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道 - wen wei popdf.wenweipo.com/2013/10/14/b03-1014.pdf · 章 ﹂ 。 以 後 的 小 學 歲...

1
B 3 責任編輯:張旭婕 2013年10月14日(星期一) 文匯副刊 iPad 滿 便 便 便 便 不閱讀的中國人 余似心 翠袖 乾坤 滿 便 便 便 便 使 退 [email protected] 悔其少作考第一 潘國森 琴台 客聚 西 調 使 使 使 便 西 「左撇子」 吳康民 生活 語絲 西 西 西 棺材的香味 蒙妮卡 跳出 框框 退 政經風雲變幻 思旋 天地 西 V 5.0 5.0 調 西 調 退 —— 棄私轉公 狸美美 網人 網事 人活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感覺到「中庸之道」 的可貴。 中正,平和,一向是中國人推崇的美德。中國 的傳統文化,都推崇儒家的中庸之道。「中庸」 出自儒家文化的《中庸》。孔子說:「中庸之為德 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孔子認為,行事為 人不偏不倚,有一定之規,才能達到天人合一的 境界。 讀歷史可以看到,中庸之道浸透在人類生活的 方方面面。中國古代許多君王以及政治家的失 敗,都源於過分的貪婪以及過於偏激的政策。優 秀的政治家,是那些善於平衡各種關係的人。自 己活,也讓他人活,才是聰明的作法。 中庸之道,也早已是世界文化的瑰寶。西方文 明起源於希臘。希臘人認為,把握限度及分寸感 就是善。古代希臘語中的「自由」一詞,常被譯 為「克己」,「自制」。希臘人認為,認識自己, 任何事都不要做過頭,是一切美德的源頭。人應 該規避放縱以及毫無節制的衝動,服從萬物和諧 與平衡的內在法則。 當年希臘以一個西方小國戰勝了東方大國,其 精神武器就是——自由。在古希臘人看來,人最 珍貴的財富就是自由,而希臘人對自由一詞的界 定,就是分寸感以及約束。在希臘人看來,當年 一些東方大國之所以由盛而衰,就是由於君主毫 無限制的權力,造成一個國家漫無邊界的貧富差 距。在自我限制中達到自由的思想,讓希臘人建 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自治政體。 無論古今中外,在個人生活中遵循中庸之道, 總是能有效地趨利避害。利益博弈上如此,感情 生活中也如此。曾讀過一位著名俄羅斯女作家的 傳記。這位作家才華橫溢,卻命運悲慘。諸多惡 運雖主要歸於殘忍的制度,但在感情生活方面的 缺少分寸,也給她帶來很多不必要的傷害。 生活中往往有那麼一些女士,雖然非常優秀, 感情上卻不知克制。她們每每為單相思而對異性 窮追猛打,結果嚇跑了人家。多數男士,都不喜 歡烈火洪水般的感情攻勢。作為女士,尤其需要 矜持端莊,才能讓人尊重。 懂得中庸,能省去很多麻煩。在遙遠的從前, 我曾經以心直口快、嫉惡如仇而自詡,卻因為言 詞行為激烈,得罪了不少人。倒是一時暢快了, 可是隨後得收拾一大攤殘局,浪費了無數大好時 光。那些時間,本來應該是用來做些有用之事 的。 比如,有些道理不用說破,大家都心知肚明; 如果偏要說破,就傷了和氣。你就是一百個正 確,傷了他人的感情,人家就會千方百計與你作 對。結果你作為聰明人,反而失敗了。有位同事 曾以說話一針見血而自得,其實,他為此得罪了 不少人,給自己找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說話到 位固然好,可是「句句見血」的話,並不是什麼 場合都能說的。 走上社會幾十年,有些看來不是那麼優秀的 人,卻遠遠地超越了他人,走在時代的前列,就 是因為他或者她善於領悟人際關係,說話辦事分 寸拿捏得準確,處理事情也都在恰當火候上。 不幸,在中國這樣重視人際關係的社會中,為 人處事上的學問,每每比學術、專業上的成就更 重要。你並非要當鑽營取巧的小人,可是一定要 學會做明白人。你要在堅守原則的基礎上,學會 「不把話說滿」,學會尊重他人的感情,學會用讓 人接受的方式,來做正確的事情。挺佩服那些懂 得幽默的老北京人,他們經常用一句輕鬆俏皮的 話語,就化解了彼此的怨氣,順暢地辦好本來很 難辦的事兒。 友誼上的分寸,也非常重要。越是要好的朋 友,越要注意不逾越邊界。有時候,朋友好到了 不分彼此的份上,關係就變得非常脆弱。往往因 為一件小事,鐵哥們兒也會反目為仇。我總是認 為,維繫友誼的前提,是要保持每個人的獨立 性。 無論是經濟上,還是在個人空間上,朋友之間 都最好不好摻和到一起。如果非要一起做事,也 應該是「生意是生意,朋友是朋友」,把利益與友 情分清楚。彼此有信任就足夠了。不應強加給自 己或者他人「奉獻」以及「犧牲」的關係。 有兩位幾十年前一起成長的朋友,在不同城市 的一次知青聚會中相遇了。幾十年前,她們在兵 團睡一條炕,無話不談。可是幾十年之後,這對 發小在性格、文化層次等各方面已有了很大的相 距。 雖然見面彼此都很高興,但當其中一位貿然提 出去另一位家中住幾天時,另 一位卻猶豫了。她不願意在幾 十年分手之後,讓朋友融入自 己的私人空間。也不願意再把 自己的一切,無保留地交給朋 友。最終,她提出租賓館客房 給朋友住。就因這一猶豫,給 兩人少年歲月的純淨友情蒙上 了陰影。 細想一下,那位拒絕的朋 友,並非絕情以及勢利,而是 害怕無距離友誼的殺傷力。其 實,無論文化層次相同還是相 異的朋友,都需要距離。距離 產生禮貌、尊重、神秘,以及 友誼的新鮮純淨。誰能24小時 地傾訴和傾聽?誰願意把個人生活的隱私一無遮 掩地暴露在他人眼前?用朝夕相處、無話不談來 體現友情,往往會讓人被過度的親密壓抑得喘不 過氣來。 回想一下,關係能最保持長久的,恰恰是那些 距離不遠不近的朋友,她們平時忙㠥自己的事 業,有了閒空時,大家歡聚在一起,暢談層出不 窮的新話題。這樣總能得到新啟發、新思想的友 情,才是人們需要的。 我認為,在經營事業上,也需要有分寸。一位 著名的散文家說,人應該做一個生活家!我贊同 這個觀點。做事業的目的,無非是為了更好地生 活。如果為了事業廢寢忘食,沒時間陪家人吃 飯,沒時間陪孩子玩,熬得痛苦不堪,甚至把自 己累出一身病痛,那就過了頭兒。據說有位著名 作家,為寫一部小說勞累至死。雖然精神可敬, 但從另一方面說,我以為還是得不償失。世界 上,有什麼比生命更寶貴呢?再說,除了事業, 生活中還有很多美好的東西值得享受。 適可而止,不走極端,總是一種讓人舒服的生 活狀態。 中庸 之道 人生最難把握的是「分寸」。 網上圖片 本版逢周一至五刊出 傳真:2873 2453 電郵:[email protected]

Upload: others

Post on 10-Feb-2020

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B 3 ■責任編輯:張旭婕 2013年10月14日(星期一)文匯副刊

最近網上流傳一名印度工程師所寫的

︽令人憂慮,不閱讀的中國人︾,連新華

網也在轉載。文中說:﹁我在從德國法

蘭克福飛往上海的飛機上,正是長途飛

行的睡眠時間,機艙已熄燈,我吃驚地

發現,不睡覺玩iP

ad

的基本上都是中國

人,而且他們大都在打遊戲或看電影,沒見有

人讀書。﹂

許多看到這報道的香港人都不禁輕聲地說:

﹁這個是我!﹂我嘗試在客滿的巴士上和地鐵車

廂內,留心是否存在這現象。的確,大家不是

在用手機,便是睡覺,頂多是在閱讀免費報

紙。想

來,以往我無論在汽車上、飛機上、輪船

上,甫坐下便會拿出書本來閱讀。但自從轉用

智能手機後,這些時間就用來打遊戲、閱讀電

郵和上微博等等,習慣下來,離家時已沒將書

本放在手袋內,在飛機上也只顧看電影。﹁這

個中國人也是我!﹂實在感到慚愧。

據報道中國人年均讀書不足一本,與韓國的

人均七本,日本的四十本,俄羅斯的五十五本

比較,中國人年均閱讀量之少,實在少得令人

羞愧,真不敢相信! 

擁有幾千年文化的古老國家,我們的國民何

時變得疏離書本?是現在社會可選擇的娛樂太

多,閱讀要靜心、要費神,有些人像靜不下來

似的,書本拿上手,眼皮便垂下?是社會對自

己對文化水平根本沒甚麼要求?

北宋黃庭堅說:﹁一日不讀書,言語無味;

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怎麼到了我們

這一代中國人,弄至被外國人批評不讀書的地

步,豈非已達到﹁面目十分可憎﹂?實在要好

好反省,從今日開始,由自己做起!

聽說以色列人平均每年讀書六十四本,他們

認為﹁書裡藏

的是智慧,較鑽石還貴重,而且智慧是

任何人都搶不走的。﹂中國人也說﹁書中自有黃金屋﹂,

這屋已幻作海市蜃樓?

百家廊

晨 風

不閱讀的中國人余似心

翠袖乾坤

前賢常有﹁悔其少作﹂之嘆,今天一般

專指﹁小時候﹂發表的文字。讀書人長了

年齡、增了見識,回頭去看自己昔日的水

平,常會不滿意那時年輕識淺,微有悔

意。

我生在二十世紀下半葉,是書籍出版更見

普及的時代,已出版過二十多部單行本,對於

﹁少作﹂並無絲毫悔意。古人刊行著作不易,

許多人一生只留下三數本著作,當然會字字斟

酌。我們這代人出書,要受出版流程限制,寫

好了幾萬字就要趕忙刊行,否則有些文字過了

時效就無用。好在每一部書都有清晰的出版年

份,縱有﹁悔﹂,亦可視為反映自己那個年紀

的水平。

今天想起要﹁悔﹂的﹁少作﹂,卻不是指出

版書籍、發表文章。而是上小學時太笨!笨在

哪裡?笨在考了第一名,而且還不只一次!

說來笑話兼荒唐,我一生人第一次、亦是唯

一一次為了考試名次而下淚,居然是考了第三

名!事緣我自小學一年級第一次考試起就考第

一名,那時學制一年考試四次,上下學期各兩

次,期末考較吃重,期中考較寬鬆。我這樣就

連續考了十次第一,然後就﹁跌﹂到第二,

﹁跌﹂一級還事小,到再﹁跌﹂一級就麻煩

了!拿這個考第三名的成績表請先父簽名時,

先父笑說:﹁怎麼越考越低?﹂我就哭

說以後會用功

讀書。先父從來都不算是嚴父,因工作太忙,對子女的

學業從來不過問。家母識字不多,對於先父從來沒有試

過握

子女的小手教寫字一事,頗有微言。

長大後回想,我考第三名尚且要招父親薄責,這算是

甚麼道理?好在父親也是隨隨便便的批評,我也是隨隨

便便的應承。當然,我後來也不會甚麼加倍用功,父親

也沒有在我的考試排名上面﹁做文章﹂。以後的小學歲

月,我還再考過一次第一。升上中學之後,就與考第一

名絕緣。

回顧我數十年前受到的﹁不公對待﹂,我得出一個

重要結論,小學生實在不應該考第一,尤其不應在小學

一年級第一次考試就考第一,以後更盡量不要考第一。

因為這樣太吃虧了!

有一回,當然是在我成年以後,在公共汽車上聽到身

旁一個慈父使出渾身解數哄誘其寶貝兒子用功讀書,應

付下一個考試,說甚麼已經看中了一件玩具,只要兒子

總平均分考到幾分就可以得到這個獎品。豈有此理,這

娃娃只需要考得過中游的成績就得獎!我小時候慣常考

第一,卻甚麼屁獎都沒有拿過!倒好像我考第一是應

該,考不到第一就是﹁退步﹂、﹁跌級﹂!

所以應該說,上小學時考第一名是非常愚蠢的事,更

千萬不可以常做!檢討我的損失,我起碼失去了許多次

向父母兄姊、姨媽姑爹﹁勒索﹂獎品的機會。我根本不

必考十次第一,只須在小學一年級上學期考個中下的成

績,然後不斷﹁進步﹂、不斷﹁升級﹂就是!

只有愚蠢的小學生才會去考第一!

考了第一,以後還有甚麼﹁進步的空間﹂?

samkspoon@

yahoo.com.hk

悔其少作考第一潘國森

琴台客聚

一個人如果經常用左手寫字、拿

筷子,就叫做﹁左撇子﹂。美國總

統奧巴馬就是一個﹁左撇子﹂,我

的小孫子也是。

我呢,卻是左右手並用,寫字、

拿筷子用右手;拿剪刀,打籃球、羽毛

球都用左手。可能天生是個﹁左撇子﹂,

或者自小由母親強迫用右手寫字和拿筷

子。但兒時的事情沒有記住,母親也已

早逝。但這種左右手並用能夠平衡手

力,倒也是一件妙事。但為什麼用右手

拿剪刀感到剪東西無力,用右手拍球並

不得心應手,所以我估計天生該是一個

﹁左撇子﹂。

最近有醫學專家通過跟蹤調查研究發

現,習慣用右手的人,特別是老人,其

支配右手的左腦血管就會比右腦血管發

達得多,而多數腦溢血病人的病源都發

生在右半腦上。

這就是說,多用左手,就會大大降低中老年人

的腦溢血的發生概率。為保健起見,老年人應該

盡量訓練使用左手。

我雖然左右手並用,但因為年紀大了,並不玩

籃球和羽毛球了,用剪刀的機會也不多。而吃

飯、寫作都用右手,所以不符合專家們所提倡的

多用左手的要求。

據說歐洲的一些國家,老人們都在訓練自己多

使用左手。以取食物送進口裡來說,用刀叉採用

左右手都無所謂。但使用筷子,要從右手轉到左

手,便困難得多。

至於寫字,西方用拼音文字,從左到右,要訓

練用左手寫作,並不太難。如果採用電腦點擊,

更是易如反掌。但寫漢子,秉筆直書,訓練用左

手,難矣!

德國有關部門為了訓練老人們改變習慣,改做

﹁左撇子﹂,對一些左撇子用品店還給予減免稅

收、給予補貼的優惠政策。社會上還舉辦許多適

應左撇子的比賽,據說推行以來,效果甚佳,腦

溢血患者明顯減少。

據說人類天生就有約百分之三十四是左撇子。

但有不少是被家長們從小就﹁糾正﹂過來。現

在,按照醫學觀點來說,該是糾右而不是糾左!

「左撇子」吳康民

生活語絲

叔叔當年移民溫哥華,堅持將祖父

母的骨灰從廣州移往加國安葬。我曾

經遠赴加國掃墓,墳場裡綠草如茵林

木森森,墓碑全部臥地而建。從遠而

望,一片平地;墳場像寧靜的大公

園。墓

碑千篇一律,眾親人分頭找了半天,

終於在一棵巨大的無名樹下找到。我跪拜

墓前,想起年輕時與爺爺的一段墳地故

事。此段往事在每年的重陽節,總會湧上

心頭。

那是文革期間的一個嚴冬,從香港回廣

州過農曆新年。某日清晨四、五點,天色

昏暗,爺爺將我從暖烘烘的被窩拉起來,

說要帶我去看一件東西。他約好了三輪

車,在門外等候。

爺孫兩人冒寒出發,方向不辨。一路上

爺爺不停地叮囑;﹁你是長孫,你要牢記

今天發生的事情。我不要火葬。﹂我迷迷

糊糊地、半睡半醒中不斷點頭。

文革期間內地禁止土葬,六十多歲的爺爺自行做

了後事安排。原來,他偷偷地藏起一副絕佳的廣西

柳州棺材,一旦百年歸老,希望兒孫如他所願,不

要火葬。當時廣州的親人怕事,不敢答應,他只好

寄望我這個年僅十四五歲的孫女。

爺爺是西醫,幫他冒險收藏棺材的,是一名守墳

人。聽說,爺爺治好他母親的病,他要報恩,千方

百計尋得好棺材,藏在荒野的山墳小屋裡。

我們抵達守墳人的小屋,爬上斜竹梯登入閣樓。

爺爺揭開暗紅色的破舊毛毯,露出漆亮的棺材。當

時我害怕極了,想哭,不肯正視。爺爺卻很興奮,

用力按我的頭靠近棺材,﹁你聞一下,很香。柳州

棺木有香味的。﹂他說。

離開的時候天色微亮,山墳陰森恐怖。這一天忘

不了,尤其是棺材的香味。

爺爺逝於打倒四人幫之後,如願土葬。逝世之前

的幾年,他甚少再提及那副棺材。

棺材的香味蒙妮卡

跳出框框

世事風雲色變。常言道,

政治一天也嫌長。同樣,政

經密不可分,互為牽制與影

響,因而,經濟變化也是一

天也嫌長。近月來,美國退

市與否已鬧得世界金融市場大

亂,再來一件大事,美國兩黨爭

拗不休,令美國政府某些部門暫

停運作,美債可能不通過,失誠

信風波出現,美股大跌殃及各國

金融市場包括商品價格。

不過,這還未釀成金融風暴。

事關包括我在內的不少投資者皆

相信作為世界經濟金融火車頭的

美國,國民和代表各個不同利益

集團都不會如此不顧大局。當危

急關頭必會以國家利益為重。更

何況,政治本就是講求妥協,各

利益集團以理性加上智慧最後必

會妥協讓步,各取所需、團圓結

局。當然,這是主觀願望,實際

情況如何,天曉得。

果然,執筆之時,傳來美國共

和黨有意提出新方案而又初步獲

得總統默許,重開談判之門。似乎爭拗有

平息轉機。美國股市在消息傳出後全面反

彈,引致全球各地也有大小不一的升幅。

香港當然也不例外。

生指數重返二萬三

千點。

其實,共和黨只是提議推遲六個星期,

可能目的是以時間換取空間。兩黨之間包

括總統理應拋開私見,理性地研究討論新

舊方案,以民為本,以國家經濟利益為依

歸。切勿以本傷人。竊以為,風波最終會

被解決,惟不會是馬上可見相互讓步而即

刻政府會部門重新運作。至少政府部門重

開也要一段時間。

在此期間,必然會有正負兩面消息傳

出,金融市場必然會有波動。除非投資者

有實本而不需做孖展,否則在風高浪急的

大海中,很易被淹沒。香港市場特別敏

感,還會受內地政經因素所牽連。香港投

資者尤其是散戶當更小心。

政經風雲變幻思 旋

思旋天地

上次說到小狸或主動或被迫地逃離了

﹁朋友圈﹂,但放棄朋友圈並不等於放棄

微信閱讀。畢竟,微信的閱讀資源豐富

又快速,放棄不僅可惜而且不符合時代

發展。小狸選擇的解決之道是﹁棄私轉

公﹂,棄私即放棄朋友圈,轉公即量身訂閱公

眾帳號。

所謂公眾帳號是微信的一個功能,即提供

一個平台給組織和個人,讓其可以對訂閱了

自己帳號的用戶群發消息、圖片等信息,不

少公眾帳號都有自己主打的專業領域,還有

一些是走綜合內容路線,搜羅精華文章進行

推送。

公號對其所有者來說,自然是很好的營銷

工具,而對於訂閱者來說,在小狸看來,最

大的意義就是可以從信息海洋中逃離出來,

只關注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只接收高質量的信息。比

如小狸是科學控,就關注了科學松鼠會、科學公園、

奧秘科普連環畫雜誌等公眾帳號,這些帳號會定期發

送跟科學有關的文章,不海量但有質量,篇篇都是興

趣所在。除此之外,小狸還訂閱了一些口碑好人氣旺

的綜合帳號,時刻了解把握網事動向和時代脈搏。

其實,公眾帳號並不是新鮮玩意,其推送的內容和

性質,說白了就是微博中的﹁官方微博﹂及﹁大V﹂,

但是,自從微信5.0

發佈後,微信公共帳號又完全與其

他平台上的官微區別開來,其原因就是限制了﹁量﹂,

而這,正是許多如小狸般人能棄私轉公的最主要原

因。微

信5.0

的重大改革之一就是調整了公眾帳號,只分

為服務號和訂閱號兩種,其中,服務號一個月只能發

佈一次信息,訂閱號發得多些,但也只能一天發一

條,而且要折疊在二級菜單中。這就決定了微信公號

不可能像微博的很多公號一樣整日狂發垃圾短信,也

狠狠打擊了那些以東抄西抄為手段的公眾帳號。調整

之下,公號內容必須少而精,剽竊者無立足之地,原

創者用戶黏性增強,加上微信的運作方式讓公號不能

如微博般主動尋找粉絲,而只能﹁被動﹂地等粉絲訂

閱,這就最大限度地避免了騷擾,真正做到﹁招之即

來,揮之即去﹂。

說白了,微信公眾帳號是一個分眾傳播的典型,而

且它的典型不僅在於分眾,更在於以退為進的營銷策

略——

表面看壓制了公號,但事實上卻是培養了人心。

﹁更輕的體驗﹂往往會有更好的效果。

︵﹁微信生活﹂二之二︶

棄私轉公狸美美

網人網事

人活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感覺到「中庸之道」的可貴。中正,平和,一向是中國人推崇的美德。中國

的傳統文化,都推崇儒家的中庸之道。「中庸」出自儒家文化的《中庸》。孔子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孔子認為,行事為人不偏不倚,有一定之規,才能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讀歷史可以看到,中庸之道浸透在人類生活的

方方面面。中國古代許多君王以及政治家的失敗,都源於過分的貪婪以及過於偏激的政策。優秀的政治家,是那些善於平衡各種關係的人。自己活,也讓他人活,才是聰明的作法。中庸之道,也早已是世界文化的瑰寶。西方文

明起源於希臘。希臘人認為,把握限度及分寸感就是善。古代希臘語中的「自由」一詞,常被譯為「克己」,「自制」。希臘人認為,認識自己,任何事都不要做過頭,是一切美德的源頭。人應該規避放縱以及毫無節制的衝動,服從萬物和諧與平衡的內在法則。當年希臘以一個西方小國戰勝了東方大國,其

精神武器就是——自由。在古希臘人看來,人最珍貴的財富就是自由,而希臘人對自由一詞的界定,就是分寸感以及約束。在希臘人看來,當年一些東方大國之所以由盛而衰,就是由於君主毫無限制的權力,造成一個國家漫無邊界的貧富差距。在自我限制中達到自由的思想,讓希臘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自治政體。無論古今中外,在個人生活中遵循中庸之道,

總是能有效地趨利避害。利益博弈上如此,感情生活中也如此。曾讀過一位著名俄羅斯女作家的

傳記。這位作家才華橫溢,卻命運悲慘。諸多惡運雖主要歸於殘忍的制度,但在感情生活方面的缺少分寸,也給她帶來很多不必要的傷害。生活中往往有那麼一些女士,雖然非常優秀,

感情上卻不知克制。她們每每為單相思而對異性窮追猛打,結果嚇跑了人家。多數男士,都不喜歡烈火洪水般的感情攻勢。作為女士,尤其需要矜持端莊,才能讓人尊重。懂得中庸,能省去很多麻煩。在遙遠的從前,

我曾經以心直口快、嫉惡如仇而自詡,卻因為言詞行為激烈,得罪了不少人。倒是一時暢快了,可是隨後得收拾一大攤殘局,浪費了無數大好時光。那些時間,本來應該是用來做些有用之事的。比如,有些道理不用說破,大家都心知肚明;

如果偏要說破,就傷了和氣。你就是一百個正確,傷了他人的感情,人家就會千方百計與你作對。結果你作為聰明人,反而失敗了。有位同事曾以說話一針見血而自得,其實,他為此得罪了不少人,給自己找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說話到位固然好,可是「句句見血」的話,並不是什麼場合都能說的。走上社會幾十年,有些看來不是那麼優秀的

人,卻遠遠地超越了他人,走在時代的前列,就是因為他或者她善於領悟人際關係,說話辦事分寸拿捏得準確,處理事情也都在恰當火候上。不幸,在中國這樣重視人際關係的社會中,為

人處事上的學問,每每比學術、專業上的成就更重要。你並非要當鑽營取巧的小人,可是一定要學會做明白人。你要在堅守原則的基礎上,學會「不把話說滿」,學會尊重他人的感情,學會用讓

人接受的方式,來做正確的事情。挺佩服那些懂得幽默的老北京人,他們經常用一句輕鬆俏皮的話語,就化解了彼此的怨氣,順暢地辦好本來很難辦的事兒。友誼上的分寸,也非常重要。越是要好的朋

友,越要注意不逾越邊界。有時候,朋友好到了不分彼此的份上,關係就變得非常脆弱。往往因為一件小事,鐵哥們兒也會反目為仇。我總是認為,維繫友誼的前提,是要保持每個人的獨立性。無論是經濟上,還是在個人空間上,朋友之間

都最好不好摻和到一起。如果非要一起做事,也應該是「生意是生意,朋友是朋友」,把利益與友情分清楚。彼此有信任就足夠了。不應強加給自己或者他人「奉獻」以及「犧牲」的關係。有兩位幾十年前一起成長的朋友,在不同城市

的一次知青聚會中相遇了。幾十年前,她們在兵團睡一條炕,無話不談。可是幾十年之後,這對發小在性格、文化層次等各方面已有了很大的相距。雖然見面彼此都很高興,但當其中一位貿然提

出去另一位家中住幾天時,另一位卻猶豫了。她不願意在幾十年分手之後,讓朋友融入自己的私人空間。也不願意再把自己的一切,無保留地交給朋友。最終,她提出租賓館客房給朋友住。就因這一猶豫,給兩人少年歲月的純淨友情蒙上了陰影。細想一下,那位拒絕的朋

友,並非絕情以及勢利,而是害怕無距離友誼的殺傷力。其實,無論文化層次相同還是相異的朋友,都需要距離。距離產生禮貌、尊重、神秘,以及友誼的新鮮純淨。誰能24小時

地傾訴和傾聽?誰願意把個人生活的隱私一無遮掩地暴露在他人眼前?用朝夕相處、無話不談來體現友情,往往會讓人被過度的親密壓抑得喘不過氣來。回想一下,關係能最保持長久的,恰恰是那些

距離不遠不近的朋友,她們平時忙 自己的事業,有了閒空時,大家歡聚在一起,暢談層出不窮的新話題。這樣總能得到新啟發、新思想的友情,才是人們需要的。我認為,在經營事業上,也需要有分寸。一位

著名的散文家說,人應該做一個生活家!我贊同這個觀點。做事業的目的,無非是為了更好地生活。如果為了事業廢寢忘食,沒時間陪家人吃飯,沒時間陪孩子玩,熬得痛苦不堪,甚至把自己累出一身病痛,那就過了頭兒。據說有位著名作家,為寫一部小說勞累至死。雖然精神可敬,但從另一方面說,我以為還是得不償失。世界上,有什麼比生命更寶貴呢?再說,除了事業,生活中還有很多美好的東西值得享受。適可而止,不走極端,總是一種讓人舒服的生

活狀態。

中庸 之 道

■人生最難把握的是「分寸」。 網上圖片

本版逢周一至五刊出傳真:2873 2453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