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撰写专题报告研发环保产品 这位中职生有颗“环保心” 变废为宝 …app.why.com.cn/epaper/webpc/qnb/images/2017-06/07/A08/20170607… · 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四年

A08 青年 2017年6月7日星期三责任编辑张红叶 美术编辑林婕

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年轻态

“这张用水葫芦制作的再生纸,光滑、柔软,植物纤维含量较多,可溶于水。”比赛现场,张志琦手上拿着一张比便签纸大一圈的纸张,介绍起纸张的特点。

这个水葫芦造纸应用技术,张志琦已经研究了近2年。从小他就比一般人关注环保,初中时参加过根与芽环保组织,做过志愿者,也是通过活动知道了再生纸环保理念,原来废纸、稻草都能制作成再生纸。

张志琦在生物课上学到了外来入侵物种水葫芦,他也常常看到“黄浦江江面铺满水葫芦”等新闻。“造纸原料的纸浆,需要丰富的森林资源,如果能把水葫芦利用起来,代替林木作为造纸原料,岂不是能将‘过’变成

‘功’吗?”造纸并非易事,涉及很多化学工

艺,当时还是初中生的张志琦自己买了有关化学造纸技术的书,向学校申请借了实验室,开始了自己的“造纸术”。

暑假里张志琦跑去金山枫泾水葫芦处理厂,扛了两箱重约10斤的水葫芦回来,去根、洗净、淋干后将水葫芦打成浆,过滤去砂。然后使用碱法蒸煮,加入化学试剂进行实验。为了提高纸张强度,增强纸张的防潮性能,还需加氯化铝、羧甲基纤维素等。再进行脱水、压榨、烘干等步骤,完成一张A4纸大小的再生纸。

实验过程是艰辛的,张志琦说,好几次都失败到想放弃,另有一次可能化学试剂配比成分出现了误差,一不留神铁架台上出现了火花,他马上灭火,“这次后做实验就更小心了,一定会研究得当了再进行配制。”

撰写专题报告研发环保产品 这位中职生有颗“环保心”

变废为宝 水葫芦“再生”成纸张

张志琦在做水葫芦造纸研究的实验。 受访者供图

想到过外来入侵物种水葫芦与纸张的关系吗?上海市环境学校的一年级学生张志琦,通过实验,研发了水葫芦的造纸应用技术,在日前举行的2017年“挑战杯——彩虹人生”上海市中职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决赛上,他阐述了这项研究技术,并正在研发“可食用”活性笔。

从小就是“环保迷”的他,想利用起一切对环境有污染的物品,要为绿色环保出一份力。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不久前,张志琦联系了浦东新区一家书屋,将再生纸送到书屋,进行免费试用,虽然对方还未给反馈,但他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

一头扎进环保实验的张志琦目前又在研究“可食用”活性笔。他查资料发现,作为如今最常用的书写工具,中性笔的外壳主要原料是聚苯乙烯,这类化学物质性质稳定,有耐老化、抗腐蚀的特点,笔芯使用完后还会有残留的油墨,这些油墨、浮脂等对环境危害极大。

受到了国外可食用餐具的启发,张志琦觉得活性笔也可以考虑食用,走环保路线。目前,张志琦使用了高粱和酒,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实验研制出了偏红色的墨水,而笔壳还在实验

阶段,“我发现山东大饼比较硬,想以此作为笔壳的原材料,目前正在做实验。”

虽然现在只有不成熟的创业计划书,离真正创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张志琦对自己的产品优势定位很明晰:价廉物美,无污染、无危害,绿色环保,部分产品达到可食用级别。

从小就关注环保的张志琦早就注意到,很多环境污染已经影响了人类生活,“我们在肆意使用煤炭、石油资源时,有为子孙后代想过吗?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必须要保护。我想以我的兴趣,研究各种环保课题,撰写环保专题报告,研发环保产品,来告诉更多人,环保的重要性。”

水葫芦再生纸光滑、可溶于水

还想研究“可食用”活性笔

青年报资深记者 郭颖

本报讯 对于孩子们来说,科学启蒙很多来自于恐龙。由上海市科委主办,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科技馆承办的上海科普大讲坛《恐龙真的灭绝了吗?》近日举行,有专家认为,恐龙并非完全灭绝,其中一支变成了飞鸟。而相关科普文章《飞向蓝天的恐龙》,早就入选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四年级精读课文。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飞向蓝天的恐龙》作者徐星博士在主题演讲中,通过古生物学假设的方法解释了恐龙如何飞向天空,变成了鸟类这一不可思议的过程。他说,恐龙中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经过繁衍目前大概有一万种。

徐星介绍说,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

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相关化石一直没有被找到。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周忠和院士则在《早期鸟类的食与“色”》主题报告中,介绍了自己对于早期鸟类化石研究的最新成果,并透过化石信息解读了早期鸟类的食与“色”。他认为古生物学是生物演化的墓志铭,生物的演化纷繁复杂,需要古生物学家不知疲倦地寻找岩石中的蛛丝马迹,寻找岩石中的生命故事。

据介绍,中国被称为“恐龙大国”,继1996年在辽宁发现世界上首个有羽毛的恐龙——“中华龙鸟”化石后,截至2014年底,中国已发掘并命名了200余种恐龙,约占全世界六分之一。近年来,仍以每年新发现10余种恐龙化石的数量递增。

“鸟是恐龙后代”科普作品入选《小学语文》

专家:恐龙其中一支变成了飞鸟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本报讯 近日,泰国青年“一带一路”友好交流团一行20余人来到长宁区华阳社区进行访问学习。参观社区企业方糖小镇、德必易园、美团点评集团总部,并在华阳社区文化中心进行了文化交流与互动。

泰国青年对方糖小镇的创新共享办公服务模式,德必易园的企业服务与社群服务建设、美团点评集团基于互联网“e+”所提供的便捷生活服务平台都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他们了解到中国青年一代创业者的创业创意理念。

文化交流互动中,泰国青年们不

仅通过多媒体了解了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更亲身体验了戏曲表演、乒乓国球、袜花制作、水墨书法等活动。精彩的舞龙舞狮表演也赢得了泰国青年们啧啧赞叹。

据悉,此次活动旨在贯彻“一带一路”合作发展战略内涵,通过中泰两国青年学生的交流,增进中泰两国青年之间的友谊,帮助泰国青年学生全面客观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大环境、国家风貌、社区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真实情况,为包括泰国在内的“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青年学生访华机制化做有益探索与尝试,使之常态化,利于在其他“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推广。

青年报资深记者 郭颖

本报讯 三个月、四十人、百余项挑战,来自临港地区不同领域、行业的40名青年,接受了临港青年英才培养“首期生”的“福利”。临港地区青年英才培养工程第一期培训班近日正式开班。

据介绍,根据上海临港地区青年英才培养工程(2017-2019)总体方案,临港地区青年英才培养工程第一期培训班将于6月初开班8月底结束。期间将对临港地区40名各界优秀青年,开展10次集中培训,10次分组(分批)培训(交流考察),通过考察爱国主义教育阵地,重温中国革命历程,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光荣传统和历史;通过素质拓展、准军事化训练及社会公益活动,加强意

志品质锤炼和自我价值实现;通过一线实践、课题调研和辩论交流等形式,提升解决实际问题和深入思考的能力,通过搭建平台、促进交流融合,进一步增强临港青年投身临港开发建设的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青年报记者获悉,今年3月 21日,临港创新管理学院(中国开发区协会培训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临港学院是临港集团所设立的企业大学,将发展成为中国开发区的“黄埔学校”、“实践基地”、“高端智库”,也将成为整个临港青年人才就近学习新知识、培养新技能的加油站,成为交流经验、研讨思想、激发智慧的重要阵地,成为锻造队伍、培养骨干的孵化器,成为临港发展经验和精神传承的新平台。

泰国青年“一带一路”交流团访沪

临港青年英才培养工程开班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