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學 科技管理所 電子報 ·...

18
聯絡: 吳雅玲小姐 蔡美玲小姐 發行人 : 洪志洋所長 日期: 2012/1/1 101/1/1 交通大學 科技管理所 電子報 指導: 虞孝成老師 袁建中老師 徐作聖老師 林亭汝老師 黃仕斌老師 執行編輯:顏伯軒 楊佳慧 顏孟賢 創刊號第一期

Upload: others

Post on 05-Jul-2020

1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交通大學 科技管理所 電子報 · 今年中,我第三度回鍋擔任所長,馬上面臨的是新校長的政策及院方的壓力,要促成「管科、 科管、經管」三個系所的合併。科技管理研究所不僅是三千多位學生曾經待過的家庭,也是我

聯絡: 吳雅玲小姐

蔡美玲小姐

發 行 人 : 洪 志 洋 所 長

日期: 2012/1/1

101/1/1

交 通 大 學

科 技 管 理 所

電 子 報

指導: 虞孝成老師

袁建中老師

徐作聖老師

林亭汝老師

黃仕斌老師

執行編輯:顏伯軒

楊佳慧

顏孟賢

創刊號第一期

Page 2: 交通大學 科技管理所 電子報 · 今年中,我第三度回鍋擔任所長,馬上面臨的是新校長的政策及院方的壓力,要促成「管科、 科管、經管」三個系所的合併。科技管理研究所不僅是三千多位學生曾經待過的家庭,也是我

交大科管,讚!讚!讚!

參加完 2011 科管學會的年會活動,從台中回新竹的高鐵車上,腦海中滿是科管所最年輕一班同

學在晚會舞台上賣力舞動充滿青春氣息表演,及獲得去年第一名的碩二同學在舞台邊吶喊熱情

參與的影像!

其實,不僅是 2011 年,還有 2010 年新竹清交場、2009 年台北大同場、2008 年台北政大場、

2007 年台中逢甲場、…等,每年,交大科管所同學活潑朝氣、英俊美麗的身影,總是年會活動

的一大亮點。而我,總以深為交大科管所老師的身份而感到欣慰與無比的榮幸。

交大科管所,成立於 1991 年,至今滿二十年了。二十年來,碩班、專班、學分班、博班加起來

近三千位的年輕人在交大科管所接受磨練與照顧,而後昂然跨步走進各個產業,接受社會經濟

所給予的機會與挑戰,締造了許多優異的成果。許多同學在職場努力多年之後,驀然回首當年

在管二館、或在綜合一館的科管歲月,應會興起「不知誰誰誰現在怎樣了?所上有那些動態?

老師身體是否安康?等的問題。有些畢業多年的同學們常會跟我建議:「希望所上有個平台,

蒐集大家的動態,做為交流之用」。

於是交大科管電子報,終於要誕生了。這個電子報的誕生,要謝謝美麗大方優雅的 Mandy 黃淑

君(專班九一級)的提醒、能力強態度親切的吳雅玲(所辦助理)的技術指導、任勞任怨的顏

伯軒、楊佳惠(碩一二副班代)的全力投入,以及所上所有教師、職員的支持。

今年中,我第三度回鍋擔任所長,馬上面臨的是新校長的政策及院方的壓力,要促成「管科、

科管、經管」三個系所的合併。科技管理研究所不僅是三千多位學生曾經待過的家庭,也是我

們幾位教授所認同有前瞻性的教學研究領域,因此我們在合併的過程,不斷的堅持「認同合

併、樂觀其成、但維持科技管理名稱」的原則。未來發展的情形,我們也會繼續跟各位畢業所

友們報告,讓大家瞭解與安心。

盼望交大科管電子報成為所有交大科管人(包括眷屬)溝通的橋樑與補給站。你有何歡喜快樂

的事,如升職等、換跑道、成家、得子或女、小屋換大宅、出國旅遊等等,或是難過的事需要

吐吐苦水,或是對時事、科技、產業動態有何見解,或只是更新個人通訊資訊等都歡迎利用這

個園地來交流。我們的原則是只要益己益人則「來函照登」、「版面無上限」。

誠摯的祝福每位交大科管人

健康、喜樂、平安!

洪志洋

寫於 2011 年聖誕前夕

發 刊 詞

洪 志 洋 所 長

Page 3: 交通大學 科技管理所 電子報 · 今年中,我第三度回鍋擔任所長,馬上面臨的是新校長的政策及院方的壓力,要促成「管科、 科管、經管」三個系所的合併。科技管理研究所不僅是三千多位學生曾經待過的家庭,也是我

科管所畢業校友與在學同學們

交大科技管理研究所已經成立了 20 多年

本所的老師雖不多

同學跟老師相處和諧融洽

最可貴的是看到同學們彼此相親相愛在科管所一起學習 成長

進入社會還能夠互相幫助

成為一生都可以互相扶持協助的朋友

這是我們大家在科管所最寶貴的收穫

很高興看到畢業校友在社會上都能有非常好的表現

受到同事 長官 產業界的賞識

存股票 結婚 生孩子 買房子 成為產業的棟樑…….

人生的目標和理想逐步實現

世界各地的資金 技術 知識 業務 非常迅速地流通

競爭愈趨國際化

商機可能在世界任何地方

危機也可能從世界任何地方影響到台灣

處在動盪的環境之下

大家要有警覺心

做好面對全球化競爭的準備

學校有意系所整併

尤其是獨立研究所

好像整併了就自然團結力量大

但是我們學管理的知道 如果整併的目標不清楚

執行的人不曉得要把整併後的團體帶向何方

整併有可能會帶來負面的結果

我們一直跟學校說明

發展科技管理應該是在交通大學管理學院一個最理想的目標

希望獲得學校重視

對科管所有什麼建議

對學弟妹有什麼指引

請在網頁上留下你們寶貴的意見

並請持續溝通聯繫敬祝大家 健康 順利 成功 快樂

科管所 虞孝成老師

師 長 的 話

虞 孝 成 教 授

Page 4: 交通大學 科技管理所 電子報 · 今年中,我第三度回鍋擔任所長,馬上面臨的是新校長的政策及院方的壓力,要促成「管科、 科管、經管」三個系所的合併。科技管理研究所不僅是三千多位學生曾經待過的家庭,也是我

台灣缺的是科技領導力

2011-08-23 中國時報 【徐作聖】

〈時論廣場〉多日來刊登多篇社論及投書,討論台灣人才「淨輸出國」的前因後果,包括

政策、法令制度、國科會「國家型計畫」的經費編列及績效、高教品質及教授研發經費的影響

等議題。雖無明確定義「人才」的範疇,但根據中研院院長「人才宣言」的內容,「人才」應

泛指科技研發人才。但事實上,台灣科技產業所缺豈僅止於科技人才,具國際觀的管理菁英、

科技及研發管理、國際級大師等,也都是台灣所缺少的。

在「人才宣言」中,狹義地將人才定義為科技研發人才,恐有武斷之嫌,而台灣真正缺的

是科技領導力,俗語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也就是台灣人才赤字的癥結。

科技產業競爭是全方面的,而科技創新僅為其中一環,但台灣科技界是自由市場派美式右

派菁英所主導,完全以科技研發的角度來管理科技研發項目。舉凡研發項目、評審稽核、學門

分類,乃至於績效評估,均仿造美式作法,也就是將科技研發與創新畫上了等號。此種「獨尊

科技」的美式作法,在評審缺乏非科技經營及實務操作經驗的條件下,故其研發成果商業化的

績效不彰,但卻被科技菁英說成是人才不足所造成的後果,實為不當。

舉例來說,在再生能源及智慧型電網先進技術的開發案中,國科會及經濟部從純科技的角

度來審核大型研發計畫。殊不知就算政府傾全國科技資源,也難以造就如GE、西門子等跨國

企業的技術實力。更何況台灣市場縱深不足,也無訂定全球產品標準的實力,以少數科技菁英

壟斷有限科技資源,更彰顯了研發資源的錯置及領導力的不足。

我認為,台灣科技領導力應符合在地化的需求,也就是經建會所提:「發展在地產業、提

升在地經濟、創造在地就業、促進區域平衡」。但顯然科技菁英沒有放在心上,執意以美式思

維主導台灣科技發展及人才培育,「忘了我是誰」是今日台灣領導力不足的關鍵。

美式科技管理重視精密分工,而其產業界的科技實力強大,往往能將極其尖端的技術整合

入產品中,而其管理領導者也並非全具科技背景;由於美式多元化創新文化,企業往往能有效

將跨領域的技術整合進入產品中,故間接培養了眾多的跨領域專業人才。反觀台灣,企業界奢

於投資研發,科技界以美式管理馬首是瞻,研發體系產生了斷層,領導力不足毀掉多少科技人

的血汗,也更是人才赤字的癥結。

當務之急在於提升在地化領導力,尤其是具系統思維全方位的領導力,以特定產品(非產

業)技術及市場應用為標的,積極培養領導人才。放棄「獨尊科技」的思維,從市場行銷及競

爭、科技創新、產業競合、政策扶持等角度,以靈活、務實的角度,發展出台灣獨特的優勢,

如此方能跳脫出「美國科技代工及買辦」的困境,造就在地產業發展。

師 長 文 章

徐 作 聖 教 授

Page 5: 交通大學 科技管理所 電子報 · 今年中,我第三度回鍋擔任所長,馬上面臨的是新校長的政策及院方的壓力,要促成「管科、 科管、經管」三個系所的合併。科技管理研究所不僅是三千多位學生曾經待過的家庭,也是我

群眾智慧與協同創新

作者:陳永隆 (國立交通大學副教授級專家)

筆者長期在許多政府單位、國營事業、公協會、財團法人與民間企業擔任訓練講座,除了預

先準備的 PPT 講義之外,也常會隨性地透過網路搜尋引擎、Blog 文章、Youtube 影片,做為授課

即時補充說明。可惜的是,常遇到某些訓練單位管制了講師專用電子講桌電腦的網路使用權,小

則封鎖觀看網路影片或瀏覽部落格的權限,大則連講師要上網都免談。筆者當然尊重一個組織的

政策,畢竟要預防組織機密外洩或策略性地封鎖網路影片,總是該組織有其資安考量。但對於專

屬訓練教室,外聘講師所使用的電腦畫面必然都會公開在所有學員面前,老師基本上已不可能做

任何踰矩或竊取機密的操作,但是這麼多的限制,其實只是讓聽課的學員再一次減少了吸收新知

的機會,筆者也常常會為這些因為訓練教室無法上網而喪失吸收更多資訊的學員扼腕。現在,筆

者除了自備 3G 網卡(其實很多學員也有)隨時可以連線外,通常也會在課前準備就已將許多網

路資訊離線下載,儘量讓學員的聽課權利受到更多保障。

幾年前,國內教育學者探討國中生的作文能力時,出現一則新聞報導,標題為:「國中生寫

作能力半數不及格,作文好像 MSN」,內容提及,根據一項最新調查顯示,國中生有一半的人寫

作能力不及格,於是教育界開始抨擊 MSN 語言、火星文、簡訊文字等,對學生作文能力下降的

影響。就在同時(聯合新聞網,2006),英國蘇格蘭資格評審局(SQA)則允許學生筆試時用簡

寫形式的火星文作答,只要閱卷老師看得懂而且「答對」就可以得分。有了這項政策,諸如把名

劇「哈姆雷特」中的名句「To be or not to be」寫成「2b or not 2b」、「I love you」寫成「i luv

u」或「see you later」寫做「CU L8R」都算答對,可以拿分。這項措施不僅標準成績測驗(Standard

Grade)適用,更高階的考試也比照辦理。筆者還蠻欣賞 SQA 的做法,其實,在電子商務火紅之

際,我們不也常用「B2B」代表「Business to Business」、「B2C」代表「Business to Consumer」,

甚至 B2B、B2C 已經是正式的學術論文都接受的用詞。我們不也常用「知識+」代表「知識家」?

筆者其實還蠻鼓勵有研究生願意探討火星文、MSN 語言之美來當作碩士論文題目呢!

進入知識經濟,如何在開放式創新架構與 Web 2.0 趨勢下,利用群眾的智慧進行協同創新,

並建立以民意為導向的創新行銷模式,已成為公部門在未來幾年必需學習與重視的議題。

知識經濟與即時經濟來臨

「經濟合作開發組織」(OECD)在 1996 年發表了「知識經濟報告」,認為以知識為本位

的經濟即將改變全球經濟發展型態;知識已成為生產力提昇與經濟成長的主要驅動力。隨著資訊

溝通科技的快速發展與高度應用,世界各國的產出、就業及投資將明顯轉向知識密集型產業。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2000) 發表了「知識經濟發展方案」,認為所謂的「知識經濟」,

就是直接建立在知識與資訊的激發、擴散和應用之上的經濟,創造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與效率,

凌駕於土地、資金等傳統生產要素之上,成為支持經濟不斷發展的動力。

師 長 文 章

陳 永 隆 教 授

Page 6: 交通大學 科技管理所 電子報 · 今年中,我第三度回鍋擔任所長,馬上面臨的是新校長的政策及院方的壓力,要促成「管科、 科管、經管」三個系所的合併。科技管理研究所不僅是三千多位學生曾經待過的家庭,也是我

《經濟學人》 (Economist, 2002) 在專題中,提出「即時經濟」(Now economy or Real-time economy)一詞,在

該專題報導中指出,即時化的企業不僅是加速其資訊的流動,而是利用資訊與通訊科技,讓企業能夠即時反應外在的商

業變化。

開放式創新改變傳統思維

Chesbrough (2003) 在《Open Innovation》書中提出開放式創新的觀念,認為並非所有聰明的人都替你的公司效勞,

愈來愈多有用的知識散佈於各大大小小公司和世界各地。書中提及封閉式創新與開放式創新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封閉式

的創新,總是想著:「我們內部如何自己研發、我們內部如何自己做、我們如何控制流程…」,而開放式創新則總是想

著:「應用外部的研發成果可能創造更大的價值、如何將內部與外部的想法發揮到最好、建立一個好的模式勝過先搶到

這個市場…」。

IBM (2006) 針對全球 765 個企業執行長進行深度訪談,詢問關於創新的相關議題。在這份名為「Expanding the

Innovation Horizons: The Global CEO Study 2006」的報告顯示,受訪的 CEO 們認為企業創新點子的來源管道依序為:

內部員工、外部商業夥伴、外部顧客、顧問、競爭對手等,反而內部的業務與服務單位,以及內部研發團隊,排名較落

後。這樣的結果,也呼應 Henry Chesbrough 在《Open Innovation》書中的觀點。

來自澳洲大學一名管理與行銷學院的學者 Scott (2009),研究了「在工作時間上網」與「工作效率」的關連性。這

位學者找了 300 位上班族,監測他們上班時間電腦的使用狀況,結果發現:高達 70%的受監測者有「上網打混」的習慣,

透過實驗發現,這些「打混者」不如大家所想像的效率變差,反而效率更好。這位教授的研究最令人震憾的結果是,上

網打混的,比不上網打混的,工作效率還高了 9%!

過去我們的傳統思維是,因為怕員工上班時間上網會打混,於是盡可能在網路的使用進行多重管制,試想,去問問

那些真正想打混的員工,沒有電腦或網路時,他們還是可能找到數十種打混的方法。台灣話有一句俚語:「驚驚未得等」,

如果老闆因為害怕員工上班時間上網打混而管制公司對外的連網,勢必也將錯失懂得用網路蒐集情報讓公司更有競爭力

的員工;訓練單位因為擔心外聘講師上網而影響資訊安全,結果卻也讓學員知的權利受到損失;教育當局若一味地否定

MSN 或火星文字的應用,又怎能看到這些網路新世代的驚人創意與新語言之美呢?

Web 2.0 與群眾智慧

Web 2.0 一詞是由 Tim O’Reilly 在 2003 年提出,代表第二代網路服務的概念。Web 2.0 不是一個新產品,也不是

一門新技術,是一種網路演化後的新現象,而這個現象,主要是因為科技不斷進步 (連線速度快、互動即時化、服務多元

化),人類使用網路的數量超過某個臨界點後,自然演化而來。Web 2.0 其實就是網路群眾力量崛起的年代 (O’Reilly,

2005)。

《群眾的智慧》(楊玉齡譯, 2005) 一書中,舉出許多「群眾智慧勝過專家智慧」 的小故事 (這與我們常說的:三個

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此先分享其中二個小故事:

美國曾經針對電視節目「誰想當百萬富翁」(台灣叫做「超級大富翁」,謝震武律師主持) 中,觀眾求救的其中兩個

方法 (1-參賽者 Call out 找他最聰明的親友、師長或專家、2-讓電視機前的觀眾隨機 Call in 進來,再根據點腦統計觀眾選

擇各答案的百分比) 答對率進行統計,結果發現: Call out 找的專家,答對率約 65%,Call in 進來的觀眾答對率則高達

91%。

另一個故事,敘述 1968 年 5 月美國潛水艇天蠍號失蹤,於是美國海軍徵詢了三到四名潛艇及洋流專家的意見後,

以一個直徑二十英里,深度數千英尺的範圍進行搜尋。同一時間,美國一位海軍軍官克瑞文卻進行另一個完全不同的計

畫,克瑞文捏造了一堆天蠍號可能遭遇的劇情,召集了背景知識各異的人馬,包括數學家、潛艇專家、海難救難員等,

然後讓這群人獨立猜測天蠍號最可能失蹤的原因,然後以下注的方式進行,獎品是起瓦士蘇格蘭威士忌。然後,克瑞文

將所有猜測的資料集中後,以貝氏定理 (Bayes's theorem) 評估天蠍號可能的失蹤地點。五個月後,一艘海軍艦艇找到天

蠍號沉沒的位置了,它的位置距離克瑞文小組所評估的地點,竟然只有 220 碼 (約 200 公尺) 的距離。

《哈佛商業評論》在 2008 年 2 月號「2008 年二十大創見」文中 (羅耀宗譯,2008),一篇子標題為「靠專家不如靠

大家」文中提及:「隨著電腦的運算能力不斷增強,再加上網路讓群眾能夠發揮智慧,專家作預測和解決問題的獨特價

值正節節滑落。我把這種趨勢稱為「專家吃癟」(the expert squeeze),但這不表示專門技術知識會變得無足輕重,我

只是想點出一件事:組織必須改變借重專家的方式。」

Page 7: 交通大學 科技管理所 電子報 · 今年中,我第三度回鍋擔任所長,馬上面臨的是新校長的政策及院方的壓力,要促成「管科、 科管、經管」三個系所的合併。科技管理研究所不僅是三千多位學生曾經待過的家庭,也是我

開放的 Web 2.0 年代,發現了「人性本善、良幣驅劣幣」的正面特質,也凸顯了「群眾智慧,讓專家吃癟」得神秘

力量。鼓勵所有公部門主管與同仁,以更開放、更正面的心態來迎接這個群眾智慧崛起的新時代,讓民眾的創意、經驗

與知識,在政府 e 化平台上,孵育出創新的民意智慧。

協同合作的創新力量

根據《維基百科全書》的定義 (Wikipedia, 2006),所謂協同合作(Collaboration),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

進行知識工作的過程中,彼此朝著一個共同的目標,進行知識加值、相互學習。協同合作是一種典型的創新,彼此不一

定需要領導,藉由權力下放與平等主義,甚至可以帶來更好的結果。」《協同優勢》(The Collaborative Advantage)

一書更清楚將協同合作與延伸企業(Extended enterprise)的觀念同時提出,該書認為:「在價值鏈上的一組廠商,以

協同合作流程組成整合團隊,共同合作,而達成虛擬整合,就是延伸企業。」而書中所提及的虛擬整合(Virtual inte-

gration),是指生意夥伴的關係,就如同企業內部員工的關係一樣 (洪明洲譯,2004)。

近幾年,利用延伸企業概念,或是善用全球群眾智慧,而進行協同創新的成功案例已經不勝枚舉。豐田汽車

(TOYOTA)將管理知識和共享知識成為日常工作與生活的一部分,不僅跟內部員工分享,還進一步和外部的顧客及合

作夥伴分享,共同解決問題與提昇生產績效。

IBM 在 2007 年的創新計畫,則是透過 InnovationJam 網站,讓散佈於全球 160 個國家,超過數萬人的 IBM 同仁、

顧客、合作夥伴,甚至是家人,均可以參與創新提案。這個計畫不僅是一個大型的線上腦力激盪計畫,更是讓來自不同

國家文化背景的參與者,交換其工作經驗與生活經驗,目的不僅是提供創意與點子,更重要是要能找出新的市場機會,

並能提供真正有助人類商業與社會進步的解決方案,IBM 並承諾用一億美金來實現最後挑選出的最佳創意 (IBM, 2008)。

全球最大的搜尋引擎 Google,在新產品正式推出之前,會先將測試版產品放到 Google 實驗室 (Google Lab.) 接受

全球數億網友公開的測試與批評。這樣的做法,讓 Google 不僅擴大軟體測試人員的數量與國界,更重要的是,這些測試

網友也都可能是 Google 未來的潛在顧客。因此,傾聽顧客的需求與批評,並朝顧客要的方向修正,正是 Google 實驗室

最成功之處 (Google, 2008)。

僅有兩名全職員工的維基百科,啟動全球網友一起寫百科全書的計畫,目前資料量是擁有四千名專家的「大英百科

全書」的七倍,瀏覽量是大英百科全書的一百倍,經過知名期刊「自然雜誌」的比較,內容的正確性,「大英百科全書」

僅略勝維基百科。

以民意為導向的創新行銷

就以往的商業模式而言,企業通常採取「生產導向」的模式思考,所以在商業流程的運作上,通常是以企業本身所

擁有的核心能力為出發點,然後採取制式化的生產程序,利用企業本身方便且固定的通路,提供客戶其生產的產品與服

務。但在資訊透明、趨勢變化快速的今天,顧客對產品的好惡與行銷通路的更迭速度也加劇,產品變成滯銷或庫存的機

會大增;為因應數位時代環境變動而採取「服務導向」流程思考模式的企業,其商業模式則是先瞭解或引出其顧客群的

需求,再去搭配適合顧客端的通路,運用可因應市場需求而做出彈性化調整的生產程序,再利用企業本身所擁有核心能

力,提供給顧客最需要的產品與服務。若企業本身受限於內部核心能力與資源,則考慮委外的合作模式,進行專業分工

與整合。後者以顧客服務導向的商業模式,可稱之為「客製化」(Customization)。

隨著網路科技的進步,企業與顧客的溝通方式更加即時與多元,因此,「客製化」的趨勢,已進一步升級到「顧客

化」(Customerization),亦即不僅從顧客需求出發,更積極者可以讓顧客參與設計、研發,並進行集體決策。

政府部門的創新便民服務,可以學習前述之企業由生產導向,轉為以「客製化」的服務導向,進而升級為「顧客化」

的集體決策模式來設計。政府部門可藉由與民眾之間的 e 化交流平台,如機構網站、首長部落格或時下最夯的 Facebook

與 Plurk,吸收最新的即時民意。藉由互動平台的管道,政府單位的主管與服務團隊都可以隨時看到民眾討論各種政策的

訊息、民眾滿意的服務方式、民眾未來最需要的服務方向,進而掌握民眾需求與民眾心理。同時,當政府部門的研考團

隊或服務團隊有新點子要試探民眾接受度或看法時,也可以透過這些 e 化平台與民眾進行非常即時迅速的溝通,藉由資

訊與知識分享、回應,逐漸取得民眾對未來政府施政方向的建議。

結論

Frans Johansson 在其著作《梅迪奇效應》(The Medici Effect)一書中指出:「當我們跨入不同領域、不同學科、

不同文化的交會點時,將會因結合現有的觀念而創造出大量的、突破性的新想法,產生交會點創新(Intersectional

Page 8: 交通大學 科技管理所 電子報 · 今年中,我第三度回鍋擔任所長,馬上面臨的是新校長的政策及院方的壓力,要促成「管科、 科管、經管」三個系所的合併。科技管理研究所不僅是三千多位學生曾經待過的家庭,也是我

innovation),這種現象稱為『梅迪奇效應』‧‧‧而造成交會點創新的三個驅動力為:(1) 與其他領域的人交流;(2) 應

用電腦資訊科技;(3) 跨科學領域的整合。」

這是一個開放與分享的年代,是一個需要拋棄包袱、制度與舊思維的年代。網路資訊與全球資源的開放、民意網絡

與知識資產的透明、即時與行動溝通工具的崛起,都為公務決策體系帶來全新的思考與契機。知識經濟時代強調的「知

識」,不僅是專業、學歷、技術或專利,更是日新月異、動態改變的新工具、新流程、新資源、新思維與新行動。當科

技發展影響個人、家庭與企業愈來愈直接、愈來愈深之際,政府如何傾聽民眾需求並讓民眾參與政策設計、建立多向與

即時化的溝通管道、發揮民眾智慧的力量,並充分使用知識分享的通路,都是政府能否提升施政品質與民眾滿意度的關

鍵。

參考文獻

行政院經建設委員會(2000)。知識經濟發展方案。行政院經建設委員會。

洪明洲(譯)(2004),Dyer J. H. 著。協同優勢:與供應商共同提升競爭力之路。台北:中衛發展中心。

楊玉齡(譯)(2005),Surowiecki, J. 著。群眾的智慧:如何讓個人、團隊、企業與社會變得更聰明。

羅耀宗(譯)(Feb. 2008)Mauboussin, M.J. “靠專家不如靠大家”。哈佛商業評論,P.10-11。

聯合新聞網(2006),在蘇格蘭寫火星文也能得分,Retrieved April 11, 2010, from http://www.hellouk.org/forum/

index.php?showtopic=126984

Chesbrough, H.W. (2003). Open Innovation: 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IBM (2006). Expanding the Innovation Horizons: Global CEO Study 2006. IBM Business Corporation, NY.

Johansson, F. (2004). The Medici Effect: Breakthrough Insights at the Intersection of Ideas, Concepts & Cultures. Harvard Busi-

ness School Press, Boston, Massachusetts.

OECD (1996). Employment and Growth in The Knowledge- based Economy. OECD, Paris.

Economist (2002). How about now? Retrieved Nov 14, 2008, from http://www.economist.com/surveys/displaystory.cfm?

story_id=949071

Google (2008). Google Labs. Retrieved Nov 14, 2008,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labs.google.com/

IBM (2008). InnovationJam. Retrieved Nov 14, 2008,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935.ibm.com/services/us/gbs/bus/

html/innovation-jam-08-landing.html

O’Reilly, T. (2005). What Is Web 2.0, Design Patterns and Business Model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oftware. Retrieved Nov

14, 2008, from the World Wide Web:http://www.oreillynet.com/pub/a/oreilly/tim/news/2005/09/30/what-is-web-20.html

Scott, D. (2009) Freedom to surf: workers more productive if allowed to use the internet for leisure, Retrieved April 11, 2010,

from http://uninews.unimelb.edu.au/news/5750/.

Wikipedia (2006). Collaboration, Retrieved January 27, 2008, from http://en.wikipedia.org.

Page 9: 交通大學 科技管理所 電子報 · 今年中,我第三度回鍋擔任所長,馬上面臨的是新校長的政策及院方的壓力,要促成「管科、 科管、經管」三個系所的合併。科技管理研究所不僅是三千多位學生曾經待過的家庭,也是我

MBA盃全國聯賽每年約十一月至十二月間舉辦,今年籃球與壘球兩項賽程將分別在十一月

底、十二月中共計四天完成,頒獎典禮於兩項比賽結束後分別舉行。本屆比賽地點為主辦學

校交通大學校內體育場及室外籃球場、棒球場與清華大學棒球場;比賽期間所有參賽隊伍將

居住於鄰近飯店內,主辦單位的地主導覽可達到交流聯誼之目的。經過三十四屆主辦學校和

參與學生的努力,每年MBA盃聯賽不論是在賽制或是活動上都更加進步,各項規畫也更趨

完善。

今年,適逢民國一百年,第三十五屆MBA盃全國籃球聯賽,我們希望能在的贊助之下於新

竹地區擴大舉辦,讓來自全國各地的同學們,在新竹交大切磋球技之餘,也能順道遊覽新竹

,認識新竹,喜愛新竹,並增進MBA學生對的品牌印象。不論吃喝玩樂,我們希望透過短

短兩天的時間,不只能將新竹這個城市介紹給其他地方的同學們,同時帶動新竹地區的觀光

產業發展,促進鄰近地區商家生意,創造MBA盃、各贊助廠商以及鄰近商家互利共榮的願

景,同時也展現對學生活動支持的形象。無論如何,正如我們歷年來參與全國各大學校的比

賽與交流,希望今年2011 MBA盃聯賽能更臻進步。

活動緣起與簡介

國立

交通

大學

科技

管理

研究

所電

子報

刊號

第一

20

11

MB

A盃

全國

聯賽

@交

2011.11.27 MBA盃全國籃球聯賽在交大

今年籃球部份的報名組數

為18隊,由全台各地的MB

A學生組成,隊隊菁英齊聚

、陣容堅強,其中又以北

大企研以18名球員的陣容

最為盛大。

交大科管所今年除了是主

辦單位,也積極的參與了

本屆賽事,雖然只有九個

人的球隊,在第一天的競

賽中還是憑藉實力打敗了

來勢洶洶的中興企研,然

而在第二場面對勁旅政大

企研,我方雖一度取得領

先,但最後仍不敵對手而

落敗,無力挺進八強複賽

,不過精采的表現贏得全

場歡呼,雖敗猶榮。

球賽最後由中原企研奪得

冠軍,國防資決獲得亞軍

,季軍部份則由交大經管

抱走,三隊的實力都非常

強悍,競爭異常激烈,讓

本屆賽事聚集相當多觀眾

,活動相當圓滿成功!

籃 球 賽 事 報 導

MBA盃全國聯賽歷史悠久,迄今己舉辦過

三十四屆活動,由來自全國各大商學管理相

關研究所同學們發起,其目的為聯繫與增進

彼此情誼,藉由舉辦MBA盃全國聯賽,以球

會友、陶冶身心;除此之外,以此活動提倡

運動風氣,了解並參與籃球與壘球賽事。簡

而言之,MBA盃全國聯賽是促進身心健康及

學術交流,敦睦會員情感,發揮互助精神的

有益活動。

Page 10: 交通大學 科技管理所 電子報 · 今年中,我第三度回鍋擔任所長,馬上面臨的是新校長的政策及院方的壓力,要促成「管科、 科管、經管」三個系所的合併。科技管理研究所不僅是三千多位學生曾經待過的家庭,也是我

比賽結果由國防資決這組強勁的隊伍

獲得冠軍,交大經管以一分之差飲恨

被逆轉,最後拿下季軍,亞軍的部

份則是明年的主辦單位雲科企研,

不過在冠軍戰以4:18落後給國防資

決,也讓人見識國防資決訓練有素的

實力。

壘球基本上是大家都比較少接觸的運

動,不過在今年還是吸引了全台九隊

的隊伍報名,各隊都是實力堅強、有

備而來,尤其中山企研與國防資決的

球員們每個人都有整套訂做的專業球

衣,活像是貨真價實的國家級球隊。

交大科管所今年同樣重披戰袍登場,

首戰對上強敵台大國企仍奮力一搏,

最後雖以4:10小小落敗,但首戰表

現不俗,球員信心大增,果然在第二

戰對上政大企研就以16:10力克對

手,完成連續兩年都擊敗政大企研的

目標,交大科管也因此進入第二天的

複賽賽程。

複賽部份的隊伍的確實力驚人,交大

科管首戰對上交大經管就以3:26的

懸殊比數落敗,雖然在二局下有力挽

狂瀾的架勢,但在三局上由於投手出

現狀況,加上守備部份出現漏洞,交

大經管在單局靠著幾支安打與保送就

拿下了22分,然我方球員仍盡全力展

開攻勢,精神值得嘉許。

壘 球 賽 事 報 導

2011.11.26 壘球賽專業計分群

2011.11.26 交大科管所籃球代表隊 2011.12.18 交大科管所壘球代表隊

2011

MBA盃全國聯賽規模十分盛大,因

此我們也積極的對外尋找公關贊助與

企業合作機會,今年很幸運的找到了

3M、可口可樂、林之泉礦泉水、衣

的藝術、翰林影印社、ManQ及禮想

贈品等多家贊助商,效益空前優異,

都是各位工作人員辛苦努力的結晶,

也讓籃球、壘球兩項賽事的舉辦都相

當成功,不少學校都對交大科管今年

的主辦狀況表達讚許,對於一個規模

不大、人數不多的研究所來說,這樣

的表現值得全所師生驕傲!

2011.11.27 交大科管所壘球主力投手

2011.11.26 交大科管所壘球主力打者

Page 11: 交通大學 科技管理所 電子報 · 今年中,我第三度回鍋擔任所長,馬上面臨的是新校長的政策及院方的壓力,要促成「管科、 科管、經管」三個系所的合併。科技管理研究所不僅是三千多位學生曾經待過的家庭,也是我

座由民間投資及政府放寬產業進駐而發展出來的高科技園區,園區內產業涵蓋多元,包

括資訊、通訊、食品、生技、汽車甚至是文創等,可說是精銳並藏,而竹科主要又以各

大國際企業的「總部園區」自居,許多國際企業看好台北市的消費市場與人才資源,紛

紛將總部設立於此,也形成內科園區境內不見一根「製造業煙囪」的景象,內科因此可

說是眾多國際企業關鍵的策略核心,運籌帷幄皆聚於此。

本次活動所造訪的探索館則是內科經營成果展示的活動平台,內部以高科技的媒介素材

,將整個內科的運作生態完整的呈現,參訪的同學們無不嘖嘖稱奇、流連忘返。

內湖科學園區初探

國立

交通

大學

科技

管理

研究

所電

子報

刊號

第一

企業

參訪

暨實

務交

流紀

若能與傑出的畢業所友建

立互動關係,相信會為企

業參訪增加更深一層意義

。胡秋江董事長畢業於交

大科管所已有十餘載,藉

由所學在業界打出了一番

令人激賞的事業,威健實

業以經銷各種半導體電子

零組件、資訊通路產品及

提供技術服務等多項業務

內容,範圍涵蓋亞太地區

,是全球市場上地位舉足

輕重的高科技公司。

本次參訪也讓同學們親眼見識高科技公司的經營實況

,在菁英齊聚的辦公空間裡貢獻心力,有壓力卻也有

自我實現的喜悅。

威健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參訪

2011.10.26 交大科管所全體師生親訪內科大樓

企業參訪可說是商管學院學生必備的學

習歷程之一,交大科管所身為國內首屈

一指的科技管理領域高等學府,在這次

參訪中特別選擇了內湖科學園區作為參

訪重點,主要為瞭解台灣三大科學園區

以外的其它型態科技群落,增加本所師

生不同的視野與思維。內湖科學園區位

於台北市內湖區,有別於竹科、中科及

南科三大科學園區,內科乃是台灣第一

2011.10.26 與威健實業胡秋江董事長合影

Page 12: 交通大學 科技管理所 電子報 · 今年中,我第三度回鍋擔任所長,馬上面臨的是新校長的政策及院方的壓力,要促成「管科、 科管、經管」三個系所的合併。科技管理研究所不僅是三千多位學生曾經待過的家庭,也是我

2011.10.26 台北世界設計大展參訪(圖為大同股份

有限公司)

適逢2011台北世界設計大展在台北市盛大

舉行,我們也親自到場參觀來自全世界各大

企業的創新成果,本次世界設計大展共分三

個展區,其中又以南港展覽館的企業聯展最

吸引我們目光,包括豐田汽車、汎德股份有

限公司、納智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吉

而好股份有限公司、法藍瓷有限公司、永興

祥木業股份有限公司、明碁友達集團、富士

全錄股份有限公司、日本航空公司、無印良

品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自行車股份有限公

司、丸莊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大同股份

有限公司及學學文創志業等多家企業,展出的各項高科技作品都讓本所全體師生目

不轉睛。

過去交大科管所主要針對較硬性的科技領域作研究,不過隨著較軟性的藝術、設計

等科技文創產業的出現,本所師生都應接觸學習相關內容,培養多元科技內涵,厚

植軟性科技實力,讓本所在國內外科技管理領域能提升競爭力,也能在國內科技文

創產業的發展上提供相當貢獻。

2 0 1 1 世界設計大展參觀

交大科管所畢業的學長姐們,如果您願意提供本所師生企業參訪與實務交流的機

會,可以與所上聯絡,我們虛心期盼更多參訪的機會以增加我們在實務上的概念,

也能建立起交大科管所師生們的強力鏈結!

Page 13: 交通大學 科技管理所 電子報 · 今年中,我第三度回鍋擔任所長,馬上面臨的是新校長的政策及院方的壓力,要促成「管科、 科管、經管」三個系所的合併。科技管理研究所不僅是三千多位學生曾經待過的家庭,也是我

2011.12.9 百年科技管理年會在中興

科技管理年會一直都是交大科管所最重要的

大型活動之一,適逢民國百年,交大科管也

帶隊至中興大學參與這場盛事。年會一開始

便以兩場專題演講揭開序幕,包括美國紐約

州立大學教授 Gerard J. Puccio 及上銀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卓永財兩位演講者,

Puccio 主要針對創造力與科技管理議題進行

闡述,提供了幾項有趣的觀點給與會者參考

;卓永財董事長則發表了對於國內科技產業

發展的洞見,大聲疾呼適當的發展方針與政策,期望國內的科技產業能逐步與國際接軌

,有更健全的發展機制。

接下來的頒獎典禮最吸引我們注意的是納智捷汽車公司總經理胡開昌先生,由於近年來

Luxgen 對於國產車發展的卓越貢獻,加上其在智慧型汽車技術的卓越發展,遂獲得此

一殊榮,很多同學都表達希望能有企業參訪納智捷汽車公司的想法,希望能進一步了解

納智捷的全球營運策略,並見證台灣國產車走向全球的歷史性時刻。

百年科管年會在中興

國立

交通

大學

科技

管理

研究

所電

子報

刊號

第一

百年

科管

年會

在中

交大科管所在科技管理年會晚會一直

都是眾所矚目的焦點,在連續兩年獲

得表演冠軍後,今年度的表演更是卯

足全力準備,在台上的碩一生賣力演

出,台下的碩二生及博士生則大力叫

陣嘶吼,最後名正言順的抱走了「最

佳嗨咖獎」,所有師生共同享受了一

場美好的合作盛宴,也再度讓全台各

大科技管理研究所驚艷。

科技管理年會晚會

2011.12.9 百年科技管理年會在中興

Page 14: 交通大學 科技管理所 電子報 · 今年中,我第三度回鍋擔任所長,馬上面臨的是新校長的政策及院方的壓力,要促成「管科、 科管、經管」三個系所的合併。科技管理研究所不僅是三千多位學生曾經待過的家庭,也是我

因修習虞老師的創業與創業投資課程,以此為契

機,認識了清大的技術團隊,並決定組隊參加龍

騰微笑競賽。長達五六個月的準備期,歷經三個

階段的篩選,與一百多個隊伍的較勁,最終有幸

獲得第三名的殊榮,要感謝老師的指導,團隊成

員的互助,以及在這期間給予我鼓勵並包容我的

同學們。

由宏碁基金會主辦的龍騰微笑競賽,至今即將邁

入第七屆,宗旨為「促成科技研發產業化」,強

調知識的創新與應用,希望藉由此比賽推動學界

研發能量,醞釀成一股知識經濟的創業風潮,促

進台灣科技產業的發展與變革。

龍騰微笑在定位上是兼具技術與策略的創業競

賽,而非行銷競賽,核心技術的應用、遠景以及相配合的商業模式相當重要。競賽過程

分成三階段,第一和第二階段只需繳交書面計畫書,第三階段則需繳交書面並進行決賽

簡報。整個競賽時程長達五至六個月,相較於許多商業競賽來說是較長的,但競賽的獎

金較優渥。

參與龍騰競賽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學習過程,而這學習是全方位的,從一個技術

或產品的應用範圍、產品定位、商業模式、市場行銷,到短中長期的發展策略,乃至於

財務規劃與資金籌措,都是要考慮進去的。此外,參與競賽的過程中需要很多的溝通與

討論,特別是與理工背景的成員。雖然有時會陷於膠著,但透過此過程,更能了解不同

專長人員間的想法差異。總結來說,龍騰微笑是一個值的參與的競賽,用心準備的話,

不論獲獎與否,皆會受益良多。

龍騰微笑競賽季軍

國立

交通

大學

科技

管理

研究

所電

子報

刊號

第一

龍騰

微笑

創業

競賽

Page 15: 交通大學 科技管理所 電子報 · 今年中,我第三度回鍋擔任所長,馬上面臨的是新校長的政策及院方的壓力,要促成「管科、 科管、經管」三個系所的合併。科技管理研究所不僅是三千多位學生曾經待過的家庭,也是我

我們非常榮幸在交大科管所電子報創刊號可以訪問到博士班彭志強學長。彭志強學長畢業於中

央化工系,之後於美國取得匹茲堡大學工業工程碩士,曾擔任聯電經理與聯電集團旗下公司宏

誠創投副總,現為兆遠科技總經理。兆遠科技為一專業特殊硬脆材料晶圓製造廠,於 2010 年上

櫃,目前為台灣最大之 LED 磊晶用藍寶石基板供應商。

首先我們詢問學長對於碩士班還沒有工作經驗之一般

生,建議於在學期間特別加強哪些方面的能力,將來才

好與業界接軌。學長引述了大前研一的「即戰力」一

書,表示語言力、財務力、解決問題能力這三種能力至

為重要,掌握這關鍵三力才能成為企業最需要的人才。

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在這本書中闡述了這三種能力: 語

言力就目前來說即是英語能力,並舉例菲律賓與印度等

國家皆是因為掌握了語言力才得以與世界接軌開始擺脫

貧窮。財務力則下從掌握自己的財務現況、釐清數字概

念、看懂資產負債表做起,上至瞭解股市投資原則,強

調不能滿足於穩定卻低利的投資方式。最後問解決能力

部分,則是深入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必須透過不斷假

設與驗證,不依賴直覺,也不墨守陳規。擁有傑出的邏

輯思考、具有優異的問題解決能力的人才不管到哪裡都

會受到企業歡迎。

接下來我們請學長對於一般生將來踏入職場的第一份工作該如何選擇,提供一些思考的方

向。學長表示,初期的工作均是對於自己本身的投資,因此需要在意的是能不能學到自己想要

的東西,待遇好不好則不是優先考慮的選項。學長並引用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的話: 年輕人工作選

擇有所謂的三對,即「入對產業、選對工作、跟對主管」。首先要挑選自己有興趣並願意投入

之產業,接下來挑選適合自己的工作,並跟著能帶著自己成長的主管。學長表示這是選擇工作

時很好的

參考。除此之外,學長也提到許多較具規模之外商,對於新人的訓練頗為完善,值得進去好好

鍛練。而最重的是工作時要能夠發揮團隊精神,做好時間管理,分得清事情之輕重緩急,並培

養正確之工作態度。

最後學長也提到,許多公司在暑期均有提供企業實習之機會,還沒有職場經驗之同學可以好好

把握這種機會,提早體驗企業實際運作之情形,從而發現自己不足之處加以補強。

彭志強學長目前正於科管所博士班就讀,在工作繁忙之餘,仍秉持好學的精神不斷吸收新

知,也因次我們平時於課堂中或下課後有許多機會與學長互動,學長很親切地與我們分享他的

經驗與心得,使這次訪談氣氛十分輕鬆,我們也希望之後能有機會再向學長請益。

訪 談

受 放 者 : 彭 志 強

Page 16: 交通大學 科技管理所 電子報 · 今年中,我第三度回鍋擔任所長,馬上面臨的是新校長的政策及院方的壓力,要促成「管科、 科管、經管」三個系所的合併。科技管理研究所不僅是三千多位學生曾經待過的家庭,也是我

我與交大科管的不解之緣 By: 99 級 科管專班生 梁仕儒 Date: 11/25/2011

2010 年 4 月 22 日,是我一輩子永遠無法忘記的一天,為了這一天的到來,我足足等了 16

年,16 年的辛苦努力,最終讓我等到了交大科管所的錄取通知,這一份與交大科管所長

達 16 年的情感與緣份 ,讓我以能成為交大科管人為榮。

16 年前的我,剛從中原電子畢業,與兩位同窗好友一起來考交大科管,我的同學們都如願

的考上了,而我則是那個連口試機會都沒有的落寞大學畢業生,只能把書本收起來,進入

園區工作。但是與科管的緣分,卻已經化為一顆種子深藏在我的心中,只盼望能等到春天

的到來。

在園區工作了 16 年,歷練過幾家公司,也一路由工程師做到了部門經理,甚至代理處長,

但想讀書的聲音卻一直在我心中吶喊著,尤其是只有大學畢業的我,一路辛苦往上爬的同

時,也深切知道自己所學不足,而眼前的這一切,看似平步青雲,但終會遇到瓶頸,只

是被忙碌工作纏住的我,一直沒有機會重拾書本。

終於契機出現了, 是幸也是不幸, 代理處長半年多的我,由於本身條件不足而無法扶正,最

終只能黯然離開原來的公司,然後加入了羅技的行列,這時已經是 2008 年了,距離我大

學畢業也已經 14 年了。

來到羅技經過一年的適應之後,我終於有機會踏入交大的校門,進入科管所學分班念

書,而等待了 16 年的春天,也在 2010 年到來了,與交大科管的緣分也就此再度展開了。

在交大科管的讀書生涯中,我學習到許多我在工作中無法接觸到的重要知識。我修了袁建

中教授的科技管理後,讓我了解科技管理是與產業結合的一門學問,著重在理論與實務的

結合與運用,修了虞孝成教授的孫子兵法與競爭策略,讓我理解到在產業與公司競爭中,

如何運用中國人的智慧來建立競爭優勢,修過呂克明教授的專案管理之後,我除了徹底了

解專案管理的範疇與實務運用之外,我也已經考取 PMP 的證照,這對於工作是有十分重

大的助益。

洪志洋教授的財務策略,則是讓我這位工科背景的學生,充分了解財務管理的內涵,以及

如何做財務方面的策略操作,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學到如何做好個人投資理財,這對於我是

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讓我知道如何做好個人的退休理財計畫。

而影響我最深的就是我的指導教授徐作聖教授,徐教授著作等身,清晰的思緒與淵博的知

識,加上豐富的實務經驗與產業人脈,讓我了解到該如何去分析一個產業,如何思考與規

劃公司的策略,對於將來想要更上一層樓的我,真是獲益良多。

讀了交大科管之後,除了學習到一些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視野變得更廣了,接觸到許多

各界菁英,也更深入的了解園區各產業的現狀與未來,對自己未來的生涯規畫也有更清楚

的想法與計畫。

科 管 所 就 讀 心 得

梁 仕 儒

Page 17: 交通大學 科技管理所 電子報 · 今年中,我第三度回鍋擔任所長,馬上面臨的是新校長的政策及院方的壓力,要促成「管科、 科管、經管」三個系所的合併。科技管理研究所不僅是三千多位學生曾經待過的家庭,也是我

在交大科管我也認識了許多的一般碩士生,我也終於知道 16 年前我為何考不上的原因。

交大科管的碩士生,除了要求大學成績與專業知識之外,學習態度與做人處事其實更重要,

也常請教我們這些來自產業界的在職生,這樣的教學環境下畢業的交大科管碩士,必定是

將來產業界的菁英,與未來公司的高階主管。

對於這些年輕的學弟妹們,在此我也提供幾點建議,做為將來工作與個人生涯規劃的參考。

1. 課堂上的知識要認真的吸收,交大科管的課程是融合理論與實務,這是非常實用與獨特

的,同學應該珍惜這樣的學習機會,好好的吸收與了解每一門課的內涵,並轉化成個人

的知識,這對將來的工作是很有幫助的。

2. 科管所學的知識與視野是比較廣的,這讓同學們有機會學到各方面的知識,但是除了求

廣之外,也需要設定一們自己有興趣或有優勢的課程或方向,做更深入的學習與研究,

務求深入理解與應用,除了要比別人好更要比別人優,這是你將來工作的基礎,也是你

競爭優勢的來源。

3. 將來畢業找工作時,用自己科管所學與所累積的競爭優勢,尋找相關的工作機會,而公

司的規模以大型為佳,大型公司除了福利待遇比較好之外,更重要的是公司組織健全分

工明確,新鮮人進入這樣的公司,能夠學習到正確的工作內容與組織運作,而且大公司

的工作經驗對於將來轉換跑道時都具有加分作用。

4. 工作態度是影響你工作表現的關鍵,要保持積極、肯學、肯做的態度,加上旺盛的企圖

心與正面思考的心態,這樣才能做好做優。而且從事任何一類的工作,必須要有一段連

續或持續幾年的時間,這樣你才能深入理解這項工作的內涵與運作,甚至成為這一份工

作的專家或主管,滾石不生苔,常常變換工作是無法成功的。

5. 訂定自己的人生規劃與目標,並且定期檢驗與修正,這樣才能對未來做好準備。而且人

生不是只有工作與財富,人生有許多面向需要去考量,每個人都應該要有自己的計畫。

最後一個小秘訣分享,找到一個可以學習並做為自己 Benchmark 的對象,觀察其做人處事

的態度,找出其成功的原因,加以學習與複製,例如工作中觀察經理或高階主管是如何處

理事情的,對於問題的思考模式為何,這在我的經驗中,是最有效的,而且主管的好壞直

接影響你工作的一切,跟到一個好主管那你已經成功一半了。

我非常珍惜來交大科管學習的機會,也有幸能認識諸位,我與交大科管的緣份還在持續中,

這是一輩子的緣分。

Page 18: 交通大學 科技管理所 電子報 · 今年中,我第三度回鍋擔任所長,馬上面臨的是新校長的政策及院方的壓力,要促成「管科、 科管、經管」三個系所的合併。科技管理研究所不僅是三千多位學生曾經待過的家庭,也是我

日期:

2012/1/1

101/1/1

聯 絡 人 角 落

第一期電子報在大家的努力下,終於誕生了,首先要感

謝每位老師的支持,在百忙之中仍撥空撰寫文章,還有

專班的學長姐們的幫忙,以及同學們的照片提供及協

助,加速了本報的生成。但由於此期為第一期電子報,

不免有些疏忽,敬請各位見諒!期許接下來電子報一期

比一期精彩,為科管人留下深刻的回憶!

徵稿~

本刊誠摯歡迎畢業的學長姐提供與個人相關的文章稿件

請 mail 至: [email protected]

祝大家

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