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艺坛第几人 - xmwb.xinmin.cnxmwb.xinmin.cn/resfile/2017-08-12/a32/a32.pdf ·...

1
责任编辑∶丹长江 视觉设计∶戚黎明 新民网:www.xinmin.cn 24小时读者热线:962555 编辑邮箱:[email protected] 读者来信:[email protected] 32 2017年8月12日 星期六 艺林散页 / 杏林艺坛第几人 徐谷甫 “闲情偶寄”李唯印 杨忠明 铁笔 华章 秦丹 十二米长卷写荷花 新作 赏析 书墨 画缘 匠心 独具 大凡杏林中人,对书法艺术都 喜爱有加,这是常理。但是像冯寿侃 那样,书画印兼擅,并对格律诗词精 通,吟唱自如,且能与海上寿星、著 名学者、诗人、收藏家周退密先生鱼 雁常往,诗词唱和不断者,乃凤毛麟 角也! 冯寿侃,本名冯民,上海嘉定 人,司职医事,兼擅诗词、书法、绘 画、治印诸艺。师一代宗师朱复戡先 生,著有《冯民书画篆刻选》、《箐磊 轩印稿》、《箐磊轩诗选》、《师友百 吟》、《冯寿侃诗书画印作品选》 等, 山东潍坊国际碑林建有“冯寿侃艺 术园”。最近,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了他的诗书画作品集《寿侃诗草》, ! "# 日将在上海书展世纪馆首发。 笔者有幸阅览寿侃兄诸多诗书 画印集,每每因赏其诗词意境之美, 而使我进入世外桃源般的境地,每 每因诗词似行云流水般的美,语淡 味醇,而诗中的书法飘逸遒劲,煞使 我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寿侃兄诗文既佳,书法也美,在 医事之暇,颇好翰墨。将真、草、篆、 隶作为常课,兴来作书,酣战不已。 草书得朱复戡先生嫡传,气势恢弘,跌宕 有意。寿侃的隶书别有一格,构字错落, 开阖有致,力透纸背,有张迁碑遗韵。 寿侃兄在精研书法的同时,也非常 注重篆刻。众所周知,朱复戡先生是篆刻 大师,民国时期,朱氏与陈巨来两位同时 为汪统治印,孰占鳌头?汪统首肯朱 氏也!由此可见一斑。寿侃在朱复戡 先生门下,追踪秦汉,旁及明清,临摹 了一些经典的周秦古玺、汉铸玉印及 流派印蜕,在数十年的刀耕笔耘中, 炼出真金,且看寿侃的印作,白文印 雄沉浑穆,神完气足,朱文印用刀干 净利落,多见挺劲生辣,游刃有余,分 朱布白,得心应手,深得“疏可走马, 密不缝针(透针)”之秘,印中三昧,早 已融会贯通。 书画同源,寿侃兄诗心文胆,多 才之士,才储八斗,书法篆刻名列前 茅,绘画也不甘落后。寿侃上溯宋元, 下逮四王,主攻花鸟,兼作山水,对青 藤、白阳更是心摹手追,著力尤多,又 喜作写生,一一取来作为创作素材。 学习绘画有两条途径,一临摹,二写 生,寿侃兄在名师指点下,临摹写生 并重,双管齐下,功夫不负有心人,种 豆得豆,寿侃兄的花鸟画无不渗透出 “幽古”之情、 “书卷”之气。 杏林中人,一介白衣,能擅诗、 书、画、印,游于艺,品位确实高也!寿 侃兄的成功,离不开伯乐的慧眼相 荐,离不开自身的刻苦努力,离不开 诸多时贤俊彦的交游取经,这三者造就 了冯寿侃!试问:冯寿侃名列“杏林艺坛 第几人”也! 造型奇特的观赏石融入雕琢精 湛的东阳木雕,让木与石意韵交融, 形体合一,成为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 术品,这是中国红木艺术大师、金华 市工艺美术大师、上海时时红文化艺 术馆馆长陈时洪独创的木石雕新门 类。此项工艺在世界手工艺界是首 创, $%"& ' 月,全球中小企业联盟 授予陈时洪为“全球中小企业联盟观 赏石行业首席艺术家”。 陈时洪来自著名的木雕之乡浙 江东阳,近几年来陈时洪的 !% 多件 木石雕作品在全国及省市展会中获 金奖、银奖。他的作品还被全球中小 企业联盟全球主席、德国前总统武尔 夫等国际友人所收藏。 陈时洪创立的上海时时红文化 艺术馆位于沪太路 (%)$ 号沪太奇石 市场三区 "* 号,是本市首家政府批 准命名的观赏石文化艺术馆。馆内陈 列着陈时洪创作的木石雕作品千余 件,造型奇特的观赏石被与其意境相 吻合的红木微雕所点缀、精美的红木 底座所烘托,件件美不胜收。那件在 世博海派盆景赏石精品展中获金奖 的《国宝熊猫》,天然的蛋白石似熊猫 的圆圆脑袋,中间俏色部分呈褐色, 正好是熊猫大大的眼睛和微张的嘴, 配上红酸枝雕成的熊猫圆实的身体, 使得熊猫形象憨态可掬。用绿檀雕出 的竹子和鲜嫩灵动的竹叶营造出熊 猫绿色的生活环境,天然的蛋白石和 东阳木雕相辅相成,相映成趣,熊猫形象栩栩如 生,活泼可爱。又如那件在第十一届石家庄观赏石 博览会上获金奖的《喜从天降》,他在一块橙黄色 的沙漠漆石顶端上配上一只由黄花梨雕成的蜘 蛛,和石头上一圈一圈黑色裂纹相吻合,突出了蜘 蛛织网喜从天降立意。 陈时洪说:东阳木雕是国家第一批非遗项目, 观赏石艺术列入国家第四批非遗项目,我不能老 是走木雕总为石雕作底座、当配角的老路,我要将 这两项非遗并蒂联姻,形体合一,意韵交融,让每 一块石逢木生辉。经过不断探索实践,他将东阳木 雕中的多层次浮雕,散点透视构图,平面装饰技 艺,与海派观赏石“稼接”,使红木文化与赏石文化 融为一体,开创了木石合一,千石千座的艺术创意 形式,形成了独特的“时时红”品牌风格。使时时红 艺术馆成为国家非遗项目的联体展示馆。 李唯兄,字唯之,别署抱月精舍主。 中国书协、上海书协会员,华师大美术科 毕业。作品曾参加国内外篆刻书法大赛, 多次获大奖。 )+!$ 年师从上海著名篆刻 家韩天衡先生,李唯刻印之余,沉浸于中 国茶文化有年,他探索茶文化、寻访古 迹、品味名茶,如痴如醉。春风秋月时光 如流水,李唯静心在他的书斋抱月精舍 中读书、品茶、玩石、治印以为乐事,篆刻 之道渐入佳境,分朱布白、点墨成趣,近年 来刻制中国茶文化诗文佳句系列印,大大 小小凡百余方,煌煌烨烨放满一书桌,古 气盎然,彪炳照眼,令人目不暇接,这是 “老茶客”李唯的独创之举,尽茶香之清, 金石之雅。身为美术专业教师的李唯又得 著名印家刘一闻、陆康先生指授,艺事日 益精进,其篆刻作品入展一至五届全国 大展,曾多次参加西泠印社国际展。 某日,我与李唯在海上老茶馆品尝 佳茗,闲聊时,问起他对于这组中国茶文 化印的创作意图时,李唯说:茶文化是中 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人 们在各自不同的生活层面上有滋有味地 喝茶品茗,用各自不同的文学、艺术手段 记录或表述万千茶事。诗人咏茶,画师绘 茶,书家写茶,作家记茶,积淀成丰富的 茶文化。李唯说: “我用篆刻形式表现茶 的文化,只是一种尝试,茶文化与中国印 结合的艺术思路,不仅是创作环境的铺 垫和映衬,而且在审美情趣上也具有相 当的一致性。”李唯刻印曾经走过从表象 到具象,由新潮到古典的道路,他在着手 茶文化印创作时,从阅读—感悟—创作 的交替生发,使他对这组印的创作脉络 日益清晰起来。他对秦汉古印、汉瓦当、 汉砖的摩挲拓制,对汉画像拓片的收集, 对汉唐釉陶罐的把玩,对古家具的集藏, 并从种竹、莳花、喂鱼、弄龟中去体悟古 人的悠闲情怀,寻找旧时文人墨客那份 从容与优雅,藉此作为文化底蕴,从源头 上滋养并丰富了他的茶文化印的创作。 我见李唯楼上客厅墙上张挂着他 自己撰句,并由刘一闻先生书写的“卷 中岁月,茶里神仙”行书对联,那清朗飘 逸的墨迹,当是抱月精舍主人的心灵独 白…… )$ 米长卷巨制,白荷墨叶,水墨淋漓,画 上荷花、荷叶像一组组音符次第展开,整幅画 被大小参差的湖石、修短有致的芦苇整理出 节奏,起起伏伏,宛如一曲天籁之乐般气韵 回荡,绵音悠长。不久前,在延安西路 $,% 文联展厅,海上国画名家应鹤光先生的荷花 长卷与观众见面( 见图图为局部 )。 “湖镜书屋”主人应鹤光先生,为上海 美术家协会海墨画会的会长,上海美术家 协会会员。此画的创作激情,缘于他去年夏 天在山东枣庄微山湖赏荷的感悟。微山湖 )% 万亩荷花蔚为壮观,湖面浮光跃金,白 荷、红荷就像在金绢银绢上写就,接天荷盖 打破想象。荷花在湖石间穿插而起,高洁与 野逸共存,有一种按捺不住的生机…… 打破过去的经验,创作不“结壳”。“微山 湖归来不赏荷”的感觉让人震憾。应鹤光回 沪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回想勾画荷花的 姿态风神、拟写四时荷叶的向背卷舒,把自 己的精神调节到最松弛的状态,用笔凶、狠、 准,他在一种“酒意微醺”般的感受中,动笔 了。画的起首处,留了足够的位置,以备题写 “十里荷花清香远,泼墨挥写君子风”的款 字,然后画一组大石头,石头尽管部分被芦 苇遮挡,但像山水画中“近景”般的这块巨 石,已然把整个画面往后推了开去,并压住 了“阵脚”。在连片的荷叶间,一朵朵荷花或 半遮半掩,或亭亭玉立,与几笔写成的花蕾 一起,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呼之欲出。 在铁道游击队的故乡微山湖,应鹤光 也感叹芦苇具有坚韧独立的品格。他以潇 洒大胆的用笔,用芦苇的线条打破画面,又 用连片的芦苇配合穿插的石块形成块面, 打破结构,形成节奏,烘托气氛。走笔,本欲 留白处,笔势所然,却已是跨界越疆。随心, 还是随意?心意合一,一个个块面出来了, 在纯水墨的基础上,用淡淡的墨青,给整个 荷塘披上色彩。顿挫的、粗粗细细的线条不 断地打破画面出现重新组合的效果,发出 来的气势再收回去,气势反滚终成长卷,整 个画卷弥漫着一种笔墨纵横的文人清趣。 冯寿侃书法 陈时洪木石雕国宝熊猫 李唯篆刻闲情偶寄

Upload: others

Post on 24-Dec-2019

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杏林艺坛第几人 - xmwb.xinmin.cnxmwb.xinmin.cn/resfile/2017-08-12/A32/A32.pdf · 益精进,其篆刻作品入展一至五届全国 大展,曾多次参加西泠印社国际展。

责任编辑∶丹长江 视觉设计∶戚黎明

新民网:www.xinmin.cn 24小时读者热线:962555 编辑邮箱:[email protected] 读者来信:[email protected]年8月12日 星期六

艺林散页 /

杏林艺坛第几人! 徐谷甫

木石交融人﹃点赞﹄

“闲情偶寄”李唯印

!

王立华

! 杨忠明

铁笔华章

! 秦 丹十二米长卷写荷花新作赏析

书墨画缘

匠心独具

! ! ! !大凡杏林中人,对书法艺术都喜爱有加,这是常理。但是像冯寿侃那样,书画印兼擅,并对格律诗词精通,吟唱自如,且能与海上寿星、著名学者、诗人、收藏家周退密先生鱼雁常往,诗词唱和不断者,乃凤毛麟角也!冯寿侃,本名冯民,上海嘉定

人,司职医事,兼擅诗词、书法、绘画、治印诸艺。师一代宗师朱复戡先生,著有《冯民书画篆刻选》、《箐磊轩印稿》、《箐磊轩诗选》、《师友百吟》、《冯寿侃诗书画印作品选》等,山东潍坊国际碑林建有“冯寿侃艺术园”。最近,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诗书画作品集《寿侃诗草》,!月 "#日将在上海书展世纪馆首发。笔者有幸阅览寿侃兄诸多诗书

画印集,每每因赏其诗词意境之美,而使我进入世外桃源般的境地,每每因诗词似行云流水般的美,语淡味醇,而诗中的书法飘逸遒劲,煞使我赏心悦目,流连忘返。寿侃兄诗文既佳,书法也美,在

医事之暇,颇好翰墨。将真、草、篆、隶作为常课,兴来作书,酣战不已。草书得朱复戡先生嫡传,气势恢弘,跌宕有意。寿侃的隶书别有一格,构字错落,开阖有致,力透纸背,有张迁碑遗韵。

寿侃兄在精研书法的同时,也非常注重篆刻。众所周知,朱复戡先生是篆刻大师,民国时期,朱氏与陈巨来两位同时

为汪统治印,孰占鳌头?汪统首肯朱氏也!由此可见一斑。寿侃在朱复戡先生门下,追踪秦汉,旁及明清,临摹了一些经典的周秦古玺、汉铸玉印及流派印蜕,在数十年的刀耕笔耘中,炼出真金,且看寿侃的印作,白文印雄沉浑穆,神完气足,朱文印用刀干净利落,多见挺劲生辣,游刃有余,分朱布白,得心应手,深得“疏可走马,密不缝针(透针)”之秘,印中三昧,早已融会贯通。书画同源,寿侃兄诗心文胆,多

才之士,才储八斗,书法篆刻名列前茅,绘画也不甘落后。寿侃上溯宋元,下逮四王,主攻花鸟,兼作山水,对青藤、白阳更是心摹手追,著力尤多,又喜作写生,一一取来作为创作素材。学习绘画有两条途径,一临摹,二写生,寿侃兄在名师指点下,临摹写生并重,双管齐下,功夫不负有心人,种豆得豆,寿侃兄的花鸟画无不渗透出“幽古”之情、“书卷”之气。

杏林中人,一介白衣,能擅诗、书、画、印,游于艺,品位确实高也!寿侃兄的成功,离不开伯乐的慧眼相荐,离不开自身的刻苦努力,离不开

诸多时贤俊彦的交游取经,这三者造就了冯寿侃!试问:冯寿侃名列“杏林艺坛第几人”也!

! ! ! !造型奇特的观赏石融入雕琢精湛的东阳木雕,让木与石意韵交融,形体合一,成为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这是中国红木艺术大师、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上海时时红文化艺术馆馆长陈时洪独创的木石雕新门类。此项工艺在世界手工艺界是首创,$%"&年 '月,全球中小企业联盟授予陈时洪为“全球中小企业联盟观赏石行业首席艺术家”。

陈时洪来自著名的木雕之乡浙江东阳,近几年来陈时洪的 !%多件木石雕作品在全国及省市展会中获金奖、银奖。他的作品还被全球中小企业联盟全球主席、德国前总统武尔夫等国际友人所收藏。

陈时洪创立的上海时时红文化艺术馆位于沪太路 (%)$号沪太奇石市场三区 "*号,是本市首家政府批准命名的观赏石文化艺术馆。馆内陈列着陈时洪创作的木石雕作品千余件,造型奇特的观赏石被与其意境相吻合的红木微雕所点缀、精美的红木底座所烘托,件件美不胜收。那件在世博海派盆景赏石精品展中获金奖的《国宝熊猫》,天然的蛋白石似熊猫的圆圆脑袋,中间俏色部分呈褐色,正好是熊猫大大的眼睛和微张的嘴,配上红酸枝雕成的熊猫圆实的身体,使得熊猫形象憨态可掬。用绿檀雕出的竹子和鲜嫩灵动的竹叶营造出熊猫绿色的生活环境,天然的蛋白石和东阳木雕相辅相成,相映成趣,熊猫形象栩栩如生,活泼可爱。又如那件在第十一届石家庄观赏石博览会上获金奖的《喜从天降》,他在一块橙黄色的沙漠漆石顶端上配上一只由黄花梨雕成的蜘蛛,和石头上一圈一圈黑色裂纹相吻合,突出了蜘蛛织网喜从天降立意。陈时洪说:东阳木雕是国家第一批非遗项目,

观赏石艺术列入国家第四批非遗项目,我不能老是走木雕总为石雕作底座、当配角的老路,我要将这两项非遗并蒂联姻,形体合一,意韵交融,让每一块石逢木生辉。经过不断探索实践,他将东阳木雕中的多层次浮雕,散点透视构图,平面装饰技艺,与海派观赏石“稼接”,使红木文化与赏石文化融为一体,开创了木石合一,千石千座的艺术创意形式,形成了独特的“时时红”品牌风格。使时时红艺术馆成为国家非遗项目的联体展示馆。

! ! ! !李唯兄,字唯之,别署抱月精舍主。中国书协、上海书协会员,华师大美术科毕业。作品曾参加国内外篆刻书法大赛,多次获大奖。)+!$年师从上海著名篆刻家韩天衡先生,李唯刻印之余,沉浸于中国茶文化有年,他探索茶文化、寻访古迹、品味名茶,如痴如醉。春风秋月时光如流水,李唯静心在他的书斋抱月精舍中读书、品茶、玩石、治印以为乐事,篆刻之道渐入佳境,分朱布白、点墨成趣,近年来刻制中国茶文化诗文佳句系列印,大大小小凡百余方,煌煌烨烨放满一书桌,古气盎然,彪炳照眼,令人目不暇接,这是“老茶客”李唯的独创之举,尽茶香之清,金石之雅。身为美术专业教师的李唯又得著名印家刘一闻、陆康先生指授,艺事日益精进,其篆刻作品入展一至五届全国大展,曾多次参加西泠印社国际展。某日,我与李唯在海上老茶馆品尝

佳茗,闲聊时,问起他对于这组中国茶文化印的创作意图时,李唯说: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人们在各自不同的生活层面上有滋有味地喝茶品茗,用各自不同的文学、艺术手段记录或表述万千茶事。诗人咏茶,画师绘茶,书家写茶,作家记茶,积淀成丰富的茶文化。李唯说:“我用篆刻形式表现茶

的文化,只是一种尝试,茶文化与中国印结合的艺术思路,不仅是创作环境的铺垫和映衬,而且在审美情趣上也具有相当的一致性。”李唯刻印曾经走过从表象到具象,由新潮到古典的道路,他在着手茶文化印创作时,从阅读—感悟—创作的交替生发,使他对这组印的创作脉络日益清晰起来。他对秦汉古印、汉瓦当、汉砖的摩挲拓制,对汉画像拓片的收集,对汉唐釉陶罐的把玩,对古家具的集藏,并从种竹、莳花、喂鱼、弄龟中去体悟古人的悠闲情怀,寻找旧时文人墨客那份从容与优雅,藉此作为文化底蕴,从源头上滋养并丰富了他的茶文化印的创作。

我见李唯楼上客厅墙上张挂着他自己撰句,并由刘一闻先生书写的“卷中岁月,茶里神仙”行书对联,那清朗飘逸的墨迹,当是抱月精舍主人的心灵独白……

! ! ! ! )$米长卷巨制,白荷墨叶,水墨淋漓,画上荷花、荷叶像一组组音符次第展开,整幅画被大小参差的湖石、修短有致的芦苇整理出节奏,起起伏伏,宛如一曲天籁之乐般气韵回荡,绵音悠长。不久前,在延安西路 $,%号文联展厅,海上国画名家应鹤光先生的荷花长卷与观众见面(见图!图为局部)。

“湖镜书屋”主人应鹤光先生,为上海美术家协会海墨画会的会长,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此画的创作激情,缘于他去年夏天在山东枣庄微山湖赏荷的感悟。微山湖)%万亩荷花蔚为壮观,湖面浮光跃金,白荷、红荷就像在金绢银绢上写就,接天荷盖打破想象。荷花在湖石间穿插而起,高洁与

野逸共存,有一种按捺不住的生机……打破过去的经验,创作不“结壳”。“微山

湖归来不赏荷”的感觉让人震憾。应鹤光回沪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回想勾画荷花的姿态风神、拟写四时荷叶的向背卷舒,把自己的精神调节到最松弛的状态,用笔凶、狠、准,他在一种“酒意微醺”般的感受中,动笔

了。画的起首处,留了足够的位置,以备题写“十里荷花清香远,泼墨挥写君子风”的款字,然后画一组大石头,石头尽管部分被芦苇遮挡,但像山水画中“近景”般的这块巨石,已然把整个画面往后推了开去,并压住了“阵脚”。在连片的荷叶间,一朵朵荷花或半遮半掩,或亭亭玉立,与几笔写成的花蕾一起,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呼之欲出。

在铁道游击队的故乡微山湖,应鹤光也感叹芦苇具有坚韧独立的品格。他以潇洒大胆的用笔,用芦苇的线条打破画面,又用连片的芦苇配合穿插的石块形成块面,打破结构,形成节奏,烘托气氛。走笔,本欲留白处,笔势所然,却已是跨界越疆。随心,还是随意?心意合一,一个个块面出来了,在纯水墨的基础上,用淡淡的墨青,给整个荷塘披上色彩。顿挫的、粗粗细细的线条不断地打破画面出现重新组合的效果,发出来的气势再收回去,气势反滚终成长卷,整个画卷弥漫着一种笔墨纵横的文人清趣。

" 冯寿侃书法

" 陈时洪木石雕!国宝熊猫"

" 李唯篆刻#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