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黄逸峰其人其事 - crcn.com.cncrcn.com.cn/images/2012-07/17/4/201207174_pdf.pdf · 2012 年 7 月 17 日 星期二 4 E-mail:bszwb@vip.163.com 责任编辑:梅梓祥 一次极偶然的机会,

2012 年 7 月 17 日 星期二

44责任编辑:梅梓祥E-mail:[email protected]

一次极偶然的机会, 读到了黄逸峰的传奇故事, 知道他曾任铁道纵队首任局长。

黄氏 1906 年 7 月 22 日(农历六月初六)出生于江苏东台,初入私塾即体现出“天才儿童”的本色,后只用一年的时间读完初中,又用一年的时间读完高中,再先后考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 上海复旦大学商学院、暨南商科大学。 1925年在上海复旦大学商学院就读期间参加“五卅”运动,8 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 10月转为中共党员。 从此开始了其7 次被捕、3 次被迫离党又再次入党的传奇人生。

1927 年 3 月在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中, 黄氏率领工人纠察队率先攻下闸北区第五警察署, 为起义立下首功。“四·一二”事变当天,黄氏从国民党 26 军2 师司令部救出被扣押的周恩来,亲自护送周到江浙区委秘密机关, 为此受到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的专门接见和嘉许。刘峙部队进驻闸北后,即将黄逮捕,是为第一次被捕。 1927年 6月,中共江苏省委调派黄氏任南京地委书记, 他到南京还没来得及开展工作即被捕, 是为第二次被捕,2 个月后获保释放。 1928 年 2月,黄氏被任命为南通特委书记,到任伊始又被国民党逮捕,被判 10个月徒刑,是为第三次被捕。 1929年 3月,黄氏任全国铁路总工会秘书长, 被怀疑政治立场动摇,中共组织割断了与他的联系,是为第一次被迫离党。

黄氏被迫离党后,1930 年流亡南洋。在南洋期间因组织进行抗日宣传和共产主义宣传, 先后遭到暹罗政府 3次逮捕,是为第四、五、六次被捕,1934 年被变相驱逐出境。 从南洋回国后, 他考入京沪、沪杭甬铁路局机务训练班, 毕业后分配到铁路局机务处任职, 因组织领导铁路青年职工开展反贪污和抗日救亡活动,于 1936 年冬又一次被南京政府逮捕,是为第七次被捕,虽很快获释,但由于拒绝陈立夫劝其加入国民党的“美意”,被迫离开了铁路局。

1941 年 3 月,经陈毅等介绍,黄氏被批准重新入党, 并奉命组建新四军“联抗”部队,担任司令员兼政委。 1946年初,黄氏担任国共和谈北平军调部中共代表团交通处少将副处长, 是中共历史上早期少数被授予军衔的将军之一。

1947 年, 鉴于黄氏是党内少有的熟悉铁路业务的人才, 他被调派到东北铁

路部门工作。 1948年 7月,黄氏担任新组建的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局长,在苏联的大力援助下, 为创建中共历史上的第一个技术兵种———铁道兵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9年 3月,黄氏卸任。 5月,铁道纵队扩编为铁道兵团, 滕代远任司令员兼政委。

但黄氏的传奇跌宕人生并未就此结束。 上海解放后,他出任第一任上海铁路局局长, 后调任华东军政委员会交通部部长兼党组书记。 黄氏是一名标准的专家型领导干部, 对于知识传承具有先天的热情,就任华东交通部部长之初,创办了华东交通专科学校并兼任其校长。 黄氏的学者风范受到学校师生的广泛认可, 据曾在该校就读的一名学生的日记记载:“黄部长讲话很有感染力,很有理论水平,看样像是个知识分子。 ”但华东交专很快就给黄氏带来了灭顶之灾。

1951 年 12 月 3 日,《人民日报》“读者来信”栏发表了一篇题为《华东交通专科学校存在混乱现象》的文章,署名“上海华东交通专科学校一群学生”。 文中反映: 华东交通专科学校专业分科混乱;教学场地设备简陋,学校领导方面不设法改善教学设施,却大肆铺张建礼堂、搞典礼;学校管理松懈,未订爱国公约,很多教师仍用英文讲课;对学生的退学、转学事宜亦不加过问;希望将来院系调整时“把我校全部归并入”上海交通大学。 这篇明显带有私心杂念(想成为上海交大学生)的告状信,引发了黄氏的雷霆震怒。 他指示追查投稿人,布置师生员工联名去信《人民日报》编辑部,要求予以正名。 之后事态发展竟然失控,矛盾不断激化升级,由于黄拒不认错, 且有对举报人打击报复之嫌,在舆论界及各级掀起了轩然大波, 最终惊动了毛泽东。毛泽东批示:“压制批评,轻则开除党籍,重则交人民公审。 ”黄氏因此成为建国初期仅次于刘青山、 张子善等人的党内反面高级干部典型。 1953年初, 个性倔强的黄逸峰被开除出党并撤销本兼各职, 是为黄氏第二次被迫离党。他所领导的华东交通部党组被撤销,由其一手创办的华东交通专科学校亦在全国院系调整中被拆分停办(相关科系分别调入浙江大学、南京工学院、山东工学院、北京铁道学院、华东纺织工学院、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等)。

黄氏在建国初期特殊的政治背景下,

因这么件不大不小的事情即被清除出党,其内心的痛苦和委屈可想而知。 好在事后毛泽东也意识到对黄的处分过于严厉,在新的政治形势下, 黄氏于 1956 年底被批准重新入党。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厄运到此结束, 在随后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他第三次被清除出党,并被扣上“修正主义分子”、“共产党叛徒”等大帽子,关进“牛棚”,下放“五七”干校,接受了数不清的审查,身心备受摧残。

黄氏并未就此退出历史舞台,改革开放后, 他迎来了自己命运的又一个春天。1978 年 11 月,年过古稀的黄逸峰受命重建上海社会科学院,以一个知识分子的执著,不顾年老体弱,日夜操劳,忘我工作,致力于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取得了斐然的学术成就,并迅速奠定了上海社科院的科研基础。

1980 年, 中共上海市委专门组织对黄氏的历史问题进行复查,中纪委于当年12 月作出批复:“黄逸峰同志的主要错误属实……但不应定为反党分子,给予开除党籍的处分。……同意恢复其党籍。”当上海市委派专人把 1952 年事件的复查结论和中纪委批复送达黄氏时,已躺在病榻上的黄氏老泪纵横:30 年前的问题终于得到了一个可接受的处理结果!

1988 年 11 月 27 日, 黄逸峰与世长辞,享年 82岁。 时在上海工作的江泽民、朱镕基、曾庆红、陈至立、夏征农等领导和500多位人士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 黄逸峰“联抗”老战友祝玉林撰写的《悼念黄逸峰》,概括了黄逸峰的一生业绩:

屈指相知六十秋,苏中风雨忆同舟。论功抗日持联合,野战军兴传运筹。推行新制立前哨,铁路交通展大猷。“三反”浮云昭雪日,一编撰著卧床头。钻研经济排干扰,独向申江苦探求。噩耗传来肠寸断,哀哀公志未能酬。黄逸峰真的壮志未酬吗? 作为一名

兼具革命者和学者风范的风云人物,他的一生确实跌宕起伏,挫折不断,令人不胜唏嘘。 由其一手创办并令其蒙羞终生的华东交通专科学校已经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原校址上海市华山路 630 号成为今上海戏剧学院校园),但上海社科院的复兴应有其不灭的功绩, 特别是由其创始的铁道纵队,薪火相传,由铁道兵而中国铁建, 如今已发展成为在国内国际极具影响力的特大型建设企业集团。这对他老人家九泉之下也是一种真切的安慰吧!

无论是土建、房建还是铁建工程,就安全问题而言, 我敢撂句大话:“若有一个企业领导敢说他们的工程是一帆风顺, 安全事故为零,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浑说,不配胜此一职!”因为,我们每天要面对的是“猛虎和它屁股下的荆棘”,而不是小羊嘴边弱不禁风的小草。 所以,发生事故在所难免。

就拿我所在的二十局集团三公司杭长客专醴陵制梁场来说,自 2010年 5月开工至今,在安全问题上是大抓持抓,就像妈妈缝制的千层底鞋一样, 细针密缕, 总是很紧,惟恐失足。但即便这样也有不舒心的时

候。“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即使我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再高, 抓的再是细致、扎实,仍有事故在设防范围内发生。其因素之多,责任亦不完全在一个人身上。

天不下雨人盼,雨下多了人烦,这都是老天惹的祸。 3 月 16 日正是阴雨连天。架梁工班的灌浆工人老祝,干活中因物体湿滑之故不慎将一根指头砸伤。 事发后,工班班长李军同场领导火速到现场并出车赶往医院包扎。 此后,工班长李军三天两头探望老祝,每次如此问:“还疼吗? 要按时换药。 ” 我在一旁接过话开玩笑说:

“小伙儿,至于吗? 不就是一根手指头大的事。 ”小伙儿面带笑容答复:“这是一种责任,是场领导对职工、农民工的关爱,何要区分事大事小。 ”哎,他年龄不大,处事老道,责任心颇强,一番话让人感动至深。

这件事莫过于人常说的“十指连心”,疼在你身,牵在领导心,能不疼吗! 但在他的脸上却看不出来疼意,而是露出了满意。是真的不痛吗? 不,疼仍在继续,本来十分钻心得疼,但被一份份“如亲如爱”式的关爱覆盖了七分,心里觉得平衡,领导至少知道“大米香自稻谷来”的道理,遇事能一视同仁,及时处理。 一根手指头大的事,足以充分证明了所谓的人性化管理不是形式主义,而是事实! 我曾说过,人性化管理就是如何稳住人心。其管理方式方法与满意度,均在运作中不断摸索、完善、提升。一句话,“十指连心”则是“良”心而行!

作者单位:二十局集团

流动的青春,美好的时代,我们想象未来,我们追求卓越。 这是个绚烂的季节,花一样的人们在这里放飞了他们的翅膀,为了理想展翅翱翔。 岁月,经得起多少等待,人生,怎样活才能丰富多彩。 当我们来到世间的一刹那,我们的人生就被加上了许多不同的砝码,而其中最重的那颗就是青春。

青春是一种姿态, 青春是一笔财富。花谢了,证明它开过,路平了,证明人们走过。 而我们执著过、叛逆过、轻狂过,那正是我们年轻过。 青春是百花争艳,青春是百舸争流。 在青春时期我们创造了自己的未来, 也是在这里我们懂得了收获的艰辛,攀登事业的高峰,总会弄得遍体鳞伤。爱默生说过:“在年轻人的颈项上,没有什么东西比事业心这颗灿烂的宝珠更迷人了。 ”尽展青春风采的徐磊、执著追求的程永亮、紧抓正负一毫米的李秋义等同志给

了青春最好的诠释。 有人在花开的季节让自己绽放,有人在阴雨缠绵的季节点亮了自己的心灯,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时间没有永恒,青春是永不磨灭的番号。

青春是一种颜色,随你而变,是纯洁的白色,是热情的红色,是神秘的紫色,是稳重的黄色。 蓝色的青春给你蓝天般的胸怀,让你学会宽容原谅。 青春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永不言败的精神、健硕的身姿和矫健的步伐、坚定的信念、执著的追求,是这个岁月不朽的篇章。

青春拥有力量,富有智慧,它让我们乘风破浪去远航。 清朝的广东水师提督李准说过:“青春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伟大力量。它催发着青年人的躯体,启迪着他们的智慧。 同时它也灌输着热烈的盛情和坚强的理智。 ”让生命之花绚丽绽放的叶明,重新开启了一个陌生人的生命之春, 他捐献出自己的骨髓造血干细胞, 他说:“我很高

兴,也很幸运,因为我的细胞让另一个生命获得了重生。”朴实的话语,感动的青春,叶明用一个人的细胞,书写了两个人的青春。

青春是流动的, 它在你呆坐时溜走,它在等待中逝去。 青春是要开发而不是挥霍。 在铁建的队伍里,我看到了太多的青春风采,他们解读了青春的内涵,经过岁月的打磨, 他们获得了满载的智慧和经验,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挥汗如雨的青春时代, 也看到了化蛹成蝶后的翩翩风采,只要我们懂得珍惜,就会在铁建大家庭里拥有美好的青春舞台。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青春无限好,愿君多采撷。 不要等失去后才懂得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岁月,经不起太多的等待,青春,怎会给你机会重头再来。 人的青春很短暂,愿所有人都不要留下遗憾。

作者单位:十九局集团电务公司

抬眼望去, 这片盛夏的天空下,白云寥寥,滚滚热浪扑面而来。 背负着青春的梦想, 阔别那转瞬即逝的象牙塔生活, 年轻的你们走进了公司, 即将踏上行至远方的征程。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於老凤声。 ”带着青春的气息,你们来了,阳光的脸上洒满了希望, 寄托着憧憬, 任谁也不能不为之所动, 心情也随之欢愉起来。 有人说,情绪是会被感染的, 你们在相互感染的同时,也感染着周围的人,笑声一片,热情满肠。

当年我们的父辈, 身为一名新入伍的铁道兵时,是否也是如此? 当他们欢唱着“脱下军装,还是一个兵”时,是否也会信心满满,奔赴远方? 几十年过去了,当看着满头白发却精神矍铄的指挥者时,当瞥见衣襟湿透却不厌其烦来回巡视的安全员时, 当望向满脸皱纹却在轰鸣声中面带微笑的机械操作者时,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感谢你们选择成为筑路人, 即便你们知道远方不会有卡布奇诺式的小资生活,有的只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来回奔波; 即便你们知道身份转换后有的不仅是成长, 更多的将是沉甸甸的责任;即便你们知道不仅要去照顾家庭,也

需要忠诚于企业。 即便你们知道,你们还是来了,带着你们如火的青春, 带着你们激昂的斗志, 来壮大我们的队伍,给我们注入新鲜的血液。

吹响一往无前的冲锋号角,奔向你们的岗位吧,我们早已准备好了舒适的被褥、整洁的宿舍和可口的饭菜。你会发现, 和蔼的领导在等你、优秀的师父在等你、热情的同事在等你, 他们会把你当成朋友、当成兄弟姐妹,因为那里就是一个家, 一个让你的才华不被埋没的家,让

你的青春不再平凡的家。当褪去稚嫩的浮华,你会发现,贯通的隧道里有你的身影,高耸的桥墩里有你的汗水,笔直的轨道中有你的记忆。当再次踏上你曾奋斗过的地方时,你可以骄傲地跟同行者说“这里是我工作过的地方”, 你可以骄傲地跟同龄人说“我的青春没有虚度”,你可以骄傲地告诉家人“我的人生值得回味”。

在这流火的七月,你们来了,成为我们的一分子;

带着激昂的青春,你们来了,交上年轻的理想。

构筑平台选贤任能,相信我们,不会让你失望;

大浪淘沙始见金,相信我们,前路必是灿烂辉煌。

作者单位:十七局集团一公司

黄逸峰其人其事□ 齐 伟

十 指 连 心□ 薛志明

流动的青春

□ 李长城 胡铁燕

流火盛夏

罗平政

今夏与往常不同,本是 3 月的梅雨季节却一直延续到了 6月。 雨水在夜晚冲刷浮尘,换来一个清新之晨。 茂密的树木散发出安神和舒缓的味道,小鸟清唱更平添一份愉悦。 森林重庆果然名不虚传。

古树林荫下,雨后清新的空气还在漂浮,两小无猜的一对璧人深情地注视着对方,还是天真烂漫的年纪,让人羡慕得很。他们不说话, 偶尔微笑着用手指着对方,简单的肢体语言传递着爱意,就像盛夏盛开的花朵,炽热浓烈却不俗气。 再看两人的容貌,男孩剑眉星目,身型修长挺拔,女孩明眸皓齿,不施粉黛,婀娜多姿。 我正惊叹上帝造人的完美手法,见另一个女孩子走过来,同样是没有声音,用手比画比画,随后三人一同离去。 突然,我意识到他们不是不说话,这样无声的肢体表达才是他们的语言。 这是聋哑人。 想起刚才和谐美好的画面,所有的赞美、羡慕都变成愕然惋惜和深深的同情, 甚至怪上帝的无情,那消失在林荫下的背影也平添一份哀伤。

在这个学院里, 常可见三三两两的人,无声地用手语交流着,想想初见这番场景的好奇, 还有些不好意思的局促,是害怕自己的询望给他们带来不便。 后来得知,重庆师范大学有手语协会,所以在这里见到聋哑人并不奇怪。

有人说,上帝在关上一扇门时会开启另一扇窗。 的确如此,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可是,当遭遇不幸时,自己关注的重点是关上了一扇门,还是开启了新的一扇窗,关键取决于视角延伸的方向。 有人一蹶不振、自怨自艾,最终会印证不幸的事实;有人乐观向上,给自己打气加油,阴霾散去,又见一片艳阳。 那些走出困境的人处于当下时真的就毫无畏惧,像呈现出来的那么勇敢吗? 答案显而易见,勇气与乐观并非天生的,一蹴即成的。 就像婴

儿牙牙学语,蹒跚学步,这第一声、第一步都是前所未有的突破,用尽自己最大的勇气。 我敢保证,再著名的演说家第一次登台时,也是心跳加速,手发抖的。

网络散文《感谢玫瑰刺》讲述了发生在美国南部一个小镇的故事,结尾有一段话至今让我深受感悟:“我可以一千次地感谢生活赐予我的玫瑰花,却从来都不会感谢一束带刺的玫瑰。 但是,正是这些玫瑰刺,教我懂得了承受痛苦的壮丽和经历磨难的价值。 我们在顺境中成长,在困境中成熟,只有经历过磨难的人才能够懂得去安慰正处于磨难中的人们,懂得去爱别人和珍惜别人对自己的爱。 ”

失去了发音的能力, 双手还可以拥抱;没有听到鸟鸣的可能,眼睛还能看见花朵的色彩。 有人在一些方面有失去,却在某些方面拥有异于常人的天赋与能力,他们将毕生的精力倾注于此,并成为天才。 这是上帝对世人博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渐渐地,看见那对远去的背影,没有再为他们哀伤的理由。 他们自由的姿态、谦和的笑容,无不流露出从容。 相反,还在为生活中无足轻重的琐事庸人自扰的我与你,是否该换一种角度,面对今朝。 此刻,迫不及待,想飞奔回家,我要换一种表达方式,用双手紧紧拥抱妈妈。 这个给予我生命的女人, 她对我的爱从来不用语言。 我们的爱也可以不局限于言语,一个拥抱,一个微笑,一杯热茶。

爱从来不乏味,爱的表达方式并不单一。 就像太阳普照幅员辽阔的大地,雨露滋润百花,江河奔腾汇入大海;就像每一丝清风拂面的温暖,每一次陌生人擦肩的缘分。 当遭遇一扇关上的门,别忘了上帝为你开启另一扇窗。

作者单位:十七局集团

另一种表达方式□ 敖 渝

采秀辞五岳 赵渊青 摄

工地黎明静悄悄 高仕红 文碧强 摄

筑筑路路情情怀怀

它虽没有汪洋大海的波涛汹涌,却有着自己刚烈的本性;它虽没有千尺瀑布的壮观雄伟,却有着自己执著的魅力;它虽没有涓涓小溪的欢快优美,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它就是“高原明珠”———滇池。

它,宛若女子,时而欢腾奔放,嬉笑玩耍,时而羞涩婉约,温文尔雅,她身上的浑然一体,没有一点儿矫揉造作,她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更流露出一种源于生活的气质。

它,默默无闻,虽不能如小溪般奔向远方追寻梦想,却在故乡创造着自己的辉煌,播撒着生机与希望,用生命书写着华丽的篇章。

作者单位: 十九局集团轨道公司

滇 池 之 韵

□ 黄 瑶 张 微

风理解我的使命,雨读懂我的责任,在这践行企业价值观的日子,中国铁建,我的精神家园。

云理解我的快乐,雾读懂我的微笑,在这建设学习组织的岁月,中国铁建,我的精神家园。

我们是受尊敬的中国铁建人,我们是有尊严的中国铁建人。调结构的加减乘除,促转型的艰难历程,快发展的千方百计,上水平的每一举措,发展环境日新月异的中国铁建,让我们用岗位责任———拥抱中国铁建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单位:中铁建设集团

我的精神家园□ 贾永杰 郭 槐

感感悟悟人人生生

工工棚棚闲闲话话

铿铿锵锵向向前前

书法

李军作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