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日本鸟取舞台 浓缩竞速...

1
11 9 10 BeSeTo ,《 。“ ’, ……” ,“ 。” BeSeTo BeSeTo Beijing)、 Seoul)、 Tokyo1994 33 200 25 11 》, 11 ,“ 。” 20 19 1 21 11 · · 33 200 25 ,《 · · 2007 31 。“ 。” 2008 · 》。 19 。“ 20 18 2 。” 。” ,“ 。” ,“ 》, 。” 2008 5 ,《 。“ 。” ,《 ”, · 2005 》, ,“ 。” · 。“ 。” ,“ 。” 11 :“ 。” 19 :“ 。” 2019 7 121 9 6 2020 。“ 6 。” ,“ 。” ”。 92 121 —— ’。” ,“ 3 5 !” ”, ,“ ……” )?” 。“ ……” 11 。“ 。” ”。“ 5000 10000 。” ”,“ 。” 2018 2018 18 ”。 ”。 2018 4879 249 ), 3258 66.78%2014 64.33% 33.5% )。 65% 68% 1 20% 25% 1 5% 8% 2 3 2%80% 20% 。” 80% 20% 2017 40 16 12 ”? 2010 27 40 2014 7 2019 11 11 www.jfdaily.com 11 8 —— 70 70 119 70 11 23 25 88 ”。 。“ 。” 4 4 F1 11 WEC) 2019 4 1 LMP1 DC 37 LMP2 6 4 WEC 8 24 8 1000 6 468 4 LMP1LMP2GTE -PRO GTE -AM 31 · 4 4 F1 DC38 LMP2 24 4 5 ,“ 。” ”, ;“GT SHOW,“ !” 24 20 40 。“ 15 16 8 12 :“ 20 。” ,“ 。” ,“ 。” ,“ 10 。” ,“ 。” 4 12 ”。 2009 12 2019

Upload: others

Post on 29-Dec-2019

1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今日看点国际级别的赛车盛事已成为上海新的城市名片从仇虎角度探讨复仇有无意义

上话《原野》登日本鸟取舞台

本报讯 (记者 诸葛漪)日本当地时间 11

月 9日至 10日,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出品的话剧《原野》踏上日本鸟取舞台。作为 BeSeTo 中日韩戏剧节的参演剧目,《原野》向日本观众展现了一场两难的复仇,一个命运的抉择,一次人性的对话,一种爱恨的挣扎。

《原野》是戏剧大师曹禺的经典之作,经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复演多轮,好评如潮。本轮演出由谢承颖、王俊东、刘苡辰、刘闯、周叶、

朱晔、韩霜、王佳宝联合呈现。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导演何念在创作中努力尝试让审美情趣和当下的新生代观众相契合。在不改变原著内核和台词的前提下, 主创们从仇虎的角度切入,

大胆调整剧本结构,尤其注重人物心理变化和情感表达。“仇虎复仇结束, 来到村口铁路,遇到一个刚来的仇虎,他觉得‘我’怎么会遇到一个刚来的‘我’,而刚来的‘我’居然有这么巨大的复仇动力。他想阻止,却没有成功,命运又一次回到曹禺先生安排的卧轨情节。然后新的仇虎又来了……”何念借此探讨复仇到底有无意义,“一旦种下仇恨的种子, 就像陷入诅咒,让两代人、三代人都活在复仇怪圈中。”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自成立以来,每年都积极投身到国内外各大戏剧节的交流中。在收获国外优秀戏剧文化的同时,也陆续向国外输出一系列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作品,讲好中国故事,打响上海文化品牌。BeSeTo戏剧节是中国、

日本、 韩国的戏剧工作者联合举办的戏剧节。

BeSeTo名称取自中国首都北京(Beijing)、韩国首都首尔(Seoul)、日本首都东京(Tokyo)三个城市英文名称的前两个字母。 自 1994年在韩国首尔举办第一届以来,按照韩国、日本、中国的顺序轮流在三国举办。

已在33个国家演出200多场,观众超过25万人,问世11年后首度来沪

少林武僧跟着《舞经》跳遍国际舞台■本报记者 张熠

一本《舞经》,黄家好跳了 11 年。 从嵩山少林寺没有舞台、没有灯光的“首演”开始,这位少林武

僧跟着这出现代舞跳遍国际舞台,“舞蹈的形式、舞台的样式,全都史无前例。”台上 20名演员,19人是少林武僧,仅 1人是专业现代舞者;

僧服之外,武僧们换上黑色西装,在 21个与人等高的木箱间闪转腾挪。

诞生 11年, 比利时编舞家希迪·拉比·彻卡欧创排的 《舞经》 已在全球 33个国家演出200多场,观众超过 25万人。过去三天,作为第二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舞经》登上上海国际舞蹈中心舞台。这是其在国外首演后首度来访,亚洲仅此一站。

真正首演,在少林寺舞台聊起这一切,希迪·拉比·彻卡欧的思绪回

到 2007 年,那年他 31 岁。“当时,我困在舒适区里,一直和舞者们一起创作,但我想跳出我的常规。” 朋友兼制作人伊藤久志提议去少林寺看看,见一见少林寺的僧侣们。这场对话为后来的《舞经》埋下了种子。

河南嵩山少林寺之行成为彻卡欧的启迪之旅。2008年初, 彻卡欧带着由波兰作曲家西

蒙·博邹思卡编曲的初期成果回到少林寺,着手编排《舞经》。这次,少林寺腾出一个房间用作排练房。当年,黄家好只有 19岁,是《舞经》第一代武僧演员。如今他既是领舞武僧,也是《舞经》

的排练导演。“选舞者时,师父通知寺院武僧,每个人都可以体验。很多人体验了,有人觉得无聊就走了,有人觉得排练不舒服,也走了。当时留下 20人,台上需要 18人,有 2个后备。”

“第一次排练时,

我们的关注点全是动作本身。” 彻卡欧说,

他先是让武僧展示动作, 发觉有些动作很有趣,“我喜欢他们把自己化身为动物的做法, 武僧能像黑豹或蛇那样移动, 他们的演绎那么真实, 动作也与舞蹈类似。”他比喻道,“当你在跳 《天鹅湖》,你就得相信自己是天鹅。”经过数月排练,看着《舞经》从早期工作坊一点点发展至成品。

2008年5月,《舞经》世界首演,票房一

售而空,评论家们赞不绝口,给出高度评价。但实际上,它真正意义上的“首演”并不在剧场,而是在少林寺的舞台。“没有灯光团队, 我们临走前向师父汇报演出, 大家都很惊讶于呈现出来的效果。”黄家好说。

舞武同源,互相理解对方毫无疑问,《舞经》是一场成功的跨文化冒

险。演出现场,传说中“变幻莫测”的木箱,成为舞台上极简的点缀,也为舞蹈本身注入更多现代意味。 一个个能容一位成人藏身的木头箱子,在表演中可以是哨所、浴池、橱柜、床、棺材,但它们一旦作为“砖块”,便可以用来组成山、莲花或石碑森林。

《舞经》的视觉创意和设计由英国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担纲。2005年,彻卡欧和葛姆雷合作《零度》,此后便成为朋友。彻卡欧知道,葛姆雷曾为了学习佛教游遍亚洲,“我当时就找了他,说一定要来一趟,我在这儿看到属于你的东西。”葛姆雷很快就答应了。他解释道,设计木箱的寓意是:在木箱中游走的人们,受到庇护的同时也经受着禁锢; 虽然身体受到禁锢,但人的心境和想象力却可以自由驰骋。

身为《舞经》中唯一的专业舞者,阿里·萨比特是作品的助理编舞。“我们去少林寺和武僧一起工作,发现功夫是很神奇的东西,既有精神层面的东西,又有身体层面的东西,两者结合得非常完美。”萨比特说,编排《舞经》时,

从未试图让少林武僧去跳舞,“舞武同源,我们更多的是互相分享经验,互相理解对方。”在他看来,创作出发点源于在少林寺的体验,而不是对中国文化符号性的想象。

《舞经》问世 11 年,彻卡欧说:“我一路跑到中国才找回自己。” 从 19岁跳到而立之年,

黄家好说:“少林武僧的《舞经》仍在继续。”

市少儿艺术体操参赛选手人数上升,但普及后面临新挑战

专业队要求提高,招生难日益突出■本报记者 陈华

2019年上海市少年儿童艺术体操锦标赛日前在虹口体育馆落幕,来自申城 7个区的 121名少女随着音乐节拍旋转跳跃,展现这项最具观赏性奥运项目的魅力。

据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通知,在今年 9月巴库艺术体操世锦赛获得第七、拿下东京奥运会参赛资格的 6 人,拟为参加 2020东京奥运会选手。“上海是全国艺术体操的传统强队。6人中的刘鑫和郭崎琪是上海输送培养的队员。” 上海艺术体操队少年集体组教练郑薇说,“我们不能只看眼前成绩,更要关注社会普及和面临挑战。”

本届锦标赛首次设业余组艺术体操运动被誉为“地毯上的芭蕾”。

申城不少家长愿意把女孩送到艺术体操俱乐部、兴趣班,接受熏陶。即便如此,和三大球、乒羽网等项目相比,艺术体操依旧是小众运动。

从去年市运会艺术体操 92 人参赛,到今年锦标赛 121 人参赛———数据表明,申城艺术体操运动在普及上有进步。 本届锦标赛第一次设置业余组, 即便是没在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注册的选手, 也能同场竞技。

“参赛运动员数量多是好事,但我们的一线队、 二线队属于专业队性质, 需要抓‘质’。”郑薇坦言,如今上海艺术体操专业人

才的输送衔接青黄不接,好在队伍通过努力克服暂时困难,“今年打二青会,我手里的青年队只有 3名队员, 教练们磨破嘴皮子,苦口婆心和队员、家长沟通,最后浦东、长宁各输送一名队员到市队二线, 勉强凑满 5 个人,总算能打集体项目了!”

组队仅半年,上海艺术体操队少年集体组“临阵磨枪”,获得集体全能(体校甲组)亚军。这对当年曾代表上海重夺全国比赛集体全能金牌的郑薇来说显然不够,“刚从三线选拔上来的队员,技术动作、身体形态等,内行一看就是缺练。一个萝卜一个坑,一旦有人受伤,全队就没法比了……”

家长怕走专业路影响读书为陪伴女儿参与本届锦标赛,在浦东新

区一所高中任教的周女士特别调课,当天要为孩子拍照。

“赛后长宁区队教练对我说,裁判们都觉得我女儿手长脚长, 是练艺术体操的好料。 问家长是否愿意让孩子去崇明基地训练,直接进入专业二线队(上海市青年队)?”

周女士说,她特别询问女儿想法,女儿摇摇头。“我也觉得, 现在边读书边训练还能接受。直接走竞技体育专业道路可能会影响读书,训练也比较辛苦,未来变数比较大……”

周女士作为家长的想法有一定代表性,

也能部分解释艺术体操专业队缘何招生难。

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体操运动中心陆叶说,艺术体操专业运动员必须经过严

格选拔,对身材比例近乎苛刻,比如腿长必须长过上身 11厘米以上。 沪上坚持开展艺术体操三线培训的区本就不多,加上专业队选拔要求逐步提高,招生难的矛盾比较突出。

作为教练的郑薇,最近放弃继续游说两位浦东家长的念头。“将心比心, 我很理解家长,

毕竟孩子要读书,教育很重要。”

向市场化改革寻求出路艺术体操运动专业性很强,教练少、运动

员少、裁判少,教练的进入门槛高、专项要求严。在市场价格差异影响下,一方面是传统少体校的专业人才培养逐步萎缩,一方面是社会俱乐部业余选手招生红火。

教练就那么几个,不少广纳生源的社会俱乐部最后只能跟传统少体校 “抢人”。“少体校的艺术体操基层教练一个月收入约 5000 元,

但他们去社会俱乐部带教一个月收入约 10000

元左右。”一名圈内人士坦言,体育系统绩效改革后,原本一些输送到二线队、一线队和国家队的相关输送奖励, 过去一段时间延缓取消等, 对极少数年轻教练的积极性造成打击,也确实存在极少数教练业余时间去俱乐部“挣外快”,“但绝大多数艺术体操基层教练依旧奋斗在第一线,支撑他们的是一份为上海、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职业荣誉感。”

记者获悉,申城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输送绩效调整对基层教练的影响,有关激励基层青少年体育教练的配套政策有望出台,传统少体校的改革同样箭在弦上。

复旦版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及专科声誉榜出炉

上海十八家医院入选﹃百强﹄

■本报记者 顾 泳本报通讯员 孙国根

一年一度复旦版《2018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 》

《2018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昨天发布。上海地区瑞金医院、中山医院、华山医院进入综合排行榜前十名,分别为第四、第五、第九名。相比去年榜单, 中山医院上升一位。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继续名列排行榜前三甲。 此外,上海地区共有 18家医院入选综合排行榜“百强”。

上海八个专科居首今年公布的“专科声誉排

行榜”中,上海地区八个专科位列首位,它们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传染感染科、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小儿内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

相较去年榜单,专科声誉排行榜变化不大。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解释,原因在于“方法论的恒定”。

每年发给专家同行评议的问卷不变、资料收集方法不变、统计分析方法不变、设计思路不变。

2018 年度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向专家库里 4879

名专家发出邀评挂号函(较去年增加 249人), 最终收到回执 3258份,有效回复率达 66.78%(突破 2014年度64.33%的高点,远高于美国最佳医院评选 33.5%的专家有效回复率)。分析显示:七年来最佳专科声誉排名中,65%至 68%的专科声誉排名不会有 1位数变动;20%至 25%仅有 1 位数变动;5%至 8%有 2

位数变动,3位数变动的不足 2%。

声誉与科研“水涨船高”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榜单上从上年度第六名晋升为第五名。 专家分析,

这与医院 80%权重的专科声誉、20%权重的科研产出“双提升”密不可分。

“榜单相对稳定但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否则便失去排行的意义。”高解春说。榜单排行中,80%专科声誉权重贡献使专科排名相对稳定; 此外每家医院每年科研成果、学术论文、获奖项目等不同,导致 20%

科研产出计分不同。 这也是每年榜单排名出现微调的主因。在专家看来,现代医院科研“不进则退、少进也退”格局有助于形成良性竞争格局,这也促使医院管理者既要注重专科声誉, 也要关注科研产出。例如,2017年度 40个专科声誉排名中, 曾出现 16个专科声誉、科研双满分,今年仅有 12个专科双满分。

声誉及科研产出水准“水涨船高”态势已然形成。

榜单精准有效分流患者事实上,十年前复旦版榜单出炉时便遭受质疑,

“为何不让百姓参与投票”?高解春解释:同行专家评议医院专科好坏,是榜单第一年形成的共识。考虑到绝大部分患者仅在区域内医疗机构就诊, 无法放眼全国,投票难以客观,因此榜单一开始便否决“谁接受医疗服务谁投票”的建议,最终决定将投票权交给同行专家。 专家队伍在基于信任依赖专业操守和能力的基础上流动,以此尽可能确保准确和公正。

多位专家表示,学科学术实力是改善医疗服务的根源。高解春表示,尽管百姓无需按图索骥“全部照单”就诊,但针对疑难杂症,专科声誉排行可以说具有权威指导性。纵观十年榜单,专科声誉数量稳步增长。从 2010 年首个榜单纳入 27 个专科,随疾病谱需求,至今总数达 40个专科。2014年起榜单还着手行政区域划分,增加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和西北七个区域性排行榜,以此精准有效分流患者人群。

7上海2019年 11月 11日 星期一www.jfdaily.com

责编:王蓓 编辑:田瑾

《舞经》剧照。 (资料)

特色陶瓷作品亮相科技馆特展厅

中国各季节花卉点缀瓷盘

本报讯 (记者 裘雯涵)11月8日,在上海科技馆二楼特展厅举办的 “致敬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陶瓷艺术原创作品巡展”上,一件绘有70

只寿桃、119朵桃花, 直径70厘米的瓷盘吸引不少观众目光。 这件极具特色的陶瓷艺术品出自上海陶瓷科技艺术馆领衔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何炳钦。

这场陶瓷艺术原创作品巡展将持续至11月23

日, 共展出来自25位国家级大师及众多教授和中青年艺术家的88件作品。何炳钦的另一件瓷盘作品《和和美美,美美与共》也引人注目。记者粗略数了数,瓷盘上光花卉就有六种,牡丹、百合、荷花、梅花等错落有致。除了各个季节的中国特色花卉之外,何炳钦还特意加入少见的芝麻花,寓意“芝麻开花节节高”。

据了解,今年接到进博会组委会给上海陶瓷科技艺术馆的“任务”后,他特意选择以瓷盘来呈现“百花齐放”之美,寓意中国开放、包容,拥抱世界,

与世界共同发展的决心。瓷盘的右下角,一丛浅绿色的四叶草生机勃勃,与国家会展中心的造型相呼应。“在景德镇烧制了十几次, 前后制作一个多月,

才做出满意的颜色。”

瓷盘作品《和和美美,美美与共》。 沈阳 摄

世界耐力锦标赛上海4小时赛感受“车轮上的周末”

“浓缩竞速”打造上海版勒芒■本报记者 秦东颖

4 月看 F1 中国大奖赛,11 月看世界耐力锦标赛(WEC)上海赛,已逐渐成为车迷乃至游客到上海的传统活动。2019国际汽联世界耐力锦标赛上海 4 小时赛昨天在上汽国际赛车场激情上演。 最终, 睿佰琳车队的 1

号车组获得 LMP1组别冠军,华裔车手董荷斌所在的成龙 DC 车队 37 号车组获得LMP2组别亚军。

6小时到4小时塑造个性作为国际汽联旗下最高级别的世界锦

标赛之一,WEC已连续第 8年在上海举办。

本赛季最大的变化是,除了“皇冠级”的勒芒24小时和接近 8小时的赛百灵 1000英里赛之外,其余的常规比赛在时间长度上打破原先标准的 6小时制, 分为 4、6、8小时三种,

上海与银石是仅有的两场 4小时制的比赛。

本赛季的世界耐力锦标赛共有来自 LMP1、

LMP2、GTE-PRO 和 GTE-AM 四个组别的31辆赛车同场竞技。 参赛车手阵容豪华,迎来多位冠军级车手的回归。

世界耐力锦标赛首席执行官杰拉德·内维表示,耐力赛出现多个时长版本是响应车迷的呼声,打造赛事的多样性,为每一个独立赛事塑造更强的个性。今年在上海的比赛时长略有缩减,使各支车队调整策略,拿出更高效的比赛方案,这也让车迷能在 4小时内全方位地感受耐力赛事的竞速魅力。

董荷斌出现在今年上海 4小时赛的宣传海报上, 成为世界耐力赛比 F1让中国车迷更感亲近的原因之一。去年,董荷斌所在的成龙 DC38号车组夺得 LMP2组别冠军, 首次在上海主场登顶。 在中国最专业的赛车场地

和赛道,驰骋着具国际水准的本土车队,也给中国赛车运动的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

观赛休闲感受赛车文化赛制的修改、新规则的出台,为赛事增添

了悬念。车迷在现场则感受了一场集赛车、娱乐、美食于一体的世界顶级赛车文化盛会。

如同勒芒 24小时耐力赛,上海 4小时赛除了让现场观众感受赛道上风驰电掣的速度激情之外, 还能尽情欣赏赛道外多元化的赛车文化、休闲生活和娱乐表演。利用赛事平台大力推广赛事文化,让广大车迷有机会体验、

参与和了解最地道的勒芒精神和赛车运动的乐趣。 市民周女士带着 5岁的儿子在场外逛逛玩玩,她告诉记者,“儿子还小,对他来说外

面的赛车氛围比赛事本身更有吸引力。”在这个名副其实的“车轮上的周末”,观众可以领略与赛车技术发展密切相关的汽车制造工艺和汽车文化传承的展示;“GT SHOW”改装车展将带来惊艳的改装秀。

国际级别的赛车盛事对未来城市发展和城市符号的输出具有重要意义,它已经成为新的城市名片,为更多人所认识。记者发现,现场观众有不少是外地来沪的游客,“东方明珠天天能去看, 这种国际顶级比赛一年只有一次,

来得值!”每年勒芒 24 小时赛事期间,勒芒这个人口 20万左右的法国小镇,会涌来 40多万车迷。“勒芒”在上海的本土化运作,也能让这一赛事发展成为以赛事为核心,推动嘉定乃至上海旅游、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

夺得本届智运会快棋赛冠军

完胜中国女子围棋第一人上海小囡唐嘉雯一盘成名

■本报记者 姚勤毅

正在浙江衢州进行的第四届全国智力运动会昨天爆出大冷门。在专业女子个人快棋赛决赛中, 上海队 15岁小将唐嘉雯战胜当今中国女子围棋第一人、江苏队名将於之莹,为上海代表团拿下本届赛会开幕后的首枚金牌。

“不知道怎么赢的”

智运会专业女子个人快棋赛首轮开始,唐嘉雯就大杀四方, 在 16强赛、8强赛接连淘汰尹渠和陆敏全,随后在半决赛又击败年长 12岁的李赫挺。决赛面对实力强大的於之莹,唐嘉雯十分放松,从一开始就取得领先。上海围棋队主教练刘世振赛后大赞弟子:“在 20秒一步的快棋中,唐嘉雯一直掌控局面,并占据较大优势。

年纪这么小,又是第一次打智运会这样的大赛,

能在决赛有这样的发挥很不简单。完胜於之莹,

在国内也只有顶尖男棋手做得到。”

赛后唐嘉雯还有点懵, 面对记者轮番提问,她轻声轻气地回答,“没想到可以赢,到现在还糊里糊涂的,不知道到底怎么赢的。”她坦言在决赛之前心里有点害怕,“也许这回是运气好,下一次可能就不会了。”

她每天都在练快棋刘世振告诉记者,“原本小唐做好一盘不胜

的准备,已经定好 10日回沪的火车票,没想到自己赢了第一盘,还打到了最后。”虽然看起来还像个自信心不足的孩子, 但唐嘉雯为智运会付出了极大努力,“在我印象里,除了吃饭睡觉,

她每天都在练快棋。”

4岁半时, 唐嘉雯在小区的围棋班开启围棋之路,去年成为职业棋手。但唐嘉雯的学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她在 12岁时被查出脊椎侧弯,当时不得不戴着支架固定。即使定段赛、

建桥杯这样的重要赛事也不能摘下来,但她凭借对围棋的喜爱,一步步熬过来了。在智运会的决赛场战胜於之莹,唐嘉雯可以说“一盘成名”。巧合的是,早在 2009 年,当初年仅 12 岁的於之莹也是在首届智运会上拿下两个冠军,

崭露头角。

2019国际汽联世界耐力锦标赛上海站吸引无数车迷。 本报记者 邵剑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