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数学€¦ · 并能想到将原来的算式转化成为符合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

1
趣味数学 六年级 www.pep.com.cn 主题 :数与代数 导读 :从这周开始,同学们将进入整 理与复习单元,在这个单元里,大家 将回顾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第 一部分复习的是 数与代数 ,内容包 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概念, 负数的初步认识,四则运算、运算定 律及其应用,以及用字母表示数、简 单的方程及其应用。 动感摩天轮 2010年04月30日 星期五 第31期 总第360期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016 主办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 人教网 本期责任编辑:傅波(网名:质数) 投稿:send.pep.com.cn E-mail:[email protected] 数学我知道 解答应用题的时候,我们都非常重视审题这个环节,因 为不认真审题,就不能正确地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解 题也就无从入手了。而在做计算题的时候,很多人往往认为 数目和运算符号都是明摆着的,不审题也照样可以计算。其 实,做计算题的时候同样也是需要认真审题的。通过审题, 可以看清数目的特点,运算之间的关系,既能确定运算顺 序,又能进一步思考:是否可以应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 使计算方法更加合理、灵活,计算更加简便呢?审题,可以 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发展我们的思维能力,提高我们的计 算能力。 现在,让我们通过计算下面的题,进一步认识审题是多 么的重要。 )÷5× 有的同学说这道题的计算结果是 你同意吗?先让我们一起来审题:这是一道含小括号的三步 计算式题,按运算顺序的规定,应该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 小括号外的。小括号里 ,和是 ,小括号外的乘法与 除法属同一级运算,计算时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进行。正确的 计算过程是:( )÷5× ÷5× × × 。计算的最后结果应该是 ,而不是 。从表面上看, 讲述你与数学的故事,记录数学学习的点滴,分享成功与失败的心情,麦斯部落格,我的地盘我作主! 人教论坛麦斯部落格专区 造成错误的原因是计算时违反了运算顺序,实际上呢,是有 的同学被5× 正好可以约分这一组合形式吸引所致。如果我 们在计算之前能够认真审题的话,那么,这样的错误是完全 可以避免的,你说对吗? 又如 15×78+45×74,这是一道“求两积之和”的三步 式题,粗看,数目和和运算之间没有明显的特点,按运算顺 序应该先分别计算出 15×78、45×74 的积,然后将两个积相 加,它们的和便是计算的最后结果。如果我们在审题时,充 分利用自己头脑中的数字知识,就能看到数目间的倍数关系, 并能想到将原来的算式转化成为符合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 算的可能性。依据“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 个因数缩小同样的倍数,积不变”的性质,将 15 扩大 3 倍为 45,78 缩小 3 倍为 26,使 15×78 转化成为 45×26。计算过 程是:15×78+45×74=(15×3)×(78÷3)+45×74= 45×26+45×74=45×(26+74)=45×100=4500。由此可见, 认真审题,有时可以将题目进行合理地“改造”,使计算简便。 认真审题,既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项重要的 学习能力。习惯和能力都需要有意识地去培养。让我们在做 计算题的过程中,自觉地增强审题意识,锻炼审题能力吧! 头脑风暴 开心果 推理的艺术触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决定吃什 么,用一张什么样的地图,买一件什么样的礼物,或者证明 一个几何定理,等等。有关推理的种种技巧,都融入了问题 的解决之中。在推理中一个小小的毛病都可能导致十分怪异 和荒谬的结果。 我们中间谁能保证在我们的解释、解答或证明中不会发 现一点错误呢?在数学中除以零是一种常见的错误,它能引 出像下面“1=2”的证明那样的荒谬的结果。你能发现它错 在哪里吗? 自然数记趣 1=2 的证明 有一位阿姨在河边洗刷一大摞碗。一个过路人问她:“ 怎么刷这么多碗哪?”她回答: “家里来客人了。”过路 人又问:“家里来了多少客人?”阿姨笑着答道:“2个人给 一碗饭,3个人给一碗鸡蛋羹,4个人给一碗肉,一共要用65 只碗,你算算我们家来了多少客人?” 家里来了多少客人? 做计算题也要认真审题 识数的故事 ◆破碎的数 在拉丁文里,分数是来源于“破碎”一 词,因此分数也曾被人叫做是“破碎数”。 在数的历史上,分数几乎与自然数同样古 老,在各个民族最古老的文献里,都能找到 有关分数的记载,然而,分数在数学中传播 并获得自己的地位,却用了几千年的时间。 在欧洲,这些“破碎数”曾经令人谈虎色变,视为畏 途。7世纪时,有个数学家算出了一道8个分数相加的习题, 竟被认为是干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 里,欧洲数学家在编写算术课本时,不得不把分数的运算法 则单独叙述,因为许多学生遇到分数后,就会心灰意懒,不 愿意继续学习数学了。直到17世纪,欧洲的许多学校还不得 不派最好的教师去讲授分数知识。以致到现在,德国人形容 某个人陷入困境时,还常常引用一句古老的谚语,说他“掉 进分数里去了”。 一些古希腊数学家干脆不承认分数,把分数叫做“整数 的比”。 在西方,分数理论的发展出奇地缓慢,直到16世纪,西 方的数学家们才对分数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甚至到了17世 纪,数学家科克在3/5+7/8+9/10+12/20时,还用分母的乘 积8000作为公分母! 而这些知识,我国数学家在2000多年前就都已知道了。 我国现在尚能见到最早的一部数学著作,刻在汉朝初期的一 批竹简上,名字叫《算数书》。它是1984年初在湖北省江陵 县出土的。在这本书里,已经对分数运算作了深入的研究。 稍晚些时候,在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里,已 经在世界上首次系统地研究了分数。书中将分数的加法叫做 “合分”,减法叫做“减分”,乘法叫做“乘分”,除法叫 做“经分”,并结合大量例题,详细介绍了它们的运算法 则,以及分数的通分、约分、化带分数为假分数的方法步 骤。尤其令人自豪的是,我国古代数学家发明的这些方法步 骤,已与现代的方法步骤大体相同了。 ◆小数 在小学数学里,一般是先学小数后学分数。但是从历史 上看,是先有分数后有小数,而且时间还相差得很久。 公元260年左右,我国数学家刘徽首先 引出十进小数的概念。可惜刘徽以后的一 千年里,没有更多的数学家去完善小数的 概念。是什么原因阻碍了小数的发展呢?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著名科学史家学李约 瑟认为:“《九章算术》对中国数学的影 响之一,是完备的分数体系阻碍了小数的 普及。” 在我国第一部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中,使用了完整的 分数体系解算数学问题,使人们感到似乎有了分数就行,不 必要再引入小数了。 直到元代的刘瑾,才把小数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他 在《律吕成书》中,最早提出了小数表示法。他把小数部分 降低一格来写。比如106368.6312写成: 麦斯部落格 反演法与方程 从已知条件逐步往回推的数学方法叫反演法,古印度数 学家经常使用它来解数学题。 印度数学家大阿利耶波多在 6 世纪曾给出类似下述的问 题:带着微笑眼睛的美丽少女,请你告诉我,什么数乘以 3, 加上这个乘积的 3/4,然后除以 7,减去此商的 1/3,减去 52,加上 8,除以 10,得 2 ? 根据反演法,我们从 2 这个数开始往回推,凡是加,你 就减;凡是乘,你就除。于是有: 可以算出最后的数是 128。 看起来用反演法解这个题还是比较麻烦。咱们试着用方 程来解解看,会不会更简便? 设这个数为 x,根据问题我们可以直接列出方程: 点击查看答案 师说 正讲数学 漫说数学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所城 市小学的一年级新生入学测试,老师 问一个从未到过农村的孩子:“你知道 吃的米和面是从哪里来的?”“是从粮 店买来的。”“粮店里的粮是从哪里来 的呢?”“不知道”。你觉得可笑吗? 其实,虽然今天你已经是快要毕业的六年级学生了,如 果提出一个类似的问题:“数学是从哪里来的?”你会不会认 为是从教科书上来的呢?或者是从数学家的头脑里想出来的 呢?那么,数学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你知道吗?你能说清 楚吗? 数学,你从哪里来?(一) 你可知道,所有的数学知识,包括算术、几何、代数、 三角等,都是人类从远古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才获得的。人 类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二、三百万年,可是直到二、三万年前, 才建立起初步的数和形的概念,积累了一点数学知识,这就 是我们刚入学时学的那些最简单的数与形。现在从小学到中 学所学的算术、几何、代数、三角,直到 400 年前,也就是 公元十六世纪才完备起来。这就是说,你在学校的几年里, 学完了人类二、三百万年里通过生活实践积累起来的数学知 识!这真是了不起!可是,当你回忆当初扳手指头数数的时 候,你是不是感到当时真是太幼稚了呢? 一些国家和民族对某些自然数有特殊的情感,表现出不 同的好恶,反映出不同民族的习俗和文化背景,真是一件趣事。 1.“从无到有”与“黑暗”的“一” 中国古人认为,万物均由天地阴阳交感而成,形成了道 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天地,天地生阴阳,阴阳生万 物的数学关系观。“一”的意义成了“从无到有”,而在3000 年前的巴比伦数学中,“1”是一个不祥的数字,1万称为“黑 暗”,1万万则是“黑暗的黑暗”。 2. 走向成功的“三” 中国古人认为,“二三”是一个成功的数字。史记云:“数 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老子》则说:“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亚里士多德说:“人类所需要的知识有三: 理论、使用、鉴别。”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说:“立志、工作、 成功是人类活力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之门,工作是登堂 数学对联中的哲理 下面两幅和数学有关的对联,既有着数学的含义,又道 出了生活的真谛。你能体会里面的意境么? 加减乘除谋算千秋功业点线面体描绘四化蓝图。 磨练如几何曲线幸福似小数循环。 2 除以 10 2×10 加上 8 2×108 减去 52 2×10852 减去此商的1/3 2×10852× 2 3 除以 7 2×10852× 2 3 ×7 加上这个乘积的3/4 2×10852× 2 3 ×7 ÷ 13 4 乘以 3 2×10852× 2 3 ×7 ÷ 13 4 ÷ 3 [x×3×14 3 ÷ 7×13 1 )-528] ÷ 102 接下来,我们很容易解出 x=128。 看,用方程解题是不是思路清晰,简便很多? 1 2 1 3 1 2 1 3 1 5 1 2 1 3 1 5 1 5 1 5 1 5 5 6 5 6 5 6 5 6 5 6 1 30 1 30 1 5 15世纪上半叶,伊朗数学家阿尔•卡西在《圆周的论文》 里,第一次发现了小数,并且给出了小数乘、除法的运算法 则。他使用垂直线把小数中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开,在 整数部分上面写上“整的”。有时他把整数部分用黑墨水 写,而小数部分则写成红色的。这个半边黑半边红的数就是 小数。1593年在罗马出版了克拉维斯的《星盘》一书,书中 第一次使用小数点“.”来作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分界。 任何分数都可以化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但是小 数中的无限不循环小数却不能化成分数,所以说小数是比分 数范围更广的数。 ◆负数 自然数都比零大。那么,有没有比零小的 数呢?有,这种数叫做“负数”。比0小l的数 记为-l,比0小2的数记为-2。这里,“-” 号是性质符号,叫负号。负数可以用来表示相 反意义的量,譬如把零上5摄氏度记作5℃,那 么零下5摄氏度就可以记作-5℃。 有了负数以后,不仅大数能减小数,小数也能减大数, 减法运算变得通行无阻了。在小学里,两个数的和一定比加 数大,有了负数以后,这个结论就变得没有意义了,两个数 相加,有时候还会越加越小呢! 历史上,人们对负数是不那么服气的,直到16世纪,欧 洲大多数的数学家都还不承认负数。他们觉得,0就是“什么 也没有”,有什么东西能够比“什么也没有”还小呢?德国 数学家史提非大声嚷叫:“负数是‘虚伪的零下’,仅仅是 些记号而已。”法国数学家帕斯卡则忿忿地说:“从0减去4 纯粹是胡说八道。”英国数学家瓦里斯更有趣,他说:“负 数并不比零小,而是‘比无穷大数还要大’。” 围绕负数问题,欧洲数学家争论了很长的时间,而在此 之前的1000多年,印度数学家就已经发现了负数。公元625 年,婆罗摩及多在印度最先提出了负数概念。他用“财产” 表示正数,用“欠债”表示负数,并用它们来解释正负数的 加减法运算。不过,世界上最先发现负数的人,并不是印度 数学家。比婆罗摩及多早几百年,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 算术》里已明确指出:如果“卖”是正,则“买”就是负; 如果“余钱”是止,则“不足钱”就是负。在世界上最先对 负数概念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公元263年,我国数学家刘徽注释《九章算术》时进一步 明确指出:两种得失相反的数,分别叫做正数和负数。《九 章算术》还最早提出了正负数的加减法则,书中叫“正负 术”,共有8条,除了名词与现在不一样以外,已与现在的正 负数加减法则完全一致。 负数概念的产生,是世界科学史上重大的发现,也是我 国人民对数学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贡献。 刘徽 如果 ab ba>0,则 1=2。 证明: 1 ) a b> 0 已知 2 ) ab 已知 3 ) abb 2 第 2 步“=”的两边同“×” 4 ) aba 2 b 2 a 2 第 3 步“=”的两边同“-” 5 ) aba)=(ba)(ba)第 4 步的两边同时分解 因式 6 ) a =(ba第5 步“=”的两边同“÷”(ba7 ) aaa 第 6 步替换 8 ) a=2a 第 7 步同类项相加 9 )1 = 2 第 8 步“=”的两边同“÷”a 1=2 ? 点击查看答案 狐狸、小熊、小鹿、小猴正在分它们得到的一千克饼。 怎样分好呢?狡猾的狐狸说:“饼不多,我少分一点吧!先把 饼的 20%给我,小猴从我分剩的饼中分 25%,小鹿从小猴分 剩的饼中分 30%,小熊再从小鹿分剩下的饼中分 35%,最后 剩下的一点点给我,怎么样?”大家觉得狐狸分得最少,就 同意了。可最后发现狐狸分得的饼最多,差不多一半了。同 学们,你算出狐狸、小猴、小鹿、小熊各分多少饼,戳穿狐 狸的诡计么? 狐狸的诡计 点击查看答案 入室的旅程,旅程的尽头是成功。”法国天文学家戴布劳格林 总结自己经验有三大原则:广见闻,多阅读,勤实践。法国 文学家卢梭把读书分为三个步骤:储存、比较、批判。陈景润说: “学习要有三心:—是信心,二是决心,三是恒心。”郭沫若期 望青年必须具有“三大基础”即思想基础、科学基础和语文 基础。

Upload: others

Post on 18-Oct-2019

1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趣味数学€¦ · 并能想到将原来的算式转化成为符合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 算的可能性。依据“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

趣味数学六年级

w w w . p e p . c o m . c n主题:数与代数导读:从这周开始,同学们将进入整理与复习单元,在这个单元里,大家将回顾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第一部分复习的是数与代数,内容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概念,负数的初步认识,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及其应用,以及用字母表示数、简单的方程及其应用。

动感摩天轮

■2010年04月30日 星期五 第31期 ■总第360期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016

主办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网  本期责任编辑:傅波(网名:质数)

投稿:send.pep.com.cn E-mail:[email protected]

数学我知道

  解答应用题的时候,我们都非常重视审题这个环节,因

为不认真审题,就不能正确地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解

题也就无从入手了。而在做计算题的时候,很多人往往认为

数目和运算符号都是明摆着的,不审题也照样可以计算。其

实,做计算题的时候同样也是需要认真审题的。通过审题,

可以看清数目的特点,运算之间的关系,既能确定运算顺

序,又能进一步思考:是否可以应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

使计算方法更加合理、灵活,计算更加简便呢?审题,可以

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发展我们的思维能力,提高我们的计

算能力。

  现在,让我们通过计算下面的题,进一步认识审题是多

么的重要。

  ( + )÷5× 有的同学说这道题的计算结果是 ,

你同意吗?先让我们一起来审题:这是一道含小括号的三步

计算式题,按运算顺序的规定,应该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

小括号外的。小括号里 + ,和是 ,小括号外的乘法与

除法属同一级运算,计算时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进行。正确的

计算过程是:( + )÷5× = ÷5× = × ×

= 。计算的最后结果应该是 ,而不是 。从表面上看,

讲述你与数学的故事,记录数学学习的点滴,分享成功与失败的心情,麦斯部落格,我的地盘我作主!

人教论坛麦斯部落格专区

造成错误的原因是计算时违反了运算顺序,实际上呢,是有

的同学被5× 正好可以约分这一组合形式吸引所致。如果我

们在计算之前能够认真审题的话,那么,这样的错误是完全

可以避免的,你说对吗?

  又如 15×78+45×74,这是一道“求两积之和”的三步

式题,粗看,数目和和运算之间没有明显的特点,按运算顺

序应该先分别计算出 15×78、 45×74 的积,然后将两个积相

加,它们的和便是计算的最后结果。如果我们在审题时,充

分利用自己头脑中的数字知识,就能看到数目间的倍数关系,

并能想到将原来的算式转化成为符合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

算的可能性。依据“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

个因数缩小同样的倍数,积不变”的性质,将 15 扩大 3倍为

45,78 缩小 3倍为 26,使 15×78 转化成为 45×26。计算过

程是:15×78+45×74=(15×3)×(78÷3)+45×74=

45×26+45×74=45×(26+74)=45×100=4500。由此可见,

认真审题,有时可以将题目进行合理地“改造”,使计算简便。

  认真审题,既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项重要的

学习能力。习惯和能力都需要有意识地去培养。让我们在做

计算题的过程中,自觉地增强审题意识,锻炼审题能力吧!

头脑风暴

开心果

  推理的艺术触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决定吃什

么,用一张什么样的地图,买一件什么样的礼物,或者证明

一个几何定理,等等。有关推理的种种技巧,都融入了问题

的解决之中。在推理中一个小小的毛病都可能导致十分怪异

和荒谬的结果。

  我们中间谁能保证在我们的解释、解答或证明中不会发

现一点错误呢?在数学中除以零是一种常见的错误,它能引

出像下面“1=2”的证明那样的荒谬的结果。你能发现它错

在哪里吗?

自然数记趣

1=2 的证明

  有一位阿姨在河边洗刷一大摞碗。一个过路人问她:“

怎么刷这么多碗哪?”她回答: “家里来客人了。”过路

人又问:“家里来了多少客人?”阿姨笑着答道:“2个人给

一碗饭,3个人给一碗鸡蛋羹,4个人给一碗肉,一共要用65

只碗,你算算我们家来了多少客人?”

家里来了多少客人?

做计算题也要认真审题

识数的故事

◆破碎的数

  在拉丁文里,分数是来源于“破碎”一

词,因此分数也曾被人叫做是“破碎数”。

在数的历史上,分数几乎与自然数同样古

老,在各个民族最古老的文献里,都能找到

有关分数的记载,然而,分数在数学中传播

并获得自己的地位,却用了几千年的时间。

  在欧洲,这些“破碎数”曾经令人谈虎色变,视为畏

途。7世纪时,有个数学家算出了一道8个分数相加的习题,

竟被认为是干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

里,欧洲数学家在编写算术课本时,不得不把分数的运算法

则单独叙述,因为许多学生遇到分数后,就会心灰意懒,不

愿意继续学习数学了。直到17世纪,欧洲的许多学校还不得

不派最好的教师去讲授分数知识。以致到现在,德国人形容

某个人陷入困境时,还常常引用一句古老的谚语,说他“掉

进分数里去了”。

  一些古希腊数学家干脆不承认分数,把分数叫做“整数

的比”。

  在西方,分数理论的发展出奇地缓慢,直到16世纪,西

方的数学家们才对分数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甚至到了17世

纪,数学家科克在3/5+7/8+9/10+12/20时,还用分母的乘

积8000作为公分母!

  而这些知识,我国数学家在2000多年前就都已知道了。

我国现在尚能见到最早的一部数学著作,刻在汉朝初期的一

批竹简上,名字叫《算数书》。它是1984年初在湖北省江陵

县出土的。在这本书里,已经对分数运算作了深入的研究。

  稍晚些时候,在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里,已

经在世界上首次系统地研究了分数。书中将分数的加法叫做

“合分”,减法叫做“减分”,乘法叫做“乘分”,除法叫

做“经分”,并结合大量例题,详细介绍了它们的运算法

则,以及分数的通分、约分、化带分数为假分数的方法步

骤。尤其令人自豪的是,我国古代数学家发明的这些方法步

骤,已与现代的方法步骤大体相同了。

◆小数

  在小学数学里,一般是先学小数后学分数。但是从历史

上看,是先有分数后有小数,而且时间还相差得很久。

  公元260年左右,我国数学家刘徽首先

引出十进小数的概念。可惜刘徽以后的一

千年里,没有更多的数学家去完善小数的

概念。是什么原因阻碍了小数的发展呢?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著名科学史家学李约

瑟认为:“《九章算术》对中国数学的影

响之一,是完备的分数体系阻碍了小数的

普及。”

  在我国第一部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中,使用了完整的

分数体系解算数学问题,使人们感到似乎有了分数就行,不

必要再引入小数了。

  直到元代的刘瑾,才把小数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他

在《律吕成书》中,最早提出了小数表示法。他把小数部分

降低一格来写。比如106368.6312写成:

麦斯部落格

反演法与方程

  从已知条件逐步往回推的数学方法叫反演法,古印度数

学家经常使用它来解数学题。

  印度数学家大阿利耶波多在 6世纪曾给出类似下述的问

题:带着微笑眼睛的美丽少女,请你告诉我,什么数乘以 3,

加上这个乘积的 3/4,然后除以 7,减去此商的 1/3,减去

52,加上 8,除以 10,得 2?

  根据反演法,我们从 2这个数开始往回推,凡是加,你

就减;凡是乘,你就除。于是有:

  可以算出最后的数是 128。

  看起来用反演法解这个题还是比较麻烦。咱们试着用方

程来解解看,会不会更简便?

  设这个数为 x,根据问题我们可以直接列出方程:

点击查看答案

师说

正讲数学

数学,无处不在

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与军事

漫说数学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所城

市小学的一年级新生入学测试,老师

问一个从未到过农村的孩子:“你知道

吃的米和面是从哪里来的?”“是从粮

店买来的。”“粮店里的粮是从哪里来

的呢?”“不知道”。你觉得可笑吗?

  其实,虽然今天你已经是快要毕业的六年级学生了,如

果提出一个类似的问题:“数学是从哪里来的?”你会不会认

为是从教科书上来的呢?或者是从数学家的头脑里想出来的

呢?那么,数学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你知道吗?你能说清

楚吗?

数学,你从哪里来?(一)

  你可知道,所有的数学知识,包括算术、几何、代数、

三角等,都是人类从远古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才获得的。人

类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二、三百万年,可是直到二、三万年前,

才建立起初步的数和形的概念,积累了一点数学知识,这就

是我们刚入学时学的那些最简单的数与形。现在从小学到中

学所学的算术、几何、代数、三角,直到 400 年前,也就是

公元十六世纪才完备起来。这就是说,你在学校的几年里,

学完了人类二、三百万年里通过生活实践积累起来的数学知

识!这真是了不起!可是,当你回忆当初扳手指头数数的时

候,你是不是感到当时真是太幼稚了呢?

  一些国家和民族对某些自然数有特殊的情感,表现出不

同的好恶,反映出不同民族的习俗和文化背景,真是一件趣事。

  1. “从无到有”与“黑暗”的“一”

  中国古人认为,万物均由天地阴阳交感而成,形成了道

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天地,天地生阴阳,阴阳生万

物的数学关系观。“一”的意义成了“从无到有”,而在 3000

年前的巴比伦数学中,“1”是一个不祥的数字,1万称为“黑

暗”,1万万则是“黑暗的黑暗”。

  2. 走向成功的“三”

  中国古人认为,“二三”是一个成功的数字。史记云:“数

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老子》则说:“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亚里士多德说:“人类所需要的知识有三:

理论、使用、鉴别。”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说:“立志、工作、

成功是人类活力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之门,工作是登堂

数学对联中的哲理

  下面两幅和数学有关的对联,既有着数学的含义,又道

出了生活的真谛。你能体会里面的意境么?

加减乘除谋算千秋功业,

点线面体描绘四化蓝图。

磨练如几何曲线,

幸福似小数循环。

得 2 除以 10 2×10 加上 8 2×10-8 减去 52 2×10-8+52

减去此商的1/3 (2×10-8+52)×23

除以 7 (2×10-8+52)×23×7

加上这个乘积的3/4 (2×10-8+52)×23×7÷(1+

34)

乘以 3 (2×10-8+52)×23×7÷(1+

34)÷ 3

[x×3×(1+43)÷ 7×(1-

31)-52+8]÷ 10=2

  接下来,我们很容易解出 x=128。

  看,用方程解题是不是思路清晰,简便很多?

12

13

12

13

15

12

13

15

15

15

15

56

56

56

56

56

130

130

15

  15世纪上半叶,伊朗数学家阿尔•卡西在《圆周的论文》

里,第一次发现了小数,并且给出了小数乘、除法的运算法

则。他使用垂直线把小数中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开,在

整数部分上面写上“整的”。有时他把整数部分用黑墨水

写,而小数部分则写成红色的。这个半边黑半边红的数就是

小数。1593年在罗马出版了克拉维斯的《星盘》一书,书中

第一次使用小数点“.”来作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分界。

  任何分数都可以化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但是小

数中的无限不循环小数却不能化成分数,所以说小数是比分

数范围更广的数。

◆负数

  自然数都比零大。那么,有没有比零小的

数呢?有,这种数叫做“负数”。比0小l的数

记为-l,比0小2的数记为-2。这里,“-”

号是性质符号,叫负号。负数可以用来表示相

反意义的量,譬如把零上5摄氏度记作5℃,那

么零下5摄氏度就可以记作-5℃。

  有了负数以后,不仅大数能减小数,小数也能减大数,

减法运算变得通行无阻了。在小学里,两个数的和一定比加

数大,有了负数以后,这个结论就变得没有意义了,两个数

相加,有时候还会越加越小呢!

  历史上,人们对负数是不那么服气的,直到16世纪,欧

洲大多数的数学家都还不承认负数。他们觉得,0就是“什么

也没有”,有什么东西能够比“什么也没有”还小呢?德国

数学家史提非大声嚷叫:“负数是‘虚伪的零下’,仅仅是

些记号而已。”法国数学家帕斯卡则忿忿地说:“从0减去4

纯粹是胡说八道。”英国数学家瓦里斯更有趣,他说:“负

数并不比零小,而是‘比无穷大数还要大’。”

  围绕负数问题,欧洲数学家争论了很长的时间,而在此

之前的1000多年,印度数学家就已经发现了负数。公元625

年,婆罗摩及多在印度最先提出了负数概念。他用“财产”

表示正数,用“欠债”表示负数,并用它们来解释正负数的

加减法运算。不过,世界上最先发现负数的人,并不是印度

数学家。比婆罗摩及多早几百年,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

算术》里已明确指出:如果“卖”是正,则“买”就是负;

如果“余钱”是止,则“不足钱”就是负。在世界上最先对

负数概念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公元263年,我国数学家刘徽注释《九章算术》时进一步

明确指出:两种得失相反的数,分别叫做正数和负数。《九

章算术》还最早提出了正负数的加减法则,书中叫“正负

术”,共有8条,除了名词与现在不一样以外,已与现在的正

负数加减法则完全一致。

  负数概念的产生,是世界科学史上重大的发现,也是我

国人民对数学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贡献。

刘徽

  如果 a=b 且 b,a>0,则 1=2。

  证明:

  1 ) a ,b> 0 已知

  2 ) a=b 已知

  3 ) ab= b2 第 2 步“=”的两边同“×”

  4 ) ab- a2= b2- a2 第 3 步“=”的两边同“-”

  5 ) a(b-a)=(b+a)(b-a) 第 4 步的两边同时分解

因式

  6 ) a =(b+a) 第 5 步“=”的两边同“÷”(b-a)  7 ) a= a+a 第 6 步替换

  8 ) a=2a 第 7 步同类项相加

  9 ) 1 = 2 第 8 步“=”的两边同“÷”a

1=2 ?

点击查看答案

  狐狸、小熊、小鹿、小猴正在分它们得到的一千克饼。

怎样分好呢?狡猾的狐狸说:“饼不多,我少分一点吧!先把

饼的 20%给我,小猴从我分剩的饼中分 25%,小鹿从小猴分

剩的饼中分 30%,小熊再从小鹿分剩下的饼中分 35%,最后

剩下的一点点给我,怎么样?”大家觉得狐狸分得最少,就

同意了。可最后发现狐狸分得的饼最多,差不多一半了。同

学们,你算出狐狸、小猴、小鹿、小熊各分多少饼,戳穿狐

狸的诡计么?

狐狸的诡计

点击查看答案

入室的旅程,旅程的尽头是成功。”法国天文学家戴布劳格林

总结自己经验有三大原则:广见闻,多阅读,勤实践。法国

文学家卢梭把读书分为三个步骤:储存、比较、批判。陈景润说:

“学习要有三心:—是信心,二是决心,三是恒心。”郭沫若期

望青年必须具有“三大基础”即思想基础、科学基础和语文

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