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 - chinateacher.com.cn€¦ · 这是一本妇孺老幼皆熟稔的神...

1
主编:马朝宏 电话:010-82296738 执行主编:宋鸽 010-82296728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周刊 教师成长 探寻教师专业成长路径 8 2019年5月29日 只向美好的文字 和思想低头 十本书 耿荣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中最精妙处即是 用哲诗警醒我们:要想渠水清如许,就 须有源头活水,而这源头活水恰是读 书。没有比读书更振奋人心的事了。 我希望所有孩子都能爱上读书,因为 读书会让你的人生发生微妙而令人惊 异的变化。我为师以来努力在做的, 就是陪伴学生在悦读中体味百般 滋味。 古人语:开卷有益。我要说:四不 读。不经历生死磨难不读;不动心忍 性不读;不刻骨蚀魂不读;不美好自 由不读。 我只向美好的文字和思想低头, 如今选出这十本书,书的作者无不是 在砥砺人生、饱历忧患中负重前行。 分享他们的文字不仅仅是在予人启 迪,更多则是致敬这种人文关怀。 《西游记》 这是一本妇孺老幼皆熟稔的神 作。我记得第一次读《西游记》时,是 小学六年级的暑假,当我用自己的玩 耍时间换来如饥似渴的图书馆阅读权 限时,我已经完全沉浸在孙行者的世 界了,仿佛悟空的所作所为点燃了我 躁动的内心。 与大部分阅读《西游记》的孩子不 同的是:在求新求怪的情节阅读结束 后,我没有走上一条继续关注更多玄 幻奇异情节的道路,深入、反复阅读细 节并有所领悟是我的阅读之道。 就好像《西游记》不在于“游”, 更多的在于作者“记”的内容。鲁迅 讲,“吴承恩本善于滑稽,他讲妖怪 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所以人人 都喜欢看”,这是说到要旨的。更重 要的是《西游记》中展现诙谐幽默、 人性光辉的地方是实在切中要害 的。例如,孙悟空光辉人设的崩塌, 小时候觉得越读越没劲,总是觉得 猴王的本事如江河日下,拍马溜须 的本领见长,哪里知道其中不可为 人道的原因。孙行者正在历练的所 谓成佛取经之路,有其深刻的社会 含义;各种光怪陆离的妖魔鬼怪,也 皆有其人生寓意。 最可怜的是白骨夫人,没有背景 吃口肉都是要付出生命代价的;最无 辜是六耳猕猴,谁让你善良到想替人 西天取经?进不了这个圈子,你再有 本事也会死于非命;最倒霉的是泾河 龙王,也就犯了点小错,可愣是被斩了 首;命最不值钱的是小妖们,死亡率之 高令人发指……被所有人忽略的细节 里藏有人间至道。 读《西游记》可以让你醒着做梦; 读《西游记》可以让你梦里发笑;读《西 游记》可以让你顿悟人生;读《西游记》 可以让你微言大义。 《许三观卖血记》 凡人凡命,不平凡的鲜血梅花。 “许三观”是中国最底层的社会 人。这大概是同为社会底层牙医出身 的余华不自觉的写作关注点。这部作 品不长,以许三观卖血贯穿首尾。小 说主要讲的是新中国成立后许三观一 家人的故事,表现主人公许三观的写 作手法通篇白描,既写一个自私无情 甚至有点流氓气的许三观;又写一个 善良富有爱心的许三观。人性本身就 是复杂多变的,关注凡人文学,本身就 是一种文学善举,应该为当今社会所 普遍推行。 我有一本珍贵的余华签名本,是 学生送给我的。为了这本书,学生凌 晨4点到上海书城排队,当她把这本鲜 红封面的余华亲笔签名的《许三观卖 血记》送到我手里时,我顿时泪奔:没 有比这更珍贵、更好的礼物了。 《苏东坡传》 不知道为何,有些孩子看书不喜 欢读序言,其实一篇好的序言最能见 出作者的魂灵来。写作目的、情感以 及缘由都会做一个翔实明确的交代, 这本身就是一种散文之美。 正如《苏东坡传》的作者林语堂在 序言中所云:“书架上列着一位有魅 力、有创意、有正义感、旷达任性、独 具卓见的人士所写的作品,真是灵魂 的一大补剂。现在我能动笔写这本 书,我觉得很快乐,单单这个理由就 足够了。” 因快乐而写书;因快乐而读书;因 快乐而荐书。 林语堂从本质上讲是苏东坡思想 一部分的继承者和幽默性格的延伸 者,这有先天优势。而古往今来要描 写苏东坡的生平,国人用的更多是口 口相传、民间传说等添油加醋式夸大 性的章回体故事或笔记。而林语堂所 著《苏东坡传》,初衷是写给完全不懂 国文的美国读者看的,所以在相关资 料的选取上必须科学审慎,让读者阅 读起来能够清晰把握苏东坡的人生脉 络。在林语堂眼中,苏东坡是全天下 读书人的标志和通行证。 当然,如果你对苏东坡的印象一 直停留在那些豪迈的诗句中,还有十 年生死两茫茫的深情中,那你对这个 人物的理解就太单一了。讲起苏东 坡,就不得不提他和他的那些美食。 苏东坡能吃善诗,吃完后对所食之物 吟诗弄文:喜爱猪肉便写了一首《猪肉 颂》;吃河豚写下了《惠崇春江晚景》; 吃蟹写《丁公默送蝤蛑》,吃荔枝写《荔 枝叹》……再苦再涩的人生也能让东 坡居士炼化出美好滋味来。 是故,东坡生平怎可不读? 《老人与海》 我一直以为美国精神骨子里的倔 强来自海明威。 因为作者海明威是这样评价他的 作品《老人与海》的:一艘船越过世界 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 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 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 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 我希望我的每一个学生一定要读 英文版《老人与海》,或者至少读一下 中英对照版《老人与海》。因为老人桑 迪亚哥身上流动着倔强的魂灵和铁骨 铮铮的英雄气质,而这些往往是许多 译文不能完美展示出来的。这本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奖的巨作,值 得孩子细细品味。 故事的首尾都出现了名叫明诺林 (Manolin)的 男 孩 —他希望自己能 够传承老人的捕鱼事业。其实,何止 捕鱼事业应该被传承,与生命抗争的 信念以及与大自然抗争的意志,也应 该一代代坚实地传递下去。 在老人的故事里,为何出现这个 孩子呢?因为孩子年轻,象征着力量 与希望,即便是老人自己,他的内心也 同样是年轻的。文中多次描写到狮 子:在阿非利加海滩上,狮子在笑闹嬉 戏,它们时不时浮现在老人的梦中,一 直沉淀在老人的心中,这同样揭示了 老人永远不屈服的意志力。 这本书是人类精神层面醍醐灌顶 之作,不得不读。它能够让孩子通过 阅读来体会精神的力量以及不屈不挠 的意志。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要读王小波,读《一只特立独行的 猪》足矣! 王小波说过:真正能教我们如何 写作的,却是写作本身。 有读者说:那只猪就是作者自己 吧。可以说对,也可以说不对。这只 猪的“猪设”显然是高于一般猪的,它 有思想、有决断,敢于挑战权威,敢于 打破常规,从这个角度说:这就是作 者期望的自己;而文中的“我”是个上 山下乡的知青,他的自我迷失、盲从 失落也是那个时代的作者的一部分。 所以,王小波是在用自己的人生 经历启示时代的烙印,特立独行的猪 是思想独立的那一部分,无论荒不荒 诞,奇不奇特,它就在那里。 想知道这只特立独行的猪的命运 吗?只要打开书,驰骋你的思想就可以了。 《动物庄园》 说实话,我第一次读《动物庄园》 是一口气读完的,因为一种细思极恐 的心理促使我不停顿地看完了它。这 本书让你阅读后,有在荒郊野外走夜 路的忐忑体验。 这本书的结尾有句话超级经典: “外面的生灵从猪看到人,又从人看到 猪,再从猪看到人;但他们已经分不清 谁是猪,谁是人了。” 书里的故事不复杂,动物们不堪 人类的剥削,赶走了人类,动物们在经 历短暂美好之后,发现一切都不在掌 控里,极权统治的噩梦又在动物庄园 里上演。 故事寓言式地嘲讽了极权主义和 人性问题,奥威尔并没有在书里给出 答案和出路。我想这大概就是作者的 聪明之处,表现一个问题的严重和给 出一个问题的答案相比较,后者是极 难做到的。 《动物庄园》里的问题是全人类的 问题,并非针对某个特定政府或时代, 作为一个中学生,应该要有独立思辨 的能力去看待一本书、一种思潮乃至 一种观点。 《飞鸟集》 之所以喜欢泰戈尔的《飞鸟集》, 是因为我年轻时喜爱读诗、写诗。那 时所写的诗歌用辛弃疾的词句来概括 最准确不过:为赋新词强说愁。 没有愁绪也要挤出一点来,直到 从一位学长手里读到《飞鸟集》,就一 下被这些清新别致的小诗迷住了。 我拿起摘录本,跑进学校的图书 室,一个字“抄”! 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 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 静美。 We read the world wrong and say that it deceives us. 我们把世界看 错了,反说它欺骗我们。 —泰戈尔 《飞鸟集》 …… 摘抄《飞鸟集》直到背出默写出, 不需要讲解,也不需要过多的猜测, 因为泰戈尔的思想就像飞过我内心的 飞鸟,没有留下痕迹,却融入了我的 生活,以至于我会在演讲和交谈间不 自觉地脱口而出《飞鸟集》中的名句。 《飞鸟集》不仅是泰戈尔的代表作 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诗集之一, 它包括 300余首清丽的小诗。白昼和 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都在 泰戈尔的笔下合二为一,短小的语句 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领世人探 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飞鸟集》模糊 了大自然万物和人性的界限,给人勇 气,给人哲理,给人快乐,给人活着的 意义! 《目送》 龙应台进入我的阅读视野,表面 是因为她的杂文《野火集》,实质是由 于她一贯对人的关切。当时觉得龙应 台语言文字犀利,有快人快语之感;不 料《目送》横空出世席卷文坛,72 篇散 文写尽了父母、兄弟、儿子和朋友乃至 自己的种种世情和人态。 正如作者所说:“我慢慢地、慢慢 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 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 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 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 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 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我曾经尝试将龙应台的《目送》、 朱自清的《背影》,以及我写的《给父亲 洗澡》作对比式教学,每次上课我与学 生都情不能自已,潸然泪下。可见地 域南北东西,人性的相同是一脉相承, 无法改变的。 《缘缘堂随笔》 朴素的一段话,极简的一段情,没 有刻意修饰,却实实在在;没有矫揉造 作,却明明白白。就像佛经中的恒河 沙粒,须臾成永久;就似人生中的呼吸 刹那,转头已阑珊。 一直想为丰子恺先生写一段话,因 为温柔敦厚是先生的真实写照,也是这 本《缘缘堂随笔》的特色。与先生的文字 结缘是因为《缘缘堂随笔》中的一篇《山 中避雨》,文章细致地记叙了作者在西 湖山中避雨的经历和感触,一把小小 的胡琴,弹奏出快乐和幸福,拉近了人 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彼此相处更和 谐。原本是一件乏味无趣的事情,却 在作者的笔下灵气顿生,让读者生发 出无限的向往来。 像这样的随笔之作在书中比比皆 是,你打开书就可以看到一个仁心素 怀,集画家、文学家、美术家、音乐家、 教育家于一身的俭朴淡泊、和蔼可爱 的小老头儿。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 在文学的长流里,莎士比亚是一 个不世出的永恒。不例外地,他的戏 剧创作也经历了从浪漫到现实、从喜 剧到悲剧的过程;卓异的是,在这个流 程中,他篇篇锦绣,字字珠玑。 确切地说,莎士比亚的作品属于 整个人类,它包含了光明与黑暗、勇敢 与懦弱、善良与邪恶、美丽与丑陋。 莎士比亚极其擅长运用人物语言 描写和经典戏剧形象来表现他的人文 主义情怀,进而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哲 理。莎士比亚剧作的成功,是经历几 百年时间佐证的。 莎士比亚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 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他在《李尔王》 中批判虚伪、谎言和权力的罪恶,告诉 我们仁义之心的珍贵;在《威尼斯商人》 中表达了对金钱的厌恶和鄙夷;在《罗 密欧与朱丽叶》中反映了对自由及爱情 的崇尚,对封建专制的摒弃;在《奥赛 罗》中,他演绎了对真诚之心的美好追 求和轻信他人的遗憾。 西方的历史文化一样有它自己的 人文传承和脉络,我在引领学生排演 莎士比亚名剧时,就根据中国的历史 文化民情进行改编,让学生对戏剧表 演拥有美好的兴趣和愿景。 事实证明,参与戏剧表演能够加 深学生对西方经典文化的学习和了 解,甚至能向学生开启一扇东西方文 化交流的大门。 (作者单位系上海民办杨浦实验学校) 《西游记》 吴承恩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 年版 《许三观卖血记》 余华 著 作家出版社 1998 年版 《苏东坡传》 林语堂 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 《老人与海》 〔美〕海明威 著 吴劳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年版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王小波 著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13 年版 《动物庄园》 〔英〕奥威尔 著 隗静秋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年版 《飞鸟集》 〔印度〕泰戈尔 著 郑振铎 译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12 年版 《目送》 龙应台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年版 《缘缘堂随笔》 丰子恺 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0 年版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 〔英〕莎士比亚 著 李慧 郑元明 改写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0 年版 耿荣, 上海民办杨浦实 验学校教师,上海楹联协会 会员,上海写作学会会员, 上海市骨干教师。

Upload: others

Post on 14-Oct-2019

3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教师成长 - chinateacher.com.cn€¦ · 这是一本妇孺老幼皆熟稔的神 作。我记得第一次读《西游记》时,是 小学六年级的暑假,当我用自己的玩

主编:马朝宏 电话:010-82296738 执行主编:宋鸽 010-8229672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周刊教师成长探 寻 教 师 专 业 成 长 路 径

8版2019年5月29日

只向美好的文字和思想低头

十 本 书

□ 耿 荣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中最精妙处即是

用哲诗警醒我们:要想渠水清如许,就

须有源头活水,而这源头活水恰是读

书。没有比读书更振奋人心的事了。

我希望所有孩子都能爱上读书,因为

读书会让你的人生发生微妙而令人惊

异的变化。我为师以来努力在做的,

就 是 陪 伴 学 生 在 悦 读 中 体 味 百 般

滋味。

古人语:开卷有益。我要说:四不

读。不经历生死磨难不读;不动心忍

性不读;不刻骨蚀魂不读;不美好自

由不读。

我只向美好的文字和思想低头,

如今选出这十本书,书的作者无不是

在砥砺人生、饱历忧患中负重前行。

分享他们的文字不仅仅是在予人启

迪,更多则是致敬这种人文关怀。

《西游记》

这是一本妇孺老幼皆熟稔的神

作。我记得第一次读《西游记》时,是

小学六年级的暑假,当我用自己的玩

耍时间换来如饥似渴的图书馆阅读权

限时,我已经完全沉浸在孙行者的世

界了,仿佛悟空的所作所为点燃了我

躁动的内心。

与大部分阅读《西游记》的孩子不

同的是:在求新求怪的情节阅读结束

后,我没有走上一条继续关注更多玄

幻奇异情节的道路,深入、反复阅读细

节并有所领悟是我的阅读之道。

就好像《西游记》不在于“游”,

更多的在于作者“记”的内容。鲁迅

讲,“吴承恩本善于滑稽,他讲妖怪

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所以人人

都喜欢看”,这是说到要旨的。更重

要的是《西游记》中展现诙谐幽默、

人 性 光 辉 的 地 方 是 实 在 切 中 要 害

的。例如,孙悟空光辉人设的崩塌,

小时候觉得越读越没劲,总是觉得

猴王的本事如江河日下,拍马溜须

的本领见长,哪里知道其中不可为

人道的原因。孙行者正在历练的所

谓成佛取经之路,有其深刻的社会

含义;各种光怪陆离的妖魔鬼怪,也

皆有其人生寓意。

最可怜的是白骨夫人,没有背景

吃口肉都是要付出生命代价的;最无

辜是六耳猕猴,谁让你善良到想替人

西天取经?进不了这个圈子,你再有

本事也会死于非命;最倒霉的是泾河

龙王,也就犯了点小错,可愣是被斩了

首;命最不值钱的是小妖们,死亡率之

高令人发指……被所有人忽略的细节

里藏有人间至道。

读《西游记》可以让你醒着做梦;

读《西游记》可以让你梦里发笑;读《西

游记》可以让你顿悟人生;读《西游记》

可以让你微言大义。

《许三观卖血记》

凡人凡命,不平凡的鲜血梅花。

“许三观”是中国最底层的社会

人。这大概是同为社会底层牙医出身

的余华不自觉的写作关注点。这部作

品不长,以许三观卖血贯穿首尾。小

说主要讲的是新中国成立后许三观一

家人的故事,表现主人公许三观的写

作手法通篇白描,既写一个自私无情

甚至有点流氓气的许三观;又写一个

善良富有爱心的许三观。人性本身就

是复杂多变的,关注凡人文学,本身就

是一种文学善举,应该为当今社会所

普遍推行。

我有一本珍贵的余华签名本,是

学生送给我的。为了这本书,学生凌

晨4点到上海书城排队,当她把这本鲜

红封面的余华亲笔签名的《许三观卖

血记》送到我手里时,我顿时泪奔:没

有比这更珍贵、更好的礼物了。

《苏东坡传》

不知道为何,有些孩子看书不喜

欢读序言,其实一篇好的序言最能见

出作者的魂灵来。写作目的、情感以

及缘由都会做一个翔实明确的交代,

这本身就是一种散文之美。

正如《苏东坡传》的作者林语堂在

序言中所云:“书架上列着一位有魅

力、有创意、有正义感、旷达任性、独

具卓见的人士所写的作品,真是灵魂

的一大补剂。现在我能动笔写这本

书,我觉得很快乐,单单这个理由就

足够了。”

因快乐而写书;因快乐而读书;因

快乐而荐书。

林语堂从本质上讲是苏东坡思想

一部分的继承者和幽默性格的延伸

者,这有先天优势。而古往今来要描

写苏东坡的生平,国人用的更多是口

口相传、民间传说等添油加醋式夸大

性的章回体故事或笔记。而林语堂所

著《苏东坡传》,初衷是写给完全不懂

国文的美国读者看的,所以在相关资

料的选取上必须科学审慎,让读者阅

读起来能够清晰把握苏东坡的人生脉

络。在林语堂眼中,苏东坡是全天下

读书人的标志和通行证。

当然,如果你对苏东坡的印象一

直停留在那些豪迈的诗句中,还有十

年生死两茫茫的深情中,那你对这个

人物的理解就太单一了。讲起苏东

坡,就不得不提他和他的那些美食。

苏东坡能吃善诗,吃完后对所食之物

吟诗弄文:喜爱猪肉便写了一首《猪肉

颂》;吃河豚写下了《惠崇春江晚景》;

吃蟹写《丁公默送蝤蛑》,吃荔枝写《荔

枝叹》……再苦再涩的人生也能让东

坡居士炼化出美好滋味来。

是故,东坡生平怎可不读?

《老人与海》

我一直以为美国精神骨子里的倔

强来自海明威。

因为作者海明威是这样评价他的

作品《老人与海》的:一艘船越过世界

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

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

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

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

我希望我的每一个学生一定要读

英文版《老人与海》,或者至少读一下

中英对照版《老人与海》。因为老人桑

迪亚哥身上流动着倔强的魂灵和铁骨

铮铮的英雄气质,而这些往往是许多

译文不能完美展示出来的。这本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奖的巨作,值

得孩子细细品味。

故事的首尾都出现了名叫明诺林

(Manolin)的男孩——他希望自己能

够传承老人的捕鱼事业。其实,何止

捕鱼事业应该被传承,与生命抗争的

信念以及与大自然抗争的意志,也应

该一代代坚实地传递下去。

在老人的故事里,为何出现这个

孩子呢?因为孩子年轻,象征着力量

与希望,即便是老人自己,他的内心也

同样是年轻的。文中多次描写到狮

子:在阿非利加海滩上,狮子在笑闹嬉

戏,它们时不时浮现在老人的梦中,一

直沉淀在老人的心中,这同样揭示了

老人永远不屈服的意志力。

这本书是人类精神层面醍醐灌顶

之作,不得不读。它能够让孩子通过

阅读来体会精神的力量以及不屈不挠

的意志。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要读王小波,读《一只特立独行的

猪》足矣!

王小波说过:真正能教我们如何

写作的,却是写作本身。

有读者说:那只猪就是作者自己

吧。可以说对,也可以说不对。这只

猪的“猪设”显然是高于一般猪的,它

有思想、有决断,敢于挑战权威,敢于

打破常规,从这个角度说:这就是作

者期望的自己;而文中的“我”是个上

山下乡的知青,他的自我迷失、盲从

失落也是那个时代的作者的一部分。

所以,王小波是在用自己的人生

经历启示时代的烙印,特立独行的猪

是思想独立的那一部分,无论荒不荒

诞,奇不奇特,它就在那里。

想知道这只特立独行的猪的命运

吗?只要打开书,驰骋你的思想就可以了。

《动物庄园》

说实话,我第一次读《动物庄园》

是一口气读完的,因为一种细思极恐

的心理促使我不停顿地看完了它。这

本书让你阅读后,有在荒郊野外走夜

路的忐忑体验。

这本书的结尾有句话超级经典:

“外面的生灵从猪看到人,又从人看到

猪,再从猪看到人;但他们已经分不清

谁是猪,谁是人了。”

书里的故事不复杂,动物们不堪

人类的剥削,赶走了人类,动物们在经

历短暂美好之后,发现一切都不在掌

控里,极权统治的噩梦又在动物庄园

里上演。

故事寓言式地嘲讽了极权主义和

人性问题,奥威尔并没有在书里给出

答案和出路。我想这大概就是作者的

聪明之处,表现一个问题的严重和给

出一个问题的答案相比较,后者是极

难做到的。

《动物庄园》里的问题是全人类的

问题,并非针对某个特定政府或时代,

作为一个中学生,应该要有独立思辨

的能力去看待一本书、一种思潮乃至

一种观点。

《飞鸟集》

之所以喜欢泰戈尔的《飞鸟集》,

是因为我年轻时喜爱读诗、写诗。那

时所写的诗歌用辛弃疾的词句来概括

最准确不过:为赋新词强说愁。

没有愁绪也要挤出一点来,直到

从一位学长手里读到《飞鸟集》,就一

下被这些清新别致的小诗迷住了。

我拿起摘录本,跑进学校的图书

室,一个字“抄”!

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

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

静美。

We read the world wrong and

say that it deceives us. 我们把世界看

错了,反说它欺骗我们。

——泰戈尔《飞鸟集》

……

摘抄《飞鸟集》直到背出默写出,

不需要讲解,也不需要过多的猜测,

因为泰戈尔的思想就像飞过我内心的

飞鸟,没有留下痕迹,却融入了我的

生活,以至于我会在演讲和交谈间不

自觉地脱口而出《飞鸟集》中的名句。

《飞鸟集》不仅是泰戈尔的代表作

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诗集之一,

它包括 300 余首清丽的小诗。白昼和

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都在

泰戈尔的笔下合二为一,短小的语句

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领世人探

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飞鸟集》模糊

了大自然万物和人性的界限,给人勇

气,给人哲理,给人快乐,给人活着的

意义!

《目送》

龙应台进入我的阅读视野,表面

是因为她的杂文《野火集》,实质是由

于她一贯对人的关切。当时觉得龙应

台语言文字犀利,有快人快语之感;不

料《目送》横空出世席卷文坛,72 篇散

文写尽了父母、兄弟、儿子和朋友乃至

自己的种种世情和人态。

正如作者所说:“我慢慢地、慢慢

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

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

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

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

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

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我曾经尝试将龙应台的《目送》、

朱自清的《背影》,以及我写的《给父亲

洗澡》作对比式教学,每次上课我与学

生都情不能自已,潸然泪下。可见地

域南北东西,人性的相同是一脉相承,

无法改变的。

《缘缘堂随笔》

朴素的一段话,极简的一段情,没

有刻意修饰,却实实在在;没有矫揉造

作,却明明白白。就像佛经中的恒河

沙粒,须臾成永久;就似人生中的呼吸

刹那,转头已阑珊。

一直想为丰子恺先生写一段话,因

为温柔敦厚是先生的真实写照,也是这

本《缘缘堂随笔》的特色。与先生的文字

结缘是因为《缘缘堂随笔》中的一篇《山

中避雨》,文章细致地记叙了作者在西

湖山中避雨的经历和感触,一把小小

的胡琴,弹奏出快乐和幸福,拉近了人

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彼此相处更和

谐。原本是一件乏味无趣的事情,却

在作者的笔下灵气顿生,让读者生发

出无限的向往来。

像这样的随笔之作在书中比比皆

是,你打开书就可以看到一个仁心素

怀,集画家、文学家、美术家、音乐家、

教育家于一身的俭朴淡泊、和蔼可爱

的小老头儿。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

在文学的长流里,莎士比亚是一

个不世出的永恒。不例外地,他的戏

剧创作也经历了从浪漫到现实、从喜

剧到悲剧的过程;卓异的是,在这个流

程中,他篇篇锦绣,字字珠玑。

确切地说,莎士比亚的作品属于

整个人类,它包含了光明与黑暗、勇敢

与懦弱、善良与邪恶、美丽与丑陋。

莎士比亚极其擅长运用人物语言

描写和经典戏剧形象来表现他的人文

主义情怀,进而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哲

理。莎士比亚剧作的成功,是经历几

百年时间佐证的。

莎士比亚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

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他在《李尔王》

中批判虚伪、谎言和权力的罪恶,告诉

我们仁义之心的珍贵;在《威尼斯商人》

中表达了对金钱的厌恶和鄙夷;在《罗

密欧与朱丽叶》中反映了对自由及爱情

的崇尚,对封建专制的摒弃;在《奥赛

罗》中,他演绎了对真诚之心的美好追

求和轻信他人的遗憾。

西方的历史文化一样有它自己的

人文传承和脉络,我在引领学生排演

莎士比亚名剧时,就根据中国的历史

文化民情进行改编,让学生对戏剧表

演拥有美好的兴趣和愿景。

事实证明,参与戏剧表演能够加

深学生对西方经典文化的学习和了

解,甚至能向学生开启一扇东西方文

化交流的大门。

(作者单位系上海民办杨浦实验学校)

《西游记》

吴承恩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许三观卖血记》

余华 著

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

《苏东坡传》

林语堂 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老人与海》

〔美〕海明威 著

吴劳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版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王小波 著

北方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

《动物庄园》

〔英〕奥威尔 著

隗静秋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

《飞鸟集》

〔印度〕泰戈尔 著

郑振铎 译

安徽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

《目送》

龙应台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缘缘堂随笔》

丰子恺 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

〔英〕莎士比亚 著

李慧 郑元明 改写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年版

耿荣,上海民办杨浦实

验学校教师,上海楹联协会

会员,上海写作学会会员,

上海市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