49 卷第 2 期,頁 115-13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2008 健康、永續、顧台灣:環保署新署長沈世宏就任新聞稿。

Retrieved Jan 20, 2009, from

http://www.epa.gov.tw/FileLink/FileHandler.ashx?file=11639

Page 26: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 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 到底出在 …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181/2/E2208-美國概念、台式... · 環境正義的浪潮。

空大行政學報 第二十二期(特刊) 民國 100(2011)年 8 月

—24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2010 環保署重申中科三期應否停工 應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職權裁

量。Retrieved Apl 20, 2011, from

http://ivy5.epa.gov.tw/enews/Newsdetail.asp?InputTime=0990316000

14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2011a 行政院環保署中程施政計畫(99 年度至 102 年度)。Retrieved Apl

20, 2011, from www.epa.gov.tw/FileLink/FileHandler.ashx?file=1427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2011b 環保署澄清外界對中科三期環評訴訟案的誤解。Retrieved Apl 20,

2011, from

http://ivy5.epa.gov.tw/enews/fact_Newsdetail.asp?InputTime=1000318

112611

李永展、何紀芳

1999 「環境正義與鄰避設施選址之探討」,規劃學報,第 26 期,頁 91-

107。

李佳霏

2010 人在做熊在看 總統籲保育黑熊。Retrieved Apl 20, 2011, from

http://www.cna.com.tw/ShowNews/WebNews_Detail.aspx?Type=First

news&ID=201012250008

李翠萍

2007 「環境不正義中的社會福利議題分析:以中石化安順廠址污染為

例」,發表於「環境汙染案例之社會人文研究」學術研討會,成功

大學社會科學院主辦,台南。

邱花妹

2011 中科三期應速停工。Retrieved Apl 20, 2011, from

http://ivy5.epa.gov.tw/newspaper/pic.asp?ID=0990206031

金菱清

2001 「大規模公共施設における公共性と環境正義:空港不法占拠をめ

Page 27: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 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 到底出在 …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181/2/E2208-美國概念、台式... · 環境正義的浪潮。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243—

ぐって」,社会学評論,第 52 卷第 3 期,頁 413-429。

紀駿傑

2006 「環境正義」,收錄於生物多樣性人才培育先導型計畫計畫推動辦

公室主編,生物多樣性—社會經濟篇,頁 25-40,台北:教育部九

十三年度「生物多樣性教學改進計畫」教材編撰計畫。

美國聯邦政府

1994 美國聯邦政府(12898 號行政指令)(EXECUTIVE ORDER 12898)

聯邦弱勢及低收入族群環境正義行動。Retrieved Jan 20, 2009, from

http://eric.epa.gov.tw/ccyoung/%E7%92%B0%E5%A2%83%E6%AD

%A3%E7%BE%A9%E5%AE%8C%E6%95%B4%E7%89%8892.10.

20.doc

范玫芳

2006 環境正義與台灣的事業廢棄物與灰沙掩埋場選址爭議。Retrieved

Feb 20, 2009, from

http://tkuir.lib.tku.edu.tw:8080/dspace/bitstream/987654321/2427/1/94

2420H032004.pdf

徐文彥

2007 山寨文化 不能再縱容。Retrieved Apl, 2011, from

http://e-info.org.tw/node/28252

徐世榮

2011 民眾參與 落實土地正義。Retrieved Apl 20, 2011, from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1042100428.html

馬英九環境政策

2008 馬英九環境政策:健康、永續、顧台灣。Retrieved Dec 20, 2008,

from http://2008.ma19.net/policy4you/environment

馬英九總統就職演說

2008 馬英九總統就職演說全文:「人民奮起,台灣新生」。Retrieved Apl

20, 2011, from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may/21/today-fo7.htm

Page 28: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 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 到底出在 …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181/2/E2208-美國概念、台式... · 環境正義的浪潮。

空大行政學報 第二十二期(特刊) 民國 100(2011)年 8 月

—244—

崔愫欣

2011 世代正義只值 500 萬?Retrieved Apl 20, 2011, from

http://e-info.org.tw/node/63923

陳至中

2011 反對式公投核廢處置場 新公投難度高 環團批違環境正義。

Retrieved Apl 20, 2011, from

http://ivy5.epa.gov.tw/newspaper/news_img/1000210/1000210033.jpg

彭春翎

2006 「從新竹科學園區焚化爐事件淺談鄰避現象與環境正義」,應用倫

理研究通訊,第 37 期,頁 49-56。

曾昭媛、阿布娪.亞伊細卡那

2009 缺乏性別平等和環境正義的災後重建委員會。Retrieved Apl 20,

2011, from http://www.peopo.org/cesroc/post/42252

黃之棟、黃瑞祺

2009a 「正義的本土化:台灣對歐美環境正義理論的繼受及其所面臨之困

難」,應用倫理評論,第 46 期,頁 17-50。

黃之棟、黃瑞祺

2009b 「環境正義的經濟向度:環境正義與經濟分析必不相容?」,國家

與社會,第 6 期,頁 51-102。

黃之棟、黃瑞祺

2009c 「正義的繼受:我們與美國人講的到底是不是同樣的環境正義?」,

國家發展研究,第 9 期,頁 85-144。

黃瑞祺、黃之棟

2011 「環境正義的科學化:政策、規範,以及科學的交錯」,環境經濟

與政策, 第 2 期,頁 147-165。

廖靜蕙

2010 秋鬥白賊政府 環境正義遍地開花。Retrieved Apl 20, 2011, from

http://e-info.org.tw/node/60810

Page 29: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 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 到底出在 …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181/2/E2208-美國概念、台式... · 環境正義的浪潮。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245—

錢建文

2011 國光石化是另一個不見刀光血影的二二八。Retrieved Apl 20, 2011,

from http://e-info.org.tw/node/63964

環境資源研究發展基金會、環境資訊電子報聯合企劃

2004 環境資訊公開的重要性-潘朵拉的盒子裡,裝的是什麼?

Retrieved Apl 20, 2011, from http://e-info.org.tw/node/4547

總統府新聞稿

2011a 總統「就職三週年記者會」。Retrieved Jun 10, 2011, from

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31&itemid=24404&r

mid=514

總統府新聞稿

2011b 總統出席「台 9 線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和平路段橋樑工程開

工動土典禮」。Retrieved Apl 20, 2011, from

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31&itemid=23362&r

mid=514

總統府新聞稿

2011c 總統伉儷出席「中華民國中樞暨各界慶祝 99 年國慶大會」。Retrieved

Apl 20, 2011, from

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31&itemid=22494&r

mid=514

聯合報

2011a 馬總統拋世代正義 快刀斬亂麻。Retrieved Apl 20, 2011, from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6291533.shtml

聯合報

2011b 諾貝爾邏輯。Retrieved Apl 20, 2011, from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6294317.shtml

Agyeman, J.

2002 “Constructing environmental (in) justice: Transatlantic tales” Environmental

Politics, 11(3):31-53.

Page 30: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 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 到底出在 …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181/2/E2208-美國概念、台式... · 環境正義的浪潮。

空大行政學報 第二十二期(特刊) 民國 100(2011)年 8 月

—246—

Ash, M., Boyce, J. K., Chang, G., Pastor, M., Scoggins, J., & Tran, J.

2009 Justice in the air: Tracking toxic pollution from America's industries

and companies to our States, cities, and neighborhoods. Retrieved Jan

20, 2010, from

http://www.peri.umass.edu/fileadmin/pdf/dpe/ctip/justice_in_the_air.p

df

Baxter, B.

2005 A theory of ecological justice. London: Routledge.

Been, V.

1992 “What's fairness got to do with it? Environmental justice and the siting

of locally undesirable land uses” Cornell L. Rev., 78:1001-1085.

Bullard, R. D.

1990 Dumping in Dixie : Race, class,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Boulder;

Oxford: Westview Press.

Bullard, R. D.

2001 “Environmental justice in the 21st Century: Race still matters” Phylon,

49(3/4): 151-171.

Buzzelli, M.

2008 Environmental justice in Canada: It matters where you live. Retrieved

Aug 20, 2009, from

http://www.cprn.org/documents/50875_EN.pdf

Collin, R. W.

1992 “Environmental equity: A law and planning approach to environmental

racism” Virginia Environmental Law Journal, 11(4): 485-546.

Collin, R. W.

1994 “Review of the legal literature on environmental racism, environmental

equity, and environmental justic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Law

and Litigation, 9(1): 121-171.

Page 31: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 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 到底出在 …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181/2/E2208-美國概念、台式... · 環境正義的浪潮。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247—

Council on Environmental Quality.

1997 Environmental justice: Guidance under the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olicy act. Retrieved from

http://www.lm.doe.gov/env_justice/pdf/justice.pdf.

Friends of the Earth Scotland

2003 Environmental justice: Parliamentary Briefing. Edinburgh: Friends

of the Earth Scotland.

Friends of the Earth Scotland

2006 The Campaign for Environmental Justice. Retrieved 10/04, 2006, from

http://www.foe-scotland.org.uk/nation/ej1.html

Giddens, A.

2009 The Politics of Climate Change. Cambridge: Polity.

Hoban, T. M., & Brooks, R. O.

1996 “Environmental ideals: Equitable distribution of rights and liabilities,”

in T. M. Hoban & R. O. Brooks (eds.), Green justice: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courts (2nd ed.), pp. 157-168. Boulder: WestviewPress.

Holifield, R.

2001 “Defining environmental justice and environmental racism” Urban

Geography, 22(1): 78-90.

Kruize, H., & Bouwman, A. A.

2004 Environmental (in) equity in the Netherlands-A case study on the

distribution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the Rijnmond region.

Bilthoven: RIVM.

Low, N., & Gleeson, B.

1998 Justice, society and nature: an exploration of political ecology.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McGurty, E. M.

2000 “Warren County, NC, and the emergence of the environmental justice

movement: Unlikely coalitions and shared meanings in local collective

Page 32: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 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 到底出在 …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181/2/E2208-美國概念、台式... · 環境正義的浪潮。

空大行政學報 第二十二期(特刊) 民國 100(2011)年 8 月

—248—

action” Society and Natural Resources, 13(4): 373-387.

Rhodes, E. L.

2002 “The challenge of environmental justice measurement and assessment”

Policy and Management Review, 2(1): 86-110.

Rhodes, E. L.

2005 Environmental justice in America: A new paradigm. Bloomington,

I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Taipei Times.

2009a Aboriginal protesters call for minister’s resignation. Retrieved Feb 20,

2009, from

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taiwan/archives/2009/01/07/200343

3114/print

Taipei Times.

2009b A president far from his people. Retrieved Oct 20, 2009, from

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editorials/archives/2009/08/12/2003

450958

Taipei Times.

2009c Typhoon highlights old inefficiencies. Retrieved Oct 20, 2009, from

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editorials/archives/2009/08/10/2003

450798

Taipei Times.

2009d A muted response to real disaster. Retrieved Oct 20, 2009, from

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editorials/archives/2009/08/13/2003

451020

Tsao, N.

1992 “Ameliorating environmental racism: A citizens' guide to combating

the discriminatory siting of toxic waste dumps” New York University

Law Review, 67(2): 366-418.

Page 33: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 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 到底出在 …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181/2/E2208-美國概念、台式... · 環境正義的浪潮。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249—

US Commission on Civil Rights.

2003 Not in my backyard: Executive order 12,898 and Title VI as tools for

achieving environmental justice. Retrieved from

http://www.usccr.gov/pubs/envjust/ej0104.pdf.

US EPA.

1992a Environmental equity: Reducing risk for all communities. Volume1:

Workgroup report to the administrator, from

http://www.p2pays.org/ref/32/31476.pdf

US EPA.

1992b Environmental equity: Reducing risk for all communities. Volume2:

Supporting document, from http://www.p2pays.org/ref/32/31476.pdf

US EPA.

2006 Environmental for all(確保人人享有環境公正). From

http://www.epa.gov/chinese/pdfs/EJ%20Brochure_CHI.pdf

US EPA.

2011 EJView. Retrieved Apl 20, 2011, from

http://epamap14.epa.gov/ejmap/entry.html

Yamamoto, E. K., & Lyman, J.-L. W.

2001 “Racializing environmantal justic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Law

Review, 72: 311-360.

Zimmerman, R.

1994 “Issues of classification in environmental equity: How we manage is

how we measure” Fordham Urban Law Journal, 21(3): 633-669.

Page 34: 美國概念、台式理解:如果環境 正義是所有問題的答案,那問題 到底出在 …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181/2/E2208-美國概念、台式... · 環境正義的浪潮。

Open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OPAR 2011 (August) No. 22, 217-250

—250—

American concept, Taiwanese interpretation: If environmental justice is the answer, what is the

question?

Chih-Tung Huang∗

Abstract

As environmental justice (EJ) was the very foundation of President Ying-jeou

Ma’s 2008 presidential and 2012 re-election campaign, he is arguably the most pro-EJ

president. Intriguingly, it seems that his environmental policies have not won him as

much applause as he has hoped. In fact, he has often been criticized for his ignorance

of EJ. How could Ma be a president who is for and against EJ at the same time?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as no consensus has been reached on what the generic term EJ

means, an issue as such would constantly recur in the future. To address the issue, it is

argued that one must go back to the origin of EJ, i.e. the US, to scrutinize how EJ is

shaped, contested, and exported to Taiwan. It is also important that EJ activists and

policy-making in Taiwan do not overlook the importance of bringing these US

precedents to bear on their own priorities, rather than seeing these precedents as a

model to be replicated in Taiwan.

Key Words:environmental justice, environmental racism, environmental policy, President Ying-jeou Ma

∗ Contract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