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专业教学大纲汇总 -...

272
0 日语专业教学大纲汇总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日语系 2016-2019

Upload: others

Post on 26-Feb-2020

2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0

日语专业教学大纲汇总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日语系

2016-2019年

1

目 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 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大纲 ................................................................................................................. 1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 ....................................................................... 18

《雷锋精神概论》教学大纲 ............................................................................................................................ 24

《形势与政策教育 1~2》教学大纲 .................................................................................................................. 28

《体育—男生篮球选项课》教学大纲 ............................................................................................................. 31

《体育——女生篮球选项课》教学大纲 ......................................................................................................... 36

《体育——男生排球选项课》教学大纲 ......................................................................................................... 41

《体育——女生排球选项课》教学大纲 ......................................................................................................... 46

《体育——足球选项课》教学大纲 ................................................................................................................. 51

《体育——乒乓球选项课》教学大纲 ............................................................................................................. 56

《体育——羽毛球选项课》教学大纲 ............................................................................................................. 62

《体育——男生网球选项课》教学大纲 ......................................................................................................... 68

《体育——女生网球选项课》教学大纲 ......................................................................................................... 73

《体育——男生游泳选项课》教学大纲 ......................................................................................................... 78

《体育——女生游泳选项课》教学大纲 ......................................................................................................... 83

《体育——健美操选项课》教学大纲 ............................................................................................................. 88

《体育——女生瑜伽选项课》教学大纲 ......................................................................................................... 92

《体育——武术选项课》教学大纲 ................................................................................................................. 97

《体育——跆拳道选项课》教学大纲 ........................................................................................................... 102

《体育——高尔夫球选项课》教学大纲 ....................................................................................................... 109

《体育——健美选项课》教学大纲 ............................................................................................................... 115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 122

2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 127

《石油化工概论B》教学大纲 ........................................................................................................................ 131

《第二外语(英语)1》教学大纲 .................................................................................................................... 135

《第二外语(英语)2》教学大纲 .................................................................................................................... 139

《第二外语(英语)3》教学大纲 .................................................................................................................... 143

《创业基础》教学大纲 .................................................................................................................................. 147

《创新性思维与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 150

《学科前沿》教学大纲 .................................................................................................................................. 153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大纲 ............................................................................................................... 155

《信息检索与利用》教学大纲 ...................................................................................................................... 158

《军事理论》教学大纲 .................................................................................................................................. 161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 164

《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 167

《养成教育》教学大纲 .................................................................................................................................. 169

《基础日语 1》教学大纲 ............................................................................................................................... 172

《基础日语 2》教学大纲 ............................................................................................................................... 176

《基础日语 3》教学大纲 ............................................................................................................................... 167

《基础日语 4》教学大纲 ............................................................................................................................... 186

《日语听力 1》教学大纲 ............................................................................................................................... 173

《日语听力 2》教学大纲 ............................................................................................................................... 195

《日语听力 3》教学大纲 ............................................................................................................................... 202

《日语口语 1》教学大纲 ............................................................................................................................... 211

《日语口语 2》教学大纲 ............................................................................................................................... 216

《日语阅读 1》教学大纲 ............................................................................................................................... 194

《日语阅读 2》教学大纲 ............................................................................................................................... 197

《日语语法》教学大纲 .................................................................................................................................. 200

3

《日本概况》教学大纲 .................................................................................................................................. 203

《日语基础写作》教学大纲 .......................................................................................................................... 205

《日语高级写作》教学大纲 .......................................................................................................................... 207

《高级日语 1》教学大纲 ............................................................................................................................... 210

《高级日语 2》教学大纲 ............................................................................................................................... 213

《高级日语 3》教学大纲 ............................................................................................................................... 217

《翻译》教学大纲 ......................................................................................................................................... 220

《日语视听说》教学大纲 .............................................................................................................................. 222

《同声传译》教学大纲 .................................................................................................................................. 225

《日本文学史》教学大纲 .............................................................................................................................. 227

《日语语言学》教学大纲 .............................................................................................................................. 231

《日本古典文法》教学大纲 .......................................................................................................................... 234

《物流日语》教学大纲 .................................................................................................................................. 236

《经贸日语》教学大纲 .................................................................................................................................. 238

《对日贸易函电》教学大纲 .......................................................................................................................... 240

《日文报刊选读(经贸类)》教学大纲 ......................................................................................................... 242

《商务日语阅读》教学大纲 .......................................................................................................................... 244

《经济学》教学大纲...................................................................................................................................... 246

《国际金融》教学大纲 .................................................................................................................................. 253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 ............................................................................................................... 297

《演讲与口才》教学大纲 .............................................................................................................................. 262

《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 .............................................................................................................................. 264

《日文名篇诵读》教学大纲 .......................................................................................................................... 266

《电子商务》教学大纲 .................................................................................................................................. 268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70222

课程中文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英文名称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Basis of Law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二学期

总 学 时 48学时(其中包括16学时《雷锋精神概论》专题教育)

总 学 分 3

先修课程 无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全校学生必修的通识教育课。课程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

法制观教育为主线,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

建议教材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

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资料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4]戴艳君,杨慧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高等教育出

版社.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学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坚信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的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贯彻法治思想,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

2. 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

线,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

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

3. 通过对本门课的学习使青年学生进一步掌握我国宪法和基本法律的主要精神和内容,增强法治观

念和社会责任感,正确行使公民权利,严格履行公民义务,依法律己,自觉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为逐渐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法律基础。

4.通过对雷锋事迹、雷锋精神的内涵与本质,雷锋精神在当今社会的重大意义、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

以及弘扬等问题进行全面讲解,使学生对雷锋精神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理解,同时积极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1. 素质要求

1.1 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1.2 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勇于创新,具有强烈的社

会责任感。

1.3 热爱本专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较强

的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

教学目标1-4

2.知识要求

2.1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与雷锋精神内涵,

具备法律常识和公民意识。

教学目标1-4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

学目标

1 珍惜大

学生活

开拓新的

境界(2学时)

(1) 适应人生新阶段 了解大学生活特点;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

基础课对当代大学生成才的作用和影响,使大

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0.5

教学目

标1

(2) 提升思想道德素

质与法律素质 理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0.5

(3) 培育和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 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重要

意义;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0.5

(4) 学习本课程的意

义和方法 了解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

义和方法。 0.5

思想道德

修养部分 2 追求远

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

念(4 学

时)

(1)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成长成才 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理解理想信念的特征;

掌握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 2

教学目

标1

教学目

标2

(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

了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理解确立马克思主义

的科学信仰;掌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

同理想。

1

(3)在实践中化理想为

现实

了解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理解理想与

现实的关系,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

与曲折性;掌握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

春梦想。

1

3 弘扬中

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

园(4 学

时)

(1) 中国精神的传承

与价值

了解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理解中国

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掌握中国精神是民族精

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0.5 教学目

标1

教学目

标2

(2) 以爱国主义为核

心的民族精神

了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理解爱国主义及其

时代价值;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掌握怎样做忠

诚的爱国者。

2

(3) 以改革创新为核

心的时代精神 了解时代精神及其主要体现;理解改革创新的

重要意义;掌握怎样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1.5

6

4 领悟人

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

值(2 学时)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了解人生与人生观;人生观的主要内容;理解

正确认识人生矛盾;掌握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

指引人生。

1

教学目

标2 (2)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了解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理解人生价值实

现的条件;掌握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0.5

(3)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掌握如何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促进个人与他

人的和谐;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促进人与

自然的和谐。

0.5

5 注重道

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

践(2 学

时)

(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了解道德的起源与本质;道德的历史发展;掌

握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0.5

教学目

标1

教学目

标2

(2)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理解中华传统

美德的基本精神;掌握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

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0.5

(3)继承和发扬中国革

命道德

了解中国革命道德的内涵;理解中国革命道德

的内容;掌握把握大学生如何发扬中国革命道

德。

0.5

(4)加强社会主义道德

建设

了解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如何加强道德

建设;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

掌握如何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0.5

6 遵守道

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

格(2 学

时)

(1)社会公德 了解公共生活及其特点;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

手段;社会公德及其特点;掌握社会公德的主

要内容;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0.5

教学目

标1

教学目

标2

(2)职业道德 了解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掌握大学生的择

业与创业;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0.5

(3)家庭美德 了解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掌握

大学生的恋爱观和婚姻观;弘扬家庭美德。 0.5

(4)个人品德 了解个人品德及其作用;理解加强个人道德修

养;追求崇高道德境界。 0.5

7《雷锋精

神概论》专

题教育部

分 (16 学时

(1)学习雷锋同志 弘扬雷锋精神

了解雷锋平凡而伟大的短暂一生经历;理解雷

锋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历程;掌握掌握雷锋精神

的实质及在我校的传承。

2 教学目

标4

(2)弘扬“一颗钉”的

爱岗敬业精神,做开拓

创新的排头兵

理解雷锋忠于职守的“螺丝钉”精神以及雷锋

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的内涵;

掌握培养大学生雷锋一颗钉爱岗敬业精神。

2 教学目

标4

(3)弘扬雷锋“一滴水”

的团结协作精神,做和

谐社会的生力军

理解雷锋的集体主义思想和自律意识的内涵;

掌握团结协作精神的时代要求;掌握认真践行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的荣辱

观,共建和谐社会。

2 教学目

标4

(4)弘扬雷锋“一团火”

的无私奉献精神,做克

己奉公的孺子牛

理解无私奉献精神的内涵、雷锋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精神和助人为乐的高尚品格;掌握继

承和发扬雷锋无私奉献的精神的重要意义。

2 教学目

标4

7

(5)弘扬雷锋“一块砖”

的普通劳动者精神,做

任劳任怨的实干家

理解普通劳动者精神的内涵;掌握雷锋艰苦奋

斗的优良品质、雷锋脚踏实地、锐意进取的工

作作风。重点引导大学生在新时期践行普通劳

动者的艰苦奋斗精神。

2 教学目

标4

(6)弘扬雷锋“一片叶”

的感恩反哺精神,做回

报社会的带头人

理解雷锋感恩反哺精神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实

践;掌握明确爱党、爱国、服务人民是新时期

感恩反哺精神的时代要求,大学生要争做感恩

反哺精神的带头人。

2 教学目

标4

(7)踏着雷锋的足迹前

理解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掌握郭明义、路永

洁等先进典型的先进事迹的精神实质;做新时

代雷锋传人。

2 教学目

标4

(8)雷锋精神专题总结 系统梳理雷锋精神的理论体系 1 教学目

标 4 随堂测验 1

法律基础

部分 8 学习宪

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

系(6 学

时)

(1)法律的概念及发展 了解法律的概念;理解法律的产生与发展。掌

握法律的本质与特征。 1

教学目

标3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理解社会主义法律

的作用;掌握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1

(3)我国的宪法与法律

部门

了解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理解我国的实

体法律制度;我国的部门法律制度。掌握我国

宪法的制度。

2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制体系

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意义;理解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的特征。掌握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2

9 树立法

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

威(4 学

时)

(1)树立社会主义法治

观念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理解依法治

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掌握坚持党的领导、人

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加强宪法实

施,坚持依宪治国。

2

教学目

标3

(2)培养社会主义法治

思维 了解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理解法治思维的

基本内容;掌握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 1

(3)尊重社会主义法律

权威 了解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掌握尊重法律

权威的基本要求。 1

10 行使法

律权利 履行法律义

务(4 学

时)

(1)法律权利与法律义

务 了解法律权利、法律义务的含义,掌握法律权

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1

教学目

标3

(2)我国宪法法律规定

的权利与义务

掌握政治权利与义务;人身权利与义务;财产

权利与义务;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宗教信仰

及文化权利与义务。

2

(3)依法行使权利与履

行义务 掌握依法行使权利;依法救济权利;尊重他人

权利;依法履行义务。 1

11

随堂考试

(2学时)

课程期末考试 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教学目

标1-4

8

五、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计划学时 必做/ 选做

1 实践调研报告:利用课后时间,

由学生自主进行相关的参观考察、

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的活动。

2 课堂讨论:根据教学重点和时事

热点选择命题,由学生自主发言

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自主进行分

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

言组织和文字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

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选做

六、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试 50 开卷考试,考试题型以论述题、案例分析题为主,由课程组统一命题。

平时考核 50 出勤、作业和课堂表现。

执笔者:孔令超 审核人:王啸 修订日期:2016年8月22日

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70110

课程中文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英文名称 The 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History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一学期

总 学 时 32

总 学 分 2

先修课程 无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全校学生必修的通识教育课。该课程主要讲授的是一部中国人民为摆脱

屈辱,实现民族独立、赢得解放而不断进行抗争的历史,它有助于学生了解国史、

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

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建议教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年修订版).北京:中高等教育

出版社, 2015

参考资料

[1] 蒋廷黻. 中国近代史.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2] 胡德坤,宋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版).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3 [3]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6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了解外国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

解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懂得必

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

开辟道路,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

统和革命传统,进一步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 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

教训;注意比较地主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政党的政治方案,懂得旧民主主义革命

让位给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原因;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

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强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

3. 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外环境,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

史必然性;了解实行改革开放和搞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联系社会主义改造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

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懂得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进一步树立“只

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明确观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

信心。

4.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中国近现

代历史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懂得珍惜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

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

是非的能力。

10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2.知识要求 2.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与雷锋精神内涵,

具备法律常识和公民意识。

教学目标1-4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

学目标

1 综述

风云变幻

的八十年

(2 学

时)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

世界

了解中国古代史发展历程和灿烂的中国古

代文明,理解由世界史看待中国鸦片战争爆

发前的中国和世界,理解中国封建社会由昌

盛到衰落的特征与表现。

0.5 教学目

标1 教学目

标4

(2)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

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

地半封建性质

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起点;理解中国

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社会阶级关系

的变动。 1

(3)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和历史任务 掌握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掌握两

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0.5

2 反对外

国侵略的

斗争(4

学时)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

国的侵略 掌握1840年至1919年间资本-帝国主义侵略

中国的历史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 教学目

标1

教学目

标4

(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了解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理解粉碎瓜

分中国的图谋。 2

(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

民族意识的觉醒 理解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掌握民族

意识的觉醒。 1

3 对国家

出路的早

期探索(2

学时)

(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

起落 了解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掌握农民斗争的意

义及失败原因。 0.5 教学目

标1

教学目

标4

(2)洋务运动的兴衰 了解洋务事业的兴办;掌握洋务运动的历史

作用及失败。 1

(3)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

折 理解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掌握戊戌维新运

动的意义和教训。 0.5

4 辛亥革

命与君主

专制制度

的终结

(4 学

时)

(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

命的旗帜

掌握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了解资产阶

级革命派的活动;理解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

阶级共和国方案。 1 教学目

标1

教学目

标4

(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了解封建帝制的覆灭;掌握中华民国的建

立。 1

(3)辛亥革命的失败 了解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掌握旧民主

主义革命的失败。 2

5 开天辟

地的大事

变(2学

时)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

了解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理解十

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掌握五

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

教学目

标2

教学目

标4

(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

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了解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理解马

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掌握中国

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0.5

(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理解国共为什么能合作;了解大革命中的中 0.5

11

国共产党的作为;掌握大革命失败的意义、

原因和教训。

实践教学

(2学时)

(1)实践调研报告:利用

课后时间,由学生自主

进行相关的参观考察、

公益活动、志愿服务、

经典诵读、艺术作品和

情景剧拍摄等活动。

(2)课堂讨论:根据教学

重点和时事热点选择命

题,由学生自主发言。

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自主进行分

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

组织和文字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

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6 中国革

命的新道

路(2学

时)

(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

探索

了解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理解土地革

命战争的兴起;掌握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夺取政权的道路。 1

教学目

标2

教学目

标4 (2)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

曲折前进 了解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掌握中

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理解长征精神。 1

7 中华民

族的抗日

战争(6

学时)

(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

侵略战争 了解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理解残

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1 教学目

标2

教学目

标4

(2)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

性抗战

掌握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了解

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理解停止内战,一致

对外和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1

(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

战场 了解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理解战略相

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1

(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

战争的中流砥柱

掌握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了解

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

略地位;理解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掌握抗日民族根据地的建设;了解推进大后

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建设;掌握中

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1

教学目

标2

教学目

标4

(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

原因和意义

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掌握中国人民抗日战

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掌握抗日

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2

教学目

标2

教学目

标4

8 为新中

国而奋斗

(4学时)

(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

行自卫战争 了解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理解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1 教学目

标2

教学目

标4

(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

的包围中

理解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掌握土地改

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理解第二条战线的形

成和发展。 1

(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

派的合作

了解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理解中国共产

党和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了解第三条道路

的幻灭;掌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1

教学目

标2

教学目

标4 (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 了解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理解人民政协 1

12

新中国 与《共同纲领》;掌握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和基本经验。

9 从新中

国成立到

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

设新时期

(2 学时)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

中国的确立

了解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掌握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理

解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0.5

教学目

标3

教学目

标4

(2)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

中曲折发展 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掌握社会主

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0.5

(3)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

设新时期

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

放的起步;了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

面的展开;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

世纪发展;掌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解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掌握坚定不移沿着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1

10 随堂

考试(2学

时)

课程期末考试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体考核。 2

教学目

标1-4

四、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计划学时 必做/

选做

1 实践调研报告:利用课后时间,

由学生自主进行相关的参观考察、

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经典诵读、

艺术作品和情景剧拍摄等活动。

2 课堂讨论:根据教学重点和时事

热点选择命题,由学生自主发言。

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自主进行分

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

言组织和文字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

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必做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试 50 开卷随堂考试

平时考核 50 作业、出勤、课堂小测验

执笔者:王旭东 审核人:王啸 修订日期:2016年8月25日

1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70108

课程中文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课程英文名称 The Basic Principle Introduction of Marxism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四学期

总 学 时 48学时

总 学 分 3

先修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简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其内容包

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本

课程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地坚持党

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建议教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资料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 卷).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

[2] 列宁.《列宁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4] 王玉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参考与辅导》中国石化出版社。

二、课程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

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了解认识的本质及

其发展规律,真理与价值的关系等,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能力。

2、学习和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深入了解社

会历史发展动力和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

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习和掌握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科学

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正确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点及其实质。深刻理

解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3、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掌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相

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深刻认识共产主义

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事业。

14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2.知识要求 2.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与雷锋精神内涵,

具备法律常识和公民意识。

教学目标1-3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

学目标

1绪 论 (2

学时)

(1)马克思主义和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 0.5

教学目

标1

(2)马克思主义的创

立和发展 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的条件。

0.5

(3)马克思主义的鲜

明特征 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0.5

(4)自觉学习和运用

马克思主义 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确立共

产主义信仰。 0.5

2 世界的

物质性及

发展规律

(12 学

时)

(1)世界的物质性

了解什么是世界观,哲学和方法论,意识的产

生与发展阶段,意识的本质。理解物质和意识

的辩证关系,物质与运动以及绝对运动和相对

静止的关系,时间与空间,社会生活的本质是

实践的,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掌握哲学的基本

问题及其内容,哲学史的派别及其发展,列宁

物质定义及其意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

别。

6

教学目

标1 (2)事物的普遍联系

与永恒发展

了解联系及其特点,什么是发展,联系与发展

的环节。理解什么是新事物,矛盾的同一性和

斗争性,辩证的否定观和扬弃。掌握矛盾及其

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

性,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否定之否定规

律,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4

(3)唯物辩证法是认

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根本方法

了解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辩证的思维方

法,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掌握“两点论”与“重点

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

3 认识的

本质及发

展规律(8

学时)

(1)认识与实践

了解认识的主体、客体和中介,认识论中两条

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

认识的两次飞跃的实现条件,非理性因素的作

用。理解什么是能动的反映论,认识运动的不

断反复和无限发展。掌握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

作用,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

同理解,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实践的含义、特点和形式,主观能动性与客观

规律的关系。

5 教学目

标1

(2)真理与价值 了解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价值观,

价值及其特性,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理解真理2 教学目

15

及其客观性,价值评价及其特点,真理与价值

的辩证统一。掌握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实

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标1

(3)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

了解自由与必然,创新精神。理解一切从实际

出发,实事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辩证

关系。 1

4 人类社

会及其发

展规律(8

学时)

(1) 社会基本矛盾及

其运动规律

了解什么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理解社会意

识的性对独立性,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

的更替及其特点。掌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

其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辩证关

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及其辩证关系。

4 教学目

标2

(2)社会历史发展的

动力

了解阶级斗争及其作用,社会革命和社会改

革。理解社会的基本矛盾,科学技术在社会发

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的二重性。 3

教学目

标2 (3)人民群众在历史

发展中的作用

了解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英雄史观。理解人

的本质,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特殊作用。 1

5 资本主

义的本质

及规律(10

学时)

(1)商品经济和价值

规律

了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理解劳动的二重

性,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及其职能,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的意义,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

矛盾。掌握商品的二因素及其关系,价值量和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和表现形式。

4.5 教学目

标2

(2)资本主义经济制

度的本质

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的原始积

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什么是劳动力,

超额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分配,社会资本的

再生产。理解资本的总公式极其矛盾,劳动力

成为商品的条件,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资本

的有机构成,资本积累和周转,资本主义的工

资。掌握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不变资本与可

变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资本的循环,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

5 教学目

标2

(3)资本主义政治制

度和意识形态

了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意识

形态的本质。 0.5

6 资本主

义的发展

及其趋势

(4 学时)

(1)垄断资本主义的

形成与发展

了解资本主义发展的经历阶段,垄断的形成及

其具体形式,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垄

断资本主义的实质。理解垄断条件下的竞争,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和作用。掌握什么是垄

断及其形成的原因,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动因

及后果。

2

教学目

标2

(2)正确认识当代资

本主义的新变化 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原因和实质。 1

(3)资本主义的历史 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1

16

地位和发展趋势

7 社会主

义的发展

及其规律

(2 学时)

(1) 社会主义的产生

和发展

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社会主义

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 1

教学目

标3

(2)科学社会主义的

基本原则 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0.5

(3)在实践中探索现

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

了解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理解社

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0.5

8 共产主

义崇高理

想及其最

终实现(2

学时)

(1)马克思主义经典

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

的展望

了解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共产主义的

基本特征 1 教学目

标3 (2)共产主义社会是

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了解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趋势。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实现

共产主义长期历史过程。 1

五、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计划学时 必做/

选做

1 课后作业:由教师指定相关经典

原著进行课后阅读,学生上交心得

体会。

2 实践调研报告:利用课后时间,

由学生自主进行相关的参观考察、

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的活动。

3 课堂讨论:根据教学重点和时事

热点选择命题,由学生自主发言

考查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绩和对相关经典

原著的理解。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的相关知

识自主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文字表达能力。培

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必做

六、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试 70 闭卷考试,教考分离

平时考核 30 作业、出勤、课堂小测验、课堂表现

执笔者:孙旭武 审核人:王啸 修订日期:2016年8月26日

1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70121

课程中文名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六学期

总 学 时 96学时,其中课内讲授64学时,实践32学时。

总 学 分 6

先修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本门课程着重讲授中国共

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时代特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

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及其对当代中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意

义,正确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

规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

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的理想信念,增强在党的领导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建议教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参考资料

[1] 《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邓小平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

[4]《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了解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2.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

主要特征。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

论的重要意义。了解“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掌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意义。

3.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

择;掌握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了解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掌握加

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了解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重点掌握全面从严治党。

18

4. 增强学生运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能力;增强

学生运用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坚定对马克思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的信仰,树立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崇高理想信念。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2.知识要求 2.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与雷锋精神内涵,

具备法律常识和公民意识。

教学目标1-4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

学目标

1 马克思

主义中国

化两大理

论成果(8学时)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及其发展

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掌握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

教学目

标1

(2)毛泽东思想 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掌握毛泽东思

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了解毛泽东思想的

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2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

展;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

容;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

果;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

位。

2

(4)思想路线与理论精 髓

掌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重新确

立和发展。重点掌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

内涵;了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2

2 新民主

主义革命

理论(6学时)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 论形成的依据

了解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了

解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2

教学目

标1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重点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

领。 2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道路和基本经验 重点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2

3 社会主

义改造理

论(4 学

时)

(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

会主义的转变 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重

点掌握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

教学目

标1 (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和历史经验 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历史经验。 2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

国的确立 掌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了解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1

4 社会主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掌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 教学目

19

义建设道

路初步探

索的理论

成果(4学时)

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

果 的思想;重点掌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

会矛盾的思想;了解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

想;了解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标2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

教训

掌握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重点

掌握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2

5 建设中

国特色社

会主义总

依据(4学时)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理论

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掌

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掌握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2

教学目

标2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掌握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

6 社会主

义本质和

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

主义总任

务(4 学

时)

(1)社会主义的本质 掌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了

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1

教学目

标2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

务 了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掌握大力发展科学技

术;重点掌握坚持科学发展。 1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发展战略

了解“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重点掌握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掌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 2

7 社会主

义改革开

放理论(6学时)

(1)改革开放是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

之路

了解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掌握社会

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

教学目

标2 (2)全面深化改革

掌握全面深化改革;掌握坚持改革的正确方

向;重点掌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

系。 2

(3)扩大对外开放 了解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掌握实施互利

共赢的开放战略;掌握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

平。 2

8 建设中

国特色社

会主义总

布局(18学时)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经济

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重点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掌握把握

经济发展新常态。

4

教学目

标2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政治

了解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掌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重点掌握全面依法治

国;了解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4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

了解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重点掌握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

价值观;掌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

(4)建设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

掌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重点

掌握保障和改善民生;了解创新社会治理体

制。 3

(5)建设社会主义生态

文明

掌握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重点

掌握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了解坚持节约资源和

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掌握完善生态文明制度

3

20

体系。

9 实现祖

国完全统

一的理论

(2 学

时)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了解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了

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历史任务;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

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1

教学目

标2 (2)“和平统一、一国

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

实践

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

发展;掌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

内容和重要意义;了解“一国两制”构想在香

港、澳门的成功实践。掌握新形势下对台湾工

作方针。

1

10 中国

特色社会

主义外交

和国际战

略(2 学

时)

(1)外交和国际战略形

成的依据

掌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掌握世界

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了解

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1

教学目

标2 (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

了解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和重要意义;掌握坚

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掌握推动建立以合

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1

11 建设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的根本目

的和依靠

力量(2学时)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根本目的

掌握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了解坚持共同富裕的

目标;了解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

的统一 1

教学目

标3,4

(2)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3)巩固和发展爱国

统一战线 (4)建设巩固国防和

强大军队

掌握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了解新的社会阶层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了解巩固和

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1

12 建设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的领导核

心(2 学

时)

(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

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了解中国共产

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掌握坚持

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1

教学目

标3,4 (2)全面提高党的建

设科学化水平 (3)全面从严治党

了解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

工程;掌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了解加强

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重点掌握全面从严

治党。

1

13 随 堂

考试( 2学时)

课程期末考试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体考核。 2 教学目

标1-4

五、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计划学时 必做/

选做

1 课后作业:由教师指定相关经典

原著进行课后阅读,学生上交心得

体会。

2 课堂讨论:根据教学重点和时事

考查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绩和对相关经典

原著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文字

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

言表达能力。

8 必做

21

热点选择命题,由学生自主发言

3 实践调研报告:利用课后时间,

由学生自主进行相关的参观考察、

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的活动。

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自主进行分

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 必做

六、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试 50 随堂开卷考试

平时考核 50 作业、出勤、课堂表现

执笔者:聂鑫 审核人:王啸 修订日期:2016年8月24日

22

《形势与政策1、2》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70204,070205

课程中文名称 形势与政策

课程英文名称 Situation and Policy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四学期、第五学期

总 学 时 32学时,其中课内学时16学时(每学期8学时,包括理论学时7学时,考试1学时);

课外实践学时16学时。

总 学 分 2

先修课程 无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根据中宣部、教育部教社政[2004]13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

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要求,面向全日制本科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必

修课,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该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广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它是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高校培

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紧抓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比

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建议教材 《形势与政策》.辽宁教育出版社 2016

参考资料

[1]《形势与政策》.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2016. [2]《形势与政策读本》,辽宁省教育厅. [3] 其它时事性 DVD、期刊杂志、报纸等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认识形势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

义的形势与政策观、科学分析形势与政策的方法论、形势发展变化的规律、政策的产生和发展、政策

的本质和特征等基础知识;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内容,掌握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系列

政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不断完善的政策体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感知国情民意,体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践,把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统

一到党和国家的科学判断上和正确决策上,把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在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发奋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和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艰

巨性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增强学生振兴

中华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信念和历史责任感以及国家大局观念,全面拓展能力,提高综合

素质,塑造“诚、勤、信、行”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融于一体的当代合格大学生。

23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1.素质要求

1.1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1.3热爱本专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较强的

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

教学目标1-3

2.知识要求

2.1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与雷锋精神内涵,

具备法律常识和公民意识。

教学目标1-3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 学目标

1.国内“形势与政策”教 育 教 学

要点(一) (5 学时)

(1)国内政治

了解我国政治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掌握党

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理

想追求建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同理想的基础上,在对国家发展历史进程的

了解中,产生荣誉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3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2

(2)国内经济

了解我国经济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国内改

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动态。掌握我国改革开放

以来形成的一系列政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进程中不断完善的政策体系

2

2.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

要点(一) (2 学时)

(1)中外关系 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根本原则;时下

中美、中俄、中欧、中日关系及特点。 1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3

(2)国际热点问题 了解热点的形成、我国对待这一热点的态度

以及热点的发展趋势。 1

3.随堂考试

(一) (1 学时)

期末考试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体考核。 1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3

4.国内“形势与政策”教 育 教 学

要点(二) (5 学时)

(1)国内政治

了解我国政治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掌握党

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理

想追求建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同理想的基础上,在对国家发展历史进程的

了解中,产生荣誉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3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2

(2)国内经济

了解我国经济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国内改

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动态。掌握我国改革开放

以来形成的一系列政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进程中不断完善的政策体系

2

24

5.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

要点(二) (2 学时)

(1)中外关系 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根本原则;时下

中美、中俄、中欧、中日关系及特点。 1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3

(2)国际热点问题 了解热点的形成、我国对待这一热点的态度

以及热点的发展趋势。 1

6.随堂考试

(二) (1 学时)

期末考试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体考核。 1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3

五、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计划学时 必做/

选做

1 形势与政策专题讲座:邀请相关

专家定期就时事热点问题、先进人

物事迹报告等内容进行专题讲座。

增强学生对于相关时事热点问题的了解

和深入把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和语言表达能力。

8 必做

2 实践调研:利用课后时间,由教

师安排或学生自主进行相关的参观

考察、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的活动。

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自主进行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 必做

六、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随堂考试 50 开卷考试,考试题型以论述题为主,由课程组统一命题。

平时考核 50 出勤、作业和课堂表现。

执笔者:孔令超 审核人:王啸 修订日期:2016年8月22日

25

《体育——男生篮球选项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 1-4 学期

总 学 时 144 学时

总 学 分 4 学分

课程简介

篮球是以攻、守双方互相投球进篮为竞赛目的的对抗性体育项目,它具有集

体性、对抗性、多变性、复杂性等特点,是有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提高的

一项运动。

建议教材 《高校体育与健康教程》,崔凤海,刘欣主编.九州出版社,2016 年 4 月

参考资料 《篮球运动教程》,孙民治著译.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年 4 月

《篮球裁判员手册》,中国篮球协会.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 年 6 月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篮球运动的特点,并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与战术,提高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能力,

使篮球运动成为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手段之一。

2、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增强体能。

3、使学生熟悉比赛规则和裁判法,了解常用战术,提高观赏、评价篮球比赛的能力。

4、根据篮球运动的集体性原则, 提高基本战术在实战中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齐心协力、密切配合、

团结合作的集体观念。

5、培养学生沉着冷静、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1. 素质要求

1.1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1.2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勇于创新,具有强烈的社会

责任感。

1.3热爱本专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较强的

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

教学目标1-5

四、教学内容纲要和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1 篮球理论知识 4 4 4 4

2 移动技术 4 6 4 6

3 传接球技术 6 4 6 4

4 运球与突破技术 6 6 6 6

26

5 投篮 8 6 8 6

6 个人攻防技术 2 2 7 身体素质测试 4 4 4 4 8 考核 4 4 4 4

理论部分学时总计 16

实践部分学时总计 128

教学内容安排说明:根据辽石化大教通字[2016]第 28 号文件规定,对于体育课专项的选择,

学生在已获得学分的运动项目,原则上不能重复选修。因此,第 3-4 学期的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与第

1-2 学期相同。

五、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理论 部分

开课学年第一学期

4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3 教学目标5

篮球运动发展概况、特点

及锻炼价值;场地、器材简单

知识;篮球技、战术概念与分

类;篮球竞赛规则、裁判法;

技术动作的要领;运动创伤的

预防和处理。

了解篮球运动发展概况、特点

及锻炼价值;熟悉场地、器材简单

知识,篮球技、战术概念与分类,

篮球竞赛规则、裁判法,运动创伤

的预防和处理;掌握技术动作的要

领。

实践 部分

(1)基本技术:移动、传接

球、运球、投篮

了解基本技术的作用;熟悉基

本技术的分类;掌握移动、传接球、

运球、投篮基本技术动作。 32

教学目标4 教学目标5

(2)身体素质课课练 了解身体素质练习的目的;熟

悉身体素质同练习的手段与途径;

掌握身体素质练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2

理论 部分

开课学年第二学期

4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3

篮球竞赛组织与编排;精

彩比赛赏析;运动创伤的预防

和处理;篮球技、战术概念与

分类;技术动作的要领。

了解篮球竞赛组织与编排,精

彩比赛赏析;熟悉运动创伤的预防

和处理,篮球技、战术概念与分类;

掌握技术动作的要领。

实践 部分

(1)基本技术:运球与突破、

投篮、个人攻防技术。 (2)基本战术:进攻战术配

合、防守战术基础配合。

了解个人攻防技术,进攻战术

配合,防守战术配合;熟悉运球与

突破技术;掌握传接球、投篮动作。 32

教学目标4 教学目标5

(3)身体素质课课练 了解身体素质练习的目的;熟

悉身体素质同练习的手段与途径;

掌握身体素质练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2

27

六、考评模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一)考评模式

考评模式采用五级分制。

(二)成绩评定办法

1、采用结构式考评,考评由平时成绩(占 30%)、身体素质测试(占 30%)、技术考评(占 40%)

三项组成。

2、技、战术及专项素质考试实行同一项目统一标准。

3、学生必须参加所有内容的考核,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身体素质成绩及技术评定得分,综合

得出学期末成绩。

4、学生必须按时上课,方准参加该课考核。若旷课或缺课学时数达到取消期末考试资格时,则

不予以考核。

5、未尽事宜以我校学籍管理规定及我院的有关规定为准。

(三)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

1、考核内容、方法及要求 考核内容 考核方法及要求

第一学期

1、全场见线折返跑(20 分)

测试方法:在起点开始并计时,考生向前跑至罚球线延

长线,然后跑回至端线,再向前跑至中线,然后再跑回

至端线,再向前跑至另一条罚球线延长线,然后跑回至

端线,再向前跑至另一条端线,然后跑回至端线。 测试要求:往返时一脚必须踏在各往返线上,否则无效。

2、两人全场行进间传接球(20分)

测试方法:两人一组一球,相距5~7米,从端线开始,

两人行进间运球至另一条端线,再回至起点时端线。 测试要求:采用侧身跑进行传接球,传球手法准确,全

身动作协调配合。

3、身体素质(30 分) 1000米,50米,立定跳远

第二学期

1、三角滑步移动(20 分)

测试方法:学生从标志①开始,面向篮圈,侧滑步至②,

同时开始计时,脚触②上步侧滑步至③,后撤步侧滑步

至①重复两次,第三次脚触①停表。 测试要求:脚必须触到标志;后撤步不许用跳换步、交

叉步,否则无效。

2、单手肩上投篮(20 分) 测试方法:在罚球区内投篮,连投 10 次。 测试要求:投篮时脚不得跃出罚篮区,否则无效。

3、身体素质(30 分) 1000 米,50 米,坐位体前屈

2、评分标准

(1)平时成绩评分标准 30-24 分 学习态度积极、认真、端正、运动技术和技能进步大

23-18 分 学习态度较积极主动,能够掌握和运用运动技术

17-12 分 学习态度一般,运动技术和技能进步不够明显

11-6 分 纪律较松散,但能参与学习和锻炼

28

5-1 分 纪律松散,惰性较强,有迟到、早退或无故不来上课的现象

29

(2)专项考核内容评分标准

项目分值 全场见线折返跑 三角滑步移动 原地投篮

20 28" 11" 6 19 28"5 11"5 18 29" 12" 5 17 29"5 12"5 16 30" 13" 4 15 30" 13"5 14 30"5 14" 13 31" 14"5 3 12 31"5 15" 11 32" 15"5 10 32"5 16" 9 33" 16"5 2 8 33"5 17" 7 34" 17"5 6 34"5 18" 1

(3)身体素质测试百分制评分标准

注:身体素质测试成绩计算方法:将各测试项目所得的百分制分数求和,再将求和得数的小数点前移一位,即为身体

素质测试成绩。例如,某学生 1000 米测试得 75 分,50 米测试得 70 分,立定跳远成绩 80 分,计算该生身体素质测试

成绩时,先将三个测试项目得分求和(75+70+80=225),再将求和得数的小数点前移一位,即该生身体素质测试成绩

22.5 分。

项目分值 1000 米 立定跳远 50 米 坐位体前屈

项目分值 距离(cm) 100 3′25″ 2.57 6″5 100 24.9 95 3′30″ 2.53 6″6 95 23.1 90 3′35″ 2.49 6″7 90 21.3 85 3′40″ 2.45 6″8 85 19.5 80 3′45″ 2.41 6″9 80 17.7 75 3′50″ 2.37 7″0 78 16.3 70 3′55″ 2.33 7″1 76 14.9 65 4′00″ 2.29 7″2 74 13.5 60 4′05″ 2.25 7″3 72 12.1 55 4′10″ 2.21 7″4 70 10.7 50 4′15″ 2.17 7″5 68 9.3 45 4′20″ 2.13 7″7 66 7.9 40 4′25″ 2.09 7″9 64 6.5 35 4′30″ 2.05 8″1 62 5.1 30 4′35″ 2.01 8″3 60 3.7 25 4′40″ 1.97 8″5 50 2.7 20 4′45″ 1.93 8″7 40 1.7 15 4′50″ 1.89 8″9 30 0.7 10 4′55″ 1.85 9″1 20 -0.3 5 5′00″ 1.81 9″3 10 -1.3

30

七、大纲说明 1、本大纲根据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场地、器材等实际编写而成。

2、教师应努力钻研大纲,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3、在保持教学大纲基础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场地及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

对教学进度做必要的调整。

4、理论部分可随堂讲授,也可集中进行学习。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

5、在教学形式上应突出体育理论与实践技术教学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

6、患有重大疾病或不适宜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携带校医院证明(诊断书)可选体育保健课。

7、按照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通知,关于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的要求,每

节体育课须保证一定的运动强度,其中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得少于 30%;要将反映学生心

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作为考试内容,考试分数的权重不得少于 30%。

31

《体育——女生篮球选项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 1-4 学期

总 学 时 144 学时

总 学 分 4 学分

课程简介 篮球是以攻、守双方互相投球进篮为竞赛目的的对抗性体育项目,它具有集

体性、对抗性、多变性、复杂性等特点,是有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提高的

一项运动。

建议教材 《高校体育与健康教程》,崔凤海,刘欣主编.九州出版社,2016 年 4 月

参考资料 《篮球运动教程》,孙民治著译.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年 4 月 《篮球裁判员手册》,中国篮球协会.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 年 6 月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篮球运动的特点,并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与战术,提高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能力,

使篮球运动成为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手段之一。

2、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沉着冷静、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和进取精神。

3、使学生熟悉比赛规则和裁判法,了解常用战术,提高观赏、评价篮球比赛的能力。

4、根据篮球运动的集体性原则, 提高基本战术在实战中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齐心协力、密切配合、

团结合作的集体观念。

5、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体能,为运动技能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1. 素质要求

1.1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1.2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勇于创新,具有强烈的社会

责任感。

1.3热爱本专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较强的

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

教学目标1-5

四、教学内容纲要和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1 篮球理论知识 4 4 4 4

2 移动技术 4 6 4 6

3 传接球技术 6 4 6 4

32

4 运球与突破技术 6 6 6 6

5 投篮 8 6 8 6

6 个人攻防技术 2 2

7 身体素质测试 4 4 4 4

8 考核 4 4 4 4

理论部分学时总计 16

实践部分学时总计 128

教学内容安排说明:根据辽石化大教通字[2016]第 28 号文件规定,对于体育课专项的选择,

学生在已获得学分的运动项目,原则上不能重复选修。因此,第 3-4 学期的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与第

1-2 学期相同。

五、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六、考评模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知识 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理论 部分

开课学年第一学期

4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3

篮球运动发展概况、特点及

锻炼价值;场地、器材简单知

识;篮球技、战术概念与分类;

篮球竞赛规则、裁判法;技术

动作的要领;运动创伤的预防

和处理。

了解篮球运动发展概况、特点及

锻炼价值;熟悉场地、器材简单知识,

篮球技、战术概念与分类,篮球竞赛

规则、裁判法,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

理;掌握技术动作要领的理论知识。

实践 部分

(1)基本技术:移动、传接球、

运球、投篮

了解基本技术的作用;熟悉基本

技术的分类;掌握移动、传接球、运

球、投篮基本技术动作。 32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 4

(2)身体素质课课练 了解身体素质练习的目的;熟悉

身体素质同练习的手段与途径;掌握

身体素质练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5

理论 部分

开课学年第二学期

4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3

篮球竞赛组织与编排;精彩

比赛赏析;运动创伤的预防和

处理;篮球技、战术概念与分

类;技术动作的要领。

了解篮球竞赛组织与编排,精彩

比赛赏析;熟悉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

理,篮球技、战术概念与分类;掌握

技术动作要领的理论知识。

实践 部分

(1)基本技术:运球与突破、

投篮、个人攻防技术。 (2)基本战术:进攻战术配合、

防守战术基础配合。

了解个人攻防技术,进攻战术配

合,防守战术配合;熟悉运球与突破

技术;掌握传接球、投篮动作。 32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3 教学目标4

(3)身体素质课课练 了解身体素质练习的目的;熟悉

身体素质同练习的手段与途径;掌握

身体素质练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5

33

(一)考评模式

考评模式采用五级分制。

(二)成绩评定办法

1、采用结构式考评,考评由平时成绩(占 30%)、身体素质测试(占 30%)、技术考评(占 40%)

三项组成。

2、技、战术及专项素质考试实行同一项目统一标准。

3、学生必须参加所有内容的考核,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身体素质成绩及技术评定得分,综合

得出学期末成绩。

4、学生必须按时上课,方准参加该课考核。若旷课或缺课学时数达到取消期末考试资格时,则

不予以考核。

5、未尽事宜以我校学籍管理规定及我院的有关规定为准。

(三)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

1、考核内容、方法及要求 考核内容 考核方法及要求

第一学期

1、原地投篮(40 分)

(1)投篮命中率考核(20 分) (2)动作技术评定(20 分)

测试方法:在罚球线前 25 厘米处原地投篮,连

投 10 次。 测试要求:投篮时脚不得踩测试线或超越测试

线,否则无效。

2、身体素质(30 分) 800米,50米,立定跳远

第二学期

1、两人全场行进间传接球(20 分)

测试方法:两人一组一球,相距5~7米,从端

线开始,两人行进间运球至另一条端线,再回

至起点时端线。 测试要求:采用侧身跑进行传接球,传球手法

正确,全身动作协调配合。

2、运球上篮(20 分)

测试方法:考生持球中线后站立,听到教师口

令后运球上篮,投中后运球至中线转身继续运

球上篮(未投中不得补进)。 测试要求: 完成动作不得超过 1 分钟。

3、身体素质(30 分) 800 米,50 米,仰卧起坐

2、评分标准

(1)平时成绩评分标准 30-24 分 学习态度积极、认真、端正、运动技术和技能进步大

23-18 分 学习态度较积极主动,能够掌握和运用运动技术

17-12 分 学习态度一般,运动技术和技能进步不够明显

11-6 分 纪律较松散,但能参与学习和锻炼

5-1 分 纪律松散,惰性较强,有迟到、早退或无故不来上课的现象 (2)专项考核内容评分标准

分值 20 分 16 分 12 分 8 分 4 分

34

投中次数 5 4 3 2 1

(3)专项技术评定标准 评定内容 分值 评价标准

原地投篮

20-18 分 投篮动作非常规范,全身动作非常协调。 18-16 分 投篮动作较规范,全身动作较协调。 16-14 分 投篮动作基本规范,全身动作基本协调。 14-12 分 投篮动作不十分规范,全身动作较不协调。

12 分以下 投篮动作非常不规范,全身动作非常不协调。

两人全场行进间传接球

20-18 分 传接球动作规范,无走步,传接球次数 10 次以上。 18-16 分 传接球动作规范,无走步,传接球次数 8-10 次。 16-14 分 传接球动作基本规范,有走步情况,传接球次数 6-8 次。 14-12 分 传接球动作较不规范,走步情况较多,传接球次数达 6-4 次。

12 分以下 传接球动作不正确,走步情况多,传接球次数 4 次以下。

运球上篮

20-18 分 动作流畅,有一定速度,技术衔接连贯,上篮投中。 18-16 分 有一定速度,技术衔接连贯,上篮不中。 16-14 分 速度较慢,技术衔接较连贯,上篮投中。 14-12 分 速度较慢,技术衔接不连贯,上篮不中。

12 分以下 前后动作脱节,上篮不中。 (4)身体素质测试百分制评分标准

项目分值 800 米 立定跳远 50 米 仰卧起坐

100 3′20″ 1.98 8″1 43 95 3′25″ 1.94 8″2 41 90 3′30″ 1.90 8″3 39 85 3′35″ 1.86 8″4 37 80 3′40″ 1.82 8″5 35 75 3′45″ 1.78 8″6 33 70 3′50″ 1.74 8″7 31 65 3′55″ 1.70 8″8 29 60 4′00″ 1.66 8″9 27 55 4′05″ 1.62 9″0 25 50 4′10″ 1.58 9″1 23 45 4′15″ 1.54 9″2 21 40 4′20″ 1.50 9″4 19 35 4′25″ 1.46 9″6 17 30 4′30″ 1.42 9″8 15 25 4′35″ 1.38 10″0 13 20 4′40″ 1.34 10″2 11 15 4′45″ 1.30 10″4 9 10 4′50″ 1.26 10″6 7 5 4′55″ 1.22 10″8 5

注:身体素质测试成绩计算方法:将各测试项目所得的百分制分数求和,再将求和得数的小数点前移一位,即为身体

素质测试成绩。例如,某学生 800 米测试得 75 分,50 米测试得 70 分,立定跳远成绩 80 分,计算该生身体素质测试

成绩时,先将三个测试项目得分求和(75+70+80=225),再将求和得数的小数点前移一位,即该生身体素质测试成绩

35

为 22.5 分。 七、大纲说明 1、本大纲根据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场地、器材等实际编写而成。

2、教师应努力钻研大纲,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3、在保持教学大纲基础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场地及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

对教学进度做必要的调整。

4、理论部分可随堂讲授,也可集中进行学习。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

5、在教学形式上应突出体育理论与实践技术教学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

6、患有重大疾病或不适宜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携带校医院证明(诊断书)可选体育保健课。

7、按照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通知,关于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的要求,每

节体育课须保证一定的运动强度,其中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得少于 30%;要将反映学生心

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作为考试内容,考试分数的权重不得少于 30%。

36

《体育——男生排球选项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 1-4 学期

总 学 时 144 学时

总 学 分 4 学分

课程简介

排球是以攻、守双方隔网对抗项目,要求具有团队合作、相互信任、顽强拼

搏的精神。同时具有集体性、对抗性、多变性、复杂性等特点,是有助于学生

身心全面发展和提高的一项运动。

建议教材 《高校体育与健康教程》,崔凤海,刘欣主编.九州出版社,2016 年 4 月

参考资料

[1] 黄汉升.球类运动-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虞重干.排球运动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3] 排球竞赛规则 2013-2016[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排球运动的起源、发展,掌握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和战术,提高学生参与排球运动的

热情和兴趣,使排球运动成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主要手段。

2、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敢打敢拼、勇于创新、顽强拼搏、积极向上的 “女排”精神。

3、使学生熟悉排球比赛规则和裁判方法,提高观赏、评价排球比赛的能力。

4、通过参与排球运动培养学生宽容、理解、信任、团队合作的集体观念。

5、增强体能,促进运动能力的提高。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1. 素质要求

1.1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1.2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勇于创新,具有强烈的社会

责任感。

1.3热爱本专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较强的

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

教学目标1-5

四、教学内容纲要和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1 排球理论知识 4 4 4 4

2 传球技术 6 4 6 4

3 垫球技术 4 4 4 4

37

4 发球技术 4 6 4 6

5 扣球与拦网技术 4 4 4 4

6 进攻与防守战术 4 4 4 4 7 身体素质测试 4 4 4 4

8 考核 4 4 4 4

理论部分学时总计 16

实践部分学时总计 128

教学内容安排说明:根据辽石化大教通字[2016]第 28 号文件规定,对于体育课专项的选择,

学生在已获得学分的运动项目,原则上不能重复选修。因此,第 3-4 学期的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与第

1-2 学期相同。

五、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知识

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理论

部分

开课学年第一学期

4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 4

排球运动发展概况、特点及

锻炼价值;场地、器材简单知识;

排球技、战术概念与分类;排球

竞赛规则、裁判法;技术动作的

要领;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

了解排球运动发展概况、特点

及锻炼价值;熟悉场地、器材简单

知识,排球技、战术概念与分类,

排球竞赛规则、裁判法,运动创伤

的预防和处理;掌握技术动作的要

领。

实践

部分

(1)基本技术:准备姿势与移

动,传球,垫球、发球、扣球、

拦网

了解无球技术和有球技术;熟

悉掌握有球技术:传球,垫球、发

球、扣球、拦网。 32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3

教学目标 4

(2)身体素质课课练

了解身体素质练习的目的;熟

悉身体素质同练习的手段与途径;

掌握身体素质练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 5

理论

部分

开课学年第二学期

4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3

教学目标 4

排球竞赛组织与编排;精彩

比赛赏析;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

理;排球技、战术概念与分类;

技术动作的要领。

了解排球竞赛组织与编排,精

彩比赛赏析;熟悉运动创伤的预防

和处理,排球技、战术概念与分类;

掌握技术动作的要领。

实践

部分

(1)基本技术:准备姿势与移

动、传球、垫球、发球、扣球、

拦网。

(2)基本战术:进攻战术配合、

防守战术基础配合。

了解个人攻防技术,进攻战术

配合,防守战术配合;熟悉扣球、

拦网技术;掌握垫球、传球、发球

动作。 32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3

教学目标 4

(3)身体素质课课练

了解身体素质练习的目的;熟

悉身体素质同练习的手段与途径;

掌握身体素质练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 5

38

六、考评模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一)考评模式

考评模式采用五级分制。

(二)成绩评定办法

1、采用结构式考评,考评由平时成绩(占 30%)、身体素质测试(占 30%)、技术考评(占 40%)

三项组成。

2、技、战术及专项素质考试实行同一项目统一标准。

3、学生必须参加所有内容的考核,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身体素质成绩及技术评定得分,综合

得出学期末成绩。

4、学生必须按时上课,方准参加该课考核。若旷课或缺课学时数达到取消期末考试资格时,则

不予以考核。

5、未尽事宜以我校学籍管理规定及我院的有关规定为准。

(三)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

1、考核内容、方法及要求 考核内容 考核方法及要求

第一学期

1、自垫球(20 分)

测试方法: 自垫球 测试要求:自垫球要有明显高度,准备姿势正确,

下肢蹬地充分,用力协调,垫球部位准确,手臂伸

直充分,手型正确,垫球效果好,动作美观。

2、两人正面上手传球(20 分)

测试方法:两人一组,相距3米左右,一人抛球开

始,两人对传,完成1个回合算成功1次。每组给定

2次机会。 测试要求:传球要有明显弧度,下肢蹬地充分,用

力协调,手臂伸直充分,手型正确,传球位置正确,

传球效果好,动作美观。

3、身体素质(30 分) 1000米,50米,立定跳远

第二学期

1、两人正面垫球(20 分)

测试方法:两人一组,相距 3 米左右,一人抛球开

始,两人对垫,完成 1 个回合算成功 1 次。每组给

定 2 次机会。 测试要求:垫球要有明显弧度,准备姿势正确,下

肢蹬地充分,用力协调,垫球部位准确,手臂伸直

充分,手型正确,垫球效果好,动作美观。

2、发球(20 分)

测试方法:在本方发球区内上手发球,球从过网区

落入对方场地内(包括边线和端线)算成功 1 次。

每人给定 8 个球。 测试要求:发球不允许踩线,可用上手发球,手型

正确,用力正确协调,动作标准美观,发球效果好。

3、身体素质(30 分) 1000 米,50 米,坐位体前屈

39

2、评分标准

(1)平时成绩评分标准(30 分) 30-24 分 学习态度积极、认真、端正、运动技术和技能进步大,积极参加教学比赛

23-18 分 学习态度较积极主动,能够掌握和运用运动技术,参加教学比赛

17-12 分 学习态度一般,运动技术和技能进步不够明显

11-6 分 纪律较松散,但能参与学习和锻炼

5-1 分 纪律松散,惰性较强,有迟到、早退或无故不来上课的现象 (2)专项考核内容评分标准(40 分)

第一学期 (40 分)

两人正面上手传球

(达标+技评) (20 分)

达标(10 分):成功 1 次得 2 分,依次类推,成功 5 次得 10 分; 技评(10 分):依据测试要求,教师给出完成动作相应的技术评

定分。 自垫球(达标+技

评) (20 分)

达标(10 分):成功 1 次得 2 分,依次类推,成功 5 次得 10 分; 技评(10 分):依据测试要求,教师给出完成动作相应的技术评

定分。

第二学期 (40 分)

发球(达标+技评) (20 分)

达标(10 分):成功 1 次得 2 分,依次类推,成功 5 次得 10 分; 技评(10 分):依据测试要求,教师给出完成动作相应的技术评

定分。

两人正面垫球(达

标+技评)(20 分)

达标(10 分):成功 1 次得 2 分,依次类推,成功 5 次得 10 分; 技评(10 分):依据测试要求,教师给出完成动作相应的技术评

定分。 (3)身体素质测试百分制评分标准

项目分值 1000 米 立定跳远 50 米 坐位体前屈

项目分值 距离(cm) 100 3′25″ 2.57 6″5 100 24.9 95 3′30″ 2.53 6″6 95 23.1 90 3′35″ 2.49 6″7 90 21.3 85 3′40″ 2.45 6″8 85 19.5 80 3′45″ 2.41 6″9 80 17.7 75 3′50″ 2.37 7″0 78 16.3 70 3′55″ 2.33 7″1 76 14.9 65 4′00″ 2.29 7″2 74 13.5 60 4′05″ 2.25 7″3 72 12.1 55 4′10″ 2.21 7″4 70 10.7 50 4′15″ 2.17 7″5 68 9.3 45 4′20″ 2.13 7″7 66 7.9 40 4′25″ 2.09 7″9 64 6.5 35 4′30″ 2.05 8″1 62 5.1 30 4′35″ 2.01 8″3 60 3.7 25 4′40″ 1.97 8″5 50 2.7 20 4′45″ 1.93 8″7 40 1.7 15 4′50″ 1.89 8″9 30 0.7 10 4′55″ 1.85 9″1 20 -0.3 5 5′00″ 1.81 9″3 10 -1.3

40

注:身体素质测试成绩计算方法:将各测试项目所得的百分制分数求和,再将求和得数的小数点前移一位,即为身体

素质测试成绩。例如,某学生 1000 米测试得 75 分,50 米测试得 70 分,立定跳远成绩 80分,计算该生身体素质测试

成绩时,先将三个测试项目得分求和(75+70+80=225),再将求和得数的小数点前移一位,即该生身体素质测试成绩

为 22.5 分。

七、大纲说明

1、本大纲根据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场地、器材等实际编写而成。

2、教师应努力钻研大纲,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3、在保持教学大纲基础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场地及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

对教学进度做必要的调整。

4、理论部分可随堂讲授,也可集中进行学习。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

5、在教学形式上应突出体育理论与实践技术教学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

6、患有重大疾病或不适宜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携带校医院证明(诊断书)可选体育保健课。

7、按照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通知,关于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的要求,每

节体育课须保证一定的运动强度,其中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得少于 30%;要将反映学生心

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作为考试内容,考试分数的权重不得少于 30%。

41

《体育——女生排球选项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 1-4 学期

总 学 时 144 学时

总 学 分 4 学分

课程简介

排球是以攻、守双方隔网对抗项目,要求具有团队合作、相互信任、顽强

拼搏的精神。同时具有集体性、对抗性、多变性、复杂性等特点,是有助于学

生身心全面发展和提高的一项运动。

建议教材 《高校体育与健康教程》,崔凤海,刘欣主编.九州出版社,2016 年 4 月

参考资料

[1] 黄汉升.球类运动-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虞重干.排球运动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3] 排球竞赛规则 2013-2016[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排球运动的起源、发展,掌握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和战术,提高学生参与排球运动的

热情和兴趣,使排球运动成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主要手段。

2、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增强体能。

3、使学生熟悉排球比赛规则和裁判方法,提高观赏、评价排球比赛的能力。

4、通过参与排球运动培养学生宽容、理解、信任、团队合作的集体观念。

5、培养学生敢打敢拼、勇于创新、顽强拼搏、积极向上的 “女排”精神。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1. 素质要求

1.1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1.2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勇于创新,具有强烈的社会

责任感。

1.3热爱本专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较强的

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

教学目标1-5

四、教学内容纲要和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1 排球理论知识 4 4 4 4

2 传球技术 6 4 6 4

3 垫球技术 4 4 4 4

42

4 发球技术 4 6 4 6

5 扣球与拦网技术 4 4 4 4

6 进攻与防守战术 4 4 4 4 7 身体素质测试 4 4 4 4

8 考核 4 4 4 4

理论部分学时总计 16

实践部分学时总计 128

教学内容安排说明:根据辽石化大教通字[2016]第 28 号文件规定,对于体育课专项的选择,

学生在已获得学分的运动项目,原则上不能重复选修。因此,第 3-4 学期的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与第

1-2 学期相同。

五、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知识 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理论 部分

开课学年第一学期

4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3

排球运动发展概况、特点及锻

炼价值;场地、器材简单知识;

排球技、战术概念与分类;排球

竞赛规则、裁判法;技术动作的

要领;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

了解排球运动发展概况、特点

及锻炼价值;熟悉场地、器材简单

知识,排球技、战术概念与分类,

排球竞赛规则、裁判法,运动创伤

的预防和处理;掌握技术动作的要

领。

实践 部分

(1)基本技术:准备姿势与移动、

传球、垫球、发球、扣球、拦网

了解无球技术和有球技术;熟

悉掌握有球技术:传球、垫球、发

球、扣球、拦网。 32

教学目标4 教学目标 5

(2)身体素质课课练 了解身体素质练习的目的;熟

悉身体素质同练习的手段与途径;

掌握身体素质练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2

理论 部分

开课学年第二学期

4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3

排球竞赛组织与编排;精彩比

赛赏析;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

排球技、战术概念与分类;技术

动作的要领。

了解排球竞赛组织与编排,精

彩比赛赏析;熟悉运动创伤的预防

和处理,排球技、战术概念与分类;

掌握技术动作的要领。

实践 部分

(1)基本技术:准备姿势与移动、

传球、垫球、发球、扣球、拦网 (2)基本战术:进攻战术配合、

防守战术基础配合。

了解个人攻防技术,进攻战术

配合,防守战术配合;熟悉扣球、

拦网技术;掌握垫球、传球、发球

动作。 32

教学目标4 教学目标5

(3)身体素质课课练 了解身体素质练习的目的;熟

悉身体素质同练习的手段与途径;

掌握身体素质练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2

43

六、考评模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一)考评模式

考评模式采用五级分制。

(二)成绩评定办法

1、采用结构式考评,考评由平时成绩(占 30%)、身体素质测试(占 30%)、技术考评(占 40%)

三项组成。

2、技、战术及专项素质考试实行同一项目统一标准。

3、学生必须参加所有内容的考核,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身体素质成绩及技术评定得分,综合

得出学期末成绩。

4、学生必须按时上课,方准参加该课考核。若旷课或缺课学时数达到取消期末考试资格时,则

不予以考核。

5、未尽事宜以我校学籍管理规定及我院的有关规定为准。

(三)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

1、考核内容、方法及要求

考核内容 考核方法及要求

第一学期 1、自垫球(20 分)

测试方法: 自垫球 测试要求:自垫球要有明显高度,准备姿势正确,

下肢蹬地充分,用力协调,垫球部位准确,手臂伸

直充分,手型正确,垫球效果好,动作美观。

2、两人正面上手传球(20 分)

测试方法:两人一组,相距3米左右,一人抛球开

始,两人对传,完成1个回合算成功1次。每组给定

2次机会。 测试要求:传球要有明显弧度,下肢蹬地充分,用

力协调,手臂伸直充分,手型正确,传球位置正确,

传球效果好,动作美观。

3、身体素质(30 分) 800米,50米,立定跳远

第二学期

1、两人正面垫球(20 分)

测试方法:两人一组,相距 3 米左右,一人抛球开

始,两人对垫,完成 1 个回合算成功 1 次。每组给

定 2 次机会。 测试要求:垫球要有明显弧度,准备姿势正确,下

肢蹬地充分,用力协调,垫球部位准确,手臂伸直

充分,手型正确,垫球效果好,动作美观。

2、发球(20 分)

测试方法:在本方发球区内上手或下手发球,球从

过网区落入对方场地内(包括边线和端线)算成功

1 次。每人给定 8 个球。 测试要求:发球不允许踩线,可用上手或下手发球,

手型正确,用力正确协调,动作标准美观,发球效

果好。

3、身体素质(30 分) 800 米,50 米,仰卧起坐

44

2、评分标准

(1)平时成绩评分标准(30 分) 30-24 分 学习态度积极、认真、端正、运动技术和技能进步大,积极参加教学比赛

23-18 分 学习态度较积极主动,能够掌握和运用运动技术,参加教学比赛

17-12 分 学习态度一般,运动技术和技能进步不够明显

11-6 分 纪律较松散,但能参与学习和锻炼

5-1 分 纪律松散,惰性较强,有迟到、早退或无故不来上课的现象 (2)专项考核内容评分标准(40 分)

第一学期 (40 分)

两人正面上手传球

(达标+技评) (20 分)

达标(10 分):成功 1 次得 2 分,依次类推,成功 5 次得 10 分; 技评(10 分):依据测试要求,教师给出完成动作相应的技术评

定分。 自垫球(达标+技

评) (20 分)

达标(10 分):成功 1 次得 2 分,依次类推,成功 5 次得 10 分; 技评(10 分):依据测试要求,教师给出完成动作相应的技术评

定分。

第二学期 (40 分)

发球(达标+技评) (20 分)

达标(10 分):成功 1 次得 2 分,依次类推,成功 5 次得 10 分; 技评(10 分):依据测试要求,教师给出完成动作相应的技术评

定分。

两人正面垫球(达

标+技评)(20 分)

达标(10 分):成功 1 次得 2 分,依次类推,成功 5 次得 10 分; 技评(10 分):依据测试要求,教师给出完成动作相应的技术评

定分。 (3)身体素质测试百分制评分标准

项目分值 800 米 立定跳远 50 米 仰卧起坐 100 3′20″ 1.98 8″1 43 95 3′25″ 1.94 8″2 41 90 3′30″ 1.90 8″3 39 85 3′35″ 1.86 8″4 37 80 3′40″ 1.82 8″5 35 75 3′45″ 1.78 8″6 33 70 3′50″ 1.74 8″7 31 65 3′55″ 1.70 8″8 29 60 4′00″ 1.66 8″9 27 55 4′05″ 1.62 9″0 25 50 4′10″ 1.58 9″1 23 45 4′15″ 1.54 9″2 21 40 4′20″ 1.50 9″4 19 35 4′25″ 1.46 9″6 17 30 4′30″ 1.42 9″8 15 25 4′35″ 1.38 10″0 13 20 4′40″ 1.34 10″2 11 15 4′45″ 1.30 10″4 9 10 4′50″ 1.26 10″6 7 5 4′55″ 1.22 10″8 5

注:身体素质测试成绩计算方法:将各测试项目所得的百分制分数求和,再将求和得数的小数点前移一位,即为身体

45

素质测试成绩。例如,某学生 800 米测试得 75 分,50 米测试得 70 分,立定跳远成绩 80 分,计算该生身体素质测试

成绩时,先将三个测试项目得分求和(75+70+80=225),再将求和得数的小数点前移一位,即该生身体素质测试成绩

为 22.5 分。 七、大纲说明 1、本大纲根据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场地、器材等实际编写而成。

2、教师应努力钻研大纲,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3、在保持教学大纲基础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场地及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

对教学进度做必要的调整。

4、理论部分可随堂讲授,也可集中进行学习。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

5、在教学形式上应突出体育理论与实践技术教学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

6、患有重大疾病或不适宜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携带校医院证明(诊断书)可选体育保健课。

7、按照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通知,关于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的要求,每

节体育课须保证一定的运动强度,其中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得少于 30%;要将反映学生心

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作为考试内容,考试分数的权重不得少于 30%。

46

《体育——足球选项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 1-4 学期

总 学 时 144 学时

总 学 分 4 学分

课程简介

足球选项课是根据我校公共体育教学计划,为一、二年级喜欢足球运动的学

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足球运动是世界第一运动,它具有整体性、对抗性、多

变性、复杂性、易行性等特点,是有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提高的一项体育

运动。

建议教材 《高校体育与健康教程》,崔凤海,刘欣主编.九州出版社,2016 年 4 月

参考资料 《现代足球》,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年 4 月。

《足球裁判与规则》,中国足球协会.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5 年 5 月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足球运动的特点,并掌握足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与战术,提高学生参加足球运动的能力。

2、增强学生体质,提高体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使学生熟悉足球比赛规则和裁判法,了解足球基本技术和战术的特点,提高观赏、评价足球比赛

的能力。

4、根据足球运动的集体性原则, 提高基本技术和战术在实战中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齐心协力、密

切配合、团结合作的集体观念。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1. 素质要求

1.1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1.2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勇于创新,具有强烈的社会

责任感。

1.3热爱本专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较强的

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

教学目标1-4

四、教学内容纲要和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1 足球理论知识 4 4 4 4

2 踢球技术 8 8 8 8

3 运球和抢断球技术 6 4 6 4

4 接球技术 6 4 6 4

5 头顶球技术 2 4 2 4

47

6 基础和整体战术 2 4 2 4 7 身体素质测试 4 4 4 4 8 考核 4 4 4 4

理论部分学时总计 16

实践部分学时总计 128

教学内容安排说明:根据辽石化大教通字[2016]第 28号文件规定,对于体育课专项的选择,

学生在已获得学分的运动项目,原则上不能重复选修。因此,第 3-4学期的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与第

1-2 学期相同。

五、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六、考评模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一)考评模式

知识 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理论 部分

开课学年第一学期

4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3

足球运动发展概况、特点及

锻炼价值;场地、器材简单知识;

足球技、战术概念与分类;足球

竞赛规则、裁判法;技术动作的

要领;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

了解足球运动发展概况、特点

及锻炼价值;熟悉场地、器材简单

知识,足球技、战术概念与分类,

足球竞赛规则、裁判法,运动创伤

的预防和处理;掌握技术动作的要

领。

实践 部分

(1)基本技术:踢球技术、运

球和抢断球技术、接球技术、头

顶球技术。 (2)基础战术。

了解基础战术的作用;熟悉头

顶球技术、运球和抢断球技术;掌

握踢球技术、接球技术。 32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 4

(3)身体素质课课练 了解身体素质练习的目的;熟

悉身体素质同练习的手段与途径;

掌握身体素质练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2

理论 部分

开课学年第二学期

4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3

足球竞赛组织与编排;精彩

比赛赏析;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

理;足球技、战术概念与分类;

技术动作的要领。

了解足球竞赛组织与编排,精

彩比赛赏析;熟悉运动创伤的预防

和处理,足球技、战术概念与分类;

掌握技术动作的要领。

实践 部分

(1)基本技术:踢球技术、运

球和抢断球技术、接球技术、头

顶球技术。 (2)整体战术:进攻战术、防

守战术配合;定位球战术。

了解整体战术:进攻战术配合、

防守战术配合;熟悉基础战术;掌

握踢球技术、运球和抢断球技术、

接球技术、头顶球技术踢球技术。 32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4

(3)身体素质课课练 了解身体素质练习的目的;熟

悉身体素质同练习的手段与途径;

掌握身体素质练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2

48

考评模式采用五级分制。

(二)成绩评定办法

1、采用结构式考评,考评由平时成绩(占 30%)、身体素质测试(占 30%)、技术考评(占 40%)

三项组成。

2、技、战术及专项素质考试实行同一项目统一标准。

3、学生必须参加所有内容的考核,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身体素质成绩及技术评定得分,综合

得出学期末成绩。

4、学生必须按时上课,方准参加该课考核。若旷课或缺课学时数达到取消期末考试资格时,则

不予以考核。

5、未尽事宜以我校学籍管理规定及我院的有关规定为准。

(三)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

1、考核内容、方法及要求 考核内容 考核方法及要求

第一学期

1、颠球(20 分) 测试方法:每人三次,计最多一次连续颠球个数。 测试要求:可以单脚颠球。

2、踢准 (脚背内侧)(20 分)

测试方法:中心点半径2米,每圈半径增加1米,共

5圈。距离20米每人踢4次,中圈为5分,依次为4,3,2,1分,满分为20分。 测试要求:必须运用脚背内侧踢球。

3、身体素质(30 分) 1000米,50米,立定跳远

第二学期

1、颠球(20 分) 测试方法:每人三次,计最多一次连续颠球个数。 测试要求:必须两脚交替颠球。

2、踢准:脚背内侧,脚背正面(20

分)

测试方法:中心点半径2米,每圈半径增加1米,共

5圈。距离20米每人踢4次,中圈为5分,依次为4,3,2,1分,满分为20分。 测试要求:必须运用脚背内侧和脚背正面踢球。

3、身体素质(30 分) 1000 米,50 米,坐位体前屈

2、评分标准

(1)平时成绩评分标准

30-24 分 学习态度积极、认真、端正、运动技术和技能进步大

23-18 分 学习态度较积极主动,能够掌握和运用运动技术

17-12 分 学习态度一般,运动技术和技能进步不够明显

11-6 分 纪律较松散,但能参与学习和锻炼

5-1 分 纪律松散,惰性较强,有迟到、早退或无故不来上课的现象

(2)专项考核内容评分标准 1 颠球:

49

2 踢准: 距离 20 米每人踢 4 次,中圈为 5 分,依次为 4,3,2,1 分,满分为 20 分。

(4)身体素质测试百分制评分标准

项目分值 1000 米 立定跳远 50 米 坐位体前屈

项目分值 距离(cm) 100 3′25″ 2.57 6″5 100 24.9 95 3′30″ 2.53 6″6 95 23.1 90 3′35″ 2.49 6″7 90 21.3 85 3′40″ 2.45 6″8 85 19.5 80 3′45″ 2.41 6″9 80 17.7 75 3′50″ 2.37 7″0 78 16.3 70 3′55″ 2.33 7″1 76 14.9 65 4′00″ 2.29 7″2 74 13.5 60 4′05″ 2.25 7″3 72 12.1 55 4′10″ 2.21 7″4 70 10.7 50 4′15″ 2.17 7″5 68 9.3 45 4′20″ 2.13 7″7 66 7.9 40 4′25″ 2.09 7″9 64 6.5 35 4′30″ 2.05 8″1 62 5.1 30 4′35″ 2.01 8″3 60 3.7 25 4′40″ 1.97 8″5 50 2.7 20 4′45″ 1.93 8″7 40 1.7 15 4′50″ 1.89 8″9 30 0.7

项目分值 颠球次数

20 20 19 19 18 18 17 17 16 16 15 15 14 14 13 13 12 12 11 11 10 10 9 9 8 8 7 7 6 6 5 5 4 4 3 3 2 2 1 1

50

10 4′55″ 1.85 9″1 20 -0.3 5 5′00″ 1.81 9″3 10 -1.3

注:身体素质测试成绩计算方法:将各测试项目所得的百分制分数求和,再将求和得数的小数点前移一位,即为身体

素质测试成绩。例如,某学生 1000 米测试得 75 分,50 米测试得 70 分,立定跳远成绩 80 分,计算该生身体素质测试

成绩时,先将三个测试项目得分求和(75+70+80=225),再将求和得数的小数点前移一位,即该生身体素质测试成绩

为 22.5 分。 七、大纲说明 1、本大纲根据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场地、器材等实际编写而成。

2、教师应努力钻研大纲,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3、在保持教学大纲基础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场地及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

对教学进度做必要的调整。

4、理论部分可随堂讲授,也可集中进行学习。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

5、在教学形式上应突出体育理论与实践技术教学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

6、患有重大疾病或不适宜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携带校医院证明(诊断书)可选体育保健课。

7、按照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通知,关于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的要求,每

节体育课须保证一定的运动强度,其中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得少于 30%;要将反映学生心

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作为考试内容,考试分数的权重不得少于 30%。

51

《体育——乒乓球选项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 1-4 学期

总 学 时 144 学时

总 学 分 4 学分

课程简介

乒乓球是一项融体力、力量、速度、灵敏、弹跳为一体,以有氧训练为基础

的体育项目,它具有快速、灵活、反应等特点,是有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

提高的一项运动。

建议教材 《高校体育与健康教程》,崔凤海,刘欣主编.九州出版社,2016 年 4 月

参考资料 《乒乓球教学与训练》,刘建和.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年 6 月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乒乓球运动的特点,并掌握乒乓球运动的基本技、战术,提高学生参加乒乓球运动的积

极性,提升运动能力,使乒乓球运动成为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手段之一。 2、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

取精神。 3、使学生熟悉比赛规则和裁判法,了解常用技术、战术,提高观赏、评价乒乓球比赛的能力,理解

简单编排理论。 4、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健康概念,掌握科学的内容与方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增强学

生体质。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1. 素质要求

1.1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1.2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勇于创新,具有强烈的社会

责任感。

1.3热爱本专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较强的

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

教学目标1-4

四、教学内容纲要和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1 理论知识 4 4 4 4

2 站位、脚步、握拍技术 2 4 2 4

3 发球技术 4 4 4 4

4 推挡技术 6 4 6 4

5 正手攻球技术 6 4 6 4

6 搓、拉、双打技术及裁判法 6 8 6 8

52

7 身体素质测试 4 4 4 4 8 考核 4 4 4 4

理论部分学时总计 16

实践部分学时总计 128

教学内容安排说明:根据辽石化大教通字[2016]第 28 号文件规定,对于体育课专项的选择,

学生在已获得学分的运动项目,原则上不能重复选修。因此,第 3-4 学期的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与第

1-2 学期相同。

五、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六、考评模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一)考评模式

知识 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理论 部分

开课学年第一学期

4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3 教学目标4

乒乓球运动发展概况、特点

及锻炼价值;场地、器材简单知

识;乒乓球技、战术概念与分类;

乒乓竞赛规则、裁判法;技术动

作的要领;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

理。

了解乒乓球运动发展概况、

特点及锻炼价值;乒乓球场地、

器材简单知识。熟悉运动创伤的

预防和处理;掌握乒乓球技、战

术概念与分类,技术动作的要

领;乒乓球竞赛规则、裁判法,

能执裁业余比赛。

实践 部分

(1)基本技术:站位、脚步、

握拍、发球、反手推挡、正手攻

球、搓球。

了解基本技术的作用;熟悉

基本技术的分类;掌握脚步移

动、发旋转球、推挡球、正手攻

球基本技术动作。 32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3 教学目标 4

(2)身体素质课课练

了解身体素质练习的目的;

熟悉身体素质同练习的手段与

途径;掌握身体素质练习的方

法。

教学目标4

理论 部分

开课学年第二学期

4 教学目标3 教学目标4

乒乓球竞赛组织与编排;精

彩比赛赏析;运动创伤的预防和

处理;乒乓球技、战术概念与分

类;技术动作的要领。

了解乒乓球竞赛组织与编

排,精彩比赛赏析;熟悉运动创

伤的预防和处理,乒乓球技、战

术概念与分类;掌握技术动作的

要领。

实践 部分

(1)基本技术:加力推挡、推

挡侧身攻、发旋转球、拉弧圈球 (2)基本战术:发球抢攻、接

发球抢攻、对攻。

了解攻防技术,进攻战术选

位,防守战术落点;熟悉发旋转

球与拉弧圈球技术;掌握发球抢

攻和接发球抢攻要领动作。 32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3 教学目标4

(3)身体素质课课练

了解身体素质练习的目的;

熟悉身体素质同练习的手段与

途径;掌握身体素质练习的方

法。

教学目标4

53

考评模式采用五级分制。

(二)成绩评定办法

1、采用结构式考评,考评由平时成绩(占 30%)、身体素质测试(占 30%)、技术考评(占 40%)

三项组成。

2、技、战术及专项素质考试实行同一项目统一标准。

3、学生必须参加所有内容的考核,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身体素质成绩及技术评定得分,综合

得出学期末成绩。

4、学生必须按时上课,方准参加该课考核。若旷课或缺课学时数达到取消期末考试资格时,则

不予以考核。

5、未尽事宜以我校学籍管理规定及我院的有关规定为准。

(三)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

1、考核内容、方法及要求 考核内容 考核方法及要求

第一学期

1、发球(20 分)

测试方法:学生在准备姿势基础上,原地发两个平

击球。 测试要求:发球时重心必须低下,身体站直无效。

发球时球必须上抛且不能遮掩,否则无效。

2、推挡球(20 分)

测试方法:两人一组站在球台左侧(右手持拍)相

互推挡,每成功一球给1分,20个20分,一个人两次

机会,取最好成绩,超过20个按20分计算 测试要求:站位合理、落点准确、有引拍、挥拍动

作,每错一个扣除一分直到 0 分。

3、身体素质(30 分) 男生:1000米,50米,立定跳远 女生:800米,50米,立定跳远

第二学期

1、发侧旋球、下旋球(20 分)

测试方法:学生在准备姿势基础上,发侧旋球和下

旋球各一个。发球前先说自己要发那种,合法发球

算成功,每个合法发球 10 分。 测试要求:发球时重心必须低下,身体站直无效。

发球时球必须上抛且不能遮掩,否则无效。两种发

球混淆无效。

2、正手攻球(20 分)

测试方法:两人一组近台正手攻球 40 拍。超过按

40 拍算,每两拍一分,一人两次机会,取最好成绩。 测试要求:脚蹬地,腰部旋转必须做出。小臂带动

大臂。球拍挥拍位置在眉心左右。每错一个扣 1 分,

直到 0 分。

3、身体素质(30 分) 男生:1000米,50米,坐位体前屈 女生:800 米,50 米,仰卧起坐

2、评分标准

54

(1)平时成绩评分标准

30-24 分 学习态度积极、认真、端正、运动技术和技能进步大

23-18 分 学习态度较积极主动,能够掌握和运用运动技术

17-12 分 学习态度一般,运动技术和技能进步不够明显

11-6 分 纪律较松散,但能参与学习和锻炼

5-1 分 纪律松散,惰性较强,有迟到、早退或无故不来上课的现象 (2)专项考核内容评分标准

项目分值 发球 推挡 正手攻球

20

动作规范正确、发球

质量高、成功率 100%

20 个 动作标准正

确、能控制

落点、连续

性强、成功

率高。

40 个 动作协调规

范、能连续击

球、成功率

高。

19 19 个 38 个 18 18 个 36 个 17 17 个 34 个 16 16 个 32 个 15

动作基本正确、发球

性质有区别,成功率

较高

15 个 动作基本正

确,能连续

退党,成功

率较高。

30 个 动作基本正

确,有一定成

功率。

14 14 个 28 个 13 13 个 26 个 12 12 个 24 个 11 11 个 22 个 10

动作基本正确、发球

性质区别不明显,有

一定失误。

10 个 动作基本正

确、落点不

稳。

20 个 动作基本正

确、成功率不

足 50%。

9 9 个 18 个 8 8 个 16 个 7 7 个 14 个 6 6 个 12 个

(3)身体素质测试百分制评分标准

(女)

项目分值 800 米 立定跳远 50 米 仰卧起坐

100 3′20″ 1.98 8″1 43 95 3′25″ 1.94 8″2 41 90 3′30″ 1.90 8″3 39 85 3′35″ 1.86 8″4 37 80 3′40″ 1.82 8″5 35 75 3′45″ 1.78 8″6 33 70 3′50″ 1.74 8″7 31 65 3′55″ 1.70 8″8 29 60 4′00″ 1.66 8″9 27 55 4′05″ 1.62 9″0 25 50 4′10″ 1.58 9″1 23 45 4′15″ 1.54 9″2 21 40 4′20″ 1.50 9″4 19 35 4′25″ 1.46 9″6 17 30 4′30″ 1.42 9″8 15 25 4′35″ 1.38 10″0 13

55

20 4′40″ 1.34 10″2 11 15 4′45″ 1.30 10″4 9 10 4′50″ 1.26 10″6 7 5 4′55″ 1.22 10″8 5

(男)

注:身体素质测试成绩计算方法:将各测试项目所得的百分制分数求和,再将求和得数的小数点前移一位,即为身体

素质测试成绩。例如,某学生 1000 米测试得 75 分,50 米测试得 70 分,立定跳远成绩 80分,计算该生身体素质测试

成绩时,先将三个测试项目得分求和(75+70+80=225),再将求和得数的小数点前移一位,即该生身体素质测试成绩

为 22.5 分。

七、大纲说明

1、本大纲根据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场地、器材等实际编写而成。 2、教师应努力钻研大纲,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3、在保持教学大纲基础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场地及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

对教学进度做必要的调整。 4、理论部分可随堂讲授,也可集中进行学习。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 5、在教学形式上应突出体育理论与实践技术教学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 6、患有重大疾病或不适宜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携带校医院证明(诊断书)可选体育保健课。 7、按照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通知,关于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的要求,每

节体育课须保证一定的运动强度,其中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得少于 30%;要将反映学生心

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作为考试内容,考试分数的权重不得少于 30%。

项目分值 1000 米 立定跳远 50 米 坐位体前屈

项目分值 距离(cm) 100 3′25″ 2.57 6″5 100 24.9 95 3′30″ 2.53 6″6 95 23.1 90 3′35″ 2.49 6″7 90 21.3 85 3′40″ 2.45 6″8 85 19.5 80 3′45″ 2.41 6″9 80 17.7 75 3′50″ 2.37 7″0 78 16.3 70 3′55″ 2.33 7″1 76 14.9 65 4′00″ 2.29 7″2 74 13.5 60 4′05″ 2.25 7″3 72 12.1 55 4′10″ 2.21 7″4 70 10.7 50 4′15″ 2.17 7″5 68 9.3 45 4′20″ 2.13 7″7 66 7.9 40 4′25″ 2.09 7″9 64 6.5 35 4′30″ 2.05 8″1 62 5.1 30 4′35″ 2.01 8″3 60 3.7 25 4′40″ 1.97 8″5 50 2.7 20 4′45″ 1.93 8″7 40 1.7 15 4′50″ 1.89 8″9 30 0.7 10 4′55″ 1.85 9″1 20 -0.3 5 5′00″ 1.81 9″3 10 -1.3

56

《体育——羽毛球选项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 1-4 学期

总 学 时 144 学时

总 学 分 4 学分

课程简介

羽毛球是具有集体性、对抗性、多变性、复杂性等特点,有助于学生身心全

面发展和提高的一项运动。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羽毛球运动发展史、

竞赛规则等相关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羽毛球运动技术及健身方法。

建议教材 《高校体育与健康教程》,崔凤海,刘欣主编.九州出版社,2016 年 4 月

参考资料

《羽毛球运动教学与训练教程》朱建国.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年 3 月

《羽毛球竞赛规则》(2015),中华人民共和国羽毛球协会审定.北京体育大学出

版社,2015 年 6 月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羽毛球运动的特点,并掌握羽毛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与战术,提高学生参加羽毛球运动

的能力,使羽毛球运动成为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手段之一。

2、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增强体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3、使学生熟悉比赛规则和裁判法,了解常用战术,提高观赏、评价羽毛球比赛的能力。

4、根据羽毛球运动的特点, 提高基本战术在实战中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1. 素质要求

1.1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1.2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勇于创新,具有强烈的社会

责任感。

1.3热爱本专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较强的

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

教学目标1-4

四、教学内容纲要和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1 羽毛球理论知识 4 4 4 4

2 正、反手发球技术,接

发球技术,正、反手击

打高远球技术,杀球技

12 12

57

术,吊球技术

3 网前球技术(搓球、推

球、勾球、扑球),挑

球技术,抽球技术 12 12

4 羽毛球移动步法 4 4 4 4 5 基本战术 4 4 4 4 6 实战教学 4 4 4 4 7 身体素质测试 4 4 4 4 8 考核 4 4 4 4

理论部分学时总计 16 实践部分学时总计 128

教学内容安排说明:根据辽石化大教通字[2016]第 28 号文件规定,对于体育课专项的选择,

学生在已获得学分的运动项目,原则上不能重复选修。因此,第 3-4 学期的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与第

1-2 学期相同。

五、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知识 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理论 部分

开课学年第一学期

4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3

羽毛球运动

发展史、羽毛球

规则

了解羽毛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讲解世界最著

名的三大团体赛事。羽毛球运动的场地、器材,

熟悉羽毛球比赛的竞赛规则、裁判法、竞赛编排

方法等。熟悉我国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历程及取得

的成绩,我国全民健身领域羽毛球运动开展情况。

实践 部分

(1)基本技术、

基本战术

掌握羽毛球运动握拍方法,正、反手发球技术,

接发球技术,正、反手击打高远球技术,杀球技

术,吊球技术及羽毛球移动步法等。 掌握单打战术:发球抢攻战术、攻后场战术、

逼反手战术、打四点球突击战术、吊杀上网战术、

先守后攻战术。 掌握双打战术:攻人战术、攻中路战术、攻直

线战术、攻后场战术、后攻前封战术、守中反攻

战术。

32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 4

(2)身体素质

课课练 了解身体素质练习的目的;熟悉身体素质同练

习的手段与途径;掌握身体素质练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2

理论 开课学年第二学期 4 教学目标1

58

部分 羽毛球竞赛

组织与编排;精

彩比赛赏析;运

动创伤的预防

和处理;羽毛球

技、战术概念与

分类;技术动作

的要领。

了解羽毛球竞赛组织与编排,精彩比赛赏析;

熟悉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羽毛球技、战术概

念与分类;掌握技术动作的要领。

教学目标3

实践 部分

(1)基本技术、

基本战术

掌握羽毛球运动网前球技术(搓球、推球、勾

球、扑球),挑球技术,抽球技术及羽毛球移动步

法等。 掌握单打战术:发球抢攻战术、攻后场战术、

逼反手战术、打四点球突击战术、吊杀上网战术、

先守后功战术。 掌握双打战术:攻人战术、攻中路战术、攻直

线战术、攻后场战术、后功前封战术、守中反攻

战术。

32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4

(2)身体素质

课课练 了解身体素质练习的目的;熟悉身体素质同练

习的手段与途径;掌握身体素质练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2

六、考评模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一)考评模式

考评模式采用五级分制。

(二)成绩评定办法

1、采用结构式考评,考评由平时成绩(占 30%)、身体素质测试(占 30%)、技术考评(占 40%)

三项组成。

2、技、战术及专项素质考试实行同一项目统一标准。

3、学生必须参加所有内容的考核,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身体素质成绩及技术评定得分,综合

得出学期末成绩。

4、学生必须按时上课,方准参加该课考核。若旷课或缺课学时数达到取消期末考试资格时,则

不予以考核。

5、未尽事宜以我校学籍管理规定及我院的有关规定为准。

(三)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

1、考核内容、方法及要求 考核内容 考核方法及要求

第一学期 1、正手发高远球(20 分)

测试方法:学生在球场左右单打发球区各发 5 次高远球,

共计 10 个,以落在双打后发球线和端线之间区域为准进

行计分。 测试要求:运用正确的正手发高远球技术动作,发出的

球的运行轨迹又高又远并落入指定区域。

2、正手击打高远球(20 分) 测试方法:两人一组进行高远球对打,以动作完成规范

程度进行技术评定。

59

2、评分标准

(1)平时成绩评分标准 30-24 分 学习态度积极、认真、端正、运动技术和技能进步大

23-18 分 学习态度较积极主动,能够掌握和运用运动技术

17-12 分 学习态度一般,运动技术和技能进步不够明显

11-6 分 纪律较松散,但能参与学习和锻炼

5-1 分 纪律松散,惰性较强,有迟到、早退或无故不来上课的现象 (2)专项考核内容评分标准

项目分值 正手发高远球 正手击打高远球

20 10 10 18 9 9 16 8 8 14 7 7 12 6 6 10 5 5 8 4 4 6 3 3 4 2 2 2 1 1

(3)身体素质测试百分制评分标准 (女)

项目分值 800 米 立定跳远 50 米 仰卧起坐

100 3′20″ 1.98 8″1 43 95 3′25″ 1.94 8″2 41 90 3′30″ 1.90 8″3 39

测试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正手击打高远球技术进行测试,

击出的球运行轨迹又高又远并落入指定区域。

3、身体素质(30 分) 男生:1000米,50米,立定跳远 女生:800米,50米,立定跳远

第二学期

1、正手击打高远球(20 分)

测试方法:教师定点发高远球10次,由测试学生击打,

学生回击的球运行轨迹又高又远并落入指定区域,以落

入指定区域球的数量进行成绩评定。 测试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正手击打高远球技术进行测试,

击出的球运行轨迹又高又远并落入指定区域。

2、放网前球(20 分)

测试方法:教师定点向网前抛球10次,由测试学生运用

上网步法并放网前球,以动作完成规范程度进行技术评

定。 测试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步法和网前球技术进行测试,

动作运用合理,回球效果好。

3、身体素质(30 分) 男生:1000米,50米,坐位体前屈 女生:800 米,50 米,仰卧起坐

60

85 3′35″ 1.86 8″4 37 80 3′40″ 1.82 8″5 35 75 3′45″ 1.78 8″6 33 70 3′50″ 1.74 8″7 31 65 3′55″ 1.70 8″8 29 60 4′00″ 1.66 8″9 27 55 4′05″ 1.62 9″0 25 50 4′10″ 1.58 9″1 23 45 4′15″ 1.54 9″2 21 40 4′20″ 1.50 9″4 19 35 4′25″ 1.46 9″6 17 30 4′30″ 1.42 9″8 15 25 4′35″ 1.38 10″0 13 20 4′40″ 1.34 10″2 11 15 4′45″ 1.30 10″4 9 10 4′50″ 1.26 10″6 7 5 4′55″ 1.22 10″8 5

(男)

注:身体素质测试成绩计算方法:将各测试项目所得的百分制分数求和,再将求和得数的小数点前移一位,即为身体

素质测试成绩。例如,某学生 1000 米测试得 75 分,50 米测试得 70 分,立定跳远成绩 80 分,计算该生身体素质测试

成绩时,先将三个测试项目得分求和(75+70+80=225),再将求和得数的小数点前移一位,即该生身体素质测试成绩

为 22.5 分。

项目分值 1000 米 立定跳远 50 米 坐位体前屈

项目分值 距离(cm) 100 3′25″ 2.57 6″5 100 24.9 95 3′30″ 2.53 6″6 95 23.1 90 3′35″ 2.49 6″7 90 21.3 85 3′40″ 2.45 6″8 85 19.5 80 3′45″ 2.41 6″9 80 17.7 75 3′50″ 2.37 7″0 78 16.3 70 3′55″ 2.33 7″1 76 14.9 65 4′00″ 2.29 7″2 74 13.5 60 4′05″ 2.25 7″3 72 12.1 55 4′10″ 2.21 7″4 70 10.7 50 4′15″ 2.17 7″5 68 9.3 45 4′20″ 2.13 7″7 66 7.9 40 4′25″ 2.09 7″9 64 6.5 35 4′30″ 2.05 8″1 62 5.1 30 4′35″ 2.01 8″3 60 3.7 25 4′40″ 1.97 8″5 50 2.7 20 4′45″ 1.93 8″7 40 1.7 15 4′50″ 1.89 8″9 30 0.7 10 4′55″ 1.85 9″1 20 -0.3 5 5′00″ 1.81 9″3 10 -1.3

61

七、大纲说明 1、本大纲根据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场地、器材等实际编写而成。

2、教师应努力钻研大纲,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3、在保持教学大纲基础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场地及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

对教学进度做必要的调整。

4、理论部分可随堂讲授,也可集中进行学习。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

5、在教学形式上应突出体育理论与实践技术教学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

6、患有重大疾病或不适宜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携带校医院证明(诊断书)可选体育保健课。

7、按照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通知,关于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的要求,每

节体育课须保证一定的运动强度,其中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得少于 30%;要将反映学生心

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作为考试内容,考试分数的权重不得少于 30%。

62

《体育——男生网球选项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 1-4 学期

总 学 时 144 学时

总 学 分 4 学分

课程简介

网球是一项时尚、高雅和激烈的运动,具有竞技性、娱乐性、观赏性、健身

性等特点,是属于持拍隔网对抗项群,它的基本单元竞技过程表现为多拍结构。

它不仅能够促进人的速度、耐力、灵敏、力量等身体素质的发展,而且对提高

判断、稳定、反应等心理素质也有很大的作用。

建议教材 《高校体育与健康教程》,崔凤海,刘欣主编.九州出版社,2016 年 4 月

参考资料 《网球》,陶志翔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年 2 月

《网球学与练》,陈建强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 年 9 月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网球运动的发展及其特点,掌握网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与战术,提高学生参加网球运动

的能力,促进学生终身体育锻炼。

2、使学生熟悉比赛规则和裁判法,提高观赏、评价网球比赛的能力。

3、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4、根据网球运动只有单打和双打的特点, 提高单、双打基本战术在实战中的运用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1. 素质要求

1.1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1.2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勇于创新,具有强烈的社会

责任感。

1.3热爱本专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较强的

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

教学目标1-4

四、教学内容纲要和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1 网球理论知识 4 4 4 4

2 移动技术 2 2 2 2

3 底线正反拍击球技术 12 12 12 12

4 发球技术 10 6 10 6

5 截击技术 2 2

63

6 其它技术(介绍) 2 2 7 身体素质测试 4 4 4 4 8 考核 4 4 4 4

理论部分学时总计 16

实践部分学时总计 128

教学内容安排说明:根据辽石化大教通字[2016]第 28 号文件规定,对于体育课专项的选择,

学生在已获得学分的运动项目,原则上不能重复选修。因此,第 3-4 学期的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与第

1-2 学期相同。

五、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六、考评模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一)考评模式

考评模式采用五级分制。

(二)成绩评定办法

知识

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理论

部分

开课学年第一学期

4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2

网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概

况、特点及锻炼价值;场地、

球拍简单知识;网球技、战术

概念与分类;网球竞赛规则、

裁判法;技术动作的要领;运

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

了解网球运动发展概况、特点及锻

炼价值;熟悉场地、球拍简单知识,网

球技、战术概念与分类,网球竞赛规则、

裁判法,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掌握

技术动作的要领。

实践

部分

(1)基本技术:移动、底线

正反拍击球、发球技术

了解基本技术的作用;熟悉基本技

术的要领;掌握移动、底线正反拍击球、

发球基本技术动作。 32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 4

(2)身体素质课课练

了解身体素质练习的目的;熟悉身

体素质同练习的手段与途径;掌握身体

素质练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3

理论

部分

开课学年第二学期 4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2

网球竞赛组织与编排;精

彩比赛赏析;运动创伤的预防

和处理;网球技、战术概念与

分类;技术动作的要领。

了解网球竞赛组织与编排,精彩比

赛赏析;熟悉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

网球技、战术概念与分类;掌握技术动

作的要领。

实践

部分

(1)基本技术:底线正反拍

击球、发球、截击技术。

(2)单打打法:底线型、上

网型、综合型。

了解单打打法;熟悉截击技术;掌

握底线正反拍击球、发球技术。

32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4

(3)身体素质课课练

了解身体素质练习的目的;熟悉身

体素质同练习的手段与途径;掌握身体

素质练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3

64

1、采用结构式考评,考评由平时成绩(占 30%)、身体素质测试(占 30%)、技术考评(占 40%)

三项组成。

2、技、战术及专项素质考试实行同一项目统一标准。

3、学生必须参加所有内容的考核,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身体素质成绩及技术评定得分,综合

得出学期末成绩。

4、学生必须按时上课,方准参加该课考核。若旷课或缺课学时数达到取消期末考试资格时,则

不予以考核。

5、未尽事宜以我校学籍管理规定及我院的有关规定为准。

(三)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

1、考核内容、方法及要求

考核内容 考核方法及要求

第一学期 发球:1、(达标占 30 分)

2、(技评占 10 分)

测试方法:发“4 分球”,先右区发球,成功后换左区,

如果失误补发一次;然后再换右区、再换左区;失误“一区”(一区最多发 2 个球)扣 7 分,“四区”都失误为 0 分。 技评要求:动作连贯,发力顺序准确 ,击球点正确,击

球动作为鞭打,手臂必须充分打直,手腕扣压,整个动

作要有反躬身,蹬地转体收腹发力,结束动作球拍在击

球臂异侧后下方,球运行轨迹为斜前下方。下手发球技

评为 0 分 技评打分:1. 动作规范 10 分 2. 动作基本规范 8 分 3. 动作不够规范 6 分 4. 动作不规范 4 分

身体素质(30 分) 1000米,50米,立定跳远

第二学期 底线对打:1、(达标占 30 分)

2、(技评占 10 分)

测试方法:考生自己找陪打同学(一个人不能重复打),

正反手皆可,陪打同学拿 2 个球,累计 10 次击球为满分,

双方从底线开始,对打中过网有效,不看边线、底线,

双跳为失误。 技评要求:行动的预见性、判断的准确性、动作的合理

性、动作的连贯性及发力顺序准确、击球点正确。 技评打分:1. 动作规范 10 分 2. 动作基本规范 8 分 3. 动作不够规范 6 分 4. 动作不规范 4 分

身体素质(30 分) 1000 米,50 米,坐位体前屈

2、评分标准

(1)平时成绩评分标准 30-24 分 学习态度积极、认真、端正、运动技术和技能进步大

23-18 分 学习态度较积极主动,能够掌握和运用运动技术

17-12 分 学习态度一般,运动技术和技能进步不够明显

11-6 分 纪律较松散,但能参与学习和锻炼

65

5-1 分 纪律松散,惰性较强,有迟到、早退或无故不来上课的现象 (2)身体素质测试百分制评分标准

注:身体素质测试成绩计算方法:将各测试项目所得的百分制分数求和,再将求和得数的小数点前移一位,即为身体

素质测试成绩。例如,某学生 1000 米测试得 75 分,50 米测试得 70 分,立定跳远成绩 80 分,计算该生身体素质测试

成绩时,先将三个测试项目得分求和(75+70+80=225),再将求和得数的小数点前移一位,即该生身体素质测试成绩

为 22.5 分。 七、大纲说明 1、本大纲根据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场地、器材等实际编写而成。

2、教师应努力钻研大纲,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3、在保持教学大纲基础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场地及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

对教学进度做必要的调整。

4、理论部分可随堂讲授,也可集中进行学习。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

5、在教学形式上应突出体育理论与实践技术教学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

6、患有重大疾病或不适宜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携带校医院证明(诊断书)可选体育保健课。

7、按照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通知,关于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的要求,每

节体育课须保证一定的运动强度,其中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得少于 30%;要将反映学生心

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作为考试内容,考试分数的权重不得少于 30%。

项目分值 1000 米 立定跳远 50 米 坐位体前屈

项目分值 距离(cm) 100 3′25″ 2.57 6″5 100 24.9 95 3′30″ 2.53 6″6 95 23.1 90 3′35″ 2.49 6″7 90 21.3 85 3′40″ 2.45 6″8 85 19.5 80 3′45″ 2.41 6″9 80 17.7 75 3′50″ 2.37 7″0 78 16.3 70 3′55″ 2.33 7″1 76 14.9 65 4′00″ 2.29 7″2 74 13.5 60 4′05″ 2.25 7″3 72 12.1 55 4′10″ 2.21 7″4 70 10.7 50 4′15″ 2.17 7″5 68 9.3 45 4′20″ 2.13 7″7 66 7.9 40 4′25″ 2.09 7″9 64 6.5 35 4′30″ 2.05 8″1 62 5.1 30 4′35″ 2.01 8″3 60 3.7 25 4′40″ 1.97 8″5 50 2.7 20 4′45″ 1.93 8″7 40 1.7 15 4′50″ 1.89 8″9 30 0.7 10 4′55″ 1.85 9″1 20 -0.3 5 5′00″ 1.81 9″3 10 -1.3

66

《体育——女生网球选项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 1-4 学期

总 学 时 144 学时

总 学 分 4 学分

课程简介

网球是一项优美而激烈的体育运动,现在盛行全世界,被称为世界第二大球

类运动。网球通常在两个单打球员或两对组合之间进行,球员在网球场上隔着球

网用网球拍击打网球。

建议教材 《高校体育与健康教程》,崔凤海,刘欣主编.九州出版社,2016 年 4 月

参考资料 《网球运动教程》,陶志翔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 8 月

《网球径赛规则》,中国网球协会.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 年 9 月 二、课程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喜爱网球运动,积极参与网球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基本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终

身体育的意识。

2、通过网球的学习和锻炼,逐步提高体育文化和道德修养,关心集体,乐于助人,人际关系和谐,

具有寻求他人和集体支持的能力,形成适应社会的生活方式。

3、掌握网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和战术,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引导大学生网球入门,了解网球基本知

识,基本比赛规则,能够科学的锻炼身体。

4、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增强体能,为体育学习及体育锻炼提供必要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1. 素质要求

1.1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1.2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勇于创新,具有强烈的社会

责任感。

1.3热爱本专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较强的

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

教学目标1-4

四、教学内容纲要和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1 网球理论知识 4 4 4 4

2 熟悉球性、准备姿势、

步伐移动和握拍方法 2 2 2 2

3 正、反手击球技术 16 14 16 14

4 发球技术 6 4 6 4

67

5 截击球、高压球技术 2 2

6 单打、双打战术 2 2

7 身体素质测试 4 4 4 4

8 考核 4 4 4 4

理论部分学时总计 16

实践部分学时总计 128

教学内容安排说明:根据辽石化大教通字[2016]第 28 号文件规定,对于体育课专项的选择,

学生在已获得学分的运动项目,原则上不能重复选修。因此,第 3-4 学期的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与第

1-2 学期相同。

五、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六、考评模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一)考评模式

考评模式采用五级分制。

(二)成绩评定办法

1、采用结构式考评,考评由平时成绩(占 30%)、身体素质测试(占 30%)、技术考评(占 40%)

三项组成。

知识 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理论 部分

开课学年第一学期

4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3

网球运动发展概况、特点及

锻炼价值;场地、器材简单知识;

世界网球运动组织、重大赛事及

优秀运动员;精彩比赛赏析;运

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

了解网球运动发展概况、网球场

上礼仪及锻炼价值;熟悉网球运动组

织、重大赛事;掌握网球运动常见伤

病及预防。

实践 部分

(1)基本技术:正反手击球技

术、发球技术、截击球技术。

了解基本技术的运用;熟悉网球

基本技术击球;掌握正、反手击球技

术,下手发球技术。 32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3

(2)身体素质课课练 了解身体素质练习的目的;熟悉

身体素质同练习的手段与途径;掌握

身体素质练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4

理论 部分

开课学年第二学期

4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3

网球竞赛组织与编排;网球

竞赛规则、裁判法;网球运动创

伤的预防和处理。

了解网球竞赛组织与编排;熟悉

裁判法;掌握网球竞赛规则。

实践 部分

(1)基本技术:正反手击球技

术、发球技术、截击球技术、单

双打技术

了解基本技术的运用;熟悉网球

基本技术击球;掌握正手和反手进行

连续隔网击球。 32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3

(3)身体素质课课练 了解身体素质练习的目的;熟悉

身体素质同练习的手段与途径;掌握

身体素质练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4

68

2、技、战术及专项素质考试实行同一项目统一标准。

3、学生必须参加所有内容的考核,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身体素质成绩及技术评定得分,综合

得出学期末成绩。

4、学生必须按时上课,方准参加该课考核。若旷课或缺课学时数达到取消期末考试资格时,则

不予以考核。

5、未尽事宜以我校学籍管理规定及我院的有关规定为准。

(三)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

1、考核内容、方法及要求 考核内容 考核方法及要求

第一学期

1、 下手发球(40 分)

测试方法:发球者用下手发球技术在左右半区,各发 5 个球,计

有效次数。 测试要求:(1)发出的球必须落在规定的场区内。 (2)发出的球要有一定的力量和速度。

2、身体素质(30 分) 800米,50米,立定跳远

第二学期

1、 正手移动击球

(40 分)

测试方法:击球者站在底线中点附近,采用底线平行向右或向前

移动的方式将从前方抛来的球,用正手击球技术将球击到对方场

区,每人击球 10 次。 测试要求: (1)击球者必须向右或向前移动,将球击到对方有效场区。 (2)移动中运用技术合理,脚步到位。 (3)击出的球要有一定力量与深度。

2、身体素质(30 分) 800 米,50 米,仰卧起坐

2、评分标准

(1)平时成绩评分标准

30-24 分 学习态度积极、认真、端正、运动技术和技能进步大

23-18 分 学习态度较积极主动,能够掌握和运用运动技术

17-12 分 学习态度一般,运动技术和技能进步不够明显

11-6 分 纪律较松散,但能参与学习和锻炼

5-1 分 纪律松散,惰性较强,有迟到、早退或无故不来上课的现象 (2)专项考核内容评分标准

项目分值 下手发球 正手移动击球

40-33 1、技术动作正确规范,发出的球有力

量和速度。

2、有 5 个球落在规定区域内。

1、技术动作正确规范、击球线路清晰、效果好,

能较高质量完成整个技术过程。

2、有 5 个球落在规定区域内。

32-25 1、技术动作规范,发出的球有力量和

速度。 2、有 4 个球落在规定区域内。

1、技术动作规范、击球线路无明显错误、效果较

好,能完成整个技术过程。 2、有 4 个球落在规定区域内。

24-17 1、技术动作基本规范,发出的球有力

量和速度。 1、技术动作基本规范、某些技术动作、基本能完

成整个技术过程。

69

2、有 3 个球落在规定区域内。 2、有 3 个球落在规定区域内。

16-9 1、部分技术动作不规范、球有一定的

力量和速度。 2、有 2 个球落在规定区域内。

1、部分技术动作不规范、击球线路有明显错误,

能够基本完成整个技术过程。 2、有 2 个球落在规定区域内。

8-1 1、大部分技术动作不规范,不能完成

整个技术过程。 2、有 1 个球落在规定区域内。

1、大部分技术动作不规范、击球线路有明显错误,

不能完成整个技术过程。 2、有 1 个球落在规定区域内。

(3)身体素质测试百分制评分标准

项目分值 800 米 立定跳远 50 米 仰卧起坐

100 3′20″ 1.98 8″1 43 95 3′25″ 1.94 8″2 41 90 3′30″ 1.90 8″3 39 85 3′35″ 1.86 8″4 37 80 3′40″ 1.82 8″5 35 75 3′45″ 1.78 8″6 33 70 3′50″ 1.74 8″7 31 65 3′55″ 1.70 8″8 29 60 4′00″ 1.66 8″9 27 55 4′05″ 1.62 9″0 25 50 4′10″ 1.58 9″1 23 45 4′15″ 1.54 9″2 21 40 4′20″ 1.50 9″4 19 35 4′25″ 1.46 9″6 17 30 4′30″ 1.42 9″8 15 25 4′35″ 1.38 10″0 13 20 4′40″ 1.34 10″2 11 15 4′45″ 1.30 10″4 9 10 4′50″ 1.26 10″6 7 5 4′55″ 1.22 10″8 5

注:身体素质测试成绩计算方法:将各测试项目所得的百分制分数求和,再将求和得数的小数点前移一位,即为身体

素质测试成绩。例如,某学生 800 米测试得 75 分,50 米测试得 70 分,立定跳远成绩 80 分,计算该生身体素质测试

成绩时,先将三个测试项目得分求和(75+70+80=225),再将求和得数的小数点前移一位,即该生身体素质测试成绩

为 22.5 分。

七、大纲说明 1、本大纲根据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场地、器材等实际编写而成。 2、教师应努力钻研大纲,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3、在保持教学大纲基础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场地及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

对教学进度做必要的调整。 4、理论部分可随堂讲授,也可集中进行学习。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 5、在教学形式上应突出体育理论与实践技术教学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 6、患有重大疾病或不适宜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携带校医院证明(诊断书)可选体育保健课。 7、按照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通知,关于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的要求,每

节体育课须保证一定的运动强度,其中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得少于 30%;要将反映学生心

70

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作为考试内容,考试分数的权重不得少于 30%。

71

《体育——男生游泳选项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 1-4 学期

总 学 时 144 学时

总 学 分 4 学分

课程简介

游泳选项课是一门以游泳教学为媒介,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体

健康、综合性较强的融知识和技能为一体的体育课程。游泳可以提高肌肉力量、

速度、耐力、柔韧和全身各关节的灵活性,使身体得到全面、均衡、协调的发

展,并且是一项基本求生技能。

建议教材 《高校体育与健康教程》,崔凤海,刘欣主编.九州出版社,2016 年 4 月

参考资料 《游泳运动》,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年 8 月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游泳运动的特点,并掌握游泳运动的基本技术,提高学生参加游泳运动的能力,使游

泳运动成为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手段之一。

2、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

识和进取精神。

3、使学生熟悉游泳的比赛规则和裁判法,提高观赏、评价竞技游泳比赛的能力。

4、根据游泳运动的特点, 通过合理的教学和锻炼手段,培养现今科技时代的大学生应具备的吃苦耐

力、坚韧的优良品质。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1. 素质要求

1.1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1.2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勇于创新,具有强烈的社会

责任感。

1.3热爱本专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较强的

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

教学目标1-4

四、教学内容纲要和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1 游泳理论知识 4 4 4 4

2 熟悉水性 4 4 4 4

3 腿部技术 6 6 6 6

4 手部技术 4 4 4 4

5 呼吸技术及手腿配合 6 6 6 6

72

6 完整技术动作 4 4 4 4 7 身体素质测试 4 4 4 4 8 考核 4 4 4 4

理论部分学时总计 16

实践部分学时总计 128

教学内容安排说明:根据辽石化大教通字[2016]第 28 号文件规定,对于体育课专项的选择,

学生在已获得学分的运动项目,原则上不能重复选修。因此,第 3-4 学期的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与第

1-2 学期相同。

五、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六、考评模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一)考评模式

考评模式采用五级分制。

(二)成绩评定办法

1、采用结构式考评,考评由平时成绩(占 30%)、身体素质测试(占 30%)、技术考评(占 40%)

知识 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理论 部分

开课学年第一学期

4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3

1. 游泳运动概述:游泳运动

特点、价值,对人体作用,发

展趋势。 2. 游泳运动蛙泳基本技术动

作分析。 3. 游泳运动竞赛规则,裁判

方法和组织编排。

了解游泳运动发展概况、特点及锻

炼价值;熟悉场地、器材简单知识,游

泳技术的概念与分类,竞技游泳的竞赛

规则、裁判法,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

掌握技术动作的要领。

实践 部分

蛙泳基本技术:呼吸、漂

浮、腿部技术、手部技术、完

整配合技术。

了解基本技术的作用;熟悉蛙泳腿

部细节动作;掌握蛙泳基本技术并能运

用蛙泳基本技术进行游进。 32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 4

身体素质课课练 了解身体素质练习的目的;熟悉身

体素质同练习的手段与途径;掌握身体

素质练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2

理论 部分

开课学年第二学期

4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3

游泳竞赛组织与编排;精

彩比赛赏析;运动创伤的预防

和处理;了解竞技游泳技术和

实用游泳技术。

了解游泳竞赛组织与编排,精彩比

赛赏析;熟悉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

掌握竞技游泳技术和实用游泳技术动

作的要领。

实践 部分

自由泳基本技术:呼吸、

腿部技术、手部技术、完整配

合技术。

了解基本技术的作用;熟悉自由泳

泳腿部细节动作;掌握自由泳基本技术

并能运用自由泳泳基本技术进行游进。 32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4

身体素质课课练 了解身体素质练习的目的;熟悉身

体素质同练习的手段与途径;掌握身体

素质练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2

73

三项组成。

2、技、战术及专项素质考试实行同一项目统一标准。

3、学生必须参加所有内容的考核,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身体素质成绩及技术评定得分,综合

得出学期末成绩。

4、学生必须按时上课,方准参加该课考核。若旷课或缺课学时数达到取消期末考试资格时,则

不予以考核。

5、未尽事宜以我校学籍管理规定及我院的有关规定为准。

(三)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

1、考核内容、方法及要求 考核内容 考核方法及要求

第一学期

1、蛙泳完整技术游进(20 分) 测试方法:从起点开始进行向前游进。 测试要求:完整蛙泳技术动作:手部、腿部、

呼吸的比例是 1:1:1

2、蛙泳浮板蹬腿 25 米(20 分)

测试方法:双手扶浮板,头部置于水上,运用

蛙泳腿进行向前游进。 测试要求:必须双手扶浮板;不可低头憋气游

进。

3、身体素质(30 分) 1000米,50米,立定跳远

第二学期

1、自由泳完整技术游进(20 分) 测试方法:从起点开始进行向前游进。 测试要求:完整自由泳技术动作:手部、腿部、

呼吸的比例是 2:4:1 或者 2:6:1

2、自由泳浮板打腿 25 米(20 分)

测试方法:双手扶浮板,头部置于水上,运用

自由泳泳腿进行向前游进。 测试要求:必须双手扶浮板;不可低头憋气游

进。

3、身体素质(30 分) 1000 米,50 米,坐位体前屈

2、评分标准

(1)平时成绩评分标准

30-24 分 学习态度积极、认真、端正、运动技术和技能进步大

23-18 分 学习态度较积极主动,能够掌握和运用运动技术

17-12 分 学习态度一般,运动技术和技能进步不够明显

11-6 分 纪律较松散,但能参与学习和锻炼

5-1 分 纪律松散,惰性较强,有迟到、早退或无故不来上课的现象

(2)专项考核内容评分标准

项目分值 蛙泳或自由泳完整技术 蛙泳或自由泳 25 米腿

20 50m 完整正确动作 25m 18 40m 完整正确动作 16 30m 完整正确动作

74

14 25m 完整正确动作 20m 12 25m 非完整正确动作 10 20m 完整正确动作 15m 8 20m 非完整正确动作 6 15m 完整正确动作 10m

(3)身体素质测试百分制评分标准

注:身体素质测试成绩计算方法:将各测试项目所得的百分制分数求和,再将求和得数的小数点前移一位,即为身体

素质测试成绩。例如,某学生 1000 米测试得 75 分,50 米测试得 70 分,立定跳远成绩 80 分,计算该生身体素质测试

成绩时,先将三个测试项目得分求和(75+70+80=225),再将求和得数的小数点前移一位,即该生身体素质测试成绩

为 22.5 分。 七、大纲说明 1、本大纲根据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场地、器材等实际编写而成。

2、教师应努力钻研大纲,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3、在保持教学大纲基础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场地及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

对教学进度做必要的调整。

4、理论部分可随堂讲授,也可集中进行学习。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

5、在教学形式上应突出体育理论与实践技术教学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

6、患有重大疾病或不适宜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携带校医院证明(诊断书)可选体育保健课。

7、按照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通知,关于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的要求,每

节体育课须保证一定的运动强度,其中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得少于 30%;要将反映学生心

项目分值 1000 米 立定跳远 50 米 坐位体前屈

项目分值 距离(cm) 100 3′25″ 2.57 6″5 100 24.9 95 3′30″ 2.53 6″6 95 23.1 90 3′35″ 2.49 6″7 90 21.3 85 3′40″ 2.45 6″8 85 19.5 80 3′45″ 2.41 6″9 80 17.7 75 3′50″ 2.37 7″0 78 16.3 70 3′55″ 2.33 7″1 76 14.9 65 4′00″ 2.29 7″2 74 13.5 60 4′05″ 2.25 7″3 72 12.1 55 4′10″ 2.21 7″4 70 10.7 50 4′15″ 2.17 7″5 68 9.3 45 4′20″ 2.13 7″7 66 7.9 40 4′25″ 2.09 7″9 64 6.5 35 4′30″ 2.05 8″1 62 5.1 30 4′35″ 2.01 8″3 60 3.7 25 4′40″ 1.97 8″5 50 2.7 20 4′45″ 1.93 8″7 40 1.7 15 4′50″ 1.89 8″9 30 0.7 10 4′55″ 1.85 9″1 20 -0.3 5 5′00″ 1.81 9″3 10 -1.3

75

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作为考试内容,考试分数的权重不得少于 30%。

《体育——女生游泳选项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 1-4 学期

总 学 时 144 学时

总 学 分 4 学分

课程简介

游泳是一门以游泳教学为媒介,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综合性

较强地融知识和技能为一体的体育课程。游泳可以提高肌肉力量、速度、耐力、柔韧

和全身各关节的灵活性,使身体得到全面、均衡、协调的发展,并且是一项基本求生

技能。 建议教材 《高校体育与健康教程》,崔凤海,刘欣主编.九州出版社,2016 年 4 月

参考资料 《游泳运动》,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年 8 月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游泳运动的特点,并掌握游泳运动的基本技术,提高学生参加游泳运动的能力,结合

实际条件使游泳运动成为终身体育锻炼的手段之一。

2、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增强体能,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标。

3、使学生熟悉游泳比赛规则和裁判法,提高观赏、评价竞技游泳比赛的能力。

4、根据游泳运动的特点, 通过合理的教学和锻炼手段,培养现今科技时代的大学生应具备的吃苦耐

力、坚韧的优良品质。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1. 素质要求

1.1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1.2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勇于创新,具有强烈的社会

责任感。

1.3热爱本专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较强的

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

教学目标1-4

四、教学内容纲要和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1 游泳理论知识 4 4 4 4

76

2 熟悉水性 4 4 4 4

3 腿部技术 6 6 6 6

4 手部技术 4 4 4 4

5 呼吸技术及手腿配合 6 6 6 6

6 完整技术动作 4 4 4 4

7 身体素质测试 4 4 4 4

8 考核 4 4 4 4

理论部分学时总计 16

实践部分学时总计 128

教学内容安排说明:根据辽石化大教通字[2016]第 28 号文件规定,对于体育课专项的选择,

学生在已获得学分的运动项目,原则上不能重复选修。因此,第 3-4 学期的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与第

1-2 学期相同。

五、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知识 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理论 部分

开课学年第一学期

4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3

游泳运动概述:游泳运动特

点、价值,对人体作用,发展趋

势。 2. 游泳运动蛙泳基本技术

动作分析。 3. 游泳运动竞赛规则,裁判

方法和组织编排。

了解游泳运动发展概况、特点

及锻炼价值;熟悉场地、器材简

单知识,游泳技术的概念与分类,

竞技游泳的竞赛规则、裁判法,

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掌握技

术动作的要领。

实践 部分

蛙泳基本技术:呼吸、漂浮、

腿部技术、手部技术、完整配合

技术。

了解基本技术的作用;熟悉蛙

泳腿部细节动作;掌握蛙泳基本

技术并能运用蛙泳基本技术进行

游进。 32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 4

身体素质课课练 了解身体素质练习的目的;熟

悉身体素质同练习的手段与途

径;掌握身体素质练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2

理论 部分

开课学年第二学期

4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3

游泳竞赛组织与编排;精彩

比赛赏析;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

理;了解竞技游泳技术和实用游

泳技术

了解游泳竞赛组织与编排,精

彩比赛赏析;熟悉运动创伤的预

防和处理,掌握竞技游泳技术和

实用游泳技术动作的要领。

实践 部分

自由泳基本技术:呼吸、腿

部技术、手部技术、完整配合技

术。

了解基本技术的作用;熟悉自

由泳泳腿部细节动作;掌握掌握

自由泳基本技术并能运用自由泳

泳基本技术进行游进。 32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4

身体素质课课练 了解身体素质练习的目的;熟

悉身体素质同练习的手段与途

径;掌握身体素质练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2

77

六、考评模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一)考评模式

考评模式采用五级分制。

(二)成绩评定办法

1、采用结构式考评,考评由平时成绩(占 30%)、身体素质测试(占 30%)、技术考评(占 40%)

三项组成。

2、技、战术及专项素质考试实行同一项目统一标准。

3、学生必须参加所有内容的考核,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身体素质成绩及技术评定得分,综合

得出学期末成绩。

4、学生必须按时上课,方准参加该课考核。若旷课或缺课学时数达到取消期末考试资格时,则

不予以考核。

5、未尽事宜以我校学籍管理规定及我院的有关规定为准。

(三)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

1、考核内容、方法及要求 考核内容 考核方法及要求

第一学期

1、蛙泳完整技术游进(20 分) 测试方法:从起点开始进行向前游进。 测试要求:完整蛙泳技术动作:手部、腿部、

呼吸的比例是 1:1:1

2、蛙泳浮板蹬腿 25 米(20 分)

测试方法:双手扶浮板,头部置于水上,运用

蛙泳腿进行向前游进。 测试要求:必须双手扶浮板;不可低头憋气游

进。

3、身体素质(30 分) 800米,50米,立定跳远

第二学期

1、自由泳完整技术游进(20 分) 测试方法:从起点开始进行向前游进。 测试要求:完整自由泳技术动作:手部、腿部、

呼吸的比例是 2:4:1 或者 2:6:1

2、自由泳浮板打腿 25 米(20 分)

测试方法:双手扶浮板,头部置于水上,运用

自由泳泳腿进行向前游进。 测试要求:必须双手扶浮板;不可低头憋气游

进。

3、身体素质(30 分) 800 米,50 米,仰卧起坐

2、评分标准

(1)平时成绩评分标准

30-24 分 学习态度积极、认真、端正、运动技术和技能进步大

23-18 分 学习态度较积极主动,能够掌握和运用运动技术

17-12 分 学习态度一般,运动技术和技能进步不够明显

11-6 分 纪律较松散,但能参与学习和锻炼

78

5-1 分 纪律松散,惰性较强,有迟到、早退或无故不来上课的现象

(2)专项考核内容评分标准

项目分值 蛙泳或自由泳完整技术 蛙泳或自由泳 25 米腿

20 50m 完整正确动作 25m 18 40m 完整正确动作 16 30m 完整正确动作 14 25m 完整正确动作 20m 12 25m 非完整正确动作 10 20m 完整正确动作 15m 8 20m 非完整正确动作 6 15m 完整正确动作 10m

(3)身体素质测试百分制评分标准

项目分值 800 米 立定跳远 50 米 仰卧起坐

100 3′20″ 1.98 8″1 43 95 3′25″ 1.94 8″2 41 90 3′30″ 1.90 8″3 39 85 3′35″ 1.86 8″4 37 80 3′40″ 1.82 8″5 35 75 3′45″ 1.78 8″6 33 70 3′50″ 1.74 8″7 31 65 3′55″ 1.70 8″8 29 60 4′00″ 1.66 8″9 27 55 4′05″ 1.62 9″0 25 50 4′10″ 1.58 9″1 23 45 4′15″ 1.54 9″2 21 40 4′20″ 1.50 9″4 19 35 4′25″ 1.46 9″6 17 30 4′30″ 1.42 9″8 15 25 4′35″ 1.38 10″0 13 20 4′40″ 1.34 10″2 11 15 4′45″ 1.30 10″4 9 10 4′50″ 1.26 10″6 7 5 4′55″ 1.22 10″8 5

注:身体素质测试成绩计算方法:将各测试项目所得的百分制分数求和,再将求和得数的小数点前移一位,即为身体

素质测试成绩。例如,某学生 800 米测试得 75 分,50 米测试得 70 分,立定跳远成绩 80 分,计算该生身体素质测试

成绩时,先将三个测试项目得分求和(75+70+80=225),再将求和得数的小数点前移一位,即该生身体素质测试成绩

为 22.5 分。

七、大纲说明 1、本大纲根据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场地、器材等实际编写而成。

2、教师应努力钻研大纲,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79

3、在保持教学大纲基础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场地及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

对教学进度做必要的调整。

4、理论部分可随堂讲授,也可集中进行学习。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

5、在教学形式上应突出体育理论与实践技术教学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

6、患有重大疾病或不适宜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携带校医院证明(诊断书)可选体育保健课。

7、按照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通知,关于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的要求,每

节体育课须保证一定的运动强度,其中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得少于 30%;要将反映学生心

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作为考试内容,考试分数的权重不得少于 30%。

80

《体育——健美操选项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 1-4 学期

总 学 时 144 学时

总 学 分 4 学分

课程简介

健美操是集音乐、舞蹈、体操、美学于一体的体育项目。它具有健身美体的

时效性、广泛的群众性和鲜明的时代性等特点,是一项锻炼价值很高的运动项

目。长期坚持,能增进健康、健美形体、陶冶情操。

建议教材 《高校体育与健康教程》,崔凤海,刘欣主编.九州出版社,2016 年 4 月

参考资料 《健美操运动教程》,马鸿滔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 年 1 月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健美操运动的特点,熟悉健美操运动的编排原则,掌握健美操运动的基本技术,提高

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的兴趣及运动能力,使健美操运动成为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手段之一。

2、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提高学

生体能。

3、使学生了解基本的比赛规则和熟悉基本的裁判方法,并提高观赏和评价能力。

4、根据健美操的编排原则,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在校运动会或体育文化节及校内文体活动中发挥

作用。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1. 素质要求

1.1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1.2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勇于创新,具有强烈的社会

责任感。

1.3热爱本专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较强的

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

教学目标1-4

四、教学内容纲要和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1 健美操理论知识 4 4 4 4

2 健美操基本技术 4 4 4 4

3 大众操三级成套动作 20 20

4 推广操四级成套动作 20 20

5 身体素质测试 4 4 4 4

6 专项测试 4 4 4 4

81

理论部分学时总计 16

实践部分学时总计 128

教学内容安排说明:根据辽石化大教通字[2016]第 28 号文件规定,对于体育课专项的选择,

学生在已获得学分的运动项目,原则上不能重复选修。因此,第 3-4 学期的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与第

1-2 学期相同。

五、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六、考评模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一)考评模式

考评模式采用五级分制。

(二)成绩评定办法

1、采用结构式考评,考评由平时成绩(占 30%)、身体素质测试(占 30%)、技术考评(占 40%)

三项组成。

2、技、战术及专项素质考试实行同一项目统一标准。

3、学生必须参加所有内容的考核,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身体素质成绩及技术评定得分,综合

得出学期末成绩。

4、学生必须按时上课,方准参加该课考核。若旷课或缺课学时数达到取消期末考试资格时,则

知识 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理论 部分

开课学年第一学期

4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3 健美操简况及发展趋势,基

本技术、编排原则。

了解健美操的简况及发展趋

势;熟悉基本技术构成编排原

则;掌握基本技术动作的要领。

实践 部分

(1)基本技术:基本步法及上

肢动作

了解基本技术的作用;熟悉

基本技术的动作要领;掌握前后

动作组合的连接。 32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 4

(2)身体素质课课练

了解身体素质练习的目的;

熟悉身体素质同练习的手段与

途径;掌握身体素质练习的方

法。

教学目标2

理论 部分

开课学年第二学期

4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3

健美操成套动作的编排原

则;竞赛规则;裁判法;评价与

欣赏比赛。

了解裁判法;熟悉动作的编

排原则及竞赛规则;掌握技术动

作的要领。

实践 部分

(1)基本技术:基本步法、上

肢动作及躯干动作。

了解基本技术的作用;熟悉

基本技术的动作要领;掌握前后

动作组合的连接。 32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4

(2)身体素质课课练

了解身体素质练习的目的;

熟悉身体素质同练习的手段与

途径;掌握身体素质练习的方

法。

教学目标2

82

不予以考核。

5、未尽事宜以我校学籍管理规定及我院的有关规定为准。

(三)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

1、考核内容、方法及要求 考核内容 考核方法及要求

第一学期 1、大众三级成套动作(40 分)

测试方法:按名单顺序 2-3 人一组,面对镜子平行

站立,每人一次机会,动作过程中允许 1*4 拍无动

作,第 5 拍开始扣分。 测试要求:动作与音乐一致,且独立完成成套动作。

2、身体素质(30 分) 800米,50米,立定跳远

第二学期 1、推广操四级成套动作(40 分)

测试方法:按名单顺序 2-3 人一组,面对镜子平行

站立,每人一次机会,动作过程中允许 1*4 拍无动

作,第 5 拍开始扣分。 测试要求:动作与音乐一致,且独立完成成套动作。

2、 身体素质(30 分) 800 米,50 米,仰卧起坐

2、评分标准

(1)平时成绩评分标准 30-24 分 学习态度积极、认真、端正、运动技术和技能进步大

23-18 分 学习态度较积极主动,能够掌握和运用运动技术

17-12 分 学习态度一般,运动技术和技能进步不够明显

11-6 分 纪律较松散,但能参与学习和锻炼

5-1 分 纪律松散,惰性较强,有迟到、早退或无故不来上课的现象 (2)专项考核内容评分标准

40-36 分 1、音乐与动作同步,; 2、动作规范且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35-32 分 1、音乐与动作同步; 2、动作规范有一定的表现力。 31-28 分 1、音乐与动作同步; 2、动作规范。 27-24 分 1、音乐与动作同步; 2、完成成套动作。 23-20 分 1、音乐与动作基本同步; 2、基本完成成套动作。

20 分以下 1、音乐与动作不同步; 2、不能独立完成成套动作。 (3)身体素质测试百分制评分标准

项目分值 800 米 立定跳远 50 米 仰卧起坐

100 3′20″ 1.98 8″1 43 95 3′25″ 1.94 8″2 41 90 3′30″ 1.90 8″3 39 85 3′35″ 1.86 8″4 37 80 3′40″ 1.82 8″5 35 75 3′45″ 1.78 8″6 33 70 3′50″ 1.74 8″7 31 65 3′55″ 1.70 8″8 29

83

60 4′00″ 1.66 8″9 27 55 4′05″ 1.62 9″0 25 50 4′10″ 1.58 9″1 23 45 4′15″ 1.54 9″2 21 40 4′20″ 1.50 9″4 19 35 4′25″ 1.46 9″6 17 30 4′30″ 1.42 9″8 15 25 4′35″ 1.38 10″0 13 20 4′40″ 1.34 10″2 11 15 4′45″ 1.30 10″4 9 10 4′50″ 1.26 10″6 7 5 4′55″ 1.22 10″8 5

注:身体素质测试成绩计算方法:将各测试项目所得的百分制分数求和,再将求和得数的小数点前移一位,即为身体

素质测试成绩。例如,某学生 800 米测试得 75 分,50 米测试得 70 分,立定跳远成绩 80 分,计算该生身体素质测试

成绩时,先将三个测试项目得分求和(75+70+80=225),再将求和得数的小数点前移一位,即该生身体素质测试成绩

为 22.5 分。

七、大纲说明 1、本大纲根据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场地、器材等实际编写而成。

2、教师应努力钻研大纲,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3、在保持教学大纲基础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场地及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

对教学进度做必要的调整。

4、理论部分可随堂讲授,也可集中进行学习。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

5、在教学形式上应突出体育理论与实践技术教学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

6、患有重大疾病或不适宜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携带校医院证明(诊断书)可选体育保健课。

7、按照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通知,关于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的要求,每

节体育课须保证一定的运动强度,其中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得少于 30%;要将反映学生心

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作为考试内容,考试分数的权重不得少于 30%。

84

《体育——女生瑜伽选项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 1-4 学期

总 学 时 144 学时

总 学 分 4 学分

课程简介

瑜伽译为“YOGA”,作为一种生活哲学,瑜伽的最终目的是能增进人在体质、

精神、道德和心灵方面的锻炼与修养。培养学生运用瑜伽进行体育锻炼,享受

瑜伽带来的快乐。

建议教材 《高校体育与健康教程》,崔凤海,刘欣主编.九州出版社,2016 年 4 月

参考资料 《瑜伽初级教程》,韩俊.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年 9 月

《瑜伽冥想》,矫林江.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年 1 月 二、课程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瑜伽冥想、呼吸、体位、放松等练习方法,培养学生对瑜伽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练习,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2、通过练习掌握瑜伽呼吸法、体位法和冥想的基本技法和知识,使学生尽快建立正确的瑜伽体验,

提高瑜伽练习的能力。

3、通过瑜伽练习,可以使人的腺体分泌趋于平衡,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平衡

能力,改善心肺功能,纠正不良的身体姿势,改善形体,增进健康。

4、通过练习瑜伽有助于排解压力,舒缓紧张情绪,调节心态平和、宽容,培养乐观、积极向上的品

质。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

5、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增强体能。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1. 素质要求

1.1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1.2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勇于创新,具有强烈的社会

责任感。

1.3热爱本专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较强的

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

教学目标1-5

四、教学内容纲要和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1 瑜伽理论知识 4 4 4 4

2 瑜伽基本坐姿、呼吸 2 2 2 2

85

3 瑜伽冥想练习 2 2 2 2

4 瑜伽体位练习 14 8 14 8

5 瑜伽休息术练习 2 2 2 2

6 瑜伽拜日式 AB 6 6

7 瑜伽动作创编 4 4 4 4 8 身体素质测试 4 4 4 4

9 考核 4 4 4 4

理论部分学时总计 16

实践部分学时总计 128

教学内容安排说明:根据辽石化大教通字[2016]第 28 号文件规定,对于体育课专项的选择,

学生在已获得学分的运动项目,原则上不能重复选修。因此,第 3-4 学期的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与第

1-2 学期相同。

五、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六、考评模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一)考评模式

考评模式采用五级分制。

知识 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理论 部分

开课学年第一学期

4 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4

瑜伽起源与发展;瑜伽

的流派和特点;练习瑜伽的

基本常识

了解瑜伽的起源与发展;熟悉瑜伽

的流派和特点及其练习瑜伽的功效;

掌握练习瑜伽需要注意的事项。

实践 部分

(1)基本技术:瑜伽基本坐

姿、呼吸、冥想;瑜伽的体

位练习;瑜伽休息术

了解瑜伽的基本坐姿;熟悉瑜伽

呼吸在体位练习和冥想练习中的运

用及作用;掌握瑜伽的基本体位练习

的动作要领及其功效。 32

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3

(2)身体素质课课练 了解身体素质练习的目的;熟悉

身体素质同练习的手段与途径;掌握

身体素质练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 5

理论 部分

开课学年第二学期

4 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 4 教学目标 5

瑜伽拜日式的起源、

发展及其功效

了解瑜伽拜日式的起源与发展;

熟悉瑜伽拜日式的动作连贯性及其

功效;掌握技术动作的要领。

实践 部分

(1)拜日式 AB (2)瑜伽体位法 (3)瑜伽动作的创编

了解拜日式成套动作;熟悉瑜伽

动作创编的原则、要求;掌握瑜伽拜

日式及动作的创编原则。 32

教学目标 1 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 4

(4)身体素质课课练 了解身体素质练习的目的;熟悉

身体素质同练习的手段与途径;掌握

身体素质练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 5

86

(二)成绩评定办法

1、采用结构式考评,考评由平时成绩(占 30%)、身体素质测试(占 30%)、技术考评(占 40%)

三项组成。

2、技、战术及专项素质考试实行同一项目统一标准。

3、学生必须参加所有内容的考核,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身体素质成绩及技术评定得分,综合

得出学期末成绩。

4、学生必须按时上课,方准参加该课考核。若旷课或缺课学时数达到取消期末考试资格时,则

不予以考核。

5、未尽事宜以我校学籍管理规定及我院的有关规定为准。

(三)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

1、考核内容、方法及要求 考核内容 考核方法及要求

第一学期

1、技术动作考核(30 分)

测试方法:选择一个 3 分钟左右的音乐,学生自由选择

分组,根据规定的音乐将所学的体位动作创编成一套完

整的技术动作。 测试要求:在规定的音乐内将所学的技术动作编排起来,

要求动作编排的连贯性、创新性。

2、树式平衡(10 分) 测试方法:采用 30 秒计时,左右脚各站 30 秒 测试要求:规定时间内完成左右脚平衡的站立,要求动

作规范准确

3、身体素质(30 分) 800 米,50 米,立定跳远

第二学期

1、拜日式 A(30 分) 测试方法:学生自己选择音乐,自由分组,将所学过的

技术动作创编在拜日式规定动作中。 测试要求:动作到位,整体配合完整,创编新颖。

2、肩倒立(10 分) 测试方法:在瑜伽垫子上独立完成。 测试要求:动作连贯性,标准到位。

3、身体素质(30 分) 800 米,50 米,仰卧起坐

2、评分标准 (1)平时成绩评分标准

30-24 分 学习态度积极、认真、端正、运动技术和技能进步大

23-18 分 学习态度较积极主动,能够掌握和运用运动技术

17-12 分 学习态度一般,运动技术和技能进步不够明显

11-6 分 纪律较松散,但能参与学习和锻炼

5-1 分 纪律松散,惰性较强,有迟到、早退或无故不来上课的现象

(2)专项考核内容评分标准

项目分值 考核标准

30—25 熟练掌握和正确完成体位法并熟知其技法、功能;呼吸、动作准确无误,幅度、流

畅性和合作意识好,动作创新、难度大。

24—20 较熟练掌握和正确完成体位法并熟知其技法、功能;呼吸、动作比较准确无误,幅

度、流畅性和合作意识较好,动作创新、难度较大。

87

19—16 基本熟练掌握和正确完成体位法并熟知其技法、功能;呼吸、动作准确无误,幅度、

流畅性和合作意识一般,动作有所创新。

15—11 完成体位法并知其技法、功能;呼吸、动作准确性一般,幅度、流畅性和合作意识

一般,动作无创新。

10—6 基本能够完成体位法;呼吸、动作不准确,幅度、流畅性和合作意识差,动作无创

新。

5—1 基本能够完成所学过的体位;无呼吸、动作不准确、幅度、流畅性和合作意识差,

动作无创新。

项目分值 树式平衡

10 脚抵在大腿根上,两手臂经侧延展手臂向上伸直拉伸,左右脚各 30 秒。 8 脚抵在大腿根上,两手臂经侧延展手臂向上拉伸,不能伸直,左右脚各 30 秒。 6 脚抵在膝盖上,两手臂经侧延展手臂向上拉伸,左右脚站立各 20 秒。 4 脚抵在脚踝上,两手臂经侧延展手臂向上拉伸,左右脚站立各 20 秒。 2 脚落地,左右脚站立 10 秒。

项目分值 肩倒立

10 仰卧在垫子上,双手按住垫子,双腿并拢向头顶的方向伸直,然后双腿伸直向上,

双腿后背垂直在一条直线上,保持 30 秒。

8 仰卧在垫子上,双手按住垫子,双腿并拢向头顶的方向伸直,然后双腿伸直向上,

双腿后背没在一条直线上,保持 30 秒。

6 仰卧在垫子上,双手按住垫子,双腿并拢向头顶的方向伸直,然后双腿伸直向上,

双腿后背没在一条直线上,保持 20 秒。

4 仰卧在垫子上,双手按住垫子,双腿并拢向头顶的方向伸直,然后双腿伸直向上,

双腿后背没在一条直线上,保持 10 秒。

2 仰卧在垫子上,双手按住垫子,双腿并拢向头顶的方向伸直,双腿不能伸直向上,

保持 30 秒。 (3)身体素质测试百分制评分标准

项目分值 800 米 立定跳远 50 米 仰卧起坐

100 3′20″ 1.98 8″1 43 95 3′25″ 1.94 8″2 41 90 3′30″ 1.90 8″3 39 85 3′35″ 1.86 8″4 37 80 3′40″ 1.82 8″5 35 75 3′45″ 1.78 8″6 33 70 3′50″ 1.74 8″7 31 65 3′55″ 1.70 8″8 29 60 4′00″ 1.66 8″9 27 55 4′05″ 1.62 9″0 25 50 4′10″ 1.58 9″1 23 45 4′15″ 1.54 9″2 21 40 4′20″ 1.50 9″4 19

88

35 4′25″ 1.46 9″6 17 30 4′30″ 1.42 9″8 15 25 4′35″ 1.38 10″0 13 20 4′40″ 1.34 10″2 11 15 4′45″ 1.30 10″4 9 10 4′50″ 1.26 10″6 7 5 4′55″ 1.22 10″8 5

注:身体素质测试成绩计算方法:将各测试项目所得的百分制分数求和,再将求和得数的小数点前移一位,即为身体

素质测试成绩。例如,某学生 800 米测试得 75 分,50 米测试得 70 分,立定跳远成绩 80 分,计算该生身体素质测试

成绩时,先将三个测试项目得分求和(75+70+80=225),再将求和得数的小数点前移一位,即该生身体素质测试成绩

为 22.5 分。 七、大纲说明 1、本大纲根据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场地、器材等实际编写而成。

2、教师应努力钻研大纲,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3、在保持教学大纲基础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场地及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

对教学进度做必要的调整。

4、理论部分可随堂讲授,也可集中进行学习。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

5、在教学形式上应突出体育理论与实践技术教学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

6、患有重大疾病或不适宜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携带校医院证明(诊断书)可选体育保健课。

7、按照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通知,关于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的要求,每

节体育课须保证一定的运动强度,其中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得少于 30%;要将反映学生心

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作为考试内容,考试分数的权重不得少于 30%。

89

《体育——武术选项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 1-4 学期

总 学 时 144 学时

总 学 分 4 学分

课程简介

武术选项课是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规定及我校

公共体育教学计划,为一、二年级喜欢武术的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武术具有

多彩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深邃的文化意蕴,是中华民族创造的文化精粹,通过

武术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学到一项运动技术,同时还能了解到一些中国传统文化

知识。

建议教材 《高校体育与健康教程》,崔凤海,刘欣主编.九州出版社,2016 年 4 月

参考资料 《中国武术教程》,全国体育院校武术教材编写组.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年 6 月

《陈正雷太极详解》,陈正雷.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年 5 月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武术运动在我国发展概况及在世界上的影响,熟悉本大纲规定的武术基本理论、较熟

练的掌握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基础套路知识、技术技能及其防身自卫的方法,使武术运动成为学

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手段之一。

2、结合武术教学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培养学生有较强的民族意识、在社会活动中有责任感,关

心他人、热爱集体、团结互助、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及校规校纪等优良品德。

3、通过武术教学,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困难与挫折面前,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勤奋好学,

刻苦钻研,谦虚谨慎,戒骄戒躁,面对现实迎接挑战、勇于创新的思维意识。

4、通过教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能,为从事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1. 素质要求

1.1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1.2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勇于创新,具有强烈的社会

责任感。

1.3热爱本专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较强的

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

教学目标1-4

四、教学内容纲要和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1 武术理论知识 2 2 2 2

2 散打基本功 4 4

90

3 散打基本技术 18 18

4 散打实战技术 8 8

5 太极拳基本功 4 4

6 太极拳基本技术 4 4 7 太极拳成套动作 22 22 8 考核 4 4 4 4

理论部分学时总计 8

实践部分学时总计 136

教学内容安排说明:根据辽石化大教通字[2016]第 28 号文件规定,对于体育课专项的选择,

学生在已获得学分的运动项目,原则上不能重复选修。因此,第 3-4 学期的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与第

1-2 学期相同。

五、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六、考评模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知识 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理论 部分

开课学年第一学期

2 教学目标1

散打运动发展概况、特点及锻

炼价值;散打拳法、腿法和摔法技

术;散打的运行规律;散打竞赛规

则、裁判法;运动安全的预防和处

理。

了解散打运动发展概况、特点

及锻炼价值;熟悉散打拳法、腿法

和摔法技术,掌握正确的动作要

领;基本掌握散打的运行规律,领

悟其技击原理,并能合理运用于实

践;熟悉散打竞赛规则、裁判法,

运动安全的预防和处理。

实践 部分

(1)基本技术:散打基本功、散

打基本技术、散打实战技术。

了解基本功、基本技术的分类;

熟悉实战技术的分类,并适时应用

实战技术;掌握散打基本功、基本

技术。 34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 3

(2)身体素质课课练 了解身体素质练习的目的;熟

悉身体素质同练习的手段与途径;

掌握身体素质练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4

理论 部分

开课学年第二学期

2 教学目标1 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太极拳

的健身原理与价值;太极拳的分类

与特点;太极拳技术动作的要领。

了解太极拳的起源、发展、健

身原理、价值、分类及特点;掌握

太极拳技术动作的要领。

实践 部分

(1)太极拳基本功:桩功、行步、

运臂、腿功、发劲练习。 (2)太极拳完整套路。

了解太极拳基本功的分类;熟

悉太极拳基本功技术;掌握太极拳

完整套路。 34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3

(3)身体素质课课练 了解身体素质练习的目的;熟

悉身体素质同练习的手段与途径;

掌握身体素质练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4

91

(一)考评模式

考评模式采用五级分制。

(二)成绩评定办法

1、采用结构式考评,考评由平时成绩(占 30%)、身体素质测试(占 30%)、技术考评(占 40%)

三项组成。

2、技、战术及专项素质考试实行同一项目统一标准。

3、学生必须参加所有内容的考核,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身体素质成绩及技术评定得分,综合

得出学期末成绩。

4、学生必须按时上课,方准参加该课考核。若旷课或缺课学时数达到取消期末考试资格时,则

不予以考核。

5、未尽事宜以我校学籍管理规定及我院的有关规定为准。

(三)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

1、考核内容、方法及要求 考核内容 考核方法及要求

第一学期

1、散打步法(两个组合)、单个拳法

(左右直拳、左右摆拳、左右勾拳)、

单个腿法(左右边腿、左右蹬腿、左

右侧踹腿)(20 分)

测试方法:参加考试的学生在指定区域按照要

求进行单人徒手空击。 测试要求:必须将所要求内容无一疏漏的完成,

不要求先后顺序。

2、组合拳法、组合腿法、摔法(20分)

测试方法:参加考试的学生在指定区域按照要

求进行单人徒手空击。 测试要求:组合拳法与组合腿法至少两种组合,

摔法至少三种。

3、身体素质(30 分) 1000米,50米,立定跳远

第二学期 1、太极拳完整动作演练(40 分)

测试方法:参加考试的学生在指定区域按照要

求进行单人演练。 测试要求:起势与收势的方向必须一致,并完

成时间在 3 分钟以内。

3、身体素质(30 分) 1000 米,50 米,坐位体前屈

2、评分标准

(1)平时成绩评分标准 30-24 分 学习态度积极、认真、端正、运动技术和技能进步大

23-18 分 学习态度较积极主动,能够掌握和运用运动技术

17-12 分 学习态度一般,运动技术和技能进步不够明显

11-6 分 纪律较松散,但能参与学习和锻炼

5-1 分 纪律松散,惰性较强,有迟到、早退或无故不来上课的现象

92

(2)专项考核内容评分标准 散打评分标准

太极拳评价标准

成套动作 评分标准

分数 动作规格 劲力协调 精神节奏 熟练程度

动作完成 很好

35 分以上 很好 很好 很好 自如

动作完成 较好

30 分~34 分 较好 较好 较好 较教练

动作完成 一般

25 分~29 分 一般 一般 一般 不太熟练

动作完成有明

显失误 20 分~24 分 较差 较差 稍差 不熟练

动作不能 完成

19 分以下 很差 很差 很差 不能完成

(3)身体素质测试百分制评分标准

项目分值 1000 米 立定跳远 50 米 坐位体前屈

项目分值 距离(cm) 100 3′25″ 2.57 6″5 100 24.9 95 3′30″ 2.53 6″6 95 23.1 90 3′35″ 2.49 6″7 90 21.3 85 3′40″ 2.45 6″8 85 19.5 80 3′45″ 2.41 6″9 80 17.7 75 3′50″ 2.37 7″0 78 16.3 70 3′55″ 2.33 7″1 76 14.9 65 4′00″ 2.29 7″2 74 13.5 60 4′05″ 2.25 7″3 72 12.1 55 4′10″ 2.21 7″4 70 10.7 50 4′15″ 2.17 7″5 68 9.3 45 4′20″ 2.13 7″7 66 7.9

评分

标准

等级

35 分以上 30 分~34 分 25 分~29 分 20 分~24 分 19 分以下

步法 动作正确、协调、

运用合理 动作正确、协调、

运用不够连贯 动作基本正确 动作不熟练、尚

能完成动作 动作错误较多、

不能完成动作

拳法 腿法 摔法

熟练掌握动作技

术要领,完成动

作协调优美,发

力快速有力

熟练掌握动作技术

要领,完成动作基

本协调优美,发力

较快速有力

较好掌握动作

技术要领,完

成动作基本协

调有力

基本掌握动作

技术要领,但完

成动作质量一

不能掌握动作技

术要领,完成动

作质量差

组合 动作

按要求完成五组

动作,动作准确

到位,安排合理,

节奏感好,无明

显失误

按要求完成四组动

作,动作准确到位,

安排合理,节奏感

好,无明显失误

按要求完成三

组动作,动作

准确到位,安

排合理,节奏

感好,个别动

作完成不当

按要求完成二

组动作,动作准

确到位,安排合

理,节奏感好,

个别动作完成

不当

按要求完成二组

动作以上,且组

合动作不连贯,

有明显动作失误

93

40 4′25″ 2.09 7″9 64 6.5 35 4′30″ 2.05 8″1 62 5.1 30 4′35″ 2.01 8″3 60 3.7 25 4′40″ 1.97 8″5 50 2.7 20 4′45″ 1.93 8″7 40 1.7 15 4′50″ 1.89 8″9 30 0.7 10 4′55″ 1.85 9″1 20 -0.3 5 5′00″ 1.81 9″3 10 -1.3

注:身体素质测试成绩计算方法:将各测试项目所得的百分制分数求和,再将求和得数的小数点前移一位,即为身体

素质测试成绩。例如,某学生 1000 米测试得 75 分,50 米测试得 70 分,立定跳远成绩 80分,计算该生身体素质测试

成绩时,先将三个测试项目得分求和(75+70+80=225),再将求和得数的小数点前移一位,即该生身体素质测试成绩

为 22.5 分。

七、大纲说明

1、本大纲根据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场地、器材等实际编写而成。

2、教师应努力钻研大纲,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3、在保持教学大纲基础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场地及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

对教学进度做必要的调整。

4、理论部分可随堂讲授,也可集中进行学习。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

5、在教学形式上应突出体育理论与实践技术教学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

6、患有重大疾病或不适宜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携带校医院证明(诊断书)可选体育保健课。

7、按照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通知,关于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的要求,每

节体育课须保证一定的运动强度,其中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得少于 30%;要将反映学生心

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作为考试内容,考试分数的权重不得少于 30%。

94

《体育——跆拳道选项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 1-4 学期

总学时 144 学时

总学分 4 学分

课程简介

跆拳道是一项以脚踢为主,手脚并用的一项竞技体育运动项目,是一项利

用拳和脚进行搏击的对抗性运动,是练习者防身健体、修身养性、娱乐观赏、

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品质的一种较好的手段。推崇"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

神,养成恭敬谦虚、友好忍让的态度和互助互学的作风,并培养学生坚韧不拔

的意志品质。

建议教材 《跆拳道技巧图解》刘卫军 编著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年

参考资料 [1]李德祥.跆拳道裁判必读.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7 月

[2]中国跆拳道协会编写组.跆拳道竞赛规则.2003 年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掌握跆拳道的发展概况,了解跆拳道的基本礼仪,行为规范。了解简单的裁判法。为更好的学习

跆拳道打下基础。

2. 学习跆拳道的技术动作特点,加强学习兴趣和信心。

3. 掌握跆拳道专业技术知识,为体育教学与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

4. 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1. 素质要求

1.1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1.2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勇于创新,具有强烈的社会

责任感。

1.3热爱本专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较强的

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

教学目标1-4

四、教学内容纲要和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1 跆拳道理论知识 2 2 2 2

2 基本站姿,步法,拳法 4 2 4 2

3 跆拳道基本腿法 12 14 12 14

4 跆拳道太极一章

太极二章 6 6 6 6

95

5 打靶练习 4 4 4 4

6 身体素质测试 4 4 4 4 7 考核 4 4 4 4

理论部分学时总计 8

实践部分学时总计 136

教学内容安排说明:根据辽石化大教通字[2016]第 28 号文件规定,对于体育课专项的选择,

学生在已获得学分的运动项目,原则上不能重复选修。因此,第 3-4 学期的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与第

1-2 学期相同。

五、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知识 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理论 部分

开课学年第一学期

2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2

跆拳道运动发展历史及锻炼价

值;跆拳道的基本礼仪和行为规

范;跆拳道的规则与裁判法;跆

拳道技术动作介绍。

了解跆拳道运动的发展概况、特

点及锻炼价值;熟悉跆拳道的基

本礼仪和行为规范。掌握简单的

跆拳道比赛规则和裁判法。

实践 部分

一、 基本技术: 1.跆拳道基本站姿、步法:前进步、

后退步、左右移动步、跳换步等 2.马步冲拳,格挡直拳等 3.跆拳道腿法:弹踢腿,横踢腿,

侧踢腿,下劈腿,后踢腿,后旋

踢,组合腿法等 4.太极一章、打靶练习

了解跆拳道的基本技术。熟悉跆

拳道技术的运用。掌握基本姿势,

步法,腿法和太极一章,并能运

用到实践中。 34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 3

二、身体素质课课练 了解身体素质练习的目的;熟悉

身体素质同练习的手段与途径;

掌握身体素质练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4

理论 部分

开课学年第二学期

2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2

跆拳道比赛裁判法;精彩比赛赏

析;跆拳道组合腿法介绍与实战

战术分析。

了解跆拳道比赛裁判法,观赏精

彩比赛内容;熟悉跆拳道的组合

腿法及实战战术;掌握基本的实

战战术方法。

实践 部分

一、基本技术: 1. 反复练习上一学期学习的步

法,拳法,腿法 2.学习跆拳道的组合腿法 3.学习跆拳道比赛中的攻防技术

运用。 4.太极二章 5.打靶练习

了解跆拳道的基本腿法及在竞技

比赛中的运用;熟悉跆拳道竞技

比赛的方式规则;掌握跆拳道的

组合腿法及太极二章。 34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3

二、身体素质课课练 了解身体素质练习的目的;熟悉

身体素质同练习的手段与途径;

掌握身体素质练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4

96

六、考评模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一)考评模式

考评模式采用五级分制。

(二)成绩评定办法

1、采用结构式考评,考评由平时成绩(占 30%)、身体素质测试(占 30%)、技术考评(占 40%)

三项组成。

2、技、战术及专项素质考试实行同一项目统一标准。

3、学生必须参加所有内容的考核,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身体素质成绩及技术评定得分,综合

得出学期末成绩。

4、学生必须按时上课,方准参加该课考核。若旷课或缺课学时数达到取消期末考试资格时,则

不予以考核。

5、未尽事宜以我校学籍管理规定及我院的有关规定为准。

(三)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

1、考核内容、方法及要求 考核内容 考核方法及要求

第一学期

1、随机抽考跆拳道的步法,拳

法及腿法(20 分)

测试方法:在 1 分钟内教师随机说出五个跆拳道的步

法,拳法及腿法名称,学生听口令做出相对应的动作。 测试要求:动作标准规范,快速做出相应的动作。

2、太极一章(20 分) 测试方法:每次一人,教师打分。 测试要求:动作连贯,准确到位,有一定力度。

3、身体素质(30 分) 男生:1000米,50米,立定跳远 女生:800米,50米,立定跳远

第二学期

1、运用各种拳法,步法,腿法,

组合技术,自由发挥空踢 1 分

钟(20 分)

测试方法:根据自身掌握的动作,自由发挥空踢 1 分钟。 测试要求:动作标准到位,组合技术连贯有实战意思。

2、太极二章(20 分) 测试方法:每次一人,教师打分。 测试要求:动作连贯,准确到位,有一定力度。

3、身体素质(30 分) 男生:1000米,50米,坐位体前屈 女生:800 米,50 米,仰卧起坐

2、评分标准

(1)平时成绩评分标准 30-24 分 学习态度积极、认真、端正、运动技术和技能进步大。

23-18 分 学习态度较积极主动,能够掌握和运用运动技术。

17-12 分 学习态度一般,运动技术和技能进步不够明显。

11-6 分 纪律较松散,但能参与学习和锻炼。

5-1 分 纪律松散,惰性较强,有迟到、早退或无故不来上课的现象。 (2)专项考核内容评分标准

项目分值 跆拳道各基

本动作技术 太极一二章 (动作)

跆拳道各基本动作技术 (个数)

太极一二章 (动作)

97

(个数)

20 分 5 个 20 个 根据口令准确完成全部

动作。动作快速,规范,

有力,声音宏亮、礼节

好。

准确的完成 17-20 个动作,整套

或动作的路线、方向准确,规

范有力、节奏好、协调、动作

明显、声音宏亮、礼节好。

19 分 5 个 19 个

18 分 5 个 18 个

17 分 5 个 17 个 16 分 4 个 16 个 根据口令准确完成 4 个

动作。动作快速,规范,

有力,声音宏亮、礼节

好。

准确的完成 13-16 个动作,整套

或动作的路线、方向准确,规

范有力、节奏好、协调、动作

明显、声音宏亮、礼节好。

15 分 4 个 15 个 14 分 4 个 14 个 13 分 4 个 13 个 12 分 3 个 12 个 根据口令准确完成 3 个

动作。动作快速,规范,

有力,声音宏亮、礼节

好。

准确的完成 9-12 个动作,整套

或动作的路线、方向准确,规

范有力、节奏好、协调、动作

明显、声音宏亮、礼节好。

11 分 3 个 11 个 10 分 3 个 10 个 9 分 3 个 9 个 8 分 2 个 8 个 根据口令准确完成 2 个

动作。动作快速,规范,

有力,声音宏亮、礼节

好。

准确的完成 5-8 个动作,整套或

动作的路线、方向准确,规范

有力、节奏好、协调、动作明

显、声音宏亮、礼节好。

7 分 2 个 7 个 6 分 2 个 6 个 5 分 2 个 5 个 4 分 1 个 4 个 根据口令准确完成 1 个

动作。动作快速,规范,

有力,声音宏亮、礼节

好。

准确的完成 1-4 个动作,整套或

动作的路线、方向准确,规范

有力、节奏好、协调、动作明

显、声音宏亮、礼节好。

3 分 1 个 3 个 2 分 1 个 2 个 1 分 1 个 1 个

(3)身体素质测试百分制评分标准 (女)

项目分值 800 米 立定跳远 50 米 仰卧起坐 100 3′20″ 1.98 8″1 43 95 3′25″ 1.94 8″2 41 90 3′30″ 1.90 8″3 39 85 3′35″ 1.86 8″4 37 80 3′40″ 1.82 8″5 35 75 3′45″ 1.78 8″6 33 70 3′50″ 1.74 8″7 31 65 3′55″ 1.70 8″8 29 60 4′00″ 1.66 8″9 27 55 4′05″ 1.62 9″0 25 50 4′10″ 1.58 9″1 23 45 4′15″ 1.54 9″2 21 40 4′20″ 1.50 9″4 19 35 4′25″ 1.46 9″6 17 30 4′30″ 1.42 9″8 15 25 4′35″ 1.38 10″0 13 20 4′40″ 1.34 10″2 11 15 4′45″ 1.30 10″4 9 10 4′50″ 1.26 10″6 7

98

5 4′55″ 1.22 10″8 5 (男)

注:身体素质测试成绩计算方法:将各测试项目所得的百分制分数求和,再将求和得数的小数点前移一位,即为身体

素质测试成绩。例如,某学生 1000 米测试得 75 分,50 米测试得 70 分,立定跳远成绩 80 分,计算该生身体素质测试

成绩时,先将三个测试项目得分求和(75+70+80=225),再将求和得数的小数点前移一位,即该生身体素质测试成绩

为 22.5 分。

七、大纲说明 1、本大纲根据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场地、器材等实际编写而成。

2、教师应努力钻研大纲,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3、在保持教学大纲基础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场地及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

对教学进度做必要的调整。

4、理论部分可随堂讲授,也可集中进行学习。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

5、在教学形式上应突出体育理论与实践技术教学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

6、患有重大疾病或不适宜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携带校医院证明(诊断书)可选体育保健课。

7、按照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通知,关于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的要求,每

节体育课须保证一定的运动强度,其中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得少于30%;要将反映学生心

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作为考试内容,考试分数的权重不得少于30%。

项目分值 1000 米 立定跳远 50 米 坐位体前屈

项目分值 距离(cm) 100 3′25″ 2.57 6″5 100 24.9 95 3′30″ 2.53 6″6 95 23.1 90 3′35″ 2.49 6″7 90 21.3 85 3′40″ 2.45 6″8 85 19.5 80 3′45″ 2.41 6″9 80 17.7 75 3′50″ 2.37 7″0 78 16.3 70 3′55″ 2.33 7″1 76 14.9 65 4′00″ 2.29 7″2 74 13.5 60 4′05″ 2.25 7″3 72 12.1 55 4′10″ 2.21 7″4 70 10.7 50 4′15″ 2.17 7″5 68 9.3 45 4′20″ 2.13 7″7 66 7.9 40 4′25″ 2.09 7″9 64 6.5 35 4′30″ 2.05 8″1 62 5.1 30 4′35″ 2.01 8″3 60 3.7 25 4′40″ 1.97 8″5 50 2.7 20 4′45″ 1.93 8″7 40 1.7 15 4′50″ 1.89 8″9 30 0.7 10 4′55″ 1.85 9″1 20 -0.3 5 5′00″ 1.81 9″3 10 -1.3

99

《体育——高尔夫球选项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 1-4 学期

总 学 时 144 学时

总 学 分 4 学分

课程简介

高尔夫运动是一种把享受大自然乐趣、体育锻炼和游戏集于一身的运动;

是一种以棒击球入穴的球类运动。是在没有裁判员监督的情形下,依靠参与者

自觉遵守规则的一项诚实与信用相结合的运动。通过对高尔夫运动的理解,有

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精神,形成健康的心态,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

建议教材 《高校体育与健康教程》,崔凤海、刘欣主编.九州出版社,2016 年 4 月

参考资料 《高尔夫球》,彭立刚、束景丹主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年 2 月 《高尔夫球入门与技巧图解》,耿玉栋 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年 《高尔夫运动》,丁明汉、武晓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 6 月

二、课程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休闲体育运动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休闲体育运动,并初步了解和掌握高尔 夫球这

项休闲体育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法。 2、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生对高尔夫运动全面系统地了解,对高尔夫运动的器材、场地、着装礼

仪和规则以及高尔夫运动技能的理论初步了解掌握。

3、掌握铁杆和木杆正确打法及实用技术,并且能够熟练的应用。

4、充分认识高尔夫球运动的社会性、竞技性、休闲娱乐性等属性,了解高尔夫球运动在人们工作、

学习及娱乐休闲中的价值。

5、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体能,为运动技能提高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1. 素质要求

1.1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1.2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勇于创新,具有强烈的社会

责任感。

1.3热爱本专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较强的

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

教学目标1-5

四、教学内容纲要和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100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1 理论知识 4 4 4 4

2 高尔夫球基本技术 6 4 6 4

3 7 号铁杆技术 14 10 14 10

4 5 号木杆技术 4 2 4 2

5 1 号木杆技术 4 4

6 P 杆、A 杆技术 4 4 7 身体素质测试 4 4 4 4 8 考核 4 4 4 4

理论部分学时总计 16

实践部分学时总计 128

教学内容安排说明:根据辽石化大教通字[2016]第 28 号文件规定,对于体育课专项的选择,

学生在已获得学分的运动项目,原则上不能重复选修。因此,第 3-4 学期的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与第

1-2 学期相同。

五、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知识 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理论 部分

开课学年第一学期

4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4

Golf 的含义、起源、发展、高

尔夫运动的特点、价值与文化;

我国高尔夫运动现状与发展趋

势;高尔夫球场运动器材(球与

球杆)、球道区(发球台、球道 、

高草区、水面障碍、沙坑、果岭、

球洞)

了解高尔夫运动的社会属性及

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和意义,高尔夫

比赛场地及规则;掌握球道区的组

成、果岭的组成;熟悉铁杆、木杆、

推杆,能够指出杆面角、杆底角、

反弹角,判断击球甜蜜点。

实践 部分

(1)高尔夫球基本技术

挥杆前技术准备:握杆、站

姿、瞄球;钟摆练习、引杆技术、

挥杆技术、顺摆技术、挥杆练习

了解基本技术的作用;熟悉基

本技术要领;初步掌握高尔夫技术

中的握杆、站姿、瞄球;了解引杆、

挥杆、收杆技术原理,在实践练习

中掌握技术要领。

32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3 教学目标4

(2)7 号铁杆技术、5 号木杆技

1、上杆技术(1/4 挥杆、1/2 挥杆

和全挥杆)

2、挥杆技术(下杆技术、释放技

术、击球技术)

3、顺摆技术(送杆技术、前挥技

术、收杆技术)

了解挥杆与收杆技术基本原理,

在实践练习中熟悉下杆技术;通过

挥杆技术的分层次练习,掌握高尔

夫球挥杆前技术姿势、1/4挥杆、

1/2挥杆和全挥杆技术;巩固挥杆

技术中注意几点转动,臀部转动、

肩部转动、手臂转动、手掌转动。

101

(3)身体素质课课练

了解身体素质练习的目的;熟

悉身体素质同练习的手段与途径;

掌握身体素质练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5

理论 部分

开课学年第二学期

4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4

高尔夫球运动的辅助设备、比

赛规则、基本礼仪、礼貌和行为、

高尔夫精神、安全方面、为其他

球员着想方面、击球节奏和移动

速度 爱护球场等。国内、国际著名高

尔夫球赛事介绍、高尔夫球术语

了解高尔夫球的其它比赛方式

及球座、球标记、修叉等辅助设备

的用途;高尔夫球基本赛事及用

语;熟悉高尔夫球场基本礼仪,并

能身体力行;掌握高尔夫球在比赛

中的规则及比赛中的常用术语。

实践 部分

(1)复习 7 号铁杆、5 号木杆技

术 (2)1 号木杆技术 击球准备练习、转身与平衡练

习、用力与节奏练习、上杆练习、

下杆与击球练习

了解挥杆过程中的转动顺序;

熟悉正确地挥杆技术,巩固提高挥

杆技术水平,通过各种练习方法;

掌握挥杆技术。

32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3 教学目标4

(3)P 杆、A 杆技术 (4)切击球基本技术与切击球

的距离控制及其练习方法 (5)劈击球技术与劈击球的距

离控制及其练习方法 (6)高吊球的基本技术与高吊

球的距离控制及其练习方法

了解切击球、劈击球、高吊球

的弹道特点,通过学习挥杆过程中

不同位置的动作要点,熟悉各技术

动作的规范性,在连贯的动作中建

立动作定型。

(7)身体素质课课练 了解身体素质练习的目的;熟

悉身体素质同练习的手段与途径;

掌握身体素质练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5

六、考评模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一)考评模式

考评模式采用五级分制。

(二)成绩评定办法

1、采用结构式考评,考评由平时成绩(占 30%)、身体素质测试(占 30%)、技术考评(占 40%)

三项组成。

2、技、战术及专项素质考试实行同一项目统一标准。

3、学生必须参加所有内容的考核,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身体素质成绩及技术评定得分,综合

得出学期末成绩。

4、学生必须按时上课,方准参加该课考核。若旷课或缺课学时数达到取消期末考试资格时,则

不予以考核。

5、未尽事宜以我校学籍管理规定及我院的有关规定为准。

(三)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

102

1、考核内容、方法及要求

2、评分标准

(1)平时成绩评分标准

(2)专项考核内容评分标准

考核内容 考核方法及要求

第一学期

1、7 号铁杆:握杆、站姿、瞄球(10 分) 测试方法:高尔夫球基本技术测评 测试要求:7 号铁杆挥杆前技术准备、连

续挥杆的技术动作掌握、击球点的控制

2、7 号铁杆:上杆、挥杆、顺摆技术(10分)

3、7 号铁杆:动作稳定性与击球点(10 分)

4、高尔夫球飞行弹道(10 分) 测试方法:每人击打 3 球 测试要求:直线球,弹道高低不做要求。

3、身体素质(30 分) 男生:1000米,50米,立定跳远 女生:800米,50米,立定跳远

第二学期

1、7 号铁杆:握杆、站姿、瞄球、上杆、挥

杆、顺摆技术、动作稳定性与击球点(20分)

测试方法:高尔夫球基本技术测评 测试要求:7 号铁杆挥杆前技术准备、连

续挥杆的技术动作掌握、击球点的控制、

2、高尔夫球飞行弹道(10 分) 测试方法:每人击打 3 球 测试要求:直线球,高弹道、低弹道各一

球。

3、高尔夫球 7 号铁杆击打距离(10 分) 测试方法:每人击打 3 球 测试要求:直线球。男生 100 米以上;女

生 80 米以上

4、身体素质(30 分) 男生:1000 米,50 米,坐位体前屈 女生:800 米,50 米,仰卧起坐

30-24 分 学习态度积极、认真、端正、运动技术和技能进步大

23-18 分 学习态度较积极主动,能够掌握和运用运动技术

17-12 分 学习态度一般,运动技术和技能进步不够明显

11-6 分 纪律较松散,但能参与学习和锻炼

5-1 分 纪律松散,惰性较强,有迟到、早退或无故不来上课的现象

项目

分值

第 一

学 期

杆 、

姿 、

瞄球

第一

学期

上杆、

挥杆、

顺摆

第一学期

动作稳定

性与击球

第一学

期飞行

弹道

第二学期:握杆、站

姿、瞄球、上杆、挥

杆、顺摆、动作稳定

性、击球点

第二学期

飞行弹道 第二学期击打

距离

20 技术动作运用全面正

确稳定无失误

18 1 项错误或失误 16 2 项错误或失误

103

(3)身体素质测试百分制评分标准 (女)

项目分值 800 米 立定跳远 50 米 仰卧起坐

100 3′20″ 1.98 8″1 43 95 3′25″ 1.94 8″2 41 90 3′30″ 1.90 8″3 39 85 3′35″ 1.86 8″4 37 80 3′40″ 1.82 8″5 35 75 3′45″ 1.78 8″6 33 70 3′50″ 1.74 8″7 31 65 3′55″ 1.70 8″8 29 60 4′00″ 1.66 8″9 27 55 4′05″ 1.62 9″0 25 50 4′10″ 1.58 9″1 23 45 4′15″ 1.54 9″2 21 40 4′20″ 1.50 9″4 19 35 4′25″ 1.46 9″6 17 30 4′30″ 1.42 9″8 15

14 3 项错误或失误 12 4 项错误或失误

10 技术动作掌握

运用全面正确 3 球动作稳

定无失误 3个直线

球 5 项错误或失误

3 个直线

球,高弹

道、低弹道

男生 100 米以

上 女生 80 米以上

8 动作稳定 失误一次

6 项错误或失误 3 个直线

球、高弹道 男生 80 米以上 女生 60 米以上

7 技术动作一项

错误

2个直线

3 个直线

球、低弹道

6 动作稳定 失误二次

7 项错误或失误 2 个直线

球,高弹

道、低弹道

男生 70 米以上 女生 50 米以上

4 技术动作二项

错误 动作稳定 失误三次

1个直线

球 8 项错误或失误

1 个直线

球、高弹道 男生 30 米以上 女生 30 米以上

3 1 个直线

球、低弹道

2 动作不稳

定 失误一次

9 项错误或失误 男生 30 米以下 女生 30 米以下

1 动作不稳

定 失误二次

10 项错误或失误

0 技术动作掌握

运用完全错误

动作不稳

定 三次失误

10 项以上错误或失误 3球失误挥杆空

104

25 4′35″ 1.38 10″0 13 20 4′40″ 1.34 10″2 11 15 4′45″ 1.30 10″4 9 10 4′50″ 1.26 10″6 7 5 4′55″ 1.22 10″8 5

(男)

注:身体素质测试成绩计算方法:将各测试项目所得的百分制分数求和,再将求和得数的小数点前移一位,即为身体

素质测试成绩。例如,某学生 1000 米测试得 75 分,50 米测试得 70 分,立定跳远成绩 80 分,计算该生身体素质测试

成绩时,先将三个测试项目得分求和(75+70+80=225),再将求和得数的小数点前移一位,即该生身体素质测试成绩

为 22.5 分。 七、大纲说明 1、本大纲根据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场地、器材等实际编写而成。

2、教师应努力钻研大纲,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3、在保持教学大纲基础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场地及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

对教学进度做必要的调整。

4、理论部分可随堂讲授,也可集中进行学习。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

5、在教学形式上应突出体育理论与实践技术教学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

6、患有重大疾病或不适宜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携带校医院证明(诊断书)可选体育保健课。

项目分值 1000 米 立定跳远 50 米 坐位体前屈

项目分值 距离(cm) 100 3′25″ 2.57 6″5 100 24.9 95 3′30″ 2.53 6″6 95 23.1 90 3′35″ 2.49 6″7 90 21.3 85 3′40″ 2.45 6″8 85 19.5 80 3′45″ 2.41 6″9 80 17.7 75 3′50″ 2.37 7″0 78 16.3 70 3′55″ 2.33 7″1 76 14.9 65 4′00″ 2.29 7″2 74 13.5 60 4′05″ 2.25 7″3 72 12.1 55 4′10″ 2.21 7″4 70 10.7 50 4′15″ 2.17 7″5 68 9.3 45 4′20″ 2.13 7″7 66 7.9 40 4′25″ 2.09 7″9 64 6.5 35 4′30″ 2.05 8″1 62 5.1 30 4′35″ 2.01 8″3 60 3.7 25 4′40″ 1.97 8″5 50 2.7 20 4′45″ 1.93 8″7 40 1.7 15 4′50″ 1.89 8″9 30 0.7 10 4′55″ 1.85 9″1 20 -0.3 5 5′00″ 1.81 9″3 10 -1.3

105

7、按照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通知,关于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的要求,每

节体育课须保证一定的运动强度,其中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得少于30%;要将反映学生心

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作为考试内容,考试分数的权重不得少于30%。

106

《体育——健美选项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 1-4 学期

总 学 时 144 学时

总 学 分 4 学分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学习健美运动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正确的练习方法,学会有针对

性地制定健美运动处方,发展肌肉,增强体力,塑身减脂,培养学生欣赏美、

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及持之以恒,勇于挑战,战胜自我的优秀品质。

建议教材 《高校体育与健康教程》,崔凤海、刘欣主编,九州出版社,2016 年 4 月

参考资料 《健身健美运动》 张先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年 7 月

《健美》 程路明、沈亚培,浙江大学大学出版社,2011 年 11 月 二、课程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健美运动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该项运动,并具有基本的健美运动欣赏能力。

2.通过练习掌握健美运动的规范动作,使学生尽快建立正确的动作技术概念,提高健美运动的能力。

3.初步了解健美运动的健身价值,掌握健美运动锻炼的运动负荷,提高身体的肌肉力量、平衡性,

改善心肺功能,全面提高身体的质量。

4.在健美运动有成功的体验,陶冶情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5.表现出一定的体育道德水平,与人和善相处。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1. 素质要求

1.1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1.2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勇于创新,具有强烈的社会

责任感。

1.3热爱本专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较强的

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

教学目标1-5

四、教学内容纲要和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1 健美运动理论知识 4 4 4 4

2 基本练习方法、安全防护 4 4

3 健美运动安全与评价 2 2

4 健美运动常见损伤的预防

与处理 2 2

107

5 韦德健美锻炼 4 4

6 颈、肩部肌群练习方法和

技术要点 4 2 4 2

7 臂部肌群练习方法和技术

要点 4 4 4 4

8 胸部肌群练习方法和技术

要点 4 4 4 4

9 背部肌群练习方法和技术

要点 2 2 2 2

10 腹部肌群练习方法和技术

要点 2 2 2 2

11 腿部肌群练习方法和技术

要点 4 2 4 2

12 身体素质 4 4 4 4

13 考核 4 4 4 4

理论部分学时总计 16

实践部分学时总计 128

教学内容安排说明:根据辽石化大教通字[2016]第 28 号文件规定,对于体育课专项的选择,

学生在已获得学分的运动项目,原则上不能重复选修。因此,第 3-4 学期的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与第

1-2 学期相同。

五、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理论 部分

开课学年第一学期

4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3 教学目标4 教学目标5

(1)健美运动的起源 (2)健美运动的发展 (3)健美运动的特点、价值与文化 (4)健美运动现状与发展趋势 (5)人体结构 (6)健美运动的作用目的

了解健美运动发展的概况、特点

及锻炼价值,健美的概念与分

类;熟悉场地、器材及健美的简

单知识。

实践 部分

(1)基本练习方法及练习的安全防

护 了解健美运动普遍的练习方法,

练习过程的安全与防护。

32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3 教学目标 4 教学目标 5

(2)颈部肌肉:单手侧压颈屈伸、

双手侧压颈屈伸、头压杠铃颈屈伸 肩部肌肉:三角肌前平举、三角

肌中部侧平举、三角肌中部单臂侧平

举、三角肌后部单臂侧平举

掌握颈部肌肉锻炼方法,学会安

全防护措施;肩部肌肉锻炼方

法。

(3)臂部肌肉:上臂三头肌的发展、

上臂二头肌的发展、小臂肌肉的发

展、腕部肌肉的发展 熟悉臂部肌肉锻炼方法。

(4)胸部肌肉:平板卧推、上斜卧

推、下斜卧推、仰卧飞鸟 掌握胸部肌肉锻炼方法,学会呼

吸,注意保护,逐步增加力量。

108

(5)背部肌肉:高滑轮、低滑轮、

直立划船 掌握背部肌肉锻炼方法,侧重背

阔肌的发展。

(6)腹部肌肉:仰卧举腿、两头起、

负重抬上体、坐式缩腿 掌握腹部肌肉锻炼方法。

(7)腿部肌肉:坐姿腿屈伸、负重

深蹲、负重半蹲、站立负重提踵 掌握腿部肌肉锻炼方法,注意互

相保护,尽快提高腿部力量。

(8)身体素质课课练 了解身体素质练习的目的;熟悉

身体素质课练习的手段与途径;

掌握身体素质练习的方法。

(9)考核 专项技术考核

理论 部分

开课学年第二学期

4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3 教学目标4 教学目标5

健美比赛规则与裁判 (1)比赛场地 (2)动作要求 (3)评分标准 健美运动营养与饮食

了解健美比赛规则与裁判方

式,促进对健美比赛的了解和赏

析水平;熟悉健美运动的动作标

准和技术动作的要领,平衡膳食

与膳食计划的制定。

实践 部分

(1)健美运动安全与评价 暖身运动,安全训练,训练

护具,保护与帮助,健身效果的

评价。

32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3 教学目标4 教学目标5

(2)健美运动常见损伤的预防与处

理 训练损伤处治方法,损伤的

功能恢复,安全训练避免风险。

(3)韦德健美锻炼 初级水平应遵循的原则,中、

高级水平时应遵循的锻炼原则。

(4)复习提高健美运动的颈部、肩

部、臂部、胸部、背部、腹部、腿部

肌群练习方式方法,在原有基础上逐

步加大练习负荷和练习强度;学习制

定个人健美运动训练计划,了解韦德

健美锻炼原则,掌握健美锻炼的安全

防护方法。

初级水平的渐增负荷锻炼,

多组数锻炼,孤立锻炼,肌肉混

淆锻炼,助力次数锻炼,顶峰收

缩锻炼,优先锻炼,预热锻炼。 中、高级水平的锥形加重锻

炼,双组合锻炼,复合组锻炼,

多组合锻炼,优质锻炼,反重力

锻炼,发胀锻炼,停息锻炼,逐

降组数锻炼,综合锻炼,兼顾锻

炼,快速锻炼,交叉组锻炼,变

换角度锻炼,分化锻炼。

(5)身体素质课课练

了解身体素质练习的目的;

熟悉身体素质同练习的手段与

途径;掌握身体素质练习的方

法。

(6)考核 专项技术考核

六、考评模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一)考评模式

109

考评模式采用五级分制。

(二)成绩评定办法

1、采用结构式考评,考评由平时成绩(占 30%)、身体素质测试(占 30%)、技术考评(占 40%)

三项组成。

2、技、战术及专项素质考试实行同一项目统一标准。

3、学生必须参加所有内容的考核,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身体素质成绩及技术评定得分,综合

得出学期末成绩。

4、学生必须按时上课,方准参加该课考核。若旷课或缺课学时数达到取消期末考试资格时,则

不予以考核。

5、未尽事宜以我校学籍管理规定及我院的有关规定为准。

(三)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

1、考核内容、方法及要求 考核内容 考核方法及要求

第一学期

1、挺举(10 分)

测试方法:体重 70 公斤以下,杠铃重量 28 公斤;体重 70 公

斤以上,杠铃重量 30 公斤;20 次满分。 测试要求: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手正握杠铃杆,两臂上提杠

铃置于胸与锁骨之间或锁骨上,同时身体直立;屈膝预蹲,迅

速伸膝、髋,蹬地,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同时两臂向上挺举

杠铃直至完全伸直(手臂与身体直线的夹角不得大于 30 度)。

2、卧推(15 分)

测试方法:体重 70 公斤以下,杠铃重量 38 公斤;体重 70 公

斤以上,杠铃重量 40 公斤;20 次满分。 测试要求:双手正握杠铃,握距稍宽于肩,躯干不可扭动,左

右均衡用力 ,两臂同时伸展,横杠始终垂直于躯干,平行于

地面,两脚不能蹬地借力,臀部和背部不能离开凳面。

3、深蹲起(15 分)

测试方法:体重 70 公斤以下,杠铃重量 48 公斤;体重 70 公

斤以上,杠铃重量 50 公斤;20 次满分。 测试要求: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脚平行,下蹲时膝盖的方向

与脚尖方向一致,身体慢慢往下蹲,直到大小腿的夹角小于

90°,但不要贴紧放松,然后大腿前面用力站起来,直到站直,

不能晃动。 4、身体素质(30 分) 1000米,50米,立定跳远

第二学期

1、挺举(10 分) 测试方法:体重 70 公斤以下,杠铃重量 30 公斤;体重 70 公

斤以上,杠铃重量 32 公斤;20 次满分。 测试要求:与第一学期相同

2、卧推(15 分) 测试方法:体重 70 公斤以下,杠铃重量 40 公斤;体重 70 公

斤以上,杠铃重量 42 公斤;20 次满分。 测试要求:与第一学期相同

3、深蹲起(15 分) 测试方法:体重 70 公斤以下,杠铃重量 50 公斤;体重 70 公

斤以上,杠铃重量 52 公斤;20 次满分。 测试要求:与第一学期相同

4、身体素质(30 分) 1000 米,50 米,坐位体前屈

2、评分标准

110

(1)平时成绩评分标准

30-24 分 学习态度积极、认真、端正、运动技术和技能进步大

23-18 分 学习态度较积极主动,能够掌握和运用运动技术

17-12 分 学习态度一般,运动技术和技能进步不够明显

11-6 分 纪律较松散,但能参与学习和锻炼

5-1 分 纪律松散,惰性较强,有迟到、早退或无故不来上课的现象

(2)专项考核内容评分标准

完成次数 挺举计分 卧推计分 深蹲起计分

20 10 15 15 19 9.5 14 14 18 9 13 13 17 8.5 12 12 16 8 11 11 15 7.5 10 10 14 7 9 9 13 6.5 8 8 12 6 7 7 11 5.5 6 6 10 5 5 5 9 4.5 4.5 4.5 8 4 4 4 7 3.5 3.5 3.5 6 3 3 3 5 2.5 2.5 2.5 4 2 2 2 3 1.5 1.5 1.5 2 1 1 1 1 0.5 0.5 0.5 0 0 0 0

(3)身体素质测试百分制评分标准

项目分值 1000 米 立定跳远 50 米 坐位体前屈

项目分值 距离(cm) 100 3′25″ 2.57 6″5 100 24.9 95 3′30″ 2.53 6″6 95 23.1 90 3′35″ 2.49 6″7 90 21.3 85 3′40″ 2.45 6″8 85 19.5 80 3′45″ 2.41 6″9 80 17.7 75 3′50″ 2.37 7″0 78 16.3 70 3′55″ 2.33 7″1 76 14.9 65 4′00″ 2.29 7″2 74 13.5 60 4′05″ 2.25 7″3 72 12.1 55 4′10″ 2.21 7″4 70 10.7

111

注:身体素质测试成绩计算方法:将各测试项目所得的百分制分数求和,再将求和得数的小数点前移一位,即为身体

素质测试成绩。例如,某学生 1000 米测试得 75 分,50 米测试得 70 分,立定跳远成绩 80 分,计算该生身体素质测试

成绩时,先将三个测试项目得分求和(75+70+80=225),再将求和得数的小数点前移一位,即该生身体素质测试成绩

为 22.5 分。 七、大纲说明 1、本大纲根据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场地、器材等实际编写而成。

2、教师应努力钻研大纲,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3、在保持教学大纲基础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场地及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

对教学进度做必要的调整。

4、理论部分可随堂讲授,也可集中进行学习。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

5、在教学形式上应突出体育理论与实践技术教学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

6、患有重大疾病或不适宜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携带校医院证明(诊断书)可选体育保健课。

7、按照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通知中,关于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的要求,

每节体育课须保证一定的运动强度,其中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得少于30%;要将反映学生

心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作为考试内容,考试分数的权重不得少于30%。

50 4′15″ 2.17 7″5 68 9.3 45 4′20″ 2.13 7″7 66 7.9 40 4′25″ 2.09 7″9 64 6.5 35 4′30″ 2.05 8″1 62 5.1 30 4′35″ 2.01 8″3 60 3.7 25 4′40″ 1.97 8″5 50 2.7 20 4′45″ 1.93 8″7 40 1.7 15 4′50″ 1.89 8″9 30 0.7 10 4′55″ 1.85 9″1 20 -0.3 5 5′00″ 1.81 9″3 10 -1.3

112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110103

课程中文名称 大学计算机基础

课程英文名称 Computer Foundation in University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一学期

总 学 时 32

总 学 分 2

先修课程 无

课程简介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涉及计

算机各领域概念和知识层面的内容,着重培养大学生必不可少的应用技能。

建议教材 李艳杰 常东超 苏金芝 大学计算机[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

参考资料

1.常东超,刘培胜,张国玉. 大学计算机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李敏、刘欣亮、李刚健,《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 6 月. 3.朱铭华 主编 《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4.Steven L.Mandell,Sachi Sakthivel 著. 尤晓东, 杨小平,周靖等译. 《计算机信息处

理》.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5.Sarah E. Hutchinson, Stacey C. Sawyer 著 . Computers,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A User's Introduction.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二、课程教学目标 1.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和信息处理原理。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一般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计算机相关领域的知识。熟练掌握Word、Excel、PowerPoint等Office办公软件的原理及使用技巧。培养学生通过计算机解决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实

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计算机解决较为复杂的办公相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理论教学和上机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网络的设置及多媒体软

件的工具的使用。使学生熟练掌握Word、Excel、PowerPoint等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

通过各类软件解决各项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软件开发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3. 能力要求

3.4 具备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熟练使用办公软

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2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113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1 计算机基

础知识 (1 学时)

(1)计算机概述 了解计算机的概念,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计算

机的分类以及计算机的应用。 0.1

(2)计算机中的

数据和编码

了解数制与进位计数制,了解计算机中信息的

表示方法和编码技术,掌握二进制运算、不同

数制及其转换方法,理解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

示。

0.5

(3)计算机系统

组成 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掌握计算机硬件

系统和软件系统。 0.2

(4)计算机常见

设备的性能指标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指标。 0.2

2 Windows 7操作系统

(1学时)

(1)操作系统概

述 了解操作系统概念。 0.2

(2)Windows7基本操作

掌握Windows 7桌面、窗口、任务栏、资源管

理器及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 0.3

3办公自动

化基础 (12学时)

( 1 ) Microsoft Word 文档编辑

掌握Word的启动和退出,工作界面,掌握Word文档的创建、保存、打开和关闭,掌握文本的

输入、选择、插入与删除、移动与复制、查找

与替换等操作,掌握字符排版、段落排版和页

面排版,掌握图片的设置、图形对象的设置方

式,掌握视图方式及视图间的切换,掌握表格

的创建、编辑、格式化、计算和排序操作,理

解样式、自动更正、拼写和语法检查,自动创

建目录功能的使用,了解智能标记的作用和使

用方法。

3.5

( 2 ) Microsoft Excel 电子表格

应用

掌握Excel的启动和退出、工作界面组成,掌

握工作簿的创建、打开、保存、关闭,掌握工

作表的插入与删除、移动和复制、重命名、隐

藏与显示,掌握输入数据的基本方法、快速输

入数据、自动填充数据,掌握文本格式、数字

格式、边框和底纹、行高和列宽的设置,掌握

Excel中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掌握条件格式的

使用和创建图表的方式,掌握数据的排序、筛

选、分类汇总,理解数据透视表的操作,了解

Excel页面设置和常见出错信息。

6

( 3)PowerPoint 演示文稿制作

了 解 关于 PowerPoint 的基础知 识, 掌 握

PowerPoint 演示文 稿创建与编辑 , 掌 握

PowerPoint 幻灯片 的放映与打印 , 掌 握

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制作。

2

4计算机网

络基础及

应用 (2学时)

(1)计算机网络

基础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通信协议和常

见的网络操作系统,掌握计算机网络概念。 1

(2)计算机局域

网 了解局域网技术、常见的网络连接设备,无线

局域网。 1

114

(3)Internet基础 了解Internet的形成与发展、Internet中的地址、

接入技术等,理解Internet的基本应用。 1

5算法与程

序设计 基础

(0学时)

(1)算法 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 0

(2)程序设计的

算法与风格 了解程序设计风格。 0

(3)结构化程序

设计 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概念。 0

(4)面向对象程

序设计 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方法。 0

6数据库 基础

(0学时)

(1)数据库系统

的基本概念 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0

(2)数据模型 了解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理解E-R模型,实

体间的对应关系。 0

(3)关系代数 掌握传统的关系运算,理解专门的关系运算。 0

(4)数据库设计

与管理 了解数据库设计方法,了解数据库系统开发的

各阶段,以及各阶段的基本任务。 0

7软件工程

基础 (0学时)

(1)软件工程的

基本概念 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软件生命周期

的概念。 0

(2)结构化分析

方法 了解结构化分析的常用工具。 0

(3)结构化设计

方法

了解软件设计的基本原理,了解抽象、模块化、

信息隐蔽、模块独立性的基本概念,掌握模块

独立性的度量标准,了解详细设计阶段常用的

图形描述工具。

0

(4)软件测试 掌握软件测试的目的,理解软件测试的原则,

了解软件测试的技术和方法。 0

(5)程序的调试 了解程序调试的概念与方法,理解程序调试的

任务。 0

8数据结构

基础 (0学时)

(1)数据结构的

基本概念 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0

(2)线性表及其

顺序存储结构 掌握线性表和线性链表的存储结构、插入、删

除运算。 0

(3)栈和队列 掌握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及基本运算。 0

(4)线性链表 掌握线性链表的存储结构, 理解线性链表的插

入、删除运算。 0

(5)树与二叉树 掌握树与二叉树的概念、掌握树与二叉树的基

本性质、理解树与二叉树的存储结构, 掌握二

叉树的遍历方法。 0

(6)查找技术 了解顺序查找与二分查找算法。 0

115

(7)排序技术 理解排序技术的种类和思想。 0

五、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

实验教学是本课程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对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必须按要求完成各个实验项目,并按要求提交实验报告。

建议的实验项目如下:

实验项目 实验原理 教学要求 实验设备

及材料 实验

类型 计划

学时

支撑 教学 目标

必做/ 选做

Windows 操作系统实验

文件管理 设备管理 进程管理 网络管理 系统个性化

设置

掌握 Windows 7 的基本

知识和基本操作,文件

操作,系统中对软、硬

件的操作,系统权限设

置,掌握 Windows XP“附件”中一些应用

程序的使用方法,例如:

记事本、画图、计算器

高档微机

1 台/人 操作系统

为 win7 旗

舰版或专

业版

验证 2

Word 文档编

辑与排版

应用软件设

计理念、设计

元素的应用

方法、图文、

表格混排的

基本原理,分

隔符的作用,

文档的审阅

及保护等

掌握 Word 窗口的界面

组成和基本操作,掌握

图文混排及页面排版,

Word 表格的编排及格

式化,理解 Word 模板,

掌握文档不常见的符号

的编辑与修改,以及图

形、公式的编辑排版

高档微机

1 台/人 操作系统

为 win7 旗

舰版或专

业版及

office2010企业版全

套软件

设计 4

Excel 电子表

格制作

应用软件设

计理念、设计

元素的应用

方法、数据库

的概念在

excel 中的应

用,各类函数

的使用技巧

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

掌握工作表的编辑方

法,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方法,掌握创建图表和

编辑图表的方法,多工

作表之间的操作,掌握

数据的排序、筛选、分

类汇总等操作,理解数

据透视表的功能和使用

方法

高档微机

1 台/人 操作系统

为 win7 旗

舰版或专

业版及

office2010企业版全

套软件

设计 4

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

制作

应用软件设

计理念、设计

元素的应用

方法、主题、

动画、视图等

的基本概念、

原理

掌握制作演示文稿的方

法,掌握在演示文稿中

插入对象,和各种对象

的设置方法,掌握演示

文稿的编辑、放映和打

包制作方法,了解演示

文稿的制作过程

高档微机

1 台/人 操作系统

为 win7 旗

舰版或专

业版及

office2010企业版全

套软件

设计 2

116

网络基本操

网络的基本

概念、原理及

实用配置原

理、方法

掌握 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的功能及使用方

法,掌握网络共享资源

的下载方法,掌握登录

BBS 的基本方法,

Outlook Express 收发电

子邮件的方法,了解网

络,认识网络运行环境

高档微机

1 台/人 操作系统

为 win7 旗

舰版或专

业版、小

型路由器

验证 1

Office2010三大组件

(Word2010 Excel2010

Powerpoint2010)的综合

实验

综合项目 2、3、4 实现三大

组件相配合

完成大型工

作任务的方

法、原理

了解此三大组件综合使

用的功能,掌握长文档

排版方法、利用 word数据源和 excel 数据源

完成邮件合并方法,掌

握优美 PPT 幻灯片的制

作技巧

高档微机

1 台/人 操作系统

为 win7 旗

舰版或专

业版及

office2010企业版全

套软件

设计 3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总成绩。平时成绩考核内容为出勤 30%(计划

内 20%,计划外 10%)、作业 10%、测验 5%、上机实验 25%,占总成绩的 55%,其中考勤部分不但

包含计划内 32 学时(授课 16、上机 16)而且包含计划外 16 学时,计划外学时考核数据由实验中心

提供,提供频度每周一次;期末考试采取无纸化考试形式,占总成绩的 45%;平时成绩考核不及格者,

不允许参加课程期末考试。

执笔者:常东超 审核人:常东超 修订日期:2016 年 12 月 26 日

117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70314 课程中文名称 大学语文

课程英文名称 College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一学期

总 学 时 32

总 学 分 2学分

先修课程

课程简介

《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基础科目之一,是非中文专业本科阶段重要通识教

育课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汉语语言运用能力、分析表达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

同时具有陶冶情操、提升素养、拓宽视野、启迪人生、培养学生健康审美观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本课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传统,培养独立思考与开拓创新能力,为其他学科学习和未来工作实践打下良好

基础。

建议教材 徐绍建,《大学语文》第四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年 6 月

参考资料

1.游国恩,王起等,《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年 7 月; 2.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年 3 月;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8 月; 4.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年 10 月; 5.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年 12 月; 6.韦立军,《宋词鉴赏辞典》,北京出版社,2009 年 05 月; 7.朱栋霖,丁帆等,《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8 月; 8.钱理群,《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 1 月; 9.孙光萱、张新、戴达,《新诗鉴赏辞典(重编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 年 5 月; 10.杨红秀,《中国古典戏曲鉴赏》,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年 11 月; 11.王步高,《大学语文》,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3

二、课程教学目标

1.通过诗歌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诗歌产生发展概况及古今诗歌分类,理解诗歌性质和特点,掌握诗

歌常见表现手法,培养诗歌学习兴趣,提高诗歌阅读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能领悟诗歌的审美意蕴,

同时引导学生尝试艺术性诗歌朗诵和诗歌创作,提高诗意化语言运用能力。

2.通过散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散文产生发展概况及散文分类,理解散文性质和特点,掌握散文常

见表现手法,培养散文阅读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能正确理解把握具体散文形式与内容方面的主要特

点,领悟散文的审美意蕴,提高散文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小说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小说产生发展概况及小说分类,理解小说性质和特点,掌握小说常

见表现手法,培养小说阅读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能正确理解把握具体小说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特

征及写作特点,领悟小说的审美意蕴,引导学生尝试小说写作,提高个性化语言运用能力。

118

4.通过戏剧(剧本)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戏剧产生发展概况及戏剧分类,理解戏剧性质和特点,掌

握戏剧常见表现手法,培养戏剧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能正确理解把握具体戏剧形式与内容方面的主

要特点,领悟戏剧的审美意蕴,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5.通过听、说、读、写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综合训练,使学生能正确、通顺、流畅地运用汉语表情

达意、沟通交流,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鉴赏能力,为其他学科学习和未来工作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6.通过本课程教学,激发学生汉语语言文学及中华文化的学习与探索兴趣,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

统,培育人文精神和家国情怀,培养学生修身自强和勇于创新意识,促进确立正确人生观,提高综合

素质,助力提升专业竞争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2.知识要求

2.4 掌握日语语言学、日本文学等人文科学领域的相

关知识。

2.6 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掌握一门第二外语,具

有宽泛的国际视野。

教学目标 1-4

3.能力要求 3.2 具备较高的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掌

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 教学目标 5-6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1.绪论 (2学时)

(1)大学语文学科简介 了解大学语文学科性质、特点与发

展概况。 0.5

教学目标 1,2,3, 4,5,6

(2)大学语文学习基本内容

要点 了解大学语文学习目标与基本内容

要点。 1

(3)学习目的和方法 了解 学习目的和方法。 0.5

2.诗歌 (12学时)

(1)《诗经》二首选讲 了解《诗经》常识,翻译背诵所学

诗歌,理解掌握其思想内容与艺术

特色。 1

教学目标

1,5,6

(2)楚辞一首选讲 了解《楚辞》常识,翻译背诵所学

诗歌,理解掌握其思想内容与艺术

特色。 1

(3)汉乐府诗选学一首 了解汉乐府民歌常识,翻译背诵所

学诗歌,理解掌握其思想内容与艺

术特色。 0.5

(4)南朝乐府民歌选学一

首(建议《西洲曲》)

了解南北朝民歌常识,背诵所学诗

歌,理解掌握其思想内容与艺术特

色。 0.5

(5)建安文学与曹操诗歌选

学一首 了解建安文学的风格特点,背诵所

学诗歌,理解掌握其思想内容与艺0.5

119

术特色。

(6)田园诗与陶渊明诗歌选

学二首

了解陶渊明田园诗的风格特点及影

响;背诵所学诗歌,理解掌握其思

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0.5

(7)李白诗歌选学一首 了解唐代文学常识,背诵所学诗歌,

理解掌握其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1

(8)白居易诗歌选学一首

(建议《长恨歌》) 背诵所学诗歌,理解掌握其思想内

容与艺术特色。 1

(9)杜甫诗歌选学一首 背诵所学诗歌,理解掌握其思想内

容与艺术特色。 0.5

(10)李商隐诗歌选学一首 背诵所学诗歌,理解掌握其思想内

容与艺术特色。 0.5

(1)柳永词选学一首 了解作家生平及风格影响,背诵所

学诗歌,理解掌握其思想内容与艺

术特色。 0.5

(3)李清照词选学一首 了解作家生平及风格影响,背诵所

学诗歌,理解掌握其思想内容与艺

术特色。 0.5

(2)苏轼及苏轼词选学一首 了解作家生平及风格影响,背诵所

学诗歌,理解掌握其思想内容与艺

术特色。 1

(4)元曲及元散曲选学二首 了解元曲常识,背诵所学散曲,理

解掌握其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1

现代诗二首赏析

了解现代诗歌发展概况及抒情诗、

叙事诗特点,了解所学诗歌作者生

平和写作背景,表情朗诵所学诗歌,

理解掌握其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课外尝试创作现代诗。

2

3.散文 (9学时)

(1)儒学创始人孔子与《论

语》,选学不少于6则语录。

了解儒学在当今社会的意义;掌握

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掌握《论语》

语录内涵。 1

教学目标

2,5,6

(2)孟子与《孟子》,选学节

选散文一篇

了解孟子王道政治的内容和民本思

想,能正确翻译选文,理解所学文

章内容。 1

(3)道家老子与庄周,选学

《老子》一则、《庄子》选

文片段一则。

了解道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对中国社会、

政治的影响;能正确翻译所学文章,

并能理解其思想内涵。

1

120

(4)李斯与《谏逐客书》 了解李斯的生平和贡献;掌握《谏

逐客书》的艺术魅力和人才思想;

重点掌握作品中的艺术手法。 1

(5)魏晋南北朝散文选学

(如王粲《登楼赋》)

简单了解魏晋南北朝散文常识,能

正确翻译理解所学散文,能整体赏

析所学散文。 1

(6)唐代散文与韩愈或柳宗

元散文选学(一篇) 了解唐代散文概况,能正确翻译理

解所学散文,能整体赏析所学散文。 2

(7)现代散文一篇选讲 了解现代散文发展概况,了解所学

散文作者及创作背景,理解其思想

内容,掌握其艺术手法。 2

4.小说 (5学时)

(1)《红楼梦》及其片段欣

了解《红楼梦》的作者;了解《红

楼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掌

握所学片段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

色。

2

教学目标

3,5,6 (2)《聊斋志异》及其片段

欣赏

了解《聊斋志异》的作者;了解其

思想内容;理解作品中的人物所体

现的作者的理想。 1

(3)现代小说选学 了解所学小说的作者;了解其创作

背景,理解其思想内容,掌握其艺

术特色。 2

5.戏剧 (4学时)

(1)《西厢记》及其片段欣

赏 了解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通过《西

厢记》等了解元杂剧特点,理解所

学片段思想内容,掌握其艺术特点,

初步掌握元杂剧欣赏方法。

2

教学目标

4,5,6

(2)其他古典戏剧及其片段

欣赏

(3)《茶馆》及其片段欣赏 了解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通过《茶

馆》等了解现代戏剧特点,理解所

学片段思想内容,掌握其艺术特点,

初步掌握现代戏剧欣赏方法。

2 (4)其他现代戏剧及其片段

欣赏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试 70 考试 平时考核 30 作业、出勤、课堂小测验

执笔者:陈德富 审核人:韩国廷 修订日期:2016年12月28日

121

《石油化工概论 B》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10167

课程中文名称 石油化工概论B

课程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Petrochemical Industry

课程类别 必修课

适用专业 非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工程专业

开课学期 第2—6学期

总 学 时 32学时

总 学 分 2

先修课程 无

课程简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石油的性质、组成、石油产品的性质、质量要求、

石油勘探、钻井与完井、油气田开发与油气储运、一次加工、二次加工等有所了

解,对三烯作用与合成、烃类热裂解、催化裂化及催化重整过程工艺及天然气制

化工产品有一基本认识,能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一些反应的反应机理、工艺

流程、各参数对反应的影响,培养出具有石油化工专业知识的合格人才,使学生

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

建议教材 孙小平等. 石油化工概论.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7

参考资料

[1] 魏寿彭等. 石油化工概论.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

[2] 米镇涛.化学工艺学.(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 陈涛平,吴晓东.石油工程概论.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6

[4] 魏顺安. 天然气化工工艺学.(第一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3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讲授石油化工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了解石油工业、石油地质、钻井与完井、油气田开发与储运等

各工艺环节的基本概念,石油加工专业基础知识,训练学生能够基于石油行业标准及掌握的基本概念

知识,能和其他专业学科成员沟通或查阅相关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能源化学

工程专业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工程基础、专业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知识。

2. 以石油化工的标志产品和主要工艺为主线,讲授其反应原理及工艺过程,掌握石油地质、钻井与

完井、油气田开发与储运等各领域基本技术原理、所需设备和工具、主要工艺过程。能够基于工程相

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石油加工、石油化工、煤化工、能源和环保等领域的专业工程实践和

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3.训练学生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工艺流程、分析与

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能够就石油加工、石油化工、煤化工、能源和环保

等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

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培养学

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2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2.知识要求

2.5掌握经济贸易、石油化工等领域相关专业

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1-2

3.能力要求

3.3具备从事贸易实务、商务活动的能力以及

翻译石油化工领域文献的能力。

教学目标 3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1绪论 (1学时)

(1) 了解石油的组成、形

成、分布和作用 掌握石油的组成;了解石油的形成、

分布和作用。 0.5

教学目标1 (2) 了解天然气的组成、形

成、分布和作用 掌握天然气的组成;了解天然气的形

成、分布和作用 0.5

2 石油的化

学组成及表

示方法 (2 学时)

(1) 石油的化学组成 元素组成、族组成和馏分组成。 0.5

教学目标2

(2) 了解石油中的非烃化

合物 了解含硫、含氮和含氧化合物的性质 0.5

(3) 了解石油中的微量元

素 了解石油中微量元素的存在形式、分

布及其危害。 0.5

(4) 减压渣油 掌握减压渣油的组成,了解减压渣油

的性质。 0.5

3 石油及油

品的物理性

质(2 学时)

(1) 掌握石油及油品的蒸

汽压 掌握石油及油品的蒸汽压的定义及表

示方法。 0.5

教学目标2

(2) 掌握油品沸程、平均沸

点、密度、相对密度的定

义和表示方法

了解油品的沸程和沸点;掌握油品的

化学组成与油品密度和相对密度的关

系 0.5

(3) 特性因数、平均分子量

及油品的临界性质

了解油品特性因数与化学组成的关

系;掌握油品临界性质和压缩因子;

掌握混合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方法。 1

4 石油产品

的使用要求

及规格 (3 学时)

(1) 汽油的性质 了解汽油机的工作过程;掌握汽油机

对燃料的使用要求及汽油的性质。 1

教学目标2

(2)柴油的性质 了解柴油机的工作过程;掌握柴油机

对燃料的使用要求及柴油的性质。。 1

(3)喷气燃料的性质 了解喷气式发动机的工作过程;掌握

喷气式发动机对燃料的使用要求及喷

气燃料的性质。 0.5

(4) 其他物理性质 掌握燃点、自然点、结晶点、冰点、

冷滤点及凝点等的定义。 0.5

123

5 石油加工 (1 学时)

(1) 一次加工 掌握一次加工的定义和一次加工过程

及原理。 0.5

教学目标1

(2) 二次加工 掌握二次加工的定义和二次加工过程

及原理。 0.5

6 石油化工 (4 学时)

(1) 三烯的作用 了解三烯的作用。 1

教学目标3 (2) 三烯的性质 掌握三烯的性质。 1

(3) 三烯的生产过程 了解三烯的生产过程。 2

7 主要工艺 (4 学时)

(1) 烃类裂解 掌握烃类裂解的化学反应,了解工艺

流程图和反应条件。 2

教学目标1 (2) 催化裂化 掌握催化裂化的化学反应,了解催化

裂化工艺流程图和反应条件。 1

(3) 催化重整 掌握催化重整的化学反应,了解催化

重整工艺流程图和反应条件。 1

8 天然气 (3 学时)

(1) 天然气的净化 了解天然气中所含的杂质;掌握净化

的方法;掌握克劳斯工艺。 1

教学目标1 (2) 天然气的转化 掌握天然气转化为合成气的方法。 1

(3)合成气的利用 掌握利用合成气合成化工产品的方

法、原理及工艺流程图;了解所合成

的化工产品的性质。 1 教学目标2

9 石油工业 (2 学时)

(1)石油工业介绍 了解石油工业。 1 教学目标1、

3 (2)油藏流体及岩石物理

性质及石油地质

理解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了解沉积

岩和地质构造。掌握油气藏的形成环

境。 1

10石油勘探 (1学时)

(1)石油勘探 了解石油勘探种类;理解石油勘探的

方法。 1

教学目标

2、3

11 钻井与完

井(1 学时)

(1)钻井方法 掌握钻井方法。 1

教学 目标 1、2、

3 (2)完井方法 掌握完井方法。

12 采油方法

(1 学时)

(1)常规采油方法 掌握常规采油方法。 1

教学目标2、3 (2)其它采油方法 了解其他采油方法。

13 注水及

提高采收率

(1 学时)

注水及提高采收率 了解油田注水技术,掌握提高油田采

收率的主要方法。 1

教学目标

1、2

14 油气基础

知识

(1 学时)

油气基础知识 了解油气有关的基础知识。 1 教学目标

1、2

15 油气集输 油气集输及长距离输油 掌握油气集输及长距离输油工艺过

程,理解设计方法。 1

教学目标

1、3

124

及长距离输

油(1 学时)

16 输油站及

油罐

(2 学时)

输油站及油罐 掌握输油站及油罐的功能,理解设计

方法。 2

教学目标

1、3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试 50 开卷随堂考试

平时考核 50 作业、出勤、课堂小测验、课堂表现等

执笔者:刘冬梅、佟乐、王国付 审核人:张健、吴玉国 修订日期:2016 年11月

125

《第二外语(英语)1》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60468

课程中文名称 第二外语(英语)1

课程英文名称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1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二学期

总 学 时 32

总 学 分 2

先修课程 无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通识教育,主要以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学生为授课对象。课程主要涉

及英语语言知识点,包括单词、语法、阅读、听力等的讲授。在努力帮助学生掌

握另一门外语(英语)使用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和知识面,对西方文化

尤其是英美文化形成进一步的了解。

建议教材 李荫华等主编. 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 1.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 2014

参考资料 [1]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版)1 教师用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4

[2]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辞典.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二、课程教学目标 具体目标: 1.听:听力方面:要求学生听懂以某一话题为中心短文、故事、评说等。要求学生听懂与所学内容相

关的语速稍慢的一般性题材的短文、讲座等。

2.说:能用精读课文里所学的词汇,短语和句型进行交流,能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或同学之间

进行讨论,能清楚表达自己所想要表达的内容。

3.读:能够读懂和所学课文语言难度相当的文章,阅读速度提高,理解领悟力明显加强,能灵活运用

阅读技巧轻松地完成同级水平的阅读理解习题,能读懂国内英文报纸上的大部分文章。

4.写:由学会写段落转向学会写完整的短文。写作的侧重点由句子组织、段落组织转向篇章组织,要

求学生具备在半小时内迅速完成布局谋篇的能力。 要求学生能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

70—100 词的短文,内容基本完整连贯。

5.词汇:了解基本的构词法规则,并能较好的运用。掌握基本词的同义词、反义词,掌握 3000 个单

词(其中 1600 个为积极词汇)和 600 个短语以及习惯搭配并能熟练运用进行简单的英汉互译。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2.知识要求 2.6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掌握一门第二外

语,具有宽泛的国际视野。 教学目标 1-5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126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1成长 (4学时)

1 听、说 掌握听力文本中关键词,培养英语朗读能力。 2 教学目标 1 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 4 教学目标5

2读、写、译

重点掌握文章中出现的词汇和语言点。 了解课文大意、能够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

段落大意。 掌握书信等常用应用文写作方法及技巧。 掌握句子的翻译方法和原则。

2

2 友谊 (4 学时)

1 听、说 掌握听力文本中关键词,培养英语朗读能力。 2 教学目标 1 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 4 教学目标5

2读、写、译

重点掌握文章中出现的词汇和语言点。 了解课文大意、能够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

段落大意。 掌握书信等常用应用文写作方法及技巧。 掌握句子的翻译方法和原则。

2

3 科学 (4 学时)

1 听、说 掌握听力文本中关键词,培养英语朗读能力。 2 教学目标 1 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 4 教学目标5

2读、写、译

重点掌握文章中出现的词汇和语言点。 了解课文大意、能够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

段落大意。 掌握书信等常用应用文写作方法及技巧。 掌握句子的翻译方法和原则。

2

4 梦想 (4 学时)

1 听、说 掌握听力文本中关键词,培养英语朗读能力。 2 教学目标 1 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 4 教学目标5

2读、写、译

重点掌握文章中出现的词汇和语言点。 了解课文大意、能够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

段落大意。 掌握说明文写作方法及技巧。 掌握句子的翻译方法和原则。

2

5 爱情 (4 学时)

1 听、说 掌握听力文本中关键词,培养英语朗读能力。 2 教学目标 1 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 4 教学目标5

2读、写、译

重点掌握文章中出现的词汇和语言点。 了解课文大意、能够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

段落大意。 掌握说明文写作方法及技巧。 掌握句子的翻译方法和原则。

2

6 智商 (4 学时)

1 听、说 掌握听力文本中关键词,培养英语朗读能力。 2 教学目标 1 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 4 教学目标5

2读、写、译

重点掌握文章中出现的词汇和语言点。 了解课文大意、能够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

段落大意。 掌握说明文写作方法及技巧。 掌握句子的翻译方法和原则。

2

7 紧急 事件

(4 学时)

1 听、说 掌握听力文本中关键词,培养英语朗读能力。 2 教学目标 1 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3 2读、写、译

重点掌握文章中出现的词汇和语言点。 了解课文大意、能够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

2

127

段落大意。 掌握说明文写作方法及技巧。 掌握句子的翻译方法和原则。

教学目标 4 教学目标5

8 教育 (2 学时)

1 听、说 2读、写、译

掌握听力文本中关键词,培养英语朗读能力。

重点掌握文章中出现的词汇和语言点。 了解课文大意、能够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

段落大意。 掌握说明文写作方法及技巧。 掌握句子的翻译方法和原则。

2

教学目标 1 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 4 教学目标5

测试 2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试 70 考查。期末测试卷面总分为 100 分,学生总成绩以优、良、中、及格、

不及格评定。

平时考核 30 出勤率、作业质量、课堂表现和回答问题 执笔者:冯旭 审核人:戴功伟 修订日期:2016 年 11 月 1 日

128

《第二外语(英语)2》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60469

课程中文名称 第二外语(英语) 2

课程英文名称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2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三学期

总 学 时 32

总 学 分 2

先修课程 第二外语(英语) 1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通识教育,主要以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学生为授课对象。课程主要涉

及英语语言知识点,包括单词、语法、阅读、听力等的讲授。在努力帮助学生掌

握另一门外语(英语)使用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和知识面,对西方文化

尤其是英美文化形成进一步的了解。

建议教材 李荫华等主编. 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 2.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 2014

参考资料 [1]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版)2 教师用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4

[2]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辞典.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二、课程教学目标

1.听:能听懂英语讲课,并能听懂题材熟悉、句子结构比较简单、基本上没有生词、语速为每分钟130-150

词的简短会话、谈话、报道或讲座,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有关细节,领会讲话者的观点和态

度。

2.说:能就教材内容和适当的听力材料进行问答和复述,能用英语进行一般的日常会话,能就所熟悉

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表达思想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3.读:能顺利阅读语言难度中等的一般性题材的文章、掌握中心大意以及说明中心大意的事实和细节,

并能进行一定的分析、推理和判断,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 70 词。在阅读篇

幅较长、难度略低、生词不超过总词数 3%的材料时,能掌握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

阅读速度将达到每分钟 100 词。

4.写:要求学生能就某个话题或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 120—150 词的短文,能写短信或便条,表达清

楚,无重大语法错误。

5.词汇:了解基本的构词法规则,并能较好的运用。掌握基本词的同义词、反义词,掌握 4200 个单

词(其中 1800 个为积极词汇)和 1600 个短语以及习惯搭配。能借助词典将难度略低于课文的英语短

文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译速为每小时 300 英语单词。能借助词典将内容熟悉的汉语文字

材料译成英语,译文达意,无重大语言错误,译速为每小时 250 字。

129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2.知识要求 2.6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掌握一门第二外

语,具有宽泛的国际视野。 教学目标 1-5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1学习 (4学时)

1 听、说 掌握听力文本中关键词句,同时加强学生英语

熟练朗读能力培养。 2

教学目标 1 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 4 教学目标5

2读、写、译

重点掌握文章中出现的词汇和语言点。 了解课文大意、能够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

段落大意;侧重培养学生的语法分析判断能力

及对长难句的分解能力。 掌握书信等常用应用文写作方法及技巧。 掌握长难句英汉互译方法,进行长句翻译。

2

2 价值观 (4 学时)

1 听、说 掌握听力文本中关键词句,同时加强学生英语

熟练朗读能力培养。 2

教学目标 1 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 4 教学目标5

2读、写、译

重点掌握文章中出现的词汇和语言点。 了解课文大意、能够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

段落大意;侧重培养学生的语法分析判断能力

及对长难句的分解能力。 掌握书信等常用应用文写作方法及技巧。 掌握长难句英汉互译方法,进行长句翻译。

2

3 代沟 (4 学时)

1 听、说 掌握听力文本中关键词句,同时加强学生英语

熟练朗读能力培养。 2

教学目标 1 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 4 教学目标5

2读、写、译

重点掌握文章中出现的词汇和语言点。 了解课文大意、能够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

段落大意;侧重培养学生的语法分析判断能力

及对长难句的分解能力。 掌握书信等常用应用文写作方法及技巧。 掌握长难句英汉互译方法,进行长句翻译。

2

4 虚拟世界 (4 学时)

1 听、说 掌握听力文本中关键词句,同时加强学生英语

熟练朗读能力培养。 2

教学目标 1 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 4 教学目标5

2读、写、译

重点掌握文章中出现的词汇和语言点。 了解课文大意、能够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

段落大意;侧重培养学生的语法分析判断能力

及对长难句的分解能力。 掌握书信等常用应用文写作方法及技巧。 掌握长难句英汉互译方法,进行长句翻译。

2

5 挫折 (4 学时)

1 听、说 掌握听力文本中关键词句,同时加强学生英语

熟练朗读能力培养。 2

教学目标 1 教学目标 2

130

2读、写、译

重点掌握文章中出现的词汇和语言点。 了解课文大意、能够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

段落大意;侧重培养学生的语法分析判断能力

及对长难句的分解能力。 掌握书信等常用应用文写作方法及技巧。 掌握长难句英汉互译方法,进行长句翻译。

2

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 4 教学目标5

6 女权 主义

(4 学时)

1 听、说 掌握听力文本中关键词句,同时加强学生英语

熟练朗读能力培养。 2

教学目标 1 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 4 教学目标5

2读、写、译

重点掌握文章中出现的词汇和语言点。 了解课文大意、能够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

段落大意;侧重培养学生的语法分析判断能力

及对长难句的分解能力。 掌握论说文的写作方法及技巧。 掌握长难句英汉互译方法,进行长句翻译。

2

7 英语 历史

(4 学时)

1 听、说 掌握听力文本中关键词句,同时加强学生英语

熟练朗读能力培养。 2

教学目标 1 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 4 教学目标5

2读、写、译

重点掌握文章中出现的词汇和语言点。 了解课文大意、能够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

段落大意;侧重培养学生的语法分析判断能力

及对长难句的分解能力。 掌握论说文写作方法及技巧。 掌握长难句英汉互译方法,进行长句翻译。

2

8 环境 (2 学时)

1 听、说 2读、写、译

掌握听力文本中关键词句,同时加强学生英语

熟练朗读能力培养。 重点掌握文章中出现的词汇和语言点。 了解课文大意、能够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

段落大意;侧重培养学生的语法分析判断能力

及对长难句的分解能力。 掌握长难句英汉互译方法,进行长句翻译。 掌握论说文写作方法及技巧。

2

教学目标 1 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 4 教学目标5

测试 2

131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试 70 考查。期末测试卷面总分为 100 分,学生总成绩以优、良、中、及格、

不及格评定。 平时考核 30 出勤率、作业质量、课堂表现和回答问题

执笔者:冯旭 审核人:戴功伟 修订日期:2016 年 11 月 1 日

132

《第二外语(英语)3》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60470

课程中文名称 第二外语(英语) 3

课程英文名称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3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四学期

总 学 时 32

总 学 分 2

先修课程 第二外语(英语) 2

课程简介

二外(英语) 3 主要以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学生为授课对象。课程主要涉及英语

语言知识点,包括单词、语法、阅读、听力等的讲授。在努力帮助学生掌握另

一门外语(英语)使用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和知识面,对西方文化尤

其是英美文化形成进一步的了解。

建议教材 李荫华等主编. 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 3.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 2014

参考资料 [1]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版)3 教师用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4

[2]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辞典.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二、课程教学目标

1.听:能听懂英语讲课,并能听懂题材熟悉、句子结构比较简单、基本上没有生词、语速为每分钟130-150

词的简短会话、谈话、报道或讲座,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有关细节,领会讲话者的观点和态

度。

2.说:能就教材内容和适当的听力材料进行问答和复述,能用英语进行一般的日常会话,能就所熟悉

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表达思想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3.读:能顺利阅读语言难度中等的一般性题材的文章、掌握中心大意以及说明中心大意的事实和细节,

并能进行一定的分析、推理和判断,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 70 词。在阅读篇

幅较长、难度略低、生词不超过总词数 3%的材料时,能掌握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

阅读速度将达到每分钟 100 词。

4.写:要求学生能就某个话题或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 120—150 词的短文,能写短信或便条,表达清

楚,无重大语法错误。

5.词汇:了解基本的构词法规则,并能较好的运用。掌握基本词的同义词、反义词,掌握 5500 个单

词(其中 25800 个为积极词汇)和 1600 个短语以及习惯搭配。能借助词典将难度略低于课文的英语

短文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译速为每小时 300 英语单词。能借助词典将内容熟悉的汉语文

字材料译成英语,译文达意,无重大语言错误,译速为每小时 250 字。

133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2.知识要求 2.6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掌握一门第二外

语,具有宽泛的国际视野。 教学目标 1-5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1改变 (4学时)

1 听、说 掌握听力文本主旨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学会对

文本进行摘要总结。 2

教学目标 1 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 4 教学目标5

2读、写、译

掌握重点词汇、词组以及句型;培养学生语法

意识,使其能在英语实际应用中起到监控作

用。掌握能以书面形式就某一社会现象和话题

分析阐释,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 掌握简单的篇章翻译方法,并进行简单的英汉

篇章互译。

2

2 人权 (4 学时)

1 听、说 掌握听力文本主旨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学会对

文本进行摘要总结。 2

教学目标 1 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 4 教学目标5

2读、写、译

掌握重点词汇、词组以及句型;培养学生语法

意识,使其能在英语实际应用中起到监控作

用。掌握能以书面形式就某一社会现象和话题

分析阐释,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 掌握简单的篇章翻译方法,并进行简单的英汉

篇章互译。

2

3 安全 (4 学时)

1 听、说 掌握听力文本主旨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学会对

文本进行摘要总结。 2

教学目标 1 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 4 教学目标5

2读、写、译

掌握重点词汇、词组以及句型;培养学生语法

意识,使其能在英语实际应用中起到监控作

用。掌握能以书面形式就某一社会现象和话题

分析阐释,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 掌握简单的篇章翻译方法,并进行简单的英汉

篇章互译。

2

4 探寻外星 (4 学时)

1 听、说 掌握听力文本主旨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学会对

文本进行摘要总结。 2

教学目标 1 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 4 教学目标5

2读、写、译

掌握重点词汇、词组以及句型;培养学生语法

意识,使其能在英语实际应用中起到监控作

用。掌握能以书面形式就某一社会现象和话题

分析阐释,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 掌握简单的篇章翻译方法,并进行简单的英汉

篇章互译。

2

5 想象创造 (4 学时)

1 听、说 掌握听力文本主旨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学会对

文本进行摘要总结。 2

教学目标 1 教学目标 2

134

2读、写、译

掌握重点词汇、词组以及句型;培养学生语法

意识,使其能在英语实际应用中起到监控作

用。掌握能以书面形式就某一社会现象和话题

分析阐释,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 掌握简单的篇章翻译方法,并进行简单的英汉

篇章互译。

2

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 4 教学目标5

6 感恩 (4 学时)

1 听、说 掌握听力文本主旨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学会对

文本进行摘要总结。 2

教学目标 1 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 4 教学目标5

2读、写、译

掌握重点词汇、词组以及句型;培养学生语法

意识,使其能在英语实际应用中起到监控作

用。掌握能以书面形式就某一社会现象和话题

分析阐释,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 掌握简单的篇章翻译方法,并进行简单的英汉

篇章互译。

2

7 谋生 (4 学时)

1 听、说 掌握听力文本主旨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学会对

文本进行摘要总结。 2

教学目标 1 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 4 教学目标5

2读、写、译

掌握重点词汇、词组以及句型;培养学生语法

意识,使其能在英语实际应用中起到监控作

用。掌握能以书面形式就某一社会现象和话题

分析阐释,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 掌握简单的篇章翻译方法,并进行简单的英汉

篇章互译。

2

8 科学 技术

(2 学时)

1 听、说 2读、写、译

掌握听力文本主旨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学会对

文本进行摘要总结。 掌握重点词汇、词组以及句型;培养学生语法

意识,使其能在英语实际应用中起到监控作

用。掌握能以书面形式就某一社会现象和话题

分析阐释,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 掌握简单的篇章翻译方法,并进行简单的英汉

篇章互译。

2

教学目标 1 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 4 教学目标5

测试 2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试 70 考查。期末测试卷面总分为 100 分,学生总成绩以优、良、中、及格、

不及格评定。

平时考核 30 出勤率、作业质量、课堂表现和回答问题 执笔者:冯旭 审核人:戴功伟 修订日期:2016 年 11 月 1 日

135

《创业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250267

课程中文名称 创业基础

课程英文名称 Entrepreneurship Foundation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六学期

总 学 时 16

总 学 分 1

先修课程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性思维与研究方法》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通识教育课程,系统地讲授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包括创业

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内容包括创业者、创业团队、创业机会、创

业风险、创业融资、创业资源、创业计划、新创企业开办和管理。

建议教材 李家华等. 创业基础(第 2 版).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参考资料

[1] 李肖鸣等. 大学生创业基础(第 2 版).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 创业基础. 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 2013

[3] 周长茂等.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教育.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

二、课程教学目标 1.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知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了解创业与创

业精神的关系、创业与人生发展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团队、创业机会、创业风险、

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

2. 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

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

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3.能力要求 3.5 具备思辨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

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

展。 教学目标 1-3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136

1 创业、创

业精神与人

生发展 (2学时)

(1)创业与创业精神

了解创业的概念、要素和类型,认识创业

过程的特征;掌握创业与创业精神之间的

辩证关系,强化学生对创业精神需要培育

并可培育的理性认识。

1

教学目标1

(2)知识经济发展与

创业

了解创业热潮形成的深层次原因;理解经

济转型与创业热潮的内在联系,明确创业

活动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0.5

教学目标3

(3)创业与职业生涯

发展

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理解创

业能力提升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积极

作用。 0.5

2 创业者与

创业团队 (2 学时)

(1)创业者 了解创业者动机及其对创业的影响,注重

识别创业活动的理性因素。 1

教学目标1

(2)创业团队

理解创业团队对创业成功的重要性,学习

组建创业团队的思维方式及其对创业活

动的影响;掌握管理创业团队的技巧和策

略,认识创业团队领袖的角色和作用。

1

3 创业机会

与创业风险

(4 学时)

(1)创业机会识别

理解创业机会的概念、来源和类型;了解

创意与机会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了解识别

创业机会的一般步骤与影响因素,习得有

助于识别创业机会的行为方式。

1

教学目标1

(2)创业机会评价 理解有商业潜力和适合自己的创业机会;

了解创业机会的评价;掌握创业机会评价

的方法。 1

(3)创业风险识别 了解创业有风险,但也有规避和防范的方

法。增强对机会风险的理性认识,提高防

范风险的能力。 1

(4)商业模式开发

理解商业模式的本质;了解战略与商业模

式之间的关系;掌握商业模式设计和开发

的思路,明确开发商业模式的关键影响因

素。

1

4 创业资源

(2 学时)

(1)创业资源

了解创业资源的类型,认识不同类型创业

活动的资源需求差异;掌握创业资源获取

的一般途径和方法,明确创业资源获取的

技巧和策略。

1

教学目标1 (2)创业融资

了解创业融资难的相关理论;掌握创业所

需资金的测算、创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及差

异;了解创业融资的一般过程。 0.5

(3)创业资源管理 了解创业资源整合和有效使用的方法;理

解创业资源开发的技巧和策略。 0.5

5 创业计划

(2 学时) (1)创业计划

了解创业计划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性;理

解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准备创业的原因;

了解做好商业计划所需要开展的准备工

1 教学目标1

137

作。

(2)撰写与展示创业

计划

了解撰写创业计划的方法,创业计划展示

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创业计划各

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 1 教学目标2

6 新企业的

开办 (2 学时)

(1)成立新企业

了解注册新企业的原因,新企业注册的程

序与步骤和新企业选择的影响因素等;理

解新企业获得社会认同的必要性和基本

方式。

1

教学目标2

(2)新企业生存管理

了解创办新企业后可能遇到的风险类型

及其应对策略;掌握新企业管理的独特

性;了解针对新企业的管理重点与行为策

略。

1

7 创业项目

展示 (2 学时)

(1)创业项目展示 了解创业项目展示需要注意的问题;理解

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

实际问题的创业能力。 1.5 教学目标2

(2)总结 掌握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 0.5 教学目标2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试 60 开卷考试

平时考核 40 作业、出勤

执笔者:刘畅 审核人:冯志刚 修订日期:2016 年 11 月 27 日

138

《创新性思维与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250268

课程中文名称 创新性思维与研究方法

课程英文名称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Research Approach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三学期

总 学 时 16学时

总 学 分 1

先修课程 无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通识教育课程,系统地讲授创造性思维、方向性思维、形象思维、逻辑

与批判性思维及创新方法,其中研究方法主要讲授智力激励型创新方法、设问型

创新方法、列举型创新方法、类比型创新方法、组合型创新方法、TRIZ基本理

论。

建议教材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参考资料 [1] 冯林.创造性思维与方法.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 罗玲玲.创意思维训练.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了解与创新有关的基本概念,理解几种常见的创造性思维,掌握常见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法,

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了解几种常见创新方法的含义、分类及作用,掌握典型创新方法的含义、内容、特点与实施步骤。

重点掌握TRIZ理论的基本思想与体系结构。

3.结合当前社会实际,引入具有指导性、实用性和可读性的案例,将理论融于实践,寓教于学,寓

学于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1.素质要求 1.2 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勇于创新,具有强烈的社会

责任感。 教学目标 1-3

3.能力要求 3.5具备思辨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

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 教学目标 1-3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支撑教学

139

学时 目标

1 导论 (2学时)

(1)基本概念

了解创造、创新、创意的基本概念;理解

创新与创造的关系;掌握创新、创意与创

业的关系。

1

教学目标1

(2)创新能力及其构成

了解创新能力、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

创新方法的含义、创新能力的构成、创造

性人格的基本素质;掌握创新方法的三个

阶段。

1

2 创造性思

维及思维

障碍 (2 学时)

(1)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及过程

理解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了解创造性思维

的过程。 0.5

教学目标1 (2)创造性思维的生理

学基础 了解左右脑与创造性思维。 0.5

(3)思维障碍及其突破

了解思维障碍的含义、思维视角的定义;

理解六种常见的思维障碍;掌握扩展思维

视角的方法。

1

3 方向性思

维(2 学时)

(1)发散思维与收敛思

了解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含义、特点及

常见形式;理解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区

别与联系。

1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3

(2)正向思维与逆向思

了解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含义、分类;

理解两面神思维的含义与表现方式。 0.5

(3)横向思维与纵向思

了解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的含义、特点与

表现形式;理解促进横向思维的方法及横

向思维与纵向思维的区别。

0.5

4 形象思维

(2 学时)

(1)形象思维与想象思

了解形象思维和想象思维的含义及特征;

理解想象思维的分类;掌握培养想象思维

能力的途径。

1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3 (2)联想思维

了解联想思维的含义、特征及分类;掌握

联想思维的训练方法。 0.5

(3)直觉思维与灵感思

了解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的含义、特征、

作用;掌握灵感思维的训练方法。 0.5

5 逻辑与批

判性思维

(2 学时)

(1)逻辑思维与逻辑思

维方法

了解逻辑思维的含义、特点及作用;理解

逻辑思维的过程、基本形式以及创造性思

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掌握逻辑思维方法

中的归纳思维与演绎思维方法。

1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3

(2) 批判性思维 了解批判性思维的内涵、主要特征与能

力;理解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及批判性思维

在创造活动中的作用。 1

6 智力激励 (1)智力激励型创新方 了解头脑风暴法的含义、基本原则、规则、 1 教学目标2

140

型与设问

型 创新方

法(2 学时)

法 类型;理解头脑风暴法的实施程序及智力

激励法的作用。

(2)设问型创新方法

了解设问型创新方法的含义、和田十二

法、5W2H 法、系统提问法三种引申方法;

理解设问型创新方法的原理;掌握奥斯本

检核法的含义、内容、方法特点及注意事

项。

1

7 列举型、

类比型、组

合型创新

方法 (2 学时)

(1)列举型创新方法

了解列举型创新方法、缺点列举法、希望

点列举法、成对列举法、综合列举法等的

含义、作用;掌握属性列举法的含义与实

施步骤。

0.5

教学目标2 (2)类比型创新方法

理解类比思维过程;了解类比型创新方法

的分类及原形启发法、移植法、仿生法三

种引申方法的含义;掌握综摄法的含义与

实施步骤。

0.5

(3)组合型创新方法 了解组合法的含义、分类及信息交合法、

主体附加法、分解法三种引申方法的含

义;掌握形态分析法的实施步骤。 1

8TRIZ 基

本理论 (2 学时)

(1)TRIZ理论的基本思

想 掌握TRIZ的定义;掌握TRIZ的核心思想。 0.5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3

(2)TRIZ理论的体系结

构 掌握TRIZ理论的技术系统进化法则、矛

盾及其解决原理。 0.5

(3)物理矛盾及解决原

理 了解物理矛盾的概念;理解物理矛盾解决

原理;了解物理矛盾解决原理应用。 0.5

(4)技术矛盾及解决原

理 了解技术矛盾的概念;了解40个发明创新

原理及应用;了解矛盾矩阵及应用。 0.5

六、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试 60 开卷考查

平时考核 40 作业、出勤

执笔者:刘畅 审核人:冯志刚 修订日期:2016年11月27日

141

《学科前沿》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250269

课程中文名称 学科前沿

课程英文名称 Academic Frontiers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二学期

总 学 时 16

总 学 分 1

先修课程 无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日语专业基础阶段通识教育课程。主要介绍日本的政治、经济、

社会、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学习方法,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

习兴趣,提升学习和研究能力;为学生在高级阶段明确学习方向,规划发展目

标做准备。

建议教材 自编

参考资料

二、课程教学目标

1.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2.提升学习和研究能力;

3.为学生在高级阶段明确复合方向,确定选修课程,规划发展目标做准备。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 2.2 掌握日语语音、语法、词汇等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

知识,具有坚实的日语语言基础。 教学目标 1-3

2.能力要求 3.5 具备思辨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

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 教学目标 1-3

142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1.语言 (4 学时)

大学四年日语专业将学些

什么? 及时引导日语专业新生主动适应本

专业学习,帮助其选择适合自己的个

性化发展路径。 4

教学目标

1,2,3 怎样才能学好日语?

学了日语可以选择什么样

的职业?

2.文学 (4 学时)

文学的功能 以本校日语专业的历史与现状为切

入点,以日语语言文化的发展动态为

主题,为学生勾勒出一幅粗线条的日

语专业“学科知识地图”,引导其理性

地制定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

4 教学目标

1,2,3 日本文学的历史与现状

日本文学研究

3.文化 (4 学时)

了解日本文化的问题和现

象 日本文化作为日本人民创造的一种

文化历史类型,由日本民族意识的独

特结构所决定,它以其丰富的精神内

涵和独具一格的文化品位屹立于世

界文化之林,需要深入加以研究。

4 教学目标

1,2,3 触摸日本文化发展的历史

脉络

认识日本文化的特征和内

4.日本 社会

(4 学时)

经济与社会的相互关系问

题 了解日本经济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对

日本现阶段经济社会问题有比较深

入的了解,拓宽学生的研究领域,夯

实语言文化学习基础。

4 教学目标

1,2,3 经济危机的实质

日本经济发展的道路与前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查 60 考查

平时成绩 40 作业、出勤、测试、课堂表现

执笔者:王长春 审核人:戴功伟 修订日期:2016年12月29日

143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250270

课程中文名称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课程英文名称 Vocation Development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四学期

总 学 时 16学时

总 学 分 1

先修课程 《创新性思维与研究方法》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通识教育课程,课程分成职业生涯规划和求职择业指导两个部分,职业

生涯规划主要讲授职业对个人生活的重要意义,学会探索自我、探索职业,为自

己的职业发展做出决策,形成初步的个人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逐步确立长

远而稳定的发展目标;求职择业指导主要讲授求职前的准备、应聘实务、就业心

理准备、就业权益保护等内容。

建议教材 辽宁省教育厅.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沈阳: 辽宁大学出版社,2011

参考资料 [1] 宋爱华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程.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

[2] 唐国华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沈阳: 辽宁大学出版社,2013

二、课程教学目标

1.树立职业生涯发展的自我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

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并愿意为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

极的努力。

2.准确理解专业及其对应的行业、职业情况;了解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产业集群建设情况,较

为清晰地认识自身的特点、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的状况;了解就业市场的基本信息,把握就业形

势与政策法规;掌握求职择业的基本知识。

3.培养大学生职业规划、求职择业等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综合

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1.素质要求 1.3热爱本专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较强的

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 教学目标 1-3

3.能力要求 3.5具备思辨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

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 教学目标 1-3

144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1 职业生涯

规划

(2学时)

(1)职业与职业生涯认

了解职业对个人生活的重要意义,了解

职业生涯的内容及影响;理解大学生活

与未来职业生涯的关系。 1

教学目标1

(2)职业生涯规划

了解专业的特点及其就业情况,树立职

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了解职业生涯

规划相关理论;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含

义、内容及意义。

1 教学目标2

2 自我认知

(2 学时)

(1)职业生涯规划与自

我认知 理解自我认知的内涵与功能;了解自我

认知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 1 教学目标2

(2)大学生良好职业自

我认知的培养 了解自我认知的影响因素;掌握自我认

知的方法,理解自我认知的注意事项。 1

3 社会职业

认知

(2 学时)

(1)职业生涯规划与社

会职业认知

了解社会职业的产生、发展与意义;了

解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特别是了

解与专业相关的经济发展战略、产业集

群建设及其人才需求情况。

0.5

教学目标2 (3)社会职业的进入

掌握搜集和管理职业信息的方法;掌握

社会职业进入途径。 0.5

(2)社会职业与就业 了解用人单位的类型;掌握社会选材的

通行标准。 1

4 大学生涯

规划与管理

(2 学时)

(1)大学生涯规划的制

了解大学生涯的主要内容;了解大学生

涯规划的制定、评估与调整;掌握职业

生涯规划书的结构和撰写方法。 1

教学目标2

(2)大学生涯管理

了解目标管理、学业管理、健康管理、

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压力管理、人际

关系管理的主要内容;了解目标职业等

发展途径的基本要求,有针对性地培养

和提高自身素质。

1

5 就业形势

与就业政策

(2 学时)

(1)就业形势

了解全国和辽宁省就业的基本形势与趋

向;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形势、

特点及趋势。 1.5

教学目标2

(2)就业政策 了解基层就业政策、自主创业政策、应

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政策、就业援助政策。 0.5

6 求职前的

准备

(2 学时)

(1)就业途径与就业信

了解就业工作的基本程序,提高信息收

集、处理的效率与质量;了解获取就业

信息的主要渠道。 1

教学目标2

(2)就业准备

掌握求职材料的构成与制作;了解笔试

和面试的种类、内容;掌握面试的基本

程序;掌握常用的心理调适方法,积极

面对求职择业挑战。

1

145

7 应聘实务

(2 学时)

(1)求职礼仪 掌握求职相关礼仪;掌握面试、笔试的

注意事项,提高求职成功率。 1

教学目标2 (2)就业协议与就业权

了解就业协议的作用、内容及注意事项;

了解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了

解常见的求职侵权行为及防范。 1

8 职业适应

与发展

(2 学时)

(1)职业适应 了解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转换;了解初

入职场的常见问题处理。 1

教学目标3 (2)职业发展

了解影响职业发展的因素,实现从学生

到职业人的转变;了解职业素质提升的

内容和路径。 1

六、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试 60 开卷考查

平时考核 40 作业、出勤

执笔者:刘畅 审核人:冯志刚 修订日期:2016年11月27日

146

《信息检索与利用》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190101

课程中文名称 信息检索与利用

课程英文名称 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Utilization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

适用专业 全校各专业

开课学期 第二、三学期

总 学 时 16学时,其中课内讲授8学时、上机实习8学时

总 学 分 1

先修课程 无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学、现代信息技术同各专业相结合的一个交叉

性学科,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方法课。在培养学生信息素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素养、自学能力、科研能力和

终身学习理念。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及检索技术;国内外

主要检索系统和数据库的使用方法,检索策略的制定及调整;网络信息资源的获

取及利用与知识产权的保护。

建议教材 黄如花. 信息检索(第2版).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

参考资料

[1] 张帆等. 信息存储与检索(第二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 董守斌等. 网络信息检索. 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0

[3] 胡伟等. 信息检索与利用.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二、课程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文献信息资源,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常用检索工具、检

索系统和数据库及学会分析课题、评价检索结果及如何获取原始文献;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事科

研工作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多渠道系统地查阅各种信息资源的方法;教育和培养学生注重保护知识产权,自觉遵守获

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相关规定。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3.能力要求 3.5具备思辨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

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 教学目标 1-2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147

1信息检索

基础知识

(2学时)

(1) 信息资源及其类型 掌握信息、知识、情报、文献的基

本概念;掌握10大文献信息源的外

貌特点和内容特点。 1

教学目标1 (2) 信息检索基本原理及信

息检索的类型、方法与技术

了解文献信息的标引与组织方法;

掌握各类索引语言与索引方法;重

点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信息

检索的类型、方法与技术。

1

2 中文电子

信息资源介

绍(2 学时)

(1)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

据库》 了解数据库的文献信息收录范围

和年限;掌握数据库的各种检索方

法及检索技巧,检索式的编制,根

据检索结果调整检索策略,获取原

文信息,学会从中筛选、获取对课

题有价值的信息。

2 教学目标1

(2)中国知网博硕士学位论

文数据库 (3)万方会议论文数据库 (4)超星汇雅电子图书数据

库 (5) VIPExam考试学习资源

数据库

3 外文电子

信息资源介

绍(2 学时)

(1) 德国 SpringerLink 数据

库 了解国外数据库的组织方式,信息

资源收录的范围和年限;掌握数据

库的各种检索方法及检索技巧,检

索式的编制,根据检索结果调整检

索策略,获取原文信息,学会从中

筛选、获取对课题有价值的信息。

1 教学目标1

(2)美国EBSCO学术信息、

商业信息数据库 (3) SpecialSci国道外文专

题数据库 (4) MeTel 教学资源平台

4 网络信息

资源的获取

及利用

(2 学时)

(1)网上免费专利信息的检

了解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及获取

方法;掌握专利文献的格式及内容

要求及相关法律制度;了解提供免

费专利的网站;掌握网上免费专利

的检索与专利全文下载。

0.5 教学目标1

(2)网上标准信息的检索

掌握标准文献的内容特点及相关

的制度;了解相关的标准网站;掌

握网上标准文献的检索与标准全

文的获取方法。

0.5 教学目标1

(3)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

系统(CALIS)

了解CALIS的数据资源;掌握

CALIS用户注册与登录及E读与E得的使用,文献传递的申请与获

取;了解CALIS服务的各项收费标

准。

0.5 教学目标1

(4)百度学术搜索及网络信

息资源利用的知识产权问

了解一站式检索系统的功能及应

用与相关的付费问题;了解掌握网

络信息资源利用过程中的知识产

权保护问题与相关的法律知识。

0.5 教学目标2

五、实习教学内容与要求

实习项目 实验原理 教学要求 实验设备

及材料

实验

类型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必做/

选做

148

1. 中 文 数据库检索

信息检索 基本原理

掌握 与本学科本专业

相关的中文数据库检索

系统的使用方法。掌握

各数据库的检索技术、

检索表达式、检索途 径。

计算机和

数据库 验证

型 2 教学目标

1 必做

2. 外 文 数据库检索

信息检索 基本原理

掌握 与本学科本专业

相关的外文数据库检索

系统的使用方法。掌握

各数据库的检索技术、

检索表达式、检索途 径。

计算机和

数据库 验证

型 2 教学目标

1 必做

3. 网 上 信息资源检索

信息检索 基本原理

了解网上免费信息资

源网站(专利、标准、

科技报告、学位论文、

在线翻译);掌握 标准

和专利的网上检索方法

及全文获取。

计算机和

数据库 验证

型 2 教学目标

1,2 必做

4. 综 合 能力测试

信息检索 基本原理

布置检索课题,通过学

生完成检索报告的方 式,考察学生获取信息

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能 力。

计算机和

数据库 验证

型 2 教学目标

1 必做

六、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试 60 上机完成布置的检索课题

平时考核 20 作业、出勤、课堂小测验

实验操作 20 实验态度、操作技能和报告成绩

修订日期:2016年12月1日

149

《军事理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70312

课程中文名称 军事理论

课程英文名称 Military Theory Course

课程类别 公共课

适用专业 全校各专业

开课学期 第一学期

总 学 时 24学时

总 学 分 0.75

先修课程

课程简介

军事理论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关于国防与军队建设的重

要论述为指导,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

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

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

建议教材 李印福、王强;《大学生军事理论教程》;国防大学出版社

参考资料

[1] 李霖,《军事装备前沿理论与改革实践》,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4

[2] 徐唯诚,《大学军事教程》,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3

[3]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著作选读》,军事科学

出版社,2008.5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国防的历史和现代化国防建设的现状,熟悉国防法规的基本内容,明确国防动员和武装

力量建设的内容与要求;

2.了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初步掌握我军军事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我军的性质、任务和

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掌握战略基本理论,了解世界战略格局概况,分析我国的周边环境,增强国家

安全意识;

3.了解军事高技术概况,明确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激发

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了解信息化战争的特点,明确科技与战争的关系,树立为国防建设服务的思想。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1.素质要求

1.1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1.2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勇于创新,具有强烈的社会

责任感。 1.3热爱本专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较强的

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

教学目标 1-3

150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1 中国国

防(4学时)

(1)国防概述、国防历史 基本掌握了解国防基本要素及中国国

防的历史。 1

教学目标1 (2)国防法规、国防建设 熟悉国防法规的基本内容和国防现代

化建设的成就。 1

(3)武装力量建设、国防动

员 明确国防动员和武装力量建设的内容

与要求,增强依法建设国防的观念。 2

2 军事思想

(6 学时)

(1)军事思想概述、毛泽东

军事思想

基本掌握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和我国古代、现代军事思想,初步掌

握毛泽东军事思想主要内容。 2

教学目标2

(2)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

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

队建设思想

初步掌握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和江泽民论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重要

论述的基本观点。 2

(3)胡锦涛关于新世纪新

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的

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新

形势下国防与军队建设

的重要论述

初步掌握胡锦涛关于新世纪新阶段国

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习近平关

于新形势下国防与军队建设的重要论

述的基本观点。

2

3 国际战略

环境 (4 学时)

(1)国际战略环境概述、国

际战略格局

基本掌握国际战略环境的基本含义和

内容,从宏观上了解当今世界时代主

题、世界战略格局、世界经济和世界

安全形势及主要国家倡导的安全观。

2

教学目标2

(2)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了解我国与周边睦邻关系的历史和现

状;认清形势,区分敌友,明确威胁,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提高责任感和使

命感。重点把握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

现状和可能遇到的威胁,增强国家安

全意识。

2

4 军事高

技术 (4 学时)

(1)军事高技术概述、高技

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基本掌握军事高技术的概况,明确高

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军事高技术

的基本概念及主要领域。 2

教学目标3

(2)高技术与新军事变革 理解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加速我军现

代化建设进程的意义。 2

5 信息化

战争 (4 学时)

(1)信息化战争概述、信息

化战争的特征与发展趋

基本掌握信息化战争的特点,正确认

识信息化战争这一崭新的战争形态,

重点把握信息化战争的特点。 2

教学目标3

(2)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

设 理解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的新要

求。 2

151

期末考试(2 学时)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试 70 开卷考试

平时考核 30 出勤、课堂小测验等

执笔者:李强 审核人:王强 修订日期:2016年12月11日

152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70228

课程中文名称 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英文名称 University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课程类别 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 全校各专业

开课学期 第一、二学期

总 学 时 16学时

总 学 分 1

先修课程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全校学生必修的公共课程。

有助于学生在明确心理健康标准及意义的同时,增强自我心理保健和心理危机预

防意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建议教材 健康伴你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参考资料

[1]胡绳.《快乐伴我成长》(第 2 版).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

[2]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组编.《让快乐伴你成长》(第一版).沈阳:辽宁大学出

版社,2006.

[3]黄训美.大学生心理保健(第一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郑日昌.大学生心理卫生(第二版).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理解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心理规律;学会

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规律分析并解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实际问题的

能力。

2.指导一年级大学生积极适应新的学校环境,维护自身心理健康;促进一年级大学生主动发展智能、

个性、社会性和创造性,培养健全的心理素质。

3.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优化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解决成长发展中的各种困惑及问题,

增强其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开发个体心理潜能,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1.素质要求

1.1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1.2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勇于创新,具有强烈的社会

责任感。

教学目标 1-3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支撑教学

153

学时 目标

1 心理健

康导论 (3学时)

(1)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了解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心理咨询的主要

对象;理解心理学、心理健康、心理咨询

的基本定义;掌握心理问题的分类。 2

教学目标1 (2)心理健康的标准

了解人格障碍的形成与基本特点;理解人

格的基本概念;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8条标准、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方法。

1

(3)心理健康的重要作

用 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大学生心理健

康节的由来;理解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 0.5

(4)维护心理健康的途

径 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 0.5

2 自我意识

训练(1 学

时)

(1)自我意识概述 了解自我意识的概念及分类。 0.5

教学目标3 (2)大学生自我意识训

练 了解自我评价、他人评价;掌握提高自信

的基本技巧。 0.5

3 大学生恋

爱心理 (2 学时)

(1)大学生恋爱心理概

了解大学生恋爱的原因;理解大学生恋爱

发展四阶段;掌握不伤害他人的拒绝技

巧。 0.5

教学目标2 (2)斯腾博格三因素理

论 了解大学生爱情的发展特点及表现;掌握

爱情三因素理论。 0.5

(3)爱情的表达与拒绝 了解爱情的决定因素;掌握不伤害他人情

况下的拒绝技巧。 1

4 大学生性

心理 (2 学时)

(1)如何面对失恋 了解大学生常见失恋表现;理解大学生常

见失恋原因;掌握走出失恋阴影技巧。 1

教学目标2

(2)性心理教育 了解大学生婚恋态度;理解大学生性疾病

的传播;掌握大学生婚恋道德。 1

5 人际交

往(2 学时)

(1)人际交往概述 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定义;理解影响人

际交往的常见心理效应;掌握首因效应和

近因效应。 0.5 教学目标1

(2)室友关系概述 了解室友关系的重要意义;理解大学生室

友矛盾的产生原因;掌握室友和谐相处之

道。 1 教学目标3

(3)人际交往技巧训练 掌握人际交往的赞扬技巧。 0.5 教学目标3

6 管理好

你的情绪

(2 学时)

(1)情绪的定义及分类 了解情绪的定义;理解情绪的重要性、情

绪的特点;掌握情绪的基本分类。 0.5

教学目标1

(2)情绪的调节方法 了解不合理信念;掌握 ABC 疗法、多角

度思考问题。 0.5

(3)抑郁症概述 了解抑郁症的产生原因;掌握抑郁症的调

节方法。 1 教学目标3

7 大学生

挫折应对

(1)挫折概述 了解挫折的普遍性。 0.5 教学目标3

(2)理性应对挫折 理解挫折的意义;掌握挫折的应对技巧。 0.5

154

(2 学时) (3)大学生抗挫能力训

练 掌握生命的意义。 1

8 考试 (2 学时)

随堂开卷考试 2 教学目标1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试 50 随堂开卷考试

平时考核 50 出勤、课堂表现

执笔者:姚丹 审核人:杨丽 修订日期:2016年12月20日

155

《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70313

课程中文名称 健康教育

课程英文名称 College Health education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

适用专业 全校学生

开课学期 第二学期

总 学 时 16学时

总 学 分 0.5

先修课程 无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本科生的一门通识健康教育课,课程主要介绍了大学生所面临的各类生

理现象和问题,针对近年来高等院校艾滋病疫情上升较快的问题,通过对入学新

生的艾滋病认识强化教育,引导学生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健

康观,能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健康问题,重视自我和他人的生理健

康。

建议教材 胡玉明.当代大学生健康教育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参考资料 胡忠良.大学生健康教育.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8

二、课程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大学生了解所面临的各类生理现象和问题,包括青春期发育、内外生殖器

的变化、性健康、孕育和妊娠、避孕以及性疾病等,增强大学生对生理健康的直观、真实感受。

2.课程在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性道德、性责任方面形成明确认知,建立正确的性观

念。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1.素质要求

1.1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1.2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勇于创新,具有强烈的社会

责任感。

教学目标 1-3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1大学生生

理健康 (1)男性、女性生长阶段

特点

掌握青春期男性和女性各生长阶段的

特点;熟悉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结构和

功能;了解什么是人体器官和系统。 1 教学目标1

156

(8学时) (2)男性、女性区别

掌握男女形态差异;熟悉男性和女性生

殖系统结构和功能;了解月经的形成和

调节机制。 1

(3)性健康 熟悉性教育的根本目的,熟悉性健康的

内容,掌握乳房的功能,掌握什么是性

健康,性健康的表现。 2

(4)关于避孕方法 了解药物流产的禁忌症、副作用,熟悉

人工流产后的并发症,掌握青春期意外

怀孕的危害。 2

(5)性病的种类 掌握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性传播疾

病预防内容。 2

2 大学生防

艾健康教

育(8 学时)

(1)艾滋病的发展概况 熟悉艾滋病发展概况,熟悉艾滋病在我

国高校,了解艾滋病防治策略。 1

教学目标2

(2)HIV致病机理

掌握 HIV 感染与艾滋病的区别,掌握

HIV 的传染源、易感人群、易感因素和

传播途径,及其现有可行的防控方法,

了解 HIV 流行情况。

1

(3)艾滋病的传播及防控

难点、艾滋病的防治 熟悉艾滋病是如何传播的及防控难点;

了解艾滋病的治疗方法及面临困难。 2

(4)大学生群体防治艾滋

病及个人防治艾滋病 掌握个人防治艾滋病需要注意什么;熟悉艾

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的时间、地点。 2

(5)HIV感染高危人群防

艾、与HIV感染者共生

掌握如何与 HIV 感染者相处,相处时需要注

意哪些?假设自己是 HIV 感染者如何与别人

相处,需要注意哪些?

2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看课件 60

测试 20

考试 20

执笔者:方硕 审核人:方硕 修订日期:2016年1月6 日

157

《养成教育》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70678

课程中文名称 养成教育

课程英文名称 Formative Education

课程类别 公共课

适用专业 全校各专业

开课学期 第一学期

总 学 时 24学时

总 学 分 0.75

先修课程

课程简介

《养成教育》是我校大学新生的必修课程。通过学习,指导新生迈好大学学习生

活的第一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增强爱国爱校意识,增强组织纪律观

念,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

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立志成才意识,树立远大理想目标,制定科学发展规划,

把自己塑造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

建议教材 钟俊生、李印福;《大学生教育与管理》;沈阳出版社

参考资料

[1] 钟俊生、李印福,《大学生违纪案例分析》,沈阳出版社,2016.8

[2] 张亚,《大学生入学教育》,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11

[3] 凌雪峰,《大学生入学教育》,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3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了解大学的发展历史和现代大学理念及演变过程,掌握现代大学精神发展历程;熟悉大学的学习

环境与学习资源,尽快适应大学,融入大学,明确角色转变与定位;了解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趋势与

现状、载体与作用,提高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意识;正确认识理想信念与成长成才的关

系,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

2.了解培养独立思考习惯、文明行为习惯、规范生活作息习惯、终身学习习惯主要内容,理解养成

良好习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了解大学生正确处理人际交往的重要意义,掌握培养良好的思

维习惯和行为方式途径;熟悉大学生学习与考试的特点与方法,掌握积极应对考试焦虑的能力与方法;

了解大学生现状及存在问题,掌握大学生恋爱心理及自我调适方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

3.了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与特点、掌握社会实践的方法与技能,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

主动学习的能力;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创业指导教育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制定科学发展规划,

树立正确就创业观念;

4.了解大学生心理存在基本问题与现状,掌握心理自我调适的能力和方法;了解网络的正负面影响,

理解网络的可利用价值,增强网络陷阱与安全的辨别能力;了解大学生面临的安全形势与问题,掌握

校园安全问题的应对方法及安全防范常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安

全意识,法纪观念,铸造优良的校纪校风。

158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1.素质要求 1.1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 1-4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1 大学精

神与校园

文化 (5学时)

(1)认识大学 了解

大学 基本掌握了解现代大学理念及演变过程 1

教学目标1

(2)适应大学 融入

大学 熟悉大学环境、大学的部门与职能,尽快适

应大学,融入大学 1

(3)大学校园文化 明确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与要求、载体

与作用,提高积极参加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识。 1

(4)树立理想 坚定

信念 正确认识理想信念与成长成才的关系,树立

远大理想,励志成才。 2

2 大学生适

应性教育

(5 学时)

(1)大学生习惯养成 基本掌握培养独立思考习惯、文明行为习惯、

规范生活作息习惯、终身学习习惯主要内容。 1

教学目标2

(2)大学生学习与考

试 初步了解大学生学习与考试的特点与方法,

掌握积极应对考试焦虑的能力与方法。 1

(3)大学生人际交往 了解大学生正确处理人际交往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1

(4)大学生恋爱观 了解大学生现状及存在问题,掌握大学生恋

爱心理及自我调适方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念 2

3 大学生职

业生涯规

划与就创

业指导教

育(6 学时)

(1)大学生社会实践 了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作用与意义,掌握大

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与特点,了解大学生社

会实践的方法与技能。 2

教学目标3 (2)大学生职业生涯

规划

初步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我国发展的

背景及现状、作用与意义,熟悉大学生职业

规划类型及步骤,提高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

能力。

2

(3)大学生就创业指

初步了解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就业途径及

应聘准备,掌握创业知识与创业实践的基本

内容,树立正确的就创业观念。 2

4 大学生

法制与安

全教育 (6 学时)

(1)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基本掌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标准,大学

生心理健康教育原则与方法,正确理解大学

生心理问题产生原因,明确大学生心理自我

调适的途径。

2 教学目标4

159

(2)大学生网络使用 了解网络的正负面影响,理解网络的可利用

价值,增强网络陷阱与安全的辨别能力,抵

制网络不良诱惑,学会正确使用网络。 2

(3)大学生法制安全

教育

了解大学生面临的安全形势及存在的安全问

题,理解安全的本质,掌握校园安全应对方

法及安全防范常识,正确树立法制观念。 2

期末考试(2 学时)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试 70 开卷考试

平时考核 30 出勤、作业、课堂提问、课堂测验等

执笔者:纪守峰 审核人:王强 修订日期:2016年12月8日

160

《基础日语 1》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60539

课程中文名称 基础日语 1

课程英文名称 Basic Japanese1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一学期

总 学 时 160

总 学 分 10

先修课程 无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日语专业学科基础课,从日语语音入手,主要学习文字、词汇、语

法、句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学生通过例句和会话练习,掌握日语语言应用和学

习规律,提高日语表达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建议教材 彭广陆,守屋三千代.综合日语1.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参考资料 [1] 顾明耀.标准日语语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修刚,陈岩.新经典日本语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掌握日语语音语调基本知识和基础词汇,并了解基本构词法等语法知识,达到日语能力测试N5水平。

2. 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达到每分钟50-70字。

3. 具备基本听力理解能力,理解的准确率不低于70%。

4. 具备基本的写作能力,能运用所学词汇和语法知识连词成句,连句成段。

5. 具备基本的会话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2.知识要求 2.2掌握日语语音、语法、词汇等专业基础知识和理

论知识,具有坚实的日语语言基础。 教学目标1-4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1发音 (40学时)

(1)语音

1. 正确掌握各种音节的发音; 2. 加强清音、浊音、拨音、长音、促音的发

音训练; 3. 声调语调基本正确;

20 教学目标1

161

(2)文字 1. 准确认读和规范书写假名、汉字; 2. 严格区别汉语汉字和日语汉字的意义;

10

(3)语法 1.掌握所学各类词的概念和用法; 2.掌握句子的基本成分、种类、成分; 3. 掌握语序及语体;

10

2大学生活 (24学时)

(1)词汇 了解该模块所涉及的词汇,掌握积极词汇及

其用法,并能在言语交际中熟练运用。 8

教学目标

1,2,3,4 (2)对话

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对话内容,掌握常见句

型,达到能够转述对话内容,按规定情景或

模仿示例自编对话的程度。 8

(3)篇章 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篇章内容,达到能够背

诵或转述篇章内容,灵活运用的程度,同时

掌握篇章中所涉及的国情文化知识。 8

3 购物 (24 学时)

(1)词汇 了解该模块所涉及的词汇,掌握积极词汇及

其用法,并能在言语交际中熟练运用。 8

教学目标

1,2,3,4 (2)对话

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对话内容,掌握常见句

型,达到能够转述对话内容,按规定情景或

模仿示例自编对话的程度。 8

(3)篇章 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篇章内容,达到能够背

诵或转述篇章内容,灵活运用的程度,同时

掌握篇章中所涉及的国情文化知识。 8

4 专业学习

(24 学时)

(1)词汇 了解该模块所涉及的词汇,掌握积极词汇及

其用法,并能在言语交际中熟练运用。 8

教学目标

1,2,3,4 (2)对话

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对话内容,掌握常见句

型, 达到能够转述对话内容,按规定情景

或模仿示例自编对话的程度。

8

(3)篇章 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篇章内容,达到能够背

诵或转述篇章内容,灵活运用的程度,同时

掌握篇章中所涉及的国情文化知识。

8

5 休闲娱乐 (24 学时)

(1)词汇 了解该模块所涉及的词汇,掌握积极词汇及

其用法,并能在言语交际中熟练运用。 8

教学目标

1,2,3,4 (2)对话

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对话内容,掌握常见句

型, 达到能够转述对话内容,按规定情景

或模仿示例自编对话的程度。 8

(3)篇章 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篇章内容, 达到能够

背诵或转述篇章内容,灵活运用的程度,同

时掌握篇章中所涉及的国情文化知识。 8

6 传统文化 (24 学时)

(1)词汇 了解该模块所涉及的词汇,掌握积极词汇及

其用法,并能在言语交际中熟练运用。 8

教学目标

1,2,3,4 (2)对话

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对话内容,掌握常见句

型,达到能够转述对话内容,按规定情景或8

162

模仿示例自编对话的程度。

(3)篇章 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篇章内容,达到能够背

诵或转述篇章内容,灵活运用的程度,同时

掌握篇章中所涉及的国情文化知识。 8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试 70 闭卷考试

平时考核 30 作业、出勤、课堂小测验

执笔者:孙鸿芳 审核人:梁建民 修订日期:2016年12月25日

163

《基础日语 2》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60540

课程中文名称 基础日语 2

课程英文名称 Basic Japanese2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二学期

总 学 时 160

总 学 分 10

先修课程 基础日语 1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日语专业的学科基础课。通过各模块知识点的学习,扩充词汇量和

语法知识,增强听、说、读、写、译各项基本技能,提高日语实际运用能力,最

终达到日语能力测试 N3 水平。

建议教材 彭广陆,守屋三千代.综合日语2.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参考资料

[1] 顾明耀.标准日语语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杨诎人.现代日语语法.广东: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

[3] 陈岩.新大学日本语.大连:大连理工出版社,2006

二、课程教学目标 1.掌握能力测试N3水平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2.能够流利地背诵或复述课文。

3.能够仿照课文进行写作。

4.了解日本社会文化对语言表达的影响。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2.知识要求 2.2 掌握日语语音、语法、词汇等专业基础知识和理

论知识,具有坚实的日语语言基础。 教学目标1-4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1传统节日 (13学时)

(1)词汇 了解该模块所涉及的词汇,掌握积极词汇及其用

法,并能在言语交际中熟练运用。 3

教学目标

1,2,3,4 (2)对话

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对话内容,掌握常见句型, 达到能够转述对话内容,按规定情景或模仿示例

自编对话的程度。 5

164

(3)篇章 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篇章内容, 达到能够背诵或

转述篇章内容,灵活运用的程度,同时掌握篇章

中所涉及的国情文化知识。 5

2 流行文化 (13 学时)

(1)词汇 了解该模块所涉及的词汇,掌握积极词汇及其用

法,并能在言语交际中熟练运用。 3

教学目标

1,2,3,4 (2)对话

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对话内容,掌握常见句型, 达到能够转述对话内容,按规定情景或模仿示例

自编对话的程度。 5

(3)篇章 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篇章内容, 达到能够背诵或

转述篇章内容,灵活运用的程度,同时掌握篇章

中所涉及的国情文化知识。 5

3 探病 (13 学时)

(1)词汇 了解该模块所涉及的词汇,掌握积极词汇及其用

法,并能在言语交际中熟练运用。 3

教学目标

1,2,3,4 (2)对话

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对话内容,掌握常见句型, 达到能够转述对话内容,按规定情景或模仿示例

自编对话的程度。

5

(3)篇章 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篇章内容, 达到能够背诵或

转述篇章内容,灵活运用的程度,同时掌握篇章

中所涉及的国情文化知识。

5

4 自然环境 (13 学时)

(1)词汇 了解该模块所涉及的词汇,掌握积极词汇及其用

法,并能在言语交际中熟练运用。 3

教学目标

1,2,3,4 (2)对话

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对话内容,掌握常见句型, 达到能够转述对话内容,按规定情景或模仿示例

自编对话的程度。 5

(3)篇章 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篇章内容,达到能够背诵或

转述篇章内容,灵活运用的程度,同时掌握篇章

中所涉及的国情文化知识。 5

5 休闲娱乐 (13 学时)

(1)词汇 了解该模块所涉及的词汇,掌握积极词汇及其用

法,并能在言语交际中熟练运用。 3

教学目标

1,2,3,4 (2)对话

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对话内容,掌握常见句型, 达到能够转述对话内容,按规定情景或模仿示例

自编对话的程度。 5

(3)篇章 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篇章内容, 达到能够背诵或

转述篇章内容,灵活运用的程度,同时掌握篇章

中所涉及的国情文化知识。 5

6 学习与考试

(13 学时)

(1)词汇 了解该模块所涉及的词汇,掌握积极词汇及其用

法,并能在言语交际中熟练运用。 3

教学目标

1,2,3,4 (2)对话

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对话内容,掌握常见句型, 达到能够转述对话内容,按规定情景或模仿示例

自编对话的程度。 5

165

(3)篇章 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篇章内容, 达到能够背诵或

转述篇章内容,灵活运用的程度,同时掌握篇章

中所涉及的国情文化知识。 5

7 打电话

(13 学时)

(1)词汇 了解该模块所涉及的词汇,掌握积极词汇及其用

法,并能在言语交际中熟练运用。 3

教学目标

1,2,3,4 (2)对话

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对话内容,掌握常见句型, 达到能够转述对话内容,按规定情景或模仿示例

自编对话的程度。 5

(3)篇章 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篇章内容, 达到能够背诵或

转述篇章内容,灵活运用的程度,同时掌握篇章

中所涉及的国情文化知识。 5

8 打工

(13 学时)

(1)词汇 了解该模块所涉及的词汇,掌握积极词汇及其用

法,并能在言语交际中熟练运用。 3

教学目标

1,2,3,4 (2)对话

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对话内容,掌握常见句型, 达到能够转述对话内容,按规定情景或模仿示例

自编对话的程度。 5

(3)篇章 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篇章内容, 达到能够背诵或

转述篇章内容,灵活运用的程度,同时掌握篇章

中所涉及的国情文化知识。 5

9 休闲娱乐

(14 学时)

(1)词汇 了解该模块所涉及的词汇,掌握积极词汇及其用

法,并能在言语交际中熟练运用。 4

教学目标

1,2,3,4 (2)对话

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对话内容,掌握常见句型, 达到能够转述对话内容,按规定情景或模仿示例

自编对话的程度。 5

(3)篇章 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篇章内容, 达到能够背诵或

转述篇章内容,灵活运用的程度,同时掌握篇章

中所涉及的国情文化知识。 5

10 打电话

(14 学时)

(1)词汇 了解该模块所涉及的词汇,掌握积极词汇及其用

法,并能在言语交际中熟练运用。 4

教学目标

1,2,3,4 (2)对话

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对话内容,掌握常见句型, 达到能够转述对话内容,按规定情景或模仿示例

自编对话的程度。 5

(3)篇章 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篇章内容, 达到能够背诵或

转述篇章内容,灵活运用的程度,同时掌握篇章

中所涉及的国情文化知识。 5

11 旅行

(14 学时)

(1)词汇 了解该模块所涉及的词汇,掌握积极词汇及其用

法,并能在言语交际中熟练运用。 4

教学目标

1,2,3,4 (2)对话

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对话内容,掌握常见句型, 达到能够转述对话内容,按规定情景或模仿示例

自编对话的程度。 5

166

(3)篇章 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篇章内容, 达到能够背诵或

转述篇章内容,灵活运用的程度,同时掌握篇章

中所涉及的国情文化知识。 5

12 日常寒暄

(14 学时)

(1)词汇 了解该模块所涉及的词汇,掌握积极词汇及其用

法,并能在言语交际中熟练运用。 4

教学目标

1,2,3,4 (2)对话

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对话内容,掌握常见句型, 达到能够转述对话内容,按规定情景或模仿示例

自编对话的程度。 5

(3)篇章 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篇章内容, 达到能够背诵或

转述篇章内容,灵活运用的程度,同时掌握篇章

中所涉及的国情文化知识。 5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试 70 闭卷考试

平时考核 30 作业、出勤、课堂小测验

执笔者:孙鸿芳 审核人:梁建民 修订日期:2016年12月25日

167

《基础日语 3》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60541

课程中文名称 基础日语3

课程英文名称 Basic Japanese3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3学期

总 学 时 128

总 学 分 8

先修课程 基础日语2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日语专业的学科基础课。采用分专题方式,设计若干场景,学生

在掌握该专题常用词汇、句型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与他人进行对话、以

及就该题进行复述和讨论的能力。

建议教材 彭广陆,守屋三千代.综合日语 3.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参考资料

[1] 顾明耀.标准日语语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杨诎人. 现代日语语法.广东: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

[3] 陈岩.新大学日本语.大连:大连理工出版社,2006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基础语法、句型,单词量达到3000词以上。

2.能够听懂教师的日语授课,并能准确流利地回答问题。

3.能够写出连贯的、通顺的短文,能够流利地进行日常交流。

4.通过学习语言,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2.知识要求 2.2 掌握日语语音、语法、词汇等专业基础知识和理

论知识,具有坚实的日语语言基础。 教学目标1-4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1研讨会 (12学时)

(1)词汇 了解该模块所涉及的词汇,掌握积极词汇及

其用法,并能在言语交际中熟练运用。 4

教学目标

1,2,3,4 (2)对话

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对话内容,掌握常见句

型,达到能够转述对话内容,按规定情景或

模仿示例自编对话的程度。 4

168

(3)篇章 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篇章内容,达到能够背

诵或转述篇章内容,灵活运用的程度,同时

掌握篇章中所涉及的国情文化知识。 4

2 社团活动 (12 学时)

(1)词汇 了解该模块所涉及的词汇,掌握积极词汇及

其用法,并能在言语交际中熟练运用。 4

教 学 目 标

1,2,3,4 (2)对话

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对话内容,掌握常见句

型,达到能够转述对话内容,按规定情景或

模仿示例自编对话的程度。 4

(3)篇章 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篇章内容,达到能够背

诵或转述篇章内容,灵活运用的程度,同时

掌握篇章中所涉及的国情文化知识。 4

3 体育运动 (13 学时)

(1)词汇 了解该模块所涉及的词汇,掌握积极词汇及

其用法,并能在言语交际中熟练运用。 4

教学目标

1,2,3,4 (2)对话

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对话内容,掌握常见句

型,达到能够转述对话内容,按规定情景或

模仿示例自编对话的程度。

4

(3)篇章 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篇章内容,达到能够背

诵或转述篇章内容,灵活运用的程度,同时

掌握篇章中所涉及的国情文化知识。

5

4 风俗习惯 (13 学时)

(1)词汇 了解该模块所涉及的词汇,掌握积极词汇及

其用法,并能在言语交际中熟练运用。 4

教 学 目 标

1,2,3,4 (2)对话

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对话内容,掌握常见句

型,达到能够转述对话内容,按规定情景或

模仿示例自编对话的程度。 4

(3)篇章 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篇章内容,达到能够背

诵或转述篇章内容,灵活运用的程度,同时

掌握篇章中所涉及的国情文化知识。 5

5 文化遗产 (13 学时)

(1)词汇 了解该模块所涉及的词汇,掌握积极词汇及

其用法,并能在言语交际中熟练运用。 4

教学目标

1,2,3,4 (2)对话

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对话内容,掌握常见句

型,达到能够转述对话内容,按规定情景或

模仿示例自编对话的程度。 4

(3)篇章 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篇章内容,达到能够背

诵或转述篇章内容,灵活运用的程度,同时

掌握篇章中所涉及的国情文化知识。 5

6 传统文化

(13 学时)

(1)词汇 了解该模块所涉及的词汇,掌握积极词汇及

其用法,并能在言语交际中熟练运用。 4

教学目标

1,2,3,4 (2)对话

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对话内容,掌握常见句

型,达到能够转述对话内容,按规定情景或

模仿示例自编对话的程度。 4

(3)篇章 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篇章内容,达到能够背

诵或转述篇章内容,灵活运用的程度,同时

掌握篇章中所涉及的国情文化知识。 5

169

7 异文化

理解

(13 学时)

(1)词汇 了解该模块所涉及的词汇,掌握积极词汇及

其用法,并能在言语交际中熟练运用。 4

教学目标

1,2,3,4 (2)对话

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对话内容,掌握常见句

型,达到能够转述对话内容,按规定情景或

模仿示例自编对话的程度。 4

(3)篇章 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篇章内容,达到能够背

诵或转述篇章内容,灵活运用的程度,同时

掌握篇章中所涉及的国情文化知识。 5

8 文化节

(13 学时)

(1)词汇 了解该模块所涉及的词汇,掌握积极词汇及

其用法,并能在言语交际中熟练运用。 4

教学目标

1,2,3,4 (2)对话

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对话内容,掌握常见句

型,达到能够转述对话内容,按规定情景或

模仿示例自编对话的程度。 4

(3)篇章 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篇章内容, 达到能够背

诵或转述篇章内容,灵活运用的程度,同时

掌握篇章中所涉及的国情文化知识。 5

9 休闲娱乐

(13 学时)

(1)词汇 了解该模块所涉及的词汇,掌握积极词汇及

其用法,并能在言语交际中熟练运用。 4

教学目标

1,2,3,4

(2)对话 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对话内容,掌握常见句

型,达到能够转述对话内容,按规定情景或

模仿示例自编对话的程度。 4

(3)篇章 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篇章内容,达到能够背

诵或转述篇章内容,灵活运用的程度,同时

掌握篇章中所涉及的国情文化知识。 5

10 动漫产业

(13 学时)

(1)词汇 了解该模块所涉及的词汇,掌握积极词汇及

其用法,并能在言语交际中熟练运用。 4

教学目标

1,2,3,4 (2)对话

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对话内容,掌握常见句

型,达到能够转述对话内容,按规定情景或

模仿示例自编对话的程度。 4

(3)篇章 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篇章内容,达到能够背

诵或转述篇章内容,灵活运用的程度,同时

掌握篇章中所涉及的国情文化知识。 5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试 70 闭卷考试

平时考核 30 作业、出勤、课堂小测验

执笔者:孙鸿芳 审核人:梁建民 修订日期:2016年12月25日

170

《基础日语 4》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60542

课程中文名称 基础日语 4

课程英文名称 Basic Japanese4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四学期

总 学 时 128

总 学 分 8

先修课程 基础日语 3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日语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本课程以学校、家庭和社会为主要题材,

兼顾日本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内容。学习相当于日语能力测试 N1 水平的词

汇、句型和语法知识,注重听说训练,最终达到日语能力测试 N1 水平。

建议教材 彭广陆.守屋三千代.综合日语4.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参考资料 [1] 顾明耀.标准日语语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杨诎人.现代日语语法.广东: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 [3] 陈岩.新大学日本语.大连:大连理工出版社,2006

二、课程教学目标

1.能用地道的日语进行会话。

2.能快速阅读并正确理解日语能力测试N1水平的文章。

3. 能书写 600 字左右的文章,思路清晰,不出现严重的语法错误。

4. 能听懂慢速 NHK 新闻,并能复述大意。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2.知识要求 2.2 掌握日语语音、语法、词汇等专业基础知识和理

论知识,具有坚实的日语语言基础。 教学目标1-4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1文化差异 (12学时)

(1)词汇 了解该模块所涉及的词汇,掌握积极词汇及其用

法,并能在言语交际中熟练运用。 4

教学目标 1,2,3,4 (2)对话

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对话内容,掌握常见句型, 达到能够转述对话内容,按规定情景或模仿示例

自编对话的程度。 4

(3)篇章 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篇章内容, 达到能够背诵 4

171

或转述篇章内容,灵活运用的程度,同时掌握篇

章中所涉及的国情文化知识。

2 方言 (12 学时)

(1)词汇 了解该模块所涉及的词汇,掌握积极词汇及其用

法,并能在言语交际中熟练运用。 4

教学目标 1,2,3,4

(2)对话 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对话内容,掌握常见句型, 达到能够转述对话内容,按规定情景或模仿示例

自编对话的程度。 4

(3)篇章 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篇章内容, 达到能够背诵

或转述篇章内容,灵活运用的程度,同时掌握篇

章中所涉及的国情文化知识。 4

3 异文化 交流

(13 学时)

(1)词汇 了解该模块所涉及的词汇,掌握积极词汇及其用

法,并能在言语交际中熟练运用。 4

教学目标 1,2,3,4

(2)对话 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对话内容,掌握常见句型, 达到能够转述对话内容,按规定情景或模仿示例

自编对话的程度。

4

(3)篇章 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篇章内容, 达到能够背诵

或转述篇章内容,灵活运用的程度,同时掌握篇

章中所涉及的国情文化知识。

5

4 读书学习 (13 学时)

(1)词汇 了解该模块所涉及的词汇,掌握积极词汇及其用

法,并能在言语交际中熟练运用。 4

教学目标 1,2,3,4

(2)对话 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对话内容,掌握常见句型, 达到能够转述对话内容,按规定情景或模仿示例

自编对话的程度。 4

(3)篇章 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篇章内容, 达到能够背诵

或转述篇章内容,灵活运用的程度,同时掌握篇

章中所涉及的国情文化知识。 5

5 科学发展

的利弊 (13 学时)

(1)词汇 了解该模块所涉及的词汇,掌握积极词汇及其用

法,并能在言语交际中熟练运用。 4

教学目标 1,2,3,4

(2)对话 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对话内容,掌握常见句型, 达到能够转述对话内容,按规定情景或模仿示例

自编对话的程度。 4

(3)篇章 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篇章内容, 达到能够背诵

或转述篇章内容,灵活运用的程度,同时掌握篇

章中所涉及的国情文化知识。 5

6 家庭生活

(13 学时)

(1)词汇 了解该模块所涉及的词汇,掌握积极词汇及其用

法,并能在言语交际中熟练运用。 4

教学目标 1,2,3,4

(2)对话 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对话内容,掌握常见句型, 达到能够转述对话内容,按规定情景或模仿示例

自编对话的程度。 4

(3)篇章 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篇章内容, 达到能够背诵

或转述篇章内容,灵活运用的程度,同时掌握篇

章中所涉及的国情文化知识。 5

172

7 体制转变

(13 学时)

(1)词汇 了解该模块所涉及的词汇,掌握积极词汇及其用

法,并能在言语交际中熟练运用。 4

教学目标 1,2,3,4

(2)对话 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对话内容,掌握常见句型, 达到能够转述对话内容,按规定情景或模仿示例

自编对话的程度。 4

(3)篇章 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篇章内容, 达到能够背诵

或转述篇章内容,灵活运用的程度,同时掌握篇

章中所涉及的国情文化知识。 5

8 学术研究

(13 学时)

(1)词汇 了解该模块所涉及的词汇,掌握积极词汇及其用

法,并能在言语交际中熟练运用。 4

教学目标 1,2,3,4

(2)对话 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对话内容,掌握常见句型, 达到能够转述对话内容,按规定情景或模仿示例

自编对话的程度。 4

(3)篇章 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篇章内容, 达到能够背诵

或转述篇章内容,灵活运用的程度,同时掌握篇

章中所涉及的国情文化知识。 5

9 互联网

(13 学时)

(1)词汇 了解该模块所涉及的词汇,掌握积极词汇及其用

法,并能在言语交际中熟练运用。 4

教学目标 1,2,3,4

(2)对话 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对话内容,掌握常见句型, 达到能够转述对话内容,按规定情景或模仿示例

自编对话的程度。 4

(3)篇章 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篇章内容, 达到能够背诵

或转述篇章内容,灵活运用的程度,同时掌握篇

章中所涉及的国情文化知识。 5

10 人生规划

(13 学时)

(1)词汇 了解该模块所涉及的词汇,掌握积极词汇及其用

法,并能在言语交际中熟练运用。 4

教学目标 1,2,3,4

(2)对话 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对话内容,掌握常见句型, 达到能够转述对话内容,按规定情景或模仿示例

自编对话的程度。 4

(3)篇章 理解与该模块有关的篇章内容, 达到能够背诵

或转述篇章内容,灵活运用的程度,同时掌握篇

章中所涉及的国情文化知识。 5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试 70 闭卷考试

平时考核 30 作业、出勤、课堂小测验

执笔者:孙鸿芳 审核人:梁建民 修订日期:2016年12月25日

173

《日语听力 1》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607007

课程中文名称 日语听力1

课程英文名称 Japanese Listening 1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二学期

总 学 时 64

总学分 4

先修课程 无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日语专业学科基础课。从基础发音开始由浅入深引导学生了解

日语音声特征,掌握听的技能、方法等。旨在通过“听”,理解并掌握词汇、

句型等基础知识,从而促进日语应用能力的提高,具备一般生活场景中的基

础口语交际能力。

建议教材 牧野昭子,田中よね,北川逸子.聴解タスク 25. 日本:スリーエーネットワー

ク.2003

参考资料

[1] 崔凤岐 .基础日语听力(一).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 曹大峰,侯仁峰.基础日语听力教程1.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朱春跃,彭广陆.基础日语教程(第1册).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二、课程教学目标

1.掌握日常生活、学习及一般社会文化题材范围内常用词汇、句型,掌握听力技能。

2.从基础日语发音开始,由浅入深讲授词汇和语法知识,进而提高听解能力。

3.通过听解训练,培养学生掌握纯正发音、声调及语调。

4.通过基础阶段的听解训练,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2. 知识要求 2.2掌握日语语言文化知识及日本国情相关

知识。 教学目标 1-4

3. 能力要求 3.1具备熟练的日语听、说、读、写、译等

基本技能,拥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 1-4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174

假名·发音

(1)基础知识

1. 掌握有关日语文字、发音等基础知识; 2. 掌握日语在发音方面与汉语的异同; 重点: 日语文字:平假名、片假名、汉字、罗马字; 日语音节:清音、浊音、长音、促音、拨音、拗

音; 日语词汇:和语词、汉语词、外来词、混合词;

2

教学目标

2,3

(2)发音

1. 掌握五十音图中假名(包括平假名和片假名)

的发音和书写; 2. .掌握所涉及的积极词汇; 3. 掌握浊音、长音、促音、拨音、拗音等特殊

发音的发音方法及表记方法,能够通过听把握并

正确识别;

14

词汇

(1)数量词

1. 掌握日语数字的读音,包括和语和汉语发音; 2.掌握数量词的用法及分类; 3.掌握数量词的活用; 4.了解日语和汉语数量词的差异,能够正确把握

数量词及名次之间的搭配关系。

2

教学目标

2,3,4 (2)动词

1. 掌握日语动词的分类,包括一段动词、五

段动词及特殊变格活用动词; 2. 掌握各类动词活用规则; 3. 掌握动词的时态变化规则; 4. 能够通过听,把握动词的活用型并正确识

别和理解。

4

(3)形容词

1.掌握日语形容词的分类,包括形容词和形容

动词; 2.掌握各类形容词活用规则; 3.掌握形容词的时态变化及修饰功能; 4.能够通过听,把握形容词的活用型并正确识

别和理解。

4

句型

(1)判断句

1. 掌握判断句的句型结构及意义; 判断句:N1 は N2 です(だ) 2. 掌握判断句的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的句

型结构及问答形式; 3. 重点掌握所涉及的积极词汇; 4. 能够听懂语速相当于日语能力测试 N4~N5 级

听解速度听解内容; 5.掌握判断句敬体和简体的句尾终止形式; 6.掌握指示词的功能及使用原则。

10 教学目标

1,2,3

175

(2)存在句

1. 掌握存在句的句型结构及意义; 存在句:①N は P にある/いる。 ②P に(は)N はある/いる。 2. 掌握存在句的疑问句的句型结构及问答形

式; 3. 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的疑问词; 4. 掌握存在句敬体和简体的句尾终止形式。 5.掌握存在句敬体和简体的句尾终止形式;

10 教学目标

1,2,3

(3)叙述句

1. 掌握叙述句的句型结构及意义; 2. 掌握叙述句疑问句的句型结构及问答形式; 3. 重点掌握所涉及的积极词汇; 4. 能够听懂语速相当于日语能力测试 N4~N5 级

听解速度听解内容; 5.掌握叙述句敬体和简体的句尾终止形式;

8 教学目标

1,2,3,4

(4)描写句

1. 掌握形容词作谓语的描写句的句型结构及意

义; 2. 掌握描写句疑问句的句型结构及问答形式; 3. 重点掌握所涉及的积极词汇; 4. 能够听懂语速相当于日语能力测试 N4~N5 级

听解速度听解内容; 5.掌握描写句敬体和简体的句尾终止形式;

10 教学目标

1,2,3,4

四、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试 70 闭卷考试

平时考核 30 考勤、作业、测试和课堂表现等

执笔者:颜栾兰 审核人:梁建民 修订日期:2016 年 12 月 21 日

176

《日语听力 2》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607011

课程中文名称 日语听力2

课程英文名称 Japanese Listening2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三学期

总 学 时 64学时

总学分 4

先修课程 日语听力1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日语专业学科基础课。通过日常生活场景的听力练习,达到提

高听解能力、掌握听力技巧的目的。旨在通过“听”,理解并掌握词汇、句型

等基础知识,从而促进日语应用能力的提高,具备一定的日语交际能力。

建议教材

牧野昭子·田中よね·北川逸子.聴解タスク 25. 日本:スリーエーネットワー

ク.2003 (財)海外技術者研修協会.新日本語の中級.日本:スリーエーネットワー

ク.2001

参考资料

[1] 崔凤岐 .基础日语听力(一》.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 曹大峰,侯仁峰.基础日语听力教程1.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朱春跃,彭广陆.基础日语教程(第1册).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8

二、课程教学目标

1.掌握日常生活、校园学习及社会文化题材范围内常用词汇、句型,逐步提高听力技能。

2.从基本句型结构由浅入深讲授句式、用言活用等语法知识,进而提高听解能力。

3.通过听解训练,培养学生掌握纯正发音、声调及语调。

4.通过初级阶段的听解训练,培养听说应用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2. 知识要求 2.2掌握日语语言文化知识及日本国情相关

知识。 教学目标 1-4

3. 能力要求 3.1具备熟练的日语听、说、读、写、译等

基本技能,拥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 1-4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场景(一): 询问与解 1. 通过视听材料,了解有关询问与解答的会话方式; 3 教学目标

177

职场 答疑难 2. 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到的句型,能够正确运用; 句型:~(れ)ばいい;~によって 3.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到的积极词汇,能够听出

并理解; 4. 理解并能够复述会话内容,可以利用本课知识进

行相关话题的自由会话。

1,2,3

接打电话

1. 通过视听材料,了解有关接打电话的沟通方式; 2. 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到的句型,能够正确运用; 句型:~そうだ;~だけでなく 3.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到的积极词汇,能够听出

并正确理解; 4. 理解并能够复述会话内容,可以利用本课知识进

行相关话题的自由会话。

3 教学目标

1,2,3

委托与接

1. 通过视听材料,了解有关委托、请求的会话型式; 2. 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到的句型,能够正确运用; 句型:~てほしい;~ことにする/になる 3.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到的积极词汇,能够听出

并正确理解; 4. 理解并能够复述会话内容,可以利用本课知识进

行相关话题的自由会话。

3 教学目标

1,2,3

请求与许

1. 通过视听材料,了解有关取得许可的社交方式; 2. 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到的句型,能够正确运用; 句型:~させていただきない;~なさい 3.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到的积极词汇,能够正确

听出并理解; 4. 理解并能够复述会话内容,可以利用本课知识进

行相关话题的自由会话。

3 教学目标

1,2,3

场景(二): 社会交往

邀约与拒

1. 通过视听材料,了解有关约请、谢绝的会话方式; 2. 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到的句型,能够正确运用; 句型:~たがる/ほしがる;~られる 3.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到的积极词汇,能够听出

并理解; 4. 理解并能够复述会话内容,可以利用本课知识进

行相关话题的会话交流。

3 教学目标

1,2,3

拜访与介

1. 通过视听材料,了解有关访问、介绍的会话形式; 2. 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到的句型,能够正确运用; 句型:~みたいに/みたいだ;~てくる 3.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到的积极词汇,能够正确

听出并理解; 4. 理解并能够复述会话内容,可以利用本课知识进

行相关话题的自由会话。

3 教学目标

1,2,3

医院看病

1. 通过视听材料,了解有关求医看病的会话形式; 2. 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到的句型,能够正确运用; 句型:~ずつ;~んですが 3.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到的积极词汇,能够准确

3 教学目标

1,2,3

178

听出并理解; 4. 理解并能够复述会话内容,可以利用本课知识进

行相关话题的自由会话。

商场购物

1. 通过视听材料,了解有关购物的会话形式; 2. 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到的句型,能够正确运用; 句型:~たら? 3.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到的积极词汇,能够准确

听出并理解; 4. 理解并能够复述会话内容,可以利用本课知识进

行相关话题的自由会话。

3 教学目标

1,2,3

场景(三): 解释说明

问路

1. 通过视听材料,了解有关问路的会话形式; 2. 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到的句型,能够正确运用; 句型:~たところ;~という~;~には(目的) 3.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到的积极词汇,能够准确

听出并理解; 4. 理解并能够复述会话内容,可以利用本课知识进

行相关话题的自由会话。

3 教学目标

1,2,3

操作说明

1. 通过视听材料,了解有关说明操作步骤的会话形

式; 2. 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到的句型,能够正确运用; 句型:~てから;~るまで 3.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到的积极词汇,能够准确

听出挺理解; 4. 理解并能够复述会话内容,可以利用本课知识进

行相关话题的自由会话。

3 教学目标

1,2,3

场景(四): 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

1. 通过视听材料,了解有关与人相处的会话方式; 2. 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到的句型,能够正确运用; 句型:~(よ)うか;~させてください 3.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到的积极词汇,能够准确

听出并理解; 4. 理解并能够复述会话内容,可以利用本课知识进

行相关话题的自由会话。

3 教学目标

1,2,3,4

衡量比较

1. 通过视听材料,了解有关比较的会话方式; 2. 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到的句型,能够正确运用; 句型:~じゃないですか;~らしい;~ていく 3.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到的积极词汇,能够准确

听出并理解; 4. 理解并能够复述会话内容,可以利用本课知识进

行相关话题的自由会话。

3 教学目标

1,2,3,4

牢骚抱怨

1. 通过视听材料,了解有关提意见、道歉的会话方

式; 2. 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到的句型,能够正确运用; 句型:~てもらえないでしょうか;~てしまう

3 教学目标

1,2,3,4

179

3.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到的积极词汇,能够准确

听出并理解; 4. 理解并能够复述会话内容,可以利用本课知识进

行相关话题的自由会话。

赞扬与谦

1. 通过视听材料,了解有关称赞、谦虚的会话方式; 2. 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到的句型,能够正确运用; 句型:~んじゃない 3.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到的积极词汇,能够准确

听出并理解; 积极词汇: 4. 理解并能够复述会话内容,可以利用本课知识进

行相关话题的自由会话。

3 教学目标

1,2,3,4

场景(五): 工作与职务

谈论工作

内容

1. 通过视听材料,了解有关谈论工作的会话方式; 2. 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到的句型,能够正确运用; 句型:~って/ということは;~だけでなく 3.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到的积极词汇,能够正确

听出并理解; 积极词汇: 経歴(けいれき) 転職組(てんしょくぐみ) 働き甲斐(はたらきがい) 4. 理解并能够复述会话内容,可以利用本课知识进

行相关话题的自由会话。

4 教学目标

1,2,3,4

比喻

1. 通过视听材料,了解有关比喻的会话方式; 2. 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到的句型,能够正确运用; 句型:~んだって;~そうだ; 3.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到的积极词汇,能够准确

听出并理解; 4. 理解并能够复述会话内容,可以利用本课知识进

行相关话题的自由会话。

4 教学目标

1,2,3,4

商谈与提

1. 通过视听材料,了解有关商量、提案的会话方式; 2. 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到的句型,能够正确运用; 句型:~ておく;~てくださる 3.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到的积极词汇,能够准确

听出并理解; 4. 理解并能够复述会话内容,可以利用本课知识进

行相关话题的自由会话。

4 教学目标

1,2,3,4

制定计划

1. 通过视听材料,了解有关制定计划的会话方式; 2. 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到的句型,能够正确运用; 句型:~だったら;~ことがある 3.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到的积极词汇,能够准确

听出并理解; 4. 理解并能够复述会话内容,可以利用本课知识进

行相关话题的自由会话。

4 教学目标

1,2,3,4

陈述意见 1. 通过视听材料,了解有关陈述意见的会话方式; 2. 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到的句型,能够正确运用; 句型:~うちは/に;~ほうがいい

3 教学目标

1,2,3,4

180

3.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到的积极词汇,能够准确

听出并理解; 4. 理解并能够复述会话内容,可以利用本课知识进

行相关话题的自由会话。

环保意识

1. 通过视听材料,了解有关环境问题的会话内容; 2. 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到的句型,能够正确运用; 句型:~というわけだ;~のに 3.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到的积极词汇,能够准确

听出并理解; 积极词汇: 空き缶(あきかん) 団地(だんち) リサイクル 再利用(さいりよう) 4. 理解并能够复述会话内容,可以利用本课知识进

行相关话题的自由会话。

3 教学目标

1,2,3,4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试 70 闭卷考试

平时考核 30 考勤、作业、测试和课堂表现等

执笔者:颜栾兰 审核人:梁建民 修订日期:2016 年 12 月 21 日

181

《日语听力 3》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607009

课程中文名称 日语听力3

课程英文名称 Japanese Listening3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四学期

总 学 时 32学时

总学分 2

先修课程 日语听力2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日语专业学科基础课。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着力提高日语听

解能力、听写能力,短时记忆能力和复述能力。旨在通过“听”,理解语言及社

会文化相关知识,以达到“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从而促进日语应用能力的提

高,具备表达和沟通的能力。

建议教材 韩晓萍.中级日语听力教程(上)(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大

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

参考资料

[1]王妮,鈴木保代.常用商务日语 700 句.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2] 刘文照,海老原博.新日本语能力考试N2听解.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3]佐佐木仁子,松本纪子.新日语能力考试考前对策N2听解.北京:世界图书

出版公司,2011

二、课程教学目标

1.掌握日常政治、经济、社会等题材常用词汇、句型,强化听解能力。

2.掌握日常生活及社会交往等专题涉及到的寒暄用语、惯用搭配及语法句式,提高应用交际能力。

3.通过听解训练,提高学生语音、语调辨别能力及理解能力。

4. 通过中级阶段的听解训练,强化口语交际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2. 知识要求 2.2掌握日语语言文化知识及日本国情相关

知识。 教学目标 1-4

3. 能力要求 3.1具备熟练的日语听、说、读、写、译等

基本技能,拥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 1-4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182

场面 (一) 社会生活

便利店

1. 理解听力材料内容梗概; 2. 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有关便利店的社会文化知

识; 3. 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的积极词汇、常用词组及

句型: 积极词汇:JR、キヨスク、コピー機、 売店、コンビニエンスストア、老眼鏡、売れる 常用词组及句型: ~たことがある;ほかにはない; 4. 能够理解并概述原文内容,灵活运用常用表达

方式。

2 教学目标 1,2,3

医疗 救护

1. 理解听力材料内容梗概; 2. 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有关救护医疗的社会文化

知识; 3. 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的积极词汇、常用词组及

句型: 积极词汇:救急、病気、消防署、 交通事故、割合、~れる(られる) 常用词组及句型: 気をつける;~てほしい 4. 能够理解并概述原文内容,灵活运用常用表达

方式。

2 教学目标 1,2,3

剧场 影院

1. 理解听力材料内容梗概; 2. 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剧场座位级别的社会文化

知识; 3. 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的积极词汇、常用词组及

句型; 积极词汇:S席、劇場、コンサートホール、 ところが、がっかり、特別席、普通席 常用词组及句型: ~というより、むしろ~;~てもらう 4. 能够理解并概述原文内容,灵活运用常用表达

方式。

2 教学目标 1,2,3

房屋 住宅

1. 理解听力材料内容梗概; 2. 了解原文中所涉及的有关住宅西洋化的社会文

化知识; 3. 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的积极词汇、常用词组及

句型: 积极词汇:シンボル、リビングルーム、 ~割、一戸建て、開き戸、洋風、なかなか 常用词组及句型: ~について;~ことができる 4. 能够理解并概述原文内容,灵活运用常用表达

2 教学目标 1,2,3

183

方式。

场面(二) 健康饮食

校园 生活

1. 理解听力材料内容梗概; 2. 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关校园生活的社会文化知

识; 3. 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的积极词汇、常用词组及

句型: 积极词汇:効果、注意、おしゃべり、 授業、ほど、講義、途中 常用词组及句型: ため;~ことにしている;~必要はない 4. 能够理解并概述原文内容,灵活运用常用表达

方式。

2 教学目标 1,2,3

餐厅 就餐

1. 理解听力材料内容梗概; 2. 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有关饮食文化的社会文化

知识; 3. 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的积极词汇、常用词组及

句型: 积极词汇:外食、利用、回数、 サラリーマン、食事、家庭、レストラン 常用词组及句型: ~くなる;~に~回;~によると 4. 能够理解并概述原文内容,灵活运用常用表达

方式。

2 教学目标 1,2,3

保健

1. 理解听力材料内容梗概; 2. 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有关健康的社会文化知

识; 3. 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的积极词汇、常用词组及

句型: 积极词汇:体温、体内時計、リズム、 眠る、もともと、いわゆる、思わず 常用词组及句型: ~がち;~ようになる;お(ご)~ください 4. 能够理解并概述原文内容,灵活运用常用表达

方式。

2 教学目标 1,2,3

交通 工具

1.理解听力材料内容梗概; 2. 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有关交通工具的社会文化

知识; 3. 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的积极词汇、常用词组及

句型: 积极词汇:ベル、メロディー、アンケート、 発車、評判、乗客、一部 常用词组及句型: ~ようだ;~(の)ほうがいい

2 教学目标 1,2,3

184

4. 能够理解并概述原文内容,灵活运用常用表达

方式。

场面(三) 公共设施

公共 卫生

1. 理解听力材料内容梗概; 2. 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有关公共卫生的社会文化

知识; 3. 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的积极词汇、常用词组及

句型: 积极词汇:ビデオ、掃除、習慣、 解説、手伝う、クラブ、制作 常用词组及句型: ~ことになっている;~なければならない 4.能够理解并概述原文内容,灵活运用常用表达方

式。

2 教学目标

1,2,3,4

体育馆

1. 理解听力材料内容梗概; 2. 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有关体育比赛的社会文化

知识; 3. 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的积极词汇、常用词组及

句型: 积极词汇:ドーム、秘密、気圧、建設、屋根、野

球場、直径、支える 常用词组及句型: ~でできている;~ないのではないか; ~しか~ない 4. 能够理解并概述原文内容,灵活运用常用表达

方式。

2 教学目标

1,2,3,4

寄宿 打工

1. 理解听力材料内容梗概; 2. 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有关当代大学生的相关文

化; 3. 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的积极词汇、常用词组及

句型: 积极词汇:収入、余裕、支出、下宿、 大学生、アルバイト、アパート、電子レンジ 常用词组及句型: ~に比べて;~のに、~ 4. 能够理解并概述原文内容,灵活运用常用表达

方式。

2 教学目标

1,2,3,4

185

天气 预报

1. 理解听力材料内容梗概;; 2. 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有关天气的文化知识及表

达; 3. 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的积极词汇、常用词组及

句型: 积极词汇:シャーベット、天気、品物、 気温、商店、天気予報、知らせる 常用词组及句型: ~にとって;~によって 4. 能够理解并概述原文内容,灵活运用常用表达

方式。

2 教学目标

1,2,3,4

场面(四) 工作环境

员工 食堂

1. 理解听力材料内容梗概; 2. 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有关员工食堂的社会文化

知识; 3. 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的积极词汇、常用词组及

句型: 积极词汇:マカロニ、ベーコン、材料、 作り方、順番、小麦粉、炒める 常用词组及句型: ~ている間に;~てくれる 4.能够理解并概述原文内容,灵活运用常用表达方

式。

2 教学目标

1,2,3,4

循环 利用

1. 理解听力材料内容梗概; 2. 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有关环境保护的相关文化

知识; 3. 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的积极词汇、常用词组及

句型: 积极词汇:酸素、スプレー、殺虫剤、徹夜、 空気、缶、リットル 常用词组及句型: ~というわけだ;~たり、~たり 4. 能够理解并概述原文内容,灵活运用常用表达

方式。

2 教学目标

1,2,3,4

便当

1.理解听力材料内容梗概; 2. 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有关饮食文化的相关文化

知识; 3. 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的积极词汇、常用词组及

句型: 积极词汇:主食、多様化、お米、 キログラム、食生活、健康食、消費量 常用词组及句型: ~あたり;~みたいだ; ~ことじゃありませんか

2 教学目标

1,2,3,4

186

4. 能够理解并概述原文内容,灵活运用常用表达

方式。

公司 制度

1.理解听力材料内容梗概; 2. 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有关职场制度的社会文化

知识; 3. 重点掌握本专题所涉及的积极词汇、常用词组及

句型: 积极词汇:職場、確保、制度、 フレックス、労働力、自由、夕方 常用词组及句型: ~てもいい;~という;~なければならない 4. 能够理解并概述原文内容,灵活运用常用表达

方式。

2 教学目标

1,2,3,4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试 70 闭卷考试

平时考核 30 考勤、作业、测试和课堂表现等

执笔者:颜栾兰 审核人:梁建民 修订日期:2016 年 12 月 21 日

187

《日语口语 1》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607012

课程中文名称 日语口语1

课程英文名称 Oral Japanese1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一学期

总 学 时 32

总学分 2

先修课程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日语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内容由日语基础语言知识入手,包括语

音、词汇、语法、情景会话等,旨在培养学生的日语学习兴趣和日语语言运用

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运用恰当的日语表达方式,根据不同场合和不同

的人,应对诸如初次见面、询问、请求、送礼、建议等话题。

建议教材 スリーエーネットワーク编.みんなの日本語Ⅰ.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参考资料

スリーエーネットワーク编.みんなの日本語Ⅰ(学习辅导用书).北京:外语教

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株式会社日本映像教育社教育事業部.ビジネス日本語(テキスト 2 新入社員編).

東京:凡人社,2004

寺内久仁子ら.日本語 1・2・3(上). 東京:アルク,2004

二、课程教学目标 1.掌握话题中出现的单词、句型、例句。

2.以会话内容为基础,进行模仿和实际运用。

3.熟练运用各种日语日常生活用语和惯用表达方式。

4.了解话题中的日本社会文化背景,学习和比较中日社会文化的异同点。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2. 知识要求 2.2掌握日语语言文化知识及日本国情相关

知识。 教学目标 1-4

3. 能力要求 3.1具备熟练的日语听、说、读、写、译等

基本技能,拥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 1-4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支撑教学

188

学时 目标

导入

五十音図 掌握假名的发音方法,以及正确的书写方法

8 教学目标

1~4

声调 了解日语的高低声调,掌握平板型和起伏型的声

调,能够准确读出单词

派生、特殊发音 掌握长音、浊音、半浊音、促音、拨音、拗音的

发音方法

数字 掌握基数词的准确读法

日常教室用语 听懂课堂上常用表达,以及简单的寒暄用语

初次见面

句型

掌握初次见面时的常用句型,能够进行运用。 ~は~です。~は~じゃありません。 ~は~です。~も~です。 ~は~の~です。 3

教学目标

1~4 例句 掌握重点词汇,仿照例句进行简单问答。

会话 理解会话内容,掌握本专题涉及的表达方式; 能够就本专题展开自由会话。

赠送礼物

句型

掌握赠送礼物时的常用句型,能够进行运用。 これは~です。これは~の~です。 これは<人>~の~です。(所有) この~は<人>のです。 3

教学目标

1~4 例句 掌握重点词汇,仿照例句进行简单问答。

会话 理解会话内容,掌握本专题涉及的表达方式; 能够就本专题展开自由会话。

购物

句型 掌握购物时的常用句型,能够进行运用。

ここは<場所>です。<場所>はあそこです。 国/会社は~です。~は~の~です。

3 教学目标

1~4 例句 重点掌握词汇(时间表达),运用句型、仿照例句

进行简单问答。

会话 理解会话内容,掌握本专题涉及的表达方式; 能够就本专题展开自由会话。

询问时间

句型

掌握询问时间时的常用句型,能够进行运用。 ① ―時―分です。~は―時から―時までです。 ② ~は~曜日と~曜日です。―時に~ます。 ③ ~ます/~ません/~ました/~ませんでした。 3

教学目标

1~4 例句 重点掌握词汇,仿照例句进行简单问答。

会话 理解会话内容,掌握本专题涉及的表达方式; 能够就本专题展开自由会话。

问路 句型

掌握问路时的常用句型,能够进行运用。 ① <場所>へ行きます。<乗り物で>で行きます。 ② <人>と行きます。<日時>に行きます。

3 教学目标

1~4

189

例句 掌握重点词汇,仿照例句进行简单问答。

会话 理解会话内容,掌握本专题涉及的表达方式; 能够就本专题展开自由会话。

相约

句型

掌握相约时的常用句型,能够进行运用。 ① ~を~ます。<場所>で~ます。 ② 一緒に~ませんか。~ましょう。

3 教学目标

1~4 例句 掌握重点词汇,仿照例句进行简单问答。

会话 理解会话内容,掌握本专题涉及的表达方式; 能够就本专题展开自由会话。

拜访

句型

掌握拜访时的常用句型,能够进行运用。 ① ~で~ます。~は<言語>~で~です。 ② わたしは<人>に<物>をあげます。 ③ わたしは<人>に(から)<物>をもらいます。 ④ もう~ました/まだです。 3

教学目标 1~4

例句 掌握重点词汇,仿照例句进行简单问答。

会话 理解会话内容,掌握本专题涉及的表达方式; 能够就本专题展开自由会话。

告别

句型

掌握重点句型的结构、意义。 ① ~は<ナ形容詞>~です/じゃありません。

② ~は<イ形容詞>~です/~は<イ形容詞(~

イ)>くないです(叙述用法)。

③ ~は<ナ形容詞><名詞>です(修飾用法)。 3 教学目标

1~4 例句 掌握重点词汇,仿照例句进行简单问答。

会话 理解会话内容,掌握本专题涉及的表达方式; 能够就本专题展开自由会话。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试 50 笔试,口试(会话表演)

平时考核 50 作业、出勤、课堂小测试、会话表演等

执笔者:金海花 审核人:梁建民 修订日期:2016年12月25日

190

《日语口语 2》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607008 课程中文名称 日语口语2

课程英文名称 Oral Japanese2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二学期

总 学 时 32

总学分 2

先修课程 日语口语 1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日语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延续了词汇、语法、情景会话等内容,

旨在进一步扩展学生的日语语言运用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正确运用恰

当的日语表达方式,根据不同场合和不同的人,应对诸如道歉、询问、拜托、

喜恶、建议等诸多新话题。

建议教材 スリーエーネットワーク编.みんなの日本語Ⅰ.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参考资料

スリーエーネットワーク编.みんなの日本語Ⅰ(学习辅导用书).北京:外语教

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株式会社日本映像教育社教育事業部.ビジネス日本語(テキスト 2 新入社員編).

東京:凡人社,2004

寺内久仁子ら.日本語 1・2・3(上). 東京:アルク,2004

二、课程教学目标

1.掌握话题相关单词、句型、例句。

2.以具体话题为基础,进行模仿和实际运用。

3.熟练运用各种日语日常生活用语和惯用表达方式。

4.了解话题中的日本社会文化背景,学习和比较中日社会文化的异同点。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2. 知识要求 2.2掌握日语语言文化知识及日本国情相关

知识。 教学目标 1-4

3. 能力要求 3.1具备熟练的日语听、说、读、写、译等

基本技能,拥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 1-4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191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道歉

句型

掌握表达道歉的常用句型,能够进行运用。

重点句型的结构、意义。

① ~は~が好きです。~は~が上手です。

② ~は~がわかります。~は~があります。 2 教学目标

1~4 例句 掌握重点词汇,仿照例句进行简单问答。

会话 理解会话内容,掌握本专题涉及的表达方式;

能够就本专题展开自由会话。

询问

句型

掌握表达询问的常用句型,能够进行运用。

① ~に~がいます。~に~があります。

② ~は~にいます。~は~にあります。 2

教学目标

1~4 例句 掌握重点词汇,仿照例句进行简单问答。

会话 理解会话内容,掌握本专题涉及的表达方式;

能够就本专题展开自由会话。

拜托

句型

掌握表达拜托的常用句型,能够进行运用。

① 助数詞(―つ)助数詞(―枚/―台)

② 助数詞(―人)<期間>~ます 2

教学目标

1~4 例句 掌握重点词汇,仿照例句进行简单问答。

会话 理解会话内容,掌握本专题涉及的表达方式;

能够就本专题展开自由会话。

喜恶

句型

掌握表达喜恶的常用句型,能够进行运用。

① ~は~より<形容詞>です。

② ~と~とどちらが<形容詞>ですか。

…~のほうが<形容詞>です。

③ ~[の中]で、~が一番<形容詞>です。 4 教学目标

1~4

例句 掌握重点词汇,仿照例句进行简单问答。

会话 理解会话内容,掌握本专题涉及的表达方式;

能够就本专题展开自由会话。

请求

句型

掌握表达请求的常用句型,能够进行运用。 ① わたしは~が欲しいです。 ② わたしは~を(が)<ます形>+たいです。 ③ ~へ<ます形>/<名詞>に行きます/来ます。 4

教学目标

1~4 例句 掌握重点词汇,仿照例句进行简单问答。

会话 理解会话内容,掌握本专题涉及的表达方式; 能够就本专题展开自由会话。

允许 句型 掌握表达允许的常用句型,能够进行运用。 ① <て形>+もいいです。

2 教学目标

1~4

192

② <て形>+はいけません。

例句 掌握重点词汇,仿照例句进行简单问答。

会话 理解会话内容,掌握本专题涉及的表达方式; 能够就本专题展开自由会话。

顺序

句型 掌握表达顺序的常用句型,能够进行运用。

2 教学目标

1~4 例句 掌握重点词汇,仿照例句进行简单问答。

会话 理解会话内容,掌握本专题涉及的表达方式; 能够就本专题展开自由会话。

关心

句型

掌握表达关心的常用句型,能够进行运用。 ① <ない形>+ないでください。 ② <ない形>+なければなりません(ないといけませ

ん)。 ③ <ない形>+なくてもいいです。 2

教学目标

1~4 例句 掌握重点词汇,仿照例句进行简单问答。

会话 理解会话内容,掌握本专题涉及的表达方式; 能够就本专题展开自由会话。

能力

句型

掌握表达能力的常用句型,能够进行运用。 ① <名詞>ができます。 ② <辞書型>+ことができます。 ③ <名詞>/<辞書型>+ことができます。 2

教学目标

1~4 例句 掌握重点词汇,仿照例句进行简单问答。

会话 理解会话内容,掌握本专题涉及的表达方式; 能够就本专题展开自由会话。

计划

句型

掌握表达计划的常用句型,能够进行运用。 ① <た形>+ことがあります。 ② <た形>+り、<た形>+りします。 ③ <イ形容詞(~イ)>く+なります。 ④ <ナ形容詞>/<名詞>に+なります。 2

教学目标

1~4 例句 掌握重点词汇,仿照例句进行简单问答。

会话 理解会话内容,掌握本专题涉及的表达方式; 能够就本专题展开自由会话。

授受動詞

句型

掌握表达感谢常用句型,能够进行运用。 ① ~をくれます。 ② <て形>+あげます。 ③ <て形>+もらいます。 ④ <て形>+くれます。 4

教学目标

1~4 例句 掌握重点词汇,仿照例句进行简单问答。

会话 理解会话内容,掌握本专题涉及的表达方式; 能够就本专题展开自由会话。

条件 句型 掌握表达条件的常用句型,能够进行运用。 4 教学目标

193

① 普通形過去+ら、~(仮定条件) ② <た形>+ら、~(確定条件) ③ <動詞て形>/<イ形容詞(~イ)>くて/<ナ形容詞

>・<名詞>で+も、~(逆接の仮定条件)

1~4

例句 掌握重点词汇,仿照例句进行简单问答。

会话 理解会话内容,掌握本专题涉及的表达方式; 能够就本专题展开自由会话。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试 50 笔试,口试(会话表演)

平时考核 50 作业、出勤、课堂小测试、会话表演等

执笔者:金海花 审核人:梁建民 修订日期:2016年12月25日

194

《日语阅读 1》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605157

课程中文名称 日语阅读1

课程英文名称 Japanese Reading1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三学期

总 学 时 32

总 学 分 2

先修课程 基础日语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日语专业学科基础课,通过大量阅读掌握准确、快速阅读的技巧,

扩大知识面和词汇量,学会分析日语复杂句子,进一步了解日语文章的特点。

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就业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

建议教材 陈俊森.日语泛读教程1.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参考资料

[1] 陈俊森.新大学日语阅读与写作1.2.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 王秀文等.日本文化解读.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3] 孙树林.日本近现代文学.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5 二、课程教学目标 1.通过大量阅读培养学生的外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2.通过不同文体、题材文章的广泛阅读,了解文章的写法。

3.通过大量广泛阅读文章了解日本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的知识。

4.提高查阅文献、搜集资料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2. 知识要求 2.2掌握日语语言文化知识及日本国情相关

知识。 教学目标 1-4

3. 能力要求 3.1具备熟练的日语听、说、读、写、译等

基本技能,拥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 1-4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1 书信、邮件 (4 学时)

(1)词汇、语法

1.掌握相关篇章出现的词汇的意义及使用方法,

并能够在日常会话中熟练运用重点词汇。 2.掌握篇章中经常出现的语法,并能够灵活使

用。

2 教学目标

1,2,3,4

195

(2)篇章

1.了解作家的生平经历及著作,掌握书信的写

法。 2.理解与该模块相关的篇章内容, 能够复述文

章并理解其深层意义。 3.掌握书信的书写格式及惯用表达。

2

2 家庭生活 (3 学时)

(1)词汇、语法 1.掌握相关篇章中出现的词汇的意义及使用方

法,并能够在日常会话中熟练运用重点词汇。 2.掌握篇章中出现的语法,并能够灵活使用。

2

教学目标

1,2,3,4

(2)篇章

1.了解作家的生平经历及著作,掌握家庭日常生

活用语。 2.理解与相关篇章内容, 能够复述文章并理解

其深层意义。

1

3 习惯礼仪 (3 学时)

(1) 词汇、语法 1.掌握相关篇章中出现的词汇的意义及使用方

法,并能够在日常会话中熟练运用重点词汇。 2.掌握篇章中出现的语法,并能够灵活使用。

2

教学目标

1,2,3,4

(2) 篇章

1.了解作家生平经历以及写作风格。 2.了解日本人的礼仪和习惯。 3.懂得尊重异国、异民族礼仪礼节的重要性。 4.了解日本社会文化,了解日本国法定节日,日

本传统节日以及风俗习惯等。

1

4 医学科普 (3 学时)

(1) 词汇、语法 1.掌握相关篇章中出现的词汇的意义及使用方

法,并能够在日常会话中熟练运用重点词汇。 2.掌握篇章中出现的语法,并能够灵活使用。

2

教学目标

1,2,3,4

(2) 篇章

1.了解作家的生平经历、代表作品和写作风格。

2.了解本模块相关的医学科普类知识。 3.理解篇章内容,能够流利的复述文章。

1

5 传统观念 (3 学时)

(1) 词汇、语法 1.掌握相关篇章中出现的词汇的意义及使用方

法,并能够在日常会话中熟练运用重点词汇。 2.掌握篇章中出现的语法,并能够灵活使用。

2

教学目标

1,2,3,4

(2) 篇章

1.了解作家的生平经历、代表作品和写作风格。 2.了解日本人的传统观念,以及随着时代发展传

统观念的转变。 3.理解篇章内容,能够流利的复述文章。

1

6 饮食文化 (3 时)

(1) 词汇、语法 1.掌握相关篇章中出现的词汇的意义及使用方

法,并能够在日常会话中熟练运用重点词汇。 2.掌握篇章中出现的语法,并能够灵活使用。

2

教学目标

1,2,3,4

(2) 篇章

1.了解作家的生平经历、代表作品和写作风格。

2.了解中日两国有代表性的美食,了解中日两国

的饮食文化和酒文化。 3.理解篇章内容,能够流利的复述文章。

1

7 (1) 词汇、语法 1.了解作家的生平经历、代表作品和写作风格。 2 教学目标

196

文学经典 (3 时)

2.掌握文章及练习中出现的词汇的意义及使用

方法,并能够在日常会话中熟练运用重点词汇。 3.掌握文章及联系中出现的语法,并能够灵活使

用。

1,2,3,4

(2)篇章 1.了解作家的生平经历、代表作以及写作风格。 2. 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意义。 3.能够流利的朗读篇章,并转述大意。

1

8 异文化比较 (11 学时)

(1) 词汇、语法 1.掌握篇章中出现的词汇的意义及使用方法,并

能够在日常会话中熟练运用重点词汇。 2.掌握篇章中出现的语法,并能够灵活使用。

2

教学目标

1,2,3,4

(2)篇章 1了解作家生平经历、代表作品及写作风格。 2.理解中日两国文化的异同之处,准确流利地朗

读篇章,并转述大意。 1

9 励志美文 (3 学时)

(1) 词汇、语法 1.掌握篇章中出现的词汇的意义及使用方法,并

能够在日常会话中熟练运用重点词汇。 2.掌握篇章中出现的语法,并能够灵活使用。

2

教学目标

1,2,3,4

(2)篇章 1.了解作家的生平经历、代表作品和写作风格。 2.领会作品的教育意义,准确流利地背诵和复述

篇章。 1

10 日本人的 国民性

(4 学时)

(1) 词汇、语法

1.掌握文章及练习中出现的词汇的意义及使用

方法,并能够在日常会话中熟练运用重点词汇。 2.掌握文章及联系中出现的语法,并能够灵活使

用。

2

教学目标

1,2,3,4

(2)篇章 1.了解作家的生平经历、代表作品和写作风格。

2.了解日本人暧昧、谨慎、勤奋等特点。 3.准确流利地背诵和复述篇章。

1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试 70 闭卷考试

平时考核 30 作业、出勤、课堂小测验 执笔者:孙鸿芳 审核人:梁建民 修订日期: 年 月 日

197

《日语阅读 2》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605158

课程中文名称 日语阅读2

课程英文名称 Japanese Reading2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四学期

总 学 时 32

总 学 分 2

先修课程 日语阅读1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日语专业学科基础课,包括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的培养。阅

读理解能力包括对难句、文章大意等方面的理解能力。阅读技巧包括快速阅读,

根据上下文判断词义、细读、略读、查阅等。通过大量广泛阅读提高语言应用

能力的同时了解语言背后的社会文化知识。

建议教材 陈俊森.日语泛读教程2.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参考资料

[1] 陈俊森.新大学日语阅读与写作1.2.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王秀文等.日本文化解读.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3] 孙树林.日本近现代文学.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5 二、课程教学目标 1.扩大词汇量,巩固语法知识,增强日语语感,提高阅读兴趣,提高分析、理解能力。

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正确的阅读方法。

3.提高阅读速度、推理和概括能力。

4. 丰富文化背景知识,开拓视野,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2. 知识要求 2.2掌握日语语言文化知识及日本国情相关

知识。 教学目标 1-4

3. 能力要求 3.1具备熟练的日语听、说、读、写、译等

基本技能,拥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 1-4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1 大众媒体

(1) 词汇、语法 1.掌握篇章中出现的词汇的意义及使用方法,并

能够在日常会话中熟练运用重点词汇; 2.掌握篇章中出现的语法,并能够灵活使用;

2 教学目标

1,2,3,4

198

(4 学时) (2)篇章

1.了解作家的生平经历及著作。 2.熟练朗读篇章,达到能够转述文章内容的程度。

2

2 人生哲理 (3 学时)

(1)词汇、语法 1.掌握文篇章中出现的词汇的意义及使用方法,

并能够在日常会话中熟练运用重点词汇; 2.掌握篇章中出现的语法,并能够灵活使用;

2

教学目标

1,2,3,4 (2)篇章

1.了解作家的生平经历及著作; 2.理解篇章的教育意义,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

能流利的朗读课文并复述; 3.流利朗读篇章,达到能够转述文章内容的程度;

1

3 谚语

(3 学时)

(1)词汇、语法 1.掌握篇章中出现的词汇的意义及使用方法,并

能够在日常会话中熟练运用重点词汇; 2.掌握篇章中出现的语法,并能够灵活使用;

2 教学目标

1,2,3,4 (2)篇章

1.了解作家的生平经历及著作; 2.熟练朗读篇章,达到能够转述文章内容的程度; 3.掌握常用的谚语;

1

4 生活百科 (3 学时)

(1)词汇、语法 1.掌握文篇章中出现的词汇的意义及使用方法,

并能够在日常会话中熟练运用重点词汇; 2.掌握篇章中出现的语法,并能够灵活使用;

2 教学目标

1,2,3,4 (2)篇章

1.了解作家的生平经历及著作; 2.熟练朗读篇章,达到能够转述文章内容的程度;

1

5 名家名作 (3 学时)

(1)词汇、语法 1.掌握篇章中出现的词汇的意义及使用方法,并

能够在日常会话中熟练运用重点词汇; 2.掌握篇章中出现的语法,并能够灵活使用;

2 教学目标

1,2,3,4 (2)篇章

1.了解作家的生平经历及著作; 2. 了解作家的写作手法; 3. 熟练朗读篇章,达到能够转述文章内容的程

度。

1

6 通信工具 (3 学时)

(1)词汇、语法 1.掌握文篇章中出现的词汇的意义及使用方法,

并能够在日常会话中熟练运用重点词汇; 2.掌握篇章中出现的语法,并能够灵活使用;

2 教学目标

1,2,3,4 (2)篇章

1.了解作家的生平经历及著作; 2.熟练朗读篇章,达到能够转述文章内容的程度。

1

7 环境保护 (3 时)

(1)词汇、语法 1.掌握篇章中出现的词汇的意义及使用方法,并

能够在日常会话中熟练运用重点词汇; 2.掌握篇章中出现的语法,并能够灵活使用;

2

教学目标

1,2,3,4 (2)篇章

1. 了解作家的生平经历及著作; 2. 理解课文的教育意义,了解热爱大自然,节约

用水,保护绿色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3.熟练朗读篇章,达到能够转述文章内容的程度

1

8 异文化交流 (3 学时)

(1)词汇、语法 1.掌握文章及练习中出现的词汇的意义及使用方

法,并能够在日常会话中熟练运用重点词汇; 2.掌握篇章中出现的语法,并能够灵活使用。

2 教学目标

1,2,3,4 (2)篇章

1.了解作家的生平经历及著作; 2.熟练朗读篇章,达到能够转述文章内容的程度; 3.理解文章的教育意义,了解异文化交流中相互

1

199

尊重的重要性。

9 科技发展 (3 学时)

(1)词汇、语法 1.掌握文章及练习中出现的词汇的意义及使用方

法,并能够在日常会话中熟练运用重点词汇; 2.掌握篇章中出现的语法,并能够灵活使用。

2 教学目标

1,2,3,4 (2)篇章

1.了解作家的生平经历及著作; 2.熟练朗读篇章,达到能够转述文章内容的程度; 3.了解科技发展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1

10 日本人的 性格

(4 学时)

(1)词汇、语法 1.掌握文章及练习中出现的词汇的意义及使用方

法,并能够在日常会话中熟练运用重点词汇; 2.掌握篇章中出现的语法,并能够灵活使用。

2

教学目标

1,2,3,4 (2)篇章

1. 了解作家的生平经历及著作; 2. 熟练朗读篇章,达到能够转述文章内容的程

度; 3. 达到能够转述文章内容的程度。理解日本人交

际的“原则”和“真心”。理解“茶室人际关系”的意

义。

1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试 70 期末考查

平时考核 30 作业、出勤、课堂小测验

执笔者:孙鸿芳 审核人: 修订日期: 年 月 日

200

《日语语法》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605154

课程中文名称 日语语法

课程英文名称 Japanese Grammar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五学期

总 学 时 32

总 学 分 2

先修课程 无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日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用于日语专业三年级第一学期日语语法课

教学。课程系统讲授日语语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用以指导日语学习。主要

包括:时间的表达方式,待遇表现,语态,语气及复文。

建议教材 杉村泰.日语语法问题解疑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参考资料

[1] 森田良行.基礎日本語1.2.3[M].東京:角川書店,1977.1980.1984

[2] 益岡隆志・田窪行則.基礎日本語文法[M].東京:くろしお出版社,1989

[3] 井上和子.変形文法と日本語[M].東京:大修館書店,1976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了解过去时与非过去时的意义,注意持续体,存续体,完成体,起始体的表现。

2. 熟练掌握被动态,可能态,自然发生态,使动态的用法。

3. 了解敬语的性质、功能及类别,准确使用尊敬语;谦让语。了解语境对于语言的影响,了解日本

人对内外,上下关系的重视及其对敬语使用的影响。

4. 了解句子、句素、句子成分的概念,能够正确划分句子成分。掌握陈述方式的含义,不同语境使

用恰当的陈述方式;能够给句子正确分类。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2.知识要求 2.2掌握日语语音、词汇、语法等专业基础知识和

理论知识,具有坚实的日语语言基础。 教学目标 1-4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1 时态和体 (8学时)

(1)时态

1.掌握主节中的「~する、~した」的区别及「~

した」的特殊的用法; 2.掌握从属节中的「~する、~した」的区别; 3.掌握修饰节中的「~する、~した」的区别。

4 教学目标

1

201

(2)体

1.掌握「~している」的基本用法及特殊用法; 2.了解表达思考的动词的「ている」的含义; 3.理解「~している」和「~し続ける、~してあ

る、~しつつある、~したことがある」的区分使

用。

4

2 自他动词和

使役受身 (6学时)

(1)自他动词

1.掌握自动词和他动词在形态、意义及功能上的差

别; 2.正确理解成对的自他动词的概念,及成对自他动

词的一些惯用表现; 3.能够正确理解成对自他动词中的自动词所有的

特殊功能,并能正确使用。

2

教学目标

2 (2)使役

1.掌握「(さ)せる」的意义及功能; 2. 了解日语文体对于使用使役还是自他动词的影

响; 3.正确理解使役的惯用表现。

2

(3)受身

1.掌握「(ら)れる」的意义及功能;理解受身文

中的视点问题;掌握三类受身文各自的意义及功

能; 2.正确理解使役受身的形式、意义及功能。

2

3 待遇表现 (6 学时)

(1) 待遇表现

和敬语 1.了解待遇表现的定义; 2.了解敬语的功能,种类及使用原则。

2

教学目标

3

(2) 各种表达

方式

1.掌握敬语表现的动词变形和郑重表现; 2.掌握授受表现的形式及使用方法以及授受表现

在丁宁体和普通体中的使用区分。 2

(3) 待遇表现

使用的场合

1.正确理解依赖·劝诱·承诺中的待遇表现的使用; 2.正确理解助言·忠告中的待遇表现的使用; 3.正确理解主张·意见中的待遇表现的使用; 4.正确理解许可·申请中的待遇表现的使用。

2

4 语气

(6 学时)

(1) モダリテ

1.了解モダリテイ的定义; 2.掌握表达避开断定的语气的表现方式; 3.掌握表达否定的语气的表现方式; 4.掌握表达想象着叙述的语气的表现方式; 5.掌握表达叙述样态的语气的表现方式; 6.掌握表达意志的语气的表现方式; 7.掌握表达义务·必要语气的表现方式; 8.掌握表达可能·不可能语气的表现方式。

3

教学目标

3

(2)终助词

1.正确理解一般的终助词的意义及功能。诸如:

「ね」「よ」「だろ/でしょ」「じゃない」等; 2.了解周边的终助词的意义及功能。诸如:「って」

「っけ」「な/なあ」「わ」「だ」「か」等。

3

5 复句

(6 学时) (1)顺接条件

正确理解顺接条件「と・ば・たら・なら」的用法

区别。 正确理解表示条件的复合形的用法。诸如:「かぎ

2 教学目标

4

202

りでは」、「ないことには…ない」、「(よ)う

ものなら」、「くらいなら」等等。

(2)逆接条件

正确理解逆接条件「でも・のに・が/けれど」的

用法区别。 正确理解表示逆接条件的复合形的用法。诸如:「て

も」;类、「のに」类、「けど」类等等。

2

(3)原因

掌握表达原因的基本形式―-「から」・「ので」・

「て」・「なくて」・「ため(に)」。 正确理解包含说话人判断的形式。诸如:「のだか

ら・んですから」、「おかげで・せいで」、「か

らには・以上(は)」、「からこそ」、「ばかり

に」、「あまりに」、「だけに・だけあって」、

「がゆえに」、「し」等等。

2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试 70 闭卷考试

平时考核 30 作业、出勤、课堂小测验

执笔者:张琳娜 审核人:王长春 修订日期:2016年9月1日

203

《日本概况》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60552 课程中文名称 日本概况

课程英文名称 Background Knowledge of Japan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四学期

总 学 时 32

总 学 分 2

先修课程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日语专业学科基础课,主要包括日本地理、现代日本社会和日本历史三

大部分,涵盖日本地理、社会文化、经济、科学教育等方面知识。本课程旨在开

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进而掌握所学语言的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促进日语

学习,较为全面地了解日本,以便适应今后的工作需要。

建议教材 刘笑明.第二版日本国家概况.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参考资料 刘笑明.日本国家概况参考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花田俊典.新詳説国語便覧.東京:東京書籍,1995

二、课程教学目标

1.掌握日本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风俗习惯等社会背景知识。

2.补充语言学习中涉及文化方面的具体知识。

3.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增加对日语语言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全面地了解日本。

4.了解话题中的日本社会文化背景,学习和比较中日社会文化的异同点。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2.知识要求 2.3掌握日本国情、社会与文化知识及日语语言文

化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1-4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日本地理

位置和面积 掌握日本的自然地理状况,包括行政区,正确找

出日本各个行政区在日本的具体位置

14 教学目标

1~4 人口和气候 掌握日本的总人口及人口分布状况,日本的气候

特点、自然灾害的主要种类

日本列岛 掌握日本地形的主要特点

204

日本资源 了解日本主要的地下、森林、水产资源基本情况

日本交通 了解日本新干线、海底隧道、日本著名的机场

日本各地方 掌握各地方的划分,及其地形、气候特征,主要

农副产品、地下资源、工业发展状况的阐述

日本 社会文化

日本文化 了解日本文化的特性,各个传统文化的主要特 点及产生发展过程;

8 教学目标

1~4

日本人 掌握日本人国民性的特征、日本人的自然观

日本文学 近代日本文学的主要作家及代表作品;

日本的风俗习

日本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主要 “年中行事”的名

称、时间及活动内容; 日本料理的主要种类及特点;

日本经济 经济民主化

掌握日本经济民主化的三个基本政策、成功要

因、贸易构造的含义 8 教学目标

1~4 日本工业地带 了解日本主要工业地带的发展及特征

日本 科学教育

日本教育 了解日本教育制度的基本特征 2

教学目标

1~4 科学技术 了解日本科学技术的主要领域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试 50 期末考查

平时考核 50 作业、出勤、课堂小测试、课堂发表等

执笔者:金海花 审核人:梁建民 修订日期:2016年12月25日

205

《日语基础写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607010 课程中文名称 基础日语写作

课程英文名称 Japanese Writing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四学期

总 学 时 32 总 学 分 2 先修课程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日语专业学科基础课,内容包括日语句子、段落、文章结构、逻辑层

次和词语搭配等基础知识,以及日记、日常商务文书、感想文、说明文、议论

文等体裁,旨在通过学习范文和进行写作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日语基础写

作能力和水平。

建议教材 王军彦.新编日语写作.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二、课程教学目标

1.日语句子、段落、文章结构、逻辑层次和词语搭配等基础知识。 2.了解日记、日常商务文书、感想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体裁。 3.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日记、日常商务文书、感想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体裁的写作。 4.了解范文中的日本社会文化背景,学习和比较中日社会文化的异同点。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2. 知识要求 2.2掌握日语语言文化知识及日本国情相关

知识。 教学目标 1-4

3. 能力要求 3.1具备熟练的日语听、说、读、写、译等

基本技能,拥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 1-4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写作基础

文章的种类与文体特点 理解日语文体与文章分类,掌握日文写

作步骤的基础上,书写符合要求的日语

文章,培养运用日语写作的基本技能。 4 教学目标1

文章的文体特征

书面体,口语体

写作步骤、段落、规范

命题作文 写作特点 掌握命题作文的写作知识和技能 4 教学目标

206

简历写作 学习经历、工作经历、生活经历的写作 1,3,4

日记 相关基础知识 了解日记文的特质、自由写作方式

4 教学目标

1,3,4 范文,写作实践 了解日记文种类,学习范文,写作实践

商务文书 相关基础知识 了解商务文书的特质、种类

4 教学目标

1~4 范文,写作实践 了解贺年片、便笺、书信的写作要领

说明文 相关基础知识 了解说明文的特质、写作要领

6 教学目标

1~4 范文,写作实践 学习范文,写作实践

感想文 相关基础知识 了解感想文的特质、写作要领

4 教学目标

1~4 范文,写作实践 学习范文,写作实践

议论文 相关基础知识 了解议论文的特质、写作要领

6 教学目标

1~4 范文,写作实践 学习范文,写作实践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试 50 期末考查

平时考核 50 作业、出勤、课堂小测试、写作实践等

执笔者:金海花 审核人:梁建民 修订日期:2016年12月25日

207

《日语高级写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60623

课程中文名称 日语高级写作

课程英文名称 Japanese Academic Writing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五学期

总 学 时 32

总 学 分 2

先修课程 无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日语专业高年级专业基础课,主要是通过讲解日语论文写作知识,

以及学生大量的写作训练,以提高其书面表达能力,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基础。

在教学内容选择和安排上遵循以实践为主,辅以必要的理论指导;教学内容由浅

入深,从易到难的基本原则。

建议教材 聂中华.《日语本科论文写作指导》.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

参考资料

[1]朱巨器.日语论文写作教程[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

[2]翟东娜,潘钧.《日语概论》[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8

[3]《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抚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出版社,2007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理解日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目的及要求,了解论文的种类。

2.掌握选题的原则、方法和资料的处理方式。

3. 重点掌握论文的基本构成与写作的要领以及日语语言类、日本文学类、日本文化类、日语翻译类

等各个类别的论文的写作方法。

4. 了解论文答辩的意义及答辩前需要准备的事宜。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2. 知识要求 2.2掌握日语语言文化知识及日本国情相关

知识。 教学目标 1-4

3. 能力要求

3.1具备熟练的日语听、说、读、写、译等

基本技能,拥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3.2具备较高的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交际

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具

备初步的科研能力。

教学目标 1-4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208

1 概论

(2学时)

(1)写作目的和基 本要求

1.了解日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目的; 2.理解日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

要求。 1

教学目标

1

(2)论文的种类 1.了解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的论文分类; 2.了解论文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的作用。

1

2 选题与开题 (4学时)

(1) 选题的意义、

原则及方法

1.了解选题的意义; 2.理解选题的原则; 3.重点掌握选题的方法。

1

教学目标

2 (2)资料的查找和 分析方法

1. 掌握查找资料的途径及方法; 2. 了解资料处理的注意事项; 3.掌握科学的资料分析方法。

1

(3)开题 1.了解开题所需的准备事宜及注意事项; 2.掌握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 3.模拟开题训练

2

3 论文的基本构

成与写作要领 (4 学时)

(1) 基本构成 1.掌握论文的基本构成; 2.了解论文各部分的作用。

2

教学目标

2,3 (2) 写作要领

1.掌握摘要及关键词的写作方法及注意事

项; 2.掌握引言的写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3.重点掌握本论部分的写作方法及写作要

领; 4.掌握结论部分的作用及写作方法; 5.理解参考文献的写作方法。

2

4 专题论文写作 (20 学时)

(1)日语语言类论

文写作

1.了解本科生阶段在日语语言学领域所能

涉猎的选题范围; 2.掌握日语语言类论文的写作方法; 3.进行写作训练。

4

教学目标

3

(2) 日本文学类论

文写作

1.了解本科生阶段在日本文学领域所能涉

猎的选题范围; 2.掌握日本文学类论文的写作方法; 3.进行写作训练。

4

(3)日语文化类

论文写作

1.了解本科生阶段在日语文化领域所能涉

猎的选题范围; 2.掌握日语文化类论文的写作方法; 3.进行写作训练。

4

(4)日语教学类

论文写作

1.了解本科生阶段在日语教学领域所能涉

猎的选题范围; 2.掌握日语教学类论文的写作方法; 3.进行写作训练。

4

(5)日语翻译类

论文写作

1.了解本科生阶段在日语翻译领域所能涉

猎的选题范围; 2.掌握日语翻译类论文的写作方法;

4

209

3.进行写作训练。

5 论文答辩 (2 学时)

(1)答辩前的准备

工作

1.了解论文答辩的意义; 2.了解答辩前需要准备的事宜; 3.了解答辩的规定。

1 教学目标

4

(2)论文成绩评定 了解论文成绩评定的标准。 1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试 70 闭卷考试

平时考核 30 作业、出勤、课堂小测验

执笔者:张琳娜 审核人:王长春 修订日期:2016年9月1日

210

《高级日语 1》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60532

课程中文名称 高级日语1

课程英文名称 Advanced Japanese1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五学期

总 学 时 64学时

总 学 分 4

先修课程 基础日语4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日语专业学科基础课的高级阶段课程,教学重点由基础阶段的词

汇、文法、句型过渡到理解文章结构、赏析文学作品,了解日本社会、文化等领

域知识;在学习地道日语的同时,养成日语思维习惯,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建议教材 吴侃,村木新次郎.高级日语 1.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参考资料

[1]周炎辉.日语惯用型详析.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5

[2]罗明辉.现代日语语法词典.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3]翟东娜,潘钧.日语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司馬遼太郎,ドナルド・キーン.日本人と日本文化.中央公論社,1996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本的社会、文化、生活、科普等方面的知识。

2.独立查阅背景资料,理解文章内容及结构,掌握分析文章、句子结构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教师精讲、学生讨论、师生互动等环节,加深对日文原版文章的理解,开拓国际视野。

4.通过学习地道日语表达方式,掌握日语思维特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2. 知识要求 2.2掌握日语语言文化知识及日本国情相关

知识。 教学目标 1-4

3. 能力要求 3.1具备熟练的日语听、说、读、写、译等

基本技能,拥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 1-4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语言 文化

一、作品背景 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简介和创作

手法。 16

教学目标 1,2,3,

211

二、词汇语法

掌握相关领域词汇及句型的用法,并能够独

立分析句子结构、理解文脉及文章中心思想。 1. 重点句型: ①「~において、~における」“在……场合(地

点)” ②「~ことになる、~こととなる」 “变得……” 2.构词・语法: ①「~がたい」“难于……” ②「~ざるをえない」“不得不……”

4

三、语言文化

1.了解与课文相关的日语语言知识或日本社会文

化知识。 ①言霊思想と「国語」意識; ②体会「日本語の美しさ」。 2.能够口头综述文章主要内容和思想及相关背景

知识。

社会 生活

一、作品背景 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简介和创作

手法。

16

教学目标 1,2,3

二、词汇语法

掌握相关领域词汇及句型的用法,并能够独

立分析句子结构、理解文脉及文章中心思想。 重点句型: ①「~付き」“附带……” ②「~て(で)よかった」“可以……真好”

三、社会文化

1.了解与课文相关的日语语言知识或日本社会文

化知识。 ①了解日本社会的「独居」と「孤独死」现象; 2.能够口头综述文章主要内容和思想及相关背景

知识。.について述べなさい。

企带 文化

一、作品背景 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简介和创作

手法。

16

教学目标 1,2,3

二、词汇语法

掌握相关领域词汇及句型的用法,并能够独

立分析句子结构、理解文脉及文章中心思想。 1. 重点句型: ①「~ねばならぬ」“不……不行” ②「~っぱなし」“置……于不顾” 2.构词法: ①「~そろう」“齐(声)、协调……”

三、社会文化

1.了解与课文相关的日语语言知识或日本社会文

化知识。 ①了解“日本工薪带带”的社会带能及属性; ②了解「三大都市圏」相关常识; 2.能够口头综述文章主要内容和思想及相关背景

知识。1.について述べなさい。

212

医疗

民生

一、作品背景 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简介和创作

手法。

16 教学目标 1,2,3,

4

二、词汇语法

掌握相关领域词汇及句型的用法,并能够独

立分析句子结构、理解文脉及文章中心思想。 1. 重点句型: ①「~たところで」“虽然……但是……” ②「~から~にかけて」“从……到……” ③「~にもかかわらず」“尽管……” 2.表达: ①「これといって~ない」“没有称得上……的” ②「~なら」“若是……”

三、社会文化

1.了解与课文相关的日语语言知识或日本社会文

化知识。 ①了解日本「飽食時代」的社会现象; 2.能够口头综述文章主要内容和思想及相关背景

知识。1.について述べなさい。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试 70 闭卷考试

平时考核 30 考勤、作业、测试和课堂表现等

执笔者:颜栾兰 审核人:王长春 修订日期:2016 年 12 月 21 日

213

《高级日语 2》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60533

课程中文名称 高级日语2

课程英文名称 Advanced Japanese2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六学期

总 学 时 64

总 学 分 4

先修课程 基础日语1~4、高级日语1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日语专业学科基础课的高级阶段课程,教学重点由基础阶段的词

汇、文法、句型过渡到分析文章、理解语言心理和社会、文化背景;在学习地道

日语的同时,养成日语思维习惯,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建议教材 吴侃,村木新次郎.高级日语 2.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参考资料

[1]周炎辉.日语惯用型详析.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5

[2]罗明辉.现代日语语法词典.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3]翟东娜,潘钧.日语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熊倉千之.日本人の表現力と個性.中央公論社,1990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熟悉日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独立查阅背景资料,理解文章内容及结构,掌握分析文章、句子结构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教师精讲、学生讨论、师生互动等环节,加深对日文原版文章的理解,逐步养成思辨能力。

4.通过学习地道日语表达方式,掌握日语思维特点,提高日语交际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2. 知识要求 2.2掌握日语语言文化知识及日本国情相关

知识。 教学目标 1-4

3. 能力要求 3.1具备熟练的日语听、说、读、写、译等

基本技能,拥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 1-4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议论文 一、作品背景 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简历和写作

理念。 12 教学目标

214

二、词汇语法

掌握相关词语及重点句型的用法,并能够独立

分析句子结构、文章框架。 1.重点句型: ①「~と思われる」“大家认为……” ②「~か否か」“刚……,就……” ③「~ばかりか」“不仅……” 2.惯用句・谚语: ①終わり良ければすべて良し。 ②一歩誤れば大失敗に終わる。 3.相关日语语言知识・日本社会文化知识: ①委婉表达的技巧 ②委婉表达的原则

1,2,3

三、社会文化

1.可以独立查阅与课文相关的日语语言知识或日

本社会文化知识,并对所查阅的日文资料进行分析

和汇总。 2.能够口头综述文章主要内容和思想及相关背景

知识。

社論文

一、作品背景 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简历及写作

理念;

12 教学目标

1,2,3

二、词汇语法

掌握相关词语及重点句型的用法,并能够独立

分析句子结构、文章框架。 重点句型: ①「~訳にはいかない」“不可以……” ②「~にして見れば」“在……看来” ③「なにしろ、~」“总之……”

三、社会文化

1.可以独立查阅与课文相关的日语语言知识或日

本社会文化知识,并对所查阅的日文资料进行分析

和汇总。 2.能够口头综述文章主要内容和思想及相关背景

知识。

文化介绍

一、作品背景

1.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简历及写作理

念: 2.了解涉及「日本人の深層心理」「性格破産」等

社会问题及其历史渊源。

12 教学目标

1,2,3 二、词汇语法

掌握相关词语及重点句型的用法,并能够独立

分析句子结构、文章框架。 1. 重点句型: ①「とのこと」“据说……” ②「~ところ」“一……竟然……” 2.相关日语语言知识・日本社会文化知识: ①日本社会「うち」和「そと」原则。 ②了解关于日本的「恥」文化。 ③以「日本人の読書量」为主题,进行发表演练。

三、社会文化 1.可以独立查阅与课文相关的日语语言知识或日

215

本社会文化知识,并对所查阅的日文资料进行分析

和汇总。 2.能够口头综述文章主要内容和思想及相关背景

知识。

社会 问题

一、作品背景

1.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简历及写作理

念。 2.了解涉及「中流意識」「不登校」等社会问题及

其社会根源。

10 教学目标

1,2,3,4

二、词汇语法

掌握相关词语及重点句型的用法,并能够独立

分析句子结构、文章框架。 1. 重点句型: ①「、~と言えば」“说起……” ②「~をもとに」“以……为根源” ③「~はともかくとして」“姑且不谈……” 2.了解相关日语语言知识及日本社会文化知识。

三、社会文化

1.可以独立查阅与课文相关的日语语言知识或日

本社会文化知识,并对所查阅的日文资料进行分析

和汇总。 2.能够口头综述文章主要内容和思想及相关背景

知识。

言語 発展

一、作品背景 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简历及写作

理念。

10 教学目标

1,2,3,4

二、词汇语法

掌握相关词语及重点句型的用法,并能够独立

分析句子结构、文章框架。 1. 重点句型: ①「~と引き替えに」“与……相对,……” ②「~てばかりいる」“一味地……” ③「夫婦・夫妻」的差异 2.相关日语语言知识 ・日本社 ①尼崎公害訴訟 ②日本的公害年表

三、社会文化

1.可以独立查阅与课文相关的日语语言知识或日

本社会文化知识,并对所查阅的日文资料进行分析

和汇总。 2.能够口头综述文章主要内容和思想及相关背景

知识。

国际 关系

一、作品背景 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简历及写作

理念。 8

教学目标

1,2,3,

216

二、词汇语法

掌握相关词语及重点句型的用法,并能够独立

分析句子结构、文章框架。 1. 重点句型: ①「~かと思ったら」“以为……,结果……” ②「~てはじめて」“……之后才……” ③「いくら~ても」“无论……” 2.构词法: ①「~がたい」 ②「~にくい」 ③「~かねない」和「~かねる」的差异

4

三、社会文化

1.可以独立查阅与课文相关的日语语言知识或日

本社会文化知识,并对所查阅的日文资料进行分析

和汇总。 2.能够口头综述文章主要内容和思想及相关背景

知识。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试 70 闭卷考试

平时考核 30 考勤、作业、测试和课堂表现等

执笔者:颜栾兰 审核人:王长春 修订日期:2016 年 12 月 21 日

217

《高级日语 3》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60534

课程中文名称 高级日语3

课程英文名称 Advanced Japanese3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七学期

总 学 时 32学时

总 学 分 2

先修课程 高级日语2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日语专业学科基础课的高级阶段课程,教学重点侧重于提高分析

文章层次结构,赏析古典文学,理解语言心理和社会、文化背景等能力;在学

习地道日语的同时,养成日语思维习惯,加强外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建议教材 吴侃,村木新次郎.《高级日语 2》.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参考资料

[1]周炎辉.日语惯用型详析.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5

[2]罗明辉.现代日语语法词典.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3]翟东娜,潘钧.日语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板坂元.日本語の表情.講談社,1978

[5]中村明.センスある日本語表現のためにー語感とは何か.中央公論社,1994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本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2.独立查阅背景资料,理解文章内容及结构,掌握分析文章、句子结构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教师精讲、学生讨论、师生互动等环节,加深对日文原版文章的理解,提升思辨能力。

4.通过学习地道日语表达方式,掌握日语思维特点,提高科学研究意识。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2. 知识要求 2.2 掌握日语语言文化知识及日本国情相

关知识。 教学目标 1-4

3. 能力要求 3.1具备熟练的日语听、说、读、写、译等

基本技能,拥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 1-4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218

古典文学

一、作品背景 了解古典文学作品的年代背景、作者创作手

法,以及作品所反映的思想。

8 教学目标

1,2,3

二、古典语法

1.掌握古典文法及句型的用法,并能够独立分析

文学作品,如和歌、俳句等文学形式的结构、意

义。 2. 掌握古典文学的节律规则,能够自学并欣赏经

典代表作品,如: 俳句:「粟(あわ)一粒秋三界を蔵しけり」

三、社会文化

1.了解各年代的文学形式的发展演变过程及特

征; 2.能够概述文章主要内容和思想理念及自学相关

文学知识。

国外译著

一、作品背景 了解译著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翻译

手法及创作理念,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

散文等翻译作品。

8 教学目标

1,2,3

二、词汇语法 1.掌握相关词语及重点句型的用法,并能够独立

分析句子结构、文章框架。 2.侧重外文与日文的语言比较及理解文化差异。

三、社会文化

1.可以独立查阅与课文相关的日语语言知识或

日本社会文化知识,并对所查阅的日文资料进行

分析和汇总。 2.能够概述文章主要内容和思想及相关背景知

识。

礼仪礼节

一、作品背景 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简历及写作理

念。

8 教学目标

1,2,3,4

二、词汇语法

掌握相关词语及重点句型的用法,并能够独

立分析句子结构、文章框架。 1 重点句型 ①「~につけて」“因为……” ②「~(よ)うものなら」“若是……”

三、社会文化

1.可以独立查阅与课文相关的日语语言知识或

日本社会文化知识,并对所查阅的日文资料进行

分析和汇总。 ①日本人的寒暄礼带; ②日本社会的礼带章法及行带特征。 2.能够口头综述文章主要内容和思想及相关背

景知识。

文学评论 一、作品背景

1.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简历及写作

理念。 2.了解涉及评论类文章的写作手法,及其社会影

响力。

8 教学目标

1,2,3,4

219

二、词汇语法

1.掌握相关词语及重点句型的用法,并能够独立

分析句子结构、文章框架。 词汇辨析: ①「どうにか、どうにも」“好歹,总算” ②「あげく」“……最终” ③「批評・評論・批判」三者的异同 2.了解相关日语语言知识、日本社会文化知识。

三、社会文化

1.可以独立查阅与课文相关的日语语言知识或

日本社会文化知识,并对所查阅的日文资料进行

分析和汇总。 2.能够口头综述文章主要内容和思想及相关背

景知识。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试 70 闭卷考试

平时考核 30 考勤、作业、测试和课堂表现等

执笔者:颜栾兰审核人:王长春修订日期:2016 年 12 月 21 日

220

《翻译》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60624

课程中文名称 翻译

课程英文名称 Japanese Translation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六学期

总 学 时 32

总 学 分 2

先修课程 无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日语专业高年级的学科基础课。通过日汉、汉日翻译的基本理

论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原文主旨,掌握日汉互译的方法和技巧。同

时,要求学生对日本社会、背景、 各种常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能把所学

的翻译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借助翻译工具,翻译不同文体风格的文章。

建议教材 高宁.《日汉互译教程》.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

参考资料 陶振孝.《现代日汉翻译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通过日汉、汉日翻译的基本理论的学习,使学生能基本掌握日汉互译的能力,要求能准确理解原

文,基本没有误译,汉语表达清楚、通顺,并具有一定的文采。

2. 对原文所涉及的日本社会、背景、 各种常识有一定了解。

3. 把所学的翻译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能综合利用翻译理论,借助翻译工具,翻译不同文体风格的

文章。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2. 知识要求 2.2 掌握日语语言文化知识及日本国情相

关知识。 教学目标 1-3

3. 能力要求 3.1具备熟练的日语听、说、读、写、译等

基本技能,拥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 1-3

221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日译汉的

意译和加译

(6学时)

顺译---普通词语的翻译(一)

倒译---特殊词语的翻译(一)

分译与合译---特殊词语的翻译

(二) 意译---普通词语的翻译(二)

掌握日译汉翻译基本知

识与概念,理解日译汉的

语境与微、宏观层面,能

够灵活运用意译、加译、

简译等技巧;注意特殊词

语的翻译。

6 教学目标

1-3

日译汉的

简译和变译

(6学时)

加译---数量词的翻译

简译---拟声拟态词的翻译 变译---同形汉字词的翻译

掌握翻译基本知识与概

念,简译和变译的基本技

巧,同时注意特殊词语的

翻译。

6 教学目标

1-3

汉译日的

作品翻译

(6学时)

汉日翻译总原则

顺译---常用词语理解与表达(一) 倒译---常用词语理解与表达(二)

分译与合译---同形汉字词的翻译

(一)

意译---同形汉字词的翻译(二)

掌握汉译日翻译的总原

则,了解常用词汇的翻

译、语法范畴的翻译问

题、翻译技巧等;正规作

品的翻译、小说的翻译、

科技作品的翻译、新闻报

道的翻译等。

6 教学目标

1-3

汉译日的

加译和简译

(14 学时)

加译---俗语、流行语的翻译

简译---成语的翻译

变译---外来语专有名词的翻译 反译---关联词语的翻译

掌握汉译日翻译的总原

则,能够运用常用词汇、

语法等完成汉译日,把加

译、简译等基本技巧运用

于实际翻译中去。

14 教学目标

1-3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试 70 闭卷考试

平时成绩 30 作业、出勤、测试、课堂表现 执笔者:王长春 审核人:戴功伟 修订日期:2016年12月25日

222

《日语视听说》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通过不同专题的视听材料进行听说训练,学习日语表达规范,掌握日语交流方法和技巧。

2. 通过精讲、精听、精炼各种题材的日本影音学习资料,强化学生的日语综合听解能力。

3.开阔国际视野,扩大知识面,增加对日语语言学习的兴趣,全面了解日本社会。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2. 知识要求 2.2 掌握日语语言文化知识及日本国情相

关知识。 教学目标 1-3

3. 能力要求 3.1具备熟练的日语听、说、读、写、译等

基本技能,拥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 1-3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专题(一) 自然灾害・

(1)背景介绍: 了解背景介绍中涉及有关自然灾害、地理

环境、气候特征等方面的常识。 8

教学目标 2,3

课程编号 0607015

课程中文名称 日语视听说

课程英文名称 Audio-visual Japanese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五学期

总 学 时 32

总 学 分 2

先修课程 日语听力3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日语专业的学科基础课,通过日语电视新闻及专题节目进行听说

训练,内容涉及日本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领域,最终使学生掌握标准规

范的日语表达方式、交流方法和技巧,提高日语交际应用能力。

建议教材 刘小珊等.标准日语高级视听说教程.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参考资料

[1] 陈访泽,刘小珊.标准日语高级视听说教程 教师用书.广州:华南理工大

学出版社,2007

[2] 花田俊典.新詳説国語便覧.東京:東京書籍,1995

223

事故

(2)重要词汇

和表达:

掌握相带领域常用的词汇及表达,能通过

视听材料的听力练习捕捉到该类常用词汇,并

理解其意义。 词例: 噴火 地震 津波 台風 絶滅 竜巻 震度

稲妻 山崩れ 温泉が沸く 自然の恵み 大

雪に見舞われる

(3)内容梗概: 通过相关题材的日本影音学习资料的视听

练习,理解视听材料中出现的长句、难句,把

握文脉,并能够概述内容。

专题(二)

自然与社会

(1)背景介绍: 了解背景介绍中涉及有关自然生态、生老

病死、医疗政策等方面的常识。

8 教学目标

2,3

(2)重要词汇

和表达:

掌握相带领域常用的词汇及表达,能通过

视听材料的听力练习捕捉到该类常用词汇,并

理解其意义。 词例: 脳卒中 強打 重傷 擦り傷 外傷 回復

骨折 救助 野党 与党 内閣 国会 赤字 雨上がりの夜明け 夏の光を浴びる 秋の装いに変わる 短い命を輝かせる

(3)内容梗概: 通过相关题材的日本影音学习资料的视听

练习,理解视听材料中出现的长句、难句,把

握文脉,并能够概述内容。

专题(三) 社会生活

(1)背景介绍: 了解背景介绍中涉及有关社会福利、风俗

习惯、国策民生等方面的常识。

8 教学目标 1,2,3

(2)重要词汇

和表达:

掌握相带领域常用的词汇及表达,能通过

视听材料的听力练习捕捉到该类常用词汇,并

理解其意义。 词例: 障害者 介助 収容所 盲人 救済 改善

脅かす 社会復帰 福祉事業 民族 カルテ ノイローゼ 不安の声があがる 力を入れる 不安を抱える 辛さを訴える 恵みを受ける

(3)内容梗概: 通过相关题材的日本影音学习资料的视听

练习,理解视听材料中出现的长句、难句,把

握文脉,并能够概述内容。 专题(四) 经济发展

(1)背景介绍: 了解背景介绍中涉及有关经济发展现状、

年功序列制度、数码家电产业等方面的常识。 8

教学目标 1,2,3

224

(2)重要词汇

和表达:

掌握相带领域常用的词汇及表达,能通过

视听材料的听力练习捕捉到该类常用词汇,并

理解其意义。 词例: 人手不足 昇進 転勤 赴任 定職 フリー

ター 兼業 本職 内職 日給 コスト 雇い人

雇い主 生計 定年 大手会社 影響を及ぼ

す 後を受け継ぐ

(3)内容梗概: (3)内容の粗筋:重点掌握有关日本鱼的种类

及名称的积极词汇及表达,能够准确听出录音

原文中出现的长句、难句并复述。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试 70 期末考查

平时考核 30 考勤、作业、测试和课堂表现等

执笔者:颜栾兰 审核人:王长春 修订日期:2016 年 12 月 21 日

225

《同声传译》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60589

课程中文名称 同声传译

课程英文名称 Japanese Interpreting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七学期

总 学 时 32

总 学 分 2

先修课程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日语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内容包括中日、日中口译的基础理论知识、

学习方法、口译技巧,旨在通过进行实际演练,培养学生具有基本听、译能力,

同时能够掌握口译前的准备程序和现场操作要点,以及现场礼仪及表达方式

等,以适应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需要。

建议教材 周殿清.实用中日口译/同声传译.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参考资料 周殿卿.实用中日口译/同声传译.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邱鸣.中日同声传译/听译实践训练(上).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了解同声传译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方法。

2.掌握话题中出现的新单词、句型和句子。

3.以所给内容为基础,进行同声传译实践。

4.了解话题中的日本社会文化背景,学习和比较中日社会文化的异同点。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2. 知识要求 2.2 掌握日语语言文化知识及日本国情相

关知识。 教学目标 1-4

3. 能力要求 3.1具备熟练的日语听、说、读、写、译等

基本技能,拥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 1-4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课程简介

同声传译简介 了解同声传译简史、特点、标准

4 教学目标

1~4 同声传译译员简介 了解同声传译译员素质,同声传译设备的使用

226

介绍文

公司介绍

要求基本掌握介绍性文章的基本用语,并进行

翻译实践。 10

教学目标

1~4 介绍(城市)

文化的相关介绍

致辞

开幕仪式致辞

要求基本掌握开幕式或闭幕式等正式场合所

需基本用语,并进行翻译实践。 12

教学目标

1~4 奠基仪式致辞

迎宾仪式致辞

协议书 合作协议书 要求基本掌握协议书类所需基本用语,并进行

翻译实践。 6

教学目标

1~4 贸易协议书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试 50 口试(同传实践等)

平时考核 50 作业、出勤、课堂小测试、口译实践等

执笔者:金海花 审核人:梁建民 修订日期:2016年12月25日

227

《日本文学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本文学各个发展阶段的时代划分、文学常识、文学特征和文学理念。

2.了解日本文学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在不同历史阶段文学与社会发展的联系。

3.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日本文学兴趣及文学鉴赏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2.知识要求 2.4 掌握日语语言学、日本文学等人文科学领域的相

关知识。 教学目标 1-3

3.能力要求 3.2 具备较高的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掌

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 教学目标 2-3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日本文学史

概观

日本文学史时代划分 基本了解各个文学时期的不同文学特点

及重点文学常识 2 教学目标

1~3 各时期文学理念 基本各个时代的文学理念内涵

上代文学 上代文学概述 了解掌握上古文学的基本文学常识和理 4 教学目标

课程编号 0605155

课程中文名称 日本文学史

课程英文名称 History of Japanese Literature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七学期

总 学 时 32

总 学 分 2

先修课程 日文名篇诵读、日本概况、高级日语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日语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内容以介绍日本文学各个发展阶段的特

征为主,旨在通过文学常识的讲授及名篇佳作的赏析,培养学生的日本文学兴

趣和文学鉴赏能力,进而全面了解日本语言文化。

建议教材 自编

参考资料

肖霞.日本文学史.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橋本吉弘.要点の学習 日本文学史.京都:中央図書,1992

花田俊典.新詳説国語便覧.東京:東京書籍,1995

228

念 1~3

史书、地志与 祭祀文学

了解掌握『古事記』『日本書記』『風土

記』的成书年代、作者及主要内容,上

代祭祀文学祝词和宣命的概念;『古事

記』『日本書記』的对比以及祝词、宣命

的区别

歌谣、和歌与汉诗

了解掌握『万葉集』的成书年代、代表

歌人、各个阶段歌风的特点和代表歌人、

和歌韵律的划分;『万葉集』不同阶段歌

风的变迁及其特点。

中古文学

中古文学概述

了解掌握中古文学的主要特征、时代背

景、基本文学常识、主要代表作家及作

品;中古文学理念「もののあはれ」、「を

かし」的解读。 6

教学目标

1~3

敕撰集与个人和歌集

了解掌握敕撰汉诗集作品、八代集、三

代集;『古今和歌集』的成书年代、编者、

代表歌人及歌风;『古今和歌集』歌风的

变迁以及短歌。

韵律的划分

物语文学

了解掌握“传奇物语”和“歌物语”的代表

作品及主要内容;『源氏物語』的成书年

代、作者、主要内容、创作特色、历史

地位、文学理念;物语文学的产生、『源

氏物語』的创作特色和文学理念。

日记与随笔

了解掌握“自照性”、“自照文学”的概念;

『土佐日記』的成书年代、作者及主要

内容;宫廷女流日记的主要代表作家及

作品;随笔的概念;『枕草子』的成书年

代、作者、主要内容及其文学理念;『源

氏物語』与『枕草子』的比较。

中世文学

中世文学概述 了解掌握中世文学的主要特征、时代背

景、基本文学常识、代表作家及作品;

中古文学的文学理念----幽玄、有心。

6 教学目标

1~3

和歌文学与汉诗文 了解掌握『新古今和歌集』的成书年代、

编者、创作特色、歌风;『金塊和歌集』

的成书年代、作者、歌风。

说话文学 了解掌握中世说话文学分类、代表作家

及作品;佛教说话各个代表作品的特点。

物语文学 了解掌握军记物语的概念、特征、代表

作品及其主要内容;『平家物語』的成

229

书年代、作者、主要内容、“诸行无常、

胜者必衰”的佛教无常观思想;历史物语

及史论的主要代表作品;创作物语的主

要类别和代表作品。

隐者文学 了解掌握隐者文学的概念、时代背景、

代表作品及其主要内容;“古典三大随

笔”之间的比较分析。

近世文学

近世文学概述 了解掌握近世文学的主要特征、时代背

景、基本文学常识、文学理念、代表作

家及作品、上方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

4 教学目标

1~3

近世俳谐 了解掌握俳谐的基本含义与发展、主要

流派及其代表俳人、代表作品、各个流

派的创作风格。

芭蕉的俳谐世界 了解掌握松尾芭蕉的文学史地位、代表

作品、芭蕉的俳谐理念、解读 “蕉风”的具体意境。

近世小说 了解掌握近世小说不同阶段的发展变迁

及代表作家、作品;井原西鹤的代表作

品及主要内容。

近世戏曲 了解掌握“人形净琉璃”的形成、主要代

表人物及作品;歌舞伎的产生及主要代

表作品。

近代文学

明治文学

了解掌握明治文学不同时期(写实主义、

拟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反

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文

学特征及“言文一致”“观念小说”“深刻

小说”“心境小说”等文学概念的解读。

10 教学目标

1~3

大正文学

了解掌握大正文学各个不同派别的代表

作家、作品及文学创作特征;白桦派、

新现实主义、无产阶级文学、新感觉派、

新兴艺术派等文学流派代表作家、作品

及创作特征。

昭和文学

了解掌握昭和文学中新进作家和老牌作

家的代表作及其主要内容;战中文学、

战后派、第三新人、中间小说、后现代

主义文学代表作及创作特征。

平成文学 了解掌握平成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及其

作品名称。

近代诗歌 了解掌握近代诗的主要派别、代表作家

230

及其代

戏剧 了解掌握歌舞伎改良期、近代戏剧开创

期、第二次新剧运动以及战后戏剧中有

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试 70 期末考查

平时考核 30 作业、出勤、课堂小测试、课堂提问、小论文等

执笔者:佟佳冉 审核人:梁建民 修订日期:2016年12月25日

231

《日语语言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60556

课程中文名称 日语语言学

课程英文名称 Japanese Linguistics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六学期

总 学 时 32

总 学 分 2

先修课程 无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日语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系统讲授日语语言学基本概念、基础理

论知识及语言学研究方法,包括日语语音学、语义学、语用学、语法学等领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日语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分

析方法,为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深入学习其他语言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建议教材 杉村泰.日语语法问题解疑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参考资料

[1] 小泉保.教養のための言語学コース[M].東京:大修館書店,1984

[2] 田中春美ら.言語学入門[M].東京:大修館書店,1975

[3] 南不二男.現代日本語の構造[M].東京:大修館書店,1974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理解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了解语言学的基本范畴;了解现代语言学与索绪尔的关系;大致了解共

时语言学与通时语言学的概念及划分基准,并了解日语语言在世界语言中的位置。

2. 重点掌握语言学各领域的知识,即语音、词汇、语义、语法及文章分析。

3. 掌握与语言学相关的学科,如心理语言学、对比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

4. 了解语言学研究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从而掌握研究方法。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2.知识要求 2.4 掌握日语语言学、日本文学等人文科学领域的相

关知识。 教学目标 1-4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1 绪论

(1)概念 1.了解语言学和日本语学的概念;

2.理解日本语学和语言学、日本语学和国语学1

教学目标

1

232

(2学时) 的关系。

(2)研究范围 1.了解语言学研究范围;

2.掌握日语的特征及基本的语言单位。 1

2 音声学和 音韵论

(4学时)

(1) 音声学和音韵

论的研究范围

了解音声学是研究物理的音,音韵论是研究

抽象的音。 2

教学目标

2,3,4 (2)音声和音素

1. 掌握日语子音和母音的概念及其调音法;

2. 掌握相辅分布的概念及子音音素、促音、

拨音的相辅分布。

2

3 形态论

(6 学时)

(1) 形态素的内容 了解形态素及异形态的概念。 2

教学目标

2,3,4

(2) 形态素的分类

1. 了解形态素有形式上和内容上的两种分

类;

2. 掌握形式上和内容上的分类原则。

2

(3) 异形态的交替

1.理解异形态是形态素的具体化形式,其具体

化形式是由前后的音声环境、形态素所内有

的文法功能所决定的;

2.掌握以日语的汉数词和表过去的形态素为

例的,由前后的音声环境所决定的异形态;

3.掌握以日语的助数词的异形态为例的,由前

后的形态素所决定的异形态。

2

4 词和品词 (4 学时)

(1) 词的概念及其

构成方式

1.掌握词的概念,理解其是由形态素构成的;

2.掌握词的四种构成方式。 2

教学目标

2,3,4 (2) 日语品词的分

1.掌握品词的概念,和桥本进吉文法对于日语

品词的分类;

2.理解品词按其是自立语还是附属语、有无活

用及活用的形态,将其分成的种类。

2

5 格

(4 学时)

(1)格的概念

1.掌握具有能够使日语句子成分的位置相对

灵活的功能的格的概念; 2.掌握表层格和深层格的概念及其分类; 3.理解表层格与深层格之间的关系。

2

教学目标

2,3,4

(2)格配价

1.了解句子构成中哪些是必须要素,即必须补

语、哪些不是最低限必须要素,即副次补语; 2.掌握格配价的概念及格配价的补语所必须

具备的三个条件; 3.理解省略句是日语的一大特征,而省略句的

存在是以格配价的存在为前提的。

2

233

6 主题和主语 (2 学时)

(1)主语和主题的

概念

1.掌握主题和主语的概念; 2.理解日语助词「は」和「が」所引导的句子

陈分的不同; 3.理解新情报和旧情报的区分。

1 教学目标

2,3,4

(2) 三上章的主语

废除论

1.了解三上章的主张,进一步理解主题的概

念。 1

7 语态

(4 学时)

(1)被动和使役

1.了解语态是表达事象着眼点的语法范畴; 2. 掌握直接被动,间接被动和中间被动的分

类; 3.掌握被动的功能; 4.掌握使役句的结构; 5.理解根据影响的施加方式或动词的自他的

不同,表示动作主的格也有所不同。

2

教学目标

2,3,4

(2)授受表达方式 1.掌握七个授受关系动词; 2.掌握视点的概念,理解对视点敏感的日语; 3.理解授受关系动词的使用与视点的关系。

2

8 自他动词 (4 学时)

(1)自动词和他动

词的概念

1.掌握自动词和他动词的概念; 2.了解日语当中存在一类自动词的主格和他

动词的受格具有相同的深层格,且在形态上

相关的自、他动词; 3.掌握成对的自他动词的界定标准。

2 教学目标

2,3,4

(2)自动词的机能 1.掌握自动词的分类及自动词句的功能; 2.了解日本人偏爱使用自动词的理由。

2

9 敬语

(2 学时)

(1)敬语的概念 1.掌握敬语的概念; 2.掌握固定的敬语格式以及敬语动词。

1

教学目标

2,3,4 (2)敬语的分类

1.掌握尊敬语、谦让语、礼貌语、郑重语及美

化语等五种敬语的分类; 2.理解其各自的格式及其使用场合。

1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试 70 期末考查

平时考核 30 作业、出勤、课堂小测验

执笔者:张琳娜 审核人:王长春 修订日期:2016年9月1日

234

《日本古典文法》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605159

课程中文名称 日本古典文法

课程英文名称 Classical Japanese Grammar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五学期

总 学 时 32

总 学 分 2

先修课程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日本古典文学作品为学习资料,结合日本古典文法解析,按照日本

古典文法入门、用言、体言、助动词、助词、敬语等顺序进行讲授。本课程旨在

通过分析词汇、比较古典文法与现代语法的异同,进而逐渐了解日语古典文法体

系。

建议教材 王雪松.日本语古典文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参考资料

马斌.日本文言文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新修国語総覧. 東京:京都書房.1992

新学社編集部.国語活用資料集.東京:新学社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了解古典文法入门知识:历史假名、文言文基本特点及词语分类。

2.基本掌握古典文法基础知识:用言、体言、助动词、助词、敬语等。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较简单的文言文或句子,并且进行朗读。

4.分析和比较古典文法和现代语法的异同,了解古典文法体系。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2.知识要求

2.3 掌握日本国情、社会与文化知识及日语语言文化

相关知识。 2.4 掌握日语语言学、日本文学等人文科学领域的相

关知识。 2.5 掌握经济贸易、石油化工等领域相关专业知识,

形成跨学科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1-4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支撑教学

235

学时 目标

古典文法

入门

历史假名 掌握历史假名的正确发音及书写方法

4 教学目标

1~4 文言文特点 了解句子成分省略、词汇运用等基础知识

文言文词语分类 了解文言文词语分类,比较古典与现代词语

分类的异同点

用言

动词 掌握古典文法中动词的分类、活用形、接续

方法、意义等知识,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分析文章中出现的动词 10

教学目标

1~4

形容词 掌握古典文法中形容词的分类、活用形、接

续方法、意义等知识,进而运用所学知识分

析文章中出现的形容词

体言 名词、副词、连体词、

接续词、感叹词 了解体言类词语的特点,分析比较古典与现

代语法中的不同用法和意义 4

教学目标

1~4

虚词

助动词 了解助动词的分类、活用形、接续方法、意

义等知识,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章

中出现的助动词 6

教学目标

1~4

助词 了解助动词的分类、活用形、接续方法、意

义等知识,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章

中出现的助词 6

教学目标

1~4

敬语

文言动词

尊敬语与自谦语 了解古典文法中敬语的分类、活用形、接续

方法、意义等知识,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分析文章中出现的敬语 2

教学目标

1~4 特殊文言动词

尊敬语与自谦语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查 50 笔试,口试(文言文朗读)

平时考核 50 作业、出勤、课堂小测试、文言文朗读等

执笔者:金海花 审核人:梁建民 修订日期:2016年12月25日

236

《物流日语》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60584

课程中文名称 物流日语

课程英文名称 Commerce Japan Reading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五学期

总 学 时 32

总 学 分 2

先修课程 无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日语专业专业教育课,主要介绍日本流通产业的概况及流通、

物流、现代物流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学生领悟物流管理方面词汇的涵义,

学会常用的流通及物流概念的日语表达,在阅读中自然建立基本的物流管理

理念,并在学习物流管理的知识的同时提高日语的阅读理解能力。

建议教材 赵群主编.《现代物流专业日语》.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参考资料 何家蓉主编.《物流管理日语阅读》.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

二、课程教学目标

1.掌握物流日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日语语言的应用水平。

2.通过日本物流及流通方面的理论知识及分析日本物流界发展的各种案例,结合现代物流管理的理论

专业知识。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2.知识要求 2.5 掌握经济贸易、石油化工等领域相关专业知识,

形成跨学科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1-2

3.能力要求 3.3 具备从事贸易实务、商务活动的能力以及翻译石

油化工领域文献的能力。 教学目标 1-2

237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流通 (4 学时)

流通的基本概念,日本流

通产业的基本结构

要求对流通的基本概念、日

本流通产业的基 本结构有初步的

认识。 4

教学目标 1,2

物流 (12 学时)

现代物流的概念,现代物

流与其他流通的关系 掌握现代物流的概念、现代

物流与其他流通的关系。 12

教学目标 1,2

日本物流发

展概况 (16 学时)

物流发展的整体趋势,超

市以及24小时便利店的物

流系统日本物流业发展的

各种案例

了解物流发展的整体趋势、超市

以及 24 小时便利店的物流系统,

对日本物流业发展的部分案例能

够简单加以分析。

16 教学目标

1,2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查 60 考查

平时成绩 40 作业、出勤、测试、课堂表现 执笔者:王长春 审核人:戴功伟 修订日期:2016年12月25日

238

《经贸日语》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60585

课程中文名称 物流日语

课程英文名称 Japanese for Economics and Trade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六学期

总 学 时 32

总 学 分 2

先修课程 物流日语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日语专业专业教育课。主要从市场经济的角度介绍现代日本经

济的整体概况,帮助学生了解日本的经济规模、经济实力及经济运行情况,

并对国际经贸理念和国际经贸惯例有一定的认识。

建议教材 范崇寅主编.《经贸日语》.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参考资料 胡以男主编.《经贸日语》.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本的经济现状,掌握日本经济的基本知识,能 够熟练地运用经济类日语专业术语和表达方式;

2. 培养较强的经贸业务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理解日本社会和商业文化。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2.知识要求 2.5 掌握经济贸易、石油化工等领域相关专业知识,

形成跨学科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1-2

3.能力要求 3.3 具备从事贸易实务、商务活动的能力以及翻译石

油化工领域文献的能力。 教学目标 1-2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经济篇 (10学时)

如何看待国际经济,亚洲

危机及今后的课题,地区

统一的新理论,国际竞争

力的源泉,泡沫经济产生

的结构

对国际经济理论、亚洲危机与泡沫

经济的结 构有初步认识。 10

教学目标 1,2

239

贸易篇 (12 学时)

改变面貌的世界贸易环

境,日本的贸易结构,买

卖条件的商定,进出口实

务的梗概,离岸价和抵岸

价,不可抗拒力量条款

对世界贸易环境、日本贸易概况有

一定了解,运用相关贸易理论知识

解释一部分进出口业务 术语。 12

教学目标 1,2

金融篇 (10 学时)

增长战略的成败关键,

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

表,经济景气的当务之

急,外汇交易基础

要求初步了解金融学基本理论及国

际收支、外 汇交易等相关知识。 10

教学目标 1,2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查 60 考查

平时成绩 40 作业、出勤、测试、课堂表现

执笔者:王长春 审核人:戴功伟 修订日期:2016年12月25日

240

《对日贸易函电》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605132

课程中文名称 对日贸易函电

课程英文名称 Japanese for Economics and Trade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七学期

总 学 时 32

总 学 分 2

先修课程 无

课程简介

本课程目的旨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对日贸易函电的基本

概念以及商贸日语表达方法与各类贸易函电的写作规范及要求。本课程具有

较强实践性的课程,对于日语其它课程的学习能起到辅助作用,可以拓宽学

生的知识面,在掌握日语专业知识的同时,实现应用性日语人才培养目标。

建议教材 孙盛祖信、虞崖暖主编.《日语商务文书基础教程》.上海:华东理工大学

出版社,2006

参考资料 刘金举主编.《外贸函电日语》.上海:北京语言文化出版社,2007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了解公文事务文体及信函写作的基本理论知识;

2. 独立撰写并翻译各类商务信函及商务合同;

3. 了解与对日贸易相关的国情文化知识。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2.知识要求 2.5 掌握经济贸易、石油化工等领域相关专业知识,

形成跨学科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1-3

3.能力要求 3.3 具备从事贸易实务、商务活动的能力以及翻译石

油化工领域文献的能力。 教学目标 1-3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241

公文事物语体

的特征和公文

语言的特点

(2学时)

公文事务语体的特征

和类别 一般了解 2

教学目标 1 公文语言的特点和使

用规律

信函概述

(2学时)

信封的写法

一般了解 2 教学目标

2-3

信函的组成部分

信函的基本结构

正文

商务信函

(14学时)

商务信函的言语模式 掌握各种商务信函的常用言语模

式; 掌握各种商务信函的内容和格式,

并能独立撰写; 准确翻译各种商务信函,译文符合

公文事务语体特征和语言特点。

14 教学目标

2-3 商务信函的写作

每种信函的翻译

商务合同

(14 学时)

商务合同的言语模式 掌握各种商务合同的常用言语模

式; 掌握各种商务合同的内容和格式,

并能独立撰写; 准确翻译各种商务合同,译文符合

公文事务语体特征和语言特点。

14 教学目标

2-3 商务合同的写作

商务合同的翻译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查 60 考查,卷面总成绩为100分

平时成绩 40 作业、出勤、测试、课堂表现

执笔者:王长春 审核人:戴功伟 修订日期:2016年12月25日

242

《日文报刊选读(经贸类)》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60625 课程中文名称 日文报刊选读(经贸类)

课程英文名称 Selective Reading from Japanese Press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七学期

总 学 时 32

总 学 分 2

先修课程 商务日语阅读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日语专业专业教育课,主要介绍刊载在日本著名报刊上的文章,

内容涉及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科技等,题材丰富,话题新颖,通

过学习,可以有效提高日语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日本社会有一个客观、实

际的认识。

建议教材 自编

参考资料 刘桂敏主编.《新编日文报刊文章选读》.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阅读有代表性的日文报刊,了解日文报刊语言特点,为阅读其它正式的日文报刊打下良好的语言基

础,提高日语表达能力。

2. 阅读日文报刊,了解日本社会及风土人情,有利于学生对日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进一

步理解。

3. 提高日文报刊选读理解能力,培养在日资企业就业所必备的业务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2.知识要求 2.5 掌握经济贸易、石油化工等领域相关专业知识,

形成跨学科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1-3

3.能力要求

3.1 具备熟练的日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

拥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3.3 具备从事贸易实务、商务活动的能力以及翻译石

油化工领域文献的能力。

教学目标 1-3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243

政治与经济

(8 学时)

政治性一般话题

日本的法律制度

日本的经济话题

日本的企业制度

对日本的政治、经济概况有初步了解。 8 教学目标

1-3

文化与生活

(8学时)

战后日本的饮食习惯

日本文学与影视话题

现代日本青年的时尚

日本的健康意识

对日本的风土人情、当代日本人文化

特征有基本的认识。 8

教学目标

1-3

教育与科学

(8 学时)

日本的教育制度与现状

大学升学率与就业话题

科学与生活的话题

中日教育之对比的话题

了解日本的教育制度与现状,对日本

战后科技发展的原因有明确的认识。 8

教学目标

1-3

国际社会与

日本(8 学时)

日本对世界的贡献及影响

国际社会对日本的期望

要求通过对相关文章的阅读对国

际商法有初步的了解。 8

教学目标

1-3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查 60 随堂考试

平时考核 40 作业、出勤、课堂小测试、课堂提问、讨论等

执笔者:王长春 审核人:戴功伟 修订日期:2016 年 12 月 25 日

244

《商务日语阅读》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60560

课程中文名称 商务日语阅读

课程英文名称 Business Japanese Reading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六学期

总 学 时 32

总 学 分 2

先修课程 高级日语、日语阅读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日语专业的专业教育课,通过介绍国际商务术语、概念以及相关理论

知识,旨在从经济、贸易、金融、商法等方面帮助学生把握世界经济的动向,

提高商务日语的阅读理解能力。

建议教材 自编

参考资料 范崇寅.经贸日语.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韩兰.商务日语阅读教程.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了解国际商务术语、概念及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商务日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培养快速阅读日语文献的能力,掌握国际经济、贸易、金融等相关知识。

3.提高商务日语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日资企业必备的业务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2.知识要求 2.5 掌握经济贸易、石油化工等领域相关专业知识,

形成跨学科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1-3

3.能力要求

3.1 具备熟练的日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

拥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3.3 具备从事贸易实务、商务活动的能力以及翻译石

油化工领域文献的能力。

教学目标 1-3

245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经济篇

国际经济现状

要求通过基本阅读对世界经济

现状有个初步了解。 8 教学目标

1-3

亚洲危机、地区合作的新理论

国际竞争力的源泉、泡沫经济

的结构等

贸易篇

世界贸易环境 要求通过相关文章的阅读对

世界的贸易环境有初步了解,

同时对进出口贸易有所了解。 8

教学目标

1-3 日本的进出口贸易结构、买卖

条件、进出口业务概要

不可抗因素条款等

金融篇

调整经济增长战略的关键

要求通过对相关文章的阅读

对国际收支、股份、有价证

劵等知识有初步了解。

8 教学目标

1-3

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表、景气

对策等

海外汇兑交易的基础、股份的

本质与种类、有价证劵的概念

与功能

商法篇

商法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要求通过对相关文章的阅读

对国际商法有初步的了解。 8

教学目标

1-3 法律行为与意志表达

商人、诉讼的相关知识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查 70 随堂考试

平时考核 30 作业、出勤、课堂小测试、课堂提问、讨论等

执笔者:佟佳冉 审核人:梁建民 修订日期:2016年12月25日

246

《经济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40839

课程中文名称 经济学

课程英文名称 Economics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五学期

总 学 时 32

总 学 分 2

先修课程 无

课程简介

经济学是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主要研究市场经济中的消费者

和企业的行为及其相互作用,描述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论证市场机制的作用

原理,从而解决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

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以实现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

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供需理论、效用

论、生产论、市场结构理论和生产要素理论;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开放

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政策。

建议教材 《西方经济学》编写组. 西方经济学上册、下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

出版社, 2012

参考资料

[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六版).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4

[2] 萨缪尔森.《经济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3] 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4] 黄亚钧,郁义鸿.《微观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二、课程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学习经济管理类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坚

实的理论基础;掌握国民收入的核算、国民收入的决定、产品和货币市场均衡、宏观经济政策、总

需求和总供给模型、失业和通货膨胀及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等基本宏观经济知识和理论。

2. 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强化和拓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分析手段;能够

运用获取的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发现和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

分析和解决宏观经济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探索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关注经济热点和难点问题,以及由经济问题导致

的相关社会问题,使学生融会贯通,为学习其他课程提供理论基础。掌握西方经济学界对宏观经济

现象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以及宏观经济理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借鉴意义,为学习后续课程,

奠定理论基础。

247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2.知识要求 2.5 掌握经济贸易、石油化工等领域相关专业知识,

形成跨学科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1-3

3.能力要求 3.3 具备从事贸易实务、商务活动的能力以及翻译石

油化工领域文献的能力。 教学目标 1-3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1导论 (1学时)

(1)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熟悉西方经济学的内涵及其外延,掌握

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熟悉西方经济

学的科学因素和阶级属性。 0.5

教学目标1

(2)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

由来和演变 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过

程。

(3)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

对象 理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起点,掌握西方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 0.5

(4)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

方法 掌握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感性熟悉西

方经济学研究方法。

2 需求、供

给和均衡 价格

(2 学时)

(1)需求

掌握需求概念和需求规律,理解影响需

求量的其他因素、掌握需求的变动和需

求量的变动,掌握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

到市场需求。

0.5

教学目标1

(2)供给

掌握供给概念和供给定理,理解影响供

给量的其他因素、掌握供给的变动和供

给量的变动,掌握从单个生产者的供给

到市场供给。 0.5

(3)市场均衡

理解供求曲线共同作用形成均衡的过

程,理解均衡价格的含义、决定以及变

动等相关内容,掌握供求定理的内涵,

熟悉经济模型的结构。

(4)弹性 掌握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相关概念,

掌握各种弹性系数的简单计算,熟悉影

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0.5

(5)供求分析的应用举

理解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的利弊,掌握

税收效应分析,掌握需求价格弹性和厂

商销售收入的关系。

0.5 教学目标2

3 消费者 (1) 效用理论概述 熟悉欲望和效用概念以及基数效用和 0.5 教学目标2

248

选择 (3 学时)

序数效用的区别,掌握基数效用论的边

际分析法,掌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重

点掌握基数效用论推导消费者均衡条

件以及需求曲线的过程,熟悉消费者剩

余的含义。

(2) 无差异曲线

熟悉偏好假定、无差异曲线含义及其特

点,掌握序数效用论者的无差异曲线分

析方法,掌握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及其递

减规律。

0.5

(3) 预算约束线 理解并掌握预算约束线涵义及其变动。

1

教学目标1 (4) 消费者均衡

掌握消费者均衡含义,掌握序数效用论

者推导消费者均衡条件和需求曲线的

过程。熟悉价格—消费曲线、收入—消

费曲线和恩格尔曲线含义,掌握价格变

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5)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

掌握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会分析正常

物品、低档物品和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

和收入效应以及他们的区别。 1

4 企业的生

产和成本 (3 学时)

(1)企业 熟悉企业概念及类型,掌握企业的目标 1 教学目标1

(2) 生产函数 掌握生产函数概念,理解短期和长期的

划分,熟悉两种具体的生产函数涵义。

(3) 短期生产函数

熟悉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的

形式,掌握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

量等概念及其相互间关系,掌握边际报

酬递减规律,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

1 教学目标2

(4) 长期生产函数

熟悉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的

形式,掌握等产量曲线、边际替代率等

相关概念,掌握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掌握等成本线涵义及其变动。重点掌握

从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和既

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分析得到

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的过程,理解扩展

线的涵义。

(5)短期成本函数

熟悉成本的概念,掌握机会成本、显成

本和隐成本以及利润的联系和区别。掌

握短期成本的分类以及相关曲线和它

们之间的关系,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与短期成本变动的关系。 1 教学目标1

(6)长期成本函数

掌握长期各种成本的涵义及其推导,理

解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边际成本

曲线形状和关系。熟悉规模报酬相关涵

义,掌握判定生产函数规模报酬类型的

249

方法。理解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产生

的原因。

5 完全竞争

市场 (2 学时)

(1)企业收益、市场结构

和利润最大化

掌握企业收益的相关概念,理解划分市

场结构的依据,重点掌握厂商实现利润

最大化的条件。 1 教学目标1

(2) 完全竞争厂商面临

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

线

熟悉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掌握完全竞

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3) 完全竞争企业的短

期均衡

重点掌握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的

形成及其条件,掌握完全竞争厂商的短

期供给曲线的推导。熟悉完全竞争行业

的短期供给曲线的由来和形式。 1

教学目标2

(4) 完全竞争企业和市

场的长期均衡

重点掌握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的

形成及其条件,理解完全竞争厂商最优

规模选择和进出一个行业的条件。掌握

成本不变、成本递增和成本递减三类完

全竞争行业长期供给曲线的特征。

教学目标3

6 不完全竞

争市 (2 学时)

(1)垄断 理解垄断市场的条件,掌握垄断市场的

价格和产量决定理论,熟悉价格歧视的

涵义。 0.5

教学目标1

(2) 垄断竞争 理解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 熟悉垄断

竞争市场的价格和产量决定理论。 0.5

(3) 寡头

熟悉寡头市场的特征,掌握古诺模型的

结论,掌握斯威齐模型在寡头理论中的

应用,熟悉价格领导模型、勾结和卡特

尔。

0.5 教学目标2

(4) 不同市场的比较 掌握静态效率的比较,理解动态因素的

比较 0.5 教学目标3

7 生产要素

市场和收入

分配 (2 学时)

(1)完全竞争和要素需

掌握引致需求的概念,掌握完全竞争市

场上使用要素的原则,把握完全竞争厂

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以及市场的

需求曲线。

0.5

教学目标1

(2)要素供给的一般理

论 理解从供给方面分析要素价格决定的

一些基本概念和原则。 0.5

(3)劳动和工资 掌握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理

论,会分析相关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

应。 0.5

(4)土地和地租 理解土地供给曲线,掌握地租决定理

论。

(5)资本和利息 理解资本和利息含义,资本的供给,掌 0.5

250

握资本市场的均衡。

(6)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

系数 掌握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8 宏观经济

的基本指标

及其衡量 (1学时)

(1)国内生产总值

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 掌握核算

国民收入的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

理解国民收入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理

解储蓄投资恒等式及其适用条件,理解

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涵义及其计算。

0.5 教学目标1

(2)价格水平及其衡量 理解价格水平含义,掌握衡量价格水平

的主要指标,理解通货膨胀的含义。

0.5

(3)失业及其衡量 理解失业衡量的主要指标,熟悉失业的

类型,理解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的含

义。

9 短期经济

波动模型

(1.5 学时)

(1)均衡国民收入的决

掌握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熟悉古典

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均衡国民收入

决定的原理,重点掌握凯恩斯主义均衡

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

0.5 教学目标3

(2)短期国民收入的决

定因素

掌握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及

其关系,熟悉其他消费函数;熟悉影响

投资的各种因素,掌握凯恩斯的投资需

求函数,熟悉托宾的 q 说;理解政府需

求的内容,熟悉政府对社会消费需求和

投资需求的影响。熟悉国外需求的决定

因素,掌握净出口的决定。

0.5 教学目标1

(3)乘数 掌握各种乘数的计算,理解乘数论的产

生原理及其适用条件。 0.5

10 IS—LM模型

(1.5 学时)

(1)IS曲线 掌握 IS 曲线的涵义、斜率和移动,理解

IS 曲线的推导过程。 0.5 教学目标1

(2)LM曲线

掌握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及其曲线,理

解流动偏好陷阱涵义,掌握均衡利率的

决定和变动。掌握 LM 曲线的涵义、斜

率和移动,理解 LM 曲线的推导过程。

0.5

(3)IS—LM模型 理解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非均衡状态

及其市场自动调整,掌握均衡收入和利

率的变动。

0.5 教学目标2

11 总需求-总供给 分析

(1)总需求曲线及其

变动

掌握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原因,掌

握总需求曲线的推导方法和总需求曲

线的平行移动。 1 教学目标 1

251

(3 学时) (2)总供给曲线及其

变动

掌握古典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

线和常规总供给曲线的特征、政策含义

及前提假设条件。 1

(3)总需求-总供给模

型 掌握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含义和基本

类型 0.5

(4)总需求-总供给模

型对外来冲击的反应 掌握对总需求方面和总供给方面扰动

和冲击的反应 0.5 教学目标2

12 失业、通

货膨胀和经

济 周期

(2 学时)

(1)失业 理解失业的宏观经济学解释,熟悉失业

的影响,掌握奥肯定律 0.5 教学目标1

(2)通货膨胀 理解通货膨胀的概念、类型,掌握通货

膨胀的原因,理解通货膨胀的影响,熟

悉通货紧缩和滞胀 0.5

(3)经济周期 掌握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熟悉经济

周期类型,理解经济衰退,熟悉经济周

期理论。 1

教学目标

1、3

13 经济 增长

(3 学时)

(1)经济增长的描述和

事实

掌握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定义,熟悉

经济增长的事实,理解经济增长的基本

问题 0.5 教学目标1

(2)增长核算 掌握经济增长的来源及核算方程,熟悉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0.5

(3)新古典增长理论 理解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假设和思路,稳

态的含义,储蓄率和人口增长率变化对

稳态的影响;掌握新古典增长理论方程 0.5

(4)内生增长理论 熟悉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缺陷,理解内生

增长理论的基本思路和简单模型 0.5

(5)促进经济增长的政

策 理解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1 教学目标2

14开放经济

的宏观经济

学 (2 学时)

(1)国际收支与汇率

熟悉国际收支的含义,理解名义汇率、

实际汇率、固定汇率、浮动汇率含义,

理解国际收支平衡含义,掌握BP曲线的

推导、斜率、形状和移动

0.5 教学目标1

(2)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理解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0.5

(3)固定汇率制下的国

际收支调整 掌握固定汇率制下,财政政策、货币政

策和贸易政策的效果。 0.5 教学目标2

(4) 浮动汇率制下的国

际收支调整 掌握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货币政

策和贸易政策的效果。 0.5

15宏观经济

政策 (3 学时)

(1)宏观经济政策目

标 掌握经济政策目标的涵义及抉择。 0.5 教学目标1

(2)财政政策 熟悉财政政策工具种类,掌握自动稳定 1

252

器涵义和调节制度、斟酌使用财政政策

的使用方法;掌握财政政策效果的

IS-LM 分析,掌握挤出效应的涵义及影

响因素

(3)货币政策 掌握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使用方法,掌握

货币存款创造机制和货币创造乘数, 掌握货币政策效果的 IS-LM 分析。

0.5

(4)财政政策和货币

政策的局限性和协调 熟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局限性,掌

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 0.5 教学目标2

(5)供给管理政策 熟悉主要的供给管理政策 0. 5 教学目标3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查 60 开卷考试

平时考核 40 作业、出勤、课堂提问

执笔者:方丹 审核人:王伶 修订日期:2016年12月19日

253

《国际金融》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40903

课程中文名称 国际金融

课程英文名称 International Finance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六学期

总 学 时 32

总 学 分 2

先修课程 宏观经济学

课程简介

本课程系统讲授国际金融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国际金融实务的知识和技能,

主要内容包括:国际收支、汇率制度、外汇市场、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基

本概念和原理;外汇交易业务、国际金融风险管理业务的知识和技能;国际收

支调节、汇率决定等现代国际金融理论的最新发展。

建议教材 杨胜刚,姚小义等.国际金融(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参考资料

[1] 马君潞,陈平,范晓云.《国际金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刘铁敏,张锦宏.《国际金融》[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3] 孙刚,王月溪.《国际金融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

[4] 侯高岚.《国际金融》[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 张莲英.《国际金融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掌握国际间货币与资本活动的基本规律,理解大量金融术语的基本含义。

2. 重点掌握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国际货币流通和国际资金流通方面的知识,并了解国际货币体系

与国际金融机构的职能,进而能运用国际金融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解释各种金融现象,理解国际

金融政策,并能初步进行国际金融实务操作。

3.把握当今国际金融发展的前沿走势,对国际金融的理论、政策和实务能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理解,

作为将来深入研究国际金融问题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2.知识要求 2.5 掌握经济贸易、石油化工等领域相关专业知识,

形成跨学科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1-3

254

3.能力要求 3.3 具备从事贸易实务、商务活动的能力以及翻译石

油化工领域文献的能力。 教学目标 1-3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1国际收支

(4学时)

(1)国际收支与国际

收支平衡表

掌握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

理解国际收支的特征,掌握居民与非居民

的界定,熟悉经济交易的种类。 1

教学目标

2

(2)国际收支平衡表

的编制

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和构成内

容,熟悉国际收支表的格式,理解并掌握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差额分析)。 1

(3)国际收支的平衡

与失衡

理解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失衡的含义,掌握

国际收支失衡的判定标准,理解并掌握国

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和影响。 1

(4)国际收支的调节

掌握国际收支失衡的市场调节机制和政策

调节机制,熟悉国际收支失衡的国际调节

机制,理解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冲突及

政策搭配调节。 1

(5)我国的国际收支 熟悉我国国际收支统计的发展历程,掌握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分析。

2 外汇、汇

率与外汇市

场(4 学时)

(1)外汇与汇率

掌握外汇的概念、狭义外汇的条件、主体,

熟悉广义外汇的形式,掌握汇率的含义和

标价方法(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和美

元标价法),熟悉汇率的种类,掌握买入

汇率和卖出汇率的判断方法,掌握远期双

向汇率、升贴水折年率、套算汇率的简单

计算。

1

教学目标

1

(2)汇率的决定与变

掌握金本位制下和纸币制度下汇率的决定

与变动,理解并掌握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

因素和汇率变动对经济的主要影响。 1 (3)外汇市场 掌握外汇市场的概念和构成,熟悉外汇市

场分类和特征。

(4)外汇交易

掌握即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掉期

交易、套汇交易、套利交易、外汇期货交

易、外汇期权交易的相关概念,熟悉远期

外汇交易的分类,择期交易远期汇率的计

算,熟练掌握远期外汇交易作用及远期汇

率升水或贴水的原因,理解掉期交易的含

义、分类和掉期成本,掌握套汇、套利交

易的操作方法,掌握外汇期货交易、外汇

期权交易的特点和应用。

3 教学目标

2

3 汇率制度 (1)外汇管制 熟悉外汇管制的历史演进、类型和原因, 1 教学目标

255

与外汇管制

(2 学时)

理解外汇管制的方式,掌握外汇管制的概

念和经济效应分析。 1

(2)汇率制度

掌握汇率制度的概念、各种汇率制度的内

容和特点,重点掌握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

率制的优劣,理解汇率制度选择的相关理

论。 1

(3)我国的外汇管理

和汇率制度

熟悉我国外汇管理概况,理解我国汇率制

度的演变和改革,掌握现行人民币汇率制

度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2

4 国际储备

(4 学时)

(1)国际储备概述 掌握国际储备的概念、来源及其作用,理

解国际储备的特征,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

力的关系。 1

教学目标

2

(2)国际储备的结构

及其演进

掌握广义国际储备的结构及其演进,理解

储备货币分散化的原因和经济影响(积极

影响和消极影响),熟悉国际储备中的南

北矛盾。

1

(3)国际储备的管理

掌握国际储备需求的含义和影响因素,熟

悉测度国际储备适度规模的主要方法,掌

握国际储备适度规模的区间,掌握国际储

备结构管理的含义、内容,理解国际储备

结构管理三原则的关系。

1

(4)我国的国际储备

问题 熟悉我国国际储备的构成和特点,理解我

国外汇储备规模管理和结构管理的策略。 1

5 国际金融

市场(4 学

时)

(1)国际金融市场概

掌握国际金融市场的含义和类型,熟悉国

际金融市场的形成过程与发展趋势,掌握

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条件和作用,熟悉广

义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

1

教学目标

1

(2)欧洲货币市场

理解并掌握欧洲货币市场的含义、特征和

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熟悉欧洲货币市场形

成和发展的原因,熟悉欧洲货币市场的类

型和构成。

1

(3)国际货币市场 掌握国际货币市场的分类,欧洲货币短期

资金融通市场的概念和构成。 1

(4)国际资本市场

掌握国际银行中长期贷款的类型与形式、

组织要素和信贷条件,熟悉国际债券市场

的类型与方式,国际股票市场的分类与发

展趋势。

1

6 国际金融

风险管理

(3 学时)

(1)国际金融风险管

理概述

掌握国际金融风险的含义、特征,熟悉国

际金融风险的类型,掌握国际金融风险管

理的含义和意义,熟悉国际金融风险管理

的目标。

1 教学目标

1

256

(2)外汇风险概述 掌握外汇风险的含义、类型和构成要素,

理解外汇风险的经济影响。 1

(3)外汇风险管理

理解外汇风险管理的概念、原则和基本方

法,掌握企业外汇风险中交易风险的管理

方法,熟悉企业外汇风险中折算风险和经

济风险的管理方法,掌握外汇银行外汇风

险的构成与管理。

1 教学目标

2

7 国际资本

流动与国际

金融危机

(4 学时)

(1)国际资本流动概

述 掌握国际资本流动的含义和类型,熟悉国

际资本流动的特点。 1

教学目标

1

(2)国际资本流动的

利益与风险

掌握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的利

益,理解并掌握国际资本流动的风险效应

和国际资本流动影响金融稳定的机制。 1

(3)国际资本流动下

的国际金融危机

掌握金融危机概念,熟悉国际资本流动引

发金融危机的过程,掌握发展中国家债务

危机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案,熟悉国际债

务的衡量指标,熟悉国际金融危机与投资

性资本冲击的关系。

1

(4)中国的利用外

资、对外投资和对外

债务问题

熟悉中国利用外资、对外投资的现状和存

在的问题,熟悉我国的外债概况和外债管

理状况。 1

8 国际货币

体系

(4 学时)

(1)国际货币体系的

主要内容及类型 掌握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和主要内容,熟

悉国际货币体系的类型。 0.5

教学目标

2

(2)国际金本位制 掌握国际金本位制的特征,熟悉国际金本

位制崩溃的原因和过程。 0.5

(3)布雷顿森林体系 熟悉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的背景,掌握布

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作用、局限性,熟

悉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和过程。 1

(4)牙买加货币体系

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熟悉牙买加货币体系产生的过程,掌握牙

买加货币体系主要内容和特点,熟悉国际

货币体系改革的思路和前景。 1

教学目标

2、3

(5)欧洲货币一体化 熟悉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掌握欧元启动

的意义。 1 教学目标

2

9 国际金融

理论前沿 (2 学时)

(1)国际收支调节理

熟悉国际收支调节的价格—现金流动机

制、弹性论、吸收论、货币论的基本思想。

理解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熟悉国际收支理

论的新发展。

1

教学目标

3

(2)汇率决定理论

理解汇率决定的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

价理论和国际收支说的核心思想。理解巴

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解资产市场分析方

法,理解汇率理论新发展。

1

257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试 60 开卷考查

平时考核 40 作业、出勤、课堂提问

执笔者:方丹 审核人:王伶 修订日期:2016年12月19日

258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40610

课程中文名称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课程英文名称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and Practice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七学期

总 学 时 32

总 学 分 2

先修课程 无

课程简介

课程系统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讲授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政策。

第二部分讲授国际贸易实务。主要内容包括:国际贸易理论部分讲授传统国际

贸易理论与政策,战后国际贸易新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措施,区域经济一体

化等理论知识;贸易实务部分讲授贸易术语,进出口货物交易环节,货物买卖

合同各条款的含义与约定方法,进出口相关业务的办理与注意事项,以及国际

贸易方式等。

建议教材 贾建华,阚宏.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五版).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2

参考资料

[1]刘铁霖,白楠楠.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1

[2]李滋植,姜文学.国际贸易(第四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3]薛荣久.国际贸易(第五版).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4]徐景霖.国际贸易实务(第八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5]刘秀玲.国际贸易实务与案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通过理论部分的学习,了解国际贸易产生发展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

主要政策与措施,了解国际经贸变化发展趋势;通过实务部分的教学,使学生全面掌握进出口业务

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系统地

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业务操作规程,正确理解国家的外贸政策,熟练操作商品进出口

业务,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2.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写作、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熟练地使用外语开展

外贸活动,具有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3.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货物贸易的基本流程,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法律知识和贸易

规则,可以开展具体的外贸业务,熟悉业务程序、办理业务手续、缮制各种业务单证,具备从事国

际贸易理论研究的专业素质和从事外贸实务的专业素养。

259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2.知识要求 2.5 掌握经济贸易、石油化工等领域相关专业知识,

形成跨学科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1-3

3.能力要求 3.3 具备从事贸易实务、商务活动的能力以及翻译石

油化工领域文献的能力。 教学目标 1-3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1国际贸易

的概念与 作用

(3学时)

(1)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了解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熟悉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1

教学目标1 (2)国际贸易的分类 熟悉国际贸易的基本类型 1

(3)国际贸易的地位和作

用 了解国际贸易的地位和作用 1

2传统国际

贸易理论与

政策 (5 学时)

(1)重商主义理论与政策 了解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熟悉重

商主义的经济思想 1

教学目标2

(2)自由贸易理论与政策

了解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

机”学说;熟悉相互需求理论;赫俄

理论的逻辑思路和结论,里昂惕夫

之谜;掌握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观

点;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

2

(3)保护贸易理论与政策 掌握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

保护政策。 1

(4)超保护贸易理论与政

了解超贸易保护理论的产生;熟悉

超贸易保护理论的内容;掌握对外

贸易乘数理论 1

3战后国际

贸易新理论

与政策 (6 学时)

(1)新要素贸易理论 熟悉新要素贸易理论(对里昂惕夫

之谜的解释) 1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2

(2)技术差距论与产品生

命周期理论 熟悉技术差距论;掌握产品生命周

期阶段理论 1

(3)产业内贸易理论 熟悉产业内贸易的定义和特点;产

业内贸易指数,掌握产业内贸易的

理论。 1

(4)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了解战略性贸易理论的产生,熟悉

对战略性贸易理论的评价,掌握战

略性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1

(5)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了解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阶段;波

特理论的评价;掌握波特的“钻石”1

260

理论。

(6)贸易自由化与新贸易

保护主义 了解战后贸易自由化的表现及趋

势。熟悉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 1

5国际贸易

措施 (4 学时)

(1)关税措施 了解通关手续;海关税则;熟悉关

税的种类和征税方法 2

教学目标1

(2)非关税限制进口措施 熟悉非关税限制进门口的各种措

施;掌握非关税壁垒的特点 1

(3)鼓励出口和出口管制

的措施 了解出口管制措施;熟悉鼓励出口

的措施 1 教学目标2

7 区域经济

一体化 (4 学时)

(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

产生与发展 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与发展 0.5

教学目标1

(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

形式

了解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

经合组织,东盟等一体化组织;区

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熟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

2

(3)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

经济效应 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关税

同盟的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 1

(4)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

国际贸易的影响 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

影响 0.5

8 国际贸易

行为的约束

(5 学时)

(1) 贸易条约与协定 了解贸易条约和协定的种类 1 教学目标

1 (2)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了解GATT的产生,内容和原则,

演变和作用 1

(3) 乌拉圭回合多边谈

判 了解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目标议题、

特点和协定 1

教学目标

2 (4) 世界贸易组织

了解 WTO 的目标和职能;WTO 的

机构设置;熟悉最惠国待遇条款和

国民待遇条款;WTO 的决策制度 2

9 国际贸易

术语 (4 学时)

(1) 国际贸易术语概述 了解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和分类;

其他术语的含义、权利义务 1

教学目标1 (2) Incoters2010主要国

际贸易术语的解释

熟 悉 贸 易 术 语 的 含 义 ; 掌 握

FOB\CFR\CIF术语的含义、权利义

务及注意事项;FCA、CPT和CIP术语的含义、权利义务及注意事项

2

(3) Incoters2010中的其

他贸易术语 了解 EXW\FAS\DAT\DAP\DDP 的

含义 1 教学目标2

10国际货物

买卖合同 (1)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

的含义 了解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含义、特

点、地位和作用 0.25 教学目标1

261

概述 (1 学时)

(2)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

的内容 了解书面合同的具体形式和内容;

熟悉货物买卖合同的形式 0.5

(3)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

适用的法律规范及

有效成立条件

了解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使用的法律

规范;掌握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成立

的有效条件 0.25 教学目标2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查 60 开卷考查

平时考核 40 作业、出勤、课堂表现

执笔者:孙熠 审核人:王伶 修订日期:2016年12月19日

262

《演讲与口才》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70346

课程中文名称 演讲与口才

课程英文名称 Speech and Eloquence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五学期

总 学 时 16

总 学 分 1

先修课程 大学语文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日语专业高年级的专业教育课。课程以演讲与口才的基本知识

为基础,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和可操作性强的原则,对提高口才与演讲

能力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讲解,重点强调理论的实际应用。

建议教材 李彦青. 演讲与口才. 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年

参考资料 戴尔·卡耐基.《卡耐基魅力口才与演讲的艺术》.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1年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利用演讲这一有力工具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

2. 提高学生日语口头表达能力,能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以及说服对方,从而完成工作任务成为社会

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3. 掌握各行业的口才技巧,从而提高专业能力水平。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2.知识要求 2.4 掌握日语语言学、日本文学等人文科学领域的相

关知识。 教学目标 1-3

3.能力要求

3.1 具备熟练的日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

拥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3.2 具备较高的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掌

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具备初步的科研能

力。 3.5 具备思辨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

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

教学目标 1-3

263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说话的学问 (4学时)

口语表达训练

一般了解 4 教学目标

1.3

声音的运用技巧

提问技巧训练

应答技巧训练

演讲的艺术 (4学时)

演讲的构思

掌握演讲艺术并在实践中

熟练运用。 4

教学目标 1.3

演讲的准备

演讲中的逻辑技巧训练

辩论技巧

身体语言的运用技巧

演讲中应急问题的处理技巧

演讲实践 (4学时)

汉语演讲 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规定主

题及时间的演讲。 8

教学目标 1.2.3 日语演讲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查 60 命题演讲、即兴演讲等

平时成绩 40 出勤、单项练习、课堂表现等

执笔者:王长春 审核人:戴功伟 修订日期:2016年11月5日

264

《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607017

课程中文名称 跨文化交际

课程英文名称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六学期

总 学 时 16

总 学 分 1

先修课程 无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为日语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专业教育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

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跨文化交际学中的基本概念、原则、经典案例等内容,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将来从事国际商务工

作提供有利的帮助。

建议教材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参考资料 [1] 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严明.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

二、课程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了解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2.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3.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2.知识要求 2.4 掌握日语语言学、日本文学等人文科学领域的相

关知识。 教学目标 1-3

3.能力要求 3.2 具备较高的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掌

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具备初步的科研能

力。 教学目标 1-3

265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1.文化概念 (2 学时)

文化的内涵 了解文化的内涵、特征,以及文

化对语言的影响,掌握文化因素

对翻译的影响。

1 教学目标

1,2,3 文化的特征 0.5

文化与翻译 0.5

2.交际与 文化

(4 学时)

跨文化交际

了解跨文化交际的概念、特点、

交际的要素,掌握语言、文化和

交际的关系。

1

教学目标 1,2,3

跨文化交际学 1

交际的要素 1

交际与文化的关系 1

3.语言交际与

非语言交际 (4 学时)

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 了解时间、空间在交际中的不同

含义,掌握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

际的概念、特点,非语言交际的

种类及其对交际效率的影响。

2 教学目标 1,2,3

时间和空间 2

4.价值观 (2 学时)

价值观概念 了解东西方价值观共性与差异。

1 教学目标 1,2,3 东西方价值观差异 1

5.跨文化 交际障碍 (2 学时)

跨文化交际障碍 了解跨文化障碍产生的原因及

应对策略。掌握文化休克概念及

四个阶段。

1 教学目标 1,2,3 文化休克 1

6.案例 (2 学时)

案例演示及分析 选取合适案例进行演示并作出

分析。 2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查 60 闭卷考查

平时成绩 40 作业、出勤、测试、课堂表现 执笔者:王长春 审核人:戴功伟 修订日期:2016年12月25日

266

《日文名篇诵读》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605131

课程中文名称 日文名篇诵读

课程英文名称 Famous Japanese Reading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五学期

总 学 时 32

总 学 分 2

先修课程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日语专业的专业教育课,内容以日本不同文学时代的代表作家及

其代表作品为主,旨在通过阅读分析作品,了解其产生的时代与创作背景,以

及语言特点及思想内容,进而能够带有感情的朗诵作品节选。

建议教材 自编

参考资料

新修国語総覧. 東京:京都書房.1992

新学社編集部.国語活用資料集.東京:新学社

谭晶华.日本近代文学名作鉴赏.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谭晶华.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本不同文学时代的划分及其文学理念。

2.了解作家简历及写作特点,基本掌握其代表作品的特点及经典选段。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日本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4.在理解作品所体现的文学理念的同时,带有感情的朗诵作品节选。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2.知识要求 2.4 掌握日语语言学、日本文学等人文科学领域的相

关知识。 教学目标 1-3

3.能力要求 3.1 具备熟练的日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

拥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 1-3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支撑教学

267

学时 目标

日本文学史

概要 日本文学史划分 基本了解古典文学史和近现代文学史划分

4 教学目标

1~4 文学创作理念简介 基本了解古典和近现代文学史的不同文学理念

上代文学史

概要 文学创作理念 了解上代文学创作理念

2 教学目标

1~4 经典作品节选 了解「古事記」相关文学常识,诵读节选文章

中古文学史

概要

文学创作理念 了解中古文学创作理念

8 教学目标

1~4 经典作品节选

了解「竹取物語」、「土佐日記」、「枕草子」、

「源氏物語」、「いろは歌」等作品的相关文

学常识

诵读节选文章

中世文学史

概要

文学创作理念 了解中世文学创作理念

6 教学目标

1~4 经典作品节选 了解「方丈記」、「平家物語」、「徒然草」

等作品的相关文学常识

诵读节选文章

近世文学史

概要

文学创作理念 了解近世文学创作理念

2 教学目标

1~4 经典作品节选 了解「奥の細道」作品的相关文学常识

诵读节选文章

近代文学史

概要

文学创作理念 了解近世文学创作理念

10 教学目标

1~4 经典作品节选

了解「学問のススメ」、「たけくらべ」、「高

瀬舟」、「坊ちゃん」、「吾輩は猫である」

及其它作品的相关文学常识

诵读节选文章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查 50 口试(作品诵读),笔试(可视情况进行调整)

平时考核 50 作业、出勤、课堂小测试、作品诵读等

执笔者:金海花 审核人:梁建民 修订日期:2016年12月25日

268

《电子商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41406

课程中文名称 电子商务

课程英文名称 Electronic Commerce

课程类别 选修

适用专业 日语

开课学期 第五学期

总 学 时 32

总 学 分 2

先修课程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

课程简介

《电子商务》主要介绍了: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电子商务的应用框架和环境、

电子商务的运作模式、与电子商务相关的网络知识、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网络

银行、电子支付、电子商务物流、网络营销。课程特点是概念多、实践性强、

涉及面广,因此,本课程将从电子商务基础知识角度出发,全面介绍电子商务

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子商务的全貌,对电子商务的基本知识体系和电子商务的

基本框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能够让学生建立起对电子商务这一学科体系的整

体认识。

建议教材 高功步.电子商务概论[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参考资料

[1] 董志良.电子商务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 姜红波.电子商务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3] 周伟. 电子商务理论与实践[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4] 袁毅.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二、课程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子商务相关的概念,包括网络银行的含义、电子支付的含义,

第三方支付的含义、移动支付的含义;了解电子商务的产生、发展、影响,电子商务运行的经济环

境,电子商务中涉及的法律问题;熟悉电子商务的功能特征、应用框架、分类和盈利模式等;让学

生对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框架有概括性的了解。

2. 熟悉电子商务软硬件平台建设;掌握B2C、B2B、C2C电子商务模式及流程,电子商务的安全技

术(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数字证书和认证技术、防火墙技术),电子商务安全交易协议(SSL

协议、SET协议),让学生对电子商务的运行模式和原理有深入认识。

3.了解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熟悉网络银行、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及技术,掌握

网上支付、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的原理和流程;让学生对电子商务的运作、应用和全过程有完整

掌握。

269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2.知识要求 2.5 掌握经济贸易、石油化工等领域相关专业知识,

形成跨学科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1-3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知识点 教学要求 计划

学时 支撑教学

目标

1概述 (2学时)

(1)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

展 了解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阶段 。 0.5

教学目标1

(2)电子商务概念 掌握电子商务的概念。 0.5

(3)电子商务的功能与特

征 熟悉电子商务的功能和特点。 0.5

(4)电子商务对社会经济

的影响 了解电子商务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0.5

2 电子商务

的应用框

架与环境

(2 学时)

(1) 电子商务的应用框架

结构 熟悉电子商务的应用框架结构包含

的 3 个层次和 4 大支柱。 0.5

教学目标1

(2)电子商务的基础环境 熟悉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环境。 0.5

(3)电子商务的法律问题 了解电子商务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问

题及立法现状。 0.5

(4)电子商务中的信任管

理问题 了解电子商务过程中面临的信用风

险及解决措施。 0.5

3 电子商务

的运作模

式(6 学时)

(1)电子商务的分类与盈

利模式 熟悉电子商务的分类,熟悉电子商务

的盈利模式。 1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2

(2)B2C电子商务 掌握B2C电子商务的经营模式、优势

和基本流程。 1.5

(3)B2B电子商务 掌握 B2B 电子商务的模式、交易流

程;熟悉 EDI 技术。 2

(4) C2C电子商务 掌握C2C电子商务的交易流程。 1.5

4 电子商务

的网络技

术基础 (3 学时)

(1)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了解与电子商务相关的计算机网络

的基本知识。 0.5

教学目标2 (2)互联网的基本知识与

应用 掌握IP地址、域名系统相关的内容,

熟悉INTERNET的基本服务。 0.5

(3)电子商务软硬件平台

建设 了解电子商务平台的硬件建设、相关

软件。 0.5

270

(4)企业电子商务软件的

基本功能 了解企业电子商务软件的基本功能。 1.5

5 电子商务

安全管理

(6 学时)

(1)计算机网络安全概述 了解网络安全现状,熟悉网络安全威

胁。 0. 5

教学目标2

(2)电子商务安全威胁和

安全需求 掌握电子商务面临的安全威胁;掌握

保障电子商务安全的措施。 0. 5

(3)电子商务的主要安全

技术

掌握两种密码体制;掌握电子商务中

几种主要的技术,如数字签名、数字

摘要技术、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

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

3

(4)电子商务安全交易协

议 掌握SSL协议、SET协议的通信过程

及特点。 2

6 网络银行

与电子支

付(6 学时)

(1)网络银行与电子支付

概述

熟悉网络银行、电子支付的概念;熟

悉网络银行的模式、优势、提供的服

务;熟悉电子支付的特点、发展阶段。 1

教学目标3

(2)网上支付方式 掌握网上支付的方式:电子支票、信

用卡、电子现金的支付原理。 2

(3)第三方支付 掌握第三方支付的概念、特点和支付

流程。 1.5

(4)移动支付 掌握移动支付的概念、特点及支付流

程。 1.5

7 电子商务

物流与供

应链管理

(4 学时)

(1)物流概述 了解物流的含义、分类、功能,与电

子商务的关系。 0.5

教学目标3

(2)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及

运作模式

掌握电子商务物流模式:自营物流模

式、第三方物流模式、物流联盟模式、

第四方物流模式。 1.5

(3)电子商务下的物流信

息技术

熟悉电子商务下的物流信息技术,如

条码技术、射频技术、GIS技术、GPS技术。

1.5

(4)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

理 了解电子商务下的供应链管理。 0.5

8 网络营销

(3 学时)

(1)网络营销概述 了解网络营销的含义、范围、包括的

内容。 0.5

教学目标3 (2)网络虚拟市场与无网

站网络营销 了解虚拟市场的含义、特征和构成;

了解无网站营销的方式。 1

(3)企业网站的推广方法

和网上市场调查 熟悉企业网站的推广方法和网上市

场调查方法。 1

271

(4)网络广告 了解网络广告的类型、特点和发布方

式。 0.5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期末考查 60 随堂测验

平时考核 40 作业、出勤、课堂小测验

执笔者:潘亚楠 审核人:丁胜锋 修订日期:2016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