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版 诗香雅韵喜流长 - cnepaper.comcnepaper.com/zyrbszb/resfile/2018-11-16/06/06.pdf · 版 2018年11月16日 星期五 专 题 2018年11月16日 星期五 责任编辑 张荼縻

专 题版6 2018年11月16日 星期五 2018年11月16日 星期五

责任编辑 张荼縻 王小彬

版7

诗香雅韵喜流长——遵义师范学院诗教工作综述

百载学堂师道永,千年文脉雅风传。1907年,遵义初级师范学堂在“兴学莫先于得师”的理念下应运而生,开启了遵义现代师范教育的先河。1958年,遵义师范专科学校正式成立,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遵义师范学院。2007年12月,遵义师范学院以良好成绩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现正致力于把学校建设成为文化特色鲜明、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具有人才、智力和技术支撑的开放、协同、创新、卓越的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综合大学。

学校百年发展历程中,优秀诗人不断涌现。如胡树声诗作等身,兼擅书法,著有《梦警轩诗稿》42册,收录诗歌5446首;刘庚扬在文学、音韵、训诂方面均有精深造诣,尤擅古典诗词,著有多部诗词集;徐世珩着有《洞山药叟吟草》二卷、《徐世珩诗文集》等。他们传承人文精神、致力诗词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

学校高度重视传统诗词文化。2012年4月,正式成立“遵义师范学院诗词学会”,由时任副校长岑玲担任会长。组建学会理事会、编辑委员会、学习研讨委员会,积极推动诗词研讨与创作。2016年6月学会更名为诗词楹联学会,由副校长雷昌蛟担任会长。截至2018年9月,遵义师范学院诗词楹联学会已发展会员上千人,会员包括教师、学生、离退休人员和校友,学生会员涵盖了中文、历史、哲学、外语、数学、物理、体育、计算机等不同专业;向遵义市诗词楹联学会、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中华诗词学会推荐会员数十人。

学校校园环境中处处洋溢着诗词的气息。老校区百年广场有刻写着沙滩文化名人郑珍、莫友芝、黎庶昌诗作的文化墙,有唐诗走廊,有“面岫园”“临流园”“春晖园”等充满诗意的园林。2013年新蒲校区建设以来,更在规划设计上注入诗词文化元素,校园景观、楼宇的命名如本心湖、慕白亭、沙滩路、播州园等均意蕴深刻、富有诗意。诗词楹联学会开展新校区采风活动、游园咏怀活动,为学校各景点、标志性建筑赋诗撰联,如:“百载学堂底蕴深,数迁其址为传薪。诗书风雅承王气,草木葳蕤有本心。”(《秋游遵师即景》)“慕白亭前追往圣,沙滩路上想文渊。百年灏气今犹在,道义仍须吾辈传。”(《游园有咏》)“老桂新移小桥畔,香樟固守本心边。百花只待春来俏,姹紫嫣红满校园。”(《游园感怀》)“楼内弦歌不绝,园中诵读正酣。绵延文脉雅风传,大学泱泱至善。”(《西江月·校园秋景》)“朝闻灵鸟歌鸣乐,暮倚苍松吟诵勤。伫立斯园环顾盼,巍巍学府久弥

新。”(《咏新校区汇川园》)“亭静湖清,楼影绰约,学府景观多毓秀;墨香琴雅,文才俊逸,遵师骄子俱风流。”(楹联·地灵人杰)……这些诗联作品,为校园景观增添了更多人文内涵,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

学校党委、行政将创建“中华诗教先进单位”、配合支持遵义市委、市政府创建“诗词之市”作为学校重要工作事项。2016 年印发《关于做好

“中华诗教先进单位”创建工作的通知》,成立了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全体副校长、党委委员任副组长,学校相关部门、二级学院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百载遵师

百载遵师底

蕴深

底蕴深

薪火相传弘国粹,弦歌不辍谱华章。自2003年以来,学校相继开设了“古典诗词鉴赏”“诗词曲联格律”“诗词曲联赏析”“诗词鉴赏与撰写知识”等诗教课程,并定期举办诗词曲联知识讲座,听讲人数累计上万人。

诗教活动的开展,需要相应的教材来配合和辅助。为此,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王林等人编写了诗教课教材《汉字的魅力——诗词曲联》,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年2月出版。全书共五章,依次为“古体诗”“近体诗”“词”“曲”“对联”,每章分“概述”“格律”“作品选”三部分。书后附有《平水韵》《词韵新编》《诗韵新编》《中华新韵》《联律通则》,有助于诗词曲联之写作、欣赏与吟诵,既可作为案头读物,亦可作为诗词曲联写作的简易工具书使用。

诗教课教师将授课与示范创作相结合,不仅讲授格律知识,还亲自创作诗词楹联进行示范,与学生共同探讨,提高诗艺,做到教学相长。通过开展对诗词曲联的教学、吟诵、赏析及创作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了人文素养,培养了高尚情操,加强了文化自信。

学校各单位结合各自优势,不断丰富诗教工作形式与内容。由人文与传媒学院主办的“古韵流长”古诗词朗诵比赛,自2004年起,已成功举办15届;美术学院定期开展古诗词书写大赛;诗词楹联学会与书法学会每年联合举办春联书写活动;“莼风曲社”师生定期开展戏曲表演活动;学生社团湘江诗社每年举办《湘江诗刊》发刊会,邀请知名诗人校友、校外文学社团参加,让更多的人关注诗词创作。2017年5

月,组织举办遵义师范学院首届诗词大会。比赛题目中涉及沙滩文化知识,让学生及现场观众了解黔北地域文化的厚重;增加了“联句成诗”环节,考查学生对近体诗格律的掌握。该活动在校内外引起广泛反响。学校原副校长、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刚赋诗赞道:“吟诗作赋风习雅,竞艺飞花意兴高。王气莫云昔日盛,百年庠序亦堪骄。”

这些诗教活动的开展,有效调动了广大师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题诗作赋、吟咏唱和,在校园蔚然成风。如外国语学院2011级学生陆松,连续两年在学校大学生诗词楹联创作大赛获大满贯(各类别均获一等奖);2014级人文与传媒学院学生王志其,出版了个人诗集《如是庸庸集》;学校留学生向体育学院副教授杨承友学习春联的创作与书写……

诗教工作

诗教工作

有特色

有特色

朝诵暮吟挥翰墨,春华秋实竞风流。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诗联比赛。在近两届“贵州省大中学生中华诗词大赛”中,有近50名学生获一、二等奖及其他奖项,学校获组织奖,王林教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在由文化部、全国文联、湖南省政府主办的首届全国百诗百联大赛中,有7件作品获奖,20件优秀作品入编《全国百诗百联大赛作品选》一书;在第二届全国百诗百联大赛中,又有8件作品获奖。每年组织师生参加由遵义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组织的

“弘扬我们的价值观·家家户户贴春联”活动,均获得不同奖项。

在参加校外各级诗联大赛的同时,学校积极举办各类诗联创作比赛。自2012年起,每年举办“遵义师范学院诗词楹联创作大赛”,分古体诗、近体诗、词、楹联等各类进行评选。学校认真组织并指导学生参赛,并在全校范围进行专题讲座的培训,各二级学院学生踊跃参与。每届比赛均收到参赛作品1000多件,由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评审,并举行颁奖活动及获奖作品吟诵会,获奖作品在宣传橱窗、校报进行展示。

自2011年起,学校将师生诗词作品精选后汇集成《旧律新声——遵义师范学院师生诗词曲联作品选》,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此书作为遵义师范学院诗词楹联学会会刊,已连续出版7辑,得到业内外人士的较高评价。师生还出版了《林苑风吟》《雅韵流播》(丛书)等个人诗集多部。

“百年学府人文灿,一卷诗词史册芳。红色基因传万代,论坛开启铸辉煌。”2017年 11月 10日-12日,学校与遵义市诗词楹联学会联合举办红色诗词论坛。副市长李莲娜出席论坛并致辞:“红城遵义艳阳照,远客来临诗赋扬。近年来,遵义市委市政府按照‘坚持红色传承,推动绿色发展,奋力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战略部署,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围绕红色文化传承,一手加大投入,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手创新探索,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创新。文化工作呈现出新常态、新气象。遵义这片丰腴的热土一定会激发大家的创作热情,讲好遵义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遵义、爱上遵义。”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名诗人、学者围绕“红色诗词”这一主题,从毛泽东诗词、长征诗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诗词、各革命老区的红色诗词、红色诗词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以及源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与探讨,展示了红色诗词丰富多彩的面貌;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原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李树喜作《一词唤起大潮来——略论毛泽东诗词与当代诗坛》专题讲座,获得了与会者的高度赞誉。举办此次红色诗词论坛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行动,更是一次诗词界的思想理论碰撞与交流,是红色诗词系统化、具体化发展的先河。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贵州诗联》主编郝红即兴创作了《红色诗词赋》以示祝贺。论坛共收到论文60余篇、红色诗词近千首,学校与遵义市诗词楹联学会联合编辑出版了《诗韵长流——红色诗词论坛诗词集》《诗韵长流—红色诗词论坛论文集》等。

“林苑风吟雅韵扬,群贤毕至论琼章。挥毫致贺情盈纸,击节咏歌意未央。”2018年6月15日下午,学校举办李元本(学校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诗集《林苑风吟》研讨会。遵义市诗词楹联学会、遵义市文艺理论家协会、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专家王林、王刚、黎铎、刘丽、张嘉林、孙建芳等人对李元本的诗集进行了评析,优秀校友赵家镛、船夫先后朗读贺诗,向学校赠送自己的诗集,学校诗词楹联学会师生代表纷纷发言,交流阅读体会,学校诗词楹联学会理事、美术学院教授隋邦平,书法协会会长杨承友、理事李泊城等人现场书写李元本诗作及大家的贺诗贺联,诗香墨韵,相得益彰。

此外,在师生中开展了“纪念遵义会议召开 80周年”诗联创作活动、“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诗词楹联作品征集活动、咏春诗会等,作品刊载于校报、学校诗词楹联学会会刊,并由学会推荐到校外刊物发表。湘江诗社每年印发《湘江诗刊》并举办发刊会,邀请知名诗人校友、校外文学社团参加,让更多的人关注诗词创作。

师生创作

师生创作

成果丰

成果丰

人文蔚起兴庠序,树蕙滋兰美誉扬。为了激励诗词创作,学校定期推荐优秀作品到各级报刊发表。《遵义师范学院报》在文艺版开设专栏“中华诗词园地”,每月发表师生作品。十余年来,师生在校报上公开发表诗词曲联作品5000余件,在湘江诗社社刊《湘江诗刊》和人文与传媒学院文学刊物《汇川》发表诗词逾1000多首。学校诗词楹联学会原副会长、教授王林于2013年荣获贵州省高校教学成果三等奖,并因在诗教工作方面的突出贡献,被推选为遵义市诗词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人文与传媒学院青年教师、学校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徐钰因在诗词方面的精深造诣,被推选为贵州省中青年诗人社团“南雅诗社”副会长。学校诗词楹联学会秘书长唐燕飞诗词作品在《国酒诗刊》以专栏形式推出,《贵州诗联》刊发专论文章《不悔衔泥带落花》对其诗词创作进行了评析与肯定。

为了扩大影响,学校除了用传统纸质报刊发表作品外,还利用网站、微信、微博、微刊、博客、美篇等新媒体发布和宣传师生诗词作品及诗教活动。如2016年10月组织开展游园咏怀活动后,学校官方微信微博及时推出专题文章“诗情画意·相约遵义”;举办遵义师范学院首届诗词大会后,制作美篇进行宣传,获师生、校友大量转发,中国高校之窗也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

2018年3月——8月,为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由中共遵义市委宣传部、遵义市教育局、遵义市文广新局主办,遵义市广播电视台承办了“书香黔北·诗词遵义——2018遵义市首届诗词大会”。作为活动协办单位之一,学校除积极组织遵师专场外,还推荐相关教师承担了制作比赛题库、担任点评嘉宾等工作。

在接下来全市各高中代表队的复赛、半决赛及决赛中,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任在喻、唐燕飞,附属实验学校副校长黄轲、语文教研室主任汪敏等人分别担任点评嘉宾。人文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王晶晶担任决赛“诗韵家乡”环节朗诵嘉宾,学校副校长雷昌蛟出席决赛现场并担任大赛颁奖嘉宾。

学校师生还走出校园,前往毛石、泗渡、绥阳、芝麻等地开展采风活动;为海龙屯、娄山关等景区撰写诗联作品并获采用,由知名书法家书写于景区亭楼;应邀到仁怀市诗联书画创作基地、金沙县永丰诗社、石板镇泊渡诗社、娄山关景区管理处等进行诗教工作交流。诗教工作的开展,已延伸、辐射到校外,彰显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近年来,学校师生诗词楹联作品多有刊发于《中华辞赋》《国酒诗刊》《贵州诗联》《遵义诗联》《遵义日报》《遵义晚报》等报刊杂志,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又在所任教的学校继续开展诗词创作与教学活动。学校毕业生唐定坤、葛明丛、黄勇、陆松、邓芳芳等均成为各自所在学校及当地诗教工作的骨干力量。

如今,学校的诗词爱好者常有新作问世,诗词楹联创作传统在一届届学生的来往更迭中绵延不绝。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古典诗词艺术,建设遵义师院人共同的美好精神家园,正成为遵义师范学院校园文化的特色和亮点。

宣传有力

宣传有力影

响大

影响大

团结协作团结协作,,努力奋斗努力奋斗,,确保创建确保创建““中华诗词之市中华诗词之市””圆满成功圆满成功!!

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学诗可以让大家“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

华民族的文化根脉”。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把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各环节,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教育部与光明日报

社也联合在全国高校中开展了“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在

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方面,诗教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

历史名城遵义长期受汉文化熏染,古有汉三贤,近有清三儒,沙滩文

化沾溉一方,国学大师钱仲联曾有“清诗三百年,王气在夜郎”的感慨。

作为一所百年老校,遵义师范学院深受黔北文化的影响,诗歌传统赓续

绵延,校园文化底蕴丰厚。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学校党委、

行政的领导下,在中华诗词学会、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和遵义市诗词楹

联学会的支持下,学校的诗教工作积极有序推进,成绩斐然,影响广泛。

2017年获贵州省“诗教先进单位”及“诗词校园”称号,现正积极申报全

国“中华诗教先进单位”。

遵义师范学院创建“中华诗教先进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遵义师范学院诗词楹联学会

本版图文由 提供

市领导观看遵义师范学院学生获奖诗联作品

遵义师范学院留学生学写春联 遵义师范学院第一届诗词大会、第十五期湘江诗刊发布会暨第六届诗词楹联大赛颁奖仪式

市电视台采访报道学校诗教活动

春联书写与展示活动

全国首届红色诗词论坛在遵义师范学院举办

遵义市首届诗词大会之遵师专场

举办诗歌创作研讨会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