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周刊 文学...

1
E-mail:[email protected] 11 书评周刊 · 文学 本版编辑:咸江南 陈香 电话: 010-67078072 2015 12 9 《乐之本事》,焦元溥著,广西 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第一 版,58.00 元 《乐之本事》是一本想要帮助普通读者打开古典音乐之门的书。欣赏古典音乐,要你自己走进去,不能被推进去,那就得拉近距离和敲掉门槛,让读 者觉得门是打开的,通过阅读能消除掉不必要的对于古典音乐的成见和欣赏障碍。这就是我的写作意图。 焦元溥:用文字打开古典音乐之门 本报记者 丁杨 “我们第一次接触到一幅画的 时候,时间因素并没有介入;然而看 书就必须要有时间去熟悉书里的内 容。没有一种生理器官 (像 看 画 时 用 眼 睛) 可以让我们先把全书一览 无遗,然后再来细细品味其间的细 节。”这是作家纳博科夫在《文学讲 稿》前言中对阅读这件事的理解。 匈牙利钢琴家瓦萨里在接受台湾作 家、古典音乐乐评人焦元溥的采访 时说:“音乐不像绘画、雕塑或建筑, 看一眼就能尽收眼底,接下来只是 品味细节……听音乐就像读小说, 没听到最后,其实无法知道整部作 品在说什么。”在新作《乐之本事》的 开始部分,焦元溥引用了纳博科夫 和瓦萨里的话,意在说明,欣赏古典 音乐并非易事,而品味古典音乐之 美与读懂一部好小说异曲同工。 从小学琴的焦元溥对古典音乐 和文学都很痴迷,这也令他的音乐随 笔、评论多有流畅风雅的文笔,偶尔 引用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词句也不显 突兀。写出了《游艺黑白》《听见肖 邦》和一些古典音乐 CD 聆赏评鉴那 样给“高段位”读者看的文字后,焦元 溥的写作在《乐之本事》中来了个转 弯,将笔触朝向最基本的古典音乐知 识和极为个人化的爱乐故事和经 验。用文字来尽量到位地解读、表述 古典音乐自然有其难度,所谓深入浅 出。 “趁着记忆还鲜明,把那些曾经深 深影响触动我的人与事,用文字刻录 下来。”他在前言中写道。也许读者 在翻开这 本 书 的 一 瞬 ,一 扇 看 不 见 的古典音乐之门就此打开了。 读书报: 小时候接触古典音乐 是受父母影响吗? 焦元溥: 我的父母对古典音乐 都没什么兴趣,可是我四岁就开始 学钢琴。姑姑曾学过钢琴,后来她 把那架钢琴送给我家,妈妈想,给孩 子一个学音乐的机会吧,就请老师 给我上钢琴课,后来我也没什么兴 趣了,妈妈就把钢琴老师给辞退了。 十岁时,学校要做午间广播,因 为我学过钢琴,老师就找我做古典 音乐部分。我说,总不能把我学过 的那些简单的练习曲在广播里播 吧。老师于是给我一盘古典音乐的 录音带让我拿回去听。我现在还记 得那盘录音带 A 面第一首是肖邦的 华丽大圆舞曲,那时听那首曲子一 点感觉也没有。B 面第一首是勃拉 姆斯的悲剧序曲,一听就震撼到我, 怎么会有这样的音乐! 读书报: 对于小孩子来说,被勃 拉姆斯震撼也是一种天赋吧? 焦元溥: 可能是天赋,但也是缘 分。一般不会有人给十岁小孩听勃 拉姆斯,而且那卷卡带里还有其他 曲子啊。被勃拉姆斯的悲剧序曲击 中之后,我就去找这位作曲家的其 他曲子,一听,都很喜欢。从勃拉姆 斯开始,我对古典音乐真正感兴 趣了。从国小到高中,我最不喜欢 的作曲家是巴赫和莫扎特,觉得他 们的作品虽然好听可是好无聊。记 得我国中毕业时,巴赫迷的班导师 在我的毕业纪念册上写,“巴赫的音 乐何其美好,不要轻言放弃呀”。不 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个开关好像 慢慢地扳过去了,巴赫、莫扎特已经 成为我喜欢的作曲家。年纪越来越 大,听音乐的胃口越来越好。 我 在《乐之本事》里写了很多欣 赏古典音乐的个人经验,这些经验 不只是我有,相信很多人也是这样, 我希望把这些经验用我的方式写出 来告诉大家。欣赏古典音乐不是像 上课那样,来,从第一章开始。其实 那也不是我们接触文学的方式,难 道看中国文学一定要从诗经开始? 那是文学课的方式,却不是我们欣 赏的方式。 读书报: 跟你之前那几本非常专 业甚至有些高深的 CD 评鉴、钢琴家访 谈录相比,《乐之本事》更容易读一些? 焦元溥: 从形式和内容上,还包 括写作的心态上,《乐之本事》都是一 本想要帮助普通读者打开古典音乐 之门的、做梯子的书。欣赏古典音 乐,要你自己走进去,不能被推进去, 那就得拉近距离和敲掉门槛,让读者 觉得门是打开的,通过阅读能消除掉 不必要的对于古典音乐的成见和欣 赏障碍。这就是我的写作意图,但也 还是有作者的自尊,希望在文字上能 深入浅出,要有深入的内容。 读书报: 这样的写作,难度更大吧? 焦元溥: 这本书更难写。写作 过程是:我先列了大概二十个我在 演讲中常常被观众问到的问题,比 如,没学过乐器能听古典音乐吗? 我的回答是,当然可以,你没有学过 建筑,可是也住在房子里,不会做 菜,也会品尝啊。针对每个问题,我 写三千到五千字的文章,写完就寄 给很多朋友看,让他们评价这样的 文字是否好读,有没有解答了一开 始的问题,文章背后的道理是不是 能看得懂。大家给我很多意见,我 再去调整,把这些文章组成章节,再 发给朋友们看,他们读完之后还有 新的意见给我。这个过程我学到非 常多的东西,写了多年专栏,我自以 为善于和读者沟通,看到朋友们的 反馈才明白,啊,原来是这样。 我希望这是一本触类旁通的 书,与其单纯用文字来解读、讲述古 典音乐,还不如用其他方式,比如用 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相关片段来讲音 乐。当然了这种运用也要有限制, 不然就成了掉书袋。 读书报: 在书中,你把古典音乐 和经典文学作品放在一起比较,认 为这两者的魅力和妙处都无法一目 了然,需要细细品味才懂得。至于 “听古典音乐有什么好处”,你的答 案是,没有好处。这使我想起有种 提倡读“无用之书”的说法。欣赏这 种“无用”的音乐或书籍,对人的影 响却是潜移默化的,而这也是你很 看重的吧? 焦元溥: 古典音乐是“无用”的, 但很多古典音乐作品经历几百年流 传到现在,说明它肯定很“有用” 啊。在你最孤单无助的时候,舒伯 特或贝多芬的哪一段旋律就会鼓舞 激励你,让你走下去。人生的风景 其实可以这样对待,前提是你要发 自内心地喜爱古典音乐,而不是说, 我的生活我的事业会怎样怎样,好 吧我先去听听音乐啰。阅读经典文 学作品也是这个道理。 读书报: 一方面,你书里用很大 篇幅述说古典音乐的价值和魅力,另 一方面,你也在努力淡化人们“古典音 乐=阳春白雪”的“偏见”,认为古典音 乐没那么高深,人人可以听。这两种 态度,怎么在同一本书中平衡起来? 焦元溥: 在我表述古典音乐的 时候,你说到的这两种态度都在。 我思考过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些电 影或者文学作品会选择古典音乐题 材?当我们看到古典音乐题材的电 影,是那么直接,还会觉得高不可攀 吗?这就如同一件杰出的艺术品, 并不是非要放到博物馆里,恒温恒 湿才行,我们也可以跟它有互动,古 典音乐也是这样。精英的艺术作品 不一定就不能大众化,玛利亚 · 卡拉 斯(注:蜚声世界的歌剧女王)当年 是可以上《时代》杂志封面的,这就 表示她可以用歌剧的成就成为公众 焦点,虽然她没有媚俗,艺术成就那 么高。这是那时公众的观念决定 的,不会把歌剧看得如何高深。这 样的例子告诉我们,古典音乐作品 可以和大众有很好的接触。我也承 认,有些古典音乐作品,连作曲家自 己也不预期它会大众化。 读书报: 在台湾,你写古典音乐 方面的随笔和普及文章,也做面向公 众的古典音乐普及讲座,还做古典音 乐方面的电台节目,这些其实都是意 在让更多人接触、认识古典音乐。相 较台湾,大陆有更为庞大的古典音乐 潜在欣赏人群,是否考虑过今后也到 大陆做一些普及工作? 焦元溥: 普及推广古典音乐的 人越多越好,最近也有大陆的朋友 在跟我谈这方面的事情。但是,我 接下来的写作计划,乃至未来十年 的写作计划,是写三到四本书,完成 这个计划都已经有点难了。 读书报: 能具体说说接下来的 写作计划吗? 焦元溥: 第一个,我要完成《游 艺黑白》的增订版。原来的版本包 含我对五十五位钢琴家的访谈,五 十二万字。其中二十三位钢琴家的 访谈,我会加新内容。还会多加二 十五到三十位钢琴家的访谈。这本 书的增订版最终不会少于 80 字。我希望在《游艺黑白》首版出版 十周年,也就是 2017 年可以出版这 个增订版,这就表示我明年要写出 30 40 万字新内容。 大陆也有出版社想出版我的《听 见肖邦》的简体版。《听见肖邦》繁体 2010 年出版,五年来又有很多波 兰文的研究肖邦的著作被译成了英 文,这些书我都买了。其中有一本是 今年 10 19 日才出版,字很小, 900 页,我至少得把这本书看完才能修订 《听见肖邦》,之后才能出简体字版。 我还想写一本关于歌剧的书。 我看过的歌剧现场和听过的歌剧唱 片,加起来已经超过四百部。我想 以我的观点写一本介绍歌剧的书, 风格上应该比较像《乐之本事》,深 入浅出,用精彩的文字和有趣的故 事带给读者歌剧的不同面向。 摄影:丁 日常生活,“平常”幸福 孩提时代,什么样的生活最令我 们欢欣难忘?大概就是秦文君在《香 喷喷的节日》 (徐晓璇/图) 里写到的那 些热闹的、温暖的、喜气洋洋的日子。 这样的时光往往定格在某个晴好的太 阳天里,有敦实的握手,温暖的问候, 当然也必定少不了一群叽喳推搡的孩 子。忙碌的序幕总是由大人们操持, 翘首的企盼则是小孩子的主务,就像 故事里的小老鼠米尼,在节日降临前 的兴奋中还会忧心忡忡地想: “第二天 刮大风、打大雷怎么办?要是客人改 主意了,来不了,又该怎么办?”这孩子 气的无谓担忧,实在是因为即将到来 的日子太甜蜜,太美好,太叫人害怕 错过的缘故。这日子里有响亮的笑 声,热情的拥抱,贴心的礼物,有喷香 的美食,愉快的畅谈,欢乐的游戏,更 重要的是,有我们挚爱的亲人、伙伴 和朋友彼此相伴,一起分享此刻的幸 福。 因此,作家和画家用温软的笔 墨与心情,细细致致地描画着这样 的日子里发生的生活故事。从绘着 图画、贴着花朵邮票的邀请信开始, 到野花、山果、灯笼、鲜花浴的准备, 再到鼠大伯一家、鼠姑妈一家、鼠爷 爷、鼠奶奶的一一到来,还有姗姗来 迟的鼠叔叔和他从猫爪下逃脱的不 无惊险的旅程。随着情节的展开, 热闹的气氛一点一点地增浓,欢乐 的情绪也一点一点地累积,每一个 叙事的段落都洋溢那份丰美、跃动、 欢快、温暖的日常生活感觉。这样 灿烂的日子里,再没有什么比生活 在此时此刻更美妙的了。你瞧,鼠 叔叔历经险情归来,“虽然领带歪 了,皮鞋掉了,西装破了,但是还活 着,能笑,能说,很快又是一只生气 勃勃的老鼠。”这是一段多么耐咀嚼 的文字,从它简简单单的叙述里透 出的那份对生活的毫无抱怨的单纯 热爱,让最平常的日子都变得珍贵 和闪亮起来。 而所有这一切欢笑、乐观和 “生机勃勃”的源头,是家人之间深 情的关切、等待、陪伴与照料。这 小小屋檐下汇聚的温情,也是日常 生活中最令人踏实的一种幸福。 自然生命,万物有灵 但生活的海洋无疑还有着更宽 广的面向。如果说鼠家族的这个节 日聚会让我们感受到了属于“家”的 那份相亲相爱的暖意,那么图画书 《好像》 (秦文君/文 刘洵/图) 则带我 们从窄小的屋宇走向广阔的外面, 从自我的“小”家走向自然的“大” 家。与欢声笑语的亲朋聚会相比, 这里呈现的是世界与生命的另一副 奇妙的面孔:太阳,白云,雨点,豆梨 花瓣,柳树叶,小蘑菇,蚯蚓,蚂蚁, 瓢虫……它让你从生活的喧闹中独 自安静下来,去感受一道阳光、一滴 水的变化,去聆听一朵花、一片叶子 的心情,去想象一只振翅高飞的云 雀的快乐。透过这样的感受、聆听 和想象,我们仿佛也融入到了那万 物有灵的自然生命乐章中。 对童年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 生活课堂。在钢筋水泥的世界和 熙攘功利的生活越来越隔绝开人 与太阳、与泥土、与一只小虫的亲 切交往的今天,懂得欣赏自然生命 并与之平等相待、对话,越来越成 为了一种需要学习的生活方式。 而唤醒孩子天性中那份与自然相 亲近的情愫,正是这人生课堂的起 点。因此,在《好像》里,作家用透 着天真气的美文赞美着哪怕最微 小的生命的美与尊严:“每一根小 草都在做着自己的梦,草叶的影子 连起来,起起伏伏一长条。一根最 小的草弯着腰,好像在祷告:我好 不容易长这么高,千万不要把我踩 矮掉呀。” “一只红底黑点的瓢虫停 在一颗红色的野果子上,细细的腿 儿紧紧搂着果子,好像在宣布:这 只球和我一样红,是我的球!”这 些充满童趣的移情和想象,从一个 独特的视角诠释着诗人华兹华斯 笔下“最卑微的花朵都有思想”的 深意。 这是自然的声音,也是我们自 己灵魂 的 声 音 。 从 一 株 小 草 、一 瓣小花身上见出的对自然万物的 尊重,对造物之功的赞美,以及对 宇宙存在的敬畏,归根结底是我 们对世界的一种理解和对生命的 一种态度;而那投向自然万物的 温情目光,最终也来自一颗纯善、 敏感、诗意、丰富的心灵。正是这 样的心灵让我们得以充分领略生 活中的自然和人情之美,也让我 们深深明白朱光潜先生所说的那 种生活的遗憾所指为何:“许多人 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 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 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 暇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 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 囚牢。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 啊!”在生计的奔忙中仍然葆有回 首观赏的生趣和心境,正是美的 生活给予我们的馈赠。 精神顿悟,生命成长 然而,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一定 知道,人生中固然有许多“一切都 很好”的时刻,也有不少不那么令 人愉快的场合。即便在亲爱的家 里,有时也难免发生矛盾、误解,甚 至因此生出嫌隙、怨怒。就像在 《奶奶家的大猫和小猫》 (秦文君/ 文 弯弯/图) 中,小猫紫玉的到来让 大猫绿宝感到了莫名的威胁和嫉 妒,因为它似乎“分”走了奶奶对绿 宝的关心和爱。它于是处处与紫 玉为难,又总将紫玉的示好解读成 示威。无休止的斗气和计较让原 本快乐的日子变得“又寂寞又沉 闷”,直到有一天,绿宝带着灰暗的 心情默默逃离了亲爱的家。它需 要时间来舔舐心底的伤口,走出唯 我的世界,继而开始新的生活。 这样的挫磨永远是生活的一部 分,但也惟有历经砥砺之后,我们方 能从内心深处领会那份体悟。这个 过程可能充满苦涩和艰难,却也是生 命必不可少的一种成长。谁说这样 的精神顿悟和成长,不是生活带给我 们的另一种“美”的体验? “美”在文字里,也在插图中。 后者是这套图画书作品格外值得 一提的地方。尽管从典型图画书 的角度看,这三部作品的文字在表 意上已经相当自足,但三位插画者 仍然用画图特有的方式,在纸页上 开辟了与文字各异其趣的想象空 间。《香喷喷的节日》中线条柔和、 色彩温馨、层次丰富、意象密集的 插图,完美地演绎着家族聚会的温 暖氛围;当阅读的目光落在鼠家族 出没的地窖、丛林、山谷、原野等生 动场景之上,我们几乎要相信,在 无人看见的地底,真的生活着这样 一群欢乐自在的生灵。《好像》用富 于节奏感的画面想象、再现文字里 的景致,其色彩、笔触透着梦一般 迷离的美感,一页页地翻过去,如 同欣赏一组静美的雨后风景画。 《奶奶家的大猫和小猫》中,画家似 乎有意用绵软的轮廓柔化着情感 的锐度,就像生活始终以它的宽厚 容纳着我们的所有任性,并等待我 们最终接纳它的怀抱。 从这个角度看,这套由知名作家 秦文君与三位富有才华的年轻画家 合作的图画书作品,也为读者描出了 一道缩微的人生图景。那是我们每 个人都会经历的生活世界:家里家 外、人与自然、集体与个体、热烈与宁 静、欢乐与痛苦……作家和画家用文 字与色彩的合奏,带我们去认识、体 验、欣赏人生不同片段独一无二的 美,以及从它们的彼此交会和碰撞中 升腾起来的、 “生活”这个字眼所蕴藏 的丰富深厚的内涵。我想,阅读和领 受这笔墨色彩中的生活之美,本身也 是一种美的生活。 秦文君: 深受小读者喜爱的儿童文 学作家,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 国首位入围“林格伦纪念奖”的儿童 文学作家, 2002 年获国际安徒生奖 提名。著有《男生贾里全传》《女生 贾梅全传》《一个女孩的心灵史》《天 棠街 3号》《小香咕全传》《香草不是 笨小孩》等600余万字作品。其作品 先后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 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全国优秀儿 童文学奖等50多种奖项,多部作品 被译为英文、日文、德文、荷兰文、韩 文等版本。 “秦文君温暖绘本系列”, 为秦文君专为图画书艺术形式创 作的首部作品。 这套由知名作家秦文君与三位富有才华的年轻画家合作的图画书作品,为读者描出了一道缩微的人生图 景。家里家外、人与自然、集体与个体、热烈与宁静、欢乐与痛苦……作家和画家用文字与色彩的合奏,带我们 去认识、体验、欣赏人生不同片段独一无二的美,以及从它们的彼此交会和碰撞中升腾起来的、“生活”这个字眼 所蕴藏的丰富深厚的内涵。 秦文君首创图画书:笔墨微缩的人生图景 “秦文君温暖绘本系列”(《好像》《香喷喷的日子》《奶奶家的大猫小猫》), 秦文君/文,徐晓璇、刘洵、弯弯/图,明天出版社 2015 年 11 月第一版, 36.00元/册 焦元溥

Upload: others

Post on 28-Oct-2019

4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E-mail:[email protected] 11书评周刊·文学 ■本版编辑:咸江南 陈香 ■电话:010-67078072 2015年12月9日

《乐之本事》,焦元溥著,广西

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第一

版,58.00元

《乐之本事》是一本想要帮助普通读者打开古典音乐之门的书。欣赏古典音乐,要你自己走进去,不能被推进去,那就得拉近距离和敲掉门槛,让读者觉得门是打开的,通过阅读能消除掉不必要的对于古典音乐的成见和欣赏障碍。这就是我的写作意图。

焦元溥:用文字打开古典音乐之门■本报记者 丁 杨

“我们第一次接触到一幅画的

时候,时间因素并没有介入;然而看

书就必须要有时间去熟悉书里的内

容。没有一种生理器官(像看画时

用眼睛)可以让我们先把全书一览

无遗,然后再来细细品味其间的细

节。”这是作家纳博科夫在《文学讲

稿》前言中对阅读这件事的理解。

匈牙利钢琴家瓦萨里在接受台湾作

家、古典音乐乐评人焦元溥的采访

时说:“音乐不像绘画、雕塑或建筑,

看一眼就能尽收眼底,接下来只是

品味细节……听音乐就像读小说,

没听到最后,其实无法知道整部作

品在说什么。”在新作《乐之本事》的

开始部分,焦元溥引用了纳博科夫

和瓦萨里的话,意在说明,欣赏古典

音乐并非易事,而品味古典音乐之

美与读懂一部好小说异曲同工。

从小学琴的焦元溥对古典音乐

和文学都很痴迷,这也令他的音乐随

笔、评论多有流畅风雅的文笔,偶尔

引用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词句也不显

突兀。写出了《游艺黑白》《听见肖

邦》和一些古典音乐CD聆赏评鉴那

样给“高段位”读者看的文字后,焦元

溥的写作在《乐之本事》中来了个转

弯,将笔触朝向最基本的古典音乐知

识和极为个人化的爱乐故事和经

验。用文字来尽量到位地解读、表述

古典音乐自然有其难度,所谓深入浅

出。“趁着记忆还鲜明,把那些曾经深

深影响触动我的人与事,用文字刻录

下来。”他在前言中写道。也许读者

在翻开这本书的一瞬,一扇看不见

的古典音乐之门就此打开了。

读书报:小时候接触古典音乐

是受父母影响吗?

焦元溥:我的父母对古典音乐

都没什么兴趣,可是我四岁就开始

学钢琴。姑姑曾学过钢琴,后来她

把那架钢琴送给我家,妈妈想,给孩

子一个学音乐的机会吧,就请老师

给我上钢琴课,后来我也没什么兴

趣了,妈妈就把钢琴老师给辞退了。

十岁时,学校要做午间广播,因

为我学过钢琴,老师就找我做古典

音乐部分。我说,总不能把我学过

的那些简单的练习曲在广播里播

吧。老师于是给我一盘古典音乐的

录音带让我拿回去听。我现在还记

得那盘录音带A面第一首是肖邦的

华丽大圆舞曲,那时听那首曲子一

点感觉也没有。B 面第一首是勃拉

姆斯的悲剧序曲,一听就震撼到我,

怎么会有这样的音乐!

读书报:对于小孩子来说,被勃

拉姆斯震撼也是一种天赋吧?

焦元溥:可能是天赋,但也是缘

分。一般不会有人给十岁小孩听勃

拉姆斯,而且那卷卡带里还有其他

曲子啊。被勃拉姆斯的悲剧序曲击

中之后,我就去找这位作曲家的其

他曲子,一听,都很喜欢。从勃拉姆

斯开始,我对古典音乐真正感兴

趣了。从国小到高中,我最不喜欢

的作曲家是巴赫和莫扎特,觉得他

们的作品虽然好听可是好无聊。记

得我国中毕业时,巴赫迷的班导师

在我的毕业纪念册上写,“巴赫的音

乐何其美好,不要轻言放弃呀”。不

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个开关好像

慢慢地扳过去了,巴赫、莫扎特已经

成为我喜欢的作曲家。年纪越来越

大,听音乐的胃口越来越好。

我在《乐之本事》里写了很多欣

赏古典音乐的个人经验,这些经验

不只是我有,相信很多人也是这样,

我希望把这些经验用我的方式写出

来告诉大家。欣赏古典音乐不是像

上课那样,来,从第一章开始。其实

那也不是我们接触文学的方式,难

道看中国文学一定要从诗经开始?

那是文学课的方式,却不是我们欣

赏的方式。

读书报:跟你之前那几本非常专

业甚至有些高深的CD评鉴、钢琴家访

谈录相比,《乐之本事》更容易读一些?

焦元溥:从形式和内容上,还包

括写作的心态上,《乐之本事》都是一

本想要帮助普通读者打开古典音乐

之门的、做梯子的书。欣赏古典音

乐,要你自己走进去,不能被推进去,

那就得拉近距离和敲掉门槛,让读者

觉得门是打开的,通过阅读能消除掉

不必要的对于古典音乐的成见和欣

赏障碍。这就是我的写作意图,但也

还是有作者的自尊,希望在文字上能

深入浅出,要有深入的内容。

读书报:这样的写作,难度更大吧?

焦元溥:这本书更难写。写作

过程是:我先列了大概二十个我在

演讲中常常被观众问到的问题,比

如,没学过乐器能听古典音乐吗?

我的回答是,当然可以,你没有学过

建筑,可是也住在房子里,不会做

菜,也会品尝啊。针对每个问题,我

写三千到五千字的文章,写完就寄

给很多朋友看,让他们评价这样的

文字是否好读,有没有解答了一开

始的问题,文章背后的道理是不是

能看得懂。大家给我很多意见,我

再去调整,把这些文章组成章节,再

发给朋友们看,他们读完之后还有

新的意见给我。这个过程我学到非

常多的东西,写了多年专栏,我自以

为善于和读者沟通,看到朋友们的

反馈才明白,啊,原来是这样。

我希望这是一本触类旁通的

书,与其单纯用文字来解读、讲述古

典音乐,还不如用其他方式,比如用

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相关片段来讲音

乐。当然了这种运用也要有限制,

不然就成了掉书袋。

读书报:在书中,你把古典音乐

和经典文学作品放在一起比较,认

为这两者的魅力和妙处都无法一目

了然,需要细细品味才懂得。至于

“听古典音乐有什么好处”,你的答

案是,没有好处。这使我想起有种

提倡读“无用之书”的说法。欣赏这

种“无用”的音乐或书籍,对人的影

响却是潜移默化的,而这也是你很

看重的吧?

焦元溥:古典音乐是“无用”的,

但很多古典音乐作品经历几百年流

传到现在,说明它肯定很“有用”

啊。在你最孤单无助的时候,舒伯

特或贝多芬的哪一段旋律就会鼓舞

激励你,让你走下去。人生的风景

其实可以这样对待,前提是你要发

自内心地喜爱古典音乐,而不是说,

我的生活我的事业会怎样怎样,好

吧我先去听听音乐啰。阅读经典文

学作品也是这个道理。

读书报:一方面,你书里用很大

篇幅述说古典音乐的价值和魅力,另

一方面,你也在努力淡化人们“古典音

乐=阳春白雪”的“偏见”,认为古典音

乐没那么高深,人人可以听。这两种

态度,怎么在同一本书中平衡起来?

焦元溥:在我表述古典音乐的

时候,你说到的这两种态度都在。

我思考过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些电

影或者文学作品会选择古典音乐题

材?当我们看到古典音乐题材的电

影,是那么直接,还会觉得高不可攀

吗?这就如同一件杰出的艺术品,

并不是非要放到博物馆里,恒温恒

湿才行,我们也可以跟它有互动,古

典音乐也是这样。精英的艺术作品

不一定就不能大众化,玛利亚·卡拉

斯(注:蜚声世界的歌剧女王)当年

是可以上《时代》杂志封面的,这就

表示她可以用歌剧的成就成为公众

焦点,虽然她没有媚俗,艺术成就那

么高。这是那时公众的观念决定

的,不会把歌剧看得如何高深。这

样的例子告诉我们,古典音乐作品

可以和大众有很好的接触。我也承

认,有些古典音乐作品,连作曲家自

己也不预期它会大众化。

读书报:在台湾,你写古典音乐

方面的随笔和普及文章,也做面向公

众的古典音乐普及讲座,还做古典音

乐方面的电台节目,这些其实都是意

在让更多人接触、认识古典音乐。相

较台湾,大陆有更为庞大的古典音乐

潜在欣赏人群,是否考虑过今后也到

大陆做一些普及工作?

焦元溥:普及推广古典音乐的

人越多越好,最近也有大陆的朋友

在跟我谈这方面的事情。但是,我

接下来的写作计划,乃至未来十年

的写作计划,是写三到四本书,完成

这个计划都已经有点难了。

读书报:能具体说说接下来的

写作计划吗?

焦元溥:第一个,我要完成《游

艺黑白》的增订版。原来的版本包

含我对五十五位钢琴家的访谈,五

十二万字。其中二十三位钢琴家的

访谈,我会加新内容。还会多加二

十五到三十位钢琴家的访谈。这本

书 的 增 订 版 最 终 不 会 少 于 80 万

字。我希望在《游艺黑白》首版出版

十周年,也就是 2017 年可以出版这

个增订版,这就表示我明年要写出

30到40万字新内容。

大陆也有出版社想出版我的《听

见肖邦》的简体版。《听见肖邦》繁体

版 2010 年出版,五年来又有很多波

兰文的研究肖邦的著作被译成了英

文,这些书我都买了。其中有一本是

今年 10月 19日才出版,字很小,900页,我至少得把这本书看完才能修订

《听见肖邦》,之后才能出简体字版。

我还想写一本关于歌剧的书。

我看过的歌剧现场和听过的歌剧唱

片,加起来已经超过四百部。我想

以我的观点写一本介绍歌剧的书,

风格上应该比较像《乐之本事》,深

入浅出,用精彩的文字和有趣的故

事带给读者歌剧的不同面向。

摄 影:丁 杨

日常生活,“平常”幸福

孩提时代,什么样的生活最令我

们欢欣难忘?大概就是秦文君在《香

喷喷的节日》(徐晓璇/图)里写到的那

些热闹的、温暖的、喜气洋洋的日子。

这样的时光往往定格在某个晴好的太

阳天里,有敦实的握手,温暖的问候,

当然也必定少不了一群叽喳推搡的孩

子。忙碌的序幕总是由大人们操持,

翘首的企盼则是小孩子的主务,就像

故事里的小老鼠米尼,在节日降临前

的兴奋中还会忧心忡忡地想:“第二天

刮大风、打大雷怎么办?要是客人改

主意了,来不了,又该怎么办?”这孩子

气的无谓担忧,实在是因为即将到来

的日子太甜蜜,太美好,太叫人害怕

错过的缘故。这日子里有响亮的笑

声,热情的拥抱,贴心的礼物,有喷香

的美食,愉快的畅谈,欢乐的游戏,更

重要的是,有我们挚爱的亲人、伙伴

和朋友彼此相伴,一起分享此刻的幸

福。

因此,作家和画家用温软的笔

墨与心情,细细致致地描画着这样

的日子里发生的生活故事。从绘着

图画、贴着花朵邮票的邀请信开始,

到野花、山果、灯笼、鲜花浴的准备,

再到鼠大伯一家、鼠姑妈一家、鼠爷

爷、鼠奶奶的一一到来,还有姗姗来

迟的鼠叔叔和他从猫爪下逃脱的不

无惊险的旅程。随着情节的展开,

热闹的气氛一点一点地增浓,欢乐

的情绪也一点一点地累积,每一个

叙事的段落都洋溢那份丰美、跃动、

欢快、温暖的日常生活感觉。这样

灿烂的日子里,再没有什么比生活

在此时此刻更美妙的了。你瞧,鼠

叔叔历经险情归来,“虽然领带歪

了,皮鞋掉了,西装破了,但是还活

着,能笑,能说,很快又是一只生气

勃勃的老鼠。”这是一段多么耐咀嚼

的文字,从它简简单单的叙述里透

出的那份对生活的毫无抱怨的单纯

热爱,让最平常的日子都变得珍贵

和闪亮起来。

而所有这一切欢笑、乐观和

“生机勃勃”的源头,是家人之间深

情的关切、等待、陪伴与照料。这

小小屋檐下汇聚的温情,也是日常

生活中最令人踏实的一种幸福。

自然生命,万物有灵

但生活的海洋无疑还有着更宽

广的面向。如果说鼠家族的这个节

日聚会让我们感受到了属于“家”的

那份相亲相爱的暖意,那么图画书

《好像》(秦文君/文 刘洵/图)则带我

们从窄小的屋宇走向广阔的外面,

从自我的“小”家走向自然的“大”

家。与欢声笑语的亲朋聚会相比,

这里呈现的是世界与生命的另一副

奇妙的面孔:太阳,白云,雨点,豆梨

花瓣,柳树叶,小蘑菇,蚯蚓,蚂蚁,

瓢虫……它让你从生活的喧闹中独

自安静下来,去感受一道阳光、一滴

水的变化,去聆听一朵花、一片叶子

的心情,去想象一只振翅高飞的云

雀的快乐。透过这样的感受、聆听

和想象,我们仿佛也融入到了那万

物有灵的自然生命乐章中。

对童年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

生活课堂。在钢筋水泥的世界和

熙攘功利的生活越来越隔绝开人

与太阳、与泥土、与一只小虫的亲

切交往的今天,懂得欣赏自然生命

并与之平等相待、对话,越来越成

为了一种需要学习的生活方式。

而唤醒孩子天性中那份与自然相

亲近的情愫,正是这人生课堂的起

点。因此,在《好像》里,作家用透

着天真气的美文赞美着哪怕最微

小的生命的美与尊严:“每一根小

草都在做着自己的梦,草叶的影子

连起来,起起伏伏一长条。一根最

小的草弯着腰,好像在祷告:我好

不容易长这么高,千万不要把我踩

矮掉呀。”“一只红底黑点的瓢虫停

在一颗红色的野果子上,细细的腿

儿紧紧搂着果子,好像在宣布:这

只球和我一样红,是我的球!”这

些充满童趣的移情和想象,从一个

独特的视角诠释着诗人华兹华斯

笔下“最卑微的花朵都有思想”的

深意。

这是自然的声音,也是我们自

己灵魂的声音。从一株小草、一

瓣小花身上见出的对自然万物的

尊重,对造物之功的赞美,以及对

宇宙存在的敬畏,归根结底是我

们对世界的一种理解和对生命的

一种态度;而那投向自然万物的

温情目光,最终也来自一颗纯善、

敏感、诗意、丰富的心灵。正是这

样的心灵让我们得以充分领略生

活中的自然和人情之美,也让我

们深深明白朱光潜先生所说的那

种生活的遗憾所指为何:“许多人

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

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

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

暇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

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

囚牢。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在生计的奔忙中仍然葆有回

首观赏的生趣和心境,正是美的

生活给予我们的馈赠。

精神顿悟,生命成长

然而,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一定

知道,人生中固然有许多“一切都

很好”的时刻,也有不少不那么令

人愉快的场合。即便在亲爱的家

里,有时也难免发生矛盾、误解,甚至因此生出嫌隙、怨怒。就像在

《奶奶家的大猫和小猫》(秦文君/

文 弯弯/图)中,小猫紫玉的到来让大猫绿宝感到了莫名的威胁和嫉妒,因为它似乎“分”走了奶奶对绿宝的关心和爱。它于是处处与紫玉为难,又总将紫玉的示好解读成示威。无休止的斗气和计较让原本快乐的日子变得“又寂寞又沉

闷”,直到有一天,绿宝带着灰暗的

心情默默逃离了亲爱的家。它需

要时间来舔舐心底的伤口,走出唯

我的世界,继而开始新的生活。

这样的挫磨永远是生活的一部

分,但也惟有历经砥砺之后,我们方

能从内心深处领会那份体悟。这个

过程可能充满苦涩和艰难,却也是生

命必不可少的一种成长。谁说这样

的精神顿悟和成长,不是生活带给我

们的另一种“美”的体验?

“美”在文字里,也在插图中。

后者是这套图画书作品格外值得

一提的地方。尽管从典型图画书

的角度看,这三部作品的文字在表

意上已经相当自足,但三位插画者

仍然用画图特有的方式,在纸页上

开辟了与文字各异其趣的想象空

间。《香喷喷的节日》中线条柔和、

色彩温馨、层次丰富、意象密集的

插图,完美地演绎着家族聚会的温

暖氛围;当阅读的目光落在鼠家族

出没的地窖、丛林、山谷、原野等生

动场景之上,我们几乎要相信,在

无人看见的地底,真的生活着这样

一群欢乐自在的生灵。《好像》用富

于节奏感的画面想象、再现文字里

的景致,其色彩、笔触透着梦一般

迷离的美感,一页页地翻过去,如

同欣赏一组静美的雨后风景画。

《奶奶家的大猫和小猫》中,画家似

乎有意用绵软的轮廓柔化着情感

的锐度,就像生活始终以它的宽厚

容纳着我们的所有任性,并等待我

们最终接纳它的怀抱。

从这个角度看,这套由知名作家

秦文君与三位富有才华的年轻画家

合作的图画书作品,也为读者描出了

一道缩微的人生图景。那是我们每

个人都会经历的生活世界:家里家

外、人与自然、集体与个体、热烈与宁

静、欢乐与痛苦……作家和画家用文

字与色彩的合奏,带我们去认识、体

验、欣赏人生不同片段独一无二的

美,以及从它们的彼此交会和碰撞中

升腾起来的、“生活”这个字眼所蕴藏

的丰富深厚的内涵。我想,阅读和领

受这笔墨色彩中的生活之美,本身也

是一种美的生活。

秦文君:深受小读者喜爱的儿童文

学作家,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

国首位入围“林格伦纪念奖”的儿童

文学作家,2002年获国际安徒生奖

提名。著有《男生贾里全传》《女生

贾梅全传》《一个女孩的心灵史》《天

棠街3号》《小香咕全传》《香草不是

笨小孩》等600余万字作品。其作品

先后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

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全国优秀儿

童文学奖等50多种奖项,多部作品

被译为英文、日文、德文、荷兰文、韩

文等版本。“秦文君温暖绘本系列”,

为秦文君专为图画书艺术形式创

作的首部作品。

这套由知名作家秦文君与三位富有才华的年轻画家合作的图画书作品,为读者描出了一道缩微的人生图景。家里家外、人与自然、集体与个体、热烈与宁静、欢乐与痛苦……作家和画家用文字与色彩的合奏,带我们去认识、体验、欣赏人生不同片段独一无二的美,以及从它们的彼此交会和碰撞中升腾起来的、“生活”这个字眼所蕴藏的丰富深厚的内涵。

秦文君首创图画书:笔墨微缩的人生图景■赵 霞

“秦文君温暖绘本系列”(《好像》《香喷喷的日子》《奶奶家的大猫小猫》),秦文君/文,徐晓璇、刘洵、弯弯/图,明天出版社2015年 11月第一版,36.00元/册

焦元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