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传承永不熄...

1
8 责任编辑 陈士娟 视觉编辑 姚玉甲 组版 牛怡墨 校对 张立 2016 年 11 月 29 日 星期二 www.xiancn.com 闲情 老树画画 任你无限荣华, 到头总会凋谢。 寒山一度秋风, 拾得几片黄叶。 秋日随想 丁雪莹 家有“老渔民” 征文邮箱:[email protected] 周公庙的古树 梁新会 午后的阳光在树叶上微 笑,那两棵站立在周公庙前的 槐树依然年轻美好,一如我们 十年前的初次相遇。 时隔十年,我故地重游。 这里古称卷阿,三面环山,唯 南边与平地相连,形似簸箕状 如倒凹字。《诗经》中描述此地 “有卷者阿,飘风自南”。今日 细细端详,果真如此。 6000 多年前,先民在卷阿 傍山临泉而居。一代一代的 子孙繁衍生息,一茬一茬的树 木荣枯交替,一朵一朵的流云 掠过天际。时光就这样悄然 流转到了2700多年前,商朝在 昏庸残暴的殷纣王统治下分 崩离析,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 发灭商后建立西周。“飞来五 色鸟,自名为凤凰,千秋不一 见,见者国祚昌。”凤凰是姬姓 周族崇拜的神鸟,因此,古卷 阿的凤凰山至今不改其名。 “凤随天风下,暮息梧桐 枝。”五彩的凤凰被人们供奉 在山巅上,装饰在衣物上,雕 刻在器具上。而你们,这漫山 遍野的绿色精灵,你们每一棵 树身上一定栖息着一个高贵的 灵魂,你们目睹了红尘中的悲 欢离合,不由得心生慈悲。你 们点化每一个在神像佛龛前顶 礼膜拜的受难者,让他们打开 心结,接纳万物,燃起新的希 望。看着红男绿女们来时行色 匆匆,归去,一步一莲花,你们 露出了佛陀般的微笑。 周公百年之后,后人在此 建祠祭祀,周公庙由此而始。 历代的文人墨客,如韩愈、苏 轼、康海等都曾来此游历观 光,凭古抒怀。迄今为止,周 公庙遗址共出土西周甲骨 10000 多 片 ,其 中 可 辨 识 的 文 字近2600个。而中国其他地 区西周遗址发现的甲骨文,全 部加起来不足 1100 个。 有人说周公庙大成殿前 有周公的后人,后有召公、太 公等周人先祖,活脱脱一幅和 谐美满的全家福。我们的祖 先真是无比智慧,这种建筑布 局暗合周文化以敬天、厚德、 尚和、重礼,以笃行感召人去 拼搏,去实现理想的价值体 系。孔子曰:“悠悠万事唯此 为大,克己复礼。”这“礼”,就 是周礼。孔子对周代笃行仁 义、诚信礼让、仁政德治、民风 淳朴,十分敬仰,他充满感情 地说:“郁郁乎文哉!吾从 周。”在圣人的教化之下,周文 化无处不在,早已深深植入了 华夏儿女的心中。 “ 周 原膴膴 ,堇荼如饴 ”。 赞美的是周原田地肥美,河湖 密布,即便是种植的苦菜,吃起 来也像糖一般甘甜。这爱屋及 乌的说法,自与周地民风淳朴, 百姓安居乐业有关,虽然有自 夸之嫌,但又令人心生暖意。 时光可以模糊容颜,多少 是非恩怨湮灭在了历史的大 潮中,但有一些东西如大浪淘 沙,历久弥新。千年的古树 呀,你们是最沉默的倾听者, 你们把无数的秘密埋藏在心 底,等待时间作出最公正的裁 决。你们守护着周原人心目 中的圣人,恪守着周人的行为 准则和生活规矩,使人知礼守 节,与人为善,和睦相处,尊敬 长辈,克制不良情绪,精神振 作,情志和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我们至今保持着周人在孩子 出生、重大节日、亲人逝去时 植树的习俗,我们播种的不仅 仅是幼苗,更多的是希望、未 来和一种精神。有人的地方 就有树,因为我们的记忆太 短,我们需要把祖先不老的灵 魂安放在绿色之上,那里连接 着远古与现代,记载着历史的 兴衰成败,铭刻着普通百姓的 喜怒哀乐。 渺小如我,不求永恒,只 渴盼长成一棵幸福的小树,站 立在千年古刹,芸芸众生安放 灵魂的神殿旁,与智者对话, 听圣人教诲,观云卷云舒。 十月,光线依稀,树影是斑驳的灰,清浅 的轮廓。 早上出门,冷风一下子灌进袖口。这里 已渐入深秋,现在去和如火如荼的夏天说声 再见是不是有些晚。 秋,静穆、安详,令人冷静的季节。风变 得凛冽起来,寒气透过窗缝吹到房间里,形成 一股冰冷的气流,头脑瞬间清醒。望着外面 一片萧瑟,心如止水。不需多言,完全是人与 天地之间最默契的沟通。 我静悄悄地站在十月的天空下,紧闭双 眼,想象叶落满地,飞雪扑面。我能想到什 么,世界就存在什么。 谁还在回忆呢?那些歌里的幸福和忧 伤,那些文字间的细腻与感慨,那些电影里适 合幻想、并不真实的对白,被年少的我们丢 弃,太多的选择容不得去细细思量。我们像 是被载上一列呼啸的列车,从城的这一端,到 城的那一端,我们是从哪里穿越和跋涉,途经 满地荆棘和考验,迎来眼前的满目光明?有 晴空,有引人沉迷的希望。 而现在,距离冬天还有时间,池塘里的两 洼秋水,还得以映衬天光,引人遐思。 找一个下午,慢慢地收拾衣柜,把冬衣一 件一件翻出,房间顿时充满了樟脑丸和羊毛 的气味。 将它们在床上铺展,一件件细细抚摸,属 于冬天的手感。毛茸茸的温暖,它们好像我 身体的壳,每一处针脚里,都藏了无数个冬天 的记忆,大雪纷飞,冬日暖阳。 我们的生活,原来,正是这样一次次地脱落 和收藏,正是如此安静平淡,却又珍重的过程。 秋凉,问候远方的朋友,提醒一句,记得 加衣。 十一月的早晨,透过布满雾气的玻璃窗, 感叹一句,多好的冬!继而看到院内的小路上 铺满了枯黄的落叶,像日子的纷飞,冰凉无声。 我看着树,它们以一成不变的姿态站立, 在高处俯瞰着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站成永 恒。我抱着书本,轻轻踩进这落叶的旋风里, 倚着树干,望向天空。人与树,默默地仿佛一 同演奏一曲。 落叶满地,枝干光秃,视线里充满凄凉的 意味。相较于枝繁叶茂的春,我更加迷恋这 有着离愁的季节。我们站在正午的林子里, 目送秋叶簌簌飞去。风起的时候,整个世界 都在做着飞行的梦。 再见,再见,我们默许了承诺,要把每个 鲜活的日子都倍加珍爱,细数流年,去懂得草 木,懂得风雪,懂得,一颗心的盛开和凋谢。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盯着窗外发白的 树干,街对面的奶茶店紫色卡通造型的屋顶, 开始思考一些东西,做出一些选择。快要二 十岁的自己,消化掉这些所获得的经验和能 量,要比倾诉和抱怨强大得多。 从前依赖他人,如今我相信时间和自己。 十一月,坐在落叶旋转的光芒里,听着风 诉说的消息。叶落花黄,万物静美。 老妈今年七十多岁了,自打从内地来海 口后,一看海口这蓝天碧水的,大小的湖泊特 别多,随便在哪里都可以下竿钓鱼,她便爱上 了这项活动。这钓鱼时间久了,就变成了“老 渔民”。 平常因我们上班都忙,老妈为保证我们 吃好休息好,总是不辞辛苦地打理家务,做一 些可口的饭菜,争取让我们一进门放下包就 可以吃上热乎乎的美食。 一到周末,老妈就放假啦。不论风和日 丽还是细雨飘扬,她都会收拾好渔具准时出 发,用她老人家的话来说,就是“晴天有晴天 的好处,雨天有雨天的乐趣”! 刚开始老太太钓鱼时我们还经常陪她一 起去,可实在惭愧,我们的“钓功”离老妈差得 太远,经常坐一整天也难得有一点收获。眼 看老妈的钓友日渐增多,常常提前几天就有 人来电话预约,我们一合计,决定不去“丢人 现眼”了,专心给老妈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老妈钓鱼,一天下来,多多少少,总有一 些收获,什么红鲳鱼、胡子鱼、大白鲢,品种特 多,最多纪录是钓了 88 条福寿鱼,最大纪录是 钓了一条90厘米长的胡子鱼。甚至,有次竟 还钓上一只一斤多重的甲鱼,哟,真是很过 瘾!这样一来,鱼,成了我们家餐桌上的家常 便饭。不但我们家,楼上楼下的邻居、小区的 保安、一起锻炼身体的阿婆,一到周末你瞧 瞧,晚餐准保都变着花样吃鱼—没错,这些 当然是妈妈的战利品! 当然,老妈也会有惨败而归的时候,有 次她鱼没钓到,竟还摔了一跤,把腿磕破了 皮,我们心痛得不得了,劝她千万要小心, 不成就不要去了。她一边被药水刺激得叫 痛,一边激动地告诉我们有条大鱼是如何逃 跑了。 还有一次,更是惨,她甩钩没甩好,一下 钩到自己的手指头上了,因鱼钩有倒刺,她拔 又不能拔。钓友赶忙叫车把她送去了医院。 医生处理后告诉她,怕伤口感染,最近不能再 去钓鱼了。于是,她那几天跟祥林嫂似的,天 天在家里念叨,后悔自己的粗心。 等手好了再去钓鱼时,手上就很专业地 戴了手套保护起来。 在家不钓鱼的日子,她也是诸多的忙 碌:要去买饵料,要补抄网,要修鱼竿。她不 似一些年轻人大方—鱼竿坏了总是舍不 得丢,一定要再修修。打开她的工具盒,里 面是应有尽有的小玩意儿,胶水,胶带,小钳 子,小刮刀,都分门别类地放着,俨然一个专 业修理工。您可别说,这个修理工在圈子里 还真是小有名气,钓友们简单的小维修竟 然她都能承接。看着她拿笔杆子的手,竟 然这么娴熟地修理着鱼竿,我们不禁十分 佩服! 不知是否因为时常保持一个好的心境, 妈妈虽然腿脚走路有些不便,但精神还是不 错的。我们做儿女的瞧老妈心情愉快,心里 自然也非常高兴。 今天借此机会,写下对妈妈的祝福。祝 快乐的老妈天天快乐,年年有大鱼! 冬雪飞飞 绿树掩映,古朴典雅。芳草萋萋、鸟语花香……走进陕西省示范小学—西安育英小学,一幅自然与人 文和谐统一的美丽画图呈现在眼前。这所涅槃于抗日烽火年代,著名“马背摇篮”延安保育小学,经过 80 多 年的发展,如今已是一所有着光荣历史传统和厚重文化底蕴的全日制公办小学。而今作为后宰门区域教育 共同体成员校,西安育英小学以“格物致知,知行致远”作为立校根本,将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相结合,发挥 优势资源、构建教育直通、凸显特色发展,在区域中小幼共建共强工作中焕发出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近年来,新城区教育局党委通过不断改革、探索与创新,逐渐形成了独具新城教育特色的“中小幼共建共强”工作机制。特别是在“一 校一策、一校一品、一校一景”特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各区域教育共同体充分挖掘区域内优势资源,并通过共同教研、相互借鉴、共享优 质教育资源等方式,有效促进中小学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也为新城教育高品质均衡发展添加了浓重而华彩的一笔! 西安育英小学深入推进中小幼共建共强工作纪实 西安育英小学深入推进中小幼共建共强工作纪实 薪火传承永不熄 薪火传承永不熄 薪火传承永不熄 继往开来创辉煌 继往开来创辉煌 继往开来创辉煌 马背摇篮 传承红色经典 营造典雅育人环境 走进位于古城西安北城墙 内的西安育英小学,一进校门 “知行致远”四个大字格外醒 目。学校副校长刘霞介绍道,学 校经过对多年办学经验的总结 梳理,提出了“格物致知知行致 远”的“知行教育”办学策略。同 时,我们在“知”和“行”之外,又 添加上情感因素,提倡“乐”学和 “乐”习,强调自觉的道德意识和 积极情感在“知”和“行”活动中 的激励作用。 “这就是学校在新城区教育 局党委‘一校一策、一校一品、一 校一景’特色发展理念指导下,结 合学校自身特色打造的‘一校一 策’。”学校副校长刘霞补充说。 此外,育英小学更是积极打 造了学校的“一景”。漫步在育 英的校园内,学校西侧围墙上的 校史文化墙、校园西南角的“马 背摇篮”主题雕塑述说着漫漫校 史。峥嵘岁月,领袖关怀,革命 的种子在这里萌芽成长;风雨历 程,意气风发,为国家培育出多 少代栋梁。革命传统在这里传 承,延安精神在这里发扬。 发挥优势资源 搭建教育合作交流崭新平台 育英小学与后宰门区域教育 共同体召集单位 89 中学都是“西 安市中小学艺术教育基地校”, 两所学校在艺术教育方面共同 发挥优势,为区域成员校搭建了 艺术教育合作交流的舞台。西安 育英小学合唱团自 2001 年成立 以来,在省、市、区乃至全国各项 比赛获得 50 多项金奖,取得一系 列优异成绩,是西安唯一的小学 合唱教育基地校。2013 年在教 育部举办的第四届全国中小学 艺术展中获 2 项甲组一等奖, 1 项优秀创作奖,并应邀赴欧参加 了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国 际交流演出。 育英小学是西安实施“体 育、艺术 2+1 项目”优秀学校,优 势项目跳绳、毽球、篮球分别进 入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体育课 堂教学,艺术优势项目合唱、线 描进入音乐、美术课堂,开发出 《合唱》《线描》《毽球》《篮球》《跳 绳》《陶艺》校本教材。开展大课 间活动,学生参与率达到 100%2015 9 月,育英小学成功 创建了“第三届周恩来班”。学 校大队辅导员王平介绍说,三年 来, “周恩来”班已创建了 3 届共 9 个班,涌现出 550 多名“学习周恩 来精神标兵”。创建工作已成为 区域改进和推动学生思想道德 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教育的有力抓手,是后宰 门区域教育共同体“一校一品” 特色发展创举之一。学校还将 “周恩来班”和学生评价制度相衔 接,激励学生学习周总理的品质, 争做“周恩来式”的好少年。 89 中学国际合作交流活 动带动下,育英小学也积极开展 对外交流活动。英国沃灵顿市 教育代表团先后两次访问育英 小学,并与学校签订了友好学校 共建协议,双方建立了长期互访 交流机制,这也是育英小学弘扬 民族传统文化,落实“知行合一” 的教育理念的体现。据悉,后宰 门区域教育共同体还共同策划 了合唱表演、舞蹈展演、田径比 赛等一系列活动,得到了家长和 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中小幼直通车 均衡教育资源缓解“择校热” 作为后宰门区域教育共同 体成员校,育英小学在“上承下 传”、构建“中小幼”教育直通等 方面做了扎实有效的工作。每 学年,育英小学六年级毕业班的 学生都会到区域内的汇知中学 参观,感受中学教育教学环境。 同时,学校还邀请对口的幼儿园 小朋友走进育英小学校园一同 参加升旗仪式,参加学校兴趣活 动,和一年级学生共同上一节课, 交一个好朋友。不仅如此,育英 小学的老师还经常与对口的中 学、幼儿园老师进行交流,相互借 鉴。育英小学八府庄小学建立 了跨区域学校联盟,经过 4 年帮 扶发展,从 2012 年的 18 个班 930 名学生,发展到 2016 年的 31 个班 1402 名学生,学区学生流 出率从 45%降到 8%以下。 据悉,育英小学还与区域内 的实验小学、后宰门小学就实现 素质教育连续性和学生心理健 康成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经 验交流。几所学校的老师之间 经常相互教研交流,互派教师交 流学习师生成长记录册和师生 评价机制。 三年级学生家长石磊说: “‘中小幼共建共强’对区域均衡 教育资源,缓解择校热起到明显 作用,各对口的中学、小学、幼儿 园在区教育局党委共建共强‘六 联’平台下相互了解,许多学生 在了解了家门口的学校之后,都 纷纷选择了最适合自己发展的 ‘家门口学校’。” 区域课题联动 打造一流教科研品牌 “十二五”期间,育英小学还 开展了国家规划课题《网络环境 下有效课堂教育策略的研究》等 研究工作。为深化研究,引领发 展,育英小学与区内 4 所学校联 动,申报省级子课题 8 个,共同研 究,相互探讨。现在“十二五”已 结题 7 个,其中获优秀课题 5 个, 良好课题 2 个,国家级课题也已 经进入结题阶段。目前它们又 集体申报 7 个省级“十三五”课题 进入审批阶段。相关成果代表 西安市参加全国中小学教育成 果博览会。 教导主任雷娜介绍,育英 小学不但开展了师生“成长记 录册”等评价改革工作,还承 担了市评价改革“学业负担维 度”的研究研发工作。校长李 继恒带领市第五维度组成员完 成《西安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 合评价》第五维度指标框架的 编订及测评工具的研发,评价 试 题 的 编 制、试 测 结 果 的 分 析、试测题的修订等工作。同 时为全市校长班、研究员班等 做了 3 次专题讲座,获得了市 教科所领导及各位参培学员的 一致好评。 “中小幼共建共强工作机制 不仅是教育管理模式的纵向延 伸,更钩织了一个立体化的网 络,中学、小学、幼儿园之间进 行着交叉式的交流合作,将共 建共强工作机制贯穿到教育教 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做到内 涵提升、质量提升和品牌提升, 不断扩大优质教育品牌的规模 和数量,提升了学校乃至整个 后宰门区域教育共同体的含金 量和知名度。”育英小学副校长 刘霞如是说。 朱哲 新城 新城 教育 教育 共建共强区域运动会 校内红色文化墙 十二五课题结题会

Upload: others

Post on 08-Sep-2019

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8 责任编辑陈士娟视觉编辑姚玉甲

组版牛怡墨校对 张立2016年11月29日 星期二 www.xiancn.com 闲情

老树画画

任你无限荣华,到头总会凋谢。寒山一度秋风,拾得几片黄叶。

秋日随想 ■丁雪莹

家有“老渔民”

征文邮箱:[email protected]

周公庙的古树 ■梁新会

午后的阳光在树叶上微笑,那两棵站立在周公庙前的槐树依然年轻美好,一如我们十年前的初次相遇。

时隔十年,我故地重游。这里古称卷阿,三面环山,唯南边与平地相连,形似簸箕状如倒凹字。《诗经》中描述此地

“有卷者阿,飘风自南”。今日细细端详,果真如此。

6000多年前,先民在卷阿傍山临泉而居。一代一代的子孙繁衍生息,一茬一茬的树木荣枯交替,一朵一朵的流云掠过天际。时光就这样悄然流转到了2700多年前,商朝在昏庸残暴的殷纣王统治下分崩离析,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建立西周。“飞来五色鸟,自名为凤凰,千秋不一见,见者国祚昌。”凤凰是姬姓周族崇拜的神鸟,因此,古卷阿的凤凰山至今不改其名。

“凤随天风下,暮息梧桐枝。”五彩的凤凰被人们供奉在山巅上,装饰在衣物上,雕刻在器具上。而你们,这漫山遍野的绿色精灵,你们每一棵树身上一定栖息着一个高贵的灵魂,你们目睹了红尘中的悲欢离合,不由得心生慈悲。你们点化每一个在神像佛龛前顶礼膜拜的受难者,让他们打开心结,接纳万物,燃起新的希望。看着红男绿女们来时行色匆匆,归去,一步一莲花,你们露出了佛陀般的微笑。

周公百年之后,后人在此建祠祭祀,周公庙由此而始。历代的文人墨客,如韩愈、苏轼、康海等都曾来此游历观光,凭古抒怀。迄今为止,周公庙遗址共出土西周甲骨10000多片,其中可辨识的文字近2600个。而中国其他地区西周遗址发现的甲骨文,全部加起来不足1100个。

有人说周公庙大成殿前有周公的后人,后有召公、太公等周人先祖,活脱脱一幅和谐美满的全家福。我们的祖先真是无比智慧,这种建筑布局暗合周文化以敬天、厚德、尚和、重礼,以笃行感召人去拼搏,去实现理想的价值体

系。孔子曰:“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这“礼”,就是周礼。孔子对周代笃行仁义、诚信礼让、仁政德治、民风淳朴,十分敬仰,他充满感情地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在圣人的教化之下,周文化无处不在,早已深深植入了华夏儿女的心中。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赞美的是周原田地肥美,河湖密布,即便是种植的苦菜,吃起来也像糖一般甘甜。这爱屋及乌的说法,自与周地民风淳朴,百姓安居乐业有关,虽然有自夸之嫌,但又令人心生暖意。

时光可以模糊容颜,多少是非恩怨湮灭在了历史的大潮中,但有一些东西如大浪淘沙,历久弥新。千年的古树呀,你们是最沉默的倾听者,你们把无数的秘密埋藏在心底,等待时间作出最公正的裁决。你们守护着周原人心目中的圣人,恪守着周人的行为准则和生活规矩,使人知礼守节,与人为善,和睦相处,尊敬长辈,克制不良情绪,精神振作,情志和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至今保持着周人在孩子出生、重大节日、亲人逝去时植树的习俗,我们播种的不仅仅是幼苗,更多的是希望、未来和一种精神。有人的地方就有树,因为我们的记忆太短,我们需要把祖先不老的灵魂安放在绿色之上,那里连接着远古与现代,记载着历史的兴衰成败,铭刻着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

渺小如我,不求永恒,只渴盼长成一棵幸福的小树,站立在千年古刹,芸芸众生安放灵魂的神殿旁,与智者对话,听圣人教诲,观云卷云舒。

十月,光线依稀,树影是斑驳的灰,清浅的轮廓。

早上出门,冷风一下子灌进袖口。这里已渐入深秋,现在去和如火如荼的夏天说声再见是不是有些晚。

秋,静穆、安详,令人冷静的季节。风变得凛冽起来,寒气透过窗缝吹到房间里,形成一股冰冷的气流,头脑瞬间清醒。望着外面一片萧瑟,心如止水。不需多言,完全是人与天地之间最默契的沟通。

我静悄悄地站在十月的天空下,紧闭双眼,想象叶落满地,飞雪扑面。我能想到什么,世界就存在什么。

谁还在回忆呢?那些歌里的幸福和忧伤,那些文字间的细腻与感慨,那些电影里适合幻想、并不真实的对白,被年少的我们丢弃,太多的选择容不得去细细思量。我们像是被载上一列呼啸的列车,从城的这一端,到

城的那一端,我们是从哪里穿越和跋涉,途经满地荆棘和考验,迎来眼前的满目光明?有晴空,有引人沉迷的希望。

而现在,距离冬天还有时间,池塘里的两洼秋水,还得以映衬天光,引人遐思。

找一个下午,慢慢地收拾衣柜,把冬衣一件一件翻出,房间顿时充满了樟脑丸和羊毛的气味。

将它们在床上铺展,一件件细细抚摸,属于冬天的手感。毛茸茸的温暖,它们好像我身体的壳,每一处针脚里,都藏了无数个冬天的记忆,大雪纷飞,冬日暖阳。

我们的生活,原来,正是这样一次次地脱落和收藏,正是如此安静平淡,却又珍重的过程。

秋凉,问候远方的朋友,提醒一句,记得加衣。

十一月的早晨,透过布满雾气的玻璃窗,感叹一句,多好的冬!继而看到院内的小路上

铺满了枯黄的落叶,像日子的纷飞,冰凉无声。我看着树,它们以一成不变的姿态站立,

在高处俯瞰着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站成永恒。我抱着书本,轻轻踩进这落叶的旋风里,倚着树干,望向天空。人与树,默默地仿佛一同演奏一曲。

落叶满地,枝干光秃,视线里充满凄凉的意味。相较于枝繁叶茂的春,我更加迷恋这有着离愁的季节。我们站在正午的林子里,目送秋叶簌簌飞去。风起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在做着飞行的梦。

再见,再见,我们默许了承诺,要把每个鲜活的日子都倍加珍爱,细数流年,去懂得草木,懂得风雪,懂得,一颗心的盛开和凋谢。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盯着窗外发白的树干,街对面的奶茶店紫色卡通造型的屋顶,开始思考一些东西,做出一些选择。快要二十岁的自己,消化掉这些所获得的经验和能量,要比倾诉和抱怨强大得多。

从前依赖他人,如今我相信时间和自己。十一月,坐在落叶旋转的光芒里,听着风

诉说的消息。叶落花黄,万物静美。

老妈今年七十多岁了,自打从内地来海口后,一看海口这蓝天碧水的,大小的湖泊特别多,随便在哪里都可以下竿钓鱼,她便爱上了这项活动。这钓鱼时间久了,就变成了“老渔民”。

平常因我们上班都忙,老妈为保证我们吃好休息好,总是不辞辛苦地打理家务,做一些可口的饭菜,争取让我们一进门放下包就可以吃上热乎乎的美食。

一到周末,老妈就放假啦。不论风和日丽还是细雨飘扬,她都会收拾好渔具准时出发,用她老人家的话来说,就是“晴天有晴天的好处,雨天有雨天的乐趣”!

刚开始老太太钓鱼时我们还经常陪她一起去,可实在惭愧,我们的“钓功”离老妈差得太远,经常坐一整天也难得有一点收获。眼看老妈的钓友日渐增多,常常提前几天就有人来电话预约,我们一合计,决定不去“丢人现眼”了,专心给老妈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老妈钓鱼,一天下来,多多少少,总有一些收获,什么红鲳鱼、胡子鱼、大白鲢,品种特多,最多纪录是钓了88条福寿鱼,最大纪录是钓了一条90厘米长的胡子鱼。甚至,有次竟还钓上一只一斤多重的甲鱼,哟,真是很过瘾!这样一来,鱼,成了我们家餐桌上的家常便饭。不但我们家,楼上楼下的邻居、小区的保安、一起锻炼身体的阿婆,一到周末你瞧瞧,晚餐准保都变着花样吃鱼——没错,这些当然是妈妈的战利品!

当然,老妈也会有惨败而归的时候,有

次她鱼没钓到,竟还摔了一跤,把腿磕破了皮,我们心痛得不得了,劝她千万要小心,不成就不要去了。她一边被药水刺激得叫痛,一边激动地告诉我们有条大鱼是如何逃跑了。

还有一次,更是惨,她甩钩没甩好,一下钩到自己的手指头上了,因鱼钩有倒刺,她拔又不能拔。钓友赶忙叫车把她送去了医院。医生处理后告诉她,怕伤口感染,最近不能再去钓鱼了。于是,她那几天跟祥林嫂似的,天天在家里念叨,后悔自己的粗心。

等手好了再去钓鱼时,手上就很专业地戴了手套保护起来。

在家不钓鱼的日子,她也是诸多的忙碌:要去买饵料,要补抄网,要修鱼竿。她不似一些年轻人大方——鱼竿坏了总是舍不得丢,一定要再修修。打开她的工具盒,里面是应有尽有的小玩意儿,胶水,胶带,小钳子,小刮刀,都分门别类地放着,俨然一个专业修理工。您可别说,这个修理工在圈子里还真是小有名气,钓友们简单的小维修竟然她都能承接。看着她拿笔杆子的手,竟然这么娴熟地修理着鱼竿,我们不禁十分佩服!

不知是否因为时常保持一个好的心境,妈妈虽然腿脚走路有些不便,但精神还是不错的。我们做儿女的瞧老妈心情愉快,心里自然也非常高兴。

今天借此机会,写下对妈妈的祝福。祝快乐的老妈天天快乐,年年有大鱼!

■冬雪飞飞

绿树掩映,古朴典雅。芳草萋萋、鸟语花香……走进陕西省示范小学——西安育英小学,一幅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美丽画图呈现在眼前。这所涅槃于抗日烽火年代,著名“马背摇篮”延安保育小学,经过8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是一所有着光荣历史传统和厚重文化底蕴的全日制公办小学。而今作为后宰门区域教育共同体成员校,西安育英小学以“格物致知,知行致远”作为立校根本,将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相结合,发挥优势资源、构建教育直通、凸显特色发展,在区域中小幼共建共强工作中焕发出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近年来,新城区教育局党委通过不断改革、探索与创新,逐渐形成了独具新城教育特色的“中小幼共建共强”工作机制。特别是在“一

校一策、一校一品、一校一景”特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各区域教育共同体充分挖掘区域内优势资源,并通过共同教研、相互借鉴、共享优

质教育资源等方式,有效促进中小学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也为新城教育高品质均衡发展添加了浓重而华彩的一笔!

——西安育英小学深入推进中小幼共建共强工作纪实西安育英小学深入推进中小幼共建共强工作纪实

薪火传承永不熄薪火传承永不熄薪火传承永不熄 继往开来创辉煌继往开来创辉煌继往开来创辉煌

马背摇篮

传承红色经典营造典雅育人环境

走进位于古城西安北城墙内的西安育英小学,一进校门

“知行致远”四个大字格外醒目。学校副校长刘霞介绍道,学校经过对多年办学经验的总结梳理,提出了“格物致知 知行致远”的“知行教育”办学策略。同时,我们在“知”和“行”之外,又添加上情感因素,提倡“乐”学和

“乐”习,强调自觉的道德意识和积极情感在“知”和“行”活动中的激励作用。

“这就是学校在新城区教育局党委‘一校一策、一校一品、一校一景’特色发展理念指导下,结合学校自身特色打造的‘一校一策’。”学校副校长刘霞补充说。

此外,育英小学更是积极打造了学校的“一景”。漫步在育英的校园内,学校西侧围墙上的校史文化墙、校园西南角的“马背摇篮”主题雕塑述说着漫漫校史。峥嵘岁月,领袖关怀,革命

的种子在这里萌芽成长;风雨历程,意气风发,为国家培育出多少代栋梁。革命传统在这里传承,延安精神在这里发扬。

发挥优势资源搭建教育合作交流崭新平台

育英小学与后宰门区域教育共同体召集单位89中学都是“西安市中小学艺术教育基地校”,两所学校在艺术教育方面共同发挥优势,为区域成员校搭建了艺术教育合作交流的舞台。西安育英小学合唱团自 2001年成立以来,在省、市、区乃至全国各项比赛获得50多项金奖,取得一系列优异成绩,是西安唯一的小学合唱教育基地校。2013年在教育部举办的第四届全国中小学艺术展中获 2项甲组一等奖,1项优秀创作奖,并应邀赴欧参加了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国际交流演出。

育英小学是西安实施“体育、艺术 2+1项目”优秀学校,优势项目跳绳、毽球、篮球分别进

入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体育课堂教学,艺术优势项目合唱、线描进入音乐、美术课堂,开发出《合唱》《线描》《毽球》《篮球》《跳绳》《陶艺》校本教材。开展大课间活动,学生参与率达到100%。

2015年 9月,育英小学成功创建了“第三届周恩来班”。学校大队辅导员王平介绍说,三年来,“周恩来”班已创建了3届共9个班,涌现出550多名“学习周恩来精神标兵”。创建工作已成为区域改进和推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力抓手,是后宰门区域教育共同体“一校一品”特色发展创举之一。学校还将

“周恩来班”和学生评价制度相衔接,激励学生学习周总理的品质,争做“周恩来式”的好少年。

在 89中学国际合作交流活动带动下,育英小学也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英国沃灵顿市教育代表团先后两次访问育英小学,并与学校签订了友好学校共建协议,双方建立了长期互访交流机制,这也是育英小学弘扬

民族传统文化,落实“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的体现。据悉,后宰门区域教育共同体还共同策划了合唱表演、舞蹈展演、田径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中小幼直通车均衡教育资源缓解“择校热”

作为后宰门区域教育共同体成员校,育英小学在“上承下传”、构建“中小幼”教育直通等方面做了扎实有效的工作。每学年,育英小学六年级毕业班的学生都会到区域内的汇知中学参观,感受中学教育教学环境。同时,学校还邀请对口的幼儿园小朋友走进育英小学校园一同参加升旗仪式,参加学校兴趣活动,和一年级学生共同上一节课,交一个好朋友。不仅如此,育英小学的老师还经常与对口的中学、幼儿园老师进行交流,相互借鉴。育英小学八府庄小学建立了跨区域学校联盟,经过 4年帮扶发展,从 2012 年的 18 个班930名学生,发展到 2016年的 31

个班 1402名学生,学区学生流出率从 45%降到 8%以下。

据悉,育英小学还与区域内的实验小学、后宰门小学就实现素质教育连续性和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经验交流。几所学校的老师之间经常相互教研交流,互派教师交流学习师生成长记录册和师生评价机制。

三年级学生家长石磊说:“‘中小幼共建共强’对区域均衡教育资源,缓解择校热起到明显作用,各对口的中学、小学、幼儿园在区教育局党委共建共强‘六联’平台下相互了解,许多学生在了解了家门口的学校之后,都纷纷选择了最适合自己发展的

‘家门口学校’。”

区域课题联动打造一流教科研品牌

“十二五”期间,育英小学还开展了国家规划课题《网络环境下有效课堂教育策略的研究》等研究工作。为深化研究,引领发展,育英小学与区内 4所学校联

动,申报省级子课题8个,共同研究,相互探讨。现在“十二五”已结题 7个,其中获优秀课题 5个,良好课题 2个,国家级课题也已经进入结题阶段。目前它们又集体申报7个省级“十三五”课题进入审批阶段。相关成果代表西安市参加全国中小学教育成果博览会。

教导主任雷娜介绍,育英小学不但开展了师生“成长记录册”等评价改革工作,还承担了市评价改革“学业负担维度”的研究研发工作。校长李继恒带领市第五维度组成员完成《西安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第五维度指标框架的编订及测评工具的研发,评价试题的编制、试测结果的分析、试测题的修订等工作。同时为全市校长班、研究员班等做了 3 次专题讲座,获得了市教科所领导及各位参培学员的一致好评。

“中小幼共建共强工作机制不仅是教育管理模式的纵向延伸,更钩织了一个立体化的网络,中学、小学、幼儿园之间进行着交叉式的交流合作,将共建共强工作机制贯穿到教育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做到内涵提升、质量提升和品牌提升,不断扩大优质教育品牌的规模和数量,提升了学校乃至整个后宰门区域教育共同体的含金量和知名度。”育英小学副校长刘霞如是说。 朱哲

新城新城教育教育

共建共强区域运动会

校内红色文化墙 十二五课题结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