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t asia’s millions chinese 萬族萬民 - omf...

24
95 East Asia’s Millions Chinese 2018 萬族萬民 禱告與宣教 2 一週七天為宣教士禱告 6 失去與得著 10 我真正的家 12 Persevere Purity Pioneer Partner Pray

Upload: others

Post on 29-Jan-2020

1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9595East Asia’s Millions Chinese

2018年萬族萬民禱告與宣教2 一週七天為宣教士禱告6 失去與得著10 我真正的家12

Persevere PurityPioneer

Partner

Pray

祈禱

東亞心 傳佳音東亞心 傳佳音

海外基督使團(前中國內地會)

香港香港九龍新蒲崗大有街1號勤達中心七樓707-708室852-2398-1823http://www.omf.org.hk

台灣23561新北市中和區復興路262號三樓886-2-2240-1865http://www.omf.org.tw

馬來西亞3A, Jalan Nipah, Off Jalan Ampang,55000 Kuala Lumpur, Malaysia603-4257-4263http://omf.org.my

新加坡2 Cluny Road, Singapore 25957065-6510-3130http://www.omf.org/singapore

本期焦點

文化萬花筒營

商宣教

你心我心

宣子心聲

6

一週七天為宣教士禱告

6一週七天為宣教士禱告

4

禱行印記

15

血祭與草莓芬達

文化萬花筒

血祭與草莓芬達

14

他人的目光

營商宣教

8

只為祂的榮耀

10 失去與得著

宣子心聲

12

我真正的家

本期焦點

6一週七天為宣教士禱告

4禱行印記

2

禱告與宣教

卷首語

文化萬花筒

你心我心

宣子心聲

文化萬花筒

15 血祭與草莓芬達

14 14 14 他人的目光

他人的目光

卷首語

卷首語

卷首語

卷首語

卷首語

卷首語

卷首語

所有的屬靈傳奇都源於禱告,每一位屬靈巨人都倚靠膝蓋上的禱告前行。

被稱為伊斯蘭使徒的池維謀宣教士(Samuel Marinus Zwemer)說過:「宣教史就

是禱告被應允的歷史。」(The history of missions is the history of answered prayer.)

如本期文章中指出,內地會的故事,離不開戴德生的母親和妹妹當年「浪子回頭」的代

禱,離不開無數宣教士「福臨中華、中華歸主」的祈求─許多的禱告帶著喜樂,更多

的禱告含著眼淚。

就是這樣,從起初直到如今,宣教故事都始於禱告,禱告也貫穿宣教生命的每一個

環節,是前線、後方一同靠主得勝的屬靈生命線。本期以「禱告」為主題,探討禱告與

宣教的關係,也分享堅持禱告並保持禱告的「新鮮度」的方法。當我們記錄神如何奇妙

地回應宣教士及其摯愛家人的禱告,心弦已深深搖撼⋯⋯。

《隱藏基督裡─何斯德小傳》中形容這位令人敬佩的宣教士「如同翱翔高空的老

鷹⋯⋯,他曉得如何在禱告裡展翅上騰。」深願我們都經歷禱告的大能!

目錄

美國10 W. Dry Creek Circle,Littleton CO, 80120-4413, USA800-422-5330/303-730-4160http://www.omf.org/us

加拿大10 Huntingdale Blvd. Scarborough, Ontario M1W 2S5, Canada 1 905 568 9971/1888 657 8010http://www.omf.org/ca

萬族萬民 總第95期‧二零一八年East Asia's Millions Chinese©海外基督使團 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先查詢

顧問 馮浩鎏、馮鄭珍妮編輯 饒以德、黃艾菁、劉如菁、譚朗如設計及承印 穎生設計印刷公司

查經系列

天國教育

絲路之旅

跨文化廚房查

經系列

16

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下︶

天國教育

19

明白真道

絲路之旅

18

她有選擇餘地嗎?

跨文化廚房

20

越南冰咖啡

書窗

︽越南禱告日誌︾

1

註:為安全理由,部分作者使用化名及省略簡介。

本期焦點2

萬族萬民

亦文

禱告,也催生了1866年啟航的「蘭茂密

爾號」上的十六名福音生力軍。藉著合一的禱

告,他們平息海上的風浪,並以同樣的禱告進

入杭州、再進入揚州。

1869年,正是在「揚州教案」之後與神角

力的日子裡,「戴德生與內地會的五旬節」在

潤揚一帶誕生,帶來與主聯合的安息與更新的

生命。

次年,也是在鎮江,戴德生在三子存禮、

新生兒諾爾和愛妻瑪莉亞的新墳前,透過禱告

將自己重新獻在祭壇上。

1905年,在戴德生的葬禮上,更多的中外

人士聚集在鎮江的墓園,用更多的禱告澆灌了

這片土地。

內地會的故事,離不開戴德生從未謀面

的岳父台約爾臨終前「以我墳塚得中華」的禱

告;內地會的故事,離不開戴德生的曾祖父戴

雅各「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

的禱告;內地會的故事,離不開戴德生的母親

和妹妹當年「浪子回頭」的代禱;內地會的故

事,離不開無數宣教士「福臨中華、中華歸

主」的祈求 。

許多的禱告帶著喜樂,更多的禱告含著

眼淚。禱告,成了宣教的生命線。內地會的傳

奇,也是禱告的傳奇。

1. 我 將 來 到 了 中 國 之

後,就再也不能靠人

的幫助了,惟有上帝

是 我 的 供 應 者 。 因

此,我離開英國前,

一定要學會如何單單

藉著向上帝禱告,來

感動人、推動人。

戴德生

所有的屬靈故事都可以追溯到一個禱告的

源頭。

內地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65年,戴德生

用十英鎊加上神所有的應許在倫敦開設帳戶;

內地會的歷史也可以追溯到1832年戴德生出生

前,他的父母為頭生子所獻上的禱告⋯⋯

作為一個在基督教家庭長大的少年,戴德

生一度遠離神,追逐放蕩享受的生活。直到他

17歲那年,母親和妹妹恆切的禱告,將他的生

命翻轉─「基督做成的工」不僅成了戴德生

的故事,也成了內地會的故事。

又是在禱告中,戴德生聽到神對他說:

「為我到中國去。」他離開家鄉,學習過信心

的生活。信心的生活就是禱告的生活:將需要

告訴神,由神感動人來供應他的需要。

1853年,經過五年多信心生活的操練之

後,戴德生登上「敦費士號」,歷盡千難萬苦

抵達上海吳淞口。航程的結束,卻是更多考驗

的開始。禱告,是在異國他鄉向神支取力量和

資源的唯一管道。

七年之後,神挑戰回國養病的戴德生成立

一個專門向中國傳福音的差會。所有對中國有

負擔的宣教士候選人都被邀請到簡陋的戴家,

參加每天正午舉行的禱告會,見證神如何藉著

這一小群人的禱告施行神蹟。

1865年,在柏萊頓海灘上,神在戴德生的

禱告中征服了他的不信。

入杭州、再進入揚州。

力的日子裡,「戴德生與內地會的五旬節」在

潤揚一帶誕生,帶來與主聯合的安息與更新的

生命。所有的屬靈故事都可以追溯到一個禱告的

禱告永不落空。It is no vain thing to pray.

─戴德生Hudson Taylor

本期焦點 3

二零一八年.95期

2. 為五位禱告 1860

經過了六年在中國的服事,戴德生健康漸衰,

不得不於1860年暫別他所愛信主年日尚淺的中

國弟兄姊妹,以及上百萬還沒有機會聽聞福音

的中國老百姓,啟程回英國。航程中,他和瑪

莉亞切切求神差派五位宣教士到寧波接續他們

的工作。

3. 為二十四位禱告 1865

「1865年6月25日,主日,無法忍受當上百萬

中國人未曾聽聞福音步上滅亡之路時,這兒竟

然有一千多位信徒沉浸在安舒的環境中喜樂的

敬拜。我獨自走向海灘,靈裡極其掙扎。就在

那一刻,主戰勝我不信的心,使我全然降服。

我告訴主,一切的責任都在於祂,身為祂的

僕人,我的責任就是順服並跟從─祂負責指

揮、看顧、引導我和我的同工。就這樣,我在

聖經上寫下:『為二十四位靈巧且樂意幫助的

工人禱告,柏萊頓。』」

4. 為十八位禱告 1875

1874年夏,戴德生因背傷臥床休養,但信心

的眼光幫助他不看外在的軟弱,反倒堅強、專

注在牆上的中國地圖,為福音未及的內陸九省

禱告,憑信心支取應許,求神差派每省兩位,

共十八位大有信心、真誠、火熱、樂意為主而

活、為主而死的宣教士。

5. 為七十位禱告 1882

無數的佈道旅行和各地的工作點都指出中國對

於更多工人的需要。1881年底,大概有八、九

位宣教士聚集在武漢,為著神國能進一步拓展

禱告。他們逐省調查現有的、和可以開拓的工

作,調查結果顯示需要再增加四十二位男性及

二十八位女性宣教士。

6. 為一百位禱告 1887

戴德生對神應允禱告一事極有信心,他在

1 8 8 7年內地會於倫敦舉行的年會上說道:

「聖靈引導我們為今年的一百位新同工禱

告,我們擁有明確的應許,『你們奉我的名

無論求甚麼,我必成就,叫父因兒子得榮

耀。』我們先用數日禁食禱告,尋求神的引

領和祝福,祂才把這個意念放進我們心中。

我們若有好開始─從神開始─我們必然能

走到好的結果。」

7. 為二百位禱告 1928

在中國內戰動盪,社會氣氛對基督教極度不

友善的時候,何斯德發出一個令人難以置信

的呼籲:「我們懇請在家鄉主內的肢體,與

我們同心禱告,祈求莊稼的主差出所需的增

援。我們並不掛慮送他們上路,或是養活他

們的經費或策略⋯⋯只要先求神的國和祂的

義,這一切東西都要加給我們。」

本期焦點4

萬族萬民

黃艾菁黃艾菁

禱行印記

宣教的過程,就如許多人所形容

的,是一場接一場的屬靈爭戰。多年

來,使團工人無論前線、後方均「戰

役」不斷。無論是「先鋒隊」,還是

「後勤部」,大夥兒最重要的武器,就

是禱告─把需要告訴神,我們的大元帥。

小盼的奇遇小盼半歲時,臉部及右手嚴重燒傷毀容,

差點失明,慘遭遺棄。被警察發現送去福利院

治療,一年半內多次手術,五官功能基本修復

時,才三歲。身障人士在當地普遍受歧視,小

盼將來讀書和工作會

很困難。

同工們找到一

個寄養家庭照顧他,

然後切切為他早日得

到國際領養代禱。大夥

兒都希望他能在六歲讀小

學前出國,因為年紀愈小愈容

易適應。而且,真正對小盼最好

的是認識神、信主,故此大家憑

信心、大膽地求告神:讓小盼得

到愛主的基督徒家庭領養。

經歷兩年多的服事、禱告,小盼果然

在六歲生日前順利出國。養父母是很有愛

心的基督徒,已經領養四個不同殘疾的孤

兒,他們在一個基督徒辦的領養網站看到

小盼的照片。但事實上,那個國家的福利

院或政府部門既不可能發放照片給這類網站,

使團同工也嚴守紀律、沒有把他的照片外傳─

事竟然就這樣成了。同工說,除了神的奇妙作

為,沒有更好的解釋!

地上和天上的爭戰蓉在一創啟國家,正要教授全新的探訪員

培訓課程。由於所有資料都是第一次使用,更

要配合本地的文化修訂,所以全程處於緊張狀

態。她經歷了不同的攻擊和考驗:

一位學員與太太二人均病情反覆達一個

月,更受至親和啟蒙老師同時確診癌症所困

擾。另一學員癌症復發,接受第三次化療的不

良反應特別大,影響日常生活。又有學員的太

太突然早產,打亂了生活和事奉的安排,太太

勸他退學。團隊一位經驗豐富的教師同工出發

來工場之前,胞弟心臟病發突然去世,蓉要立

刻接手他的工作,沒多大把握,得靠著神去完

成。

本期焦點 5

二零一八年.95期

第一堂下課後,有學員被車撞倒,課程

上到一半,又有學員因人際關係問題鬧著要停

學,真是令人困惑。這段期間,蓉自己也要預

備專業考試,那是事工繼續推展必須考取的專

業資格。

看見這種種的攔阻,經驗豐富的蓉知道,

地上和天上的戰爭又開始了。她不敢鬆懈,進

入沉著應戰的狀態,充分使用最重要的武器─

禱告。很不容易的三個月,難熬的時刻,蓉依

靠祈禱向神支取力量。課程結束,專業考試也

通過了,回頭再看,真是恩典滿滿。蓉說,這

是非勢力、非才能、乃靠神的靈方能成的事!

曠日持久的守候自從2009年與先生、孩子踏上工場,儀心

中最牽掛的,是年邁的雙親尚未信主。儀媽媽

認為,丈夫一日未信自己也不能信,爸爸則覺

得不用靠信仰,自己憑個人努力養大兒女,兩

老的心都很剛硬。

這些年來,儀每一封代禱信必請求記念

父母信主,支持者的代禱從未間斷。2013年,

她回家述職,與媽媽相處、談心、講解救贖故

事,媽媽漸漸明白救恩是屬於她的,安然接

受。儀感嘆:「不是靠人力得勝。」

2017年春節,儀回港探親,爸爸抱恙,儀

把握時間向他分享信仰的基要內容。到下次探

望時,爸爸手拿寫滿迷信字句的春聯對儀說:

「我是進教的,不需要這

些了。」「進教」二字,

從九十六歲的他口中說

出,是何等大的事啊,

儀知道這代表爸爸清楚

信耶穌要捨棄什麼!儀

說:「他是令我驕傲的

爸爸。」信主後的儀爸爸

最愛謝飯祈禱,每次

總是滿足地笑著說:

「禱告蒙應允。」

天父最體貼虹去年暑假回鄉述職之前,禱告天父

賜福年近八十的母親身心健康,希望述職期間

可陪伴照顧。

獨居的虹媽多年膝患,歲月流逝,日見

嚴重,有時候痛得站不起來。女兒回家幾個月

後,神帶領她接受更換膝關節手術,施手術的

醫生是一位數年前曾治好她的弟兄,老人家很

安心。虹說:「天父最懂她需要甚麼。」

手術後,家人和教會肢體同心照顧、煮

飯、送飯、陪伴,還有幾位愛心「小天使」不

但探訪、贈送問候卡、協助借輪椅和拐杖,而

且禱告守望。虹媽康復非常理想,還獻上了人

生第一次的見證分享!

結語有時,禱告如穿雲箭,具立竿見影之效;

有時雖箭如虛發,沒有即時蒙應允,但神的旨

意往往隱藏在更深的禱告之中,宣教人甘心順

服,在忍耐等候中持定信心。由於他們的堅持

不懈,主的名終得榮耀。禱行印記,也就是神

大能的印記,實際上多不勝數,謹此呈現若

干,盼望如放大一幅佳美織錦,聚焦數針數

線,足見背後之巧手奇工。

註: 取材自彩虹、慕蓉、慧儀、嘉蘭宣教士之

家書。

本期焦點本期焦點 5「我是進教的,不需要這

些了。」「進教」二字,

從九十六歲的他口中說從九十六歲的他口中說

出,是何等大的事啊,出,是何等大的事啊,

儀知道這代表爸爸清楚儀知道這代表爸爸清楚

信耶穌要捨棄什麼!儀信耶穌要捨棄什麼!儀

說:「他是令我驕傲的

爸爸。」信主後的儀爸爸

最愛謝飯祈禱,每次

虹去年暑假回鄉述職之前,禱告天父

本期焦點6

萬族萬民

衛遜普

Bill Wilson

宣教,不單是信徒順服去事奉神,其實是神

自己在作工。若不是耶和華使用人成就祂的旨意,

人憑己力所作的工亦非永恆。試想使徒行傳十六章

中,保羅在腓立比只是忠心傳講,呂底亞就相信

了。是神自己帶領宣教士到對的地方,叫講的有能

力,聽的開啓心扉。在馬太福音九章36-38節,耶

穌見許多的未得之民,就說:「要收的莊稼多,作

工的人少。」這話對比需要之大和工人之少,連大

理(Denis Lane)於《神的大能武器》中形容這是

「以弱勢軍隊應付不可能任務」!怎麼辦呢?耶穌

的回答是:「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

去,收他的莊稼。」解決辦法就是:求神感動人心

並挑戰祂的百姓進入工場收割。

使徒保羅常敦促信徒為他禱告。他把事工的成

敗建基於眾信徒的禱告支持:「弟兄們,我們不要

你們不曉得,我們從前在亞西亞遭遇苦難,被壓太

重,力不能勝,甚至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自己心

裡也斷定是必死的,叫我們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

復活的神,他曾救我們脫離那極大的死亡,現在仍

要救我們,並且我們指望他將來還要救我們。你們

以祈禱幫助我們,好叫許多人為我們謝恩,就是為

我們因許多人所得的恩。」(林後一8-11)

保羅雖然一再強調自己「遭遇苦難,被壓太

重,力不能勝,甚至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但

他對神的拯救卻仍充滿信心,因為有信徒在背後以

禱告支持。禱告讓我們在宣教的服侍中有份。正如

保羅在11節中指出,禱告與宣教工作不可分割。

或許你在神的宣教藍圖中的角色仍有待尋求,但祂

要我們為普世宣教事工代禱是無庸置疑的,我們未

敢錯過,亦責無旁貸,定要「不住禱告」(帖前五

17),「常常禱告,不可灰心」(路十八1)。

一週七天為

宣教士禱告

兩個層次的禱告以下兩點有助你操練禱告:

1. 培養對普世宣教的關注。選擇某幾個國家,關

心該國的宣教工作,恆切禱告。亦可考慮一星

期內每天一洲、為七大洲的宣教工作禱告。

2. 為某一宣教士或宣教家庭禱告。當你孕育出對

普世宣教的關懷,就開始鎖定某一位作關心對

象,求主為你預備一位你有感動委身關顧的

宣教士,並引導你決心每天為這位宣教伙伴

禱告。深入了解這位宣教士夥伴:他/她的家

庭、差會(訂閱差會會訊)、所服侍的國家、

工作性質及隊工等。給自己一點小任務:定期

寫信、送上小禮物、邀約到家款待等。第一時

間詳閱收到的代禱信並持續禱告,讓信內的代

禱事項擴闊你的視野,為每一項需要深入代

求。當禱告蒙應允,應與伙伴一同感恩讚美。

要持續每天不間斷為人代禱並不容易,久而久

之,深入的代禱或許只剩下一句「求主祝福某

某」。除了求主憐憫,幫助我們殷勤又謹慎地

持之以恆,建議每天使用下列一週代禱日程來

保持禱告的「新鮮度」,並使焦點清晰。

本期焦點 7

二零一八年.95期

一週代禱日程一週代禱日程

第一天 與神的關係

我們常以為宣教士必定

與神關係密切,但這其實是

每一位信徒最根本的代禱需

要。為宣教士禱告:

• 渴慕神話語

• 禱告有力

• 被聖靈充滿

• 靈命有成長

• 勝過罪惡

本期焦點本期焦點

第二天 身心需要撒但常利用我們肉體上及情感上的

匱乏,趁虛而入。不少宣教工場氣候惡劣、病菌肆虐。所以要為宣教士禱告:• 體魄強健

• 在忙碌工作與舟車勞頓中有平安、精力,及保持警醒• 免受病痛困擾—不要到患病了才求醫治,多作預防性的禱告• 免受負面情緒困擾—孤單、沮喪、抑鬱等

第四日 溝通能力學習當地語言對宣教士來說有如攀

越高山,掌握基本會話已經需要頗長時

間了,要能夠傳講真理或護道,則要花

更長的年月。學習全新的語言已經很不

容易,還要融入當地文化,因此要為宣

教士能熟練地用當地人的語言及文化、

傳遞信息、活出基督而禱告。

第五日 工作果效

別忘了為宣教士最首要的工作

禱告:探訪、教導、牧養、傳道、

作見證等。為他/她所服侍的人禱

告。除了為代禱信上的事工禱告,

也要求主開啟緊閉的心,讓宣教士

有膽量突破,事半功倍。

作見證等。為他/她所服侍的人禱

告。除了為代禱信上的事工禱告,

也要求主開啟緊閉的心,讓宣教士 第六日 隊工配搭宣教士也需要與不同的弟兄姊妹彼此配搭同工,但撒但往往也會乘虛而入。求主帶領隊工有良性的互動、彼此建立、同作主工。

第四日 溝通能力

越高山,掌握基本會話已經需要頗長時

間了,要能夠傳講真理或護道,則要花

更長的年月。學習全新的語言已經很不

容易,還要融入當地文化,因此要為宣

教士能熟練地用當地人的語言及文化、

傳遞信息、活出基督而禱告。

第五日 工作果效

第三日 與家人關係• 為他們的伴侶、上一代及下一代• 為他們的孩子有健康和適切的教育• 為他們整個家庭能為當地的信徒及非信徒豎立榜樣,免受試探侵擾• 若宣教士是單身,求讓他/她有足夠的社交支援,能享受單身生活 傳遞信息、活出基督而禱告。

第六日 隊工配搭宣教士也需要與不同的弟兄姊妹彼此配搭同工,但

第七日 所服侍的國家

進一步擴展你的禱告關懷至

宣教士所服侍的整個國家。為當

地的政治形勢、政府、掌權者、

簽証及宗教自由等,甚至可以為

整個國家接受福音祈禱。

不論你是否運用以上日程,總會有源源不絕的代禱需要,未提及的還有宣教士與母會的關係、

財務需要、及不在工場的家人。在普世宣教中一定有你可以參與的位份,而你的參與亦會進一步深

化你與神的關係。不管你曾經多少次半途而廢,隨時歡迎你重新開始,不妨就在今天!

營商宣教8

萬族萬民

艾保羅

在外頭工作了漫長的一天後,本該在一個

多小時前就有司機來接我;然而現在我卻在炎

熱的午後驕陽下穿著工作靴、攜帶所有裝備走

兩公里路回公司,滿腦子盡是待會兒跟司機說

話的畫面。

公司終於出現在眼前時,司機才開車過來

接我們!

管理團隊發現,司機開車送一名當地員工

回家而不來接我。雖給他口頭警戒,但司機這

種態度只是一種模式的開始,實際上他討厭替

外國人工作。在他成長的環境中,一直被教育

說像我這樣的人傷害他的同胞。他無視我和家

人來到這個國家為他提供就業機會、從事有利

於他的同胞的工作,雖然我們覺得,自己已經

犧牲很多來向他和與他有同樣意識形態的人展

現愛,卻並沒有突破他心中的那堵牆。

轉捩點來了!那天是到城外工作,幫助一

個偏遠村莊安裝一些設備,而且只有當地人在

工作現場。村民為表達感激之情,在結束安裝

後宴請工人和村民,菜餚豐盛,當然還有很多

酒。當工人們最終回到公司裡,我們得知司機

是在醉酒的狀態下駕車送員工的!當意識到自

己違反規定被發現,且事態嚴重時,他央求我

們再次給予機會。我們先把他送回家,並要他

在週一早上回來,我們商討後會作出裁決。

我的即時反應是解僱這名司機,終於有

理由除掉這位給我的工作增添麻煩的人,我暗

自慶幸。然而,管理團隊早在此之前已經商

定:在解僱任何員工之前必須意見一致。大部

份成員與我的意見相同,僅一位想再給他一次

機會,於是我們說好用週末的時間祈禱尋求上

帝對如何處置這名員工的心意。儘管我有信心

上帝會認同我,但仍照承諾在週末祈禱尋求祂

的心意。可是,上帝要我改變對這個員工的看

在外頭工作了漫長的一天後,本該在一個

多小時前就有司機來接我;然而現在我卻在炎

熱的午後驕陽下穿著工作靴、攜帶所有裝備走

兩公里路回公司,滿腦子盡是待會兒跟司機說

公司終於出現在眼前時,司機才開車過來

管理團隊發現,司機開車送一名當地員工

轉捩點來了!那天是到城外工作,幫助一

個偏遠村莊安裝一些設備,而且只有當地人在

工作現場。村民為表達感激之情,在結束安裝

後宴請工人和村民,菜餚豐盛,當然還有很多

酒。當工人們最終回到公司裡,我們得知司機

是在醉酒的狀態下駕車送員工的!當意識到自

己違反規定被發現,且事態嚴重時,他央求我

們再次給予機會。我們先把他送回家,並要他

在週一早上回來,我們商討後會作出裁決。

榮耀榮耀榮耀榮耀

營商宣教 9

二零一八年.95期

法!我感到十分震驚。上帝一遍又一遍叫我

「寬恕」。而在週末結束時,上帝亦向整個管

理團隊傳達同樣的信息。

當司機在週一早上回來聽取裁決時,他看

起來很沮喪,以為我們一定會請他離職。當坐

下交談時,我們清楚表達為什麼對他的行為感

到失望,包括他的所有表現,而不是單單醉酒

一事;同時也表明我們是基督徒,是耶穌的追

隨者,上帝寬恕了我們許多不好的行為,祂也

希望我們原諒別人,因此我們會原諒他過去所

有的行為,只要他保證遵守某些規定及願意接

受問責,他就可以留下來。

用「震驚」來形容司機的反應實在太過

於輕描淡寫了,他簡直無法相信所聽到的。當

然,他很樂意留下來繼續幹活,而最大的震撼

是聽到基督徒實踐寬恕,這與他成長過程中對

基督徒的想法是完全相反的。

自那以後,司機的工作表現和對待外國人

的態度完全改變,他完全遵守公司規定,努力

工作,最終獲得晉升!還有一件非常令人鼓舞

的事,就是他願意聆聽福音故事。

這個經歷讓我們上了寶貴一課,就是在企

業裡必須以榮耀上帝為目標。無論身在何處,

不論基督教受到多麼嚴苛的限制,我們都必須

抱持開放態度,誠實面對身為基督徒這事實。

我們必須告訴員工、客戶和當地官員,在出現

困難抉擇時要禱告尋求上帝。當透過工作去祝

福別人時,必須清楚表明這是基於上帝的愛而

做的。當表明對上帝的忠誠時,也必須以榮耀

上帝的方式經營事業、家庭和我們的個人生

活。假如不能公開傳達我們是耶穌的追隨者,

那麼就要認真審視這企業的平台是否合宜了。

為榮耀上帝而經營企業不一定符合商業經

營之道,有時甚至導致生產力或利潤受損。然

而我深信上帝是信實的,假如我們經營一個企

業,成為祂資源的好管家,祂會顯明自己是信

實的。我見過許多人忠心誠信地經營那些完全

沒有商業意義的企業,他們不一定獲利豐厚,

或企業看來不一定是成功的,但卻看到上帝在

當中的供應。經營企業的經歷強化了我對戴德

生的一句名言的信念:「用上帝的方式做上帝

的工作,永遠不會缺乏祂的供應。」當上帝按

照祂的方式動工時,祂就得著榮耀,這正是我

們經營這些企業的主因。

我心你心10

萬族萬民

「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似乎貧

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

是樣樣都有的。(林後六10)

相信每個人的回憶中,都有特別的一年,

這一年可能發生了一些很美好或很傷心的事

情,亦可能經歷一些意料之外的事。對我來

說,去年就是這特別的一年,回想我所經歷

的,其實是神對我和家人彰顯恩典和愛—看

似有失,卻是有所得。我會用四個具體事件去

闡述,表面上我有損失,卻是得著。

一, 女兒出嫁,我好像失去女兒,其實多

了一個兒子。

2017年2月,女兒與一位宣教士的兒子結

婚。她丈夫非常溫柔可愛,兩人已約會五年

了,感情極好,有很多共通之處。一般來說,

韓國文化中新娘父母認為女兒出嫁就等同失去

女兒。我是否就此失去這唯一的女兒?不是

的。神透過女兒給我這個女婿,讓我多一個兒

子。

二, 卸任歷時九年的崗位,卻得著另一個

更精彩的事奉。

蒙主的呼召和祂的恩典,過去九年,丈夫

與我擔任宣教工場總監。神揀選我們領導的這

個工場中,很多同工只懂說本地語,而英語則

是使團的官方語言,但兩種語言我和丈夫都不

流利,神似乎藉此顯出祂的幽默。我們所服侍

的,是一群靈命成熟、滿有技能的專業同工。

在當地的服侍,雖然我們有很多感到不足的地

方,卻因能認識和服侍這些同工而滿有喜樂。

去年夏天,神的時間到了,我們經過九

年服侍從這崗位退下來。領導工場的重擔一旦

卸下,同時亦離開多年來視為寶貴的東西,我

們感到若有所失。我是否就失去這一切?不是

的,神為我們打開另一扇事奉之門。過往九年

事奉經驗和神的恩典,足以令我們勝任新的事

工。

三, 兒子患病,失去健康,但得到操練靈

命的好機會。

小兒子去年11月本應到我們祖國的南部服

兵役。在準備參軍前一個星期,他被確診僵直

性脊椎炎。這病屬於免疫系統紊亂,是不能完

全治癒的,他從此一生也要小心照顧自己的脊

椎。整個家庭為這事感到震驚,然而,我們看

瑪佳麗特

我心你心 11

二零一八年.95期

到神正在對他彰顯恩典,讓他藉這個病去倚靠

神,操練自己去過健康的生活模式,並且學習

自律。

四, 母親離世,但我卻經歷見證兩個弟弟

從此和好的喜樂。

母親患上糖尿病近五十年,有多種複雜症

狀,例如視網膜剝離、腎功能不足。她曾接受

眼部手術,導致在生命最後十年失明,腸胃亦

曾經歷多次大手術。但對母親來說,最痛苦不

堪的不是肉體的痛楚,而是兩個兒子的不和。

兩人的衝突始於孩提時,假若有和好的一天,

那必然是神蹟;母親遺產的繼承權,令兩人關

係進一步惡化。我希望哥哥能將自己那份讓給

弟弟,畢竟,弟弟單獨一人照顧母親二十年。

作為男性去照顧失明的母親,對他是很大挑

戰,受壓之下的弟弟甚至苦待母親,有時情況

也頗嚴重。每當我想到母親在靈性、情緒和肉

體上所受的痛苦,我就感到很沉重和痛苦。

去年夏天,母親健康轉壞,體重大降,胃

功能很差。我多次飛返祖國照料她,感到她在

世日子不多。這段照料母親的日子,我經常哭

泣,對母親無限憐愛。感恩的是,母親滿有盼

望,渴望到天家見耶穌。2017年12月6日,神接

她往天家。母親的葬禮結束後,我與弟弟回到

他與母親同住二十年的家。我自己固然需要一

些時間哀哭,而弟弟正經歷這艱難時刻,需要

更多時間哀哭,他為自己以往對母親敵意的態

度深感悔疚而痛哭流淚。當哥哥見到弟弟懺悔

哭泣的樣子,神感動他的心,叫他背負十架。

經過一段時間禱告,哥哥決定放棄以長子名義

承繼母親的遺產,這決定亦感動了弟弟的心,

他倆之間的愛開始滋長,兩人關係和好,在淚

中彼此擁抱。這是我所曾見證最大的神蹟,藉

神的大能和恩典就發生了。我從沒想到,母親

離世只三天,兩兄弟就和好,互相接納。母親

一生為他們祈禱,神並沒有忽略她的禱告。母

親已在天堂了,神答允她的禱告,我們的神是

滿有恩典又真又活的神。每當我想起母親,我

依然感到很難過,我從此再不能牽她的手或為

她換尿片了,然而,我知道她已在充滿恩典的

天堂。她留下最寶貴的禮物,就是兩兄弟能和

好。

往後的日子,我可能面對更多失落或喪

失,但我相信從神的角度看,一切失落中都是

有得著的。確實是這樣!

宣子心聲12

萬族萬民

我在加州長大,爸爸是牧師,我是他口中的「教會

吉祥物」。我很享受住在加州的日子和一切與那裡有關的

事,例如當地美食、寬闊空間、公園、我們的教會和幼稚

園等等。我對加州的記憶,包括和幼稚園朋友去玩小小高

爾夫球,或是到商場;我還記得週末父母帶我去公園,在

遊樂場玩耍,學習怎樣打棒球和美式足球;雖然是簡單平

凡的事,但我全記在心裡。父母不時聊到我兒時軼事,一

面笑話我,一面回味那些時光,每次他們提及我記不住的

趣事,我就了解自己多一點。

爸爸媽媽在我四歲時蒙召去東亞一個創啟國家服

事,我們別過母會、家人朋友,就上工場了。母會差我們

出去,並禱告記念我們一家。我還記得第一天到達新加坡

受訓的情景,那時我快五歲了。記憶中新加坡陽光很好但

潮濕,我們只逗留了一個月,我卻覺得過了許久。記得自

己人生第一次學滑板車就在新加坡!我還常常和其他宣教

士子女在一起玩,大家曾在兒童遊戲室替我慶祝五歲生日

呢!他們使年紀小小的我感受到一個充滿愛的群體,就像

能分享生命經歷的好親人。

嗨!

 我是但以理,

  今年十五歲,

   和父母在香港居

住。

宣子心聲 13

二零一八年.95期

我們完成新加坡的訓練就飛去那個國家

的首都,父母隨即開始服事從海外回歸那國的

人,又參與籌辦領袖訓練營。那時我年紀很

小,所以對搬到這城沒什麼太大的要求或期

待,我只需要安全的家和親切的朋友就夠了!

很快,我就認識了在當地的宣教士子女,很多

跟我年紀差不多呢!我記得週末常常到他們的

家,我們唱詩歌,看卡通片,玩遊戲,一起大

笑——這就是我需要的群體。今日回想,我為

著可以有機會和他們在一起深深感恩。我在那

裡的第一年是讀本地幼稚園,因為父母想讓我

多接觸當地文化和語言。我年紀小,毫不費力

就掌握了當地語言,我爸爸就不同了,成年人

要花很多功夫才學得起來。到現在媽媽有時候

還談及當年我下午放學回家,唱著當地的兒

歌,滿口當地話呢。

我對當地幼稚園的記憶,就是從他們身

上學到珍惜食物!我會和同學比賽誰把飯吃光

光,誰的飯碗最乾淨,我們要確保飯碗裡外不

剩一粒飯。這件小事塑造了我的人生觀,就是

要謙卑,要為著飯桌上的食物感恩,又感激辛勞

耕種、準備飯菜的人。

幼稚園畢業後,我進了基督教國際學校,

第一天搭上巴士不知道學校怎樣的那種忐忑心

情,到現在我還記得。一年班的班主任教了我們

很多東西;我們學習留意品格,對別人有禮貌,

原來上課是要盤腿坐下... . . .。因為老師的關係,

從一年級開始我就看很多書;這些人生課教我怎

樣操練品德,追求夢想,造就了今天的我。

四年後我們離開那城,因為當地的污染情

況影響我媽媽的健康。當時我九歲了,在當地有

許多朋友,所以要離開對我很不容易。我和同學

們和其他宣教士子女建立了深厚感情,實在是難

捨難分,但終須一別,我們要去香港。

初到香港時,我很不開心,很孤單,但去

了學校就開始看見一點曙光。我在新學校第一年

就入讀四年班,當時有許多插班生,原來不單是

我獨自面對新環境,所以我跟這些插班生熟絡起

來。我的學校也是基督教國際學校,學生來自世

界各地。我在學校再次找到相互扶持的群體,學

生中也有父母是宣教士和駐外員工;幾年後我們

這年級組織了家庭聚會,每兩個月聚會一次,分

享和彼此代禱。今年是我留在香港第七年了,這

段日子我很開心。

回顧過去,我覺得神要我走的路只是剛剛

開始,但已有不少精彩經歷讓我回味不已。我們

每去一個地方,即使只是匆匆一星期,我也會挑

一件紀念品帶回家。我不知道我來自什麼地方,

因為我心繫三地,唯一不變的就是,我真正的家

必然是天家。

嗨!

 我是但以理,

  今年十五歲,

   和父母在香港居

住。

文化萬花筒14

萬族萬民

雙目低垂,雙唇緊鎖,我木然地站著。在每

個人期待我開口的目光下,我卻感到唇乾舌焦,

嘴裡像填滿了沙漠的熱沙。

我已經十二歲,按理不應怕羞、不敢向新同

學自我介紹,但面對四十張好奇的臉孔,巨大的

壓迫感仍令我雙膝顫抖不停。不是因為要用普通

話而非維吾爾族母語發言,也非因我是班上唯一

的新生,而是因為我看起來與其他同學不一樣,

我還未開口便先遭受一番評頭品足。

姨媽早已提醒我,不用為身上的傳統服飾

及長褲而羞愧,也別理會別人的緊身T恤和牛仔

褲。她說,儘管別人不裹頭,我可以為自己裹顏

色鮮艷的頭巾而驕傲;但她卻沒說不要介懷一雙

在農場幹活、粗糙又紅通通的手。

同學們一看便知,我是剛遷到城市不久的窮

人家孩子。但他們不會想到,自我有記憶以來,

這是初次能和父母一起生活。我兩歲時,父親搬

到城裡做小生意,第二年媽媽也到城市跟爸爸一

起打拚。過去十年,我與妹妹跟著姨媽生活。

同學們也不會知道,為全家帶來驕傲的小弟

在兩個月前出生。他們怎麼也不可能知道我是因

為弟弟才能遷到城裡。

我要在下課後照顧弟

弟,等他入睡後才能

做功課。

同學們開始竊竊

私語,議論我穿傳統

服飾和表情焦慮,但她們不知道我無法開口的原

因。爸爸昨晚說,女孩子上學到六年級已足夠,明年開

始我便要輟學。

我將永遠不能像她們有機會考試升學、修讀專業,

我的人生角色將侷限於某人的姐姐、妻子或母親。

我垂下眼睛凝視著身上的花裙,想起姨媽曾說:

「維族婦女就像路邊的花朵,綻放之後,沒有人會再記

起我們曾經存在。」環顧面無表情的同學,我恍然大

悟:「反正最終都沒有人在意,我不如盡情說出心裡

話。」

於是我開口:「早上好,我的名字是雅雯,我來自

沙漠邊上的一小村莊,秋天時節,石榴樹上都掛滿火紅

的果子⋯⋯。」

以上是絲路上一位維族少女雅雯的故事。請為這些

女孩禱告,願她們有真實的盼望及光明的前途。

文化萬花筒 15

二零一八年.95期

前陣子正好讀到一篇文章,標題是「在泰國,草莓芬達取代了血祭」。

多數泰國家庭都設有一座神龕,用來祭拜祖先的亡靈,以求保護個人財

物。他們會用許多水果、甜食、米飯、椰子來祭拜,其中最特別的是草莓口味

的芬達。 如果你在神龕外看到很多罐芬達,毫無疑問這家中的某人正在祈求

一件特別重要的事情。這並不是源自佛教的教導,卻可以追溯至原始的多神信

仰。

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會偏好紅色,但某篇文章給了解釋:「一

位曼谷上班族如果想要加薪,她不會去殺一隻雞擺在公寓外面

的神龕上,但是會晃去附近的7-11買次好的替代品—血紅

的芬達,來安撫她的守護神。」有些佛教徒認為,這樣的

做法違背守護神是絕對素食者而惹神靈生氣,因只有惡

魔才嗜血。面對這樣的世界觀,你可以想像跟泰國人

講解耶穌需要透過流血來除去世人的罪這個觀念是

何等困難。請禱告讓泰國人能明白「若不流血,

罪就不得赦免」(來九22)這個真理。

狄立禮Larry Dinkins1980年加入使團在泰國植堂並參與神學工作

狄立禮亦是使團書籍《初到貴境》的作者,欲知更多資訊請至使團網站

查經系列16

萬族萬民

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下︶

羅馬書第七章1-6節 另一種比喻:婚姻

● 律法只能約束活著的人。● 人一旦死亡,就無法遵守或違背律法,律法與

死者毫不相關。● 死亡就終止婚約:人死了,配偶就可以自由或

另外嫁娶。● 同時嫁給二個活人就是姦淫。● 你不能同時嫁給律法和聖靈。

1. 保羅和聖經其他作者也清楚闡明,「免於律法

的自由」並不意味我們可以捨棄所有上帝的標

準,例如十誡,而是意味著我們不是因為遵行

律法而稱義。在哪些方面我們常會退回律法的

約束中?

2. 我們如何知道什麼是「心(聖)靈的新樣」?

是「感覺不錯」嗎?

7-25節 與罪爭戰

● 律法具有教導性。● 律法使人知罪。● 知罪帶來責備,也導致死亡。● 不能做我想做的—遵行律法—產生痛苦。● 喜悅神的律法,實際卻行出我們所恨惡的惡,

兩者之間存在衝突。● 感謝神,神是拯救者!

1. 保羅的掙扎如何體現在你自己或周遭朋友的生

活中?

2. 這樣的掙扎造成保羅極大的痛苦,難道這意味

著作主門徒是如此痛苦嗎?

3. 保羅說他裡面的意思是喜歡神的律,而且他也

立志全然委身,但是即便如此,他仍然犯罪。

他如何解釋這種狀況?難道這只是推託之詞?

這樣的狀況如何以福音的「已然,但卻未然」

來解釋?

羅馬書第五至八章羅馬書對歷代教會一些著名

的聖徒有著深遠的影響。眾所週

知,希波的奧古斯丁因為母親多

年懇切代求,就是讀到羅馬十三

章13-14節而認罪悔改信主。馬

丁路德也因為閱讀羅馬書而發起

宗教改革:「我明白正是藉『上帝

的義』,因著上帝的恩典和憐憫

使我們因信稱義。我立時感到自

己重生了,樂園的門大開,讓我

進入。」兩百年後,約翰.衛斯

理聽到台上講員宣讀馬丁路德羅

馬書註釋的序言:「八點四十五分

左右,當他論到藉著基督的信,

神在人心裡所施行的那種改變,

我心裡有股異樣溫暖湧現,覺得

自己確實信靠基督,惟靠基督得

救,並且得到一個保證,祂已經

洗清我一切的罪,且已拯救我脫

離了罪與死的律。」這些在教會

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都告訴

我們羅馬書五至八章對敬虔的研

究至關重要。

繼上期的羅馬書第五至六章

分段標題和主要思想以及思考的

問題,下面將列出羅馬書第七至

八章分段標題、主要思想以及思

考問題。除了每天靈修時間研讀

聖經之外,你還可以藉由優良的

註釋書,例如斯托得「聖經信息

系列」的「羅馬書」進行深度研

究。

查經系列 17

二零一八年.95期

羅馬書第八章1-17節 聖靈裡的生活

● 我們不再被死亡監禁。● 基督成為完全、充足,一次獻上、永遠獻上的贖罪祭。● 我們有新的思想:體貼聖靈(渴望聖靈所渴望的),經歷生命和平安。● 「屬肉體的人」不能得神喜歡。● 聖靈活在基督徒生命中。● 這就是那叫基督從死裡復活者的靈!● 若他能叫基督從死裡復活,我們也確信他可以給我們新生命。● 在聖靈裡的新生命帶來特權和責任。● 我們的責任:過相稱的生活。● 我們的特權:成為神的兒女及後嗣,神是我們的阿爸父。

1. 為何聖潔的生活、與罪爭戰等證據如此重要?

2. 你如何跟別人說明你成為神的兒女的意義?

3. 這段經文中如何提到三位一體──聖父,聖子,聖靈?

18-27節 將來的榮耀

● 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 一切受造之物都陷於墮落的後果。● 一切受造之物,不僅只是人類,都將得享自由。● 將來要顯現的,比如今我們所見所受的還要更多。● 我們有限的視野使我們不曉得如何禱告。● 但聖靈為我們完美地代禱。

1. 活在一個墮落的世界中最大的難處是什麼?

2. 「榮耀的盼望」如何在現今的試煉中鼓勵我們?

3. 聖靈的服事如何在我們禱告時激勵我們?

28-39節 得勝有餘

● 在壓力中,要記得全能的神會使我們得益處。● 神的心意是使主耶穌有「許多弟兄」。● 神創始,也必成終。● 神若幫助我們,沒有任何人或事能以任何方式傷害我們。● 宇宙間沒有任何事物能叫我們與神完美的愛隔絕。● 主耶穌是保證。

1. 列出在這段經文中所有的確據。

2. 有人會錯誤引用「神使萬事互相效力」,但就停在這裡。為什麼整句讀完這麼重要?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3. 思想一下,當你面對壓力或經歷悲傷時,這段經文中有哪些是我們需要抓緊、成為我

們在那些時刻中不會動搖的信仰基礎?

4. 用這段經文為你自己和你所愛、所關注的人來頌讚、敬拜和禱告。

絲路之旅18

萬族萬民

「救命!我懷孕了!」

我還未來得及說「哈囉」,阿娜已將這句

話衝口說出!

我腦袋飛快努力地尋找用哈薩克語說一句

適切的恭賀語,無奈始終沒有機會開口。電話

那端,阿娜泣不成聲。

是什麼樣的懷孕讓她如此痛苦呢?阿娜已

婚多年,丈夫心地善良且負責任,是他發生了

什麼事嗎?但我的揣測全錯了。原來阿娜因害

喜而感到疲倦想吐,卻以為自己生病,便從藥

房買了強效中草藥自己服,兩週後仍見不適,

於是才去看醫生。醫生告知她是懷孕,但必須

把胎兒打掉。

醫生訓斥她:「服用兩週中藥足以毒死一

頭大象,何況是你這柔弱女子的胎兒?你懷的

孩子會變畸胎,可能缺胳膊、少隻腿、永遠不

懂說話。你如何掙錢去照顧這樣的孩子?誰負

擔醫藥費?」

在忿怒和極度恐懼中,阿娜致電給我。

這情況怎會發生在她身上呢?究竟胎兒真

的會殘疾,抑或是醫生誇大其詞?她該怎樣做

呢?我默默地禱告:「神呀,賜我適切的話幫助

阿娜。」

然後,我對阿娜說:「不要怕,生命是上

帝賜的禮物,無人能決定一生年日的長短。無論

這孩子生下來如何,你將是很棒的母親,當家人

朋友叫你墮胎,別擔心,堅持你認為是對的信

念。」

我找來關於這類中藥以及懷孕週期的資

料,並承諾阿娜會向醫生朋友多取些意見。

可是,我永不能傳達這些意見了。在其他

朋友未及知悉她懷孕的消息、在覆診之前,阿娜

小產了!失去小生命,確實令人極其難過,我卻

有點為阿娜無須經歷墮胎之痛而感到如釋重負。

但我不免這樣想:「阿娜真的有選擇餘地

嗎?」

為哈薩克族人禱告:‧ 當身處像阿娜一樣的危機,願他們能保持鎮定,身邊有朋友關懷,給予意見而非批評。

‧ 記念受到壓力要墮胎的母親,願醫生、家人及朋友樂意伸出援手保護小生命。

天國教育 19

二零一八年.95期

亞他馬諾布族(Ata Manobo)居住在南菲律賓

群島北部的達沃(Davao del Norte)山區。他們相信

許多神祇,屬於泛靈論者,政治上則是自治體系,經

濟上是以山田燒墾的農業為生。過往因為識字率低,

以致在與平原地區商人交易時,常遭到欺騙和損失。

急需教育上朗吉蘭區(Upper Langilan)的馬諾布族社

區領袖請求使團宣教士幫助族人們學習讀寫。使團

的宣教團隊透過菲律賓翻譯協會(TAP, Translators

Association of the Philippines)的協助,在當地居民

中進行了識字率評估。結果令人驚訝,多數村子識字

率是零,幾乎沒有人能讀寫。深入調查後發現,全族

只有三位女士曾經上過高中,懂得寫字和閱讀。

調查結果促成了原住民兒童教育計劃( I C E P,

Indigenous Children’s Education Program)。這個

計畫在馬京蒙(Maguimon),卡普基(Kapugi)以

及滿撒利瑙(Mansalinao)三個亞他馬洛波村落設立

原住民兒童教育計劃中心。由那三位識字的女士教導

7-11歲的孩童基礎算數及讀寫,為他們進入政府設立

的基礎教育奠定良好基礎。

在 原 住 民 兒 童 教 育 計 劃 中 心 教 授 的 課 程 之

一是時序聖經教學法(CBT, Chronologica l B ib le

Teaching)。每天上午的聖經課程是按著年代順序教

導從創造開始直到救恩的聖經故事,以及背誦聖經

經文。 學童常會跟家人重述聖經故事,也會在主日

崇拜時引用經文。當學生像羅洛以(Loloy)和馬隆

(Marlon),熟悉閱讀,寫字和數學後,他們就從

原住民兒童教育計劃畢業,並且搬到位於塔卡參

(Tagasan)的ICEP宿舍。這表示他們必須徒步兩

小時穿越蜿蜒的叢林小徑和河流,與來自其他村

落的學生住在宿舍內。雖然這代表他們必須離開

家人,但是為了可以獲得更高的教育、溫飽的三

餐,以及持續學習上帝的話語成為耶穌基督的門

徒,他們甘願留下來。杜里歐和諾瑪滿金南帕夫

婦(Dulio & Norma Mankinumpas) 負責照料宿

舍,這對馬諾布夫婦已經服事上帝多年。杜里歐

是受過訓練的植堂工人,而諾瑪則是一位教師。

在 ICEP宿舍,亞他馬洛波孩童受裝備成為

門徒,傳福音給他們的家人和親族。門徒訓練藉

由聖經教導、晨更、禱告會、以及烹飪、洗衣、

照料動植物、遊戲和保持個人衛生等日常活動進

行。

卡 普 基 村 的 歐 雷 諾 和 娜 寧 ( O r e n o &

Naning),他們因兒子羅洛以回家轉述在學校

聽到的故事而認識聖經故事、信主並在兩年前受

洗。羅洛以的哥哥波邦(Bobong)也從弟弟那裡

聽到故事,現在兩位年輕人都期望成為牧師。同

樣的,羅慕路和以都娜(Romulo & Idunan)也

因為在家聽兒子馬隆說福音故事,隨後報讀使團

的聖經學校。 看到這些孩子帶領他們的父母信耶

穌,真是非常令人振奮。

教育不僅可以提升人民的經濟水準,也是建

立本地聖經化教會、深入接觸本族甚至更多族群

人民的重要工具!

立本地聖經化教會、深入接觸本族甚至更多族群

人民的重要工具!

明白真道 麥樂恩Grace Moron2001年加入使團菲律賓地區執行主任

跨文化廚房20

萬族萬民

別再喝高糖的能量飲料和特濃咖啡了,快與朋

友們試試這東亞提神劑、傳統的越南咖啡飲料—

越南冰咖啡吧!

越南冰咖啡是用越南種植、深度烘培的咖啡

豆研磨後沖泡而成。每一杯都是獨立使用一個金屬

製法式滴漏壺(phin)過濾,然後倒入一個裝著四

分之一或半杯煉奶的杯子攪拌;再倒入一杯冰塊而

成。

法國殖民者於十九世紀末把咖啡帶到越南。由

於當時鮮奶的供應十分有限,法國人和越南人就以

煉奶取代。越南中部的高原非常適合種植咖啡,因

而很快便成為盛產並出口咖啡的國家。越南咖啡已

傳遍東亞各國,在泰國和柬埔寨更是隨處可見。

工具‧水壺

‧越南咖啡滴漏壺—

 放在杯上的過濾器

‧玻璃杯

‧小茶匙

材料‧深度烘焙咖啡 (使用越南品牌為佳)‧冰塊‧煉奶‧水

跨文化廚房 21

二零一八年.95期

先用水壺燒水。沖泡咖啡的最佳水溫為攝氏90

度,而不是在沸點,所以水煮開後,可降溫一、

兩分鐘或在煮沸前熄火。

把咖啡粉放入滴漏壺後,置於玻璃杯上,注入少

量熱水,待10-15秒後,再注入120-150毫升熱

水(假如沒有滴漏壺或想一次沖泡大量咖啡,可

以用法式濾壓壺、咖啡濾紙或意式濃縮咖啡機沖

泡較濃的咖啡)。

將2-4小茶匙煉奶放入玻璃杯裡。

再加入2小茶匙咖啡粉入滴漏壺裡。

攪拌均勻後加入冰塊,再攪拌一下,就可以趁咖啡冰冷時,慢慢享用!

重覆第2點。

做法

書窗

《永不言棄》一輩子在路途上來回奔走:在荒僻之地,在崇山峻嶺,在人口稠密的城鎮,

在分散的穆民之地,我們找到他們的蹤跡。他們鞠躬盡瘁,甘願一生如此度

過。惟一的心願就是人們能得到福音的真理。他們沒有違背從天上來的異象,

多次經歷失敗(failure),卻沒有放棄,堅持以信心行事(faith),至死忠心

(faithfulness)。

如同耶穌基督愛世人到底,愛穆民“到底”是這些宣教士們的動機,也是他

們的終極心願。但惟有源於基督的愛、付出的愛、在十字架上的愛,才能繼續

的愛到底,不只是在一百年前這樣,在每一世代都是這樣。

馮浩鎏海外基督使團國際總主任

黃錫培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