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我市3人荣登“陕西好人榜” - ylrbszb.ylrb.com/page/1/2017-05/04/A3/20170504A3_pdf.pdf · 婆婆红过脸拌过嘴,更是几十年如一日地精心照顾着婆婆,得到了

责编/刘涛 编辑/王子氵韦 美编/贺晓瑜 校检/王涛2017年5月4日 星期四 3社 会 民 生 SHEHUIMINSHENG

本报记者强继霞 通讯员李莉摄影报道 为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展示医院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4月 22日至 28日,市中医医院举行“快乐工作、健康生活·迎五一”系列活动,全院200多人参加。

据悉,本次活动比赛项目包括健步走、拔河、乒乓球、羽毛球等。其中,在中医院代表队和南郊代表队进行的拔河比赛中,南郊代表队赢得比赛冠军。健步走比赛中,经过激烈角逐,各组冠军均“名花有主”。

据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比赛既锻炼了职工的体力和毅力,又放松了心情,增强了健康意识,凝聚了团队精神,参赛选手只有在提升自身素质和生活品质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为市民健康服务。

图为拔河比赛现场。

快乐工作

健康生活

非 常 关 注

1971年,19岁的党密兰嫁给李根荣为妻,从此便开始操持家务,照顾一家人的饮食起居。刚结婚时,党密兰和爷爷奶奶、公公婆婆同住在一个院子里,虽然家里生活清贫,但她把一家人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对长辈们也很孝顺,在爷爷奶奶生病期间一直照顾左右,深得长辈们的喜爱。1990年,党密兰的公公去世后,婆婆就和他们生活在一起,至今已有27年。期间,党密兰遇事就和婆婆一起商量,婆媳二人相处融洽,不但没有发生矛盾,反而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5年前,党密兰的丈夫病危,几乎花光了家中的全部积蓄。他去世后,家里的生活一下子变得异常困难。这时,婆婆白秀英的大儿子提出要带母亲去新疆生活,但被党密兰拒绝了。她说:

“大哥想尽孝心的心情我能够理解,但老母亲现在已85岁高龄,新疆路途遥远,怕她受不了路上的劳苦,再加上大哥和大嫂经济条件也不好,两个人都有病,不能再让你们操劳了。老人年岁高了把她带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心情也会不畅快,还是让她留下来吧。我的丈夫虽然去世了,但是我身体挺好的,照顾老人的事情就交给我吧,我一定会把咱妈照顾好。”

党密兰回忆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的丈夫唯一放心不下的也是自己的老母亲,担心老人无法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更担心老人日后的生活。当时她就和丈夫说:“我们和老人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爷爷奶奶我都细心照顾,咱妈我一定会照顾好的,你走了和你在的时候,妈的生活不会变,你放心吧……”

党密兰:视婆婆为亲妈文图/本报通讯员 李慧

俗话说,婆媳天生是冤家,可绥德县义合镇杨家渠村的党密兰却把婆婆当作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看待。46年来,她不仅从未和婆婆红过脸拌过嘴,更是几十年如一日地精心照顾着婆婆,得到了乡亲们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赞扬,“好媳妇”的美誉传遍邻里乡间。

事实证明,党密兰对婆婆的孝心始终如一。5年来,党密兰事无巨细,精心照顾着婆婆。一日三餐按时做,每天带婆婆晒太阳,给她按摩身体,定期给老人剪指甲、理发、换洗衣服。虽然婆婆耳朵聋了,但党密兰还是耐心地陪她聊天,给老人讲一些村里的事情,让老人高兴。如今已90岁高龄的白秀英老人看上去精神矍铄,衣着干净整洁,安详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把这个宝待好了,福气就到家了。现在你们的奶奶是家里的宝,你们要好好照顾她。”党密兰经常对子女这样说。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子女们个个都懂事、孝顺,特别是儿媳妇,对她和奶奶都非常好。“虽然我丈夫不在了,但是孩子们的生活都过得很好,他们也都以我为榜样,对老人特别好,我很欣慰。”党密兰满意地说。

平日里家中只有党密兰和婆婆两个人,她们的生活很简单很幸福。虽然生活不易,但党密兰坚持尊老敬老的信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对丈夫的承诺和对老人的孝心,乡亲们都称赞李家娶了个心地善良、孝敬老人的好媳妇。

﹃我一定会把咱妈照顾好﹄

﹃孩子们都以我为榜样﹄

党密兰给婆婆梳头

核心提示

〉〉 〉〉

本报记者徐子昕报道 5 月 2日,记者从市文明办了解到,陕西好人榜3-4月入选名单发布仪式暨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咸阳市彬县举行,我市3人荣登3-4月“陕西好人榜”,1人候选5月“中国好人榜”。

据了解,本次评选活动全省共有36位身边好人上榜。其中我市3人榜

上有名,他们分别是诚实守信“陕西好人”贺林生、敬业奉献“陕西好人”李佳佳和孝老爱亲“陕西好人”白志刚。

白志刚是神木县中鸡镇超害石犁村村民。2008年4月,他弟弟因车祸去世,不久弟媳改嫁,留下3个还未成年的孩子,白志刚和妻子默默挑起赡养父母和抚养5个孩子的重担,坚持多年,难能可贵。

贺林生是神木县城关镇人,1998年,家境贫寒的他白手起家,一手创办了国强商场。多年来,他坚持诚信经营,注重点滴的信誉积累,大家亲切地称他为“实在人老贺”。

李佳佳是靖边县张家畔人,大学生村官,现任靖边县席麻湾镇闫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她扎根山村,带领群众建村委阵地、卫生室、文化广场;自垫短缺资金,创办闫家湾小学,解决村里留守儿童上学难问题等。昔日的

“整建村”被整改成县里“先进村”、全市党建“示范村”,老百姓称她是“人民好支书,青年好榜样”。

候选 5 月“中国好人榜”的孝老爱亲好人贺俊花是神木县神木镇神华路社区居民。贺俊花的家庭是一个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为教育好子女,家里从1999年开始自设“家庭奖

学金”制度,以严格的家风家教激励孩子们成长。现在,贺俊花家已有4个研究生、10个大学本科毕业生。在

“家庭奖学金”制度的影响下,贺俊花家庭形成了“老人示范家风,子女继承家风,孙辈顺受家风,兄弟姐妹竞比家风”的良好氛围。2014年,贺俊花家庭被评为“三秦最美家庭”之星,入选“感动榆林”2014 年度人物。2015 年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是中宣部、全国妇联向全国推介的全国10 户教子有方“最美家庭”之一。2016年3月,贺俊花当选为榆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我市3人荣登“陕西好人榜”贺俊花候选“中国好人榜”

端言行 重身教高庆平

明朝谋臣刘伯温经世治国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郁离子》中,并著有《诚意伯文集》20卷。近日读刘伯温的著述言论及其家族家训家谱,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一点他的治家之道。

“尊重天性,修身成己。”刘伯温在家训中提倡“蒙业当豫、蒙学养正”。这里体现着刘伯温重视启蒙教育对养成良好品质的重要作用。蒙学养正指的是“蒙学”可开启孩子的天性,是养正的功夫。刘氏家训中还提到“择业察性”的理念。《彭城刘氏宗谱》记载,“宗人之第六岁以上即宜就学,至十五岁以上察其质性,近上者俾终儒业,难成者,即令力农或工或贾,各执一艺”。要求根据个人的资质和天性,有的可以从事儒学研究,而没有这方面天性的人,应根据自身特点,从事农业、工业或商业,各得一技,既可谋生,也可安身立命。

刘伯温主张“和家睦邻,仁爱兼济”。他说,家族、家庭都要尊重每个人的天性成长,如果能形成合力的话,这个家庭一定会兴旺。刘氏家训在很大程度上都体现了这一理念,比如慎言、惩忿、窒欲都是修身养德的方法。刘伯温主张无论对待族人、奴仆、邻里皆不以冲突为上,必须善待并保持和为贵的交往方式。家训中对待奴仆的要求为“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饥寒不失其养,役使不求其备”。

刘伯温认为,“教,政之本也”,治理国家教化应为先,教化工作不单是学校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他主张兴办学校和社会义学,追求务实教育、经世致用的教化理念,认为建家规修家谱本身也是立德的表现。

刘伯温端言行,重身教。他虽然官居高位,死后丧葬却从简,坟墓仅土丘,连墓碑也未立。刘伯温说:

“墓”字上是草,下是土,这才能承受日光和雨露。相比之下,今天的一些人死后与活人争地,极尽铺张豪华之能事,真是令人汗颜。

“有的父母外出务工,错过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期;有的父母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当,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这正是流动家庭儿童的普遍生活现状。作为社会群体元素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做好关爱流动儿童工作势在必行。

近日,榆阳区鼓楼街道办事处二里半社区和榆阳区双福社工服务中心共

同开展“牵手计划”关爱社区流动儿童活动。

此次活动,以小组活动为平台,通过社区、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为社区的流动儿童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进一步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这也是二里半社区对“四社联动”工作机制的一种尝试和探索,起到“抛砖引玉”的辐射带动作用。社区负责人表示,未来还将继续整合社会资源、拓展服务领域,把“四社联动”渗透到辖区

的每个方面,为居民提供更贴心、更专业的服务。

市双福社工主任白磊磊表示,“牵手计划”将开展个案辅导工作,对流动儿童进行情感疏导;开展小组工作,促进流动儿童建立良好的朋辈关系;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开展亲子活动,提高流动儿童家庭的儿童照顾技能和儿童保护意识,进而使服务对象获得自我价值感,为家庭、社区带来正能量,使社区面貌发生改变。“希望通

过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为流动儿童家庭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解决社区内外来务工家庭因儿童放假带来的照料、陪伴等实际问题,提高流动儿童的人际沟通等能力。”白磊磊说。

据了解,榆阳区双福社工服务中心成立于2015年7月,在榆阳区民政局注册登记,是一个民间非营利组织。双福社工服务中心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助人自助,帮助处于困境中的儿童和老人,让他们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榆林殡仪馆(原金岗寺火葬场)已迁至新址办公(三岔湾一路车终点站向东五公里),在旧馆有骨灰寄存业务的家属请于一个月内与馆方联系,逾期责任自负。

联系电话:3283205 朱飞榆林殡仪馆

2017年5月2日

榆林殡仪馆迁址公告

市一中分校党员教师义务植树

绿化生态环境 建设美丽家园本报记者刘涛报道 为绿化生态环境,建设美丽

家园,创建中国森林城市,4月23日上午,市一中分校组织党员教师到市环城快速干道植树基地开展了义务植树活动。

活动中,党员教师们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分工协作,密切配合,有的挥锹挖土,有的松土浇水,有的填埋安苗,一个个热情高涨,忙得不亦乐乎,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一棵棵小树苗为大地增添了不少生机和希望,为我市增添了一片新绿。

参加此次植树活动,能够进一步激发党员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清涧志愿者徒步公益行

热爱家乡 建设清涧

本报通讯员白皓 梁涛 惠存昕摄影报道 为进一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调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热爱家乡、建设清涧”的积极性,4月15日,清涧县200余名志愿者齐聚高杰村镇,拉开了“爱清涧 游家乡”徒步公益行活动序幕。

在北国风光景区举行的徒步公益行启动仪式上,讲解员讲解了《沁园春·雪》的创作背景,大家齐诵了这首千古名篇,合唱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学习雷锋好榜样》等歌曲,并在村民的引导下,参观了高家坬民俗文化展览馆。接着,志愿者们沿着高家坬村蜿蜒的小道,重走了当年毛主席带领红军东征时的路线,接受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并在林业局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在黄河岸边栽植了200余棵柏树。

据悉,本次活动由县委宣传部,文明办,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和高杰村镇党委、政府共同主办。

图为志愿者在黄河岸边植树。

榆阳区社区“牵手”流动儿童

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成长本报记者王丹 通讯员武瑾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