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文化汽笛

2019年5月16日

本报在全国铁路车站旅客列车发行

B1汽笛副刊

周刊

本版编辑 赵元梓本版美编 李晓婷本版审校 胡 茗热线电话:(010)51871931E-mail:[email protected]

文学征文“我和我的祖国·我与铁路70年”

这家花店不大不小,两间两层。一层经营花卉,二层是市图书馆分馆。推开门,不需任何语言,我只要把要还的书搁在台面上,就可直接上楼挑书。简捷方便的借还书电脑设备安装在进门处左侧的一楼楼梯口。通往二楼的楼梯侧面就是书架,我边看边挑了两本小说和一本散文上二楼。二楼是敞开的图书馆兼阅览室,中间是乒乓球桌般大小的阅览桌,桌中央上的几瓶鲜花静静绽放。书分文学、法律、经济、养生、少儿等门类,整整齐齐地排列着,默默等待挑选。此时,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大片金黄,花色更显旖旎,书籍更显静美。

读书会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记得小时候,在路边摊一分钱租一本连环画看,看刘胡兰、江姐、董存瑞……小学五年级时,我从家附近的图书馆借了 《红岩》《林海雪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回家偷偷看,从此迷上了读书,爱上了文学。

后来,我到乡下工厂工作,只要回城,总会用邻居的借书证去借书。当时城区范围小,没有公交车,我就步行或骑自行车去借书、读书。那是一个把读书、把文学当作梦想的年代。记得当时,为了购买文学名著,我特意坐一夜的轮船去上海书店排队;记得有朋友去南京出差,排队买到一套 《约翰·克利斯朵夫》 送我,我不惜回赠以珍贵邮票。当时,大家都如饥似渴地读书,到图书馆借书、看书成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一本本书像一道道阳光照亮我们的思想和灵魂。虽然那段与书、与图书馆相连的青春岁月已经远去,但记忆中,读书的日子依然那样清晰,仿佛就在昨天。

几十年过去了,市图书馆早已在城市扩建中移址重建。新馆规模很大,各类设施越来越先进。虽然现在在电脑、手机上可随时阅读,但电子阅读仍然无法替代在图书馆挑选图书的感觉,无法取代书捧在手里的感觉,人与书面对面是心与心的碰撞与激荡。自2014年开始,市图书馆跟社会服务机构合作,成立城市读书联盟,由市图书馆提供图书,负责图书定期流转、更新;花店、咖啡店、茶楼等社会服务机构提供场地、设备、人员,负责日常运营,办理图书借阅。这是一项接地气的举措,使书和阅读真正走进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这家离我居住小区的东大门不足50 米的花店,挂牌加入城市读书联盟,成为市图书馆分馆,这使我喜出望外。这家花店面积虽不大,但有5000 册图书不时地流转更新,任何人都可以来这里借书或阅读。我办的卡一次最多可借 8本书,上楼时已挑了 3本,我又选了两本有关诗词赏析方面的书。接着,我为老伴找了本养生书,并根据上小学的孙女提供的书单挑了两本少儿读物。最后,我取了一本儿童绘本,坐在了阅览桌前。我每次来这里借书,总会阅读绘本。闻着清新的花香,感受着童心、童趣,心中是满满的幸福感。

读书是我人生中一种固执的热爱。此时此刻,阳光温馨明亮。花香书香,相得益彰,花香里凝结着浓郁的书香,赢得了一份尊重。临走,我又预约了两本新书。

这些聚集在一起的矿物颗粒素洁的道砟、整饬的轨条包括巍然耸立的水泥塔柱带着金字旁的质地与品格沿两股钢轨间的距离构成完美的力的支撑

金色的太阳的河流闪烁在地平线上古老而梦幻的村庄漂浮在太阳的河流上劳动的号子带有金属的共鸣

一次次靠近、淬炼、打磨像地磁的南极和北极永不疲倦地振动发出光和热,以及电流声音里攒满无边的春色

那个迎送火车的人脚尖随着机车方向移动他手中紧攥的红绿信号旗是另一个暗藏的春天沿着铁的切线圆转自如的弧度类似飞翔完成一生和一生不曾锈蚀的光亮

几个黯红脸庞的男人在钢轨上起伏,四野辽阔他们虔诚的模样也是金属的塑像在流畅的铁的胸腹上祈福的涟漪线条分明独居天幕的群星看见了也不免露出惊诧的目光

春风掠过隔壁雄关劳动的号子带着金属的欢唱沿着古老驿道在旷远的河流形成之前回到丝绸的故乡

笛鸣

一声接着一声穿透夜的黑和白昼的光我的内心,跟着它起伏有时寂静,有时喧闹喉咙里蓄满随时迸发的回响

一声接着一声

在钢轨和石砟的胸腔穿针引线绣出一个春天又一个春天

清筛

篦子一样劳动的手和清筛机在石砟和钢轨底部一遍遍梳理深陷路基的泥屑和碎石

这些柔软和潮湿这些倒伏在线路上的秕谷需要精细的篦子一遍遍梳理

你看篦子梳理过的线路多么安逸、多么平坦地毯一样悬挂在火车身下那些棱角分明的石砟多像清洁过的脸庞干净、肃穆散发着暖阳的光芒

捣固

两山夹峙的山洼里捣固机轰鸣的声响顺着夜色爬上山岗钢铁和石头的碰撞像针尖和麦芒的对峙

沸腾的石砟被安慰旷野的风将劳动的号子传递铁的温度和标尺不停摇晃着的灯光是一片移动的灯河沿着钢轨的走向洒下一路奔流的欢歌

捣固,铁和铁手牵着手始终向下的劳动在锃亮的钢轨上打开一条路的心事在渺远的高处仰望能看到静谧的夜空群星闪烁能看到的城市和村庄在盛夏的流岚里酣睡安然

劳动的号子带有

金属的共鸣

(外三首)

■邹进林

书借■胡美凤

张关春摄影作品张关春摄影作品

那是多年前的一个初冬,母亲患白内障十余年的双眼彻底失明了。我们兄弟姊妹商定由我陪送母亲去南京一家医院做手术。

临行前的那个早晨,天空飘起零星的雪花,寒意渐渐袭来。约好的车早早地赶来,我们乘上车抵达县城汽车站。我搀扶着母亲下了车,紧握住她的一只手向开往济南的大客车走去。我走一步,母亲跟着挪一步,小心翼翼地,生怕自己绊倒。那位中年司机先是愣了一下,接着便把车开去一处空地 , 又 快 步 回 来 帮 我 提 着 行李,把我们送上客车,才摆摆手离开。

车上,我抚摸着母亲的一只 手 , 发 现 她 的 指 尖 都 很 纤瘦,指甲凹凸不齐,指纹也消磨殆尽,这是她长年靠双手摸索着生火做饭、做各种家务造成的。我问她疼吗?她说没觉得疼。我的鼻腔一酸,眼眶里充满泪水。此时,车窗外已经很冷了,母亲似乎不觉得冷,

笑着跟我讲我们兄弟姊妹的趣事。我把外衣脱下给母亲披在身上,把她紧紧搂在怀里。

客车一进市区,我便请司机停下车,和母亲换乘的士去了早已定好的宿舍休息。扶母亲在床上躺下后,我便着手联络订购车票,然而不巧得很,此时正值铁路繁忙时期,一票难求,更别说卧铺票了。我对母亲说,在这里等,不如乘舒适的大客车去东营市,虽然那里远出几百里地,但毕竟是直通南京的火车始发站,可能会有卧铺票。母亲听了,忽然孩子般地说,她哪儿也不去,这里有暖气,很暖和。她竟忘了自己去治眼睛的事。

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我们终于买到了票,第二天中午的火车。第二天,我和母亲赶到东营站广场时已近午饭时分,我们进了一家饭馆,边吃边等朋友送票。不多时,朋友来了,母亲努力起身要谢人家,想说点什么,却又看不清人家在哪里,朋友笑着摇摇手,叮嘱我好好照顾母亲,而后转身回去了。

吃 完 饭 , 我 一 手 牵 着 母亲,一手拖着大行李箱缓慢地向站台走去。待乘务员检完我

们的车票,我放下行李,搂起母亲的腰刚要向车厢门口的台阶上抱时,先前检票的那位年轻列车员和我说,你先拿行李上车找位子去吧,我送大娘上车。我说我母亲看不见路,他说,我看出来了,你快上车吧。一听这话,容不得我再多说,只好自己先上车了。当我拖着行李匆匆地找好铺位、转回身去接母亲时,好心的列车员已把她扶到车厢通道里了。我连声说谢谢,他笑着说不谢,然后转身去忙了。我想不出他是怎样费力地扶着我的母亲上车的……落座不多会儿,伴着一声长鸣,列车徐徐开动了。

列 车 在 寒 夜 里 一 路 呼 啸 着 飞驰,我们平安到达南京北站时,已是次日凌晨时分,天色尚黑。借着时明时暗的灯光,我和母亲随着拥挤的人群费尽力气才走出检票口。正要向广场南边的马路走去,母亲忽然说要去厕所,于是我们又转向二三十米远的厕所。这下我是真犯愁了,南京北站是座大型车站,终日旅客川流不息,即使夜里公厕也是人流不断,我是无法送母亲进女厕所的。母亲甩开我的手,自己摸着墙吃力地挪步往里走,我倒退了几步,无奈地紧盯着她。厕所门口的地面又湿又滑,怕她跌倒,或在厕内一脚踩空……着急间,我忽然看见一个年轻女孩轻轻贴在母亲的身后,伸出双手扶着她向里走。过了一会儿,她又把母亲搀了出来。我心里很是感动,疾步迎上去,赶忙说着谢谢,女孩回了句:“不客气,谁见了都会这么做的。”说完她就迈着轻盈的步子消失在人群里了。母亲也一脸高兴地说,一路上净遇上些好心人。

母亲有福,大哥请眼科专家为她精心做了手术,转日双眼就复明了。她看清眼前明亮的一切,自是惊喜万分。我也长长舒了一口气,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

回想那时母亲在路上开心的样子,或许她觉得外乡的人和村里的老少邻居没什么不同,一样的朴实、憨厚。

事情过去 20年了,我甚至已记不清那些陌生朋友的面孔,但他们曾经给予我们母子的温暖,我仍然铭记。

五月的歌声拾级而上鲜花点燃的广袤大地飞驰的列车刚好与春雷一起滚过汗水,汇聚成的劳动号子波涛汹涌,激越回荡

烈日炙烤的线路上汗流浃背的工友兄弟正在劳作,汗水一滴滴溅落砸出的朵朵浪花让安静的钢轨、石砟变得诗意而伟大

更多的汗水,无声无息顺钢轨一路铺开、奔涌这铁质的河流纵横交错,奔腾不息它所汇聚的力量浩荡、深邃、广阔以小见大的力量总是从一滴汗水开始

所有挥汗如雨的日子都是对人生的淬炼噼里啪啦,来自汗水的叩击是捣固机与路床细密的问候与应答是打磨机与钢轨带给大地的经典传诵此刻,石砟与轨枕挨得更紧它托起的事物静谧、祥和

我倾心于汗水还在于它的朴实和沉默不言于表,却让智慧深嵌其中创造的力量源发于此隐忍、坚持,止于至善需要从肌体内部迸发倾尽全力,压榨出全部的光和热

劳作都是有温度的流过汗的地方都有记忆

盐、水、金属、木器在此邂逅,重叠,交揉疲惫与辛苦,幸福与快乐都曾温热而潮湿钢铁的深处,热情被汗水点燃镀亮那些平凡而简单的岁月

每一滴汗都曾承受生命之重、生活之托坚忍,释放,落下,然后升腾嘹亮的风笛高高在上每一列呼啸而过的火车都承载着劳动的欢欣与无悔云朵之下劳动的场景次第打开它与粗犷的原野多么契合

我不止一次地陶醉于汗水的力量这伟大的力量一旦迸发必将催开创造之花仔细想想,那些精雕细琢的好日子每抓一把,都能攥出汗水劳动,让汗水拧出幸福的味道

汗水,这制造美好生活的化合物总是以滴水穿石之功披星戴月,跋山涉水让梦想一步步抵达

此刻,大地之上的劳动者依然躬身俯首,神情专注我听到,工具与部件正热烈交锋时而委婉,时而铿锵阳光下,汗水晶莹剔透光芒闪耀处,幸福在悄悄沉淀

五月的歌声■吴明辉难以忘却的温暖

■姜会民

郭沫若 题字 第1656期

细细想来,人生会有很多温暖时刻。亲情、

友情、同事情、同窗情、战友情——曾经朝夕相

处的人之间会留下很多温暖的记忆。除此之外,

还有一种温暖是萍水相逢,给你以援手,而后又

风一般消失在茫茫人海,再不相见,留给你的不

只是人与人之间的暖意,还有念念不忘的感恩之

情。恰恰母亲和我就有过这样一次经历。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