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型号的机车时,我们都要给它起一个好听又好记的名字,并编 … ·...

1
B4 2017 年 5 月 4 日 本版编辑 赵元梓 本版美编 李晓婷 本版审校 李春玲 热线电话:(010)51871931 E-mail:[email protected] 铁道大观 最近这几天,1986 年版电视连 续剧《西游记》总导演、制片人杨洁 女士去世的消息,引发了新一轮的 《西游记》观看热潮。而细心的观众 发现,在《西游记》片尾显示的录制 单位名单里,竟有一家“铁”字号企 —“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 从名字不难看出,“铁道部第十 一工程局”是一家铁路施工企业,业 务和电视剧没有任何关联,但是他们 为何会参与《西游记》的拍摄?这背 后有哪些故事? 随着人们对杨洁导演生平的探寻 和追忆,这个谜底逐渐被揭开。 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1981 年,52 岁的杨洁接下《西游记》拍 摄重任时,认为“有钱就敢,为什么 不敢!”而在多年后她回忆说:“后来 没想到,在那个年代,拍《西游记》 比上西天取经还难。” 据《杨洁自述:我的九九八十一 难》 透露,《西游记》 拍摄周期长达 6 年,且是边拍边播。随着知名度慢 慢提高,一些闲言碎语开始疯传,不 少人认为她拿着国家的钱带着剧组游 山玩水:“国内还没玩儿够,还跑到 泰国、印度去拍!” 中央电视台甚至还成立了调查 组了解情况,结果发现剧组生活太 苦,反而表示要加拨 100 万元。不 过,此后没多久,《西游记》依然停 拍,理由是预算用光了。无奈之 下,杨洁提出由剧组自行找钱拍 摄。因缘际会,杨洁与铁道部第十 一工程局结下一段情缘。 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前身为中国 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一师,诞生于 1948 年,1984 年兵改工后改编为铁 道部第十一工程局,1999 12 月更 名为中铁第十一工程局。2001 8 改制为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1985 6 月,杨洁在《西游记》中 “蜈蚣精”的扮演者李鸿昌和原铁道 兵一师转业干部回金龙的帮助下,几 经辗转找到中铁十一局。经过洽谈, 中铁十一局与中国电视制作中心、中 国电视剧国际合作公司决定出资联合 摄制电视连续剧 《西游记》。 同年 7 9 日,时任中铁十一局 局长罗有志率队专程前往北京,与时 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兼中国电视剧制 作中心主任的阮若琳、中国电视剧国 际合作公司主任黄宗汉及杨洁等进行 具体商谈,签订《联合投资制作电视 剧<西游记>协议书》,该剧总投资 900 万元,中铁十一局投资 300 元,从而解了剧组的燃眉之急。也正 是因为这次雪中送炭,才有了流传至 今、成为一代人美好记忆的 1986 《西游记》。 后来,杨洁在《敢问路在何方》 一书中这样写道:“可喜的消息终于 来了:我们的制片副主任—李鸿昌 找到了钱!他和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 的领导谈好了,十一局以很优厚的条 件借给《西游记》三百万元资金!这 真是雪中送炭!得知这个消息时,我 高兴得热泪盈眶。《西游记》终于起 死回生了!我对十一局领导的感谢之 情是无以言表的!记得和十一工程局 签约的那天,阮若琳副台长代表电视 剧中心领导签了字。那天真是喜气洋 洋。十一局的裴工程师是位非常热情 直爽的人,在签字时他真诚地谈道: 他是因为对《西游记》的热爱而建议 领导做出这个决定的,他希望《西游 记》完整播出时会有更大更好的影 响。他们愿意助这一臂之力,让《西 游记》 起死回生!” 1988 7 月,中铁十一局参与投 资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获全国优 秀电视剧“飞天奖”特别奖,并获得 《大众电影》“金鹰奖”优秀连续剧 奖。30 多年来,《西游记》 一直被观 众奉为经典,各个电视台反复播出。 无论是“50 后”“60 后”还是“70 后”“80 后”观众,都对其情节乃至 不少细节记忆犹新。 杨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和铁路对 《西游记》的鼎力相助,成就了这部 无法超越的经典,为无数人留下了难 忘的青葱记忆,也在中国铁路史上写 下了特殊的一页。 《西游记》与铁路的不解之缘 本报记者 唐克军 本报通讯员 徐云华 新中国成立前,火车大多数都不 实行对号入座,不过,为了便于一些 有高端需求的旅客乘车,铁路也开行 了部分对号入座列车。这些车人各一 座,车厢里也不拥挤,但是票价很 贵,一般只有有钱人才能坐得起。 首都特快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号入 座制度的列车,运行于南京和上海之 间。首都特快是追求速度的产物。早 期的沪宁铁路全程运行时间在 8 个小 时左右,此后时间不断缩短。在首都 特快开通前,沪宁之间已经开通了 “飞快车”,全程运行时间缩短至 5 50 分。1936 年,铁道部命令京沪 沪杭甬铁路管理局抓紧筹备在沪宁间 开行时速更快的列车。经过多次试 验,最终将运行时间缩短至 4 小时 50 分左右,时速 80 公里。 新的列车命名为首都特快,于 1937 1 1 日正式开通运营。列车 途经上海、吴县、无锡、武进、镇 江、南京六站,其余小站均不停。 除了速度快,首都特快最大的特 点是实行对号入座,这是中国铁路破 天荒式的创举。根据 1937 1 月铁路 制定的《首都特快订座办法》,首都 特快的对号入座是这样实现的:“首 都特快车内座位,一律编列号码,并 由车站免费发行座位票,票上印明座 位号码,于旅客购票时随同客票发给 座位票,由旅客持票乘车对号入座。 此项座位票即作为旅客已经订座之证 明。”可以看出,当时的办法是在出 售普通车票之外,再搭配印有座位号 的座位票,配套使用,这与新中国成 立初期我国铁路采用的对号入座办法 已基本一致。首都特快的票价和其他 特快车一样,并不加价,这显示了当 时的铁路部门想要全面实行对号入座 的努力。 首都特快是铁路发展的一大进 步,只可惜生不逢时,几个月之后, 全面抗战爆发,上海、南京等地很快 沦陷,铁路的这一进步化为乌有。抗 战胜利后,铁路线上出现了很多对号 入座列车,原因就是当时的火车实在 太拥挤了。由于车少人多的矛盾加 剧,所有车厢都变得拥挤。一些有钱 人不能通过多花钱换来更舒适的乘车 环境,社会迫切需要一种更贵更高级 的列车,对号入座列车应运而生。 翻看历史资料,各铁路部门开行 对号入座列车的原因大部分是避免拥 挤。如 1946 2 月,平津间开行对号 入座列车:“据天津东站公告称,为 便利平津间旅客免受拥挤起见,自本 月十五日起,特将原有第五零一、五 零二次客车,改为第一、二次对号入 座特别快车。”津浦铁路天津到沧州 段也于同年 11 月开行对号入座列车, 公告称:“津浦路一段由天津至沧州 间旅客,近来甚为拥挤,局方为谋乘 车方便起见,特将原有第九十次特快 车自即日起改为对号入座特别快车。” 对号入座列车出现伊始,对于中 国人来说是一个新生的事物。1946 的《益世报》刊登了一篇文章《对号 入座车上的笑话》,反映了旅客最初接 触这种列车时的新奇与陌生。一位军 官第一次搭乘平津间对号入座列车, 车僮热情地上前帮助找位子,谁知这 名军官很傲慢:“我自己会,不用你 管。”可是他在车厢里来回巡视了两 回,还是没找到自己的座位。他气愤 地找来车僮质问:“怎么没有这一号 呢?我的票是 270。”车僮拿过票来一 看,不禁哑然失笑,原来车票上的 2708”号是车票的编号(车票编号从 0000-9999 表示印刷的序号),并不是 座位号,他告诉军官,车票上的“甲 24”才是座位号,军官恍然大悟,红 着脸走向自己的座位。 对号入座列车与普通快车相比, 要加收一定的“对号车费”,票价要 贵不少,因此坐对号入座列车在当时 是有钱人的象征。一篇文章写道,想 坐得舒服又快,可以坐“太湖号”, “但票价比原来高出八倍”。这一点与 抗战前开通的首都特快根本不同。 一名在杭州站工作的铁路职工经 过长期的观察,发现乘坐不同列车的 旅客,待遇大相径庭。乘坐慢车的旅 客到站后往往提着一大堆行李,人力 车夫懒得上前揽客;乘坐特快列车到 达车站的旅客,出站后人力车夫立即 簇拥上前;而搭乘“钱塘号”“西湖 号”这两个对号入座列车的旅客,一 般都会有汽车来迎接,呜呜几声,疾 驰而去。 这枚莱索托邮票上的火车头,是牵引世界著名列车—东方快车的蒸汽机 车,1900 年由法国制造, 车轴排列形式 2-3-0。这趟列车从巴黎开往伊斯坦布 尔,途经 7 个不同国家,当时世界上的富豪、名人,包括欧洲王室成员都乘坐 过它,时称火车轮上的“移动宫殿”。 吴晓平 文并供图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所用机车皆为 进口,机车的型号多采用进口国原有的 名字,并按制造顺序或进口年代编号, 一般以英文字母或旧式注音字母书写。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有了以汉字命 名的国产机车,致使机车的名字和型号 十分混乱,不便于管理和使用。因此, 1959 年,铁道部机务部门将所有在用 机车重新命名,统一分类并编号。比 如,将当时保有量最大、轴式为 1-4-1 的机车统称为解放型,注音字母为ㄇㄎ 型,也可以用“解放”二字的首位拼音 字母 JF 表示;把动轮直径大、速度快 的轴式为 2-3-1 的客运机车统称为胜利 型,注音字母为ㄆㄒ型,拼音字母为 SL 型。其汉字或字母后面的小数字, 一般表示该种类机车的排行数,多以性 能或进口年代为序。 中国铁路机车型号的命名,通常 有着鲜明的时代气息。1952 年,青岛 四方机车车辆厂试制、组装成功了新中 国第一台蒸汽机车,因为当时我国大部 分地区相继解放,这台机车被命名为解 放型。上世纪 50 年代中后期,当大连 机车车辆工厂批量生产此类改进型机车 时,国家已开始大规模开展各项基本建 设,所以新制造的机车被命名为建设 型。1958 年底,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 在胜利型机车的基础上重新设计、成功 制造了新型客运机车,定名为人民型, 同期被命名的还有轴式为 1-5-1 的大功 率蒸汽机车,命名为和平型。 我国自上世纪 50 年代末开始研制 内燃机车,当时有多家工厂都上马试生 产,但最终获批量生产的是大连机车车 辆厂生产的巨龙型电传动机车和四方机 车车辆厂生产的卫星型液力传动内燃机 车。1975 年,北京长辛店的二七机车 厂研制成功了新型客运液力传动内燃机 车,因工厂地处首都近郊,所以内燃机 车定名为北京型。 1966 年,“文革”开始后,一股狂 热的改名风潮席卷全国,也波及铁路。 似乎在一夜之间,巨龙型变成了东风 型,卫星型改为东方红型,和平型也变 成了反帝型,还有从苏联进口的友好型 机车也改名为反修型。 在这里,有一个误传需要澄清。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几代铁路人、火 车司机和部分机车爱好者中盛传,友 好型蒸汽机车是二战时期苏联战胜德 国的战利品,但事实并非如此。这种 机车由苏联的两家工厂制造,我国于 1959 1960 年分两批进口,共计 1100 余台。该机车原为宽轨,我国在进口 时在换轨处的工厂做了压缩轮距和更 换加长主曲拐销的改造。这种机车的 性能不错,个大劲足,皮实耐用,颇 受那个年代“大车”们的喜爱。但该 车的驾驶位在驾驶室的右侧,与国内 习惯不太一样,刚开始让许多“大 车”不适应,但时间长了,他们也就 习惯了。“文革”后期,该机车又改名 FD 型,中文读音为菲德型。同期改 名的还有反帝型改称前进型。作为当 年铁路的主型牵引动力,前进型机车 前后共生产了 4700 余台,曾经是中国 铁路保有量最大的一种机车。 上世纪 60 年代初,我国开始研制 干线电力机车,最早期的机车是株洲的 田心机车车辆工厂与湘潭电机厂合作生 产的,定名为 6Y1 型。其含义是:数字 6 表示该机车有 6 根车轴,Y 表示该机 车为引燃管整流。数年后,该型机车改 称韶山,即 SS 型,并沿用至今。韶山 型电力机车是中国干线铁路电气化牵引 的主型机车,前后设计、生产出从韶山 1 到韶山 9 9 种机型,为中国铁路立 下了汗马功劳。 至于进口机车,我国一般是按机 车的主要结构和性能来命名的。比如 生产数量较多的 ND5 型机车,字母 N 表示内燃,D 表示该机车为电传动,数 5 则表示该种类机车的顺序号,以进 口年代先后为序。另外,在上世纪六 七十年代,我国还进口了为数不多的 液力传动内燃机车,因进口年代不 同,被分别命名为 NY1-4 型,这里的 字母 Y 表示该机车为液力传动型机 车。如果在 N 的后面还有字母 J,则说 明该款机车为交流电机牵引,比如青 藏铁路拉萨至格尔木段使用的 NJ2 型机 车,就是从美国进口的高原型交流电 传动内燃机车。进口电力机车则是以 车轴数及整流器的型式而命名。以 8K 型机车为例,数字 8 表示该机车为 8 轴,字母 K 代表机车的主要性能是可 控硅整流。 进入 2000 年以后,我国研制的新 一代交—直—交型交流电机牵引的电 力机车面世,最初定名为 SSJ,即韶山 型交流电传动机车。当时恰逢国家提 倡建设和谐社会,借此东风,SSJ 型机 车正式改称和谐型机车,用字母表示 HX 型。 和谐型机车面世至今,已开发出三 大系列及众多子系列的电力机车。不仅 如此,近年来,新造的内燃机车也命名 为和谐型。与电力机车相比,二者的不 同是 HX 的后面加注 N D,以示区 别。以如今各铁路局广泛使用的由中国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生产的 HXD1D 型准高速客运机车为例,HX 表和谐,后面的字母 D 和数字 1 表示该 机车为和谐型电力机车系列的第一种型 号,因为 D 是电字的首位拼音字母,最 后面的字母 D 则代表该型机车的设计和 生产序号,以英文字母的排列为序,铁 路业内人士一般称这种机车为和谐电 D1 型,简称电 D1同理,HXN3B 型机车可以理解为 和谐内燃第三种型号的 B 型内燃机车, 字母 N 是内燃二字的首位拼音字母。如 今,和谐型机车已成为我国铁路牵引动 力系列中的一大家族,其产品涵盖准高 速、普速、重载和调车等多种机型,是 目前各主要干线的主力型牵引机车。由 于和谐型交流电传动机车具有牵引功率 大、能源消耗低、自动化程度高等一系 列优点,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 逐步取代了既有的韶山和东风系列的直 流电机牵引型机车。 正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样,每当一种新型机车面世或新进口 某一型号的机车时,我们都要给它起一个好听又好记的名字,并编上序 号,方便管理和使用,如同婴儿一出生就给他们起名字、上户口一般。 解放型、建设型、东风型、和谐型……这些名字是怎么命名的,背后有 着怎样的故事? 对号入座列车的由来 李子明 东方快车 1876 年,佐治·纳吉麦克创立公司,开始实现开行从巴黎到伊斯坦布尔的 豪华列车的梦想。1883 年,第一列东方快车从巴黎东站开出,途经慕尼黑、维 也纳等地,最终抵达伊斯坦布尔,成为世界上首班横跨大洲的火车。1891 年, 东方快车正式定名为 Orient Express 东方快车的开通运营留下了无数传奇故事。法国陆军统帅斐迪南·福煦不 仅将东方快车第 2419 号车厢改装成自己的办公室,而且在这里签订了第一次世 界大战停战协议,宣告德国战败。以东方快车为素材诞生的小说、电影、歌曲 也风靡一时,被大家熟知的有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豪华的设施、近乎完 美的服务让它成为豪华列车的代表。 整理 解放型蒸汽机车 建设型蒸汽机车 东风7 型内燃机车 和谐 D1 型机车 王振鹏 链接 “大车” 张关春 首都特快广告。李子明 供图

Upload: others

Post on 22-Jul-2020

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某一型号的机车时,我们都要给它起一个好听又好记的名字,并编 … · 签约的那天,阮若琳副台长代表电视 剧中心领导签了字。那天真是喜气洋

B4 2017年5月4日

本版编辑 赵元梓 本版美编 李晓婷 本版审校 李春玲 热线电话:(010)51871931 E-mail:[email protected] 铁道大观

最近这几天,1986 年版电视连续剧 《西游记》 总导演、制片人杨洁女士去世的消息,引发了新一轮的

《西游记》 观看热潮。而细心的观众发现,在 《西游记》 片尾显示的录制单位名单里,竟有一家“铁”字号企业——“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

从名字不难看出,“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是一家铁路施工企业,业务和电视剧没有任何关联,但是他们为何会参与 《西游记》 的拍摄?这背后有哪些故事?

随着人们对杨洁导演生平的探寻和追忆,这个谜底逐渐被揭开。

据 《新华每日电讯》 报道,1981年,52 岁的杨洁接下 《西游记》 拍摄重任时,认为“有钱就敢,为什么不敢!”而在多年后她回忆说:“后来没想到,在那个年代,拍 《西游记》比上西天取经还难。”

据 《杨洁自述:我的九九八十一难》 透露,《西游记》 拍摄周期长达6年,且是边拍边播。随着知名度慢慢提高,一些闲言碎语开始疯传,不少人认为她拿着国家的钱带着剧组游山玩水:“国内还没玩儿够,还跑到泰国、印度去拍!”

中央电视台甚至还成立了调查组了解情况,结果发现剧组生活太苦,反而表示要加拨 100 万元。不过,此后没多久,《西游记》 依然停

拍 , 理 由 是 预 算 用 光 了 。 无 奈 之下 , 杨 洁 提 出 由 剧 组 自 行 找 钱 拍摄。因缘际会,杨洁与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结下一段情缘。

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一师,诞生于1948 年,1984 年兵改工后改编为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1999 年 12 月更名为中铁第十一工程局。2001年 8月改制为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1985 年 6 月,杨洁在 《西游记》 中

“蜈蚣精”的扮演者李鸿昌和原铁道兵一师转业干部回金龙的帮助下,几经辗转找到中铁十一局。经过洽谈,中铁十一局与中国电视制作中心、中国电视剧国际合作公司决定出资联合摄制电视连续剧 《西游记》。

同年 7月 9日,时任中铁十一局局长罗有志率队专程前往北京,与时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兼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的阮若琳、中国电视剧国际合作公司主任黄宗汉及杨洁等进行具体商谈,签订 《联合投资制作电视剧<西游记>协议书》,该剧总投资900 万 元 , 中 铁 十 一 局 投 资 300 万元,从而解了剧组的燃眉之急。也正是因为这次雪中送炭,才有了流传至今、成为一代人美好记忆的 1986 版

《西游记》。后来,杨洁在 《敢问路在何方》

一书中这样写道:“可喜的消息终于

来了:我们的制片副主任——李鸿昌找到了钱!他和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的领导谈好了,十一局以很优厚的条件借给 《西游记》 三百万元资金!这真是雪中送炭!得知这个消息时,我高兴得热泪盈眶。《西游记》 终于起死回生了!我对十一局领导的感谢之情是无以言表的!记得和十一工程局签约的那天,阮若琳副台长代表电视剧中心领导签了字。那天真是喜气洋洋。十一局的裴工程师是位非常热情直爽的人,在签字时他真诚地谈道:他是因为对 《西游记》 的热爱而建议领导做出这个决定的,他希望 《西游记》 完整播出时会有更大更好的影响。他们愿意助这一臂之力,让 《西游记》 起死回生!”

1988年 7月,中铁十一局参与投资的电视连续剧 《西游记》 获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特别奖,并获得

《大众电影》“金鹰奖”优秀连续剧奖。30多年来,《西游记》 一直被观众奉为经典,各个电视台反复播出。无论是“50 后”“60 后”还是“70后”“80后”观众,都对其情节乃至不少细节记忆犹新。

杨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和铁路对《西游记》 的鼎力相助,成就了这部无法超越的经典,为无数人留下了难忘的青葱记忆,也在中国铁路史上写下了特殊的一页。

《西游记》与铁路的不解之缘■本报记者 唐克军 本报通讯员 徐云华

新中国成立前,火车大多数都不实行对号入座,不过,为了便于一些有高端需求的旅客乘车,铁路也开行了部分对号入座列车。这些车人各一座,车厢里也不拥挤,但是票价很贵,一般只有有钱人才能坐得起。

首都特快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号入座制度的列车,运行于南京和上海之间。首都特快是追求速度的产物。早期的沪宁铁路全程运行时间在 8个小时左右,此后时间不断缩短。在首都特快开通前,沪宁之间已经开通了

“飞快车”,全程运行时间缩短至 5小时 50 分。1936 年,铁道部命令京沪沪杭甬铁路管理局抓紧筹备在沪宁间开行时速更快的列车。经过多次试验,最终将运行时间缩短至 4小时 50分左右,时速 80公里。

新的列车命名为首都特快,于1937年 1月 1日正式开通运营。列车途经上海、吴县、无锡、武进、镇江、南京六站,其余小站均不停。

除了速度快,首都特快最大的特点是实行对号入座,这是中国铁路破天荒式的创举。根据 1937年 1月铁路制定的 《首都特快订座办法》,首都特快的对号入座是这样实现的:“首都特快车内座位,一律编列号码,并

由车站免费发行座位票,票上印明座位号码,于旅客购票时随同客票发给座位票,由旅客持票乘车对号入座。此项座位票即作为旅客已经订座之证明。”可以看出,当时的办法是在出售普通车票之外,再搭配印有座位号的座位票,配套使用,这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铁路采用的对号入座办法已基本一致。首都特快的票价和其他特快车一样,并不加价,这显示了当时的铁路部门想要全面实行对号入座的努力。

首都特快是铁路发展的一大进步,只可惜生不逢时,几个月之后,全面抗战爆发,上海、南京等地很快沦陷,铁路的这一进步化为乌有。抗战胜利后,铁路线上出现了很多对号入座列车,原因就是当时的火车实在太拥挤了。由于车少人多的矛盾加剧,所有车厢都变得拥挤。一些有钱人不能通过多花钱换来更舒适的乘车环境,社会迫切需要一种更贵更高级的列车,对号入座列车应运而生。

翻看历史资料,各铁路部门开行对号入座列车的原因大部分是避免拥挤。如 1946年 2月,平津间开行对号入座列车:“据天津东站公告称,为便利平津间旅客免受拥挤起见,自本

月十五日起,特将原有第五零一、五零二次客车,改为第一、二次对号入座特别快车。”津浦铁路天津到沧州段也于同年 11月开行对号入座列车,公告称:“津浦路一段由天津至沧州间旅客,近来甚为拥挤,局方为谋乘车方便起见,特将原有第九十次特快车自即日起改为对号入座特别快车。”

对号入座列车出现伊始,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新生的事物。1946年的 《益世报》 刊登了一篇文章 《对号入座车上的笑话》,反映了旅客最初接触这种列车时的新奇与陌生。一位军官第一次搭乘平津间对号入座列车,车僮热情地上前帮助找位子,谁知这名军官很傲慢:“我自己会,不用你管。”可是他在车厢里来回巡视了两回,还是没找到自己的座位。他气愤地找来车僮质问:“怎么没有这一号呢?我的票是270。”车僮拿过票来一看,不禁哑然失笑,原来车票上的

“2708”号是车票的编号 (车票编号从0000-9999表示印刷的序号),并不是座位号,他告诉军官,车票上的“甲24”才是座位号,军官恍然大悟,红着脸走向自己的座位。

对号入座列车与普通快车相比,要加收一定的“对号车费”,票价要

贵不少,因此坐对号入座列车在当时是有钱人的象征。一篇文章写道,想坐得舒服又快,可以坐“太湖号”,

“但票价比原来高出八倍”。这一点与抗战前开通的首都特快根本不同。

一名在杭州站工作的铁路职工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乘坐不同列车的旅客,待遇大相径庭。乘坐慢车的旅客到站后往往提着一大堆行李,人力车夫懒得上前揽客;乘坐特快列车到达车站的旅客,出站后人力车夫立即簇拥上前;而搭乘“钱塘号”“西湖号”这两个对号入座列车的旅客,一般都会有汽车来迎接,呜呜几声,疾驰而去。

这枚莱索托邮票上的火车头,是牵引世界著名列车——东方快车的蒸汽机车,1900年由法国制造, 车轴排列形式2-3-0。这趟列车从巴黎开往伊斯坦布尔,途经 7个不同国家,当时世界上的富豪、名人,包括欧洲王室成员都乘坐过它,时称火车轮上的“移动宫殿”。 吴晓平 文并供图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所用机车皆为进口,机车的型号多采用进口国原有的名字,并按制造顺序或进口年代编号,一般以英文字母或旧式注音字母书写。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有了以汉字命名的国产机车,致使机车的名字和型号十分混乱,不便于管理和使用。因此,1959 年,铁道部机务部门将所有在用机车重新命名,统一分类并编号。比如,将当时保有量最大、轴式为 1-4-1的机车统称为解放型,注音字母为ㄇㄎ型,也可以用“解放”二字的首位拼音字母 JF 表示;把动轮直径大、速度快的轴式为 2-3-1的客运机车统称为胜利型,注音字母为ㄆㄒ型,拼音字母为SL 型。其汉字或字母后面的小数字,一般表示该种类机车的排行数,多以性能或进口年代为序。

中国铁路机车型号的命名,通常有着鲜明的时代气息。1952 年,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试制、组装成功了新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因为当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相继解放,这台机车被命名为解放型。上世纪 50 年代中后期,当大连机车车辆工厂批量生产此类改进型机车时,国家已开始大规模开展各项基本建设,所以新制造的机车被命名为建设型。1958 年底,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在胜利型机车的基础上重新设计、成功制造了新型客运机车,定名为人民型,同期被命名的还有轴式为 1-5-1的大功率蒸汽机车,命名为和平型。

我国自上世纪 50 年代末开始研制内燃机车,当时有多家工厂都上马试生产,但最终获批量生产的是大连机车车辆厂生产的巨龙型电传动机车和四方机车车辆厂生产的卫星型液力传动内燃机车。1975 年,北京长辛店的二七机车厂研制成功了新型客运液力传动内燃机车,因工厂地处首都近郊,所以内燃机车定名为北京型。

1966年,“文革”开始后,一股狂热的改名风潮席卷全国,也波及铁路。似乎在一夜之间,巨龙型变成了东风

型,卫星型改为东方红型,和平型也变成了反帝型,还有从苏联进口的友好型机车也改名为反修型。

在这里,有一个误传需要澄清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几代铁路人、火车司机和部分机车爱好者中盛传,友好型蒸汽机车是二战时期苏联战胜德国的战利品,但事实并非如此。这种机车由苏联的两家工厂制造,我国于1959和 1960年分两批进口,共计 1100余台。该机车原为宽轨,我国在进口时在换轨处的工厂做了压缩轮距和更换加长主曲拐销的改造。这种机车的性能不错,个大劲足,皮实耐用,颇受那个年代“大车”们的喜爱。但该车的驾驶位在驾驶室的右侧,与国内习 惯 不 太 一 样 , 刚 开 始 让 许 多 “ 大车”不适应,但时间长了,他们也就习惯了。“文革”后期,该机车又改名为 FD型,中文读音为菲德型。同期改名的还有反帝型改称前进型。作为当年铁路的主型牵引动力,前进型机车前后共生产了 4700 余台,曾经是中国铁路保有量最大的一种机车。

上世纪 60 年代初,我国开始研制干线电力机车,最早期的机车是株洲的田心机车车辆工厂与湘潭电机厂合作生产的,定名为 6Y1型。其含义是:数字6 表示该机车有 6 根车轴,Y 表示该机车为引燃管整流。数年后,该型机车改称韶山,即 SS 型,并沿用至今。韶山型电力机车是中国干线铁路电气化牵引的主型机车,前后设计、生产出从韶山1 到韶山 9 共 9 种机型,为中国铁路立下了汗马功劳。

至于进口机车,我国一般是按机车的主要结构和性能来命名的。比如生产数量较多的 ND5 型机车,字母 N表示内燃,D表示该机车为电传动,数字 5则表示该种类机车的顺序号,以进口年代先后为序。另外,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还进口了为数不多的液 力 传 动 内 燃 机 车 , 因 进 口 年 代 不同,被分别命名为 NY1-4 型,这里的

字 母 Y 表 示 该 机 车 为 液 力 传 动 型 机车。如果在N的后面还有字母 J,则说明该款机车为交流电机牵引,比如青藏铁路拉萨至格尔木段使用的NJ2型机车,就是从美国进口的高原型交流电传动内燃机车。进口电力机车则是以车轴数及整流器的型式而命名。以 8K型机车为例,数字 8 表示该机车为 8轴,字母 K 代表机车的主要性能是可控硅整流。

进入 2000 年以后,我国研制的新一代交—直—交型交流电机牵引的电力机车面世,最初定名为 SSJ,即韶山型交流电传动机车。当时恰逢国家提倡建设和谐社会,借此东风,SSJ型机车正式改称和谐型机车,用字母表示即HX型。

和谐型机车面世至今,已开发出三大系列及众多子系列的电力机车。不仅如此,近年来,新造的内燃机车也命名为和谐型。与电力机车相比,二者的不同 是 HX 的 后 面 加 注 N 或 D, 以 示 区别。以如今各铁路局广泛使用的由中国中 车 株 洲 电 力 机 车 有 限 公 司 生 产 的HXD1D型准高速客运机车为例,HX代表和谐,后面的字母D和数字 1表示该机车为和谐型电力机车系列的第一种型号,因为D是电字的首位拼音字母,最后面的字母D则代表该型机车的设计和生产序号,以英文字母的排列为序,铁路业内人士一般称这种机车为和谐电D1型,简称电D1。

同理,HXN3B 型机车可以理解为和谐内燃第三种型号的 B型内燃机车,字母N是内燃二字的首位拼音字母。如今,和谐型机车已成为我国铁路牵引动力系列中的一大家族,其产品涵盖准高速、普速、重载和调车等多种机型,是目前各主要干线的主力型牵引机车。由于和谐型交流电传动机车具有牵引功率大、能源消耗低、自动化程度高等一系列优点,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逐步取代了既有的韶山和东风系列的直流电机牵引型机车。

给火车头起名字

■孙建周

王振鹏

正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样,每当一种新型机车面世或新进口

某一型号的机车时,我们都要给它起一个好听又好记的名字,并编上序

号,方便管理和使用,如同婴儿一出生就给他们起名字、上户口一般。

解放型、建设型、东风型、和谐型……这些名字是怎么命名的,背后有

着怎样的故事?

对号入座列车的由来■李子明

东方快车

1876年,佐治·纳吉麦克创立公司,开始实现开行从巴黎到伊斯坦布尔的豪华列车的梦想。1883年,第一列东方快车从巴黎东站开出,途经慕尼黑、维也纳等地,最终抵达伊斯坦布尔,成为世界上首班横跨大洲的火车。1891 年,东方快车正式定名为Orient Express。

东方快车的开通运营留下了无数传奇故事。法国陆军统帅斐迪南·福煦不仅将东方快车第 2419号车厢改装成自己的办公室,而且在这里签订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协议,宣告德国战败。以东方快车为素材诞生的小说、电影、歌曲也风靡一时,被大家熟知的有电影 《东方快车谋杀案》。豪华的设施、近乎完美的服务让它成为豪华列车的代表。

元 子 整理

④④

①① ②②

③③

①解放型蒸汽机车 ②建设型蒸汽机车 ③东风7型内燃机车 ④和谐D1型机车

王振鹏 摄

链接

“大车” 张关春 摄

首都特快广告。李子明 供图

取景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