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習營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hss.ntu.edu.t€¦ ·...

62
學術研習營-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研究領域 講題 講員 上課及 交流時數 社會發展與 社會福利制度 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古允文 課程:4 小時 交流:2 小時 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 古允文 課程:3 小時 交流:3 小時 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 論、指標與發展 古允文 課程:3 小時 交流:3 小時 社會工作與 老人研究 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呂寶靜 課程:4 小時 交流:2 小時 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徐慧娟 課程:3 小時 交流:1 小時 貧窮與社會救 助研究 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王德睦 課程:3 小時 交流:1 小時 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 政策/服務 王永慈 課程:3 小時 交流:1 小時 非營利組織與 社會福利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 觀點 顧忠華(1) 官有垣(2) 課程:2 小時 交流:1 小時 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林淑馨(1) 呂朝賢(2) 課程:2 小時 交流:1 小時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官有垣 課程:2 小時 交流:1 小時 性別研究與 社會工作議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周月清(1) 潘淑滿(2) 課程:4 小時 交流:2 小時 社工介入方法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鄭麗珍 課程:4 小時 交流:2 小時 兒童及少年研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熱門前瞻議題) 陳毓文 課程:4 小時 交流:2 小時

Upload: others

Post on 22-Oct-2019

5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學術研習營-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研究領域 講題 講員 上課及

交流時數

社會發展與

社會福利制度

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古允文 課程4 小時

交流2 小時

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

應 古允文 課程3 小時

交流3 小時

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

論指標與發展 古允文 課程3 小時

交流3 小時

社會工作與

老人研究

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呂寶靜 課程4 小時

交流2 小時

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徐慧娟 課程3 小時

交流1 小時

貧窮與社會救

助研究

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王德睦 課程3 小時

交流1 小時

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

政策服務 王永慈 課程3 小時

交流1 小時

非營利組織與

社會福利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

觀點

顧忠華(1)

官有垣(2) 課程2 小時

交流1 小時

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林淑馨(1)

呂朝賢(2) 課程2 小時

交流1 小時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官有垣 課程2 小時

交流1 小時

性別研究與

社會工作議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周月清(1)

潘淑滿(2)

課程4 小時

交流2 小時

社工介入方法

論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鄭麗珍 課程4 小時

交流2 小時

兒童及少年研

究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熱門前瞻議題) 陳毓文 課程4 小時

交流2 小時

研習營-社工-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古允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社會福利不論是作為一種政策或制度都難以脫離其產生的

社會脈絡尤其是當地當代的道德與價值判斷架構因此每一

個社會的福利從理論性的觀點來看都具有它特殊的社會性意義

存在構成值得研究的主題然而台灣作為社會福利的後進國

家現代的社會福利政策與制度逐步取代傳統地域性的慈善救

濟這樣的進程固然可以「發展」(development)的概念來形容

但某種程度上卻也隱含著台灣福利社會意義上的割裂所以不

難看到諸多西方的福利政策與制度在引入到台灣的社會脈絡之

後時常出現水土不服的情形也影響到社會既存的道德與價值

體系結果原本應該扮演社會凝聚功能的社會福利反而成為諸

多社會與政治爭議的焦點之一這個現象並非意味我們不應引進

其他國家的福利政策與制度如此則流於自我禁鎖的封閉狀態

不利於社會的發展但更不意即我們可以毫不經思考與消化地引

進所謂的國外顯學因而強化了福利思潮與理論研究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理論必須落實在台灣的社會脈絡之中予以驗證

才能進一步深化為台灣的獨特本土模式隨著台灣社會福利的發

展社會政策分析已成為社會工作學門相當重要的一個研究領域

與研究方法但必須強調的是社會政策分析是一套嚴謹的科學

化過程而不是將政府的政策文件拿出來重述一遍就是社會政策

分析更不是訪問幾位決策者或重要關係人就以為已經深入到決

策脈絡社會政策分析必須在一貫的取向與相應的素材下進行

才能真正產生具備政策意義的有效詮釋因此理論取向與研究

方法在社會政策分析中是兩個密不可分又互為檢證的要素前

者意味著研究者切入的焦點與角度後者則是伴隨著研究焦點與

角度而來的可資研究分析的方法與素材社會政策分析作為一個

「科學化」的過程絕不是作文比賽研究者必須在研究主題

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三方面具備一貫性進而能夠產生嚴謹的詮

釋與推論尤其在政治性語言與口號充斥的當代社會真正的洞

見必須來自科學化的邏輯這就是近代西方會以「政策科學」

(policy science)一詞來形容政策研究的理由之一

因此這個講題的目的在從基礎上重新建構福利思潮與理論

研究的認識協助年輕研究者超越「描述」的層次進而深入到

「分析」層次協助研究者瞭解社會政策分析的科學意涵尤其

是社會政策分析作為一個整體的研究方法的本質才能讓引進的

福利思潮與理論經過消化重新擁有新的生命力引領台灣的福利

發展

二 內容

(1) 福利思潮與理論的發展

(2) 福利理論與社會事實解構與重構

(3) 社會政策分析作為一種科學

(4) 社會政策分析的取向

(5) 制度與行動者

三 參考文獻

Alcock P A Erskine and M May (eds) (2003) The

Studentrsquos Companion to Social Policy (2nd edition) Oxford

Blackwell

Brinton Mary C and Victor Nee (eds) (1998)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in Sociology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Campbell John L and Ove K Pedersen (eds) (2001) The

Rise of Neoliberalism and Institutional Analysis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Drover Glenn and Patrick Kerans (eds) (1993) New

Approaches to Welfare Theory Aldershot Edward Elgar

Fitzpatrick Tony (2001) Welfare Theory An

Introduction London Palgrave

Martin Powell Peter C Alcock (2010) Welfare Theory and

Development London Sage

Mullard Maurice and Paul Spicker (1998) Social Policy

in a Changing Society London Routledge

Rothstein Bo (1998) Just Institutions Matter The Moral

and Political Logic of the Universal Welfare Stat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picker Paul (2000) The Welfare State A General

Theory London Sage

古允文(2001)〈平等與凝聚台灣社會福利發展的思考〉《社

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 5卷第 1期頁 145-169

古允文詹宜璋(1998)〈台灣地區老人經濟安全與年金政策

社會排除觀點初探〉《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 10卷第 2

期頁 191-225

林萬億 (2006)《台灣的社會福利 歷史經驗與制度分析》

台北市五南

林萬億(1994)《福利國家mdash歷史比較的分析》台北巨流

孫健忠(2000)〈台灣社會津貼實施經驗的初步分析〉《社會

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 4卷第 2期頁 5-41

張世雄(1999)〈前言社會福利想像的枯竭與思想的重生〉

見張世雄校訂與前言簡守邦洪惠芬譯《福利國家的創

建者》台北唐山出版社

張世雄(2000)〈公民權利的演進與困境〉《台大社會學刊》

28頁 65-116

詹火生與古允文主編(2001)《社會福利政策的新思維》台

北厚生基金會

蕭新煌與林國明主編(2000)《台灣的社會福利運動》台北

巨流

國內相關學刊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

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古允文

學歷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社會政策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經歷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系主

任共同科主任

2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3 2005年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訪問學人

4 台灣社會政策學會秘書長

5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執行主編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Japanese Sociolog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Poverty 社會保障研究(中國人民

大學)社會政策評論(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學刊臺灣社會研究臺灣社

會福利學刊hellip

榮譽獎項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8893 學年度研究績優獎

2 國立臺灣大學免評鑑教授

3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主編

4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Routledge London)編

委會委員

5 臺灣社會政策學會理事長 2009-至今

6 「東亞社會政策研究網絡」(The East Asian Social Policy

Research Network EASP)主席

(httpwwwwelfareasiaorgcontact) 2011-2012

7 聯 合 國 社 會 發 展 研 究 院 ( United N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ocial Development UNRISD)collaborating

researcher

8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SCI) Journal of

Social Policy (SSCI) Policy and Politics (SSC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SSCI)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論文

審查

研習營-社工-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古允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過程中大家最關心的議題莫非是人類

生活可能面臨那些重大的改變隨著全球性金融風暴的蔓延即

使是在各國央行的大力挹注之下股市依舊大跌信心危機與對

未來的不確定性幾乎已成為當代的基調我們發現全球人類

正以一種前所未見的速度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這樣的趨勢為

人類開啟了更多的機會但也更加激化了空前的競爭尤其是在

經濟安全方面

其實這樣的情形不是唯獨當代如此回到 1944年時的英

國當時大戰方歇國家殘破危機四伏英國福利國家之父貝

佛里奇出版了《自由社會裡的充分就業》(Full Employment in a

Free Society)一書他闡述其對當代社會福利制度的理想說「我

們政策的核心是將需求社會化而不是將生產社會化」講白話

一些也就是透過社會福利維持社會的消費力藉此穩定經濟劇

烈波動時的生產力而這也就是西方福利國家與共產主義國家

(將生產也社會化)最大的不同「政府必須作為一個確定的力

量」他進一步闡釋如果政策方向是對的就好好去做成為

社會的穩定力量這些觀點也就成為現在社會安全制度的核心

資本主義發展與民主化作為台灣福利發展背後的兩大結構

性因素一方面資本主義發展的面向順應著全球化論述的興起而

往國際經濟競爭與生產分工追溯其對民族國家能力的侷限但另

一方面也因強烈競爭所累積的不平等以及因資源分配扭曲之

下所形成的社會矛盾卻也形成強大的改革壓力來源伴隨著教育

程度的普遍提高以及經濟發展所醞釀出的中產階級相當程度

推動了台灣民主化的進展具體來說資本主義(全球化)政

治民主化(社會運動)與福利發展三大結構性力量的交織互動

影響了台灣的社會發展與福利政策辯論

社會福利制度的產生往往係因應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需

要在前述三大結構因素的交織影響下產生但國家社會所面臨

之新舊挑戰未嘗稍歇全球化下國家競爭力的維持產業轉型

帶來就業型態與機會的轉變人口高齡化與少子女化所帶來的世

代正義議題以及家庭型態趨於多元貧富差距擴大導致青年與

中產階級落入貧窮的焦慮感日深等構成當前我國社會發展的新

挑戰因此本講題的目的在於針對台灣社會發展五大議題

1 如何舒緩當代貧窮問題

2 台灣的全民健康保險面臨什麼問題如何改進

3 高齡化與少子女化的問題與對策

4 全球化下就業型態的轉變與對策

5 台灣照顧體制何去何從

由邀請單位指定 1-2個主要議題並由一位相關研究領域的

老師搭配提供自己的計畫或研究經驗一起與講員安排研習課

程的進行並藉此刺激與激勵研習學員的參與和分享釐清問題

的本質收集各界提供的政策處方分析各種政策處方的可能性

與侷限性

二 內容

(1)瞭解台灣最近的社會議題

(2)針對這些社會議題我們有那些政策選擇

(3)我們可以採取的政策回應與工具有那些

(4)深入瞭解台灣社會政策辯論的脈絡

三 參考文獻

Annetts Jason et al (2009) Understanding Social

Welfare Movements Bristol Policy Press

Ellison Nick and Chris Pierson (eds) (1998)

Developments in British Social Policy Basingstoke

Macmillan

Finer Catherine Jones (ed) (2001) Comparing the Social

Policy Experiences of Britain and Taiwan Aldershot

Hampshire Ashgate

Hill M (2000) Understanding Social Policy Oxford

Basil Blackwell

Kemshall Hazel (2002) Risk Social Policy and Welfare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Marlier Eric et al (2007) The EU and Social Inclusion

Facing the Challenges Bristol Policy Press

Mok Ka-ho and Yeun-wen Ku (2010) Social Cohesion in

Greater China Challenges for Social Policy and

Governance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Press

Ridges Tess and Sharon Wright (2008) Understanding

Inequality Poverty and Wealth Bristol Policy

Press

Yeats Nicola and Chris Holden (2009) The Global Social

Policy Reader Bristol Policy Press

王卓祺等編(2007)《兩岸三地社會政策理論與實務》香

港香港中文大學

古允文2004〈巨靈或螳螂全球化下的台灣社會與福利政

策〉於張世雄等合著《社會正義與全球化福利與自由

主義的反思》頁 37-66台北殷海光基金會

古允文主編2008《回到根本重構台灣的基本生活安全網》

台北厚生基金會

李易駿等譯(2006)《解讀社會政策》台北群學

莫家豪古允文主編(2000)《龍之躍中港台社會發展比較》

香港人文科學

國內相關學刊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

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3小時

古允文

學歷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社會政策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經歷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系主

任共同科主任

2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3 2005年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訪問學人

4 台灣社會政策學會秘書長

5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執行主編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Japanese Sociolog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Poverty 社會保障研究(中國人民

大學)社會政策評論(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學刊臺灣社會研究臺灣社

會福利學刊hellip

榮譽獎項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8893學年度研究績優獎

2 國立臺灣大學免評鑑教授

3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主編

4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Routledge London)編

委會委員

5 臺灣社會政策學會理事長 2009-至今

6 「東亞社會政策研究網絡」(The East Asian Social Policy

Research Network EASP)主席

(httpwwwwelfareasiaorgcontact) 2011-2012

7 聯 合 國 社 會 發 展 研 究 院 ( United N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ocial Development UNRISD)collaborating

researcher

8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SCI) Journal of

Social Policy (SSCI) Policy and Politics (SSC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SSCI)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論文

審查

研習營-社工-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古允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申請本講題必須先研習過「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才可申請)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隨著 1990年代以來東亞福利研究的蓬勃發展已經成為比

較社會政策的重要研究領域之一而且與傳統歐洲福利國家研究

呈現東西互相爭輝的趨勢然而過去東亞福利的跨國研究多

半還是透過個別的管道缺少制度化的組織力量來推動但自英

國「東亞社會政策研究網絡」(The East Asian Social Policy

Research Network EASP)產生之後開始了制度化的進展與每

年的國際研討會2012年更首度與英國「社會政策學會」(Social

Policy Association SPA)於 University of York合辦國際研

討會獲得國際社會政策學界的普遍認可

不過大部分東亞的研究仍順著 Gosta Esping-Andersen

福利體制的脈絡著重於東亞福利體系是否不同於社會民主保

守主義以及自由主義等三種福利體制之外自成為一特殊福利

體制的問題而所獲得的答案也林林種種但可以確定的是存

在於東亞各國福利體系之間的差異程度絕對不是單一福利體制

概念所能完全涵蓋的有趣的是就西方學者而言關心焦點依

然集中在東亞儒家文化的家庭福利上但這樣的刻板印象與迷

思則受到東亞學者的批駁日本學者說明其家庭結構的轉變已

然降低家庭提供其成員福利的能力韓國學者則指明東亞金融風

暴的經驗顯示家庭並不足以構成抵擋大規模經濟變動與失業問

題的緩衝香港學者也指出在長期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家庭的

福利功能與能量正在流失之中這些均構成國家不得不介入社會

福利的因素因此究竟是否存在儒家式的福利模式受到普遍

的質疑

在這樣的情況下東亞各國政府似乎仍未做好大規模福利干

預的準備而是隨著人口結構老化性別與家庭關係的轉變政

治民主化的壓力以及全球產業與工作機會變遷的需要一步一

步被推動出來這樣的討論引發出新的研究議題亦即東亞福利

發展背後的結構性影響因素究竟是什麼家庭市場以及非營

利組織固然是福利供給的各種可能管道之一但究竟是什麼力量

決定國家的干預不干預乃至干預的方向與程度而國家福利

角色的範定相對地也形塑了家庭市場以及非營利組織在社會

福利上的角色定位此一研究議題已跳脫東亞福利體制歸類的分

析進一步往規範性理論發展了

這個講題的目的即是協助研究者瞭解這股國際學術發展趨

勢進而思考如何將自身的研究置於這樣的大脈絡中增加台灣

學界在國際上的能見度

二內容

(1) 比較社會政策的發展

(2) 比較社會政策的方法論議題

(3) 東亞福利研究對傳統西方福利國家研究的啟示

(4) 置台灣於國際比較脈絡中

三參考文獻

Alcock Pete and Gary Craig (eds) (2009) International

Social Policy (2nd edition) B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Aspalter Christian (ed) (2002) Discovering the

Welfare State in East Asia Westport Connecticut

Praeger

Esping-Andersen Gosta (1990) The Three Worlds of

Welfare Capitalism Cambridge Polity

Esping-Andersen Gosta (1997) lsquoHybrid or Unique The

Japanese Welfare State between Europe and Americarsquo

Journal of European Social Policy 7 (3) 179-189

Goodman Roger Gordon White and Huck-ju Kwon (eds)

(1998) The East Asian Welfare Model Welfare

Orientalism and Stat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Gough Ian and Geof Wood (eds) (2004) Insecurity and

Welfare Regimes in Asia Africa and Latin America

Social Policy in Development Context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all A Peter and David Soskice (2001) lsquoAn

Introduction to Varieties of Capitalismrsquo in A Peter

Hall and David Soskice (eds) Varieties of Capitalism

The Institutional Foundation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pp 1-68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olliday Ian (2000) lsquoProductivist welfare Capitalism

Social Policy in East Asiarsquo Political Studies 48

706-723

Holliday Ian and Paul Wilding (eds) (2003) Welfare

Capitalism in East Asia Social Policy in the Tiger

Economies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Jones Catherine (1993) lsquoThe Pacific Challenge

Confucian Welfare Statesrsquo in Catherine Jones (ed)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Welfare State in Europe pp

198-217 London Routledge

Jones Catherine (ed) (2001) Comparing the Social

Policy Experience of Britain and Taiwan Aldershot

Ashgate

Kown Huck-ju (1999) The Welfare State in Korea The

Politics of Legitimation Basingstoke Macmillan

Kown Huck-ju (ed) (2005) Transforming the

Developmental Welfare State in East Asia Basingstoke

Macmillan

Ku Yeun-wen (1997) Welfare Capitalism in Taiwan State

Economy and Social Policy London Macmillan press

Ku Yeun-wen (2004) lsquoIs There a Way Out Global

Competition and Social Reform in Taiwanrsquo Social

Policy and Society 3 (3) 311-320

Ku Yeun-wen (2007) lsquoDevelopments in East Asian Welfare

Studiesrsquo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Vol 41

No 2 pp 115-131

Ku Yeun-wen et al (2009) Poverty Reduction and Policy

Regime in Taiwan A Pathway towards Development

Welfare and Democratization Geneva UNRISD

Lee Yih-Jiunn and Yeun-wen Ku (2007) lsquoEast Asian

Welfare Regimes Testi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Developmental Welfare Statersquo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Vol 41 No 2 pp 197-212

Mkandawire Thandika (ed) (2004) Social Policy in a

Development Context Basingstoke Macmillan

Ramesh M (2004) Social Policy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Education Health Housing and Income

Maintenance London Routledge

Tang Kwong-leung (2000) Social Welfare Development in

East Asia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Wong Joseph (2004) Healthy Democracies Welfare

Politics in Taiwan and South Korea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國內相關學刊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

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3小時

古允文

學歷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社會政策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經歷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系主

任共同科主任

2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3 2005年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訪問學人

4 台灣社會政策學會秘書長

5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執行主編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Japanese Sociolog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Poverty 社會保障研究(中國人民

大學)社會政策評論(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學刊臺灣社會研究臺灣社

會福利學刊hellip

榮譽獎項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8893學年度研究績優獎

2 國立臺灣大學免評鑑教授

3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主編

4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Routledge London)編

委會委員

5 臺灣社會政策學會理事長 2009-至今

6 「東亞社會政策研究網絡」(The East Asian Social Policy

Research Network EASP)主席

(httpwwwwelfareasiaorgcontact) 2011-2012

7 聯 合 國 社 會 發 展 研 究 院 ( United N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ocial Development UNRISD)collaborating

researcher

8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SCI) Journal of

Social Policy (SSCI) Policy and Politics (SSC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SSCI)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論文

審查

研習營-社工-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呂寶靜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隨著老人人口的快速成長長期照顧議題愈趨重要各國政

府無不紛紛制訂長期照顧政策台灣也於 2007 年訂頒「我國長

期照顧十年計畫」積極發展並推展各項長期照顧服務相關的

議題也引起學者的關注由於長期照護的定義是提供給需要協

助的個人(因身體或心智失能)多元性的持續性的健康及社會服

務且包括由家人或是朋友提供的非正式服務以及由專業人員

或機構所提供的正式服務其中個人照顧和社會支持(或者所

謂的「社會照顧」)是社會工作的範疇因而長期照顧今年來成

為社會工作熱門的研究主題因此本門講題的目標在於精進新

進學術工作者從事老人長期照顧研究的知能

二內容

本講題內容在於檢視與長期照顧制度相關的社工研究主

題首先就是如何評量長照對象的需求不論就服務方案設計

政策制定社會工作實施的角度出發瞭解長照對象的身心狀況

需求及服務使用有其必要性就社會工作實務而言長照對象之

評量可供訂定照顧計畫之參考若從機構行政管理人員或方案制

訂者的角度出發失能者身體功能狀況會決定其獲取服務的資

格也影響著資源分配的方法當然也會支配經費的推估惟在

評量老人時有關評量的層面之擬訂評量工具之認可或選用甚

至對於評量結果之均是複雜的過程牽涉到評量的面向及工具選

擇評量過程的注意事項以及評量與服務之連接等議題其次

長期照顧體系涵括多元服務項目但民眾不見得認知到服務的存

在也未必會去使用服務究竟促使失能者及其家屬去使用服務

的因素有哪些又阻礙的因素為何而安德遜模式所提出的影

響個人使用醫療照顧的模式對長期照顧服務的使用之適用性為

何再其次在服務輸送過程中社工專業在長期照顧體系中可

發揮的功能為何又社工人員在長期照顧設施或服務提供單位

的角色為何又如何分析社工員之工作適應或工作滿足另照

顧服務員的培訓與留任也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關心換言之社工

員的人力資源發展與管理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此外從服務

輸送結果(outcome)出發倘若定位在方案評估研究則成效如

何界定又如何測量另又該如何從事評估研究更具體而言

本講題涵括下列四項子題

(一)長期照顧需求評量工具選擇與實務運用

(二)長期照顧服務使用(service utilization)模式

(三)長期照顧社會工作員和照顧服務員之人力資源發展與管

理議題

(四)各種長期照顧服務方案之成效評估

三參考文獻

呂寶靜(2001)〈第三章 老人使用日間照護服務的決定過程

誰的需求誰的決定〉載於呂寶靜編著《老人照顧

老人家庭正式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01)〈第四章 老人日間照顧分案功能之初探老人

福利喘息照顧〉載於呂寶靜編著《老人照顧老人

家庭正式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04)〈失能者身體功能之評量-失能者與其照顧者

看法之比較〉台灣公共衛生雜誌23 (3)188-196

呂寶靜(2012)〈懷舊團體介入方案對增進老人福祉成效之初

探〉《台灣社會工作學刊》10119-152

呂寶靜(2012)《老人福利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13)〈長期照顧社工作人力資源發展之展望〉《社

區發展季刊》第 141期(出版中)

呂寶靜陳正芬(2009)〈我國居家照顧服務員職業證照與培

訓制度之探究從英國和日本的作法反思台灣〉《社會政

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3(1)185-233

林萬億審定Kathleen McInnis-Dittrich原著 (2011)《老

年社會工作生理心理及社會的評估與介入》台北

五南

Andersen Ronald and John F Newman (1973)Societal and

Individual Determinants of Medical Care Util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Milbank Quarterly

5195-124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 NASW(2003)

National Standards for Social Work Services in

Long-term Care Facilities

OECD (2005)The Long-term Care for Older People The

OECD Health Project

Robert L Kane amp Rosalie A Kane ( 2000 ) Assessing Older

Persons-Measures Meaning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Robert L Kane amp Rosalie A Kane (1998) The Heart of

Long- Term Car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Stone R IJ M Wiener(2001)Who Will Care for Us

Addressing the Long-Term Care Workforce

CrisisWashington D CThe Urban Institut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omes and Services for the

Aging

Stone R IS L DawsonM Harahan(2003)Why Workforce

Development Should Be Part of the Long-Term Care

Quality DebateWashington DC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omes and Services for the Aging and the Institute

for the Future of Aging Services

Wiener J M M Frieman and D Brown(2007)lsquoChap 2

Quality Domains in Long-term care and lsquoChap 5

Conclusions in (ed)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ong-term Care pp3-5 and

33-35Washington D C National Commission for

Quality of Long-term Care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呂寶靜

學歷 密西根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學博士

現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經歷 1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系副教授教授兼系主任

2 台灣社會工作人員專業協會理事長

3 台灣社會學刊政治大學社會學報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社

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等期刊之編輯委

4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人文及社會

科學期刊人口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台灣社會工作學

刊等期刊之評審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Current Sociology

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彙刊

台灣社會學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公共衛生雜誌

運輸學刊

亞洲研究

榮譽獎項 多次行政院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勵

99-101政治大學國科會獎勵特殊優秀人才獎勵

研習營-社工-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徐慧娟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為瞭解個體老化的過程與社會脈絡歷史時期關係

需要大規模樣本或貫時性資料做為研究老人議題之分析運用全

國性大型資料分析運用已成為世界各國主要的研究途徑之一然

而收集資料耗費資源甚鉅個人研究者往往不容易取得臺灣目

前已有數個大型研究資料庫供研究者申請使用其中包括老人研

究相關議題變項過去已提供國內外學者許多發表研究的機會

對於欲開始新興研究議題之學者亦可以藉由既有資料庫的分

析提供對研究興趣的初步了解以做為未來發展進一步研究的

基礎尤其對於新進研究人員使用大型資料庫分析為發展研究

主題極為便利的方式

由於大型研究資料庫已有許多學者使用過如何能從大型資

料庫中設定研究主題並發展新的研究方向及發表學術成果對

於有意從事跨領域的老人學研究者實為一可以考慮的方式

二內容

本講題目標在於為有志於老人研究議題的學者介紹台灣老

人研究可運用的大型資料庫內容如何藉由資料庫分析發展個人

研究興趣與主題以及可能用到的分析途徑

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3小時)內容

包括團體分享(05小時)專題演講(25小時)二是交流(1

小時)

(一)由與會者就其研究上經常遇到的困難與經驗提出分享

(約 05小時)

(二)進行專題演講介紹國內大型研究資料庫的設計與內

容以及與老人研究相關的變項與主題並以講者的研

究經驗(成功老化主題)為例分享研究議題的探索與發

展方式(約 25小時)

(三)接受有興趣從事大型資料庫分析研究的學者進行交流

三參考文獻

Beland D Durandal JPV (2012) Aging in France

population trends policy issu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e Gerontologist doi

101093gerontgns149

Hsu H C (2010) Trajectory of life satisfaction

subjective economic status and successful aging in

Taiwan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99(3) 455-468

Hsu H C (2012) Trajectories of life satisfaction and

covariates among the older adults in Taiwan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55(1)

210-216

Hsu H C Jones B L (2012) Multiple trajectories of

successful aging of older and younger cohorts The

Gerontologist 52(6) 843-856

Hsu HC (2011) Impact of morbidity and life events on

successful aging 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3(4) 458-469 DOI

1011771010539511412575

Hsu HC Lew-Ting CY Wu SC (2001) Age period

and cohort effects on the attitude toward supporting

parents in Taiwan The Gerontologist 41 716-722

Kasl SV (1995) Strategies in research on health and

aging looking beyond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Journal of Gerontology Social Sciences 50B(4)

S191-S193

Kemper P (2003) Long-term care research and policy

The Gerontologist 43(4) 436-446

Wolinsky F D (1994) Health services utilization

among older adults conceptual measurement and

modeling issues in secondary analysis The

Gerontologist 34(4) 470-475

徐慧娟張明正(2004)臺灣老人成功老化與活躍老化現況

多層次分析臺灣社會福利學刊 3(2) 1-36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徐慧娟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

現職 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教授

經歷 亞洲大學醫務管理學系副教授

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助理教授

台大醫院企劃室護理部組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The Gerontologist

Geriatrics and Geronotology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Social Science amp Medicine

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Aging amp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Ageing amp Society

Women and Health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

臺灣社會福利學刊台灣公共衛生雜誌等

榮譽獎項 國科會優秀年輕學者獎勵

研習營-社工-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王德睦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此部分為觀念與理論層面的介紹對於欲進入此研究領域的

研究者而言為重要的基礎課程

二內容

(一)貧窮的定義

(二)貧窮的測量包括家庭人數與組成地區時間因素等的考

(三)貧窮的理論觀點包括

1 個人態度或動機的解釋

2 貧窮文化

3 人力資本論

4 與勞動市場有關的論點雨露均霑論(Trickle Down

Thesis)新結構論(New Structuralism)雙元勞動

論(Dual Labor Market Theory)區域勞力市場論

5 福利依賴與工作反誘因的觀點

6 新社會風險論

7 社會排除論

8 生命歷程論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王德睦20001960s以降的美國貧窮理論回顧與

整合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12 卷 第 1 期 第

149-195頁(TSSCI)

林美伶王德睦2000貧窮門檻對貧窮率與貧窮人口組成之

影響台灣社會福利學刊(電子期刊) 第 1 期(中華

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王仕圖蔡勇美2001貧窮動態嘉義縣貧戶的追

蹤研究台大人口學刊 第 21期 第 61-75頁(TSSCI)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1貧窮持續時間的動態分析

以嘉義縣 1990-1998年之低收入戶為例台灣社會學刊

第 26期 第 211-250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 2002英國濟貧政策的形成與轉化

(1601-1834)從馬克斯的觀點的探討社會政策與社

會工作學刊 第 6卷 第 1期 第 5-59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04兒童與成人基本生活費

用的差異調查研究 第 13期 第 5-38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308嘉義縣低收入戶脫貧與

再進入貧窮之分析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第 73-108

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何華欽王德睦呂朝賢200312貧窮測量對貧窮人口組

成之影響預算標準之訂定與模擬台大人口學刊 第

27期 第 67-104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12台灣貧窮門檻與測量的

建立FCSU 的應用台大社工學刊 第 8 期 第 1-46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506貧窮的測量發生率

強度與不均度人口學刊 第 30期 第 1-28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200612台灣貧窮女性化的再檢視人口

學刊 第 33期 第 103-131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701係貧窮的原罪或係城鄉差距

談影響兒童應予學習機會的因素教育與社會研究 第

12期 第 113-135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200712Panel Analysis of Low-income

Elderly-headed household Empirical Evidence for

Chia-yi County in Taiwan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第 11卷 第 2期 第 111-148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200806全球化下脫貧策略的政治經濟研

究從 Anthony Giddens 觀點的探討東吳社會工作學

報 第 18期 第 105-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劉一龍200808所得成長所得不均與

家戶變遷對貧窮率之影響以台灣地區 1990 年至 2004

年為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第 7卷 第 1期 第 29-63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呂朝賢陳俊全王德睦200812台灣的社會救助動態

趨勢型態與成因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20卷 第

4期 第 441-479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812多面向的台灣兒童貧窮趨勢SST

指標的應用與分解台大社工學刊 第 18 期 第

191-230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朝賢王德睦林怡婷沈明彥200912台灣兒童暨家庭

扶助基金會經濟扶助個案給付動態以嘉義分事務所為

例(1967-2008)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第 20期 第 57-92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李秀如王德睦201101台灣兒童貧窮不均度的變遷以

迴歸為基礎的夏普利值分解法分析影響因素台灣社會

工作學刊 第 8期 第 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王德睦

學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1988)

現職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經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1988-1991)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副教授(1991-1993)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兼系主任(1998-2001)

台灣社會福利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Ethnology

The Eastern Anthropologist

中國社會學刊

台大人口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銀行季刊

台灣社會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調查研究

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人口學刊

教育與社會研究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王永慈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介紹台灣貧窮研究的發現藉以觀察台灣貧窮現象的變化同時也提出台灣

與國外對抗貧窮的理念政策服務協助參與者在意識型態政策與服務各層

次都有更深的思考

二內容

(一)台灣貧窮研究的狀況(含碩博士論文)

(二)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包括與失業工作貧窮相關的議題

(三)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的意識型態包括貧窮文化福利依賴脫貧等議

題的辯證

(四)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台灣與國外經驗包括 EITC社會救助法的修法

資產形成工作福利等此外社會企業微型創業等相關的作法也值得介

三參考文獻

(一)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Li-Ching Lyu (2013) The emergence of food

bankvoucher programs in Taiwan a new measure for combating poverty

and food insecurit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in press)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Chack-Kie Wong Kwong-Leung Tang (2012) Citizensrsquo

Attitudes Towards Economic Insecurity and Government After the 2007

Financial Tsunami A Hong Kong and Taiwan Comparis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in press) DOI

101111j1468-2397201200883x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Jun-Rong Chen (2012) Child Poverty in Taiwan

dur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Social

Risk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22(1--2)

20-35(SSCI)

王永慈陳昭榮(2011)貧富家庭教育資源中財務資本之比較研究臺灣教育社

會學研究 11(2) 1-45(TSSCI)

Ozawa M Y Lee amp Y Wang (2011) Economic Conditions of Female-headed

Households in Taiwan in comparison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Swede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27(1)65-76

王永慈 (2007) 「積極促進」概念的解析東吳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頁

151-173

王永慈 (2005) 低收入外籍與大陸配偶家庭之致貧分析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第

四期頁 1-32

王永慈 (2005) 台灣的貧窮問題相關研究的檢視台大社工學刊第十期 頁

1-54

王永慈 (2009) 台灣新貧問題的分析與政策思考於田弘茂與林正義主編「探索

台灣社會福利問題」國策研究院出版

王永慈 (2007) 「台灣的扶貧政策」於王卓祺等主編兩岸三地的社會政策---

理論與實務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關秉寅王永慈 (2005)寧靜革命台灣社會價值觀的變化王振寰章英華主

編凝聚台灣生命力頁 65-99巨流

王永慈 (2005) 「第十章社會政策」於顧東輝主編社會工作概論頁 195-212

上海譯文出版社

王永慈 (2010) 「第 6章台灣的貧窮問題」於瞿海源張苙雲

主編台灣的社會問題巨流

(二)碩博士論文

黃乃凡(1994)台灣貧窮女性化的探討女性戶長家戶貧窮現象之貫時性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何華欽(2003)台灣的貧窮趨勢界定測量與指標應用(博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2CCU0020601022ampsearchmode=basic

巫懿真(2004)府城低收入單親女性與工作貧窮勞動政策與社會安全之檢視(碩

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CCU0520601422ampseachmode=basic

姜義雯(2004)影響台灣階層化因素生活機會與五個貧窮家庭比較研究(碩士

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PU00521602022ampsearchmode=basic

黃聖紜(2004)窮孩子bull低成就家庭貧窮對子女教育成就與生涯選擇的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劉邦富(2005)台灣貧窮家庭兒童照顧政策落差研究(博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THU0020100522ampsearchmode=basic

蔡正海(2005)臺灣地區單人家戶貧窮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鄭淑文(2005)從家庭生命歷程分析貧窮動態 --以嘉義家庭扶助中心經濟扶助

個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倪家欣(2006)臺灣貧窮家庭的社會支持mdash低收入戶樣本的分析(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TPU020800622ampsearchmode=basic

王紹樺(2006)臺灣貧窮風險探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

北市

林茹茵(2006)貧窮女性單親生活因應策略之探討與類型建構(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CNU0210026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文婷(2007)運用優勢觀點探討青少年之貧窮生活經驗(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TNU5201003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怡婷(2007)家戶內所得分配後的台灣女性貧窮圖像(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陳柯玫(2007)「貧窮文化」的詛咒mdash台北市安康社區次文化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凱萱(2008)貧窮青少年生涯抉擇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

金會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CNU021002722ampsearchmode=basic

李秀如(2008)台灣兒童的貧窮輪廓-趨勢的測量與因素的分析(未出版之博士

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張 君 培 ( 2008 ) 社 會 工 作 者 的 貧 窮 意 象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THU0020102622ampsearchmode=basic

黃雅伶(2008)泥沼中的春芽-貧窮兒童的成長與機會(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PU00521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呂芬芬(2009)國小低收入戶學童貧窮烙印覺知之探討(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8HCU0820600722ampsearchmode=basic

吳佳明(2010)貧窮少年生活經驗中復原力發展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吳德偉(2010)臺灣工作貧窮者的生活幸福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PU000201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馬淑蓉(2010)工作貧窮女性單親家庭邁向脫貧之歷程研究以被社會救助法

排除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陳昱志(2010)走在生命的黃磚路貧窮女單親復原力因素與家庭適應關係之

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陳瑩蓉(2010)貧窮家庭親職化少年的自主發展(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

新北市

葉 炫 偵 ( 2010 ) 影 響 台 灣 工 作 貧 窮 的 因 素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CCU0020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謝孟純(2010)家戶內女性就業所得對家戶貧窮率改變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石亦柔(2011)娑婆轉境--貧窮家庭主要照顧者參與社會救助福利服務充權經

驗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PUS520102222ampsearchmode=basic

胡聚名(2011)騎牆與追尋貧窮男社工性別處境的行動與反思(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陳韻雯(2011)貧窮兒童的社會排除經驗以兒童中心取向探討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CNU021001822ampsearchmode=basic

鄭婷尹(2011)臺灣原住民族貧窮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

大學新北市

預計上課

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

討論時數

1小時

王永慈

學歷 PhD in social work at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USA

現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經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專任副教授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系專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Australasian Journal on Ageing

Asian Social Work and Policy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sian Developmen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Human Service

Social Work Education

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

Social Work Research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Abstracts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政大社會學報

社會工作學刊

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

輔仁學誌

榮譽獎項 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獎勵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科學院學術研究獎勵

輔仁大學輔仁學術研究獎

研習營-社工-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顧忠華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非營利組織(NPO)的活動觸角不再侷限於傳統慈善領域

舉凡健康照顧教育宗教環保藝術乃至於企業的活動

都與 NPO 息息相關此一發展趨勢同時造就了 NPO 成為一門跨

學科整合的新研究領域因此有關 NPO 的理論之中並沒有一

門稱之為 NPO 之學門但是卻有許多針對 NPO 進行相關的探

討如預測 NPO 存在於社會之因素探討 NPO 的社會影響或

各種不同部門之間的互動等很明顯地這些討論 NPO 的理論

與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社會心理文化與社會人類學哲

學宗教歷史社會行政等都有密切的關聯不管是經濟學

政治學或社會學的相關理論其切入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的分

析中均從較為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試圖對於當下之社會環境

之下NPO 如何進行組織的安排與設計如何遞送服務與方案

或是如何形塑其組織與外環境的網絡關係以因應社會之變遷

二內容

1 關於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近二十年來的探討聚焦於

下列的理論觀點首先是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 NPO的分類其次

針對政府無法滿足消費者公共財貨與服務需求的「公共財理

論」接著是就契約失效而導致的「失靈理論」(failure theory)

進行探討以及「消費者控制理論」「企業家理論」此部分屬於

創新性議題最後是針對「利他主義與慈善行為」進行概念分析

有關社會學對於 NPO行為的解釋「組織生態學觀點」(ecology of

organization)著重於瞭解 NPO組織與社會環境的關係而「資

源依賴理論」(the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有助於 NPO

瞭 解 資 源 的 競 爭 關 係 再 者 「 制 度 學 派 觀 點 」

(institutionalism)有助於吾人瞭解制度或政策對於 NPO的影

響最後則是從「社會資本理論」(social capital theory)與

「公民社會觀點」(civil society)論述 NPO在當今社會扮演的

之角色

2 隨著台灣的 NPO 與社會福利議題探討的深入與多樣其核心

關懷不外聚焦於「政府跟民營化」的部分民營化大概是十幾年

來談的很多的議題接著另外一個相關的領域是 NPO的「內部

治理」進而衍生的理論觀點有社會資本理論與治理理論以致

於最近發展到比較大的範圍如全球化社會內部治理文化

3 NPO 與社會福利的理論觀點範疇在這幾年的研究很重視組

織屬性的混合亦即越來越重視組織的 MIX 特質亦即你沒

有辦法截然把黑與白分的很清楚也無法截然說非營利營利組

織和公部門彼此的界域是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NPO相

當程度也跟營利組織借用了很多的概念與管理知識進來這個對

於 NPO的屬性產生滲透與混合的影響等其實長期照護的領域就

是一種非常標準的 MIX的特質

4 社會學的理論概「人口生態學」(Population Ecology)對於

NPO與社福研究的影響其實很多人口生態學觀點看到的是 NPO

具有很多不同類型它們會有一段時間大規模的成長然而有一

段時間有一些組織就退場或消失另外一個是「複雜理論」

(Complex Theory)論述的是因為有一些部門間的失靈存在

會影響到這中間的因果關係可能沒有一個固定的脈絡可以去預

測到底在這種情況下將來整個環境的變化對於非營利部門

的發展和影響如何

5 NPO 部門與政府企業非正式部門等的互動關係理論雖

然僅有少數關於部門界域的聚合或侵蝕的實證或跨部門研究出

現但卻有為數不少關於這種趨勢的社會學理論解釋被提出這

樣的觀念採借於網絡生態學交換理論開放系統聯盟資

源依賴甚至是後現代理論而其經常使用的的自變項包括規

模時間結構財務資源體系決策與治理模式專業化程度

以及服務提供的技術等

6 台灣在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其實是借用西方的觀點這個理

論觀點到台灣來要做一些轉化跟調適過去的研究當中也發現

這一點本土經驗加以修正或強化相關的理論觀點是絕對有必要

三參考文獻

王仕圖官有垣李宜興 (2011)〈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理論〉

收錄於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組織部

門組織與運作》第一章頁 15-34台北巨流圖書公

官有垣 (2001)〈第三部門與公民社會的建構部門互動的

理論探討〉《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4期頁 163-201

官有垣 (2003)〈第三部門的研究經濟學觀點與部門互動

理論的檢視〉《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 3期頁 1-29

顧忠華 ( 1999)〈公民結社的結構變遷-以台灣非營利組織

的發展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Vol0 No36

pp123-145

顧忠華 (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台

灣社會學研究》No4 pp145-189

顧忠華(2004)〈我對台灣第三部門研究的中間考察與反

省〉《第三部門學刊》No1 pp190-206

Ben-Ner A (1986) ldquo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hy Do

They Exist in Market Economicsrdquo In

Rose-AckermanSusan(ed) The Economics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Studies in Structure and Policy

Oxford Oxford Univ Press

DiMaggio P J and H K Anheier (1990) ldquoThe Sociolog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Sectorsrdquo Annu Rev

Sociol 16137-159

Douglas J (1987) ldquoPolitical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 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

Press

Hansmann Henry (1987) ldquoEconomic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Kramer R M (2000)ldquoA Third Sector in the Third

Millenniumrdquo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11(1) 1-23

Lin Nan (2001)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tt J Steven (2001) ldquoEconomic and Political Theorie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rdquo J S Ott (ed) The Na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Part 6 pp 179-189

Putnam Robert D (2000)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Y Touchstone

Rose-Ackerman Susan (1996) ldquoAltruism Nonprofits and

Economic Theoryrdquo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4 701-728

Salamon L M H K Anheier amp Associates (1999)

Global Civil Society 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altimore MD The 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Civil Society Studies

Powell WW and Steinberg R (2006)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2nd edition) New Haven

Yale U Press

Weisbrod B A (1974) ldquoToward a Theory of Voluntary

Non-Profit Sector in a Three-Sector Economyrdquo In

Edmund S Phelps(ed) Altruism Morality and

Economic Theory New York Russell Sage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顧忠華

學歷 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

現職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退休教授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

澄社社長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首任理事長

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華人民主文化基金會理事長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

事長

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之期刊 台灣民主季刊

當代

台灣社會學刊

學生輔導季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

台灣社會學

台灣社會學研究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哲學學報

榮譽獎項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之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林淑馨呂朝賢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二十年來臺灣的非營利組織(NPO)成長速度相當驚人

不僅在數量上大幅成長組織成立之宗旨與功能也愈趨專業化且

多元化從文化教育環保健康醫療社會福利社區發展

等幾乎涵蓋了社會中的所有層面正因為如此龐大且快速成長

的組織所扮演之角色日益重要且其所牽涉的利益關係人範圍更

為廣泛甚至還包含了大眾捐款能否被有效運用且不被中飽私囊

的責信問題等等因此 NPO 不僅在內部需要更健全完善的制

度來經營諸如董事會管理單位及志工之間關係的建立且更

重要的是還必須維繫其與企業部門公部門甚至是媒體之間平

衡和諧的互動關係並在這個社會治理脈絡中建立自己的位階

與立足點共同擔任社會治理者的角色與行動者基於此 NPO

必須先建立組織的治理機制方能有效參與社會治理再者 NPO

多面臨環境的劇烈變遷要處理的問題越來越複雜需求越趨多

元造成服務與資源的競爭「管理」這個名詞雖然代表企業管

理但是 NPO 因為沒有企業經營的傳統底限(利潤)因此更迫

切需要學習如何善用管理之道並借重管理來完成使命此刻提

的研究範疇甚廣包含 NPO的治理與領導NPO的責信NPO的

財務管理與租稅NPO的行銷管理NPO與志工志願主義NPO

的資源募集與運用NPO與人力資源及人才培育NPO與就業等

二內容

1 「績效評估或課責」在決策治理和管理這一塊的探討十分重

要績效評估在未來最好能朝向量化發展且可試著研擬一些指

標再者課責這議題在台灣還蠻需要被正視因為台灣的 NPO

愈來愈多在管理上蠻需要這一塊的此外在日本的 NPO管理

研究日本學者比較有提到像 NPO的「社會責任」以及「風險管

理」台灣比較少這樣的討論

2 目前的研究成果頗多呈現在行銷財務人力資本志工管

理文化價值與 NPO 的管理內涵等另外的研究重點則是 NPO

與市場關係政府關係以即與其他 NPO組織間的互動關係再

者在 NPO的決策治理跟管理運作方面也有頗多的研究議題與

成果是與 NPO 的發展跟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有關

例如很多台灣的 NPO發展到五年十年會面臨到轉型開始

想要朝向更複雜的組織體系以及產出內容以及組織本身結構裡

面的分化問題亦即大機構裡面分化出新的一個獨立的機構

3 談領導與治理董事會的部分牽涉到決策至於 NPO 的「財

務」部分現在會把三個結合起來即募款產業化創新這部

分結合其實這部分就等於組織管理很核心的部分此外如果

今天只是一般性組織大概就是談人力資源管理志工管理但

因為我們聚焦於是社福 NPO因此「專業主義」的部分十分重要

換言之著重專業性的探討例如遞送服務上的特殊性含使命

整體性運作怎麼搭配組織管理的部分這樣組織管理就不會零

散化且有一個主軸

4 新興且可延伸的研究議題-「非營利組織與科技社會」這個議

題不管在社會福利領域或其他學科都會談到例如虛擬社會網

絡或其他科技社會與福利服務的遞送再者有一個議題是跟在

地化有關即是「非營利組織與城鄉發展」這部分除了跟社會

企業有關係之外還有台灣最近縣市合併後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福利資源重構之後縣市政府怎麼樣去推動地方的非營利組織

形成新的治理模式等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2002)〈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以九二一賑災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1(2)39-77

呂朝賢(2002)〈對我國志願服務法的若干反思與建議〉《臺

大社會工作學刊》7203-241

呂朝賢與郭俊巖(2003)〈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

係以嘉義地區為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報》11143-188

呂朝賢與潘福財(2004)〈非營利組織變革以聖心教養院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2)79-115

呂朝賢(2005)〈民眾參與志願服務及期投入時間的影響因

素〉《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3121-163

呂朝賢(2005)〈中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台

大社會工作學刊》121-49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日本行政體系支援

作法之分析〉《第三部門學刊》第 3期1-37

林淑馨(2005)〈日本型公私協力之析探以第三部門與 PFI

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 16期1-33(TSSCI)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夥伴關係之析探以日本

為例〉《公共事務評論》第 6卷第 1期25-50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林淑馨(2008)〈社福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在服務輸送互動上

之困境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 122期47-62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官有垣李宜興謝祿宜(2006)〈社區型基金會的治理研究

以嘉義新港及宜蘭仰山兩家文教基金會為案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18期

官有垣康峰菁杜承嶸陸宛蘋陳怡璇(2009)〈臺灣社

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執行長角色職能之基礎分析〉《兒童

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5期頁 171-196

官有垣杜承嶸康峰菁(2009)〈非營利組織執行長的薪酬

探討以台灣社會福利相關類型的基金會為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30期

官有垣呂朝賢鄭清霞(2008)〈台灣第三部門的就業2005

年調查研究資料的分析〉《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

頁 45-85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 主編(2011)《非營利部門組織

與運作 2011年簡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官有垣 (2012)〈非營利組織執行長之治理-以臺灣社會福利

相關基金會為例〉《中國第三部門研究》第 2 卷頁 2-25

劉淑瓊(2005)〈績效品質與消費者權益保障論社會服務

契約委託的責信課題〉《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 卷

2 期

劉淑瓊(2008)〈競爭選擇論臺灣社會服務契約委託之市

場理性〉《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 18 期頁 67-104

劉淑瓊(200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載於蕭新煌等

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林淑馨

學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博士

現職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教授

經歷 民國八十三年度教育部公費留日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助理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副教授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考試院高普考特考訓練講座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交通統計研究所客座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公民社會中心諮詢委員

第三部門學會理事

公共事務評論編輯委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政治科學論叢

公共事務評論

行政暨政策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中國行政

榮譽獎項 國科會 2012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科會 2011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立臺北大學 2012年學術研究獎

國立臺北大學 2011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10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09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台北大學 100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

國立臺北大學 101年度教師創新教材與教法獎勵

國科會第 51屆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呂朝賢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 教授

經歷 中正大學會福利學系兼任副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在全球性的趨勢下傳統的公部門營利部門和第三部門之

間的界線進一步變得模糊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或社會

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出現正是這種情況的體現社會

經濟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說是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混合

物也代表著慈善福利機構對社會提供服務的另一種介入目前

在歐陸與美國兩地此概念的發展卻有實質的突破2000 年迄

今其他地區如東亞和拉丁美洲也日益對此概念的內涵與相關的

研究深感興趣有關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大西洋兩岸雙方共同的

特質是受到社會目的驅使的新型態創業行為因而蓬勃發展的領

域其實是構建於第三部門之中根據多數歐洲的傳統(Evers

and Laville 2004)第三部門集結了合作社協會互助會社

和日益增加的基金會等類型的組織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以「社

會經濟」(social economy)一詞稱呼「第三部門」意謂這是一

種透過經濟活動追求實踐民主的方式而對於社會企業和創業精

神等概念的後續演變賦予了深厚的意涵

二內容

1 關於社會企業到底這類組織跟傳統非營利組織或營利企業

組織身分別有何差異其獨特性為何為何其可以自成部門可

以單獨立法有他自己可以研究的議題

2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研究

的主要學派 A 美國的社會創新學派(Social Innovation

School)與社會企業賺取所得學派(Social EnterpriseEarned

Income School) B 歐陸的 EMES 學派(The EMES Approach)與

英國的學派(The UK Approach)

3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傳統在非營利組織的盈餘和

利潤不分配的限制是不是還適用在社會企業裡面這是一個非常

值得探討的議題如果強調社會企業跟以前的非營利組織有什麼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研習營-社工-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古允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社會福利不論是作為一種政策或制度都難以脫離其產生的

社會脈絡尤其是當地當代的道德與價值判斷架構因此每一

個社會的福利從理論性的觀點來看都具有它特殊的社會性意義

存在構成值得研究的主題然而台灣作為社會福利的後進國

家現代的社會福利政策與制度逐步取代傳統地域性的慈善救

濟這樣的進程固然可以「發展」(development)的概念來形容

但某種程度上卻也隱含著台灣福利社會意義上的割裂所以不

難看到諸多西方的福利政策與制度在引入到台灣的社會脈絡之

後時常出現水土不服的情形也影響到社會既存的道德與價值

體系結果原本應該扮演社會凝聚功能的社會福利反而成為諸

多社會與政治爭議的焦點之一這個現象並非意味我們不應引進

其他國家的福利政策與制度如此則流於自我禁鎖的封閉狀態

不利於社會的發展但更不意即我們可以毫不經思考與消化地引

進所謂的國外顯學因而強化了福利思潮與理論研究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理論必須落實在台灣的社會脈絡之中予以驗證

才能進一步深化為台灣的獨特本土模式隨著台灣社會福利的發

展社會政策分析已成為社會工作學門相當重要的一個研究領域

與研究方法但必須強調的是社會政策分析是一套嚴謹的科學

化過程而不是將政府的政策文件拿出來重述一遍就是社會政策

分析更不是訪問幾位決策者或重要關係人就以為已經深入到決

策脈絡社會政策分析必須在一貫的取向與相應的素材下進行

才能真正產生具備政策意義的有效詮釋因此理論取向與研究

方法在社會政策分析中是兩個密不可分又互為檢證的要素前

者意味著研究者切入的焦點與角度後者則是伴隨著研究焦點與

角度而來的可資研究分析的方法與素材社會政策分析作為一個

「科學化」的過程絕不是作文比賽研究者必須在研究主題

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三方面具備一貫性進而能夠產生嚴謹的詮

釋與推論尤其在政治性語言與口號充斥的當代社會真正的洞

見必須來自科學化的邏輯這就是近代西方會以「政策科學」

(policy science)一詞來形容政策研究的理由之一

因此這個講題的目的在從基礎上重新建構福利思潮與理論

研究的認識協助年輕研究者超越「描述」的層次進而深入到

「分析」層次協助研究者瞭解社會政策分析的科學意涵尤其

是社會政策分析作為一個整體的研究方法的本質才能讓引進的

福利思潮與理論經過消化重新擁有新的生命力引領台灣的福利

發展

二 內容

(1) 福利思潮與理論的發展

(2) 福利理論與社會事實解構與重構

(3) 社會政策分析作為一種科學

(4) 社會政策分析的取向

(5) 制度與行動者

三 參考文獻

Alcock P A Erskine and M May (eds) (2003) The

Studentrsquos Companion to Social Policy (2nd edition) Oxford

Blackwell

Brinton Mary C and Victor Nee (eds) (1998)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in Sociology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Campbell John L and Ove K Pedersen (eds) (2001) The

Rise of Neoliberalism and Institutional Analysis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Drover Glenn and Patrick Kerans (eds) (1993) New

Approaches to Welfare Theory Aldershot Edward Elgar

Fitzpatrick Tony (2001) Welfare Theory An

Introduction London Palgrave

Martin Powell Peter C Alcock (2010) Welfare Theory and

Development London Sage

Mullard Maurice and Paul Spicker (1998) Social Policy

in a Changing Society London Routledge

Rothstein Bo (1998) Just Institutions Matter The Moral

and Political Logic of the Universal Welfare Stat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picker Paul (2000) The Welfare State A General

Theory London Sage

古允文(2001)〈平等與凝聚台灣社會福利發展的思考〉《社

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 5卷第 1期頁 145-169

古允文詹宜璋(1998)〈台灣地區老人經濟安全與年金政策

社會排除觀點初探〉《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 10卷第 2

期頁 191-225

林萬億 (2006)《台灣的社會福利 歷史經驗與制度分析》

台北市五南

林萬億(1994)《福利國家mdash歷史比較的分析》台北巨流

孫健忠(2000)〈台灣社會津貼實施經驗的初步分析〉《社會

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 4卷第 2期頁 5-41

張世雄(1999)〈前言社會福利想像的枯竭與思想的重生〉

見張世雄校訂與前言簡守邦洪惠芬譯《福利國家的創

建者》台北唐山出版社

張世雄(2000)〈公民權利的演進與困境〉《台大社會學刊》

28頁 65-116

詹火生與古允文主編(2001)《社會福利政策的新思維》台

北厚生基金會

蕭新煌與林國明主編(2000)《台灣的社會福利運動》台北

巨流

國內相關學刊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

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古允文

學歷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社會政策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經歷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系主

任共同科主任

2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3 2005年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訪問學人

4 台灣社會政策學會秘書長

5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執行主編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Japanese Sociolog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Poverty 社會保障研究(中國人民

大學)社會政策評論(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學刊臺灣社會研究臺灣社

會福利學刊hellip

榮譽獎項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8893 學年度研究績優獎

2 國立臺灣大學免評鑑教授

3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主編

4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Routledge London)編

委會委員

5 臺灣社會政策學會理事長 2009-至今

6 「東亞社會政策研究網絡」(The East Asian Social Policy

Research Network EASP)主席

(httpwwwwelfareasiaorgcontact) 2011-2012

7 聯 合 國 社 會 發 展 研 究 院 ( United N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ocial Development UNRISD)collaborating

researcher

8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SCI) Journal of

Social Policy (SSCI) Policy and Politics (SSC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SSCI)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論文

審查

研習營-社工-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古允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過程中大家最關心的議題莫非是人類

生活可能面臨那些重大的改變隨著全球性金融風暴的蔓延即

使是在各國央行的大力挹注之下股市依舊大跌信心危機與對

未來的不確定性幾乎已成為當代的基調我們發現全球人類

正以一種前所未見的速度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這樣的趨勢為

人類開啟了更多的機會但也更加激化了空前的競爭尤其是在

經濟安全方面

其實這樣的情形不是唯獨當代如此回到 1944年時的英

國當時大戰方歇國家殘破危機四伏英國福利國家之父貝

佛里奇出版了《自由社會裡的充分就業》(Full Employment in a

Free Society)一書他闡述其對當代社會福利制度的理想說「我

們政策的核心是將需求社會化而不是將生產社會化」講白話

一些也就是透過社會福利維持社會的消費力藉此穩定經濟劇

烈波動時的生產力而這也就是西方福利國家與共產主義國家

(將生產也社會化)最大的不同「政府必須作為一個確定的力

量」他進一步闡釋如果政策方向是對的就好好去做成為

社會的穩定力量這些觀點也就成為現在社會安全制度的核心

資本主義發展與民主化作為台灣福利發展背後的兩大結構

性因素一方面資本主義發展的面向順應著全球化論述的興起而

往國際經濟競爭與生產分工追溯其對民族國家能力的侷限但另

一方面也因強烈競爭所累積的不平等以及因資源分配扭曲之

下所形成的社會矛盾卻也形成強大的改革壓力來源伴隨著教育

程度的普遍提高以及經濟發展所醞釀出的中產階級相當程度

推動了台灣民主化的進展具體來說資本主義(全球化)政

治民主化(社會運動)與福利發展三大結構性力量的交織互動

影響了台灣的社會發展與福利政策辯論

社會福利制度的產生往往係因應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需

要在前述三大結構因素的交織影響下產生但國家社會所面臨

之新舊挑戰未嘗稍歇全球化下國家競爭力的維持產業轉型

帶來就業型態與機會的轉變人口高齡化與少子女化所帶來的世

代正義議題以及家庭型態趨於多元貧富差距擴大導致青年與

中產階級落入貧窮的焦慮感日深等構成當前我國社會發展的新

挑戰因此本講題的目的在於針對台灣社會發展五大議題

1 如何舒緩當代貧窮問題

2 台灣的全民健康保險面臨什麼問題如何改進

3 高齡化與少子女化的問題與對策

4 全球化下就業型態的轉變與對策

5 台灣照顧體制何去何從

由邀請單位指定 1-2個主要議題並由一位相關研究領域的

老師搭配提供自己的計畫或研究經驗一起與講員安排研習課

程的進行並藉此刺激與激勵研習學員的參與和分享釐清問題

的本質收集各界提供的政策處方分析各種政策處方的可能性

與侷限性

二 內容

(1)瞭解台灣最近的社會議題

(2)針對這些社會議題我們有那些政策選擇

(3)我們可以採取的政策回應與工具有那些

(4)深入瞭解台灣社會政策辯論的脈絡

三 參考文獻

Annetts Jason et al (2009) Understanding Social

Welfare Movements Bristol Policy Press

Ellison Nick and Chris Pierson (eds) (1998)

Developments in British Social Policy Basingstoke

Macmillan

Finer Catherine Jones (ed) (2001) Comparing the Social

Policy Experiences of Britain and Taiwan Aldershot

Hampshire Ashgate

Hill M (2000) Understanding Social Policy Oxford

Basil Blackwell

Kemshall Hazel (2002) Risk Social Policy and Welfare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Marlier Eric et al (2007) The EU and Social Inclusion

Facing the Challenges Bristol Policy Press

Mok Ka-ho and Yeun-wen Ku (2010) Social Cohesion in

Greater China Challenges for Social Policy and

Governance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Press

Ridges Tess and Sharon Wright (2008) Understanding

Inequality Poverty and Wealth Bristol Policy

Press

Yeats Nicola and Chris Holden (2009) The Global Social

Policy Reader Bristol Policy Press

王卓祺等編(2007)《兩岸三地社會政策理論與實務》香

港香港中文大學

古允文2004〈巨靈或螳螂全球化下的台灣社會與福利政

策〉於張世雄等合著《社會正義與全球化福利與自由

主義的反思》頁 37-66台北殷海光基金會

古允文主編2008《回到根本重構台灣的基本生活安全網》

台北厚生基金會

李易駿等譯(2006)《解讀社會政策》台北群學

莫家豪古允文主編(2000)《龍之躍中港台社會發展比較》

香港人文科學

國內相關學刊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

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3小時

古允文

學歷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社會政策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經歷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系主

任共同科主任

2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3 2005年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訪問學人

4 台灣社會政策學會秘書長

5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執行主編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Japanese Sociolog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Poverty 社會保障研究(中國人民

大學)社會政策評論(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學刊臺灣社會研究臺灣社

會福利學刊hellip

榮譽獎項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8893學年度研究績優獎

2 國立臺灣大學免評鑑教授

3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主編

4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Routledge London)編

委會委員

5 臺灣社會政策學會理事長 2009-至今

6 「東亞社會政策研究網絡」(The East Asian Social Policy

Research Network EASP)主席

(httpwwwwelfareasiaorgcontact) 2011-2012

7 聯 合 國 社 會 發 展 研 究 院 ( United N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ocial Development UNRISD)collaborating

researcher

8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SCI) Journal of

Social Policy (SSCI) Policy and Politics (SSC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SSCI)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論文

審查

研習營-社工-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古允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申請本講題必須先研習過「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才可申請)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隨著 1990年代以來東亞福利研究的蓬勃發展已經成為比

較社會政策的重要研究領域之一而且與傳統歐洲福利國家研究

呈現東西互相爭輝的趨勢然而過去東亞福利的跨國研究多

半還是透過個別的管道缺少制度化的組織力量來推動但自英

國「東亞社會政策研究網絡」(The East Asian Social Policy

Research Network EASP)產生之後開始了制度化的進展與每

年的國際研討會2012年更首度與英國「社會政策學會」(Social

Policy Association SPA)於 University of York合辦國際研

討會獲得國際社會政策學界的普遍認可

不過大部分東亞的研究仍順著 Gosta Esping-Andersen

福利體制的脈絡著重於東亞福利體系是否不同於社會民主保

守主義以及自由主義等三種福利體制之外自成為一特殊福利

體制的問題而所獲得的答案也林林種種但可以確定的是存

在於東亞各國福利體系之間的差異程度絕對不是單一福利體制

概念所能完全涵蓋的有趣的是就西方學者而言關心焦點依

然集中在東亞儒家文化的家庭福利上但這樣的刻板印象與迷

思則受到東亞學者的批駁日本學者說明其家庭結構的轉變已

然降低家庭提供其成員福利的能力韓國學者則指明東亞金融風

暴的經驗顯示家庭並不足以構成抵擋大規模經濟變動與失業問

題的緩衝香港學者也指出在長期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家庭的

福利功能與能量正在流失之中這些均構成國家不得不介入社會

福利的因素因此究竟是否存在儒家式的福利模式受到普遍

的質疑

在這樣的情況下東亞各國政府似乎仍未做好大規模福利干

預的準備而是隨著人口結構老化性別與家庭關係的轉變政

治民主化的壓力以及全球產業與工作機會變遷的需要一步一

步被推動出來這樣的討論引發出新的研究議題亦即東亞福利

發展背後的結構性影響因素究竟是什麼家庭市場以及非營

利組織固然是福利供給的各種可能管道之一但究竟是什麼力量

決定國家的干預不干預乃至干預的方向與程度而國家福利

角色的範定相對地也形塑了家庭市場以及非營利組織在社會

福利上的角色定位此一研究議題已跳脫東亞福利體制歸類的分

析進一步往規範性理論發展了

這個講題的目的即是協助研究者瞭解這股國際學術發展趨

勢進而思考如何將自身的研究置於這樣的大脈絡中增加台灣

學界在國際上的能見度

二內容

(1) 比較社會政策的發展

(2) 比較社會政策的方法論議題

(3) 東亞福利研究對傳統西方福利國家研究的啟示

(4) 置台灣於國際比較脈絡中

三參考文獻

Alcock Pete and Gary Craig (eds) (2009) International

Social Policy (2nd edition) B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Aspalter Christian (ed) (2002) Discovering the

Welfare State in East Asia Westport Connecticut

Praeger

Esping-Andersen Gosta (1990) The Three Worlds of

Welfare Capitalism Cambridge Polity

Esping-Andersen Gosta (1997) lsquoHybrid or Unique The

Japanese Welfare State between Europe and Americarsquo

Journal of European Social Policy 7 (3) 179-189

Goodman Roger Gordon White and Huck-ju Kwon (eds)

(1998) The East Asian Welfare Model Welfare

Orientalism and Stat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Gough Ian and Geof Wood (eds) (2004) Insecurity and

Welfare Regimes in Asia Africa and Latin America

Social Policy in Development Context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all A Peter and David Soskice (2001) lsquoAn

Introduction to Varieties of Capitalismrsquo in A Peter

Hall and David Soskice (eds) Varieties of Capitalism

The Institutional Foundation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pp 1-68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olliday Ian (2000) lsquoProductivist welfare Capitalism

Social Policy in East Asiarsquo Political Studies 48

706-723

Holliday Ian and Paul Wilding (eds) (2003) Welfare

Capitalism in East Asia Social Policy in the Tiger

Economies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Jones Catherine (1993) lsquoThe Pacific Challenge

Confucian Welfare Statesrsquo in Catherine Jones (ed)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Welfare State in Europe pp

198-217 London Routledge

Jones Catherine (ed) (2001) Comparing the Social

Policy Experience of Britain and Taiwan Aldershot

Ashgate

Kown Huck-ju (1999) The Welfare State in Korea The

Politics of Legitimation Basingstoke Macmillan

Kown Huck-ju (ed) (2005) Transforming the

Developmental Welfare State in East Asia Basingstoke

Macmillan

Ku Yeun-wen (1997) Welfare Capitalism in Taiwan State

Economy and Social Policy London Macmillan press

Ku Yeun-wen (2004) lsquoIs There a Way Out Global

Competition and Social Reform in Taiwanrsquo Social

Policy and Society 3 (3) 311-320

Ku Yeun-wen (2007) lsquoDevelopments in East Asian Welfare

Studiesrsquo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Vol 41

No 2 pp 115-131

Ku Yeun-wen et al (2009) Poverty Reduction and Policy

Regime in Taiwan A Pathway towards Development

Welfare and Democratization Geneva UNRISD

Lee Yih-Jiunn and Yeun-wen Ku (2007) lsquoEast Asian

Welfare Regimes Testi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Developmental Welfare Statersquo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Vol 41 No 2 pp 197-212

Mkandawire Thandika (ed) (2004) Social Policy in a

Development Context Basingstoke Macmillan

Ramesh M (2004) Social Policy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Education Health Housing and Income

Maintenance London Routledge

Tang Kwong-leung (2000) Social Welfare Development in

East Asia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Wong Joseph (2004) Healthy Democracies Welfare

Politics in Taiwan and South Korea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國內相關學刊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

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3小時

古允文

學歷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社會政策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經歷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系主

任共同科主任

2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3 2005年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訪問學人

4 台灣社會政策學會秘書長

5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執行主編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Japanese Sociolog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Poverty 社會保障研究(中國人民

大學)社會政策評論(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學刊臺灣社會研究臺灣社

會福利學刊hellip

榮譽獎項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8893學年度研究績優獎

2 國立臺灣大學免評鑑教授

3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主編

4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Routledge London)編

委會委員

5 臺灣社會政策學會理事長 2009-至今

6 「東亞社會政策研究網絡」(The East Asian Social Policy

Research Network EASP)主席

(httpwwwwelfareasiaorgcontact) 2011-2012

7 聯 合 國 社 會 發 展 研 究 院 ( United N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ocial Development UNRISD)collaborating

researcher

8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SCI) Journal of

Social Policy (SSCI) Policy and Politics (SSC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SSCI)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論文

審查

研習營-社工-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呂寶靜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隨著老人人口的快速成長長期照顧議題愈趨重要各國政

府無不紛紛制訂長期照顧政策台灣也於 2007 年訂頒「我國長

期照顧十年計畫」積極發展並推展各項長期照顧服務相關的

議題也引起學者的關注由於長期照護的定義是提供給需要協

助的個人(因身體或心智失能)多元性的持續性的健康及社會服

務且包括由家人或是朋友提供的非正式服務以及由專業人員

或機構所提供的正式服務其中個人照顧和社會支持(或者所

謂的「社會照顧」)是社會工作的範疇因而長期照顧今年來成

為社會工作熱門的研究主題因此本門講題的目標在於精進新

進學術工作者從事老人長期照顧研究的知能

二內容

本講題內容在於檢視與長期照顧制度相關的社工研究主

題首先就是如何評量長照對象的需求不論就服務方案設計

政策制定社會工作實施的角度出發瞭解長照對象的身心狀況

需求及服務使用有其必要性就社會工作實務而言長照對象之

評量可供訂定照顧計畫之參考若從機構行政管理人員或方案制

訂者的角度出發失能者身體功能狀況會決定其獲取服務的資

格也影響著資源分配的方法當然也會支配經費的推估惟在

評量老人時有關評量的層面之擬訂評量工具之認可或選用甚

至對於評量結果之均是複雜的過程牽涉到評量的面向及工具選

擇評量過程的注意事項以及評量與服務之連接等議題其次

長期照顧體系涵括多元服務項目但民眾不見得認知到服務的存

在也未必會去使用服務究竟促使失能者及其家屬去使用服務

的因素有哪些又阻礙的因素為何而安德遜模式所提出的影

響個人使用醫療照顧的模式對長期照顧服務的使用之適用性為

何再其次在服務輸送過程中社工專業在長期照顧體系中可

發揮的功能為何又社工人員在長期照顧設施或服務提供單位

的角色為何又如何分析社工員之工作適應或工作滿足另照

顧服務員的培訓與留任也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關心換言之社工

員的人力資源發展與管理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此外從服務

輸送結果(outcome)出發倘若定位在方案評估研究則成效如

何界定又如何測量另又該如何從事評估研究更具體而言

本講題涵括下列四項子題

(一)長期照顧需求評量工具選擇與實務運用

(二)長期照顧服務使用(service utilization)模式

(三)長期照顧社會工作員和照顧服務員之人力資源發展與管

理議題

(四)各種長期照顧服務方案之成效評估

三參考文獻

呂寶靜(2001)〈第三章 老人使用日間照護服務的決定過程

誰的需求誰的決定〉載於呂寶靜編著《老人照顧

老人家庭正式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01)〈第四章 老人日間照顧分案功能之初探老人

福利喘息照顧〉載於呂寶靜編著《老人照顧老人

家庭正式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04)〈失能者身體功能之評量-失能者與其照顧者

看法之比較〉台灣公共衛生雜誌23 (3)188-196

呂寶靜(2012)〈懷舊團體介入方案對增進老人福祉成效之初

探〉《台灣社會工作學刊》10119-152

呂寶靜(2012)《老人福利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13)〈長期照顧社工作人力資源發展之展望〉《社

區發展季刊》第 141期(出版中)

呂寶靜陳正芬(2009)〈我國居家照顧服務員職業證照與培

訓制度之探究從英國和日本的作法反思台灣〉《社會政

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3(1)185-233

林萬億審定Kathleen McInnis-Dittrich原著 (2011)《老

年社會工作生理心理及社會的評估與介入》台北

五南

Andersen Ronald and John F Newman (1973)Societal and

Individual Determinants of Medical Care Util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Milbank Quarterly

5195-124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 NASW(2003)

National Standards for Social Work Services in

Long-term Care Facilities

OECD (2005)The Long-term Care for Older People The

OECD Health Project

Robert L Kane amp Rosalie A Kane ( 2000 ) Assessing Older

Persons-Measures Meaning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Robert L Kane amp Rosalie A Kane (1998) The Heart of

Long- Term Car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Stone R IJ M Wiener(2001)Who Will Care for Us

Addressing the Long-Term Care Workforce

CrisisWashington D CThe Urban Institut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omes and Services for the

Aging

Stone R IS L DawsonM Harahan(2003)Why Workforce

Development Should Be Part of the Long-Term Care

Quality DebateWashington DC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omes and Services for the Aging and the Institute

for the Future of Aging Services

Wiener J M M Frieman and D Brown(2007)lsquoChap 2

Quality Domains in Long-term care and lsquoChap 5

Conclusions in (ed)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ong-term Care pp3-5 and

33-35Washington D C National Commission for

Quality of Long-term Care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呂寶靜

學歷 密西根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學博士

現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經歷 1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系副教授教授兼系主任

2 台灣社會工作人員專業協會理事長

3 台灣社會學刊政治大學社會學報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社

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等期刊之編輯委

4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人文及社會

科學期刊人口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台灣社會工作學

刊等期刊之評審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Current Sociology

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彙刊

台灣社會學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公共衛生雜誌

運輸學刊

亞洲研究

榮譽獎項 多次行政院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勵

99-101政治大學國科會獎勵特殊優秀人才獎勵

研習營-社工-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徐慧娟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為瞭解個體老化的過程與社會脈絡歷史時期關係

需要大規模樣本或貫時性資料做為研究老人議題之分析運用全

國性大型資料分析運用已成為世界各國主要的研究途徑之一然

而收集資料耗費資源甚鉅個人研究者往往不容易取得臺灣目

前已有數個大型研究資料庫供研究者申請使用其中包括老人研

究相關議題變項過去已提供國內外學者許多發表研究的機會

對於欲開始新興研究議題之學者亦可以藉由既有資料庫的分

析提供對研究興趣的初步了解以做為未來發展進一步研究的

基礎尤其對於新進研究人員使用大型資料庫分析為發展研究

主題極為便利的方式

由於大型研究資料庫已有許多學者使用過如何能從大型資

料庫中設定研究主題並發展新的研究方向及發表學術成果對

於有意從事跨領域的老人學研究者實為一可以考慮的方式

二內容

本講題目標在於為有志於老人研究議題的學者介紹台灣老

人研究可運用的大型資料庫內容如何藉由資料庫分析發展個人

研究興趣與主題以及可能用到的分析途徑

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3小時)內容

包括團體分享(05小時)專題演講(25小時)二是交流(1

小時)

(一)由與會者就其研究上經常遇到的困難與經驗提出分享

(約 05小時)

(二)進行專題演講介紹國內大型研究資料庫的設計與內

容以及與老人研究相關的變項與主題並以講者的研

究經驗(成功老化主題)為例分享研究議題的探索與發

展方式(約 25小時)

(三)接受有興趣從事大型資料庫分析研究的學者進行交流

三參考文獻

Beland D Durandal JPV (2012) Aging in France

population trends policy issu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e Gerontologist doi

101093gerontgns149

Hsu H C (2010) Trajectory of life satisfaction

subjective economic status and successful aging in

Taiwan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99(3) 455-468

Hsu H C (2012) Trajectories of life satisfaction and

covariates among the older adults in Taiwan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55(1)

210-216

Hsu H C Jones B L (2012) Multiple trajectories of

successful aging of older and younger cohorts The

Gerontologist 52(6) 843-856

Hsu HC (2011) Impact of morbidity and life events on

successful aging 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3(4) 458-469 DOI

1011771010539511412575

Hsu HC Lew-Ting CY Wu SC (2001) Age period

and cohort effects on the attitude toward supporting

parents in Taiwan The Gerontologist 41 716-722

Kasl SV (1995) Strategies in research on health and

aging looking beyond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Journal of Gerontology Social Sciences 50B(4)

S191-S193

Kemper P (2003) Long-term care research and policy

The Gerontologist 43(4) 436-446

Wolinsky F D (1994) Health services utilization

among older adults conceptual measurement and

modeling issues in secondary analysis The

Gerontologist 34(4) 470-475

徐慧娟張明正(2004)臺灣老人成功老化與活躍老化現況

多層次分析臺灣社會福利學刊 3(2) 1-36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徐慧娟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

現職 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教授

經歷 亞洲大學醫務管理學系副教授

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助理教授

台大醫院企劃室護理部組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The Gerontologist

Geriatrics and Geronotology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Social Science amp Medicine

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Aging amp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Ageing amp Society

Women and Health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

臺灣社會福利學刊台灣公共衛生雜誌等

榮譽獎項 國科會優秀年輕學者獎勵

研習營-社工-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王德睦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此部分為觀念與理論層面的介紹對於欲進入此研究領域的

研究者而言為重要的基礎課程

二內容

(一)貧窮的定義

(二)貧窮的測量包括家庭人數與組成地區時間因素等的考

(三)貧窮的理論觀點包括

1 個人態度或動機的解釋

2 貧窮文化

3 人力資本論

4 與勞動市場有關的論點雨露均霑論(Trickle Down

Thesis)新結構論(New Structuralism)雙元勞動

論(Dual Labor Market Theory)區域勞力市場論

5 福利依賴與工作反誘因的觀點

6 新社會風險論

7 社會排除論

8 生命歷程論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王德睦20001960s以降的美國貧窮理論回顧與

整合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12 卷 第 1 期 第

149-195頁(TSSCI)

林美伶王德睦2000貧窮門檻對貧窮率與貧窮人口組成之

影響台灣社會福利學刊(電子期刊) 第 1 期(中華

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王仕圖蔡勇美2001貧窮動態嘉義縣貧戶的追

蹤研究台大人口學刊 第 21期 第 61-75頁(TSSCI)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1貧窮持續時間的動態分析

以嘉義縣 1990-1998年之低收入戶為例台灣社會學刊

第 26期 第 211-250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 2002英國濟貧政策的形成與轉化

(1601-1834)從馬克斯的觀點的探討社會政策與社

會工作學刊 第 6卷 第 1期 第 5-59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04兒童與成人基本生活費

用的差異調查研究 第 13期 第 5-38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308嘉義縣低收入戶脫貧與

再進入貧窮之分析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第 73-108

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何華欽王德睦呂朝賢200312貧窮測量對貧窮人口組

成之影響預算標準之訂定與模擬台大人口學刊 第

27期 第 67-104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12台灣貧窮門檻與測量的

建立FCSU 的應用台大社工學刊 第 8 期 第 1-46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506貧窮的測量發生率

強度與不均度人口學刊 第 30期 第 1-28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200612台灣貧窮女性化的再檢視人口

學刊 第 33期 第 103-131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701係貧窮的原罪或係城鄉差距

談影響兒童應予學習機會的因素教育與社會研究 第

12期 第 113-135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200712Panel Analysis of Low-income

Elderly-headed household Empirical Evidence for

Chia-yi County in Taiwan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第 11卷 第 2期 第 111-148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200806全球化下脫貧策略的政治經濟研

究從 Anthony Giddens 觀點的探討東吳社會工作學

報 第 18期 第 105-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劉一龍200808所得成長所得不均與

家戶變遷對貧窮率之影響以台灣地區 1990 年至 2004

年為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第 7卷 第 1期 第 29-63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呂朝賢陳俊全王德睦200812台灣的社會救助動態

趨勢型態與成因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20卷 第

4期 第 441-479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812多面向的台灣兒童貧窮趨勢SST

指標的應用與分解台大社工學刊 第 18 期 第

191-230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朝賢王德睦林怡婷沈明彥200912台灣兒童暨家庭

扶助基金會經濟扶助個案給付動態以嘉義分事務所為

例(1967-2008)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第 20期 第 57-92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李秀如王德睦201101台灣兒童貧窮不均度的變遷以

迴歸為基礎的夏普利值分解法分析影響因素台灣社會

工作學刊 第 8期 第 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王德睦

學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1988)

現職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經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1988-1991)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副教授(1991-1993)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兼系主任(1998-2001)

台灣社會福利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Ethnology

The Eastern Anthropologist

中國社會學刊

台大人口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銀行季刊

台灣社會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調查研究

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人口學刊

教育與社會研究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王永慈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介紹台灣貧窮研究的發現藉以觀察台灣貧窮現象的變化同時也提出台灣

與國外對抗貧窮的理念政策服務協助參與者在意識型態政策與服務各層

次都有更深的思考

二內容

(一)台灣貧窮研究的狀況(含碩博士論文)

(二)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包括與失業工作貧窮相關的議題

(三)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的意識型態包括貧窮文化福利依賴脫貧等議

題的辯證

(四)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台灣與國外經驗包括 EITC社會救助法的修法

資產形成工作福利等此外社會企業微型創業等相關的作法也值得介

三參考文獻

(一)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Li-Ching Lyu (2013) The emergence of food

bankvoucher programs in Taiwan a new measure for combating poverty

and food insecurit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in press)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Chack-Kie Wong Kwong-Leung Tang (2012) Citizensrsquo

Attitudes Towards Economic Insecurity and Government After the 2007

Financial Tsunami A Hong Kong and Taiwan Comparis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in press) DOI

101111j1468-2397201200883x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Jun-Rong Chen (2012) Child Poverty in Taiwan

dur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Social

Risk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22(1--2)

20-35(SSCI)

王永慈陳昭榮(2011)貧富家庭教育資源中財務資本之比較研究臺灣教育社

會學研究 11(2) 1-45(TSSCI)

Ozawa M Y Lee amp Y Wang (2011) Economic Conditions of Female-headed

Households in Taiwan in comparison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Swede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27(1)65-76

王永慈 (2007) 「積極促進」概念的解析東吳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頁

151-173

王永慈 (2005) 低收入外籍與大陸配偶家庭之致貧分析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第

四期頁 1-32

王永慈 (2005) 台灣的貧窮問題相關研究的檢視台大社工學刊第十期 頁

1-54

王永慈 (2009) 台灣新貧問題的分析與政策思考於田弘茂與林正義主編「探索

台灣社會福利問題」國策研究院出版

王永慈 (2007) 「台灣的扶貧政策」於王卓祺等主編兩岸三地的社會政策---

理論與實務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關秉寅王永慈 (2005)寧靜革命台灣社會價值觀的變化王振寰章英華主

編凝聚台灣生命力頁 65-99巨流

王永慈 (2005) 「第十章社會政策」於顧東輝主編社會工作概論頁 195-212

上海譯文出版社

王永慈 (2010) 「第 6章台灣的貧窮問題」於瞿海源張苙雲

主編台灣的社會問題巨流

(二)碩博士論文

黃乃凡(1994)台灣貧窮女性化的探討女性戶長家戶貧窮現象之貫時性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何華欽(2003)台灣的貧窮趨勢界定測量與指標應用(博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2CCU0020601022ampsearchmode=basic

巫懿真(2004)府城低收入單親女性與工作貧窮勞動政策與社會安全之檢視(碩

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CCU0520601422ampseachmode=basic

姜義雯(2004)影響台灣階層化因素生活機會與五個貧窮家庭比較研究(碩士

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PU00521602022ampsearchmode=basic

黃聖紜(2004)窮孩子bull低成就家庭貧窮對子女教育成就與生涯選擇的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劉邦富(2005)台灣貧窮家庭兒童照顧政策落差研究(博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THU0020100522ampsearchmode=basic

蔡正海(2005)臺灣地區單人家戶貧窮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鄭淑文(2005)從家庭生命歷程分析貧窮動態 --以嘉義家庭扶助中心經濟扶助

個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倪家欣(2006)臺灣貧窮家庭的社會支持mdash低收入戶樣本的分析(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TPU020800622ampsearchmode=basic

王紹樺(2006)臺灣貧窮風險探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

北市

林茹茵(2006)貧窮女性單親生活因應策略之探討與類型建構(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CNU0210026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文婷(2007)運用優勢觀點探討青少年之貧窮生活經驗(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TNU5201003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怡婷(2007)家戶內所得分配後的台灣女性貧窮圖像(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陳柯玫(2007)「貧窮文化」的詛咒mdash台北市安康社區次文化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凱萱(2008)貧窮青少年生涯抉擇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

金會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CNU021002722ampsearchmode=basic

李秀如(2008)台灣兒童的貧窮輪廓-趨勢的測量與因素的分析(未出版之博士

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張 君 培 ( 2008 ) 社 會 工 作 者 的 貧 窮 意 象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THU0020102622ampsearchmode=basic

黃雅伶(2008)泥沼中的春芽-貧窮兒童的成長與機會(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PU00521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呂芬芬(2009)國小低收入戶學童貧窮烙印覺知之探討(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8HCU0820600722ampsearchmode=basic

吳佳明(2010)貧窮少年生活經驗中復原力發展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吳德偉(2010)臺灣工作貧窮者的生活幸福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PU000201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馬淑蓉(2010)工作貧窮女性單親家庭邁向脫貧之歷程研究以被社會救助法

排除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陳昱志(2010)走在生命的黃磚路貧窮女單親復原力因素與家庭適應關係之

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陳瑩蓉(2010)貧窮家庭親職化少年的自主發展(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

新北市

葉 炫 偵 ( 2010 ) 影 響 台 灣 工 作 貧 窮 的 因 素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CCU0020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謝孟純(2010)家戶內女性就業所得對家戶貧窮率改變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石亦柔(2011)娑婆轉境--貧窮家庭主要照顧者參與社會救助福利服務充權經

驗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PUS520102222ampsearchmode=basic

胡聚名(2011)騎牆與追尋貧窮男社工性別處境的行動與反思(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陳韻雯(2011)貧窮兒童的社會排除經驗以兒童中心取向探討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CNU021001822ampsearchmode=basic

鄭婷尹(2011)臺灣原住民族貧窮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

大學新北市

預計上課

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

討論時數

1小時

王永慈

學歷 PhD in social work at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USA

現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經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專任副教授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系專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Australasian Journal on Ageing

Asian Social Work and Policy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sian Developmen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Human Service

Social Work Education

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

Social Work Research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Abstracts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政大社會學報

社會工作學刊

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

輔仁學誌

榮譽獎項 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獎勵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科學院學術研究獎勵

輔仁大學輔仁學術研究獎

研習營-社工-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顧忠華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非營利組織(NPO)的活動觸角不再侷限於傳統慈善領域

舉凡健康照顧教育宗教環保藝術乃至於企業的活動

都與 NPO 息息相關此一發展趨勢同時造就了 NPO 成為一門跨

學科整合的新研究領域因此有關 NPO 的理論之中並沒有一

門稱之為 NPO 之學門但是卻有許多針對 NPO 進行相關的探

討如預測 NPO 存在於社會之因素探討 NPO 的社會影響或

各種不同部門之間的互動等很明顯地這些討論 NPO 的理論

與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社會心理文化與社會人類學哲

學宗教歷史社會行政等都有密切的關聯不管是經濟學

政治學或社會學的相關理論其切入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的分

析中均從較為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試圖對於當下之社會環境

之下NPO 如何進行組織的安排與設計如何遞送服務與方案

或是如何形塑其組織與外環境的網絡關係以因應社會之變遷

二內容

1 關於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近二十年來的探討聚焦於

下列的理論觀點首先是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 NPO的分類其次

針對政府無法滿足消費者公共財貨與服務需求的「公共財理

論」接著是就契約失效而導致的「失靈理論」(failure theory)

進行探討以及「消費者控制理論」「企業家理論」此部分屬於

創新性議題最後是針對「利他主義與慈善行為」進行概念分析

有關社會學對於 NPO行為的解釋「組織生態學觀點」(ecology of

organization)著重於瞭解 NPO組織與社會環境的關係而「資

源依賴理論」(the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有助於 NPO

瞭 解 資 源 的 競 爭 關 係 再 者 「 制 度 學 派 觀 點 」

(institutionalism)有助於吾人瞭解制度或政策對於 NPO的影

響最後則是從「社會資本理論」(social capital theory)與

「公民社會觀點」(civil society)論述 NPO在當今社會扮演的

之角色

2 隨著台灣的 NPO 與社會福利議題探討的深入與多樣其核心

關懷不外聚焦於「政府跟民營化」的部分民營化大概是十幾年

來談的很多的議題接著另外一個相關的領域是 NPO的「內部

治理」進而衍生的理論觀點有社會資本理論與治理理論以致

於最近發展到比較大的範圍如全球化社會內部治理文化

3 NPO 與社會福利的理論觀點範疇在這幾年的研究很重視組

織屬性的混合亦即越來越重視組織的 MIX 特質亦即你沒

有辦法截然把黑與白分的很清楚也無法截然說非營利營利組

織和公部門彼此的界域是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NPO相

當程度也跟營利組織借用了很多的概念與管理知識進來這個對

於 NPO的屬性產生滲透與混合的影響等其實長期照護的領域就

是一種非常標準的 MIX的特質

4 社會學的理論概「人口生態學」(Population Ecology)對於

NPO與社福研究的影響其實很多人口生態學觀點看到的是 NPO

具有很多不同類型它們會有一段時間大規模的成長然而有一

段時間有一些組織就退場或消失另外一個是「複雜理論」

(Complex Theory)論述的是因為有一些部門間的失靈存在

會影響到這中間的因果關係可能沒有一個固定的脈絡可以去預

測到底在這種情況下將來整個環境的變化對於非營利部門

的發展和影響如何

5 NPO 部門與政府企業非正式部門等的互動關係理論雖

然僅有少數關於部門界域的聚合或侵蝕的實證或跨部門研究出

現但卻有為數不少關於這種趨勢的社會學理論解釋被提出這

樣的觀念採借於網絡生態學交換理論開放系統聯盟資

源依賴甚至是後現代理論而其經常使用的的自變項包括規

模時間結構財務資源體系決策與治理模式專業化程度

以及服務提供的技術等

6 台灣在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其實是借用西方的觀點這個理

論觀點到台灣來要做一些轉化跟調適過去的研究當中也發現

這一點本土經驗加以修正或強化相關的理論觀點是絕對有必要

三參考文獻

王仕圖官有垣李宜興 (2011)〈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理論〉

收錄於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組織部

門組織與運作》第一章頁 15-34台北巨流圖書公

官有垣 (2001)〈第三部門與公民社會的建構部門互動的

理論探討〉《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4期頁 163-201

官有垣 (2003)〈第三部門的研究經濟學觀點與部門互動

理論的檢視〉《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 3期頁 1-29

顧忠華 ( 1999)〈公民結社的結構變遷-以台灣非營利組織

的發展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Vol0 No36

pp123-145

顧忠華 (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台

灣社會學研究》No4 pp145-189

顧忠華(2004)〈我對台灣第三部門研究的中間考察與反

省〉《第三部門學刊》No1 pp190-206

Ben-Ner A (1986) ldquo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hy Do

They Exist in Market Economicsrdquo In

Rose-AckermanSusan(ed) The Economics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Studies in Structure and Policy

Oxford Oxford Univ Press

DiMaggio P J and H K Anheier (1990) ldquoThe Sociolog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Sectorsrdquo Annu Rev

Sociol 16137-159

Douglas J (1987) ldquoPolitical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 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

Press

Hansmann Henry (1987) ldquoEconomic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Kramer R M (2000)ldquoA Third Sector in the Third

Millenniumrdquo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11(1) 1-23

Lin Nan (2001)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tt J Steven (2001) ldquoEconomic and Political Theorie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rdquo J S Ott (ed) The Na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Part 6 pp 179-189

Putnam Robert D (2000)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Y Touchstone

Rose-Ackerman Susan (1996) ldquoAltruism Nonprofits and

Economic Theoryrdquo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4 701-728

Salamon L M H K Anheier amp Associates (1999)

Global Civil Society 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altimore MD The 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Civil Society Studies

Powell WW and Steinberg R (2006)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2nd edition) New Haven

Yale U Press

Weisbrod B A (1974) ldquoToward a Theory of Voluntary

Non-Profit Sector in a Three-Sector Economyrdquo In

Edmund S Phelps(ed) Altruism Morality and

Economic Theory New York Russell Sage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顧忠華

學歷 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

現職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退休教授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

澄社社長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首任理事長

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華人民主文化基金會理事長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

事長

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之期刊 台灣民主季刊

當代

台灣社會學刊

學生輔導季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

台灣社會學

台灣社會學研究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哲學學報

榮譽獎項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之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林淑馨呂朝賢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二十年來臺灣的非營利組織(NPO)成長速度相當驚人

不僅在數量上大幅成長組織成立之宗旨與功能也愈趨專業化且

多元化從文化教育環保健康醫療社會福利社區發展

等幾乎涵蓋了社會中的所有層面正因為如此龐大且快速成長

的組織所扮演之角色日益重要且其所牽涉的利益關係人範圍更

為廣泛甚至還包含了大眾捐款能否被有效運用且不被中飽私囊

的責信問題等等因此 NPO 不僅在內部需要更健全完善的制

度來經營諸如董事會管理單位及志工之間關係的建立且更

重要的是還必須維繫其與企業部門公部門甚至是媒體之間平

衡和諧的互動關係並在這個社會治理脈絡中建立自己的位階

與立足點共同擔任社會治理者的角色與行動者基於此 NPO

必須先建立組織的治理機制方能有效參與社會治理再者 NPO

多面臨環境的劇烈變遷要處理的問題越來越複雜需求越趨多

元造成服務與資源的競爭「管理」這個名詞雖然代表企業管

理但是 NPO 因為沒有企業經營的傳統底限(利潤)因此更迫

切需要學習如何善用管理之道並借重管理來完成使命此刻提

的研究範疇甚廣包含 NPO的治理與領導NPO的責信NPO的

財務管理與租稅NPO的行銷管理NPO與志工志願主義NPO

的資源募集與運用NPO與人力資源及人才培育NPO與就業等

二內容

1 「績效評估或課責」在決策治理和管理這一塊的探討十分重

要績效評估在未來最好能朝向量化發展且可試著研擬一些指

標再者課責這議題在台灣還蠻需要被正視因為台灣的 NPO

愈來愈多在管理上蠻需要這一塊的此外在日本的 NPO管理

研究日本學者比較有提到像 NPO的「社會責任」以及「風險管

理」台灣比較少這樣的討論

2 目前的研究成果頗多呈現在行銷財務人力資本志工管

理文化價值與 NPO 的管理內涵等另外的研究重點則是 NPO

與市場關係政府關係以即與其他 NPO組織間的互動關係再

者在 NPO的決策治理跟管理運作方面也有頗多的研究議題與

成果是與 NPO 的發展跟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有關

例如很多台灣的 NPO發展到五年十年會面臨到轉型開始

想要朝向更複雜的組織體系以及產出內容以及組織本身結構裡

面的分化問題亦即大機構裡面分化出新的一個獨立的機構

3 談領導與治理董事會的部分牽涉到決策至於 NPO 的「財

務」部分現在會把三個結合起來即募款產業化創新這部

分結合其實這部分就等於組織管理很核心的部分此外如果

今天只是一般性組織大概就是談人力資源管理志工管理但

因為我們聚焦於是社福 NPO因此「專業主義」的部分十分重要

換言之著重專業性的探討例如遞送服務上的特殊性含使命

整體性運作怎麼搭配組織管理的部分這樣組織管理就不會零

散化且有一個主軸

4 新興且可延伸的研究議題-「非營利組織與科技社會」這個議

題不管在社會福利領域或其他學科都會談到例如虛擬社會網

絡或其他科技社會與福利服務的遞送再者有一個議題是跟在

地化有關即是「非營利組織與城鄉發展」這部分除了跟社會

企業有關係之外還有台灣最近縣市合併後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福利資源重構之後縣市政府怎麼樣去推動地方的非營利組織

形成新的治理模式等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2002)〈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以九二一賑災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1(2)39-77

呂朝賢(2002)〈對我國志願服務法的若干反思與建議〉《臺

大社會工作學刊》7203-241

呂朝賢與郭俊巖(2003)〈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

係以嘉義地區為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報》11143-188

呂朝賢與潘福財(2004)〈非營利組織變革以聖心教養院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2)79-115

呂朝賢(2005)〈民眾參與志願服務及期投入時間的影響因

素〉《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3121-163

呂朝賢(2005)〈中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台

大社會工作學刊》121-49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日本行政體系支援

作法之分析〉《第三部門學刊》第 3期1-37

林淑馨(2005)〈日本型公私協力之析探以第三部門與 PFI

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 16期1-33(TSSCI)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夥伴關係之析探以日本

為例〉《公共事務評論》第 6卷第 1期25-50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林淑馨(2008)〈社福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在服務輸送互動上

之困境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 122期47-62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官有垣李宜興謝祿宜(2006)〈社區型基金會的治理研究

以嘉義新港及宜蘭仰山兩家文教基金會為案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18期

官有垣康峰菁杜承嶸陸宛蘋陳怡璇(2009)〈臺灣社

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執行長角色職能之基礎分析〉《兒童

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5期頁 171-196

官有垣杜承嶸康峰菁(2009)〈非營利組織執行長的薪酬

探討以台灣社會福利相關類型的基金會為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30期

官有垣呂朝賢鄭清霞(2008)〈台灣第三部門的就業2005

年調查研究資料的分析〉《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

頁 45-85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 主編(2011)《非營利部門組織

與運作 2011年簡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官有垣 (2012)〈非營利組織執行長之治理-以臺灣社會福利

相關基金會為例〉《中國第三部門研究》第 2 卷頁 2-25

劉淑瓊(2005)〈績效品質與消費者權益保障論社會服務

契約委託的責信課題〉《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 卷

2 期

劉淑瓊(2008)〈競爭選擇論臺灣社會服務契約委託之市

場理性〉《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 18 期頁 67-104

劉淑瓊(200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載於蕭新煌等

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林淑馨

學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博士

現職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教授

經歷 民國八十三年度教育部公費留日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助理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副教授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考試院高普考特考訓練講座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交通統計研究所客座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公民社會中心諮詢委員

第三部門學會理事

公共事務評論編輯委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政治科學論叢

公共事務評論

行政暨政策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中國行政

榮譽獎項 國科會 2012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科會 2011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立臺北大學 2012年學術研究獎

國立臺北大學 2011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10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09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台北大學 100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

國立臺北大學 101年度教師創新教材與教法獎勵

國科會第 51屆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呂朝賢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 教授

經歷 中正大學會福利學系兼任副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在全球性的趨勢下傳統的公部門營利部門和第三部門之

間的界線進一步變得模糊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或社會

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出現正是這種情況的體現社會

經濟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說是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混合

物也代表著慈善福利機構對社會提供服務的另一種介入目前

在歐陸與美國兩地此概念的發展卻有實質的突破2000 年迄

今其他地區如東亞和拉丁美洲也日益對此概念的內涵與相關的

研究深感興趣有關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大西洋兩岸雙方共同的

特質是受到社會目的驅使的新型態創業行為因而蓬勃發展的領

域其實是構建於第三部門之中根據多數歐洲的傳統(Evers

and Laville 2004)第三部門集結了合作社協會互助會社

和日益增加的基金會等類型的組織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以「社

會經濟」(social economy)一詞稱呼「第三部門」意謂這是一

種透過經濟活動追求實踐民主的方式而對於社會企業和創業精

神等概念的後續演變賦予了深厚的意涵

二內容

1 關於社會企業到底這類組織跟傳統非營利組織或營利企業

組織身分別有何差異其獨特性為何為何其可以自成部門可

以單獨立法有他自己可以研究的議題

2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研究

的主要學派 A 美國的社會創新學派(Social Innovation

School)與社會企業賺取所得學派(Social EnterpriseEarned

Income School) B 歐陸的 EMES 學派(The EMES Approach)與

英國的學派(The UK Approach)

3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傳統在非營利組織的盈餘和

利潤不分配的限制是不是還適用在社會企業裡面這是一個非常

值得探討的議題如果強調社會企業跟以前的非營利組織有什麼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是社會政策分析作為一個整體的研究方法的本質才能讓引進的

福利思潮與理論經過消化重新擁有新的生命力引領台灣的福利

發展

二 內容

(1) 福利思潮與理論的發展

(2) 福利理論與社會事實解構與重構

(3) 社會政策分析作為一種科學

(4) 社會政策分析的取向

(5) 制度與行動者

三 參考文獻

Alcock P A Erskine and M May (eds) (2003) The

Studentrsquos Companion to Social Policy (2nd edition) Oxford

Blackwell

Brinton Mary C and Victor Nee (eds) (1998)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in Sociology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Campbell John L and Ove K Pedersen (eds) (2001) The

Rise of Neoliberalism and Institutional Analysis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Drover Glenn and Patrick Kerans (eds) (1993) New

Approaches to Welfare Theory Aldershot Edward Elgar

Fitzpatrick Tony (2001) Welfare Theory An

Introduction London Palgrave

Martin Powell Peter C Alcock (2010) Welfare Theory and

Development London Sage

Mullard Maurice and Paul Spicker (1998) Social Policy

in a Changing Society London Routledge

Rothstein Bo (1998) Just Institutions Matter The Moral

and Political Logic of the Universal Welfare Stat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picker Paul (2000) The Welfare State A General

Theory London Sage

古允文(2001)〈平等與凝聚台灣社會福利發展的思考〉《社

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 5卷第 1期頁 145-169

古允文詹宜璋(1998)〈台灣地區老人經濟安全與年金政策

社會排除觀點初探〉《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 10卷第 2

期頁 191-225

林萬億 (2006)《台灣的社會福利 歷史經驗與制度分析》

台北市五南

林萬億(1994)《福利國家mdash歷史比較的分析》台北巨流

孫健忠(2000)〈台灣社會津貼實施經驗的初步分析〉《社會

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 4卷第 2期頁 5-41

張世雄(1999)〈前言社會福利想像的枯竭與思想的重生〉

見張世雄校訂與前言簡守邦洪惠芬譯《福利國家的創

建者》台北唐山出版社

張世雄(2000)〈公民權利的演進與困境〉《台大社會學刊》

28頁 65-116

詹火生與古允文主編(2001)《社會福利政策的新思維》台

北厚生基金會

蕭新煌與林國明主編(2000)《台灣的社會福利運動》台北

巨流

國內相關學刊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

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古允文

學歷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社會政策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經歷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系主

任共同科主任

2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3 2005年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訪問學人

4 台灣社會政策學會秘書長

5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執行主編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Japanese Sociolog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Poverty 社會保障研究(中國人民

大學)社會政策評論(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學刊臺灣社會研究臺灣社

會福利學刊hellip

榮譽獎項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8893 學年度研究績優獎

2 國立臺灣大學免評鑑教授

3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主編

4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Routledge London)編

委會委員

5 臺灣社會政策學會理事長 2009-至今

6 「東亞社會政策研究網絡」(The East Asian Social Policy

Research Network EASP)主席

(httpwwwwelfareasiaorgcontact) 2011-2012

7 聯 合 國 社 會 發 展 研 究 院 ( United N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ocial Development UNRISD)collaborating

researcher

8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SCI) Journal of

Social Policy (SSCI) Policy and Politics (SSC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SSCI)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論文

審查

研習營-社工-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古允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過程中大家最關心的議題莫非是人類

生活可能面臨那些重大的改變隨著全球性金融風暴的蔓延即

使是在各國央行的大力挹注之下股市依舊大跌信心危機與對

未來的不確定性幾乎已成為當代的基調我們發現全球人類

正以一種前所未見的速度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這樣的趨勢為

人類開啟了更多的機會但也更加激化了空前的競爭尤其是在

經濟安全方面

其實這樣的情形不是唯獨當代如此回到 1944年時的英

國當時大戰方歇國家殘破危機四伏英國福利國家之父貝

佛里奇出版了《自由社會裡的充分就業》(Full Employment in a

Free Society)一書他闡述其對當代社會福利制度的理想說「我

們政策的核心是將需求社會化而不是將生產社會化」講白話

一些也就是透過社會福利維持社會的消費力藉此穩定經濟劇

烈波動時的生產力而這也就是西方福利國家與共產主義國家

(將生產也社會化)最大的不同「政府必須作為一個確定的力

量」他進一步闡釋如果政策方向是對的就好好去做成為

社會的穩定力量這些觀點也就成為現在社會安全制度的核心

資本主義發展與民主化作為台灣福利發展背後的兩大結構

性因素一方面資本主義發展的面向順應著全球化論述的興起而

往國際經濟競爭與生產分工追溯其對民族國家能力的侷限但另

一方面也因強烈競爭所累積的不平等以及因資源分配扭曲之

下所形成的社會矛盾卻也形成強大的改革壓力來源伴隨著教育

程度的普遍提高以及經濟發展所醞釀出的中產階級相當程度

推動了台灣民主化的進展具體來說資本主義(全球化)政

治民主化(社會運動)與福利發展三大結構性力量的交織互動

影響了台灣的社會發展與福利政策辯論

社會福利制度的產生往往係因應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需

要在前述三大結構因素的交織影響下產生但國家社會所面臨

之新舊挑戰未嘗稍歇全球化下國家競爭力的維持產業轉型

帶來就業型態與機會的轉變人口高齡化與少子女化所帶來的世

代正義議題以及家庭型態趨於多元貧富差距擴大導致青年與

中產階級落入貧窮的焦慮感日深等構成當前我國社會發展的新

挑戰因此本講題的目的在於針對台灣社會發展五大議題

1 如何舒緩當代貧窮問題

2 台灣的全民健康保險面臨什麼問題如何改進

3 高齡化與少子女化的問題與對策

4 全球化下就業型態的轉變與對策

5 台灣照顧體制何去何從

由邀請單位指定 1-2個主要議題並由一位相關研究領域的

老師搭配提供自己的計畫或研究經驗一起與講員安排研習課

程的進行並藉此刺激與激勵研習學員的參與和分享釐清問題

的本質收集各界提供的政策處方分析各種政策處方的可能性

與侷限性

二 內容

(1)瞭解台灣最近的社會議題

(2)針對這些社會議題我們有那些政策選擇

(3)我們可以採取的政策回應與工具有那些

(4)深入瞭解台灣社會政策辯論的脈絡

三 參考文獻

Annetts Jason et al (2009) Understanding Social

Welfare Movements Bristol Policy Press

Ellison Nick and Chris Pierson (eds) (1998)

Developments in British Social Policy Basingstoke

Macmillan

Finer Catherine Jones (ed) (2001) Comparing the Social

Policy Experiences of Britain and Taiwan Aldershot

Hampshire Ashgate

Hill M (2000) Understanding Social Policy Oxford

Basil Blackwell

Kemshall Hazel (2002) Risk Social Policy and Welfare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Marlier Eric et al (2007) The EU and Social Inclusion

Facing the Challenges Bristol Policy Press

Mok Ka-ho and Yeun-wen Ku (2010) Social Cohesion in

Greater China Challenges for Social Policy and

Governance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Press

Ridges Tess and Sharon Wright (2008) Understanding

Inequality Poverty and Wealth Bristol Policy

Press

Yeats Nicola and Chris Holden (2009) The Global Social

Policy Reader Bristol Policy Press

王卓祺等編(2007)《兩岸三地社會政策理論與實務》香

港香港中文大學

古允文2004〈巨靈或螳螂全球化下的台灣社會與福利政

策〉於張世雄等合著《社會正義與全球化福利與自由

主義的反思》頁 37-66台北殷海光基金會

古允文主編2008《回到根本重構台灣的基本生活安全網》

台北厚生基金會

李易駿等譯(2006)《解讀社會政策》台北群學

莫家豪古允文主編(2000)《龍之躍中港台社會發展比較》

香港人文科學

國內相關學刊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

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3小時

古允文

學歷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社會政策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經歷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系主

任共同科主任

2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3 2005年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訪問學人

4 台灣社會政策學會秘書長

5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執行主編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Japanese Sociolog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Poverty 社會保障研究(中國人民

大學)社會政策評論(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學刊臺灣社會研究臺灣社

會福利學刊hellip

榮譽獎項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8893學年度研究績優獎

2 國立臺灣大學免評鑑教授

3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主編

4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Routledge London)編

委會委員

5 臺灣社會政策學會理事長 2009-至今

6 「東亞社會政策研究網絡」(The East Asian Social Policy

Research Network EASP)主席

(httpwwwwelfareasiaorgcontact) 2011-2012

7 聯 合 國 社 會 發 展 研 究 院 ( United N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ocial Development UNRISD)collaborating

researcher

8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SCI) Journal of

Social Policy (SSCI) Policy and Politics (SSC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SSCI)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論文

審查

研習營-社工-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古允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申請本講題必須先研習過「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才可申請)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隨著 1990年代以來東亞福利研究的蓬勃發展已經成為比

較社會政策的重要研究領域之一而且與傳統歐洲福利國家研究

呈現東西互相爭輝的趨勢然而過去東亞福利的跨國研究多

半還是透過個別的管道缺少制度化的組織力量來推動但自英

國「東亞社會政策研究網絡」(The East Asian Social Policy

Research Network EASP)產生之後開始了制度化的進展與每

年的國際研討會2012年更首度與英國「社會政策學會」(Social

Policy Association SPA)於 University of York合辦國際研

討會獲得國際社會政策學界的普遍認可

不過大部分東亞的研究仍順著 Gosta Esping-Andersen

福利體制的脈絡著重於東亞福利體系是否不同於社會民主保

守主義以及自由主義等三種福利體制之外自成為一特殊福利

體制的問題而所獲得的答案也林林種種但可以確定的是存

在於東亞各國福利體系之間的差異程度絕對不是單一福利體制

概念所能完全涵蓋的有趣的是就西方學者而言關心焦點依

然集中在東亞儒家文化的家庭福利上但這樣的刻板印象與迷

思則受到東亞學者的批駁日本學者說明其家庭結構的轉變已

然降低家庭提供其成員福利的能力韓國學者則指明東亞金融風

暴的經驗顯示家庭並不足以構成抵擋大規模經濟變動與失業問

題的緩衝香港學者也指出在長期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家庭的

福利功能與能量正在流失之中這些均構成國家不得不介入社會

福利的因素因此究竟是否存在儒家式的福利模式受到普遍

的質疑

在這樣的情況下東亞各國政府似乎仍未做好大規模福利干

預的準備而是隨著人口結構老化性別與家庭關係的轉變政

治民主化的壓力以及全球產業與工作機會變遷的需要一步一

步被推動出來這樣的討論引發出新的研究議題亦即東亞福利

發展背後的結構性影響因素究竟是什麼家庭市場以及非營

利組織固然是福利供給的各種可能管道之一但究竟是什麼力量

決定國家的干預不干預乃至干預的方向與程度而國家福利

角色的範定相對地也形塑了家庭市場以及非營利組織在社會

福利上的角色定位此一研究議題已跳脫東亞福利體制歸類的分

析進一步往規範性理論發展了

這個講題的目的即是協助研究者瞭解這股國際學術發展趨

勢進而思考如何將自身的研究置於這樣的大脈絡中增加台灣

學界在國際上的能見度

二內容

(1) 比較社會政策的發展

(2) 比較社會政策的方法論議題

(3) 東亞福利研究對傳統西方福利國家研究的啟示

(4) 置台灣於國際比較脈絡中

三參考文獻

Alcock Pete and Gary Craig (eds) (2009) International

Social Policy (2nd edition) B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Aspalter Christian (ed) (2002) Discovering the

Welfare State in East Asia Westport Connecticut

Praeger

Esping-Andersen Gosta (1990) The Three Worlds of

Welfare Capitalism Cambridge Polity

Esping-Andersen Gosta (1997) lsquoHybrid or Unique The

Japanese Welfare State between Europe and Americarsquo

Journal of European Social Policy 7 (3) 179-189

Goodman Roger Gordon White and Huck-ju Kwon (eds)

(1998) The East Asian Welfare Model Welfare

Orientalism and Stat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Gough Ian and Geof Wood (eds) (2004) Insecurity and

Welfare Regimes in Asia Africa and Latin America

Social Policy in Development Context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all A Peter and David Soskice (2001) lsquoAn

Introduction to Varieties of Capitalismrsquo in A Peter

Hall and David Soskice (eds) Varieties of Capitalism

The Institutional Foundation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pp 1-68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olliday Ian (2000) lsquoProductivist welfare Capitalism

Social Policy in East Asiarsquo Political Studies 48

706-723

Holliday Ian and Paul Wilding (eds) (2003) Welfare

Capitalism in East Asia Social Policy in the Tiger

Economies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Jones Catherine (1993) lsquoThe Pacific Challenge

Confucian Welfare Statesrsquo in Catherine Jones (ed)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Welfare State in Europe pp

198-217 London Routledge

Jones Catherine (ed) (2001) Comparing the Social

Policy Experience of Britain and Taiwan Aldershot

Ashgate

Kown Huck-ju (1999) The Welfare State in Korea The

Politics of Legitimation Basingstoke Macmillan

Kown Huck-ju (ed) (2005) Transforming the

Developmental Welfare State in East Asia Basingstoke

Macmillan

Ku Yeun-wen (1997) Welfare Capitalism in Taiwan State

Economy and Social Policy London Macmillan press

Ku Yeun-wen (2004) lsquoIs There a Way Out Global

Competition and Social Reform in Taiwanrsquo Social

Policy and Society 3 (3) 311-320

Ku Yeun-wen (2007) lsquoDevelopments in East Asian Welfare

Studiesrsquo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Vol 41

No 2 pp 115-131

Ku Yeun-wen et al (2009) Poverty Reduction and Policy

Regime in Taiwan A Pathway towards Development

Welfare and Democratization Geneva UNRISD

Lee Yih-Jiunn and Yeun-wen Ku (2007) lsquoEast Asian

Welfare Regimes Testi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Developmental Welfare Statersquo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Vol 41 No 2 pp 197-212

Mkandawire Thandika (ed) (2004) Social Policy in a

Development Context Basingstoke Macmillan

Ramesh M (2004) Social Policy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Education Health Housing and Income

Maintenance London Routledge

Tang Kwong-leung (2000) Social Welfare Development in

East Asia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Wong Joseph (2004) Healthy Democracies Welfare

Politics in Taiwan and South Korea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國內相關學刊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

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3小時

古允文

學歷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社會政策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經歷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系主

任共同科主任

2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3 2005年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訪問學人

4 台灣社會政策學會秘書長

5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執行主編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Japanese Sociolog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Poverty 社會保障研究(中國人民

大學)社會政策評論(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學刊臺灣社會研究臺灣社

會福利學刊hellip

榮譽獎項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8893學年度研究績優獎

2 國立臺灣大學免評鑑教授

3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主編

4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Routledge London)編

委會委員

5 臺灣社會政策學會理事長 2009-至今

6 「東亞社會政策研究網絡」(The East Asian Social Policy

Research Network EASP)主席

(httpwwwwelfareasiaorgcontact) 2011-2012

7 聯 合 國 社 會 發 展 研 究 院 ( United N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ocial Development UNRISD)collaborating

researcher

8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SCI) Journal of

Social Policy (SSCI) Policy and Politics (SSC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SSCI)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論文

審查

研習營-社工-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呂寶靜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隨著老人人口的快速成長長期照顧議題愈趨重要各國政

府無不紛紛制訂長期照顧政策台灣也於 2007 年訂頒「我國長

期照顧十年計畫」積極發展並推展各項長期照顧服務相關的

議題也引起學者的關注由於長期照護的定義是提供給需要協

助的個人(因身體或心智失能)多元性的持續性的健康及社會服

務且包括由家人或是朋友提供的非正式服務以及由專業人員

或機構所提供的正式服務其中個人照顧和社會支持(或者所

謂的「社會照顧」)是社會工作的範疇因而長期照顧今年來成

為社會工作熱門的研究主題因此本門講題的目標在於精進新

進學術工作者從事老人長期照顧研究的知能

二內容

本講題內容在於檢視與長期照顧制度相關的社工研究主

題首先就是如何評量長照對象的需求不論就服務方案設計

政策制定社會工作實施的角度出發瞭解長照對象的身心狀況

需求及服務使用有其必要性就社會工作實務而言長照對象之

評量可供訂定照顧計畫之參考若從機構行政管理人員或方案制

訂者的角度出發失能者身體功能狀況會決定其獲取服務的資

格也影響著資源分配的方法當然也會支配經費的推估惟在

評量老人時有關評量的層面之擬訂評量工具之認可或選用甚

至對於評量結果之均是複雜的過程牽涉到評量的面向及工具選

擇評量過程的注意事項以及評量與服務之連接等議題其次

長期照顧體系涵括多元服務項目但民眾不見得認知到服務的存

在也未必會去使用服務究竟促使失能者及其家屬去使用服務

的因素有哪些又阻礙的因素為何而安德遜模式所提出的影

響個人使用醫療照顧的模式對長期照顧服務的使用之適用性為

何再其次在服務輸送過程中社工專業在長期照顧體系中可

發揮的功能為何又社工人員在長期照顧設施或服務提供單位

的角色為何又如何分析社工員之工作適應或工作滿足另照

顧服務員的培訓與留任也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關心換言之社工

員的人力資源發展與管理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此外從服務

輸送結果(outcome)出發倘若定位在方案評估研究則成效如

何界定又如何測量另又該如何從事評估研究更具體而言

本講題涵括下列四項子題

(一)長期照顧需求評量工具選擇與實務運用

(二)長期照顧服務使用(service utilization)模式

(三)長期照顧社會工作員和照顧服務員之人力資源發展與管

理議題

(四)各種長期照顧服務方案之成效評估

三參考文獻

呂寶靜(2001)〈第三章 老人使用日間照護服務的決定過程

誰的需求誰的決定〉載於呂寶靜編著《老人照顧

老人家庭正式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01)〈第四章 老人日間照顧分案功能之初探老人

福利喘息照顧〉載於呂寶靜編著《老人照顧老人

家庭正式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04)〈失能者身體功能之評量-失能者與其照顧者

看法之比較〉台灣公共衛生雜誌23 (3)188-196

呂寶靜(2012)〈懷舊團體介入方案對增進老人福祉成效之初

探〉《台灣社會工作學刊》10119-152

呂寶靜(2012)《老人福利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13)〈長期照顧社工作人力資源發展之展望〉《社

區發展季刊》第 141期(出版中)

呂寶靜陳正芬(2009)〈我國居家照顧服務員職業證照與培

訓制度之探究從英國和日本的作法反思台灣〉《社會政

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3(1)185-233

林萬億審定Kathleen McInnis-Dittrich原著 (2011)《老

年社會工作生理心理及社會的評估與介入》台北

五南

Andersen Ronald and John F Newman (1973)Societal and

Individual Determinants of Medical Care Util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Milbank Quarterly

5195-124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 NASW(2003)

National Standards for Social Work Services in

Long-term Care Facilities

OECD (2005)The Long-term Care for Older People The

OECD Health Project

Robert L Kane amp Rosalie A Kane ( 2000 ) Assessing Older

Persons-Measures Meaning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Robert L Kane amp Rosalie A Kane (1998) The Heart of

Long- Term Car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Stone R IJ M Wiener(2001)Who Will Care for Us

Addressing the Long-Term Care Workforce

CrisisWashington D CThe Urban Institut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omes and Services for the

Aging

Stone R IS L DawsonM Harahan(2003)Why Workforce

Development Should Be Part of the Long-Term Care

Quality DebateWashington DC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omes and Services for the Aging and the Institute

for the Future of Aging Services

Wiener J M M Frieman and D Brown(2007)lsquoChap 2

Quality Domains in Long-term care and lsquoChap 5

Conclusions in (ed)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ong-term Care pp3-5 and

33-35Washington D C National Commission for

Quality of Long-term Care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呂寶靜

學歷 密西根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學博士

現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經歷 1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系副教授教授兼系主任

2 台灣社會工作人員專業協會理事長

3 台灣社會學刊政治大學社會學報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社

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等期刊之編輯委

4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人文及社會

科學期刊人口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台灣社會工作學

刊等期刊之評審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Current Sociology

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彙刊

台灣社會學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公共衛生雜誌

運輸學刊

亞洲研究

榮譽獎項 多次行政院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勵

99-101政治大學國科會獎勵特殊優秀人才獎勵

研習營-社工-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徐慧娟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為瞭解個體老化的過程與社會脈絡歷史時期關係

需要大規模樣本或貫時性資料做為研究老人議題之分析運用全

國性大型資料分析運用已成為世界各國主要的研究途徑之一然

而收集資料耗費資源甚鉅個人研究者往往不容易取得臺灣目

前已有數個大型研究資料庫供研究者申請使用其中包括老人研

究相關議題變項過去已提供國內外學者許多發表研究的機會

對於欲開始新興研究議題之學者亦可以藉由既有資料庫的分

析提供對研究興趣的初步了解以做為未來發展進一步研究的

基礎尤其對於新進研究人員使用大型資料庫分析為發展研究

主題極為便利的方式

由於大型研究資料庫已有許多學者使用過如何能從大型資

料庫中設定研究主題並發展新的研究方向及發表學術成果對

於有意從事跨領域的老人學研究者實為一可以考慮的方式

二內容

本講題目標在於為有志於老人研究議題的學者介紹台灣老

人研究可運用的大型資料庫內容如何藉由資料庫分析發展個人

研究興趣與主題以及可能用到的分析途徑

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3小時)內容

包括團體分享(05小時)專題演講(25小時)二是交流(1

小時)

(一)由與會者就其研究上經常遇到的困難與經驗提出分享

(約 05小時)

(二)進行專題演講介紹國內大型研究資料庫的設計與內

容以及與老人研究相關的變項與主題並以講者的研

究經驗(成功老化主題)為例分享研究議題的探索與發

展方式(約 25小時)

(三)接受有興趣從事大型資料庫分析研究的學者進行交流

三參考文獻

Beland D Durandal JPV (2012) Aging in France

population trends policy issu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e Gerontologist doi

101093gerontgns149

Hsu H C (2010) Trajectory of life satisfaction

subjective economic status and successful aging in

Taiwan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99(3) 455-468

Hsu H C (2012) Trajectories of life satisfaction and

covariates among the older adults in Taiwan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55(1)

210-216

Hsu H C Jones B L (2012) Multiple trajectories of

successful aging of older and younger cohorts The

Gerontologist 52(6) 843-856

Hsu HC (2011) Impact of morbidity and life events on

successful aging 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3(4) 458-469 DOI

1011771010539511412575

Hsu HC Lew-Ting CY Wu SC (2001) Age period

and cohort effects on the attitude toward supporting

parents in Taiwan The Gerontologist 41 716-722

Kasl SV (1995) Strategies in research on health and

aging looking beyond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Journal of Gerontology Social Sciences 50B(4)

S191-S193

Kemper P (2003) Long-term care research and policy

The Gerontologist 43(4) 436-446

Wolinsky F D (1994) Health services utilization

among older adults conceptual measurement and

modeling issues in secondary analysis The

Gerontologist 34(4) 470-475

徐慧娟張明正(2004)臺灣老人成功老化與活躍老化現況

多層次分析臺灣社會福利學刊 3(2) 1-36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徐慧娟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

現職 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教授

經歷 亞洲大學醫務管理學系副教授

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助理教授

台大醫院企劃室護理部組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The Gerontologist

Geriatrics and Geronotology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Social Science amp Medicine

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Aging amp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Ageing amp Society

Women and Health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

臺灣社會福利學刊台灣公共衛生雜誌等

榮譽獎項 國科會優秀年輕學者獎勵

研習營-社工-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王德睦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此部分為觀念與理論層面的介紹對於欲進入此研究領域的

研究者而言為重要的基礎課程

二內容

(一)貧窮的定義

(二)貧窮的測量包括家庭人數與組成地區時間因素等的考

(三)貧窮的理論觀點包括

1 個人態度或動機的解釋

2 貧窮文化

3 人力資本論

4 與勞動市場有關的論點雨露均霑論(Trickle Down

Thesis)新結構論(New Structuralism)雙元勞動

論(Dual Labor Market Theory)區域勞力市場論

5 福利依賴與工作反誘因的觀點

6 新社會風險論

7 社會排除論

8 生命歷程論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王德睦20001960s以降的美國貧窮理論回顧與

整合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12 卷 第 1 期 第

149-195頁(TSSCI)

林美伶王德睦2000貧窮門檻對貧窮率與貧窮人口組成之

影響台灣社會福利學刊(電子期刊) 第 1 期(中華

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王仕圖蔡勇美2001貧窮動態嘉義縣貧戶的追

蹤研究台大人口學刊 第 21期 第 61-75頁(TSSCI)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1貧窮持續時間的動態分析

以嘉義縣 1990-1998年之低收入戶為例台灣社會學刊

第 26期 第 211-250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 2002英國濟貧政策的形成與轉化

(1601-1834)從馬克斯的觀點的探討社會政策與社

會工作學刊 第 6卷 第 1期 第 5-59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04兒童與成人基本生活費

用的差異調查研究 第 13期 第 5-38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308嘉義縣低收入戶脫貧與

再進入貧窮之分析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第 73-108

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何華欽王德睦呂朝賢200312貧窮測量對貧窮人口組

成之影響預算標準之訂定與模擬台大人口學刊 第

27期 第 67-104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12台灣貧窮門檻與測量的

建立FCSU 的應用台大社工學刊 第 8 期 第 1-46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506貧窮的測量發生率

強度與不均度人口學刊 第 30期 第 1-28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200612台灣貧窮女性化的再檢視人口

學刊 第 33期 第 103-131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701係貧窮的原罪或係城鄉差距

談影響兒童應予學習機會的因素教育與社會研究 第

12期 第 113-135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200712Panel Analysis of Low-income

Elderly-headed household Empirical Evidence for

Chia-yi County in Taiwan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第 11卷 第 2期 第 111-148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200806全球化下脫貧策略的政治經濟研

究從 Anthony Giddens 觀點的探討東吳社會工作學

報 第 18期 第 105-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劉一龍200808所得成長所得不均與

家戶變遷對貧窮率之影響以台灣地區 1990 年至 2004

年為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第 7卷 第 1期 第 29-63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呂朝賢陳俊全王德睦200812台灣的社會救助動態

趨勢型態與成因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20卷 第

4期 第 441-479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812多面向的台灣兒童貧窮趨勢SST

指標的應用與分解台大社工學刊 第 18 期 第

191-230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朝賢王德睦林怡婷沈明彥200912台灣兒童暨家庭

扶助基金會經濟扶助個案給付動態以嘉義分事務所為

例(1967-2008)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第 20期 第 57-92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李秀如王德睦201101台灣兒童貧窮不均度的變遷以

迴歸為基礎的夏普利值分解法分析影響因素台灣社會

工作學刊 第 8期 第 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王德睦

學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1988)

現職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經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1988-1991)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副教授(1991-1993)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兼系主任(1998-2001)

台灣社會福利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Ethnology

The Eastern Anthropologist

中國社會學刊

台大人口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銀行季刊

台灣社會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調查研究

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人口學刊

教育與社會研究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王永慈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介紹台灣貧窮研究的發現藉以觀察台灣貧窮現象的變化同時也提出台灣

與國外對抗貧窮的理念政策服務協助參與者在意識型態政策與服務各層

次都有更深的思考

二內容

(一)台灣貧窮研究的狀況(含碩博士論文)

(二)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包括與失業工作貧窮相關的議題

(三)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的意識型態包括貧窮文化福利依賴脫貧等議

題的辯證

(四)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台灣與國外經驗包括 EITC社會救助法的修法

資產形成工作福利等此外社會企業微型創業等相關的作法也值得介

三參考文獻

(一)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Li-Ching Lyu (2013) The emergence of food

bankvoucher programs in Taiwan a new measure for combating poverty

and food insecurit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in press)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Chack-Kie Wong Kwong-Leung Tang (2012) Citizensrsquo

Attitudes Towards Economic Insecurity and Government After the 2007

Financial Tsunami A Hong Kong and Taiwan Comparis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in press) DOI

101111j1468-2397201200883x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Jun-Rong Chen (2012) Child Poverty in Taiwan

dur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Social

Risk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22(1--2)

20-35(SSCI)

王永慈陳昭榮(2011)貧富家庭教育資源中財務資本之比較研究臺灣教育社

會學研究 11(2) 1-45(TSSCI)

Ozawa M Y Lee amp Y Wang (2011) Economic Conditions of Female-headed

Households in Taiwan in comparison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Swede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27(1)65-76

王永慈 (2007) 「積極促進」概念的解析東吳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頁

151-173

王永慈 (2005) 低收入外籍與大陸配偶家庭之致貧分析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第

四期頁 1-32

王永慈 (2005) 台灣的貧窮問題相關研究的檢視台大社工學刊第十期 頁

1-54

王永慈 (2009) 台灣新貧問題的分析與政策思考於田弘茂與林正義主編「探索

台灣社會福利問題」國策研究院出版

王永慈 (2007) 「台灣的扶貧政策」於王卓祺等主編兩岸三地的社會政策---

理論與實務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關秉寅王永慈 (2005)寧靜革命台灣社會價值觀的變化王振寰章英華主

編凝聚台灣生命力頁 65-99巨流

王永慈 (2005) 「第十章社會政策」於顧東輝主編社會工作概論頁 195-212

上海譯文出版社

王永慈 (2010) 「第 6章台灣的貧窮問題」於瞿海源張苙雲

主編台灣的社會問題巨流

(二)碩博士論文

黃乃凡(1994)台灣貧窮女性化的探討女性戶長家戶貧窮現象之貫時性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何華欽(2003)台灣的貧窮趨勢界定測量與指標應用(博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2CCU0020601022ampsearchmode=basic

巫懿真(2004)府城低收入單親女性與工作貧窮勞動政策與社會安全之檢視(碩

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CCU0520601422ampseachmode=basic

姜義雯(2004)影響台灣階層化因素生活機會與五個貧窮家庭比較研究(碩士

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PU00521602022ampsearchmode=basic

黃聖紜(2004)窮孩子bull低成就家庭貧窮對子女教育成就與生涯選擇的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劉邦富(2005)台灣貧窮家庭兒童照顧政策落差研究(博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THU0020100522ampsearchmode=basic

蔡正海(2005)臺灣地區單人家戶貧窮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鄭淑文(2005)從家庭生命歷程分析貧窮動態 --以嘉義家庭扶助中心經濟扶助

個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倪家欣(2006)臺灣貧窮家庭的社會支持mdash低收入戶樣本的分析(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TPU020800622ampsearchmode=basic

王紹樺(2006)臺灣貧窮風險探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

北市

林茹茵(2006)貧窮女性單親生活因應策略之探討與類型建構(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CNU0210026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文婷(2007)運用優勢觀點探討青少年之貧窮生活經驗(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TNU5201003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怡婷(2007)家戶內所得分配後的台灣女性貧窮圖像(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陳柯玫(2007)「貧窮文化」的詛咒mdash台北市安康社區次文化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凱萱(2008)貧窮青少年生涯抉擇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

金會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CNU021002722ampsearchmode=basic

李秀如(2008)台灣兒童的貧窮輪廓-趨勢的測量與因素的分析(未出版之博士

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張 君 培 ( 2008 ) 社 會 工 作 者 的 貧 窮 意 象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THU0020102622ampsearchmode=basic

黃雅伶(2008)泥沼中的春芽-貧窮兒童的成長與機會(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PU00521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呂芬芬(2009)國小低收入戶學童貧窮烙印覺知之探討(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8HCU0820600722ampsearchmode=basic

吳佳明(2010)貧窮少年生活經驗中復原力發展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吳德偉(2010)臺灣工作貧窮者的生活幸福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PU000201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馬淑蓉(2010)工作貧窮女性單親家庭邁向脫貧之歷程研究以被社會救助法

排除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陳昱志(2010)走在生命的黃磚路貧窮女單親復原力因素與家庭適應關係之

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陳瑩蓉(2010)貧窮家庭親職化少年的自主發展(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

新北市

葉 炫 偵 ( 2010 ) 影 響 台 灣 工 作 貧 窮 的 因 素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CCU0020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謝孟純(2010)家戶內女性就業所得對家戶貧窮率改變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石亦柔(2011)娑婆轉境--貧窮家庭主要照顧者參與社會救助福利服務充權經

驗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PUS520102222ampsearchmode=basic

胡聚名(2011)騎牆與追尋貧窮男社工性別處境的行動與反思(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陳韻雯(2011)貧窮兒童的社會排除經驗以兒童中心取向探討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CNU021001822ampsearchmode=basic

鄭婷尹(2011)臺灣原住民族貧窮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

大學新北市

預計上課

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

討論時數

1小時

王永慈

學歷 PhD in social work at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USA

現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經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專任副教授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系專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Australasian Journal on Ageing

Asian Social Work and Policy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sian Developmen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Human Service

Social Work Education

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

Social Work Research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Abstracts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政大社會學報

社會工作學刊

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

輔仁學誌

榮譽獎項 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獎勵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科學院學術研究獎勵

輔仁大學輔仁學術研究獎

研習營-社工-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顧忠華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非營利組織(NPO)的活動觸角不再侷限於傳統慈善領域

舉凡健康照顧教育宗教環保藝術乃至於企業的活動

都與 NPO 息息相關此一發展趨勢同時造就了 NPO 成為一門跨

學科整合的新研究領域因此有關 NPO 的理論之中並沒有一

門稱之為 NPO 之學門但是卻有許多針對 NPO 進行相關的探

討如預測 NPO 存在於社會之因素探討 NPO 的社會影響或

各種不同部門之間的互動等很明顯地這些討論 NPO 的理論

與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社會心理文化與社會人類學哲

學宗教歷史社會行政等都有密切的關聯不管是經濟學

政治學或社會學的相關理論其切入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的分

析中均從較為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試圖對於當下之社會環境

之下NPO 如何進行組織的安排與設計如何遞送服務與方案

或是如何形塑其組織與外環境的網絡關係以因應社會之變遷

二內容

1 關於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近二十年來的探討聚焦於

下列的理論觀點首先是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 NPO的分類其次

針對政府無法滿足消費者公共財貨與服務需求的「公共財理

論」接著是就契約失效而導致的「失靈理論」(failure theory)

進行探討以及「消費者控制理論」「企業家理論」此部分屬於

創新性議題最後是針對「利他主義與慈善行為」進行概念分析

有關社會學對於 NPO行為的解釋「組織生態學觀點」(ecology of

organization)著重於瞭解 NPO組織與社會環境的關係而「資

源依賴理論」(the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有助於 NPO

瞭 解 資 源 的 競 爭 關 係 再 者 「 制 度 學 派 觀 點 」

(institutionalism)有助於吾人瞭解制度或政策對於 NPO的影

響最後則是從「社會資本理論」(social capital theory)與

「公民社會觀點」(civil society)論述 NPO在當今社會扮演的

之角色

2 隨著台灣的 NPO 與社會福利議題探討的深入與多樣其核心

關懷不外聚焦於「政府跟民營化」的部分民營化大概是十幾年

來談的很多的議題接著另外一個相關的領域是 NPO的「內部

治理」進而衍生的理論觀點有社會資本理論與治理理論以致

於最近發展到比較大的範圍如全球化社會內部治理文化

3 NPO 與社會福利的理論觀點範疇在這幾年的研究很重視組

織屬性的混合亦即越來越重視組織的 MIX 特質亦即你沒

有辦法截然把黑與白分的很清楚也無法截然說非營利營利組

織和公部門彼此的界域是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NPO相

當程度也跟營利組織借用了很多的概念與管理知識進來這個對

於 NPO的屬性產生滲透與混合的影響等其實長期照護的領域就

是一種非常標準的 MIX的特質

4 社會學的理論概「人口生態學」(Population Ecology)對於

NPO與社福研究的影響其實很多人口生態學觀點看到的是 NPO

具有很多不同類型它們會有一段時間大規模的成長然而有一

段時間有一些組織就退場或消失另外一個是「複雜理論」

(Complex Theory)論述的是因為有一些部門間的失靈存在

會影響到這中間的因果關係可能沒有一個固定的脈絡可以去預

測到底在這種情況下將來整個環境的變化對於非營利部門

的發展和影響如何

5 NPO 部門與政府企業非正式部門等的互動關係理論雖

然僅有少數關於部門界域的聚合或侵蝕的實證或跨部門研究出

現但卻有為數不少關於這種趨勢的社會學理論解釋被提出這

樣的觀念採借於網絡生態學交換理論開放系統聯盟資

源依賴甚至是後現代理論而其經常使用的的自變項包括規

模時間結構財務資源體系決策與治理模式專業化程度

以及服務提供的技術等

6 台灣在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其實是借用西方的觀點這個理

論觀點到台灣來要做一些轉化跟調適過去的研究當中也發現

這一點本土經驗加以修正或強化相關的理論觀點是絕對有必要

三參考文獻

王仕圖官有垣李宜興 (2011)〈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理論〉

收錄於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組織部

門組織與運作》第一章頁 15-34台北巨流圖書公

官有垣 (2001)〈第三部門與公民社會的建構部門互動的

理論探討〉《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4期頁 163-201

官有垣 (2003)〈第三部門的研究經濟學觀點與部門互動

理論的檢視〉《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 3期頁 1-29

顧忠華 ( 1999)〈公民結社的結構變遷-以台灣非營利組織

的發展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Vol0 No36

pp123-145

顧忠華 (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台

灣社會學研究》No4 pp145-189

顧忠華(2004)〈我對台灣第三部門研究的中間考察與反

省〉《第三部門學刊》No1 pp190-206

Ben-Ner A (1986) ldquo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hy Do

They Exist in Market Economicsrdquo In

Rose-AckermanSusan(ed) The Economics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Studies in Structure and Policy

Oxford Oxford Univ Press

DiMaggio P J and H K Anheier (1990) ldquoThe Sociolog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Sectorsrdquo Annu Rev

Sociol 16137-159

Douglas J (1987) ldquoPolitical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 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

Press

Hansmann Henry (1987) ldquoEconomic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Kramer R M (2000)ldquoA Third Sector in the Third

Millenniumrdquo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11(1) 1-23

Lin Nan (2001)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tt J Steven (2001) ldquoEconomic and Political Theorie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rdquo J S Ott (ed) The Na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Part 6 pp 179-189

Putnam Robert D (2000)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Y Touchstone

Rose-Ackerman Susan (1996) ldquoAltruism Nonprofits and

Economic Theoryrdquo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4 701-728

Salamon L M H K Anheier amp Associates (1999)

Global Civil Society 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altimore MD The 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Civil Society Studies

Powell WW and Steinberg R (2006)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2nd edition) New Haven

Yale U Press

Weisbrod B A (1974) ldquoToward a Theory of Voluntary

Non-Profit Sector in a Three-Sector Economyrdquo In

Edmund S Phelps(ed) Altruism Morality and

Economic Theory New York Russell Sage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顧忠華

學歷 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

現職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退休教授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

澄社社長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首任理事長

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華人民主文化基金會理事長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

事長

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之期刊 台灣民主季刊

當代

台灣社會學刊

學生輔導季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

台灣社會學

台灣社會學研究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哲學學報

榮譽獎項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之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林淑馨呂朝賢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二十年來臺灣的非營利組織(NPO)成長速度相當驚人

不僅在數量上大幅成長組織成立之宗旨與功能也愈趨專業化且

多元化從文化教育環保健康醫療社會福利社區發展

等幾乎涵蓋了社會中的所有層面正因為如此龐大且快速成長

的組織所扮演之角色日益重要且其所牽涉的利益關係人範圍更

為廣泛甚至還包含了大眾捐款能否被有效運用且不被中飽私囊

的責信問題等等因此 NPO 不僅在內部需要更健全完善的制

度來經營諸如董事會管理單位及志工之間關係的建立且更

重要的是還必須維繫其與企業部門公部門甚至是媒體之間平

衡和諧的互動關係並在這個社會治理脈絡中建立自己的位階

與立足點共同擔任社會治理者的角色與行動者基於此 NPO

必須先建立組織的治理機制方能有效參與社會治理再者 NPO

多面臨環境的劇烈變遷要處理的問題越來越複雜需求越趨多

元造成服務與資源的競爭「管理」這個名詞雖然代表企業管

理但是 NPO 因為沒有企業經營的傳統底限(利潤)因此更迫

切需要學習如何善用管理之道並借重管理來完成使命此刻提

的研究範疇甚廣包含 NPO的治理與領導NPO的責信NPO的

財務管理與租稅NPO的行銷管理NPO與志工志願主義NPO

的資源募集與運用NPO與人力資源及人才培育NPO與就業等

二內容

1 「績效評估或課責」在決策治理和管理這一塊的探討十分重

要績效評估在未來最好能朝向量化發展且可試著研擬一些指

標再者課責這議題在台灣還蠻需要被正視因為台灣的 NPO

愈來愈多在管理上蠻需要這一塊的此外在日本的 NPO管理

研究日本學者比較有提到像 NPO的「社會責任」以及「風險管

理」台灣比較少這樣的討論

2 目前的研究成果頗多呈現在行銷財務人力資本志工管

理文化價值與 NPO 的管理內涵等另外的研究重點則是 NPO

與市場關係政府關係以即與其他 NPO組織間的互動關係再

者在 NPO的決策治理跟管理運作方面也有頗多的研究議題與

成果是與 NPO 的發展跟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有關

例如很多台灣的 NPO發展到五年十年會面臨到轉型開始

想要朝向更複雜的組織體系以及產出內容以及組織本身結構裡

面的分化問題亦即大機構裡面分化出新的一個獨立的機構

3 談領導與治理董事會的部分牽涉到決策至於 NPO 的「財

務」部分現在會把三個結合起來即募款產業化創新這部

分結合其實這部分就等於組織管理很核心的部分此外如果

今天只是一般性組織大概就是談人力資源管理志工管理但

因為我們聚焦於是社福 NPO因此「專業主義」的部分十分重要

換言之著重專業性的探討例如遞送服務上的特殊性含使命

整體性運作怎麼搭配組織管理的部分這樣組織管理就不會零

散化且有一個主軸

4 新興且可延伸的研究議題-「非營利組織與科技社會」這個議

題不管在社會福利領域或其他學科都會談到例如虛擬社會網

絡或其他科技社會與福利服務的遞送再者有一個議題是跟在

地化有關即是「非營利組織與城鄉發展」這部分除了跟社會

企業有關係之外還有台灣最近縣市合併後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福利資源重構之後縣市政府怎麼樣去推動地方的非營利組織

形成新的治理模式等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2002)〈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以九二一賑災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1(2)39-77

呂朝賢(2002)〈對我國志願服務法的若干反思與建議〉《臺

大社會工作學刊》7203-241

呂朝賢與郭俊巖(2003)〈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

係以嘉義地區為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報》11143-188

呂朝賢與潘福財(2004)〈非營利組織變革以聖心教養院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2)79-115

呂朝賢(2005)〈民眾參與志願服務及期投入時間的影響因

素〉《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3121-163

呂朝賢(2005)〈中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台

大社會工作學刊》121-49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日本行政體系支援

作法之分析〉《第三部門學刊》第 3期1-37

林淑馨(2005)〈日本型公私協力之析探以第三部門與 PFI

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 16期1-33(TSSCI)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夥伴關係之析探以日本

為例〉《公共事務評論》第 6卷第 1期25-50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林淑馨(2008)〈社福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在服務輸送互動上

之困境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 122期47-62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官有垣李宜興謝祿宜(2006)〈社區型基金會的治理研究

以嘉義新港及宜蘭仰山兩家文教基金會為案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18期

官有垣康峰菁杜承嶸陸宛蘋陳怡璇(2009)〈臺灣社

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執行長角色職能之基礎分析〉《兒童

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5期頁 171-196

官有垣杜承嶸康峰菁(2009)〈非營利組織執行長的薪酬

探討以台灣社會福利相關類型的基金會為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30期

官有垣呂朝賢鄭清霞(2008)〈台灣第三部門的就業2005

年調查研究資料的分析〉《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

頁 45-85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 主編(2011)《非營利部門組織

與運作 2011年簡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官有垣 (2012)〈非營利組織執行長之治理-以臺灣社會福利

相關基金會為例〉《中國第三部門研究》第 2 卷頁 2-25

劉淑瓊(2005)〈績效品質與消費者權益保障論社會服務

契約委託的責信課題〉《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 卷

2 期

劉淑瓊(2008)〈競爭選擇論臺灣社會服務契約委託之市

場理性〉《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 18 期頁 67-104

劉淑瓊(200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載於蕭新煌等

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林淑馨

學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博士

現職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教授

經歷 民國八十三年度教育部公費留日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助理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副教授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考試院高普考特考訓練講座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交通統計研究所客座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公民社會中心諮詢委員

第三部門學會理事

公共事務評論編輯委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政治科學論叢

公共事務評論

行政暨政策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中國行政

榮譽獎項 國科會 2012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科會 2011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立臺北大學 2012年學術研究獎

國立臺北大學 2011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10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09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台北大學 100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

國立臺北大學 101年度教師創新教材與教法獎勵

國科會第 51屆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呂朝賢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 教授

經歷 中正大學會福利學系兼任副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在全球性的趨勢下傳統的公部門營利部門和第三部門之

間的界線進一步變得模糊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或社會

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出現正是這種情況的體現社會

經濟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說是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混合

物也代表著慈善福利機構對社會提供服務的另一種介入目前

在歐陸與美國兩地此概念的發展卻有實質的突破2000 年迄

今其他地區如東亞和拉丁美洲也日益對此概念的內涵與相關的

研究深感興趣有關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大西洋兩岸雙方共同的

特質是受到社會目的驅使的新型態創業行為因而蓬勃發展的領

域其實是構建於第三部門之中根據多數歐洲的傳統(Evers

and Laville 2004)第三部門集結了合作社協會互助會社

和日益增加的基金會等類型的組織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以「社

會經濟」(social economy)一詞稱呼「第三部門」意謂這是一

種透過經濟活動追求實踐民主的方式而對於社會企業和創業精

神等概念的後續演變賦予了深厚的意涵

二內容

1 關於社會企業到底這類組織跟傳統非營利組織或營利企業

組織身分別有何差異其獨特性為何為何其可以自成部門可

以單獨立法有他自己可以研究的議題

2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研究

的主要學派 A 美國的社會創新學派(Social Innovation

School)與社會企業賺取所得學派(Social EnterpriseEarned

Income School) B 歐陸的 EMES 學派(The EMES Approach)與

英國的學派(The UK Approach)

3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傳統在非營利組織的盈餘和

利潤不分配的限制是不是還適用在社會企業裡面這是一個非常

值得探討的議題如果強調社會企業跟以前的非營利組織有什麼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古允文(2001)〈平等與凝聚台灣社會福利發展的思考〉《社

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 5卷第 1期頁 145-169

古允文詹宜璋(1998)〈台灣地區老人經濟安全與年金政策

社會排除觀點初探〉《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 10卷第 2

期頁 191-225

林萬億 (2006)《台灣的社會福利 歷史經驗與制度分析》

台北市五南

林萬億(1994)《福利國家mdash歷史比較的分析》台北巨流

孫健忠(2000)〈台灣社會津貼實施經驗的初步分析〉《社會

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 4卷第 2期頁 5-41

張世雄(1999)〈前言社會福利想像的枯竭與思想的重生〉

見張世雄校訂與前言簡守邦洪惠芬譯《福利國家的創

建者》台北唐山出版社

張世雄(2000)〈公民權利的演進與困境〉《台大社會學刊》

28頁 65-116

詹火生與古允文主編(2001)《社會福利政策的新思維》台

北厚生基金會

蕭新煌與林國明主編(2000)《台灣的社會福利運動》台北

巨流

國內相關學刊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

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古允文

學歷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社會政策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經歷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系主

任共同科主任

2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3 2005年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訪問學人

4 台灣社會政策學會秘書長

5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執行主編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Japanese Sociolog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Poverty 社會保障研究(中國人民

大學)社會政策評論(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學刊臺灣社會研究臺灣社

會福利學刊hellip

榮譽獎項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8893 學年度研究績優獎

2 國立臺灣大學免評鑑教授

3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主編

4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Routledge London)編

委會委員

5 臺灣社會政策學會理事長 2009-至今

6 「東亞社會政策研究網絡」(The East Asian Social Policy

Research Network EASP)主席

(httpwwwwelfareasiaorgcontact) 2011-2012

7 聯 合 國 社 會 發 展 研 究 院 ( United N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ocial Development UNRISD)collaborating

researcher

8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SCI) Journal of

Social Policy (SSCI) Policy and Politics (SSC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SSCI)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論文

審查

研習營-社工-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古允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過程中大家最關心的議題莫非是人類

生活可能面臨那些重大的改變隨著全球性金融風暴的蔓延即

使是在各國央行的大力挹注之下股市依舊大跌信心危機與對

未來的不確定性幾乎已成為當代的基調我們發現全球人類

正以一種前所未見的速度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這樣的趨勢為

人類開啟了更多的機會但也更加激化了空前的競爭尤其是在

經濟安全方面

其實這樣的情形不是唯獨當代如此回到 1944年時的英

國當時大戰方歇國家殘破危機四伏英國福利國家之父貝

佛里奇出版了《自由社會裡的充分就業》(Full Employment in a

Free Society)一書他闡述其對當代社會福利制度的理想說「我

們政策的核心是將需求社會化而不是將生產社會化」講白話

一些也就是透過社會福利維持社會的消費力藉此穩定經濟劇

烈波動時的生產力而這也就是西方福利國家與共產主義國家

(將生產也社會化)最大的不同「政府必須作為一個確定的力

量」他進一步闡釋如果政策方向是對的就好好去做成為

社會的穩定力量這些觀點也就成為現在社會安全制度的核心

資本主義發展與民主化作為台灣福利發展背後的兩大結構

性因素一方面資本主義發展的面向順應著全球化論述的興起而

往國際經濟競爭與生產分工追溯其對民族國家能力的侷限但另

一方面也因強烈競爭所累積的不平等以及因資源分配扭曲之

下所形成的社會矛盾卻也形成強大的改革壓力來源伴隨著教育

程度的普遍提高以及經濟發展所醞釀出的中產階級相當程度

推動了台灣民主化的進展具體來說資本主義(全球化)政

治民主化(社會運動)與福利發展三大結構性力量的交織互動

影響了台灣的社會發展與福利政策辯論

社會福利制度的產生往往係因應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需

要在前述三大結構因素的交織影響下產生但國家社會所面臨

之新舊挑戰未嘗稍歇全球化下國家競爭力的維持產業轉型

帶來就業型態與機會的轉變人口高齡化與少子女化所帶來的世

代正義議題以及家庭型態趨於多元貧富差距擴大導致青年與

中產階級落入貧窮的焦慮感日深等構成當前我國社會發展的新

挑戰因此本講題的目的在於針對台灣社會發展五大議題

1 如何舒緩當代貧窮問題

2 台灣的全民健康保險面臨什麼問題如何改進

3 高齡化與少子女化的問題與對策

4 全球化下就業型態的轉變與對策

5 台灣照顧體制何去何從

由邀請單位指定 1-2個主要議題並由一位相關研究領域的

老師搭配提供自己的計畫或研究經驗一起與講員安排研習課

程的進行並藉此刺激與激勵研習學員的參與和分享釐清問題

的本質收集各界提供的政策處方分析各種政策處方的可能性

與侷限性

二 內容

(1)瞭解台灣最近的社會議題

(2)針對這些社會議題我們有那些政策選擇

(3)我們可以採取的政策回應與工具有那些

(4)深入瞭解台灣社會政策辯論的脈絡

三 參考文獻

Annetts Jason et al (2009) Understanding Social

Welfare Movements Bristol Policy Press

Ellison Nick and Chris Pierson (eds) (1998)

Developments in British Social Policy Basingstoke

Macmillan

Finer Catherine Jones (ed) (2001) Comparing the Social

Policy Experiences of Britain and Taiwan Aldershot

Hampshire Ashgate

Hill M (2000) Understanding Social Policy Oxford

Basil Blackwell

Kemshall Hazel (2002) Risk Social Policy and Welfare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Marlier Eric et al (2007) The EU and Social Inclusion

Facing the Challenges Bristol Policy Press

Mok Ka-ho and Yeun-wen Ku (2010) Social Cohesion in

Greater China Challenges for Social Policy and

Governance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Press

Ridges Tess and Sharon Wright (2008) Understanding

Inequality Poverty and Wealth Bristol Policy

Press

Yeats Nicola and Chris Holden (2009) The Global Social

Policy Reader Bristol Policy Press

王卓祺等編(2007)《兩岸三地社會政策理論與實務》香

港香港中文大學

古允文2004〈巨靈或螳螂全球化下的台灣社會與福利政

策〉於張世雄等合著《社會正義與全球化福利與自由

主義的反思》頁 37-66台北殷海光基金會

古允文主編2008《回到根本重構台灣的基本生活安全網》

台北厚生基金會

李易駿等譯(2006)《解讀社會政策》台北群學

莫家豪古允文主編(2000)《龍之躍中港台社會發展比較》

香港人文科學

國內相關學刊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

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3小時

古允文

學歷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社會政策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經歷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系主

任共同科主任

2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3 2005年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訪問學人

4 台灣社會政策學會秘書長

5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執行主編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Japanese Sociolog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Poverty 社會保障研究(中國人民

大學)社會政策評論(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學刊臺灣社會研究臺灣社

會福利學刊hellip

榮譽獎項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8893學年度研究績優獎

2 國立臺灣大學免評鑑教授

3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主編

4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Routledge London)編

委會委員

5 臺灣社會政策學會理事長 2009-至今

6 「東亞社會政策研究網絡」(The East Asian Social Policy

Research Network EASP)主席

(httpwwwwelfareasiaorgcontact) 2011-2012

7 聯 合 國 社 會 發 展 研 究 院 ( United N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ocial Development UNRISD)collaborating

researcher

8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SCI) Journal of

Social Policy (SSCI) Policy and Politics (SSC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SSCI)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論文

審查

研習營-社工-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古允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申請本講題必須先研習過「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才可申請)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隨著 1990年代以來東亞福利研究的蓬勃發展已經成為比

較社會政策的重要研究領域之一而且與傳統歐洲福利國家研究

呈現東西互相爭輝的趨勢然而過去東亞福利的跨國研究多

半還是透過個別的管道缺少制度化的組織力量來推動但自英

國「東亞社會政策研究網絡」(The East Asian Social Policy

Research Network EASP)產生之後開始了制度化的進展與每

年的國際研討會2012年更首度與英國「社會政策學會」(Social

Policy Association SPA)於 University of York合辦國際研

討會獲得國際社會政策學界的普遍認可

不過大部分東亞的研究仍順著 Gosta Esping-Andersen

福利體制的脈絡著重於東亞福利體系是否不同於社會民主保

守主義以及自由主義等三種福利體制之外自成為一特殊福利

體制的問題而所獲得的答案也林林種種但可以確定的是存

在於東亞各國福利體系之間的差異程度絕對不是單一福利體制

概念所能完全涵蓋的有趣的是就西方學者而言關心焦點依

然集中在東亞儒家文化的家庭福利上但這樣的刻板印象與迷

思則受到東亞學者的批駁日本學者說明其家庭結構的轉變已

然降低家庭提供其成員福利的能力韓國學者則指明東亞金融風

暴的經驗顯示家庭並不足以構成抵擋大規模經濟變動與失業問

題的緩衝香港學者也指出在長期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家庭的

福利功能與能量正在流失之中這些均構成國家不得不介入社會

福利的因素因此究竟是否存在儒家式的福利模式受到普遍

的質疑

在這樣的情況下東亞各國政府似乎仍未做好大規模福利干

預的準備而是隨著人口結構老化性別與家庭關係的轉變政

治民主化的壓力以及全球產業與工作機會變遷的需要一步一

步被推動出來這樣的討論引發出新的研究議題亦即東亞福利

發展背後的結構性影響因素究竟是什麼家庭市場以及非營

利組織固然是福利供給的各種可能管道之一但究竟是什麼力量

決定國家的干預不干預乃至干預的方向與程度而國家福利

角色的範定相對地也形塑了家庭市場以及非營利組織在社會

福利上的角色定位此一研究議題已跳脫東亞福利體制歸類的分

析進一步往規範性理論發展了

這個講題的目的即是協助研究者瞭解這股國際學術發展趨

勢進而思考如何將自身的研究置於這樣的大脈絡中增加台灣

學界在國際上的能見度

二內容

(1) 比較社會政策的發展

(2) 比較社會政策的方法論議題

(3) 東亞福利研究對傳統西方福利國家研究的啟示

(4) 置台灣於國際比較脈絡中

三參考文獻

Alcock Pete and Gary Craig (eds) (2009) International

Social Policy (2nd edition) B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Aspalter Christian (ed) (2002) Discovering the

Welfare State in East Asia Westport Connecticut

Praeger

Esping-Andersen Gosta (1990) The Three Worlds of

Welfare Capitalism Cambridge Polity

Esping-Andersen Gosta (1997) lsquoHybrid or Unique The

Japanese Welfare State between Europe and Americarsquo

Journal of European Social Policy 7 (3) 179-189

Goodman Roger Gordon White and Huck-ju Kwon (eds)

(1998) The East Asian Welfare Model Welfare

Orientalism and Stat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Gough Ian and Geof Wood (eds) (2004) Insecurity and

Welfare Regimes in Asia Africa and Latin America

Social Policy in Development Context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all A Peter and David Soskice (2001) lsquoAn

Introduction to Varieties of Capitalismrsquo in A Peter

Hall and David Soskice (eds) Varieties of Capitalism

The Institutional Foundation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pp 1-68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olliday Ian (2000) lsquoProductivist welfare Capitalism

Social Policy in East Asiarsquo Political Studies 48

706-723

Holliday Ian and Paul Wilding (eds) (2003) Welfare

Capitalism in East Asia Social Policy in the Tiger

Economies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Jones Catherine (1993) lsquoThe Pacific Challenge

Confucian Welfare Statesrsquo in Catherine Jones (ed)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Welfare State in Europe pp

198-217 London Routledge

Jones Catherine (ed) (2001) Comparing the Social

Policy Experience of Britain and Taiwan Aldershot

Ashgate

Kown Huck-ju (1999) The Welfare State in Korea The

Politics of Legitimation Basingstoke Macmillan

Kown Huck-ju (ed) (2005) Transforming the

Developmental Welfare State in East Asia Basingstoke

Macmillan

Ku Yeun-wen (1997) Welfare Capitalism in Taiwan State

Economy and Social Policy London Macmillan press

Ku Yeun-wen (2004) lsquoIs There a Way Out Global

Competition and Social Reform in Taiwanrsquo Social

Policy and Society 3 (3) 311-320

Ku Yeun-wen (2007) lsquoDevelopments in East Asian Welfare

Studiesrsquo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Vol 41

No 2 pp 115-131

Ku Yeun-wen et al (2009) Poverty Reduction and Policy

Regime in Taiwan A Pathway towards Development

Welfare and Democratization Geneva UNRISD

Lee Yih-Jiunn and Yeun-wen Ku (2007) lsquoEast Asian

Welfare Regimes Testi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Developmental Welfare Statersquo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Vol 41 No 2 pp 197-212

Mkandawire Thandika (ed) (2004) Social Policy in a

Development Context Basingstoke Macmillan

Ramesh M (2004) Social Policy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Education Health Housing and Income

Maintenance London Routledge

Tang Kwong-leung (2000) Social Welfare Development in

East Asia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Wong Joseph (2004) Healthy Democracies Welfare

Politics in Taiwan and South Korea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國內相關學刊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

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3小時

古允文

學歷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社會政策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經歷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系主

任共同科主任

2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3 2005年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訪問學人

4 台灣社會政策學會秘書長

5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執行主編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Japanese Sociolog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Poverty 社會保障研究(中國人民

大學)社會政策評論(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學刊臺灣社會研究臺灣社

會福利學刊hellip

榮譽獎項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8893學年度研究績優獎

2 國立臺灣大學免評鑑教授

3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主編

4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Routledge London)編

委會委員

5 臺灣社會政策學會理事長 2009-至今

6 「東亞社會政策研究網絡」(The East Asian Social Policy

Research Network EASP)主席

(httpwwwwelfareasiaorgcontact) 2011-2012

7 聯 合 國 社 會 發 展 研 究 院 ( United N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ocial Development UNRISD)collaborating

researcher

8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SCI) Journal of

Social Policy (SSCI) Policy and Politics (SSC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SSCI)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論文

審查

研習營-社工-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呂寶靜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隨著老人人口的快速成長長期照顧議題愈趨重要各國政

府無不紛紛制訂長期照顧政策台灣也於 2007 年訂頒「我國長

期照顧十年計畫」積極發展並推展各項長期照顧服務相關的

議題也引起學者的關注由於長期照護的定義是提供給需要協

助的個人(因身體或心智失能)多元性的持續性的健康及社會服

務且包括由家人或是朋友提供的非正式服務以及由專業人員

或機構所提供的正式服務其中個人照顧和社會支持(或者所

謂的「社會照顧」)是社會工作的範疇因而長期照顧今年來成

為社會工作熱門的研究主題因此本門講題的目標在於精進新

進學術工作者從事老人長期照顧研究的知能

二內容

本講題內容在於檢視與長期照顧制度相關的社工研究主

題首先就是如何評量長照對象的需求不論就服務方案設計

政策制定社會工作實施的角度出發瞭解長照對象的身心狀況

需求及服務使用有其必要性就社會工作實務而言長照對象之

評量可供訂定照顧計畫之參考若從機構行政管理人員或方案制

訂者的角度出發失能者身體功能狀況會決定其獲取服務的資

格也影響著資源分配的方法當然也會支配經費的推估惟在

評量老人時有關評量的層面之擬訂評量工具之認可或選用甚

至對於評量結果之均是複雜的過程牽涉到評量的面向及工具選

擇評量過程的注意事項以及評量與服務之連接等議題其次

長期照顧體系涵括多元服務項目但民眾不見得認知到服務的存

在也未必會去使用服務究竟促使失能者及其家屬去使用服務

的因素有哪些又阻礙的因素為何而安德遜模式所提出的影

響個人使用醫療照顧的模式對長期照顧服務的使用之適用性為

何再其次在服務輸送過程中社工專業在長期照顧體系中可

發揮的功能為何又社工人員在長期照顧設施或服務提供單位

的角色為何又如何分析社工員之工作適應或工作滿足另照

顧服務員的培訓與留任也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關心換言之社工

員的人力資源發展與管理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此外從服務

輸送結果(outcome)出發倘若定位在方案評估研究則成效如

何界定又如何測量另又該如何從事評估研究更具體而言

本講題涵括下列四項子題

(一)長期照顧需求評量工具選擇與實務運用

(二)長期照顧服務使用(service utilization)模式

(三)長期照顧社會工作員和照顧服務員之人力資源發展與管

理議題

(四)各種長期照顧服務方案之成效評估

三參考文獻

呂寶靜(2001)〈第三章 老人使用日間照護服務的決定過程

誰的需求誰的決定〉載於呂寶靜編著《老人照顧

老人家庭正式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01)〈第四章 老人日間照顧分案功能之初探老人

福利喘息照顧〉載於呂寶靜編著《老人照顧老人

家庭正式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04)〈失能者身體功能之評量-失能者與其照顧者

看法之比較〉台灣公共衛生雜誌23 (3)188-196

呂寶靜(2012)〈懷舊團體介入方案對增進老人福祉成效之初

探〉《台灣社會工作學刊》10119-152

呂寶靜(2012)《老人福利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13)〈長期照顧社工作人力資源發展之展望〉《社

區發展季刊》第 141期(出版中)

呂寶靜陳正芬(2009)〈我國居家照顧服務員職業證照與培

訓制度之探究從英國和日本的作法反思台灣〉《社會政

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3(1)185-233

林萬億審定Kathleen McInnis-Dittrich原著 (2011)《老

年社會工作生理心理及社會的評估與介入》台北

五南

Andersen Ronald and John F Newman (1973)Societal and

Individual Determinants of Medical Care Util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Milbank Quarterly

5195-124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 NASW(2003)

National Standards for Social Work Services in

Long-term Care Facilities

OECD (2005)The Long-term Care for Older People The

OECD Health Project

Robert L Kane amp Rosalie A Kane ( 2000 ) Assessing Older

Persons-Measures Meaning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Robert L Kane amp Rosalie A Kane (1998) The Heart of

Long- Term Car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Stone R IJ M Wiener(2001)Who Will Care for Us

Addressing the Long-Term Care Workforce

CrisisWashington D CThe Urban Institut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omes and Services for the

Aging

Stone R IS L DawsonM Harahan(2003)Why Workforce

Development Should Be Part of the Long-Term Care

Quality DebateWashington DC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omes and Services for the Aging and the Institute

for the Future of Aging Services

Wiener J M M Frieman and D Brown(2007)lsquoChap 2

Quality Domains in Long-term care and lsquoChap 5

Conclusions in (ed)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ong-term Care pp3-5 and

33-35Washington D C National Commission for

Quality of Long-term Care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呂寶靜

學歷 密西根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學博士

現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經歷 1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系副教授教授兼系主任

2 台灣社會工作人員專業協會理事長

3 台灣社會學刊政治大學社會學報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社

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等期刊之編輯委

4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人文及社會

科學期刊人口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台灣社會工作學

刊等期刊之評審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Current Sociology

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彙刊

台灣社會學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公共衛生雜誌

運輸學刊

亞洲研究

榮譽獎項 多次行政院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勵

99-101政治大學國科會獎勵特殊優秀人才獎勵

研習營-社工-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徐慧娟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為瞭解個體老化的過程與社會脈絡歷史時期關係

需要大規模樣本或貫時性資料做為研究老人議題之分析運用全

國性大型資料分析運用已成為世界各國主要的研究途徑之一然

而收集資料耗費資源甚鉅個人研究者往往不容易取得臺灣目

前已有數個大型研究資料庫供研究者申請使用其中包括老人研

究相關議題變項過去已提供國內外學者許多發表研究的機會

對於欲開始新興研究議題之學者亦可以藉由既有資料庫的分

析提供對研究興趣的初步了解以做為未來發展進一步研究的

基礎尤其對於新進研究人員使用大型資料庫分析為發展研究

主題極為便利的方式

由於大型研究資料庫已有許多學者使用過如何能從大型資

料庫中設定研究主題並發展新的研究方向及發表學術成果對

於有意從事跨領域的老人學研究者實為一可以考慮的方式

二內容

本講題目標在於為有志於老人研究議題的學者介紹台灣老

人研究可運用的大型資料庫內容如何藉由資料庫分析發展個人

研究興趣與主題以及可能用到的分析途徑

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3小時)內容

包括團體分享(05小時)專題演講(25小時)二是交流(1

小時)

(一)由與會者就其研究上經常遇到的困難與經驗提出分享

(約 05小時)

(二)進行專題演講介紹國內大型研究資料庫的設計與內

容以及與老人研究相關的變項與主題並以講者的研

究經驗(成功老化主題)為例分享研究議題的探索與發

展方式(約 25小時)

(三)接受有興趣從事大型資料庫分析研究的學者進行交流

三參考文獻

Beland D Durandal JPV (2012) Aging in France

population trends policy issu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e Gerontologist doi

101093gerontgns149

Hsu H C (2010) Trajectory of life satisfaction

subjective economic status and successful aging in

Taiwan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99(3) 455-468

Hsu H C (2012) Trajectories of life satisfaction and

covariates among the older adults in Taiwan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55(1)

210-216

Hsu H C Jones B L (2012) Multiple trajectories of

successful aging of older and younger cohorts The

Gerontologist 52(6) 843-856

Hsu HC (2011) Impact of morbidity and life events on

successful aging 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3(4) 458-469 DOI

1011771010539511412575

Hsu HC Lew-Ting CY Wu SC (2001) Age period

and cohort effects on the attitude toward supporting

parents in Taiwan The Gerontologist 41 716-722

Kasl SV (1995) Strategies in research on health and

aging looking beyond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Journal of Gerontology Social Sciences 50B(4)

S191-S193

Kemper P (2003) Long-term care research and policy

The Gerontologist 43(4) 436-446

Wolinsky F D (1994) Health services utilization

among older adults conceptual measurement and

modeling issues in secondary analysis The

Gerontologist 34(4) 470-475

徐慧娟張明正(2004)臺灣老人成功老化與活躍老化現況

多層次分析臺灣社會福利學刊 3(2) 1-36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徐慧娟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

現職 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教授

經歷 亞洲大學醫務管理學系副教授

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助理教授

台大醫院企劃室護理部組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The Gerontologist

Geriatrics and Geronotology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Social Science amp Medicine

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Aging amp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Ageing amp Society

Women and Health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

臺灣社會福利學刊台灣公共衛生雜誌等

榮譽獎項 國科會優秀年輕學者獎勵

研習營-社工-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王德睦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此部分為觀念與理論層面的介紹對於欲進入此研究領域的

研究者而言為重要的基礎課程

二內容

(一)貧窮的定義

(二)貧窮的測量包括家庭人數與組成地區時間因素等的考

(三)貧窮的理論觀點包括

1 個人態度或動機的解釋

2 貧窮文化

3 人力資本論

4 與勞動市場有關的論點雨露均霑論(Trickle Down

Thesis)新結構論(New Structuralism)雙元勞動

論(Dual Labor Market Theory)區域勞力市場論

5 福利依賴與工作反誘因的觀點

6 新社會風險論

7 社會排除論

8 生命歷程論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王德睦20001960s以降的美國貧窮理論回顧與

整合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12 卷 第 1 期 第

149-195頁(TSSCI)

林美伶王德睦2000貧窮門檻對貧窮率與貧窮人口組成之

影響台灣社會福利學刊(電子期刊) 第 1 期(中華

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王仕圖蔡勇美2001貧窮動態嘉義縣貧戶的追

蹤研究台大人口學刊 第 21期 第 61-75頁(TSSCI)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1貧窮持續時間的動態分析

以嘉義縣 1990-1998年之低收入戶為例台灣社會學刊

第 26期 第 211-250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 2002英國濟貧政策的形成與轉化

(1601-1834)從馬克斯的觀點的探討社會政策與社

會工作學刊 第 6卷 第 1期 第 5-59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04兒童與成人基本生活費

用的差異調查研究 第 13期 第 5-38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308嘉義縣低收入戶脫貧與

再進入貧窮之分析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第 73-108

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何華欽王德睦呂朝賢200312貧窮測量對貧窮人口組

成之影響預算標準之訂定與模擬台大人口學刊 第

27期 第 67-104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12台灣貧窮門檻與測量的

建立FCSU 的應用台大社工學刊 第 8 期 第 1-46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506貧窮的測量發生率

強度與不均度人口學刊 第 30期 第 1-28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200612台灣貧窮女性化的再檢視人口

學刊 第 33期 第 103-131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701係貧窮的原罪或係城鄉差距

談影響兒童應予學習機會的因素教育與社會研究 第

12期 第 113-135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200712Panel Analysis of Low-income

Elderly-headed household Empirical Evidence for

Chia-yi County in Taiwan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第 11卷 第 2期 第 111-148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200806全球化下脫貧策略的政治經濟研

究從 Anthony Giddens 觀點的探討東吳社會工作學

報 第 18期 第 105-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劉一龍200808所得成長所得不均與

家戶變遷對貧窮率之影響以台灣地區 1990 年至 2004

年為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第 7卷 第 1期 第 29-63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呂朝賢陳俊全王德睦200812台灣的社會救助動態

趨勢型態與成因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20卷 第

4期 第 441-479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812多面向的台灣兒童貧窮趨勢SST

指標的應用與分解台大社工學刊 第 18 期 第

191-230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朝賢王德睦林怡婷沈明彥200912台灣兒童暨家庭

扶助基金會經濟扶助個案給付動態以嘉義分事務所為

例(1967-2008)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第 20期 第 57-92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李秀如王德睦201101台灣兒童貧窮不均度的變遷以

迴歸為基礎的夏普利值分解法分析影響因素台灣社會

工作學刊 第 8期 第 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王德睦

學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1988)

現職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經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1988-1991)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副教授(1991-1993)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兼系主任(1998-2001)

台灣社會福利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Ethnology

The Eastern Anthropologist

中國社會學刊

台大人口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銀行季刊

台灣社會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調查研究

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人口學刊

教育與社會研究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王永慈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介紹台灣貧窮研究的發現藉以觀察台灣貧窮現象的變化同時也提出台灣

與國外對抗貧窮的理念政策服務協助參與者在意識型態政策與服務各層

次都有更深的思考

二內容

(一)台灣貧窮研究的狀況(含碩博士論文)

(二)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包括與失業工作貧窮相關的議題

(三)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的意識型態包括貧窮文化福利依賴脫貧等議

題的辯證

(四)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台灣與國外經驗包括 EITC社會救助法的修法

資產形成工作福利等此外社會企業微型創業等相關的作法也值得介

三參考文獻

(一)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Li-Ching Lyu (2013) The emergence of food

bankvoucher programs in Taiwan a new measure for combating poverty

and food insecurit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in press)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Chack-Kie Wong Kwong-Leung Tang (2012) Citizensrsquo

Attitudes Towards Economic Insecurity and Government After the 2007

Financial Tsunami A Hong Kong and Taiwan Comparis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in press) DOI

101111j1468-2397201200883x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Jun-Rong Chen (2012) Child Poverty in Taiwan

dur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Social

Risk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22(1--2)

20-35(SSCI)

王永慈陳昭榮(2011)貧富家庭教育資源中財務資本之比較研究臺灣教育社

會學研究 11(2) 1-45(TSSCI)

Ozawa M Y Lee amp Y Wang (2011) Economic Conditions of Female-headed

Households in Taiwan in comparison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Swede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27(1)65-76

王永慈 (2007) 「積極促進」概念的解析東吳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頁

151-173

王永慈 (2005) 低收入外籍與大陸配偶家庭之致貧分析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第

四期頁 1-32

王永慈 (2005) 台灣的貧窮問題相關研究的檢視台大社工學刊第十期 頁

1-54

王永慈 (2009) 台灣新貧問題的分析與政策思考於田弘茂與林正義主編「探索

台灣社會福利問題」國策研究院出版

王永慈 (2007) 「台灣的扶貧政策」於王卓祺等主編兩岸三地的社會政策---

理論與實務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關秉寅王永慈 (2005)寧靜革命台灣社會價值觀的變化王振寰章英華主

編凝聚台灣生命力頁 65-99巨流

王永慈 (2005) 「第十章社會政策」於顧東輝主編社會工作概論頁 195-212

上海譯文出版社

王永慈 (2010) 「第 6章台灣的貧窮問題」於瞿海源張苙雲

主編台灣的社會問題巨流

(二)碩博士論文

黃乃凡(1994)台灣貧窮女性化的探討女性戶長家戶貧窮現象之貫時性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何華欽(2003)台灣的貧窮趨勢界定測量與指標應用(博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2CCU0020601022ampsearchmode=basic

巫懿真(2004)府城低收入單親女性與工作貧窮勞動政策與社會安全之檢視(碩

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CCU0520601422ampseachmode=basic

姜義雯(2004)影響台灣階層化因素生活機會與五個貧窮家庭比較研究(碩士

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PU00521602022ampsearchmode=basic

黃聖紜(2004)窮孩子bull低成就家庭貧窮對子女教育成就與生涯選擇的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劉邦富(2005)台灣貧窮家庭兒童照顧政策落差研究(博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THU0020100522ampsearchmode=basic

蔡正海(2005)臺灣地區單人家戶貧窮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鄭淑文(2005)從家庭生命歷程分析貧窮動態 --以嘉義家庭扶助中心經濟扶助

個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倪家欣(2006)臺灣貧窮家庭的社會支持mdash低收入戶樣本的分析(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TPU020800622ampsearchmode=basic

王紹樺(2006)臺灣貧窮風險探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

北市

林茹茵(2006)貧窮女性單親生活因應策略之探討與類型建構(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CNU0210026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文婷(2007)運用優勢觀點探討青少年之貧窮生活經驗(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TNU5201003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怡婷(2007)家戶內所得分配後的台灣女性貧窮圖像(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陳柯玫(2007)「貧窮文化」的詛咒mdash台北市安康社區次文化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凱萱(2008)貧窮青少年生涯抉擇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

金會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CNU021002722ampsearchmode=basic

李秀如(2008)台灣兒童的貧窮輪廓-趨勢的測量與因素的分析(未出版之博士

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張 君 培 ( 2008 ) 社 會 工 作 者 的 貧 窮 意 象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THU0020102622ampsearchmode=basic

黃雅伶(2008)泥沼中的春芽-貧窮兒童的成長與機會(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PU00521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呂芬芬(2009)國小低收入戶學童貧窮烙印覺知之探討(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8HCU0820600722ampsearchmode=basic

吳佳明(2010)貧窮少年生活經驗中復原力發展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吳德偉(2010)臺灣工作貧窮者的生活幸福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PU000201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馬淑蓉(2010)工作貧窮女性單親家庭邁向脫貧之歷程研究以被社會救助法

排除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陳昱志(2010)走在生命的黃磚路貧窮女單親復原力因素與家庭適應關係之

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陳瑩蓉(2010)貧窮家庭親職化少年的自主發展(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

新北市

葉 炫 偵 ( 2010 ) 影 響 台 灣 工 作 貧 窮 的 因 素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CCU0020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謝孟純(2010)家戶內女性就業所得對家戶貧窮率改變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石亦柔(2011)娑婆轉境--貧窮家庭主要照顧者參與社會救助福利服務充權經

驗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PUS520102222ampsearchmode=basic

胡聚名(2011)騎牆與追尋貧窮男社工性別處境的行動與反思(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陳韻雯(2011)貧窮兒童的社會排除經驗以兒童中心取向探討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CNU021001822ampsearchmode=basic

鄭婷尹(2011)臺灣原住民族貧窮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

大學新北市

預計上課

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

討論時數

1小時

王永慈

學歷 PhD in social work at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USA

現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經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專任副教授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系專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Australasian Journal on Ageing

Asian Social Work and Policy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sian Developmen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Human Service

Social Work Education

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

Social Work Research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Abstracts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政大社會學報

社會工作學刊

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

輔仁學誌

榮譽獎項 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獎勵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科學院學術研究獎勵

輔仁大學輔仁學術研究獎

研習營-社工-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顧忠華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非營利組織(NPO)的活動觸角不再侷限於傳統慈善領域

舉凡健康照顧教育宗教環保藝術乃至於企業的活動

都與 NPO 息息相關此一發展趨勢同時造就了 NPO 成為一門跨

學科整合的新研究領域因此有關 NPO 的理論之中並沒有一

門稱之為 NPO 之學門但是卻有許多針對 NPO 進行相關的探

討如預測 NPO 存在於社會之因素探討 NPO 的社會影響或

各種不同部門之間的互動等很明顯地這些討論 NPO 的理論

與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社會心理文化與社會人類學哲

學宗教歷史社會行政等都有密切的關聯不管是經濟學

政治學或社會學的相關理論其切入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的分

析中均從較為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試圖對於當下之社會環境

之下NPO 如何進行組織的安排與設計如何遞送服務與方案

或是如何形塑其組織與外環境的網絡關係以因應社會之變遷

二內容

1 關於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近二十年來的探討聚焦於

下列的理論觀點首先是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 NPO的分類其次

針對政府無法滿足消費者公共財貨與服務需求的「公共財理

論」接著是就契約失效而導致的「失靈理論」(failure theory)

進行探討以及「消費者控制理論」「企業家理論」此部分屬於

創新性議題最後是針對「利他主義與慈善行為」進行概念分析

有關社會學對於 NPO行為的解釋「組織生態學觀點」(ecology of

organization)著重於瞭解 NPO組織與社會環境的關係而「資

源依賴理論」(the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有助於 NPO

瞭 解 資 源 的 競 爭 關 係 再 者 「 制 度 學 派 觀 點 」

(institutionalism)有助於吾人瞭解制度或政策對於 NPO的影

響最後則是從「社會資本理論」(social capital theory)與

「公民社會觀點」(civil society)論述 NPO在當今社會扮演的

之角色

2 隨著台灣的 NPO 與社會福利議題探討的深入與多樣其核心

關懷不外聚焦於「政府跟民營化」的部分民營化大概是十幾年

來談的很多的議題接著另外一個相關的領域是 NPO的「內部

治理」進而衍生的理論觀點有社會資本理論與治理理論以致

於最近發展到比較大的範圍如全球化社會內部治理文化

3 NPO 與社會福利的理論觀點範疇在這幾年的研究很重視組

織屬性的混合亦即越來越重視組織的 MIX 特質亦即你沒

有辦法截然把黑與白分的很清楚也無法截然說非營利營利組

織和公部門彼此的界域是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NPO相

當程度也跟營利組織借用了很多的概念與管理知識進來這個對

於 NPO的屬性產生滲透與混合的影響等其實長期照護的領域就

是一種非常標準的 MIX的特質

4 社會學的理論概「人口生態學」(Population Ecology)對於

NPO與社福研究的影響其實很多人口生態學觀點看到的是 NPO

具有很多不同類型它們會有一段時間大規模的成長然而有一

段時間有一些組織就退場或消失另外一個是「複雜理論」

(Complex Theory)論述的是因為有一些部門間的失靈存在

會影響到這中間的因果關係可能沒有一個固定的脈絡可以去預

測到底在這種情況下將來整個環境的變化對於非營利部門

的發展和影響如何

5 NPO 部門與政府企業非正式部門等的互動關係理論雖

然僅有少數關於部門界域的聚合或侵蝕的實證或跨部門研究出

現但卻有為數不少關於這種趨勢的社會學理論解釋被提出這

樣的觀念採借於網絡生態學交換理論開放系統聯盟資

源依賴甚至是後現代理論而其經常使用的的自變項包括規

模時間結構財務資源體系決策與治理模式專業化程度

以及服務提供的技術等

6 台灣在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其實是借用西方的觀點這個理

論觀點到台灣來要做一些轉化跟調適過去的研究當中也發現

這一點本土經驗加以修正或強化相關的理論觀點是絕對有必要

三參考文獻

王仕圖官有垣李宜興 (2011)〈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理論〉

收錄於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組織部

門組織與運作》第一章頁 15-34台北巨流圖書公

官有垣 (2001)〈第三部門與公民社會的建構部門互動的

理論探討〉《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4期頁 163-201

官有垣 (2003)〈第三部門的研究經濟學觀點與部門互動

理論的檢視〉《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 3期頁 1-29

顧忠華 ( 1999)〈公民結社的結構變遷-以台灣非營利組織

的發展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Vol0 No36

pp123-145

顧忠華 (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台

灣社會學研究》No4 pp145-189

顧忠華(2004)〈我對台灣第三部門研究的中間考察與反

省〉《第三部門學刊》No1 pp190-206

Ben-Ner A (1986) ldquo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hy Do

They Exist in Market Economicsrdquo In

Rose-AckermanSusan(ed) The Economics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Studies in Structure and Policy

Oxford Oxford Univ Press

DiMaggio P J and H K Anheier (1990) ldquoThe Sociolog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Sectorsrdquo Annu Rev

Sociol 16137-159

Douglas J (1987) ldquoPolitical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 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

Press

Hansmann Henry (1987) ldquoEconomic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Kramer R M (2000)ldquoA Third Sector in the Third

Millenniumrdquo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11(1) 1-23

Lin Nan (2001)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tt J Steven (2001) ldquoEconomic and Political Theorie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rdquo J S Ott (ed) The Na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Part 6 pp 179-189

Putnam Robert D (2000)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Y Touchstone

Rose-Ackerman Susan (1996) ldquoAltruism Nonprofits and

Economic Theoryrdquo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4 701-728

Salamon L M H K Anheier amp Associates (1999)

Global Civil Society 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altimore MD The 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Civil Society Studies

Powell WW and Steinberg R (2006)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2nd edition) New Haven

Yale U Press

Weisbrod B A (1974) ldquoToward a Theory of Voluntary

Non-Profit Sector in a Three-Sector Economyrdquo In

Edmund S Phelps(ed) Altruism Morality and

Economic Theory New York Russell Sage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顧忠華

學歷 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

現職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退休教授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

澄社社長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首任理事長

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華人民主文化基金會理事長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

事長

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之期刊 台灣民主季刊

當代

台灣社會學刊

學生輔導季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

台灣社會學

台灣社會學研究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哲學學報

榮譽獎項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之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林淑馨呂朝賢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二十年來臺灣的非營利組織(NPO)成長速度相當驚人

不僅在數量上大幅成長組織成立之宗旨與功能也愈趨專業化且

多元化從文化教育環保健康醫療社會福利社區發展

等幾乎涵蓋了社會中的所有層面正因為如此龐大且快速成長

的組織所扮演之角色日益重要且其所牽涉的利益關係人範圍更

為廣泛甚至還包含了大眾捐款能否被有效運用且不被中飽私囊

的責信問題等等因此 NPO 不僅在內部需要更健全完善的制

度來經營諸如董事會管理單位及志工之間關係的建立且更

重要的是還必須維繫其與企業部門公部門甚至是媒體之間平

衡和諧的互動關係並在這個社會治理脈絡中建立自己的位階

與立足點共同擔任社會治理者的角色與行動者基於此 NPO

必須先建立組織的治理機制方能有效參與社會治理再者 NPO

多面臨環境的劇烈變遷要處理的問題越來越複雜需求越趨多

元造成服務與資源的競爭「管理」這個名詞雖然代表企業管

理但是 NPO 因為沒有企業經營的傳統底限(利潤)因此更迫

切需要學習如何善用管理之道並借重管理來完成使命此刻提

的研究範疇甚廣包含 NPO的治理與領導NPO的責信NPO的

財務管理與租稅NPO的行銷管理NPO與志工志願主義NPO

的資源募集與運用NPO與人力資源及人才培育NPO與就業等

二內容

1 「績效評估或課責」在決策治理和管理這一塊的探討十分重

要績效評估在未來最好能朝向量化發展且可試著研擬一些指

標再者課責這議題在台灣還蠻需要被正視因為台灣的 NPO

愈來愈多在管理上蠻需要這一塊的此外在日本的 NPO管理

研究日本學者比較有提到像 NPO的「社會責任」以及「風險管

理」台灣比較少這樣的討論

2 目前的研究成果頗多呈現在行銷財務人力資本志工管

理文化價值與 NPO 的管理內涵等另外的研究重點則是 NPO

與市場關係政府關係以即與其他 NPO組織間的互動關係再

者在 NPO的決策治理跟管理運作方面也有頗多的研究議題與

成果是與 NPO 的發展跟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有關

例如很多台灣的 NPO發展到五年十年會面臨到轉型開始

想要朝向更複雜的組織體系以及產出內容以及組織本身結構裡

面的分化問題亦即大機構裡面分化出新的一個獨立的機構

3 談領導與治理董事會的部分牽涉到決策至於 NPO 的「財

務」部分現在會把三個結合起來即募款產業化創新這部

分結合其實這部分就等於組織管理很核心的部分此外如果

今天只是一般性組織大概就是談人力資源管理志工管理但

因為我們聚焦於是社福 NPO因此「專業主義」的部分十分重要

換言之著重專業性的探討例如遞送服務上的特殊性含使命

整體性運作怎麼搭配組織管理的部分這樣組織管理就不會零

散化且有一個主軸

4 新興且可延伸的研究議題-「非營利組織與科技社會」這個議

題不管在社會福利領域或其他學科都會談到例如虛擬社會網

絡或其他科技社會與福利服務的遞送再者有一個議題是跟在

地化有關即是「非營利組織與城鄉發展」這部分除了跟社會

企業有關係之外還有台灣最近縣市合併後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福利資源重構之後縣市政府怎麼樣去推動地方的非營利組織

形成新的治理模式等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2002)〈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以九二一賑災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1(2)39-77

呂朝賢(2002)〈對我國志願服務法的若干反思與建議〉《臺

大社會工作學刊》7203-241

呂朝賢與郭俊巖(2003)〈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

係以嘉義地區為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報》11143-188

呂朝賢與潘福財(2004)〈非營利組織變革以聖心教養院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2)79-115

呂朝賢(2005)〈民眾參與志願服務及期投入時間的影響因

素〉《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3121-163

呂朝賢(2005)〈中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台

大社會工作學刊》121-49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日本行政體系支援

作法之分析〉《第三部門學刊》第 3期1-37

林淑馨(2005)〈日本型公私協力之析探以第三部門與 PFI

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 16期1-33(TSSCI)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夥伴關係之析探以日本

為例〉《公共事務評論》第 6卷第 1期25-50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林淑馨(2008)〈社福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在服務輸送互動上

之困境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 122期47-62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官有垣李宜興謝祿宜(2006)〈社區型基金會的治理研究

以嘉義新港及宜蘭仰山兩家文教基金會為案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18期

官有垣康峰菁杜承嶸陸宛蘋陳怡璇(2009)〈臺灣社

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執行長角色職能之基礎分析〉《兒童

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5期頁 171-196

官有垣杜承嶸康峰菁(2009)〈非營利組織執行長的薪酬

探討以台灣社會福利相關類型的基金會為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30期

官有垣呂朝賢鄭清霞(2008)〈台灣第三部門的就業2005

年調查研究資料的分析〉《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

頁 45-85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 主編(2011)《非營利部門組織

與運作 2011年簡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官有垣 (2012)〈非營利組織執行長之治理-以臺灣社會福利

相關基金會為例〉《中國第三部門研究》第 2 卷頁 2-25

劉淑瓊(2005)〈績效品質與消費者權益保障論社會服務

契約委託的責信課題〉《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 卷

2 期

劉淑瓊(2008)〈競爭選擇論臺灣社會服務契約委託之市

場理性〉《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 18 期頁 67-104

劉淑瓊(200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載於蕭新煌等

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林淑馨

學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博士

現職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教授

經歷 民國八十三年度教育部公費留日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助理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副教授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考試院高普考特考訓練講座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交通統計研究所客座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公民社會中心諮詢委員

第三部門學會理事

公共事務評論編輯委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政治科學論叢

公共事務評論

行政暨政策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中國行政

榮譽獎項 國科會 2012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科會 2011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立臺北大學 2012年學術研究獎

國立臺北大學 2011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10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09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台北大學 100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

國立臺北大學 101年度教師創新教材與教法獎勵

國科會第 51屆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呂朝賢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 教授

經歷 中正大學會福利學系兼任副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在全球性的趨勢下傳統的公部門營利部門和第三部門之

間的界線進一步變得模糊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或社會

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出現正是這種情況的體現社會

經濟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說是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混合

物也代表著慈善福利機構對社會提供服務的另一種介入目前

在歐陸與美國兩地此概念的發展卻有實質的突破2000 年迄

今其他地區如東亞和拉丁美洲也日益對此概念的內涵與相關的

研究深感興趣有關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大西洋兩岸雙方共同的

特質是受到社會目的驅使的新型態創業行為因而蓬勃發展的領

域其實是構建於第三部門之中根據多數歐洲的傳統(Evers

and Laville 2004)第三部門集結了合作社協會互助會社

和日益增加的基金會等類型的組織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以「社

會經濟」(social economy)一詞稱呼「第三部門」意謂這是一

種透過經濟活動追求實踐民主的方式而對於社會企業和創業精

神等概念的後續演變賦予了深厚的意涵

二內容

1 關於社會企業到底這類組織跟傳統非營利組織或營利企業

組織身分別有何差異其獨特性為何為何其可以自成部門可

以單獨立法有他自己可以研究的議題

2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研究

的主要學派 A 美國的社會創新學派(Social Innovation

School)與社會企業賺取所得學派(Social EnterpriseEarned

Income School) B 歐陸的 EMES 學派(The EMES Approach)與

英國的學派(The UK Approach)

3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傳統在非營利組織的盈餘和

利潤不分配的限制是不是還適用在社會企業裡面這是一個非常

值得探討的議題如果強調社會企業跟以前的非營利組織有什麼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古允文

學歷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社會政策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經歷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系主

任共同科主任

2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3 2005年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訪問學人

4 台灣社會政策學會秘書長

5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執行主編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Japanese Sociolog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Poverty 社會保障研究(中國人民

大學)社會政策評論(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學刊臺灣社會研究臺灣社

會福利學刊hellip

榮譽獎項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8893 學年度研究績優獎

2 國立臺灣大學免評鑑教授

3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主編

4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Routledge London)編

委會委員

5 臺灣社會政策學會理事長 2009-至今

6 「東亞社會政策研究網絡」(The East Asian Social Policy

Research Network EASP)主席

(httpwwwwelfareasiaorgcontact) 2011-2012

7 聯 合 國 社 會 發 展 研 究 院 ( United N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ocial Development UNRISD)collaborating

researcher

8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SCI) Journal of

Social Policy (SSCI) Policy and Politics (SSC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SSCI)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論文

審查

研習營-社工-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古允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過程中大家最關心的議題莫非是人類

生活可能面臨那些重大的改變隨著全球性金融風暴的蔓延即

使是在各國央行的大力挹注之下股市依舊大跌信心危機與對

未來的不確定性幾乎已成為當代的基調我們發現全球人類

正以一種前所未見的速度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這樣的趨勢為

人類開啟了更多的機會但也更加激化了空前的競爭尤其是在

經濟安全方面

其實這樣的情形不是唯獨當代如此回到 1944年時的英

國當時大戰方歇國家殘破危機四伏英國福利國家之父貝

佛里奇出版了《自由社會裡的充分就業》(Full Employment in a

Free Society)一書他闡述其對當代社會福利制度的理想說「我

們政策的核心是將需求社會化而不是將生產社會化」講白話

一些也就是透過社會福利維持社會的消費力藉此穩定經濟劇

烈波動時的生產力而這也就是西方福利國家與共產主義國家

(將生產也社會化)最大的不同「政府必須作為一個確定的力

量」他進一步闡釋如果政策方向是對的就好好去做成為

社會的穩定力量這些觀點也就成為現在社會安全制度的核心

資本主義發展與民主化作為台灣福利發展背後的兩大結構

性因素一方面資本主義發展的面向順應著全球化論述的興起而

往國際經濟競爭與生產分工追溯其對民族國家能力的侷限但另

一方面也因強烈競爭所累積的不平等以及因資源分配扭曲之

下所形成的社會矛盾卻也形成強大的改革壓力來源伴隨著教育

程度的普遍提高以及經濟發展所醞釀出的中產階級相當程度

推動了台灣民主化的進展具體來說資本主義(全球化)政

治民主化(社會運動)與福利發展三大結構性力量的交織互動

影響了台灣的社會發展與福利政策辯論

社會福利制度的產生往往係因應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需

要在前述三大結構因素的交織影響下產生但國家社會所面臨

之新舊挑戰未嘗稍歇全球化下國家競爭力的維持產業轉型

帶來就業型態與機會的轉變人口高齡化與少子女化所帶來的世

代正義議題以及家庭型態趨於多元貧富差距擴大導致青年與

中產階級落入貧窮的焦慮感日深等構成當前我國社會發展的新

挑戰因此本講題的目的在於針對台灣社會發展五大議題

1 如何舒緩當代貧窮問題

2 台灣的全民健康保險面臨什麼問題如何改進

3 高齡化與少子女化的問題與對策

4 全球化下就業型態的轉變與對策

5 台灣照顧體制何去何從

由邀請單位指定 1-2個主要議題並由一位相關研究領域的

老師搭配提供自己的計畫或研究經驗一起與講員安排研習課

程的進行並藉此刺激與激勵研習學員的參與和分享釐清問題

的本質收集各界提供的政策處方分析各種政策處方的可能性

與侷限性

二 內容

(1)瞭解台灣最近的社會議題

(2)針對這些社會議題我們有那些政策選擇

(3)我們可以採取的政策回應與工具有那些

(4)深入瞭解台灣社會政策辯論的脈絡

三 參考文獻

Annetts Jason et al (2009) Understanding Social

Welfare Movements Bristol Policy Press

Ellison Nick and Chris Pierson (eds) (1998)

Developments in British Social Policy Basingstoke

Macmillan

Finer Catherine Jones (ed) (2001) Comparing the Social

Policy Experiences of Britain and Taiwan Aldershot

Hampshire Ashgate

Hill M (2000) Understanding Social Policy Oxford

Basil Blackwell

Kemshall Hazel (2002) Risk Social Policy and Welfare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Marlier Eric et al (2007) The EU and Social Inclusion

Facing the Challenges Bristol Policy Press

Mok Ka-ho and Yeun-wen Ku (2010) Social Cohesion in

Greater China Challenges for Social Policy and

Governance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Press

Ridges Tess and Sharon Wright (2008) Understanding

Inequality Poverty and Wealth Bristol Policy

Press

Yeats Nicola and Chris Holden (2009) The Global Social

Policy Reader Bristol Policy Press

王卓祺等編(2007)《兩岸三地社會政策理論與實務》香

港香港中文大學

古允文2004〈巨靈或螳螂全球化下的台灣社會與福利政

策〉於張世雄等合著《社會正義與全球化福利與自由

主義的反思》頁 37-66台北殷海光基金會

古允文主編2008《回到根本重構台灣的基本生活安全網》

台北厚生基金會

李易駿等譯(2006)《解讀社會政策》台北群學

莫家豪古允文主編(2000)《龍之躍中港台社會發展比較》

香港人文科學

國內相關學刊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

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3小時

古允文

學歷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社會政策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經歷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系主

任共同科主任

2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3 2005年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訪問學人

4 台灣社會政策學會秘書長

5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執行主編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Japanese Sociolog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Poverty 社會保障研究(中國人民

大學)社會政策評論(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學刊臺灣社會研究臺灣社

會福利學刊hellip

榮譽獎項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8893學年度研究績優獎

2 國立臺灣大學免評鑑教授

3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主編

4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Routledge London)編

委會委員

5 臺灣社會政策學會理事長 2009-至今

6 「東亞社會政策研究網絡」(The East Asian Social Policy

Research Network EASP)主席

(httpwwwwelfareasiaorgcontact) 2011-2012

7 聯 合 國 社 會 發 展 研 究 院 ( United N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ocial Development UNRISD)collaborating

researcher

8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SCI) Journal of

Social Policy (SSCI) Policy and Politics (SSC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SSCI)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論文

審查

研習營-社工-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古允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申請本講題必須先研習過「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才可申請)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隨著 1990年代以來東亞福利研究的蓬勃發展已經成為比

較社會政策的重要研究領域之一而且與傳統歐洲福利國家研究

呈現東西互相爭輝的趨勢然而過去東亞福利的跨國研究多

半還是透過個別的管道缺少制度化的組織力量來推動但自英

國「東亞社會政策研究網絡」(The East Asian Social Policy

Research Network EASP)產生之後開始了制度化的進展與每

年的國際研討會2012年更首度與英國「社會政策學會」(Social

Policy Association SPA)於 University of York合辦國際研

討會獲得國際社會政策學界的普遍認可

不過大部分東亞的研究仍順著 Gosta Esping-Andersen

福利體制的脈絡著重於東亞福利體系是否不同於社會民主保

守主義以及自由主義等三種福利體制之外自成為一特殊福利

體制的問題而所獲得的答案也林林種種但可以確定的是存

在於東亞各國福利體系之間的差異程度絕對不是單一福利體制

概念所能完全涵蓋的有趣的是就西方學者而言關心焦點依

然集中在東亞儒家文化的家庭福利上但這樣的刻板印象與迷

思則受到東亞學者的批駁日本學者說明其家庭結構的轉變已

然降低家庭提供其成員福利的能力韓國學者則指明東亞金融風

暴的經驗顯示家庭並不足以構成抵擋大規模經濟變動與失業問

題的緩衝香港學者也指出在長期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家庭的

福利功能與能量正在流失之中這些均構成國家不得不介入社會

福利的因素因此究竟是否存在儒家式的福利模式受到普遍

的質疑

在這樣的情況下東亞各國政府似乎仍未做好大規模福利干

預的準備而是隨著人口結構老化性別與家庭關係的轉變政

治民主化的壓力以及全球產業與工作機會變遷的需要一步一

步被推動出來這樣的討論引發出新的研究議題亦即東亞福利

發展背後的結構性影響因素究竟是什麼家庭市場以及非營

利組織固然是福利供給的各種可能管道之一但究竟是什麼力量

決定國家的干預不干預乃至干預的方向與程度而國家福利

角色的範定相對地也形塑了家庭市場以及非營利組織在社會

福利上的角色定位此一研究議題已跳脫東亞福利體制歸類的分

析進一步往規範性理論發展了

這個講題的目的即是協助研究者瞭解這股國際學術發展趨

勢進而思考如何將自身的研究置於這樣的大脈絡中增加台灣

學界在國際上的能見度

二內容

(1) 比較社會政策的發展

(2) 比較社會政策的方法論議題

(3) 東亞福利研究對傳統西方福利國家研究的啟示

(4) 置台灣於國際比較脈絡中

三參考文獻

Alcock Pete and Gary Craig (eds) (2009) International

Social Policy (2nd edition) B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Aspalter Christian (ed) (2002) Discovering the

Welfare State in East Asia Westport Connecticut

Praeger

Esping-Andersen Gosta (1990) The Three Worlds of

Welfare Capitalism Cambridge Polity

Esping-Andersen Gosta (1997) lsquoHybrid or Unique The

Japanese Welfare State between Europe and Americarsquo

Journal of European Social Policy 7 (3) 179-189

Goodman Roger Gordon White and Huck-ju Kwon (eds)

(1998) The East Asian Welfare Model Welfare

Orientalism and Stat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Gough Ian and Geof Wood (eds) (2004) Insecurity and

Welfare Regimes in Asia Africa and Latin America

Social Policy in Development Context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all A Peter and David Soskice (2001) lsquoAn

Introduction to Varieties of Capitalismrsquo in A Peter

Hall and David Soskice (eds) Varieties of Capitalism

The Institutional Foundation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pp 1-68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olliday Ian (2000) lsquoProductivist welfare Capitalism

Social Policy in East Asiarsquo Political Studies 48

706-723

Holliday Ian and Paul Wilding (eds) (2003) Welfare

Capitalism in East Asia Social Policy in the Tiger

Economies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Jones Catherine (1993) lsquoThe Pacific Challenge

Confucian Welfare Statesrsquo in Catherine Jones (ed)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Welfare State in Europe pp

198-217 London Routledge

Jones Catherine (ed) (2001) Comparing the Social

Policy Experience of Britain and Taiwan Aldershot

Ashgate

Kown Huck-ju (1999) The Welfare State in Korea The

Politics of Legitimation Basingstoke Macmillan

Kown Huck-ju (ed) (2005) Transforming the

Developmental Welfare State in East Asia Basingstoke

Macmillan

Ku Yeun-wen (1997) Welfare Capitalism in Taiwan State

Economy and Social Policy London Macmillan press

Ku Yeun-wen (2004) lsquoIs There a Way Out Global

Competition and Social Reform in Taiwanrsquo Social

Policy and Society 3 (3) 311-320

Ku Yeun-wen (2007) lsquoDevelopments in East Asian Welfare

Studiesrsquo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Vol 41

No 2 pp 115-131

Ku Yeun-wen et al (2009) Poverty Reduction and Policy

Regime in Taiwan A Pathway towards Development

Welfare and Democratization Geneva UNRISD

Lee Yih-Jiunn and Yeun-wen Ku (2007) lsquoEast Asian

Welfare Regimes Testi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Developmental Welfare Statersquo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Vol 41 No 2 pp 197-212

Mkandawire Thandika (ed) (2004) Social Policy in a

Development Context Basingstoke Macmillan

Ramesh M (2004) Social Policy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Education Health Housing and Income

Maintenance London Routledge

Tang Kwong-leung (2000) Social Welfare Development in

East Asia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Wong Joseph (2004) Healthy Democracies Welfare

Politics in Taiwan and South Korea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國內相關學刊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

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3小時

古允文

學歷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社會政策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經歷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系主

任共同科主任

2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3 2005年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訪問學人

4 台灣社會政策學會秘書長

5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執行主編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Japanese Sociolog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Poverty 社會保障研究(中國人民

大學)社會政策評論(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學刊臺灣社會研究臺灣社

會福利學刊hellip

榮譽獎項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8893學年度研究績優獎

2 國立臺灣大學免評鑑教授

3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主編

4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Routledge London)編

委會委員

5 臺灣社會政策學會理事長 2009-至今

6 「東亞社會政策研究網絡」(The East Asian Social Policy

Research Network EASP)主席

(httpwwwwelfareasiaorgcontact) 2011-2012

7 聯 合 國 社 會 發 展 研 究 院 ( United N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ocial Development UNRISD)collaborating

researcher

8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SCI) Journal of

Social Policy (SSCI) Policy and Politics (SSC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SSCI)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論文

審查

研習營-社工-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呂寶靜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隨著老人人口的快速成長長期照顧議題愈趨重要各國政

府無不紛紛制訂長期照顧政策台灣也於 2007 年訂頒「我國長

期照顧十年計畫」積極發展並推展各項長期照顧服務相關的

議題也引起學者的關注由於長期照護的定義是提供給需要協

助的個人(因身體或心智失能)多元性的持續性的健康及社會服

務且包括由家人或是朋友提供的非正式服務以及由專業人員

或機構所提供的正式服務其中個人照顧和社會支持(或者所

謂的「社會照顧」)是社會工作的範疇因而長期照顧今年來成

為社會工作熱門的研究主題因此本門講題的目標在於精進新

進學術工作者從事老人長期照顧研究的知能

二內容

本講題內容在於檢視與長期照顧制度相關的社工研究主

題首先就是如何評量長照對象的需求不論就服務方案設計

政策制定社會工作實施的角度出發瞭解長照對象的身心狀況

需求及服務使用有其必要性就社會工作實務而言長照對象之

評量可供訂定照顧計畫之參考若從機構行政管理人員或方案制

訂者的角度出發失能者身體功能狀況會決定其獲取服務的資

格也影響著資源分配的方法當然也會支配經費的推估惟在

評量老人時有關評量的層面之擬訂評量工具之認可或選用甚

至對於評量結果之均是複雜的過程牽涉到評量的面向及工具選

擇評量過程的注意事項以及評量與服務之連接等議題其次

長期照顧體系涵括多元服務項目但民眾不見得認知到服務的存

在也未必會去使用服務究竟促使失能者及其家屬去使用服務

的因素有哪些又阻礙的因素為何而安德遜模式所提出的影

響個人使用醫療照顧的模式對長期照顧服務的使用之適用性為

何再其次在服務輸送過程中社工專業在長期照顧體系中可

發揮的功能為何又社工人員在長期照顧設施或服務提供單位

的角色為何又如何分析社工員之工作適應或工作滿足另照

顧服務員的培訓與留任也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關心換言之社工

員的人力資源發展與管理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此外從服務

輸送結果(outcome)出發倘若定位在方案評估研究則成效如

何界定又如何測量另又該如何從事評估研究更具體而言

本講題涵括下列四項子題

(一)長期照顧需求評量工具選擇與實務運用

(二)長期照顧服務使用(service utilization)模式

(三)長期照顧社會工作員和照顧服務員之人力資源發展與管

理議題

(四)各種長期照顧服務方案之成效評估

三參考文獻

呂寶靜(2001)〈第三章 老人使用日間照護服務的決定過程

誰的需求誰的決定〉載於呂寶靜編著《老人照顧

老人家庭正式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01)〈第四章 老人日間照顧分案功能之初探老人

福利喘息照顧〉載於呂寶靜編著《老人照顧老人

家庭正式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04)〈失能者身體功能之評量-失能者與其照顧者

看法之比較〉台灣公共衛生雜誌23 (3)188-196

呂寶靜(2012)〈懷舊團體介入方案對增進老人福祉成效之初

探〉《台灣社會工作學刊》10119-152

呂寶靜(2012)《老人福利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13)〈長期照顧社工作人力資源發展之展望〉《社

區發展季刊》第 141期(出版中)

呂寶靜陳正芬(2009)〈我國居家照顧服務員職業證照與培

訓制度之探究從英國和日本的作法反思台灣〉《社會政

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3(1)185-233

林萬億審定Kathleen McInnis-Dittrich原著 (2011)《老

年社會工作生理心理及社會的評估與介入》台北

五南

Andersen Ronald and John F Newman (1973)Societal and

Individual Determinants of Medical Care Util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Milbank Quarterly

5195-124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 NASW(2003)

National Standards for Social Work Services in

Long-term Care Facilities

OECD (2005)The Long-term Care for Older People The

OECD Health Project

Robert L Kane amp Rosalie A Kane ( 2000 ) Assessing Older

Persons-Measures Meaning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Robert L Kane amp Rosalie A Kane (1998) The Heart of

Long- Term Car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Stone R IJ M Wiener(2001)Who Will Care for Us

Addressing the Long-Term Care Workforce

CrisisWashington D CThe Urban Institut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omes and Services for the

Aging

Stone R IS L DawsonM Harahan(2003)Why Workforce

Development Should Be Part of the Long-Term Care

Quality DebateWashington DC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omes and Services for the Aging and the Institute

for the Future of Aging Services

Wiener J M M Frieman and D Brown(2007)lsquoChap 2

Quality Domains in Long-term care and lsquoChap 5

Conclusions in (ed)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ong-term Care pp3-5 and

33-35Washington D C National Commission for

Quality of Long-term Care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呂寶靜

學歷 密西根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學博士

現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經歷 1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系副教授教授兼系主任

2 台灣社會工作人員專業協會理事長

3 台灣社會學刊政治大學社會學報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社

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等期刊之編輯委

4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人文及社會

科學期刊人口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台灣社會工作學

刊等期刊之評審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Current Sociology

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彙刊

台灣社會學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公共衛生雜誌

運輸學刊

亞洲研究

榮譽獎項 多次行政院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勵

99-101政治大學國科會獎勵特殊優秀人才獎勵

研習營-社工-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徐慧娟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為瞭解個體老化的過程與社會脈絡歷史時期關係

需要大規模樣本或貫時性資料做為研究老人議題之分析運用全

國性大型資料分析運用已成為世界各國主要的研究途徑之一然

而收集資料耗費資源甚鉅個人研究者往往不容易取得臺灣目

前已有數個大型研究資料庫供研究者申請使用其中包括老人研

究相關議題變項過去已提供國內外學者許多發表研究的機會

對於欲開始新興研究議題之學者亦可以藉由既有資料庫的分

析提供對研究興趣的初步了解以做為未來發展進一步研究的

基礎尤其對於新進研究人員使用大型資料庫分析為發展研究

主題極為便利的方式

由於大型研究資料庫已有許多學者使用過如何能從大型資

料庫中設定研究主題並發展新的研究方向及發表學術成果對

於有意從事跨領域的老人學研究者實為一可以考慮的方式

二內容

本講題目標在於為有志於老人研究議題的學者介紹台灣老

人研究可運用的大型資料庫內容如何藉由資料庫分析發展個人

研究興趣與主題以及可能用到的分析途徑

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3小時)內容

包括團體分享(05小時)專題演講(25小時)二是交流(1

小時)

(一)由與會者就其研究上經常遇到的困難與經驗提出分享

(約 05小時)

(二)進行專題演講介紹國內大型研究資料庫的設計與內

容以及與老人研究相關的變項與主題並以講者的研

究經驗(成功老化主題)為例分享研究議題的探索與發

展方式(約 25小時)

(三)接受有興趣從事大型資料庫分析研究的學者進行交流

三參考文獻

Beland D Durandal JPV (2012) Aging in France

population trends policy issu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e Gerontologist doi

101093gerontgns149

Hsu H C (2010) Trajectory of life satisfaction

subjective economic status and successful aging in

Taiwan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99(3) 455-468

Hsu H C (2012) Trajectories of life satisfaction and

covariates among the older adults in Taiwan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55(1)

210-216

Hsu H C Jones B L (2012) Multiple trajectories of

successful aging of older and younger cohorts The

Gerontologist 52(6) 843-856

Hsu HC (2011) Impact of morbidity and life events on

successful aging 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3(4) 458-469 DOI

1011771010539511412575

Hsu HC Lew-Ting CY Wu SC (2001) Age period

and cohort effects on the attitude toward supporting

parents in Taiwan The Gerontologist 41 716-722

Kasl SV (1995) Strategies in research on health and

aging looking beyond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Journal of Gerontology Social Sciences 50B(4)

S191-S193

Kemper P (2003) Long-term care research and policy

The Gerontologist 43(4) 436-446

Wolinsky F D (1994) Health services utilization

among older adults conceptual measurement and

modeling issues in secondary analysis The

Gerontologist 34(4) 470-475

徐慧娟張明正(2004)臺灣老人成功老化與活躍老化現況

多層次分析臺灣社會福利學刊 3(2) 1-36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徐慧娟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

現職 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教授

經歷 亞洲大學醫務管理學系副教授

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助理教授

台大醫院企劃室護理部組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The Gerontologist

Geriatrics and Geronotology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Social Science amp Medicine

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Aging amp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Ageing amp Society

Women and Health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

臺灣社會福利學刊台灣公共衛生雜誌等

榮譽獎項 國科會優秀年輕學者獎勵

研習營-社工-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王德睦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此部分為觀念與理論層面的介紹對於欲進入此研究領域的

研究者而言為重要的基礎課程

二內容

(一)貧窮的定義

(二)貧窮的測量包括家庭人數與組成地區時間因素等的考

(三)貧窮的理論觀點包括

1 個人態度或動機的解釋

2 貧窮文化

3 人力資本論

4 與勞動市場有關的論點雨露均霑論(Trickle Down

Thesis)新結構論(New Structuralism)雙元勞動

論(Dual Labor Market Theory)區域勞力市場論

5 福利依賴與工作反誘因的觀點

6 新社會風險論

7 社會排除論

8 生命歷程論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王德睦20001960s以降的美國貧窮理論回顧與

整合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12 卷 第 1 期 第

149-195頁(TSSCI)

林美伶王德睦2000貧窮門檻對貧窮率與貧窮人口組成之

影響台灣社會福利學刊(電子期刊) 第 1 期(中華

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王仕圖蔡勇美2001貧窮動態嘉義縣貧戶的追

蹤研究台大人口學刊 第 21期 第 61-75頁(TSSCI)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1貧窮持續時間的動態分析

以嘉義縣 1990-1998年之低收入戶為例台灣社會學刊

第 26期 第 211-250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 2002英國濟貧政策的形成與轉化

(1601-1834)從馬克斯的觀點的探討社會政策與社

會工作學刊 第 6卷 第 1期 第 5-59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04兒童與成人基本生活費

用的差異調查研究 第 13期 第 5-38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308嘉義縣低收入戶脫貧與

再進入貧窮之分析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第 73-108

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何華欽王德睦呂朝賢200312貧窮測量對貧窮人口組

成之影響預算標準之訂定與模擬台大人口學刊 第

27期 第 67-104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12台灣貧窮門檻與測量的

建立FCSU 的應用台大社工學刊 第 8 期 第 1-46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506貧窮的測量發生率

強度與不均度人口學刊 第 30期 第 1-28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200612台灣貧窮女性化的再檢視人口

學刊 第 33期 第 103-131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701係貧窮的原罪或係城鄉差距

談影響兒童應予學習機會的因素教育與社會研究 第

12期 第 113-135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200712Panel Analysis of Low-income

Elderly-headed household Empirical Evidence for

Chia-yi County in Taiwan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第 11卷 第 2期 第 111-148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200806全球化下脫貧策略的政治經濟研

究從 Anthony Giddens 觀點的探討東吳社會工作學

報 第 18期 第 105-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劉一龍200808所得成長所得不均與

家戶變遷對貧窮率之影響以台灣地區 1990 年至 2004

年為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第 7卷 第 1期 第 29-63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呂朝賢陳俊全王德睦200812台灣的社會救助動態

趨勢型態與成因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20卷 第

4期 第 441-479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812多面向的台灣兒童貧窮趨勢SST

指標的應用與分解台大社工學刊 第 18 期 第

191-230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朝賢王德睦林怡婷沈明彥200912台灣兒童暨家庭

扶助基金會經濟扶助個案給付動態以嘉義分事務所為

例(1967-2008)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第 20期 第 57-92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李秀如王德睦201101台灣兒童貧窮不均度的變遷以

迴歸為基礎的夏普利值分解法分析影響因素台灣社會

工作學刊 第 8期 第 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王德睦

學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1988)

現職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經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1988-1991)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副教授(1991-1993)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兼系主任(1998-2001)

台灣社會福利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Ethnology

The Eastern Anthropologist

中國社會學刊

台大人口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銀行季刊

台灣社會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調查研究

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人口學刊

教育與社會研究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王永慈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介紹台灣貧窮研究的發現藉以觀察台灣貧窮現象的變化同時也提出台灣

與國外對抗貧窮的理念政策服務協助參與者在意識型態政策與服務各層

次都有更深的思考

二內容

(一)台灣貧窮研究的狀況(含碩博士論文)

(二)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包括與失業工作貧窮相關的議題

(三)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的意識型態包括貧窮文化福利依賴脫貧等議

題的辯證

(四)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台灣與國外經驗包括 EITC社會救助法的修法

資產形成工作福利等此外社會企業微型創業等相關的作法也值得介

三參考文獻

(一)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Li-Ching Lyu (2013) The emergence of food

bankvoucher programs in Taiwan a new measure for combating poverty

and food insecurit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in press)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Chack-Kie Wong Kwong-Leung Tang (2012) Citizensrsquo

Attitudes Towards Economic Insecurity and Government After the 2007

Financial Tsunami A Hong Kong and Taiwan Comparis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in press) DOI

101111j1468-2397201200883x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Jun-Rong Chen (2012) Child Poverty in Taiwan

dur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Social

Risk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22(1--2)

20-35(SSCI)

王永慈陳昭榮(2011)貧富家庭教育資源中財務資本之比較研究臺灣教育社

會學研究 11(2) 1-45(TSSCI)

Ozawa M Y Lee amp Y Wang (2011) Economic Conditions of Female-headed

Households in Taiwan in comparison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Swede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27(1)65-76

王永慈 (2007) 「積極促進」概念的解析東吳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頁

151-173

王永慈 (2005) 低收入外籍與大陸配偶家庭之致貧分析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第

四期頁 1-32

王永慈 (2005) 台灣的貧窮問題相關研究的檢視台大社工學刊第十期 頁

1-54

王永慈 (2009) 台灣新貧問題的分析與政策思考於田弘茂與林正義主編「探索

台灣社會福利問題」國策研究院出版

王永慈 (2007) 「台灣的扶貧政策」於王卓祺等主編兩岸三地的社會政策---

理論與實務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關秉寅王永慈 (2005)寧靜革命台灣社會價值觀的變化王振寰章英華主

編凝聚台灣生命力頁 65-99巨流

王永慈 (2005) 「第十章社會政策」於顧東輝主編社會工作概論頁 195-212

上海譯文出版社

王永慈 (2010) 「第 6章台灣的貧窮問題」於瞿海源張苙雲

主編台灣的社會問題巨流

(二)碩博士論文

黃乃凡(1994)台灣貧窮女性化的探討女性戶長家戶貧窮現象之貫時性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何華欽(2003)台灣的貧窮趨勢界定測量與指標應用(博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2CCU0020601022ampsearchmode=basic

巫懿真(2004)府城低收入單親女性與工作貧窮勞動政策與社會安全之檢視(碩

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CCU0520601422ampseachmode=basic

姜義雯(2004)影響台灣階層化因素生活機會與五個貧窮家庭比較研究(碩士

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PU00521602022ampsearchmode=basic

黃聖紜(2004)窮孩子bull低成就家庭貧窮對子女教育成就與生涯選擇的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劉邦富(2005)台灣貧窮家庭兒童照顧政策落差研究(博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THU0020100522ampsearchmode=basic

蔡正海(2005)臺灣地區單人家戶貧窮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鄭淑文(2005)從家庭生命歷程分析貧窮動態 --以嘉義家庭扶助中心經濟扶助

個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倪家欣(2006)臺灣貧窮家庭的社會支持mdash低收入戶樣本的分析(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TPU020800622ampsearchmode=basic

王紹樺(2006)臺灣貧窮風險探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

北市

林茹茵(2006)貧窮女性單親生活因應策略之探討與類型建構(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CNU0210026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文婷(2007)運用優勢觀點探討青少年之貧窮生活經驗(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TNU5201003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怡婷(2007)家戶內所得分配後的台灣女性貧窮圖像(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陳柯玫(2007)「貧窮文化」的詛咒mdash台北市安康社區次文化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凱萱(2008)貧窮青少年生涯抉擇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

金會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CNU021002722ampsearchmode=basic

李秀如(2008)台灣兒童的貧窮輪廓-趨勢的測量與因素的分析(未出版之博士

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張 君 培 ( 2008 ) 社 會 工 作 者 的 貧 窮 意 象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THU0020102622ampsearchmode=basic

黃雅伶(2008)泥沼中的春芽-貧窮兒童的成長與機會(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PU00521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呂芬芬(2009)國小低收入戶學童貧窮烙印覺知之探討(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8HCU0820600722ampsearchmode=basic

吳佳明(2010)貧窮少年生活經驗中復原力發展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吳德偉(2010)臺灣工作貧窮者的生活幸福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PU000201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馬淑蓉(2010)工作貧窮女性單親家庭邁向脫貧之歷程研究以被社會救助法

排除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陳昱志(2010)走在生命的黃磚路貧窮女單親復原力因素與家庭適應關係之

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陳瑩蓉(2010)貧窮家庭親職化少年的自主發展(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

新北市

葉 炫 偵 ( 2010 ) 影 響 台 灣 工 作 貧 窮 的 因 素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CCU0020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謝孟純(2010)家戶內女性就業所得對家戶貧窮率改變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石亦柔(2011)娑婆轉境--貧窮家庭主要照顧者參與社會救助福利服務充權經

驗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PUS520102222ampsearchmode=basic

胡聚名(2011)騎牆與追尋貧窮男社工性別處境的行動與反思(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陳韻雯(2011)貧窮兒童的社會排除經驗以兒童中心取向探討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CNU021001822ampsearchmode=basic

鄭婷尹(2011)臺灣原住民族貧窮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

大學新北市

預計上課

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

討論時數

1小時

王永慈

學歷 PhD in social work at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USA

現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經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專任副教授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系專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Australasian Journal on Ageing

Asian Social Work and Policy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sian Developmen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Human Service

Social Work Education

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

Social Work Research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Abstracts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政大社會學報

社會工作學刊

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

輔仁學誌

榮譽獎項 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獎勵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科學院學術研究獎勵

輔仁大學輔仁學術研究獎

研習營-社工-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顧忠華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非營利組織(NPO)的活動觸角不再侷限於傳統慈善領域

舉凡健康照顧教育宗教環保藝術乃至於企業的活動

都與 NPO 息息相關此一發展趨勢同時造就了 NPO 成為一門跨

學科整合的新研究領域因此有關 NPO 的理論之中並沒有一

門稱之為 NPO 之學門但是卻有許多針對 NPO 進行相關的探

討如預測 NPO 存在於社會之因素探討 NPO 的社會影響或

各種不同部門之間的互動等很明顯地這些討論 NPO 的理論

與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社會心理文化與社會人類學哲

學宗教歷史社會行政等都有密切的關聯不管是經濟學

政治學或社會學的相關理論其切入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的分

析中均從較為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試圖對於當下之社會環境

之下NPO 如何進行組織的安排與設計如何遞送服務與方案

或是如何形塑其組織與外環境的網絡關係以因應社會之變遷

二內容

1 關於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近二十年來的探討聚焦於

下列的理論觀點首先是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 NPO的分類其次

針對政府無法滿足消費者公共財貨與服務需求的「公共財理

論」接著是就契約失效而導致的「失靈理論」(failure theory)

進行探討以及「消費者控制理論」「企業家理論」此部分屬於

創新性議題最後是針對「利他主義與慈善行為」進行概念分析

有關社會學對於 NPO行為的解釋「組織生態學觀點」(ecology of

organization)著重於瞭解 NPO組織與社會環境的關係而「資

源依賴理論」(the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有助於 NPO

瞭 解 資 源 的 競 爭 關 係 再 者 「 制 度 學 派 觀 點 」

(institutionalism)有助於吾人瞭解制度或政策對於 NPO的影

響最後則是從「社會資本理論」(social capital theory)與

「公民社會觀點」(civil society)論述 NPO在當今社會扮演的

之角色

2 隨著台灣的 NPO 與社會福利議題探討的深入與多樣其核心

關懷不外聚焦於「政府跟民營化」的部分民營化大概是十幾年

來談的很多的議題接著另外一個相關的領域是 NPO的「內部

治理」進而衍生的理論觀點有社會資本理論與治理理論以致

於最近發展到比較大的範圍如全球化社會內部治理文化

3 NPO 與社會福利的理論觀點範疇在這幾年的研究很重視組

織屬性的混合亦即越來越重視組織的 MIX 特質亦即你沒

有辦法截然把黑與白分的很清楚也無法截然說非營利營利組

織和公部門彼此的界域是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NPO相

當程度也跟營利組織借用了很多的概念與管理知識進來這個對

於 NPO的屬性產生滲透與混合的影響等其實長期照護的領域就

是一種非常標準的 MIX的特質

4 社會學的理論概「人口生態學」(Population Ecology)對於

NPO與社福研究的影響其實很多人口生態學觀點看到的是 NPO

具有很多不同類型它們會有一段時間大規模的成長然而有一

段時間有一些組織就退場或消失另外一個是「複雜理論」

(Complex Theory)論述的是因為有一些部門間的失靈存在

會影響到這中間的因果關係可能沒有一個固定的脈絡可以去預

測到底在這種情況下將來整個環境的變化對於非營利部門

的發展和影響如何

5 NPO 部門與政府企業非正式部門等的互動關係理論雖

然僅有少數關於部門界域的聚合或侵蝕的實證或跨部門研究出

現但卻有為數不少關於這種趨勢的社會學理論解釋被提出這

樣的觀念採借於網絡生態學交換理論開放系統聯盟資

源依賴甚至是後現代理論而其經常使用的的自變項包括規

模時間結構財務資源體系決策與治理模式專業化程度

以及服務提供的技術等

6 台灣在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其實是借用西方的觀點這個理

論觀點到台灣來要做一些轉化跟調適過去的研究當中也發現

這一點本土經驗加以修正或強化相關的理論觀點是絕對有必要

三參考文獻

王仕圖官有垣李宜興 (2011)〈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理論〉

收錄於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組織部

門組織與運作》第一章頁 15-34台北巨流圖書公

官有垣 (2001)〈第三部門與公民社會的建構部門互動的

理論探討〉《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4期頁 163-201

官有垣 (2003)〈第三部門的研究經濟學觀點與部門互動

理論的檢視〉《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 3期頁 1-29

顧忠華 ( 1999)〈公民結社的結構變遷-以台灣非營利組織

的發展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Vol0 No36

pp123-145

顧忠華 (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台

灣社會學研究》No4 pp145-189

顧忠華(2004)〈我對台灣第三部門研究的中間考察與反

省〉《第三部門學刊》No1 pp190-206

Ben-Ner A (1986) ldquo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hy Do

They Exist in Market Economicsrdquo In

Rose-AckermanSusan(ed) The Economics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Studies in Structure and Policy

Oxford Oxford Univ Press

DiMaggio P J and H K Anheier (1990) ldquoThe Sociolog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Sectorsrdquo Annu Rev

Sociol 16137-159

Douglas J (1987) ldquoPolitical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 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

Press

Hansmann Henry (1987) ldquoEconomic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Kramer R M (2000)ldquoA Third Sector in the Third

Millenniumrdquo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11(1) 1-23

Lin Nan (2001)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tt J Steven (2001) ldquoEconomic and Political Theorie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rdquo J S Ott (ed) The Na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Part 6 pp 179-189

Putnam Robert D (2000)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Y Touchstone

Rose-Ackerman Susan (1996) ldquoAltruism Nonprofits and

Economic Theoryrdquo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4 701-728

Salamon L M H K Anheier amp Associates (1999)

Global Civil Society 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altimore MD The 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Civil Society Studies

Powell WW and Steinberg R (2006)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2nd edition) New Haven

Yale U Press

Weisbrod B A (1974) ldquoToward a Theory of Voluntary

Non-Profit Sector in a Three-Sector Economyrdquo In

Edmund S Phelps(ed) Altruism Morality and

Economic Theory New York Russell Sage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顧忠華

學歷 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

現職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退休教授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

澄社社長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首任理事長

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華人民主文化基金會理事長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

事長

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之期刊 台灣民主季刊

當代

台灣社會學刊

學生輔導季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

台灣社會學

台灣社會學研究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哲學學報

榮譽獎項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之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林淑馨呂朝賢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二十年來臺灣的非營利組織(NPO)成長速度相當驚人

不僅在數量上大幅成長組織成立之宗旨與功能也愈趨專業化且

多元化從文化教育環保健康醫療社會福利社區發展

等幾乎涵蓋了社會中的所有層面正因為如此龐大且快速成長

的組織所扮演之角色日益重要且其所牽涉的利益關係人範圍更

為廣泛甚至還包含了大眾捐款能否被有效運用且不被中飽私囊

的責信問題等等因此 NPO 不僅在內部需要更健全完善的制

度來經營諸如董事會管理單位及志工之間關係的建立且更

重要的是還必須維繫其與企業部門公部門甚至是媒體之間平

衡和諧的互動關係並在這個社會治理脈絡中建立自己的位階

與立足點共同擔任社會治理者的角色與行動者基於此 NPO

必須先建立組織的治理機制方能有效參與社會治理再者 NPO

多面臨環境的劇烈變遷要處理的問題越來越複雜需求越趨多

元造成服務與資源的競爭「管理」這個名詞雖然代表企業管

理但是 NPO 因為沒有企業經營的傳統底限(利潤)因此更迫

切需要學習如何善用管理之道並借重管理來完成使命此刻提

的研究範疇甚廣包含 NPO的治理與領導NPO的責信NPO的

財務管理與租稅NPO的行銷管理NPO與志工志願主義NPO

的資源募集與運用NPO與人力資源及人才培育NPO與就業等

二內容

1 「績效評估或課責」在決策治理和管理這一塊的探討十分重

要績效評估在未來最好能朝向量化發展且可試著研擬一些指

標再者課責這議題在台灣還蠻需要被正視因為台灣的 NPO

愈來愈多在管理上蠻需要這一塊的此外在日本的 NPO管理

研究日本學者比較有提到像 NPO的「社會責任」以及「風險管

理」台灣比較少這樣的討論

2 目前的研究成果頗多呈現在行銷財務人力資本志工管

理文化價值與 NPO 的管理內涵等另外的研究重點則是 NPO

與市場關係政府關係以即與其他 NPO組織間的互動關係再

者在 NPO的決策治理跟管理運作方面也有頗多的研究議題與

成果是與 NPO 的發展跟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有關

例如很多台灣的 NPO發展到五年十年會面臨到轉型開始

想要朝向更複雜的組織體系以及產出內容以及組織本身結構裡

面的分化問題亦即大機構裡面分化出新的一個獨立的機構

3 談領導與治理董事會的部分牽涉到決策至於 NPO 的「財

務」部分現在會把三個結合起來即募款產業化創新這部

分結合其實這部分就等於組織管理很核心的部分此外如果

今天只是一般性組織大概就是談人力資源管理志工管理但

因為我們聚焦於是社福 NPO因此「專業主義」的部分十分重要

換言之著重專業性的探討例如遞送服務上的特殊性含使命

整體性運作怎麼搭配組織管理的部分這樣組織管理就不會零

散化且有一個主軸

4 新興且可延伸的研究議題-「非營利組織與科技社會」這個議

題不管在社會福利領域或其他學科都會談到例如虛擬社會網

絡或其他科技社會與福利服務的遞送再者有一個議題是跟在

地化有關即是「非營利組織與城鄉發展」這部分除了跟社會

企業有關係之外還有台灣最近縣市合併後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福利資源重構之後縣市政府怎麼樣去推動地方的非營利組織

形成新的治理模式等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2002)〈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以九二一賑災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1(2)39-77

呂朝賢(2002)〈對我國志願服務法的若干反思與建議〉《臺

大社會工作學刊》7203-241

呂朝賢與郭俊巖(2003)〈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

係以嘉義地區為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報》11143-188

呂朝賢與潘福財(2004)〈非營利組織變革以聖心教養院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2)79-115

呂朝賢(2005)〈民眾參與志願服務及期投入時間的影響因

素〉《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3121-163

呂朝賢(2005)〈中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台

大社會工作學刊》121-49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日本行政體系支援

作法之分析〉《第三部門學刊》第 3期1-37

林淑馨(2005)〈日本型公私協力之析探以第三部門與 PFI

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 16期1-33(TSSCI)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夥伴關係之析探以日本

為例〉《公共事務評論》第 6卷第 1期25-50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林淑馨(2008)〈社福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在服務輸送互動上

之困境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 122期47-62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官有垣李宜興謝祿宜(2006)〈社區型基金會的治理研究

以嘉義新港及宜蘭仰山兩家文教基金會為案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18期

官有垣康峰菁杜承嶸陸宛蘋陳怡璇(2009)〈臺灣社

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執行長角色職能之基礎分析〉《兒童

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5期頁 171-196

官有垣杜承嶸康峰菁(2009)〈非營利組織執行長的薪酬

探討以台灣社會福利相關類型的基金會為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30期

官有垣呂朝賢鄭清霞(2008)〈台灣第三部門的就業2005

年調查研究資料的分析〉《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

頁 45-85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 主編(2011)《非營利部門組織

與運作 2011年簡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官有垣 (2012)〈非營利組織執行長之治理-以臺灣社會福利

相關基金會為例〉《中國第三部門研究》第 2 卷頁 2-25

劉淑瓊(2005)〈績效品質與消費者權益保障論社會服務

契約委託的責信課題〉《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 卷

2 期

劉淑瓊(2008)〈競爭選擇論臺灣社會服務契約委託之市

場理性〉《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 18 期頁 67-104

劉淑瓊(200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載於蕭新煌等

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林淑馨

學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博士

現職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教授

經歷 民國八十三年度教育部公費留日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助理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副教授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考試院高普考特考訓練講座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交通統計研究所客座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公民社會中心諮詢委員

第三部門學會理事

公共事務評論編輯委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政治科學論叢

公共事務評論

行政暨政策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中國行政

榮譽獎項 國科會 2012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科會 2011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立臺北大學 2012年學術研究獎

國立臺北大學 2011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10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09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台北大學 100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

國立臺北大學 101年度教師創新教材與教法獎勵

國科會第 51屆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呂朝賢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 教授

經歷 中正大學會福利學系兼任副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在全球性的趨勢下傳統的公部門營利部門和第三部門之

間的界線進一步變得模糊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或社會

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出現正是這種情況的體現社會

經濟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說是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混合

物也代表著慈善福利機構對社會提供服務的另一種介入目前

在歐陸與美國兩地此概念的發展卻有實質的突破2000 年迄

今其他地區如東亞和拉丁美洲也日益對此概念的內涵與相關的

研究深感興趣有關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大西洋兩岸雙方共同的

特質是受到社會目的驅使的新型態創業行為因而蓬勃發展的領

域其實是構建於第三部門之中根據多數歐洲的傳統(Evers

and Laville 2004)第三部門集結了合作社協會互助會社

和日益增加的基金會等類型的組織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以「社

會經濟」(social economy)一詞稱呼「第三部門」意謂這是一

種透過經濟活動追求實踐民主的方式而對於社會企業和創業精

神等概念的後續演變賦予了深厚的意涵

二內容

1 關於社會企業到底這類組織跟傳統非營利組織或營利企業

組織身分別有何差異其獨特性為何為何其可以自成部門可

以單獨立法有他自己可以研究的議題

2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研究

的主要學派 A 美國的社會創新學派(Social Innovation

School)與社會企業賺取所得學派(Social EnterpriseEarned

Income School) B 歐陸的 EMES 學派(The EMES Approach)與

英國的學派(The UK Approach)

3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傳統在非營利組織的盈餘和

利潤不分配的限制是不是還適用在社會企業裡面這是一個非常

值得探討的議題如果強調社會企業跟以前的非營利組織有什麼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研習營-社工-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古允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過程中大家最關心的議題莫非是人類

生活可能面臨那些重大的改變隨著全球性金融風暴的蔓延即

使是在各國央行的大力挹注之下股市依舊大跌信心危機與對

未來的不確定性幾乎已成為當代的基調我們發現全球人類

正以一種前所未見的速度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這樣的趨勢為

人類開啟了更多的機會但也更加激化了空前的競爭尤其是在

經濟安全方面

其實這樣的情形不是唯獨當代如此回到 1944年時的英

國當時大戰方歇國家殘破危機四伏英國福利國家之父貝

佛里奇出版了《自由社會裡的充分就業》(Full Employment in a

Free Society)一書他闡述其對當代社會福利制度的理想說「我

們政策的核心是將需求社會化而不是將生產社會化」講白話

一些也就是透過社會福利維持社會的消費力藉此穩定經濟劇

烈波動時的生產力而這也就是西方福利國家與共產主義國家

(將生產也社會化)最大的不同「政府必須作為一個確定的力

量」他進一步闡釋如果政策方向是對的就好好去做成為

社會的穩定力量這些觀點也就成為現在社會安全制度的核心

資本主義發展與民主化作為台灣福利發展背後的兩大結構

性因素一方面資本主義發展的面向順應著全球化論述的興起而

往國際經濟競爭與生產分工追溯其對民族國家能力的侷限但另

一方面也因強烈競爭所累積的不平等以及因資源分配扭曲之

下所形成的社會矛盾卻也形成強大的改革壓力來源伴隨著教育

程度的普遍提高以及經濟發展所醞釀出的中產階級相當程度

推動了台灣民主化的進展具體來說資本主義(全球化)政

治民主化(社會運動)與福利發展三大結構性力量的交織互動

影響了台灣的社會發展與福利政策辯論

社會福利制度的產生往往係因應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需

要在前述三大結構因素的交織影響下產生但國家社會所面臨

之新舊挑戰未嘗稍歇全球化下國家競爭力的維持產業轉型

帶來就業型態與機會的轉變人口高齡化與少子女化所帶來的世

代正義議題以及家庭型態趨於多元貧富差距擴大導致青年與

中產階級落入貧窮的焦慮感日深等構成當前我國社會發展的新

挑戰因此本講題的目的在於針對台灣社會發展五大議題

1 如何舒緩當代貧窮問題

2 台灣的全民健康保險面臨什麼問題如何改進

3 高齡化與少子女化的問題與對策

4 全球化下就業型態的轉變與對策

5 台灣照顧體制何去何從

由邀請單位指定 1-2個主要議題並由一位相關研究領域的

老師搭配提供自己的計畫或研究經驗一起與講員安排研習課

程的進行並藉此刺激與激勵研習學員的參與和分享釐清問題

的本質收集各界提供的政策處方分析各種政策處方的可能性

與侷限性

二 內容

(1)瞭解台灣最近的社會議題

(2)針對這些社會議題我們有那些政策選擇

(3)我們可以採取的政策回應與工具有那些

(4)深入瞭解台灣社會政策辯論的脈絡

三 參考文獻

Annetts Jason et al (2009) Understanding Social

Welfare Movements Bristol Policy Press

Ellison Nick and Chris Pierson (eds) (1998)

Developments in British Social Policy Basingstoke

Macmillan

Finer Catherine Jones (ed) (2001) Comparing the Social

Policy Experiences of Britain and Taiwan Aldershot

Hampshire Ashgate

Hill M (2000) Understanding Social Policy Oxford

Basil Blackwell

Kemshall Hazel (2002) Risk Social Policy and Welfare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Marlier Eric et al (2007) The EU and Social Inclusion

Facing the Challenges Bristol Policy Press

Mok Ka-ho and Yeun-wen Ku (2010) Social Cohesion in

Greater China Challenges for Social Policy and

Governance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Press

Ridges Tess and Sharon Wright (2008) Understanding

Inequality Poverty and Wealth Bristol Policy

Press

Yeats Nicola and Chris Holden (2009) The Global Social

Policy Reader Bristol Policy Press

王卓祺等編(2007)《兩岸三地社會政策理論與實務》香

港香港中文大學

古允文2004〈巨靈或螳螂全球化下的台灣社會與福利政

策〉於張世雄等合著《社會正義與全球化福利與自由

主義的反思》頁 37-66台北殷海光基金會

古允文主編2008《回到根本重構台灣的基本生活安全網》

台北厚生基金會

李易駿等譯(2006)《解讀社會政策》台北群學

莫家豪古允文主編(2000)《龍之躍中港台社會發展比較》

香港人文科學

國內相關學刊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

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3小時

古允文

學歷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社會政策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經歷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系主

任共同科主任

2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3 2005年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訪問學人

4 台灣社會政策學會秘書長

5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執行主編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Japanese Sociolog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Poverty 社會保障研究(中國人民

大學)社會政策評論(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學刊臺灣社會研究臺灣社

會福利學刊hellip

榮譽獎項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8893學年度研究績優獎

2 國立臺灣大學免評鑑教授

3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主編

4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Routledge London)編

委會委員

5 臺灣社會政策學會理事長 2009-至今

6 「東亞社會政策研究網絡」(The East Asian Social Policy

Research Network EASP)主席

(httpwwwwelfareasiaorgcontact) 2011-2012

7 聯 合 國 社 會 發 展 研 究 院 ( United N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ocial Development UNRISD)collaborating

researcher

8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SCI) Journal of

Social Policy (SSCI) Policy and Politics (SSC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SSCI)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論文

審查

研習營-社工-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古允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申請本講題必須先研習過「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才可申請)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隨著 1990年代以來東亞福利研究的蓬勃發展已經成為比

較社會政策的重要研究領域之一而且與傳統歐洲福利國家研究

呈現東西互相爭輝的趨勢然而過去東亞福利的跨國研究多

半還是透過個別的管道缺少制度化的組織力量來推動但自英

國「東亞社會政策研究網絡」(The East Asian Social Policy

Research Network EASP)產生之後開始了制度化的進展與每

年的國際研討會2012年更首度與英國「社會政策學會」(Social

Policy Association SPA)於 University of York合辦國際研

討會獲得國際社會政策學界的普遍認可

不過大部分東亞的研究仍順著 Gosta Esping-Andersen

福利體制的脈絡著重於東亞福利體系是否不同於社會民主保

守主義以及自由主義等三種福利體制之外自成為一特殊福利

體制的問題而所獲得的答案也林林種種但可以確定的是存

在於東亞各國福利體系之間的差異程度絕對不是單一福利體制

概念所能完全涵蓋的有趣的是就西方學者而言關心焦點依

然集中在東亞儒家文化的家庭福利上但這樣的刻板印象與迷

思則受到東亞學者的批駁日本學者說明其家庭結構的轉變已

然降低家庭提供其成員福利的能力韓國學者則指明東亞金融風

暴的經驗顯示家庭並不足以構成抵擋大規模經濟變動與失業問

題的緩衝香港學者也指出在長期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家庭的

福利功能與能量正在流失之中這些均構成國家不得不介入社會

福利的因素因此究竟是否存在儒家式的福利模式受到普遍

的質疑

在這樣的情況下東亞各國政府似乎仍未做好大規模福利干

預的準備而是隨著人口結構老化性別與家庭關係的轉變政

治民主化的壓力以及全球產業與工作機會變遷的需要一步一

步被推動出來這樣的討論引發出新的研究議題亦即東亞福利

發展背後的結構性影響因素究竟是什麼家庭市場以及非營

利組織固然是福利供給的各種可能管道之一但究竟是什麼力量

決定國家的干預不干預乃至干預的方向與程度而國家福利

角色的範定相對地也形塑了家庭市場以及非營利組織在社會

福利上的角色定位此一研究議題已跳脫東亞福利體制歸類的分

析進一步往規範性理論發展了

這個講題的目的即是協助研究者瞭解這股國際學術發展趨

勢進而思考如何將自身的研究置於這樣的大脈絡中增加台灣

學界在國際上的能見度

二內容

(1) 比較社會政策的發展

(2) 比較社會政策的方法論議題

(3) 東亞福利研究對傳統西方福利國家研究的啟示

(4) 置台灣於國際比較脈絡中

三參考文獻

Alcock Pete and Gary Craig (eds) (2009) International

Social Policy (2nd edition) B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Aspalter Christian (ed) (2002) Discovering the

Welfare State in East Asia Westport Connecticut

Praeger

Esping-Andersen Gosta (1990) The Three Worlds of

Welfare Capitalism Cambridge Polity

Esping-Andersen Gosta (1997) lsquoHybrid or Unique The

Japanese Welfare State between Europe and Americarsquo

Journal of European Social Policy 7 (3) 179-189

Goodman Roger Gordon White and Huck-ju Kwon (eds)

(1998) The East Asian Welfare Model Welfare

Orientalism and Stat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Gough Ian and Geof Wood (eds) (2004) Insecurity and

Welfare Regimes in Asia Africa and Latin America

Social Policy in Development Context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all A Peter and David Soskice (2001) lsquoAn

Introduction to Varieties of Capitalismrsquo in A Peter

Hall and David Soskice (eds) Varieties of Capitalism

The Institutional Foundation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pp 1-68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olliday Ian (2000) lsquoProductivist welfare Capitalism

Social Policy in East Asiarsquo Political Studies 48

706-723

Holliday Ian and Paul Wilding (eds) (2003) Welfare

Capitalism in East Asia Social Policy in the Tiger

Economies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Jones Catherine (1993) lsquoThe Pacific Challenge

Confucian Welfare Statesrsquo in Catherine Jones (ed)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Welfare State in Europe pp

198-217 London Routledge

Jones Catherine (ed) (2001) Comparing the Social

Policy Experience of Britain and Taiwan Aldershot

Ashgate

Kown Huck-ju (1999) The Welfare State in Korea The

Politics of Legitimation Basingstoke Macmillan

Kown Huck-ju (ed) (2005) Transforming the

Developmental Welfare State in East Asia Basingstoke

Macmillan

Ku Yeun-wen (1997) Welfare Capitalism in Taiwan State

Economy and Social Policy London Macmillan press

Ku Yeun-wen (2004) lsquoIs There a Way Out Global

Competition and Social Reform in Taiwanrsquo Social

Policy and Society 3 (3) 311-320

Ku Yeun-wen (2007) lsquoDevelopments in East Asian Welfare

Studiesrsquo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Vol 41

No 2 pp 115-131

Ku Yeun-wen et al (2009) Poverty Reduction and Policy

Regime in Taiwan A Pathway towards Development

Welfare and Democratization Geneva UNRISD

Lee Yih-Jiunn and Yeun-wen Ku (2007) lsquoEast Asian

Welfare Regimes Testi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Developmental Welfare Statersquo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Vol 41 No 2 pp 197-212

Mkandawire Thandika (ed) (2004) Social Policy in a

Development Context Basingstoke Macmillan

Ramesh M (2004) Social Policy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Education Health Housing and Income

Maintenance London Routledge

Tang Kwong-leung (2000) Social Welfare Development in

East Asia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Wong Joseph (2004) Healthy Democracies Welfare

Politics in Taiwan and South Korea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國內相關學刊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

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3小時

古允文

學歷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社會政策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經歷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系主

任共同科主任

2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3 2005年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訪問學人

4 台灣社會政策學會秘書長

5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執行主編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Japanese Sociolog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Poverty 社會保障研究(中國人民

大學)社會政策評論(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學刊臺灣社會研究臺灣社

會福利學刊hellip

榮譽獎項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8893學年度研究績優獎

2 國立臺灣大學免評鑑教授

3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主編

4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Routledge London)編

委會委員

5 臺灣社會政策學會理事長 2009-至今

6 「東亞社會政策研究網絡」(The East Asian Social Policy

Research Network EASP)主席

(httpwwwwelfareasiaorgcontact) 2011-2012

7 聯 合 國 社 會 發 展 研 究 院 ( United N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ocial Development UNRISD)collaborating

researcher

8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SCI) Journal of

Social Policy (SSCI) Policy and Politics (SSC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SSCI)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論文

審查

研習營-社工-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呂寶靜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隨著老人人口的快速成長長期照顧議題愈趨重要各國政

府無不紛紛制訂長期照顧政策台灣也於 2007 年訂頒「我國長

期照顧十年計畫」積極發展並推展各項長期照顧服務相關的

議題也引起學者的關注由於長期照護的定義是提供給需要協

助的個人(因身體或心智失能)多元性的持續性的健康及社會服

務且包括由家人或是朋友提供的非正式服務以及由專業人員

或機構所提供的正式服務其中個人照顧和社會支持(或者所

謂的「社會照顧」)是社會工作的範疇因而長期照顧今年來成

為社會工作熱門的研究主題因此本門講題的目標在於精進新

進學術工作者從事老人長期照顧研究的知能

二內容

本講題內容在於檢視與長期照顧制度相關的社工研究主

題首先就是如何評量長照對象的需求不論就服務方案設計

政策制定社會工作實施的角度出發瞭解長照對象的身心狀況

需求及服務使用有其必要性就社會工作實務而言長照對象之

評量可供訂定照顧計畫之參考若從機構行政管理人員或方案制

訂者的角度出發失能者身體功能狀況會決定其獲取服務的資

格也影響著資源分配的方法當然也會支配經費的推估惟在

評量老人時有關評量的層面之擬訂評量工具之認可或選用甚

至對於評量結果之均是複雜的過程牽涉到評量的面向及工具選

擇評量過程的注意事項以及評量與服務之連接等議題其次

長期照顧體系涵括多元服務項目但民眾不見得認知到服務的存

在也未必會去使用服務究竟促使失能者及其家屬去使用服務

的因素有哪些又阻礙的因素為何而安德遜模式所提出的影

響個人使用醫療照顧的模式對長期照顧服務的使用之適用性為

何再其次在服務輸送過程中社工專業在長期照顧體系中可

發揮的功能為何又社工人員在長期照顧設施或服務提供單位

的角色為何又如何分析社工員之工作適應或工作滿足另照

顧服務員的培訓與留任也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關心換言之社工

員的人力資源發展與管理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此外從服務

輸送結果(outcome)出發倘若定位在方案評估研究則成效如

何界定又如何測量另又該如何從事評估研究更具體而言

本講題涵括下列四項子題

(一)長期照顧需求評量工具選擇與實務運用

(二)長期照顧服務使用(service utilization)模式

(三)長期照顧社會工作員和照顧服務員之人力資源發展與管

理議題

(四)各種長期照顧服務方案之成效評估

三參考文獻

呂寶靜(2001)〈第三章 老人使用日間照護服務的決定過程

誰的需求誰的決定〉載於呂寶靜編著《老人照顧

老人家庭正式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01)〈第四章 老人日間照顧分案功能之初探老人

福利喘息照顧〉載於呂寶靜編著《老人照顧老人

家庭正式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04)〈失能者身體功能之評量-失能者與其照顧者

看法之比較〉台灣公共衛生雜誌23 (3)188-196

呂寶靜(2012)〈懷舊團體介入方案對增進老人福祉成效之初

探〉《台灣社會工作學刊》10119-152

呂寶靜(2012)《老人福利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13)〈長期照顧社工作人力資源發展之展望〉《社

區發展季刊》第 141期(出版中)

呂寶靜陳正芬(2009)〈我國居家照顧服務員職業證照與培

訓制度之探究從英國和日本的作法反思台灣〉《社會政

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3(1)185-233

林萬億審定Kathleen McInnis-Dittrich原著 (2011)《老

年社會工作生理心理及社會的評估與介入》台北

五南

Andersen Ronald and John F Newman (1973)Societal and

Individual Determinants of Medical Care Util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Milbank Quarterly

5195-124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 NASW(2003)

National Standards for Social Work Services in

Long-term Care Facilities

OECD (2005)The Long-term Care for Older People The

OECD Health Project

Robert L Kane amp Rosalie A Kane ( 2000 ) Assessing Older

Persons-Measures Meaning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Robert L Kane amp Rosalie A Kane (1998) The Heart of

Long- Term Car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Stone R IJ M Wiener(2001)Who Will Care for Us

Addressing the Long-Term Care Workforce

CrisisWashington D CThe Urban Institut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omes and Services for the

Aging

Stone R IS L DawsonM Harahan(2003)Why Workforce

Development Should Be Part of the Long-Term Care

Quality DebateWashington DC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omes and Services for the Aging and the Institute

for the Future of Aging Services

Wiener J M M Frieman and D Brown(2007)lsquoChap 2

Quality Domains in Long-term care and lsquoChap 5

Conclusions in (ed)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ong-term Care pp3-5 and

33-35Washington D C National Commission for

Quality of Long-term Care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呂寶靜

學歷 密西根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學博士

現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經歷 1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系副教授教授兼系主任

2 台灣社會工作人員專業協會理事長

3 台灣社會學刊政治大學社會學報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社

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等期刊之編輯委

4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人文及社會

科學期刊人口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台灣社會工作學

刊等期刊之評審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Current Sociology

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彙刊

台灣社會學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公共衛生雜誌

運輸學刊

亞洲研究

榮譽獎項 多次行政院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勵

99-101政治大學國科會獎勵特殊優秀人才獎勵

研習營-社工-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徐慧娟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為瞭解個體老化的過程與社會脈絡歷史時期關係

需要大規模樣本或貫時性資料做為研究老人議題之分析運用全

國性大型資料分析運用已成為世界各國主要的研究途徑之一然

而收集資料耗費資源甚鉅個人研究者往往不容易取得臺灣目

前已有數個大型研究資料庫供研究者申請使用其中包括老人研

究相關議題變項過去已提供國內外學者許多發表研究的機會

對於欲開始新興研究議題之學者亦可以藉由既有資料庫的分

析提供對研究興趣的初步了解以做為未來發展進一步研究的

基礎尤其對於新進研究人員使用大型資料庫分析為發展研究

主題極為便利的方式

由於大型研究資料庫已有許多學者使用過如何能從大型資

料庫中設定研究主題並發展新的研究方向及發表學術成果對

於有意從事跨領域的老人學研究者實為一可以考慮的方式

二內容

本講題目標在於為有志於老人研究議題的學者介紹台灣老

人研究可運用的大型資料庫內容如何藉由資料庫分析發展個人

研究興趣與主題以及可能用到的分析途徑

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3小時)內容

包括團體分享(05小時)專題演講(25小時)二是交流(1

小時)

(一)由與會者就其研究上經常遇到的困難與經驗提出分享

(約 05小時)

(二)進行專題演講介紹國內大型研究資料庫的設計與內

容以及與老人研究相關的變項與主題並以講者的研

究經驗(成功老化主題)為例分享研究議題的探索與發

展方式(約 25小時)

(三)接受有興趣從事大型資料庫分析研究的學者進行交流

三參考文獻

Beland D Durandal JPV (2012) Aging in France

population trends policy issu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e Gerontologist doi

101093gerontgns149

Hsu H C (2010) Trajectory of life satisfaction

subjective economic status and successful aging in

Taiwan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99(3) 455-468

Hsu H C (2012) Trajectories of life satisfaction and

covariates among the older adults in Taiwan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55(1)

210-216

Hsu H C Jones B L (2012) Multiple trajectories of

successful aging of older and younger cohorts The

Gerontologist 52(6) 843-856

Hsu HC (2011) Impact of morbidity and life events on

successful aging 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3(4) 458-469 DOI

1011771010539511412575

Hsu HC Lew-Ting CY Wu SC (2001) Age period

and cohort effects on the attitude toward supporting

parents in Taiwan The Gerontologist 41 716-722

Kasl SV (1995) Strategies in research on health and

aging looking beyond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Journal of Gerontology Social Sciences 50B(4)

S191-S193

Kemper P (2003) Long-term care research and policy

The Gerontologist 43(4) 436-446

Wolinsky F D (1994) Health services utilization

among older adults conceptual measurement and

modeling issues in secondary analysis The

Gerontologist 34(4) 470-475

徐慧娟張明正(2004)臺灣老人成功老化與活躍老化現況

多層次分析臺灣社會福利學刊 3(2) 1-36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徐慧娟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

現職 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教授

經歷 亞洲大學醫務管理學系副教授

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助理教授

台大醫院企劃室護理部組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The Gerontologist

Geriatrics and Geronotology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Social Science amp Medicine

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Aging amp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Ageing amp Society

Women and Health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

臺灣社會福利學刊台灣公共衛生雜誌等

榮譽獎項 國科會優秀年輕學者獎勵

研習營-社工-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王德睦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此部分為觀念與理論層面的介紹對於欲進入此研究領域的

研究者而言為重要的基礎課程

二內容

(一)貧窮的定義

(二)貧窮的測量包括家庭人數與組成地區時間因素等的考

(三)貧窮的理論觀點包括

1 個人態度或動機的解釋

2 貧窮文化

3 人力資本論

4 與勞動市場有關的論點雨露均霑論(Trickle Down

Thesis)新結構論(New Structuralism)雙元勞動

論(Dual Labor Market Theory)區域勞力市場論

5 福利依賴與工作反誘因的觀點

6 新社會風險論

7 社會排除論

8 生命歷程論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王德睦20001960s以降的美國貧窮理論回顧與

整合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12 卷 第 1 期 第

149-195頁(TSSCI)

林美伶王德睦2000貧窮門檻對貧窮率與貧窮人口組成之

影響台灣社會福利學刊(電子期刊) 第 1 期(中華

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王仕圖蔡勇美2001貧窮動態嘉義縣貧戶的追

蹤研究台大人口學刊 第 21期 第 61-75頁(TSSCI)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1貧窮持續時間的動態分析

以嘉義縣 1990-1998年之低收入戶為例台灣社會學刊

第 26期 第 211-250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 2002英國濟貧政策的形成與轉化

(1601-1834)從馬克斯的觀點的探討社會政策與社

會工作學刊 第 6卷 第 1期 第 5-59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04兒童與成人基本生活費

用的差異調查研究 第 13期 第 5-38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308嘉義縣低收入戶脫貧與

再進入貧窮之分析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第 73-108

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何華欽王德睦呂朝賢200312貧窮測量對貧窮人口組

成之影響預算標準之訂定與模擬台大人口學刊 第

27期 第 67-104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12台灣貧窮門檻與測量的

建立FCSU 的應用台大社工學刊 第 8 期 第 1-46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506貧窮的測量發生率

強度與不均度人口學刊 第 30期 第 1-28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200612台灣貧窮女性化的再檢視人口

學刊 第 33期 第 103-131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701係貧窮的原罪或係城鄉差距

談影響兒童應予學習機會的因素教育與社會研究 第

12期 第 113-135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200712Panel Analysis of Low-income

Elderly-headed household Empirical Evidence for

Chia-yi County in Taiwan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第 11卷 第 2期 第 111-148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200806全球化下脫貧策略的政治經濟研

究從 Anthony Giddens 觀點的探討東吳社會工作學

報 第 18期 第 105-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劉一龍200808所得成長所得不均與

家戶變遷對貧窮率之影響以台灣地區 1990 年至 2004

年為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第 7卷 第 1期 第 29-63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呂朝賢陳俊全王德睦200812台灣的社會救助動態

趨勢型態與成因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20卷 第

4期 第 441-479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812多面向的台灣兒童貧窮趨勢SST

指標的應用與分解台大社工學刊 第 18 期 第

191-230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朝賢王德睦林怡婷沈明彥200912台灣兒童暨家庭

扶助基金會經濟扶助個案給付動態以嘉義分事務所為

例(1967-2008)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第 20期 第 57-92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李秀如王德睦201101台灣兒童貧窮不均度的變遷以

迴歸為基礎的夏普利值分解法分析影響因素台灣社會

工作學刊 第 8期 第 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王德睦

學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1988)

現職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經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1988-1991)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副教授(1991-1993)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兼系主任(1998-2001)

台灣社會福利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Ethnology

The Eastern Anthropologist

中國社會學刊

台大人口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銀行季刊

台灣社會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調查研究

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人口學刊

教育與社會研究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王永慈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介紹台灣貧窮研究的發現藉以觀察台灣貧窮現象的變化同時也提出台灣

與國外對抗貧窮的理念政策服務協助參與者在意識型態政策與服務各層

次都有更深的思考

二內容

(一)台灣貧窮研究的狀況(含碩博士論文)

(二)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包括與失業工作貧窮相關的議題

(三)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的意識型態包括貧窮文化福利依賴脫貧等議

題的辯證

(四)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台灣與國外經驗包括 EITC社會救助法的修法

資產形成工作福利等此外社會企業微型創業等相關的作法也值得介

三參考文獻

(一)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Li-Ching Lyu (2013) The emergence of food

bankvoucher programs in Taiwan a new measure for combating poverty

and food insecurit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in press)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Chack-Kie Wong Kwong-Leung Tang (2012) Citizensrsquo

Attitudes Towards Economic Insecurity and Government After the 2007

Financial Tsunami A Hong Kong and Taiwan Comparis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in press) DOI

101111j1468-2397201200883x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Jun-Rong Chen (2012) Child Poverty in Taiwan

dur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Social

Risk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22(1--2)

20-35(SSCI)

王永慈陳昭榮(2011)貧富家庭教育資源中財務資本之比較研究臺灣教育社

會學研究 11(2) 1-45(TSSCI)

Ozawa M Y Lee amp Y Wang (2011) Economic Conditions of Female-headed

Households in Taiwan in comparison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Swede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27(1)65-76

王永慈 (2007) 「積極促進」概念的解析東吳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頁

151-173

王永慈 (2005) 低收入外籍與大陸配偶家庭之致貧分析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第

四期頁 1-32

王永慈 (2005) 台灣的貧窮問題相關研究的檢視台大社工學刊第十期 頁

1-54

王永慈 (2009) 台灣新貧問題的分析與政策思考於田弘茂與林正義主編「探索

台灣社會福利問題」國策研究院出版

王永慈 (2007) 「台灣的扶貧政策」於王卓祺等主編兩岸三地的社會政策---

理論與實務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關秉寅王永慈 (2005)寧靜革命台灣社會價值觀的變化王振寰章英華主

編凝聚台灣生命力頁 65-99巨流

王永慈 (2005) 「第十章社會政策」於顧東輝主編社會工作概論頁 195-212

上海譯文出版社

王永慈 (2010) 「第 6章台灣的貧窮問題」於瞿海源張苙雲

主編台灣的社會問題巨流

(二)碩博士論文

黃乃凡(1994)台灣貧窮女性化的探討女性戶長家戶貧窮現象之貫時性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何華欽(2003)台灣的貧窮趨勢界定測量與指標應用(博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2CCU0020601022ampsearchmode=basic

巫懿真(2004)府城低收入單親女性與工作貧窮勞動政策與社會安全之檢視(碩

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CCU0520601422ampseachmode=basic

姜義雯(2004)影響台灣階層化因素生活機會與五個貧窮家庭比較研究(碩士

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PU00521602022ampsearchmode=basic

黃聖紜(2004)窮孩子bull低成就家庭貧窮對子女教育成就與生涯選擇的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劉邦富(2005)台灣貧窮家庭兒童照顧政策落差研究(博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THU0020100522ampsearchmode=basic

蔡正海(2005)臺灣地區單人家戶貧窮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鄭淑文(2005)從家庭生命歷程分析貧窮動態 --以嘉義家庭扶助中心經濟扶助

個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倪家欣(2006)臺灣貧窮家庭的社會支持mdash低收入戶樣本的分析(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TPU020800622ampsearchmode=basic

王紹樺(2006)臺灣貧窮風險探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

北市

林茹茵(2006)貧窮女性單親生活因應策略之探討與類型建構(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CNU0210026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文婷(2007)運用優勢觀點探討青少年之貧窮生活經驗(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TNU5201003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怡婷(2007)家戶內所得分配後的台灣女性貧窮圖像(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陳柯玫(2007)「貧窮文化」的詛咒mdash台北市安康社區次文化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凱萱(2008)貧窮青少年生涯抉擇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

金會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CNU021002722ampsearchmode=basic

李秀如(2008)台灣兒童的貧窮輪廓-趨勢的測量與因素的分析(未出版之博士

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張 君 培 ( 2008 ) 社 會 工 作 者 的 貧 窮 意 象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THU0020102622ampsearchmode=basic

黃雅伶(2008)泥沼中的春芽-貧窮兒童的成長與機會(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PU00521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呂芬芬(2009)國小低收入戶學童貧窮烙印覺知之探討(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8HCU0820600722ampsearchmode=basic

吳佳明(2010)貧窮少年生活經驗中復原力發展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吳德偉(2010)臺灣工作貧窮者的生活幸福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PU000201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馬淑蓉(2010)工作貧窮女性單親家庭邁向脫貧之歷程研究以被社會救助法

排除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陳昱志(2010)走在生命的黃磚路貧窮女單親復原力因素與家庭適應關係之

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陳瑩蓉(2010)貧窮家庭親職化少年的自主發展(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

新北市

葉 炫 偵 ( 2010 ) 影 響 台 灣 工 作 貧 窮 的 因 素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CCU0020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謝孟純(2010)家戶內女性就業所得對家戶貧窮率改變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石亦柔(2011)娑婆轉境--貧窮家庭主要照顧者參與社會救助福利服務充權經

驗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PUS520102222ampsearchmode=basic

胡聚名(2011)騎牆與追尋貧窮男社工性別處境的行動與反思(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陳韻雯(2011)貧窮兒童的社會排除經驗以兒童中心取向探討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CNU021001822ampsearchmode=basic

鄭婷尹(2011)臺灣原住民族貧窮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

大學新北市

預計上課

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

討論時數

1小時

王永慈

學歷 PhD in social work at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USA

現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經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專任副教授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系專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Australasian Journal on Ageing

Asian Social Work and Policy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sian Developmen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Human Service

Social Work Education

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

Social Work Research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Abstracts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政大社會學報

社會工作學刊

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

輔仁學誌

榮譽獎項 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獎勵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科學院學術研究獎勵

輔仁大學輔仁學術研究獎

研習營-社工-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顧忠華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非營利組織(NPO)的活動觸角不再侷限於傳統慈善領域

舉凡健康照顧教育宗教環保藝術乃至於企業的活動

都與 NPO 息息相關此一發展趨勢同時造就了 NPO 成為一門跨

學科整合的新研究領域因此有關 NPO 的理論之中並沒有一

門稱之為 NPO 之學門但是卻有許多針對 NPO 進行相關的探

討如預測 NPO 存在於社會之因素探討 NPO 的社會影響或

各種不同部門之間的互動等很明顯地這些討論 NPO 的理論

與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社會心理文化與社會人類學哲

學宗教歷史社會行政等都有密切的關聯不管是經濟學

政治學或社會學的相關理論其切入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的分

析中均從較為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試圖對於當下之社會環境

之下NPO 如何進行組織的安排與設計如何遞送服務與方案

或是如何形塑其組織與外環境的網絡關係以因應社會之變遷

二內容

1 關於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近二十年來的探討聚焦於

下列的理論觀點首先是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 NPO的分類其次

針對政府無法滿足消費者公共財貨與服務需求的「公共財理

論」接著是就契約失效而導致的「失靈理論」(failure theory)

進行探討以及「消費者控制理論」「企業家理論」此部分屬於

創新性議題最後是針對「利他主義與慈善行為」進行概念分析

有關社會學對於 NPO行為的解釋「組織生態學觀點」(ecology of

organization)著重於瞭解 NPO組織與社會環境的關係而「資

源依賴理論」(the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有助於 NPO

瞭 解 資 源 的 競 爭 關 係 再 者 「 制 度 學 派 觀 點 」

(institutionalism)有助於吾人瞭解制度或政策對於 NPO的影

響最後則是從「社會資本理論」(social capital theory)與

「公民社會觀點」(civil society)論述 NPO在當今社會扮演的

之角色

2 隨著台灣的 NPO 與社會福利議題探討的深入與多樣其核心

關懷不外聚焦於「政府跟民營化」的部分民營化大概是十幾年

來談的很多的議題接著另外一個相關的領域是 NPO的「內部

治理」進而衍生的理論觀點有社會資本理論與治理理論以致

於最近發展到比較大的範圍如全球化社會內部治理文化

3 NPO 與社會福利的理論觀點範疇在這幾年的研究很重視組

織屬性的混合亦即越來越重視組織的 MIX 特質亦即你沒

有辦法截然把黑與白分的很清楚也無法截然說非營利營利組

織和公部門彼此的界域是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NPO相

當程度也跟營利組織借用了很多的概念與管理知識進來這個對

於 NPO的屬性產生滲透與混合的影響等其實長期照護的領域就

是一種非常標準的 MIX的特質

4 社會學的理論概「人口生態學」(Population Ecology)對於

NPO與社福研究的影響其實很多人口生態學觀點看到的是 NPO

具有很多不同類型它們會有一段時間大規模的成長然而有一

段時間有一些組織就退場或消失另外一個是「複雜理論」

(Complex Theory)論述的是因為有一些部門間的失靈存在

會影響到這中間的因果關係可能沒有一個固定的脈絡可以去預

測到底在這種情況下將來整個環境的變化對於非營利部門

的發展和影響如何

5 NPO 部門與政府企業非正式部門等的互動關係理論雖

然僅有少數關於部門界域的聚合或侵蝕的實證或跨部門研究出

現但卻有為數不少關於這種趨勢的社會學理論解釋被提出這

樣的觀念採借於網絡生態學交換理論開放系統聯盟資

源依賴甚至是後現代理論而其經常使用的的自變項包括規

模時間結構財務資源體系決策與治理模式專業化程度

以及服務提供的技術等

6 台灣在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其實是借用西方的觀點這個理

論觀點到台灣來要做一些轉化跟調適過去的研究當中也發現

這一點本土經驗加以修正或強化相關的理論觀點是絕對有必要

三參考文獻

王仕圖官有垣李宜興 (2011)〈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理論〉

收錄於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組織部

門組織與運作》第一章頁 15-34台北巨流圖書公

官有垣 (2001)〈第三部門與公民社會的建構部門互動的

理論探討〉《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4期頁 163-201

官有垣 (2003)〈第三部門的研究經濟學觀點與部門互動

理論的檢視〉《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 3期頁 1-29

顧忠華 ( 1999)〈公民結社的結構變遷-以台灣非營利組織

的發展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Vol0 No36

pp123-145

顧忠華 (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台

灣社會學研究》No4 pp145-189

顧忠華(2004)〈我對台灣第三部門研究的中間考察與反

省〉《第三部門學刊》No1 pp190-206

Ben-Ner A (1986) ldquo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hy Do

They Exist in Market Economicsrdquo In

Rose-AckermanSusan(ed) The Economics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Studies in Structure and Policy

Oxford Oxford Univ Press

DiMaggio P J and H K Anheier (1990) ldquoThe Sociolog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Sectorsrdquo Annu Rev

Sociol 16137-159

Douglas J (1987) ldquoPolitical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 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

Press

Hansmann Henry (1987) ldquoEconomic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Kramer R M (2000)ldquoA Third Sector in the Third

Millenniumrdquo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11(1) 1-23

Lin Nan (2001)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tt J Steven (2001) ldquoEconomic and Political Theorie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rdquo J S Ott (ed) The Na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Part 6 pp 179-189

Putnam Robert D (2000)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Y Touchstone

Rose-Ackerman Susan (1996) ldquoAltruism Nonprofits and

Economic Theoryrdquo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4 701-728

Salamon L M H K Anheier amp Associates (1999)

Global Civil Society 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altimore MD The 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Civil Society Studies

Powell WW and Steinberg R (2006)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2nd edition) New Haven

Yale U Press

Weisbrod B A (1974) ldquoToward a Theory of Voluntary

Non-Profit Sector in a Three-Sector Economyrdquo In

Edmund S Phelps(ed) Altruism Morality and

Economic Theory New York Russell Sage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顧忠華

學歷 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

現職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退休教授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

澄社社長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首任理事長

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華人民主文化基金會理事長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

事長

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之期刊 台灣民主季刊

當代

台灣社會學刊

學生輔導季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

台灣社會學

台灣社會學研究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哲學學報

榮譽獎項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之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林淑馨呂朝賢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二十年來臺灣的非營利組織(NPO)成長速度相當驚人

不僅在數量上大幅成長組織成立之宗旨與功能也愈趨專業化且

多元化從文化教育環保健康醫療社會福利社區發展

等幾乎涵蓋了社會中的所有層面正因為如此龐大且快速成長

的組織所扮演之角色日益重要且其所牽涉的利益關係人範圍更

為廣泛甚至還包含了大眾捐款能否被有效運用且不被中飽私囊

的責信問題等等因此 NPO 不僅在內部需要更健全完善的制

度來經營諸如董事會管理單位及志工之間關係的建立且更

重要的是還必須維繫其與企業部門公部門甚至是媒體之間平

衡和諧的互動關係並在這個社會治理脈絡中建立自己的位階

與立足點共同擔任社會治理者的角色與行動者基於此 NPO

必須先建立組織的治理機制方能有效參與社會治理再者 NPO

多面臨環境的劇烈變遷要處理的問題越來越複雜需求越趨多

元造成服務與資源的競爭「管理」這個名詞雖然代表企業管

理但是 NPO 因為沒有企業經營的傳統底限(利潤)因此更迫

切需要學習如何善用管理之道並借重管理來完成使命此刻提

的研究範疇甚廣包含 NPO的治理與領導NPO的責信NPO的

財務管理與租稅NPO的行銷管理NPO與志工志願主義NPO

的資源募集與運用NPO與人力資源及人才培育NPO與就業等

二內容

1 「績效評估或課責」在決策治理和管理這一塊的探討十分重

要績效評估在未來最好能朝向量化發展且可試著研擬一些指

標再者課責這議題在台灣還蠻需要被正視因為台灣的 NPO

愈來愈多在管理上蠻需要這一塊的此外在日本的 NPO管理

研究日本學者比較有提到像 NPO的「社會責任」以及「風險管

理」台灣比較少這樣的討論

2 目前的研究成果頗多呈現在行銷財務人力資本志工管

理文化價值與 NPO 的管理內涵等另外的研究重點則是 NPO

與市場關係政府關係以即與其他 NPO組織間的互動關係再

者在 NPO的決策治理跟管理運作方面也有頗多的研究議題與

成果是與 NPO 的發展跟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有關

例如很多台灣的 NPO發展到五年十年會面臨到轉型開始

想要朝向更複雜的組織體系以及產出內容以及組織本身結構裡

面的分化問題亦即大機構裡面分化出新的一個獨立的機構

3 談領導與治理董事會的部分牽涉到決策至於 NPO 的「財

務」部分現在會把三個結合起來即募款產業化創新這部

分結合其實這部分就等於組織管理很核心的部分此外如果

今天只是一般性組織大概就是談人力資源管理志工管理但

因為我們聚焦於是社福 NPO因此「專業主義」的部分十分重要

換言之著重專業性的探討例如遞送服務上的特殊性含使命

整體性運作怎麼搭配組織管理的部分這樣組織管理就不會零

散化且有一個主軸

4 新興且可延伸的研究議題-「非營利組織與科技社會」這個議

題不管在社會福利領域或其他學科都會談到例如虛擬社會網

絡或其他科技社會與福利服務的遞送再者有一個議題是跟在

地化有關即是「非營利組織與城鄉發展」這部分除了跟社會

企業有關係之外還有台灣最近縣市合併後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福利資源重構之後縣市政府怎麼樣去推動地方的非營利組織

形成新的治理模式等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2002)〈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以九二一賑災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1(2)39-77

呂朝賢(2002)〈對我國志願服務法的若干反思與建議〉《臺

大社會工作學刊》7203-241

呂朝賢與郭俊巖(2003)〈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

係以嘉義地區為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報》11143-188

呂朝賢與潘福財(2004)〈非營利組織變革以聖心教養院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2)79-115

呂朝賢(2005)〈民眾參與志願服務及期投入時間的影響因

素〉《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3121-163

呂朝賢(2005)〈中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台

大社會工作學刊》121-49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日本行政體系支援

作法之分析〉《第三部門學刊》第 3期1-37

林淑馨(2005)〈日本型公私協力之析探以第三部門與 PFI

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 16期1-33(TSSCI)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夥伴關係之析探以日本

為例〉《公共事務評論》第 6卷第 1期25-50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林淑馨(2008)〈社福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在服務輸送互動上

之困境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 122期47-62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官有垣李宜興謝祿宜(2006)〈社區型基金會的治理研究

以嘉義新港及宜蘭仰山兩家文教基金會為案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18期

官有垣康峰菁杜承嶸陸宛蘋陳怡璇(2009)〈臺灣社

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執行長角色職能之基礎分析〉《兒童

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5期頁 171-196

官有垣杜承嶸康峰菁(2009)〈非營利組織執行長的薪酬

探討以台灣社會福利相關類型的基金會為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30期

官有垣呂朝賢鄭清霞(2008)〈台灣第三部門的就業2005

年調查研究資料的分析〉《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

頁 45-85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 主編(2011)《非營利部門組織

與運作 2011年簡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官有垣 (2012)〈非營利組織執行長之治理-以臺灣社會福利

相關基金會為例〉《中國第三部門研究》第 2 卷頁 2-25

劉淑瓊(2005)〈績效品質與消費者權益保障論社會服務

契約委託的責信課題〉《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 卷

2 期

劉淑瓊(2008)〈競爭選擇論臺灣社會服務契約委託之市

場理性〉《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 18 期頁 67-104

劉淑瓊(200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載於蕭新煌等

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林淑馨

學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博士

現職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教授

經歷 民國八十三年度教育部公費留日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助理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副教授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考試院高普考特考訓練講座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交通統計研究所客座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公民社會中心諮詢委員

第三部門學會理事

公共事務評論編輯委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政治科學論叢

公共事務評論

行政暨政策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中國行政

榮譽獎項 國科會 2012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科會 2011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立臺北大學 2012年學術研究獎

國立臺北大學 2011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10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09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台北大學 100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

國立臺北大學 101年度教師創新教材與教法獎勵

國科會第 51屆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呂朝賢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 教授

經歷 中正大學會福利學系兼任副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在全球性的趨勢下傳統的公部門營利部門和第三部門之

間的界線進一步變得模糊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或社會

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出現正是這種情況的體現社會

經濟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說是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混合

物也代表著慈善福利機構對社會提供服務的另一種介入目前

在歐陸與美國兩地此概念的發展卻有實質的突破2000 年迄

今其他地區如東亞和拉丁美洲也日益對此概念的內涵與相關的

研究深感興趣有關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大西洋兩岸雙方共同的

特質是受到社會目的驅使的新型態創業行為因而蓬勃發展的領

域其實是構建於第三部門之中根據多數歐洲的傳統(Evers

and Laville 2004)第三部門集結了合作社協會互助會社

和日益增加的基金會等類型的組織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以「社

會經濟」(social economy)一詞稱呼「第三部門」意謂這是一

種透過經濟活動追求實踐民主的方式而對於社會企業和創業精

神等概念的後續演變賦予了深厚的意涵

二內容

1 關於社會企業到底這類組織跟傳統非營利組織或營利企業

組織身分別有何差異其獨特性為何為何其可以自成部門可

以單獨立法有他自己可以研究的議題

2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研究

的主要學派 A 美國的社會創新學派(Social Innovation

School)與社會企業賺取所得學派(Social EnterpriseEarned

Income School) B 歐陸的 EMES 學派(The EMES Approach)與

英國的學派(The UK Approach)

3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傳統在非營利組織的盈餘和

利潤不分配的限制是不是還適用在社會企業裡面這是一個非常

值得探討的議題如果強調社會企業跟以前的非營利組織有什麼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1 如何舒緩當代貧窮問題

2 台灣的全民健康保險面臨什麼問題如何改進

3 高齡化與少子女化的問題與對策

4 全球化下就業型態的轉變與對策

5 台灣照顧體制何去何從

由邀請單位指定 1-2個主要議題並由一位相關研究領域的

老師搭配提供自己的計畫或研究經驗一起與講員安排研習課

程的進行並藉此刺激與激勵研習學員的參與和分享釐清問題

的本質收集各界提供的政策處方分析各種政策處方的可能性

與侷限性

二 內容

(1)瞭解台灣最近的社會議題

(2)針對這些社會議題我們有那些政策選擇

(3)我們可以採取的政策回應與工具有那些

(4)深入瞭解台灣社會政策辯論的脈絡

三 參考文獻

Annetts Jason et al (2009) Understanding Social

Welfare Movements Bristol Policy Press

Ellison Nick and Chris Pierson (eds) (1998)

Developments in British Social Policy Basingstoke

Macmillan

Finer Catherine Jones (ed) (2001) Comparing the Social

Policy Experiences of Britain and Taiwan Aldershot

Hampshire Ashgate

Hill M (2000) Understanding Social Policy Oxford

Basil Blackwell

Kemshall Hazel (2002) Risk Social Policy and Welfare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Marlier Eric et al (2007) The EU and Social Inclusion

Facing the Challenges Bristol Policy Press

Mok Ka-ho and Yeun-wen Ku (2010) Social Cohesion in

Greater China Challenges for Social Policy and

Governance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Press

Ridges Tess and Sharon Wright (2008) Understanding

Inequality Poverty and Wealth Bristol Policy

Press

Yeats Nicola and Chris Holden (2009) The Global Social

Policy Reader Bristol Policy Press

王卓祺等編(2007)《兩岸三地社會政策理論與實務》香

港香港中文大學

古允文2004〈巨靈或螳螂全球化下的台灣社會與福利政

策〉於張世雄等合著《社會正義與全球化福利與自由

主義的反思》頁 37-66台北殷海光基金會

古允文主編2008《回到根本重構台灣的基本生活安全網》

台北厚生基金會

李易駿等譯(2006)《解讀社會政策》台北群學

莫家豪古允文主編(2000)《龍之躍中港台社會發展比較》

香港人文科學

國內相關學刊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

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3小時

古允文

學歷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社會政策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經歷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系主

任共同科主任

2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3 2005年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訪問學人

4 台灣社會政策學會秘書長

5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執行主編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Japanese Sociolog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Poverty 社會保障研究(中國人民

大學)社會政策評論(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學刊臺灣社會研究臺灣社

會福利學刊hellip

榮譽獎項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8893學年度研究績優獎

2 國立臺灣大學免評鑑教授

3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主編

4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Routledge London)編

委會委員

5 臺灣社會政策學會理事長 2009-至今

6 「東亞社會政策研究網絡」(The East Asian Social Policy

Research Network EASP)主席

(httpwwwwelfareasiaorgcontact) 2011-2012

7 聯 合 國 社 會 發 展 研 究 院 ( United N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ocial Development UNRISD)collaborating

researcher

8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SCI) Journal of

Social Policy (SSCI) Policy and Politics (SSC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SSCI)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論文

審查

研習營-社工-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古允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申請本講題必須先研習過「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才可申請)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隨著 1990年代以來東亞福利研究的蓬勃發展已經成為比

較社會政策的重要研究領域之一而且與傳統歐洲福利國家研究

呈現東西互相爭輝的趨勢然而過去東亞福利的跨國研究多

半還是透過個別的管道缺少制度化的組織力量來推動但自英

國「東亞社會政策研究網絡」(The East Asian Social Policy

Research Network EASP)產生之後開始了制度化的進展與每

年的國際研討會2012年更首度與英國「社會政策學會」(Social

Policy Association SPA)於 University of York合辦國際研

討會獲得國際社會政策學界的普遍認可

不過大部分東亞的研究仍順著 Gosta Esping-Andersen

福利體制的脈絡著重於東亞福利體系是否不同於社會民主保

守主義以及自由主義等三種福利體制之外自成為一特殊福利

體制的問題而所獲得的答案也林林種種但可以確定的是存

在於東亞各國福利體系之間的差異程度絕對不是單一福利體制

概念所能完全涵蓋的有趣的是就西方學者而言關心焦點依

然集中在東亞儒家文化的家庭福利上但這樣的刻板印象與迷

思則受到東亞學者的批駁日本學者說明其家庭結構的轉變已

然降低家庭提供其成員福利的能力韓國學者則指明東亞金融風

暴的經驗顯示家庭並不足以構成抵擋大規模經濟變動與失業問

題的緩衝香港學者也指出在長期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家庭的

福利功能與能量正在流失之中這些均構成國家不得不介入社會

福利的因素因此究竟是否存在儒家式的福利模式受到普遍

的質疑

在這樣的情況下東亞各國政府似乎仍未做好大規模福利干

預的準備而是隨著人口結構老化性別與家庭關係的轉變政

治民主化的壓力以及全球產業與工作機會變遷的需要一步一

步被推動出來這樣的討論引發出新的研究議題亦即東亞福利

發展背後的結構性影響因素究竟是什麼家庭市場以及非營

利組織固然是福利供給的各種可能管道之一但究竟是什麼力量

決定國家的干預不干預乃至干預的方向與程度而國家福利

角色的範定相對地也形塑了家庭市場以及非營利組織在社會

福利上的角色定位此一研究議題已跳脫東亞福利體制歸類的分

析進一步往規範性理論發展了

這個講題的目的即是協助研究者瞭解這股國際學術發展趨

勢進而思考如何將自身的研究置於這樣的大脈絡中增加台灣

學界在國際上的能見度

二內容

(1) 比較社會政策的發展

(2) 比較社會政策的方法論議題

(3) 東亞福利研究對傳統西方福利國家研究的啟示

(4) 置台灣於國際比較脈絡中

三參考文獻

Alcock Pete and Gary Craig (eds) (2009) International

Social Policy (2nd edition) B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Aspalter Christian (ed) (2002) Discovering the

Welfare State in East Asia Westport Connecticut

Praeger

Esping-Andersen Gosta (1990) The Three Worlds of

Welfare Capitalism Cambridge Polity

Esping-Andersen Gosta (1997) lsquoHybrid or Unique The

Japanese Welfare State between Europe and Americarsquo

Journal of European Social Policy 7 (3) 179-189

Goodman Roger Gordon White and Huck-ju Kwon (eds)

(1998) The East Asian Welfare Model Welfare

Orientalism and Stat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Gough Ian and Geof Wood (eds) (2004) Insecurity and

Welfare Regimes in Asia Africa and Latin America

Social Policy in Development Context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all A Peter and David Soskice (2001) lsquoAn

Introduction to Varieties of Capitalismrsquo in A Peter

Hall and David Soskice (eds) Varieties of Capitalism

The Institutional Foundation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pp 1-68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olliday Ian (2000) lsquoProductivist welfare Capitalism

Social Policy in East Asiarsquo Political Studies 48

706-723

Holliday Ian and Paul Wilding (eds) (2003) Welfare

Capitalism in East Asia Social Policy in the Tiger

Economies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Jones Catherine (1993) lsquoThe Pacific Challenge

Confucian Welfare Statesrsquo in Catherine Jones (ed)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Welfare State in Europe pp

198-217 London Routledge

Jones Catherine (ed) (2001) Comparing the Social

Policy Experience of Britain and Taiwan Aldershot

Ashgate

Kown Huck-ju (1999) The Welfare State in Korea The

Politics of Legitimation Basingstoke Macmillan

Kown Huck-ju (ed) (2005) Transforming the

Developmental Welfare State in East Asia Basingstoke

Macmillan

Ku Yeun-wen (1997) Welfare Capitalism in Taiwan State

Economy and Social Policy London Macmillan press

Ku Yeun-wen (2004) lsquoIs There a Way Out Global

Competition and Social Reform in Taiwanrsquo Social

Policy and Society 3 (3) 311-320

Ku Yeun-wen (2007) lsquoDevelopments in East Asian Welfare

Studiesrsquo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Vol 41

No 2 pp 115-131

Ku Yeun-wen et al (2009) Poverty Reduction and Policy

Regime in Taiwan A Pathway towards Development

Welfare and Democratization Geneva UNRISD

Lee Yih-Jiunn and Yeun-wen Ku (2007) lsquoEast Asian

Welfare Regimes Testi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Developmental Welfare Statersquo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Vol 41 No 2 pp 197-212

Mkandawire Thandika (ed) (2004) Social Policy in a

Development Context Basingstoke Macmillan

Ramesh M (2004) Social Policy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Education Health Housing and Income

Maintenance London Routledge

Tang Kwong-leung (2000) Social Welfare Development in

East Asia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Wong Joseph (2004) Healthy Democracies Welfare

Politics in Taiwan and South Korea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國內相關學刊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

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3小時

古允文

學歷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社會政策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經歷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系主

任共同科主任

2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3 2005年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訪問學人

4 台灣社會政策學會秘書長

5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執行主編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Japanese Sociolog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Poverty 社會保障研究(中國人民

大學)社會政策評論(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學刊臺灣社會研究臺灣社

會福利學刊hellip

榮譽獎項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8893學年度研究績優獎

2 國立臺灣大學免評鑑教授

3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主編

4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Routledge London)編

委會委員

5 臺灣社會政策學會理事長 2009-至今

6 「東亞社會政策研究網絡」(The East Asian Social Policy

Research Network EASP)主席

(httpwwwwelfareasiaorgcontact) 2011-2012

7 聯 合 國 社 會 發 展 研 究 院 ( United N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ocial Development UNRISD)collaborating

researcher

8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SCI) Journal of

Social Policy (SSCI) Policy and Politics (SSC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SSCI)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論文

審查

研習營-社工-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呂寶靜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隨著老人人口的快速成長長期照顧議題愈趨重要各國政

府無不紛紛制訂長期照顧政策台灣也於 2007 年訂頒「我國長

期照顧十年計畫」積極發展並推展各項長期照顧服務相關的

議題也引起學者的關注由於長期照護的定義是提供給需要協

助的個人(因身體或心智失能)多元性的持續性的健康及社會服

務且包括由家人或是朋友提供的非正式服務以及由專業人員

或機構所提供的正式服務其中個人照顧和社會支持(或者所

謂的「社會照顧」)是社會工作的範疇因而長期照顧今年來成

為社會工作熱門的研究主題因此本門講題的目標在於精進新

進學術工作者從事老人長期照顧研究的知能

二內容

本講題內容在於檢視與長期照顧制度相關的社工研究主

題首先就是如何評量長照對象的需求不論就服務方案設計

政策制定社會工作實施的角度出發瞭解長照對象的身心狀況

需求及服務使用有其必要性就社會工作實務而言長照對象之

評量可供訂定照顧計畫之參考若從機構行政管理人員或方案制

訂者的角度出發失能者身體功能狀況會決定其獲取服務的資

格也影響著資源分配的方法當然也會支配經費的推估惟在

評量老人時有關評量的層面之擬訂評量工具之認可或選用甚

至對於評量結果之均是複雜的過程牽涉到評量的面向及工具選

擇評量過程的注意事項以及評量與服務之連接等議題其次

長期照顧體系涵括多元服務項目但民眾不見得認知到服務的存

在也未必會去使用服務究竟促使失能者及其家屬去使用服務

的因素有哪些又阻礙的因素為何而安德遜模式所提出的影

響個人使用醫療照顧的模式對長期照顧服務的使用之適用性為

何再其次在服務輸送過程中社工專業在長期照顧體系中可

發揮的功能為何又社工人員在長期照顧設施或服務提供單位

的角色為何又如何分析社工員之工作適應或工作滿足另照

顧服務員的培訓與留任也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關心換言之社工

員的人力資源發展與管理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此外從服務

輸送結果(outcome)出發倘若定位在方案評估研究則成效如

何界定又如何測量另又該如何從事評估研究更具體而言

本講題涵括下列四項子題

(一)長期照顧需求評量工具選擇與實務運用

(二)長期照顧服務使用(service utilization)模式

(三)長期照顧社會工作員和照顧服務員之人力資源發展與管

理議題

(四)各種長期照顧服務方案之成效評估

三參考文獻

呂寶靜(2001)〈第三章 老人使用日間照護服務的決定過程

誰的需求誰的決定〉載於呂寶靜編著《老人照顧

老人家庭正式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01)〈第四章 老人日間照顧分案功能之初探老人

福利喘息照顧〉載於呂寶靜編著《老人照顧老人

家庭正式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04)〈失能者身體功能之評量-失能者與其照顧者

看法之比較〉台灣公共衛生雜誌23 (3)188-196

呂寶靜(2012)〈懷舊團體介入方案對增進老人福祉成效之初

探〉《台灣社會工作學刊》10119-152

呂寶靜(2012)《老人福利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13)〈長期照顧社工作人力資源發展之展望〉《社

區發展季刊》第 141期(出版中)

呂寶靜陳正芬(2009)〈我國居家照顧服務員職業證照與培

訓制度之探究從英國和日本的作法反思台灣〉《社會政

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3(1)185-233

林萬億審定Kathleen McInnis-Dittrich原著 (2011)《老

年社會工作生理心理及社會的評估與介入》台北

五南

Andersen Ronald and John F Newman (1973)Societal and

Individual Determinants of Medical Care Util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Milbank Quarterly

5195-124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 NASW(2003)

National Standards for Social Work Services in

Long-term Care Facilities

OECD (2005)The Long-term Care for Older People The

OECD Health Project

Robert L Kane amp Rosalie A Kane ( 2000 ) Assessing Older

Persons-Measures Meaning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Robert L Kane amp Rosalie A Kane (1998) The Heart of

Long- Term Car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Stone R IJ M Wiener(2001)Who Will Care for Us

Addressing the Long-Term Care Workforce

CrisisWashington D CThe Urban Institut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omes and Services for the

Aging

Stone R IS L DawsonM Harahan(2003)Why Workforce

Development Should Be Part of the Long-Term Care

Quality DebateWashington DC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omes and Services for the Aging and the Institute

for the Future of Aging Services

Wiener J M M Frieman and D Brown(2007)lsquoChap 2

Quality Domains in Long-term care and lsquoChap 5

Conclusions in (ed)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ong-term Care pp3-5 and

33-35Washington D C National Commission for

Quality of Long-term Care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呂寶靜

學歷 密西根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學博士

現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經歷 1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系副教授教授兼系主任

2 台灣社會工作人員專業協會理事長

3 台灣社會學刊政治大學社會學報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社

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等期刊之編輯委

4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人文及社會

科學期刊人口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台灣社會工作學

刊等期刊之評審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Current Sociology

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彙刊

台灣社會學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公共衛生雜誌

運輸學刊

亞洲研究

榮譽獎項 多次行政院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勵

99-101政治大學國科會獎勵特殊優秀人才獎勵

研習營-社工-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徐慧娟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為瞭解個體老化的過程與社會脈絡歷史時期關係

需要大規模樣本或貫時性資料做為研究老人議題之分析運用全

國性大型資料分析運用已成為世界各國主要的研究途徑之一然

而收集資料耗費資源甚鉅個人研究者往往不容易取得臺灣目

前已有數個大型研究資料庫供研究者申請使用其中包括老人研

究相關議題變項過去已提供國內外學者許多發表研究的機會

對於欲開始新興研究議題之學者亦可以藉由既有資料庫的分

析提供對研究興趣的初步了解以做為未來發展進一步研究的

基礎尤其對於新進研究人員使用大型資料庫分析為發展研究

主題極為便利的方式

由於大型研究資料庫已有許多學者使用過如何能從大型資

料庫中設定研究主題並發展新的研究方向及發表學術成果對

於有意從事跨領域的老人學研究者實為一可以考慮的方式

二內容

本講題目標在於為有志於老人研究議題的學者介紹台灣老

人研究可運用的大型資料庫內容如何藉由資料庫分析發展個人

研究興趣與主題以及可能用到的分析途徑

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3小時)內容

包括團體分享(05小時)專題演講(25小時)二是交流(1

小時)

(一)由與會者就其研究上經常遇到的困難與經驗提出分享

(約 05小時)

(二)進行專題演講介紹國內大型研究資料庫的設計與內

容以及與老人研究相關的變項與主題並以講者的研

究經驗(成功老化主題)為例分享研究議題的探索與發

展方式(約 25小時)

(三)接受有興趣從事大型資料庫分析研究的學者進行交流

三參考文獻

Beland D Durandal JPV (2012) Aging in France

population trends policy issu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e Gerontologist doi

101093gerontgns149

Hsu H C (2010) Trajectory of life satisfaction

subjective economic status and successful aging in

Taiwan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99(3) 455-468

Hsu H C (2012) Trajectories of life satisfaction and

covariates among the older adults in Taiwan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55(1)

210-216

Hsu H C Jones B L (2012) Multiple trajectories of

successful aging of older and younger cohorts The

Gerontologist 52(6) 843-856

Hsu HC (2011) Impact of morbidity and life events on

successful aging 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3(4) 458-469 DOI

1011771010539511412575

Hsu HC Lew-Ting CY Wu SC (2001) Age period

and cohort effects on the attitude toward supporting

parents in Taiwan The Gerontologist 41 716-722

Kasl SV (1995) Strategies in research on health and

aging looking beyond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Journal of Gerontology Social Sciences 50B(4)

S191-S193

Kemper P (2003) Long-term care research and policy

The Gerontologist 43(4) 436-446

Wolinsky F D (1994) Health services utilization

among older adults conceptual measurement and

modeling issues in secondary analysis The

Gerontologist 34(4) 470-475

徐慧娟張明正(2004)臺灣老人成功老化與活躍老化現況

多層次分析臺灣社會福利學刊 3(2) 1-36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徐慧娟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

現職 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教授

經歷 亞洲大學醫務管理學系副教授

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助理教授

台大醫院企劃室護理部組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The Gerontologist

Geriatrics and Geronotology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Social Science amp Medicine

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Aging amp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Ageing amp Society

Women and Health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

臺灣社會福利學刊台灣公共衛生雜誌等

榮譽獎項 國科會優秀年輕學者獎勵

研習營-社工-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王德睦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此部分為觀念與理論層面的介紹對於欲進入此研究領域的

研究者而言為重要的基礎課程

二內容

(一)貧窮的定義

(二)貧窮的測量包括家庭人數與組成地區時間因素等的考

(三)貧窮的理論觀點包括

1 個人態度或動機的解釋

2 貧窮文化

3 人力資本論

4 與勞動市場有關的論點雨露均霑論(Trickle Down

Thesis)新結構論(New Structuralism)雙元勞動

論(Dual Labor Market Theory)區域勞力市場論

5 福利依賴與工作反誘因的觀點

6 新社會風險論

7 社會排除論

8 生命歷程論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王德睦20001960s以降的美國貧窮理論回顧與

整合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12 卷 第 1 期 第

149-195頁(TSSCI)

林美伶王德睦2000貧窮門檻對貧窮率與貧窮人口組成之

影響台灣社會福利學刊(電子期刊) 第 1 期(中華

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王仕圖蔡勇美2001貧窮動態嘉義縣貧戶的追

蹤研究台大人口學刊 第 21期 第 61-75頁(TSSCI)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1貧窮持續時間的動態分析

以嘉義縣 1990-1998年之低收入戶為例台灣社會學刊

第 26期 第 211-250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 2002英國濟貧政策的形成與轉化

(1601-1834)從馬克斯的觀點的探討社會政策與社

會工作學刊 第 6卷 第 1期 第 5-59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04兒童與成人基本生活費

用的差異調查研究 第 13期 第 5-38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308嘉義縣低收入戶脫貧與

再進入貧窮之分析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第 73-108

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何華欽王德睦呂朝賢200312貧窮測量對貧窮人口組

成之影響預算標準之訂定與模擬台大人口學刊 第

27期 第 67-104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12台灣貧窮門檻與測量的

建立FCSU 的應用台大社工學刊 第 8 期 第 1-46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506貧窮的測量發生率

強度與不均度人口學刊 第 30期 第 1-28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200612台灣貧窮女性化的再檢視人口

學刊 第 33期 第 103-131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701係貧窮的原罪或係城鄉差距

談影響兒童應予學習機會的因素教育與社會研究 第

12期 第 113-135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200712Panel Analysis of Low-income

Elderly-headed household Empirical Evidence for

Chia-yi County in Taiwan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第 11卷 第 2期 第 111-148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200806全球化下脫貧策略的政治經濟研

究從 Anthony Giddens 觀點的探討東吳社會工作學

報 第 18期 第 105-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劉一龍200808所得成長所得不均與

家戶變遷對貧窮率之影響以台灣地區 1990 年至 2004

年為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第 7卷 第 1期 第 29-63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呂朝賢陳俊全王德睦200812台灣的社會救助動態

趨勢型態與成因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20卷 第

4期 第 441-479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812多面向的台灣兒童貧窮趨勢SST

指標的應用與分解台大社工學刊 第 18 期 第

191-230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朝賢王德睦林怡婷沈明彥200912台灣兒童暨家庭

扶助基金會經濟扶助個案給付動態以嘉義分事務所為

例(1967-2008)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第 20期 第 57-92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李秀如王德睦201101台灣兒童貧窮不均度的變遷以

迴歸為基礎的夏普利值分解法分析影響因素台灣社會

工作學刊 第 8期 第 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王德睦

學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1988)

現職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經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1988-1991)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副教授(1991-1993)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兼系主任(1998-2001)

台灣社會福利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Ethnology

The Eastern Anthropologist

中國社會學刊

台大人口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銀行季刊

台灣社會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調查研究

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人口學刊

教育與社會研究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王永慈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介紹台灣貧窮研究的發現藉以觀察台灣貧窮現象的變化同時也提出台灣

與國外對抗貧窮的理念政策服務協助參與者在意識型態政策與服務各層

次都有更深的思考

二內容

(一)台灣貧窮研究的狀況(含碩博士論文)

(二)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包括與失業工作貧窮相關的議題

(三)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的意識型態包括貧窮文化福利依賴脫貧等議

題的辯證

(四)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台灣與國外經驗包括 EITC社會救助法的修法

資產形成工作福利等此外社會企業微型創業等相關的作法也值得介

三參考文獻

(一)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Li-Ching Lyu (2013) The emergence of food

bankvoucher programs in Taiwan a new measure for combating poverty

and food insecurit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in press)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Chack-Kie Wong Kwong-Leung Tang (2012) Citizensrsquo

Attitudes Towards Economic Insecurity and Government After the 2007

Financial Tsunami A Hong Kong and Taiwan Comparis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in press) DOI

101111j1468-2397201200883x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Jun-Rong Chen (2012) Child Poverty in Taiwan

dur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Social

Risk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22(1--2)

20-35(SSCI)

王永慈陳昭榮(2011)貧富家庭教育資源中財務資本之比較研究臺灣教育社

會學研究 11(2) 1-45(TSSCI)

Ozawa M Y Lee amp Y Wang (2011) Economic Conditions of Female-headed

Households in Taiwan in comparison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Swede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27(1)65-76

王永慈 (2007) 「積極促進」概念的解析東吳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頁

151-173

王永慈 (2005) 低收入外籍與大陸配偶家庭之致貧分析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第

四期頁 1-32

王永慈 (2005) 台灣的貧窮問題相關研究的檢視台大社工學刊第十期 頁

1-54

王永慈 (2009) 台灣新貧問題的分析與政策思考於田弘茂與林正義主編「探索

台灣社會福利問題」國策研究院出版

王永慈 (2007) 「台灣的扶貧政策」於王卓祺等主編兩岸三地的社會政策---

理論與實務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關秉寅王永慈 (2005)寧靜革命台灣社會價值觀的變化王振寰章英華主

編凝聚台灣生命力頁 65-99巨流

王永慈 (2005) 「第十章社會政策」於顧東輝主編社會工作概論頁 195-212

上海譯文出版社

王永慈 (2010) 「第 6章台灣的貧窮問題」於瞿海源張苙雲

主編台灣的社會問題巨流

(二)碩博士論文

黃乃凡(1994)台灣貧窮女性化的探討女性戶長家戶貧窮現象之貫時性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何華欽(2003)台灣的貧窮趨勢界定測量與指標應用(博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2CCU0020601022ampsearchmode=basic

巫懿真(2004)府城低收入單親女性與工作貧窮勞動政策與社會安全之檢視(碩

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CCU0520601422ampseachmode=basic

姜義雯(2004)影響台灣階層化因素生活機會與五個貧窮家庭比較研究(碩士

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PU00521602022ampsearchmode=basic

黃聖紜(2004)窮孩子bull低成就家庭貧窮對子女教育成就與生涯選擇的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劉邦富(2005)台灣貧窮家庭兒童照顧政策落差研究(博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THU0020100522ampsearchmode=basic

蔡正海(2005)臺灣地區單人家戶貧窮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鄭淑文(2005)從家庭生命歷程分析貧窮動態 --以嘉義家庭扶助中心經濟扶助

個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倪家欣(2006)臺灣貧窮家庭的社會支持mdash低收入戶樣本的分析(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TPU020800622ampsearchmode=basic

王紹樺(2006)臺灣貧窮風險探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

北市

林茹茵(2006)貧窮女性單親生活因應策略之探討與類型建構(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CNU0210026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文婷(2007)運用優勢觀點探討青少年之貧窮生活經驗(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TNU5201003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怡婷(2007)家戶內所得分配後的台灣女性貧窮圖像(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陳柯玫(2007)「貧窮文化」的詛咒mdash台北市安康社區次文化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凱萱(2008)貧窮青少年生涯抉擇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

金會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CNU021002722ampsearchmode=basic

李秀如(2008)台灣兒童的貧窮輪廓-趨勢的測量與因素的分析(未出版之博士

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張 君 培 ( 2008 ) 社 會 工 作 者 的 貧 窮 意 象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THU0020102622ampsearchmode=basic

黃雅伶(2008)泥沼中的春芽-貧窮兒童的成長與機會(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PU00521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呂芬芬(2009)國小低收入戶學童貧窮烙印覺知之探討(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8HCU0820600722ampsearchmode=basic

吳佳明(2010)貧窮少年生活經驗中復原力發展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吳德偉(2010)臺灣工作貧窮者的生活幸福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PU000201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馬淑蓉(2010)工作貧窮女性單親家庭邁向脫貧之歷程研究以被社會救助法

排除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陳昱志(2010)走在生命的黃磚路貧窮女單親復原力因素與家庭適應關係之

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陳瑩蓉(2010)貧窮家庭親職化少年的自主發展(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

新北市

葉 炫 偵 ( 2010 ) 影 響 台 灣 工 作 貧 窮 的 因 素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CCU0020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謝孟純(2010)家戶內女性就業所得對家戶貧窮率改變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石亦柔(2011)娑婆轉境--貧窮家庭主要照顧者參與社會救助福利服務充權經

驗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PUS520102222ampsearchmode=basic

胡聚名(2011)騎牆與追尋貧窮男社工性別處境的行動與反思(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陳韻雯(2011)貧窮兒童的社會排除經驗以兒童中心取向探討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CNU021001822ampsearchmode=basic

鄭婷尹(2011)臺灣原住民族貧窮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

大學新北市

預計上課

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

討論時數

1小時

王永慈

學歷 PhD in social work at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USA

現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經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專任副教授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系專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Australasian Journal on Ageing

Asian Social Work and Policy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sian Developmen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Human Service

Social Work Education

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

Social Work Research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Abstracts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政大社會學報

社會工作學刊

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

輔仁學誌

榮譽獎項 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獎勵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科學院學術研究獎勵

輔仁大學輔仁學術研究獎

研習營-社工-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顧忠華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非營利組織(NPO)的活動觸角不再侷限於傳統慈善領域

舉凡健康照顧教育宗教環保藝術乃至於企業的活動

都與 NPO 息息相關此一發展趨勢同時造就了 NPO 成為一門跨

學科整合的新研究領域因此有關 NPO 的理論之中並沒有一

門稱之為 NPO 之學門但是卻有許多針對 NPO 進行相關的探

討如預測 NPO 存在於社會之因素探討 NPO 的社會影響或

各種不同部門之間的互動等很明顯地這些討論 NPO 的理論

與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社會心理文化與社會人類學哲

學宗教歷史社會行政等都有密切的關聯不管是經濟學

政治學或社會學的相關理論其切入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的分

析中均從較為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試圖對於當下之社會環境

之下NPO 如何進行組織的安排與設計如何遞送服務與方案

或是如何形塑其組織與外環境的網絡關係以因應社會之變遷

二內容

1 關於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近二十年來的探討聚焦於

下列的理論觀點首先是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 NPO的分類其次

針對政府無法滿足消費者公共財貨與服務需求的「公共財理

論」接著是就契約失效而導致的「失靈理論」(failure theory)

進行探討以及「消費者控制理論」「企業家理論」此部分屬於

創新性議題最後是針對「利他主義與慈善行為」進行概念分析

有關社會學對於 NPO行為的解釋「組織生態學觀點」(ecology of

organization)著重於瞭解 NPO組織與社會環境的關係而「資

源依賴理論」(the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有助於 NPO

瞭 解 資 源 的 競 爭 關 係 再 者 「 制 度 學 派 觀 點 」

(institutionalism)有助於吾人瞭解制度或政策對於 NPO的影

響最後則是從「社會資本理論」(social capital theory)與

「公民社會觀點」(civil society)論述 NPO在當今社會扮演的

之角色

2 隨著台灣的 NPO 與社會福利議題探討的深入與多樣其核心

關懷不外聚焦於「政府跟民營化」的部分民營化大概是十幾年

來談的很多的議題接著另外一個相關的領域是 NPO的「內部

治理」進而衍生的理論觀點有社會資本理論與治理理論以致

於最近發展到比較大的範圍如全球化社會內部治理文化

3 NPO 與社會福利的理論觀點範疇在這幾年的研究很重視組

織屬性的混合亦即越來越重視組織的 MIX 特質亦即你沒

有辦法截然把黑與白分的很清楚也無法截然說非營利營利組

織和公部門彼此的界域是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NPO相

當程度也跟營利組織借用了很多的概念與管理知識進來這個對

於 NPO的屬性產生滲透與混合的影響等其實長期照護的領域就

是一種非常標準的 MIX的特質

4 社會學的理論概「人口生態學」(Population Ecology)對於

NPO與社福研究的影響其實很多人口生態學觀點看到的是 NPO

具有很多不同類型它們會有一段時間大規模的成長然而有一

段時間有一些組織就退場或消失另外一個是「複雜理論」

(Complex Theory)論述的是因為有一些部門間的失靈存在

會影響到這中間的因果關係可能沒有一個固定的脈絡可以去預

測到底在這種情況下將來整個環境的變化對於非營利部門

的發展和影響如何

5 NPO 部門與政府企業非正式部門等的互動關係理論雖

然僅有少數關於部門界域的聚合或侵蝕的實證或跨部門研究出

現但卻有為數不少關於這種趨勢的社會學理論解釋被提出這

樣的觀念採借於網絡生態學交換理論開放系統聯盟資

源依賴甚至是後現代理論而其經常使用的的自變項包括規

模時間結構財務資源體系決策與治理模式專業化程度

以及服務提供的技術等

6 台灣在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其實是借用西方的觀點這個理

論觀點到台灣來要做一些轉化跟調適過去的研究當中也發現

這一點本土經驗加以修正或強化相關的理論觀點是絕對有必要

三參考文獻

王仕圖官有垣李宜興 (2011)〈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理論〉

收錄於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組織部

門組織與運作》第一章頁 15-34台北巨流圖書公

官有垣 (2001)〈第三部門與公民社會的建構部門互動的

理論探討〉《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4期頁 163-201

官有垣 (2003)〈第三部門的研究經濟學觀點與部門互動

理論的檢視〉《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 3期頁 1-29

顧忠華 ( 1999)〈公民結社的結構變遷-以台灣非營利組織

的發展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Vol0 No36

pp123-145

顧忠華 (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台

灣社會學研究》No4 pp145-189

顧忠華(2004)〈我對台灣第三部門研究的中間考察與反

省〉《第三部門學刊》No1 pp190-206

Ben-Ner A (1986) ldquo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hy Do

They Exist in Market Economicsrdquo In

Rose-AckermanSusan(ed) The Economics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Studies in Structure and Policy

Oxford Oxford Univ Press

DiMaggio P J and H K Anheier (1990) ldquoThe Sociolog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Sectorsrdquo Annu Rev

Sociol 16137-159

Douglas J (1987) ldquoPolitical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 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

Press

Hansmann Henry (1987) ldquoEconomic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Kramer R M (2000)ldquoA Third Sector in the Third

Millenniumrdquo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11(1) 1-23

Lin Nan (2001)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tt J Steven (2001) ldquoEconomic and Political Theorie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rdquo J S Ott (ed) The Na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Part 6 pp 179-189

Putnam Robert D (2000)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Y Touchstone

Rose-Ackerman Susan (1996) ldquoAltruism Nonprofits and

Economic Theoryrdquo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4 701-728

Salamon L M H K Anheier amp Associates (1999)

Global Civil Society 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altimore MD The 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Civil Society Studies

Powell WW and Steinberg R (2006)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2nd edition) New Haven

Yale U Press

Weisbrod B A (1974) ldquoToward a Theory of Voluntary

Non-Profit Sector in a Three-Sector Economyrdquo In

Edmund S Phelps(ed) Altruism Morality and

Economic Theory New York Russell Sage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顧忠華

學歷 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

現職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退休教授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

澄社社長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首任理事長

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華人民主文化基金會理事長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

事長

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之期刊 台灣民主季刊

當代

台灣社會學刊

學生輔導季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

台灣社會學

台灣社會學研究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哲學學報

榮譽獎項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之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林淑馨呂朝賢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二十年來臺灣的非營利組織(NPO)成長速度相當驚人

不僅在數量上大幅成長組織成立之宗旨與功能也愈趨專業化且

多元化從文化教育環保健康醫療社會福利社區發展

等幾乎涵蓋了社會中的所有層面正因為如此龐大且快速成長

的組織所扮演之角色日益重要且其所牽涉的利益關係人範圍更

為廣泛甚至還包含了大眾捐款能否被有效運用且不被中飽私囊

的責信問題等等因此 NPO 不僅在內部需要更健全完善的制

度來經營諸如董事會管理單位及志工之間關係的建立且更

重要的是還必須維繫其與企業部門公部門甚至是媒體之間平

衡和諧的互動關係並在這個社會治理脈絡中建立自己的位階

與立足點共同擔任社會治理者的角色與行動者基於此 NPO

必須先建立組織的治理機制方能有效參與社會治理再者 NPO

多面臨環境的劇烈變遷要處理的問題越來越複雜需求越趨多

元造成服務與資源的競爭「管理」這個名詞雖然代表企業管

理但是 NPO 因為沒有企業經營的傳統底限(利潤)因此更迫

切需要學習如何善用管理之道並借重管理來完成使命此刻提

的研究範疇甚廣包含 NPO的治理與領導NPO的責信NPO的

財務管理與租稅NPO的行銷管理NPO與志工志願主義NPO

的資源募集與運用NPO與人力資源及人才培育NPO與就業等

二內容

1 「績效評估或課責」在決策治理和管理這一塊的探討十分重

要績效評估在未來最好能朝向量化發展且可試著研擬一些指

標再者課責這議題在台灣還蠻需要被正視因為台灣的 NPO

愈來愈多在管理上蠻需要這一塊的此外在日本的 NPO管理

研究日本學者比較有提到像 NPO的「社會責任」以及「風險管

理」台灣比較少這樣的討論

2 目前的研究成果頗多呈現在行銷財務人力資本志工管

理文化價值與 NPO 的管理內涵等另外的研究重點則是 NPO

與市場關係政府關係以即與其他 NPO組織間的互動關係再

者在 NPO的決策治理跟管理運作方面也有頗多的研究議題與

成果是與 NPO 的發展跟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有關

例如很多台灣的 NPO發展到五年十年會面臨到轉型開始

想要朝向更複雜的組織體系以及產出內容以及組織本身結構裡

面的分化問題亦即大機構裡面分化出新的一個獨立的機構

3 談領導與治理董事會的部分牽涉到決策至於 NPO 的「財

務」部分現在會把三個結合起來即募款產業化創新這部

分結合其實這部分就等於組織管理很核心的部分此外如果

今天只是一般性組織大概就是談人力資源管理志工管理但

因為我們聚焦於是社福 NPO因此「專業主義」的部分十分重要

換言之著重專業性的探討例如遞送服務上的特殊性含使命

整體性運作怎麼搭配組織管理的部分這樣組織管理就不會零

散化且有一個主軸

4 新興且可延伸的研究議題-「非營利組織與科技社會」這個議

題不管在社會福利領域或其他學科都會談到例如虛擬社會網

絡或其他科技社會與福利服務的遞送再者有一個議題是跟在

地化有關即是「非營利組織與城鄉發展」這部分除了跟社會

企業有關係之外還有台灣最近縣市合併後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福利資源重構之後縣市政府怎麼樣去推動地方的非營利組織

形成新的治理模式等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2002)〈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以九二一賑災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1(2)39-77

呂朝賢(2002)〈對我國志願服務法的若干反思與建議〉《臺

大社會工作學刊》7203-241

呂朝賢與郭俊巖(2003)〈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

係以嘉義地區為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報》11143-188

呂朝賢與潘福財(2004)〈非營利組織變革以聖心教養院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2)79-115

呂朝賢(2005)〈民眾參與志願服務及期投入時間的影響因

素〉《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3121-163

呂朝賢(2005)〈中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台

大社會工作學刊》121-49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日本行政體系支援

作法之分析〉《第三部門學刊》第 3期1-37

林淑馨(2005)〈日本型公私協力之析探以第三部門與 PFI

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 16期1-33(TSSCI)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夥伴關係之析探以日本

為例〉《公共事務評論》第 6卷第 1期25-50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林淑馨(2008)〈社福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在服務輸送互動上

之困境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 122期47-62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官有垣李宜興謝祿宜(2006)〈社區型基金會的治理研究

以嘉義新港及宜蘭仰山兩家文教基金會為案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18期

官有垣康峰菁杜承嶸陸宛蘋陳怡璇(2009)〈臺灣社

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執行長角色職能之基礎分析〉《兒童

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5期頁 171-196

官有垣杜承嶸康峰菁(2009)〈非營利組織執行長的薪酬

探討以台灣社會福利相關類型的基金會為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30期

官有垣呂朝賢鄭清霞(2008)〈台灣第三部門的就業2005

年調查研究資料的分析〉《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

頁 45-85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 主編(2011)《非營利部門組織

與運作 2011年簡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官有垣 (2012)〈非營利組織執行長之治理-以臺灣社會福利

相關基金會為例〉《中國第三部門研究》第 2 卷頁 2-25

劉淑瓊(2005)〈績效品質與消費者權益保障論社會服務

契約委託的責信課題〉《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 卷

2 期

劉淑瓊(2008)〈競爭選擇論臺灣社會服務契約委託之市

場理性〉《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 18 期頁 67-104

劉淑瓊(200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載於蕭新煌等

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林淑馨

學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博士

現職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教授

經歷 民國八十三年度教育部公費留日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助理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副教授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考試院高普考特考訓練講座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交通統計研究所客座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公民社會中心諮詢委員

第三部門學會理事

公共事務評論編輯委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政治科學論叢

公共事務評論

行政暨政策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中國行政

榮譽獎項 國科會 2012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科會 2011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立臺北大學 2012年學術研究獎

國立臺北大學 2011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10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09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台北大學 100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

國立臺北大學 101年度教師創新教材與教法獎勵

國科會第 51屆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呂朝賢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 教授

經歷 中正大學會福利學系兼任副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在全球性的趨勢下傳統的公部門營利部門和第三部門之

間的界線進一步變得模糊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或社會

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出現正是這種情況的體現社會

經濟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說是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混合

物也代表著慈善福利機構對社會提供服務的另一種介入目前

在歐陸與美國兩地此概念的發展卻有實質的突破2000 年迄

今其他地區如東亞和拉丁美洲也日益對此概念的內涵與相關的

研究深感興趣有關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大西洋兩岸雙方共同的

特質是受到社會目的驅使的新型態創業行為因而蓬勃發展的領

域其實是構建於第三部門之中根據多數歐洲的傳統(Evers

and Laville 2004)第三部門集結了合作社協會互助會社

和日益增加的基金會等類型的組織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以「社

會經濟」(social economy)一詞稱呼「第三部門」意謂這是一

種透過經濟活動追求實踐民主的方式而對於社會企業和創業精

神等概念的後續演變賦予了深厚的意涵

二內容

1 關於社會企業到底這類組織跟傳統非營利組織或營利企業

組織身分別有何差異其獨特性為何為何其可以自成部門可

以單獨立法有他自己可以研究的議題

2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研究

的主要學派 A 美國的社會創新學派(Social Innovation

School)與社會企業賺取所得學派(Social EnterpriseEarned

Income School) B 歐陸的 EMES 學派(The EMES Approach)與

英國的學派(The UK Approach)

3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傳統在非營利組織的盈餘和

利潤不分配的限制是不是還適用在社會企業裡面這是一個非常

值得探討的議題如果強調社會企業跟以前的非營利組織有什麼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Governance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Press

Ridges Tess and Sharon Wright (2008) Understanding

Inequality Poverty and Wealth Bristol Policy

Press

Yeats Nicola and Chris Holden (2009) The Global Social

Policy Reader Bristol Policy Press

王卓祺等編(2007)《兩岸三地社會政策理論與實務》香

港香港中文大學

古允文2004〈巨靈或螳螂全球化下的台灣社會與福利政

策〉於張世雄等合著《社會正義與全球化福利與自由

主義的反思》頁 37-66台北殷海光基金會

古允文主編2008《回到根本重構台灣的基本生活安全網》

台北厚生基金會

李易駿等譯(2006)《解讀社會政策》台北群學

莫家豪古允文主編(2000)《龍之躍中港台社會發展比較》

香港人文科學

國內相關學刊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

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3小時

古允文

學歷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社會政策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經歷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系主

任共同科主任

2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3 2005年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訪問學人

4 台灣社會政策學會秘書長

5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執行主編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Japanese Sociolog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Poverty 社會保障研究(中國人民

大學)社會政策評論(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學刊臺灣社會研究臺灣社

會福利學刊hellip

榮譽獎項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8893學年度研究績優獎

2 國立臺灣大學免評鑑教授

3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主編

4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Routledge London)編

委會委員

5 臺灣社會政策學會理事長 2009-至今

6 「東亞社會政策研究網絡」(The East Asian Social Policy

Research Network EASP)主席

(httpwwwwelfareasiaorgcontact) 2011-2012

7 聯 合 國 社 會 發 展 研 究 院 ( United N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ocial Development UNRISD)collaborating

researcher

8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SCI) Journal of

Social Policy (SSCI) Policy and Politics (SSC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SSCI)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論文

審查

研習營-社工-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古允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申請本講題必須先研習過「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才可申請)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隨著 1990年代以來東亞福利研究的蓬勃發展已經成為比

較社會政策的重要研究領域之一而且與傳統歐洲福利國家研究

呈現東西互相爭輝的趨勢然而過去東亞福利的跨國研究多

半還是透過個別的管道缺少制度化的組織力量來推動但自英

國「東亞社會政策研究網絡」(The East Asian Social Policy

Research Network EASP)產生之後開始了制度化的進展與每

年的國際研討會2012年更首度與英國「社會政策學會」(Social

Policy Association SPA)於 University of York合辦國際研

討會獲得國際社會政策學界的普遍認可

不過大部分東亞的研究仍順著 Gosta Esping-Andersen

福利體制的脈絡著重於東亞福利體系是否不同於社會民主保

守主義以及自由主義等三種福利體制之外自成為一特殊福利

體制的問題而所獲得的答案也林林種種但可以確定的是存

在於東亞各國福利體系之間的差異程度絕對不是單一福利體制

概念所能完全涵蓋的有趣的是就西方學者而言關心焦點依

然集中在東亞儒家文化的家庭福利上但這樣的刻板印象與迷

思則受到東亞學者的批駁日本學者說明其家庭結構的轉變已

然降低家庭提供其成員福利的能力韓國學者則指明東亞金融風

暴的經驗顯示家庭並不足以構成抵擋大規模經濟變動與失業問

題的緩衝香港學者也指出在長期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家庭的

福利功能與能量正在流失之中這些均構成國家不得不介入社會

福利的因素因此究竟是否存在儒家式的福利模式受到普遍

的質疑

在這樣的情況下東亞各國政府似乎仍未做好大規模福利干

預的準備而是隨著人口結構老化性別與家庭關係的轉變政

治民主化的壓力以及全球產業與工作機會變遷的需要一步一

步被推動出來這樣的討論引發出新的研究議題亦即東亞福利

發展背後的結構性影響因素究竟是什麼家庭市場以及非營

利組織固然是福利供給的各種可能管道之一但究竟是什麼力量

決定國家的干預不干預乃至干預的方向與程度而國家福利

角色的範定相對地也形塑了家庭市場以及非營利組織在社會

福利上的角色定位此一研究議題已跳脫東亞福利體制歸類的分

析進一步往規範性理論發展了

這個講題的目的即是協助研究者瞭解這股國際學術發展趨

勢進而思考如何將自身的研究置於這樣的大脈絡中增加台灣

學界在國際上的能見度

二內容

(1) 比較社會政策的發展

(2) 比較社會政策的方法論議題

(3) 東亞福利研究對傳統西方福利國家研究的啟示

(4) 置台灣於國際比較脈絡中

三參考文獻

Alcock Pete and Gary Craig (eds) (2009) International

Social Policy (2nd edition) B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Aspalter Christian (ed) (2002) Discovering the

Welfare State in East Asia Westport Connecticut

Praeger

Esping-Andersen Gosta (1990) The Three Worlds of

Welfare Capitalism Cambridge Polity

Esping-Andersen Gosta (1997) lsquoHybrid or Unique The

Japanese Welfare State between Europe and Americarsquo

Journal of European Social Policy 7 (3) 179-189

Goodman Roger Gordon White and Huck-ju Kwon (eds)

(1998) The East Asian Welfare Model Welfare

Orientalism and Stat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Gough Ian and Geof Wood (eds) (2004) Insecurity and

Welfare Regimes in Asia Africa and Latin America

Social Policy in Development Context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all A Peter and David Soskice (2001) lsquoAn

Introduction to Varieties of Capitalismrsquo in A Peter

Hall and David Soskice (eds) Varieties of Capitalism

The Institutional Foundation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pp 1-68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olliday Ian (2000) lsquoProductivist welfare Capitalism

Social Policy in East Asiarsquo Political Studies 48

706-723

Holliday Ian and Paul Wilding (eds) (2003) Welfare

Capitalism in East Asia Social Policy in the Tiger

Economies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Jones Catherine (1993) lsquoThe Pacific Challenge

Confucian Welfare Statesrsquo in Catherine Jones (ed)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Welfare State in Europe pp

198-217 London Routledge

Jones Catherine (ed) (2001) Comparing the Social

Policy Experience of Britain and Taiwan Aldershot

Ashgate

Kown Huck-ju (1999) The Welfare State in Korea The

Politics of Legitimation Basingstoke Macmillan

Kown Huck-ju (ed) (2005) Transforming the

Developmental Welfare State in East Asia Basingstoke

Macmillan

Ku Yeun-wen (1997) Welfare Capitalism in Taiwan State

Economy and Social Policy London Macmillan press

Ku Yeun-wen (2004) lsquoIs There a Way Out Global

Competition and Social Reform in Taiwanrsquo Social

Policy and Society 3 (3) 311-320

Ku Yeun-wen (2007) lsquoDevelopments in East Asian Welfare

Studiesrsquo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Vol 41

No 2 pp 115-131

Ku Yeun-wen et al (2009) Poverty Reduction and Policy

Regime in Taiwan A Pathway towards Development

Welfare and Democratization Geneva UNRISD

Lee Yih-Jiunn and Yeun-wen Ku (2007) lsquoEast Asian

Welfare Regimes Testi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Developmental Welfare Statersquo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Vol 41 No 2 pp 197-212

Mkandawire Thandika (ed) (2004) Social Policy in a

Development Context Basingstoke Macmillan

Ramesh M (2004) Social Policy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Education Health Housing and Income

Maintenance London Routledge

Tang Kwong-leung (2000) Social Welfare Development in

East Asia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Wong Joseph (2004) Healthy Democracies Welfare

Politics in Taiwan and South Korea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國內相關學刊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

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3小時

古允文

學歷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社會政策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經歷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系主

任共同科主任

2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3 2005年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訪問學人

4 台灣社會政策學會秘書長

5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執行主編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Japanese Sociolog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Poverty 社會保障研究(中國人民

大學)社會政策評論(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學刊臺灣社會研究臺灣社

會福利學刊hellip

榮譽獎項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8893學年度研究績優獎

2 國立臺灣大學免評鑑教授

3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主編

4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Routledge London)編

委會委員

5 臺灣社會政策學會理事長 2009-至今

6 「東亞社會政策研究網絡」(The East Asian Social Policy

Research Network EASP)主席

(httpwwwwelfareasiaorgcontact) 2011-2012

7 聯 合 國 社 會 發 展 研 究 院 ( United N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ocial Development UNRISD)collaborating

researcher

8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SCI) Journal of

Social Policy (SSCI) Policy and Politics (SSC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SSCI)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論文

審查

研習營-社工-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呂寶靜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隨著老人人口的快速成長長期照顧議題愈趨重要各國政

府無不紛紛制訂長期照顧政策台灣也於 2007 年訂頒「我國長

期照顧十年計畫」積極發展並推展各項長期照顧服務相關的

議題也引起學者的關注由於長期照護的定義是提供給需要協

助的個人(因身體或心智失能)多元性的持續性的健康及社會服

務且包括由家人或是朋友提供的非正式服務以及由專業人員

或機構所提供的正式服務其中個人照顧和社會支持(或者所

謂的「社會照顧」)是社會工作的範疇因而長期照顧今年來成

為社會工作熱門的研究主題因此本門講題的目標在於精進新

進學術工作者從事老人長期照顧研究的知能

二內容

本講題內容在於檢視與長期照顧制度相關的社工研究主

題首先就是如何評量長照對象的需求不論就服務方案設計

政策制定社會工作實施的角度出發瞭解長照對象的身心狀況

需求及服務使用有其必要性就社會工作實務而言長照對象之

評量可供訂定照顧計畫之參考若從機構行政管理人員或方案制

訂者的角度出發失能者身體功能狀況會決定其獲取服務的資

格也影響著資源分配的方法當然也會支配經費的推估惟在

評量老人時有關評量的層面之擬訂評量工具之認可或選用甚

至對於評量結果之均是複雜的過程牽涉到評量的面向及工具選

擇評量過程的注意事項以及評量與服務之連接等議題其次

長期照顧體系涵括多元服務項目但民眾不見得認知到服務的存

在也未必會去使用服務究竟促使失能者及其家屬去使用服務

的因素有哪些又阻礙的因素為何而安德遜模式所提出的影

響個人使用醫療照顧的模式對長期照顧服務的使用之適用性為

何再其次在服務輸送過程中社工專業在長期照顧體系中可

發揮的功能為何又社工人員在長期照顧設施或服務提供單位

的角色為何又如何分析社工員之工作適應或工作滿足另照

顧服務員的培訓與留任也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關心換言之社工

員的人力資源發展與管理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此外從服務

輸送結果(outcome)出發倘若定位在方案評估研究則成效如

何界定又如何測量另又該如何從事評估研究更具體而言

本講題涵括下列四項子題

(一)長期照顧需求評量工具選擇與實務運用

(二)長期照顧服務使用(service utilization)模式

(三)長期照顧社會工作員和照顧服務員之人力資源發展與管

理議題

(四)各種長期照顧服務方案之成效評估

三參考文獻

呂寶靜(2001)〈第三章 老人使用日間照護服務的決定過程

誰的需求誰的決定〉載於呂寶靜編著《老人照顧

老人家庭正式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01)〈第四章 老人日間照顧分案功能之初探老人

福利喘息照顧〉載於呂寶靜編著《老人照顧老人

家庭正式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04)〈失能者身體功能之評量-失能者與其照顧者

看法之比較〉台灣公共衛生雜誌23 (3)188-196

呂寶靜(2012)〈懷舊團體介入方案對增進老人福祉成效之初

探〉《台灣社會工作學刊》10119-152

呂寶靜(2012)《老人福利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13)〈長期照顧社工作人力資源發展之展望〉《社

區發展季刊》第 141期(出版中)

呂寶靜陳正芬(2009)〈我國居家照顧服務員職業證照與培

訓制度之探究從英國和日本的作法反思台灣〉《社會政

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3(1)185-233

林萬億審定Kathleen McInnis-Dittrich原著 (2011)《老

年社會工作生理心理及社會的評估與介入》台北

五南

Andersen Ronald and John F Newman (1973)Societal and

Individual Determinants of Medical Care Util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Milbank Quarterly

5195-124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 NASW(2003)

National Standards for Social Work Services in

Long-term Care Facilities

OECD (2005)The Long-term Care for Older People The

OECD Health Project

Robert L Kane amp Rosalie A Kane ( 2000 ) Assessing Older

Persons-Measures Meaning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Robert L Kane amp Rosalie A Kane (1998) The Heart of

Long- Term Car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Stone R IJ M Wiener(2001)Who Will Care for Us

Addressing the Long-Term Care Workforce

CrisisWashington D CThe Urban Institut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omes and Services for the

Aging

Stone R IS L DawsonM Harahan(2003)Why Workforce

Development Should Be Part of the Long-Term Care

Quality DebateWashington DC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omes and Services for the Aging and the Institute

for the Future of Aging Services

Wiener J M M Frieman and D Brown(2007)lsquoChap 2

Quality Domains in Long-term care and lsquoChap 5

Conclusions in (ed)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ong-term Care pp3-5 and

33-35Washington D C National Commission for

Quality of Long-term Care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呂寶靜

學歷 密西根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學博士

現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經歷 1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系副教授教授兼系主任

2 台灣社會工作人員專業協會理事長

3 台灣社會學刊政治大學社會學報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社

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等期刊之編輯委

4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人文及社會

科學期刊人口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台灣社會工作學

刊等期刊之評審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Current Sociology

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彙刊

台灣社會學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公共衛生雜誌

運輸學刊

亞洲研究

榮譽獎項 多次行政院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勵

99-101政治大學國科會獎勵特殊優秀人才獎勵

研習營-社工-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徐慧娟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為瞭解個體老化的過程與社會脈絡歷史時期關係

需要大規模樣本或貫時性資料做為研究老人議題之分析運用全

國性大型資料分析運用已成為世界各國主要的研究途徑之一然

而收集資料耗費資源甚鉅個人研究者往往不容易取得臺灣目

前已有數個大型研究資料庫供研究者申請使用其中包括老人研

究相關議題變項過去已提供國內外學者許多發表研究的機會

對於欲開始新興研究議題之學者亦可以藉由既有資料庫的分

析提供對研究興趣的初步了解以做為未來發展進一步研究的

基礎尤其對於新進研究人員使用大型資料庫分析為發展研究

主題極為便利的方式

由於大型研究資料庫已有許多學者使用過如何能從大型資

料庫中設定研究主題並發展新的研究方向及發表學術成果對

於有意從事跨領域的老人學研究者實為一可以考慮的方式

二內容

本講題目標在於為有志於老人研究議題的學者介紹台灣老

人研究可運用的大型資料庫內容如何藉由資料庫分析發展個人

研究興趣與主題以及可能用到的分析途徑

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3小時)內容

包括團體分享(05小時)專題演講(25小時)二是交流(1

小時)

(一)由與會者就其研究上經常遇到的困難與經驗提出分享

(約 05小時)

(二)進行專題演講介紹國內大型研究資料庫的設計與內

容以及與老人研究相關的變項與主題並以講者的研

究經驗(成功老化主題)為例分享研究議題的探索與發

展方式(約 25小時)

(三)接受有興趣從事大型資料庫分析研究的學者進行交流

三參考文獻

Beland D Durandal JPV (2012) Aging in France

population trends policy issu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e Gerontologist doi

101093gerontgns149

Hsu H C (2010) Trajectory of life satisfaction

subjective economic status and successful aging in

Taiwan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99(3) 455-468

Hsu H C (2012) Trajectories of life satisfaction and

covariates among the older adults in Taiwan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55(1)

210-216

Hsu H C Jones B L (2012) Multiple trajectories of

successful aging of older and younger cohorts The

Gerontologist 52(6) 843-856

Hsu HC (2011) Impact of morbidity and life events on

successful aging 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3(4) 458-469 DOI

1011771010539511412575

Hsu HC Lew-Ting CY Wu SC (2001) Age period

and cohort effects on the attitude toward supporting

parents in Taiwan The Gerontologist 41 716-722

Kasl SV (1995) Strategies in research on health and

aging looking beyond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Journal of Gerontology Social Sciences 50B(4)

S191-S193

Kemper P (2003) Long-term care research and policy

The Gerontologist 43(4) 436-446

Wolinsky F D (1994) Health services utilization

among older adults conceptual measurement and

modeling issues in secondary analysis The

Gerontologist 34(4) 470-475

徐慧娟張明正(2004)臺灣老人成功老化與活躍老化現況

多層次分析臺灣社會福利學刊 3(2) 1-36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徐慧娟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

現職 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教授

經歷 亞洲大學醫務管理學系副教授

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助理教授

台大醫院企劃室護理部組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The Gerontologist

Geriatrics and Geronotology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Social Science amp Medicine

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Aging amp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Ageing amp Society

Women and Health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

臺灣社會福利學刊台灣公共衛生雜誌等

榮譽獎項 國科會優秀年輕學者獎勵

研習營-社工-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王德睦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此部分為觀念與理論層面的介紹對於欲進入此研究領域的

研究者而言為重要的基礎課程

二內容

(一)貧窮的定義

(二)貧窮的測量包括家庭人數與組成地區時間因素等的考

(三)貧窮的理論觀點包括

1 個人態度或動機的解釋

2 貧窮文化

3 人力資本論

4 與勞動市場有關的論點雨露均霑論(Trickle Down

Thesis)新結構論(New Structuralism)雙元勞動

論(Dual Labor Market Theory)區域勞力市場論

5 福利依賴與工作反誘因的觀點

6 新社會風險論

7 社會排除論

8 生命歷程論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王德睦20001960s以降的美國貧窮理論回顧與

整合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12 卷 第 1 期 第

149-195頁(TSSCI)

林美伶王德睦2000貧窮門檻對貧窮率與貧窮人口組成之

影響台灣社會福利學刊(電子期刊) 第 1 期(中華

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王仕圖蔡勇美2001貧窮動態嘉義縣貧戶的追

蹤研究台大人口學刊 第 21期 第 61-75頁(TSSCI)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1貧窮持續時間的動態分析

以嘉義縣 1990-1998年之低收入戶為例台灣社會學刊

第 26期 第 211-250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 2002英國濟貧政策的形成與轉化

(1601-1834)從馬克斯的觀點的探討社會政策與社

會工作學刊 第 6卷 第 1期 第 5-59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04兒童與成人基本生活費

用的差異調查研究 第 13期 第 5-38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308嘉義縣低收入戶脫貧與

再進入貧窮之分析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第 73-108

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何華欽王德睦呂朝賢200312貧窮測量對貧窮人口組

成之影響預算標準之訂定與模擬台大人口學刊 第

27期 第 67-104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12台灣貧窮門檻與測量的

建立FCSU 的應用台大社工學刊 第 8 期 第 1-46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506貧窮的測量發生率

強度與不均度人口學刊 第 30期 第 1-28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200612台灣貧窮女性化的再檢視人口

學刊 第 33期 第 103-131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701係貧窮的原罪或係城鄉差距

談影響兒童應予學習機會的因素教育與社會研究 第

12期 第 113-135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200712Panel Analysis of Low-income

Elderly-headed household Empirical Evidence for

Chia-yi County in Taiwan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第 11卷 第 2期 第 111-148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200806全球化下脫貧策略的政治經濟研

究從 Anthony Giddens 觀點的探討東吳社會工作學

報 第 18期 第 105-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劉一龍200808所得成長所得不均與

家戶變遷對貧窮率之影響以台灣地區 1990 年至 2004

年為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第 7卷 第 1期 第 29-63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呂朝賢陳俊全王德睦200812台灣的社會救助動態

趨勢型態與成因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20卷 第

4期 第 441-479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812多面向的台灣兒童貧窮趨勢SST

指標的應用與分解台大社工學刊 第 18 期 第

191-230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朝賢王德睦林怡婷沈明彥200912台灣兒童暨家庭

扶助基金會經濟扶助個案給付動態以嘉義分事務所為

例(1967-2008)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第 20期 第 57-92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李秀如王德睦201101台灣兒童貧窮不均度的變遷以

迴歸為基礎的夏普利值分解法分析影響因素台灣社會

工作學刊 第 8期 第 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王德睦

學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1988)

現職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經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1988-1991)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副教授(1991-1993)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兼系主任(1998-2001)

台灣社會福利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Ethnology

The Eastern Anthropologist

中國社會學刊

台大人口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銀行季刊

台灣社會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調查研究

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人口學刊

教育與社會研究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王永慈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介紹台灣貧窮研究的發現藉以觀察台灣貧窮現象的變化同時也提出台灣

與國外對抗貧窮的理念政策服務協助參與者在意識型態政策與服務各層

次都有更深的思考

二內容

(一)台灣貧窮研究的狀況(含碩博士論文)

(二)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包括與失業工作貧窮相關的議題

(三)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的意識型態包括貧窮文化福利依賴脫貧等議

題的辯證

(四)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台灣與國外經驗包括 EITC社會救助法的修法

資產形成工作福利等此外社會企業微型創業等相關的作法也值得介

三參考文獻

(一)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Li-Ching Lyu (2013) The emergence of food

bankvoucher programs in Taiwan a new measure for combating poverty

and food insecurit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in press)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Chack-Kie Wong Kwong-Leung Tang (2012) Citizensrsquo

Attitudes Towards Economic Insecurity and Government After the 2007

Financial Tsunami A Hong Kong and Taiwan Comparis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in press) DOI

101111j1468-2397201200883x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Jun-Rong Chen (2012) Child Poverty in Taiwan

dur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Social

Risk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22(1--2)

20-35(SSCI)

王永慈陳昭榮(2011)貧富家庭教育資源中財務資本之比較研究臺灣教育社

會學研究 11(2) 1-45(TSSCI)

Ozawa M Y Lee amp Y Wang (2011) Economic Conditions of Female-headed

Households in Taiwan in comparison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Swede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27(1)65-76

王永慈 (2007) 「積極促進」概念的解析東吳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頁

151-173

王永慈 (2005) 低收入外籍與大陸配偶家庭之致貧分析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第

四期頁 1-32

王永慈 (2005) 台灣的貧窮問題相關研究的檢視台大社工學刊第十期 頁

1-54

王永慈 (2009) 台灣新貧問題的分析與政策思考於田弘茂與林正義主編「探索

台灣社會福利問題」國策研究院出版

王永慈 (2007) 「台灣的扶貧政策」於王卓祺等主編兩岸三地的社會政策---

理論與實務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關秉寅王永慈 (2005)寧靜革命台灣社會價值觀的變化王振寰章英華主

編凝聚台灣生命力頁 65-99巨流

王永慈 (2005) 「第十章社會政策」於顧東輝主編社會工作概論頁 195-212

上海譯文出版社

王永慈 (2010) 「第 6章台灣的貧窮問題」於瞿海源張苙雲

主編台灣的社會問題巨流

(二)碩博士論文

黃乃凡(1994)台灣貧窮女性化的探討女性戶長家戶貧窮現象之貫時性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何華欽(2003)台灣的貧窮趨勢界定測量與指標應用(博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2CCU0020601022ampsearchmode=basic

巫懿真(2004)府城低收入單親女性與工作貧窮勞動政策與社會安全之檢視(碩

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CCU0520601422ampseachmode=basic

姜義雯(2004)影響台灣階層化因素生活機會與五個貧窮家庭比較研究(碩士

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PU00521602022ampsearchmode=basic

黃聖紜(2004)窮孩子bull低成就家庭貧窮對子女教育成就與生涯選擇的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劉邦富(2005)台灣貧窮家庭兒童照顧政策落差研究(博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THU0020100522ampsearchmode=basic

蔡正海(2005)臺灣地區單人家戶貧窮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鄭淑文(2005)從家庭生命歷程分析貧窮動態 --以嘉義家庭扶助中心經濟扶助

個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倪家欣(2006)臺灣貧窮家庭的社會支持mdash低收入戶樣本的分析(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TPU020800622ampsearchmode=basic

王紹樺(2006)臺灣貧窮風險探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

北市

林茹茵(2006)貧窮女性單親生活因應策略之探討與類型建構(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CNU0210026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文婷(2007)運用優勢觀點探討青少年之貧窮生活經驗(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TNU5201003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怡婷(2007)家戶內所得分配後的台灣女性貧窮圖像(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陳柯玫(2007)「貧窮文化」的詛咒mdash台北市安康社區次文化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凱萱(2008)貧窮青少年生涯抉擇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

金會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CNU021002722ampsearchmode=basic

李秀如(2008)台灣兒童的貧窮輪廓-趨勢的測量與因素的分析(未出版之博士

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張 君 培 ( 2008 ) 社 會 工 作 者 的 貧 窮 意 象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THU0020102622ampsearchmode=basic

黃雅伶(2008)泥沼中的春芽-貧窮兒童的成長與機會(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PU00521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呂芬芬(2009)國小低收入戶學童貧窮烙印覺知之探討(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8HCU0820600722ampsearchmode=basic

吳佳明(2010)貧窮少年生活經驗中復原力發展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吳德偉(2010)臺灣工作貧窮者的生活幸福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PU000201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馬淑蓉(2010)工作貧窮女性單親家庭邁向脫貧之歷程研究以被社會救助法

排除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陳昱志(2010)走在生命的黃磚路貧窮女單親復原力因素與家庭適應關係之

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陳瑩蓉(2010)貧窮家庭親職化少年的自主發展(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

新北市

葉 炫 偵 ( 2010 ) 影 響 台 灣 工 作 貧 窮 的 因 素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CCU0020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謝孟純(2010)家戶內女性就業所得對家戶貧窮率改變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石亦柔(2011)娑婆轉境--貧窮家庭主要照顧者參與社會救助福利服務充權經

驗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PUS520102222ampsearchmode=basic

胡聚名(2011)騎牆與追尋貧窮男社工性別處境的行動與反思(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陳韻雯(2011)貧窮兒童的社會排除經驗以兒童中心取向探討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CNU021001822ampsearchmode=basic

鄭婷尹(2011)臺灣原住民族貧窮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

大學新北市

預計上課

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

討論時數

1小時

王永慈

學歷 PhD in social work at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USA

現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經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專任副教授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系專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Australasian Journal on Ageing

Asian Social Work and Policy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sian Developmen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Human Service

Social Work Education

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

Social Work Research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Abstracts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政大社會學報

社會工作學刊

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

輔仁學誌

榮譽獎項 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獎勵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科學院學術研究獎勵

輔仁大學輔仁學術研究獎

研習營-社工-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顧忠華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非營利組織(NPO)的活動觸角不再侷限於傳統慈善領域

舉凡健康照顧教育宗教環保藝術乃至於企業的活動

都與 NPO 息息相關此一發展趨勢同時造就了 NPO 成為一門跨

學科整合的新研究領域因此有關 NPO 的理論之中並沒有一

門稱之為 NPO 之學門但是卻有許多針對 NPO 進行相關的探

討如預測 NPO 存在於社會之因素探討 NPO 的社會影響或

各種不同部門之間的互動等很明顯地這些討論 NPO 的理論

與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社會心理文化與社會人類學哲

學宗教歷史社會行政等都有密切的關聯不管是經濟學

政治學或社會學的相關理論其切入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的分

析中均從較為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試圖對於當下之社會環境

之下NPO 如何進行組織的安排與設計如何遞送服務與方案

或是如何形塑其組織與外環境的網絡關係以因應社會之變遷

二內容

1 關於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近二十年來的探討聚焦於

下列的理論觀點首先是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 NPO的分類其次

針對政府無法滿足消費者公共財貨與服務需求的「公共財理

論」接著是就契約失效而導致的「失靈理論」(failure theory)

進行探討以及「消費者控制理論」「企業家理論」此部分屬於

創新性議題最後是針對「利他主義與慈善行為」進行概念分析

有關社會學對於 NPO行為的解釋「組織生態學觀點」(ecology of

organization)著重於瞭解 NPO組織與社會環境的關係而「資

源依賴理論」(the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有助於 NPO

瞭 解 資 源 的 競 爭 關 係 再 者 「 制 度 學 派 觀 點 」

(institutionalism)有助於吾人瞭解制度或政策對於 NPO的影

響最後則是從「社會資本理論」(social capital theory)與

「公民社會觀點」(civil society)論述 NPO在當今社會扮演的

之角色

2 隨著台灣的 NPO 與社會福利議題探討的深入與多樣其核心

關懷不外聚焦於「政府跟民營化」的部分民營化大概是十幾年

來談的很多的議題接著另外一個相關的領域是 NPO的「內部

治理」進而衍生的理論觀點有社會資本理論與治理理論以致

於最近發展到比較大的範圍如全球化社會內部治理文化

3 NPO 與社會福利的理論觀點範疇在這幾年的研究很重視組

織屬性的混合亦即越來越重視組織的 MIX 特質亦即你沒

有辦法截然把黑與白分的很清楚也無法截然說非營利營利組

織和公部門彼此的界域是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NPO相

當程度也跟營利組織借用了很多的概念與管理知識進來這個對

於 NPO的屬性產生滲透與混合的影響等其實長期照護的領域就

是一種非常標準的 MIX的特質

4 社會學的理論概「人口生態學」(Population Ecology)對於

NPO與社福研究的影響其實很多人口生態學觀點看到的是 NPO

具有很多不同類型它們會有一段時間大規模的成長然而有一

段時間有一些組織就退場或消失另外一個是「複雜理論」

(Complex Theory)論述的是因為有一些部門間的失靈存在

會影響到這中間的因果關係可能沒有一個固定的脈絡可以去預

測到底在這種情況下將來整個環境的變化對於非營利部門

的發展和影響如何

5 NPO 部門與政府企業非正式部門等的互動關係理論雖

然僅有少數關於部門界域的聚合或侵蝕的實證或跨部門研究出

現但卻有為數不少關於這種趨勢的社會學理論解釋被提出這

樣的觀念採借於網絡生態學交換理論開放系統聯盟資

源依賴甚至是後現代理論而其經常使用的的自變項包括規

模時間結構財務資源體系決策與治理模式專業化程度

以及服務提供的技術等

6 台灣在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其實是借用西方的觀點這個理

論觀點到台灣來要做一些轉化跟調適過去的研究當中也發現

這一點本土經驗加以修正或強化相關的理論觀點是絕對有必要

三參考文獻

王仕圖官有垣李宜興 (2011)〈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理論〉

收錄於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組織部

門組織與運作》第一章頁 15-34台北巨流圖書公

官有垣 (2001)〈第三部門與公民社會的建構部門互動的

理論探討〉《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4期頁 163-201

官有垣 (2003)〈第三部門的研究經濟學觀點與部門互動

理論的檢視〉《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 3期頁 1-29

顧忠華 ( 1999)〈公民結社的結構變遷-以台灣非營利組織

的發展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Vol0 No36

pp123-145

顧忠華 (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台

灣社會學研究》No4 pp145-189

顧忠華(2004)〈我對台灣第三部門研究的中間考察與反

省〉《第三部門學刊》No1 pp190-206

Ben-Ner A (1986) ldquo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hy Do

They Exist in Market Economicsrdquo In

Rose-AckermanSusan(ed) The Economics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Studies in Structure and Policy

Oxford Oxford Univ Press

DiMaggio P J and H K Anheier (1990) ldquoThe Sociolog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Sectorsrdquo Annu Rev

Sociol 16137-159

Douglas J (1987) ldquoPolitical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 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

Press

Hansmann Henry (1987) ldquoEconomic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Kramer R M (2000)ldquoA Third Sector in the Third

Millenniumrdquo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11(1) 1-23

Lin Nan (2001)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tt J Steven (2001) ldquoEconomic and Political Theorie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rdquo J S Ott (ed) The Na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Part 6 pp 179-189

Putnam Robert D (2000)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Y Touchstone

Rose-Ackerman Susan (1996) ldquoAltruism Nonprofits and

Economic Theoryrdquo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4 701-728

Salamon L M H K Anheier amp Associates (1999)

Global Civil Society 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altimore MD The 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Civil Society Studies

Powell WW and Steinberg R (2006)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2nd edition) New Haven

Yale U Press

Weisbrod B A (1974) ldquoToward a Theory of Voluntary

Non-Profit Sector in a Three-Sector Economyrdquo In

Edmund S Phelps(ed) Altruism Morality and

Economic Theory New York Russell Sage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顧忠華

學歷 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

現職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退休教授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

澄社社長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首任理事長

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華人民主文化基金會理事長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

事長

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之期刊 台灣民主季刊

當代

台灣社會學刊

學生輔導季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

台灣社會學

台灣社會學研究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哲學學報

榮譽獎項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之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林淑馨呂朝賢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二十年來臺灣的非營利組織(NPO)成長速度相當驚人

不僅在數量上大幅成長組織成立之宗旨與功能也愈趨專業化且

多元化從文化教育環保健康醫療社會福利社區發展

等幾乎涵蓋了社會中的所有層面正因為如此龐大且快速成長

的組織所扮演之角色日益重要且其所牽涉的利益關係人範圍更

為廣泛甚至還包含了大眾捐款能否被有效運用且不被中飽私囊

的責信問題等等因此 NPO 不僅在內部需要更健全完善的制

度來經營諸如董事會管理單位及志工之間關係的建立且更

重要的是還必須維繫其與企業部門公部門甚至是媒體之間平

衡和諧的互動關係並在這個社會治理脈絡中建立自己的位階

與立足點共同擔任社會治理者的角色與行動者基於此 NPO

必須先建立組織的治理機制方能有效參與社會治理再者 NPO

多面臨環境的劇烈變遷要處理的問題越來越複雜需求越趨多

元造成服務與資源的競爭「管理」這個名詞雖然代表企業管

理但是 NPO 因為沒有企業經營的傳統底限(利潤)因此更迫

切需要學習如何善用管理之道並借重管理來完成使命此刻提

的研究範疇甚廣包含 NPO的治理與領導NPO的責信NPO的

財務管理與租稅NPO的行銷管理NPO與志工志願主義NPO

的資源募集與運用NPO與人力資源及人才培育NPO與就業等

二內容

1 「績效評估或課責」在決策治理和管理這一塊的探討十分重

要績效評估在未來最好能朝向量化發展且可試著研擬一些指

標再者課責這議題在台灣還蠻需要被正視因為台灣的 NPO

愈來愈多在管理上蠻需要這一塊的此外在日本的 NPO管理

研究日本學者比較有提到像 NPO的「社會責任」以及「風險管

理」台灣比較少這樣的討論

2 目前的研究成果頗多呈現在行銷財務人力資本志工管

理文化價值與 NPO 的管理內涵等另外的研究重點則是 NPO

與市場關係政府關係以即與其他 NPO組織間的互動關係再

者在 NPO的決策治理跟管理運作方面也有頗多的研究議題與

成果是與 NPO 的發展跟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有關

例如很多台灣的 NPO發展到五年十年會面臨到轉型開始

想要朝向更複雜的組織體系以及產出內容以及組織本身結構裡

面的分化問題亦即大機構裡面分化出新的一個獨立的機構

3 談領導與治理董事會的部分牽涉到決策至於 NPO 的「財

務」部分現在會把三個結合起來即募款產業化創新這部

分結合其實這部分就等於組織管理很核心的部分此外如果

今天只是一般性組織大概就是談人力資源管理志工管理但

因為我們聚焦於是社福 NPO因此「專業主義」的部分十分重要

換言之著重專業性的探討例如遞送服務上的特殊性含使命

整體性運作怎麼搭配組織管理的部分這樣組織管理就不會零

散化且有一個主軸

4 新興且可延伸的研究議題-「非營利組織與科技社會」這個議

題不管在社會福利領域或其他學科都會談到例如虛擬社會網

絡或其他科技社會與福利服務的遞送再者有一個議題是跟在

地化有關即是「非營利組織與城鄉發展」這部分除了跟社會

企業有關係之外還有台灣最近縣市合併後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福利資源重構之後縣市政府怎麼樣去推動地方的非營利組織

形成新的治理模式等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2002)〈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以九二一賑災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1(2)39-77

呂朝賢(2002)〈對我國志願服務法的若干反思與建議〉《臺

大社會工作學刊》7203-241

呂朝賢與郭俊巖(2003)〈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

係以嘉義地區為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報》11143-188

呂朝賢與潘福財(2004)〈非營利組織變革以聖心教養院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2)79-115

呂朝賢(2005)〈民眾參與志願服務及期投入時間的影響因

素〉《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3121-163

呂朝賢(2005)〈中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台

大社會工作學刊》121-49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日本行政體系支援

作法之分析〉《第三部門學刊》第 3期1-37

林淑馨(2005)〈日本型公私協力之析探以第三部門與 PFI

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 16期1-33(TSSCI)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夥伴關係之析探以日本

為例〉《公共事務評論》第 6卷第 1期25-50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林淑馨(2008)〈社福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在服務輸送互動上

之困境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 122期47-62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官有垣李宜興謝祿宜(2006)〈社區型基金會的治理研究

以嘉義新港及宜蘭仰山兩家文教基金會為案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18期

官有垣康峰菁杜承嶸陸宛蘋陳怡璇(2009)〈臺灣社

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執行長角色職能之基礎分析〉《兒童

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5期頁 171-196

官有垣杜承嶸康峰菁(2009)〈非營利組織執行長的薪酬

探討以台灣社會福利相關類型的基金會為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30期

官有垣呂朝賢鄭清霞(2008)〈台灣第三部門的就業2005

年調查研究資料的分析〉《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

頁 45-85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 主編(2011)《非營利部門組織

與運作 2011年簡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官有垣 (2012)〈非營利組織執行長之治理-以臺灣社會福利

相關基金會為例〉《中國第三部門研究》第 2 卷頁 2-25

劉淑瓊(2005)〈績效品質與消費者權益保障論社會服務

契約委託的責信課題〉《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 卷

2 期

劉淑瓊(2008)〈競爭選擇論臺灣社會服務契約委託之市

場理性〉《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 18 期頁 67-104

劉淑瓊(200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載於蕭新煌等

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林淑馨

學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博士

現職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教授

經歷 民國八十三年度教育部公費留日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助理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副教授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考試院高普考特考訓練講座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交通統計研究所客座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公民社會中心諮詢委員

第三部門學會理事

公共事務評論編輯委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政治科學論叢

公共事務評論

行政暨政策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中國行政

榮譽獎項 國科會 2012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科會 2011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立臺北大學 2012年學術研究獎

國立臺北大學 2011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10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09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台北大學 100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

國立臺北大學 101年度教師創新教材與教法獎勵

國科會第 51屆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呂朝賢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 教授

經歷 中正大學會福利學系兼任副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在全球性的趨勢下傳統的公部門營利部門和第三部門之

間的界線進一步變得模糊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或社會

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出現正是這種情況的體現社會

經濟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說是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混合

物也代表著慈善福利機構對社會提供服務的另一種介入目前

在歐陸與美國兩地此概念的發展卻有實質的突破2000 年迄

今其他地區如東亞和拉丁美洲也日益對此概念的內涵與相關的

研究深感興趣有關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大西洋兩岸雙方共同的

特質是受到社會目的驅使的新型態創業行為因而蓬勃發展的領

域其實是構建於第三部門之中根據多數歐洲的傳統(Evers

and Laville 2004)第三部門集結了合作社協會互助會社

和日益增加的基金會等類型的組織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以「社

會經濟」(social economy)一詞稱呼「第三部門」意謂這是一

種透過經濟活動追求實踐民主的方式而對於社會企業和創業精

神等概念的後續演變賦予了深厚的意涵

二內容

1 關於社會企業到底這類組織跟傳統非營利組織或營利企業

組織身分別有何差異其獨特性為何為何其可以自成部門可

以單獨立法有他自己可以研究的議題

2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研究

的主要學派 A 美國的社會創新學派(Social Innovation

School)與社會企業賺取所得學派(Social EnterpriseEarned

Income School) B 歐陸的 EMES 學派(The EMES Approach)與

英國的學派(The UK Approach)

3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傳統在非營利組織的盈餘和

利潤不分配的限制是不是還適用在社會企業裡面這是一個非常

值得探討的議題如果強調社會企業跟以前的非營利組織有什麼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古允文

學歷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社會政策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經歷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系主

任共同科主任

2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3 2005年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訪問學人

4 台灣社會政策學會秘書長

5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執行主編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Japanese Sociolog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Poverty 社會保障研究(中國人民

大學)社會政策評論(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學刊臺灣社會研究臺灣社

會福利學刊hellip

榮譽獎項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8893學年度研究績優獎

2 國立臺灣大學免評鑑教授

3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主編

4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Routledge London)編

委會委員

5 臺灣社會政策學會理事長 2009-至今

6 「東亞社會政策研究網絡」(The East Asian Social Policy

Research Network EASP)主席

(httpwwwwelfareasiaorgcontact) 2011-2012

7 聯 合 國 社 會 發 展 研 究 院 ( United N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ocial Development UNRISD)collaborating

researcher

8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SCI) Journal of

Social Policy (SSCI) Policy and Politics (SSC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SSCI)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論文

審查

研習營-社工-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古允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申請本講題必須先研習過「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才可申請)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隨著 1990年代以來東亞福利研究的蓬勃發展已經成為比

較社會政策的重要研究領域之一而且與傳統歐洲福利國家研究

呈現東西互相爭輝的趨勢然而過去東亞福利的跨國研究多

半還是透過個別的管道缺少制度化的組織力量來推動但自英

國「東亞社會政策研究網絡」(The East Asian Social Policy

Research Network EASP)產生之後開始了制度化的進展與每

年的國際研討會2012年更首度與英國「社會政策學會」(Social

Policy Association SPA)於 University of York合辦國際研

討會獲得國際社會政策學界的普遍認可

不過大部分東亞的研究仍順著 Gosta Esping-Andersen

福利體制的脈絡著重於東亞福利體系是否不同於社會民主保

守主義以及自由主義等三種福利體制之外自成為一特殊福利

體制的問題而所獲得的答案也林林種種但可以確定的是存

在於東亞各國福利體系之間的差異程度絕對不是單一福利體制

概念所能完全涵蓋的有趣的是就西方學者而言關心焦點依

然集中在東亞儒家文化的家庭福利上但這樣的刻板印象與迷

思則受到東亞學者的批駁日本學者說明其家庭結構的轉變已

然降低家庭提供其成員福利的能力韓國學者則指明東亞金融風

暴的經驗顯示家庭並不足以構成抵擋大規模經濟變動與失業問

題的緩衝香港學者也指出在長期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家庭的

福利功能與能量正在流失之中這些均構成國家不得不介入社會

福利的因素因此究竟是否存在儒家式的福利模式受到普遍

的質疑

在這樣的情況下東亞各國政府似乎仍未做好大規模福利干

預的準備而是隨著人口結構老化性別與家庭關係的轉變政

治民主化的壓力以及全球產業與工作機會變遷的需要一步一

步被推動出來這樣的討論引發出新的研究議題亦即東亞福利

發展背後的結構性影響因素究竟是什麼家庭市場以及非營

利組織固然是福利供給的各種可能管道之一但究竟是什麼力量

決定國家的干預不干預乃至干預的方向與程度而國家福利

角色的範定相對地也形塑了家庭市場以及非營利組織在社會

福利上的角色定位此一研究議題已跳脫東亞福利體制歸類的分

析進一步往規範性理論發展了

這個講題的目的即是協助研究者瞭解這股國際學術發展趨

勢進而思考如何將自身的研究置於這樣的大脈絡中增加台灣

學界在國際上的能見度

二內容

(1) 比較社會政策的發展

(2) 比較社會政策的方法論議題

(3) 東亞福利研究對傳統西方福利國家研究的啟示

(4) 置台灣於國際比較脈絡中

三參考文獻

Alcock Pete and Gary Craig (eds) (2009) International

Social Policy (2nd edition) B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Aspalter Christian (ed) (2002) Discovering the

Welfare State in East Asia Westport Connecticut

Praeger

Esping-Andersen Gosta (1990) The Three Worlds of

Welfare Capitalism Cambridge Polity

Esping-Andersen Gosta (1997) lsquoHybrid or Unique The

Japanese Welfare State between Europe and Americarsquo

Journal of European Social Policy 7 (3) 179-189

Goodman Roger Gordon White and Huck-ju Kwon (eds)

(1998) The East Asian Welfare Model Welfare

Orientalism and Stat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Gough Ian and Geof Wood (eds) (2004) Insecurity and

Welfare Regimes in Asia Africa and Latin America

Social Policy in Development Context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all A Peter and David Soskice (2001) lsquoAn

Introduction to Varieties of Capitalismrsquo in A Peter

Hall and David Soskice (eds) Varieties of Capitalism

The Institutional Foundation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pp 1-68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olliday Ian (2000) lsquoProductivist welfare Capitalism

Social Policy in East Asiarsquo Political Studies 48

706-723

Holliday Ian and Paul Wilding (eds) (2003) Welfare

Capitalism in East Asia Social Policy in the Tiger

Economies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Jones Catherine (1993) lsquoThe Pacific Challenge

Confucian Welfare Statesrsquo in Catherine Jones (ed)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Welfare State in Europe pp

198-217 London Routledge

Jones Catherine (ed) (2001) Comparing the Social

Policy Experience of Britain and Taiwan Aldershot

Ashgate

Kown Huck-ju (1999) The Welfare State in Korea The

Politics of Legitimation Basingstoke Macmillan

Kown Huck-ju (ed) (2005) Transforming the

Developmental Welfare State in East Asia Basingstoke

Macmillan

Ku Yeun-wen (1997) Welfare Capitalism in Taiwan State

Economy and Social Policy London Macmillan press

Ku Yeun-wen (2004) lsquoIs There a Way Out Global

Competition and Social Reform in Taiwanrsquo Social

Policy and Society 3 (3) 311-320

Ku Yeun-wen (2007) lsquoDevelopments in East Asian Welfare

Studiesrsquo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Vol 41

No 2 pp 115-131

Ku Yeun-wen et al (2009) Poverty Reduction and Policy

Regime in Taiwan A Pathway towards Development

Welfare and Democratization Geneva UNRISD

Lee Yih-Jiunn and Yeun-wen Ku (2007) lsquoEast Asian

Welfare Regimes Testi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Developmental Welfare Statersquo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Vol 41 No 2 pp 197-212

Mkandawire Thandika (ed) (2004) Social Policy in a

Development Context Basingstoke Macmillan

Ramesh M (2004) Social Policy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Education Health Housing and Income

Maintenance London Routledge

Tang Kwong-leung (2000) Social Welfare Development in

East Asia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Wong Joseph (2004) Healthy Democracies Welfare

Politics in Taiwan and South Korea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國內相關學刊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

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3小時

古允文

學歷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社會政策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經歷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系主

任共同科主任

2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3 2005年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訪問學人

4 台灣社會政策學會秘書長

5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執行主編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Japanese Sociolog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Poverty 社會保障研究(中國人民

大學)社會政策評論(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學刊臺灣社會研究臺灣社

會福利學刊hellip

榮譽獎項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8893學年度研究績優獎

2 國立臺灣大學免評鑑教授

3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主編

4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Routledge London)編

委會委員

5 臺灣社會政策學會理事長 2009-至今

6 「東亞社會政策研究網絡」(The East Asian Social Policy

Research Network EASP)主席

(httpwwwwelfareasiaorgcontact) 2011-2012

7 聯 合 國 社 會 發 展 研 究 院 ( United N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ocial Development UNRISD)collaborating

researcher

8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SCI) Journal of

Social Policy (SSCI) Policy and Politics (SSC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SSCI)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論文

審查

研習營-社工-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呂寶靜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隨著老人人口的快速成長長期照顧議題愈趨重要各國政

府無不紛紛制訂長期照顧政策台灣也於 2007 年訂頒「我國長

期照顧十年計畫」積極發展並推展各項長期照顧服務相關的

議題也引起學者的關注由於長期照護的定義是提供給需要協

助的個人(因身體或心智失能)多元性的持續性的健康及社會服

務且包括由家人或是朋友提供的非正式服務以及由專業人員

或機構所提供的正式服務其中個人照顧和社會支持(或者所

謂的「社會照顧」)是社會工作的範疇因而長期照顧今年來成

為社會工作熱門的研究主題因此本門講題的目標在於精進新

進學術工作者從事老人長期照顧研究的知能

二內容

本講題內容在於檢視與長期照顧制度相關的社工研究主

題首先就是如何評量長照對象的需求不論就服務方案設計

政策制定社會工作實施的角度出發瞭解長照對象的身心狀況

需求及服務使用有其必要性就社會工作實務而言長照對象之

評量可供訂定照顧計畫之參考若從機構行政管理人員或方案制

訂者的角度出發失能者身體功能狀況會決定其獲取服務的資

格也影響著資源分配的方法當然也會支配經費的推估惟在

評量老人時有關評量的層面之擬訂評量工具之認可或選用甚

至對於評量結果之均是複雜的過程牽涉到評量的面向及工具選

擇評量過程的注意事項以及評量與服務之連接等議題其次

長期照顧體系涵括多元服務項目但民眾不見得認知到服務的存

在也未必會去使用服務究竟促使失能者及其家屬去使用服務

的因素有哪些又阻礙的因素為何而安德遜模式所提出的影

響個人使用醫療照顧的模式對長期照顧服務的使用之適用性為

何再其次在服務輸送過程中社工專業在長期照顧體系中可

發揮的功能為何又社工人員在長期照顧設施或服務提供單位

的角色為何又如何分析社工員之工作適應或工作滿足另照

顧服務員的培訓與留任也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關心換言之社工

員的人力資源發展與管理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此外從服務

輸送結果(outcome)出發倘若定位在方案評估研究則成效如

何界定又如何測量另又該如何從事評估研究更具體而言

本講題涵括下列四項子題

(一)長期照顧需求評量工具選擇與實務運用

(二)長期照顧服務使用(service utilization)模式

(三)長期照顧社會工作員和照顧服務員之人力資源發展與管

理議題

(四)各種長期照顧服務方案之成效評估

三參考文獻

呂寶靜(2001)〈第三章 老人使用日間照護服務的決定過程

誰的需求誰的決定〉載於呂寶靜編著《老人照顧

老人家庭正式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01)〈第四章 老人日間照顧分案功能之初探老人

福利喘息照顧〉載於呂寶靜編著《老人照顧老人

家庭正式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04)〈失能者身體功能之評量-失能者與其照顧者

看法之比較〉台灣公共衛生雜誌23 (3)188-196

呂寶靜(2012)〈懷舊團體介入方案對增進老人福祉成效之初

探〉《台灣社會工作學刊》10119-152

呂寶靜(2012)《老人福利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13)〈長期照顧社工作人力資源發展之展望〉《社

區發展季刊》第 141期(出版中)

呂寶靜陳正芬(2009)〈我國居家照顧服務員職業證照與培

訓制度之探究從英國和日本的作法反思台灣〉《社會政

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3(1)185-233

林萬億審定Kathleen McInnis-Dittrich原著 (2011)《老

年社會工作生理心理及社會的評估與介入》台北

五南

Andersen Ronald and John F Newman (1973)Societal and

Individual Determinants of Medical Care Util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Milbank Quarterly

5195-124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 NASW(2003)

National Standards for Social Work Services in

Long-term Care Facilities

OECD (2005)The Long-term Care for Older People The

OECD Health Project

Robert L Kane amp Rosalie A Kane ( 2000 ) Assessing Older

Persons-Measures Meaning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Robert L Kane amp Rosalie A Kane (1998) The Heart of

Long- Term Car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Stone R IJ M Wiener(2001)Who Will Care for Us

Addressing the Long-Term Care Workforce

CrisisWashington D CThe Urban Institut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omes and Services for the

Aging

Stone R IS L DawsonM Harahan(2003)Why Workforce

Development Should Be Part of the Long-Term Care

Quality DebateWashington DC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omes and Services for the Aging and the Institute

for the Future of Aging Services

Wiener J M M Frieman and D Brown(2007)lsquoChap 2

Quality Domains in Long-term care and lsquoChap 5

Conclusions in (ed)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ong-term Care pp3-5 and

33-35Washington D C National Commission for

Quality of Long-term Care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呂寶靜

學歷 密西根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學博士

現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經歷 1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系副教授教授兼系主任

2 台灣社會工作人員專業協會理事長

3 台灣社會學刊政治大學社會學報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社

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等期刊之編輯委

4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人文及社會

科學期刊人口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台灣社會工作學

刊等期刊之評審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Current Sociology

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彙刊

台灣社會學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公共衛生雜誌

運輸學刊

亞洲研究

榮譽獎項 多次行政院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勵

99-101政治大學國科會獎勵特殊優秀人才獎勵

研習營-社工-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徐慧娟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為瞭解個體老化的過程與社會脈絡歷史時期關係

需要大規模樣本或貫時性資料做為研究老人議題之分析運用全

國性大型資料分析運用已成為世界各國主要的研究途徑之一然

而收集資料耗費資源甚鉅個人研究者往往不容易取得臺灣目

前已有數個大型研究資料庫供研究者申請使用其中包括老人研

究相關議題變項過去已提供國內外學者許多發表研究的機會

對於欲開始新興研究議題之學者亦可以藉由既有資料庫的分

析提供對研究興趣的初步了解以做為未來發展進一步研究的

基礎尤其對於新進研究人員使用大型資料庫分析為發展研究

主題極為便利的方式

由於大型研究資料庫已有許多學者使用過如何能從大型資

料庫中設定研究主題並發展新的研究方向及發表學術成果對

於有意從事跨領域的老人學研究者實為一可以考慮的方式

二內容

本講題目標在於為有志於老人研究議題的學者介紹台灣老

人研究可運用的大型資料庫內容如何藉由資料庫分析發展個人

研究興趣與主題以及可能用到的分析途徑

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3小時)內容

包括團體分享(05小時)專題演講(25小時)二是交流(1

小時)

(一)由與會者就其研究上經常遇到的困難與經驗提出分享

(約 05小時)

(二)進行專題演講介紹國內大型研究資料庫的設計與內

容以及與老人研究相關的變項與主題並以講者的研

究經驗(成功老化主題)為例分享研究議題的探索與發

展方式(約 25小時)

(三)接受有興趣從事大型資料庫分析研究的學者進行交流

三參考文獻

Beland D Durandal JPV (2012) Aging in France

population trends policy issu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e Gerontologist doi

101093gerontgns149

Hsu H C (2010) Trajectory of life satisfaction

subjective economic status and successful aging in

Taiwan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99(3) 455-468

Hsu H C (2012) Trajectories of life satisfaction and

covariates among the older adults in Taiwan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55(1)

210-216

Hsu H C Jones B L (2012) Multiple trajectories of

successful aging of older and younger cohorts The

Gerontologist 52(6) 843-856

Hsu HC (2011) Impact of morbidity and life events on

successful aging 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3(4) 458-469 DOI

1011771010539511412575

Hsu HC Lew-Ting CY Wu SC (2001) Age period

and cohort effects on the attitude toward supporting

parents in Taiwan The Gerontologist 41 716-722

Kasl SV (1995) Strategies in research on health and

aging looking beyond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Journal of Gerontology Social Sciences 50B(4)

S191-S193

Kemper P (2003) Long-term care research and policy

The Gerontologist 43(4) 436-446

Wolinsky F D (1994) Health services utilization

among older adults conceptual measurement and

modeling issues in secondary analysis The

Gerontologist 34(4) 470-475

徐慧娟張明正(2004)臺灣老人成功老化與活躍老化現況

多層次分析臺灣社會福利學刊 3(2) 1-36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徐慧娟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

現職 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教授

經歷 亞洲大學醫務管理學系副教授

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助理教授

台大醫院企劃室護理部組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The Gerontologist

Geriatrics and Geronotology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Social Science amp Medicine

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Aging amp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Ageing amp Society

Women and Health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

臺灣社會福利學刊台灣公共衛生雜誌等

榮譽獎項 國科會優秀年輕學者獎勵

研習營-社工-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王德睦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此部分為觀念與理論層面的介紹對於欲進入此研究領域的

研究者而言為重要的基礎課程

二內容

(一)貧窮的定義

(二)貧窮的測量包括家庭人數與組成地區時間因素等的考

(三)貧窮的理論觀點包括

1 個人態度或動機的解釋

2 貧窮文化

3 人力資本論

4 與勞動市場有關的論點雨露均霑論(Trickle Down

Thesis)新結構論(New Structuralism)雙元勞動

論(Dual Labor Market Theory)區域勞力市場論

5 福利依賴與工作反誘因的觀點

6 新社會風險論

7 社會排除論

8 生命歷程論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王德睦20001960s以降的美國貧窮理論回顧與

整合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12 卷 第 1 期 第

149-195頁(TSSCI)

林美伶王德睦2000貧窮門檻對貧窮率與貧窮人口組成之

影響台灣社會福利學刊(電子期刊) 第 1 期(中華

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王仕圖蔡勇美2001貧窮動態嘉義縣貧戶的追

蹤研究台大人口學刊 第 21期 第 61-75頁(TSSCI)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1貧窮持續時間的動態分析

以嘉義縣 1990-1998年之低收入戶為例台灣社會學刊

第 26期 第 211-250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 2002英國濟貧政策的形成與轉化

(1601-1834)從馬克斯的觀點的探討社會政策與社

會工作學刊 第 6卷 第 1期 第 5-59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04兒童與成人基本生活費

用的差異調查研究 第 13期 第 5-38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308嘉義縣低收入戶脫貧與

再進入貧窮之分析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第 73-108

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何華欽王德睦呂朝賢200312貧窮測量對貧窮人口組

成之影響預算標準之訂定與模擬台大人口學刊 第

27期 第 67-104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12台灣貧窮門檻與測量的

建立FCSU 的應用台大社工學刊 第 8 期 第 1-46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506貧窮的測量發生率

強度與不均度人口學刊 第 30期 第 1-28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200612台灣貧窮女性化的再檢視人口

學刊 第 33期 第 103-131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701係貧窮的原罪或係城鄉差距

談影響兒童應予學習機會的因素教育與社會研究 第

12期 第 113-135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200712Panel Analysis of Low-income

Elderly-headed household Empirical Evidence for

Chia-yi County in Taiwan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第 11卷 第 2期 第 111-148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200806全球化下脫貧策略的政治經濟研

究從 Anthony Giddens 觀點的探討東吳社會工作學

報 第 18期 第 105-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劉一龍200808所得成長所得不均與

家戶變遷對貧窮率之影響以台灣地區 1990 年至 2004

年為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第 7卷 第 1期 第 29-63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呂朝賢陳俊全王德睦200812台灣的社會救助動態

趨勢型態與成因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20卷 第

4期 第 441-479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812多面向的台灣兒童貧窮趨勢SST

指標的應用與分解台大社工學刊 第 18 期 第

191-230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朝賢王德睦林怡婷沈明彥200912台灣兒童暨家庭

扶助基金會經濟扶助個案給付動態以嘉義分事務所為

例(1967-2008)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第 20期 第 57-92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李秀如王德睦201101台灣兒童貧窮不均度的變遷以

迴歸為基礎的夏普利值分解法分析影響因素台灣社會

工作學刊 第 8期 第 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王德睦

學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1988)

現職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經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1988-1991)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副教授(1991-1993)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兼系主任(1998-2001)

台灣社會福利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Ethnology

The Eastern Anthropologist

中國社會學刊

台大人口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銀行季刊

台灣社會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調查研究

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人口學刊

教育與社會研究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王永慈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介紹台灣貧窮研究的發現藉以觀察台灣貧窮現象的變化同時也提出台灣

與國外對抗貧窮的理念政策服務協助參與者在意識型態政策與服務各層

次都有更深的思考

二內容

(一)台灣貧窮研究的狀況(含碩博士論文)

(二)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包括與失業工作貧窮相關的議題

(三)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的意識型態包括貧窮文化福利依賴脫貧等議

題的辯證

(四)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台灣與國外經驗包括 EITC社會救助法的修法

資產形成工作福利等此外社會企業微型創業等相關的作法也值得介

三參考文獻

(一)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Li-Ching Lyu (2013) The emergence of food

bankvoucher programs in Taiwan a new measure for combating poverty

and food insecurit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in press)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Chack-Kie Wong Kwong-Leung Tang (2012) Citizensrsquo

Attitudes Towards Economic Insecurity and Government After the 2007

Financial Tsunami A Hong Kong and Taiwan Comparis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in press) DOI

101111j1468-2397201200883x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Jun-Rong Chen (2012) Child Poverty in Taiwan

dur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Social

Risk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22(1--2)

20-35(SSCI)

王永慈陳昭榮(2011)貧富家庭教育資源中財務資本之比較研究臺灣教育社

會學研究 11(2) 1-45(TSSCI)

Ozawa M Y Lee amp Y Wang (2011) Economic Conditions of Female-headed

Households in Taiwan in comparison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Swede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27(1)65-76

王永慈 (2007) 「積極促進」概念的解析東吳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頁

151-173

王永慈 (2005) 低收入外籍與大陸配偶家庭之致貧分析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第

四期頁 1-32

王永慈 (2005) 台灣的貧窮問題相關研究的檢視台大社工學刊第十期 頁

1-54

王永慈 (2009) 台灣新貧問題的分析與政策思考於田弘茂與林正義主編「探索

台灣社會福利問題」國策研究院出版

王永慈 (2007) 「台灣的扶貧政策」於王卓祺等主編兩岸三地的社會政策---

理論與實務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關秉寅王永慈 (2005)寧靜革命台灣社會價值觀的變化王振寰章英華主

編凝聚台灣生命力頁 65-99巨流

王永慈 (2005) 「第十章社會政策」於顧東輝主編社會工作概論頁 195-212

上海譯文出版社

王永慈 (2010) 「第 6章台灣的貧窮問題」於瞿海源張苙雲

主編台灣的社會問題巨流

(二)碩博士論文

黃乃凡(1994)台灣貧窮女性化的探討女性戶長家戶貧窮現象之貫時性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何華欽(2003)台灣的貧窮趨勢界定測量與指標應用(博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2CCU0020601022ampsearchmode=basic

巫懿真(2004)府城低收入單親女性與工作貧窮勞動政策與社會安全之檢視(碩

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CCU0520601422ampseachmode=basic

姜義雯(2004)影響台灣階層化因素生活機會與五個貧窮家庭比較研究(碩士

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PU00521602022ampsearchmode=basic

黃聖紜(2004)窮孩子bull低成就家庭貧窮對子女教育成就與生涯選擇的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劉邦富(2005)台灣貧窮家庭兒童照顧政策落差研究(博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THU0020100522ampsearchmode=basic

蔡正海(2005)臺灣地區單人家戶貧窮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鄭淑文(2005)從家庭生命歷程分析貧窮動態 --以嘉義家庭扶助中心經濟扶助

個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倪家欣(2006)臺灣貧窮家庭的社會支持mdash低收入戶樣本的分析(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TPU020800622ampsearchmode=basic

王紹樺(2006)臺灣貧窮風險探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

北市

林茹茵(2006)貧窮女性單親生活因應策略之探討與類型建構(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CNU0210026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文婷(2007)運用優勢觀點探討青少年之貧窮生活經驗(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TNU5201003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怡婷(2007)家戶內所得分配後的台灣女性貧窮圖像(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陳柯玫(2007)「貧窮文化」的詛咒mdash台北市安康社區次文化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凱萱(2008)貧窮青少年生涯抉擇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

金會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CNU021002722ampsearchmode=basic

李秀如(2008)台灣兒童的貧窮輪廓-趨勢的測量與因素的分析(未出版之博士

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張 君 培 ( 2008 ) 社 會 工 作 者 的 貧 窮 意 象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THU0020102622ampsearchmode=basic

黃雅伶(2008)泥沼中的春芽-貧窮兒童的成長與機會(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PU00521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呂芬芬(2009)國小低收入戶學童貧窮烙印覺知之探討(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8HCU0820600722ampsearchmode=basic

吳佳明(2010)貧窮少年生活經驗中復原力發展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吳德偉(2010)臺灣工作貧窮者的生活幸福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PU000201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馬淑蓉(2010)工作貧窮女性單親家庭邁向脫貧之歷程研究以被社會救助法

排除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陳昱志(2010)走在生命的黃磚路貧窮女單親復原力因素與家庭適應關係之

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陳瑩蓉(2010)貧窮家庭親職化少年的自主發展(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

新北市

葉 炫 偵 ( 2010 ) 影 響 台 灣 工 作 貧 窮 的 因 素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CCU0020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謝孟純(2010)家戶內女性就業所得對家戶貧窮率改變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石亦柔(2011)娑婆轉境--貧窮家庭主要照顧者參與社會救助福利服務充權經

驗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PUS520102222ampsearchmode=basic

胡聚名(2011)騎牆與追尋貧窮男社工性別處境的行動與反思(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陳韻雯(2011)貧窮兒童的社會排除經驗以兒童中心取向探討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CNU021001822ampsearchmode=basic

鄭婷尹(2011)臺灣原住民族貧窮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

大學新北市

預計上課

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

討論時數

1小時

王永慈

學歷 PhD in social work at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USA

現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經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專任副教授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系專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Australasian Journal on Ageing

Asian Social Work and Policy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sian Developmen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Human Service

Social Work Education

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

Social Work Research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Abstracts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政大社會學報

社會工作學刊

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

輔仁學誌

榮譽獎項 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獎勵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科學院學術研究獎勵

輔仁大學輔仁學術研究獎

研習營-社工-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顧忠華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非營利組織(NPO)的活動觸角不再侷限於傳統慈善領域

舉凡健康照顧教育宗教環保藝術乃至於企業的活動

都與 NPO 息息相關此一發展趨勢同時造就了 NPO 成為一門跨

學科整合的新研究領域因此有關 NPO 的理論之中並沒有一

門稱之為 NPO 之學門但是卻有許多針對 NPO 進行相關的探

討如預測 NPO 存在於社會之因素探討 NPO 的社會影響或

各種不同部門之間的互動等很明顯地這些討論 NPO 的理論

與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社會心理文化與社會人類學哲

學宗教歷史社會行政等都有密切的關聯不管是經濟學

政治學或社會學的相關理論其切入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的分

析中均從較為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試圖對於當下之社會環境

之下NPO 如何進行組織的安排與設計如何遞送服務與方案

或是如何形塑其組織與外環境的網絡關係以因應社會之變遷

二內容

1 關於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近二十年來的探討聚焦於

下列的理論觀點首先是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 NPO的分類其次

針對政府無法滿足消費者公共財貨與服務需求的「公共財理

論」接著是就契約失效而導致的「失靈理論」(failure theory)

進行探討以及「消費者控制理論」「企業家理論」此部分屬於

創新性議題最後是針對「利他主義與慈善行為」進行概念分析

有關社會學對於 NPO行為的解釋「組織生態學觀點」(ecology of

organization)著重於瞭解 NPO組織與社會環境的關係而「資

源依賴理論」(the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有助於 NPO

瞭 解 資 源 的 競 爭 關 係 再 者 「 制 度 學 派 觀 點 」

(institutionalism)有助於吾人瞭解制度或政策對於 NPO的影

響最後則是從「社會資本理論」(social capital theory)與

「公民社會觀點」(civil society)論述 NPO在當今社會扮演的

之角色

2 隨著台灣的 NPO 與社會福利議題探討的深入與多樣其核心

關懷不外聚焦於「政府跟民營化」的部分民營化大概是十幾年

來談的很多的議題接著另外一個相關的領域是 NPO的「內部

治理」進而衍生的理論觀點有社會資本理論與治理理論以致

於最近發展到比較大的範圍如全球化社會內部治理文化

3 NPO 與社會福利的理論觀點範疇在這幾年的研究很重視組

織屬性的混合亦即越來越重視組織的 MIX 特質亦即你沒

有辦法截然把黑與白分的很清楚也無法截然說非營利營利組

織和公部門彼此的界域是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NPO相

當程度也跟營利組織借用了很多的概念與管理知識進來這個對

於 NPO的屬性產生滲透與混合的影響等其實長期照護的領域就

是一種非常標準的 MIX的特質

4 社會學的理論概「人口生態學」(Population Ecology)對於

NPO與社福研究的影響其實很多人口生態學觀點看到的是 NPO

具有很多不同類型它們會有一段時間大規模的成長然而有一

段時間有一些組織就退場或消失另外一個是「複雜理論」

(Complex Theory)論述的是因為有一些部門間的失靈存在

會影響到這中間的因果關係可能沒有一個固定的脈絡可以去預

測到底在這種情況下將來整個環境的變化對於非營利部門

的發展和影響如何

5 NPO 部門與政府企業非正式部門等的互動關係理論雖

然僅有少數關於部門界域的聚合或侵蝕的實證或跨部門研究出

現但卻有為數不少關於這種趨勢的社會學理論解釋被提出這

樣的觀念採借於網絡生態學交換理論開放系統聯盟資

源依賴甚至是後現代理論而其經常使用的的自變項包括規

模時間結構財務資源體系決策與治理模式專業化程度

以及服務提供的技術等

6 台灣在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其實是借用西方的觀點這個理

論觀點到台灣來要做一些轉化跟調適過去的研究當中也發現

這一點本土經驗加以修正或強化相關的理論觀點是絕對有必要

三參考文獻

王仕圖官有垣李宜興 (2011)〈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理論〉

收錄於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組織部

門組織與運作》第一章頁 15-34台北巨流圖書公

官有垣 (2001)〈第三部門與公民社會的建構部門互動的

理論探討〉《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4期頁 163-201

官有垣 (2003)〈第三部門的研究經濟學觀點與部門互動

理論的檢視〉《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 3期頁 1-29

顧忠華 ( 1999)〈公民結社的結構變遷-以台灣非營利組織

的發展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Vol0 No36

pp123-145

顧忠華 (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台

灣社會學研究》No4 pp145-189

顧忠華(2004)〈我對台灣第三部門研究的中間考察與反

省〉《第三部門學刊》No1 pp190-206

Ben-Ner A (1986) ldquo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hy Do

They Exist in Market Economicsrdquo In

Rose-AckermanSusan(ed) The Economics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Studies in Structure and Policy

Oxford Oxford Univ Press

DiMaggio P J and H K Anheier (1990) ldquoThe Sociolog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Sectorsrdquo Annu Rev

Sociol 16137-159

Douglas J (1987) ldquoPolitical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 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

Press

Hansmann Henry (1987) ldquoEconomic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Kramer R M (2000)ldquoA Third Sector in the Third

Millenniumrdquo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11(1) 1-23

Lin Nan (2001)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tt J Steven (2001) ldquoEconomic and Political Theorie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rdquo J S Ott (ed) The Na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Part 6 pp 179-189

Putnam Robert D (2000)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Y Touchstone

Rose-Ackerman Susan (1996) ldquoAltruism Nonprofits and

Economic Theoryrdquo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4 701-728

Salamon L M H K Anheier amp Associates (1999)

Global Civil Society 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altimore MD The 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Civil Society Studies

Powell WW and Steinberg R (2006)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2nd edition) New Haven

Yale U Press

Weisbrod B A (1974) ldquoToward a Theory of Voluntary

Non-Profit Sector in a Three-Sector Economyrdquo In

Edmund S Phelps(ed) Altruism Morality and

Economic Theory New York Russell Sage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顧忠華

學歷 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

現職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退休教授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

澄社社長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首任理事長

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華人民主文化基金會理事長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

事長

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之期刊 台灣民主季刊

當代

台灣社會學刊

學生輔導季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

台灣社會學

台灣社會學研究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哲學學報

榮譽獎項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之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林淑馨呂朝賢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二十年來臺灣的非營利組織(NPO)成長速度相當驚人

不僅在數量上大幅成長組織成立之宗旨與功能也愈趨專業化且

多元化從文化教育環保健康醫療社會福利社區發展

等幾乎涵蓋了社會中的所有層面正因為如此龐大且快速成長

的組織所扮演之角色日益重要且其所牽涉的利益關係人範圍更

為廣泛甚至還包含了大眾捐款能否被有效運用且不被中飽私囊

的責信問題等等因此 NPO 不僅在內部需要更健全完善的制

度來經營諸如董事會管理單位及志工之間關係的建立且更

重要的是還必須維繫其與企業部門公部門甚至是媒體之間平

衡和諧的互動關係並在這個社會治理脈絡中建立自己的位階

與立足點共同擔任社會治理者的角色與行動者基於此 NPO

必須先建立組織的治理機制方能有效參與社會治理再者 NPO

多面臨環境的劇烈變遷要處理的問題越來越複雜需求越趨多

元造成服務與資源的競爭「管理」這個名詞雖然代表企業管

理但是 NPO 因為沒有企業經營的傳統底限(利潤)因此更迫

切需要學習如何善用管理之道並借重管理來完成使命此刻提

的研究範疇甚廣包含 NPO的治理與領導NPO的責信NPO的

財務管理與租稅NPO的行銷管理NPO與志工志願主義NPO

的資源募集與運用NPO與人力資源及人才培育NPO與就業等

二內容

1 「績效評估或課責」在決策治理和管理這一塊的探討十分重

要績效評估在未來最好能朝向量化發展且可試著研擬一些指

標再者課責這議題在台灣還蠻需要被正視因為台灣的 NPO

愈來愈多在管理上蠻需要這一塊的此外在日本的 NPO管理

研究日本學者比較有提到像 NPO的「社會責任」以及「風險管

理」台灣比較少這樣的討論

2 目前的研究成果頗多呈現在行銷財務人力資本志工管

理文化價值與 NPO 的管理內涵等另外的研究重點則是 NPO

與市場關係政府關係以即與其他 NPO組織間的互動關係再

者在 NPO的決策治理跟管理運作方面也有頗多的研究議題與

成果是與 NPO 的發展跟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有關

例如很多台灣的 NPO發展到五年十年會面臨到轉型開始

想要朝向更複雜的組織體系以及產出內容以及組織本身結構裡

面的分化問題亦即大機構裡面分化出新的一個獨立的機構

3 談領導與治理董事會的部分牽涉到決策至於 NPO 的「財

務」部分現在會把三個結合起來即募款產業化創新這部

分結合其實這部分就等於組織管理很核心的部分此外如果

今天只是一般性組織大概就是談人力資源管理志工管理但

因為我們聚焦於是社福 NPO因此「專業主義」的部分十分重要

換言之著重專業性的探討例如遞送服務上的特殊性含使命

整體性運作怎麼搭配組織管理的部分這樣組織管理就不會零

散化且有一個主軸

4 新興且可延伸的研究議題-「非營利組織與科技社會」這個議

題不管在社會福利領域或其他學科都會談到例如虛擬社會網

絡或其他科技社會與福利服務的遞送再者有一個議題是跟在

地化有關即是「非營利組織與城鄉發展」這部分除了跟社會

企業有關係之外還有台灣最近縣市合併後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福利資源重構之後縣市政府怎麼樣去推動地方的非營利組織

形成新的治理模式等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2002)〈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以九二一賑災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1(2)39-77

呂朝賢(2002)〈對我國志願服務法的若干反思與建議〉《臺

大社會工作學刊》7203-241

呂朝賢與郭俊巖(2003)〈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

係以嘉義地區為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報》11143-188

呂朝賢與潘福財(2004)〈非營利組織變革以聖心教養院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2)79-115

呂朝賢(2005)〈民眾參與志願服務及期投入時間的影響因

素〉《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3121-163

呂朝賢(2005)〈中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台

大社會工作學刊》121-49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日本行政體系支援

作法之分析〉《第三部門學刊》第 3期1-37

林淑馨(2005)〈日本型公私協力之析探以第三部門與 PFI

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 16期1-33(TSSCI)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夥伴關係之析探以日本

為例〉《公共事務評論》第 6卷第 1期25-50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林淑馨(2008)〈社福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在服務輸送互動上

之困境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 122期47-62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官有垣李宜興謝祿宜(2006)〈社區型基金會的治理研究

以嘉義新港及宜蘭仰山兩家文教基金會為案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18期

官有垣康峰菁杜承嶸陸宛蘋陳怡璇(2009)〈臺灣社

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執行長角色職能之基礎分析〉《兒童

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5期頁 171-196

官有垣杜承嶸康峰菁(2009)〈非營利組織執行長的薪酬

探討以台灣社會福利相關類型的基金會為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30期

官有垣呂朝賢鄭清霞(2008)〈台灣第三部門的就業2005

年調查研究資料的分析〉《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

頁 45-85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 主編(2011)《非營利部門組織

與運作 2011年簡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官有垣 (2012)〈非營利組織執行長之治理-以臺灣社會福利

相關基金會為例〉《中國第三部門研究》第 2 卷頁 2-25

劉淑瓊(2005)〈績效品質與消費者權益保障論社會服務

契約委託的責信課題〉《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 卷

2 期

劉淑瓊(2008)〈競爭選擇論臺灣社會服務契約委託之市

場理性〉《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 18 期頁 67-104

劉淑瓊(200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載於蕭新煌等

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林淑馨

學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博士

現職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教授

經歷 民國八十三年度教育部公費留日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助理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副教授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考試院高普考特考訓練講座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交通統計研究所客座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公民社會中心諮詢委員

第三部門學會理事

公共事務評論編輯委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政治科學論叢

公共事務評論

行政暨政策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中國行政

榮譽獎項 國科會 2012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科會 2011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立臺北大學 2012年學術研究獎

國立臺北大學 2011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10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09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台北大學 100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

國立臺北大學 101年度教師創新教材與教法獎勵

國科會第 51屆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呂朝賢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 教授

經歷 中正大學會福利學系兼任副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在全球性的趨勢下傳統的公部門營利部門和第三部門之

間的界線進一步變得模糊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或社會

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出現正是這種情況的體現社會

經濟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說是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混合

物也代表著慈善福利機構對社會提供服務的另一種介入目前

在歐陸與美國兩地此概念的發展卻有實質的突破2000 年迄

今其他地區如東亞和拉丁美洲也日益對此概念的內涵與相關的

研究深感興趣有關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大西洋兩岸雙方共同的

特質是受到社會目的驅使的新型態創業行為因而蓬勃發展的領

域其實是構建於第三部門之中根據多數歐洲的傳統(Evers

and Laville 2004)第三部門集結了合作社協會互助會社

和日益增加的基金會等類型的組織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以「社

會經濟」(social economy)一詞稱呼「第三部門」意謂這是一

種透過經濟活動追求實踐民主的方式而對於社會企業和創業精

神等概念的後續演變賦予了深厚的意涵

二內容

1 關於社會企業到底這類組織跟傳統非營利組織或營利企業

組織身分別有何差異其獨特性為何為何其可以自成部門可

以單獨立法有他自己可以研究的議題

2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研究

的主要學派 A 美國的社會創新學派(Social Innovation

School)與社會企業賺取所得學派(Social EnterpriseEarned

Income School) B 歐陸的 EMES 學派(The EMES Approach)與

英國的學派(The UK Approach)

3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傳統在非營利組織的盈餘和

利潤不分配的限制是不是還適用在社會企業裡面這是一個非常

值得探討的議題如果強調社會企業跟以前的非營利組織有什麼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研習營-社工-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古允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申請本講題必須先研習過「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才可申請)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隨著 1990年代以來東亞福利研究的蓬勃發展已經成為比

較社會政策的重要研究領域之一而且與傳統歐洲福利國家研究

呈現東西互相爭輝的趨勢然而過去東亞福利的跨國研究多

半還是透過個別的管道缺少制度化的組織力量來推動但自英

國「東亞社會政策研究網絡」(The East Asian Social Policy

Research Network EASP)產生之後開始了制度化的進展與每

年的國際研討會2012年更首度與英國「社會政策學會」(Social

Policy Association SPA)於 University of York合辦國際研

討會獲得國際社會政策學界的普遍認可

不過大部分東亞的研究仍順著 Gosta Esping-Andersen

福利體制的脈絡著重於東亞福利體系是否不同於社會民主保

守主義以及自由主義等三種福利體制之外自成為一特殊福利

體制的問題而所獲得的答案也林林種種但可以確定的是存

在於東亞各國福利體系之間的差異程度絕對不是單一福利體制

概念所能完全涵蓋的有趣的是就西方學者而言關心焦點依

然集中在東亞儒家文化的家庭福利上但這樣的刻板印象與迷

思則受到東亞學者的批駁日本學者說明其家庭結構的轉變已

然降低家庭提供其成員福利的能力韓國學者則指明東亞金融風

暴的經驗顯示家庭並不足以構成抵擋大規模經濟變動與失業問

題的緩衝香港學者也指出在長期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家庭的

福利功能與能量正在流失之中這些均構成國家不得不介入社會

福利的因素因此究竟是否存在儒家式的福利模式受到普遍

的質疑

在這樣的情況下東亞各國政府似乎仍未做好大規模福利干

預的準備而是隨著人口結構老化性別與家庭關係的轉變政

治民主化的壓力以及全球產業與工作機會變遷的需要一步一

步被推動出來這樣的討論引發出新的研究議題亦即東亞福利

發展背後的結構性影響因素究竟是什麼家庭市場以及非營

利組織固然是福利供給的各種可能管道之一但究竟是什麼力量

決定國家的干預不干預乃至干預的方向與程度而國家福利

角色的範定相對地也形塑了家庭市場以及非營利組織在社會

福利上的角色定位此一研究議題已跳脫東亞福利體制歸類的分

析進一步往規範性理論發展了

這個講題的目的即是協助研究者瞭解這股國際學術發展趨

勢進而思考如何將自身的研究置於這樣的大脈絡中增加台灣

學界在國際上的能見度

二內容

(1) 比較社會政策的發展

(2) 比較社會政策的方法論議題

(3) 東亞福利研究對傳統西方福利國家研究的啟示

(4) 置台灣於國際比較脈絡中

三參考文獻

Alcock Pete and Gary Craig (eds) (2009) International

Social Policy (2nd edition) B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Aspalter Christian (ed) (2002) Discovering the

Welfare State in East Asia Westport Connecticut

Praeger

Esping-Andersen Gosta (1990) The Three Worlds of

Welfare Capitalism Cambridge Polity

Esping-Andersen Gosta (1997) lsquoHybrid or Unique The

Japanese Welfare State between Europe and Americarsquo

Journal of European Social Policy 7 (3) 179-189

Goodman Roger Gordon White and Huck-ju Kwon (eds)

(1998) The East Asian Welfare Model Welfare

Orientalism and Stat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Gough Ian and Geof Wood (eds) (2004) Insecurity and

Welfare Regimes in Asia Africa and Latin America

Social Policy in Development Context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all A Peter and David Soskice (2001) lsquoAn

Introduction to Varieties of Capitalismrsquo in A Peter

Hall and David Soskice (eds) Varieties of Capitalism

The Institutional Foundation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pp 1-68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olliday Ian (2000) lsquoProductivist welfare Capitalism

Social Policy in East Asiarsquo Political Studies 48

706-723

Holliday Ian and Paul Wilding (eds) (2003) Welfare

Capitalism in East Asia Social Policy in the Tiger

Economies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Jones Catherine (1993) lsquoThe Pacific Challenge

Confucian Welfare Statesrsquo in Catherine Jones (ed)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Welfare State in Europe pp

198-217 London Routledge

Jones Catherine (ed) (2001) Comparing the Social

Policy Experience of Britain and Taiwan Aldershot

Ashgate

Kown Huck-ju (1999) The Welfare State in Korea The

Politics of Legitimation Basingstoke Macmillan

Kown Huck-ju (ed) (2005) Transforming the

Developmental Welfare State in East Asia Basingstoke

Macmillan

Ku Yeun-wen (1997) Welfare Capitalism in Taiwan State

Economy and Social Policy London Macmillan press

Ku Yeun-wen (2004) lsquoIs There a Way Out Global

Competition and Social Reform in Taiwanrsquo Social

Policy and Society 3 (3) 311-320

Ku Yeun-wen (2007) lsquoDevelopments in East Asian Welfare

Studiesrsquo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Vol 41

No 2 pp 115-131

Ku Yeun-wen et al (2009) Poverty Reduction and Policy

Regime in Taiwan A Pathway towards Development

Welfare and Democratization Geneva UNRISD

Lee Yih-Jiunn and Yeun-wen Ku (2007) lsquoEast Asian

Welfare Regimes Testi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Developmental Welfare Statersquo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Vol 41 No 2 pp 197-212

Mkandawire Thandika (ed) (2004) Social Policy in a

Development Context Basingstoke Macmillan

Ramesh M (2004) Social Policy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Education Health Housing and Income

Maintenance London Routledge

Tang Kwong-leung (2000) Social Welfare Development in

East Asia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Wong Joseph (2004) Healthy Democracies Welfare

Politics in Taiwan and South Korea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國內相關學刊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

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3小時

古允文

學歷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社會政策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經歷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系主

任共同科主任

2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3 2005年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訪問學人

4 台灣社會政策學會秘書長

5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執行主編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Japanese Sociolog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Poverty 社會保障研究(中國人民

大學)社會政策評論(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學刊臺灣社會研究臺灣社

會福利學刊hellip

榮譽獎項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8893學年度研究績優獎

2 國立臺灣大學免評鑑教授

3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主編

4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Routledge London)編

委會委員

5 臺灣社會政策學會理事長 2009-至今

6 「東亞社會政策研究網絡」(The East Asian Social Policy

Research Network EASP)主席

(httpwwwwelfareasiaorgcontact) 2011-2012

7 聯 合 國 社 會 發 展 研 究 院 ( United N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ocial Development UNRISD)collaborating

researcher

8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SCI) Journal of

Social Policy (SSCI) Policy and Politics (SSC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SSCI)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論文

審查

研習營-社工-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呂寶靜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隨著老人人口的快速成長長期照顧議題愈趨重要各國政

府無不紛紛制訂長期照顧政策台灣也於 2007 年訂頒「我國長

期照顧十年計畫」積極發展並推展各項長期照顧服務相關的

議題也引起學者的關注由於長期照護的定義是提供給需要協

助的個人(因身體或心智失能)多元性的持續性的健康及社會服

務且包括由家人或是朋友提供的非正式服務以及由專業人員

或機構所提供的正式服務其中個人照顧和社會支持(或者所

謂的「社會照顧」)是社會工作的範疇因而長期照顧今年來成

為社會工作熱門的研究主題因此本門講題的目標在於精進新

進學術工作者從事老人長期照顧研究的知能

二內容

本講題內容在於檢視與長期照顧制度相關的社工研究主

題首先就是如何評量長照對象的需求不論就服務方案設計

政策制定社會工作實施的角度出發瞭解長照對象的身心狀況

需求及服務使用有其必要性就社會工作實務而言長照對象之

評量可供訂定照顧計畫之參考若從機構行政管理人員或方案制

訂者的角度出發失能者身體功能狀況會決定其獲取服務的資

格也影響著資源分配的方法當然也會支配經費的推估惟在

評量老人時有關評量的層面之擬訂評量工具之認可或選用甚

至對於評量結果之均是複雜的過程牽涉到評量的面向及工具選

擇評量過程的注意事項以及評量與服務之連接等議題其次

長期照顧體系涵括多元服務項目但民眾不見得認知到服務的存

在也未必會去使用服務究竟促使失能者及其家屬去使用服務

的因素有哪些又阻礙的因素為何而安德遜模式所提出的影

響個人使用醫療照顧的模式對長期照顧服務的使用之適用性為

何再其次在服務輸送過程中社工專業在長期照顧體系中可

發揮的功能為何又社工人員在長期照顧設施或服務提供單位

的角色為何又如何分析社工員之工作適應或工作滿足另照

顧服務員的培訓與留任也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關心換言之社工

員的人力資源發展與管理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此外從服務

輸送結果(outcome)出發倘若定位在方案評估研究則成效如

何界定又如何測量另又該如何從事評估研究更具體而言

本講題涵括下列四項子題

(一)長期照顧需求評量工具選擇與實務運用

(二)長期照顧服務使用(service utilization)模式

(三)長期照顧社會工作員和照顧服務員之人力資源發展與管

理議題

(四)各種長期照顧服務方案之成效評估

三參考文獻

呂寶靜(2001)〈第三章 老人使用日間照護服務的決定過程

誰的需求誰的決定〉載於呂寶靜編著《老人照顧

老人家庭正式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01)〈第四章 老人日間照顧分案功能之初探老人

福利喘息照顧〉載於呂寶靜編著《老人照顧老人

家庭正式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04)〈失能者身體功能之評量-失能者與其照顧者

看法之比較〉台灣公共衛生雜誌23 (3)188-196

呂寶靜(2012)〈懷舊團體介入方案對增進老人福祉成效之初

探〉《台灣社會工作學刊》10119-152

呂寶靜(2012)《老人福利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13)〈長期照顧社工作人力資源發展之展望〉《社

區發展季刊》第 141期(出版中)

呂寶靜陳正芬(2009)〈我國居家照顧服務員職業證照與培

訓制度之探究從英國和日本的作法反思台灣〉《社會政

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3(1)185-233

林萬億審定Kathleen McInnis-Dittrich原著 (2011)《老

年社會工作生理心理及社會的評估與介入》台北

五南

Andersen Ronald and John F Newman (1973)Societal and

Individual Determinants of Medical Care Util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Milbank Quarterly

5195-124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 NASW(2003)

National Standards for Social Work Services in

Long-term Care Facilities

OECD (2005)The Long-term Care for Older People The

OECD Health Project

Robert L Kane amp Rosalie A Kane ( 2000 ) Assessing Older

Persons-Measures Meaning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Robert L Kane amp Rosalie A Kane (1998) The Heart of

Long- Term Car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Stone R IJ M Wiener(2001)Who Will Care for Us

Addressing the Long-Term Care Workforce

CrisisWashington D CThe Urban Institut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omes and Services for the

Aging

Stone R IS L DawsonM Harahan(2003)Why Workforce

Development Should Be Part of the Long-Term Care

Quality DebateWashington DC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omes and Services for the Aging and the Institute

for the Future of Aging Services

Wiener J M M Frieman and D Brown(2007)lsquoChap 2

Quality Domains in Long-term care and lsquoChap 5

Conclusions in (ed)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ong-term Care pp3-5 and

33-35Washington D C National Commission for

Quality of Long-term Care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呂寶靜

學歷 密西根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學博士

現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經歷 1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系副教授教授兼系主任

2 台灣社會工作人員專業協會理事長

3 台灣社會學刊政治大學社會學報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社

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等期刊之編輯委

4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人文及社會

科學期刊人口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台灣社會工作學

刊等期刊之評審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Current Sociology

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彙刊

台灣社會學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公共衛生雜誌

運輸學刊

亞洲研究

榮譽獎項 多次行政院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勵

99-101政治大學國科會獎勵特殊優秀人才獎勵

研習營-社工-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徐慧娟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為瞭解個體老化的過程與社會脈絡歷史時期關係

需要大規模樣本或貫時性資料做為研究老人議題之分析運用全

國性大型資料分析運用已成為世界各國主要的研究途徑之一然

而收集資料耗費資源甚鉅個人研究者往往不容易取得臺灣目

前已有數個大型研究資料庫供研究者申請使用其中包括老人研

究相關議題變項過去已提供國內外學者許多發表研究的機會

對於欲開始新興研究議題之學者亦可以藉由既有資料庫的分

析提供對研究興趣的初步了解以做為未來發展進一步研究的

基礎尤其對於新進研究人員使用大型資料庫分析為發展研究

主題極為便利的方式

由於大型研究資料庫已有許多學者使用過如何能從大型資

料庫中設定研究主題並發展新的研究方向及發表學術成果對

於有意從事跨領域的老人學研究者實為一可以考慮的方式

二內容

本講題目標在於為有志於老人研究議題的學者介紹台灣老

人研究可運用的大型資料庫內容如何藉由資料庫分析發展個人

研究興趣與主題以及可能用到的分析途徑

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3小時)內容

包括團體分享(05小時)專題演講(25小時)二是交流(1

小時)

(一)由與會者就其研究上經常遇到的困難與經驗提出分享

(約 05小時)

(二)進行專題演講介紹國內大型研究資料庫的設計與內

容以及與老人研究相關的變項與主題並以講者的研

究經驗(成功老化主題)為例分享研究議題的探索與發

展方式(約 25小時)

(三)接受有興趣從事大型資料庫分析研究的學者進行交流

三參考文獻

Beland D Durandal JPV (2012) Aging in France

population trends policy issu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e Gerontologist doi

101093gerontgns149

Hsu H C (2010) Trajectory of life satisfaction

subjective economic status and successful aging in

Taiwan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99(3) 455-468

Hsu H C (2012) Trajectories of life satisfaction and

covariates among the older adults in Taiwan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55(1)

210-216

Hsu H C Jones B L (2012) Multiple trajectories of

successful aging of older and younger cohorts The

Gerontologist 52(6) 843-856

Hsu HC (2011) Impact of morbidity and life events on

successful aging 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3(4) 458-469 DOI

1011771010539511412575

Hsu HC Lew-Ting CY Wu SC (2001) Age period

and cohort effects on the attitude toward supporting

parents in Taiwan The Gerontologist 41 716-722

Kasl SV (1995) Strategies in research on health and

aging looking beyond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Journal of Gerontology Social Sciences 50B(4)

S191-S193

Kemper P (2003) Long-term care research and policy

The Gerontologist 43(4) 436-446

Wolinsky F D (1994) Health services utilization

among older adults conceptual measurement and

modeling issues in secondary analysis The

Gerontologist 34(4) 470-475

徐慧娟張明正(2004)臺灣老人成功老化與活躍老化現況

多層次分析臺灣社會福利學刊 3(2) 1-36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徐慧娟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

現職 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教授

經歷 亞洲大學醫務管理學系副教授

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助理教授

台大醫院企劃室護理部組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The Gerontologist

Geriatrics and Geronotology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Social Science amp Medicine

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Aging amp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Ageing amp Society

Women and Health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

臺灣社會福利學刊台灣公共衛生雜誌等

榮譽獎項 國科會優秀年輕學者獎勵

研習營-社工-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王德睦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此部分為觀念與理論層面的介紹對於欲進入此研究領域的

研究者而言為重要的基礎課程

二內容

(一)貧窮的定義

(二)貧窮的測量包括家庭人數與組成地區時間因素等的考

(三)貧窮的理論觀點包括

1 個人態度或動機的解釋

2 貧窮文化

3 人力資本論

4 與勞動市場有關的論點雨露均霑論(Trickle Down

Thesis)新結構論(New Structuralism)雙元勞動

論(Dual Labor Market Theory)區域勞力市場論

5 福利依賴與工作反誘因的觀點

6 新社會風險論

7 社會排除論

8 生命歷程論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王德睦20001960s以降的美國貧窮理論回顧與

整合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12 卷 第 1 期 第

149-195頁(TSSCI)

林美伶王德睦2000貧窮門檻對貧窮率與貧窮人口組成之

影響台灣社會福利學刊(電子期刊) 第 1 期(中華

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王仕圖蔡勇美2001貧窮動態嘉義縣貧戶的追

蹤研究台大人口學刊 第 21期 第 61-75頁(TSSCI)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1貧窮持續時間的動態分析

以嘉義縣 1990-1998年之低收入戶為例台灣社會學刊

第 26期 第 211-250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 2002英國濟貧政策的形成與轉化

(1601-1834)從馬克斯的觀點的探討社會政策與社

會工作學刊 第 6卷 第 1期 第 5-59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04兒童與成人基本生活費

用的差異調查研究 第 13期 第 5-38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308嘉義縣低收入戶脫貧與

再進入貧窮之分析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第 73-108

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何華欽王德睦呂朝賢200312貧窮測量對貧窮人口組

成之影響預算標準之訂定與模擬台大人口學刊 第

27期 第 67-104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12台灣貧窮門檻與測量的

建立FCSU 的應用台大社工學刊 第 8 期 第 1-46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506貧窮的測量發生率

強度與不均度人口學刊 第 30期 第 1-28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200612台灣貧窮女性化的再檢視人口

學刊 第 33期 第 103-131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701係貧窮的原罪或係城鄉差距

談影響兒童應予學習機會的因素教育與社會研究 第

12期 第 113-135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200712Panel Analysis of Low-income

Elderly-headed household Empirical Evidence for

Chia-yi County in Taiwan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第 11卷 第 2期 第 111-148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200806全球化下脫貧策略的政治經濟研

究從 Anthony Giddens 觀點的探討東吳社會工作學

報 第 18期 第 105-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劉一龍200808所得成長所得不均與

家戶變遷對貧窮率之影響以台灣地區 1990 年至 2004

年為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第 7卷 第 1期 第 29-63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呂朝賢陳俊全王德睦200812台灣的社會救助動態

趨勢型態與成因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20卷 第

4期 第 441-479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812多面向的台灣兒童貧窮趨勢SST

指標的應用與分解台大社工學刊 第 18 期 第

191-230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朝賢王德睦林怡婷沈明彥200912台灣兒童暨家庭

扶助基金會經濟扶助個案給付動態以嘉義分事務所為

例(1967-2008)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第 20期 第 57-92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李秀如王德睦201101台灣兒童貧窮不均度的變遷以

迴歸為基礎的夏普利值分解法分析影響因素台灣社會

工作學刊 第 8期 第 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王德睦

學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1988)

現職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經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1988-1991)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副教授(1991-1993)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兼系主任(1998-2001)

台灣社會福利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Ethnology

The Eastern Anthropologist

中國社會學刊

台大人口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銀行季刊

台灣社會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調查研究

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人口學刊

教育與社會研究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王永慈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介紹台灣貧窮研究的發現藉以觀察台灣貧窮現象的變化同時也提出台灣

與國外對抗貧窮的理念政策服務協助參與者在意識型態政策與服務各層

次都有更深的思考

二內容

(一)台灣貧窮研究的狀況(含碩博士論文)

(二)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包括與失業工作貧窮相關的議題

(三)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的意識型態包括貧窮文化福利依賴脫貧等議

題的辯證

(四)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台灣與國外經驗包括 EITC社會救助法的修法

資產形成工作福利等此外社會企業微型創業等相關的作法也值得介

三參考文獻

(一)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Li-Ching Lyu (2013) The emergence of food

bankvoucher programs in Taiwan a new measure for combating poverty

and food insecurit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in press)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Chack-Kie Wong Kwong-Leung Tang (2012) Citizensrsquo

Attitudes Towards Economic Insecurity and Government After the 2007

Financial Tsunami A Hong Kong and Taiwan Comparis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in press) DOI

101111j1468-2397201200883x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Jun-Rong Chen (2012) Child Poverty in Taiwan

dur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Social

Risk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22(1--2)

20-35(SSCI)

王永慈陳昭榮(2011)貧富家庭教育資源中財務資本之比較研究臺灣教育社

會學研究 11(2) 1-45(TSSCI)

Ozawa M Y Lee amp Y Wang (2011) Economic Conditions of Female-headed

Households in Taiwan in comparison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Swede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27(1)65-76

王永慈 (2007) 「積極促進」概念的解析東吳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頁

151-173

王永慈 (2005) 低收入外籍與大陸配偶家庭之致貧分析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第

四期頁 1-32

王永慈 (2005) 台灣的貧窮問題相關研究的檢視台大社工學刊第十期 頁

1-54

王永慈 (2009) 台灣新貧問題的分析與政策思考於田弘茂與林正義主編「探索

台灣社會福利問題」國策研究院出版

王永慈 (2007) 「台灣的扶貧政策」於王卓祺等主編兩岸三地的社會政策---

理論與實務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關秉寅王永慈 (2005)寧靜革命台灣社會價值觀的變化王振寰章英華主

編凝聚台灣生命力頁 65-99巨流

王永慈 (2005) 「第十章社會政策」於顧東輝主編社會工作概論頁 195-212

上海譯文出版社

王永慈 (2010) 「第 6章台灣的貧窮問題」於瞿海源張苙雲

主編台灣的社會問題巨流

(二)碩博士論文

黃乃凡(1994)台灣貧窮女性化的探討女性戶長家戶貧窮現象之貫時性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何華欽(2003)台灣的貧窮趨勢界定測量與指標應用(博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2CCU0020601022ampsearchmode=basic

巫懿真(2004)府城低收入單親女性與工作貧窮勞動政策與社會安全之檢視(碩

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CCU0520601422ampseachmode=basic

姜義雯(2004)影響台灣階層化因素生活機會與五個貧窮家庭比較研究(碩士

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PU00521602022ampsearchmode=basic

黃聖紜(2004)窮孩子bull低成就家庭貧窮對子女教育成就與生涯選擇的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劉邦富(2005)台灣貧窮家庭兒童照顧政策落差研究(博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THU0020100522ampsearchmode=basic

蔡正海(2005)臺灣地區單人家戶貧窮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鄭淑文(2005)從家庭生命歷程分析貧窮動態 --以嘉義家庭扶助中心經濟扶助

個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倪家欣(2006)臺灣貧窮家庭的社會支持mdash低收入戶樣本的分析(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TPU020800622ampsearchmode=basic

王紹樺(2006)臺灣貧窮風險探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

北市

林茹茵(2006)貧窮女性單親生活因應策略之探討與類型建構(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CNU0210026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文婷(2007)運用優勢觀點探討青少年之貧窮生活經驗(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TNU5201003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怡婷(2007)家戶內所得分配後的台灣女性貧窮圖像(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陳柯玫(2007)「貧窮文化」的詛咒mdash台北市安康社區次文化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凱萱(2008)貧窮青少年生涯抉擇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

金會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CNU021002722ampsearchmode=basic

李秀如(2008)台灣兒童的貧窮輪廓-趨勢的測量與因素的分析(未出版之博士

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張 君 培 ( 2008 ) 社 會 工 作 者 的 貧 窮 意 象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THU0020102622ampsearchmode=basic

黃雅伶(2008)泥沼中的春芽-貧窮兒童的成長與機會(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PU00521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呂芬芬(2009)國小低收入戶學童貧窮烙印覺知之探討(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8HCU0820600722ampsearchmode=basic

吳佳明(2010)貧窮少年生活經驗中復原力發展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吳德偉(2010)臺灣工作貧窮者的生活幸福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PU000201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馬淑蓉(2010)工作貧窮女性單親家庭邁向脫貧之歷程研究以被社會救助法

排除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陳昱志(2010)走在生命的黃磚路貧窮女單親復原力因素與家庭適應關係之

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陳瑩蓉(2010)貧窮家庭親職化少年的自主發展(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

新北市

葉 炫 偵 ( 2010 ) 影 響 台 灣 工 作 貧 窮 的 因 素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CCU0020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謝孟純(2010)家戶內女性就業所得對家戶貧窮率改變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石亦柔(2011)娑婆轉境--貧窮家庭主要照顧者參與社會救助福利服務充權經

驗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PUS520102222ampsearchmode=basic

胡聚名(2011)騎牆與追尋貧窮男社工性別處境的行動與反思(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陳韻雯(2011)貧窮兒童的社會排除經驗以兒童中心取向探討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CNU021001822ampsearchmode=basic

鄭婷尹(2011)臺灣原住民族貧窮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

大學新北市

預計上課

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

討論時數

1小時

王永慈

學歷 PhD in social work at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USA

現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經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專任副教授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系專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Australasian Journal on Ageing

Asian Social Work and Policy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sian Developmen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Human Service

Social Work Education

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

Social Work Research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Abstracts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政大社會學報

社會工作學刊

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

輔仁學誌

榮譽獎項 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獎勵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科學院學術研究獎勵

輔仁大學輔仁學術研究獎

研習營-社工-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顧忠華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非營利組織(NPO)的活動觸角不再侷限於傳統慈善領域

舉凡健康照顧教育宗教環保藝術乃至於企業的活動

都與 NPO 息息相關此一發展趨勢同時造就了 NPO 成為一門跨

學科整合的新研究領域因此有關 NPO 的理論之中並沒有一

門稱之為 NPO 之學門但是卻有許多針對 NPO 進行相關的探

討如預測 NPO 存在於社會之因素探討 NPO 的社會影響或

各種不同部門之間的互動等很明顯地這些討論 NPO 的理論

與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社會心理文化與社會人類學哲

學宗教歷史社會行政等都有密切的關聯不管是經濟學

政治學或社會學的相關理論其切入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的分

析中均從較為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試圖對於當下之社會環境

之下NPO 如何進行組織的安排與設計如何遞送服務與方案

或是如何形塑其組織與外環境的網絡關係以因應社會之變遷

二內容

1 關於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近二十年來的探討聚焦於

下列的理論觀點首先是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 NPO的分類其次

針對政府無法滿足消費者公共財貨與服務需求的「公共財理

論」接著是就契約失效而導致的「失靈理論」(failure theory)

進行探討以及「消費者控制理論」「企業家理論」此部分屬於

創新性議題最後是針對「利他主義與慈善行為」進行概念分析

有關社會學對於 NPO行為的解釋「組織生態學觀點」(ecology of

organization)著重於瞭解 NPO組織與社會環境的關係而「資

源依賴理論」(the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有助於 NPO

瞭 解 資 源 的 競 爭 關 係 再 者 「 制 度 學 派 觀 點 」

(institutionalism)有助於吾人瞭解制度或政策對於 NPO的影

響最後則是從「社會資本理論」(social capital theory)與

「公民社會觀點」(civil society)論述 NPO在當今社會扮演的

之角色

2 隨著台灣的 NPO 與社會福利議題探討的深入與多樣其核心

關懷不外聚焦於「政府跟民營化」的部分民營化大概是十幾年

來談的很多的議題接著另外一個相關的領域是 NPO的「內部

治理」進而衍生的理論觀點有社會資本理論與治理理論以致

於最近發展到比較大的範圍如全球化社會內部治理文化

3 NPO 與社會福利的理論觀點範疇在這幾年的研究很重視組

織屬性的混合亦即越來越重視組織的 MIX 特質亦即你沒

有辦法截然把黑與白分的很清楚也無法截然說非營利營利組

織和公部門彼此的界域是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NPO相

當程度也跟營利組織借用了很多的概念與管理知識進來這個對

於 NPO的屬性產生滲透與混合的影響等其實長期照護的領域就

是一種非常標準的 MIX的特質

4 社會學的理論概「人口生態學」(Population Ecology)對於

NPO與社福研究的影響其實很多人口生態學觀點看到的是 NPO

具有很多不同類型它們會有一段時間大規模的成長然而有一

段時間有一些組織就退場或消失另外一個是「複雜理論」

(Complex Theory)論述的是因為有一些部門間的失靈存在

會影響到這中間的因果關係可能沒有一個固定的脈絡可以去預

測到底在這種情況下將來整個環境的變化對於非營利部門

的發展和影響如何

5 NPO 部門與政府企業非正式部門等的互動關係理論雖

然僅有少數關於部門界域的聚合或侵蝕的實證或跨部門研究出

現但卻有為數不少關於這種趨勢的社會學理論解釋被提出這

樣的觀念採借於網絡生態學交換理論開放系統聯盟資

源依賴甚至是後現代理論而其經常使用的的自變項包括規

模時間結構財務資源體系決策與治理模式專業化程度

以及服務提供的技術等

6 台灣在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其實是借用西方的觀點這個理

論觀點到台灣來要做一些轉化跟調適過去的研究當中也發現

這一點本土經驗加以修正或強化相關的理論觀點是絕對有必要

三參考文獻

王仕圖官有垣李宜興 (2011)〈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理論〉

收錄於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組織部

門組織與運作》第一章頁 15-34台北巨流圖書公

官有垣 (2001)〈第三部門與公民社會的建構部門互動的

理論探討〉《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4期頁 163-201

官有垣 (2003)〈第三部門的研究經濟學觀點與部門互動

理論的檢視〉《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 3期頁 1-29

顧忠華 ( 1999)〈公民結社的結構變遷-以台灣非營利組織

的發展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Vol0 No36

pp123-145

顧忠華 (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台

灣社會學研究》No4 pp145-189

顧忠華(2004)〈我對台灣第三部門研究的中間考察與反

省〉《第三部門學刊》No1 pp190-206

Ben-Ner A (1986) ldquo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hy Do

They Exist in Market Economicsrdquo In

Rose-AckermanSusan(ed) The Economics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Studies in Structure and Policy

Oxford Oxford Univ Press

DiMaggio P J and H K Anheier (1990) ldquoThe Sociolog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Sectorsrdquo Annu Rev

Sociol 16137-159

Douglas J (1987) ldquoPolitical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 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

Press

Hansmann Henry (1987) ldquoEconomic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Kramer R M (2000)ldquoA Third Sector in the Third

Millenniumrdquo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11(1) 1-23

Lin Nan (2001)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tt J Steven (2001) ldquoEconomic and Political Theorie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rdquo J S Ott (ed) The Na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Part 6 pp 179-189

Putnam Robert D (2000)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Y Touchstone

Rose-Ackerman Susan (1996) ldquoAltruism Nonprofits and

Economic Theoryrdquo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4 701-728

Salamon L M H K Anheier amp Associates (1999)

Global Civil Society 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altimore MD The 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Civil Society Studies

Powell WW and Steinberg R (2006)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2nd edition) New Haven

Yale U Press

Weisbrod B A (1974) ldquoToward a Theory of Voluntary

Non-Profit Sector in a Three-Sector Economyrdquo In

Edmund S Phelps(ed) Altruism Morality and

Economic Theory New York Russell Sage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顧忠華

學歷 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

現職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退休教授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

澄社社長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首任理事長

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華人民主文化基金會理事長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

事長

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之期刊 台灣民主季刊

當代

台灣社會學刊

學生輔導季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

台灣社會學

台灣社會學研究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哲學學報

榮譽獎項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之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林淑馨呂朝賢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二十年來臺灣的非營利組織(NPO)成長速度相當驚人

不僅在數量上大幅成長組織成立之宗旨與功能也愈趨專業化且

多元化從文化教育環保健康醫療社會福利社區發展

等幾乎涵蓋了社會中的所有層面正因為如此龐大且快速成長

的組織所扮演之角色日益重要且其所牽涉的利益關係人範圍更

為廣泛甚至還包含了大眾捐款能否被有效運用且不被中飽私囊

的責信問題等等因此 NPO 不僅在內部需要更健全完善的制

度來經營諸如董事會管理單位及志工之間關係的建立且更

重要的是還必須維繫其與企業部門公部門甚至是媒體之間平

衡和諧的互動關係並在這個社會治理脈絡中建立自己的位階

與立足點共同擔任社會治理者的角色與行動者基於此 NPO

必須先建立組織的治理機制方能有效參與社會治理再者 NPO

多面臨環境的劇烈變遷要處理的問題越來越複雜需求越趨多

元造成服務與資源的競爭「管理」這個名詞雖然代表企業管

理但是 NPO 因為沒有企業經營的傳統底限(利潤)因此更迫

切需要學習如何善用管理之道並借重管理來完成使命此刻提

的研究範疇甚廣包含 NPO的治理與領導NPO的責信NPO的

財務管理與租稅NPO的行銷管理NPO與志工志願主義NPO

的資源募集與運用NPO與人力資源及人才培育NPO與就業等

二內容

1 「績效評估或課責」在決策治理和管理這一塊的探討十分重

要績效評估在未來最好能朝向量化發展且可試著研擬一些指

標再者課責這議題在台灣還蠻需要被正視因為台灣的 NPO

愈來愈多在管理上蠻需要這一塊的此外在日本的 NPO管理

研究日本學者比較有提到像 NPO的「社會責任」以及「風險管

理」台灣比較少這樣的討論

2 目前的研究成果頗多呈現在行銷財務人力資本志工管

理文化價值與 NPO 的管理內涵等另外的研究重點則是 NPO

與市場關係政府關係以即與其他 NPO組織間的互動關係再

者在 NPO的決策治理跟管理運作方面也有頗多的研究議題與

成果是與 NPO 的發展跟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有關

例如很多台灣的 NPO發展到五年十年會面臨到轉型開始

想要朝向更複雜的組織體系以及產出內容以及組織本身結構裡

面的分化問題亦即大機構裡面分化出新的一個獨立的機構

3 談領導與治理董事會的部分牽涉到決策至於 NPO 的「財

務」部分現在會把三個結合起來即募款產業化創新這部

分結合其實這部分就等於組織管理很核心的部分此外如果

今天只是一般性組織大概就是談人力資源管理志工管理但

因為我們聚焦於是社福 NPO因此「專業主義」的部分十分重要

換言之著重專業性的探討例如遞送服務上的特殊性含使命

整體性運作怎麼搭配組織管理的部分這樣組織管理就不會零

散化且有一個主軸

4 新興且可延伸的研究議題-「非營利組織與科技社會」這個議

題不管在社會福利領域或其他學科都會談到例如虛擬社會網

絡或其他科技社會與福利服務的遞送再者有一個議題是跟在

地化有關即是「非營利組織與城鄉發展」這部分除了跟社會

企業有關係之外還有台灣最近縣市合併後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福利資源重構之後縣市政府怎麼樣去推動地方的非營利組織

形成新的治理模式等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2002)〈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以九二一賑災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1(2)39-77

呂朝賢(2002)〈對我國志願服務法的若干反思與建議〉《臺

大社會工作學刊》7203-241

呂朝賢與郭俊巖(2003)〈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

係以嘉義地區為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報》11143-188

呂朝賢與潘福財(2004)〈非營利組織變革以聖心教養院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2)79-115

呂朝賢(2005)〈民眾參與志願服務及期投入時間的影響因

素〉《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3121-163

呂朝賢(2005)〈中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台

大社會工作學刊》121-49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日本行政體系支援

作法之分析〉《第三部門學刊》第 3期1-37

林淑馨(2005)〈日本型公私協力之析探以第三部門與 PFI

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 16期1-33(TSSCI)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夥伴關係之析探以日本

為例〉《公共事務評論》第 6卷第 1期25-50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林淑馨(2008)〈社福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在服務輸送互動上

之困境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 122期47-62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官有垣李宜興謝祿宜(2006)〈社區型基金會的治理研究

以嘉義新港及宜蘭仰山兩家文教基金會為案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18期

官有垣康峰菁杜承嶸陸宛蘋陳怡璇(2009)〈臺灣社

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執行長角色職能之基礎分析〉《兒童

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5期頁 171-196

官有垣杜承嶸康峰菁(2009)〈非營利組織執行長的薪酬

探討以台灣社會福利相關類型的基金會為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30期

官有垣呂朝賢鄭清霞(2008)〈台灣第三部門的就業2005

年調查研究資料的分析〉《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

頁 45-85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 主編(2011)《非營利部門組織

與運作 2011年簡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官有垣 (2012)〈非營利組織執行長之治理-以臺灣社會福利

相關基金會為例〉《中國第三部門研究》第 2 卷頁 2-25

劉淑瓊(2005)〈績效品質與消費者權益保障論社會服務

契約委託的責信課題〉《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 卷

2 期

劉淑瓊(2008)〈競爭選擇論臺灣社會服務契約委託之市

場理性〉《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 18 期頁 67-104

劉淑瓊(200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載於蕭新煌等

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林淑馨

學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博士

現職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教授

經歷 民國八十三年度教育部公費留日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助理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副教授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考試院高普考特考訓練講座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交通統計研究所客座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公民社會中心諮詢委員

第三部門學會理事

公共事務評論編輯委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政治科學論叢

公共事務評論

行政暨政策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中國行政

榮譽獎項 國科會 2012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科會 2011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立臺北大學 2012年學術研究獎

國立臺北大學 2011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10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09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台北大學 100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

國立臺北大學 101年度教師創新教材與教法獎勵

國科會第 51屆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呂朝賢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 教授

經歷 中正大學會福利學系兼任副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在全球性的趨勢下傳統的公部門營利部門和第三部門之

間的界線進一步變得模糊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或社會

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出現正是這種情況的體現社會

經濟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說是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混合

物也代表著慈善福利機構對社會提供服務的另一種介入目前

在歐陸與美國兩地此概念的發展卻有實質的突破2000 年迄

今其他地區如東亞和拉丁美洲也日益對此概念的內涵與相關的

研究深感興趣有關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大西洋兩岸雙方共同的

特質是受到社會目的驅使的新型態創業行為因而蓬勃發展的領

域其實是構建於第三部門之中根據多數歐洲的傳統(Evers

and Laville 2004)第三部門集結了合作社協會互助會社

和日益增加的基金會等類型的組織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以「社

會經濟」(social economy)一詞稱呼「第三部門」意謂這是一

種透過經濟活動追求實踐民主的方式而對於社會企業和創業精

神等概念的後續演變賦予了深厚的意涵

二內容

1 關於社會企業到底這類組織跟傳統非營利組織或營利企業

組織身分別有何差異其獨特性為何為何其可以自成部門可

以單獨立法有他自己可以研究的議題

2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研究

的主要學派 A 美國的社會創新學派(Social Innovation

School)與社會企業賺取所得學派(Social EnterpriseEarned

Income School) B 歐陸的 EMES 學派(The EMES Approach)與

英國的學派(The UK Approach)

3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傳統在非營利組織的盈餘和

利潤不分配的限制是不是還適用在社會企業裡面這是一個非常

值得探討的議題如果強調社會企業跟以前的非營利組織有什麼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福利上的角色定位此一研究議題已跳脫東亞福利體制歸類的分

析進一步往規範性理論發展了

這個講題的目的即是協助研究者瞭解這股國際學術發展趨

勢進而思考如何將自身的研究置於這樣的大脈絡中增加台灣

學界在國際上的能見度

二內容

(1) 比較社會政策的發展

(2) 比較社會政策的方法論議題

(3) 東亞福利研究對傳統西方福利國家研究的啟示

(4) 置台灣於國際比較脈絡中

三參考文獻

Alcock Pete and Gary Craig (eds) (2009) International

Social Policy (2nd edition) B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Aspalter Christian (ed) (2002) Discovering the

Welfare State in East Asia Westport Connecticut

Praeger

Esping-Andersen Gosta (1990) The Three Worlds of

Welfare Capitalism Cambridge Polity

Esping-Andersen Gosta (1997) lsquoHybrid or Unique The

Japanese Welfare State between Europe and Americarsquo

Journal of European Social Policy 7 (3) 179-189

Goodman Roger Gordon White and Huck-ju Kwon (eds)

(1998) The East Asian Welfare Model Welfare

Orientalism and Stat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Gough Ian and Geof Wood (eds) (2004) Insecurity and

Welfare Regimes in Asia Africa and Latin America

Social Policy in Development Context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all A Peter and David Soskice (2001) lsquoAn

Introduction to Varieties of Capitalismrsquo in A Peter

Hall and David Soskice (eds) Varieties of Capitalism

The Institutional Foundation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pp 1-68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olliday Ian (2000) lsquoProductivist welfare Capitalism

Social Policy in East Asiarsquo Political Studies 48

706-723

Holliday Ian and Paul Wilding (eds) (2003) Welfare

Capitalism in East Asia Social Policy in the Tiger

Economies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Jones Catherine (1993) lsquoThe Pacific Challenge

Confucian Welfare Statesrsquo in Catherine Jones (ed)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Welfare State in Europe pp

198-217 London Routledge

Jones Catherine (ed) (2001) Comparing the Social

Policy Experience of Britain and Taiwan Aldershot

Ashgate

Kown Huck-ju (1999) The Welfare State in Korea The

Politics of Legitimation Basingstoke Macmillan

Kown Huck-ju (ed) (2005) Transforming the

Developmental Welfare State in East Asia Basingstoke

Macmillan

Ku Yeun-wen (1997) Welfare Capitalism in Taiwan State

Economy and Social Policy London Macmillan press

Ku Yeun-wen (2004) lsquoIs There a Way Out Global

Competition and Social Reform in Taiwanrsquo Social

Policy and Society 3 (3) 311-320

Ku Yeun-wen (2007) lsquoDevelopments in East Asian Welfare

Studiesrsquo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Vol 41

No 2 pp 115-131

Ku Yeun-wen et al (2009) Poverty Reduction and Policy

Regime in Taiwan A Pathway towards Development

Welfare and Democratization Geneva UNRISD

Lee Yih-Jiunn and Yeun-wen Ku (2007) lsquoEast Asian

Welfare Regimes Testi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Developmental Welfare Statersquo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Vol 41 No 2 pp 197-212

Mkandawire Thandika (ed) (2004) Social Policy in a

Development Context Basingstoke Macmillan

Ramesh M (2004) Social Policy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Education Health Housing and Income

Maintenance London Routledge

Tang Kwong-leung (2000) Social Welfare Development in

East Asia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Wong Joseph (2004) Healthy Democracies Welfare

Politics in Taiwan and South Korea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國內相關學刊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

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3小時

古允文

學歷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社會政策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經歷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系主

任共同科主任

2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3 2005年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訪問學人

4 台灣社會政策學會秘書長

5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執行主編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Japanese Sociolog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Poverty 社會保障研究(中國人民

大學)社會政策評論(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學刊臺灣社會研究臺灣社

會福利學刊hellip

榮譽獎項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8893學年度研究績優獎

2 國立臺灣大學免評鑑教授

3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主編

4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Routledge London)編

委會委員

5 臺灣社會政策學會理事長 2009-至今

6 「東亞社會政策研究網絡」(The East Asian Social Policy

Research Network EASP)主席

(httpwwwwelfareasiaorgcontact) 2011-2012

7 聯 合 國 社 會 發 展 研 究 院 ( United N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ocial Development UNRISD)collaborating

researcher

8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SCI) Journal of

Social Policy (SSCI) Policy and Politics (SSC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SSCI)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論文

審查

研習營-社工-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呂寶靜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隨著老人人口的快速成長長期照顧議題愈趨重要各國政

府無不紛紛制訂長期照顧政策台灣也於 2007 年訂頒「我國長

期照顧十年計畫」積極發展並推展各項長期照顧服務相關的

議題也引起學者的關注由於長期照護的定義是提供給需要協

助的個人(因身體或心智失能)多元性的持續性的健康及社會服

務且包括由家人或是朋友提供的非正式服務以及由專業人員

或機構所提供的正式服務其中個人照顧和社會支持(或者所

謂的「社會照顧」)是社會工作的範疇因而長期照顧今年來成

為社會工作熱門的研究主題因此本門講題的目標在於精進新

進學術工作者從事老人長期照顧研究的知能

二內容

本講題內容在於檢視與長期照顧制度相關的社工研究主

題首先就是如何評量長照對象的需求不論就服務方案設計

政策制定社會工作實施的角度出發瞭解長照對象的身心狀況

需求及服務使用有其必要性就社會工作實務而言長照對象之

評量可供訂定照顧計畫之參考若從機構行政管理人員或方案制

訂者的角度出發失能者身體功能狀況會決定其獲取服務的資

格也影響著資源分配的方法當然也會支配經費的推估惟在

評量老人時有關評量的層面之擬訂評量工具之認可或選用甚

至對於評量結果之均是複雜的過程牽涉到評量的面向及工具選

擇評量過程的注意事項以及評量與服務之連接等議題其次

長期照顧體系涵括多元服務項目但民眾不見得認知到服務的存

在也未必會去使用服務究竟促使失能者及其家屬去使用服務

的因素有哪些又阻礙的因素為何而安德遜模式所提出的影

響個人使用醫療照顧的模式對長期照顧服務的使用之適用性為

何再其次在服務輸送過程中社工專業在長期照顧體系中可

發揮的功能為何又社工人員在長期照顧設施或服務提供單位

的角色為何又如何分析社工員之工作適應或工作滿足另照

顧服務員的培訓與留任也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關心換言之社工

員的人力資源發展與管理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此外從服務

輸送結果(outcome)出發倘若定位在方案評估研究則成效如

何界定又如何測量另又該如何從事評估研究更具體而言

本講題涵括下列四項子題

(一)長期照顧需求評量工具選擇與實務運用

(二)長期照顧服務使用(service utilization)模式

(三)長期照顧社會工作員和照顧服務員之人力資源發展與管

理議題

(四)各種長期照顧服務方案之成效評估

三參考文獻

呂寶靜(2001)〈第三章 老人使用日間照護服務的決定過程

誰的需求誰的決定〉載於呂寶靜編著《老人照顧

老人家庭正式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01)〈第四章 老人日間照顧分案功能之初探老人

福利喘息照顧〉載於呂寶靜編著《老人照顧老人

家庭正式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04)〈失能者身體功能之評量-失能者與其照顧者

看法之比較〉台灣公共衛生雜誌23 (3)188-196

呂寶靜(2012)〈懷舊團體介入方案對增進老人福祉成效之初

探〉《台灣社會工作學刊》10119-152

呂寶靜(2012)《老人福利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13)〈長期照顧社工作人力資源發展之展望〉《社

區發展季刊》第 141期(出版中)

呂寶靜陳正芬(2009)〈我國居家照顧服務員職業證照與培

訓制度之探究從英國和日本的作法反思台灣〉《社會政

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3(1)185-233

林萬億審定Kathleen McInnis-Dittrich原著 (2011)《老

年社會工作生理心理及社會的評估與介入》台北

五南

Andersen Ronald and John F Newman (1973)Societal and

Individual Determinants of Medical Care Util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Milbank Quarterly

5195-124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 NASW(2003)

National Standards for Social Work Services in

Long-term Care Facilities

OECD (2005)The Long-term Care for Older People The

OECD Health Project

Robert L Kane amp Rosalie A Kane ( 2000 ) Assessing Older

Persons-Measures Meaning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Robert L Kane amp Rosalie A Kane (1998) The Heart of

Long- Term Car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Stone R IJ M Wiener(2001)Who Will Care for Us

Addressing the Long-Term Care Workforce

CrisisWashington D CThe Urban Institut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omes and Services for the

Aging

Stone R IS L DawsonM Harahan(2003)Why Workforce

Development Should Be Part of the Long-Term Care

Quality DebateWashington DC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omes and Services for the Aging and the Institute

for the Future of Aging Services

Wiener J M M Frieman and D Brown(2007)lsquoChap 2

Quality Domains in Long-term care and lsquoChap 5

Conclusions in (ed)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ong-term Care pp3-5 and

33-35Washington D C National Commission for

Quality of Long-term Care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呂寶靜

學歷 密西根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學博士

現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經歷 1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系副教授教授兼系主任

2 台灣社會工作人員專業協會理事長

3 台灣社會學刊政治大學社會學報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社

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等期刊之編輯委

4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人文及社會

科學期刊人口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台灣社會工作學

刊等期刊之評審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Current Sociology

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彙刊

台灣社會學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公共衛生雜誌

運輸學刊

亞洲研究

榮譽獎項 多次行政院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勵

99-101政治大學國科會獎勵特殊優秀人才獎勵

研習營-社工-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徐慧娟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為瞭解個體老化的過程與社會脈絡歷史時期關係

需要大規模樣本或貫時性資料做為研究老人議題之分析運用全

國性大型資料分析運用已成為世界各國主要的研究途徑之一然

而收集資料耗費資源甚鉅個人研究者往往不容易取得臺灣目

前已有數個大型研究資料庫供研究者申請使用其中包括老人研

究相關議題變項過去已提供國內外學者許多發表研究的機會

對於欲開始新興研究議題之學者亦可以藉由既有資料庫的分

析提供對研究興趣的初步了解以做為未來發展進一步研究的

基礎尤其對於新進研究人員使用大型資料庫分析為發展研究

主題極為便利的方式

由於大型研究資料庫已有許多學者使用過如何能從大型資

料庫中設定研究主題並發展新的研究方向及發表學術成果對

於有意從事跨領域的老人學研究者實為一可以考慮的方式

二內容

本講題目標在於為有志於老人研究議題的學者介紹台灣老

人研究可運用的大型資料庫內容如何藉由資料庫分析發展個人

研究興趣與主題以及可能用到的分析途徑

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3小時)內容

包括團體分享(05小時)專題演講(25小時)二是交流(1

小時)

(一)由與會者就其研究上經常遇到的困難與經驗提出分享

(約 05小時)

(二)進行專題演講介紹國內大型研究資料庫的設計與內

容以及與老人研究相關的變項與主題並以講者的研

究經驗(成功老化主題)為例分享研究議題的探索與發

展方式(約 25小時)

(三)接受有興趣從事大型資料庫分析研究的學者進行交流

三參考文獻

Beland D Durandal JPV (2012) Aging in France

population trends policy issu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e Gerontologist doi

101093gerontgns149

Hsu H C (2010) Trajectory of life satisfaction

subjective economic status and successful aging in

Taiwan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99(3) 455-468

Hsu H C (2012) Trajectories of life satisfaction and

covariates among the older adults in Taiwan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55(1)

210-216

Hsu H C Jones B L (2012) Multiple trajectories of

successful aging of older and younger cohorts The

Gerontologist 52(6) 843-856

Hsu HC (2011) Impact of morbidity and life events on

successful aging 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3(4) 458-469 DOI

1011771010539511412575

Hsu HC Lew-Ting CY Wu SC (2001) Age period

and cohort effects on the attitude toward supporting

parents in Taiwan The Gerontologist 41 716-722

Kasl SV (1995) Strategies in research on health and

aging looking beyond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Journal of Gerontology Social Sciences 50B(4)

S191-S193

Kemper P (2003) Long-term care research and policy

The Gerontologist 43(4) 436-446

Wolinsky F D (1994) Health services utilization

among older adults conceptual measurement and

modeling issues in secondary analysis The

Gerontologist 34(4) 470-475

徐慧娟張明正(2004)臺灣老人成功老化與活躍老化現況

多層次分析臺灣社會福利學刊 3(2) 1-36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徐慧娟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

現職 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教授

經歷 亞洲大學醫務管理學系副教授

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助理教授

台大醫院企劃室護理部組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The Gerontologist

Geriatrics and Geronotology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Social Science amp Medicine

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Aging amp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Ageing amp Society

Women and Health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

臺灣社會福利學刊台灣公共衛生雜誌等

榮譽獎項 國科會優秀年輕學者獎勵

研習營-社工-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王德睦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此部分為觀念與理論層面的介紹對於欲進入此研究領域的

研究者而言為重要的基礎課程

二內容

(一)貧窮的定義

(二)貧窮的測量包括家庭人數與組成地區時間因素等的考

(三)貧窮的理論觀點包括

1 個人態度或動機的解釋

2 貧窮文化

3 人力資本論

4 與勞動市場有關的論點雨露均霑論(Trickle Down

Thesis)新結構論(New Structuralism)雙元勞動

論(Dual Labor Market Theory)區域勞力市場論

5 福利依賴與工作反誘因的觀點

6 新社會風險論

7 社會排除論

8 生命歷程論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王德睦20001960s以降的美國貧窮理論回顧與

整合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12 卷 第 1 期 第

149-195頁(TSSCI)

林美伶王德睦2000貧窮門檻對貧窮率與貧窮人口組成之

影響台灣社會福利學刊(電子期刊) 第 1 期(中華

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王仕圖蔡勇美2001貧窮動態嘉義縣貧戶的追

蹤研究台大人口學刊 第 21期 第 61-75頁(TSSCI)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1貧窮持續時間的動態分析

以嘉義縣 1990-1998年之低收入戶為例台灣社會學刊

第 26期 第 211-250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 2002英國濟貧政策的形成與轉化

(1601-1834)從馬克斯的觀點的探討社會政策與社

會工作學刊 第 6卷 第 1期 第 5-59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04兒童與成人基本生活費

用的差異調查研究 第 13期 第 5-38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308嘉義縣低收入戶脫貧與

再進入貧窮之分析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第 73-108

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何華欽王德睦呂朝賢200312貧窮測量對貧窮人口組

成之影響預算標準之訂定與模擬台大人口學刊 第

27期 第 67-104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12台灣貧窮門檻與測量的

建立FCSU 的應用台大社工學刊 第 8 期 第 1-46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506貧窮的測量發生率

強度與不均度人口學刊 第 30期 第 1-28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200612台灣貧窮女性化的再檢視人口

學刊 第 33期 第 103-131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701係貧窮的原罪或係城鄉差距

談影響兒童應予學習機會的因素教育與社會研究 第

12期 第 113-135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200712Panel Analysis of Low-income

Elderly-headed household Empirical Evidence for

Chia-yi County in Taiwan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第 11卷 第 2期 第 111-148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200806全球化下脫貧策略的政治經濟研

究從 Anthony Giddens 觀點的探討東吳社會工作學

報 第 18期 第 105-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劉一龍200808所得成長所得不均與

家戶變遷對貧窮率之影響以台灣地區 1990 年至 2004

年為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第 7卷 第 1期 第 29-63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呂朝賢陳俊全王德睦200812台灣的社會救助動態

趨勢型態與成因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20卷 第

4期 第 441-479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812多面向的台灣兒童貧窮趨勢SST

指標的應用與分解台大社工學刊 第 18 期 第

191-230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朝賢王德睦林怡婷沈明彥200912台灣兒童暨家庭

扶助基金會經濟扶助個案給付動態以嘉義分事務所為

例(1967-2008)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第 20期 第 57-92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李秀如王德睦201101台灣兒童貧窮不均度的變遷以

迴歸為基礎的夏普利值分解法分析影響因素台灣社會

工作學刊 第 8期 第 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王德睦

學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1988)

現職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經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1988-1991)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副教授(1991-1993)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兼系主任(1998-2001)

台灣社會福利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Ethnology

The Eastern Anthropologist

中國社會學刊

台大人口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銀行季刊

台灣社會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調查研究

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人口學刊

教育與社會研究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王永慈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介紹台灣貧窮研究的發現藉以觀察台灣貧窮現象的變化同時也提出台灣

與國外對抗貧窮的理念政策服務協助參與者在意識型態政策與服務各層

次都有更深的思考

二內容

(一)台灣貧窮研究的狀況(含碩博士論文)

(二)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包括與失業工作貧窮相關的議題

(三)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的意識型態包括貧窮文化福利依賴脫貧等議

題的辯證

(四)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台灣與國外經驗包括 EITC社會救助法的修法

資產形成工作福利等此外社會企業微型創業等相關的作法也值得介

三參考文獻

(一)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Li-Ching Lyu (2013) The emergence of food

bankvoucher programs in Taiwan a new measure for combating poverty

and food insecurit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in press)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Chack-Kie Wong Kwong-Leung Tang (2012) Citizensrsquo

Attitudes Towards Economic Insecurity and Government After the 2007

Financial Tsunami A Hong Kong and Taiwan Comparis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in press) DOI

101111j1468-2397201200883x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Jun-Rong Chen (2012) Child Poverty in Taiwan

dur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Social

Risk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22(1--2)

20-35(SSCI)

王永慈陳昭榮(2011)貧富家庭教育資源中財務資本之比較研究臺灣教育社

會學研究 11(2) 1-45(TSSCI)

Ozawa M Y Lee amp Y Wang (2011) Economic Conditions of Female-headed

Households in Taiwan in comparison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Swede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27(1)65-76

王永慈 (2007) 「積極促進」概念的解析東吳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頁

151-173

王永慈 (2005) 低收入外籍與大陸配偶家庭之致貧分析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第

四期頁 1-32

王永慈 (2005) 台灣的貧窮問題相關研究的檢視台大社工學刊第十期 頁

1-54

王永慈 (2009) 台灣新貧問題的分析與政策思考於田弘茂與林正義主編「探索

台灣社會福利問題」國策研究院出版

王永慈 (2007) 「台灣的扶貧政策」於王卓祺等主編兩岸三地的社會政策---

理論與實務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關秉寅王永慈 (2005)寧靜革命台灣社會價值觀的變化王振寰章英華主

編凝聚台灣生命力頁 65-99巨流

王永慈 (2005) 「第十章社會政策」於顧東輝主編社會工作概論頁 195-212

上海譯文出版社

王永慈 (2010) 「第 6章台灣的貧窮問題」於瞿海源張苙雲

主編台灣的社會問題巨流

(二)碩博士論文

黃乃凡(1994)台灣貧窮女性化的探討女性戶長家戶貧窮現象之貫時性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何華欽(2003)台灣的貧窮趨勢界定測量與指標應用(博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2CCU0020601022ampsearchmode=basic

巫懿真(2004)府城低收入單親女性與工作貧窮勞動政策與社會安全之檢視(碩

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CCU0520601422ampseachmode=basic

姜義雯(2004)影響台灣階層化因素生活機會與五個貧窮家庭比較研究(碩士

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PU00521602022ampsearchmode=basic

黃聖紜(2004)窮孩子bull低成就家庭貧窮對子女教育成就與生涯選擇的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劉邦富(2005)台灣貧窮家庭兒童照顧政策落差研究(博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THU0020100522ampsearchmode=basic

蔡正海(2005)臺灣地區單人家戶貧窮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鄭淑文(2005)從家庭生命歷程分析貧窮動態 --以嘉義家庭扶助中心經濟扶助

個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倪家欣(2006)臺灣貧窮家庭的社會支持mdash低收入戶樣本的分析(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TPU020800622ampsearchmode=basic

王紹樺(2006)臺灣貧窮風險探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

北市

林茹茵(2006)貧窮女性單親生活因應策略之探討與類型建構(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CNU0210026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文婷(2007)運用優勢觀點探討青少年之貧窮生活經驗(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TNU5201003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怡婷(2007)家戶內所得分配後的台灣女性貧窮圖像(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陳柯玫(2007)「貧窮文化」的詛咒mdash台北市安康社區次文化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凱萱(2008)貧窮青少年生涯抉擇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

金會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CNU021002722ampsearchmode=basic

李秀如(2008)台灣兒童的貧窮輪廓-趨勢的測量與因素的分析(未出版之博士

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張 君 培 ( 2008 ) 社 會 工 作 者 的 貧 窮 意 象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THU0020102622ampsearchmode=basic

黃雅伶(2008)泥沼中的春芽-貧窮兒童的成長與機會(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PU00521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呂芬芬(2009)國小低收入戶學童貧窮烙印覺知之探討(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8HCU0820600722ampsearchmode=basic

吳佳明(2010)貧窮少年生活經驗中復原力發展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吳德偉(2010)臺灣工作貧窮者的生活幸福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PU000201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馬淑蓉(2010)工作貧窮女性單親家庭邁向脫貧之歷程研究以被社會救助法

排除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陳昱志(2010)走在生命的黃磚路貧窮女單親復原力因素與家庭適應關係之

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陳瑩蓉(2010)貧窮家庭親職化少年的自主發展(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

新北市

葉 炫 偵 ( 2010 ) 影 響 台 灣 工 作 貧 窮 的 因 素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CCU0020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謝孟純(2010)家戶內女性就業所得對家戶貧窮率改變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石亦柔(2011)娑婆轉境--貧窮家庭主要照顧者參與社會救助福利服務充權經

驗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PUS520102222ampsearchmode=basic

胡聚名(2011)騎牆與追尋貧窮男社工性別處境的行動與反思(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陳韻雯(2011)貧窮兒童的社會排除經驗以兒童中心取向探討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CNU021001822ampsearchmode=basic

鄭婷尹(2011)臺灣原住民族貧窮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

大學新北市

預計上課

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

討論時數

1小時

王永慈

學歷 PhD in social work at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USA

現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經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專任副教授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系專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Australasian Journal on Ageing

Asian Social Work and Policy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sian Developmen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Human Service

Social Work Education

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

Social Work Research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Abstracts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政大社會學報

社會工作學刊

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

輔仁學誌

榮譽獎項 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獎勵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科學院學術研究獎勵

輔仁大學輔仁學術研究獎

研習營-社工-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顧忠華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非營利組織(NPO)的活動觸角不再侷限於傳統慈善領域

舉凡健康照顧教育宗教環保藝術乃至於企業的活動

都與 NPO 息息相關此一發展趨勢同時造就了 NPO 成為一門跨

學科整合的新研究領域因此有關 NPO 的理論之中並沒有一

門稱之為 NPO 之學門但是卻有許多針對 NPO 進行相關的探

討如預測 NPO 存在於社會之因素探討 NPO 的社會影響或

各種不同部門之間的互動等很明顯地這些討論 NPO 的理論

與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社會心理文化與社會人類學哲

學宗教歷史社會行政等都有密切的關聯不管是經濟學

政治學或社會學的相關理論其切入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的分

析中均從較為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試圖對於當下之社會環境

之下NPO 如何進行組織的安排與設計如何遞送服務與方案

或是如何形塑其組織與外環境的網絡關係以因應社會之變遷

二內容

1 關於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近二十年來的探討聚焦於

下列的理論觀點首先是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 NPO的分類其次

針對政府無法滿足消費者公共財貨與服務需求的「公共財理

論」接著是就契約失效而導致的「失靈理論」(failure theory)

進行探討以及「消費者控制理論」「企業家理論」此部分屬於

創新性議題最後是針對「利他主義與慈善行為」進行概念分析

有關社會學對於 NPO行為的解釋「組織生態學觀點」(ecology of

organization)著重於瞭解 NPO組織與社會環境的關係而「資

源依賴理論」(the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有助於 NPO

瞭 解 資 源 的 競 爭 關 係 再 者 「 制 度 學 派 觀 點 」

(institutionalism)有助於吾人瞭解制度或政策對於 NPO的影

響最後則是從「社會資本理論」(social capital theory)與

「公民社會觀點」(civil society)論述 NPO在當今社會扮演的

之角色

2 隨著台灣的 NPO 與社會福利議題探討的深入與多樣其核心

關懷不外聚焦於「政府跟民營化」的部分民營化大概是十幾年

來談的很多的議題接著另外一個相關的領域是 NPO的「內部

治理」進而衍生的理論觀點有社會資本理論與治理理論以致

於最近發展到比較大的範圍如全球化社會內部治理文化

3 NPO 與社會福利的理論觀點範疇在這幾年的研究很重視組

織屬性的混合亦即越來越重視組織的 MIX 特質亦即你沒

有辦法截然把黑與白分的很清楚也無法截然說非營利營利組

織和公部門彼此的界域是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NPO相

當程度也跟營利組織借用了很多的概念與管理知識進來這個對

於 NPO的屬性產生滲透與混合的影響等其實長期照護的領域就

是一種非常標準的 MIX的特質

4 社會學的理論概「人口生態學」(Population Ecology)對於

NPO與社福研究的影響其實很多人口生態學觀點看到的是 NPO

具有很多不同類型它們會有一段時間大規模的成長然而有一

段時間有一些組織就退場或消失另外一個是「複雜理論」

(Complex Theory)論述的是因為有一些部門間的失靈存在

會影響到這中間的因果關係可能沒有一個固定的脈絡可以去預

測到底在這種情況下將來整個環境的變化對於非營利部門

的發展和影響如何

5 NPO 部門與政府企業非正式部門等的互動關係理論雖

然僅有少數關於部門界域的聚合或侵蝕的實證或跨部門研究出

現但卻有為數不少關於這種趨勢的社會學理論解釋被提出這

樣的觀念採借於網絡生態學交換理論開放系統聯盟資

源依賴甚至是後現代理論而其經常使用的的自變項包括規

模時間結構財務資源體系決策與治理模式專業化程度

以及服務提供的技術等

6 台灣在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其實是借用西方的觀點這個理

論觀點到台灣來要做一些轉化跟調適過去的研究當中也發現

這一點本土經驗加以修正或強化相關的理論觀點是絕對有必要

三參考文獻

王仕圖官有垣李宜興 (2011)〈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理論〉

收錄於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組織部

門組織與運作》第一章頁 15-34台北巨流圖書公

官有垣 (2001)〈第三部門與公民社會的建構部門互動的

理論探討〉《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4期頁 163-201

官有垣 (2003)〈第三部門的研究經濟學觀點與部門互動

理論的檢視〉《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 3期頁 1-29

顧忠華 ( 1999)〈公民結社的結構變遷-以台灣非營利組織

的發展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Vol0 No36

pp123-145

顧忠華 (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台

灣社會學研究》No4 pp145-189

顧忠華(2004)〈我對台灣第三部門研究的中間考察與反

省〉《第三部門學刊》No1 pp190-206

Ben-Ner A (1986) ldquo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hy Do

They Exist in Market Economicsrdquo In

Rose-AckermanSusan(ed) The Economics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Studies in Structure and Policy

Oxford Oxford Univ Press

DiMaggio P J and H K Anheier (1990) ldquoThe Sociolog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Sectorsrdquo Annu Rev

Sociol 16137-159

Douglas J (1987) ldquoPolitical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 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

Press

Hansmann Henry (1987) ldquoEconomic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Kramer R M (2000)ldquoA Third Sector in the Third

Millenniumrdquo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11(1) 1-23

Lin Nan (2001)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tt J Steven (2001) ldquoEconomic and Political Theorie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rdquo J S Ott (ed) The Na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Part 6 pp 179-189

Putnam Robert D (2000)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Y Touchstone

Rose-Ackerman Susan (1996) ldquoAltruism Nonprofits and

Economic Theoryrdquo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4 701-728

Salamon L M H K Anheier amp Associates (1999)

Global Civil Society 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altimore MD The 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Civil Society Studies

Powell WW and Steinberg R (2006)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2nd edition) New Haven

Yale U Press

Weisbrod B A (1974) ldquoToward a Theory of Voluntary

Non-Profit Sector in a Three-Sector Economyrdquo In

Edmund S Phelps(ed) Altruism Morality and

Economic Theory New York Russell Sage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顧忠華

學歷 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

現職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退休教授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

澄社社長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首任理事長

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華人民主文化基金會理事長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

事長

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之期刊 台灣民主季刊

當代

台灣社會學刊

學生輔導季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

台灣社會學

台灣社會學研究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哲學學報

榮譽獎項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之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林淑馨呂朝賢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二十年來臺灣的非營利組織(NPO)成長速度相當驚人

不僅在數量上大幅成長組織成立之宗旨與功能也愈趨專業化且

多元化從文化教育環保健康醫療社會福利社區發展

等幾乎涵蓋了社會中的所有層面正因為如此龐大且快速成長

的組織所扮演之角色日益重要且其所牽涉的利益關係人範圍更

為廣泛甚至還包含了大眾捐款能否被有效運用且不被中飽私囊

的責信問題等等因此 NPO 不僅在內部需要更健全完善的制

度來經營諸如董事會管理單位及志工之間關係的建立且更

重要的是還必須維繫其與企業部門公部門甚至是媒體之間平

衡和諧的互動關係並在這個社會治理脈絡中建立自己的位階

與立足點共同擔任社會治理者的角色與行動者基於此 NPO

必須先建立組織的治理機制方能有效參與社會治理再者 NPO

多面臨環境的劇烈變遷要處理的問題越來越複雜需求越趨多

元造成服務與資源的競爭「管理」這個名詞雖然代表企業管

理但是 NPO 因為沒有企業經營的傳統底限(利潤)因此更迫

切需要學習如何善用管理之道並借重管理來完成使命此刻提

的研究範疇甚廣包含 NPO的治理與領導NPO的責信NPO的

財務管理與租稅NPO的行銷管理NPO與志工志願主義NPO

的資源募集與運用NPO與人力資源及人才培育NPO與就業等

二內容

1 「績效評估或課責」在決策治理和管理這一塊的探討十分重

要績效評估在未來最好能朝向量化發展且可試著研擬一些指

標再者課責這議題在台灣還蠻需要被正視因為台灣的 NPO

愈來愈多在管理上蠻需要這一塊的此外在日本的 NPO管理

研究日本學者比較有提到像 NPO的「社會責任」以及「風險管

理」台灣比較少這樣的討論

2 目前的研究成果頗多呈現在行銷財務人力資本志工管

理文化價值與 NPO 的管理內涵等另外的研究重點則是 NPO

與市場關係政府關係以即與其他 NPO組織間的互動關係再

者在 NPO的決策治理跟管理運作方面也有頗多的研究議題與

成果是與 NPO 的發展跟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有關

例如很多台灣的 NPO發展到五年十年會面臨到轉型開始

想要朝向更複雜的組織體系以及產出內容以及組織本身結構裡

面的分化問題亦即大機構裡面分化出新的一個獨立的機構

3 談領導與治理董事會的部分牽涉到決策至於 NPO 的「財

務」部分現在會把三個結合起來即募款產業化創新這部

分結合其實這部分就等於組織管理很核心的部分此外如果

今天只是一般性組織大概就是談人力資源管理志工管理但

因為我們聚焦於是社福 NPO因此「專業主義」的部分十分重要

換言之著重專業性的探討例如遞送服務上的特殊性含使命

整體性運作怎麼搭配組織管理的部分這樣組織管理就不會零

散化且有一個主軸

4 新興且可延伸的研究議題-「非營利組織與科技社會」這個議

題不管在社會福利領域或其他學科都會談到例如虛擬社會網

絡或其他科技社會與福利服務的遞送再者有一個議題是跟在

地化有關即是「非營利組織與城鄉發展」這部分除了跟社會

企業有關係之外還有台灣最近縣市合併後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福利資源重構之後縣市政府怎麼樣去推動地方的非營利組織

形成新的治理模式等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2002)〈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以九二一賑災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1(2)39-77

呂朝賢(2002)〈對我國志願服務法的若干反思與建議〉《臺

大社會工作學刊》7203-241

呂朝賢與郭俊巖(2003)〈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

係以嘉義地區為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報》11143-188

呂朝賢與潘福財(2004)〈非營利組織變革以聖心教養院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2)79-115

呂朝賢(2005)〈民眾參與志願服務及期投入時間的影響因

素〉《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3121-163

呂朝賢(2005)〈中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台

大社會工作學刊》121-49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日本行政體系支援

作法之分析〉《第三部門學刊》第 3期1-37

林淑馨(2005)〈日本型公私協力之析探以第三部門與 PFI

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 16期1-33(TSSCI)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夥伴關係之析探以日本

為例〉《公共事務評論》第 6卷第 1期25-50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林淑馨(2008)〈社福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在服務輸送互動上

之困境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 122期47-62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官有垣李宜興謝祿宜(2006)〈社區型基金會的治理研究

以嘉義新港及宜蘭仰山兩家文教基金會為案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18期

官有垣康峰菁杜承嶸陸宛蘋陳怡璇(2009)〈臺灣社

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執行長角色職能之基礎分析〉《兒童

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5期頁 171-196

官有垣杜承嶸康峰菁(2009)〈非營利組織執行長的薪酬

探討以台灣社會福利相關類型的基金會為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30期

官有垣呂朝賢鄭清霞(2008)〈台灣第三部門的就業2005

年調查研究資料的分析〉《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

頁 45-85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 主編(2011)《非營利部門組織

與運作 2011年簡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官有垣 (2012)〈非營利組織執行長之治理-以臺灣社會福利

相關基金會為例〉《中國第三部門研究》第 2 卷頁 2-25

劉淑瓊(2005)〈績效品質與消費者權益保障論社會服務

契約委託的責信課題〉《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 卷

2 期

劉淑瓊(2008)〈競爭選擇論臺灣社會服務契約委託之市

場理性〉《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 18 期頁 67-104

劉淑瓊(200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載於蕭新煌等

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林淑馨

學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博士

現職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教授

經歷 民國八十三年度教育部公費留日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助理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副教授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考試院高普考特考訓練講座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交通統計研究所客座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公民社會中心諮詢委員

第三部門學會理事

公共事務評論編輯委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政治科學論叢

公共事務評論

行政暨政策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中國行政

榮譽獎項 國科會 2012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科會 2011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立臺北大學 2012年學術研究獎

國立臺北大學 2011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10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09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台北大學 100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

國立臺北大學 101年度教師創新教材與教法獎勵

國科會第 51屆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呂朝賢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 教授

經歷 中正大學會福利學系兼任副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在全球性的趨勢下傳統的公部門營利部門和第三部門之

間的界線進一步變得模糊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或社會

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出現正是這種情況的體現社會

經濟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說是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混合

物也代表著慈善福利機構對社會提供服務的另一種介入目前

在歐陸與美國兩地此概念的發展卻有實質的突破2000 年迄

今其他地區如東亞和拉丁美洲也日益對此概念的內涵與相關的

研究深感興趣有關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大西洋兩岸雙方共同的

特質是受到社會目的驅使的新型態創業行為因而蓬勃發展的領

域其實是構建於第三部門之中根據多數歐洲的傳統(Evers

and Laville 2004)第三部門集結了合作社協會互助會社

和日益增加的基金會等類型的組織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以「社

會經濟」(social economy)一詞稱呼「第三部門」意謂這是一

種透過經濟活動追求實踐民主的方式而對於社會企業和創業精

神等概念的後續演變賦予了深厚的意涵

二內容

1 關於社會企業到底這類組織跟傳統非營利組織或營利企業

組織身分別有何差異其獨特性為何為何其可以自成部門可

以單獨立法有他自己可以研究的議題

2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研究

的主要學派 A 美國的社會創新學派(Social Innovation

School)與社會企業賺取所得學派(Social EnterpriseEarned

Income School) B 歐陸的 EMES 學派(The EMES Approach)與

英國的學派(The UK Approach)

3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傳統在非營利組織的盈餘和

利潤不分配的限制是不是還適用在社會企業裡面這是一個非常

值得探討的議題如果強調社會企業跟以前的非營利組織有什麼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The Institutional Foundation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pp 1-68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olliday Ian (2000) lsquoProductivist welfare Capitalism

Social Policy in East Asiarsquo Political Studies 48

706-723

Holliday Ian and Paul Wilding (eds) (2003) Welfare

Capitalism in East Asia Social Policy in the Tiger

Economies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Jones Catherine (1993) lsquoThe Pacific Challenge

Confucian Welfare Statesrsquo in Catherine Jones (ed)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Welfare State in Europe pp

198-217 London Routledge

Jones Catherine (ed) (2001) Comparing the Social

Policy Experience of Britain and Taiwan Aldershot

Ashgate

Kown Huck-ju (1999) The Welfare State in Korea The

Politics of Legitimation Basingstoke Macmillan

Kown Huck-ju (ed) (2005) Transforming the

Developmental Welfare State in East Asia Basingstoke

Macmillan

Ku Yeun-wen (1997) Welfare Capitalism in Taiwan State

Economy and Social Policy London Macmillan press

Ku Yeun-wen (2004) lsquoIs There a Way Out Global

Competition and Social Reform in Taiwanrsquo Social

Policy and Society 3 (3) 311-320

Ku Yeun-wen (2007) lsquoDevelopments in East Asian Welfare

Studiesrsquo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Vol 41

No 2 pp 115-131

Ku Yeun-wen et al (2009) Poverty Reduction and Policy

Regime in Taiwan A Pathway towards Development

Welfare and Democratization Geneva UNRISD

Lee Yih-Jiunn and Yeun-wen Ku (2007) lsquoEast Asian

Welfare Regimes Testi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Developmental Welfare Statersquo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Vol 41 No 2 pp 197-212

Mkandawire Thandika (ed) (2004) Social Policy in a

Development Context Basingstoke Macmillan

Ramesh M (2004) Social Policy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Education Health Housing and Income

Maintenance London Routledge

Tang Kwong-leung (2000) Social Welfare Development in

East Asia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Wong Joseph (2004) Healthy Democracies Welfare

Politics in Taiwan and South Korea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國內相關學刊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

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3小時

古允文

學歷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社會政策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經歷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系主

任共同科主任

2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3 2005年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訪問學人

4 台灣社會政策學會秘書長

5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執行主編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Japanese Sociolog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Poverty 社會保障研究(中國人民

大學)社會政策評論(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學刊臺灣社會研究臺灣社

會福利學刊hellip

榮譽獎項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8893學年度研究績優獎

2 國立臺灣大學免評鑑教授

3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主編

4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Routledge London)編

委會委員

5 臺灣社會政策學會理事長 2009-至今

6 「東亞社會政策研究網絡」(The East Asian Social Policy

Research Network EASP)主席

(httpwwwwelfareasiaorgcontact) 2011-2012

7 聯 合 國 社 會 發 展 研 究 院 ( United N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ocial Development UNRISD)collaborating

researcher

8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SCI) Journal of

Social Policy (SSCI) Policy and Politics (SSC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SSCI)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論文

審查

研習營-社工-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呂寶靜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隨著老人人口的快速成長長期照顧議題愈趨重要各國政

府無不紛紛制訂長期照顧政策台灣也於 2007 年訂頒「我國長

期照顧十年計畫」積極發展並推展各項長期照顧服務相關的

議題也引起學者的關注由於長期照護的定義是提供給需要協

助的個人(因身體或心智失能)多元性的持續性的健康及社會服

務且包括由家人或是朋友提供的非正式服務以及由專業人員

或機構所提供的正式服務其中個人照顧和社會支持(或者所

謂的「社會照顧」)是社會工作的範疇因而長期照顧今年來成

為社會工作熱門的研究主題因此本門講題的目標在於精進新

進學術工作者從事老人長期照顧研究的知能

二內容

本講題內容在於檢視與長期照顧制度相關的社工研究主

題首先就是如何評量長照對象的需求不論就服務方案設計

政策制定社會工作實施的角度出發瞭解長照對象的身心狀況

需求及服務使用有其必要性就社會工作實務而言長照對象之

評量可供訂定照顧計畫之參考若從機構行政管理人員或方案制

訂者的角度出發失能者身體功能狀況會決定其獲取服務的資

格也影響著資源分配的方法當然也會支配經費的推估惟在

評量老人時有關評量的層面之擬訂評量工具之認可或選用甚

至對於評量結果之均是複雜的過程牽涉到評量的面向及工具選

擇評量過程的注意事項以及評量與服務之連接等議題其次

長期照顧體系涵括多元服務項目但民眾不見得認知到服務的存

在也未必會去使用服務究竟促使失能者及其家屬去使用服務

的因素有哪些又阻礙的因素為何而安德遜模式所提出的影

響個人使用醫療照顧的模式對長期照顧服務的使用之適用性為

何再其次在服務輸送過程中社工專業在長期照顧體系中可

發揮的功能為何又社工人員在長期照顧設施或服務提供單位

的角色為何又如何分析社工員之工作適應或工作滿足另照

顧服務員的培訓與留任也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關心換言之社工

員的人力資源發展與管理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此外從服務

輸送結果(outcome)出發倘若定位在方案評估研究則成效如

何界定又如何測量另又該如何從事評估研究更具體而言

本講題涵括下列四項子題

(一)長期照顧需求評量工具選擇與實務運用

(二)長期照顧服務使用(service utilization)模式

(三)長期照顧社會工作員和照顧服務員之人力資源發展與管

理議題

(四)各種長期照顧服務方案之成效評估

三參考文獻

呂寶靜(2001)〈第三章 老人使用日間照護服務的決定過程

誰的需求誰的決定〉載於呂寶靜編著《老人照顧

老人家庭正式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01)〈第四章 老人日間照顧分案功能之初探老人

福利喘息照顧〉載於呂寶靜編著《老人照顧老人

家庭正式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04)〈失能者身體功能之評量-失能者與其照顧者

看法之比較〉台灣公共衛生雜誌23 (3)188-196

呂寶靜(2012)〈懷舊團體介入方案對增進老人福祉成效之初

探〉《台灣社會工作學刊》10119-152

呂寶靜(2012)《老人福利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13)〈長期照顧社工作人力資源發展之展望〉《社

區發展季刊》第 141期(出版中)

呂寶靜陳正芬(2009)〈我國居家照顧服務員職業證照與培

訓制度之探究從英國和日本的作法反思台灣〉《社會政

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3(1)185-233

林萬億審定Kathleen McInnis-Dittrich原著 (2011)《老

年社會工作生理心理及社會的評估與介入》台北

五南

Andersen Ronald and John F Newman (1973)Societal and

Individual Determinants of Medical Care Util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Milbank Quarterly

5195-124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 NASW(2003)

National Standards for Social Work Services in

Long-term Care Facilities

OECD (2005)The Long-term Care for Older People The

OECD Health Project

Robert L Kane amp Rosalie A Kane ( 2000 ) Assessing Older

Persons-Measures Meaning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Robert L Kane amp Rosalie A Kane (1998) The Heart of

Long- Term Car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Stone R IJ M Wiener(2001)Who Will Care for Us

Addressing the Long-Term Care Workforce

CrisisWashington D CThe Urban Institut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omes and Services for the

Aging

Stone R IS L DawsonM Harahan(2003)Why Workforce

Development Should Be Part of the Long-Term Care

Quality DebateWashington DC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omes and Services for the Aging and the Institute

for the Future of Aging Services

Wiener J M M Frieman and D Brown(2007)lsquoChap 2

Quality Domains in Long-term care and lsquoChap 5

Conclusions in (ed)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ong-term Care pp3-5 and

33-35Washington D C National Commission for

Quality of Long-term Care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呂寶靜

學歷 密西根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學博士

現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經歷 1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系副教授教授兼系主任

2 台灣社會工作人員專業協會理事長

3 台灣社會學刊政治大學社會學報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社

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等期刊之編輯委

4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人文及社會

科學期刊人口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台灣社會工作學

刊等期刊之評審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Current Sociology

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彙刊

台灣社會學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公共衛生雜誌

運輸學刊

亞洲研究

榮譽獎項 多次行政院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勵

99-101政治大學國科會獎勵特殊優秀人才獎勵

研習營-社工-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徐慧娟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為瞭解個體老化的過程與社會脈絡歷史時期關係

需要大規模樣本或貫時性資料做為研究老人議題之分析運用全

國性大型資料分析運用已成為世界各國主要的研究途徑之一然

而收集資料耗費資源甚鉅個人研究者往往不容易取得臺灣目

前已有數個大型研究資料庫供研究者申請使用其中包括老人研

究相關議題變項過去已提供國內外學者許多發表研究的機會

對於欲開始新興研究議題之學者亦可以藉由既有資料庫的分

析提供對研究興趣的初步了解以做為未來發展進一步研究的

基礎尤其對於新進研究人員使用大型資料庫分析為發展研究

主題極為便利的方式

由於大型研究資料庫已有許多學者使用過如何能從大型資

料庫中設定研究主題並發展新的研究方向及發表學術成果對

於有意從事跨領域的老人學研究者實為一可以考慮的方式

二內容

本講題目標在於為有志於老人研究議題的學者介紹台灣老

人研究可運用的大型資料庫內容如何藉由資料庫分析發展個人

研究興趣與主題以及可能用到的分析途徑

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3小時)內容

包括團體分享(05小時)專題演講(25小時)二是交流(1

小時)

(一)由與會者就其研究上經常遇到的困難與經驗提出分享

(約 05小時)

(二)進行專題演講介紹國內大型研究資料庫的設計與內

容以及與老人研究相關的變項與主題並以講者的研

究經驗(成功老化主題)為例分享研究議題的探索與發

展方式(約 25小時)

(三)接受有興趣從事大型資料庫分析研究的學者進行交流

三參考文獻

Beland D Durandal JPV (2012) Aging in France

population trends policy issu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e Gerontologist doi

101093gerontgns149

Hsu H C (2010) Trajectory of life satisfaction

subjective economic status and successful aging in

Taiwan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99(3) 455-468

Hsu H C (2012) Trajectories of life satisfaction and

covariates among the older adults in Taiwan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55(1)

210-216

Hsu H C Jones B L (2012) Multiple trajectories of

successful aging of older and younger cohorts The

Gerontologist 52(6) 843-856

Hsu HC (2011) Impact of morbidity and life events on

successful aging 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3(4) 458-469 DOI

1011771010539511412575

Hsu HC Lew-Ting CY Wu SC (2001) Age period

and cohort effects on the attitude toward supporting

parents in Taiwan The Gerontologist 41 716-722

Kasl SV (1995) Strategies in research on health and

aging looking beyond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Journal of Gerontology Social Sciences 50B(4)

S191-S193

Kemper P (2003) Long-term care research and policy

The Gerontologist 43(4) 436-446

Wolinsky F D (1994) Health services utilization

among older adults conceptual measurement and

modeling issues in secondary analysis The

Gerontologist 34(4) 470-475

徐慧娟張明正(2004)臺灣老人成功老化與活躍老化現況

多層次分析臺灣社會福利學刊 3(2) 1-36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徐慧娟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

現職 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教授

經歷 亞洲大學醫務管理學系副教授

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助理教授

台大醫院企劃室護理部組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The Gerontologist

Geriatrics and Geronotology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Social Science amp Medicine

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Aging amp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Ageing amp Society

Women and Health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

臺灣社會福利學刊台灣公共衛生雜誌等

榮譽獎項 國科會優秀年輕學者獎勵

研習營-社工-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王德睦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此部分為觀念與理論層面的介紹對於欲進入此研究領域的

研究者而言為重要的基礎課程

二內容

(一)貧窮的定義

(二)貧窮的測量包括家庭人數與組成地區時間因素等的考

(三)貧窮的理論觀點包括

1 個人態度或動機的解釋

2 貧窮文化

3 人力資本論

4 與勞動市場有關的論點雨露均霑論(Trickle Down

Thesis)新結構論(New Structuralism)雙元勞動

論(Dual Labor Market Theory)區域勞力市場論

5 福利依賴與工作反誘因的觀點

6 新社會風險論

7 社會排除論

8 生命歷程論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王德睦20001960s以降的美國貧窮理論回顧與

整合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12 卷 第 1 期 第

149-195頁(TSSCI)

林美伶王德睦2000貧窮門檻對貧窮率與貧窮人口組成之

影響台灣社會福利學刊(電子期刊) 第 1 期(中華

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王仕圖蔡勇美2001貧窮動態嘉義縣貧戶的追

蹤研究台大人口學刊 第 21期 第 61-75頁(TSSCI)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1貧窮持續時間的動態分析

以嘉義縣 1990-1998年之低收入戶為例台灣社會學刊

第 26期 第 211-250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 2002英國濟貧政策的形成與轉化

(1601-1834)從馬克斯的觀點的探討社會政策與社

會工作學刊 第 6卷 第 1期 第 5-59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04兒童與成人基本生活費

用的差異調查研究 第 13期 第 5-38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308嘉義縣低收入戶脫貧與

再進入貧窮之分析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第 73-108

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何華欽王德睦呂朝賢200312貧窮測量對貧窮人口組

成之影響預算標準之訂定與模擬台大人口學刊 第

27期 第 67-104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12台灣貧窮門檻與測量的

建立FCSU 的應用台大社工學刊 第 8 期 第 1-46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506貧窮的測量發生率

強度與不均度人口學刊 第 30期 第 1-28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200612台灣貧窮女性化的再檢視人口

學刊 第 33期 第 103-131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701係貧窮的原罪或係城鄉差距

談影響兒童應予學習機會的因素教育與社會研究 第

12期 第 113-135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200712Panel Analysis of Low-income

Elderly-headed household Empirical Evidence for

Chia-yi County in Taiwan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第 11卷 第 2期 第 111-148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200806全球化下脫貧策略的政治經濟研

究從 Anthony Giddens 觀點的探討東吳社會工作學

報 第 18期 第 105-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劉一龍200808所得成長所得不均與

家戶變遷對貧窮率之影響以台灣地區 1990 年至 2004

年為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第 7卷 第 1期 第 29-63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呂朝賢陳俊全王德睦200812台灣的社會救助動態

趨勢型態與成因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20卷 第

4期 第 441-479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812多面向的台灣兒童貧窮趨勢SST

指標的應用與分解台大社工學刊 第 18 期 第

191-230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朝賢王德睦林怡婷沈明彥200912台灣兒童暨家庭

扶助基金會經濟扶助個案給付動態以嘉義分事務所為

例(1967-2008)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第 20期 第 57-92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李秀如王德睦201101台灣兒童貧窮不均度的變遷以

迴歸為基礎的夏普利值分解法分析影響因素台灣社會

工作學刊 第 8期 第 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王德睦

學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1988)

現職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經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1988-1991)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副教授(1991-1993)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兼系主任(1998-2001)

台灣社會福利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Ethnology

The Eastern Anthropologist

中國社會學刊

台大人口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銀行季刊

台灣社會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調查研究

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人口學刊

教育與社會研究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王永慈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介紹台灣貧窮研究的發現藉以觀察台灣貧窮現象的變化同時也提出台灣

與國外對抗貧窮的理念政策服務協助參與者在意識型態政策與服務各層

次都有更深的思考

二內容

(一)台灣貧窮研究的狀況(含碩博士論文)

(二)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包括與失業工作貧窮相關的議題

(三)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的意識型態包括貧窮文化福利依賴脫貧等議

題的辯證

(四)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台灣與國外經驗包括 EITC社會救助法的修法

資產形成工作福利等此外社會企業微型創業等相關的作法也值得介

三參考文獻

(一)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Li-Ching Lyu (2013) The emergence of food

bankvoucher programs in Taiwan a new measure for combating poverty

and food insecurit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in press)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Chack-Kie Wong Kwong-Leung Tang (2012) Citizensrsquo

Attitudes Towards Economic Insecurity and Government After the 2007

Financial Tsunami A Hong Kong and Taiwan Comparis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in press) DOI

101111j1468-2397201200883x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Jun-Rong Chen (2012) Child Poverty in Taiwan

dur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Social

Risk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22(1--2)

20-35(SSCI)

王永慈陳昭榮(2011)貧富家庭教育資源中財務資本之比較研究臺灣教育社

會學研究 11(2) 1-45(TSSCI)

Ozawa M Y Lee amp Y Wang (2011) Economic Conditions of Female-headed

Households in Taiwan in comparison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Swede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27(1)65-76

王永慈 (2007) 「積極促進」概念的解析東吳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頁

151-173

王永慈 (2005) 低收入外籍與大陸配偶家庭之致貧分析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第

四期頁 1-32

王永慈 (2005) 台灣的貧窮問題相關研究的檢視台大社工學刊第十期 頁

1-54

王永慈 (2009) 台灣新貧問題的分析與政策思考於田弘茂與林正義主編「探索

台灣社會福利問題」國策研究院出版

王永慈 (2007) 「台灣的扶貧政策」於王卓祺等主編兩岸三地的社會政策---

理論與實務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關秉寅王永慈 (2005)寧靜革命台灣社會價值觀的變化王振寰章英華主

編凝聚台灣生命力頁 65-99巨流

王永慈 (2005) 「第十章社會政策」於顧東輝主編社會工作概論頁 195-212

上海譯文出版社

王永慈 (2010) 「第 6章台灣的貧窮問題」於瞿海源張苙雲

主編台灣的社會問題巨流

(二)碩博士論文

黃乃凡(1994)台灣貧窮女性化的探討女性戶長家戶貧窮現象之貫時性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何華欽(2003)台灣的貧窮趨勢界定測量與指標應用(博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2CCU0020601022ampsearchmode=basic

巫懿真(2004)府城低收入單親女性與工作貧窮勞動政策與社會安全之檢視(碩

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CCU0520601422ampseachmode=basic

姜義雯(2004)影響台灣階層化因素生活機會與五個貧窮家庭比較研究(碩士

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PU00521602022ampsearchmode=basic

黃聖紜(2004)窮孩子bull低成就家庭貧窮對子女教育成就與生涯選擇的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劉邦富(2005)台灣貧窮家庭兒童照顧政策落差研究(博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THU0020100522ampsearchmode=basic

蔡正海(2005)臺灣地區單人家戶貧窮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鄭淑文(2005)從家庭生命歷程分析貧窮動態 --以嘉義家庭扶助中心經濟扶助

個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倪家欣(2006)臺灣貧窮家庭的社會支持mdash低收入戶樣本的分析(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TPU020800622ampsearchmode=basic

王紹樺(2006)臺灣貧窮風險探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

北市

林茹茵(2006)貧窮女性單親生活因應策略之探討與類型建構(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CNU0210026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文婷(2007)運用優勢觀點探討青少年之貧窮生活經驗(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TNU5201003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怡婷(2007)家戶內所得分配後的台灣女性貧窮圖像(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陳柯玫(2007)「貧窮文化」的詛咒mdash台北市安康社區次文化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凱萱(2008)貧窮青少年生涯抉擇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

金會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CNU021002722ampsearchmode=basic

李秀如(2008)台灣兒童的貧窮輪廓-趨勢的測量與因素的分析(未出版之博士

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張 君 培 ( 2008 ) 社 會 工 作 者 的 貧 窮 意 象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THU0020102622ampsearchmode=basic

黃雅伶(2008)泥沼中的春芽-貧窮兒童的成長與機會(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PU00521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呂芬芬(2009)國小低收入戶學童貧窮烙印覺知之探討(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8HCU0820600722ampsearchmode=basic

吳佳明(2010)貧窮少年生活經驗中復原力發展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吳德偉(2010)臺灣工作貧窮者的生活幸福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PU000201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馬淑蓉(2010)工作貧窮女性單親家庭邁向脫貧之歷程研究以被社會救助法

排除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陳昱志(2010)走在生命的黃磚路貧窮女單親復原力因素與家庭適應關係之

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陳瑩蓉(2010)貧窮家庭親職化少年的自主發展(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

新北市

葉 炫 偵 ( 2010 ) 影 響 台 灣 工 作 貧 窮 的 因 素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CCU0020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謝孟純(2010)家戶內女性就業所得對家戶貧窮率改變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石亦柔(2011)娑婆轉境--貧窮家庭主要照顧者參與社會救助福利服務充權經

驗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PUS520102222ampsearchmode=basic

胡聚名(2011)騎牆與追尋貧窮男社工性別處境的行動與反思(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陳韻雯(2011)貧窮兒童的社會排除經驗以兒童中心取向探討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CNU021001822ampsearchmode=basic

鄭婷尹(2011)臺灣原住民族貧窮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

大學新北市

預計上課

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

討論時數

1小時

王永慈

學歷 PhD in social work at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USA

現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經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專任副教授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系專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Australasian Journal on Ageing

Asian Social Work and Policy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sian Developmen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Human Service

Social Work Education

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

Social Work Research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Abstracts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政大社會學報

社會工作學刊

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

輔仁學誌

榮譽獎項 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獎勵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科學院學術研究獎勵

輔仁大學輔仁學術研究獎

研習營-社工-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顧忠華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非營利組織(NPO)的活動觸角不再侷限於傳統慈善領域

舉凡健康照顧教育宗教環保藝術乃至於企業的活動

都與 NPO 息息相關此一發展趨勢同時造就了 NPO 成為一門跨

學科整合的新研究領域因此有關 NPO 的理論之中並沒有一

門稱之為 NPO 之學門但是卻有許多針對 NPO 進行相關的探

討如預測 NPO 存在於社會之因素探討 NPO 的社會影響或

各種不同部門之間的互動等很明顯地這些討論 NPO 的理論

與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社會心理文化與社會人類學哲

學宗教歷史社會行政等都有密切的關聯不管是經濟學

政治學或社會學的相關理論其切入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的分

析中均從較為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試圖對於當下之社會環境

之下NPO 如何進行組織的安排與設計如何遞送服務與方案

或是如何形塑其組織與外環境的網絡關係以因應社會之變遷

二內容

1 關於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近二十年來的探討聚焦於

下列的理論觀點首先是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 NPO的分類其次

針對政府無法滿足消費者公共財貨與服務需求的「公共財理

論」接著是就契約失效而導致的「失靈理論」(failure theory)

進行探討以及「消費者控制理論」「企業家理論」此部分屬於

創新性議題最後是針對「利他主義與慈善行為」進行概念分析

有關社會學對於 NPO行為的解釋「組織生態學觀點」(ecology of

organization)著重於瞭解 NPO組織與社會環境的關係而「資

源依賴理論」(the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有助於 NPO

瞭 解 資 源 的 競 爭 關 係 再 者 「 制 度 學 派 觀 點 」

(institutionalism)有助於吾人瞭解制度或政策對於 NPO的影

響最後則是從「社會資本理論」(social capital theory)與

「公民社會觀點」(civil society)論述 NPO在當今社會扮演的

之角色

2 隨著台灣的 NPO 與社會福利議題探討的深入與多樣其核心

關懷不外聚焦於「政府跟民營化」的部分民營化大概是十幾年

來談的很多的議題接著另外一個相關的領域是 NPO的「內部

治理」進而衍生的理論觀點有社會資本理論與治理理論以致

於最近發展到比較大的範圍如全球化社會內部治理文化

3 NPO 與社會福利的理論觀點範疇在這幾年的研究很重視組

織屬性的混合亦即越來越重視組織的 MIX 特質亦即你沒

有辦法截然把黑與白分的很清楚也無法截然說非營利營利組

織和公部門彼此的界域是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NPO相

當程度也跟營利組織借用了很多的概念與管理知識進來這個對

於 NPO的屬性產生滲透與混合的影響等其實長期照護的領域就

是一種非常標準的 MIX的特質

4 社會學的理論概「人口生態學」(Population Ecology)對於

NPO與社福研究的影響其實很多人口生態學觀點看到的是 NPO

具有很多不同類型它們會有一段時間大規模的成長然而有一

段時間有一些組織就退場或消失另外一個是「複雜理論」

(Complex Theory)論述的是因為有一些部門間的失靈存在

會影響到這中間的因果關係可能沒有一個固定的脈絡可以去預

測到底在這種情況下將來整個環境的變化對於非營利部門

的發展和影響如何

5 NPO 部門與政府企業非正式部門等的互動關係理論雖

然僅有少數關於部門界域的聚合或侵蝕的實證或跨部門研究出

現但卻有為數不少關於這種趨勢的社會學理論解釋被提出這

樣的觀念採借於網絡生態學交換理論開放系統聯盟資

源依賴甚至是後現代理論而其經常使用的的自變項包括規

模時間結構財務資源體系決策與治理模式專業化程度

以及服務提供的技術等

6 台灣在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其實是借用西方的觀點這個理

論觀點到台灣來要做一些轉化跟調適過去的研究當中也發現

這一點本土經驗加以修正或強化相關的理論觀點是絕對有必要

三參考文獻

王仕圖官有垣李宜興 (2011)〈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理論〉

收錄於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組織部

門組織與運作》第一章頁 15-34台北巨流圖書公

官有垣 (2001)〈第三部門與公民社會的建構部門互動的

理論探討〉《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4期頁 163-201

官有垣 (2003)〈第三部門的研究經濟學觀點與部門互動

理論的檢視〉《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 3期頁 1-29

顧忠華 ( 1999)〈公民結社的結構變遷-以台灣非營利組織

的發展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Vol0 No36

pp123-145

顧忠華 (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台

灣社會學研究》No4 pp145-189

顧忠華(2004)〈我對台灣第三部門研究的中間考察與反

省〉《第三部門學刊》No1 pp190-206

Ben-Ner A (1986) ldquo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hy Do

They Exist in Market Economicsrdquo In

Rose-AckermanSusan(ed) The Economics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Studies in Structure and Policy

Oxford Oxford Univ Press

DiMaggio P J and H K Anheier (1990) ldquoThe Sociolog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Sectorsrdquo Annu Rev

Sociol 16137-159

Douglas J (1987) ldquoPolitical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 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

Press

Hansmann Henry (1987) ldquoEconomic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Kramer R M (2000)ldquoA Third Sector in the Third

Millenniumrdquo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11(1) 1-23

Lin Nan (2001)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tt J Steven (2001) ldquoEconomic and Political Theorie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rdquo J S Ott (ed) The Na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Part 6 pp 179-189

Putnam Robert D (2000)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Y Touchstone

Rose-Ackerman Susan (1996) ldquoAltruism Nonprofits and

Economic Theoryrdquo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4 701-728

Salamon L M H K Anheier amp Associates (1999)

Global Civil Society 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altimore MD The 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Civil Society Studies

Powell WW and Steinberg R (2006)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2nd edition) New Haven

Yale U Press

Weisbrod B A (1974) ldquoToward a Theory of Voluntary

Non-Profit Sector in a Three-Sector Economyrdquo In

Edmund S Phelps(ed) Altruism Morality and

Economic Theory New York Russell Sage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顧忠華

學歷 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

現職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退休教授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

澄社社長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首任理事長

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華人民主文化基金會理事長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

事長

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之期刊 台灣民主季刊

當代

台灣社會學刊

學生輔導季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

台灣社會學

台灣社會學研究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哲學學報

榮譽獎項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之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林淑馨呂朝賢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二十年來臺灣的非營利組織(NPO)成長速度相當驚人

不僅在數量上大幅成長組織成立之宗旨與功能也愈趨專業化且

多元化從文化教育環保健康醫療社會福利社區發展

等幾乎涵蓋了社會中的所有層面正因為如此龐大且快速成長

的組織所扮演之角色日益重要且其所牽涉的利益關係人範圍更

為廣泛甚至還包含了大眾捐款能否被有效運用且不被中飽私囊

的責信問題等等因此 NPO 不僅在內部需要更健全完善的制

度來經營諸如董事會管理單位及志工之間關係的建立且更

重要的是還必須維繫其與企業部門公部門甚至是媒體之間平

衡和諧的互動關係並在這個社會治理脈絡中建立自己的位階

與立足點共同擔任社會治理者的角色與行動者基於此 NPO

必須先建立組織的治理機制方能有效參與社會治理再者 NPO

多面臨環境的劇烈變遷要處理的問題越來越複雜需求越趨多

元造成服務與資源的競爭「管理」這個名詞雖然代表企業管

理但是 NPO 因為沒有企業經營的傳統底限(利潤)因此更迫

切需要學習如何善用管理之道並借重管理來完成使命此刻提

的研究範疇甚廣包含 NPO的治理與領導NPO的責信NPO的

財務管理與租稅NPO的行銷管理NPO與志工志願主義NPO

的資源募集與運用NPO與人力資源及人才培育NPO與就業等

二內容

1 「績效評估或課責」在決策治理和管理這一塊的探討十分重

要績效評估在未來最好能朝向量化發展且可試著研擬一些指

標再者課責這議題在台灣還蠻需要被正視因為台灣的 NPO

愈來愈多在管理上蠻需要這一塊的此外在日本的 NPO管理

研究日本學者比較有提到像 NPO的「社會責任」以及「風險管

理」台灣比較少這樣的討論

2 目前的研究成果頗多呈現在行銷財務人力資本志工管

理文化價值與 NPO 的管理內涵等另外的研究重點則是 NPO

與市場關係政府關係以即與其他 NPO組織間的互動關係再

者在 NPO的決策治理跟管理運作方面也有頗多的研究議題與

成果是與 NPO 的發展跟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有關

例如很多台灣的 NPO發展到五年十年會面臨到轉型開始

想要朝向更複雜的組織體系以及產出內容以及組織本身結構裡

面的分化問題亦即大機構裡面分化出新的一個獨立的機構

3 談領導與治理董事會的部分牽涉到決策至於 NPO 的「財

務」部分現在會把三個結合起來即募款產業化創新這部

分結合其實這部分就等於組織管理很核心的部分此外如果

今天只是一般性組織大概就是談人力資源管理志工管理但

因為我們聚焦於是社福 NPO因此「專業主義」的部分十分重要

換言之著重專業性的探討例如遞送服務上的特殊性含使命

整體性運作怎麼搭配組織管理的部分這樣組織管理就不會零

散化且有一個主軸

4 新興且可延伸的研究議題-「非營利組織與科技社會」這個議

題不管在社會福利領域或其他學科都會談到例如虛擬社會網

絡或其他科技社會與福利服務的遞送再者有一個議題是跟在

地化有關即是「非營利組織與城鄉發展」這部分除了跟社會

企業有關係之外還有台灣最近縣市合併後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福利資源重構之後縣市政府怎麼樣去推動地方的非營利組織

形成新的治理模式等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2002)〈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以九二一賑災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1(2)39-77

呂朝賢(2002)〈對我國志願服務法的若干反思與建議〉《臺

大社會工作學刊》7203-241

呂朝賢與郭俊巖(2003)〈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

係以嘉義地區為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報》11143-188

呂朝賢與潘福財(2004)〈非營利組織變革以聖心教養院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2)79-115

呂朝賢(2005)〈民眾參與志願服務及期投入時間的影響因

素〉《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3121-163

呂朝賢(2005)〈中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台

大社會工作學刊》121-49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日本行政體系支援

作法之分析〉《第三部門學刊》第 3期1-37

林淑馨(2005)〈日本型公私協力之析探以第三部門與 PFI

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 16期1-33(TSSCI)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夥伴關係之析探以日本

為例〉《公共事務評論》第 6卷第 1期25-50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林淑馨(2008)〈社福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在服務輸送互動上

之困境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 122期47-62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官有垣李宜興謝祿宜(2006)〈社區型基金會的治理研究

以嘉義新港及宜蘭仰山兩家文教基金會為案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18期

官有垣康峰菁杜承嶸陸宛蘋陳怡璇(2009)〈臺灣社

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執行長角色職能之基礎分析〉《兒童

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5期頁 171-196

官有垣杜承嶸康峰菁(2009)〈非營利組織執行長的薪酬

探討以台灣社會福利相關類型的基金會為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30期

官有垣呂朝賢鄭清霞(2008)〈台灣第三部門的就業2005

年調查研究資料的分析〉《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

頁 45-85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 主編(2011)《非營利部門組織

與運作 2011年簡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官有垣 (2012)〈非營利組織執行長之治理-以臺灣社會福利

相關基金會為例〉《中國第三部門研究》第 2 卷頁 2-25

劉淑瓊(2005)〈績效品質與消費者權益保障論社會服務

契約委託的責信課題〉《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 卷

2 期

劉淑瓊(2008)〈競爭選擇論臺灣社會服務契約委託之市

場理性〉《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 18 期頁 67-104

劉淑瓊(200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載於蕭新煌等

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林淑馨

學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博士

現職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教授

經歷 民國八十三年度教育部公費留日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助理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副教授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考試院高普考特考訓練講座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交通統計研究所客座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公民社會中心諮詢委員

第三部門學會理事

公共事務評論編輯委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政治科學論叢

公共事務評論

行政暨政策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中國行政

榮譽獎項 國科會 2012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科會 2011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立臺北大學 2012年學術研究獎

國立臺北大學 2011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10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09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台北大學 100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

國立臺北大學 101年度教師創新教材與教法獎勵

國科會第 51屆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呂朝賢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 教授

經歷 中正大學會福利學系兼任副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在全球性的趨勢下傳統的公部門營利部門和第三部門之

間的界線進一步變得模糊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或社會

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出現正是這種情況的體現社會

經濟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說是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混合

物也代表著慈善福利機構對社會提供服務的另一種介入目前

在歐陸與美國兩地此概念的發展卻有實質的突破2000 年迄

今其他地區如東亞和拉丁美洲也日益對此概念的內涵與相關的

研究深感興趣有關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大西洋兩岸雙方共同的

特質是受到社會目的驅使的新型態創業行為因而蓬勃發展的領

域其實是構建於第三部門之中根據多數歐洲的傳統(Evers

and Laville 2004)第三部門集結了合作社協會互助會社

和日益增加的基金會等類型的組織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以「社

會經濟」(social economy)一詞稱呼「第三部門」意謂這是一

種透過經濟活動追求實踐民主的方式而對於社會企業和創業精

神等概念的後續演變賦予了深厚的意涵

二內容

1 關於社會企業到底這類組織跟傳統非營利組織或營利企業

組織身分別有何差異其獨特性為何為何其可以自成部門可

以單獨立法有他自己可以研究的議題

2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研究

的主要學派 A 美國的社會創新學派(Social Innovation

School)與社會企業賺取所得學派(Social EnterpriseEarned

Income School) B 歐陸的 EMES 學派(The EMES Approach)與

英國的學派(The UK Approach)

3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傳統在非營利組織的盈餘和

利潤不分配的限制是不是還適用在社會企業裡面這是一個非常

值得探討的議題如果強調社會企業跟以前的非營利組織有什麼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Administration Vol 41 No 2 pp 197-212

Mkandawire Thandika (ed) (2004) Social Policy in a

Development Context Basingstoke Macmillan

Ramesh M (2004) Social Policy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Education Health Housing and Income

Maintenance London Routledge

Tang Kwong-leung (2000) Social Welfare Development in

East Asia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Wong Joseph (2004) Healthy Democracies Welfare

Politics in Taiwan and South Korea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國內相關學刊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

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3小時

古允文

學歷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社會政策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經歷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系主

任共同科主任

2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3 2005年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訪問學人

4 台灣社會政策學會秘書長

5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執行主編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Japanese Sociolog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Poverty 社會保障研究(中國人民

大學)社會政策評論(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學刊臺灣社會研究臺灣社

會福利學刊hellip

榮譽獎項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8893學年度研究績優獎

2 國立臺灣大學免評鑑教授

3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主編

4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Routledge London)編

委會委員

5 臺灣社會政策學會理事長 2009-至今

6 「東亞社會政策研究網絡」(The East Asian Social Policy

Research Network EASP)主席

(httpwwwwelfareasiaorgcontact) 2011-2012

7 聯 合 國 社 會 發 展 研 究 院 ( United N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ocial Development UNRISD)collaborating

researcher

8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SCI) Journal of

Social Policy (SSCI) Policy and Politics (SSC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SSCI)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論文

審查

研習營-社工-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呂寶靜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隨著老人人口的快速成長長期照顧議題愈趨重要各國政

府無不紛紛制訂長期照顧政策台灣也於 2007 年訂頒「我國長

期照顧十年計畫」積極發展並推展各項長期照顧服務相關的

議題也引起學者的關注由於長期照護的定義是提供給需要協

助的個人(因身體或心智失能)多元性的持續性的健康及社會服

務且包括由家人或是朋友提供的非正式服務以及由專業人員

或機構所提供的正式服務其中個人照顧和社會支持(或者所

謂的「社會照顧」)是社會工作的範疇因而長期照顧今年來成

為社會工作熱門的研究主題因此本門講題的目標在於精進新

進學術工作者從事老人長期照顧研究的知能

二內容

本講題內容在於檢視與長期照顧制度相關的社工研究主

題首先就是如何評量長照對象的需求不論就服務方案設計

政策制定社會工作實施的角度出發瞭解長照對象的身心狀況

需求及服務使用有其必要性就社會工作實務而言長照對象之

評量可供訂定照顧計畫之參考若從機構行政管理人員或方案制

訂者的角度出發失能者身體功能狀況會決定其獲取服務的資

格也影響著資源分配的方法當然也會支配經費的推估惟在

評量老人時有關評量的層面之擬訂評量工具之認可或選用甚

至對於評量結果之均是複雜的過程牽涉到評量的面向及工具選

擇評量過程的注意事項以及評量與服務之連接等議題其次

長期照顧體系涵括多元服務項目但民眾不見得認知到服務的存

在也未必會去使用服務究竟促使失能者及其家屬去使用服務

的因素有哪些又阻礙的因素為何而安德遜模式所提出的影

響個人使用醫療照顧的模式對長期照顧服務的使用之適用性為

何再其次在服務輸送過程中社工專業在長期照顧體系中可

發揮的功能為何又社工人員在長期照顧設施或服務提供單位

的角色為何又如何分析社工員之工作適應或工作滿足另照

顧服務員的培訓與留任也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關心換言之社工

員的人力資源發展與管理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此外從服務

輸送結果(outcome)出發倘若定位在方案評估研究則成效如

何界定又如何測量另又該如何從事評估研究更具體而言

本講題涵括下列四項子題

(一)長期照顧需求評量工具選擇與實務運用

(二)長期照顧服務使用(service utilization)模式

(三)長期照顧社會工作員和照顧服務員之人力資源發展與管

理議題

(四)各種長期照顧服務方案之成效評估

三參考文獻

呂寶靜(2001)〈第三章 老人使用日間照護服務的決定過程

誰的需求誰的決定〉載於呂寶靜編著《老人照顧

老人家庭正式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01)〈第四章 老人日間照顧分案功能之初探老人

福利喘息照顧〉載於呂寶靜編著《老人照顧老人

家庭正式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04)〈失能者身體功能之評量-失能者與其照顧者

看法之比較〉台灣公共衛生雜誌23 (3)188-196

呂寶靜(2012)〈懷舊團體介入方案對增進老人福祉成效之初

探〉《台灣社會工作學刊》10119-152

呂寶靜(2012)《老人福利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13)〈長期照顧社工作人力資源發展之展望〉《社

區發展季刊》第 141期(出版中)

呂寶靜陳正芬(2009)〈我國居家照顧服務員職業證照與培

訓制度之探究從英國和日本的作法反思台灣〉《社會政

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3(1)185-233

林萬億審定Kathleen McInnis-Dittrich原著 (2011)《老

年社會工作生理心理及社會的評估與介入》台北

五南

Andersen Ronald and John F Newman (1973)Societal and

Individual Determinants of Medical Care Util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Milbank Quarterly

5195-124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 NASW(2003)

National Standards for Social Work Services in

Long-term Care Facilities

OECD (2005)The Long-term Care for Older People The

OECD Health Project

Robert L Kane amp Rosalie A Kane ( 2000 ) Assessing Older

Persons-Measures Meaning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Robert L Kane amp Rosalie A Kane (1998) The Heart of

Long- Term Car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Stone R IJ M Wiener(2001)Who Will Care for Us

Addressing the Long-Term Care Workforce

CrisisWashington D CThe Urban Institut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omes and Services for the

Aging

Stone R IS L DawsonM Harahan(2003)Why Workforce

Development Should Be Part of the Long-Term Care

Quality DebateWashington DC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omes and Services for the Aging and the Institute

for the Future of Aging Services

Wiener J M M Frieman and D Brown(2007)lsquoChap 2

Quality Domains in Long-term care and lsquoChap 5

Conclusions in (ed)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ong-term Care pp3-5 and

33-35Washington D C National Commission for

Quality of Long-term Care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呂寶靜

學歷 密西根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學博士

現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經歷 1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系副教授教授兼系主任

2 台灣社會工作人員專業協會理事長

3 台灣社會學刊政治大學社會學報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社

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等期刊之編輯委

4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人文及社會

科學期刊人口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台灣社會工作學

刊等期刊之評審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Current Sociology

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彙刊

台灣社會學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公共衛生雜誌

運輸學刊

亞洲研究

榮譽獎項 多次行政院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勵

99-101政治大學國科會獎勵特殊優秀人才獎勵

研習營-社工-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徐慧娟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為瞭解個體老化的過程與社會脈絡歷史時期關係

需要大規模樣本或貫時性資料做為研究老人議題之分析運用全

國性大型資料分析運用已成為世界各國主要的研究途徑之一然

而收集資料耗費資源甚鉅個人研究者往往不容易取得臺灣目

前已有數個大型研究資料庫供研究者申請使用其中包括老人研

究相關議題變項過去已提供國內外學者許多發表研究的機會

對於欲開始新興研究議題之學者亦可以藉由既有資料庫的分

析提供對研究興趣的初步了解以做為未來發展進一步研究的

基礎尤其對於新進研究人員使用大型資料庫分析為發展研究

主題極為便利的方式

由於大型研究資料庫已有許多學者使用過如何能從大型資

料庫中設定研究主題並發展新的研究方向及發表學術成果對

於有意從事跨領域的老人學研究者實為一可以考慮的方式

二內容

本講題目標在於為有志於老人研究議題的學者介紹台灣老

人研究可運用的大型資料庫內容如何藉由資料庫分析發展個人

研究興趣與主題以及可能用到的分析途徑

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3小時)內容

包括團體分享(05小時)專題演講(25小時)二是交流(1

小時)

(一)由與會者就其研究上經常遇到的困難與經驗提出分享

(約 05小時)

(二)進行專題演講介紹國內大型研究資料庫的設計與內

容以及與老人研究相關的變項與主題並以講者的研

究經驗(成功老化主題)為例分享研究議題的探索與發

展方式(約 25小時)

(三)接受有興趣從事大型資料庫分析研究的學者進行交流

三參考文獻

Beland D Durandal JPV (2012) Aging in France

population trends policy issu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e Gerontologist doi

101093gerontgns149

Hsu H C (2010) Trajectory of life satisfaction

subjective economic status and successful aging in

Taiwan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99(3) 455-468

Hsu H C (2012) Trajectories of life satisfaction and

covariates among the older adults in Taiwan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55(1)

210-216

Hsu H C Jones B L (2012) Multiple trajectories of

successful aging of older and younger cohorts The

Gerontologist 52(6) 843-856

Hsu HC (2011) Impact of morbidity and life events on

successful aging 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3(4) 458-469 DOI

1011771010539511412575

Hsu HC Lew-Ting CY Wu SC (2001) Age period

and cohort effects on the attitude toward supporting

parents in Taiwan The Gerontologist 41 716-722

Kasl SV (1995) Strategies in research on health and

aging looking beyond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Journal of Gerontology Social Sciences 50B(4)

S191-S193

Kemper P (2003) Long-term care research and policy

The Gerontologist 43(4) 436-446

Wolinsky F D (1994) Health services utilization

among older adults conceptual measurement and

modeling issues in secondary analysis The

Gerontologist 34(4) 470-475

徐慧娟張明正(2004)臺灣老人成功老化與活躍老化現況

多層次分析臺灣社會福利學刊 3(2) 1-36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徐慧娟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

現職 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教授

經歷 亞洲大學醫務管理學系副教授

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助理教授

台大醫院企劃室護理部組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The Gerontologist

Geriatrics and Geronotology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Social Science amp Medicine

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Aging amp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Ageing amp Society

Women and Health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

臺灣社會福利學刊台灣公共衛生雜誌等

榮譽獎項 國科會優秀年輕學者獎勵

研習營-社工-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王德睦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此部分為觀念與理論層面的介紹對於欲進入此研究領域的

研究者而言為重要的基礎課程

二內容

(一)貧窮的定義

(二)貧窮的測量包括家庭人數與組成地區時間因素等的考

(三)貧窮的理論觀點包括

1 個人態度或動機的解釋

2 貧窮文化

3 人力資本論

4 與勞動市場有關的論點雨露均霑論(Trickle Down

Thesis)新結構論(New Structuralism)雙元勞動

論(Dual Labor Market Theory)區域勞力市場論

5 福利依賴與工作反誘因的觀點

6 新社會風險論

7 社會排除論

8 生命歷程論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王德睦20001960s以降的美國貧窮理論回顧與

整合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12 卷 第 1 期 第

149-195頁(TSSCI)

林美伶王德睦2000貧窮門檻對貧窮率與貧窮人口組成之

影響台灣社會福利學刊(電子期刊) 第 1 期(中華

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王仕圖蔡勇美2001貧窮動態嘉義縣貧戶的追

蹤研究台大人口學刊 第 21期 第 61-75頁(TSSCI)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1貧窮持續時間的動態分析

以嘉義縣 1990-1998年之低收入戶為例台灣社會學刊

第 26期 第 211-250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 2002英國濟貧政策的形成與轉化

(1601-1834)從馬克斯的觀點的探討社會政策與社

會工作學刊 第 6卷 第 1期 第 5-59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04兒童與成人基本生活費

用的差異調查研究 第 13期 第 5-38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308嘉義縣低收入戶脫貧與

再進入貧窮之分析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第 73-108

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何華欽王德睦呂朝賢200312貧窮測量對貧窮人口組

成之影響預算標準之訂定與模擬台大人口學刊 第

27期 第 67-104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12台灣貧窮門檻與測量的

建立FCSU 的應用台大社工學刊 第 8 期 第 1-46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506貧窮的測量發生率

強度與不均度人口學刊 第 30期 第 1-28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200612台灣貧窮女性化的再檢視人口

學刊 第 33期 第 103-131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701係貧窮的原罪或係城鄉差距

談影響兒童應予學習機會的因素教育與社會研究 第

12期 第 113-135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200712Panel Analysis of Low-income

Elderly-headed household Empirical Evidence for

Chia-yi County in Taiwan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第 11卷 第 2期 第 111-148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200806全球化下脫貧策略的政治經濟研

究從 Anthony Giddens 觀點的探討東吳社會工作學

報 第 18期 第 105-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劉一龍200808所得成長所得不均與

家戶變遷對貧窮率之影響以台灣地區 1990 年至 2004

年為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第 7卷 第 1期 第 29-63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呂朝賢陳俊全王德睦200812台灣的社會救助動態

趨勢型態與成因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20卷 第

4期 第 441-479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812多面向的台灣兒童貧窮趨勢SST

指標的應用與分解台大社工學刊 第 18 期 第

191-230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朝賢王德睦林怡婷沈明彥200912台灣兒童暨家庭

扶助基金會經濟扶助個案給付動態以嘉義分事務所為

例(1967-2008)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第 20期 第 57-92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李秀如王德睦201101台灣兒童貧窮不均度的變遷以

迴歸為基礎的夏普利值分解法分析影響因素台灣社會

工作學刊 第 8期 第 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王德睦

學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1988)

現職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經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1988-1991)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副教授(1991-1993)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兼系主任(1998-2001)

台灣社會福利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Ethnology

The Eastern Anthropologist

中國社會學刊

台大人口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銀行季刊

台灣社會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調查研究

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人口學刊

教育與社會研究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王永慈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介紹台灣貧窮研究的發現藉以觀察台灣貧窮現象的變化同時也提出台灣

與國外對抗貧窮的理念政策服務協助參與者在意識型態政策與服務各層

次都有更深的思考

二內容

(一)台灣貧窮研究的狀況(含碩博士論文)

(二)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包括與失業工作貧窮相關的議題

(三)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的意識型態包括貧窮文化福利依賴脫貧等議

題的辯證

(四)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台灣與國外經驗包括 EITC社會救助法的修法

資產形成工作福利等此外社會企業微型創業等相關的作法也值得介

三參考文獻

(一)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Li-Ching Lyu (2013) The emergence of food

bankvoucher programs in Taiwan a new measure for combating poverty

and food insecurit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in press)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Chack-Kie Wong Kwong-Leung Tang (2012) Citizensrsquo

Attitudes Towards Economic Insecurity and Government After the 2007

Financial Tsunami A Hong Kong and Taiwan Comparis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in press) DOI

101111j1468-2397201200883x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Jun-Rong Chen (2012) Child Poverty in Taiwan

dur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Social

Risk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22(1--2)

20-35(SSCI)

王永慈陳昭榮(2011)貧富家庭教育資源中財務資本之比較研究臺灣教育社

會學研究 11(2) 1-45(TSSCI)

Ozawa M Y Lee amp Y Wang (2011) Economic Conditions of Female-headed

Households in Taiwan in comparison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Swede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27(1)65-76

王永慈 (2007) 「積極促進」概念的解析東吳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頁

151-173

王永慈 (2005) 低收入外籍與大陸配偶家庭之致貧分析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第

四期頁 1-32

王永慈 (2005) 台灣的貧窮問題相關研究的檢視台大社工學刊第十期 頁

1-54

王永慈 (2009) 台灣新貧問題的分析與政策思考於田弘茂與林正義主編「探索

台灣社會福利問題」國策研究院出版

王永慈 (2007) 「台灣的扶貧政策」於王卓祺等主編兩岸三地的社會政策---

理論與實務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關秉寅王永慈 (2005)寧靜革命台灣社會價值觀的變化王振寰章英華主

編凝聚台灣生命力頁 65-99巨流

王永慈 (2005) 「第十章社會政策」於顧東輝主編社會工作概論頁 195-212

上海譯文出版社

王永慈 (2010) 「第 6章台灣的貧窮問題」於瞿海源張苙雲

主編台灣的社會問題巨流

(二)碩博士論文

黃乃凡(1994)台灣貧窮女性化的探討女性戶長家戶貧窮現象之貫時性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何華欽(2003)台灣的貧窮趨勢界定測量與指標應用(博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2CCU0020601022ampsearchmode=basic

巫懿真(2004)府城低收入單親女性與工作貧窮勞動政策與社會安全之檢視(碩

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CCU0520601422ampseachmode=basic

姜義雯(2004)影響台灣階層化因素生活機會與五個貧窮家庭比較研究(碩士

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PU00521602022ampsearchmode=basic

黃聖紜(2004)窮孩子bull低成就家庭貧窮對子女教育成就與生涯選擇的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劉邦富(2005)台灣貧窮家庭兒童照顧政策落差研究(博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THU0020100522ampsearchmode=basic

蔡正海(2005)臺灣地區單人家戶貧窮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鄭淑文(2005)從家庭生命歷程分析貧窮動態 --以嘉義家庭扶助中心經濟扶助

個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倪家欣(2006)臺灣貧窮家庭的社會支持mdash低收入戶樣本的分析(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TPU020800622ampsearchmode=basic

王紹樺(2006)臺灣貧窮風險探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

北市

林茹茵(2006)貧窮女性單親生活因應策略之探討與類型建構(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CNU0210026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文婷(2007)運用優勢觀點探討青少年之貧窮生活經驗(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TNU5201003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怡婷(2007)家戶內所得分配後的台灣女性貧窮圖像(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陳柯玫(2007)「貧窮文化」的詛咒mdash台北市安康社區次文化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凱萱(2008)貧窮青少年生涯抉擇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

金會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CNU021002722ampsearchmode=basic

李秀如(2008)台灣兒童的貧窮輪廓-趨勢的測量與因素的分析(未出版之博士

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張 君 培 ( 2008 ) 社 會 工 作 者 的 貧 窮 意 象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THU0020102622ampsearchmode=basic

黃雅伶(2008)泥沼中的春芽-貧窮兒童的成長與機會(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PU00521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呂芬芬(2009)國小低收入戶學童貧窮烙印覺知之探討(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8HCU0820600722ampsearchmode=basic

吳佳明(2010)貧窮少年生活經驗中復原力發展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吳德偉(2010)臺灣工作貧窮者的生活幸福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PU000201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馬淑蓉(2010)工作貧窮女性單親家庭邁向脫貧之歷程研究以被社會救助法

排除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陳昱志(2010)走在生命的黃磚路貧窮女單親復原力因素與家庭適應關係之

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陳瑩蓉(2010)貧窮家庭親職化少年的自主發展(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

新北市

葉 炫 偵 ( 2010 ) 影 響 台 灣 工 作 貧 窮 的 因 素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CCU0020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謝孟純(2010)家戶內女性就業所得對家戶貧窮率改變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石亦柔(2011)娑婆轉境--貧窮家庭主要照顧者參與社會救助福利服務充權經

驗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PUS520102222ampsearchmode=basic

胡聚名(2011)騎牆與追尋貧窮男社工性別處境的行動與反思(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陳韻雯(2011)貧窮兒童的社會排除經驗以兒童中心取向探討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CNU021001822ampsearchmode=basic

鄭婷尹(2011)臺灣原住民族貧窮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

大學新北市

預計上課

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

討論時數

1小時

王永慈

學歷 PhD in social work at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USA

現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經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專任副教授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系專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Australasian Journal on Ageing

Asian Social Work and Policy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sian Developmen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Human Service

Social Work Education

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

Social Work Research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Abstracts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政大社會學報

社會工作學刊

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

輔仁學誌

榮譽獎項 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獎勵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科學院學術研究獎勵

輔仁大學輔仁學術研究獎

研習營-社工-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顧忠華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非營利組織(NPO)的活動觸角不再侷限於傳統慈善領域

舉凡健康照顧教育宗教環保藝術乃至於企業的活動

都與 NPO 息息相關此一發展趨勢同時造就了 NPO 成為一門跨

學科整合的新研究領域因此有關 NPO 的理論之中並沒有一

門稱之為 NPO 之學門但是卻有許多針對 NPO 進行相關的探

討如預測 NPO 存在於社會之因素探討 NPO 的社會影響或

各種不同部門之間的互動等很明顯地這些討論 NPO 的理論

與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社會心理文化與社會人類學哲

學宗教歷史社會行政等都有密切的關聯不管是經濟學

政治學或社會學的相關理論其切入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的分

析中均從較為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試圖對於當下之社會環境

之下NPO 如何進行組織的安排與設計如何遞送服務與方案

或是如何形塑其組織與外環境的網絡關係以因應社會之變遷

二內容

1 關於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近二十年來的探討聚焦於

下列的理論觀點首先是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 NPO的分類其次

針對政府無法滿足消費者公共財貨與服務需求的「公共財理

論」接著是就契約失效而導致的「失靈理論」(failure theory)

進行探討以及「消費者控制理論」「企業家理論」此部分屬於

創新性議題最後是針對「利他主義與慈善行為」進行概念分析

有關社會學對於 NPO行為的解釋「組織生態學觀點」(ecology of

organization)著重於瞭解 NPO組織與社會環境的關係而「資

源依賴理論」(the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有助於 NPO

瞭 解 資 源 的 競 爭 關 係 再 者 「 制 度 學 派 觀 點 」

(institutionalism)有助於吾人瞭解制度或政策對於 NPO的影

響最後則是從「社會資本理論」(social capital theory)與

「公民社會觀點」(civil society)論述 NPO在當今社會扮演的

之角色

2 隨著台灣的 NPO 與社會福利議題探討的深入與多樣其核心

關懷不外聚焦於「政府跟民營化」的部分民營化大概是十幾年

來談的很多的議題接著另外一個相關的領域是 NPO的「內部

治理」進而衍生的理論觀點有社會資本理論與治理理論以致

於最近發展到比較大的範圍如全球化社會內部治理文化

3 NPO 與社會福利的理論觀點範疇在這幾年的研究很重視組

織屬性的混合亦即越來越重視組織的 MIX 特質亦即你沒

有辦法截然把黑與白分的很清楚也無法截然說非營利營利組

織和公部門彼此的界域是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NPO相

當程度也跟營利組織借用了很多的概念與管理知識進來這個對

於 NPO的屬性產生滲透與混合的影響等其實長期照護的領域就

是一種非常標準的 MIX的特質

4 社會學的理論概「人口生態學」(Population Ecology)對於

NPO與社福研究的影響其實很多人口生態學觀點看到的是 NPO

具有很多不同類型它們會有一段時間大規模的成長然而有一

段時間有一些組織就退場或消失另外一個是「複雜理論」

(Complex Theory)論述的是因為有一些部門間的失靈存在

會影響到這中間的因果關係可能沒有一個固定的脈絡可以去預

測到底在這種情況下將來整個環境的變化對於非營利部門

的發展和影響如何

5 NPO 部門與政府企業非正式部門等的互動關係理論雖

然僅有少數關於部門界域的聚合或侵蝕的實證或跨部門研究出

現但卻有為數不少關於這種趨勢的社會學理論解釋被提出這

樣的觀念採借於網絡生態學交換理論開放系統聯盟資

源依賴甚至是後現代理論而其經常使用的的自變項包括規

模時間結構財務資源體系決策與治理模式專業化程度

以及服務提供的技術等

6 台灣在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其實是借用西方的觀點這個理

論觀點到台灣來要做一些轉化跟調適過去的研究當中也發現

這一點本土經驗加以修正或強化相關的理論觀點是絕對有必要

三參考文獻

王仕圖官有垣李宜興 (2011)〈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理論〉

收錄於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組織部

門組織與運作》第一章頁 15-34台北巨流圖書公

官有垣 (2001)〈第三部門與公民社會的建構部門互動的

理論探討〉《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4期頁 163-201

官有垣 (2003)〈第三部門的研究經濟學觀點與部門互動

理論的檢視〉《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 3期頁 1-29

顧忠華 ( 1999)〈公民結社的結構變遷-以台灣非營利組織

的發展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Vol0 No36

pp123-145

顧忠華 (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台

灣社會學研究》No4 pp145-189

顧忠華(2004)〈我對台灣第三部門研究的中間考察與反

省〉《第三部門學刊》No1 pp190-206

Ben-Ner A (1986) ldquo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hy Do

They Exist in Market Economicsrdquo In

Rose-AckermanSusan(ed) The Economics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Studies in Structure and Policy

Oxford Oxford Univ Press

DiMaggio P J and H K Anheier (1990) ldquoThe Sociolog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Sectorsrdquo Annu Rev

Sociol 16137-159

Douglas J (1987) ldquoPolitical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 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

Press

Hansmann Henry (1987) ldquoEconomic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Kramer R M (2000)ldquoA Third Sector in the Third

Millenniumrdquo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11(1) 1-23

Lin Nan (2001)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tt J Steven (2001) ldquoEconomic and Political Theorie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rdquo J S Ott (ed) The Na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Part 6 pp 179-189

Putnam Robert D (2000)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Y Touchstone

Rose-Ackerman Susan (1996) ldquoAltruism Nonprofits and

Economic Theoryrdquo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4 701-728

Salamon L M H K Anheier amp Associates (1999)

Global Civil Society 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altimore MD The 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Civil Society Studies

Powell WW and Steinberg R (2006)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2nd edition) New Haven

Yale U Press

Weisbrod B A (1974) ldquoToward a Theory of Voluntary

Non-Profit Sector in a Three-Sector Economyrdquo In

Edmund S Phelps(ed) Altruism Morality and

Economic Theory New York Russell Sage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顧忠華

學歷 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

現職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退休教授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

澄社社長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首任理事長

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華人民主文化基金會理事長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

事長

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之期刊 台灣民主季刊

當代

台灣社會學刊

學生輔導季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

台灣社會學

台灣社會學研究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哲學學報

榮譽獎項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之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林淑馨呂朝賢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二十年來臺灣的非營利組織(NPO)成長速度相當驚人

不僅在數量上大幅成長組織成立之宗旨與功能也愈趨專業化且

多元化從文化教育環保健康醫療社會福利社區發展

等幾乎涵蓋了社會中的所有層面正因為如此龐大且快速成長

的組織所扮演之角色日益重要且其所牽涉的利益關係人範圍更

為廣泛甚至還包含了大眾捐款能否被有效運用且不被中飽私囊

的責信問題等等因此 NPO 不僅在內部需要更健全完善的制

度來經營諸如董事會管理單位及志工之間關係的建立且更

重要的是還必須維繫其與企業部門公部門甚至是媒體之間平

衡和諧的互動關係並在這個社會治理脈絡中建立自己的位階

與立足點共同擔任社會治理者的角色與行動者基於此 NPO

必須先建立組織的治理機制方能有效參與社會治理再者 NPO

多面臨環境的劇烈變遷要處理的問題越來越複雜需求越趨多

元造成服務與資源的競爭「管理」這個名詞雖然代表企業管

理但是 NPO 因為沒有企業經營的傳統底限(利潤)因此更迫

切需要學習如何善用管理之道並借重管理來完成使命此刻提

的研究範疇甚廣包含 NPO的治理與領導NPO的責信NPO的

財務管理與租稅NPO的行銷管理NPO與志工志願主義NPO

的資源募集與運用NPO與人力資源及人才培育NPO與就業等

二內容

1 「績效評估或課責」在決策治理和管理這一塊的探討十分重

要績效評估在未來最好能朝向量化發展且可試著研擬一些指

標再者課責這議題在台灣還蠻需要被正視因為台灣的 NPO

愈來愈多在管理上蠻需要這一塊的此外在日本的 NPO管理

研究日本學者比較有提到像 NPO的「社會責任」以及「風險管

理」台灣比較少這樣的討論

2 目前的研究成果頗多呈現在行銷財務人力資本志工管

理文化價值與 NPO 的管理內涵等另外的研究重點則是 NPO

與市場關係政府關係以即與其他 NPO組織間的互動關係再

者在 NPO的決策治理跟管理運作方面也有頗多的研究議題與

成果是與 NPO 的發展跟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有關

例如很多台灣的 NPO發展到五年十年會面臨到轉型開始

想要朝向更複雜的組織體系以及產出內容以及組織本身結構裡

面的分化問題亦即大機構裡面分化出新的一個獨立的機構

3 談領導與治理董事會的部分牽涉到決策至於 NPO 的「財

務」部分現在會把三個結合起來即募款產業化創新這部

分結合其實這部分就等於組織管理很核心的部分此外如果

今天只是一般性組織大概就是談人力資源管理志工管理但

因為我們聚焦於是社福 NPO因此「專業主義」的部分十分重要

換言之著重專業性的探討例如遞送服務上的特殊性含使命

整體性運作怎麼搭配組織管理的部分這樣組織管理就不會零

散化且有一個主軸

4 新興且可延伸的研究議題-「非營利組織與科技社會」這個議

題不管在社會福利領域或其他學科都會談到例如虛擬社會網

絡或其他科技社會與福利服務的遞送再者有一個議題是跟在

地化有關即是「非營利組織與城鄉發展」這部分除了跟社會

企業有關係之外還有台灣最近縣市合併後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福利資源重構之後縣市政府怎麼樣去推動地方的非營利組織

形成新的治理模式等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2002)〈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以九二一賑災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1(2)39-77

呂朝賢(2002)〈對我國志願服務法的若干反思與建議〉《臺

大社會工作學刊》7203-241

呂朝賢與郭俊巖(2003)〈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

係以嘉義地區為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報》11143-188

呂朝賢與潘福財(2004)〈非營利組織變革以聖心教養院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2)79-115

呂朝賢(2005)〈民眾參與志願服務及期投入時間的影響因

素〉《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3121-163

呂朝賢(2005)〈中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台

大社會工作學刊》121-49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日本行政體系支援

作法之分析〉《第三部門學刊》第 3期1-37

林淑馨(2005)〈日本型公私協力之析探以第三部門與 PFI

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 16期1-33(TSSCI)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夥伴關係之析探以日本

為例〉《公共事務評論》第 6卷第 1期25-50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林淑馨(2008)〈社福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在服務輸送互動上

之困境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 122期47-62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官有垣李宜興謝祿宜(2006)〈社區型基金會的治理研究

以嘉義新港及宜蘭仰山兩家文教基金會為案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18期

官有垣康峰菁杜承嶸陸宛蘋陳怡璇(2009)〈臺灣社

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執行長角色職能之基礎分析〉《兒童

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5期頁 171-196

官有垣杜承嶸康峰菁(2009)〈非營利組織執行長的薪酬

探討以台灣社會福利相關類型的基金會為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30期

官有垣呂朝賢鄭清霞(2008)〈台灣第三部門的就業2005

年調查研究資料的分析〉《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

頁 45-85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 主編(2011)《非營利部門組織

與運作 2011年簡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官有垣 (2012)〈非營利組織執行長之治理-以臺灣社會福利

相關基金會為例〉《中國第三部門研究》第 2 卷頁 2-25

劉淑瓊(2005)〈績效品質與消費者權益保障論社會服務

契約委託的責信課題〉《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 卷

2 期

劉淑瓊(2008)〈競爭選擇論臺灣社會服務契約委託之市

場理性〉《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 18 期頁 67-104

劉淑瓊(200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載於蕭新煌等

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林淑馨

學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博士

現職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教授

經歷 民國八十三年度教育部公費留日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助理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副教授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考試院高普考特考訓練講座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交通統計研究所客座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公民社會中心諮詢委員

第三部門學會理事

公共事務評論編輯委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政治科學論叢

公共事務評論

行政暨政策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中國行政

榮譽獎項 國科會 2012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科會 2011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立臺北大學 2012年學術研究獎

國立臺北大學 2011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10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09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台北大學 100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

國立臺北大學 101年度教師創新教材與教法獎勵

國科會第 51屆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呂朝賢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 教授

經歷 中正大學會福利學系兼任副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在全球性的趨勢下傳統的公部門營利部門和第三部門之

間的界線進一步變得模糊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或社會

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出現正是這種情況的體現社會

經濟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說是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混合

物也代表著慈善福利機構對社會提供服務的另一種介入目前

在歐陸與美國兩地此概念的發展卻有實質的突破2000 年迄

今其他地區如東亞和拉丁美洲也日益對此概念的內涵與相關的

研究深感興趣有關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大西洋兩岸雙方共同的

特質是受到社會目的驅使的新型態創業行為因而蓬勃發展的領

域其實是構建於第三部門之中根據多數歐洲的傳統(Evers

and Laville 2004)第三部門集結了合作社協會互助會社

和日益增加的基金會等類型的組織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以「社

會經濟」(social economy)一詞稱呼「第三部門」意謂這是一

種透過經濟活動追求實踐民主的方式而對於社會企業和創業精

神等概念的後續演變賦予了深厚的意涵

二內容

1 關於社會企業到底這類組織跟傳統非營利組織或營利企業

組織身分別有何差異其獨特性為何為何其可以自成部門可

以單獨立法有他自己可以研究的議題

2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研究

的主要學派 A 美國的社會創新學派(Social Innovation

School)與社會企業賺取所得學派(Social EnterpriseEarned

Income School) B 歐陸的 EMES 學派(The EMES Approach)與

英國的學派(The UK Approach)

3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傳統在非營利組織的盈餘和

利潤不分配的限制是不是還適用在社會企業裡面這是一個非常

值得探討的議題如果強調社會企業跟以前的非營利組織有什麼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古允文

學歷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社會政策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經歷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系主

任共同科主任

2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3 2005年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訪問學人

4 台灣社會政策學會秘書長

5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執行主編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Japanese Sociolog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Poverty 社會保障研究(中國人民

大學)社會政策評論(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學刊臺灣社會研究臺灣社

會福利學刊hellip

榮譽獎項 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8893學年度研究績優獎

2 國立臺灣大學免評鑑教授

3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TSSCI)主編

4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Routledge London)編

委會委員

5 臺灣社會政策學會理事長 2009-至今

6 「東亞社會政策研究網絡」(The East Asian Social Policy

Research Network EASP)主席

(httpwwwwelfareasiaorgcontact) 2011-2012

7 聯 合 國 社 會 發 展 研 究 院 ( United N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ocial Development UNRISD)collaborating

researcher

8 Social Policy amp Administration (SSCI) Journal of

Social Policy (SSCI) Policy and Politics (SSC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SSCI)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Policy amp Society 論文

審查

研習營-社工-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呂寶靜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隨著老人人口的快速成長長期照顧議題愈趨重要各國政

府無不紛紛制訂長期照顧政策台灣也於 2007 年訂頒「我國長

期照顧十年計畫」積極發展並推展各項長期照顧服務相關的

議題也引起學者的關注由於長期照護的定義是提供給需要協

助的個人(因身體或心智失能)多元性的持續性的健康及社會服

務且包括由家人或是朋友提供的非正式服務以及由專業人員

或機構所提供的正式服務其中個人照顧和社會支持(或者所

謂的「社會照顧」)是社會工作的範疇因而長期照顧今年來成

為社會工作熱門的研究主題因此本門講題的目標在於精進新

進學術工作者從事老人長期照顧研究的知能

二內容

本講題內容在於檢視與長期照顧制度相關的社工研究主

題首先就是如何評量長照對象的需求不論就服務方案設計

政策制定社會工作實施的角度出發瞭解長照對象的身心狀況

需求及服務使用有其必要性就社會工作實務而言長照對象之

評量可供訂定照顧計畫之參考若從機構行政管理人員或方案制

訂者的角度出發失能者身體功能狀況會決定其獲取服務的資

格也影響著資源分配的方法當然也會支配經費的推估惟在

評量老人時有關評量的層面之擬訂評量工具之認可或選用甚

至對於評量結果之均是複雜的過程牽涉到評量的面向及工具選

擇評量過程的注意事項以及評量與服務之連接等議題其次

長期照顧體系涵括多元服務項目但民眾不見得認知到服務的存

在也未必會去使用服務究竟促使失能者及其家屬去使用服務

的因素有哪些又阻礙的因素為何而安德遜模式所提出的影

響個人使用醫療照顧的模式對長期照顧服務的使用之適用性為

何再其次在服務輸送過程中社工專業在長期照顧體系中可

發揮的功能為何又社工人員在長期照顧設施或服務提供單位

的角色為何又如何分析社工員之工作適應或工作滿足另照

顧服務員的培訓與留任也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關心換言之社工

員的人力資源發展與管理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此外從服務

輸送結果(outcome)出發倘若定位在方案評估研究則成效如

何界定又如何測量另又該如何從事評估研究更具體而言

本講題涵括下列四項子題

(一)長期照顧需求評量工具選擇與實務運用

(二)長期照顧服務使用(service utilization)模式

(三)長期照顧社會工作員和照顧服務員之人力資源發展與管

理議題

(四)各種長期照顧服務方案之成效評估

三參考文獻

呂寶靜(2001)〈第三章 老人使用日間照護服務的決定過程

誰的需求誰的決定〉載於呂寶靜編著《老人照顧

老人家庭正式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01)〈第四章 老人日間照顧分案功能之初探老人

福利喘息照顧〉載於呂寶靜編著《老人照顧老人

家庭正式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04)〈失能者身體功能之評量-失能者與其照顧者

看法之比較〉台灣公共衛生雜誌23 (3)188-196

呂寶靜(2012)〈懷舊團體介入方案對增進老人福祉成效之初

探〉《台灣社會工作學刊》10119-152

呂寶靜(2012)《老人福利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13)〈長期照顧社工作人力資源發展之展望〉《社

區發展季刊》第 141期(出版中)

呂寶靜陳正芬(2009)〈我國居家照顧服務員職業證照與培

訓制度之探究從英國和日本的作法反思台灣〉《社會政

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3(1)185-233

林萬億審定Kathleen McInnis-Dittrich原著 (2011)《老

年社會工作生理心理及社會的評估與介入》台北

五南

Andersen Ronald and John F Newman (1973)Societal and

Individual Determinants of Medical Care Util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Milbank Quarterly

5195-124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 NASW(2003)

National Standards for Social Work Services in

Long-term Care Facilities

OECD (2005)The Long-term Care for Older People The

OECD Health Project

Robert L Kane amp Rosalie A Kane ( 2000 ) Assessing Older

Persons-Measures Meaning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Robert L Kane amp Rosalie A Kane (1998) The Heart of

Long- Term Car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Stone R IJ M Wiener(2001)Who Will Care for Us

Addressing the Long-Term Care Workforce

CrisisWashington D CThe Urban Institut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omes and Services for the

Aging

Stone R IS L DawsonM Harahan(2003)Why Workforce

Development Should Be Part of the Long-Term Care

Quality DebateWashington DC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omes and Services for the Aging and the Institute

for the Future of Aging Services

Wiener J M M Frieman and D Brown(2007)lsquoChap 2

Quality Domains in Long-term care and lsquoChap 5

Conclusions in (ed)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ong-term Care pp3-5 and

33-35Washington D C National Commission for

Quality of Long-term Care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呂寶靜

學歷 密西根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學博士

現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經歷 1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系副教授教授兼系主任

2 台灣社會工作人員專業協會理事長

3 台灣社會學刊政治大學社會學報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社

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等期刊之編輯委

4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人文及社會

科學期刊人口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台灣社會工作學

刊等期刊之評審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Current Sociology

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彙刊

台灣社會學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公共衛生雜誌

運輸學刊

亞洲研究

榮譽獎項 多次行政院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勵

99-101政治大學國科會獎勵特殊優秀人才獎勵

研習營-社工-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徐慧娟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為瞭解個體老化的過程與社會脈絡歷史時期關係

需要大規模樣本或貫時性資料做為研究老人議題之分析運用全

國性大型資料分析運用已成為世界各國主要的研究途徑之一然

而收集資料耗費資源甚鉅個人研究者往往不容易取得臺灣目

前已有數個大型研究資料庫供研究者申請使用其中包括老人研

究相關議題變項過去已提供國內外學者許多發表研究的機會

對於欲開始新興研究議題之學者亦可以藉由既有資料庫的分

析提供對研究興趣的初步了解以做為未來發展進一步研究的

基礎尤其對於新進研究人員使用大型資料庫分析為發展研究

主題極為便利的方式

由於大型研究資料庫已有許多學者使用過如何能從大型資

料庫中設定研究主題並發展新的研究方向及發表學術成果對

於有意從事跨領域的老人學研究者實為一可以考慮的方式

二內容

本講題目標在於為有志於老人研究議題的學者介紹台灣老

人研究可運用的大型資料庫內容如何藉由資料庫分析發展個人

研究興趣與主題以及可能用到的分析途徑

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3小時)內容

包括團體分享(05小時)專題演講(25小時)二是交流(1

小時)

(一)由與會者就其研究上經常遇到的困難與經驗提出分享

(約 05小時)

(二)進行專題演講介紹國內大型研究資料庫的設計與內

容以及與老人研究相關的變項與主題並以講者的研

究經驗(成功老化主題)為例分享研究議題的探索與發

展方式(約 25小時)

(三)接受有興趣從事大型資料庫分析研究的學者進行交流

三參考文獻

Beland D Durandal JPV (2012) Aging in France

population trends policy issu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e Gerontologist doi

101093gerontgns149

Hsu H C (2010) Trajectory of life satisfaction

subjective economic status and successful aging in

Taiwan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99(3) 455-468

Hsu H C (2012) Trajectories of life satisfaction and

covariates among the older adults in Taiwan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55(1)

210-216

Hsu H C Jones B L (2012) Multiple trajectories of

successful aging of older and younger cohorts The

Gerontologist 52(6) 843-856

Hsu HC (2011) Impact of morbidity and life events on

successful aging 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3(4) 458-469 DOI

1011771010539511412575

Hsu HC Lew-Ting CY Wu SC (2001) Age period

and cohort effects on the attitude toward supporting

parents in Taiwan The Gerontologist 41 716-722

Kasl SV (1995) Strategies in research on health and

aging looking beyond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Journal of Gerontology Social Sciences 50B(4)

S191-S193

Kemper P (2003) Long-term care research and policy

The Gerontologist 43(4) 436-446

Wolinsky F D (1994) Health services utilization

among older adults conceptual measurement and

modeling issues in secondary analysis The

Gerontologist 34(4) 470-475

徐慧娟張明正(2004)臺灣老人成功老化與活躍老化現況

多層次分析臺灣社會福利學刊 3(2) 1-36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徐慧娟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

現職 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教授

經歷 亞洲大學醫務管理學系副教授

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助理教授

台大醫院企劃室護理部組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The Gerontologist

Geriatrics and Geronotology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Social Science amp Medicine

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Aging amp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Ageing amp Society

Women and Health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

臺灣社會福利學刊台灣公共衛生雜誌等

榮譽獎項 國科會優秀年輕學者獎勵

研習營-社工-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王德睦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此部分為觀念與理論層面的介紹對於欲進入此研究領域的

研究者而言為重要的基礎課程

二內容

(一)貧窮的定義

(二)貧窮的測量包括家庭人數與組成地區時間因素等的考

(三)貧窮的理論觀點包括

1 個人態度或動機的解釋

2 貧窮文化

3 人力資本論

4 與勞動市場有關的論點雨露均霑論(Trickle Down

Thesis)新結構論(New Structuralism)雙元勞動

論(Dual Labor Market Theory)區域勞力市場論

5 福利依賴與工作反誘因的觀點

6 新社會風險論

7 社會排除論

8 生命歷程論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王德睦20001960s以降的美國貧窮理論回顧與

整合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12 卷 第 1 期 第

149-195頁(TSSCI)

林美伶王德睦2000貧窮門檻對貧窮率與貧窮人口組成之

影響台灣社會福利學刊(電子期刊) 第 1 期(中華

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王仕圖蔡勇美2001貧窮動態嘉義縣貧戶的追

蹤研究台大人口學刊 第 21期 第 61-75頁(TSSCI)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1貧窮持續時間的動態分析

以嘉義縣 1990-1998年之低收入戶為例台灣社會學刊

第 26期 第 211-250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 2002英國濟貧政策的形成與轉化

(1601-1834)從馬克斯的觀點的探討社會政策與社

會工作學刊 第 6卷 第 1期 第 5-59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04兒童與成人基本生活費

用的差異調查研究 第 13期 第 5-38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308嘉義縣低收入戶脫貧與

再進入貧窮之分析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第 73-108

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何華欽王德睦呂朝賢200312貧窮測量對貧窮人口組

成之影響預算標準之訂定與模擬台大人口學刊 第

27期 第 67-104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12台灣貧窮門檻與測量的

建立FCSU 的應用台大社工學刊 第 8 期 第 1-46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506貧窮的測量發生率

強度與不均度人口學刊 第 30期 第 1-28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200612台灣貧窮女性化的再檢視人口

學刊 第 33期 第 103-131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701係貧窮的原罪或係城鄉差距

談影響兒童應予學習機會的因素教育與社會研究 第

12期 第 113-135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200712Panel Analysis of Low-income

Elderly-headed household Empirical Evidence for

Chia-yi County in Taiwan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第 11卷 第 2期 第 111-148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200806全球化下脫貧策略的政治經濟研

究從 Anthony Giddens 觀點的探討東吳社會工作學

報 第 18期 第 105-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劉一龍200808所得成長所得不均與

家戶變遷對貧窮率之影響以台灣地區 1990 年至 2004

年為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第 7卷 第 1期 第 29-63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呂朝賢陳俊全王德睦200812台灣的社會救助動態

趨勢型態與成因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20卷 第

4期 第 441-479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812多面向的台灣兒童貧窮趨勢SST

指標的應用與分解台大社工學刊 第 18 期 第

191-230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朝賢王德睦林怡婷沈明彥200912台灣兒童暨家庭

扶助基金會經濟扶助個案給付動態以嘉義分事務所為

例(1967-2008)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第 20期 第 57-92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李秀如王德睦201101台灣兒童貧窮不均度的變遷以

迴歸為基礎的夏普利值分解法分析影響因素台灣社會

工作學刊 第 8期 第 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王德睦

學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1988)

現職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經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1988-1991)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副教授(1991-1993)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兼系主任(1998-2001)

台灣社會福利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Ethnology

The Eastern Anthropologist

中國社會學刊

台大人口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銀行季刊

台灣社會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調查研究

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人口學刊

教育與社會研究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王永慈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介紹台灣貧窮研究的發現藉以觀察台灣貧窮現象的變化同時也提出台灣

與國外對抗貧窮的理念政策服務協助參與者在意識型態政策與服務各層

次都有更深的思考

二內容

(一)台灣貧窮研究的狀況(含碩博士論文)

(二)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包括與失業工作貧窮相關的議題

(三)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的意識型態包括貧窮文化福利依賴脫貧等議

題的辯證

(四)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台灣與國外經驗包括 EITC社會救助法的修法

資產形成工作福利等此外社會企業微型創業等相關的作法也值得介

三參考文獻

(一)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Li-Ching Lyu (2013) The emergence of food

bankvoucher programs in Taiwan a new measure for combating poverty

and food insecurit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in press)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Chack-Kie Wong Kwong-Leung Tang (2012) Citizensrsquo

Attitudes Towards Economic Insecurity and Government After the 2007

Financial Tsunami A Hong Kong and Taiwan Comparis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in press) DOI

101111j1468-2397201200883x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Jun-Rong Chen (2012) Child Poverty in Taiwan

dur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Social

Risk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22(1--2)

20-35(SSCI)

王永慈陳昭榮(2011)貧富家庭教育資源中財務資本之比較研究臺灣教育社

會學研究 11(2) 1-45(TSSCI)

Ozawa M Y Lee amp Y Wang (2011) Economic Conditions of Female-headed

Households in Taiwan in comparison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Swede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27(1)65-76

王永慈 (2007) 「積極促進」概念的解析東吳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頁

151-173

王永慈 (2005) 低收入外籍與大陸配偶家庭之致貧分析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第

四期頁 1-32

王永慈 (2005) 台灣的貧窮問題相關研究的檢視台大社工學刊第十期 頁

1-54

王永慈 (2009) 台灣新貧問題的分析與政策思考於田弘茂與林正義主編「探索

台灣社會福利問題」國策研究院出版

王永慈 (2007) 「台灣的扶貧政策」於王卓祺等主編兩岸三地的社會政策---

理論與實務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關秉寅王永慈 (2005)寧靜革命台灣社會價值觀的變化王振寰章英華主

編凝聚台灣生命力頁 65-99巨流

王永慈 (2005) 「第十章社會政策」於顧東輝主編社會工作概論頁 195-212

上海譯文出版社

王永慈 (2010) 「第 6章台灣的貧窮問題」於瞿海源張苙雲

主編台灣的社會問題巨流

(二)碩博士論文

黃乃凡(1994)台灣貧窮女性化的探討女性戶長家戶貧窮現象之貫時性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何華欽(2003)台灣的貧窮趨勢界定測量與指標應用(博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2CCU0020601022ampsearchmode=basic

巫懿真(2004)府城低收入單親女性與工作貧窮勞動政策與社會安全之檢視(碩

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CCU0520601422ampseachmode=basic

姜義雯(2004)影響台灣階層化因素生活機會與五個貧窮家庭比較研究(碩士

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PU00521602022ampsearchmode=basic

黃聖紜(2004)窮孩子bull低成就家庭貧窮對子女教育成就與生涯選擇的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劉邦富(2005)台灣貧窮家庭兒童照顧政策落差研究(博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THU0020100522ampsearchmode=basic

蔡正海(2005)臺灣地區單人家戶貧窮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鄭淑文(2005)從家庭生命歷程分析貧窮動態 --以嘉義家庭扶助中心經濟扶助

個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倪家欣(2006)臺灣貧窮家庭的社會支持mdash低收入戶樣本的分析(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TPU020800622ampsearchmode=basic

王紹樺(2006)臺灣貧窮風險探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

北市

林茹茵(2006)貧窮女性單親生活因應策略之探討與類型建構(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CNU0210026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文婷(2007)運用優勢觀點探討青少年之貧窮生活經驗(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TNU5201003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怡婷(2007)家戶內所得分配後的台灣女性貧窮圖像(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陳柯玫(2007)「貧窮文化」的詛咒mdash台北市安康社區次文化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凱萱(2008)貧窮青少年生涯抉擇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

金會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CNU021002722ampsearchmode=basic

李秀如(2008)台灣兒童的貧窮輪廓-趨勢的測量與因素的分析(未出版之博士

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張 君 培 ( 2008 ) 社 會 工 作 者 的 貧 窮 意 象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THU0020102622ampsearchmode=basic

黃雅伶(2008)泥沼中的春芽-貧窮兒童的成長與機會(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PU00521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呂芬芬(2009)國小低收入戶學童貧窮烙印覺知之探討(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8HCU0820600722ampsearchmode=basic

吳佳明(2010)貧窮少年生活經驗中復原力發展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吳德偉(2010)臺灣工作貧窮者的生活幸福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PU000201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馬淑蓉(2010)工作貧窮女性單親家庭邁向脫貧之歷程研究以被社會救助法

排除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陳昱志(2010)走在生命的黃磚路貧窮女單親復原力因素與家庭適應關係之

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陳瑩蓉(2010)貧窮家庭親職化少年的自主發展(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

新北市

葉 炫 偵 ( 2010 ) 影 響 台 灣 工 作 貧 窮 的 因 素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CCU0020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謝孟純(2010)家戶內女性就業所得對家戶貧窮率改變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石亦柔(2011)娑婆轉境--貧窮家庭主要照顧者參與社會救助福利服務充權經

驗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PUS520102222ampsearchmode=basic

胡聚名(2011)騎牆與追尋貧窮男社工性別處境的行動與反思(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陳韻雯(2011)貧窮兒童的社會排除經驗以兒童中心取向探討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CNU021001822ampsearchmode=basic

鄭婷尹(2011)臺灣原住民族貧窮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

大學新北市

預計上課

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

討論時數

1小時

王永慈

學歷 PhD in social work at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USA

現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經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專任副教授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系專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Australasian Journal on Ageing

Asian Social Work and Policy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sian Developmen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Human Service

Social Work Education

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

Social Work Research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Abstracts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政大社會學報

社會工作學刊

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

輔仁學誌

榮譽獎項 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獎勵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科學院學術研究獎勵

輔仁大學輔仁學術研究獎

研習營-社工-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顧忠華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非營利組織(NPO)的活動觸角不再侷限於傳統慈善領域

舉凡健康照顧教育宗教環保藝術乃至於企業的活動

都與 NPO 息息相關此一發展趨勢同時造就了 NPO 成為一門跨

學科整合的新研究領域因此有關 NPO 的理論之中並沒有一

門稱之為 NPO 之學門但是卻有許多針對 NPO 進行相關的探

討如預測 NPO 存在於社會之因素探討 NPO 的社會影響或

各種不同部門之間的互動等很明顯地這些討論 NPO 的理論

與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社會心理文化與社會人類學哲

學宗教歷史社會行政等都有密切的關聯不管是經濟學

政治學或社會學的相關理論其切入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的分

析中均從較為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試圖對於當下之社會環境

之下NPO 如何進行組織的安排與設計如何遞送服務與方案

或是如何形塑其組織與外環境的網絡關係以因應社會之變遷

二內容

1 關於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近二十年來的探討聚焦於

下列的理論觀點首先是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 NPO的分類其次

針對政府無法滿足消費者公共財貨與服務需求的「公共財理

論」接著是就契約失效而導致的「失靈理論」(failure theory)

進行探討以及「消費者控制理論」「企業家理論」此部分屬於

創新性議題最後是針對「利他主義與慈善行為」進行概念分析

有關社會學對於 NPO行為的解釋「組織生態學觀點」(ecology of

organization)著重於瞭解 NPO組織與社會環境的關係而「資

源依賴理論」(the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有助於 NPO

瞭 解 資 源 的 競 爭 關 係 再 者 「 制 度 學 派 觀 點 」

(institutionalism)有助於吾人瞭解制度或政策對於 NPO的影

響最後則是從「社會資本理論」(social capital theory)與

「公民社會觀點」(civil society)論述 NPO在當今社會扮演的

之角色

2 隨著台灣的 NPO 與社會福利議題探討的深入與多樣其核心

關懷不外聚焦於「政府跟民營化」的部分民營化大概是十幾年

來談的很多的議題接著另外一個相關的領域是 NPO的「內部

治理」進而衍生的理論觀點有社會資本理論與治理理論以致

於最近發展到比較大的範圍如全球化社會內部治理文化

3 NPO 與社會福利的理論觀點範疇在這幾年的研究很重視組

織屬性的混合亦即越來越重視組織的 MIX 特質亦即你沒

有辦法截然把黑與白分的很清楚也無法截然說非營利營利組

織和公部門彼此的界域是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NPO相

當程度也跟營利組織借用了很多的概念與管理知識進來這個對

於 NPO的屬性產生滲透與混合的影響等其實長期照護的領域就

是一種非常標準的 MIX的特質

4 社會學的理論概「人口生態學」(Population Ecology)對於

NPO與社福研究的影響其實很多人口生態學觀點看到的是 NPO

具有很多不同類型它們會有一段時間大規模的成長然而有一

段時間有一些組織就退場或消失另外一個是「複雜理論」

(Complex Theory)論述的是因為有一些部門間的失靈存在

會影響到這中間的因果關係可能沒有一個固定的脈絡可以去預

測到底在這種情況下將來整個環境的變化對於非營利部門

的發展和影響如何

5 NPO 部門與政府企業非正式部門等的互動關係理論雖

然僅有少數關於部門界域的聚合或侵蝕的實證或跨部門研究出

現但卻有為數不少關於這種趨勢的社會學理論解釋被提出這

樣的觀念採借於網絡生態學交換理論開放系統聯盟資

源依賴甚至是後現代理論而其經常使用的的自變項包括規

模時間結構財務資源體系決策與治理模式專業化程度

以及服務提供的技術等

6 台灣在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其實是借用西方的觀點這個理

論觀點到台灣來要做一些轉化跟調適過去的研究當中也發現

這一點本土經驗加以修正或強化相關的理論觀點是絕對有必要

三參考文獻

王仕圖官有垣李宜興 (2011)〈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理論〉

收錄於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組織部

門組織與運作》第一章頁 15-34台北巨流圖書公

官有垣 (2001)〈第三部門與公民社會的建構部門互動的

理論探討〉《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4期頁 163-201

官有垣 (2003)〈第三部門的研究經濟學觀點與部門互動

理論的檢視〉《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 3期頁 1-29

顧忠華 ( 1999)〈公民結社的結構變遷-以台灣非營利組織

的發展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Vol0 No36

pp123-145

顧忠華 (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台

灣社會學研究》No4 pp145-189

顧忠華(2004)〈我對台灣第三部門研究的中間考察與反

省〉《第三部門學刊》No1 pp190-206

Ben-Ner A (1986) ldquo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hy Do

They Exist in Market Economicsrdquo In

Rose-AckermanSusan(ed) The Economics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Studies in Structure and Policy

Oxford Oxford Univ Press

DiMaggio P J and H K Anheier (1990) ldquoThe Sociolog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Sectorsrdquo Annu Rev

Sociol 16137-159

Douglas J (1987) ldquoPolitical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 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

Press

Hansmann Henry (1987) ldquoEconomic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Kramer R M (2000)ldquoA Third Sector in the Third

Millenniumrdquo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11(1) 1-23

Lin Nan (2001)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tt J Steven (2001) ldquoEconomic and Political Theorie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rdquo J S Ott (ed) The Na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Part 6 pp 179-189

Putnam Robert D (2000)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Y Touchstone

Rose-Ackerman Susan (1996) ldquoAltruism Nonprofits and

Economic Theoryrdquo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4 701-728

Salamon L M H K Anheier amp Associates (1999)

Global Civil Society 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altimore MD The 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Civil Society Studies

Powell WW and Steinberg R (2006)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2nd edition) New Haven

Yale U Press

Weisbrod B A (1974) ldquoToward a Theory of Voluntary

Non-Profit Sector in a Three-Sector Economyrdquo In

Edmund S Phelps(ed) Altruism Morality and

Economic Theory New York Russell Sage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顧忠華

學歷 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

現職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退休教授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

澄社社長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首任理事長

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華人民主文化基金會理事長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

事長

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之期刊 台灣民主季刊

當代

台灣社會學刊

學生輔導季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

台灣社會學

台灣社會學研究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哲學學報

榮譽獎項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之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林淑馨呂朝賢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二十年來臺灣的非營利組織(NPO)成長速度相當驚人

不僅在數量上大幅成長組織成立之宗旨與功能也愈趨專業化且

多元化從文化教育環保健康醫療社會福利社區發展

等幾乎涵蓋了社會中的所有層面正因為如此龐大且快速成長

的組織所扮演之角色日益重要且其所牽涉的利益關係人範圍更

為廣泛甚至還包含了大眾捐款能否被有效運用且不被中飽私囊

的責信問題等等因此 NPO 不僅在內部需要更健全完善的制

度來經營諸如董事會管理單位及志工之間關係的建立且更

重要的是還必須維繫其與企業部門公部門甚至是媒體之間平

衡和諧的互動關係並在這個社會治理脈絡中建立自己的位階

與立足點共同擔任社會治理者的角色與行動者基於此 NPO

必須先建立組織的治理機制方能有效參與社會治理再者 NPO

多面臨環境的劇烈變遷要處理的問題越來越複雜需求越趨多

元造成服務與資源的競爭「管理」這個名詞雖然代表企業管

理但是 NPO 因為沒有企業經營的傳統底限(利潤)因此更迫

切需要學習如何善用管理之道並借重管理來完成使命此刻提

的研究範疇甚廣包含 NPO的治理與領導NPO的責信NPO的

財務管理與租稅NPO的行銷管理NPO與志工志願主義NPO

的資源募集與運用NPO與人力資源及人才培育NPO與就業等

二內容

1 「績效評估或課責」在決策治理和管理這一塊的探討十分重

要績效評估在未來最好能朝向量化發展且可試著研擬一些指

標再者課責這議題在台灣還蠻需要被正視因為台灣的 NPO

愈來愈多在管理上蠻需要這一塊的此外在日本的 NPO管理

研究日本學者比較有提到像 NPO的「社會責任」以及「風險管

理」台灣比較少這樣的討論

2 目前的研究成果頗多呈現在行銷財務人力資本志工管

理文化價值與 NPO 的管理內涵等另外的研究重點則是 NPO

與市場關係政府關係以即與其他 NPO組織間的互動關係再

者在 NPO的決策治理跟管理運作方面也有頗多的研究議題與

成果是與 NPO 的發展跟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有關

例如很多台灣的 NPO發展到五年十年會面臨到轉型開始

想要朝向更複雜的組織體系以及產出內容以及組織本身結構裡

面的分化問題亦即大機構裡面分化出新的一個獨立的機構

3 談領導與治理董事會的部分牽涉到決策至於 NPO 的「財

務」部分現在會把三個結合起來即募款產業化創新這部

分結合其實這部分就等於組織管理很核心的部分此外如果

今天只是一般性組織大概就是談人力資源管理志工管理但

因為我們聚焦於是社福 NPO因此「專業主義」的部分十分重要

換言之著重專業性的探討例如遞送服務上的特殊性含使命

整體性運作怎麼搭配組織管理的部分這樣組織管理就不會零

散化且有一個主軸

4 新興且可延伸的研究議題-「非營利組織與科技社會」這個議

題不管在社會福利領域或其他學科都會談到例如虛擬社會網

絡或其他科技社會與福利服務的遞送再者有一個議題是跟在

地化有關即是「非營利組織與城鄉發展」這部分除了跟社會

企業有關係之外還有台灣最近縣市合併後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福利資源重構之後縣市政府怎麼樣去推動地方的非營利組織

形成新的治理模式等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2002)〈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以九二一賑災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1(2)39-77

呂朝賢(2002)〈對我國志願服務法的若干反思與建議〉《臺

大社會工作學刊》7203-241

呂朝賢與郭俊巖(2003)〈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

係以嘉義地區為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報》11143-188

呂朝賢與潘福財(2004)〈非營利組織變革以聖心教養院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2)79-115

呂朝賢(2005)〈民眾參與志願服務及期投入時間的影響因

素〉《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3121-163

呂朝賢(2005)〈中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台

大社會工作學刊》121-49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日本行政體系支援

作法之分析〉《第三部門學刊》第 3期1-37

林淑馨(2005)〈日本型公私協力之析探以第三部門與 PFI

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 16期1-33(TSSCI)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夥伴關係之析探以日本

為例〉《公共事務評論》第 6卷第 1期25-50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林淑馨(2008)〈社福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在服務輸送互動上

之困境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 122期47-62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官有垣李宜興謝祿宜(2006)〈社區型基金會的治理研究

以嘉義新港及宜蘭仰山兩家文教基金會為案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18期

官有垣康峰菁杜承嶸陸宛蘋陳怡璇(2009)〈臺灣社

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執行長角色職能之基礎分析〉《兒童

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5期頁 171-196

官有垣杜承嶸康峰菁(2009)〈非營利組織執行長的薪酬

探討以台灣社會福利相關類型的基金會為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30期

官有垣呂朝賢鄭清霞(2008)〈台灣第三部門的就業2005

年調查研究資料的分析〉《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

頁 45-85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 主編(2011)《非營利部門組織

與運作 2011年簡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官有垣 (2012)〈非營利組織執行長之治理-以臺灣社會福利

相關基金會為例〉《中國第三部門研究》第 2 卷頁 2-25

劉淑瓊(2005)〈績效品質與消費者權益保障論社會服務

契約委託的責信課題〉《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 卷

2 期

劉淑瓊(2008)〈競爭選擇論臺灣社會服務契約委託之市

場理性〉《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 18 期頁 67-104

劉淑瓊(200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載於蕭新煌等

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林淑馨

學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博士

現職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教授

經歷 民國八十三年度教育部公費留日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助理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副教授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考試院高普考特考訓練講座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交通統計研究所客座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公民社會中心諮詢委員

第三部門學會理事

公共事務評論編輯委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政治科學論叢

公共事務評論

行政暨政策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中國行政

榮譽獎項 國科會 2012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科會 2011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立臺北大學 2012年學術研究獎

國立臺北大學 2011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10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09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台北大學 100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

國立臺北大學 101年度教師創新教材與教法獎勵

國科會第 51屆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呂朝賢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 教授

經歷 中正大學會福利學系兼任副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在全球性的趨勢下傳統的公部門營利部門和第三部門之

間的界線進一步變得模糊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或社會

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出現正是這種情況的體現社會

經濟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說是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混合

物也代表著慈善福利機構對社會提供服務的另一種介入目前

在歐陸與美國兩地此概念的發展卻有實質的突破2000 年迄

今其他地區如東亞和拉丁美洲也日益對此概念的內涵與相關的

研究深感興趣有關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大西洋兩岸雙方共同的

特質是受到社會目的驅使的新型態創業行為因而蓬勃發展的領

域其實是構建於第三部門之中根據多數歐洲的傳統(Evers

and Laville 2004)第三部門集結了合作社協會互助會社

和日益增加的基金會等類型的組織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以「社

會經濟」(social economy)一詞稱呼「第三部門」意謂這是一

種透過經濟活動追求實踐民主的方式而對於社會企業和創業精

神等概念的後續演變賦予了深厚的意涵

二內容

1 關於社會企業到底這類組織跟傳統非營利組織或營利企業

組織身分別有何差異其獨特性為何為何其可以自成部門可

以單獨立法有他自己可以研究的議題

2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研究

的主要學派 A 美國的社會創新學派(Social Innovation

School)與社會企業賺取所得學派(Social EnterpriseEarned

Income School) B 歐陸的 EMES 學派(The EMES Approach)與

英國的學派(The UK Approach)

3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傳統在非營利組織的盈餘和

利潤不分配的限制是不是還適用在社會企業裡面這是一個非常

值得探討的議題如果強調社會企業跟以前的非營利組織有什麼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研習營-社工-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呂寶靜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隨著老人人口的快速成長長期照顧議題愈趨重要各國政

府無不紛紛制訂長期照顧政策台灣也於 2007 年訂頒「我國長

期照顧十年計畫」積極發展並推展各項長期照顧服務相關的

議題也引起學者的關注由於長期照護的定義是提供給需要協

助的個人(因身體或心智失能)多元性的持續性的健康及社會服

務且包括由家人或是朋友提供的非正式服務以及由專業人員

或機構所提供的正式服務其中個人照顧和社會支持(或者所

謂的「社會照顧」)是社會工作的範疇因而長期照顧今年來成

為社會工作熱門的研究主題因此本門講題的目標在於精進新

進學術工作者從事老人長期照顧研究的知能

二內容

本講題內容在於檢視與長期照顧制度相關的社工研究主

題首先就是如何評量長照對象的需求不論就服務方案設計

政策制定社會工作實施的角度出發瞭解長照對象的身心狀況

需求及服務使用有其必要性就社會工作實務而言長照對象之

評量可供訂定照顧計畫之參考若從機構行政管理人員或方案制

訂者的角度出發失能者身體功能狀況會決定其獲取服務的資

格也影響著資源分配的方法當然也會支配經費的推估惟在

評量老人時有關評量的層面之擬訂評量工具之認可或選用甚

至對於評量結果之均是複雜的過程牽涉到評量的面向及工具選

擇評量過程的注意事項以及評量與服務之連接等議題其次

長期照顧體系涵括多元服務項目但民眾不見得認知到服務的存

在也未必會去使用服務究竟促使失能者及其家屬去使用服務

的因素有哪些又阻礙的因素為何而安德遜模式所提出的影

響個人使用醫療照顧的模式對長期照顧服務的使用之適用性為

何再其次在服務輸送過程中社工專業在長期照顧體系中可

發揮的功能為何又社工人員在長期照顧設施或服務提供單位

的角色為何又如何分析社工員之工作適應或工作滿足另照

顧服務員的培訓與留任也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關心換言之社工

員的人力資源發展與管理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此外從服務

輸送結果(outcome)出發倘若定位在方案評估研究則成效如

何界定又如何測量另又該如何從事評估研究更具體而言

本講題涵括下列四項子題

(一)長期照顧需求評量工具選擇與實務運用

(二)長期照顧服務使用(service utilization)模式

(三)長期照顧社會工作員和照顧服務員之人力資源發展與管

理議題

(四)各種長期照顧服務方案之成效評估

三參考文獻

呂寶靜(2001)〈第三章 老人使用日間照護服務的決定過程

誰的需求誰的決定〉載於呂寶靜編著《老人照顧

老人家庭正式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01)〈第四章 老人日間照顧分案功能之初探老人

福利喘息照顧〉載於呂寶靜編著《老人照顧老人

家庭正式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04)〈失能者身體功能之評量-失能者與其照顧者

看法之比較〉台灣公共衛生雜誌23 (3)188-196

呂寶靜(2012)〈懷舊團體介入方案對增進老人福祉成效之初

探〉《台灣社會工作學刊》10119-152

呂寶靜(2012)《老人福利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13)〈長期照顧社工作人力資源發展之展望〉《社

區發展季刊》第 141期(出版中)

呂寶靜陳正芬(2009)〈我國居家照顧服務員職業證照與培

訓制度之探究從英國和日本的作法反思台灣〉《社會政

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3(1)185-233

林萬億審定Kathleen McInnis-Dittrich原著 (2011)《老

年社會工作生理心理及社會的評估與介入》台北

五南

Andersen Ronald and John F Newman (1973)Societal and

Individual Determinants of Medical Care Util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Milbank Quarterly

5195-124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 NASW(2003)

National Standards for Social Work Services in

Long-term Care Facilities

OECD (2005)The Long-term Care for Older People The

OECD Health Project

Robert L Kane amp Rosalie A Kane ( 2000 ) Assessing Older

Persons-Measures Meaning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Robert L Kane amp Rosalie A Kane (1998) The Heart of

Long- Term Car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Stone R IJ M Wiener(2001)Who Will Care for Us

Addressing the Long-Term Care Workforce

CrisisWashington D CThe Urban Institut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omes and Services for the

Aging

Stone R IS L DawsonM Harahan(2003)Why Workforce

Development Should Be Part of the Long-Term Care

Quality DebateWashington DC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omes and Services for the Aging and the Institute

for the Future of Aging Services

Wiener J M M Frieman and D Brown(2007)lsquoChap 2

Quality Domains in Long-term care and lsquoChap 5

Conclusions in (ed)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ong-term Care pp3-5 and

33-35Washington D C National Commission for

Quality of Long-term Care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呂寶靜

學歷 密西根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學博士

現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經歷 1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系副教授教授兼系主任

2 台灣社會工作人員專業協會理事長

3 台灣社會學刊政治大學社會學報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社

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等期刊之編輯委

4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人文及社會

科學期刊人口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台灣社會工作學

刊等期刊之評審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Current Sociology

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彙刊

台灣社會學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公共衛生雜誌

運輸學刊

亞洲研究

榮譽獎項 多次行政院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勵

99-101政治大學國科會獎勵特殊優秀人才獎勵

研習營-社工-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徐慧娟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為瞭解個體老化的過程與社會脈絡歷史時期關係

需要大規模樣本或貫時性資料做為研究老人議題之分析運用全

國性大型資料分析運用已成為世界各國主要的研究途徑之一然

而收集資料耗費資源甚鉅個人研究者往往不容易取得臺灣目

前已有數個大型研究資料庫供研究者申請使用其中包括老人研

究相關議題變項過去已提供國內外學者許多發表研究的機會

對於欲開始新興研究議題之學者亦可以藉由既有資料庫的分

析提供對研究興趣的初步了解以做為未來發展進一步研究的

基礎尤其對於新進研究人員使用大型資料庫分析為發展研究

主題極為便利的方式

由於大型研究資料庫已有許多學者使用過如何能從大型資

料庫中設定研究主題並發展新的研究方向及發表學術成果對

於有意從事跨領域的老人學研究者實為一可以考慮的方式

二內容

本講題目標在於為有志於老人研究議題的學者介紹台灣老

人研究可運用的大型資料庫內容如何藉由資料庫分析發展個人

研究興趣與主題以及可能用到的分析途徑

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3小時)內容

包括團體分享(05小時)專題演講(25小時)二是交流(1

小時)

(一)由與會者就其研究上經常遇到的困難與經驗提出分享

(約 05小時)

(二)進行專題演講介紹國內大型研究資料庫的設計與內

容以及與老人研究相關的變項與主題並以講者的研

究經驗(成功老化主題)為例分享研究議題的探索與發

展方式(約 25小時)

(三)接受有興趣從事大型資料庫分析研究的學者進行交流

三參考文獻

Beland D Durandal JPV (2012) Aging in France

population trends policy issu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e Gerontologist doi

101093gerontgns149

Hsu H C (2010) Trajectory of life satisfaction

subjective economic status and successful aging in

Taiwan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99(3) 455-468

Hsu H C (2012) Trajectories of life satisfaction and

covariates among the older adults in Taiwan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55(1)

210-216

Hsu H C Jones B L (2012) Multiple trajectories of

successful aging of older and younger cohorts The

Gerontologist 52(6) 843-856

Hsu HC (2011) Impact of morbidity and life events on

successful aging 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3(4) 458-469 DOI

1011771010539511412575

Hsu HC Lew-Ting CY Wu SC (2001) Age period

and cohort effects on the attitude toward supporting

parents in Taiwan The Gerontologist 41 716-722

Kasl SV (1995) Strategies in research on health and

aging looking beyond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Journal of Gerontology Social Sciences 50B(4)

S191-S193

Kemper P (2003) Long-term care research and policy

The Gerontologist 43(4) 436-446

Wolinsky F D (1994) Health services utilization

among older adults conceptual measurement and

modeling issues in secondary analysis The

Gerontologist 34(4) 470-475

徐慧娟張明正(2004)臺灣老人成功老化與活躍老化現況

多層次分析臺灣社會福利學刊 3(2) 1-36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徐慧娟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

現職 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教授

經歷 亞洲大學醫務管理學系副教授

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助理教授

台大醫院企劃室護理部組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The Gerontologist

Geriatrics and Geronotology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Social Science amp Medicine

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Aging amp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Ageing amp Society

Women and Health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

臺灣社會福利學刊台灣公共衛生雜誌等

榮譽獎項 國科會優秀年輕學者獎勵

研習營-社工-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王德睦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此部分為觀念與理論層面的介紹對於欲進入此研究領域的

研究者而言為重要的基礎課程

二內容

(一)貧窮的定義

(二)貧窮的測量包括家庭人數與組成地區時間因素等的考

(三)貧窮的理論觀點包括

1 個人態度或動機的解釋

2 貧窮文化

3 人力資本論

4 與勞動市場有關的論點雨露均霑論(Trickle Down

Thesis)新結構論(New Structuralism)雙元勞動

論(Dual Labor Market Theory)區域勞力市場論

5 福利依賴與工作反誘因的觀點

6 新社會風險論

7 社會排除論

8 生命歷程論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王德睦20001960s以降的美國貧窮理論回顧與

整合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12 卷 第 1 期 第

149-195頁(TSSCI)

林美伶王德睦2000貧窮門檻對貧窮率與貧窮人口組成之

影響台灣社會福利學刊(電子期刊) 第 1 期(中華

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王仕圖蔡勇美2001貧窮動態嘉義縣貧戶的追

蹤研究台大人口學刊 第 21期 第 61-75頁(TSSCI)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1貧窮持續時間的動態分析

以嘉義縣 1990-1998年之低收入戶為例台灣社會學刊

第 26期 第 211-250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 2002英國濟貧政策的形成與轉化

(1601-1834)從馬克斯的觀點的探討社會政策與社

會工作學刊 第 6卷 第 1期 第 5-59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04兒童與成人基本生活費

用的差異調查研究 第 13期 第 5-38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308嘉義縣低收入戶脫貧與

再進入貧窮之分析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第 73-108

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何華欽王德睦呂朝賢200312貧窮測量對貧窮人口組

成之影響預算標準之訂定與模擬台大人口學刊 第

27期 第 67-104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12台灣貧窮門檻與測量的

建立FCSU 的應用台大社工學刊 第 8 期 第 1-46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506貧窮的測量發生率

強度與不均度人口學刊 第 30期 第 1-28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200612台灣貧窮女性化的再檢視人口

學刊 第 33期 第 103-131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701係貧窮的原罪或係城鄉差距

談影響兒童應予學習機會的因素教育與社會研究 第

12期 第 113-135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200712Panel Analysis of Low-income

Elderly-headed household Empirical Evidence for

Chia-yi County in Taiwan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第 11卷 第 2期 第 111-148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200806全球化下脫貧策略的政治經濟研

究從 Anthony Giddens 觀點的探討東吳社會工作學

報 第 18期 第 105-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劉一龍200808所得成長所得不均與

家戶變遷對貧窮率之影響以台灣地區 1990 年至 2004

年為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第 7卷 第 1期 第 29-63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呂朝賢陳俊全王德睦200812台灣的社會救助動態

趨勢型態與成因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20卷 第

4期 第 441-479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812多面向的台灣兒童貧窮趨勢SST

指標的應用與分解台大社工學刊 第 18 期 第

191-230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朝賢王德睦林怡婷沈明彥200912台灣兒童暨家庭

扶助基金會經濟扶助個案給付動態以嘉義分事務所為

例(1967-2008)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第 20期 第 57-92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李秀如王德睦201101台灣兒童貧窮不均度的變遷以

迴歸為基礎的夏普利值分解法分析影響因素台灣社會

工作學刊 第 8期 第 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王德睦

學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1988)

現職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經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1988-1991)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副教授(1991-1993)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兼系主任(1998-2001)

台灣社會福利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Ethnology

The Eastern Anthropologist

中國社會學刊

台大人口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銀行季刊

台灣社會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調查研究

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人口學刊

教育與社會研究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王永慈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介紹台灣貧窮研究的發現藉以觀察台灣貧窮現象的變化同時也提出台灣

與國外對抗貧窮的理念政策服務協助參與者在意識型態政策與服務各層

次都有更深的思考

二內容

(一)台灣貧窮研究的狀況(含碩博士論文)

(二)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包括與失業工作貧窮相關的議題

(三)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的意識型態包括貧窮文化福利依賴脫貧等議

題的辯證

(四)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台灣與國外經驗包括 EITC社會救助法的修法

資產形成工作福利等此外社會企業微型創業等相關的作法也值得介

三參考文獻

(一)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Li-Ching Lyu (2013) The emergence of food

bankvoucher programs in Taiwan a new measure for combating poverty

and food insecurit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in press)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Chack-Kie Wong Kwong-Leung Tang (2012) Citizensrsquo

Attitudes Towards Economic Insecurity and Government After the 2007

Financial Tsunami A Hong Kong and Taiwan Comparis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in press) DOI

101111j1468-2397201200883x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Jun-Rong Chen (2012) Child Poverty in Taiwan

dur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Social

Risk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22(1--2)

20-35(SSCI)

王永慈陳昭榮(2011)貧富家庭教育資源中財務資本之比較研究臺灣教育社

會學研究 11(2) 1-45(TSSCI)

Ozawa M Y Lee amp Y Wang (2011) Economic Conditions of Female-headed

Households in Taiwan in comparison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Swede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27(1)65-76

王永慈 (2007) 「積極促進」概念的解析東吳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頁

151-173

王永慈 (2005) 低收入外籍與大陸配偶家庭之致貧分析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第

四期頁 1-32

王永慈 (2005) 台灣的貧窮問題相關研究的檢視台大社工學刊第十期 頁

1-54

王永慈 (2009) 台灣新貧問題的分析與政策思考於田弘茂與林正義主編「探索

台灣社會福利問題」國策研究院出版

王永慈 (2007) 「台灣的扶貧政策」於王卓祺等主編兩岸三地的社會政策---

理論與實務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關秉寅王永慈 (2005)寧靜革命台灣社會價值觀的變化王振寰章英華主

編凝聚台灣生命力頁 65-99巨流

王永慈 (2005) 「第十章社會政策」於顧東輝主編社會工作概論頁 195-212

上海譯文出版社

王永慈 (2010) 「第 6章台灣的貧窮問題」於瞿海源張苙雲

主編台灣的社會問題巨流

(二)碩博士論文

黃乃凡(1994)台灣貧窮女性化的探討女性戶長家戶貧窮現象之貫時性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何華欽(2003)台灣的貧窮趨勢界定測量與指標應用(博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2CCU0020601022ampsearchmode=basic

巫懿真(2004)府城低收入單親女性與工作貧窮勞動政策與社會安全之檢視(碩

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CCU0520601422ampseachmode=basic

姜義雯(2004)影響台灣階層化因素生活機會與五個貧窮家庭比較研究(碩士

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PU00521602022ampsearchmode=basic

黃聖紜(2004)窮孩子bull低成就家庭貧窮對子女教育成就與生涯選擇的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劉邦富(2005)台灣貧窮家庭兒童照顧政策落差研究(博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THU0020100522ampsearchmode=basic

蔡正海(2005)臺灣地區單人家戶貧窮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鄭淑文(2005)從家庭生命歷程分析貧窮動態 --以嘉義家庭扶助中心經濟扶助

個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倪家欣(2006)臺灣貧窮家庭的社會支持mdash低收入戶樣本的分析(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TPU020800622ampsearchmode=basic

王紹樺(2006)臺灣貧窮風險探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

北市

林茹茵(2006)貧窮女性單親生活因應策略之探討與類型建構(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CNU0210026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文婷(2007)運用優勢觀點探討青少年之貧窮生活經驗(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TNU5201003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怡婷(2007)家戶內所得分配後的台灣女性貧窮圖像(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陳柯玫(2007)「貧窮文化」的詛咒mdash台北市安康社區次文化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凱萱(2008)貧窮青少年生涯抉擇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

金會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CNU021002722ampsearchmode=basic

李秀如(2008)台灣兒童的貧窮輪廓-趨勢的測量與因素的分析(未出版之博士

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張 君 培 ( 2008 ) 社 會 工 作 者 的 貧 窮 意 象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THU0020102622ampsearchmode=basic

黃雅伶(2008)泥沼中的春芽-貧窮兒童的成長與機會(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PU00521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呂芬芬(2009)國小低收入戶學童貧窮烙印覺知之探討(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8HCU0820600722ampsearchmode=basic

吳佳明(2010)貧窮少年生活經驗中復原力發展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吳德偉(2010)臺灣工作貧窮者的生活幸福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PU000201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馬淑蓉(2010)工作貧窮女性單親家庭邁向脫貧之歷程研究以被社會救助法

排除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陳昱志(2010)走在生命的黃磚路貧窮女單親復原力因素與家庭適應關係之

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陳瑩蓉(2010)貧窮家庭親職化少年的自主發展(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

新北市

葉 炫 偵 ( 2010 ) 影 響 台 灣 工 作 貧 窮 的 因 素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CCU0020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謝孟純(2010)家戶內女性就業所得對家戶貧窮率改變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石亦柔(2011)娑婆轉境--貧窮家庭主要照顧者參與社會救助福利服務充權經

驗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PUS520102222ampsearchmode=basic

胡聚名(2011)騎牆與追尋貧窮男社工性別處境的行動與反思(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陳韻雯(2011)貧窮兒童的社會排除經驗以兒童中心取向探討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CNU021001822ampsearchmode=basic

鄭婷尹(2011)臺灣原住民族貧窮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

大學新北市

預計上課

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

討論時數

1小時

王永慈

學歷 PhD in social work at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USA

現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經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專任副教授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系專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Australasian Journal on Ageing

Asian Social Work and Policy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sian Developmen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Human Service

Social Work Education

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

Social Work Research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Abstracts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政大社會學報

社會工作學刊

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

輔仁學誌

榮譽獎項 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獎勵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科學院學術研究獎勵

輔仁大學輔仁學術研究獎

研習營-社工-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顧忠華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非營利組織(NPO)的活動觸角不再侷限於傳統慈善領域

舉凡健康照顧教育宗教環保藝術乃至於企業的活動

都與 NPO 息息相關此一發展趨勢同時造就了 NPO 成為一門跨

學科整合的新研究領域因此有關 NPO 的理論之中並沒有一

門稱之為 NPO 之學門但是卻有許多針對 NPO 進行相關的探

討如預測 NPO 存在於社會之因素探討 NPO 的社會影響或

各種不同部門之間的互動等很明顯地這些討論 NPO 的理論

與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社會心理文化與社會人類學哲

學宗教歷史社會行政等都有密切的關聯不管是經濟學

政治學或社會學的相關理論其切入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的分

析中均從較為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試圖對於當下之社會環境

之下NPO 如何進行組織的安排與設計如何遞送服務與方案

或是如何形塑其組織與外環境的網絡關係以因應社會之變遷

二內容

1 關於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近二十年來的探討聚焦於

下列的理論觀點首先是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 NPO的分類其次

針對政府無法滿足消費者公共財貨與服務需求的「公共財理

論」接著是就契約失效而導致的「失靈理論」(failure theory)

進行探討以及「消費者控制理論」「企業家理論」此部分屬於

創新性議題最後是針對「利他主義與慈善行為」進行概念分析

有關社會學對於 NPO行為的解釋「組織生態學觀點」(ecology of

organization)著重於瞭解 NPO組織與社會環境的關係而「資

源依賴理論」(the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有助於 NPO

瞭 解 資 源 的 競 爭 關 係 再 者 「 制 度 學 派 觀 點 」

(institutionalism)有助於吾人瞭解制度或政策對於 NPO的影

響最後則是從「社會資本理論」(social capital theory)與

「公民社會觀點」(civil society)論述 NPO在當今社會扮演的

之角色

2 隨著台灣的 NPO 與社會福利議題探討的深入與多樣其核心

關懷不外聚焦於「政府跟民營化」的部分民營化大概是十幾年

來談的很多的議題接著另外一個相關的領域是 NPO的「內部

治理」進而衍生的理論觀點有社會資本理論與治理理論以致

於最近發展到比較大的範圍如全球化社會內部治理文化

3 NPO 與社會福利的理論觀點範疇在這幾年的研究很重視組

織屬性的混合亦即越來越重視組織的 MIX 特質亦即你沒

有辦法截然把黑與白分的很清楚也無法截然說非營利營利組

織和公部門彼此的界域是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NPO相

當程度也跟營利組織借用了很多的概念與管理知識進來這個對

於 NPO的屬性產生滲透與混合的影響等其實長期照護的領域就

是一種非常標準的 MIX的特質

4 社會學的理論概「人口生態學」(Population Ecology)對於

NPO與社福研究的影響其實很多人口生態學觀點看到的是 NPO

具有很多不同類型它們會有一段時間大規模的成長然而有一

段時間有一些組織就退場或消失另外一個是「複雜理論」

(Complex Theory)論述的是因為有一些部門間的失靈存在

會影響到這中間的因果關係可能沒有一個固定的脈絡可以去預

測到底在這種情況下將來整個環境的變化對於非營利部門

的發展和影響如何

5 NPO 部門與政府企業非正式部門等的互動關係理論雖

然僅有少數關於部門界域的聚合或侵蝕的實證或跨部門研究出

現但卻有為數不少關於這種趨勢的社會學理論解釋被提出這

樣的觀念採借於網絡生態學交換理論開放系統聯盟資

源依賴甚至是後現代理論而其經常使用的的自變項包括規

模時間結構財務資源體系決策與治理模式專業化程度

以及服務提供的技術等

6 台灣在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其實是借用西方的觀點這個理

論觀點到台灣來要做一些轉化跟調適過去的研究當中也發現

這一點本土經驗加以修正或強化相關的理論觀點是絕對有必要

三參考文獻

王仕圖官有垣李宜興 (2011)〈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理論〉

收錄於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組織部

門組織與運作》第一章頁 15-34台北巨流圖書公

官有垣 (2001)〈第三部門與公民社會的建構部門互動的

理論探討〉《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4期頁 163-201

官有垣 (2003)〈第三部門的研究經濟學觀點與部門互動

理論的檢視〉《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 3期頁 1-29

顧忠華 ( 1999)〈公民結社的結構變遷-以台灣非營利組織

的發展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Vol0 No36

pp123-145

顧忠華 (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台

灣社會學研究》No4 pp145-189

顧忠華(2004)〈我對台灣第三部門研究的中間考察與反

省〉《第三部門學刊》No1 pp190-206

Ben-Ner A (1986) ldquo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hy Do

They Exist in Market Economicsrdquo In

Rose-AckermanSusan(ed) The Economics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Studies in Structure and Policy

Oxford Oxford Univ Press

DiMaggio P J and H K Anheier (1990) ldquoThe Sociolog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Sectorsrdquo Annu Rev

Sociol 16137-159

Douglas J (1987) ldquoPolitical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 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

Press

Hansmann Henry (1987) ldquoEconomic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Kramer R M (2000)ldquoA Third Sector in the Third

Millenniumrdquo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11(1) 1-23

Lin Nan (2001)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tt J Steven (2001) ldquoEconomic and Political Theorie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rdquo J S Ott (ed) The Na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Part 6 pp 179-189

Putnam Robert D (2000)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Y Touchstone

Rose-Ackerman Susan (1996) ldquoAltruism Nonprofits and

Economic Theoryrdquo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4 701-728

Salamon L M H K Anheier amp Associates (1999)

Global Civil Society 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altimore MD The 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Civil Society Studies

Powell WW and Steinberg R (2006)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2nd edition) New Haven

Yale U Press

Weisbrod B A (1974) ldquoToward a Theory of Voluntary

Non-Profit Sector in a Three-Sector Economyrdquo In

Edmund S Phelps(ed) Altruism Morality and

Economic Theory New York Russell Sage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顧忠華

學歷 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

現職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退休教授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

澄社社長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首任理事長

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華人民主文化基金會理事長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

事長

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之期刊 台灣民主季刊

當代

台灣社會學刊

學生輔導季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

台灣社會學

台灣社會學研究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哲學學報

榮譽獎項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之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林淑馨呂朝賢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二十年來臺灣的非營利組織(NPO)成長速度相當驚人

不僅在數量上大幅成長組織成立之宗旨與功能也愈趨專業化且

多元化從文化教育環保健康醫療社會福利社區發展

等幾乎涵蓋了社會中的所有層面正因為如此龐大且快速成長

的組織所扮演之角色日益重要且其所牽涉的利益關係人範圍更

為廣泛甚至還包含了大眾捐款能否被有效運用且不被中飽私囊

的責信問題等等因此 NPO 不僅在內部需要更健全完善的制

度來經營諸如董事會管理單位及志工之間關係的建立且更

重要的是還必須維繫其與企業部門公部門甚至是媒體之間平

衡和諧的互動關係並在這個社會治理脈絡中建立自己的位階

與立足點共同擔任社會治理者的角色與行動者基於此 NPO

必須先建立組織的治理機制方能有效參與社會治理再者 NPO

多面臨環境的劇烈變遷要處理的問題越來越複雜需求越趨多

元造成服務與資源的競爭「管理」這個名詞雖然代表企業管

理但是 NPO 因為沒有企業經營的傳統底限(利潤)因此更迫

切需要學習如何善用管理之道並借重管理來完成使命此刻提

的研究範疇甚廣包含 NPO的治理與領導NPO的責信NPO的

財務管理與租稅NPO的行銷管理NPO與志工志願主義NPO

的資源募集與運用NPO與人力資源及人才培育NPO與就業等

二內容

1 「績效評估或課責」在決策治理和管理這一塊的探討十分重

要績效評估在未來最好能朝向量化發展且可試著研擬一些指

標再者課責這議題在台灣還蠻需要被正視因為台灣的 NPO

愈來愈多在管理上蠻需要這一塊的此外在日本的 NPO管理

研究日本學者比較有提到像 NPO的「社會責任」以及「風險管

理」台灣比較少這樣的討論

2 目前的研究成果頗多呈現在行銷財務人力資本志工管

理文化價值與 NPO 的管理內涵等另外的研究重點則是 NPO

與市場關係政府關係以即與其他 NPO組織間的互動關係再

者在 NPO的決策治理跟管理運作方面也有頗多的研究議題與

成果是與 NPO 的發展跟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有關

例如很多台灣的 NPO發展到五年十年會面臨到轉型開始

想要朝向更複雜的組織體系以及產出內容以及組織本身結構裡

面的分化問題亦即大機構裡面分化出新的一個獨立的機構

3 談領導與治理董事會的部分牽涉到決策至於 NPO 的「財

務」部分現在會把三個結合起來即募款產業化創新這部

分結合其實這部分就等於組織管理很核心的部分此外如果

今天只是一般性組織大概就是談人力資源管理志工管理但

因為我們聚焦於是社福 NPO因此「專業主義」的部分十分重要

換言之著重專業性的探討例如遞送服務上的特殊性含使命

整體性運作怎麼搭配組織管理的部分這樣組織管理就不會零

散化且有一個主軸

4 新興且可延伸的研究議題-「非營利組織與科技社會」這個議

題不管在社會福利領域或其他學科都會談到例如虛擬社會網

絡或其他科技社會與福利服務的遞送再者有一個議題是跟在

地化有關即是「非營利組織與城鄉發展」這部分除了跟社會

企業有關係之外還有台灣最近縣市合併後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福利資源重構之後縣市政府怎麼樣去推動地方的非營利組織

形成新的治理模式等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2002)〈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以九二一賑災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1(2)39-77

呂朝賢(2002)〈對我國志願服務法的若干反思與建議〉《臺

大社會工作學刊》7203-241

呂朝賢與郭俊巖(2003)〈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

係以嘉義地區為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報》11143-188

呂朝賢與潘福財(2004)〈非營利組織變革以聖心教養院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2)79-115

呂朝賢(2005)〈民眾參與志願服務及期投入時間的影響因

素〉《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3121-163

呂朝賢(2005)〈中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台

大社會工作學刊》121-49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日本行政體系支援

作法之分析〉《第三部門學刊》第 3期1-37

林淑馨(2005)〈日本型公私協力之析探以第三部門與 PFI

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 16期1-33(TSSCI)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夥伴關係之析探以日本

為例〉《公共事務評論》第 6卷第 1期25-50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林淑馨(2008)〈社福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在服務輸送互動上

之困境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 122期47-62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官有垣李宜興謝祿宜(2006)〈社區型基金會的治理研究

以嘉義新港及宜蘭仰山兩家文教基金會為案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18期

官有垣康峰菁杜承嶸陸宛蘋陳怡璇(2009)〈臺灣社

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執行長角色職能之基礎分析〉《兒童

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5期頁 171-196

官有垣杜承嶸康峰菁(2009)〈非營利組織執行長的薪酬

探討以台灣社會福利相關類型的基金會為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30期

官有垣呂朝賢鄭清霞(2008)〈台灣第三部門的就業2005

年調查研究資料的分析〉《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

頁 45-85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 主編(2011)《非營利部門組織

與運作 2011年簡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官有垣 (2012)〈非營利組織執行長之治理-以臺灣社會福利

相關基金會為例〉《中國第三部門研究》第 2 卷頁 2-25

劉淑瓊(2005)〈績效品質與消費者權益保障論社會服務

契約委託的責信課題〉《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 卷

2 期

劉淑瓊(2008)〈競爭選擇論臺灣社會服務契約委託之市

場理性〉《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 18 期頁 67-104

劉淑瓊(200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載於蕭新煌等

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林淑馨

學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博士

現職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教授

經歷 民國八十三年度教育部公費留日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助理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副教授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考試院高普考特考訓練講座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交通統計研究所客座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公民社會中心諮詢委員

第三部門學會理事

公共事務評論編輯委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政治科學論叢

公共事務評論

行政暨政策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中國行政

榮譽獎項 國科會 2012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科會 2011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立臺北大學 2012年學術研究獎

國立臺北大學 2011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10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09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台北大學 100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

國立臺北大學 101年度教師創新教材與教法獎勵

國科會第 51屆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呂朝賢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 教授

經歷 中正大學會福利學系兼任副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在全球性的趨勢下傳統的公部門營利部門和第三部門之

間的界線進一步變得模糊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或社會

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出現正是這種情況的體現社會

經濟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說是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混合

物也代表著慈善福利機構對社會提供服務的另一種介入目前

在歐陸與美國兩地此概念的發展卻有實質的突破2000 年迄

今其他地區如東亞和拉丁美洲也日益對此概念的內涵與相關的

研究深感興趣有關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大西洋兩岸雙方共同的

特質是受到社會目的驅使的新型態創業行為因而蓬勃發展的領

域其實是構建於第三部門之中根據多數歐洲的傳統(Evers

and Laville 2004)第三部門集結了合作社協會互助會社

和日益增加的基金會等類型的組織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以「社

會經濟」(social economy)一詞稱呼「第三部門」意謂這是一

種透過經濟活動追求實踐民主的方式而對於社會企業和創業精

神等概念的後續演變賦予了深厚的意涵

二內容

1 關於社會企業到底這類組織跟傳統非營利組織或營利企業

組織身分別有何差異其獨特性為何為何其可以自成部門可

以單獨立法有他自己可以研究的議題

2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研究

的主要學派 A 美國的社會創新學派(Social Innovation

School)與社會企業賺取所得學派(Social EnterpriseEarned

Income School) B 歐陸的 EMES 學派(The EMES Approach)與

英國的學派(The UK Approach)

3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傳統在非營利組織的盈餘和

利潤不分配的限制是不是還適用在社會企業裡面這是一個非常

值得探討的議題如果強調社會企業跟以前的非營利組織有什麼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輸送結果(outcome)出發倘若定位在方案評估研究則成效如

何界定又如何測量另又該如何從事評估研究更具體而言

本講題涵括下列四項子題

(一)長期照顧需求評量工具選擇與實務運用

(二)長期照顧服務使用(service utilization)模式

(三)長期照顧社會工作員和照顧服務員之人力資源發展與管

理議題

(四)各種長期照顧服務方案之成效評估

三參考文獻

呂寶靜(2001)〈第三章 老人使用日間照護服務的決定過程

誰的需求誰的決定〉載於呂寶靜編著《老人照顧

老人家庭正式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01)〈第四章 老人日間照顧分案功能之初探老人

福利喘息照顧〉載於呂寶靜編著《老人照顧老人

家庭正式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04)〈失能者身體功能之評量-失能者與其照顧者

看法之比較〉台灣公共衛生雜誌23 (3)188-196

呂寶靜(2012)〈懷舊團體介入方案對增進老人福祉成效之初

探〉《台灣社會工作學刊》10119-152

呂寶靜(2012)《老人福利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2013)〈長期照顧社工作人力資源發展之展望〉《社

區發展季刊》第 141期(出版中)

呂寶靜陳正芬(2009)〈我國居家照顧服務員職業證照與培

訓制度之探究從英國和日本的作法反思台灣〉《社會政

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3(1)185-233

林萬億審定Kathleen McInnis-Dittrich原著 (2011)《老

年社會工作生理心理及社會的評估與介入》台北

五南

Andersen Ronald and John F Newman (1973)Societal and

Individual Determinants of Medical Care Util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Milbank Quarterly

5195-124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 NASW(2003)

National Standards for Social Work Services in

Long-term Care Facilities

OECD (2005)The Long-term Care for Older People The

OECD Health Project

Robert L Kane amp Rosalie A Kane ( 2000 ) Assessing Older

Persons-Measures Meaning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Robert L Kane amp Rosalie A Kane (1998) The Heart of

Long- Term Car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Stone R IJ M Wiener(2001)Who Will Care for Us

Addressing the Long-Term Care Workforce

CrisisWashington D CThe Urban Institut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omes and Services for the

Aging

Stone R IS L DawsonM Harahan(2003)Why Workforce

Development Should Be Part of the Long-Term Care

Quality DebateWashington DC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omes and Services for the Aging and the Institute

for the Future of Aging Services

Wiener J M M Frieman and D Brown(2007)lsquoChap 2

Quality Domains in Long-term care and lsquoChap 5

Conclusions in (ed)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ong-term Care pp3-5 and

33-35Washington D C National Commission for

Quality of Long-term Care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呂寶靜

學歷 密西根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學博士

現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經歷 1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系副教授教授兼系主任

2 台灣社會工作人員專業協會理事長

3 台灣社會學刊政治大學社會學報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社

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等期刊之編輯委

4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人文及社會

科學期刊人口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台灣社會工作學

刊等期刊之評審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Current Sociology

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彙刊

台灣社會學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公共衛生雜誌

運輸學刊

亞洲研究

榮譽獎項 多次行政院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勵

99-101政治大學國科會獎勵特殊優秀人才獎勵

研習營-社工-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徐慧娟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為瞭解個體老化的過程與社會脈絡歷史時期關係

需要大規模樣本或貫時性資料做為研究老人議題之分析運用全

國性大型資料分析運用已成為世界各國主要的研究途徑之一然

而收集資料耗費資源甚鉅個人研究者往往不容易取得臺灣目

前已有數個大型研究資料庫供研究者申請使用其中包括老人研

究相關議題變項過去已提供國內外學者許多發表研究的機會

對於欲開始新興研究議題之學者亦可以藉由既有資料庫的分

析提供對研究興趣的初步了解以做為未來發展進一步研究的

基礎尤其對於新進研究人員使用大型資料庫分析為發展研究

主題極為便利的方式

由於大型研究資料庫已有許多學者使用過如何能從大型資

料庫中設定研究主題並發展新的研究方向及發表學術成果對

於有意從事跨領域的老人學研究者實為一可以考慮的方式

二內容

本講題目標在於為有志於老人研究議題的學者介紹台灣老

人研究可運用的大型資料庫內容如何藉由資料庫分析發展個人

研究興趣與主題以及可能用到的分析途徑

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3小時)內容

包括團體分享(05小時)專題演講(25小時)二是交流(1

小時)

(一)由與會者就其研究上經常遇到的困難與經驗提出分享

(約 05小時)

(二)進行專題演講介紹國內大型研究資料庫的設計與內

容以及與老人研究相關的變項與主題並以講者的研

究經驗(成功老化主題)為例分享研究議題的探索與發

展方式(約 25小時)

(三)接受有興趣從事大型資料庫分析研究的學者進行交流

三參考文獻

Beland D Durandal JPV (2012) Aging in France

population trends policy issu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e Gerontologist doi

101093gerontgns149

Hsu H C (2010) Trajectory of life satisfaction

subjective economic status and successful aging in

Taiwan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99(3) 455-468

Hsu H C (2012) Trajectories of life satisfaction and

covariates among the older adults in Taiwan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55(1)

210-216

Hsu H C Jones B L (2012) Multiple trajectories of

successful aging of older and younger cohorts The

Gerontologist 52(6) 843-856

Hsu HC (2011) Impact of morbidity and life events on

successful aging 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3(4) 458-469 DOI

1011771010539511412575

Hsu HC Lew-Ting CY Wu SC (2001) Age period

and cohort effects on the attitude toward supporting

parents in Taiwan The Gerontologist 41 716-722

Kasl SV (1995) Strategies in research on health and

aging looking beyond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Journal of Gerontology Social Sciences 50B(4)

S191-S193

Kemper P (2003) Long-term care research and policy

The Gerontologist 43(4) 436-446

Wolinsky F D (1994) Health services utilization

among older adults conceptual measurement and

modeling issues in secondary analysis The

Gerontologist 34(4) 470-475

徐慧娟張明正(2004)臺灣老人成功老化與活躍老化現況

多層次分析臺灣社會福利學刊 3(2) 1-36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徐慧娟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

現職 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教授

經歷 亞洲大學醫務管理學系副教授

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助理教授

台大醫院企劃室護理部組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The Gerontologist

Geriatrics and Geronotology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Social Science amp Medicine

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Aging amp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Ageing amp Society

Women and Health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

臺灣社會福利學刊台灣公共衛生雜誌等

榮譽獎項 國科會優秀年輕學者獎勵

研習營-社工-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王德睦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此部分為觀念與理論層面的介紹對於欲進入此研究領域的

研究者而言為重要的基礎課程

二內容

(一)貧窮的定義

(二)貧窮的測量包括家庭人數與組成地區時間因素等的考

(三)貧窮的理論觀點包括

1 個人態度或動機的解釋

2 貧窮文化

3 人力資本論

4 與勞動市場有關的論點雨露均霑論(Trickle Down

Thesis)新結構論(New Structuralism)雙元勞動

論(Dual Labor Market Theory)區域勞力市場論

5 福利依賴與工作反誘因的觀點

6 新社會風險論

7 社會排除論

8 生命歷程論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王德睦20001960s以降的美國貧窮理論回顧與

整合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12 卷 第 1 期 第

149-195頁(TSSCI)

林美伶王德睦2000貧窮門檻對貧窮率與貧窮人口組成之

影響台灣社會福利學刊(電子期刊) 第 1 期(中華

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王仕圖蔡勇美2001貧窮動態嘉義縣貧戶的追

蹤研究台大人口學刊 第 21期 第 61-75頁(TSSCI)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1貧窮持續時間的動態分析

以嘉義縣 1990-1998年之低收入戶為例台灣社會學刊

第 26期 第 211-250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 2002英國濟貧政策的形成與轉化

(1601-1834)從馬克斯的觀點的探討社會政策與社

會工作學刊 第 6卷 第 1期 第 5-59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04兒童與成人基本生活費

用的差異調查研究 第 13期 第 5-38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308嘉義縣低收入戶脫貧與

再進入貧窮之分析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第 73-108

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何華欽王德睦呂朝賢200312貧窮測量對貧窮人口組

成之影響預算標準之訂定與模擬台大人口學刊 第

27期 第 67-104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12台灣貧窮門檻與測量的

建立FCSU 的應用台大社工學刊 第 8 期 第 1-46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506貧窮的測量發生率

強度與不均度人口學刊 第 30期 第 1-28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200612台灣貧窮女性化的再檢視人口

學刊 第 33期 第 103-131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701係貧窮的原罪或係城鄉差距

談影響兒童應予學習機會的因素教育與社會研究 第

12期 第 113-135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200712Panel Analysis of Low-income

Elderly-headed household Empirical Evidence for

Chia-yi County in Taiwan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第 11卷 第 2期 第 111-148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200806全球化下脫貧策略的政治經濟研

究從 Anthony Giddens 觀點的探討東吳社會工作學

報 第 18期 第 105-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劉一龍200808所得成長所得不均與

家戶變遷對貧窮率之影響以台灣地區 1990 年至 2004

年為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第 7卷 第 1期 第 29-63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呂朝賢陳俊全王德睦200812台灣的社會救助動態

趨勢型態與成因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20卷 第

4期 第 441-479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812多面向的台灣兒童貧窮趨勢SST

指標的應用與分解台大社工學刊 第 18 期 第

191-230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朝賢王德睦林怡婷沈明彥200912台灣兒童暨家庭

扶助基金會經濟扶助個案給付動態以嘉義分事務所為

例(1967-2008)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第 20期 第 57-92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李秀如王德睦201101台灣兒童貧窮不均度的變遷以

迴歸為基礎的夏普利值分解法分析影響因素台灣社會

工作學刊 第 8期 第 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王德睦

學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1988)

現職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經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1988-1991)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副教授(1991-1993)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兼系主任(1998-2001)

台灣社會福利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Ethnology

The Eastern Anthropologist

中國社會學刊

台大人口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銀行季刊

台灣社會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調查研究

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人口學刊

教育與社會研究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王永慈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介紹台灣貧窮研究的發現藉以觀察台灣貧窮現象的變化同時也提出台灣

與國外對抗貧窮的理念政策服務協助參與者在意識型態政策與服務各層

次都有更深的思考

二內容

(一)台灣貧窮研究的狀況(含碩博士論文)

(二)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包括與失業工作貧窮相關的議題

(三)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的意識型態包括貧窮文化福利依賴脫貧等議

題的辯證

(四)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台灣與國外經驗包括 EITC社會救助法的修法

資產形成工作福利等此外社會企業微型創業等相關的作法也值得介

三參考文獻

(一)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Li-Ching Lyu (2013) The emergence of food

bankvoucher programs in Taiwan a new measure for combating poverty

and food insecurit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in press)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Chack-Kie Wong Kwong-Leung Tang (2012) Citizensrsquo

Attitudes Towards Economic Insecurity and Government After the 2007

Financial Tsunami A Hong Kong and Taiwan Comparis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in press) DOI

101111j1468-2397201200883x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Jun-Rong Chen (2012) Child Poverty in Taiwan

dur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Social

Risk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22(1--2)

20-35(SSCI)

王永慈陳昭榮(2011)貧富家庭教育資源中財務資本之比較研究臺灣教育社

會學研究 11(2) 1-45(TSSCI)

Ozawa M Y Lee amp Y Wang (2011) Economic Conditions of Female-headed

Households in Taiwan in comparison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Swede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27(1)65-76

王永慈 (2007) 「積極促進」概念的解析東吳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頁

151-173

王永慈 (2005) 低收入外籍與大陸配偶家庭之致貧分析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第

四期頁 1-32

王永慈 (2005) 台灣的貧窮問題相關研究的檢視台大社工學刊第十期 頁

1-54

王永慈 (2009) 台灣新貧問題的分析與政策思考於田弘茂與林正義主編「探索

台灣社會福利問題」國策研究院出版

王永慈 (2007) 「台灣的扶貧政策」於王卓祺等主編兩岸三地的社會政策---

理論與實務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關秉寅王永慈 (2005)寧靜革命台灣社會價值觀的變化王振寰章英華主

編凝聚台灣生命力頁 65-99巨流

王永慈 (2005) 「第十章社會政策」於顧東輝主編社會工作概論頁 195-212

上海譯文出版社

王永慈 (2010) 「第 6章台灣的貧窮問題」於瞿海源張苙雲

主編台灣的社會問題巨流

(二)碩博士論文

黃乃凡(1994)台灣貧窮女性化的探討女性戶長家戶貧窮現象之貫時性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何華欽(2003)台灣的貧窮趨勢界定測量與指標應用(博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2CCU0020601022ampsearchmode=basic

巫懿真(2004)府城低收入單親女性與工作貧窮勞動政策與社會安全之檢視(碩

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CCU0520601422ampseachmode=basic

姜義雯(2004)影響台灣階層化因素生活機會與五個貧窮家庭比較研究(碩士

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PU00521602022ampsearchmode=basic

黃聖紜(2004)窮孩子bull低成就家庭貧窮對子女教育成就與生涯選擇的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劉邦富(2005)台灣貧窮家庭兒童照顧政策落差研究(博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THU0020100522ampsearchmode=basic

蔡正海(2005)臺灣地區單人家戶貧窮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鄭淑文(2005)從家庭生命歷程分析貧窮動態 --以嘉義家庭扶助中心經濟扶助

個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倪家欣(2006)臺灣貧窮家庭的社會支持mdash低收入戶樣本的分析(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TPU020800622ampsearchmode=basic

王紹樺(2006)臺灣貧窮風險探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

北市

林茹茵(2006)貧窮女性單親生活因應策略之探討與類型建構(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CNU0210026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文婷(2007)運用優勢觀點探討青少年之貧窮生活經驗(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TNU5201003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怡婷(2007)家戶內所得分配後的台灣女性貧窮圖像(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陳柯玫(2007)「貧窮文化」的詛咒mdash台北市安康社區次文化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凱萱(2008)貧窮青少年生涯抉擇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

金會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CNU021002722ampsearchmode=basic

李秀如(2008)台灣兒童的貧窮輪廓-趨勢的測量與因素的分析(未出版之博士

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張 君 培 ( 2008 ) 社 會 工 作 者 的 貧 窮 意 象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THU0020102622ampsearchmode=basic

黃雅伶(2008)泥沼中的春芽-貧窮兒童的成長與機會(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PU00521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呂芬芬(2009)國小低收入戶學童貧窮烙印覺知之探討(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8HCU0820600722ampsearchmode=basic

吳佳明(2010)貧窮少年生活經驗中復原力發展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吳德偉(2010)臺灣工作貧窮者的生活幸福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PU000201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馬淑蓉(2010)工作貧窮女性單親家庭邁向脫貧之歷程研究以被社會救助法

排除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陳昱志(2010)走在生命的黃磚路貧窮女單親復原力因素與家庭適應關係之

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陳瑩蓉(2010)貧窮家庭親職化少年的自主發展(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

新北市

葉 炫 偵 ( 2010 ) 影 響 台 灣 工 作 貧 窮 的 因 素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CCU0020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謝孟純(2010)家戶內女性就業所得對家戶貧窮率改變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石亦柔(2011)娑婆轉境--貧窮家庭主要照顧者參與社會救助福利服務充權經

驗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PUS520102222ampsearchmode=basic

胡聚名(2011)騎牆與追尋貧窮男社工性別處境的行動與反思(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陳韻雯(2011)貧窮兒童的社會排除經驗以兒童中心取向探討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CNU021001822ampsearchmode=basic

鄭婷尹(2011)臺灣原住民族貧窮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

大學新北市

預計上課

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

討論時數

1小時

王永慈

學歷 PhD in social work at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USA

現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經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專任副教授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系專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Australasian Journal on Ageing

Asian Social Work and Policy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sian Developmen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Human Service

Social Work Education

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

Social Work Research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Abstracts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政大社會學報

社會工作學刊

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

輔仁學誌

榮譽獎項 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獎勵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科學院學術研究獎勵

輔仁大學輔仁學術研究獎

研習營-社工-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顧忠華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非營利組織(NPO)的活動觸角不再侷限於傳統慈善領域

舉凡健康照顧教育宗教環保藝術乃至於企業的活動

都與 NPO 息息相關此一發展趨勢同時造就了 NPO 成為一門跨

學科整合的新研究領域因此有關 NPO 的理論之中並沒有一

門稱之為 NPO 之學門但是卻有許多針對 NPO 進行相關的探

討如預測 NPO 存在於社會之因素探討 NPO 的社會影響或

各種不同部門之間的互動等很明顯地這些討論 NPO 的理論

與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社會心理文化與社會人類學哲

學宗教歷史社會行政等都有密切的關聯不管是經濟學

政治學或社會學的相關理論其切入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的分

析中均從較為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試圖對於當下之社會環境

之下NPO 如何進行組織的安排與設計如何遞送服務與方案

或是如何形塑其組織與外環境的網絡關係以因應社會之變遷

二內容

1 關於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近二十年來的探討聚焦於

下列的理論觀點首先是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 NPO的分類其次

針對政府無法滿足消費者公共財貨與服務需求的「公共財理

論」接著是就契約失效而導致的「失靈理論」(failure theory)

進行探討以及「消費者控制理論」「企業家理論」此部分屬於

創新性議題最後是針對「利他主義與慈善行為」進行概念分析

有關社會學對於 NPO行為的解釋「組織生態學觀點」(ecology of

organization)著重於瞭解 NPO組織與社會環境的關係而「資

源依賴理論」(the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有助於 NPO

瞭 解 資 源 的 競 爭 關 係 再 者 「 制 度 學 派 觀 點 」

(institutionalism)有助於吾人瞭解制度或政策對於 NPO的影

響最後則是從「社會資本理論」(social capital theory)與

「公民社會觀點」(civil society)論述 NPO在當今社會扮演的

之角色

2 隨著台灣的 NPO 與社會福利議題探討的深入與多樣其核心

關懷不外聚焦於「政府跟民營化」的部分民營化大概是十幾年

來談的很多的議題接著另外一個相關的領域是 NPO的「內部

治理」進而衍生的理論觀點有社會資本理論與治理理論以致

於最近發展到比較大的範圍如全球化社會內部治理文化

3 NPO 與社會福利的理論觀點範疇在這幾年的研究很重視組

織屬性的混合亦即越來越重視組織的 MIX 特質亦即你沒

有辦法截然把黑與白分的很清楚也無法截然說非營利營利組

織和公部門彼此的界域是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NPO相

當程度也跟營利組織借用了很多的概念與管理知識進來這個對

於 NPO的屬性產生滲透與混合的影響等其實長期照護的領域就

是一種非常標準的 MIX的特質

4 社會學的理論概「人口生態學」(Population Ecology)對於

NPO與社福研究的影響其實很多人口生態學觀點看到的是 NPO

具有很多不同類型它們會有一段時間大規模的成長然而有一

段時間有一些組織就退場或消失另外一個是「複雜理論」

(Complex Theory)論述的是因為有一些部門間的失靈存在

會影響到這中間的因果關係可能沒有一個固定的脈絡可以去預

測到底在這種情況下將來整個環境的變化對於非營利部門

的發展和影響如何

5 NPO 部門與政府企業非正式部門等的互動關係理論雖

然僅有少數關於部門界域的聚合或侵蝕的實證或跨部門研究出

現但卻有為數不少關於這種趨勢的社會學理論解釋被提出這

樣的觀念採借於網絡生態學交換理論開放系統聯盟資

源依賴甚至是後現代理論而其經常使用的的自變項包括規

模時間結構財務資源體系決策與治理模式專業化程度

以及服務提供的技術等

6 台灣在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其實是借用西方的觀點這個理

論觀點到台灣來要做一些轉化跟調適過去的研究當中也發現

這一點本土經驗加以修正或強化相關的理論觀點是絕對有必要

三參考文獻

王仕圖官有垣李宜興 (2011)〈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理論〉

收錄於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組織部

門組織與運作》第一章頁 15-34台北巨流圖書公

官有垣 (2001)〈第三部門與公民社會的建構部門互動的

理論探討〉《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4期頁 163-201

官有垣 (2003)〈第三部門的研究經濟學觀點與部門互動

理論的檢視〉《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 3期頁 1-29

顧忠華 ( 1999)〈公民結社的結構變遷-以台灣非營利組織

的發展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Vol0 No36

pp123-145

顧忠華 (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台

灣社會學研究》No4 pp145-189

顧忠華(2004)〈我對台灣第三部門研究的中間考察與反

省〉《第三部門學刊》No1 pp190-206

Ben-Ner A (1986) ldquo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hy Do

They Exist in Market Economicsrdquo In

Rose-AckermanSusan(ed) The Economics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Studies in Structure and Policy

Oxford Oxford Univ Press

DiMaggio P J and H K Anheier (1990) ldquoThe Sociolog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Sectorsrdquo Annu Rev

Sociol 16137-159

Douglas J (1987) ldquoPolitical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 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

Press

Hansmann Henry (1987) ldquoEconomic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Kramer R M (2000)ldquoA Third Sector in the Third

Millenniumrdquo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11(1) 1-23

Lin Nan (2001)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tt J Steven (2001) ldquoEconomic and Political Theorie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rdquo J S Ott (ed) The Na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Part 6 pp 179-189

Putnam Robert D (2000)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Y Touchstone

Rose-Ackerman Susan (1996) ldquoAltruism Nonprofits and

Economic Theoryrdquo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4 701-728

Salamon L M H K Anheier amp Associates (1999)

Global Civil Society 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altimore MD The 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Civil Society Studies

Powell WW and Steinberg R (2006)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2nd edition) New Haven

Yale U Press

Weisbrod B A (1974) ldquoToward a Theory of Voluntary

Non-Profit Sector in a Three-Sector Economyrdquo In

Edmund S Phelps(ed) Altruism Morality and

Economic Theory New York Russell Sage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顧忠華

學歷 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

現職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退休教授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

澄社社長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首任理事長

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華人民主文化基金會理事長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

事長

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之期刊 台灣民主季刊

當代

台灣社會學刊

學生輔導季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

台灣社會學

台灣社會學研究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哲學學報

榮譽獎項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之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林淑馨呂朝賢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二十年來臺灣的非營利組織(NPO)成長速度相當驚人

不僅在數量上大幅成長組織成立之宗旨與功能也愈趨專業化且

多元化從文化教育環保健康醫療社會福利社區發展

等幾乎涵蓋了社會中的所有層面正因為如此龐大且快速成長

的組織所扮演之角色日益重要且其所牽涉的利益關係人範圍更

為廣泛甚至還包含了大眾捐款能否被有效運用且不被中飽私囊

的責信問題等等因此 NPO 不僅在內部需要更健全完善的制

度來經營諸如董事會管理單位及志工之間關係的建立且更

重要的是還必須維繫其與企業部門公部門甚至是媒體之間平

衡和諧的互動關係並在這個社會治理脈絡中建立自己的位階

與立足點共同擔任社會治理者的角色與行動者基於此 NPO

必須先建立組織的治理機制方能有效參與社會治理再者 NPO

多面臨環境的劇烈變遷要處理的問題越來越複雜需求越趨多

元造成服務與資源的競爭「管理」這個名詞雖然代表企業管

理但是 NPO 因為沒有企業經營的傳統底限(利潤)因此更迫

切需要學習如何善用管理之道並借重管理來完成使命此刻提

的研究範疇甚廣包含 NPO的治理與領導NPO的責信NPO的

財務管理與租稅NPO的行銷管理NPO與志工志願主義NPO

的資源募集與運用NPO與人力資源及人才培育NPO與就業等

二內容

1 「績效評估或課責」在決策治理和管理這一塊的探討十分重

要績效評估在未來最好能朝向量化發展且可試著研擬一些指

標再者課責這議題在台灣還蠻需要被正視因為台灣的 NPO

愈來愈多在管理上蠻需要這一塊的此外在日本的 NPO管理

研究日本學者比較有提到像 NPO的「社會責任」以及「風險管

理」台灣比較少這樣的討論

2 目前的研究成果頗多呈現在行銷財務人力資本志工管

理文化價值與 NPO 的管理內涵等另外的研究重點則是 NPO

與市場關係政府關係以即與其他 NPO組織間的互動關係再

者在 NPO的決策治理跟管理運作方面也有頗多的研究議題與

成果是與 NPO 的發展跟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有關

例如很多台灣的 NPO發展到五年十年會面臨到轉型開始

想要朝向更複雜的組織體系以及產出內容以及組織本身結構裡

面的分化問題亦即大機構裡面分化出新的一個獨立的機構

3 談領導與治理董事會的部分牽涉到決策至於 NPO 的「財

務」部分現在會把三個結合起來即募款產業化創新這部

分結合其實這部分就等於組織管理很核心的部分此外如果

今天只是一般性組織大概就是談人力資源管理志工管理但

因為我們聚焦於是社福 NPO因此「專業主義」的部分十分重要

換言之著重專業性的探討例如遞送服務上的特殊性含使命

整體性運作怎麼搭配組織管理的部分這樣組織管理就不會零

散化且有一個主軸

4 新興且可延伸的研究議題-「非營利組織與科技社會」這個議

題不管在社會福利領域或其他學科都會談到例如虛擬社會網

絡或其他科技社會與福利服務的遞送再者有一個議題是跟在

地化有關即是「非營利組織與城鄉發展」這部分除了跟社會

企業有關係之外還有台灣最近縣市合併後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福利資源重構之後縣市政府怎麼樣去推動地方的非營利組織

形成新的治理模式等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2002)〈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以九二一賑災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1(2)39-77

呂朝賢(2002)〈對我國志願服務法的若干反思與建議〉《臺

大社會工作學刊》7203-241

呂朝賢與郭俊巖(2003)〈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

係以嘉義地區為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報》11143-188

呂朝賢與潘福財(2004)〈非營利組織變革以聖心教養院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2)79-115

呂朝賢(2005)〈民眾參與志願服務及期投入時間的影響因

素〉《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3121-163

呂朝賢(2005)〈中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台

大社會工作學刊》121-49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日本行政體系支援

作法之分析〉《第三部門學刊》第 3期1-37

林淑馨(2005)〈日本型公私協力之析探以第三部門與 PFI

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 16期1-33(TSSCI)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夥伴關係之析探以日本

為例〉《公共事務評論》第 6卷第 1期25-50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林淑馨(2008)〈社福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在服務輸送互動上

之困境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 122期47-62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官有垣李宜興謝祿宜(2006)〈社區型基金會的治理研究

以嘉義新港及宜蘭仰山兩家文教基金會為案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18期

官有垣康峰菁杜承嶸陸宛蘋陳怡璇(2009)〈臺灣社

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執行長角色職能之基礎分析〉《兒童

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5期頁 171-196

官有垣杜承嶸康峰菁(2009)〈非營利組織執行長的薪酬

探討以台灣社會福利相關類型的基金會為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30期

官有垣呂朝賢鄭清霞(2008)〈台灣第三部門的就業2005

年調查研究資料的分析〉《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

頁 45-85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 主編(2011)《非營利部門組織

與運作 2011年簡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官有垣 (2012)〈非營利組織執行長之治理-以臺灣社會福利

相關基金會為例〉《中國第三部門研究》第 2 卷頁 2-25

劉淑瓊(2005)〈績效品質與消費者權益保障論社會服務

契約委託的責信課題〉《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 卷

2 期

劉淑瓊(2008)〈競爭選擇論臺灣社會服務契約委託之市

場理性〉《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 18 期頁 67-104

劉淑瓊(200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載於蕭新煌等

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林淑馨

學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博士

現職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教授

經歷 民國八十三年度教育部公費留日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助理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副教授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考試院高普考特考訓練講座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交通統計研究所客座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公民社會中心諮詢委員

第三部門學會理事

公共事務評論編輯委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政治科學論叢

公共事務評論

行政暨政策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中國行政

榮譽獎項 國科會 2012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科會 2011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立臺北大學 2012年學術研究獎

國立臺北大學 2011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10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09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台北大學 100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

國立臺北大學 101年度教師創新教材與教法獎勵

國科會第 51屆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呂朝賢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 教授

經歷 中正大學會福利學系兼任副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在全球性的趨勢下傳統的公部門營利部門和第三部門之

間的界線進一步變得模糊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或社會

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出現正是這種情況的體現社會

經濟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說是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混合

物也代表著慈善福利機構對社會提供服務的另一種介入目前

在歐陸與美國兩地此概念的發展卻有實質的突破2000 年迄

今其他地區如東亞和拉丁美洲也日益對此概念的內涵與相關的

研究深感興趣有關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大西洋兩岸雙方共同的

特質是受到社會目的驅使的新型態創業行為因而蓬勃發展的領

域其實是構建於第三部門之中根據多數歐洲的傳統(Evers

and Laville 2004)第三部門集結了合作社協會互助會社

和日益增加的基金會等類型的組織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以「社

會經濟」(social economy)一詞稱呼「第三部門」意謂這是一

種透過經濟活動追求實踐民主的方式而對於社會企業和創業精

神等概念的後續演變賦予了深厚的意涵

二內容

1 關於社會企業到底這類組織跟傳統非營利組織或營利企業

組織身分別有何差異其獨特性為何為何其可以自成部門可

以單獨立法有他自己可以研究的議題

2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研究

的主要學派 A 美國的社會創新學派(Social Innovation

School)與社會企業賺取所得學派(Social EnterpriseEarned

Income School) B 歐陸的 EMES 學派(The EMES Approach)與

英國的學派(The UK Approach)

3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傳統在非營利組織的盈餘和

利潤不分配的限制是不是還適用在社會企業裡面這是一個非常

值得探討的議題如果強調社會企業跟以前的非營利組織有什麼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National Standards for Social Work Services in

Long-term Care Facilities

OECD (2005)The Long-term Care for Older People The

OECD Health Project

Robert L Kane amp Rosalie A Kane ( 2000 ) Assessing Older

Persons-Measures Meaning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Robert L Kane amp Rosalie A Kane (1998) The Heart of

Long- Term Car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Stone R IJ M Wiener(2001)Who Will Care for Us

Addressing the Long-Term Care Workforce

CrisisWashington D CThe Urban Institut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omes and Services for the

Aging

Stone R IS L DawsonM Harahan(2003)Why Workforce

Development Should Be Part of the Long-Term Care

Quality DebateWashington DC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omes and Services for the Aging and the Institute

for the Future of Aging Services

Wiener J M M Frieman and D Brown(2007)lsquoChap 2

Quality Domains in Long-term care and lsquoChap 5

Conclusions in (ed)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ong-term Care pp3-5 and

33-35Washington D C National Commission for

Quality of Long-term Care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呂寶靜

學歷 密西根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學博士

現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經歷 1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系副教授教授兼系主任

2 台灣社會工作人員專業協會理事長

3 台灣社會學刊政治大學社會學報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社

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等期刊之編輯委

4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人文及社會

科學期刊人口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台灣社會工作學

刊等期刊之評審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Current Sociology

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彙刊

台灣社會學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公共衛生雜誌

運輸學刊

亞洲研究

榮譽獎項 多次行政院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勵

99-101政治大學國科會獎勵特殊優秀人才獎勵

研習營-社工-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徐慧娟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為瞭解個體老化的過程與社會脈絡歷史時期關係

需要大規模樣本或貫時性資料做為研究老人議題之分析運用全

國性大型資料分析運用已成為世界各國主要的研究途徑之一然

而收集資料耗費資源甚鉅個人研究者往往不容易取得臺灣目

前已有數個大型研究資料庫供研究者申請使用其中包括老人研

究相關議題變項過去已提供國內外學者許多發表研究的機會

對於欲開始新興研究議題之學者亦可以藉由既有資料庫的分

析提供對研究興趣的初步了解以做為未來發展進一步研究的

基礎尤其對於新進研究人員使用大型資料庫分析為發展研究

主題極為便利的方式

由於大型研究資料庫已有許多學者使用過如何能從大型資

料庫中設定研究主題並發展新的研究方向及發表學術成果對

於有意從事跨領域的老人學研究者實為一可以考慮的方式

二內容

本講題目標在於為有志於老人研究議題的學者介紹台灣老

人研究可運用的大型資料庫內容如何藉由資料庫分析發展個人

研究興趣與主題以及可能用到的分析途徑

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3小時)內容

包括團體分享(05小時)專題演講(25小時)二是交流(1

小時)

(一)由與會者就其研究上經常遇到的困難與經驗提出分享

(約 05小時)

(二)進行專題演講介紹國內大型研究資料庫的設計與內

容以及與老人研究相關的變項與主題並以講者的研

究經驗(成功老化主題)為例分享研究議題的探索與發

展方式(約 25小時)

(三)接受有興趣從事大型資料庫分析研究的學者進行交流

三參考文獻

Beland D Durandal JPV (2012) Aging in France

population trends policy issu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e Gerontologist doi

101093gerontgns149

Hsu H C (2010) Trajectory of life satisfaction

subjective economic status and successful aging in

Taiwan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99(3) 455-468

Hsu H C (2012) Trajectories of life satisfaction and

covariates among the older adults in Taiwan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55(1)

210-216

Hsu H C Jones B L (2012) Multiple trajectories of

successful aging of older and younger cohorts The

Gerontologist 52(6) 843-856

Hsu HC (2011) Impact of morbidity and life events on

successful aging 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3(4) 458-469 DOI

1011771010539511412575

Hsu HC Lew-Ting CY Wu SC (2001) Age period

and cohort effects on the attitude toward supporting

parents in Taiwan The Gerontologist 41 716-722

Kasl SV (1995) Strategies in research on health and

aging looking beyond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Journal of Gerontology Social Sciences 50B(4)

S191-S193

Kemper P (2003) Long-term care research and policy

The Gerontologist 43(4) 436-446

Wolinsky F D (1994) Health services utilization

among older adults conceptual measurement and

modeling issues in secondary analysis The

Gerontologist 34(4) 470-475

徐慧娟張明正(2004)臺灣老人成功老化與活躍老化現況

多層次分析臺灣社會福利學刊 3(2) 1-36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徐慧娟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

現職 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教授

經歷 亞洲大學醫務管理學系副教授

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助理教授

台大醫院企劃室護理部組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The Gerontologist

Geriatrics and Geronotology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Social Science amp Medicine

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Aging amp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Ageing amp Society

Women and Health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

臺灣社會福利學刊台灣公共衛生雜誌等

榮譽獎項 國科會優秀年輕學者獎勵

研習營-社工-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王德睦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此部分為觀念與理論層面的介紹對於欲進入此研究領域的

研究者而言為重要的基礎課程

二內容

(一)貧窮的定義

(二)貧窮的測量包括家庭人數與組成地區時間因素等的考

(三)貧窮的理論觀點包括

1 個人態度或動機的解釋

2 貧窮文化

3 人力資本論

4 與勞動市場有關的論點雨露均霑論(Trickle Down

Thesis)新結構論(New Structuralism)雙元勞動

論(Dual Labor Market Theory)區域勞力市場論

5 福利依賴與工作反誘因的觀點

6 新社會風險論

7 社會排除論

8 生命歷程論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王德睦20001960s以降的美國貧窮理論回顧與

整合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12 卷 第 1 期 第

149-195頁(TSSCI)

林美伶王德睦2000貧窮門檻對貧窮率與貧窮人口組成之

影響台灣社會福利學刊(電子期刊) 第 1 期(中華

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王仕圖蔡勇美2001貧窮動態嘉義縣貧戶的追

蹤研究台大人口學刊 第 21期 第 61-75頁(TSSCI)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1貧窮持續時間的動態分析

以嘉義縣 1990-1998年之低收入戶為例台灣社會學刊

第 26期 第 211-250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 2002英國濟貧政策的形成與轉化

(1601-1834)從馬克斯的觀點的探討社會政策與社

會工作學刊 第 6卷 第 1期 第 5-59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04兒童與成人基本生活費

用的差異調查研究 第 13期 第 5-38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308嘉義縣低收入戶脫貧與

再進入貧窮之分析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第 73-108

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何華欽王德睦呂朝賢200312貧窮測量對貧窮人口組

成之影響預算標準之訂定與模擬台大人口學刊 第

27期 第 67-104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12台灣貧窮門檻與測量的

建立FCSU 的應用台大社工學刊 第 8 期 第 1-46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506貧窮的測量發生率

強度與不均度人口學刊 第 30期 第 1-28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200612台灣貧窮女性化的再檢視人口

學刊 第 33期 第 103-131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701係貧窮的原罪或係城鄉差距

談影響兒童應予學習機會的因素教育與社會研究 第

12期 第 113-135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200712Panel Analysis of Low-income

Elderly-headed household Empirical Evidence for

Chia-yi County in Taiwan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第 11卷 第 2期 第 111-148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200806全球化下脫貧策略的政治經濟研

究從 Anthony Giddens 觀點的探討東吳社會工作學

報 第 18期 第 105-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劉一龍200808所得成長所得不均與

家戶變遷對貧窮率之影響以台灣地區 1990 年至 2004

年為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第 7卷 第 1期 第 29-63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呂朝賢陳俊全王德睦200812台灣的社會救助動態

趨勢型態與成因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20卷 第

4期 第 441-479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812多面向的台灣兒童貧窮趨勢SST

指標的應用與分解台大社工學刊 第 18 期 第

191-230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朝賢王德睦林怡婷沈明彥200912台灣兒童暨家庭

扶助基金會經濟扶助個案給付動態以嘉義分事務所為

例(1967-2008)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第 20期 第 57-92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李秀如王德睦201101台灣兒童貧窮不均度的變遷以

迴歸為基礎的夏普利值分解法分析影響因素台灣社會

工作學刊 第 8期 第 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王德睦

學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1988)

現職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經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1988-1991)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副教授(1991-1993)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兼系主任(1998-2001)

台灣社會福利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Ethnology

The Eastern Anthropologist

中國社會學刊

台大人口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銀行季刊

台灣社會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調查研究

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人口學刊

教育與社會研究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王永慈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介紹台灣貧窮研究的發現藉以觀察台灣貧窮現象的變化同時也提出台灣

與國外對抗貧窮的理念政策服務協助參與者在意識型態政策與服務各層

次都有更深的思考

二內容

(一)台灣貧窮研究的狀況(含碩博士論文)

(二)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包括與失業工作貧窮相關的議題

(三)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的意識型態包括貧窮文化福利依賴脫貧等議

題的辯證

(四)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台灣與國外經驗包括 EITC社會救助法的修法

資產形成工作福利等此外社會企業微型創業等相關的作法也值得介

三參考文獻

(一)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Li-Ching Lyu (2013) The emergence of food

bankvoucher programs in Taiwan a new measure for combating poverty

and food insecurit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in press)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Chack-Kie Wong Kwong-Leung Tang (2012) Citizensrsquo

Attitudes Towards Economic Insecurity and Government After the 2007

Financial Tsunami A Hong Kong and Taiwan Comparis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in press) DOI

101111j1468-2397201200883x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Jun-Rong Chen (2012) Child Poverty in Taiwan

dur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Social

Risk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22(1--2)

20-35(SSCI)

王永慈陳昭榮(2011)貧富家庭教育資源中財務資本之比較研究臺灣教育社

會學研究 11(2) 1-45(TSSCI)

Ozawa M Y Lee amp Y Wang (2011) Economic Conditions of Female-headed

Households in Taiwan in comparison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Swede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27(1)65-76

王永慈 (2007) 「積極促進」概念的解析東吳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頁

151-173

王永慈 (2005) 低收入外籍與大陸配偶家庭之致貧分析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第

四期頁 1-32

王永慈 (2005) 台灣的貧窮問題相關研究的檢視台大社工學刊第十期 頁

1-54

王永慈 (2009) 台灣新貧問題的分析與政策思考於田弘茂與林正義主編「探索

台灣社會福利問題」國策研究院出版

王永慈 (2007) 「台灣的扶貧政策」於王卓祺等主編兩岸三地的社會政策---

理論與實務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關秉寅王永慈 (2005)寧靜革命台灣社會價值觀的變化王振寰章英華主

編凝聚台灣生命力頁 65-99巨流

王永慈 (2005) 「第十章社會政策」於顧東輝主編社會工作概論頁 195-212

上海譯文出版社

王永慈 (2010) 「第 6章台灣的貧窮問題」於瞿海源張苙雲

主編台灣的社會問題巨流

(二)碩博士論文

黃乃凡(1994)台灣貧窮女性化的探討女性戶長家戶貧窮現象之貫時性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何華欽(2003)台灣的貧窮趨勢界定測量與指標應用(博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2CCU0020601022ampsearchmode=basic

巫懿真(2004)府城低收入單親女性與工作貧窮勞動政策與社會安全之檢視(碩

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CCU0520601422ampseachmode=basic

姜義雯(2004)影響台灣階層化因素生活機會與五個貧窮家庭比較研究(碩士

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PU00521602022ampsearchmode=basic

黃聖紜(2004)窮孩子bull低成就家庭貧窮對子女教育成就與生涯選擇的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劉邦富(2005)台灣貧窮家庭兒童照顧政策落差研究(博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THU0020100522ampsearchmode=basic

蔡正海(2005)臺灣地區單人家戶貧窮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鄭淑文(2005)從家庭生命歷程分析貧窮動態 --以嘉義家庭扶助中心經濟扶助

個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倪家欣(2006)臺灣貧窮家庭的社會支持mdash低收入戶樣本的分析(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TPU020800622ampsearchmode=basic

王紹樺(2006)臺灣貧窮風險探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

北市

林茹茵(2006)貧窮女性單親生活因應策略之探討與類型建構(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CNU0210026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文婷(2007)運用優勢觀點探討青少年之貧窮生活經驗(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TNU5201003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怡婷(2007)家戶內所得分配後的台灣女性貧窮圖像(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陳柯玫(2007)「貧窮文化」的詛咒mdash台北市安康社區次文化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凱萱(2008)貧窮青少年生涯抉擇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

金會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CNU021002722ampsearchmode=basic

李秀如(2008)台灣兒童的貧窮輪廓-趨勢的測量與因素的分析(未出版之博士

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張 君 培 ( 2008 ) 社 會 工 作 者 的 貧 窮 意 象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THU0020102622ampsearchmode=basic

黃雅伶(2008)泥沼中的春芽-貧窮兒童的成長與機會(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PU00521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呂芬芬(2009)國小低收入戶學童貧窮烙印覺知之探討(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8HCU0820600722ampsearchmode=basic

吳佳明(2010)貧窮少年生活經驗中復原力發展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吳德偉(2010)臺灣工作貧窮者的生活幸福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PU000201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馬淑蓉(2010)工作貧窮女性單親家庭邁向脫貧之歷程研究以被社會救助法

排除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陳昱志(2010)走在生命的黃磚路貧窮女單親復原力因素與家庭適應關係之

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陳瑩蓉(2010)貧窮家庭親職化少年的自主發展(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

新北市

葉 炫 偵 ( 2010 ) 影 響 台 灣 工 作 貧 窮 的 因 素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CCU0020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謝孟純(2010)家戶內女性就業所得對家戶貧窮率改變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石亦柔(2011)娑婆轉境--貧窮家庭主要照顧者參與社會救助福利服務充權經

驗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PUS520102222ampsearchmode=basic

胡聚名(2011)騎牆與追尋貧窮男社工性別處境的行動與反思(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陳韻雯(2011)貧窮兒童的社會排除經驗以兒童中心取向探討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CNU021001822ampsearchmode=basic

鄭婷尹(2011)臺灣原住民族貧窮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

大學新北市

預計上課

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

討論時數

1小時

王永慈

學歷 PhD in social work at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USA

現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經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專任副教授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系專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Australasian Journal on Ageing

Asian Social Work and Policy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sian Developmen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Human Service

Social Work Education

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

Social Work Research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Abstracts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政大社會學報

社會工作學刊

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

輔仁學誌

榮譽獎項 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獎勵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科學院學術研究獎勵

輔仁大學輔仁學術研究獎

研習營-社工-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顧忠華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非營利組織(NPO)的活動觸角不再侷限於傳統慈善領域

舉凡健康照顧教育宗教環保藝術乃至於企業的活動

都與 NPO 息息相關此一發展趨勢同時造就了 NPO 成為一門跨

學科整合的新研究領域因此有關 NPO 的理論之中並沒有一

門稱之為 NPO 之學門但是卻有許多針對 NPO 進行相關的探

討如預測 NPO 存在於社會之因素探討 NPO 的社會影響或

各種不同部門之間的互動等很明顯地這些討論 NPO 的理論

與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社會心理文化與社會人類學哲

學宗教歷史社會行政等都有密切的關聯不管是經濟學

政治學或社會學的相關理論其切入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的分

析中均從較為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試圖對於當下之社會環境

之下NPO 如何進行組織的安排與設計如何遞送服務與方案

或是如何形塑其組織與外環境的網絡關係以因應社會之變遷

二內容

1 關於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近二十年來的探討聚焦於

下列的理論觀點首先是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 NPO的分類其次

針對政府無法滿足消費者公共財貨與服務需求的「公共財理

論」接著是就契約失效而導致的「失靈理論」(failure theory)

進行探討以及「消費者控制理論」「企業家理論」此部分屬於

創新性議題最後是針對「利他主義與慈善行為」進行概念分析

有關社會學對於 NPO行為的解釋「組織生態學觀點」(ecology of

organization)著重於瞭解 NPO組織與社會環境的關係而「資

源依賴理論」(the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有助於 NPO

瞭 解 資 源 的 競 爭 關 係 再 者 「 制 度 學 派 觀 點 」

(institutionalism)有助於吾人瞭解制度或政策對於 NPO的影

響最後則是從「社會資本理論」(social capital theory)與

「公民社會觀點」(civil society)論述 NPO在當今社會扮演的

之角色

2 隨著台灣的 NPO 與社會福利議題探討的深入與多樣其核心

關懷不外聚焦於「政府跟民營化」的部分民營化大概是十幾年

來談的很多的議題接著另外一個相關的領域是 NPO的「內部

治理」進而衍生的理論觀點有社會資本理論與治理理論以致

於最近發展到比較大的範圍如全球化社會內部治理文化

3 NPO 與社會福利的理論觀點範疇在這幾年的研究很重視組

織屬性的混合亦即越來越重視組織的 MIX 特質亦即你沒

有辦法截然把黑與白分的很清楚也無法截然說非營利營利組

織和公部門彼此的界域是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NPO相

當程度也跟營利組織借用了很多的概念與管理知識進來這個對

於 NPO的屬性產生滲透與混合的影響等其實長期照護的領域就

是一種非常標準的 MIX的特質

4 社會學的理論概「人口生態學」(Population Ecology)對於

NPO與社福研究的影響其實很多人口生態學觀點看到的是 NPO

具有很多不同類型它們會有一段時間大規模的成長然而有一

段時間有一些組織就退場或消失另外一個是「複雜理論」

(Complex Theory)論述的是因為有一些部門間的失靈存在

會影響到這中間的因果關係可能沒有一個固定的脈絡可以去預

測到底在這種情況下將來整個環境的變化對於非營利部門

的發展和影響如何

5 NPO 部門與政府企業非正式部門等的互動關係理論雖

然僅有少數關於部門界域的聚合或侵蝕的實證或跨部門研究出

現但卻有為數不少關於這種趨勢的社會學理論解釋被提出這

樣的觀念採借於網絡生態學交換理論開放系統聯盟資

源依賴甚至是後現代理論而其經常使用的的自變項包括規

模時間結構財務資源體系決策與治理模式專業化程度

以及服務提供的技術等

6 台灣在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其實是借用西方的觀點這個理

論觀點到台灣來要做一些轉化跟調適過去的研究當中也發現

這一點本土經驗加以修正或強化相關的理論觀點是絕對有必要

三參考文獻

王仕圖官有垣李宜興 (2011)〈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理論〉

收錄於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組織部

門組織與運作》第一章頁 15-34台北巨流圖書公

官有垣 (2001)〈第三部門與公民社會的建構部門互動的

理論探討〉《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4期頁 163-201

官有垣 (2003)〈第三部門的研究經濟學觀點與部門互動

理論的檢視〉《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 3期頁 1-29

顧忠華 ( 1999)〈公民結社的結構變遷-以台灣非營利組織

的發展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Vol0 No36

pp123-145

顧忠華 (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台

灣社會學研究》No4 pp145-189

顧忠華(2004)〈我對台灣第三部門研究的中間考察與反

省〉《第三部門學刊》No1 pp190-206

Ben-Ner A (1986) ldquo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hy Do

They Exist in Market Economicsrdquo In

Rose-AckermanSusan(ed) The Economics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Studies in Structure and Policy

Oxford Oxford Univ Press

DiMaggio P J and H K Anheier (1990) ldquoThe Sociolog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Sectorsrdquo Annu Rev

Sociol 16137-159

Douglas J (1987) ldquoPolitical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 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

Press

Hansmann Henry (1987) ldquoEconomic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Kramer R M (2000)ldquoA Third Sector in the Third

Millenniumrdquo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11(1) 1-23

Lin Nan (2001)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tt J Steven (2001) ldquoEconomic and Political Theorie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rdquo J S Ott (ed) The Na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Part 6 pp 179-189

Putnam Robert D (2000)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Y Touchstone

Rose-Ackerman Susan (1996) ldquoAltruism Nonprofits and

Economic Theoryrdquo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4 701-728

Salamon L M H K Anheier amp Associates (1999)

Global Civil Society 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altimore MD The 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Civil Society Studies

Powell WW and Steinberg R (2006)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2nd edition) New Haven

Yale U Press

Weisbrod B A (1974) ldquoToward a Theory of Voluntary

Non-Profit Sector in a Three-Sector Economyrdquo In

Edmund S Phelps(ed) Altruism Morality and

Economic Theory New York Russell Sage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顧忠華

學歷 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

現職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退休教授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

澄社社長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首任理事長

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華人民主文化基金會理事長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

事長

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之期刊 台灣民主季刊

當代

台灣社會學刊

學生輔導季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

台灣社會學

台灣社會學研究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哲學學報

榮譽獎項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之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林淑馨呂朝賢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二十年來臺灣的非營利組織(NPO)成長速度相當驚人

不僅在數量上大幅成長組織成立之宗旨與功能也愈趨專業化且

多元化從文化教育環保健康醫療社會福利社區發展

等幾乎涵蓋了社會中的所有層面正因為如此龐大且快速成長

的組織所扮演之角色日益重要且其所牽涉的利益關係人範圍更

為廣泛甚至還包含了大眾捐款能否被有效運用且不被中飽私囊

的責信問題等等因此 NPO 不僅在內部需要更健全完善的制

度來經營諸如董事會管理單位及志工之間關係的建立且更

重要的是還必須維繫其與企業部門公部門甚至是媒體之間平

衡和諧的互動關係並在這個社會治理脈絡中建立自己的位階

與立足點共同擔任社會治理者的角色與行動者基於此 NPO

必須先建立組織的治理機制方能有效參與社會治理再者 NPO

多面臨環境的劇烈變遷要處理的問題越來越複雜需求越趨多

元造成服務與資源的競爭「管理」這個名詞雖然代表企業管

理但是 NPO 因為沒有企業經營的傳統底限(利潤)因此更迫

切需要學習如何善用管理之道並借重管理來完成使命此刻提

的研究範疇甚廣包含 NPO的治理與領導NPO的責信NPO的

財務管理與租稅NPO的行銷管理NPO與志工志願主義NPO

的資源募集與運用NPO與人力資源及人才培育NPO與就業等

二內容

1 「績效評估或課責」在決策治理和管理這一塊的探討十分重

要績效評估在未來最好能朝向量化發展且可試著研擬一些指

標再者課責這議題在台灣還蠻需要被正視因為台灣的 NPO

愈來愈多在管理上蠻需要這一塊的此外在日本的 NPO管理

研究日本學者比較有提到像 NPO的「社會責任」以及「風險管

理」台灣比較少這樣的討論

2 目前的研究成果頗多呈現在行銷財務人力資本志工管

理文化價值與 NPO 的管理內涵等另外的研究重點則是 NPO

與市場關係政府關係以即與其他 NPO組織間的互動關係再

者在 NPO的決策治理跟管理運作方面也有頗多的研究議題與

成果是與 NPO 的發展跟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有關

例如很多台灣的 NPO發展到五年十年會面臨到轉型開始

想要朝向更複雜的組織體系以及產出內容以及組織本身結構裡

面的分化問題亦即大機構裡面分化出新的一個獨立的機構

3 談領導與治理董事會的部分牽涉到決策至於 NPO 的「財

務」部分現在會把三個結合起來即募款產業化創新這部

分結合其實這部分就等於組織管理很核心的部分此外如果

今天只是一般性組織大概就是談人力資源管理志工管理但

因為我們聚焦於是社福 NPO因此「專業主義」的部分十分重要

換言之著重專業性的探討例如遞送服務上的特殊性含使命

整體性運作怎麼搭配組織管理的部分這樣組織管理就不會零

散化且有一個主軸

4 新興且可延伸的研究議題-「非營利組織與科技社會」這個議

題不管在社會福利領域或其他學科都會談到例如虛擬社會網

絡或其他科技社會與福利服務的遞送再者有一個議題是跟在

地化有關即是「非營利組織與城鄉發展」這部分除了跟社會

企業有關係之外還有台灣最近縣市合併後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福利資源重構之後縣市政府怎麼樣去推動地方的非營利組織

形成新的治理模式等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2002)〈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以九二一賑災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1(2)39-77

呂朝賢(2002)〈對我國志願服務法的若干反思與建議〉《臺

大社會工作學刊》7203-241

呂朝賢與郭俊巖(2003)〈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

係以嘉義地區為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報》11143-188

呂朝賢與潘福財(2004)〈非營利組織變革以聖心教養院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2)79-115

呂朝賢(2005)〈民眾參與志願服務及期投入時間的影響因

素〉《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3121-163

呂朝賢(2005)〈中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台

大社會工作學刊》121-49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日本行政體系支援

作法之分析〉《第三部門學刊》第 3期1-37

林淑馨(2005)〈日本型公私協力之析探以第三部門與 PFI

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 16期1-33(TSSCI)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夥伴關係之析探以日本

為例〉《公共事務評論》第 6卷第 1期25-50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林淑馨(2008)〈社福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在服務輸送互動上

之困境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 122期47-62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官有垣李宜興謝祿宜(2006)〈社區型基金會的治理研究

以嘉義新港及宜蘭仰山兩家文教基金會為案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18期

官有垣康峰菁杜承嶸陸宛蘋陳怡璇(2009)〈臺灣社

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執行長角色職能之基礎分析〉《兒童

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5期頁 171-196

官有垣杜承嶸康峰菁(2009)〈非營利組織執行長的薪酬

探討以台灣社會福利相關類型的基金會為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30期

官有垣呂朝賢鄭清霞(2008)〈台灣第三部門的就業2005

年調查研究資料的分析〉《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

頁 45-85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 主編(2011)《非營利部門組織

與運作 2011年簡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官有垣 (2012)〈非營利組織執行長之治理-以臺灣社會福利

相關基金會為例〉《中國第三部門研究》第 2 卷頁 2-25

劉淑瓊(2005)〈績效品質與消費者權益保障論社會服務

契約委託的責信課題〉《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 卷

2 期

劉淑瓊(2008)〈競爭選擇論臺灣社會服務契約委託之市

場理性〉《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 18 期頁 67-104

劉淑瓊(200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載於蕭新煌等

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林淑馨

學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博士

現職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教授

經歷 民國八十三年度教育部公費留日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助理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副教授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考試院高普考特考訓練講座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交通統計研究所客座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公民社會中心諮詢委員

第三部門學會理事

公共事務評論編輯委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政治科學論叢

公共事務評論

行政暨政策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中國行政

榮譽獎項 國科會 2012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科會 2011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立臺北大學 2012年學術研究獎

國立臺北大學 2011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10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09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台北大學 100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

國立臺北大學 101年度教師創新教材與教法獎勵

國科會第 51屆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呂朝賢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 教授

經歷 中正大學會福利學系兼任副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在全球性的趨勢下傳統的公部門營利部門和第三部門之

間的界線進一步變得模糊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或社會

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出現正是這種情況的體現社會

經濟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說是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混合

物也代表著慈善福利機構對社會提供服務的另一種介入目前

在歐陸與美國兩地此概念的發展卻有實質的突破2000 年迄

今其他地區如東亞和拉丁美洲也日益對此概念的內涵與相關的

研究深感興趣有關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大西洋兩岸雙方共同的

特質是受到社會目的驅使的新型態創業行為因而蓬勃發展的領

域其實是構建於第三部門之中根據多數歐洲的傳統(Evers

and Laville 2004)第三部門集結了合作社協會互助會社

和日益增加的基金會等類型的組織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以「社

會經濟」(social economy)一詞稱呼「第三部門」意謂這是一

種透過經濟活動追求實踐民主的方式而對於社會企業和創業精

神等概念的後續演變賦予了深厚的意涵

二內容

1 關於社會企業到底這類組織跟傳統非營利組織或營利企業

組織身分別有何差異其獨特性為何為何其可以自成部門可

以單獨立法有他自己可以研究的議題

2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研究

的主要學派 A 美國的社會創新學派(Social Innovation

School)與社會企業賺取所得學派(Social EnterpriseEarned

Income School) B 歐陸的 EMES 學派(The EMES Approach)與

英國的學派(The UK Approach)

3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傳統在非營利組織的盈餘和

利潤不分配的限制是不是還適用在社會企業裡面這是一個非常

值得探討的議題如果強調社會企業跟以前的非營利組織有什麼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呂寶靜

學歷 密西根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學博士

現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經歷 1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系副教授教授兼系主任

2 台灣社會工作人員專業協會理事長

3 台灣社會學刊政治大學社會學報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社

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等期刊之編輯委

4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人文及社會

科學期刊人口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台灣社會工作學

刊等期刊之評審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Current Sociology

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彙刊

台灣社會學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公共衛生雜誌

運輸學刊

亞洲研究

榮譽獎項 多次行政院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勵

99-101政治大學國科會獎勵特殊優秀人才獎勵

研習營-社工-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徐慧娟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為瞭解個體老化的過程與社會脈絡歷史時期關係

需要大規模樣本或貫時性資料做為研究老人議題之分析運用全

國性大型資料分析運用已成為世界各國主要的研究途徑之一然

而收集資料耗費資源甚鉅個人研究者往往不容易取得臺灣目

前已有數個大型研究資料庫供研究者申請使用其中包括老人研

究相關議題變項過去已提供國內外學者許多發表研究的機會

對於欲開始新興研究議題之學者亦可以藉由既有資料庫的分

析提供對研究興趣的初步了解以做為未來發展進一步研究的

基礎尤其對於新進研究人員使用大型資料庫分析為發展研究

主題極為便利的方式

由於大型研究資料庫已有許多學者使用過如何能從大型資

料庫中設定研究主題並發展新的研究方向及發表學術成果對

於有意從事跨領域的老人學研究者實為一可以考慮的方式

二內容

本講題目標在於為有志於老人研究議題的學者介紹台灣老

人研究可運用的大型資料庫內容如何藉由資料庫分析發展個人

研究興趣與主題以及可能用到的分析途徑

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3小時)內容

包括團體分享(05小時)專題演講(25小時)二是交流(1

小時)

(一)由與會者就其研究上經常遇到的困難與經驗提出分享

(約 05小時)

(二)進行專題演講介紹國內大型研究資料庫的設計與內

容以及與老人研究相關的變項與主題並以講者的研

究經驗(成功老化主題)為例分享研究議題的探索與發

展方式(約 25小時)

(三)接受有興趣從事大型資料庫分析研究的學者進行交流

三參考文獻

Beland D Durandal JPV (2012) Aging in France

population trends policy issu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e Gerontologist doi

101093gerontgns149

Hsu H C (2010) Trajectory of life satisfaction

subjective economic status and successful aging in

Taiwan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99(3) 455-468

Hsu H C (2012) Trajectories of life satisfaction and

covariates among the older adults in Taiwan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55(1)

210-216

Hsu H C Jones B L (2012) Multiple trajectories of

successful aging of older and younger cohorts The

Gerontologist 52(6) 843-856

Hsu HC (2011) Impact of morbidity and life events on

successful aging 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3(4) 458-469 DOI

1011771010539511412575

Hsu HC Lew-Ting CY Wu SC (2001) Age period

and cohort effects on the attitude toward supporting

parents in Taiwan The Gerontologist 41 716-722

Kasl SV (1995) Strategies in research on health and

aging looking beyond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Journal of Gerontology Social Sciences 50B(4)

S191-S193

Kemper P (2003) Long-term care research and policy

The Gerontologist 43(4) 436-446

Wolinsky F D (1994) Health services utilization

among older adults conceptual measurement and

modeling issues in secondary analysis The

Gerontologist 34(4) 470-475

徐慧娟張明正(2004)臺灣老人成功老化與活躍老化現況

多層次分析臺灣社會福利學刊 3(2) 1-36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徐慧娟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

現職 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教授

經歷 亞洲大學醫務管理學系副教授

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助理教授

台大醫院企劃室護理部組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The Gerontologist

Geriatrics and Geronotology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Social Science amp Medicine

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Aging amp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Ageing amp Society

Women and Health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

臺灣社會福利學刊台灣公共衛生雜誌等

榮譽獎項 國科會優秀年輕學者獎勵

研習營-社工-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王德睦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此部分為觀念與理論層面的介紹對於欲進入此研究領域的

研究者而言為重要的基礎課程

二內容

(一)貧窮的定義

(二)貧窮的測量包括家庭人數與組成地區時間因素等的考

(三)貧窮的理論觀點包括

1 個人態度或動機的解釋

2 貧窮文化

3 人力資本論

4 與勞動市場有關的論點雨露均霑論(Trickle Down

Thesis)新結構論(New Structuralism)雙元勞動

論(Dual Labor Market Theory)區域勞力市場論

5 福利依賴與工作反誘因的觀點

6 新社會風險論

7 社會排除論

8 生命歷程論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王德睦20001960s以降的美國貧窮理論回顧與

整合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12 卷 第 1 期 第

149-195頁(TSSCI)

林美伶王德睦2000貧窮門檻對貧窮率與貧窮人口組成之

影響台灣社會福利學刊(電子期刊) 第 1 期(中華

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王仕圖蔡勇美2001貧窮動態嘉義縣貧戶的追

蹤研究台大人口學刊 第 21期 第 61-75頁(TSSCI)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1貧窮持續時間的動態分析

以嘉義縣 1990-1998年之低收入戶為例台灣社會學刊

第 26期 第 211-250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 2002英國濟貧政策的形成與轉化

(1601-1834)從馬克斯的觀點的探討社會政策與社

會工作學刊 第 6卷 第 1期 第 5-59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04兒童與成人基本生活費

用的差異調查研究 第 13期 第 5-38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308嘉義縣低收入戶脫貧與

再進入貧窮之分析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第 73-108

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何華欽王德睦呂朝賢200312貧窮測量對貧窮人口組

成之影響預算標準之訂定與模擬台大人口學刊 第

27期 第 67-104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12台灣貧窮門檻與測量的

建立FCSU 的應用台大社工學刊 第 8 期 第 1-46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506貧窮的測量發生率

強度與不均度人口學刊 第 30期 第 1-28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200612台灣貧窮女性化的再檢視人口

學刊 第 33期 第 103-131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701係貧窮的原罪或係城鄉差距

談影響兒童應予學習機會的因素教育與社會研究 第

12期 第 113-135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200712Panel Analysis of Low-income

Elderly-headed household Empirical Evidence for

Chia-yi County in Taiwan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第 11卷 第 2期 第 111-148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200806全球化下脫貧策略的政治經濟研

究從 Anthony Giddens 觀點的探討東吳社會工作學

報 第 18期 第 105-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劉一龍200808所得成長所得不均與

家戶變遷對貧窮率之影響以台灣地區 1990 年至 2004

年為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第 7卷 第 1期 第 29-63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呂朝賢陳俊全王德睦200812台灣的社會救助動態

趨勢型態與成因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20卷 第

4期 第 441-479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812多面向的台灣兒童貧窮趨勢SST

指標的應用與分解台大社工學刊 第 18 期 第

191-230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朝賢王德睦林怡婷沈明彥200912台灣兒童暨家庭

扶助基金會經濟扶助個案給付動態以嘉義分事務所為

例(1967-2008)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第 20期 第 57-92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李秀如王德睦201101台灣兒童貧窮不均度的變遷以

迴歸為基礎的夏普利值分解法分析影響因素台灣社會

工作學刊 第 8期 第 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王德睦

學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1988)

現職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經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1988-1991)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副教授(1991-1993)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兼系主任(1998-2001)

台灣社會福利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Ethnology

The Eastern Anthropologist

中國社會學刊

台大人口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銀行季刊

台灣社會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調查研究

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人口學刊

教育與社會研究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王永慈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介紹台灣貧窮研究的發現藉以觀察台灣貧窮現象的變化同時也提出台灣

與國外對抗貧窮的理念政策服務協助參與者在意識型態政策與服務各層

次都有更深的思考

二內容

(一)台灣貧窮研究的狀況(含碩博士論文)

(二)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包括與失業工作貧窮相關的議題

(三)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的意識型態包括貧窮文化福利依賴脫貧等議

題的辯證

(四)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台灣與國外經驗包括 EITC社會救助法的修法

資產形成工作福利等此外社會企業微型創業等相關的作法也值得介

三參考文獻

(一)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Li-Ching Lyu (2013) The emergence of food

bankvoucher programs in Taiwan a new measure for combating poverty

and food insecurit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in press)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Chack-Kie Wong Kwong-Leung Tang (2012) Citizensrsquo

Attitudes Towards Economic Insecurity and Government After the 2007

Financial Tsunami A Hong Kong and Taiwan Comparis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in press) DOI

101111j1468-2397201200883x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Jun-Rong Chen (2012) Child Poverty in Taiwan

dur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Social

Risk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22(1--2)

20-35(SSCI)

王永慈陳昭榮(2011)貧富家庭教育資源中財務資本之比較研究臺灣教育社

會學研究 11(2) 1-45(TSSCI)

Ozawa M Y Lee amp Y Wang (2011) Economic Conditions of Female-headed

Households in Taiwan in comparison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Swede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27(1)65-76

王永慈 (2007) 「積極促進」概念的解析東吳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頁

151-173

王永慈 (2005) 低收入外籍與大陸配偶家庭之致貧分析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第

四期頁 1-32

王永慈 (2005) 台灣的貧窮問題相關研究的檢視台大社工學刊第十期 頁

1-54

王永慈 (2009) 台灣新貧問題的分析與政策思考於田弘茂與林正義主編「探索

台灣社會福利問題」國策研究院出版

王永慈 (2007) 「台灣的扶貧政策」於王卓祺等主編兩岸三地的社會政策---

理論與實務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關秉寅王永慈 (2005)寧靜革命台灣社會價值觀的變化王振寰章英華主

編凝聚台灣生命力頁 65-99巨流

王永慈 (2005) 「第十章社會政策」於顧東輝主編社會工作概論頁 195-212

上海譯文出版社

王永慈 (2010) 「第 6章台灣的貧窮問題」於瞿海源張苙雲

主編台灣的社會問題巨流

(二)碩博士論文

黃乃凡(1994)台灣貧窮女性化的探討女性戶長家戶貧窮現象之貫時性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何華欽(2003)台灣的貧窮趨勢界定測量與指標應用(博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2CCU0020601022ampsearchmode=basic

巫懿真(2004)府城低收入單親女性與工作貧窮勞動政策與社會安全之檢視(碩

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CCU0520601422ampseachmode=basic

姜義雯(2004)影響台灣階層化因素生活機會與五個貧窮家庭比較研究(碩士

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PU00521602022ampsearchmode=basic

黃聖紜(2004)窮孩子bull低成就家庭貧窮對子女教育成就與生涯選擇的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劉邦富(2005)台灣貧窮家庭兒童照顧政策落差研究(博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THU0020100522ampsearchmode=basic

蔡正海(2005)臺灣地區單人家戶貧窮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鄭淑文(2005)從家庭生命歷程分析貧窮動態 --以嘉義家庭扶助中心經濟扶助

個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倪家欣(2006)臺灣貧窮家庭的社會支持mdash低收入戶樣本的分析(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TPU020800622ampsearchmode=basic

王紹樺(2006)臺灣貧窮風險探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

北市

林茹茵(2006)貧窮女性單親生活因應策略之探討與類型建構(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CNU0210026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文婷(2007)運用優勢觀點探討青少年之貧窮生活經驗(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TNU5201003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怡婷(2007)家戶內所得分配後的台灣女性貧窮圖像(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陳柯玫(2007)「貧窮文化」的詛咒mdash台北市安康社區次文化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凱萱(2008)貧窮青少年生涯抉擇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

金會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CNU021002722ampsearchmode=basic

李秀如(2008)台灣兒童的貧窮輪廓-趨勢的測量與因素的分析(未出版之博士

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張 君 培 ( 2008 ) 社 會 工 作 者 的 貧 窮 意 象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THU0020102622ampsearchmode=basic

黃雅伶(2008)泥沼中的春芽-貧窮兒童的成長與機會(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PU00521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呂芬芬(2009)國小低收入戶學童貧窮烙印覺知之探討(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8HCU0820600722ampsearchmode=basic

吳佳明(2010)貧窮少年生活經驗中復原力發展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吳德偉(2010)臺灣工作貧窮者的生活幸福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PU000201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馬淑蓉(2010)工作貧窮女性單親家庭邁向脫貧之歷程研究以被社會救助法

排除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陳昱志(2010)走在生命的黃磚路貧窮女單親復原力因素與家庭適應關係之

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陳瑩蓉(2010)貧窮家庭親職化少年的自主發展(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

新北市

葉 炫 偵 ( 2010 ) 影 響 台 灣 工 作 貧 窮 的 因 素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CCU0020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謝孟純(2010)家戶內女性就業所得對家戶貧窮率改變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石亦柔(2011)娑婆轉境--貧窮家庭主要照顧者參與社會救助福利服務充權經

驗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PUS520102222ampsearchmode=basic

胡聚名(2011)騎牆與追尋貧窮男社工性別處境的行動與反思(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陳韻雯(2011)貧窮兒童的社會排除經驗以兒童中心取向探討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CNU021001822ampsearchmode=basic

鄭婷尹(2011)臺灣原住民族貧窮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

大學新北市

預計上課

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

討論時數

1小時

王永慈

學歷 PhD in social work at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USA

現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經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專任副教授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系專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Australasian Journal on Ageing

Asian Social Work and Policy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sian Developmen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Human Service

Social Work Education

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

Social Work Research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Abstracts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政大社會學報

社會工作學刊

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

輔仁學誌

榮譽獎項 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獎勵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科學院學術研究獎勵

輔仁大學輔仁學術研究獎

研習營-社工-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顧忠華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非營利組織(NPO)的活動觸角不再侷限於傳統慈善領域

舉凡健康照顧教育宗教環保藝術乃至於企業的活動

都與 NPO 息息相關此一發展趨勢同時造就了 NPO 成為一門跨

學科整合的新研究領域因此有關 NPO 的理論之中並沒有一

門稱之為 NPO 之學門但是卻有許多針對 NPO 進行相關的探

討如預測 NPO 存在於社會之因素探討 NPO 的社會影響或

各種不同部門之間的互動等很明顯地這些討論 NPO 的理論

與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社會心理文化與社會人類學哲

學宗教歷史社會行政等都有密切的關聯不管是經濟學

政治學或社會學的相關理論其切入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的分

析中均從較為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試圖對於當下之社會環境

之下NPO 如何進行組織的安排與設計如何遞送服務與方案

或是如何形塑其組織與外環境的網絡關係以因應社會之變遷

二內容

1 關於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近二十年來的探討聚焦於

下列的理論觀點首先是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 NPO的分類其次

針對政府無法滿足消費者公共財貨與服務需求的「公共財理

論」接著是就契約失效而導致的「失靈理論」(failure theory)

進行探討以及「消費者控制理論」「企業家理論」此部分屬於

創新性議題最後是針對「利他主義與慈善行為」進行概念分析

有關社會學對於 NPO行為的解釋「組織生態學觀點」(ecology of

organization)著重於瞭解 NPO組織與社會環境的關係而「資

源依賴理論」(the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有助於 NPO

瞭 解 資 源 的 競 爭 關 係 再 者 「 制 度 學 派 觀 點 」

(institutionalism)有助於吾人瞭解制度或政策對於 NPO的影

響最後則是從「社會資本理論」(social capital theory)與

「公民社會觀點」(civil society)論述 NPO在當今社會扮演的

之角色

2 隨著台灣的 NPO 與社會福利議題探討的深入與多樣其核心

關懷不外聚焦於「政府跟民營化」的部分民營化大概是十幾年

來談的很多的議題接著另外一個相關的領域是 NPO的「內部

治理」進而衍生的理論觀點有社會資本理論與治理理論以致

於最近發展到比較大的範圍如全球化社會內部治理文化

3 NPO 與社會福利的理論觀點範疇在這幾年的研究很重視組

織屬性的混合亦即越來越重視組織的 MIX 特質亦即你沒

有辦法截然把黑與白分的很清楚也無法截然說非營利營利組

織和公部門彼此的界域是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NPO相

當程度也跟營利組織借用了很多的概念與管理知識進來這個對

於 NPO的屬性產生滲透與混合的影響等其實長期照護的領域就

是一種非常標準的 MIX的特質

4 社會學的理論概「人口生態學」(Population Ecology)對於

NPO與社福研究的影響其實很多人口生態學觀點看到的是 NPO

具有很多不同類型它們會有一段時間大規模的成長然而有一

段時間有一些組織就退場或消失另外一個是「複雜理論」

(Complex Theory)論述的是因為有一些部門間的失靈存在

會影響到這中間的因果關係可能沒有一個固定的脈絡可以去預

測到底在這種情況下將來整個環境的變化對於非營利部門

的發展和影響如何

5 NPO 部門與政府企業非正式部門等的互動關係理論雖

然僅有少數關於部門界域的聚合或侵蝕的實證或跨部門研究出

現但卻有為數不少關於這種趨勢的社會學理論解釋被提出這

樣的觀念採借於網絡生態學交換理論開放系統聯盟資

源依賴甚至是後現代理論而其經常使用的的自變項包括規

模時間結構財務資源體系決策與治理模式專業化程度

以及服務提供的技術等

6 台灣在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其實是借用西方的觀點這個理

論觀點到台灣來要做一些轉化跟調適過去的研究當中也發現

這一點本土經驗加以修正或強化相關的理論觀點是絕對有必要

三參考文獻

王仕圖官有垣李宜興 (2011)〈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理論〉

收錄於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組織部

門組織與運作》第一章頁 15-34台北巨流圖書公

官有垣 (2001)〈第三部門與公民社會的建構部門互動的

理論探討〉《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4期頁 163-201

官有垣 (2003)〈第三部門的研究經濟學觀點與部門互動

理論的檢視〉《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 3期頁 1-29

顧忠華 ( 1999)〈公民結社的結構變遷-以台灣非營利組織

的發展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Vol0 No36

pp123-145

顧忠華 (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台

灣社會學研究》No4 pp145-189

顧忠華(2004)〈我對台灣第三部門研究的中間考察與反

省〉《第三部門學刊》No1 pp190-206

Ben-Ner A (1986) ldquo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hy Do

They Exist in Market Economicsrdquo In

Rose-AckermanSusan(ed) The Economics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Studies in Structure and Policy

Oxford Oxford Univ Press

DiMaggio P J and H K Anheier (1990) ldquoThe Sociolog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Sectorsrdquo Annu Rev

Sociol 16137-159

Douglas J (1987) ldquoPolitical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 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

Press

Hansmann Henry (1987) ldquoEconomic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Kramer R M (2000)ldquoA Third Sector in the Third

Millenniumrdquo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11(1) 1-23

Lin Nan (2001)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tt J Steven (2001) ldquoEconomic and Political Theorie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rdquo J S Ott (ed) The Na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Part 6 pp 179-189

Putnam Robert D (2000)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Y Touchstone

Rose-Ackerman Susan (1996) ldquoAltruism Nonprofits and

Economic Theoryrdquo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4 701-728

Salamon L M H K Anheier amp Associates (1999)

Global Civil Society 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altimore MD The 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Civil Society Studies

Powell WW and Steinberg R (2006)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2nd edition) New Haven

Yale U Press

Weisbrod B A (1974) ldquoToward a Theory of Voluntary

Non-Profit Sector in a Three-Sector Economyrdquo In

Edmund S Phelps(ed) Altruism Morality and

Economic Theory New York Russell Sage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顧忠華

學歷 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

現職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退休教授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

澄社社長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首任理事長

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華人民主文化基金會理事長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

事長

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之期刊 台灣民主季刊

當代

台灣社會學刊

學生輔導季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

台灣社會學

台灣社會學研究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哲學學報

榮譽獎項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之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林淑馨呂朝賢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二十年來臺灣的非營利組織(NPO)成長速度相當驚人

不僅在數量上大幅成長組織成立之宗旨與功能也愈趨專業化且

多元化從文化教育環保健康醫療社會福利社區發展

等幾乎涵蓋了社會中的所有層面正因為如此龐大且快速成長

的組織所扮演之角色日益重要且其所牽涉的利益關係人範圍更

為廣泛甚至還包含了大眾捐款能否被有效運用且不被中飽私囊

的責信問題等等因此 NPO 不僅在內部需要更健全完善的制

度來經營諸如董事會管理單位及志工之間關係的建立且更

重要的是還必須維繫其與企業部門公部門甚至是媒體之間平

衡和諧的互動關係並在這個社會治理脈絡中建立自己的位階

與立足點共同擔任社會治理者的角色與行動者基於此 NPO

必須先建立組織的治理機制方能有效參與社會治理再者 NPO

多面臨環境的劇烈變遷要處理的問題越來越複雜需求越趨多

元造成服務與資源的競爭「管理」這個名詞雖然代表企業管

理但是 NPO 因為沒有企業經營的傳統底限(利潤)因此更迫

切需要學習如何善用管理之道並借重管理來完成使命此刻提

的研究範疇甚廣包含 NPO的治理與領導NPO的責信NPO的

財務管理與租稅NPO的行銷管理NPO與志工志願主義NPO

的資源募集與運用NPO與人力資源及人才培育NPO與就業等

二內容

1 「績效評估或課責」在決策治理和管理這一塊的探討十分重

要績效評估在未來最好能朝向量化發展且可試著研擬一些指

標再者課責這議題在台灣還蠻需要被正視因為台灣的 NPO

愈來愈多在管理上蠻需要這一塊的此外在日本的 NPO管理

研究日本學者比較有提到像 NPO的「社會責任」以及「風險管

理」台灣比較少這樣的討論

2 目前的研究成果頗多呈現在行銷財務人力資本志工管

理文化價值與 NPO 的管理內涵等另外的研究重點則是 NPO

與市場關係政府關係以即與其他 NPO組織間的互動關係再

者在 NPO的決策治理跟管理運作方面也有頗多的研究議題與

成果是與 NPO 的發展跟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有關

例如很多台灣的 NPO發展到五年十年會面臨到轉型開始

想要朝向更複雜的組織體系以及產出內容以及組織本身結構裡

面的分化問題亦即大機構裡面分化出新的一個獨立的機構

3 談領導與治理董事會的部分牽涉到決策至於 NPO 的「財

務」部分現在會把三個結合起來即募款產業化創新這部

分結合其實這部分就等於組織管理很核心的部分此外如果

今天只是一般性組織大概就是談人力資源管理志工管理但

因為我們聚焦於是社福 NPO因此「專業主義」的部分十分重要

換言之著重專業性的探討例如遞送服務上的特殊性含使命

整體性運作怎麼搭配組織管理的部分這樣組織管理就不會零

散化且有一個主軸

4 新興且可延伸的研究議題-「非營利組織與科技社會」這個議

題不管在社會福利領域或其他學科都會談到例如虛擬社會網

絡或其他科技社會與福利服務的遞送再者有一個議題是跟在

地化有關即是「非營利組織與城鄉發展」這部分除了跟社會

企業有關係之外還有台灣最近縣市合併後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福利資源重構之後縣市政府怎麼樣去推動地方的非營利組織

形成新的治理模式等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2002)〈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以九二一賑災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1(2)39-77

呂朝賢(2002)〈對我國志願服務法的若干反思與建議〉《臺

大社會工作學刊》7203-241

呂朝賢與郭俊巖(2003)〈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

係以嘉義地區為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報》11143-188

呂朝賢與潘福財(2004)〈非營利組織變革以聖心教養院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2)79-115

呂朝賢(2005)〈民眾參與志願服務及期投入時間的影響因

素〉《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3121-163

呂朝賢(2005)〈中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台

大社會工作學刊》121-49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日本行政體系支援

作法之分析〉《第三部門學刊》第 3期1-37

林淑馨(2005)〈日本型公私協力之析探以第三部門與 PFI

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 16期1-33(TSSCI)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夥伴關係之析探以日本

為例〉《公共事務評論》第 6卷第 1期25-50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林淑馨(2008)〈社福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在服務輸送互動上

之困境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 122期47-62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官有垣李宜興謝祿宜(2006)〈社區型基金會的治理研究

以嘉義新港及宜蘭仰山兩家文教基金會為案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18期

官有垣康峰菁杜承嶸陸宛蘋陳怡璇(2009)〈臺灣社

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執行長角色職能之基礎分析〉《兒童

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5期頁 171-196

官有垣杜承嶸康峰菁(2009)〈非營利組織執行長的薪酬

探討以台灣社會福利相關類型的基金會為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30期

官有垣呂朝賢鄭清霞(2008)〈台灣第三部門的就業2005

年調查研究資料的分析〉《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

頁 45-85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 主編(2011)《非營利部門組織

與運作 2011年簡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官有垣 (2012)〈非營利組織執行長之治理-以臺灣社會福利

相關基金會為例〉《中國第三部門研究》第 2 卷頁 2-25

劉淑瓊(2005)〈績效品質與消費者權益保障論社會服務

契約委託的責信課題〉《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 卷

2 期

劉淑瓊(2008)〈競爭選擇論臺灣社會服務契約委託之市

場理性〉《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 18 期頁 67-104

劉淑瓊(200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載於蕭新煌等

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林淑馨

學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博士

現職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教授

經歷 民國八十三年度教育部公費留日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助理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副教授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考試院高普考特考訓練講座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交通統計研究所客座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公民社會中心諮詢委員

第三部門學會理事

公共事務評論編輯委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政治科學論叢

公共事務評論

行政暨政策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中國行政

榮譽獎項 國科會 2012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科會 2011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立臺北大學 2012年學術研究獎

國立臺北大學 2011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10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09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台北大學 100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

國立臺北大學 101年度教師創新教材與教法獎勵

國科會第 51屆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呂朝賢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 教授

經歷 中正大學會福利學系兼任副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在全球性的趨勢下傳統的公部門營利部門和第三部門之

間的界線進一步變得模糊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或社會

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出現正是這種情況的體現社會

經濟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說是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混合

物也代表著慈善福利機構對社會提供服務的另一種介入目前

在歐陸與美國兩地此概念的發展卻有實質的突破2000 年迄

今其他地區如東亞和拉丁美洲也日益對此概念的內涵與相關的

研究深感興趣有關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大西洋兩岸雙方共同的

特質是受到社會目的驅使的新型態創業行為因而蓬勃發展的領

域其實是構建於第三部門之中根據多數歐洲的傳統(Evers

and Laville 2004)第三部門集結了合作社協會互助會社

和日益增加的基金會等類型的組織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以「社

會經濟」(social economy)一詞稱呼「第三部門」意謂這是一

種透過經濟活動追求實踐民主的方式而對於社會企業和創業精

神等概念的後續演變賦予了深厚的意涵

二內容

1 關於社會企業到底這類組織跟傳統非營利組織或營利企業

組織身分別有何差異其獨特性為何為何其可以自成部門可

以單獨立法有他自己可以研究的議題

2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研究

的主要學派 A 美國的社會創新學派(Social Innovation

School)與社會企業賺取所得學派(Social EnterpriseEarned

Income School) B 歐陸的 EMES 學派(The EMES Approach)與

英國的學派(The UK Approach)

3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傳統在非營利組織的盈餘和

利潤不分配的限制是不是還適用在社會企業裡面這是一個非常

值得探討的議題如果強調社會企業跟以前的非營利組織有什麼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研習營-社工-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徐慧娟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為瞭解個體老化的過程與社會脈絡歷史時期關係

需要大規模樣本或貫時性資料做為研究老人議題之分析運用全

國性大型資料分析運用已成為世界各國主要的研究途徑之一然

而收集資料耗費資源甚鉅個人研究者往往不容易取得臺灣目

前已有數個大型研究資料庫供研究者申請使用其中包括老人研

究相關議題變項過去已提供國內外學者許多發表研究的機會

對於欲開始新興研究議題之學者亦可以藉由既有資料庫的分

析提供對研究興趣的初步了解以做為未來發展進一步研究的

基礎尤其對於新進研究人員使用大型資料庫分析為發展研究

主題極為便利的方式

由於大型研究資料庫已有許多學者使用過如何能從大型資

料庫中設定研究主題並發展新的研究方向及發表學術成果對

於有意從事跨領域的老人學研究者實為一可以考慮的方式

二內容

本講題目標在於為有志於老人研究議題的學者介紹台灣老

人研究可運用的大型資料庫內容如何藉由資料庫分析發展個人

研究興趣與主題以及可能用到的分析途徑

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3小時)內容

包括團體分享(05小時)專題演講(25小時)二是交流(1

小時)

(一)由與會者就其研究上經常遇到的困難與經驗提出分享

(約 05小時)

(二)進行專題演講介紹國內大型研究資料庫的設計與內

容以及與老人研究相關的變項與主題並以講者的研

究經驗(成功老化主題)為例分享研究議題的探索與發

展方式(約 25小時)

(三)接受有興趣從事大型資料庫分析研究的學者進行交流

三參考文獻

Beland D Durandal JPV (2012) Aging in France

population trends policy issu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e Gerontologist doi

101093gerontgns149

Hsu H C (2010) Trajectory of life satisfaction

subjective economic status and successful aging in

Taiwan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99(3) 455-468

Hsu H C (2012) Trajectories of life satisfaction and

covariates among the older adults in Taiwan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55(1)

210-216

Hsu H C Jones B L (2012) Multiple trajectories of

successful aging of older and younger cohorts The

Gerontologist 52(6) 843-856

Hsu HC (2011) Impact of morbidity and life events on

successful aging 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3(4) 458-469 DOI

1011771010539511412575

Hsu HC Lew-Ting CY Wu SC (2001) Age period

and cohort effects on the attitude toward supporting

parents in Taiwan The Gerontologist 41 716-722

Kasl SV (1995) Strategies in research on health and

aging looking beyond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Journal of Gerontology Social Sciences 50B(4)

S191-S193

Kemper P (2003) Long-term care research and policy

The Gerontologist 43(4) 436-446

Wolinsky F D (1994) Health services utilization

among older adults conceptual measurement and

modeling issues in secondary analysis The

Gerontologist 34(4) 470-475

徐慧娟張明正(2004)臺灣老人成功老化與活躍老化現況

多層次分析臺灣社會福利學刊 3(2) 1-36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徐慧娟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

現職 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教授

經歷 亞洲大學醫務管理學系副教授

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助理教授

台大醫院企劃室護理部組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The Gerontologist

Geriatrics and Geronotology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Social Science amp Medicine

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Aging amp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Ageing amp Society

Women and Health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

臺灣社會福利學刊台灣公共衛生雜誌等

榮譽獎項 國科會優秀年輕學者獎勵

研習營-社工-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王德睦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此部分為觀念與理論層面的介紹對於欲進入此研究領域的

研究者而言為重要的基礎課程

二內容

(一)貧窮的定義

(二)貧窮的測量包括家庭人數與組成地區時間因素等的考

(三)貧窮的理論觀點包括

1 個人態度或動機的解釋

2 貧窮文化

3 人力資本論

4 與勞動市場有關的論點雨露均霑論(Trickle Down

Thesis)新結構論(New Structuralism)雙元勞動

論(Dual Labor Market Theory)區域勞力市場論

5 福利依賴與工作反誘因的觀點

6 新社會風險論

7 社會排除論

8 生命歷程論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王德睦20001960s以降的美國貧窮理論回顧與

整合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12 卷 第 1 期 第

149-195頁(TSSCI)

林美伶王德睦2000貧窮門檻對貧窮率與貧窮人口組成之

影響台灣社會福利學刊(電子期刊) 第 1 期(中華

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王仕圖蔡勇美2001貧窮動態嘉義縣貧戶的追

蹤研究台大人口學刊 第 21期 第 61-75頁(TSSCI)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1貧窮持續時間的動態分析

以嘉義縣 1990-1998年之低收入戶為例台灣社會學刊

第 26期 第 211-250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 2002英國濟貧政策的形成與轉化

(1601-1834)從馬克斯的觀點的探討社會政策與社

會工作學刊 第 6卷 第 1期 第 5-59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04兒童與成人基本生活費

用的差異調查研究 第 13期 第 5-38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308嘉義縣低收入戶脫貧與

再進入貧窮之分析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第 73-108

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何華欽王德睦呂朝賢200312貧窮測量對貧窮人口組

成之影響預算標準之訂定與模擬台大人口學刊 第

27期 第 67-104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12台灣貧窮門檻與測量的

建立FCSU 的應用台大社工學刊 第 8 期 第 1-46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506貧窮的測量發生率

強度與不均度人口學刊 第 30期 第 1-28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200612台灣貧窮女性化的再檢視人口

學刊 第 33期 第 103-131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701係貧窮的原罪或係城鄉差距

談影響兒童應予學習機會的因素教育與社會研究 第

12期 第 113-135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200712Panel Analysis of Low-income

Elderly-headed household Empirical Evidence for

Chia-yi County in Taiwan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第 11卷 第 2期 第 111-148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200806全球化下脫貧策略的政治經濟研

究從 Anthony Giddens 觀點的探討東吳社會工作學

報 第 18期 第 105-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劉一龍200808所得成長所得不均與

家戶變遷對貧窮率之影響以台灣地區 1990 年至 2004

年為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第 7卷 第 1期 第 29-63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呂朝賢陳俊全王德睦200812台灣的社會救助動態

趨勢型態與成因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20卷 第

4期 第 441-479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812多面向的台灣兒童貧窮趨勢SST

指標的應用與分解台大社工學刊 第 18 期 第

191-230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朝賢王德睦林怡婷沈明彥200912台灣兒童暨家庭

扶助基金會經濟扶助個案給付動態以嘉義分事務所為

例(1967-2008)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第 20期 第 57-92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李秀如王德睦201101台灣兒童貧窮不均度的變遷以

迴歸為基礎的夏普利值分解法分析影響因素台灣社會

工作學刊 第 8期 第 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王德睦

學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1988)

現職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經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1988-1991)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副教授(1991-1993)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兼系主任(1998-2001)

台灣社會福利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Ethnology

The Eastern Anthropologist

中國社會學刊

台大人口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銀行季刊

台灣社會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調查研究

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人口學刊

教育與社會研究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王永慈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介紹台灣貧窮研究的發現藉以觀察台灣貧窮現象的變化同時也提出台灣

與國外對抗貧窮的理念政策服務協助參與者在意識型態政策與服務各層

次都有更深的思考

二內容

(一)台灣貧窮研究的狀況(含碩博士論文)

(二)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包括與失業工作貧窮相關的議題

(三)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的意識型態包括貧窮文化福利依賴脫貧等議

題的辯證

(四)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台灣與國外經驗包括 EITC社會救助法的修法

資產形成工作福利等此外社會企業微型創業等相關的作法也值得介

三參考文獻

(一)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Li-Ching Lyu (2013) The emergence of food

bankvoucher programs in Taiwan a new measure for combating poverty

and food insecurit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in press)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Chack-Kie Wong Kwong-Leung Tang (2012) Citizensrsquo

Attitudes Towards Economic Insecurity and Government After the 2007

Financial Tsunami A Hong Kong and Taiwan Comparis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in press) DOI

101111j1468-2397201200883x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Jun-Rong Chen (2012) Child Poverty in Taiwan

dur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Social

Risk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22(1--2)

20-35(SSCI)

王永慈陳昭榮(2011)貧富家庭教育資源中財務資本之比較研究臺灣教育社

會學研究 11(2) 1-45(TSSCI)

Ozawa M Y Lee amp Y Wang (2011) Economic Conditions of Female-headed

Households in Taiwan in comparison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Swede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27(1)65-76

王永慈 (2007) 「積極促進」概念的解析東吳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頁

151-173

王永慈 (2005) 低收入外籍與大陸配偶家庭之致貧分析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第

四期頁 1-32

王永慈 (2005) 台灣的貧窮問題相關研究的檢視台大社工學刊第十期 頁

1-54

王永慈 (2009) 台灣新貧問題的分析與政策思考於田弘茂與林正義主編「探索

台灣社會福利問題」國策研究院出版

王永慈 (2007) 「台灣的扶貧政策」於王卓祺等主編兩岸三地的社會政策---

理論與實務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關秉寅王永慈 (2005)寧靜革命台灣社會價值觀的變化王振寰章英華主

編凝聚台灣生命力頁 65-99巨流

王永慈 (2005) 「第十章社會政策」於顧東輝主編社會工作概論頁 195-212

上海譯文出版社

王永慈 (2010) 「第 6章台灣的貧窮問題」於瞿海源張苙雲

主編台灣的社會問題巨流

(二)碩博士論文

黃乃凡(1994)台灣貧窮女性化的探討女性戶長家戶貧窮現象之貫時性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何華欽(2003)台灣的貧窮趨勢界定測量與指標應用(博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2CCU0020601022ampsearchmode=basic

巫懿真(2004)府城低收入單親女性與工作貧窮勞動政策與社會安全之檢視(碩

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CCU0520601422ampseachmode=basic

姜義雯(2004)影響台灣階層化因素生活機會與五個貧窮家庭比較研究(碩士

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PU00521602022ampsearchmode=basic

黃聖紜(2004)窮孩子bull低成就家庭貧窮對子女教育成就與生涯選擇的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劉邦富(2005)台灣貧窮家庭兒童照顧政策落差研究(博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THU0020100522ampsearchmode=basic

蔡正海(2005)臺灣地區單人家戶貧窮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鄭淑文(2005)從家庭生命歷程分析貧窮動態 --以嘉義家庭扶助中心經濟扶助

個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倪家欣(2006)臺灣貧窮家庭的社會支持mdash低收入戶樣本的分析(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TPU020800622ampsearchmode=basic

王紹樺(2006)臺灣貧窮風險探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

北市

林茹茵(2006)貧窮女性單親生活因應策略之探討與類型建構(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CNU0210026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文婷(2007)運用優勢觀點探討青少年之貧窮生活經驗(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TNU5201003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怡婷(2007)家戶內所得分配後的台灣女性貧窮圖像(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陳柯玫(2007)「貧窮文化」的詛咒mdash台北市安康社區次文化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凱萱(2008)貧窮青少年生涯抉擇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

金會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CNU021002722ampsearchmode=basic

李秀如(2008)台灣兒童的貧窮輪廓-趨勢的測量與因素的分析(未出版之博士

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張 君 培 ( 2008 ) 社 會 工 作 者 的 貧 窮 意 象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THU0020102622ampsearchmode=basic

黃雅伶(2008)泥沼中的春芽-貧窮兒童的成長與機會(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PU00521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呂芬芬(2009)國小低收入戶學童貧窮烙印覺知之探討(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8HCU0820600722ampsearchmode=basic

吳佳明(2010)貧窮少年生活經驗中復原力發展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吳德偉(2010)臺灣工作貧窮者的生活幸福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PU000201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馬淑蓉(2010)工作貧窮女性單親家庭邁向脫貧之歷程研究以被社會救助法

排除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陳昱志(2010)走在生命的黃磚路貧窮女單親復原力因素與家庭適應關係之

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陳瑩蓉(2010)貧窮家庭親職化少年的自主發展(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

新北市

葉 炫 偵 ( 2010 ) 影 響 台 灣 工 作 貧 窮 的 因 素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CCU0020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謝孟純(2010)家戶內女性就業所得對家戶貧窮率改變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石亦柔(2011)娑婆轉境--貧窮家庭主要照顧者參與社會救助福利服務充權經

驗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PUS520102222ampsearchmode=basic

胡聚名(2011)騎牆與追尋貧窮男社工性別處境的行動與反思(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陳韻雯(2011)貧窮兒童的社會排除經驗以兒童中心取向探討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CNU021001822ampsearchmode=basic

鄭婷尹(2011)臺灣原住民族貧窮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

大學新北市

預計上課

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

討論時數

1小時

王永慈

學歷 PhD in social work at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USA

現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經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專任副教授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系專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Australasian Journal on Ageing

Asian Social Work and Policy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sian Developmen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Human Service

Social Work Education

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

Social Work Research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Abstracts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政大社會學報

社會工作學刊

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

輔仁學誌

榮譽獎項 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獎勵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科學院學術研究獎勵

輔仁大學輔仁學術研究獎

研習營-社工-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顧忠華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非營利組織(NPO)的活動觸角不再侷限於傳統慈善領域

舉凡健康照顧教育宗教環保藝術乃至於企業的活動

都與 NPO 息息相關此一發展趨勢同時造就了 NPO 成為一門跨

學科整合的新研究領域因此有關 NPO 的理論之中並沒有一

門稱之為 NPO 之學門但是卻有許多針對 NPO 進行相關的探

討如預測 NPO 存在於社會之因素探討 NPO 的社會影響或

各種不同部門之間的互動等很明顯地這些討論 NPO 的理論

與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社會心理文化與社會人類學哲

學宗教歷史社會行政等都有密切的關聯不管是經濟學

政治學或社會學的相關理論其切入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的分

析中均從較為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試圖對於當下之社會環境

之下NPO 如何進行組織的安排與設計如何遞送服務與方案

或是如何形塑其組織與外環境的網絡關係以因應社會之變遷

二內容

1 關於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近二十年來的探討聚焦於

下列的理論觀點首先是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 NPO的分類其次

針對政府無法滿足消費者公共財貨與服務需求的「公共財理

論」接著是就契約失效而導致的「失靈理論」(failure theory)

進行探討以及「消費者控制理論」「企業家理論」此部分屬於

創新性議題最後是針對「利他主義與慈善行為」進行概念分析

有關社會學對於 NPO行為的解釋「組織生態學觀點」(ecology of

organization)著重於瞭解 NPO組織與社會環境的關係而「資

源依賴理論」(the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有助於 NPO

瞭 解 資 源 的 競 爭 關 係 再 者 「 制 度 學 派 觀 點 」

(institutionalism)有助於吾人瞭解制度或政策對於 NPO的影

響最後則是從「社會資本理論」(social capital theory)與

「公民社會觀點」(civil society)論述 NPO在當今社會扮演的

之角色

2 隨著台灣的 NPO 與社會福利議題探討的深入與多樣其核心

關懷不外聚焦於「政府跟民營化」的部分民營化大概是十幾年

來談的很多的議題接著另外一個相關的領域是 NPO的「內部

治理」進而衍生的理論觀點有社會資本理論與治理理論以致

於最近發展到比較大的範圍如全球化社會內部治理文化

3 NPO 與社會福利的理論觀點範疇在這幾年的研究很重視組

織屬性的混合亦即越來越重視組織的 MIX 特質亦即你沒

有辦法截然把黑與白分的很清楚也無法截然說非營利營利組

織和公部門彼此的界域是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NPO相

當程度也跟營利組織借用了很多的概念與管理知識進來這個對

於 NPO的屬性產生滲透與混合的影響等其實長期照護的領域就

是一種非常標準的 MIX的特質

4 社會學的理論概「人口生態學」(Population Ecology)對於

NPO與社福研究的影響其實很多人口生態學觀點看到的是 NPO

具有很多不同類型它們會有一段時間大規模的成長然而有一

段時間有一些組織就退場或消失另外一個是「複雜理論」

(Complex Theory)論述的是因為有一些部門間的失靈存在

會影響到這中間的因果關係可能沒有一個固定的脈絡可以去預

測到底在這種情況下將來整個環境的變化對於非營利部門

的發展和影響如何

5 NPO 部門與政府企業非正式部門等的互動關係理論雖

然僅有少數關於部門界域的聚合或侵蝕的實證或跨部門研究出

現但卻有為數不少關於這種趨勢的社會學理論解釋被提出這

樣的觀念採借於網絡生態學交換理論開放系統聯盟資

源依賴甚至是後現代理論而其經常使用的的自變項包括規

模時間結構財務資源體系決策與治理模式專業化程度

以及服務提供的技術等

6 台灣在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其實是借用西方的觀點這個理

論觀點到台灣來要做一些轉化跟調適過去的研究當中也發現

這一點本土經驗加以修正或強化相關的理論觀點是絕對有必要

三參考文獻

王仕圖官有垣李宜興 (2011)〈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理論〉

收錄於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組織部

門組織與運作》第一章頁 15-34台北巨流圖書公

官有垣 (2001)〈第三部門與公民社會的建構部門互動的

理論探討〉《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4期頁 163-201

官有垣 (2003)〈第三部門的研究經濟學觀點與部門互動

理論的檢視〉《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 3期頁 1-29

顧忠華 ( 1999)〈公民結社的結構變遷-以台灣非營利組織

的發展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Vol0 No36

pp123-145

顧忠華 (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台

灣社會學研究》No4 pp145-189

顧忠華(2004)〈我對台灣第三部門研究的中間考察與反

省〉《第三部門學刊》No1 pp190-206

Ben-Ner A (1986) ldquo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hy Do

They Exist in Market Economicsrdquo In

Rose-AckermanSusan(ed) The Economics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Studies in Structure and Policy

Oxford Oxford Univ Press

DiMaggio P J and H K Anheier (1990) ldquoThe Sociolog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Sectorsrdquo Annu Rev

Sociol 16137-159

Douglas J (1987) ldquoPolitical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 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

Press

Hansmann Henry (1987) ldquoEconomic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Kramer R M (2000)ldquoA Third Sector in the Third

Millenniumrdquo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11(1) 1-23

Lin Nan (2001)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tt J Steven (2001) ldquoEconomic and Political Theorie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rdquo J S Ott (ed) The Na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Part 6 pp 179-189

Putnam Robert D (2000)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Y Touchstone

Rose-Ackerman Susan (1996) ldquoAltruism Nonprofits and

Economic Theoryrdquo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4 701-728

Salamon L M H K Anheier amp Associates (1999)

Global Civil Society 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altimore MD The 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Civil Society Studies

Powell WW and Steinberg R (2006)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2nd edition) New Haven

Yale U Press

Weisbrod B A (1974) ldquoToward a Theory of Voluntary

Non-Profit Sector in a Three-Sector Economyrdquo In

Edmund S Phelps(ed) Altruism Morality and

Economic Theory New York Russell Sage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顧忠華

學歷 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

現職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退休教授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

澄社社長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首任理事長

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華人民主文化基金會理事長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

事長

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之期刊 台灣民主季刊

當代

台灣社會學刊

學生輔導季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

台灣社會學

台灣社會學研究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哲學學報

榮譽獎項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之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林淑馨呂朝賢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二十年來臺灣的非營利組織(NPO)成長速度相當驚人

不僅在數量上大幅成長組織成立之宗旨與功能也愈趨專業化且

多元化從文化教育環保健康醫療社會福利社區發展

等幾乎涵蓋了社會中的所有層面正因為如此龐大且快速成長

的組織所扮演之角色日益重要且其所牽涉的利益關係人範圍更

為廣泛甚至還包含了大眾捐款能否被有效運用且不被中飽私囊

的責信問題等等因此 NPO 不僅在內部需要更健全完善的制

度來經營諸如董事會管理單位及志工之間關係的建立且更

重要的是還必須維繫其與企業部門公部門甚至是媒體之間平

衡和諧的互動關係並在這個社會治理脈絡中建立自己的位階

與立足點共同擔任社會治理者的角色與行動者基於此 NPO

必須先建立組織的治理機制方能有效參與社會治理再者 NPO

多面臨環境的劇烈變遷要處理的問題越來越複雜需求越趨多

元造成服務與資源的競爭「管理」這個名詞雖然代表企業管

理但是 NPO 因為沒有企業經營的傳統底限(利潤)因此更迫

切需要學習如何善用管理之道並借重管理來完成使命此刻提

的研究範疇甚廣包含 NPO的治理與領導NPO的責信NPO的

財務管理與租稅NPO的行銷管理NPO與志工志願主義NPO

的資源募集與運用NPO與人力資源及人才培育NPO與就業等

二內容

1 「績效評估或課責」在決策治理和管理這一塊的探討十分重

要績效評估在未來最好能朝向量化發展且可試著研擬一些指

標再者課責這議題在台灣還蠻需要被正視因為台灣的 NPO

愈來愈多在管理上蠻需要這一塊的此外在日本的 NPO管理

研究日本學者比較有提到像 NPO的「社會責任」以及「風險管

理」台灣比較少這樣的討論

2 目前的研究成果頗多呈現在行銷財務人力資本志工管

理文化價值與 NPO 的管理內涵等另外的研究重點則是 NPO

與市場關係政府關係以即與其他 NPO組織間的互動關係再

者在 NPO的決策治理跟管理運作方面也有頗多的研究議題與

成果是與 NPO 的發展跟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有關

例如很多台灣的 NPO發展到五年十年會面臨到轉型開始

想要朝向更複雜的組織體系以及產出內容以及組織本身結構裡

面的分化問題亦即大機構裡面分化出新的一個獨立的機構

3 談領導與治理董事會的部分牽涉到決策至於 NPO 的「財

務」部分現在會把三個結合起來即募款產業化創新這部

分結合其實這部分就等於組織管理很核心的部分此外如果

今天只是一般性組織大概就是談人力資源管理志工管理但

因為我們聚焦於是社福 NPO因此「專業主義」的部分十分重要

換言之著重專業性的探討例如遞送服務上的特殊性含使命

整體性運作怎麼搭配組織管理的部分這樣組織管理就不會零

散化且有一個主軸

4 新興且可延伸的研究議題-「非營利組織與科技社會」這個議

題不管在社會福利領域或其他學科都會談到例如虛擬社會網

絡或其他科技社會與福利服務的遞送再者有一個議題是跟在

地化有關即是「非營利組織與城鄉發展」這部分除了跟社會

企業有關係之外還有台灣最近縣市合併後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福利資源重構之後縣市政府怎麼樣去推動地方的非營利組織

形成新的治理模式等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2002)〈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以九二一賑災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1(2)39-77

呂朝賢(2002)〈對我國志願服務法的若干反思與建議〉《臺

大社會工作學刊》7203-241

呂朝賢與郭俊巖(2003)〈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

係以嘉義地區為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報》11143-188

呂朝賢與潘福財(2004)〈非營利組織變革以聖心教養院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2)79-115

呂朝賢(2005)〈民眾參與志願服務及期投入時間的影響因

素〉《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3121-163

呂朝賢(2005)〈中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台

大社會工作學刊》121-49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日本行政體系支援

作法之分析〉《第三部門學刊》第 3期1-37

林淑馨(2005)〈日本型公私協力之析探以第三部門與 PFI

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 16期1-33(TSSCI)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夥伴關係之析探以日本

為例〉《公共事務評論》第 6卷第 1期25-50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林淑馨(2008)〈社福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在服務輸送互動上

之困境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 122期47-62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官有垣李宜興謝祿宜(2006)〈社區型基金會的治理研究

以嘉義新港及宜蘭仰山兩家文教基金會為案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18期

官有垣康峰菁杜承嶸陸宛蘋陳怡璇(2009)〈臺灣社

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執行長角色職能之基礎分析〉《兒童

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5期頁 171-196

官有垣杜承嶸康峰菁(2009)〈非營利組織執行長的薪酬

探討以台灣社會福利相關類型的基金會為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30期

官有垣呂朝賢鄭清霞(2008)〈台灣第三部門的就業2005

年調查研究資料的分析〉《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

頁 45-85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 主編(2011)《非營利部門組織

與運作 2011年簡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官有垣 (2012)〈非營利組織執行長之治理-以臺灣社會福利

相關基金會為例〉《中國第三部門研究》第 2 卷頁 2-25

劉淑瓊(2005)〈績效品質與消費者權益保障論社會服務

契約委託的責信課題〉《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 卷

2 期

劉淑瓊(2008)〈競爭選擇論臺灣社會服務契約委託之市

場理性〉《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 18 期頁 67-104

劉淑瓊(200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載於蕭新煌等

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林淑馨

學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博士

現職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教授

經歷 民國八十三年度教育部公費留日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助理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副教授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考試院高普考特考訓練講座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交通統計研究所客座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公民社會中心諮詢委員

第三部門學會理事

公共事務評論編輯委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政治科學論叢

公共事務評論

行政暨政策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中國行政

榮譽獎項 國科會 2012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科會 2011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立臺北大學 2012年學術研究獎

國立臺北大學 2011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10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09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台北大學 100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

國立臺北大學 101年度教師創新教材與教法獎勵

國科會第 51屆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呂朝賢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 教授

經歷 中正大學會福利學系兼任副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在全球性的趨勢下傳統的公部門營利部門和第三部門之

間的界線進一步變得模糊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或社會

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出現正是這種情況的體現社會

經濟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說是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混合

物也代表著慈善福利機構對社會提供服務的另一種介入目前

在歐陸與美國兩地此概念的發展卻有實質的突破2000 年迄

今其他地區如東亞和拉丁美洲也日益對此概念的內涵與相關的

研究深感興趣有關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大西洋兩岸雙方共同的

特質是受到社會目的驅使的新型態創業行為因而蓬勃發展的領

域其實是構建於第三部門之中根據多數歐洲的傳統(Evers

and Laville 2004)第三部門集結了合作社協會互助會社

和日益增加的基金會等類型的組織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以「社

會經濟」(social economy)一詞稱呼「第三部門」意謂這是一

種透過經濟活動追求實踐民主的方式而對於社會企業和創業精

神等概念的後續演變賦予了深厚的意涵

二內容

1 關於社會企業到底這類組織跟傳統非營利組織或營利企業

組織身分別有何差異其獨特性為何為何其可以自成部門可

以單獨立法有他自己可以研究的議題

2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研究

的主要學派 A 美國的社會創新學派(Social Innovation

School)與社會企業賺取所得學派(Social EnterpriseEarned

Income School) B 歐陸的 EMES 學派(The EMES Approach)與

英國的學派(The UK Approach)

3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傳統在非營利組織的盈餘和

利潤不分配的限制是不是還適用在社會企業裡面這是一個非常

值得探討的議題如果強調社會企業跟以前的非營利組織有什麼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三參考文獻

Beland D Durandal JPV (2012) Aging in France

population trends policy issu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e Gerontologist doi

101093gerontgns149

Hsu H C (2010) Trajectory of life satisfaction

subjective economic status and successful aging in

Taiwan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99(3) 455-468

Hsu H C (2012) Trajectories of life satisfaction and

covariates among the older adults in Taiwan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55(1)

210-216

Hsu H C Jones B L (2012) Multiple trajectories of

successful aging of older and younger cohorts The

Gerontologist 52(6) 843-856

Hsu HC (2011) Impact of morbidity and life events on

successful aging 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3(4) 458-469 DOI

1011771010539511412575

Hsu HC Lew-Ting CY Wu SC (2001) Age period

and cohort effects on the attitude toward supporting

parents in Taiwan The Gerontologist 41 716-722

Kasl SV (1995) Strategies in research on health and

aging looking beyond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Journal of Gerontology Social Sciences 50B(4)

S191-S193

Kemper P (2003) Long-term care research and policy

The Gerontologist 43(4) 436-446

Wolinsky F D (1994) Health services utilization

among older adults conceptual measurement and

modeling issues in secondary analysis The

Gerontologist 34(4) 470-475

徐慧娟張明正(2004)臺灣老人成功老化與活躍老化現況

多層次分析臺灣社會福利學刊 3(2) 1-36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徐慧娟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

現職 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教授

經歷 亞洲大學醫務管理學系副教授

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助理教授

台大醫院企劃室護理部組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The Gerontologist

Geriatrics and Geronotology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Social Science amp Medicine

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Aging amp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Ageing amp Society

Women and Health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

臺灣社會福利學刊台灣公共衛生雜誌等

榮譽獎項 國科會優秀年輕學者獎勵

研習營-社工-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王德睦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此部分為觀念與理論層面的介紹對於欲進入此研究領域的

研究者而言為重要的基礎課程

二內容

(一)貧窮的定義

(二)貧窮的測量包括家庭人數與組成地區時間因素等的考

(三)貧窮的理論觀點包括

1 個人態度或動機的解釋

2 貧窮文化

3 人力資本論

4 與勞動市場有關的論點雨露均霑論(Trickle Down

Thesis)新結構論(New Structuralism)雙元勞動

論(Dual Labor Market Theory)區域勞力市場論

5 福利依賴與工作反誘因的觀點

6 新社會風險論

7 社會排除論

8 生命歷程論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王德睦20001960s以降的美國貧窮理論回顧與

整合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12 卷 第 1 期 第

149-195頁(TSSCI)

林美伶王德睦2000貧窮門檻對貧窮率與貧窮人口組成之

影響台灣社會福利學刊(電子期刊) 第 1 期(中華

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王仕圖蔡勇美2001貧窮動態嘉義縣貧戶的追

蹤研究台大人口學刊 第 21期 第 61-75頁(TSSCI)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1貧窮持續時間的動態分析

以嘉義縣 1990-1998年之低收入戶為例台灣社會學刊

第 26期 第 211-250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 2002英國濟貧政策的形成與轉化

(1601-1834)從馬克斯的觀點的探討社會政策與社

會工作學刊 第 6卷 第 1期 第 5-59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04兒童與成人基本生活費

用的差異調查研究 第 13期 第 5-38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308嘉義縣低收入戶脫貧與

再進入貧窮之分析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第 73-108

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何華欽王德睦呂朝賢200312貧窮測量對貧窮人口組

成之影響預算標準之訂定與模擬台大人口學刊 第

27期 第 67-104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12台灣貧窮門檻與測量的

建立FCSU 的應用台大社工學刊 第 8 期 第 1-46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506貧窮的測量發生率

強度與不均度人口學刊 第 30期 第 1-28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200612台灣貧窮女性化的再檢視人口

學刊 第 33期 第 103-131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701係貧窮的原罪或係城鄉差距

談影響兒童應予學習機會的因素教育與社會研究 第

12期 第 113-135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200712Panel Analysis of Low-income

Elderly-headed household Empirical Evidence for

Chia-yi County in Taiwan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第 11卷 第 2期 第 111-148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200806全球化下脫貧策略的政治經濟研

究從 Anthony Giddens 觀點的探討東吳社會工作學

報 第 18期 第 105-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劉一龍200808所得成長所得不均與

家戶變遷對貧窮率之影響以台灣地區 1990 年至 2004

年為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第 7卷 第 1期 第 29-63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呂朝賢陳俊全王德睦200812台灣的社會救助動態

趨勢型態與成因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20卷 第

4期 第 441-479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812多面向的台灣兒童貧窮趨勢SST

指標的應用與分解台大社工學刊 第 18 期 第

191-230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朝賢王德睦林怡婷沈明彥200912台灣兒童暨家庭

扶助基金會經濟扶助個案給付動態以嘉義分事務所為

例(1967-2008)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第 20期 第 57-92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李秀如王德睦201101台灣兒童貧窮不均度的變遷以

迴歸為基礎的夏普利值分解法分析影響因素台灣社會

工作學刊 第 8期 第 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王德睦

學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1988)

現職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經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1988-1991)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副教授(1991-1993)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兼系主任(1998-2001)

台灣社會福利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Ethnology

The Eastern Anthropologist

中國社會學刊

台大人口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銀行季刊

台灣社會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調查研究

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人口學刊

教育與社會研究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王永慈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介紹台灣貧窮研究的發現藉以觀察台灣貧窮現象的變化同時也提出台灣

與國外對抗貧窮的理念政策服務協助參與者在意識型態政策與服務各層

次都有更深的思考

二內容

(一)台灣貧窮研究的狀況(含碩博士論文)

(二)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包括與失業工作貧窮相關的議題

(三)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的意識型態包括貧窮文化福利依賴脫貧等議

題的辯證

(四)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台灣與國外經驗包括 EITC社會救助法的修法

資產形成工作福利等此外社會企業微型創業等相關的作法也值得介

三參考文獻

(一)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Li-Ching Lyu (2013) The emergence of food

bankvoucher programs in Taiwan a new measure for combating poverty

and food insecurit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in press)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Chack-Kie Wong Kwong-Leung Tang (2012) Citizensrsquo

Attitudes Towards Economic Insecurity and Government After the 2007

Financial Tsunami A Hong Kong and Taiwan Comparis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in press) DOI

101111j1468-2397201200883x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Jun-Rong Chen (2012) Child Poverty in Taiwan

dur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Social

Risk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22(1--2)

20-35(SSCI)

王永慈陳昭榮(2011)貧富家庭教育資源中財務資本之比較研究臺灣教育社

會學研究 11(2) 1-45(TSSCI)

Ozawa M Y Lee amp Y Wang (2011) Economic Conditions of Female-headed

Households in Taiwan in comparison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Swede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27(1)65-76

王永慈 (2007) 「積極促進」概念的解析東吳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頁

151-173

王永慈 (2005) 低收入外籍與大陸配偶家庭之致貧分析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第

四期頁 1-32

王永慈 (2005) 台灣的貧窮問題相關研究的檢視台大社工學刊第十期 頁

1-54

王永慈 (2009) 台灣新貧問題的分析與政策思考於田弘茂與林正義主編「探索

台灣社會福利問題」國策研究院出版

王永慈 (2007) 「台灣的扶貧政策」於王卓祺等主編兩岸三地的社會政策---

理論與實務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關秉寅王永慈 (2005)寧靜革命台灣社會價值觀的變化王振寰章英華主

編凝聚台灣生命力頁 65-99巨流

王永慈 (2005) 「第十章社會政策」於顧東輝主編社會工作概論頁 195-212

上海譯文出版社

王永慈 (2010) 「第 6章台灣的貧窮問題」於瞿海源張苙雲

主編台灣的社會問題巨流

(二)碩博士論文

黃乃凡(1994)台灣貧窮女性化的探討女性戶長家戶貧窮現象之貫時性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何華欽(2003)台灣的貧窮趨勢界定測量與指標應用(博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2CCU0020601022ampsearchmode=basic

巫懿真(2004)府城低收入單親女性與工作貧窮勞動政策與社會安全之檢視(碩

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CCU0520601422ampseachmode=basic

姜義雯(2004)影響台灣階層化因素生活機會與五個貧窮家庭比較研究(碩士

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PU00521602022ampsearchmode=basic

黃聖紜(2004)窮孩子bull低成就家庭貧窮對子女教育成就與生涯選擇的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劉邦富(2005)台灣貧窮家庭兒童照顧政策落差研究(博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THU0020100522ampsearchmode=basic

蔡正海(2005)臺灣地區單人家戶貧窮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鄭淑文(2005)從家庭生命歷程分析貧窮動態 --以嘉義家庭扶助中心經濟扶助

個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倪家欣(2006)臺灣貧窮家庭的社會支持mdash低收入戶樣本的分析(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TPU020800622ampsearchmode=basic

王紹樺(2006)臺灣貧窮風險探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

北市

林茹茵(2006)貧窮女性單親生活因應策略之探討與類型建構(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CNU0210026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文婷(2007)運用優勢觀點探討青少年之貧窮生活經驗(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TNU5201003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怡婷(2007)家戶內所得分配後的台灣女性貧窮圖像(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陳柯玫(2007)「貧窮文化」的詛咒mdash台北市安康社區次文化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凱萱(2008)貧窮青少年生涯抉擇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

金會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CNU021002722ampsearchmode=basic

李秀如(2008)台灣兒童的貧窮輪廓-趨勢的測量與因素的分析(未出版之博士

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張 君 培 ( 2008 ) 社 會 工 作 者 的 貧 窮 意 象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THU0020102622ampsearchmode=basic

黃雅伶(2008)泥沼中的春芽-貧窮兒童的成長與機會(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PU00521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呂芬芬(2009)國小低收入戶學童貧窮烙印覺知之探討(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8HCU0820600722ampsearchmode=basic

吳佳明(2010)貧窮少年生活經驗中復原力發展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吳德偉(2010)臺灣工作貧窮者的生活幸福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PU000201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馬淑蓉(2010)工作貧窮女性單親家庭邁向脫貧之歷程研究以被社會救助法

排除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陳昱志(2010)走在生命的黃磚路貧窮女單親復原力因素與家庭適應關係之

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陳瑩蓉(2010)貧窮家庭親職化少年的自主發展(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

新北市

葉 炫 偵 ( 2010 ) 影 響 台 灣 工 作 貧 窮 的 因 素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CCU0020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謝孟純(2010)家戶內女性就業所得對家戶貧窮率改變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石亦柔(2011)娑婆轉境--貧窮家庭主要照顧者參與社會救助福利服務充權經

驗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PUS520102222ampsearchmode=basic

胡聚名(2011)騎牆與追尋貧窮男社工性別處境的行動與反思(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陳韻雯(2011)貧窮兒童的社會排除經驗以兒童中心取向探討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CNU021001822ampsearchmode=basic

鄭婷尹(2011)臺灣原住民族貧窮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

大學新北市

預計上課

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

討論時數

1小時

王永慈

學歷 PhD in social work at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USA

現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經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專任副教授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系專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Australasian Journal on Ageing

Asian Social Work and Policy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sian Developmen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Human Service

Social Work Education

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

Social Work Research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Abstracts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政大社會學報

社會工作學刊

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

輔仁學誌

榮譽獎項 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獎勵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科學院學術研究獎勵

輔仁大學輔仁學術研究獎

研習營-社工-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顧忠華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非營利組織(NPO)的活動觸角不再侷限於傳統慈善領域

舉凡健康照顧教育宗教環保藝術乃至於企業的活動

都與 NPO 息息相關此一發展趨勢同時造就了 NPO 成為一門跨

學科整合的新研究領域因此有關 NPO 的理論之中並沒有一

門稱之為 NPO 之學門但是卻有許多針對 NPO 進行相關的探

討如預測 NPO 存在於社會之因素探討 NPO 的社會影響或

各種不同部門之間的互動等很明顯地這些討論 NPO 的理論

與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社會心理文化與社會人類學哲

學宗教歷史社會行政等都有密切的關聯不管是經濟學

政治學或社會學的相關理論其切入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的分

析中均從較為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試圖對於當下之社會環境

之下NPO 如何進行組織的安排與設計如何遞送服務與方案

或是如何形塑其組織與外環境的網絡關係以因應社會之變遷

二內容

1 關於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近二十年來的探討聚焦於

下列的理論觀點首先是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 NPO的分類其次

針對政府無法滿足消費者公共財貨與服務需求的「公共財理

論」接著是就契約失效而導致的「失靈理論」(failure theory)

進行探討以及「消費者控制理論」「企業家理論」此部分屬於

創新性議題最後是針對「利他主義與慈善行為」進行概念分析

有關社會學對於 NPO行為的解釋「組織生態學觀點」(ecology of

organization)著重於瞭解 NPO組織與社會環境的關係而「資

源依賴理論」(the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有助於 NPO

瞭 解 資 源 的 競 爭 關 係 再 者 「 制 度 學 派 觀 點 」

(institutionalism)有助於吾人瞭解制度或政策對於 NPO的影

響最後則是從「社會資本理論」(social capital theory)與

「公民社會觀點」(civil society)論述 NPO在當今社會扮演的

之角色

2 隨著台灣的 NPO 與社會福利議題探討的深入與多樣其核心

關懷不外聚焦於「政府跟民營化」的部分民營化大概是十幾年

來談的很多的議題接著另外一個相關的領域是 NPO的「內部

治理」進而衍生的理論觀點有社會資本理論與治理理論以致

於最近發展到比較大的範圍如全球化社會內部治理文化

3 NPO 與社會福利的理論觀點範疇在這幾年的研究很重視組

織屬性的混合亦即越來越重視組織的 MIX 特質亦即你沒

有辦法截然把黑與白分的很清楚也無法截然說非營利營利組

織和公部門彼此的界域是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NPO相

當程度也跟營利組織借用了很多的概念與管理知識進來這個對

於 NPO的屬性產生滲透與混合的影響等其實長期照護的領域就

是一種非常標準的 MIX的特質

4 社會學的理論概「人口生態學」(Population Ecology)對於

NPO與社福研究的影響其實很多人口生態學觀點看到的是 NPO

具有很多不同類型它們會有一段時間大規模的成長然而有一

段時間有一些組織就退場或消失另外一個是「複雜理論」

(Complex Theory)論述的是因為有一些部門間的失靈存在

會影響到這中間的因果關係可能沒有一個固定的脈絡可以去預

測到底在這種情況下將來整個環境的變化對於非營利部門

的發展和影響如何

5 NPO 部門與政府企業非正式部門等的互動關係理論雖

然僅有少數關於部門界域的聚合或侵蝕的實證或跨部門研究出

現但卻有為數不少關於這種趨勢的社會學理論解釋被提出這

樣的觀念採借於網絡生態學交換理論開放系統聯盟資

源依賴甚至是後現代理論而其經常使用的的自變項包括規

模時間結構財務資源體系決策與治理模式專業化程度

以及服務提供的技術等

6 台灣在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其實是借用西方的觀點這個理

論觀點到台灣來要做一些轉化跟調適過去的研究當中也發現

這一點本土經驗加以修正或強化相關的理論觀點是絕對有必要

三參考文獻

王仕圖官有垣李宜興 (2011)〈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理論〉

收錄於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組織部

門組織與運作》第一章頁 15-34台北巨流圖書公

官有垣 (2001)〈第三部門與公民社會的建構部門互動的

理論探討〉《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4期頁 163-201

官有垣 (2003)〈第三部門的研究經濟學觀點與部門互動

理論的檢視〉《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 3期頁 1-29

顧忠華 ( 1999)〈公民結社的結構變遷-以台灣非營利組織

的發展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Vol0 No36

pp123-145

顧忠華 (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台

灣社會學研究》No4 pp145-189

顧忠華(2004)〈我對台灣第三部門研究的中間考察與反

省〉《第三部門學刊》No1 pp190-206

Ben-Ner A (1986) ldquo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hy Do

They Exist in Market Economicsrdquo In

Rose-AckermanSusan(ed) The Economics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Studies in Structure and Policy

Oxford Oxford Univ Press

DiMaggio P J and H K Anheier (1990) ldquoThe Sociolog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Sectorsrdquo Annu Rev

Sociol 16137-159

Douglas J (1987) ldquoPolitical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 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

Press

Hansmann Henry (1987) ldquoEconomic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Kramer R M (2000)ldquoA Third Sector in the Third

Millenniumrdquo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11(1) 1-23

Lin Nan (2001)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tt J Steven (2001) ldquoEconomic and Political Theorie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rdquo J S Ott (ed) The Na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Part 6 pp 179-189

Putnam Robert D (2000)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Y Touchstone

Rose-Ackerman Susan (1996) ldquoAltruism Nonprofits and

Economic Theoryrdquo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4 701-728

Salamon L M H K Anheier amp Associates (1999)

Global Civil Society 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altimore MD The 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Civil Society Studies

Powell WW and Steinberg R (2006)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2nd edition) New Haven

Yale U Press

Weisbrod B A (1974) ldquoToward a Theory of Voluntary

Non-Profit Sector in a Three-Sector Economyrdquo In

Edmund S Phelps(ed) Altruism Morality and

Economic Theory New York Russell Sage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顧忠華

學歷 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

現職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退休教授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

澄社社長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首任理事長

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華人民主文化基金會理事長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

事長

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之期刊 台灣民主季刊

當代

台灣社會學刊

學生輔導季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

台灣社會學

台灣社會學研究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哲學學報

榮譽獎項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之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林淑馨呂朝賢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二十年來臺灣的非營利組織(NPO)成長速度相當驚人

不僅在數量上大幅成長組織成立之宗旨與功能也愈趨專業化且

多元化從文化教育環保健康醫療社會福利社區發展

等幾乎涵蓋了社會中的所有層面正因為如此龐大且快速成長

的組織所扮演之角色日益重要且其所牽涉的利益關係人範圍更

為廣泛甚至還包含了大眾捐款能否被有效運用且不被中飽私囊

的責信問題等等因此 NPO 不僅在內部需要更健全完善的制

度來經營諸如董事會管理單位及志工之間關係的建立且更

重要的是還必須維繫其與企業部門公部門甚至是媒體之間平

衡和諧的互動關係並在這個社會治理脈絡中建立自己的位階

與立足點共同擔任社會治理者的角色與行動者基於此 NPO

必須先建立組織的治理機制方能有效參與社會治理再者 NPO

多面臨環境的劇烈變遷要處理的問題越來越複雜需求越趨多

元造成服務與資源的競爭「管理」這個名詞雖然代表企業管

理但是 NPO 因為沒有企業經營的傳統底限(利潤)因此更迫

切需要學習如何善用管理之道並借重管理來完成使命此刻提

的研究範疇甚廣包含 NPO的治理與領導NPO的責信NPO的

財務管理與租稅NPO的行銷管理NPO與志工志願主義NPO

的資源募集與運用NPO與人力資源及人才培育NPO與就業等

二內容

1 「績效評估或課責」在決策治理和管理這一塊的探討十分重

要績效評估在未來最好能朝向量化發展且可試著研擬一些指

標再者課責這議題在台灣還蠻需要被正視因為台灣的 NPO

愈來愈多在管理上蠻需要這一塊的此外在日本的 NPO管理

研究日本學者比較有提到像 NPO的「社會責任」以及「風險管

理」台灣比較少這樣的討論

2 目前的研究成果頗多呈現在行銷財務人力資本志工管

理文化價值與 NPO 的管理內涵等另外的研究重點則是 NPO

與市場關係政府關係以即與其他 NPO組織間的互動關係再

者在 NPO的決策治理跟管理運作方面也有頗多的研究議題與

成果是與 NPO 的發展跟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有關

例如很多台灣的 NPO發展到五年十年會面臨到轉型開始

想要朝向更複雜的組織體系以及產出內容以及組織本身結構裡

面的分化問題亦即大機構裡面分化出新的一個獨立的機構

3 談領導與治理董事會的部分牽涉到決策至於 NPO 的「財

務」部分現在會把三個結合起來即募款產業化創新這部

分結合其實這部分就等於組織管理很核心的部分此外如果

今天只是一般性組織大概就是談人力資源管理志工管理但

因為我們聚焦於是社福 NPO因此「專業主義」的部分十分重要

換言之著重專業性的探討例如遞送服務上的特殊性含使命

整體性運作怎麼搭配組織管理的部分這樣組織管理就不會零

散化且有一個主軸

4 新興且可延伸的研究議題-「非營利組織與科技社會」這個議

題不管在社會福利領域或其他學科都會談到例如虛擬社會網

絡或其他科技社會與福利服務的遞送再者有一個議題是跟在

地化有關即是「非營利組織與城鄉發展」這部分除了跟社會

企業有關係之外還有台灣最近縣市合併後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福利資源重構之後縣市政府怎麼樣去推動地方的非營利組織

形成新的治理模式等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2002)〈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以九二一賑災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1(2)39-77

呂朝賢(2002)〈對我國志願服務法的若干反思與建議〉《臺

大社會工作學刊》7203-241

呂朝賢與郭俊巖(2003)〈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

係以嘉義地區為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報》11143-188

呂朝賢與潘福財(2004)〈非營利組織變革以聖心教養院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2)79-115

呂朝賢(2005)〈民眾參與志願服務及期投入時間的影響因

素〉《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3121-163

呂朝賢(2005)〈中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台

大社會工作學刊》121-49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日本行政體系支援

作法之分析〉《第三部門學刊》第 3期1-37

林淑馨(2005)〈日本型公私協力之析探以第三部門與 PFI

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 16期1-33(TSSCI)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夥伴關係之析探以日本

為例〉《公共事務評論》第 6卷第 1期25-50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林淑馨(2008)〈社福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在服務輸送互動上

之困境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 122期47-62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官有垣李宜興謝祿宜(2006)〈社區型基金會的治理研究

以嘉義新港及宜蘭仰山兩家文教基金會為案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18期

官有垣康峰菁杜承嶸陸宛蘋陳怡璇(2009)〈臺灣社

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執行長角色職能之基礎分析〉《兒童

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5期頁 171-196

官有垣杜承嶸康峰菁(2009)〈非營利組織執行長的薪酬

探討以台灣社會福利相關類型的基金會為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30期

官有垣呂朝賢鄭清霞(2008)〈台灣第三部門的就業2005

年調查研究資料的分析〉《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

頁 45-85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 主編(2011)《非營利部門組織

與運作 2011年簡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官有垣 (2012)〈非營利組織執行長之治理-以臺灣社會福利

相關基金會為例〉《中國第三部門研究》第 2 卷頁 2-25

劉淑瓊(2005)〈績效品質與消費者權益保障論社會服務

契約委託的責信課題〉《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 卷

2 期

劉淑瓊(2008)〈競爭選擇論臺灣社會服務契約委託之市

場理性〉《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 18 期頁 67-104

劉淑瓊(200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載於蕭新煌等

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林淑馨

學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博士

現職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教授

經歷 民國八十三年度教育部公費留日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助理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副教授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考試院高普考特考訓練講座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交通統計研究所客座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公民社會中心諮詢委員

第三部門學會理事

公共事務評論編輯委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政治科學論叢

公共事務評論

行政暨政策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中國行政

榮譽獎項 國科會 2012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科會 2011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立臺北大學 2012年學術研究獎

國立臺北大學 2011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10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09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台北大學 100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

國立臺北大學 101年度教師創新教材與教法獎勵

國科會第 51屆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呂朝賢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 教授

經歷 中正大學會福利學系兼任副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在全球性的趨勢下傳統的公部門營利部門和第三部門之

間的界線進一步變得模糊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或社會

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出現正是這種情況的體現社會

經濟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說是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混合

物也代表著慈善福利機構對社會提供服務的另一種介入目前

在歐陸與美國兩地此概念的發展卻有實質的突破2000 年迄

今其他地區如東亞和拉丁美洲也日益對此概念的內涵與相關的

研究深感興趣有關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大西洋兩岸雙方共同的

特質是受到社會目的驅使的新型態創業行為因而蓬勃發展的領

域其實是構建於第三部門之中根據多數歐洲的傳統(Evers

and Laville 2004)第三部門集結了合作社協會互助會社

和日益增加的基金會等類型的組織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以「社

會經濟」(social economy)一詞稱呼「第三部門」意謂這是一

種透過經濟活動追求實踐民主的方式而對於社會企業和創業精

神等概念的後續演變賦予了深厚的意涵

二內容

1 關於社會企業到底這類組織跟傳統非營利組織或營利企業

組織身分別有何差異其獨特性為何為何其可以自成部門可

以單獨立法有他自己可以研究的議題

2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研究

的主要學派 A 美國的社會創新學派(Social Innovation

School)與社會企業賺取所得學派(Social EnterpriseEarned

Income School) B 歐陸的 EMES 學派(The EMES Approach)與

英國的學派(The UK Approach)

3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傳統在非營利組織的盈餘和

利潤不分配的限制是不是還適用在社會企業裡面這是一個非常

值得探討的議題如果強調社會企業跟以前的非營利組織有什麼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Gerontologist 34(4) 470-475

徐慧娟張明正(2004)臺灣老人成功老化與活躍老化現況

多層次分析臺灣社會福利學刊 3(2) 1-36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徐慧娟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

現職 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教授

經歷 亞洲大學醫務管理學系副教授

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助理教授

台大醫院企劃室護理部組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The Gerontologist

Geriatrics and Geronotology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Social Science amp Medicine

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Aging amp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Ageing amp Society

Women and Health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

臺灣社會福利學刊台灣公共衛生雜誌等

榮譽獎項 國科會優秀年輕學者獎勵

研習營-社工-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王德睦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此部分為觀念與理論層面的介紹對於欲進入此研究領域的

研究者而言為重要的基礎課程

二內容

(一)貧窮的定義

(二)貧窮的測量包括家庭人數與組成地區時間因素等的考

(三)貧窮的理論觀點包括

1 個人態度或動機的解釋

2 貧窮文化

3 人力資本論

4 與勞動市場有關的論點雨露均霑論(Trickle Down

Thesis)新結構論(New Structuralism)雙元勞動

論(Dual Labor Market Theory)區域勞力市場論

5 福利依賴與工作反誘因的觀點

6 新社會風險論

7 社會排除論

8 生命歷程論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王德睦20001960s以降的美國貧窮理論回顧與

整合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12 卷 第 1 期 第

149-195頁(TSSCI)

林美伶王德睦2000貧窮門檻對貧窮率與貧窮人口組成之

影響台灣社會福利學刊(電子期刊) 第 1 期(中華

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王仕圖蔡勇美2001貧窮動態嘉義縣貧戶的追

蹤研究台大人口學刊 第 21期 第 61-75頁(TSSCI)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1貧窮持續時間的動態分析

以嘉義縣 1990-1998年之低收入戶為例台灣社會學刊

第 26期 第 211-250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 2002英國濟貧政策的形成與轉化

(1601-1834)從馬克斯的觀點的探討社會政策與社

會工作學刊 第 6卷 第 1期 第 5-59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04兒童與成人基本生活費

用的差異調查研究 第 13期 第 5-38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308嘉義縣低收入戶脫貧與

再進入貧窮之分析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第 73-108

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何華欽王德睦呂朝賢200312貧窮測量對貧窮人口組

成之影響預算標準之訂定與模擬台大人口學刊 第

27期 第 67-104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12台灣貧窮門檻與測量的

建立FCSU 的應用台大社工學刊 第 8 期 第 1-46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506貧窮的測量發生率

強度與不均度人口學刊 第 30期 第 1-28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200612台灣貧窮女性化的再檢視人口

學刊 第 33期 第 103-131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701係貧窮的原罪或係城鄉差距

談影響兒童應予學習機會的因素教育與社會研究 第

12期 第 113-135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200712Panel Analysis of Low-income

Elderly-headed household Empirical Evidence for

Chia-yi County in Taiwan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第 11卷 第 2期 第 111-148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200806全球化下脫貧策略的政治經濟研

究從 Anthony Giddens 觀點的探討東吳社會工作學

報 第 18期 第 105-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劉一龍200808所得成長所得不均與

家戶變遷對貧窮率之影響以台灣地區 1990 年至 2004

年為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第 7卷 第 1期 第 29-63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呂朝賢陳俊全王德睦200812台灣的社會救助動態

趨勢型態與成因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20卷 第

4期 第 441-479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812多面向的台灣兒童貧窮趨勢SST

指標的應用與分解台大社工學刊 第 18 期 第

191-230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朝賢王德睦林怡婷沈明彥200912台灣兒童暨家庭

扶助基金會經濟扶助個案給付動態以嘉義分事務所為

例(1967-2008)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第 20期 第 57-92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李秀如王德睦201101台灣兒童貧窮不均度的變遷以

迴歸為基礎的夏普利值分解法分析影響因素台灣社會

工作學刊 第 8期 第 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王德睦

學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1988)

現職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經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1988-1991)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副教授(1991-1993)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兼系主任(1998-2001)

台灣社會福利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Ethnology

The Eastern Anthropologist

中國社會學刊

台大人口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銀行季刊

台灣社會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調查研究

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人口學刊

教育與社會研究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王永慈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介紹台灣貧窮研究的發現藉以觀察台灣貧窮現象的變化同時也提出台灣

與國外對抗貧窮的理念政策服務協助參與者在意識型態政策與服務各層

次都有更深的思考

二內容

(一)台灣貧窮研究的狀況(含碩博士論文)

(二)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包括與失業工作貧窮相關的議題

(三)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的意識型態包括貧窮文化福利依賴脫貧等議

題的辯證

(四)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台灣與國外經驗包括 EITC社會救助法的修法

資產形成工作福利等此外社會企業微型創業等相關的作法也值得介

三參考文獻

(一)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Li-Ching Lyu (2013) The emergence of food

bankvoucher programs in Taiwan a new measure for combating poverty

and food insecurit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in press)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Chack-Kie Wong Kwong-Leung Tang (2012) Citizensrsquo

Attitudes Towards Economic Insecurity and Government After the 2007

Financial Tsunami A Hong Kong and Taiwan Comparis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in press) DOI

101111j1468-2397201200883x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Jun-Rong Chen (2012) Child Poverty in Taiwan

dur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Social

Risk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22(1--2)

20-35(SSCI)

王永慈陳昭榮(2011)貧富家庭教育資源中財務資本之比較研究臺灣教育社

會學研究 11(2) 1-45(TSSCI)

Ozawa M Y Lee amp Y Wang (2011) Economic Conditions of Female-headed

Households in Taiwan in comparison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Swede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27(1)65-76

王永慈 (2007) 「積極促進」概念的解析東吳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頁

151-173

王永慈 (2005) 低收入外籍與大陸配偶家庭之致貧分析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第

四期頁 1-32

王永慈 (2005) 台灣的貧窮問題相關研究的檢視台大社工學刊第十期 頁

1-54

王永慈 (2009) 台灣新貧問題的分析與政策思考於田弘茂與林正義主編「探索

台灣社會福利問題」國策研究院出版

王永慈 (2007) 「台灣的扶貧政策」於王卓祺等主編兩岸三地的社會政策---

理論與實務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關秉寅王永慈 (2005)寧靜革命台灣社會價值觀的變化王振寰章英華主

編凝聚台灣生命力頁 65-99巨流

王永慈 (2005) 「第十章社會政策」於顧東輝主編社會工作概論頁 195-212

上海譯文出版社

王永慈 (2010) 「第 6章台灣的貧窮問題」於瞿海源張苙雲

主編台灣的社會問題巨流

(二)碩博士論文

黃乃凡(1994)台灣貧窮女性化的探討女性戶長家戶貧窮現象之貫時性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何華欽(2003)台灣的貧窮趨勢界定測量與指標應用(博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2CCU0020601022ampsearchmode=basic

巫懿真(2004)府城低收入單親女性與工作貧窮勞動政策與社會安全之檢視(碩

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CCU0520601422ampseachmode=basic

姜義雯(2004)影響台灣階層化因素生活機會與五個貧窮家庭比較研究(碩士

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PU00521602022ampsearchmode=basic

黃聖紜(2004)窮孩子bull低成就家庭貧窮對子女教育成就與生涯選擇的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劉邦富(2005)台灣貧窮家庭兒童照顧政策落差研究(博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THU0020100522ampsearchmode=basic

蔡正海(2005)臺灣地區單人家戶貧窮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鄭淑文(2005)從家庭生命歷程分析貧窮動態 --以嘉義家庭扶助中心經濟扶助

個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倪家欣(2006)臺灣貧窮家庭的社會支持mdash低收入戶樣本的分析(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TPU020800622ampsearchmode=basic

王紹樺(2006)臺灣貧窮風險探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

北市

林茹茵(2006)貧窮女性單親生活因應策略之探討與類型建構(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CNU0210026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文婷(2007)運用優勢觀點探討青少年之貧窮生活經驗(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TNU5201003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怡婷(2007)家戶內所得分配後的台灣女性貧窮圖像(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陳柯玫(2007)「貧窮文化」的詛咒mdash台北市安康社區次文化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凱萱(2008)貧窮青少年生涯抉擇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

金會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CNU021002722ampsearchmode=basic

李秀如(2008)台灣兒童的貧窮輪廓-趨勢的測量與因素的分析(未出版之博士

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張 君 培 ( 2008 ) 社 會 工 作 者 的 貧 窮 意 象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THU0020102622ampsearchmode=basic

黃雅伶(2008)泥沼中的春芽-貧窮兒童的成長與機會(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PU00521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呂芬芬(2009)國小低收入戶學童貧窮烙印覺知之探討(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8HCU0820600722ampsearchmode=basic

吳佳明(2010)貧窮少年生活經驗中復原力發展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吳德偉(2010)臺灣工作貧窮者的生活幸福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PU000201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馬淑蓉(2010)工作貧窮女性單親家庭邁向脫貧之歷程研究以被社會救助法

排除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陳昱志(2010)走在生命的黃磚路貧窮女單親復原力因素與家庭適應關係之

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陳瑩蓉(2010)貧窮家庭親職化少年的自主發展(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

新北市

葉 炫 偵 ( 2010 ) 影 響 台 灣 工 作 貧 窮 的 因 素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CCU0020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謝孟純(2010)家戶內女性就業所得對家戶貧窮率改變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石亦柔(2011)娑婆轉境--貧窮家庭主要照顧者參與社會救助福利服務充權經

驗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PUS520102222ampsearchmode=basic

胡聚名(2011)騎牆與追尋貧窮男社工性別處境的行動與反思(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陳韻雯(2011)貧窮兒童的社會排除經驗以兒童中心取向探討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CNU021001822ampsearchmode=basic

鄭婷尹(2011)臺灣原住民族貧窮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

大學新北市

預計上課

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

討論時數

1小時

王永慈

學歷 PhD in social work at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USA

現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經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專任副教授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系專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Australasian Journal on Ageing

Asian Social Work and Policy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sian Developmen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Human Service

Social Work Education

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

Social Work Research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Abstracts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政大社會學報

社會工作學刊

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

輔仁學誌

榮譽獎項 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獎勵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科學院學術研究獎勵

輔仁大學輔仁學術研究獎

研習營-社工-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顧忠華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非營利組織(NPO)的活動觸角不再侷限於傳統慈善領域

舉凡健康照顧教育宗教環保藝術乃至於企業的活動

都與 NPO 息息相關此一發展趨勢同時造就了 NPO 成為一門跨

學科整合的新研究領域因此有關 NPO 的理論之中並沒有一

門稱之為 NPO 之學門但是卻有許多針對 NPO 進行相關的探

討如預測 NPO 存在於社會之因素探討 NPO 的社會影響或

各種不同部門之間的互動等很明顯地這些討論 NPO 的理論

與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社會心理文化與社會人類學哲

學宗教歷史社會行政等都有密切的關聯不管是經濟學

政治學或社會學的相關理論其切入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的分

析中均從較為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試圖對於當下之社會環境

之下NPO 如何進行組織的安排與設計如何遞送服務與方案

或是如何形塑其組織與外環境的網絡關係以因應社會之變遷

二內容

1 關於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近二十年來的探討聚焦於

下列的理論觀點首先是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 NPO的分類其次

針對政府無法滿足消費者公共財貨與服務需求的「公共財理

論」接著是就契約失效而導致的「失靈理論」(failure theory)

進行探討以及「消費者控制理論」「企業家理論」此部分屬於

創新性議題最後是針對「利他主義與慈善行為」進行概念分析

有關社會學對於 NPO行為的解釋「組織生態學觀點」(ecology of

organization)著重於瞭解 NPO組織與社會環境的關係而「資

源依賴理論」(the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有助於 NPO

瞭 解 資 源 的 競 爭 關 係 再 者 「 制 度 學 派 觀 點 」

(institutionalism)有助於吾人瞭解制度或政策對於 NPO的影

響最後則是從「社會資本理論」(social capital theory)與

「公民社會觀點」(civil society)論述 NPO在當今社會扮演的

之角色

2 隨著台灣的 NPO 與社會福利議題探討的深入與多樣其核心

關懷不外聚焦於「政府跟民營化」的部分民營化大概是十幾年

來談的很多的議題接著另外一個相關的領域是 NPO的「內部

治理」進而衍生的理論觀點有社會資本理論與治理理論以致

於最近發展到比較大的範圍如全球化社會內部治理文化

3 NPO 與社會福利的理論觀點範疇在這幾年的研究很重視組

織屬性的混合亦即越來越重視組織的 MIX 特質亦即你沒

有辦法截然把黑與白分的很清楚也無法截然說非營利營利組

織和公部門彼此的界域是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NPO相

當程度也跟營利組織借用了很多的概念與管理知識進來這個對

於 NPO的屬性產生滲透與混合的影響等其實長期照護的領域就

是一種非常標準的 MIX的特質

4 社會學的理論概「人口生態學」(Population Ecology)對於

NPO與社福研究的影響其實很多人口生態學觀點看到的是 NPO

具有很多不同類型它們會有一段時間大規模的成長然而有一

段時間有一些組織就退場或消失另外一個是「複雜理論」

(Complex Theory)論述的是因為有一些部門間的失靈存在

會影響到這中間的因果關係可能沒有一個固定的脈絡可以去預

測到底在這種情況下將來整個環境的變化對於非營利部門

的發展和影響如何

5 NPO 部門與政府企業非正式部門等的互動關係理論雖

然僅有少數關於部門界域的聚合或侵蝕的實證或跨部門研究出

現但卻有為數不少關於這種趨勢的社會學理論解釋被提出這

樣的觀念採借於網絡生態學交換理論開放系統聯盟資

源依賴甚至是後現代理論而其經常使用的的自變項包括規

模時間結構財務資源體系決策與治理模式專業化程度

以及服務提供的技術等

6 台灣在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其實是借用西方的觀點這個理

論觀點到台灣來要做一些轉化跟調適過去的研究當中也發現

這一點本土經驗加以修正或強化相關的理論觀點是絕對有必要

三參考文獻

王仕圖官有垣李宜興 (2011)〈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理論〉

收錄於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組織部

門組織與運作》第一章頁 15-34台北巨流圖書公

官有垣 (2001)〈第三部門與公民社會的建構部門互動的

理論探討〉《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4期頁 163-201

官有垣 (2003)〈第三部門的研究經濟學觀點與部門互動

理論的檢視〉《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 3期頁 1-29

顧忠華 ( 1999)〈公民結社的結構變遷-以台灣非營利組織

的發展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Vol0 No36

pp123-145

顧忠華 (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台

灣社會學研究》No4 pp145-189

顧忠華(2004)〈我對台灣第三部門研究的中間考察與反

省〉《第三部門學刊》No1 pp190-206

Ben-Ner A (1986) ldquo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hy Do

They Exist in Market Economicsrdquo In

Rose-AckermanSusan(ed) The Economics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Studies in Structure and Policy

Oxford Oxford Univ Press

DiMaggio P J and H K Anheier (1990) ldquoThe Sociolog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Sectorsrdquo Annu Rev

Sociol 16137-159

Douglas J (1987) ldquoPolitical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 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

Press

Hansmann Henry (1987) ldquoEconomic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Kramer R M (2000)ldquoA Third Sector in the Third

Millenniumrdquo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11(1) 1-23

Lin Nan (2001)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tt J Steven (2001) ldquoEconomic and Political Theorie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rdquo J S Ott (ed) The Na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Part 6 pp 179-189

Putnam Robert D (2000)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Y Touchstone

Rose-Ackerman Susan (1996) ldquoAltruism Nonprofits and

Economic Theoryrdquo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4 701-728

Salamon L M H K Anheier amp Associates (1999)

Global Civil Society 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altimore MD The 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Civil Society Studies

Powell WW and Steinberg R (2006)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2nd edition) New Haven

Yale U Press

Weisbrod B A (1974) ldquoToward a Theory of Voluntary

Non-Profit Sector in a Three-Sector Economyrdquo In

Edmund S Phelps(ed) Altruism Morality and

Economic Theory New York Russell Sage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顧忠華

學歷 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

現職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退休教授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

澄社社長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首任理事長

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華人民主文化基金會理事長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

事長

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之期刊 台灣民主季刊

當代

台灣社會學刊

學生輔導季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

台灣社會學

台灣社會學研究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哲學學報

榮譽獎項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之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林淑馨呂朝賢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二十年來臺灣的非營利組織(NPO)成長速度相當驚人

不僅在數量上大幅成長組織成立之宗旨與功能也愈趨專業化且

多元化從文化教育環保健康醫療社會福利社區發展

等幾乎涵蓋了社會中的所有層面正因為如此龐大且快速成長

的組織所扮演之角色日益重要且其所牽涉的利益關係人範圍更

為廣泛甚至還包含了大眾捐款能否被有效運用且不被中飽私囊

的責信問題等等因此 NPO 不僅在內部需要更健全完善的制

度來經營諸如董事會管理單位及志工之間關係的建立且更

重要的是還必須維繫其與企業部門公部門甚至是媒體之間平

衡和諧的互動關係並在這個社會治理脈絡中建立自己的位階

與立足點共同擔任社會治理者的角色與行動者基於此 NPO

必須先建立組織的治理機制方能有效參與社會治理再者 NPO

多面臨環境的劇烈變遷要處理的問題越來越複雜需求越趨多

元造成服務與資源的競爭「管理」這個名詞雖然代表企業管

理但是 NPO 因為沒有企業經營的傳統底限(利潤)因此更迫

切需要學習如何善用管理之道並借重管理來完成使命此刻提

的研究範疇甚廣包含 NPO的治理與領導NPO的責信NPO的

財務管理與租稅NPO的行銷管理NPO與志工志願主義NPO

的資源募集與運用NPO與人力資源及人才培育NPO與就業等

二內容

1 「績效評估或課責」在決策治理和管理這一塊的探討十分重

要績效評估在未來最好能朝向量化發展且可試著研擬一些指

標再者課責這議題在台灣還蠻需要被正視因為台灣的 NPO

愈來愈多在管理上蠻需要這一塊的此外在日本的 NPO管理

研究日本學者比較有提到像 NPO的「社會責任」以及「風險管

理」台灣比較少這樣的討論

2 目前的研究成果頗多呈現在行銷財務人力資本志工管

理文化價值與 NPO 的管理內涵等另外的研究重點則是 NPO

與市場關係政府關係以即與其他 NPO組織間的互動關係再

者在 NPO的決策治理跟管理運作方面也有頗多的研究議題與

成果是與 NPO 的發展跟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有關

例如很多台灣的 NPO發展到五年十年會面臨到轉型開始

想要朝向更複雜的組織體系以及產出內容以及組織本身結構裡

面的分化問題亦即大機構裡面分化出新的一個獨立的機構

3 談領導與治理董事會的部分牽涉到決策至於 NPO 的「財

務」部分現在會把三個結合起來即募款產業化創新這部

分結合其實這部分就等於組織管理很核心的部分此外如果

今天只是一般性組織大概就是談人力資源管理志工管理但

因為我們聚焦於是社福 NPO因此「專業主義」的部分十分重要

換言之著重專業性的探討例如遞送服務上的特殊性含使命

整體性運作怎麼搭配組織管理的部分這樣組織管理就不會零

散化且有一個主軸

4 新興且可延伸的研究議題-「非營利組織與科技社會」這個議

題不管在社會福利領域或其他學科都會談到例如虛擬社會網

絡或其他科技社會與福利服務的遞送再者有一個議題是跟在

地化有關即是「非營利組織與城鄉發展」這部分除了跟社會

企業有關係之外還有台灣最近縣市合併後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福利資源重構之後縣市政府怎麼樣去推動地方的非營利組織

形成新的治理模式等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2002)〈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以九二一賑災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1(2)39-77

呂朝賢(2002)〈對我國志願服務法的若干反思與建議〉《臺

大社會工作學刊》7203-241

呂朝賢與郭俊巖(2003)〈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

係以嘉義地區為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報》11143-188

呂朝賢與潘福財(2004)〈非營利組織變革以聖心教養院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2)79-115

呂朝賢(2005)〈民眾參與志願服務及期投入時間的影響因

素〉《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3121-163

呂朝賢(2005)〈中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台

大社會工作學刊》121-49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日本行政體系支援

作法之分析〉《第三部門學刊》第 3期1-37

林淑馨(2005)〈日本型公私協力之析探以第三部門與 PFI

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 16期1-33(TSSCI)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夥伴關係之析探以日本

為例〉《公共事務評論》第 6卷第 1期25-50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林淑馨(2008)〈社福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在服務輸送互動上

之困境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 122期47-62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官有垣李宜興謝祿宜(2006)〈社區型基金會的治理研究

以嘉義新港及宜蘭仰山兩家文教基金會為案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18期

官有垣康峰菁杜承嶸陸宛蘋陳怡璇(2009)〈臺灣社

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執行長角色職能之基礎分析〉《兒童

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5期頁 171-196

官有垣杜承嶸康峰菁(2009)〈非營利組織執行長的薪酬

探討以台灣社會福利相關類型的基金會為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30期

官有垣呂朝賢鄭清霞(2008)〈台灣第三部門的就業2005

年調查研究資料的分析〉《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

頁 45-85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 主編(2011)《非營利部門組織

與運作 2011年簡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官有垣 (2012)〈非營利組織執行長之治理-以臺灣社會福利

相關基金會為例〉《中國第三部門研究》第 2 卷頁 2-25

劉淑瓊(2005)〈績效品質與消費者權益保障論社會服務

契約委託的責信課題〉《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 卷

2 期

劉淑瓊(2008)〈競爭選擇論臺灣社會服務契約委託之市

場理性〉《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 18 期頁 67-104

劉淑瓊(200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載於蕭新煌等

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林淑馨

學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博士

現職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教授

經歷 民國八十三年度教育部公費留日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助理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副教授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考試院高普考特考訓練講座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交通統計研究所客座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公民社會中心諮詢委員

第三部門學會理事

公共事務評論編輯委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政治科學論叢

公共事務評論

行政暨政策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中國行政

榮譽獎項 國科會 2012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科會 2011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立臺北大學 2012年學術研究獎

國立臺北大學 2011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10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09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台北大學 100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

國立臺北大學 101年度教師創新教材與教法獎勵

國科會第 51屆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呂朝賢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 教授

經歷 中正大學會福利學系兼任副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在全球性的趨勢下傳統的公部門營利部門和第三部門之

間的界線進一步變得模糊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或社會

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出現正是這種情況的體現社會

經濟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說是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混合

物也代表著慈善福利機構對社會提供服務的另一種介入目前

在歐陸與美國兩地此概念的發展卻有實質的突破2000 年迄

今其他地區如東亞和拉丁美洲也日益對此概念的內涵與相關的

研究深感興趣有關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大西洋兩岸雙方共同的

特質是受到社會目的驅使的新型態創業行為因而蓬勃發展的領

域其實是構建於第三部門之中根據多數歐洲的傳統(Evers

and Laville 2004)第三部門集結了合作社協會互助會社

和日益增加的基金會等類型的組織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以「社

會經濟」(social economy)一詞稱呼「第三部門」意謂這是一

種透過經濟活動追求實踐民主的方式而對於社會企業和創業精

神等概念的後續演變賦予了深厚的意涵

二內容

1 關於社會企業到底這類組織跟傳統非營利組織或營利企業

組織身分別有何差異其獨特性為何為何其可以自成部門可

以單獨立法有他自己可以研究的議題

2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研究

的主要學派 A 美國的社會創新學派(Social Innovation

School)與社會企業賺取所得學派(Social EnterpriseEarned

Income School) B 歐陸的 EMES 學派(The EMES Approach)與

英國的學派(The UK Approach)

3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傳統在非營利組織的盈餘和

利潤不分配的限制是不是還適用在社會企業裡面這是一個非常

值得探討的議題如果強調社會企業跟以前的非營利組織有什麼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徐慧娟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

現職 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教授

經歷 亞洲大學醫務管理學系副教授

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助理教授

台大醫院企劃室護理部組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The Gerontologist

Geriatrics and Geronotology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Social Science amp Medicine

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Aging amp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Ageing amp Society

Women and Health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

臺灣社會福利學刊台灣公共衛生雜誌等

榮譽獎項 國科會優秀年輕學者獎勵

研習營-社工-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王德睦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此部分為觀念與理論層面的介紹對於欲進入此研究領域的

研究者而言為重要的基礎課程

二內容

(一)貧窮的定義

(二)貧窮的測量包括家庭人數與組成地區時間因素等的考

(三)貧窮的理論觀點包括

1 個人態度或動機的解釋

2 貧窮文化

3 人力資本論

4 與勞動市場有關的論點雨露均霑論(Trickle Down

Thesis)新結構論(New Structuralism)雙元勞動

論(Dual Labor Market Theory)區域勞力市場論

5 福利依賴與工作反誘因的觀點

6 新社會風險論

7 社會排除論

8 生命歷程論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王德睦20001960s以降的美國貧窮理論回顧與

整合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12 卷 第 1 期 第

149-195頁(TSSCI)

林美伶王德睦2000貧窮門檻對貧窮率與貧窮人口組成之

影響台灣社會福利學刊(電子期刊) 第 1 期(中華

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王仕圖蔡勇美2001貧窮動態嘉義縣貧戶的追

蹤研究台大人口學刊 第 21期 第 61-75頁(TSSCI)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1貧窮持續時間的動態分析

以嘉義縣 1990-1998年之低收入戶為例台灣社會學刊

第 26期 第 211-250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 2002英國濟貧政策的形成與轉化

(1601-1834)從馬克斯的觀點的探討社會政策與社

會工作學刊 第 6卷 第 1期 第 5-59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04兒童與成人基本生活費

用的差異調查研究 第 13期 第 5-38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308嘉義縣低收入戶脫貧與

再進入貧窮之分析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第 73-108

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何華欽王德睦呂朝賢200312貧窮測量對貧窮人口組

成之影響預算標準之訂定與模擬台大人口學刊 第

27期 第 67-104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12台灣貧窮門檻與測量的

建立FCSU 的應用台大社工學刊 第 8 期 第 1-46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506貧窮的測量發生率

強度與不均度人口學刊 第 30期 第 1-28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200612台灣貧窮女性化的再檢視人口

學刊 第 33期 第 103-131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701係貧窮的原罪或係城鄉差距

談影響兒童應予學習機會的因素教育與社會研究 第

12期 第 113-135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200712Panel Analysis of Low-income

Elderly-headed household Empirical Evidence for

Chia-yi County in Taiwan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第 11卷 第 2期 第 111-148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200806全球化下脫貧策略的政治經濟研

究從 Anthony Giddens 觀點的探討東吳社會工作學

報 第 18期 第 105-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劉一龍200808所得成長所得不均與

家戶變遷對貧窮率之影響以台灣地區 1990 年至 2004

年為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第 7卷 第 1期 第 29-63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呂朝賢陳俊全王德睦200812台灣的社會救助動態

趨勢型態與成因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20卷 第

4期 第 441-479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812多面向的台灣兒童貧窮趨勢SST

指標的應用與分解台大社工學刊 第 18 期 第

191-230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朝賢王德睦林怡婷沈明彥200912台灣兒童暨家庭

扶助基金會經濟扶助個案給付動態以嘉義分事務所為

例(1967-2008)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第 20期 第 57-92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李秀如王德睦201101台灣兒童貧窮不均度的變遷以

迴歸為基礎的夏普利值分解法分析影響因素台灣社會

工作學刊 第 8期 第 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王德睦

學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1988)

現職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經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1988-1991)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副教授(1991-1993)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兼系主任(1998-2001)

台灣社會福利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Ethnology

The Eastern Anthropologist

中國社會學刊

台大人口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銀行季刊

台灣社會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調查研究

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人口學刊

教育與社會研究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王永慈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介紹台灣貧窮研究的發現藉以觀察台灣貧窮現象的變化同時也提出台灣

與國外對抗貧窮的理念政策服務協助參與者在意識型態政策與服務各層

次都有更深的思考

二內容

(一)台灣貧窮研究的狀況(含碩博士論文)

(二)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包括與失業工作貧窮相關的議題

(三)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的意識型態包括貧窮文化福利依賴脫貧等議

題的辯證

(四)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台灣與國外經驗包括 EITC社會救助法的修法

資產形成工作福利等此外社會企業微型創業等相關的作法也值得介

三參考文獻

(一)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Li-Ching Lyu (2013) The emergence of food

bankvoucher programs in Taiwan a new measure for combating poverty

and food insecurit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in press)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Chack-Kie Wong Kwong-Leung Tang (2012) Citizensrsquo

Attitudes Towards Economic Insecurity and Government After the 2007

Financial Tsunami A Hong Kong and Taiwan Comparis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in press) DOI

101111j1468-2397201200883x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Jun-Rong Chen (2012) Child Poverty in Taiwan

dur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Social

Risk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22(1--2)

20-35(SSCI)

王永慈陳昭榮(2011)貧富家庭教育資源中財務資本之比較研究臺灣教育社

會學研究 11(2) 1-45(TSSCI)

Ozawa M Y Lee amp Y Wang (2011) Economic Conditions of Female-headed

Households in Taiwan in comparison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Swede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27(1)65-76

王永慈 (2007) 「積極促進」概念的解析東吳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頁

151-173

王永慈 (2005) 低收入外籍與大陸配偶家庭之致貧分析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第

四期頁 1-32

王永慈 (2005) 台灣的貧窮問題相關研究的檢視台大社工學刊第十期 頁

1-54

王永慈 (2009) 台灣新貧問題的分析與政策思考於田弘茂與林正義主編「探索

台灣社會福利問題」國策研究院出版

王永慈 (2007) 「台灣的扶貧政策」於王卓祺等主編兩岸三地的社會政策---

理論與實務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關秉寅王永慈 (2005)寧靜革命台灣社會價值觀的變化王振寰章英華主

編凝聚台灣生命力頁 65-99巨流

王永慈 (2005) 「第十章社會政策」於顧東輝主編社會工作概論頁 195-212

上海譯文出版社

王永慈 (2010) 「第 6章台灣的貧窮問題」於瞿海源張苙雲

主編台灣的社會問題巨流

(二)碩博士論文

黃乃凡(1994)台灣貧窮女性化的探討女性戶長家戶貧窮現象之貫時性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何華欽(2003)台灣的貧窮趨勢界定測量與指標應用(博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2CCU0020601022ampsearchmode=basic

巫懿真(2004)府城低收入單親女性與工作貧窮勞動政策與社會安全之檢視(碩

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CCU0520601422ampseachmode=basic

姜義雯(2004)影響台灣階層化因素生活機會與五個貧窮家庭比較研究(碩士

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PU00521602022ampsearchmode=basic

黃聖紜(2004)窮孩子bull低成就家庭貧窮對子女教育成就與生涯選擇的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劉邦富(2005)台灣貧窮家庭兒童照顧政策落差研究(博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THU0020100522ampsearchmode=basic

蔡正海(2005)臺灣地區單人家戶貧窮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鄭淑文(2005)從家庭生命歷程分析貧窮動態 --以嘉義家庭扶助中心經濟扶助

個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倪家欣(2006)臺灣貧窮家庭的社會支持mdash低收入戶樣本的分析(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TPU020800622ampsearchmode=basic

王紹樺(2006)臺灣貧窮風險探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

北市

林茹茵(2006)貧窮女性單親生活因應策略之探討與類型建構(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CNU0210026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文婷(2007)運用優勢觀點探討青少年之貧窮生活經驗(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TNU5201003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怡婷(2007)家戶內所得分配後的台灣女性貧窮圖像(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陳柯玫(2007)「貧窮文化」的詛咒mdash台北市安康社區次文化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凱萱(2008)貧窮青少年生涯抉擇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

金會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CNU021002722ampsearchmode=basic

李秀如(2008)台灣兒童的貧窮輪廓-趨勢的測量與因素的分析(未出版之博士

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張 君 培 ( 2008 ) 社 會 工 作 者 的 貧 窮 意 象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THU0020102622ampsearchmode=basic

黃雅伶(2008)泥沼中的春芽-貧窮兒童的成長與機會(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PU00521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呂芬芬(2009)國小低收入戶學童貧窮烙印覺知之探討(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8HCU0820600722ampsearchmode=basic

吳佳明(2010)貧窮少年生活經驗中復原力發展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吳德偉(2010)臺灣工作貧窮者的生活幸福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PU000201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馬淑蓉(2010)工作貧窮女性單親家庭邁向脫貧之歷程研究以被社會救助法

排除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陳昱志(2010)走在生命的黃磚路貧窮女單親復原力因素與家庭適應關係之

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陳瑩蓉(2010)貧窮家庭親職化少年的自主發展(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

新北市

葉 炫 偵 ( 2010 ) 影 響 台 灣 工 作 貧 窮 的 因 素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CCU0020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謝孟純(2010)家戶內女性就業所得對家戶貧窮率改變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石亦柔(2011)娑婆轉境--貧窮家庭主要照顧者參與社會救助福利服務充權經

驗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PUS520102222ampsearchmode=basic

胡聚名(2011)騎牆與追尋貧窮男社工性別處境的行動與反思(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陳韻雯(2011)貧窮兒童的社會排除經驗以兒童中心取向探討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CNU021001822ampsearchmode=basic

鄭婷尹(2011)臺灣原住民族貧窮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

大學新北市

預計上課

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

討論時數

1小時

王永慈

學歷 PhD in social work at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USA

現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經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專任副教授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系專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Australasian Journal on Ageing

Asian Social Work and Policy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sian Developmen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Human Service

Social Work Education

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

Social Work Research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Abstracts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政大社會學報

社會工作學刊

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

輔仁學誌

榮譽獎項 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獎勵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科學院學術研究獎勵

輔仁大學輔仁學術研究獎

研習營-社工-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顧忠華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非營利組織(NPO)的活動觸角不再侷限於傳統慈善領域

舉凡健康照顧教育宗教環保藝術乃至於企業的活動

都與 NPO 息息相關此一發展趨勢同時造就了 NPO 成為一門跨

學科整合的新研究領域因此有關 NPO 的理論之中並沒有一

門稱之為 NPO 之學門但是卻有許多針對 NPO 進行相關的探

討如預測 NPO 存在於社會之因素探討 NPO 的社會影響或

各種不同部門之間的互動等很明顯地這些討論 NPO 的理論

與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社會心理文化與社會人類學哲

學宗教歷史社會行政等都有密切的關聯不管是經濟學

政治學或社會學的相關理論其切入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的分

析中均從較為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試圖對於當下之社會環境

之下NPO 如何進行組織的安排與設計如何遞送服務與方案

或是如何形塑其組織與外環境的網絡關係以因應社會之變遷

二內容

1 關於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近二十年來的探討聚焦於

下列的理論觀點首先是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 NPO的分類其次

針對政府無法滿足消費者公共財貨與服務需求的「公共財理

論」接著是就契約失效而導致的「失靈理論」(failure theory)

進行探討以及「消費者控制理論」「企業家理論」此部分屬於

創新性議題最後是針對「利他主義與慈善行為」進行概念分析

有關社會學對於 NPO行為的解釋「組織生態學觀點」(ecology of

organization)著重於瞭解 NPO組織與社會環境的關係而「資

源依賴理論」(the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有助於 NPO

瞭 解 資 源 的 競 爭 關 係 再 者 「 制 度 學 派 觀 點 」

(institutionalism)有助於吾人瞭解制度或政策對於 NPO的影

響最後則是從「社會資本理論」(social capital theory)與

「公民社會觀點」(civil society)論述 NPO在當今社會扮演的

之角色

2 隨著台灣的 NPO 與社會福利議題探討的深入與多樣其核心

關懷不外聚焦於「政府跟民營化」的部分民營化大概是十幾年

來談的很多的議題接著另外一個相關的領域是 NPO的「內部

治理」進而衍生的理論觀點有社會資本理論與治理理論以致

於最近發展到比較大的範圍如全球化社會內部治理文化

3 NPO 與社會福利的理論觀點範疇在這幾年的研究很重視組

織屬性的混合亦即越來越重視組織的 MIX 特質亦即你沒

有辦法截然把黑與白分的很清楚也無法截然說非營利營利組

織和公部門彼此的界域是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NPO相

當程度也跟營利組織借用了很多的概念與管理知識進來這個對

於 NPO的屬性產生滲透與混合的影響等其實長期照護的領域就

是一種非常標準的 MIX的特質

4 社會學的理論概「人口生態學」(Population Ecology)對於

NPO與社福研究的影響其實很多人口生態學觀點看到的是 NPO

具有很多不同類型它們會有一段時間大規模的成長然而有一

段時間有一些組織就退場或消失另外一個是「複雜理論」

(Complex Theory)論述的是因為有一些部門間的失靈存在

會影響到這中間的因果關係可能沒有一個固定的脈絡可以去預

測到底在這種情況下將來整個環境的變化對於非營利部門

的發展和影響如何

5 NPO 部門與政府企業非正式部門等的互動關係理論雖

然僅有少數關於部門界域的聚合或侵蝕的實證或跨部門研究出

現但卻有為數不少關於這種趨勢的社會學理論解釋被提出這

樣的觀念採借於網絡生態學交換理論開放系統聯盟資

源依賴甚至是後現代理論而其經常使用的的自變項包括規

模時間結構財務資源體系決策與治理模式專業化程度

以及服務提供的技術等

6 台灣在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其實是借用西方的觀點這個理

論觀點到台灣來要做一些轉化跟調適過去的研究當中也發現

這一點本土經驗加以修正或強化相關的理論觀點是絕對有必要

三參考文獻

王仕圖官有垣李宜興 (2011)〈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理論〉

收錄於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組織部

門組織與運作》第一章頁 15-34台北巨流圖書公

官有垣 (2001)〈第三部門與公民社會的建構部門互動的

理論探討〉《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4期頁 163-201

官有垣 (2003)〈第三部門的研究經濟學觀點與部門互動

理論的檢視〉《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 3期頁 1-29

顧忠華 ( 1999)〈公民結社的結構變遷-以台灣非營利組織

的發展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Vol0 No36

pp123-145

顧忠華 (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台

灣社會學研究》No4 pp145-189

顧忠華(2004)〈我對台灣第三部門研究的中間考察與反

省〉《第三部門學刊》No1 pp190-206

Ben-Ner A (1986) ldquo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hy Do

They Exist in Market Economicsrdquo In

Rose-AckermanSusan(ed) The Economics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Studies in Structure and Policy

Oxford Oxford Univ Press

DiMaggio P J and H K Anheier (1990) ldquoThe Sociolog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Sectorsrdquo Annu Rev

Sociol 16137-159

Douglas J (1987) ldquoPolitical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 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

Press

Hansmann Henry (1987) ldquoEconomic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Kramer R M (2000)ldquoA Third Sector in the Third

Millenniumrdquo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11(1) 1-23

Lin Nan (2001)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tt J Steven (2001) ldquoEconomic and Political Theorie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rdquo J S Ott (ed) The Na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Part 6 pp 179-189

Putnam Robert D (2000)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Y Touchstone

Rose-Ackerman Susan (1996) ldquoAltruism Nonprofits and

Economic Theoryrdquo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4 701-728

Salamon L M H K Anheier amp Associates (1999)

Global Civil Society 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altimore MD The 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Civil Society Studies

Powell WW and Steinberg R (2006)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2nd edition) New Haven

Yale U Press

Weisbrod B A (1974) ldquoToward a Theory of Voluntary

Non-Profit Sector in a Three-Sector Economyrdquo In

Edmund S Phelps(ed) Altruism Morality and

Economic Theory New York Russell Sage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顧忠華

學歷 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

現職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退休教授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

澄社社長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首任理事長

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華人民主文化基金會理事長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

事長

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之期刊 台灣民主季刊

當代

台灣社會學刊

學生輔導季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

台灣社會學

台灣社會學研究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哲學學報

榮譽獎項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之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林淑馨呂朝賢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二十年來臺灣的非營利組織(NPO)成長速度相當驚人

不僅在數量上大幅成長組織成立之宗旨與功能也愈趨專業化且

多元化從文化教育環保健康醫療社會福利社區發展

等幾乎涵蓋了社會中的所有層面正因為如此龐大且快速成長

的組織所扮演之角色日益重要且其所牽涉的利益關係人範圍更

為廣泛甚至還包含了大眾捐款能否被有效運用且不被中飽私囊

的責信問題等等因此 NPO 不僅在內部需要更健全完善的制

度來經營諸如董事會管理單位及志工之間關係的建立且更

重要的是還必須維繫其與企業部門公部門甚至是媒體之間平

衡和諧的互動關係並在這個社會治理脈絡中建立自己的位階

與立足點共同擔任社會治理者的角色與行動者基於此 NPO

必須先建立組織的治理機制方能有效參與社會治理再者 NPO

多面臨環境的劇烈變遷要處理的問題越來越複雜需求越趨多

元造成服務與資源的競爭「管理」這個名詞雖然代表企業管

理但是 NPO 因為沒有企業經營的傳統底限(利潤)因此更迫

切需要學習如何善用管理之道並借重管理來完成使命此刻提

的研究範疇甚廣包含 NPO的治理與領導NPO的責信NPO的

財務管理與租稅NPO的行銷管理NPO與志工志願主義NPO

的資源募集與運用NPO與人力資源及人才培育NPO與就業等

二內容

1 「績效評估或課責」在決策治理和管理這一塊的探討十分重

要績效評估在未來最好能朝向量化發展且可試著研擬一些指

標再者課責這議題在台灣還蠻需要被正視因為台灣的 NPO

愈來愈多在管理上蠻需要這一塊的此外在日本的 NPO管理

研究日本學者比較有提到像 NPO的「社會責任」以及「風險管

理」台灣比較少這樣的討論

2 目前的研究成果頗多呈現在行銷財務人力資本志工管

理文化價值與 NPO 的管理內涵等另外的研究重點則是 NPO

與市場關係政府關係以即與其他 NPO組織間的互動關係再

者在 NPO的決策治理跟管理運作方面也有頗多的研究議題與

成果是與 NPO 的發展跟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有關

例如很多台灣的 NPO發展到五年十年會面臨到轉型開始

想要朝向更複雜的組織體系以及產出內容以及組織本身結構裡

面的分化問題亦即大機構裡面分化出新的一個獨立的機構

3 談領導與治理董事會的部分牽涉到決策至於 NPO 的「財

務」部分現在會把三個結合起來即募款產業化創新這部

分結合其實這部分就等於組織管理很核心的部分此外如果

今天只是一般性組織大概就是談人力資源管理志工管理但

因為我們聚焦於是社福 NPO因此「專業主義」的部分十分重要

換言之著重專業性的探討例如遞送服務上的特殊性含使命

整體性運作怎麼搭配組織管理的部分這樣組織管理就不會零

散化且有一個主軸

4 新興且可延伸的研究議題-「非營利組織與科技社會」這個議

題不管在社會福利領域或其他學科都會談到例如虛擬社會網

絡或其他科技社會與福利服務的遞送再者有一個議題是跟在

地化有關即是「非營利組織與城鄉發展」這部分除了跟社會

企業有關係之外還有台灣最近縣市合併後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福利資源重構之後縣市政府怎麼樣去推動地方的非營利組織

形成新的治理模式等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2002)〈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以九二一賑災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1(2)39-77

呂朝賢(2002)〈對我國志願服務法的若干反思與建議〉《臺

大社會工作學刊》7203-241

呂朝賢與郭俊巖(2003)〈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

係以嘉義地區為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報》11143-188

呂朝賢與潘福財(2004)〈非營利組織變革以聖心教養院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2)79-115

呂朝賢(2005)〈民眾參與志願服務及期投入時間的影響因

素〉《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3121-163

呂朝賢(2005)〈中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台

大社會工作學刊》121-49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日本行政體系支援

作法之分析〉《第三部門學刊》第 3期1-37

林淑馨(2005)〈日本型公私協力之析探以第三部門與 PFI

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 16期1-33(TSSCI)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夥伴關係之析探以日本

為例〉《公共事務評論》第 6卷第 1期25-50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林淑馨(2008)〈社福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在服務輸送互動上

之困境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 122期47-62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官有垣李宜興謝祿宜(2006)〈社區型基金會的治理研究

以嘉義新港及宜蘭仰山兩家文教基金會為案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18期

官有垣康峰菁杜承嶸陸宛蘋陳怡璇(2009)〈臺灣社

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執行長角色職能之基礎分析〉《兒童

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5期頁 171-196

官有垣杜承嶸康峰菁(2009)〈非營利組織執行長的薪酬

探討以台灣社會福利相關類型的基金會為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30期

官有垣呂朝賢鄭清霞(2008)〈台灣第三部門的就業2005

年調查研究資料的分析〉《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

頁 45-85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 主編(2011)《非營利部門組織

與運作 2011年簡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官有垣 (2012)〈非營利組織執行長之治理-以臺灣社會福利

相關基金會為例〉《中國第三部門研究》第 2 卷頁 2-25

劉淑瓊(2005)〈績效品質與消費者權益保障論社會服務

契約委託的責信課題〉《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 卷

2 期

劉淑瓊(2008)〈競爭選擇論臺灣社會服務契約委託之市

場理性〉《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 18 期頁 67-104

劉淑瓊(200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載於蕭新煌等

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林淑馨

學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博士

現職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教授

經歷 民國八十三年度教育部公費留日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助理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副教授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考試院高普考特考訓練講座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交通統計研究所客座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公民社會中心諮詢委員

第三部門學會理事

公共事務評論編輯委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政治科學論叢

公共事務評論

行政暨政策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中國行政

榮譽獎項 國科會 2012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科會 2011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立臺北大學 2012年學術研究獎

國立臺北大學 2011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10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09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台北大學 100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

國立臺北大學 101年度教師創新教材與教法獎勵

國科會第 51屆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呂朝賢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 教授

經歷 中正大學會福利學系兼任副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在全球性的趨勢下傳統的公部門營利部門和第三部門之

間的界線進一步變得模糊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或社會

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出現正是這種情況的體現社會

經濟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說是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混合

物也代表著慈善福利機構對社會提供服務的另一種介入目前

在歐陸與美國兩地此概念的發展卻有實質的突破2000 年迄

今其他地區如東亞和拉丁美洲也日益對此概念的內涵與相關的

研究深感興趣有關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大西洋兩岸雙方共同的

特質是受到社會目的驅使的新型態創業行為因而蓬勃發展的領

域其實是構建於第三部門之中根據多數歐洲的傳統(Evers

and Laville 2004)第三部門集結了合作社協會互助會社

和日益增加的基金會等類型的組織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以「社

會經濟」(social economy)一詞稱呼「第三部門」意謂這是一

種透過經濟活動追求實踐民主的方式而對於社會企業和創業精

神等概念的後續演變賦予了深厚的意涵

二內容

1 關於社會企業到底這類組織跟傳統非營利組織或營利企業

組織身分別有何差異其獨特性為何為何其可以自成部門可

以單獨立法有他自己可以研究的議題

2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研究

的主要學派 A 美國的社會創新學派(Social Innovation

School)與社會企業賺取所得學派(Social EnterpriseEarned

Income School) B 歐陸的 EMES 學派(The EMES Approach)與

英國的學派(The UK Approach)

3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傳統在非營利組織的盈餘和

利潤不分配的限制是不是還適用在社會企業裡面這是一個非常

值得探討的議題如果強調社會企業跟以前的非營利組織有什麼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研習營-社工-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王德睦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此部分為觀念與理論層面的介紹對於欲進入此研究領域的

研究者而言為重要的基礎課程

二內容

(一)貧窮的定義

(二)貧窮的測量包括家庭人數與組成地區時間因素等的考

(三)貧窮的理論觀點包括

1 個人態度或動機的解釋

2 貧窮文化

3 人力資本論

4 與勞動市場有關的論點雨露均霑論(Trickle Down

Thesis)新結構論(New Structuralism)雙元勞動

論(Dual Labor Market Theory)區域勞力市場論

5 福利依賴與工作反誘因的觀點

6 新社會風險論

7 社會排除論

8 生命歷程論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王德睦20001960s以降的美國貧窮理論回顧與

整合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12 卷 第 1 期 第

149-195頁(TSSCI)

林美伶王德睦2000貧窮門檻對貧窮率與貧窮人口組成之

影響台灣社會福利學刊(電子期刊) 第 1 期(中華

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王仕圖蔡勇美2001貧窮動態嘉義縣貧戶的追

蹤研究台大人口學刊 第 21期 第 61-75頁(TSSCI)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1貧窮持續時間的動態分析

以嘉義縣 1990-1998年之低收入戶為例台灣社會學刊

第 26期 第 211-250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 2002英國濟貧政策的形成與轉化

(1601-1834)從馬克斯的觀點的探討社會政策與社

會工作學刊 第 6卷 第 1期 第 5-59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04兒童與成人基本生活費

用的差異調查研究 第 13期 第 5-38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308嘉義縣低收入戶脫貧與

再進入貧窮之分析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第 73-108

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何華欽王德睦呂朝賢200312貧窮測量對貧窮人口組

成之影響預算標準之訂定與模擬台大人口學刊 第

27期 第 67-104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12台灣貧窮門檻與測量的

建立FCSU 的應用台大社工學刊 第 8 期 第 1-46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506貧窮的測量發生率

強度與不均度人口學刊 第 30期 第 1-28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200612台灣貧窮女性化的再檢視人口

學刊 第 33期 第 103-131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701係貧窮的原罪或係城鄉差距

談影響兒童應予學習機會的因素教育與社會研究 第

12期 第 113-135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200712Panel Analysis of Low-income

Elderly-headed household Empirical Evidence for

Chia-yi County in Taiwan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第 11卷 第 2期 第 111-148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200806全球化下脫貧策略的政治經濟研

究從 Anthony Giddens 觀點的探討東吳社會工作學

報 第 18期 第 105-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劉一龍200808所得成長所得不均與

家戶變遷對貧窮率之影響以台灣地區 1990 年至 2004

年為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第 7卷 第 1期 第 29-63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呂朝賢陳俊全王德睦200812台灣的社會救助動態

趨勢型態與成因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20卷 第

4期 第 441-479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812多面向的台灣兒童貧窮趨勢SST

指標的應用與分解台大社工學刊 第 18 期 第

191-230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朝賢王德睦林怡婷沈明彥200912台灣兒童暨家庭

扶助基金會經濟扶助個案給付動態以嘉義分事務所為

例(1967-2008)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第 20期 第 57-92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李秀如王德睦201101台灣兒童貧窮不均度的變遷以

迴歸為基礎的夏普利值分解法分析影響因素台灣社會

工作學刊 第 8期 第 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王德睦

學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1988)

現職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經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1988-1991)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副教授(1991-1993)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兼系主任(1998-2001)

台灣社會福利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Ethnology

The Eastern Anthropologist

中國社會學刊

台大人口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銀行季刊

台灣社會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調查研究

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人口學刊

教育與社會研究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王永慈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介紹台灣貧窮研究的發現藉以觀察台灣貧窮現象的變化同時也提出台灣

與國外對抗貧窮的理念政策服務協助參與者在意識型態政策與服務各層

次都有更深的思考

二內容

(一)台灣貧窮研究的狀況(含碩博士論文)

(二)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包括與失業工作貧窮相關的議題

(三)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的意識型態包括貧窮文化福利依賴脫貧等議

題的辯證

(四)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台灣與國外經驗包括 EITC社會救助法的修法

資產形成工作福利等此外社會企業微型創業等相關的作法也值得介

三參考文獻

(一)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Li-Ching Lyu (2013) The emergence of food

bankvoucher programs in Taiwan a new measure for combating poverty

and food insecurit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in press)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Chack-Kie Wong Kwong-Leung Tang (2012) Citizensrsquo

Attitudes Towards Economic Insecurity and Government After the 2007

Financial Tsunami A Hong Kong and Taiwan Comparis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in press) DOI

101111j1468-2397201200883x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Jun-Rong Chen (2012) Child Poverty in Taiwan

dur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Social

Risk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22(1--2)

20-35(SSCI)

王永慈陳昭榮(2011)貧富家庭教育資源中財務資本之比較研究臺灣教育社

會學研究 11(2) 1-45(TSSCI)

Ozawa M Y Lee amp Y Wang (2011) Economic Conditions of Female-headed

Households in Taiwan in comparison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Swede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27(1)65-76

王永慈 (2007) 「積極促進」概念的解析東吳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頁

151-173

王永慈 (2005) 低收入外籍與大陸配偶家庭之致貧分析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第

四期頁 1-32

王永慈 (2005) 台灣的貧窮問題相關研究的檢視台大社工學刊第十期 頁

1-54

王永慈 (2009) 台灣新貧問題的分析與政策思考於田弘茂與林正義主編「探索

台灣社會福利問題」國策研究院出版

王永慈 (2007) 「台灣的扶貧政策」於王卓祺等主編兩岸三地的社會政策---

理論與實務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關秉寅王永慈 (2005)寧靜革命台灣社會價值觀的變化王振寰章英華主

編凝聚台灣生命力頁 65-99巨流

王永慈 (2005) 「第十章社會政策」於顧東輝主編社會工作概論頁 195-212

上海譯文出版社

王永慈 (2010) 「第 6章台灣的貧窮問題」於瞿海源張苙雲

主編台灣的社會問題巨流

(二)碩博士論文

黃乃凡(1994)台灣貧窮女性化的探討女性戶長家戶貧窮現象之貫時性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何華欽(2003)台灣的貧窮趨勢界定測量與指標應用(博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2CCU0020601022ampsearchmode=basic

巫懿真(2004)府城低收入單親女性與工作貧窮勞動政策與社會安全之檢視(碩

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CCU0520601422ampseachmode=basic

姜義雯(2004)影響台灣階層化因素生活機會與五個貧窮家庭比較研究(碩士

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PU00521602022ampsearchmode=basic

黃聖紜(2004)窮孩子bull低成就家庭貧窮對子女教育成就與生涯選擇的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劉邦富(2005)台灣貧窮家庭兒童照顧政策落差研究(博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THU0020100522ampsearchmode=basic

蔡正海(2005)臺灣地區單人家戶貧窮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鄭淑文(2005)從家庭生命歷程分析貧窮動態 --以嘉義家庭扶助中心經濟扶助

個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倪家欣(2006)臺灣貧窮家庭的社會支持mdash低收入戶樣本的分析(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TPU020800622ampsearchmode=basic

王紹樺(2006)臺灣貧窮風險探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

北市

林茹茵(2006)貧窮女性單親生活因應策略之探討與類型建構(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CNU0210026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文婷(2007)運用優勢觀點探討青少年之貧窮生活經驗(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TNU5201003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怡婷(2007)家戶內所得分配後的台灣女性貧窮圖像(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陳柯玫(2007)「貧窮文化」的詛咒mdash台北市安康社區次文化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凱萱(2008)貧窮青少年生涯抉擇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

金會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CNU021002722ampsearchmode=basic

李秀如(2008)台灣兒童的貧窮輪廓-趨勢的測量與因素的分析(未出版之博士

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張 君 培 ( 2008 ) 社 會 工 作 者 的 貧 窮 意 象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THU0020102622ampsearchmode=basic

黃雅伶(2008)泥沼中的春芽-貧窮兒童的成長與機會(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PU00521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呂芬芬(2009)國小低收入戶學童貧窮烙印覺知之探討(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8HCU0820600722ampsearchmode=basic

吳佳明(2010)貧窮少年生活經驗中復原力發展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吳德偉(2010)臺灣工作貧窮者的生活幸福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PU000201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馬淑蓉(2010)工作貧窮女性單親家庭邁向脫貧之歷程研究以被社會救助法

排除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陳昱志(2010)走在生命的黃磚路貧窮女單親復原力因素與家庭適應關係之

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陳瑩蓉(2010)貧窮家庭親職化少年的自主發展(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

新北市

葉 炫 偵 ( 2010 ) 影 響 台 灣 工 作 貧 窮 的 因 素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CCU0020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謝孟純(2010)家戶內女性就業所得對家戶貧窮率改變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石亦柔(2011)娑婆轉境--貧窮家庭主要照顧者參與社會救助福利服務充權經

驗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PUS520102222ampsearchmode=basic

胡聚名(2011)騎牆與追尋貧窮男社工性別處境的行動與反思(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陳韻雯(2011)貧窮兒童的社會排除經驗以兒童中心取向探討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CNU021001822ampsearchmode=basic

鄭婷尹(2011)臺灣原住民族貧窮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

大學新北市

預計上課

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

討論時數

1小時

王永慈

學歷 PhD in social work at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USA

現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經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專任副教授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系專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Australasian Journal on Ageing

Asian Social Work and Policy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sian Developmen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Human Service

Social Work Education

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

Social Work Research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Abstracts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政大社會學報

社會工作學刊

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

輔仁學誌

榮譽獎項 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獎勵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科學院學術研究獎勵

輔仁大學輔仁學術研究獎

研習營-社工-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顧忠華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非營利組織(NPO)的活動觸角不再侷限於傳統慈善領域

舉凡健康照顧教育宗教環保藝術乃至於企業的活動

都與 NPO 息息相關此一發展趨勢同時造就了 NPO 成為一門跨

學科整合的新研究領域因此有關 NPO 的理論之中並沒有一

門稱之為 NPO 之學門但是卻有許多針對 NPO 進行相關的探

討如預測 NPO 存在於社會之因素探討 NPO 的社會影響或

各種不同部門之間的互動等很明顯地這些討論 NPO 的理論

與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社會心理文化與社會人類學哲

學宗教歷史社會行政等都有密切的關聯不管是經濟學

政治學或社會學的相關理論其切入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的分

析中均從較為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試圖對於當下之社會環境

之下NPO 如何進行組織的安排與設計如何遞送服務與方案

或是如何形塑其組織與外環境的網絡關係以因應社會之變遷

二內容

1 關於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近二十年來的探討聚焦於

下列的理論觀點首先是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 NPO的分類其次

針對政府無法滿足消費者公共財貨與服務需求的「公共財理

論」接著是就契約失效而導致的「失靈理論」(failure theory)

進行探討以及「消費者控制理論」「企業家理論」此部分屬於

創新性議題最後是針對「利他主義與慈善行為」進行概念分析

有關社會學對於 NPO行為的解釋「組織生態學觀點」(ecology of

organization)著重於瞭解 NPO組織與社會環境的關係而「資

源依賴理論」(the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有助於 NPO

瞭 解 資 源 的 競 爭 關 係 再 者 「 制 度 學 派 觀 點 」

(institutionalism)有助於吾人瞭解制度或政策對於 NPO的影

響最後則是從「社會資本理論」(social capital theory)與

「公民社會觀點」(civil society)論述 NPO在當今社會扮演的

之角色

2 隨著台灣的 NPO 與社會福利議題探討的深入與多樣其核心

關懷不外聚焦於「政府跟民營化」的部分民營化大概是十幾年

來談的很多的議題接著另外一個相關的領域是 NPO的「內部

治理」進而衍生的理論觀點有社會資本理論與治理理論以致

於最近發展到比較大的範圍如全球化社會內部治理文化

3 NPO 與社會福利的理論觀點範疇在這幾年的研究很重視組

織屬性的混合亦即越來越重視組織的 MIX 特質亦即你沒

有辦法截然把黑與白分的很清楚也無法截然說非營利營利組

織和公部門彼此的界域是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NPO相

當程度也跟營利組織借用了很多的概念與管理知識進來這個對

於 NPO的屬性產生滲透與混合的影響等其實長期照護的領域就

是一種非常標準的 MIX的特質

4 社會學的理論概「人口生態學」(Population Ecology)對於

NPO與社福研究的影響其實很多人口生態學觀點看到的是 NPO

具有很多不同類型它們會有一段時間大規模的成長然而有一

段時間有一些組織就退場或消失另外一個是「複雜理論」

(Complex Theory)論述的是因為有一些部門間的失靈存在

會影響到這中間的因果關係可能沒有一個固定的脈絡可以去預

測到底在這種情況下將來整個環境的變化對於非營利部門

的發展和影響如何

5 NPO 部門與政府企業非正式部門等的互動關係理論雖

然僅有少數關於部門界域的聚合或侵蝕的實證或跨部門研究出

現但卻有為數不少關於這種趨勢的社會學理論解釋被提出這

樣的觀念採借於網絡生態學交換理論開放系統聯盟資

源依賴甚至是後現代理論而其經常使用的的自變項包括規

模時間結構財務資源體系決策與治理模式專業化程度

以及服務提供的技術等

6 台灣在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其實是借用西方的觀點這個理

論觀點到台灣來要做一些轉化跟調適過去的研究當中也發現

這一點本土經驗加以修正或強化相關的理論觀點是絕對有必要

三參考文獻

王仕圖官有垣李宜興 (2011)〈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理論〉

收錄於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組織部

門組織與運作》第一章頁 15-34台北巨流圖書公

官有垣 (2001)〈第三部門與公民社會的建構部門互動的

理論探討〉《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4期頁 163-201

官有垣 (2003)〈第三部門的研究經濟學觀點與部門互動

理論的檢視〉《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 3期頁 1-29

顧忠華 ( 1999)〈公民結社的結構變遷-以台灣非營利組織

的發展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Vol0 No36

pp123-145

顧忠華 (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台

灣社會學研究》No4 pp145-189

顧忠華(2004)〈我對台灣第三部門研究的中間考察與反

省〉《第三部門學刊》No1 pp190-206

Ben-Ner A (1986) ldquo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hy Do

They Exist in Market Economicsrdquo In

Rose-AckermanSusan(ed) The Economics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Studies in Structure and Policy

Oxford Oxford Univ Press

DiMaggio P J and H K Anheier (1990) ldquoThe Sociolog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Sectorsrdquo Annu Rev

Sociol 16137-159

Douglas J (1987) ldquoPolitical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 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

Press

Hansmann Henry (1987) ldquoEconomic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Kramer R M (2000)ldquoA Third Sector in the Third

Millenniumrdquo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11(1) 1-23

Lin Nan (2001)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tt J Steven (2001) ldquoEconomic and Political Theorie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rdquo J S Ott (ed) The Na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Part 6 pp 179-189

Putnam Robert D (2000)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Y Touchstone

Rose-Ackerman Susan (1996) ldquoAltruism Nonprofits and

Economic Theoryrdquo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4 701-728

Salamon L M H K Anheier amp Associates (1999)

Global Civil Society 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altimore MD The 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Civil Society Studies

Powell WW and Steinberg R (2006)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2nd edition) New Haven

Yale U Press

Weisbrod B A (1974) ldquoToward a Theory of Voluntary

Non-Profit Sector in a Three-Sector Economyrdquo In

Edmund S Phelps(ed) Altruism Morality and

Economic Theory New York Russell Sage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顧忠華

學歷 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

現職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退休教授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

澄社社長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首任理事長

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華人民主文化基金會理事長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

事長

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之期刊 台灣民主季刊

當代

台灣社會學刊

學生輔導季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

台灣社會學

台灣社會學研究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哲學學報

榮譽獎項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之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林淑馨呂朝賢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二十年來臺灣的非營利組織(NPO)成長速度相當驚人

不僅在數量上大幅成長組織成立之宗旨與功能也愈趨專業化且

多元化從文化教育環保健康醫療社會福利社區發展

等幾乎涵蓋了社會中的所有層面正因為如此龐大且快速成長

的組織所扮演之角色日益重要且其所牽涉的利益關係人範圍更

為廣泛甚至還包含了大眾捐款能否被有效運用且不被中飽私囊

的責信問題等等因此 NPO 不僅在內部需要更健全完善的制

度來經營諸如董事會管理單位及志工之間關係的建立且更

重要的是還必須維繫其與企業部門公部門甚至是媒體之間平

衡和諧的互動關係並在這個社會治理脈絡中建立自己的位階

與立足點共同擔任社會治理者的角色與行動者基於此 NPO

必須先建立組織的治理機制方能有效參與社會治理再者 NPO

多面臨環境的劇烈變遷要處理的問題越來越複雜需求越趨多

元造成服務與資源的競爭「管理」這個名詞雖然代表企業管

理但是 NPO 因為沒有企業經營的傳統底限(利潤)因此更迫

切需要學習如何善用管理之道並借重管理來完成使命此刻提

的研究範疇甚廣包含 NPO的治理與領導NPO的責信NPO的

財務管理與租稅NPO的行銷管理NPO與志工志願主義NPO

的資源募集與運用NPO與人力資源及人才培育NPO與就業等

二內容

1 「績效評估或課責」在決策治理和管理這一塊的探討十分重

要績效評估在未來最好能朝向量化發展且可試著研擬一些指

標再者課責這議題在台灣還蠻需要被正視因為台灣的 NPO

愈來愈多在管理上蠻需要這一塊的此外在日本的 NPO管理

研究日本學者比較有提到像 NPO的「社會責任」以及「風險管

理」台灣比較少這樣的討論

2 目前的研究成果頗多呈現在行銷財務人力資本志工管

理文化價值與 NPO 的管理內涵等另外的研究重點則是 NPO

與市場關係政府關係以即與其他 NPO組織間的互動關係再

者在 NPO的決策治理跟管理運作方面也有頗多的研究議題與

成果是與 NPO 的發展跟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有關

例如很多台灣的 NPO發展到五年十年會面臨到轉型開始

想要朝向更複雜的組織體系以及產出內容以及組織本身結構裡

面的分化問題亦即大機構裡面分化出新的一個獨立的機構

3 談領導與治理董事會的部分牽涉到決策至於 NPO 的「財

務」部分現在會把三個結合起來即募款產業化創新這部

分結合其實這部分就等於組織管理很核心的部分此外如果

今天只是一般性組織大概就是談人力資源管理志工管理但

因為我們聚焦於是社福 NPO因此「專業主義」的部分十分重要

換言之著重專業性的探討例如遞送服務上的特殊性含使命

整體性運作怎麼搭配組織管理的部分這樣組織管理就不會零

散化且有一個主軸

4 新興且可延伸的研究議題-「非營利組織與科技社會」這個議

題不管在社會福利領域或其他學科都會談到例如虛擬社會網

絡或其他科技社會與福利服務的遞送再者有一個議題是跟在

地化有關即是「非營利組織與城鄉發展」這部分除了跟社會

企業有關係之外還有台灣最近縣市合併後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福利資源重構之後縣市政府怎麼樣去推動地方的非營利組織

形成新的治理模式等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2002)〈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以九二一賑災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1(2)39-77

呂朝賢(2002)〈對我國志願服務法的若干反思與建議〉《臺

大社會工作學刊》7203-241

呂朝賢與郭俊巖(2003)〈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

係以嘉義地區為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報》11143-188

呂朝賢與潘福財(2004)〈非營利組織變革以聖心教養院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2)79-115

呂朝賢(2005)〈民眾參與志願服務及期投入時間的影響因

素〉《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3121-163

呂朝賢(2005)〈中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台

大社會工作學刊》121-49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日本行政體系支援

作法之分析〉《第三部門學刊》第 3期1-37

林淑馨(2005)〈日本型公私協力之析探以第三部門與 PFI

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 16期1-33(TSSCI)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夥伴關係之析探以日本

為例〉《公共事務評論》第 6卷第 1期25-50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林淑馨(2008)〈社福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在服務輸送互動上

之困境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 122期47-62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官有垣李宜興謝祿宜(2006)〈社區型基金會的治理研究

以嘉義新港及宜蘭仰山兩家文教基金會為案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18期

官有垣康峰菁杜承嶸陸宛蘋陳怡璇(2009)〈臺灣社

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執行長角色職能之基礎分析〉《兒童

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5期頁 171-196

官有垣杜承嶸康峰菁(2009)〈非營利組織執行長的薪酬

探討以台灣社會福利相關類型的基金會為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30期

官有垣呂朝賢鄭清霞(2008)〈台灣第三部門的就業2005

年調查研究資料的分析〉《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

頁 45-85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 主編(2011)《非營利部門組織

與運作 2011年簡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官有垣 (2012)〈非營利組織執行長之治理-以臺灣社會福利

相關基金會為例〉《中國第三部門研究》第 2 卷頁 2-25

劉淑瓊(2005)〈績效品質與消費者權益保障論社會服務

契約委託的責信課題〉《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 卷

2 期

劉淑瓊(2008)〈競爭選擇論臺灣社會服務契約委託之市

場理性〉《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 18 期頁 67-104

劉淑瓊(200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載於蕭新煌等

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林淑馨

學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博士

現職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教授

經歷 民國八十三年度教育部公費留日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助理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副教授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考試院高普考特考訓練講座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交通統計研究所客座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公民社會中心諮詢委員

第三部門學會理事

公共事務評論編輯委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政治科學論叢

公共事務評論

行政暨政策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中國行政

榮譽獎項 國科會 2012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科會 2011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立臺北大學 2012年學術研究獎

國立臺北大學 2011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10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09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台北大學 100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

國立臺北大學 101年度教師創新教材與教法獎勵

國科會第 51屆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呂朝賢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 教授

經歷 中正大學會福利學系兼任副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在全球性的趨勢下傳統的公部門營利部門和第三部門之

間的界線進一步變得模糊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或社會

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出現正是這種情況的體現社會

經濟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說是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混合

物也代表著慈善福利機構對社會提供服務的另一種介入目前

在歐陸與美國兩地此概念的發展卻有實質的突破2000 年迄

今其他地區如東亞和拉丁美洲也日益對此概念的內涵與相關的

研究深感興趣有關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大西洋兩岸雙方共同的

特質是受到社會目的驅使的新型態創業行為因而蓬勃發展的領

域其實是構建於第三部門之中根據多數歐洲的傳統(Evers

and Laville 2004)第三部門集結了合作社協會互助會社

和日益增加的基金會等類型的組織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以「社

會經濟」(social economy)一詞稱呼「第三部門」意謂這是一

種透過經濟活動追求實踐民主的方式而對於社會企業和創業精

神等概念的後續演變賦予了深厚的意涵

二內容

1 關於社會企業到底這類組織跟傳統非營利組織或營利企業

組織身分別有何差異其獨特性為何為何其可以自成部門可

以單獨立法有他自己可以研究的議題

2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研究

的主要學派 A 美國的社會創新學派(Social Innovation

School)與社會企業賺取所得學派(Social EnterpriseEarned

Income School) B 歐陸的 EMES 學派(The EMES Approach)與

英國的學派(The UK Approach)

3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傳統在非營利組織的盈餘和

利潤不分配的限制是不是還適用在社會企業裡面這是一個非常

值得探討的議題如果強調社會企業跟以前的非營利組織有什麼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以嘉義縣 1990-1998年之低收入戶為例台灣社會學刊

第 26期 第 211-250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 2002英國濟貧政策的形成與轉化

(1601-1834)從馬克斯的觀點的探討社會政策與社

會工作學刊 第 6卷 第 1期 第 5-59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04兒童與成人基本生活費

用的差異調查研究 第 13期 第 5-38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蔡勇美200308嘉義縣低收入戶脫貧與

再進入貧窮之分析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第 73-108

頁(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

何華欽王德睦呂朝賢200312貧窮測量對貧窮人口組

成之影響預算標準之訂定與模擬台大人口學刊 第

27期 第 67-104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312台灣貧窮門檻與測量的

建立FCSU 的應用台大社工學刊 第 8 期 第 1-46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呂朝賢200506貧窮的測量發生率

強度與不均度人口學刊 第 30期 第 1-28頁(TSSCI)

王德睦何華欽200612台灣貧窮女性化的再檢視人口

學刊 第 33期 第 103-131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701係貧窮的原罪或係城鄉差距

談影響兒童應予學習機會的因素教育與社會研究 第

12期 第 113-135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仕圖王德睦200712Panel Analysis of Low-income

Elderly-headed household Empirical Evidence for

Chia-yi County in Taiwan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第 11卷 第 2期 第 111-148頁(TSSCI)

郭俊巖王德睦200806全球化下脫貧策略的政治經濟研

究從 Anthony Giddens 觀點的探討東吳社會工作學

報 第 18期 第 105-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王德睦何華欽劉一龍200808所得成長所得不均與

家戶變遷對貧窮率之影響以台灣地區 1990 年至 2004

年為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第 7卷 第 1期 第 29-63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呂朝賢陳俊全王德睦200812台灣的社會救助動態

趨勢型態與成因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20卷 第

4期 第 441-479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812多面向的台灣兒童貧窮趨勢SST

指標的應用與分解台大社工學刊 第 18 期 第

191-230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朝賢王德睦林怡婷沈明彥200912台灣兒童暨家庭

扶助基金會經濟扶助個案給付動態以嘉義分事務所為

例(1967-2008)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第 20期 第 57-92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李秀如王德睦201101台灣兒童貧窮不均度的變遷以

迴歸為基礎的夏普利值分解法分析影響因素台灣社會

工作學刊 第 8期 第 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王德睦

學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1988)

現職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經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1988-1991)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副教授(1991-1993)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兼系主任(1998-2001)

台灣社會福利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Ethnology

The Eastern Anthropologist

中國社會學刊

台大人口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銀行季刊

台灣社會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調查研究

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人口學刊

教育與社會研究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王永慈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介紹台灣貧窮研究的發現藉以觀察台灣貧窮現象的變化同時也提出台灣

與國外對抗貧窮的理念政策服務協助參與者在意識型態政策與服務各層

次都有更深的思考

二內容

(一)台灣貧窮研究的狀況(含碩博士論文)

(二)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包括與失業工作貧窮相關的議題

(三)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的意識型態包括貧窮文化福利依賴脫貧等議

題的辯證

(四)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台灣與國外經驗包括 EITC社會救助法的修法

資產形成工作福利等此外社會企業微型創業等相關的作法也值得介

三參考文獻

(一)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Li-Ching Lyu (2013) The emergence of food

bankvoucher programs in Taiwan a new measure for combating poverty

and food insecurit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in press)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Chack-Kie Wong Kwong-Leung Tang (2012) Citizensrsquo

Attitudes Towards Economic Insecurity and Government After the 2007

Financial Tsunami A Hong Kong and Taiwan Comparis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in press) DOI

101111j1468-2397201200883x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Jun-Rong Chen (2012) Child Poverty in Taiwan

dur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Social

Risk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22(1--2)

20-35(SSCI)

王永慈陳昭榮(2011)貧富家庭教育資源中財務資本之比較研究臺灣教育社

會學研究 11(2) 1-45(TSSCI)

Ozawa M Y Lee amp Y Wang (2011) Economic Conditions of Female-headed

Households in Taiwan in comparison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Swede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27(1)65-76

王永慈 (2007) 「積極促進」概念的解析東吳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頁

151-173

王永慈 (2005) 低收入外籍與大陸配偶家庭之致貧分析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第

四期頁 1-32

王永慈 (2005) 台灣的貧窮問題相關研究的檢視台大社工學刊第十期 頁

1-54

王永慈 (2009) 台灣新貧問題的分析與政策思考於田弘茂與林正義主編「探索

台灣社會福利問題」國策研究院出版

王永慈 (2007) 「台灣的扶貧政策」於王卓祺等主編兩岸三地的社會政策---

理論與實務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關秉寅王永慈 (2005)寧靜革命台灣社會價值觀的變化王振寰章英華主

編凝聚台灣生命力頁 65-99巨流

王永慈 (2005) 「第十章社會政策」於顧東輝主編社會工作概論頁 195-212

上海譯文出版社

王永慈 (2010) 「第 6章台灣的貧窮問題」於瞿海源張苙雲

主編台灣的社會問題巨流

(二)碩博士論文

黃乃凡(1994)台灣貧窮女性化的探討女性戶長家戶貧窮現象之貫時性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何華欽(2003)台灣的貧窮趨勢界定測量與指標應用(博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2CCU0020601022ampsearchmode=basic

巫懿真(2004)府城低收入單親女性與工作貧窮勞動政策與社會安全之檢視(碩

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CCU0520601422ampseachmode=basic

姜義雯(2004)影響台灣階層化因素生活機會與五個貧窮家庭比較研究(碩士

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PU00521602022ampsearchmode=basic

黃聖紜(2004)窮孩子bull低成就家庭貧窮對子女教育成就與生涯選擇的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劉邦富(2005)台灣貧窮家庭兒童照顧政策落差研究(博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THU0020100522ampsearchmode=basic

蔡正海(2005)臺灣地區單人家戶貧窮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鄭淑文(2005)從家庭生命歷程分析貧窮動態 --以嘉義家庭扶助中心經濟扶助

個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倪家欣(2006)臺灣貧窮家庭的社會支持mdash低收入戶樣本的分析(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TPU020800622ampsearchmode=basic

王紹樺(2006)臺灣貧窮風險探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

北市

林茹茵(2006)貧窮女性單親生活因應策略之探討與類型建構(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CNU0210026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文婷(2007)運用優勢觀點探討青少年之貧窮生活經驗(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TNU5201003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怡婷(2007)家戶內所得分配後的台灣女性貧窮圖像(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陳柯玫(2007)「貧窮文化」的詛咒mdash台北市安康社區次文化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凱萱(2008)貧窮青少年生涯抉擇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

金會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CNU021002722ampsearchmode=basic

李秀如(2008)台灣兒童的貧窮輪廓-趨勢的測量與因素的分析(未出版之博士

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張 君 培 ( 2008 ) 社 會 工 作 者 的 貧 窮 意 象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THU0020102622ampsearchmode=basic

黃雅伶(2008)泥沼中的春芽-貧窮兒童的成長與機會(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PU00521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呂芬芬(2009)國小低收入戶學童貧窮烙印覺知之探討(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8HCU0820600722ampsearchmode=basic

吳佳明(2010)貧窮少年生活經驗中復原力發展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吳德偉(2010)臺灣工作貧窮者的生活幸福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PU000201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馬淑蓉(2010)工作貧窮女性單親家庭邁向脫貧之歷程研究以被社會救助法

排除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陳昱志(2010)走在生命的黃磚路貧窮女單親復原力因素與家庭適應關係之

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陳瑩蓉(2010)貧窮家庭親職化少年的自主發展(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

新北市

葉 炫 偵 ( 2010 ) 影 響 台 灣 工 作 貧 窮 的 因 素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CCU0020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謝孟純(2010)家戶內女性就業所得對家戶貧窮率改變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石亦柔(2011)娑婆轉境--貧窮家庭主要照顧者參與社會救助福利服務充權經

驗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PUS520102222ampsearchmode=basic

胡聚名(2011)騎牆與追尋貧窮男社工性別處境的行動與反思(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陳韻雯(2011)貧窮兒童的社會排除經驗以兒童中心取向探討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CNU021001822ampsearchmode=basic

鄭婷尹(2011)臺灣原住民族貧窮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

大學新北市

預計上課

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

討論時數

1小時

王永慈

學歷 PhD in social work at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USA

現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經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專任副教授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系專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Australasian Journal on Ageing

Asian Social Work and Policy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sian Developmen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Human Service

Social Work Education

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

Social Work Research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Abstracts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政大社會學報

社會工作學刊

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

輔仁學誌

榮譽獎項 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獎勵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科學院學術研究獎勵

輔仁大學輔仁學術研究獎

研習營-社工-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顧忠華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非營利組織(NPO)的活動觸角不再侷限於傳統慈善領域

舉凡健康照顧教育宗教環保藝術乃至於企業的活動

都與 NPO 息息相關此一發展趨勢同時造就了 NPO 成為一門跨

學科整合的新研究領域因此有關 NPO 的理論之中並沒有一

門稱之為 NPO 之學門但是卻有許多針對 NPO 進行相關的探

討如預測 NPO 存在於社會之因素探討 NPO 的社會影響或

各種不同部門之間的互動等很明顯地這些討論 NPO 的理論

與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社會心理文化與社會人類學哲

學宗教歷史社會行政等都有密切的關聯不管是經濟學

政治學或社會學的相關理論其切入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的分

析中均從較為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試圖對於當下之社會環境

之下NPO 如何進行組織的安排與設計如何遞送服務與方案

或是如何形塑其組織與外環境的網絡關係以因應社會之變遷

二內容

1 關於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近二十年來的探討聚焦於

下列的理論觀點首先是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 NPO的分類其次

針對政府無法滿足消費者公共財貨與服務需求的「公共財理

論」接著是就契約失效而導致的「失靈理論」(failure theory)

進行探討以及「消費者控制理論」「企業家理論」此部分屬於

創新性議題最後是針對「利他主義與慈善行為」進行概念分析

有關社會學對於 NPO行為的解釋「組織生態學觀點」(ecology of

organization)著重於瞭解 NPO組織與社會環境的關係而「資

源依賴理論」(the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有助於 NPO

瞭 解 資 源 的 競 爭 關 係 再 者 「 制 度 學 派 觀 點 」

(institutionalism)有助於吾人瞭解制度或政策對於 NPO的影

響最後則是從「社會資本理論」(social capital theory)與

「公民社會觀點」(civil society)論述 NPO在當今社會扮演的

之角色

2 隨著台灣的 NPO 與社會福利議題探討的深入與多樣其核心

關懷不外聚焦於「政府跟民營化」的部分民營化大概是十幾年

來談的很多的議題接著另外一個相關的領域是 NPO的「內部

治理」進而衍生的理論觀點有社會資本理論與治理理論以致

於最近發展到比較大的範圍如全球化社會內部治理文化

3 NPO 與社會福利的理論觀點範疇在這幾年的研究很重視組

織屬性的混合亦即越來越重視組織的 MIX 特質亦即你沒

有辦法截然把黑與白分的很清楚也無法截然說非營利營利組

織和公部門彼此的界域是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NPO相

當程度也跟營利組織借用了很多的概念與管理知識進來這個對

於 NPO的屬性產生滲透與混合的影響等其實長期照護的領域就

是一種非常標準的 MIX的特質

4 社會學的理論概「人口生態學」(Population Ecology)對於

NPO與社福研究的影響其實很多人口生態學觀點看到的是 NPO

具有很多不同類型它們會有一段時間大規模的成長然而有一

段時間有一些組織就退場或消失另外一個是「複雜理論」

(Complex Theory)論述的是因為有一些部門間的失靈存在

會影響到這中間的因果關係可能沒有一個固定的脈絡可以去預

測到底在這種情況下將來整個環境的變化對於非營利部門

的發展和影響如何

5 NPO 部門與政府企業非正式部門等的互動關係理論雖

然僅有少數關於部門界域的聚合或侵蝕的實證或跨部門研究出

現但卻有為數不少關於這種趨勢的社會學理論解釋被提出這

樣的觀念採借於網絡生態學交換理論開放系統聯盟資

源依賴甚至是後現代理論而其經常使用的的自變項包括規

模時間結構財務資源體系決策與治理模式專業化程度

以及服務提供的技術等

6 台灣在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其實是借用西方的觀點這個理

論觀點到台灣來要做一些轉化跟調適過去的研究當中也發現

這一點本土經驗加以修正或強化相關的理論觀點是絕對有必要

三參考文獻

王仕圖官有垣李宜興 (2011)〈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理論〉

收錄於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組織部

門組織與運作》第一章頁 15-34台北巨流圖書公

官有垣 (2001)〈第三部門與公民社會的建構部門互動的

理論探討〉《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4期頁 163-201

官有垣 (2003)〈第三部門的研究經濟學觀點與部門互動

理論的檢視〉《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 3期頁 1-29

顧忠華 ( 1999)〈公民結社的結構變遷-以台灣非營利組織

的發展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Vol0 No36

pp123-145

顧忠華 (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台

灣社會學研究》No4 pp145-189

顧忠華(2004)〈我對台灣第三部門研究的中間考察與反

省〉《第三部門學刊》No1 pp190-206

Ben-Ner A (1986) ldquo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hy Do

They Exist in Market Economicsrdquo In

Rose-AckermanSusan(ed) The Economics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Studies in Structure and Policy

Oxford Oxford Univ Press

DiMaggio P J and H K Anheier (1990) ldquoThe Sociolog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Sectorsrdquo Annu Rev

Sociol 16137-159

Douglas J (1987) ldquoPolitical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 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

Press

Hansmann Henry (1987) ldquoEconomic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Kramer R M (2000)ldquoA Third Sector in the Third

Millenniumrdquo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11(1) 1-23

Lin Nan (2001)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tt J Steven (2001) ldquoEconomic and Political Theorie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rdquo J S Ott (ed) The Na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Part 6 pp 179-189

Putnam Robert D (2000)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Y Touchstone

Rose-Ackerman Susan (1996) ldquoAltruism Nonprofits and

Economic Theoryrdquo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4 701-728

Salamon L M H K Anheier amp Associates (1999)

Global Civil Society 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altimore MD The 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Civil Society Studies

Powell WW and Steinberg R (2006)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2nd edition) New Haven

Yale U Press

Weisbrod B A (1974) ldquoToward a Theory of Voluntary

Non-Profit Sector in a Three-Sector Economyrdquo In

Edmund S Phelps(ed) Altruism Morality and

Economic Theory New York Russell Sage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顧忠華

學歷 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

現職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退休教授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

澄社社長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首任理事長

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華人民主文化基金會理事長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

事長

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之期刊 台灣民主季刊

當代

台灣社會學刊

學生輔導季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

台灣社會學

台灣社會學研究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哲學學報

榮譽獎項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之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林淑馨呂朝賢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二十年來臺灣的非營利組織(NPO)成長速度相當驚人

不僅在數量上大幅成長組織成立之宗旨與功能也愈趨專業化且

多元化從文化教育環保健康醫療社會福利社區發展

等幾乎涵蓋了社會中的所有層面正因為如此龐大且快速成長

的組織所扮演之角色日益重要且其所牽涉的利益關係人範圍更

為廣泛甚至還包含了大眾捐款能否被有效運用且不被中飽私囊

的責信問題等等因此 NPO 不僅在內部需要更健全完善的制

度來經營諸如董事會管理單位及志工之間關係的建立且更

重要的是還必須維繫其與企業部門公部門甚至是媒體之間平

衡和諧的互動關係並在這個社會治理脈絡中建立自己的位階

與立足點共同擔任社會治理者的角色與行動者基於此 NPO

必須先建立組織的治理機制方能有效參與社會治理再者 NPO

多面臨環境的劇烈變遷要處理的問題越來越複雜需求越趨多

元造成服務與資源的競爭「管理」這個名詞雖然代表企業管

理但是 NPO 因為沒有企業經營的傳統底限(利潤)因此更迫

切需要學習如何善用管理之道並借重管理來完成使命此刻提

的研究範疇甚廣包含 NPO的治理與領導NPO的責信NPO的

財務管理與租稅NPO的行銷管理NPO與志工志願主義NPO

的資源募集與運用NPO與人力資源及人才培育NPO與就業等

二內容

1 「績效評估或課責」在決策治理和管理這一塊的探討十分重

要績效評估在未來最好能朝向量化發展且可試著研擬一些指

標再者課責這議題在台灣還蠻需要被正視因為台灣的 NPO

愈來愈多在管理上蠻需要這一塊的此外在日本的 NPO管理

研究日本學者比較有提到像 NPO的「社會責任」以及「風險管

理」台灣比較少這樣的討論

2 目前的研究成果頗多呈現在行銷財務人力資本志工管

理文化價值與 NPO 的管理內涵等另外的研究重點則是 NPO

與市場關係政府關係以即與其他 NPO組織間的互動關係再

者在 NPO的決策治理跟管理運作方面也有頗多的研究議題與

成果是與 NPO 的發展跟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有關

例如很多台灣的 NPO發展到五年十年會面臨到轉型開始

想要朝向更複雜的組織體系以及產出內容以及組織本身結構裡

面的分化問題亦即大機構裡面分化出新的一個獨立的機構

3 談領導與治理董事會的部分牽涉到決策至於 NPO 的「財

務」部分現在會把三個結合起來即募款產業化創新這部

分結合其實這部分就等於組織管理很核心的部分此外如果

今天只是一般性組織大概就是談人力資源管理志工管理但

因為我們聚焦於是社福 NPO因此「專業主義」的部分十分重要

換言之著重專業性的探討例如遞送服務上的特殊性含使命

整體性運作怎麼搭配組織管理的部分這樣組織管理就不會零

散化且有一個主軸

4 新興且可延伸的研究議題-「非營利組織與科技社會」這個議

題不管在社會福利領域或其他學科都會談到例如虛擬社會網

絡或其他科技社會與福利服務的遞送再者有一個議題是跟在

地化有關即是「非營利組織與城鄉發展」這部分除了跟社會

企業有關係之外還有台灣最近縣市合併後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福利資源重構之後縣市政府怎麼樣去推動地方的非營利組織

形成新的治理模式等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2002)〈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以九二一賑災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1(2)39-77

呂朝賢(2002)〈對我國志願服務法的若干反思與建議〉《臺

大社會工作學刊》7203-241

呂朝賢與郭俊巖(2003)〈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

係以嘉義地區為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報》11143-188

呂朝賢與潘福財(2004)〈非營利組織變革以聖心教養院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2)79-115

呂朝賢(2005)〈民眾參與志願服務及期投入時間的影響因

素〉《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3121-163

呂朝賢(2005)〈中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台

大社會工作學刊》121-49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日本行政體系支援

作法之分析〉《第三部門學刊》第 3期1-37

林淑馨(2005)〈日本型公私協力之析探以第三部門與 PFI

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 16期1-33(TSSCI)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夥伴關係之析探以日本

為例〉《公共事務評論》第 6卷第 1期25-50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林淑馨(2008)〈社福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在服務輸送互動上

之困境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 122期47-62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官有垣李宜興謝祿宜(2006)〈社區型基金會的治理研究

以嘉義新港及宜蘭仰山兩家文教基金會為案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18期

官有垣康峰菁杜承嶸陸宛蘋陳怡璇(2009)〈臺灣社

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執行長角色職能之基礎分析〉《兒童

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5期頁 171-196

官有垣杜承嶸康峰菁(2009)〈非營利組織執行長的薪酬

探討以台灣社會福利相關類型的基金會為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30期

官有垣呂朝賢鄭清霞(2008)〈台灣第三部門的就業2005

年調查研究資料的分析〉《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

頁 45-85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 主編(2011)《非營利部門組織

與運作 2011年簡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官有垣 (2012)〈非營利組織執行長之治理-以臺灣社會福利

相關基金會為例〉《中國第三部門研究》第 2 卷頁 2-25

劉淑瓊(2005)〈績效品質與消費者權益保障論社會服務

契約委託的責信課題〉《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 卷

2 期

劉淑瓊(2008)〈競爭選擇論臺灣社會服務契約委託之市

場理性〉《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 18 期頁 67-104

劉淑瓊(200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載於蕭新煌等

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林淑馨

學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博士

現職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教授

經歷 民國八十三年度教育部公費留日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助理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副教授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考試院高普考特考訓練講座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交通統計研究所客座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公民社會中心諮詢委員

第三部門學會理事

公共事務評論編輯委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政治科學論叢

公共事務評論

行政暨政策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中國行政

榮譽獎項 國科會 2012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科會 2011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立臺北大學 2012年學術研究獎

國立臺北大學 2011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10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09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台北大學 100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

國立臺北大學 101年度教師創新教材與教法獎勵

國科會第 51屆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呂朝賢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 教授

經歷 中正大學會福利學系兼任副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在全球性的趨勢下傳統的公部門營利部門和第三部門之

間的界線進一步變得模糊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或社會

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出現正是這種情況的體現社會

經濟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說是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混合

物也代表著慈善福利機構對社會提供服務的另一種介入目前

在歐陸與美國兩地此概念的發展卻有實質的突破2000 年迄

今其他地區如東亞和拉丁美洲也日益對此概念的內涵與相關的

研究深感興趣有關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大西洋兩岸雙方共同的

特質是受到社會目的驅使的新型態創業行為因而蓬勃發展的領

域其實是構建於第三部門之中根據多數歐洲的傳統(Evers

and Laville 2004)第三部門集結了合作社協會互助會社

和日益增加的基金會等類型的組織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以「社

會經濟」(social economy)一詞稱呼「第三部門」意謂這是一

種透過經濟活動追求實踐民主的方式而對於社會企業和創業精

神等概念的後續演變賦予了深厚的意涵

二內容

1 關於社會企業到底這類組織跟傳統非營利組織或營利企業

組織身分別有何差異其獨特性為何為何其可以自成部門可

以單獨立法有他自己可以研究的議題

2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研究

的主要學派 A 美國的社會創新學派(Social Innovation

School)與社會企業賺取所得學派(Social EnterpriseEarned

Income School) B 歐陸的 EMES 學派(The EMES Approach)與

英國的學派(The UK Approach)

3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傳統在非營利組織的盈餘和

利潤不分配的限制是不是還適用在社會企業裡面這是一個非常

值得探討的議題如果強調社會企業跟以前的非營利組織有什麼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年為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第 7卷 第 1期 第 29-63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呂朝賢陳俊全王德睦200812台灣的社會救助動態

趨勢型態與成因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20卷 第

4期 第 441-479頁(TSSCI)

李秀如王德睦200812多面向的台灣兒童貧窮趨勢SST

指標的應用與分解台大社工學刊 第 18 期 第

191-230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朝賢王德睦林怡婷沈明彥200912台灣兒童暨家庭

扶助基金會經濟扶助個案給付動態以嘉義分事務所為

例(1967-2008)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第 20期 第 57-92

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李秀如王德睦201101台灣兒童貧窮不均度的變遷以

迴歸為基礎的夏普利值分解法分析影響因素台灣社會

工作學刊 第 8期 第 1-34頁(中華民國期刊論文)

預計上課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王德睦

學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1988)

現職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經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1988-1991)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副教授(1991-1993)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兼系主任(1998-2001)

台灣社會福利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Ethnology

The Eastern Anthropologist

中國社會學刊

台大人口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銀行季刊

台灣社會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調查研究

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人口學刊

教育與社會研究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王永慈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介紹台灣貧窮研究的發現藉以觀察台灣貧窮現象的變化同時也提出台灣

與國外對抗貧窮的理念政策服務協助參與者在意識型態政策與服務各層

次都有更深的思考

二內容

(一)台灣貧窮研究的狀況(含碩博士論文)

(二)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包括與失業工作貧窮相關的議題

(三)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的意識型態包括貧窮文化福利依賴脫貧等議

題的辯證

(四)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台灣與國外經驗包括 EITC社會救助法的修法

資產形成工作福利等此外社會企業微型創業等相關的作法也值得介

三參考文獻

(一)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Li-Ching Lyu (2013) The emergence of food

bankvoucher programs in Taiwan a new measure for combating poverty

and food insecurit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in press)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Chack-Kie Wong Kwong-Leung Tang (2012) Citizensrsquo

Attitudes Towards Economic Insecurity and Government After the 2007

Financial Tsunami A Hong Kong and Taiwan Comparis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in press) DOI

101111j1468-2397201200883x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Jun-Rong Chen (2012) Child Poverty in Taiwan

dur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Social

Risk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22(1--2)

20-35(SSCI)

王永慈陳昭榮(2011)貧富家庭教育資源中財務資本之比較研究臺灣教育社

會學研究 11(2) 1-45(TSSCI)

Ozawa M Y Lee amp Y Wang (2011) Economic Conditions of Female-headed

Households in Taiwan in comparison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Swede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27(1)65-76

王永慈 (2007) 「積極促進」概念的解析東吳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頁

151-173

王永慈 (2005) 低收入外籍與大陸配偶家庭之致貧分析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第

四期頁 1-32

王永慈 (2005) 台灣的貧窮問題相關研究的檢視台大社工學刊第十期 頁

1-54

王永慈 (2009) 台灣新貧問題的分析與政策思考於田弘茂與林正義主編「探索

台灣社會福利問題」國策研究院出版

王永慈 (2007) 「台灣的扶貧政策」於王卓祺等主編兩岸三地的社會政策---

理論與實務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關秉寅王永慈 (2005)寧靜革命台灣社會價值觀的變化王振寰章英華主

編凝聚台灣生命力頁 65-99巨流

王永慈 (2005) 「第十章社會政策」於顧東輝主編社會工作概論頁 195-212

上海譯文出版社

王永慈 (2010) 「第 6章台灣的貧窮問題」於瞿海源張苙雲

主編台灣的社會問題巨流

(二)碩博士論文

黃乃凡(1994)台灣貧窮女性化的探討女性戶長家戶貧窮現象之貫時性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何華欽(2003)台灣的貧窮趨勢界定測量與指標應用(博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2CCU0020601022ampsearchmode=basic

巫懿真(2004)府城低收入單親女性與工作貧窮勞動政策與社會安全之檢視(碩

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CCU0520601422ampseachmode=basic

姜義雯(2004)影響台灣階層化因素生活機會與五個貧窮家庭比較研究(碩士

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PU00521602022ampsearchmode=basic

黃聖紜(2004)窮孩子bull低成就家庭貧窮對子女教育成就與生涯選擇的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劉邦富(2005)台灣貧窮家庭兒童照顧政策落差研究(博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THU0020100522ampsearchmode=basic

蔡正海(2005)臺灣地區單人家戶貧窮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鄭淑文(2005)從家庭生命歷程分析貧窮動態 --以嘉義家庭扶助中心經濟扶助

個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倪家欣(2006)臺灣貧窮家庭的社會支持mdash低收入戶樣本的分析(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TPU020800622ampsearchmode=basic

王紹樺(2006)臺灣貧窮風險探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

北市

林茹茵(2006)貧窮女性單親生活因應策略之探討與類型建構(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CNU0210026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文婷(2007)運用優勢觀點探討青少年之貧窮生活經驗(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TNU5201003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怡婷(2007)家戶內所得分配後的台灣女性貧窮圖像(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陳柯玫(2007)「貧窮文化」的詛咒mdash台北市安康社區次文化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凱萱(2008)貧窮青少年生涯抉擇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

金會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CNU021002722ampsearchmode=basic

李秀如(2008)台灣兒童的貧窮輪廓-趨勢的測量與因素的分析(未出版之博士

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張 君 培 ( 2008 ) 社 會 工 作 者 的 貧 窮 意 象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THU0020102622ampsearchmode=basic

黃雅伶(2008)泥沼中的春芽-貧窮兒童的成長與機會(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PU00521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呂芬芬(2009)國小低收入戶學童貧窮烙印覺知之探討(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8HCU0820600722ampsearchmode=basic

吳佳明(2010)貧窮少年生活經驗中復原力發展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吳德偉(2010)臺灣工作貧窮者的生活幸福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PU000201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馬淑蓉(2010)工作貧窮女性單親家庭邁向脫貧之歷程研究以被社會救助法

排除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陳昱志(2010)走在生命的黃磚路貧窮女單親復原力因素與家庭適應關係之

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陳瑩蓉(2010)貧窮家庭親職化少年的自主發展(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

新北市

葉 炫 偵 ( 2010 ) 影 響 台 灣 工 作 貧 窮 的 因 素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CCU0020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謝孟純(2010)家戶內女性就業所得對家戶貧窮率改變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石亦柔(2011)娑婆轉境--貧窮家庭主要照顧者參與社會救助福利服務充權經

驗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PUS520102222ampsearchmode=basic

胡聚名(2011)騎牆與追尋貧窮男社工性別處境的行動與反思(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陳韻雯(2011)貧窮兒童的社會排除經驗以兒童中心取向探討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CNU021001822ampsearchmode=basic

鄭婷尹(2011)臺灣原住民族貧窮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

大學新北市

預計上課

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

討論時數

1小時

王永慈

學歷 PhD in social work at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USA

現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經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專任副教授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系專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Australasian Journal on Ageing

Asian Social Work and Policy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sian Developmen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Human Service

Social Work Education

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

Social Work Research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Abstracts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政大社會學報

社會工作學刊

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

輔仁學誌

榮譽獎項 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獎勵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科學院學術研究獎勵

輔仁大學輔仁學術研究獎

研習營-社工-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顧忠華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非營利組織(NPO)的活動觸角不再侷限於傳統慈善領域

舉凡健康照顧教育宗教環保藝術乃至於企業的活動

都與 NPO 息息相關此一發展趨勢同時造就了 NPO 成為一門跨

學科整合的新研究領域因此有關 NPO 的理論之中並沒有一

門稱之為 NPO 之學門但是卻有許多針對 NPO 進行相關的探

討如預測 NPO 存在於社會之因素探討 NPO 的社會影響或

各種不同部門之間的互動等很明顯地這些討論 NPO 的理論

與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社會心理文化與社會人類學哲

學宗教歷史社會行政等都有密切的關聯不管是經濟學

政治學或社會學的相關理論其切入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的分

析中均從較為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試圖對於當下之社會環境

之下NPO 如何進行組織的安排與設計如何遞送服務與方案

或是如何形塑其組織與外環境的網絡關係以因應社會之變遷

二內容

1 關於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近二十年來的探討聚焦於

下列的理論觀點首先是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 NPO的分類其次

針對政府無法滿足消費者公共財貨與服務需求的「公共財理

論」接著是就契約失效而導致的「失靈理論」(failure theory)

進行探討以及「消費者控制理論」「企業家理論」此部分屬於

創新性議題最後是針對「利他主義與慈善行為」進行概念分析

有關社會學對於 NPO行為的解釋「組織生態學觀點」(ecology of

organization)著重於瞭解 NPO組織與社會環境的關係而「資

源依賴理論」(the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有助於 NPO

瞭 解 資 源 的 競 爭 關 係 再 者 「 制 度 學 派 觀 點 」

(institutionalism)有助於吾人瞭解制度或政策對於 NPO的影

響最後則是從「社會資本理論」(social capital theory)與

「公民社會觀點」(civil society)論述 NPO在當今社會扮演的

之角色

2 隨著台灣的 NPO 與社會福利議題探討的深入與多樣其核心

關懷不外聚焦於「政府跟民營化」的部分民營化大概是十幾年

來談的很多的議題接著另外一個相關的領域是 NPO的「內部

治理」進而衍生的理論觀點有社會資本理論與治理理論以致

於最近發展到比較大的範圍如全球化社會內部治理文化

3 NPO 與社會福利的理論觀點範疇在這幾年的研究很重視組

織屬性的混合亦即越來越重視組織的 MIX 特質亦即你沒

有辦法截然把黑與白分的很清楚也無法截然說非營利營利組

織和公部門彼此的界域是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NPO相

當程度也跟營利組織借用了很多的概念與管理知識進來這個對

於 NPO的屬性產生滲透與混合的影響等其實長期照護的領域就

是一種非常標準的 MIX的特質

4 社會學的理論概「人口生態學」(Population Ecology)對於

NPO與社福研究的影響其實很多人口生態學觀點看到的是 NPO

具有很多不同類型它們會有一段時間大規模的成長然而有一

段時間有一些組織就退場或消失另外一個是「複雜理論」

(Complex Theory)論述的是因為有一些部門間的失靈存在

會影響到這中間的因果關係可能沒有一個固定的脈絡可以去預

測到底在這種情況下將來整個環境的變化對於非營利部門

的發展和影響如何

5 NPO 部門與政府企業非正式部門等的互動關係理論雖

然僅有少數關於部門界域的聚合或侵蝕的實證或跨部門研究出

現但卻有為數不少關於這種趨勢的社會學理論解釋被提出這

樣的觀念採借於網絡生態學交換理論開放系統聯盟資

源依賴甚至是後現代理論而其經常使用的的自變項包括規

模時間結構財務資源體系決策與治理模式專業化程度

以及服務提供的技術等

6 台灣在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其實是借用西方的觀點這個理

論觀點到台灣來要做一些轉化跟調適過去的研究當中也發現

這一點本土經驗加以修正或強化相關的理論觀點是絕對有必要

三參考文獻

王仕圖官有垣李宜興 (2011)〈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理論〉

收錄於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組織部

門組織與運作》第一章頁 15-34台北巨流圖書公

官有垣 (2001)〈第三部門與公民社會的建構部門互動的

理論探討〉《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4期頁 163-201

官有垣 (2003)〈第三部門的研究經濟學觀點與部門互動

理論的檢視〉《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 3期頁 1-29

顧忠華 ( 1999)〈公民結社的結構變遷-以台灣非營利組織

的發展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Vol0 No36

pp123-145

顧忠華 (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台

灣社會學研究》No4 pp145-189

顧忠華(2004)〈我對台灣第三部門研究的中間考察與反

省〉《第三部門學刊》No1 pp190-206

Ben-Ner A (1986) ldquo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hy Do

They Exist in Market Economicsrdquo In

Rose-AckermanSusan(ed) The Economics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Studies in Structure and Policy

Oxford Oxford Univ Press

DiMaggio P J and H K Anheier (1990) ldquoThe Sociolog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Sectorsrdquo Annu Rev

Sociol 16137-159

Douglas J (1987) ldquoPolitical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 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

Press

Hansmann Henry (1987) ldquoEconomic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Kramer R M (2000)ldquoA Third Sector in the Third

Millenniumrdquo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11(1) 1-23

Lin Nan (2001)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tt J Steven (2001) ldquoEconomic and Political Theorie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rdquo J S Ott (ed) The Na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Part 6 pp 179-189

Putnam Robert D (2000)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Y Touchstone

Rose-Ackerman Susan (1996) ldquoAltruism Nonprofits and

Economic Theoryrdquo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4 701-728

Salamon L M H K Anheier amp Associates (1999)

Global Civil Society 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altimore MD The 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Civil Society Studies

Powell WW and Steinberg R (2006)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2nd edition) New Haven

Yale U Press

Weisbrod B A (1974) ldquoToward a Theory of Voluntary

Non-Profit Sector in a Three-Sector Economyrdquo In

Edmund S Phelps(ed) Altruism Morality and

Economic Theory New York Russell Sage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顧忠華

學歷 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

現職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退休教授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

澄社社長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首任理事長

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華人民主文化基金會理事長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

事長

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之期刊 台灣民主季刊

當代

台灣社會學刊

學生輔導季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

台灣社會學

台灣社會學研究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哲學學報

榮譽獎項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之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林淑馨呂朝賢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二十年來臺灣的非營利組織(NPO)成長速度相當驚人

不僅在數量上大幅成長組織成立之宗旨與功能也愈趨專業化且

多元化從文化教育環保健康醫療社會福利社區發展

等幾乎涵蓋了社會中的所有層面正因為如此龐大且快速成長

的組織所扮演之角色日益重要且其所牽涉的利益關係人範圍更

為廣泛甚至還包含了大眾捐款能否被有效運用且不被中飽私囊

的責信問題等等因此 NPO 不僅在內部需要更健全完善的制

度來經營諸如董事會管理單位及志工之間關係的建立且更

重要的是還必須維繫其與企業部門公部門甚至是媒體之間平

衡和諧的互動關係並在這個社會治理脈絡中建立自己的位階

與立足點共同擔任社會治理者的角色與行動者基於此 NPO

必須先建立組織的治理機制方能有效參與社會治理再者 NPO

多面臨環境的劇烈變遷要處理的問題越來越複雜需求越趨多

元造成服務與資源的競爭「管理」這個名詞雖然代表企業管

理但是 NPO 因為沒有企業經營的傳統底限(利潤)因此更迫

切需要學習如何善用管理之道並借重管理來完成使命此刻提

的研究範疇甚廣包含 NPO的治理與領導NPO的責信NPO的

財務管理與租稅NPO的行銷管理NPO與志工志願主義NPO

的資源募集與運用NPO與人力資源及人才培育NPO與就業等

二內容

1 「績效評估或課責」在決策治理和管理這一塊的探討十分重

要績效評估在未來最好能朝向量化發展且可試著研擬一些指

標再者課責這議題在台灣還蠻需要被正視因為台灣的 NPO

愈來愈多在管理上蠻需要這一塊的此外在日本的 NPO管理

研究日本學者比較有提到像 NPO的「社會責任」以及「風險管

理」台灣比較少這樣的討論

2 目前的研究成果頗多呈現在行銷財務人力資本志工管

理文化價值與 NPO 的管理內涵等另外的研究重點則是 NPO

與市場關係政府關係以即與其他 NPO組織間的互動關係再

者在 NPO的決策治理跟管理運作方面也有頗多的研究議題與

成果是與 NPO 的發展跟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有關

例如很多台灣的 NPO發展到五年十年會面臨到轉型開始

想要朝向更複雜的組織體系以及產出內容以及組織本身結構裡

面的分化問題亦即大機構裡面分化出新的一個獨立的機構

3 談領導與治理董事會的部分牽涉到決策至於 NPO 的「財

務」部分現在會把三個結合起來即募款產業化創新這部

分結合其實這部分就等於組織管理很核心的部分此外如果

今天只是一般性組織大概就是談人力資源管理志工管理但

因為我們聚焦於是社福 NPO因此「專業主義」的部分十分重要

換言之著重專業性的探討例如遞送服務上的特殊性含使命

整體性運作怎麼搭配組織管理的部分這樣組織管理就不會零

散化且有一個主軸

4 新興且可延伸的研究議題-「非營利組織與科技社會」這個議

題不管在社會福利領域或其他學科都會談到例如虛擬社會網

絡或其他科技社會與福利服務的遞送再者有一個議題是跟在

地化有關即是「非營利組織與城鄉發展」這部分除了跟社會

企業有關係之外還有台灣最近縣市合併後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福利資源重構之後縣市政府怎麼樣去推動地方的非營利組織

形成新的治理模式等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2002)〈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以九二一賑災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1(2)39-77

呂朝賢(2002)〈對我國志願服務法的若干反思與建議〉《臺

大社會工作學刊》7203-241

呂朝賢與郭俊巖(2003)〈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

係以嘉義地區為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報》11143-188

呂朝賢與潘福財(2004)〈非營利組織變革以聖心教養院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2)79-115

呂朝賢(2005)〈民眾參與志願服務及期投入時間的影響因

素〉《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3121-163

呂朝賢(2005)〈中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台

大社會工作學刊》121-49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日本行政體系支援

作法之分析〉《第三部門學刊》第 3期1-37

林淑馨(2005)〈日本型公私協力之析探以第三部門與 PFI

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 16期1-33(TSSCI)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夥伴關係之析探以日本

為例〉《公共事務評論》第 6卷第 1期25-50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林淑馨(2008)〈社福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在服務輸送互動上

之困境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 122期47-62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官有垣李宜興謝祿宜(2006)〈社區型基金會的治理研究

以嘉義新港及宜蘭仰山兩家文教基金會為案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18期

官有垣康峰菁杜承嶸陸宛蘋陳怡璇(2009)〈臺灣社

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執行長角色職能之基礎分析〉《兒童

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5期頁 171-196

官有垣杜承嶸康峰菁(2009)〈非營利組織執行長的薪酬

探討以台灣社會福利相關類型的基金會為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30期

官有垣呂朝賢鄭清霞(2008)〈台灣第三部門的就業2005

年調查研究資料的分析〉《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

頁 45-85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 主編(2011)《非營利部門組織

與運作 2011年簡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官有垣 (2012)〈非營利組織執行長之治理-以臺灣社會福利

相關基金會為例〉《中國第三部門研究》第 2 卷頁 2-25

劉淑瓊(2005)〈績效品質與消費者權益保障論社會服務

契約委託的責信課題〉《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 卷

2 期

劉淑瓊(2008)〈競爭選擇論臺灣社會服務契約委託之市

場理性〉《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 18 期頁 67-104

劉淑瓊(200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載於蕭新煌等

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林淑馨

學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博士

現職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教授

經歷 民國八十三年度教育部公費留日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助理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副教授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考試院高普考特考訓練講座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交通統計研究所客座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公民社會中心諮詢委員

第三部門學會理事

公共事務評論編輯委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政治科學論叢

公共事務評論

行政暨政策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中國行政

榮譽獎項 國科會 2012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科會 2011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立臺北大學 2012年學術研究獎

國立臺北大學 2011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10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09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台北大學 100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

國立臺北大學 101年度教師創新教材與教法獎勵

國科會第 51屆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呂朝賢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 教授

經歷 中正大學會福利學系兼任副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在全球性的趨勢下傳統的公部門營利部門和第三部門之

間的界線進一步變得模糊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或社會

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出現正是這種情況的體現社會

經濟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說是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混合

物也代表著慈善福利機構對社會提供服務的另一種介入目前

在歐陸與美國兩地此概念的發展卻有實質的突破2000 年迄

今其他地區如東亞和拉丁美洲也日益對此概念的內涵與相關的

研究深感興趣有關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大西洋兩岸雙方共同的

特質是受到社會目的驅使的新型態創業行為因而蓬勃發展的領

域其實是構建於第三部門之中根據多數歐洲的傳統(Evers

and Laville 2004)第三部門集結了合作社協會互助會社

和日益增加的基金會等類型的組織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以「社

會經濟」(social economy)一詞稱呼「第三部門」意謂這是一

種透過經濟活動追求實踐民主的方式而對於社會企業和創業精

神等概念的後續演變賦予了深厚的意涵

二內容

1 關於社會企業到底這類組織跟傳統非營利組織或營利企業

組織身分別有何差異其獨特性為何為何其可以自成部門可

以單獨立法有他自己可以研究的議題

2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研究

的主要學派 A 美國的社會創新學派(Social Innovation

School)與社會企業賺取所得學派(Social EnterpriseEarned

Income School) B 歐陸的 EMES 學派(The EMES Approach)與

英國的學派(The UK Approach)

3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傳統在非營利組織的盈餘和

利潤不分配的限制是不是還適用在社會企業裡面這是一個非常

值得探討的議題如果強調社會企業跟以前的非營利組織有什麼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王德睦

學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1988)

現職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經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1988-1991)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副教授(1991-1993)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兼系主任(1998-2001)

台灣社會福利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Ethnology

The Eastern Anthropologist

中國社會學刊

台大人口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銀行季刊

台灣社會學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調查研究

台灣鄉村研究創刊號

人口學刊

教育與社會研究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王永慈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介紹台灣貧窮研究的發現藉以觀察台灣貧窮現象的變化同時也提出台灣

與國外對抗貧窮的理念政策服務協助參與者在意識型態政策與服務各層

次都有更深的思考

二內容

(一)台灣貧窮研究的狀況(含碩博士論文)

(二)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包括與失業工作貧窮相關的議題

(三)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的意識型態包括貧窮文化福利依賴脫貧等議

題的辯證

(四)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台灣與國外經驗包括 EITC社會救助法的修法

資產形成工作福利等此外社會企業微型創業等相關的作法也值得介

三參考文獻

(一)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Li-Ching Lyu (2013) The emergence of food

bankvoucher programs in Taiwan a new measure for combating poverty

and food insecurit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in press)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Chack-Kie Wong Kwong-Leung Tang (2012) Citizensrsquo

Attitudes Towards Economic Insecurity and Government After the 2007

Financial Tsunami A Hong Kong and Taiwan Comparis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in press) DOI

101111j1468-2397201200883x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Jun-Rong Chen (2012) Child Poverty in Taiwan

dur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Social

Risk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22(1--2)

20-35(SSCI)

王永慈陳昭榮(2011)貧富家庭教育資源中財務資本之比較研究臺灣教育社

會學研究 11(2) 1-45(TSSCI)

Ozawa M Y Lee amp Y Wang (2011) Economic Conditions of Female-headed

Households in Taiwan in comparison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Swede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27(1)65-76

王永慈 (2007) 「積極促進」概念的解析東吳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頁

151-173

王永慈 (2005) 低收入外籍與大陸配偶家庭之致貧分析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第

四期頁 1-32

王永慈 (2005) 台灣的貧窮問題相關研究的檢視台大社工學刊第十期 頁

1-54

王永慈 (2009) 台灣新貧問題的分析與政策思考於田弘茂與林正義主編「探索

台灣社會福利問題」國策研究院出版

王永慈 (2007) 「台灣的扶貧政策」於王卓祺等主編兩岸三地的社會政策---

理論與實務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關秉寅王永慈 (2005)寧靜革命台灣社會價值觀的變化王振寰章英華主

編凝聚台灣生命力頁 65-99巨流

王永慈 (2005) 「第十章社會政策」於顧東輝主編社會工作概論頁 195-212

上海譯文出版社

王永慈 (2010) 「第 6章台灣的貧窮問題」於瞿海源張苙雲

主編台灣的社會問題巨流

(二)碩博士論文

黃乃凡(1994)台灣貧窮女性化的探討女性戶長家戶貧窮現象之貫時性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何華欽(2003)台灣的貧窮趨勢界定測量與指標應用(博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2CCU0020601022ampsearchmode=basic

巫懿真(2004)府城低收入單親女性與工作貧窮勞動政策與社會安全之檢視(碩

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CCU0520601422ampseachmode=basic

姜義雯(2004)影響台灣階層化因素生活機會與五個貧窮家庭比較研究(碩士

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PU00521602022ampsearchmode=basic

黃聖紜(2004)窮孩子bull低成就家庭貧窮對子女教育成就與生涯選擇的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劉邦富(2005)台灣貧窮家庭兒童照顧政策落差研究(博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THU0020100522ampsearchmode=basic

蔡正海(2005)臺灣地區單人家戶貧窮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鄭淑文(2005)從家庭生命歷程分析貧窮動態 --以嘉義家庭扶助中心經濟扶助

個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倪家欣(2006)臺灣貧窮家庭的社會支持mdash低收入戶樣本的分析(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TPU020800622ampsearchmode=basic

王紹樺(2006)臺灣貧窮風險探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

北市

林茹茵(2006)貧窮女性單親生活因應策略之探討與類型建構(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CNU0210026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文婷(2007)運用優勢觀點探討青少年之貧窮生活經驗(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TNU5201003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怡婷(2007)家戶內所得分配後的台灣女性貧窮圖像(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陳柯玫(2007)「貧窮文化」的詛咒mdash台北市安康社區次文化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凱萱(2008)貧窮青少年生涯抉擇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

金會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CNU021002722ampsearchmode=basic

李秀如(2008)台灣兒童的貧窮輪廓-趨勢的測量與因素的分析(未出版之博士

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張 君 培 ( 2008 ) 社 會 工 作 者 的 貧 窮 意 象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THU0020102622ampsearchmode=basic

黃雅伶(2008)泥沼中的春芽-貧窮兒童的成長與機會(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PU00521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呂芬芬(2009)國小低收入戶學童貧窮烙印覺知之探討(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8HCU0820600722ampsearchmode=basic

吳佳明(2010)貧窮少年生活經驗中復原力發展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吳德偉(2010)臺灣工作貧窮者的生活幸福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PU000201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馬淑蓉(2010)工作貧窮女性單親家庭邁向脫貧之歷程研究以被社會救助法

排除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陳昱志(2010)走在生命的黃磚路貧窮女單親復原力因素與家庭適應關係之

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陳瑩蓉(2010)貧窮家庭親職化少年的自主發展(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

新北市

葉 炫 偵 ( 2010 ) 影 響 台 灣 工 作 貧 窮 的 因 素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CCU0020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謝孟純(2010)家戶內女性就業所得對家戶貧窮率改變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石亦柔(2011)娑婆轉境--貧窮家庭主要照顧者參與社會救助福利服務充權經

驗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PUS520102222ampsearchmode=basic

胡聚名(2011)騎牆與追尋貧窮男社工性別處境的行動與反思(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陳韻雯(2011)貧窮兒童的社會排除經驗以兒童中心取向探討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CNU021001822ampsearchmode=basic

鄭婷尹(2011)臺灣原住民族貧窮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

大學新北市

預計上課

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

討論時數

1小時

王永慈

學歷 PhD in social work at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USA

現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經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專任副教授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系專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Australasian Journal on Ageing

Asian Social Work and Policy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sian Developmen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Human Service

Social Work Education

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

Social Work Research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Abstracts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政大社會學報

社會工作學刊

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

輔仁學誌

榮譽獎項 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獎勵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科學院學術研究獎勵

輔仁大學輔仁學術研究獎

研習營-社工-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顧忠華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非營利組織(NPO)的活動觸角不再侷限於傳統慈善領域

舉凡健康照顧教育宗教環保藝術乃至於企業的活動

都與 NPO 息息相關此一發展趨勢同時造就了 NPO 成為一門跨

學科整合的新研究領域因此有關 NPO 的理論之中並沒有一

門稱之為 NPO 之學門但是卻有許多針對 NPO 進行相關的探

討如預測 NPO 存在於社會之因素探討 NPO 的社會影響或

各種不同部門之間的互動等很明顯地這些討論 NPO 的理論

與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社會心理文化與社會人類學哲

學宗教歷史社會行政等都有密切的關聯不管是經濟學

政治學或社會學的相關理論其切入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的分

析中均從較為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試圖對於當下之社會環境

之下NPO 如何進行組織的安排與設計如何遞送服務與方案

或是如何形塑其組織與外環境的網絡關係以因應社會之變遷

二內容

1 關於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近二十年來的探討聚焦於

下列的理論觀點首先是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 NPO的分類其次

針對政府無法滿足消費者公共財貨與服務需求的「公共財理

論」接著是就契約失效而導致的「失靈理論」(failure theory)

進行探討以及「消費者控制理論」「企業家理論」此部分屬於

創新性議題最後是針對「利他主義與慈善行為」進行概念分析

有關社會學對於 NPO行為的解釋「組織生態學觀點」(ecology of

organization)著重於瞭解 NPO組織與社會環境的關係而「資

源依賴理論」(the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有助於 NPO

瞭 解 資 源 的 競 爭 關 係 再 者 「 制 度 學 派 觀 點 」

(institutionalism)有助於吾人瞭解制度或政策對於 NPO的影

響最後則是從「社會資本理論」(social capital theory)與

「公民社會觀點」(civil society)論述 NPO在當今社會扮演的

之角色

2 隨著台灣的 NPO 與社會福利議題探討的深入與多樣其核心

關懷不外聚焦於「政府跟民營化」的部分民營化大概是十幾年

來談的很多的議題接著另外一個相關的領域是 NPO的「內部

治理」進而衍生的理論觀點有社會資本理論與治理理論以致

於最近發展到比較大的範圍如全球化社會內部治理文化

3 NPO 與社會福利的理論觀點範疇在這幾年的研究很重視組

織屬性的混合亦即越來越重視組織的 MIX 特質亦即你沒

有辦法截然把黑與白分的很清楚也無法截然說非營利營利組

織和公部門彼此的界域是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NPO相

當程度也跟營利組織借用了很多的概念與管理知識進來這個對

於 NPO的屬性產生滲透與混合的影響等其實長期照護的領域就

是一種非常標準的 MIX的特質

4 社會學的理論概「人口生態學」(Population Ecology)對於

NPO與社福研究的影響其實很多人口生態學觀點看到的是 NPO

具有很多不同類型它們會有一段時間大規模的成長然而有一

段時間有一些組織就退場或消失另外一個是「複雜理論」

(Complex Theory)論述的是因為有一些部門間的失靈存在

會影響到這中間的因果關係可能沒有一個固定的脈絡可以去預

測到底在這種情況下將來整個環境的變化對於非營利部門

的發展和影響如何

5 NPO 部門與政府企業非正式部門等的互動關係理論雖

然僅有少數關於部門界域的聚合或侵蝕的實證或跨部門研究出

現但卻有為數不少關於這種趨勢的社會學理論解釋被提出這

樣的觀念採借於網絡生態學交換理論開放系統聯盟資

源依賴甚至是後現代理論而其經常使用的的自變項包括規

模時間結構財務資源體系決策與治理模式專業化程度

以及服務提供的技術等

6 台灣在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其實是借用西方的觀點這個理

論觀點到台灣來要做一些轉化跟調適過去的研究當中也發現

這一點本土經驗加以修正或強化相關的理論觀點是絕對有必要

三參考文獻

王仕圖官有垣李宜興 (2011)〈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理論〉

收錄於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組織部

門組織與運作》第一章頁 15-34台北巨流圖書公

官有垣 (2001)〈第三部門與公民社會的建構部門互動的

理論探討〉《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4期頁 163-201

官有垣 (2003)〈第三部門的研究經濟學觀點與部門互動

理論的檢視〉《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 3期頁 1-29

顧忠華 ( 1999)〈公民結社的結構變遷-以台灣非營利組織

的發展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Vol0 No36

pp123-145

顧忠華 (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台

灣社會學研究》No4 pp145-189

顧忠華(2004)〈我對台灣第三部門研究的中間考察與反

省〉《第三部門學刊》No1 pp190-206

Ben-Ner A (1986) ldquo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hy Do

They Exist in Market Economicsrdquo In

Rose-AckermanSusan(ed) The Economics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Studies in Structure and Policy

Oxford Oxford Univ Press

DiMaggio P J and H K Anheier (1990) ldquoThe Sociolog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Sectorsrdquo Annu Rev

Sociol 16137-159

Douglas J (1987) ldquoPolitical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 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

Press

Hansmann Henry (1987) ldquoEconomic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Kramer R M (2000)ldquoA Third Sector in the Third

Millenniumrdquo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11(1) 1-23

Lin Nan (2001)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tt J Steven (2001) ldquoEconomic and Political Theorie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rdquo J S Ott (ed) The Na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Part 6 pp 179-189

Putnam Robert D (2000)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Y Touchstone

Rose-Ackerman Susan (1996) ldquoAltruism Nonprofits and

Economic Theoryrdquo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4 701-728

Salamon L M H K Anheier amp Associates (1999)

Global Civil Society 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altimore MD The 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Civil Society Studies

Powell WW and Steinberg R (2006)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2nd edition) New Haven

Yale U Press

Weisbrod B A (1974) ldquoToward a Theory of Voluntary

Non-Profit Sector in a Three-Sector Economyrdquo In

Edmund S Phelps(ed) Altruism Morality and

Economic Theory New York Russell Sage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顧忠華

學歷 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

現職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退休教授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

澄社社長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首任理事長

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華人民主文化基金會理事長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

事長

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之期刊 台灣民主季刊

當代

台灣社會學刊

學生輔導季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

台灣社會學

台灣社會學研究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哲學學報

榮譽獎項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之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林淑馨呂朝賢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二十年來臺灣的非營利組織(NPO)成長速度相當驚人

不僅在數量上大幅成長組織成立之宗旨與功能也愈趨專業化且

多元化從文化教育環保健康醫療社會福利社區發展

等幾乎涵蓋了社會中的所有層面正因為如此龐大且快速成長

的組織所扮演之角色日益重要且其所牽涉的利益關係人範圍更

為廣泛甚至還包含了大眾捐款能否被有效運用且不被中飽私囊

的責信問題等等因此 NPO 不僅在內部需要更健全完善的制

度來經營諸如董事會管理單位及志工之間關係的建立且更

重要的是還必須維繫其與企業部門公部門甚至是媒體之間平

衡和諧的互動關係並在這個社會治理脈絡中建立自己的位階

與立足點共同擔任社會治理者的角色與行動者基於此 NPO

必須先建立組織的治理機制方能有效參與社會治理再者 NPO

多面臨環境的劇烈變遷要處理的問題越來越複雜需求越趨多

元造成服務與資源的競爭「管理」這個名詞雖然代表企業管

理但是 NPO 因為沒有企業經營的傳統底限(利潤)因此更迫

切需要學習如何善用管理之道並借重管理來完成使命此刻提

的研究範疇甚廣包含 NPO的治理與領導NPO的責信NPO的

財務管理與租稅NPO的行銷管理NPO與志工志願主義NPO

的資源募集與運用NPO與人力資源及人才培育NPO與就業等

二內容

1 「績效評估或課責」在決策治理和管理這一塊的探討十分重

要績效評估在未來最好能朝向量化發展且可試著研擬一些指

標再者課責這議題在台灣還蠻需要被正視因為台灣的 NPO

愈來愈多在管理上蠻需要這一塊的此外在日本的 NPO管理

研究日本學者比較有提到像 NPO的「社會責任」以及「風險管

理」台灣比較少這樣的討論

2 目前的研究成果頗多呈現在行銷財務人力資本志工管

理文化價值與 NPO 的管理內涵等另外的研究重點則是 NPO

與市場關係政府關係以即與其他 NPO組織間的互動關係再

者在 NPO的決策治理跟管理運作方面也有頗多的研究議題與

成果是與 NPO 的發展跟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有關

例如很多台灣的 NPO發展到五年十年會面臨到轉型開始

想要朝向更複雜的組織體系以及產出內容以及組織本身結構裡

面的分化問題亦即大機構裡面分化出新的一個獨立的機構

3 談領導與治理董事會的部分牽涉到決策至於 NPO 的「財

務」部分現在會把三個結合起來即募款產業化創新這部

分結合其實這部分就等於組織管理很核心的部分此外如果

今天只是一般性組織大概就是談人力資源管理志工管理但

因為我們聚焦於是社福 NPO因此「專業主義」的部分十分重要

換言之著重專業性的探討例如遞送服務上的特殊性含使命

整體性運作怎麼搭配組織管理的部分這樣組織管理就不會零

散化且有一個主軸

4 新興且可延伸的研究議題-「非營利組織與科技社會」這個議

題不管在社會福利領域或其他學科都會談到例如虛擬社會網

絡或其他科技社會與福利服務的遞送再者有一個議題是跟在

地化有關即是「非營利組織與城鄉發展」這部分除了跟社會

企業有關係之外還有台灣最近縣市合併後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福利資源重構之後縣市政府怎麼樣去推動地方的非營利組織

形成新的治理模式等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2002)〈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以九二一賑災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1(2)39-77

呂朝賢(2002)〈對我國志願服務法的若干反思與建議〉《臺

大社會工作學刊》7203-241

呂朝賢與郭俊巖(2003)〈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

係以嘉義地區為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報》11143-188

呂朝賢與潘福財(2004)〈非營利組織變革以聖心教養院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2)79-115

呂朝賢(2005)〈民眾參與志願服務及期投入時間的影響因

素〉《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3121-163

呂朝賢(2005)〈中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台

大社會工作學刊》121-49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日本行政體系支援

作法之分析〉《第三部門學刊》第 3期1-37

林淑馨(2005)〈日本型公私協力之析探以第三部門與 PFI

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 16期1-33(TSSCI)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夥伴關係之析探以日本

為例〉《公共事務評論》第 6卷第 1期25-50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林淑馨(2008)〈社福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在服務輸送互動上

之困境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 122期47-62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官有垣李宜興謝祿宜(2006)〈社區型基金會的治理研究

以嘉義新港及宜蘭仰山兩家文教基金會為案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18期

官有垣康峰菁杜承嶸陸宛蘋陳怡璇(2009)〈臺灣社

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執行長角色職能之基礎分析〉《兒童

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5期頁 171-196

官有垣杜承嶸康峰菁(2009)〈非營利組織執行長的薪酬

探討以台灣社會福利相關類型的基金會為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30期

官有垣呂朝賢鄭清霞(2008)〈台灣第三部門的就業2005

年調查研究資料的分析〉《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

頁 45-85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 主編(2011)《非營利部門組織

與運作 2011年簡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官有垣 (2012)〈非營利組織執行長之治理-以臺灣社會福利

相關基金會為例〉《中國第三部門研究》第 2 卷頁 2-25

劉淑瓊(2005)〈績效品質與消費者權益保障論社會服務

契約委託的責信課題〉《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 卷

2 期

劉淑瓊(2008)〈競爭選擇論臺灣社會服務契約委託之市

場理性〉《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 18 期頁 67-104

劉淑瓊(200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載於蕭新煌等

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林淑馨

學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博士

現職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教授

經歷 民國八十三年度教育部公費留日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助理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副教授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考試院高普考特考訓練講座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交通統計研究所客座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公民社會中心諮詢委員

第三部門學會理事

公共事務評論編輯委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政治科學論叢

公共事務評論

行政暨政策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中國行政

榮譽獎項 國科會 2012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科會 2011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立臺北大學 2012年學術研究獎

國立臺北大學 2011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10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09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台北大學 100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

國立臺北大學 101年度教師創新教材與教法獎勵

國科會第 51屆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呂朝賢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 教授

經歷 中正大學會福利學系兼任副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在全球性的趨勢下傳統的公部門營利部門和第三部門之

間的界線進一步變得模糊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或社會

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出現正是這種情況的體現社會

經濟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說是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混合

物也代表著慈善福利機構對社會提供服務的另一種介入目前

在歐陸與美國兩地此概念的發展卻有實質的突破2000 年迄

今其他地區如東亞和拉丁美洲也日益對此概念的內涵與相關的

研究深感興趣有關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大西洋兩岸雙方共同的

特質是受到社會目的驅使的新型態創業行為因而蓬勃發展的領

域其實是構建於第三部門之中根據多數歐洲的傳統(Evers

and Laville 2004)第三部門集結了合作社協會互助會社

和日益增加的基金會等類型的組織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以「社

會經濟」(social economy)一詞稱呼「第三部門」意謂這是一

種透過經濟活動追求實踐民主的方式而對於社會企業和創業精

神等概念的後續演變賦予了深厚的意涵

二內容

1 關於社會企業到底這類組織跟傳統非營利組織或營利企業

組織身分別有何差異其獨特性為何為何其可以自成部門可

以單獨立法有他自己可以研究的議題

2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研究

的主要學派 A 美國的社會創新學派(Social Innovation

School)與社會企業賺取所得學派(Social EnterpriseEarned

Income School) B 歐陸的 EMES 學派(The EMES Approach)與

英國的學派(The UK Approach)

3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傳統在非營利組織的盈餘和

利潤不分配的限制是不是還適用在社會企業裡面這是一個非常

值得探討的議題如果強調社會企業跟以前的非營利組織有什麼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研習營-社工-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王永慈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介紹台灣貧窮研究的發現藉以觀察台灣貧窮現象的變化同時也提出台灣

與國外對抗貧窮的理念政策服務協助參與者在意識型態政策與服務各層

次都有更深的思考

二內容

(一)台灣貧窮研究的狀況(含碩博士論文)

(二)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包括與失業工作貧窮相關的議題

(三)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的意識型態包括貧窮文化福利依賴脫貧等議

題的辯證

(四)對抗貧窮相關政策服務台灣與國外經驗包括 EITC社會救助法的修法

資產形成工作福利等此外社會企業微型創業等相關的作法也值得介

三參考文獻

(一)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Li-Ching Lyu (2013) The emergence of food

bankvoucher programs in Taiwan a new measure for combating poverty

and food insecurit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in press)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Chack-Kie Wong Kwong-Leung Tang (2012) Citizensrsquo

Attitudes Towards Economic Insecurity and Government After the 2007

Financial Tsunami A Hong Kong and Taiwan Comparis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in press) DOI

101111j1468-2397201200883x (SSCI)

Kate Yeong-Tsyr Wang and Jun-Rong Chen (2012) Child Poverty in Taiwan

dur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Social

Risk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22(1--2)

20-35(SSCI)

王永慈陳昭榮(2011)貧富家庭教育資源中財務資本之比較研究臺灣教育社

會學研究 11(2) 1-45(TSSCI)

Ozawa M Y Lee amp Y Wang (2011) Economic Conditions of Female-headed

Households in Taiwan in comparison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Swede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27(1)65-76

王永慈 (2007) 「積極促進」概念的解析東吳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頁

151-173

王永慈 (2005) 低收入外籍與大陸配偶家庭之致貧分析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第

四期頁 1-32

王永慈 (2005) 台灣的貧窮問題相關研究的檢視台大社工學刊第十期 頁

1-54

王永慈 (2009) 台灣新貧問題的分析與政策思考於田弘茂與林正義主編「探索

台灣社會福利問題」國策研究院出版

王永慈 (2007) 「台灣的扶貧政策」於王卓祺等主編兩岸三地的社會政策---

理論與實務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關秉寅王永慈 (2005)寧靜革命台灣社會價值觀的變化王振寰章英華主

編凝聚台灣生命力頁 65-99巨流

王永慈 (2005) 「第十章社會政策」於顧東輝主編社會工作概論頁 195-212

上海譯文出版社

王永慈 (2010) 「第 6章台灣的貧窮問題」於瞿海源張苙雲

主編台灣的社會問題巨流

(二)碩博士論文

黃乃凡(1994)台灣貧窮女性化的探討女性戶長家戶貧窮現象之貫時性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何華欽(2003)台灣的貧窮趨勢界定測量與指標應用(博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2CCU0020601022ampsearchmode=basic

巫懿真(2004)府城低收入單親女性與工作貧窮勞動政策與社會安全之檢視(碩

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CCU0520601422ampseachmode=basic

姜義雯(2004)影響台灣階層化因素生活機會與五個貧窮家庭比較研究(碩士

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PU00521602022ampsearchmode=basic

黃聖紜(2004)窮孩子bull低成就家庭貧窮對子女教育成就與生涯選擇的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劉邦富(2005)台灣貧窮家庭兒童照顧政策落差研究(博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THU0020100522ampsearchmode=basic

蔡正海(2005)臺灣地區單人家戶貧窮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鄭淑文(2005)從家庭生命歷程分析貧窮動態 --以嘉義家庭扶助中心經濟扶助

個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倪家欣(2006)臺灣貧窮家庭的社會支持mdash低收入戶樣本的分析(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TPU020800622ampsearchmode=basic

王紹樺(2006)臺灣貧窮風險探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

北市

林茹茵(2006)貧窮女性單親生活因應策略之探討與類型建構(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CNU0210026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文婷(2007)運用優勢觀點探討青少年之貧窮生活經驗(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TNU5201003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怡婷(2007)家戶內所得分配後的台灣女性貧窮圖像(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陳柯玫(2007)「貧窮文化」的詛咒mdash台北市安康社區次文化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凱萱(2008)貧窮青少年生涯抉擇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

金會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CNU021002722ampsearchmode=basic

李秀如(2008)台灣兒童的貧窮輪廓-趨勢的測量與因素的分析(未出版之博士

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張 君 培 ( 2008 ) 社 會 工 作 者 的 貧 窮 意 象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THU0020102622ampsearchmode=basic

黃雅伶(2008)泥沼中的春芽-貧窮兒童的成長與機會(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PU00521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呂芬芬(2009)國小低收入戶學童貧窮烙印覺知之探討(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8HCU0820600722ampsearchmode=basic

吳佳明(2010)貧窮少年生活經驗中復原力發展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吳德偉(2010)臺灣工作貧窮者的生活幸福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PU000201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馬淑蓉(2010)工作貧窮女性單親家庭邁向脫貧之歷程研究以被社會救助法

排除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陳昱志(2010)走在生命的黃磚路貧窮女單親復原力因素與家庭適應關係之

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陳瑩蓉(2010)貧窮家庭親職化少年的自主發展(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

新北市

葉 炫 偵 ( 2010 ) 影 響 台 灣 工 作 貧 窮 的 因 素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CCU0020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謝孟純(2010)家戶內女性就業所得對家戶貧窮率改變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石亦柔(2011)娑婆轉境--貧窮家庭主要照顧者參與社會救助福利服務充權經

驗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PUS520102222ampsearchmode=basic

胡聚名(2011)騎牆與追尋貧窮男社工性別處境的行動與反思(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陳韻雯(2011)貧窮兒童的社會排除經驗以兒童中心取向探討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CNU021001822ampsearchmode=basic

鄭婷尹(2011)臺灣原住民族貧窮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

大學新北市

預計上課

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

討論時數

1小時

王永慈

學歷 PhD in social work at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USA

現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經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專任副教授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系專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Australasian Journal on Ageing

Asian Social Work and Policy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sian Developmen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Human Service

Social Work Education

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

Social Work Research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Abstracts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政大社會學報

社會工作學刊

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

輔仁學誌

榮譽獎項 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獎勵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科學院學術研究獎勵

輔仁大學輔仁學術研究獎

研習營-社工-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顧忠華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非營利組織(NPO)的活動觸角不再侷限於傳統慈善領域

舉凡健康照顧教育宗教環保藝術乃至於企業的活動

都與 NPO 息息相關此一發展趨勢同時造就了 NPO 成為一門跨

學科整合的新研究領域因此有關 NPO 的理論之中並沒有一

門稱之為 NPO 之學門但是卻有許多針對 NPO 進行相關的探

討如預測 NPO 存在於社會之因素探討 NPO 的社會影響或

各種不同部門之間的互動等很明顯地這些討論 NPO 的理論

與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社會心理文化與社會人類學哲

學宗教歷史社會行政等都有密切的關聯不管是經濟學

政治學或社會學的相關理論其切入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的分

析中均從較為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試圖對於當下之社會環境

之下NPO 如何進行組織的安排與設計如何遞送服務與方案

或是如何形塑其組織與外環境的網絡關係以因應社會之變遷

二內容

1 關於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近二十年來的探討聚焦於

下列的理論觀點首先是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 NPO的分類其次

針對政府無法滿足消費者公共財貨與服務需求的「公共財理

論」接著是就契約失效而導致的「失靈理論」(failure theory)

進行探討以及「消費者控制理論」「企業家理論」此部分屬於

創新性議題最後是針對「利他主義與慈善行為」進行概念分析

有關社會學對於 NPO行為的解釋「組織生態學觀點」(ecology of

organization)著重於瞭解 NPO組織與社會環境的關係而「資

源依賴理論」(the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有助於 NPO

瞭 解 資 源 的 競 爭 關 係 再 者 「 制 度 學 派 觀 點 」

(institutionalism)有助於吾人瞭解制度或政策對於 NPO的影

響最後則是從「社會資本理論」(social capital theory)與

「公民社會觀點」(civil society)論述 NPO在當今社會扮演的

之角色

2 隨著台灣的 NPO 與社會福利議題探討的深入與多樣其核心

關懷不外聚焦於「政府跟民營化」的部分民營化大概是十幾年

來談的很多的議題接著另外一個相關的領域是 NPO的「內部

治理」進而衍生的理論觀點有社會資本理論與治理理論以致

於最近發展到比較大的範圍如全球化社會內部治理文化

3 NPO 與社會福利的理論觀點範疇在這幾年的研究很重視組

織屬性的混合亦即越來越重視組織的 MIX 特質亦即你沒

有辦法截然把黑與白分的很清楚也無法截然說非營利營利組

織和公部門彼此的界域是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NPO相

當程度也跟營利組織借用了很多的概念與管理知識進來這個對

於 NPO的屬性產生滲透與混合的影響等其實長期照護的領域就

是一種非常標準的 MIX的特質

4 社會學的理論概「人口生態學」(Population Ecology)對於

NPO與社福研究的影響其實很多人口生態學觀點看到的是 NPO

具有很多不同類型它們會有一段時間大規模的成長然而有一

段時間有一些組織就退場或消失另外一個是「複雜理論」

(Complex Theory)論述的是因為有一些部門間的失靈存在

會影響到這中間的因果關係可能沒有一個固定的脈絡可以去預

測到底在這種情況下將來整個環境的變化對於非營利部門

的發展和影響如何

5 NPO 部門與政府企業非正式部門等的互動關係理論雖

然僅有少數關於部門界域的聚合或侵蝕的實證或跨部門研究出

現但卻有為數不少關於這種趨勢的社會學理論解釋被提出這

樣的觀念採借於網絡生態學交換理論開放系統聯盟資

源依賴甚至是後現代理論而其經常使用的的自變項包括規

模時間結構財務資源體系決策與治理模式專業化程度

以及服務提供的技術等

6 台灣在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其實是借用西方的觀點這個理

論觀點到台灣來要做一些轉化跟調適過去的研究當中也發現

這一點本土經驗加以修正或強化相關的理論觀點是絕對有必要

三參考文獻

王仕圖官有垣李宜興 (2011)〈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理論〉

收錄於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組織部

門組織與運作》第一章頁 15-34台北巨流圖書公

官有垣 (2001)〈第三部門與公民社會的建構部門互動的

理論探討〉《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4期頁 163-201

官有垣 (2003)〈第三部門的研究經濟學觀點與部門互動

理論的檢視〉《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 3期頁 1-29

顧忠華 ( 1999)〈公民結社的結構變遷-以台灣非營利組織

的發展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Vol0 No36

pp123-145

顧忠華 (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台

灣社會學研究》No4 pp145-189

顧忠華(2004)〈我對台灣第三部門研究的中間考察與反

省〉《第三部門學刊》No1 pp190-206

Ben-Ner A (1986) ldquo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hy Do

They Exist in Market Economicsrdquo In

Rose-AckermanSusan(ed) The Economics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Studies in Structure and Policy

Oxford Oxford Univ Press

DiMaggio P J and H K Anheier (1990) ldquoThe Sociolog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Sectorsrdquo Annu Rev

Sociol 16137-159

Douglas J (1987) ldquoPolitical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 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

Press

Hansmann Henry (1987) ldquoEconomic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Kramer R M (2000)ldquoA Third Sector in the Third

Millenniumrdquo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11(1) 1-23

Lin Nan (2001)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tt J Steven (2001) ldquoEconomic and Political Theorie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rdquo J S Ott (ed) The Na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Part 6 pp 179-189

Putnam Robert D (2000)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Y Touchstone

Rose-Ackerman Susan (1996) ldquoAltruism Nonprofits and

Economic Theoryrdquo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4 701-728

Salamon L M H K Anheier amp Associates (1999)

Global Civil Society 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altimore MD The 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Civil Society Studies

Powell WW and Steinberg R (2006)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2nd edition) New Haven

Yale U Press

Weisbrod B A (1974) ldquoToward a Theory of Voluntary

Non-Profit Sector in a Three-Sector Economyrdquo In

Edmund S Phelps(ed) Altruism Morality and

Economic Theory New York Russell Sage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顧忠華

學歷 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

現職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退休教授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

澄社社長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首任理事長

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華人民主文化基金會理事長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

事長

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之期刊 台灣民主季刊

當代

台灣社會學刊

學生輔導季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

台灣社會學

台灣社會學研究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哲學學報

榮譽獎項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之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林淑馨呂朝賢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二十年來臺灣的非營利組織(NPO)成長速度相當驚人

不僅在數量上大幅成長組織成立之宗旨與功能也愈趨專業化且

多元化從文化教育環保健康醫療社會福利社區發展

等幾乎涵蓋了社會中的所有層面正因為如此龐大且快速成長

的組織所扮演之角色日益重要且其所牽涉的利益關係人範圍更

為廣泛甚至還包含了大眾捐款能否被有效運用且不被中飽私囊

的責信問題等等因此 NPO 不僅在內部需要更健全完善的制

度來經營諸如董事會管理單位及志工之間關係的建立且更

重要的是還必須維繫其與企業部門公部門甚至是媒體之間平

衡和諧的互動關係並在這個社會治理脈絡中建立自己的位階

與立足點共同擔任社會治理者的角色與行動者基於此 NPO

必須先建立組織的治理機制方能有效參與社會治理再者 NPO

多面臨環境的劇烈變遷要處理的問題越來越複雜需求越趨多

元造成服務與資源的競爭「管理」這個名詞雖然代表企業管

理但是 NPO 因為沒有企業經營的傳統底限(利潤)因此更迫

切需要學習如何善用管理之道並借重管理來完成使命此刻提

的研究範疇甚廣包含 NPO的治理與領導NPO的責信NPO的

財務管理與租稅NPO的行銷管理NPO與志工志願主義NPO

的資源募集與運用NPO與人力資源及人才培育NPO與就業等

二內容

1 「績效評估或課責」在決策治理和管理這一塊的探討十分重

要績效評估在未來最好能朝向量化發展且可試著研擬一些指

標再者課責這議題在台灣還蠻需要被正視因為台灣的 NPO

愈來愈多在管理上蠻需要這一塊的此外在日本的 NPO管理

研究日本學者比較有提到像 NPO的「社會責任」以及「風險管

理」台灣比較少這樣的討論

2 目前的研究成果頗多呈現在行銷財務人力資本志工管

理文化價值與 NPO 的管理內涵等另外的研究重點則是 NPO

與市場關係政府關係以即與其他 NPO組織間的互動關係再

者在 NPO的決策治理跟管理運作方面也有頗多的研究議題與

成果是與 NPO 的發展跟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有關

例如很多台灣的 NPO發展到五年十年會面臨到轉型開始

想要朝向更複雜的組織體系以及產出內容以及組織本身結構裡

面的分化問題亦即大機構裡面分化出新的一個獨立的機構

3 談領導與治理董事會的部分牽涉到決策至於 NPO 的「財

務」部分現在會把三個結合起來即募款產業化創新這部

分結合其實這部分就等於組織管理很核心的部分此外如果

今天只是一般性組織大概就是談人力資源管理志工管理但

因為我們聚焦於是社福 NPO因此「專業主義」的部分十分重要

換言之著重專業性的探討例如遞送服務上的特殊性含使命

整體性運作怎麼搭配組織管理的部分這樣組織管理就不會零

散化且有一個主軸

4 新興且可延伸的研究議題-「非營利組織與科技社會」這個議

題不管在社會福利領域或其他學科都會談到例如虛擬社會網

絡或其他科技社會與福利服務的遞送再者有一個議題是跟在

地化有關即是「非營利組織與城鄉發展」這部分除了跟社會

企業有關係之外還有台灣最近縣市合併後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福利資源重構之後縣市政府怎麼樣去推動地方的非營利組織

形成新的治理模式等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2002)〈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以九二一賑災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1(2)39-77

呂朝賢(2002)〈對我國志願服務法的若干反思與建議〉《臺

大社會工作學刊》7203-241

呂朝賢與郭俊巖(2003)〈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

係以嘉義地區為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報》11143-188

呂朝賢與潘福財(2004)〈非營利組織變革以聖心教養院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2)79-115

呂朝賢(2005)〈民眾參與志願服務及期投入時間的影響因

素〉《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3121-163

呂朝賢(2005)〈中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台

大社會工作學刊》121-49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日本行政體系支援

作法之分析〉《第三部門學刊》第 3期1-37

林淑馨(2005)〈日本型公私協力之析探以第三部門與 PFI

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 16期1-33(TSSCI)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夥伴關係之析探以日本

為例〉《公共事務評論》第 6卷第 1期25-50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林淑馨(2008)〈社福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在服務輸送互動上

之困境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 122期47-62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官有垣李宜興謝祿宜(2006)〈社區型基金會的治理研究

以嘉義新港及宜蘭仰山兩家文教基金會為案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18期

官有垣康峰菁杜承嶸陸宛蘋陳怡璇(2009)〈臺灣社

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執行長角色職能之基礎分析〉《兒童

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5期頁 171-196

官有垣杜承嶸康峰菁(2009)〈非營利組織執行長的薪酬

探討以台灣社會福利相關類型的基金會為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30期

官有垣呂朝賢鄭清霞(2008)〈台灣第三部門的就業2005

年調查研究資料的分析〉《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

頁 45-85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 主編(2011)《非營利部門組織

與運作 2011年簡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官有垣 (2012)〈非營利組織執行長之治理-以臺灣社會福利

相關基金會為例〉《中國第三部門研究》第 2 卷頁 2-25

劉淑瓊(2005)〈績效品質與消費者權益保障論社會服務

契約委託的責信課題〉《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 卷

2 期

劉淑瓊(2008)〈競爭選擇論臺灣社會服務契約委託之市

場理性〉《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 18 期頁 67-104

劉淑瓊(200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載於蕭新煌等

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林淑馨

學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博士

現職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教授

經歷 民國八十三年度教育部公費留日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助理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副教授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考試院高普考特考訓練講座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交通統計研究所客座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公民社會中心諮詢委員

第三部門學會理事

公共事務評論編輯委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政治科學論叢

公共事務評論

行政暨政策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中國行政

榮譽獎項 國科會 2012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科會 2011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立臺北大學 2012年學術研究獎

國立臺北大學 2011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10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09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台北大學 100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

國立臺北大學 101年度教師創新教材與教法獎勵

國科會第 51屆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呂朝賢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 教授

經歷 中正大學會福利學系兼任副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在全球性的趨勢下傳統的公部門營利部門和第三部門之

間的界線進一步變得模糊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或社會

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出現正是這種情況的體現社會

經濟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說是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混合

物也代表著慈善福利機構對社會提供服務的另一種介入目前

在歐陸與美國兩地此概念的發展卻有實質的突破2000 年迄

今其他地區如東亞和拉丁美洲也日益對此概念的內涵與相關的

研究深感興趣有關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大西洋兩岸雙方共同的

特質是受到社會目的驅使的新型態創業行為因而蓬勃發展的領

域其實是構建於第三部門之中根據多數歐洲的傳統(Evers

and Laville 2004)第三部門集結了合作社協會互助會社

和日益增加的基金會等類型的組織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以「社

會經濟」(social economy)一詞稱呼「第三部門」意謂這是一

種透過經濟活動追求實踐民主的方式而對於社會企業和創業精

神等概念的後續演變賦予了深厚的意涵

二內容

1 關於社會企業到底這類組織跟傳統非營利組織或營利企業

組織身分別有何差異其獨特性為何為何其可以自成部門可

以單獨立法有他自己可以研究的議題

2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研究

的主要學派 A 美國的社會創新學派(Social Innovation

School)與社會企業賺取所得學派(Social EnterpriseEarned

Income School) B 歐陸的 EMES 學派(The EMES Approach)與

英國的學派(The UK Approach)

3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傳統在非營利組織的盈餘和

利潤不分配的限制是不是還適用在社會企業裡面這是一個非常

值得探討的議題如果強調社會企業跟以前的非營利組織有什麼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王永慈陳昭榮(2011)貧富家庭教育資源中財務資本之比較研究臺灣教育社

會學研究 11(2) 1-45(TSSCI)

Ozawa M Y Lee amp Y Wang (2011) Economic Conditions of Female-headed

Households in Taiwan in comparison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Swede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27(1)65-76

王永慈 (2007) 「積極促進」概念的解析東吳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頁

151-173

王永慈 (2005) 低收入外籍與大陸配偶家庭之致貧分析台灣社會工作學刊第

四期頁 1-32

王永慈 (2005) 台灣的貧窮問題相關研究的檢視台大社工學刊第十期 頁

1-54

王永慈 (2009) 台灣新貧問題的分析與政策思考於田弘茂與林正義主編「探索

台灣社會福利問題」國策研究院出版

王永慈 (2007) 「台灣的扶貧政策」於王卓祺等主編兩岸三地的社會政策---

理論與實務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關秉寅王永慈 (2005)寧靜革命台灣社會價值觀的變化王振寰章英華主

編凝聚台灣生命力頁 65-99巨流

王永慈 (2005) 「第十章社會政策」於顧東輝主編社會工作概論頁 195-212

上海譯文出版社

王永慈 (2010) 「第 6章台灣的貧窮問題」於瞿海源張苙雲

主編台灣的社會問題巨流

(二)碩博士論文

黃乃凡(1994)台灣貧窮女性化的探討女性戶長家戶貧窮現象之貫時性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何華欽(2003)台灣的貧窮趨勢界定測量與指標應用(博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2CCU0020601022ampsearchmode=basic

巫懿真(2004)府城低收入單親女性與工作貧窮勞動政策與社會安全之檢視(碩

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CCU0520601422ampseachmode=basic

姜義雯(2004)影響台灣階層化因素生活機會與五個貧窮家庭比較研究(碩士

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PU00521602022ampsearchmode=basic

黃聖紜(2004)窮孩子bull低成就家庭貧窮對子女教育成就與生涯選擇的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劉邦富(2005)台灣貧窮家庭兒童照顧政策落差研究(博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THU0020100522ampsearchmode=basic

蔡正海(2005)臺灣地區單人家戶貧窮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鄭淑文(2005)從家庭生命歷程分析貧窮動態 --以嘉義家庭扶助中心經濟扶助

個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倪家欣(2006)臺灣貧窮家庭的社會支持mdash低收入戶樣本的分析(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TPU020800622ampsearchmode=basic

王紹樺(2006)臺灣貧窮風險探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

北市

林茹茵(2006)貧窮女性單親生活因應策略之探討與類型建構(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CNU0210026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文婷(2007)運用優勢觀點探討青少年之貧窮生活經驗(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TNU5201003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怡婷(2007)家戶內所得分配後的台灣女性貧窮圖像(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陳柯玫(2007)「貧窮文化」的詛咒mdash台北市安康社區次文化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凱萱(2008)貧窮青少年生涯抉擇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

金會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CNU021002722ampsearchmode=basic

李秀如(2008)台灣兒童的貧窮輪廓-趨勢的測量與因素的分析(未出版之博士

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張 君 培 ( 2008 ) 社 會 工 作 者 的 貧 窮 意 象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THU0020102622ampsearchmode=basic

黃雅伶(2008)泥沼中的春芽-貧窮兒童的成長與機會(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PU00521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呂芬芬(2009)國小低收入戶學童貧窮烙印覺知之探討(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8HCU0820600722ampsearchmode=basic

吳佳明(2010)貧窮少年生活經驗中復原力發展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吳德偉(2010)臺灣工作貧窮者的生活幸福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PU000201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馬淑蓉(2010)工作貧窮女性單親家庭邁向脫貧之歷程研究以被社會救助法

排除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陳昱志(2010)走在生命的黃磚路貧窮女單親復原力因素與家庭適應關係之

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陳瑩蓉(2010)貧窮家庭親職化少年的自主發展(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

新北市

葉 炫 偵 ( 2010 ) 影 響 台 灣 工 作 貧 窮 的 因 素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CCU0020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謝孟純(2010)家戶內女性就業所得對家戶貧窮率改變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石亦柔(2011)娑婆轉境--貧窮家庭主要照顧者參與社會救助福利服務充權經

驗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PUS520102222ampsearchmode=basic

胡聚名(2011)騎牆與追尋貧窮男社工性別處境的行動與反思(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陳韻雯(2011)貧窮兒童的社會排除經驗以兒童中心取向探討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CNU021001822ampsearchmode=basic

鄭婷尹(2011)臺灣原住民族貧窮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

大學新北市

預計上課

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

討論時數

1小時

王永慈

學歷 PhD in social work at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USA

現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經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專任副教授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系專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Australasian Journal on Ageing

Asian Social Work and Policy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sian Developmen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Human Service

Social Work Education

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

Social Work Research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Abstracts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政大社會學報

社會工作學刊

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

輔仁學誌

榮譽獎項 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獎勵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科學院學術研究獎勵

輔仁大學輔仁學術研究獎

研習營-社工-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顧忠華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非營利組織(NPO)的活動觸角不再侷限於傳統慈善領域

舉凡健康照顧教育宗教環保藝術乃至於企業的活動

都與 NPO 息息相關此一發展趨勢同時造就了 NPO 成為一門跨

學科整合的新研究領域因此有關 NPO 的理論之中並沒有一

門稱之為 NPO 之學門但是卻有許多針對 NPO 進行相關的探

討如預測 NPO 存在於社會之因素探討 NPO 的社會影響或

各種不同部門之間的互動等很明顯地這些討論 NPO 的理論

與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社會心理文化與社會人類學哲

學宗教歷史社會行政等都有密切的關聯不管是經濟學

政治學或社會學的相關理論其切入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的分

析中均從較為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試圖對於當下之社會環境

之下NPO 如何進行組織的安排與設計如何遞送服務與方案

或是如何形塑其組織與外環境的網絡關係以因應社會之變遷

二內容

1 關於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近二十年來的探討聚焦於

下列的理論觀點首先是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 NPO的分類其次

針對政府無法滿足消費者公共財貨與服務需求的「公共財理

論」接著是就契約失效而導致的「失靈理論」(failure theory)

進行探討以及「消費者控制理論」「企業家理論」此部分屬於

創新性議題最後是針對「利他主義與慈善行為」進行概念分析

有關社會學對於 NPO行為的解釋「組織生態學觀點」(ecology of

organization)著重於瞭解 NPO組織與社會環境的關係而「資

源依賴理論」(the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有助於 NPO

瞭 解 資 源 的 競 爭 關 係 再 者 「 制 度 學 派 觀 點 」

(institutionalism)有助於吾人瞭解制度或政策對於 NPO的影

響最後則是從「社會資本理論」(social capital theory)與

「公民社會觀點」(civil society)論述 NPO在當今社會扮演的

之角色

2 隨著台灣的 NPO 與社會福利議題探討的深入與多樣其核心

關懷不外聚焦於「政府跟民營化」的部分民營化大概是十幾年

來談的很多的議題接著另外一個相關的領域是 NPO的「內部

治理」進而衍生的理論觀點有社會資本理論與治理理論以致

於最近發展到比較大的範圍如全球化社會內部治理文化

3 NPO 與社會福利的理論觀點範疇在這幾年的研究很重視組

織屬性的混合亦即越來越重視組織的 MIX 特質亦即你沒

有辦法截然把黑與白分的很清楚也無法截然說非營利營利組

織和公部門彼此的界域是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NPO相

當程度也跟營利組織借用了很多的概念與管理知識進來這個對

於 NPO的屬性產生滲透與混合的影響等其實長期照護的領域就

是一種非常標準的 MIX的特質

4 社會學的理論概「人口生態學」(Population Ecology)對於

NPO與社福研究的影響其實很多人口生態學觀點看到的是 NPO

具有很多不同類型它們會有一段時間大規模的成長然而有一

段時間有一些組織就退場或消失另外一個是「複雜理論」

(Complex Theory)論述的是因為有一些部門間的失靈存在

會影響到這中間的因果關係可能沒有一個固定的脈絡可以去預

測到底在這種情況下將來整個環境的變化對於非營利部門

的發展和影響如何

5 NPO 部門與政府企業非正式部門等的互動關係理論雖

然僅有少數關於部門界域的聚合或侵蝕的實證或跨部門研究出

現但卻有為數不少關於這種趨勢的社會學理論解釋被提出這

樣的觀念採借於網絡生態學交換理論開放系統聯盟資

源依賴甚至是後現代理論而其經常使用的的自變項包括規

模時間結構財務資源體系決策與治理模式專業化程度

以及服務提供的技術等

6 台灣在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其實是借用西方的觀點這個理

論觀點到台灣來要做一些轉化跟調適過去的研究當中也發現

這一點本土經驗加以修正或強化相關的理論觀點是絕對有必要

三參考文獻

王仕圖官有垣李宜興 (2011)〈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理論〉

收錄於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組織部

門組織與運作》第一章頁 15-34台北巨流圖書公

官有垣 (2001)〈第三部門與公民社會的建構部門互動的

理論探討〉《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4期頁 163-201

官有垣 (2003)〈第三部門的研究經濟學觀點與部門互動

理論的檢視〉《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 3期頁 1-29

顧忠華 ( 1999)〈公民結社的結構變遷-以台灣非營利組織

的發展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Vol0 No36

pp123-145

顧忠華 (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台

灣社會學研究》No4 pp145-189

顧忠華(2004)〈我對台灣第三部門研究的中間考察與反

省〉《第三部門學刊》No1 pp190-206

Ben-Ner A (1986) ldquo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hy Do

They Exist in Market Economicsrdquo In

Rose-AckermanSusan(ed) The Economics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Studies in Structure and Policy

Oxford Oxford Univ Press

DiMaggio P J and H K Anheier (1990) ldquoThe Sociolog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Sectorsrdquo Annu Rev

Sociol 16137-159

Douglas J (1987) ldquoPolitical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 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

Press

Hansmann Henry (1987) ldquoEconomic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Kramer R M (2000)ldquoA Third Sector in the Third

Millenniumrdquo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11(1) 1-23

Lin Nan (2001)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tt J Steven (2001) ldquoEconomic and Political Theorie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rdquo J S Ott (ed) The Na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Part 6 pp 179-189

Putnam Robert D (2000)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Y Touchstone

Rose-Ackerman Susan (1996) ldquoAltruism Nonprofits and

Economic Theoryrdquo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4 701-728

Salamon L M H K Anheier amp Associates (1999)

Global Civil Society 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altimore MD The 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Civil Society Studies

Powell WW and Steinberg R (2006)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2nd edition) New Haven

Yale U Press

Weisbrod B A (1974) ldquoToward a Theory of Voluntary

Non-Profit Sector in a Three-Sector Economyrdquo In

Edmund S Phelps(ed) Altruism Morality and

Economic Theory New York Russell Sage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顧忠華

學歷 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

現職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退休教授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

澄社社長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首任理事長

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華人民主文化基金會理事長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

事長

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之期刊 台灣民主季刊

當代

台灣社會學刊

學生輔導季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

台灣社會學

台灣社會學研究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哲學學報

榮譽獎項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之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林淑馨呂朝賢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二十年來臺灣的非營利組織(NPO)成長速度相當驚人

不僅在數量上大幅成長組織成立之宗旨與功能也愈趨專業化且

多元化從文化教育環保健康醫療社會福利社區發展

等幾乎涵蓋了社會中的所有層面正因為如此龐大且快速成長

的組織所扮演之角色日益重要且其所牽涉的利益關係人範圍更

為廣泛甚至還包含了大眾捐款能否被有效運用且不被中飽私囊

的責信問題等等因此 NPO 不僅在內部需要更健全完善的制

度來經營諸如董事會管理單位及志工之間關係的建立且更

重要的是還必須維繫其與企業部門公部門甚至是媒體之間平

衡和諧的互動關係並在這個社會治理脈絡中建立自己的位階

與立足點共同擔任社會治理者的角色與行動者基於此 NPO

必須先建立組織的治理機制方能有效參與社會治理再者 NPO

多面臨環境的劇烈變遷要處理的問題越來越複雜需求越趨多

元造成服務與資源的競爭「管理」這個名詞雖然代表企業管

理但是 NPO 因為沒有企業經營的傳統底限(利潤)因此更迫

切需要學習如何善用管理之道並借重管理來完成使命此刻提

的研究範疇甚廣包含 NPO的治理與領導NPO的責信NPO的

財務管理與租稅NPO的行銷管理NPO與志工志願主義NPO

的資源募集與運用NPO與人力資源及人才培育NPO與就業等

二內容

1 「績效評估或課責」在決策治理和管理這一塊的探討十分重

要績效評估在未來最好能朝向量化發展且可試著研擬一些指

標再者課責這議題在台灣還蠻需要被正視因為台灣的 NPO

愈來愈多在管理上蠻需要這一塊的此外在日本的 NPO管理

研究日本學者比較有提到像 NPO的「社會責任」以及「風險管

理」台灣比較少這樣的討論

2 目前的研究成果頗多呈現在行銷財務人力資本志工管

理文化價值與 NPO 的管理內涵等另外的研究重點則是 NPO

與市場關係政府關係以即與其他 NPO組織間的互動關係再

者在 NPO的決策治理跟管理運作方面也有頗多的研究議題與

成果是與 NPO 的發展跟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有關

例如很多台灣的 NPO發展到五年十年會面臨到轉型開始

想要朝向更複雜的組織體系以及產出內容以及組織本身結構裡

面的分化問題亦即大機構裡面分化出新的一個獨立的機構

3 談領導與治理董事會的部分牽涉到決策至於 NPO 的「財

務」部分現在會把三個結合起來即募款產業化創新這部

分結合其實這部分就等於組織管理很核心的部分此外如果

今天只是一般性組織大概就是談人力資源管理志工管理但

因為我們聚焦於是社福 NPO因此「專業主義」的部分十分重要

換言之著重專業性的探討例如遞送服務上的特殊性含使命

整體性運作怎麼搭配組織管理的部分這樣組織管理就不會零

散化且有一個主軸

4 新興且可延伸的研究議題-「非營利組織與科技社會」這個議

題不管在社會福利領域或其他學科都會談到例如虛擬社會網

絡或其他科技社會與福利服務的遞送再者有一個議題是跟在

地化有關即是「非營利組織與城鄉發展」這部分除了跟社會

企業有關係之外還有台灣最近縣市合併後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福利資源重構之後縣市政府怎麼樣去推動地方的非營利組織

形成新的治理模式等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2002)〈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以九二一賑災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1(2)39-77

呂朝賢(2002)〈對我國志願服務法的若干反思與建議〉《臺

大社會工作學刊》7203-241

呂朝賢與郭俊巖(2003)〈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

係以嘉義地區為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報》11143-188

呂朝賢與潘福財(2004)〈非營利組織變革以聖心教養院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2)79-115

呂朝賢(2005)〈民眾參與志願服務及期投入時間的影響因

素〉《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3121-163

呂朝賢(2005)〈中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台

大社會工作學刊》121-49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日本行政體系支援

作法之分析〉《第三部門學刊》第 3期1-37

林淑馨(2005)〈日本型公私協力之析探以第三部門與 PFI

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 16期1-33(TSSCI)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夥伴關係之析探以日本

為例〉《公共事務評論》第 6卷第 1期25-50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林淑馨(2008)〈社福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在服務輸送互動上

之困境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 122期47-62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官有垣李宜興謝祿宜(2006)〈社區型基金會的治理研究

以嘉義新港及宜蘭仰山兩家文教基金會為案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18期

官有垣康峰菁杜承嶸陸宛蘋陳怡璇(2009)〈臺灣社

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執行長角色職能之基礎分析〉《兒童

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5期頁 171-196

官有垣杜承嶸康峰菁(2009)〈非營利組織執行長的薪酬

探討以台灣社會福利相關類型的基金會為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30期

官有垣呂朝賢鄭清霞(2008)〈台灣第三部門的就業2005

年調查研究資料的分析〉《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

頁 45-85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 主編(2011)《非營利部門組織

與運作 2011年簡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官有垣 (2012)〈非營利組織執行長之治理-以臺灣社會福利

相關基金會為例〉《中國第三部門研究》第 2 卷頁 2-25

劉淑瓊(2005)〈績效品質與消費者權益保障論社會服務

契約委託的責信課題〉《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 卷

2 期

劉淑瓊(2008)〈競爭選擇論臺灣社會服務契約委託之市

場理性〉《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 18 期頁 67-104

劉淑瓊(200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載於蕭新煌等

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林淑馨

學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博士

現職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教授

經歷 民國八十三年度教育部公費留日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助理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副教授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考試院高普考特考訓練講座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交通統計研究所客座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公民社會中心諮詢委員

第三部門學會理事

公共事務評論編輯委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政治科學論叢

公共事務評論

行政暨政策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中國行政

榮譽獎項 國科會 2012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科會 2011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立臺北大學 2012年學術研究獎

國立臺北大學 2011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10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09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台北大學 100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

國立臺北大學 101年度教師創新教材與教法獎勵

國科會第 51屆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呂朝賢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 教授

經歷 中正大學會福利學系兼任副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在全球性的趨勢下傳統的公部門營利部門和第三部門之

間的界線進一步變得模糊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或社會

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出現正是這種情況的體現社會

經濟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說是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混合

物也代表著慈善福利機構對社會提供服務的另一種介入目前

在歐陸與美國兩地此概念的發展卻有實質的突破2000 年迄

今其他地區如東亞和拉丁美洲也日益對此概念的內涵與相關的

研究深感興趣有關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大西洋兩岸雙方共同的

特質是受到社會目的驅使的新型態創業行為因而蓬勃發展的領

域其實是構建於第三部門之中根據多數歐洲的傳統(Evers

and Laville 2004)第三部門集結了合作社協會互助會社

和日益增加的基金會等類型的組織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以「社

會經濟」(social economy)一詞稱呼「第三部門」意謂這是一

種透過經濟活動追求實踐民主的方式而對於社會企業和創業精

神等概念的後續演變賦予了深厚的意涵

二內容

1 關於社會企業到底這類組織跟傳統非營利組織或營利企業

組織身分別有何差異其獨特性為何為何其可以自成部門可

以單獨立法有他自己可以研究的議題

2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研究

的主要學派 A 美國的社會創新學派(Social Innovation

School)與社會企業賺取所得學派(Social EnterpriseEarned

Income School) B 歐陸的 EMES 學派(The EMES Approach)與

英國的學派(The UK Approach)

3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傳統在非營利組織的盈餘和

利潤不分配的限制是不是還適用在社會企業裡面這是一個非常

值得探討的議題如果強調社會企業跟以前的非營利組織有什麼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3PU00521602022ampsearchmode=basic

黃聖紜(2004)窮孩子bull低成就家庭貧窮對子女教育成就與生涯選擇的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劉邦富(2005)台灣貧窮家庭兒童照顧政策落差研究(博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THU0020100522ampsearchmode=basic

蔡正海(2005)臺灣地區單人家戶貧窮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4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鄭淑文(2005)從家庭生命歷程分析貧窮動態 --以嘉義家庭扶助中心經濟扶助

個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倪家欣(2006)臺灣貧窮家庭的社會支持mdash低收入戶樣本的分析(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TPU020800622ampsearchmode=basic

王紹樺(2006)臺灣貧窮風險探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

北市

林茹茵(2006)貧窮女性單親生活因應策略之探討與類型建構(碩士論文) 取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5NCNU0210026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文婷(2007)運用優勢觀點探討青少年之貧窮生活經驗(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TNU520100322ampsearchmode=basic

林怡婷(2007)家戶內所得分配後的台灣女性貧窮圖像(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CCU05206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陳柯玫(2007)「貧窮文化」的詛咒mdash台北市安康社區次文化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凱萱(2008)貧窮青少年生涯抉擇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

金會為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CNU021002722ampsearchmode=basic

李秀如(2008)台灣兒童的貧窮輪廓-趨勢的測量與因素的分析(未出版之博士

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張 君 培 ( 2008 ) 社 會 工 作 者 的 貧 窮 意 象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THU0020102622ampsearchmode=basic

黃雅伶(2008)泥沼中的春芽-貧窮兒童的成長與機會(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PU00521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呂芬芬(2009)國小低收入戶學童貧窮烙印覺知之探討(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8HCU0820600722ampsearchmode=basic

吳佳明(2010)貧窮少年生活經驗中復原力發展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吳德偉(2010)臺灣工作貧窮者的生活幸福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PU000201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馬淑蓉(2010)工作貧窮女性單親家庭邁向脫貧之歷程研究以被社會救助法

排除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陳昱志(2010)走在生命的黃磚路貧窮女單親復原力因素與家庭適應關係之

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陳瑩蓉(2010)貧窮家庭親職化少年的自主發展(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

新北市

葉 炫 偵 ( 2010 ) 影 響 台 灣 工 作 貧 窮 的 因 素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CCU0020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謝孟純(2010)家戶內女性就業所得對家戶貧窮率改變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石亦柔(2011)娑婆轉境--貧窮家庭主要照顧者參與社會救助福利服務充權經

驗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PUS520102222ampsearchmode=basic

胡聚名(2011)騎牆與追尋貧窮男社工性別處境的行動與反思(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陳韻雯(2011)貧窮兒童的社會排除經驗以兒童中心取向探討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CNU021001822ampsearchmode=basic

鄭婷尹(2011)臺灣原住民族貧窮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

大學新北市

預計上課

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

討論時數

1小時

王永慈

學歷 PhD in social work at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USA

現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經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專任副教授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系專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Australasian Journal on Ageing

Asian Social Work and Policy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sian Developmen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Human Service

Social Work Education

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

Social Work Research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Abstracts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政大社會學報

社會工作學刊

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

輔仁學誌

榮譽獎項 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獎勵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科學院學術研究獎勵

輔仁大學輔仁學術研究獎

研習營-社工-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顧忠華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非營利組織(NPO)的活動觸角不再侷限於傳統慈善領域

舉凡健康照顧教育宗教環保藝術乃至於企業的活動

都與 NPO 息息相關此一發展趨勢同時造就了 NPO 成為一門跨

學科整合的新研究領域因此有關 NPO 的理論之中並沒有一

門稱之為 NPO 之學門但是卻有許多針對 NPO 進行相關的探

討如預測 NPO 存在於社會之因素探討 NPO 的社會影響或

各種不同部門之間的互動等很明顯地這些討論 NPO 的理論

與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社會心理文化與社會人類學哲

學宗教歷史社會行政等都有密切的關聯不管是經濟學

政治學或社會學的相關理論其切入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的分

析中均從較為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試圖對於當下之社會環境

之下NPO 如何進行組織的安排與設計如何遞送服務與方案

或是如何形塑其組織與外環境的網絡關係以因應社會之變遷

二內容

1 關於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近二十年來的探討聚焦於

下列的理論觀點首先是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 NPO的分類其次

針對政府無法滿足消費者公共財貨與服務需求的「公共財理

論」接著是就契約失效而導致的「失靈理論」(failure theory)

進行探討以及「消費者控制理論」「企業家理論」此部分屬於

創新性議題最後是針對「利他主義與慈善行為」進行概念分析

有關社會學對於 NPO行為的解釋「組織生態學觀點」(ecology of

organization)著重於瞭解 NPO組織與社會環境的關係而「資

源依賴理論」(the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有助於 NPO

瞭 解 資 源 的 競 爭 關 係 再 者 「 制 度 學 派 觀 點 」

(institutionalism)有助於吾人瞭解制度或政策對於 NPO的影

響最後則是從「社會資本理論」(social capital theory)與

「公民社會觀點」(civil society)論述 NPO在當今社會扮演的

之角色

2 隨著台灣的 NPO 與社會福利議題探討的深入與多樣其核心

關懷不外聚焦於「政府跟民營化」的部分民營化大概是十幾年

來談的很多的議題接著另外一個相關的領域是 NPO的「內部

治理」進而衍生的理論觀點有社會資本理論與治理理論以致

於最近發展到比較大的範圍如全球化社會內部治理文化

3 NPO 與社會福利的理論觀點範疇在這幾年的研究很重視組

織屬性的混合亦即越來越重視組織的 MIX 特質亦即你沒

有辦法截然把黑與白分的很清楚也無法截然說非營利營利組

織和公部門彼此的界域是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NPO相

當程度也跟營利組織借用了很多的概念與管理知識進來這個對

於 NPO的屬性產生滲透與混合的影響等其實長期照護的領域就

是一種非常標準的 MIX的特質

4 社會學的理論概「人口生態學」(Population Ecology)對於

NPO與社福研究的影響其實很多人口生態學觀點看到的是 NPO

具有很多不同類型它們會有一段時間大規模的成長然而有一

段時間有一些組織就退場或消失另外一個是「複雜理論」

(Complex Theory)論述的是因為有一些部門間的失靈存在

會影響到這中間的因果關係可能沒有一個固定的脈絡可以去預

測到底在這種情況下將來整個環境的變化對於非營利部門

的發展和影響如何

5 NPO 部門與政府企業非正式部門等的互動關係理論雖

然僅有少數關於部門界域的聚合或侵蝕的實證或跨部門研究出

現但卻有為數不少關於這種趨勢的社會學理論解釋被提出這

樣的觀念採借於網絡生態學交換理論開放系統聯盟資

源依賴甚至是後現代理論而其經常使用的的自變項包括規

模時間結構財務資源體系決策與治理模式專業化程度

以及服務提供的技術等

6 台灣在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其實是借用西方的觀點這個理

論觀點到台灣來要做一些轉化跟調適過去的研究當中也發現

這一點本土經驗加以修正或強化相關的理論觀點是絕對有必要

三參考文獻

王仕圖官有垣李宜興 (2011)〈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理論〉

收錄於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組織部

門組織與運作》第一章頁 15-34台北巨流圖書公

官有垣 (2001)〈第三部門與公民社會的建構部門互動的

理論探討〉《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4期頁 163-201

官有垣 (2003)〈第三部門的研究經濟學觀點與部門互動

理論的檢視〉《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 3期頁 1-29

顧忠華 ( 1999)〈公民結社的結構變遷-以台灣非營利組織

的發展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Vol0 No36

pp123-145

顧忠華 (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台

灣社會學研究》No4 pp145-189

顧忠華(2004)〈我對台灣第三部門研究的中間考察與反

省〉《第三部門學刊》No1 pp190-206

Ben-Ner A (1986) ldquo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hy Do

They Exist in Market Economicsrdquo In

Rose-AckermanSusan(ed) The Economics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Studies in Structure and Policy

Oxford Oxford Univ Press

DiMaggio P J and H K Anheier (1990) ldquoThe Sociolog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Sectorsrdquo Annu Rev

Sociol 16137-159

Douglas J (1987) ldquoPolitical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 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

Press

Hansmann Henry (1987) ldquoEconomic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Kramer R M (2000)ldquoA Third Sector in the Third

Millenniumrdquo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11(1) 1-23

Lin Nan (2001)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tt J Steven (2001) ldquoEconomic and Political Theorie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rdquo J S Ott (ed) The Na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Part 6 pp 179-189

Putnam Robert D (2000)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Y Touchstone

Rose-Ackerman Susan (1996) ldquoAltruism Nonprofits and

Economic Theoryrdquo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4 701-728

Salamon L M H K Anheier amp Associates (1999)

Global Civil Society 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altimore MD The 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Civil Society Studies

Powell WW and Steinberg R (2006)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2nd edition) New Haven

Yale U Press

Weisbrod B A (1974) ldquoToward a Theory of Voluntary

Non-Profit Sector in a Three-Sector Economyrdquo In

Edmund S Phelps(ed) Altruism Morality and

Economic Theory New York Russell Sage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顧忠華

學歷 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

現職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退休教授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

澄社社長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首任理事長

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華人民主文化基金會理事長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

事長

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之期刊 台灣民主季刊

當代

台灣社會學刊

學生輔導季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

台灣社會學

台灣社會學研究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哲學學報

榮譽獎項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之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林淑馨呂朝賢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二十年來臺灣的非營利組織(NPO)成長速度相當驚人

不僅在數量上大幅成長組織成立之宗旨與功能也愈趨專業化且

多元化從文化教育環保健康醫療社會福利社區發展

等幾乎涵蓋了社會中的所有層面正因為如此龐大且快速成長

的組織所扮演之角色日益重要且其所牽涉的利益關係人範圍更

為廣泛甚至還包含了大眾捐款能否被有效運用且不被中飽私囊

的責信問題等等因此 NPO 不僅在內部需要更健全完善的制

度來經營諸如董事會管理單位及志工之間關係的建立且更

重要的是還必須維繫其與企業部門公部門甚至是媒體之間平

衡和諧的互動關係並在這個社會治理脈絡中建立自己的位階

與立足點共同擔任社會治理者的角色與行動者基於此 NPO

必須先建立組織的治理機制方能有效參與社會治理再者 NPO

多面臨環境的劇烈變遷要處理的問題越來越複雜需求越趨多

元造成服務與資源的競爭「管理」這個名詞雖然代表企業管

理但是 NPO 因為沒有企業經營的傳統底限(利潤)因此更迫

切需要學習如何善用管理之道並借重管理來完成使命此刻提

的研究範疇甚廣包含 NPO的治理與領導NPO的責信NPO的

財務管理與租稅NPO的行銷管理NPO與志工志願主義NPO

的資源募集與運用NPO與人力資源及人才培育NPO與就業等

二內容

1 「績效評估或課責」在決策治理和管理這一塊的探討十分重

要績效評估在未來最好能朝向量化發展且可試著研擬一些指

標再者課責這議題在台灣還蠻需要被正視因為台灣的 NPO

愈來愈多在管理上蠻需要這一塊的此外在日本的 NPO管理

研究日本學者比較有提到像 NPO的「社會責任」以及「風險管

理」台灣比較少這樣的討論

2 目前的研究成果頗多呈現在行銷財務人力資本志工管

理文化價值與 NPO 的管理內涵等另外的研究重點則是 NPO

與市場關係政府關係以即與其他 NPO組織間的互動關係再

者在 NPO的決策治理跟管理運作方面也有頗多的研究議題與

成果是與 NPO 的發展跟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有關

例如很多台灣的 NPO發展到五年十年會面臨到轉型開始

想要朝向更複雜的組織體系以及產出內容以及組織本身結構裡

面的分化問題亦即大機構裡面分化出新的一個獨立的機構

3 談領導與治理董事會的部分牽涉到決策至於 NPO 的「財

務」部分現在會把三個結合起來即募款產業化創新這部

分結合其實這部分就等於組織管理很核心的部分此外如果

今天只是一般性組織大概就是談人力資源管理志工管理但

因為我們聚焦於是社福 NPO因此「專業主義」的部分十分重要

換言之著重專業性的探討例如遞送服務上的特殊性含使命

整體性運作怎麼搭配組織管理的部分這樣組織管理就不會零

散化且有一個主軸

4 新興且可延伸的研究議題-「非營利組織與科技社會」這個議

題不管在社會福利領域或其他學科都會談到例如虛擬社會網

絡或其他科技社會與福利服務的遞送再者有一個議題是跟在

地化有關即是「非營利組織與城鄉發展」這部分除了跟社會

企業有關係之外還有台灣最近縣市合併後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福利資源重構之後縣市政府怎麼樣去推動地方的非營利組織

形成新的治理模式等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2002)〈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以九二一賑災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1(2)39-77

呂朝賢(2002)〈對我國志願服務法的若干反思與建議〉《臺

大社會工作學刊》7203-241

呂朝賢與郭俊巖(2003)〈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

係以嘉義地區為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報》11143-188

呂朝賢與潘福財(2004)〈非營利組織變革以聖心教養院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2)79-115

呂朝賢(2005)〈民眾參與志願服務及期投入時間的影響因

素〉《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3121-163

呂朝賢(2005)〈中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台

大社會工作學刊》121-49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日本行政體系支援

作法之分析〉《第三部門學刊》第 3期1-37

林淑馨(2005)〈日本型公私協力之析探以第三部門與 PFI

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 16期1-33(TSSCI)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夥伴關係之析探以日本

為例〉《公共事務評論》第 6卷第 1期25-50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林淑馨(2008)〈社福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在服務輸送互動上

之困境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 122期47-62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官有垣李宜興謝祿宜(2006)〈社區型基金會的治理研究

以嘉義新港及宜蘭仰山兩家文教基金會為案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18期

官有垣康峰菁杜承嶸陸宛蘋陳怡璇(2009)〈臺灣社

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執行長角色職能之基礎分析〉《兒童

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5期頁 171-196

官有垣杜承嶸康峰菁(2009)〈非營利組織執行長的薪酬

探討以台灣社會福利相關類型的基金會為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30期

官有垣呂朝賢鄭清霞(2008)〈台灣第三部門的就業2005

年調查研究資料的分析〉《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

頁 45-85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 主編(2011)《非營利部門組織

與運作 2011年簡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官有垣 (2012)〈非營利組織執行長之治理-以臺灣社會福利

相關基金會為例〉《中國第三部門研究》第 2 卷頁 2-25

劉淑瓊(2005)〈績效品質與消費者權益保障論社會服務

契約委託的責信課題〉《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 卷

2 期

劉淑瓊(2008)〈競爭選擇論臺灣社會服務契約委託之市

場理性〉《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 18 期頁 67-104

劉淑瓊(200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載於蕭新煌等

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林淑馨

學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博士

現職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教授

經歷 民國八十三年度教育部公費留日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助理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副教授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考試院高普考特考訓練講座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交通統計研究所客座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公民社會中心諮詢委員

第三部門學會理事

公共事務評論編輯委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政治科學論叢

公共事務評論

行政暨政策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中國行政

榮譽獎項 國科會 2012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科會 2011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立臺北大學 2012年學術研究獎

國立臺北大學 2011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10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09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台北大學 100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

國立臺北大學 101年度教師創新教材與教法獎勵

國科會第 51屆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呂朝賢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 教授

經歷 中正大學會福利學系兼任副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在全球性的趨勢下傳統的公部門營利部門和第三部門之

間的界線進一步變得模糊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或社會

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出現正是這種情況的體現社會

經濟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說是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混合

物也代表著慈善福利機構對社會提供服務的另一種介入目前

在歐陸與美國兩地此概念的發展卻有實質的突破2000 年迄

今其他地區如東亞和拉丁美洲也日益對此概念的內涵與相關的

研究深感興趣有關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大西洋兩岸雙方共同的

特質是受到社會目的驅使的新型態創業行為因而蓬勃發展的領

域其實是構建於第三部門之中根據多數歐洲的傳統(Evers

and Laville 2004)第三部門集結了合作社協會互助會社

和日益增加的基金會等類型的組織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以「社

會經濟」(social economy)一詞稱呼「第三部門」意謂這是一

種透過經濟活動追求實踐民主的方式而對於社會企業和創業精

神等概念的後續演變賦予了深厚的意涵

二內容

1 關於社會企業到底這類組織跟傳統非營利組織或營利企業

組織身分別有何差異其獨特性為何為何其可以自成部門可

以單獨立法有他自己可以研究的議題

2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研究

的主要學派 A 美國的社會創新學派(Social Innovation

School)與社會企業賺取所得學派(Social EnterpriseEarned

Income School) B 歐陸的 EMES 學派(The EMES Approach)與

英國的學派(The UK Approach)

3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傳統在非營利組織的盈餘和

利潤不分配的限制是不是還適用在社會企業裡面這是一個非常

值得探討的議題如果強調社會企業跟以前的非營利組織有什麼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6NCNU021002722ampsearchmode=basic

李秀如(2008)台灣兒童的貧窮輪廓-趨勢的測量與因素的分析(未出版之博士

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張 君 培 ( 2008 ) 社 會 工 作 者 的 貧 窮 意 象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THU0020102622ampsearchmode=basic

黃雅伶(2008)泥沼中的春芽-貧窮兒童的成長與機會(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7PU00521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呂芬芬(2009)國小低收入戶學童貧窮烙印覺知之探討(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8HCU0820600722ampsearchmode=basic

吳佳明(2010)貧窮少年生活經驗中復原力發展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吳德偉(2010)臺灣工作貧窮者的生活幸福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PU00020100922ampsearchmode=basic

馬淑蓉(2010)工作貧窮女性單親家庭邁向脫貧之歷程研究以被社會救助法

排除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陳昱志(2010)走在生命的黃磚路貧窮女單親復原力因素與家庭適應關係之

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陳瑩蓉(2010)貧窮家庭親職化少年的自主發展(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

新北市

葉 炫 偵 ( 2010 ) 影 響 台 灣 工 作 貧 窮 的 因 素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099CCU0020600622ampsearchmode=basic

謝孟純(2010)家戶內女性就業所得對家戶貧窮率改變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石亦柔(2011)娑婆轉境--貧窮家庭主要照顧者參與社會救助福利服務充權經

驗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PUS520102222ampsearchmode=basic

胡聚名(2011)騎牆與追尋貧窮男社工性別處境的行動與反思(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陳韻雯(2011)貧窮兒童的社會排除經驗以兒童中心取向探討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CNU021001822ampsearchmode=basic

鄭婷尹(2011)臺灣原住民族貧窮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

大學新北市

預計上課

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

討論時數

1小時

王永慈

學歷 PhD in social work at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USA

現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經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專任副教授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系專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Australasian Journal on Ageing

Asian Social Work and Policy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sian Developmen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Human Service

Social Work Education

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

Social Work Research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Abstracts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政大社會學報

社會工作學刊

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

輔仁學誌

榮譽獎項 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獎勵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科學院學術研究獎勵

輔仁大學輔仁學術研究獎

研習營-社工-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顧忠華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非營利組織(NPO)的活動觸角不再侷限於傳統慈善領域

舉凡健康照顧教育宗教環保藝術乃至於企業的活動

都與 NPO 息息相關此一發展趨勢同時造就了 NPO 成為一門跨

學科整合的新研究領域因此有關 NPO 的理論之中並沒有一

門稱之為 NPO 之學門但是卻有許多針對 NPO 進行相關的探

討如預測 NPO 存在於社會之因素探討 NPO 的社會影響或

各種不同部門之間的互動等很明顯地這些討論 NPO 的理論

與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社會心理文化與社會人類學哲

學宗教歷史社會行政等都有密切的關聯不管是經濟學

政治學或社會學的相關理論其切入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的分

析中均從較為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試圖對於當下之社會環境

之下NPO 如何進行組織的安排與設計如何遞送服務與方案

或是如何形塑其組織與外環境的網絡關係以因應社會之變遷

二內容

1 關於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近二十年來的探討聚焦於

下列的理論觀點首先是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 NPO的分類其次

針對政府無法滿足消費者公共財貨與服務需求的「公共財理

論」接著是就契約失效而導致的「失靈理論」(failure theory)

進行探討以及「消費者控制理論」「企業家理論」此部分屬於

創新性議題最後是針對「利他主義與慈善行為」進行概念分析

有關社會學對於 NPO行為的解釋「組織生態學觀點」(ecology of

organization)著重於瞭解 NPO組織與社會環境的關係而「資

源依賴理論」(the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有助於 NPO

瞭 解 資 源 的 競 爭 關 係 再 者 「 制 度 學 派 觀 點 」

(institutionalism)有助於吾人瞭解制度或政策對於 NPO的影

響最後則是從「社會資本理論」(social capital theory)與

「公民社會觀點」(civil society)論述 NPO在當今社會扮演的

之角色

2 隨著台灣的 NPO 與社會福利議題探討的深入與多樣其核心

關懷不外聚焦於「政府跟民營化」的部分民營化大概是十幾年

來談的很多的議題接著另外一個相關的領域是 NPO的「內部

治理」進而衍生的理論觀點有社會資本理論與治理理論以致

於最近發展到比較大的範圍如全球化社會內部治理文化

3 NPO 與社會福利的理論觀點範疇在這幾年的研究很重視組

織屬性的混合亦即越來越重視組織的 MIX 特質亦即你沒

有辦法截然把黑與白分的很清楚也無法截然說非營利營利組

織和公部門彼此的界域是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NPO相

當程度也跟營利組織借用了很多的概念與管理知識進來這個對

於 NPO的屬性產生滲透與混合的影響等其實長期照護的領域就

是一種非常標準的 MIX的特質

4 社會學的理論概「人口生態學」(Population Ecology)對於

NPO與社福研究的影響其實很多人口生態學觀點看到的是 NPO

具有很多不同類型它們會有一段時間大規模的成長然而有一

段時間有一些組織就退場或消失另外一個是「複雜理論」

(Complex Theory)論述的是因為有一些部門間的失靈存在

會影響到這中間的因果關係可能沒有一個固定的脈絡可以去預

測到底在這種情況下將來整個環境的變化對於非營利部門

的發展和影響如何

5 NPO 部門與政府企業非正式部門等的互動關係理論雖

然僅有少數關於部門界域的聚合或侵蝕的實證或跨部門研究出

現但卻有為數不少關於這種趨勢的社會學理論解釋被提出這

樣的觀念採借於網絡生態學交換理論開放系統聯盟資

源依賴甚至是後現代理論而其經常使用的的自變項包括規

模時間結構財務資源體系決策與治理模式專業化程度

以及服務提供的技術等

6 台灣在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其實是借用西方的觀點這個理

論觀點到台灣來要做一些轉化跟調適過去的研究當中也發現

這一點本土經驗加以修正或強化相關的理論觀點是絕對有必要

三參考文獻

王仕圖官有垣李宜興 (2011)〈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理論〉

收錄於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組織部

門組織與運作》第一章頁 15-34台北巨流圖書公

官有垣 (2001)〈第三部門與公民社會的建構部門互動的

理論探討〉《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4期頁 163-201

官有垣 (2003)〈第三部門的研究經濟學觀點與部門互動

理論的檢視〉《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 3期頁 1-29

顧忠華 ( 1999)〈公民結社的結構變遷-以台灣非營利組織

的發展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Vol0 No36

pp123-145

顧忠華 (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台

灣社會學研究》No4 pp145-189

顧忠華(2004)〈我對台灣第三部門研究的中間考察與反

省〉《第三部門學刊》No1 pp190-206

Ben-Ner A (1986) ldquo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hy Do

They Exist in Market Economicsrdquo In

Rose-AckermanSusan(ed) The Economics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Studies in Structure and Policy

Oxford Oxford Univ Press

DiMaggio P J and H K Anheier (1990) ldquoThe Sociolog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Sectorsrdquo Annu Rev

Sociol 16137-159

Douglas J (1987) ldquoPolitical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 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

Press

Hansmann Henry (1987) ldquoEconomic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Kramer R M (2000)ldquoA Third Sector in the Third

Millenniumrdquo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11(1) 1-23

Lin Nan (2001)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tt J Steven (2001) ldquoEconomic and Political Theorie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rdquo J S Ott (ed) The Na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Part 6 pp 179-189

Putnam Robert D (2000)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Y Touchstone

Rose-Ackerman Susan (1996) ldquoAltruism Nonprofits and

Economic Theoryrdquo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4 701-728

Salamon L M H K Anheier amp Associates (1999)

Global Civil Society 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altimore MD The 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Civil Society Studies

Powell WW and Steinberg R (2006)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2nd edition) New Haven

Yale U Press

Weisbrod B A (1974) ldquoToward a Theory of Voluntary

Non-Profit Sector in a Three-Sector Economyrdquo In

Edmund S Phelps(ed) Altruism Morality and

Economic Theory New York Russell Sage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顧忠華

學歷 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

現職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退休教授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

澄社社長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首任理事長

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華人民主文化基金會理事長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

事長

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之期刊 台灣民主季刊

當代

台灣社會學刊

學生輔導季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

台灣社會學

台灣社會學研究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哲學學報

榮譽獎項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之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林淑馨呂朝賢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二十年來臺灣的非營利組織(NPO)成長速度相當驚人

不僅在數量上大幅成長組織成立之宗旨與功能也愈趨專業化且

多元化從文化教育環保健康醫療社會福利社區發展

等幾乎涵蓋了社會中的所有層面正因為如此龐大且快速成長

的組織所扮演之角色日益重要且其所牽涉的利益關係人範圍更

為廣泛甚至還包含了大眾捐款能否被有效運用且不被中飽私囊

的責信問題等等因此 NPO 不僅在內部需要更健全完善的制

度來經營諸如董事會管理單位及志工之間關係的建立且更

重要的是還必須維繫其與企業部門公部門甚至是媒體之間平

衡和諧的互動關係並在這個社會治理脈絡中建立自己的位階

與立足點共同擔任社會治理者的角色與行動者基於此 NPO

必須先建立組織的治理機制方能有效參與社會治理再者 NPO

多面臨環境的劇烈變遷要處理的問題越來越複雜需求越趨多

元造成服務與資源的競爭「管理」這個名詞雖然代表企業管

理但是 NPO 因為沒有企業經營的傳統底限(利潤)因此更迫

切需要學習如何善用管理之道並借重管理來完成使命此刻提

的研究範疇甚廣包含 NPO的治理與領導NPO的責信NPO的

財務管理與租稅NPO的行銷管理NPO與志工志願主義NPO

的資源募集與運用NPO與人力資源及人才培育NPO與就業等

二內容

1 「績效評估或課責」在決策治理和管理這一塊的探討十分重

要績效評估在未來最好能朝向量化發展且可試著研擬一些指

標再者課責這議題在台灣還蠻需要被正視因為台灣的 NPO

愈來愈多在管理上蠻需要這一塊的此外在日本的 NPO管理

研究日本學者比較有提到像 NPO的「社會責任」以及「風險管

理」台灣比較少這樣的討論

2 目前的研究成果頗多呈現在行銷財務人力資本志工管

理文化價值與 NPO 的管理內涵等另外的研究重點則是 NPO

與市場關係政府關係以即與其他 NPO組織間的互動關係再

者在 NPO的決策治理跟管理運作方面也有頗多的研究議題與

成果是與 NPO 的發展跟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有關

例如很多台灣的 NPO發展到五年十年會面臨到轉型開始

想要朝向更複雜的組織體系以及產出內容以及組織本身結構裡

面的分化問題亦即大機構裡面分化出新的一個獨立的機構

3 談領導與治理董事會的部分牽涉到決策至於 NPO 的「財

務」部分現在會把三個結合起來即募款產業化創新這部

分結合其實這部分就等於組織管理很核心的部分此外如果

今天只是一般性組織大概就是談人力資源管理志工管理但

因為我們聚焦於是社福 NPO因此「專業主義」的部分十分重要

換言之著重專業性的探討例如遞送服務上的特殊性含使命

整體性運作怎麼搭配組織管理的部分這樣組織管理就不會零

散化且有一個主軸

4 新興且可延伸的研究議題-「非營利組織與科技社會」這個議

題不管在社會福利領域或其他學科都會談到例如虛擬社會網

絡或其他科技社會與福利服務的遞送再者有一個議題是跟在

地化有關即是「非營利組織與城鄉發展」這部分除了跟社會

企業有關係之外還有台灣最近縣市合併後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福利資源重構之後縣市政府怎麼樣去推動地方的非營利組織

形成新的治理模式等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2002)〈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以九二一賑災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1(2)39-77

呂朝賢(2002)〈對我國志願服務法的若干反思與建議〉《臺

大社會工作學刊》7203-241

呂朝賢與郭俊巖(2003)〈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

係以嘉義地區為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報》11143-188

呂朝賢與潘福財(2004)〈非營利組織變革以聖心教養院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2)79-115

呂朝賢(2005)〈民眾參與志願服務及期投入時間的影響因

素〉《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3121-163

呂朝賢(2005)〈中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台

大社會工作學刊》121-49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日本行政體系支援

作法之分析〉《第三部門學刊》第 3期1-37

林淑馨(2005)〈日本型公私協力之析探以第三部門與 PFI

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 16期1-33(TSSCI)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夥伴關係之析探以日本

為例〉《公共事務評論》第 6卷第 1期25-50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林淑馨(2008)〈社福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在服務輸送互動上

之困境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 122期47-62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官有垣李宜興謝祿宜(2006)〈社區型基金會的治理研究

以嘉義新港及宜蘭仰山兩家文教基金會為案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18期

官有垣康峰菁杜承嶸陸宛蘋陳怡璇(2009)〈臺灣社

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執行長角色職能之基礎分析〉《兒童

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5期頁 171-196

官有垣杜承嶸康峰菁(2009)〈非營利組織執行長的薪酬

探討以台灣社會福利相關類型的基金會為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30期

官有垣呂朝賢鄭清霞(2008)〈台灣第三部門的就業2005

年調查研究資料的分析〉《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

頁 45-85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 主編(2011)《非營利部門組織

與運作 2011年簡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官有垣 (2012)〈非營利組織執行長之治理-以臺灣社會福利

相關基金會為例〉《中國第三部門研究》第 2 卷頁 2-25

劉淑瓊(2005)〈績效品質與消費者權益保障論社會服務

契約委託的責信課題〉《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 卷

2 期

劉淑瓊(2008)〈競爭選擇論臺灣社會服務契約委託之市

場理性〉《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 18 期頁 67-104

劉淑瓊(200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載於蕭新煌等

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林淑馨

學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博士

現職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教授

經歷 民國八十三年度教育部公費留日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助理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副教授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考試院高普考特考訓練講座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交通統計研究所客座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公民社會中心諮詢委員

第三部門學會理事

公共事務評論編輯委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政治科學論叢

公共事務評論

行政暨政策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中國行政

榮譽獎項 國科會 2012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科會 2011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立臺北大學 2012年學術研究獎

國立臺北大學 2011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10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09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台北大學 100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

國立臺北大學 101年度教師創新教材與教法獎勵

國科會第 51屆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呂朝賢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 教授

經歷 中正大學會福利學系兼任副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在全球性的趨勢下傳統的公部門營利部門和第三部門之

間的界線進一步變得模糊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或社會

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出現正是這種情況的體現社會

經濟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說是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混合

物也代表著慈善福利機構對社會提供服務的另一種介入目前

在歐陸與美國兩地此概念的發展卻有實質的突破2000 年迄

今其他地區如東亞和拉丁美洲也日益對此概念的內涵與相關的

研究深感興趣有關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大西洋兩岸雙方共同的

特質是受到社會目的驅使的新型態創業行為因而蓬勃發展的領

域其實是構建於第三部門之中根據多數歐洲的傳統(Evers

and Laville 2004)第三部門集結了合作社協會互助會社

和日益增加的基金會等類型的組織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以「社

會經濟」(social economy)一詞稱呼「第三部門」意謂這是一

種透過經濟活動追求實踐民主的方式而對於社會企業和創業精

神等概念的後續演變賦予了深厚的意涵

二內容

1 關於社會企業到底這類組織跟傳統非營利組織或營利企業

組織身分別有何差異其獨特性為何為何其可以自成部門可

以單獨立法有他自己可以研究的議題

2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研究

的主要學派 A 美國的社會創新學派(Social Innovation

School)與社會企業賺取所得學派(Social EnterpriseEarned

Income School) B 歐陸的 EMES 學派(The EMES Approach)與

英國的學派(The UK Approach)

3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傳統在非營利組織的盈餘和

利潤不分配的限制是不是還適用在社會企業裡面這是一個非常

值得探討的議題如果強調社會企業跟以前的非營利組織有什麼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胡聚名(2011)騎牆與追尋貧窮男社工性別處境的行動與反思(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陳韻雯(2011)貧窮兒童的社會排除經驗以兒童中心取向探討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amps=id=22

100NCNU021001822ampsearchmode=basic

鄭婷尹(2011)臺灣原住民族貧窮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

大學新北市

預計上課

時數

3小時

預計學人

討論時數

1小時

王永慈

學歷 PhD in social work at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USA

現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經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專任副教授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系專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Australasian Journal on Ageing

Asian Social Work and Policy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sian Developmen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Human Service

Social Work Education

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

Social Work Research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Abstracts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政大社會學報

社會工作學刊

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

輔仁學誌

榮譽獎項 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獎勵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科學院學術研究獎勵

輔仁大學輔仁學術研究獎

研習營-社工-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顧忠華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非營利組織(NPO)的活動觸角不再侷限於傳統慈善領域

舉凡健康照顧教育宗教環保藝術乃至於企業的活動

都與 NPO 息息相關此一發展趨勢同時造就了 NPO 成為一門跨

學科整合的新研究領域因此有關 NPO 的理論之中並沒有一

門稱之為 NPO 之學門但是卻有許多針對 NPO 進行相關的探

討如預測 NPO 存在於社會之因素探討 NPO 的社會影響或

各種不同部門之間的互動等很明顯地這些討論 NPO 的理論

與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社會心理文化與社會人類學哲

學宗教歷史社會行政等都有密切的關聯不管是經濟學

政治學或社會學的相關理論其切入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的分

析中均從較為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試圖對於當下之社會環境

之下NPO 如何進行組織的安排與設計如何遞送服務與方案

或是如何形塑其組織與外環境的網絡關係以因應社會之變遷

二內容

1 關於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近二十年來的探討聚焦於

下列的理論觀點首先是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 NPO的分類其次

針對政府無法滿足消費者公共財貨與服務需求的「公共財理

論」接著是就契約失效而導致的「失靈理論」(failure theory)

進行探討以及「消費者控制理論」「企業家理論」此部分屬於

創新性議題最後是針對「利他主義與慈善行為」進行概念分析

有關社會學對於 NPO行為的解釋「組織生態學觀點」(ecology of

organization)著重於瞭解 NPO組織與社會環境的關係而「資

源依賴理論」(the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有助於 NPO

瞭 解 資 源 的 競 爭 關 係 再 者 「 制 度 學 派 觀 點 」

(institutionalism)有助於吾人瞭解制度或政策對於 NPO的影

響最後則是從「社會資本理論」(social capital theory)與

「公民社會觀點」(civil society)論述 NPO在當今社會扮演的

之角色

2 隨著台灣的 NPO 與社會福利議題探討的深入與多樣其核心

關懷不外聚焦於「政府跟民營化」的部分民營化大概是十幾年

來談的很多的議題接著另外一個相關的領域是 NPO的「內部

治理」進而衍生的理論觀點有社會資本理論與治理理論以致

於最近發展到比較大的範圍如全球化社會內部治理文化

3 NPO 與社會福利的理論觀點範疇在這幾年的研究很重視組

織屬性的混合亦即越來越重視組織的 MIX 特質亦即你沒

有辦法截然把黑與白分的很清楚也無法截然說非營利營利組

織和公部門彼此的界域是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NPO相

當程度也跟營利組織借用了很多的概念與管理知識進來這個對

於 NPO的屬性產生滲透與混合的影響等其實長期照護的領域就

是一種非常標準的 MIX的特質

4 社會學的理論概「人口生態學」(Population Ecology)對於

NPO與社福研究的影響其實很多人口生態學觀點看到的是 NPO

具有很多不同類型它們會有一段時間大規模的成長然而有一

段時間有一些組織就退場或消失另外一個是「複雜理論」

(Complex Theory)論述的是因為有一些部門間的失靈存在

會影響到這中間的因果關係可能沒有一個固定的脈絡可以去預

測到底在這種情況下將來整個環境的變化對於非營利部門

的發展和影響如何

5 NPO 部門與政府企業非正式部門等的互動關係理論雖

然僅有少數關於部門界域的聚合或侵蝕的實證或跨部門研究出

現但卻有為數不少關於這種趨勢的社會學理論解釋被提出這

樣的觀念採借於網絡生態學交換理論開放系統聯盟資

源依賴甚至是後現代理論而其經常使用的的自變項包括規

模時間結構財務資源體系決策與治理模式專業化程度

以及服務提供的技術等

6 台灣在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其實是借用西方的觀點這個理

論觀點到台灣來要做一些轉化跟調適過去的研究當中也發現

這一點本土經驗加以修正或強化相關的理論觀點是絕對有必要

三參考文獻

王仕圖官有垣李宜興 (2011)〈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理論〉

收錄於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組織部

門組織與運作》第一章頁 15-34台北巨流圖書公

官有垣 (2001)〈第三部門與公民社會的建構部門互動的

理論探討〉《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4期頁 163-201

官有垣 (2003)〈第三部門的研究經濟學觀點與部門互動

理論的檢視〉《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 3期頁 1-29

顧忠華 ( 1999)〈公民結社的結構變遷-以台灣非營利組織

的發展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Vol0 No36

pp123-145

顧忠華 (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台

灣社會學研究》No4 pp145-189

顧忠華(2004)〈我對台灣第三部門研究的中間考察與反

省〉《第三部門學刊》No1 pp190-206

Ben-Ner A (1986) ldquo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hy Do

They Exist in Market Economicsrdquo In

Rose-AckermanSusan(ed) The Economics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Studies in Structure and Policy

Oxford Oxford Univ Press

DiMaggio P J and H K Anheier (1990) ldquoThe Sociolog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Sectorsrdquo Annu Rev

Sociol 16137-159

Douglas J (1987) ldquoPolitical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 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

Press

Hansmann Henry (1987) ldquoEconomic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Kramer R M (2000)ldquoA Third Sector in the Third

Millenniumrdquo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11(1) 1-23

Lin Nan (2001)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tt J Steven (2001) ldquoEconomic and Political Theorie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rdquo J S Ott (ed) The Na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Part 6 pp 179-189

Putnam Robert D (2000)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Y Touchstone

Rose-Ackerman Susan (1996) ldquoAltruism Nonprofits and

Economic Theoryrdquo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4 701-728

Salamon L M H K Anheier amp Associates (1999)

Global Civil Society 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altimore MD The 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Civil Society Studies

Powell WW and Steinberg R (2006)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2nd edition) New Haven

Yale U Press

Weisbrod B A (1974) ldquoToward a Theory of Voluntary

Non-Profit Sector in a Three-Sector Economyrdquo In

Edmund S Phelps(ed) Altruism Morality and

Economic Theory New York Russell Sage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顧忠華

學歷 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

現職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退休教授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

澄社社長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首任理事長

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華人民主文化基金會理事長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

事長

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之期刊 台灣民主季刊

當代

台灣社會學刊

學生輔導季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

台灣社會學

台灣社會學研究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哲學學報

榮譽獎項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之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林淑馨呂朝賢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二十年來臺灣的非營利組織(NPO)成長速度相當驚人

不僅在數量上大幅成長組織成立之宗旨與功能也愈趨專業化且

多元化從文化教育環保健康醫療社會福利社區發展

等幾乎涵蓋了社會中的所有層面正因為如此龐大且快速成長

的組織所扮演之角色日益重要且其所牽涉的利益關係人範圍更

為廣泛甚至還包含了大眾捐款能否被有效運用且不被中飽私囊

的責信問題等等因此 NPO 不僅在內部需要更健全完善的制

度來經營諸如董事會管理單位及志工之間關係的建立且更

重要的是還必須維繫其與企業部門公部門甚至是媒體之間平

衡和諧的互動關係並在這個社會治理脈絡中建立自己的位階

與立足點共同擔任社會治理者的角色與行動者基於此 NPO

必須先建立組織的治理機制方能有效參與社會治理再者 NPO

多面臨環境的劇烈變遷要處理的問題越來越複雜需求越趨多

元造成服務與資源的競爭「管理」這個名詞雖然代表企業管

理但是 NPO 因為沒有企業經營的傳統底限(利潤)因此更迫

切需要學習如何善用管理之道並借重管理來完成使命此刻提

的研究範疇甚廣包含 NPO的治理與領導NPO的責信NPO的

財務管理與租稅NPO的行銷管理NPO與志工志願主義NPO

的資源募集與運用NPO與人力資源及人才培育NPO與就業等

二內容

1 「績效評估或課責」在決策治理和管理這一塊的探討十分重

要績效評估在未來最好能朝向量化發展且可試著研擬一些指

標再者課責這議題在台灣還蠻需要被正視因為台灣的 NPO

愈來愈多在管理上蠻需要這一塊的此外在日本的 NPO管理

研究日本學者比較有提到像 NPO的「社會責任」以及「風險管

理」台灣比較少這樣的討論

2 目前的研究成果頗多呈現在行銷財務人力資本志工管

理文化價值與 NPO 的管理內涵等另外的研究重點則是 NPO

與市場關係政府關係以即與其他 NPO組織間的互動關係再

者在 NPO的決策治理跟管理運作方面也有頗多的研究議題與

成果是與 NPO 的發展跟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有關

例如很多台灣的 NPO發展到五年十年會面臨到轉型開始

想要朝向更複雜的組織體系以及產出內容以及組織本身結構裡

面的分化問題亦即大機構裡面分化出新的一個獨立的機構

3 談領導與治理董事會的部分牽涉到決策至於 NPO 的「財

務」部分現在會把三個結合起來即募款產業化創新這部

分結合其實這部分就等於組織管理很核心的部分此外如果

今天只是一般性組織大概就是談人力資源管理志工管理但

因為我們聚焦於是社福 NPO因此「專業主義」的部分十分重要

換言之著重專業性的探討例如遞送服務上的特殊性含使命

整體性運作怎麼搭配組織管理的部分這樣組織管理就不會零

散化且有一個主軸

4 新興且可延伸的研究議題-「非營利組織與科技社會」這個議

題不管在社會福利領域或其他學科都會談到例如虛擬社會網

絡或其他科技社會與福利服務的遞送再者有一個議題是跟在

地化有關即是「非營利組織與城鄉發展」這部分除了跟社會

企業有關係之外還有台灣最近縣市合併後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福利資源重構之後縣市政府怎麼樣去推動地方的非營利組織

形成新的治理模式等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2002)〈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以九二一賑災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1(2)39-77

呂朝賢(2002)〈對我國志願服務法的若干反思與建議〉《臺

大社會工作學刊》7203-241

呂朝賢與郭俊巖(2003)〈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

係以嘉義地區為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報》11143-188

呂朝賢與潘福財(2004)〈非營利組織變革以聖心教養院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2)79-115

呂朝賢(2005)〈民眾參與志願服務及期投入時間的影響因

素〉《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3121-163

呂朝賢(2005)〈中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台

大社會工作學刊》121-49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日本行政體系支援

作法之分析〉《第三部門學刊》第 3期1-37

林淑馨(2005)〈日本型公私協力之析探以第三部門與 PFI

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 16期1-33(TSSCI)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夥伴關係之析探以日本

為例〉《公共事務評論》第 6卷第 1期25-50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林淑馨(2008)〈社福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在服務輸送互動上

之困境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 122期47-62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官有垣李宜興謝祿宜(2006)〈社區型基金會的治理研究

以嘉義新港及宜蘭仰山兩家文教基金會為案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18期

官有垣康峰菁杜承嶸陸宛蘋陳怡璇(2009)〈臺灣社

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執行長角色職能之基礎分析〉《兒童

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5期頁 171-196

官有垣杜承嶸康峰菁(2009)〈非營利組織執行長的薪酬

探討以台灣社會福利相關類型的基金會為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30期

官有垣呂朝賢鄭清霞(2008)〈台灣第三部門的就業2005

年調查研究資料的分析〉《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

頁 45-85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 主編(2011)《非營利部門組織

與運作 2011年簡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官有垣 (2012)〈非營利組織執行長之治理-以臺灣社會福利

相關基金會為例〉《中國第三部門研究》第 2 卷頁 2-25

劉淑瓊(2005)〈績效品質與消費者權益保障論社會服務

契約委託的責信課題〉《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 卷

2 期

劉淑瓊(2008)〈競爭選擇論臺灣社會服務契約委託之市

場理性〉《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 18 期頁 67-104

劉淑瓊(200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載於蕭新煌等

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林淑馨

學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博士

現職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教授

經歷 民國八十三年度教育部公費留日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助理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副教授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考試院高普考特考訓練講座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交通統計研究所客座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公民社會中心諮詢委員

第三部門學會理事

公共事務評論編輯委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政治科學論叢

公共事務評論

行政暨政策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中國行政

榮譽獎項 國科會 2012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科會 2011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立臺北大學 2012年學術研究獎

國立臺北大學 2011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10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09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台北大學 100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

國立臺北大學 101年度教師創新教材與教法獎勵

國科會第 51屆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呂朝賢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 教授

經歷 中正大學會福利學系兼任副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在全球性的趨勢下傳統的公部門營利部門和第三部門之

間的界線進一步變得模糊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或社會

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出現正是這種情況的體現社會

經濟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說是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混合

物也代表著慈善福利機構對社會提供服務的另一種介入目前

在歐陸與美國兩地此概念的發展卻有實質的突破2000 年迄

今其他地區如東亞和拉丁美洲也日益對此概念的內涵與相關的

研究深感興趣有關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大西洋兩岸雙方共同的

特質是受到社會目的驅使的新型態創業行為因而蓬勃發展的領

域其實是構建於第三部門之中根據多數歐洲的傳統(Evers

and Laville 2004)第三部門集結了合作社協會互助會社

和日益增加的基金會等類型的組織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以「社

會經濟」(social economy)一詞稱呼「第三部門」意謂這是一

種透過經濟活動追求實踐民主的方式而對於社會企業和創業精

神等概念的後續演變賦予了深厚的意涵

二內容

1 關於社會企業到底這類組織跟傳統非營利組織或營利企業

組織身分別有何差異其獨特性為何為何其可以自成部門可

以單獨立法有他自己可以研究的議題

2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研究

的主要學派 A 美國的社會創新學派(Social Innovation

School)與社會企業賺取所得學派(Social EnterpriseEarned

Income School) B 歐陸的 EMES 學派(The EMES Approach)與

英國的學派(The UK Approach)

3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傳統在非營利組織的盈餘和

利潤不分配的限制是不是還適用在社會企業裡面這是一個非常

值得探討的議題如果強調社會企業跟以前的非營利組織有什麼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王永慈

學歷 PhD in social work at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USA

現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經歷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專任副教授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系專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Australasian Journal on Ageing

Asian Social Work and Policy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sian Developmen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Human Service

Social Work Education

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

Social Work Research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Abstracts

台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政大社會學報

社會工作學刊

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

輔仁學誌

榮譽獎項 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獎勵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科學院學術研究獎勵

輔仁大學輔仁學術研究獎

研習營-社工-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顧忠華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非營利組織(NPO)的活動觸角不再侷限於傳統慈善領域

舉凡健康照顧教育宗教環保藝術乃至於企業的活動

都與 NPO 息息相關此一發展趨勢同時造就了 NPO 成為一門跨

學科整合的新研究領域因此有關 NPO 的理論之中並沒有一

門稱之為 NPO 之學門但是卻有許多針對 NPO 進行相關的探

討如預測 NPO 存在於社會之因素探討 NPO 的社會影響或

各種不同部門之間的互動等很明顯地這些討論 NPO 的理論

與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社會心理文化與社會人類學哲

學宗教歷史社會行政等都有密切的關聯不管是經濟學

政治學或社會學的相關理論其切入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的分

析中均從較為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試圖對於當下之社會環境

之下NPO 如何進行組織的安排與設計如何遞送服務與方案

或是如何形塑其組織與外環境的網絡關係以因應社會之變遷

二內容

1 關於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近二十年來的探討聚焦於

下列的理論觀點首先是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 NPO的分類其次

針對政府無法滿足消費者公共財貨與服務需求的「公共財理

論」接著是就契約失效而導致的「失靈理論」(failure theory)

進行探討以及「消費者控制理論」「企業家理論」此部分屬於

創新性議題最後是針對「利他主義與慈善行為」進行概念分析

有關社會學對於 NPO行為的解釋「組織生態學觀點」(ecology of

organization)著重於瞭解 NPO組織與社會環境的關係而「資

源依賴理論」(the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有助於 NPO

瞭 解 資 源 的 競 爭 關 係 再 者 「 制 度 學 派 觀 點 」

(institutionalism)有助於吾人瞭解制度或政策對於 NPO的影

響最後則是從「社會資本理論」(social capital theory)與

「公民社會觀點」(civil society)論述 NPO在當今社會扮演的

之角色

2 隨著台灣的 NPO 與社會福利議題探討的深入與多樣其核心

關懷不外聚焦於「政府跟民營化」的部分民營化大概是十幾年

來談的很多的議題接著另外一個相關的領域是 NPO的「內部

治理」進而衍生的理論觀點有社會資本理論與治理理論以致

於最近發展到比較大的範圍如全球化社會內部治理文化

3 NPO 與社會福利的理論觀點範疇在這幾年的研究很重視組

織屬性的混合亦即越來越重視組織的 MIX 特質亦即你沒

有辦法截然把黑與白分的很清楚也無法截然說非營利營利組

織和公部門彼此的界域是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NPO相

當程度也跟營利組織借用了很多的概念與管理知識進來這個對

於 NPO的屬性產生滲透與混合的影響等其實長期照護的領域就

是一種非常標準的 MIX的特質

4 社會學的理論概「人口生態學」(Population Ecology)對於

NPO與社福研究的影響其實很多人口生態學觀點看到的是 NPO

具有很多不同類型它們會有一段時間大規模的成長然而有一

段時間有一些組織就退場或消失另外一個是「複雜理論」

(Complex Theory)論述的是因為有一些部門間的失靈存在

會影響到這中間的因果關係可能沒有一個固定的脈絡可以去預

測到底在這種情況下將來整個環境的變化對於非營利部門

的發展和影響如何

5 NPO 部門與政府企業非正式部門等的互動關係理論雖

然僅有少數關於部門界域的聚合或侵蝕的實證或跨部門研究出

現但卻有為數不少關於這種趨勢的社會學理論解釋被提出這

樣的觀念採借於網絡生態學交換理論開放系統聯盟資

源依賴甚至是後現代理論而其經常使用的的自變項包括規

模時間結構財務資源體系決策與治理模式專業化程度

以及服務提供的技術等

6 台灣在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其實是借用西方的觀點這個理

論觀點到台灣來要做一些轉化跟調適過去的研究當中也發現

這一點本土經驗加以修正或強化相關的理論觀點是絕對有必要

三參考文獻

王仕圖官有垣李宜興 (2011)〈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理論〉

收錄於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組織部

門組織與運作》第一章頁 15-34台北巨流圖書公

官有垣 (2001)〈第三部門與公民社會的建構部門互動的

理論探討〉《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4期頁 163-201

官有垣 (2003)〈第三部門的研究經濟學觀點與部門互動

理論的檢視〉《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 3期頁 1-29

顧忠華 ( 1999)〈公民結社的結構變遷-以台灣非營利組織

的發展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Vol0 No36

pp123-145

顧忠華 (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台

灣社會學研究》No4 pp145-189

顧忠華(2004)〈我對台灣第三部門研究的中間考察與反

省〉《第三部門學刊》No1 pp190-206

Ben-Ner A (1986) ldquo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hy Do

They Exist in Market Economicsrdquo In

Rose-AckermanSusan(ed) The Economics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Studies in Structure and Policy

Oxford Oxford Univ Press

DiMaggio P J and H K Anheier (1990) ldquoThe Sociolog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Sectorsrdquo Annu Rev

Sociol 16137-159

Douglas J (1987) ldquoPolitical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 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

Press

Hansmann Henry (1987) ldquoEconomic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Kramer R M (2000)ldquoA Third Sector in the Third

Millenniumrdquo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11(1) 1-23

Lin Nan (2001)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tt J Steven (2001) ldquoEconomic and Political Theorie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rdquo J S Ott (ed) The Na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Part 6 pp 179-189

Putnam Robert D (2000)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Y Touchstone

Rose-Ackerman Susan (1996) ldquoAltruism Nonprofits and

Economic Theoryrdquo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4 701-728

Salamon L M H K Anheier amp Associates (1999)

Global Civil Society 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altimore MD The 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Civil Society Studies

Powell WW and Steinberg R (2006)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2nd edition) New Haven

Yale U Press

Weisbrod B A (1974) ldquoToward a Theory of Voluntary

Non-Profit Sector in a Three-Sector Economyrdquo In

Edmund S Phelps(ed) Altruism Morality and

Economic Theory New York Russell Sage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顧忠華

學歷 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

現職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退休教授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

澄社社長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首任理事長

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華人民主文化基金會理事長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

事長

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之期刊 台灣民主季刊

當代

台灣社會學刊

學生輔導季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

台灣社會學

台灣社會學研究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哲學學報

榮譽獎項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之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林淑馨呂朝賢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二十年來臺灣的非營利組織(NPO)成長速度相當驚人

不僅在數量上大幅成長組織成立之宗旨與功能也愈趨專業化且

多元化從文化教育環保健康醫療社會福利社區發展

等幾乎涵蓋了社會中的所有層面正因為如此龐大且快速成長

的組織所扮演之角色日益重要且其所牽涉的利益關係人範圍更

為廣泛甚至還包含了大眾捐款能否被有效運用且不被中飽私囊

的責信問題等等因此 NPO 不僅在內部需要更健全完善的制

度來經營諸如董事會管理單位及志工之間關係的建立且更

重要的是還必須維繫其與企業部門公部門甚至是媒體之間平

衡和諧的互動關係並在這個社會治理脈絡中建立自己的位階

與立足點共同擔任社會治理者的角色與行動者基於此 NPO

必須先建立組織的治理機制方能有效參與社會治理再者 NPO

多面臨環境的劇烈變遷要處理的問題越來越複雜需求越趨多

元造成服務與資源的競爭「管理」這個名詞雖然代表企業管

理但是 NPO 因為沒有企業經營的傳統底限(利潤)因此更迫

切需要學習如何善用管理之道並借重管理來完成使命此刻提

的研究範疇甚廣包含 NPO的治理與領導NPO的責信NPO的

財務管理與租稅NPO的行銷管理NPO與志工志願主義NPO

的資源募集與運用NPO與人力資源及人才培育NPO與就業等

二內容

1 「績效評估或課責」在決策治理和管理這一塊的探討十分重

要績效評估在未來最好能朝向量化發展且可試著研擬一些指

標再者課責這議題在台灣還蠻需要被正視因為台灣的 NPO

愈來愈多在管理上蠻需要這一塊的此外在日本的 NPO管理

研究日本學者比較有提到像 NPO的「社會責任」以及「風險管

理」台灣比較少這樣的討論

2 目前的研究成果頗多呈現在行銷財務人力資本志工管

理文化價值與 NPO 的管理內涵等另外的研究重點則是 NPO

與市場關係政府關係以即與其他 NPO組織間的互動關係再

者在 NPO的決策治理跟管理運作方面也有頗多的研究議題與

成果是與 NPO 的發展跟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有關

例如很多台灣的 NPO發展到五年十年會面臨到轉型開始

想要朝向更複雜的組織體系以及產出內容以及組織本身結構裡

面的分化問題亦即大機構裡面分化出新的一個獨立的機構

3 談領導與治理董事會的部分牽涉到決策至於 NPO 的「財

務」部分現在會把三個結合起來即募款產業化創新這部

分結合其實這部分就等於組織管理很核心的部分此外如果

今天只是一般性組織大概就是談人力資源管理志工管理但

因為我們聚焦於是社福 NPO因此「專業主義」的部分十分重要

換言之著重專業性的探討例如遞送服務上的特殊性含使命

整體性運作怎麼搭配組織管理的部分這樣組織管理就不會零

散化且有一個主軸

4 新興且可延伸的研究議題-「非營利組織與科技社會」這個議

題不管在社會福利領域或其他學科都會談到例如虛擬社會網

絡或其他科技社會與福利服務的遞送再者有一個議題是跟在

地化有關即是「非營利組織與城鄉發展」這部分除了跟社會

企業有關係之外還有台灣最近縣市合併後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福利資源重構之後縣市政府怎麼樣去推動地方的非營利組織

形成新的治理模式等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2002)〈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以九二一賑災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1(2)39-77

呂朝賢(2002)〈對我國志願服務法的若干反思與建議〉《臺

大社會工作學刊》7203-241

呂朝賢與郭俊巖(2003)〈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

係以嘉義地區為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報》11143-188

呂朝賢與潘福財(2004)〈非營利組織變革以聖心教養院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2)79-115

呂朝賢(2005)〈民眾參與志願服務及期投入時間的影響因

素〉《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3121-163

呂朝賢(2005)〈中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台

大社會工作學刊》121-49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日本行政體系支援

作法之分析〉《第三部門學刊》第 3期1-37

林淑馨(2005)〈日本型公私協力之析探以第三部門與 PFI

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 16期1-33(TSSCI)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夥伴關係之析探以日本

為例〉《公共事務評論》第 6卷第 1期25-50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林淑馨(2008)〈社福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在服務輸送互動上

之困境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 122期47-62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官有垣李宜興謝祿宜(2006)〈社區型基金會的治理研究

以嘉義新港及宜蘭仰山兩家文教基金會為案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18期

官有垣康峰菁杜承嶸陸宛蘋陳怡璇(2009)〈臺灣社

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執行長角色職能之基礎分析〉《兒童

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5期頁 171-196

官有垣杜承嶸康峰菁(2009)〈非營利組織執行長的薪酬

探討以台灣社會福利相關類型的基金會為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30期

官有垣呂朝賢鄭清霞(2008)〈台灣第三部門的就業2005

年調查研究資料的分析〉《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

頁 45-85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 主編(2011)《非營利部門組織

與運作 2011年簡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官有垣 (2012)〈非營利組織執行長之治理-以臺灣社會福利

相關基金會為例〉《中國第三部門研究》第 2 卷頁 2-25

劉淑瓊(2005)〈績效品質與消費者權益保障論社會服務

契約委託的責信課題〉《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 卷

2 期

劉淑瓊(2008)〈競爭選擇論臺灣社會服務契約委託之市

場理性〉《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 18 期頁 67-104

劉淑瓊(200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載於蕭新煌等

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林淑馨

學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博士

現職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教授

經歷 民國八十三年度教育部公費留日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助理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副教授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考試院高普考特考訓練講座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交通統計研究所客座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公民社會中心諮詢委員

第三部門學會理事

公共事務評論編輯委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政治科學論叢

公共事務評論

行政暨政策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中國行政

榮譽獎項 國科會 2012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科會 2011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立臺北大學 2012年學術研究獎

國立臺北大學 2011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10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09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台北大學 100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

國立臺北大學 101年度教師創新教材與教法獎勵

國科會第 51屆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呂朝賢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 教授

經歷 中正大學會福利學系兼任副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在全球性的趨勢下傳統的公部門營利部門和第三部門之

間的界線進一步變得模糊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或社會

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出現正是這種情況的體現社會

經濟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說是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混合

物也代表著慈善福利機構對社會提供服務的另一種介入目前

在歐陸與美國兩地此概念的發展卻有實質的突破2000 年迄

今其他地區如東亞和拉丁美洲也日益對此概念的內涵與相關的

研究深感興趣有關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大西洋兩岸雙方共同的

特質是受到社會目的驅使的新型態創業行為因而蓬勃發展的領

域其實是構建於第三部門之中根據多數歐洲的傳統(Evers

and Laville 2004)第三部門集結了合作社協會互助會社

和日益增加的基金會等類型的組織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以「社

會經濟」(social economy)一詞稱呼「第三部門」意謂這是一

種透過經濟活動追求實踐民主的方式而對於社會企業和創業精

神等概念的後續演變賦予了深厚的意涵

二內容

1 關於社會企業到底這類組織跟傳統非營利組織或營利企業

組織身分別有何差異其獨特性為何為何其可以自成部門可

以單獨立法有他自己可以研究的議題

2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研究

的主要學派 A 美國的社會創新學派(Social Innovation

School)與社會企業賺取所得學派(Social EnterpriseEarned

Income School) B 歐陸的 EMES 學派(The EMES Approach)與

英國的學派(The UK Approach)

3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傳統在非營利組織的盈餘和

利潤不分配的限制是不是還適用在社會企業裡面這是一個非常

值得探討的議題如果強調社會企業跟以前的非營利組織有什麼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研習營-社工-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顧忠華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非營利組織(NPO)的活動觸角不再侷限於傳統慈善領域

舉凡健康照顧教育宗教環保藝術乃至於企業的活動

都與 NPO 息息相關此一發展趨勢同時造就了 NPO 成為一門跨

學科整合的新研究領域因此有關 NPO 的理論之中並沒有一

門稱之為 NPO 之學門但是卻有許多針對 NPO 進行相關的探

討如預測 NPO 存在於社會之因素探討 NPO 的社會影響或

各種不同部門之間的互動等很明顯地這些討論 NPO 的理論

與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社會心理文化與社會人類學哲

學宗教歷史社會行政等都有密切的關聯不管是經濟學

政治學或社會學的相關理論其切入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的分

析中均從較為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試圖對於當下之社會環境

之下NPO 如何進行組織的安排與設計如何遞送服務與方案

或是如何形塑其組織與外環境的網絡關係以因應社會之變遷

二內容

1 關於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近二十年來的探討聚焦於

下列的理論觀點首先是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 NPO的分類其次

針對政府無法滿足消費者公共財貨與服務需求的「公共財理

論」接著是就契約失效而導致的「失靈理論」(failure theory)

進行探討以及「消費者控制理論」「企業家理論」此部分屬於

創新性議題最後是針對「利他主義與慈善行為」進行概念分析

有關社會學對於 NPO行為的解釋「組織生態學觀點」(ecology of

organization)著重於瞭解 NPO組織與社會環境的關係而「資

源依賴理論」(the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有助於 NPO

瞭 解 資 源 的 競 爭 關 係 再 者 「 制 度 學 派 觀 點 」

(institutionalism)有助於吾人瞭解制度或政策對於 NPO的影

響最後則是從「社會資本理論」(social capital theory)與

「公民社會觀點」(civil society)論述 NPO在當今社會扮演的

之角色

2 隨著台灣的 NPO 與社會福利議題探討的深入與多樣其核心

關懷不外聚焦於「政府跟民營化」的部分民營化大概是十幾年

來談的很多的議題接著另外一個相關的領域是 NPO的「內部

治理」進而衍生的理論觀點有社會資本理論與治理理論以致

於最近發展到比較大的範圍如全球化社會內部治理文化

3 NPO 與社會福利的理論觀點範疇在這幾年的研究很重視組

織屬性的混合亦即越來越重視組織的 MIX 特質亦即你沒

有辦法截然把黑與白分的很清楚也無法截然說非營利營利組

織和公部門彼此的界域是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NPO相

當程度也跟營利組織借用了很多的概念與管理知識進來這個對

於 NPO的屬性產生滲透與混合的影響等其實長期照護的領域就

是一種非常標準的 MIX的特質

4 社會學的理論概「人口生態學」(Population Ecology)對於

NPO與社福研究的影響其實很多人口生態學觀點看到的是 NPO

具有很多不同類型它們會有一段時間大規模的成長然而有一

段時間有一些組織就退場或消失另外一個是「複雜理論」

(Complex Theory)論述的是因為有一些部門間的失靈存在

會影響到這中間的因果關係可能沒有一個固定的脈絡可以去預

測到底在這種情況下將來整個環境的變化對於非營利部門

的發展和影響如何

5 NPO 部門與政府企業非正式部門等的互動關係理論雖

然僅有少數關於部門界域的聚合或侵蝕的實證或跨部門研究出

現但卻有為數不少關於這種趨勢的社會學理論解釋被提出這

樣的觀念採借於網絡生態學交換理論開放系統聯盟資

源依賴甚至是後現代理論而其經常使用的的自變項包括規

模時間結構財務資源體系決策與治理模式專業化程度

以及服務提供的技術等

6 台灣在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其實是借用西方的觀點這個理

論觀點到台灣來要做一些轉化跟調適過去的研究當中也發現

這一點本土經驗加以修正或強化相關的理論觀點是絕對有必要

三參考文獻

王仕圖官有垣李宜興 (2011)〈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理論〉

收錄於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組織部

門組織與運作》第一章頁 15-34台北巨流圖書公

官有垣 (2001)〈第三部門與公民社會的建構部門互動的

理論探討〉《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4期頁 163-201

官有垣 (2003)〈第三部門的研究經濟學觀點與部門互動

理論的檢視〉《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 3期頁 1-29

顧忠華 ( 1999)〈公民結社的結構變遷-以台灣非營利組織

的發展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Vol0 No36

pp123-145

顧忠華 (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台

灣社會學研究》No4 pp145-189

顧忠華(2004)〈我對台灣第三部門研究的中間考察與反

省〉《第三部門學刊》No1 pp190-206

Ben-Ner A (1986) ldquo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hy Do

They Exist in Market Economicsrdquo In

Rose-AckermanSusan(ed) The Economics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Studies in Structure and Policy

Oxford Oxford Univ Press

DiMaggio P J and H K Anheier (1990) ldquoThe Sociolog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Sectorsrdquo Annu Rev

Sociol 16137-159

Douglas J (1987) ldquoPolitical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 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

Press

Hansmann Henry (1987) ldquoEconomic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Kramer R M (2000)ldquoA Third Sector in the Third

Millenniumrdquo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11(1) 1-23

Lin Nan (2001)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tt J Steven (2001) ldquoEconomic and Political Theorie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rdquo J S Ott (ed) The Na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Part 6 pp 179-189

Putnam Robert D (2000)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Y Touchstone

Rose-Ackerman Susan (1996) ldquoAltruism Nonprofits and

Economic Theoryrdquo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4 701-728

Salamon L M H K Anheier amp Associates (1999)

Global Civil Society 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altimore MD The 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Civil Society Studies

Powell WW and Steinberg R (2006)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2nd edition) New Haven

Yale U Press

Weisbrod B A (1974) ldquoToward a Theory of Voluntary

Non-Profit Sector in a Three-Sector Economyrdquo In

Edmund S Phelps(ed) Altruism Morality and

Economic Theory New York Russell Sage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顧忠華

學歷 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

現職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退休教授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

澄社社長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首任理事長

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華人民主文化基金會理事長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

事長

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之期刊 台灣民主季刊

當代

台灣社會學刊

學生輔導季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

台灣社會學

台灣社會學研究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哲學學報

榮譽獎項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之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林淑馨呂朝賢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二十年來臺灣的非營利組織(NPO)成長速度相當驚人

不僅在數量上大幅成長組織成立之宗旨與功能也愈趨專業化且

多元化從文化教育環保健康醫療社會福利社區發展

等幾乎涵蓋了社會中的所有層面正因為如此龐大且快速成長

的組織所扮演之角色日益重要且其所牽涉的利益關係人範圍更

為廣泛甚至還包含了大眾捐款能否被有效運用且不被中飽私囊

的責信問題等等因此 NPO 不僅在內部需要更健全完善的制

度來經營諸如董事會管理單位及志工之間關係的建立且更

重要的是還必須維繫其與企業部門公部門甚至是媒體之間平

衡和諧的互動關係並在這個社會治理脈絡中建立自己的位階

與立足點共同擔任社會治理者的角色與行動者基於此 NPO

必須先建立組織的治理機制方能有效參與社會治理再者 NPO

多面臨環境的劇烈變遷要處理的問題越來越複雜需求越趨多

元造成服務與資源的競爭「管理」這個名詞雖然代表企業管

理但是 NPO 因為沒有企業經營的傳統底限(利潤)因此更迫

切需要學習如何善用管理之道並借重管理來完成使命此刻提

的研究範疇甚廣包含 NPO的治理與領導NPO的責信NPO的

財務管理與租稅NPO的行銷管理NPO與志工志願主義NPO

的資源募集與運用NPO與人力資源及人才培育NPO與就業等

二內容

1 「績效評估或課責」在決策治理和管理這一塊的探討十分重

要績效評估在未來最好能朝向量化發展且可試著研擬一些指

標再者課責這議題在台灣還蠻需要被正視因為台灣的 NPO

愈來愈多在管理上蠻需要這一塊的此外在日本的 NPO管理

研究日本學者比較有提到像 NPO的「社會責任」以及「風險管

理」台灣比較少這樣的討論

2 目前的研究成果頗多呈現在行銷財務人力資本志工管

理文化價值與 NPO 的管理內涵等另外的研究重點則是 NPO

與市場關係政府關係以即與其他 NPO組織間的互動關係再

者在 NPO的決策治理跟管理運作方面也有頗多的研究議題與

成果是與 NPO 的發展跟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有關

例如很多台灣的 NPO發展到五年十年會面臨到轉型開始

想要朝向更複雜的組織體系以及產出內容以及組織本身結構裡

面的分化問題亦即大機構裡面分化出新的一個獨立的機構

3 談領導與治理董事會的部分牽涉到決策至於 NPO 的「財

務」部分現在會把三個結合起來即募款產業化創新這部

分結合其實這部分就等於組織管理很核心的部分此外如果

今天只是一般性組織大概就是談人力資源管理志工管理但

因為我們聚焦於是社福 NPO因此「專業主義」的部分十分重要

換言之著重專業性的探討例如遞送服務上的特殊性含使命

整體性運作怎麼搭配組織管理的部分這樣組織管理就不會零

散化且有一個主軸

4 新興且可延伸的研究議題-「非營利組織與科技社會」這個議

題不管在社會福利領域或其他學科都會談到例如虛擬社會網

絡或其他科技社會與福利服務的遞送再者有一個議題是跟在

地化有關即是「非營利組織與城鄉發展」這部分除了跟社會

企業有關係之外還有台灣最近縣市合併後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福利資源重構之後縣市政府怎麼樣去推動地方的非營利組織

形成新的治理模式等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2002)〈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以九二一賑災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1(2)39-77

呂朝賢(2002)〈對我國志願服務法的若干反思與建議〉《臺

大社會工作學刊》7203-241

呂朝賢與郭俊巖(2003)〈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

係以嘉義地區為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報》11143-188

呂朝賢與潘福財(2004)〈非營利組織變革以聖心教養院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2)79-115

呂朝賢(2005)〈民眾參與志願服務及期投入時間的影響因

素〉《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3121-163

呂朝賢(2005)〈中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台

大社會工作學刊》121-49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日本行政體系支援

作法之分析〉《第三部門學刊》第 3期1-37

林淑馨(2005)〈日本型公私協力之析探以第三部門與 PFI

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 16期1-33(TSSCI)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夥伴關係之析探以日本

為例〉《公共事務評論》第 6卷第 1期25-50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林淑馨(2008)〈社福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在服務輸送互動上

之困境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 122期47-62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官有垣李宜興謝祿宜(2006)〈社區型基金會的治理研究

以嘉義新港及宜蘭仰山兩家文教基金會為案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18期

官有垣康峰菁杜承嶸陸宛蘋陳怡璇(2009)〈臺灣社

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執行長角色職能之基礎分析〉《兒童

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5期頁 171-196

官有垣杜承嶸康峰菁(2009)〈非營利組織執行長的薪酬

探討以台灣社會福利相關類型的基金會為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30期

官有垣呂朝賢鄭清霞(2008)〈台灣第三部門的就業2005

年調查研究資料的分析〉《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

頁 45-85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 主編(2011)《非營利部門組織

與運作 2011年簡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官有垣 (2012)〈非營利組織執行長之治理-以臺灣社會福利

相關基金會為例〉《中國第三部門研究》第 2 卷頁 2-25

劉淑瓊(2005)〈績效品質與消費者權益保障論社會服務

契約委託的責信課題〉《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 卷

2 期

劉淑瓊(2008)〈競爭選擇論臺灣社會服務契約委託之市

場理性〉《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 18 期頁 67-104

劉淑瓊(200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載於蕭新煌等

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林淑馨

學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博士

現職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教授

經歷 民國八十三年度教育部公費留日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助理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副教授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考試院高普考特考訓練講座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交通統計研究所客座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公民社會中心諮詢委員

第三部門學會理事

公共事務評論編輯委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政治科學論叢

公共事務評論

行政暨政策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中國行政

榮譽獎項 國科會 2012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科會 2011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立臺北大學 2012年學術研究獎

國立臺北大學 2011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10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09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台北大學 100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

國立臺北大學 101年度教師創新教材與教法獎勵

國科會第 51屆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呂朝賢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 教授

經歷 中正大學會福利學系兼任副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在全球性的趨勢下傳統的公部門營利部門和第三部門之

間的界線進一步變得模糊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或社會

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出現正是這種情況的體現社會

經濟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說是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混合

物也代表著慈善福利機構對社會提供服務的另一種介入目前

在歐陸與美國兩地此概念的發展卻有實質的突破2000 年迄

今其他地區如東亞和拉丁美洲也日益對此概念的內涵與相關的

研究深感興趣有關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大西洋兩岸雙方共同的

特質是受到社會目的驅使的新型態創業行為因而蓬勃發展的領

域其實是構建於第三部門之中根據多數歐洲的傳統(Evers

and Laville 2004)第三部門集結了合作社協會互助會社

和日益增加的基金會等類型的組織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以「社

會經濟」(social economy)一詞稱呼「第三部門」意謂這是一

種透過經濟活動追求實踐民主的方式而對於社會企業和創業精

神等概念的後續演變賦予了深厚的意涵

二內容

1 關於社會企業到底這類組織跟傳統非營利組織或營利企業

組織身分別有何差異其獨特性為何為何其可以自成部門可

以單獨立法有他自己可以研究的議題

2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研究

的主要學派 A 美國的社會創新學派(Social Innovation

School)與社會企業賺取所得學派(Social EnterpriseEarned

Income School) B 歐陸的 EMES 學派(The EMES Approach)與

英國的學派(The UK Approach)

3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傳統在非營利組織的盈餘和

利潤不分配的限制是不是還適用在社會企業裡面這是一個非常

值得探討的議題如果強調社會企業跟以前的非營利組織有什麼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2 隨著台灣的 NPO 與社會福利議題探討的深入與多樣其核心

關懷不外聚焦於「政府跟民營化」的部分民營化大概是十幾年

來談的很多的議題接著另外一個相關的領域是 NPO的「內部

治理」進而衍生的理論觀點有社會資本理論與治理理論以致

於最近發展到比較大的範圍如全球化社會內部治理文化

3 NPO 與社會福利的理論觀點範疇在這幾年的研究很重視組

織屬性的混合亦即越來越重視組織的 MIX 特質亦即你沒

有辦法截然把黑與白分的很清楚也無法截然說非營利營利組

織和公部門彼此的界域是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NPO相

當程度也跟營利組織借用了很多的概念與管理知識進來這個對

於 NPO的屬性產生滲透與混合的影響等其實長期照護的領域就

是一種非常標準的 MIX的特質

4 社會學的理論概「人口生態學」(Population Ecology)對於

NPO與社福研究的影響其實很多人口生態學觀點看到的是 NPO

具有很多不同類型它們會有一段時間大規模的成長然而有一

段時間有一些組織就退場或消失另外一個是「複雜理論」

(Complex Theory)論述的是因為有一些部門間的失靈存在

會影響到這中間的因果關係可能沒有一個固定的脈絡可以去預

測到底在這種情況下將來整個環境的變化對於非營利部門

的發展和影響如何

5 NPO 部門與政府企業非正式部門等的互動關係理論雖

然僅有少數關於部門界域的聚合或侵蝕的實證或跨部門研究出

現但卻有為數不少關於這種趨勢的社會學理論解釋被提出這

樣的觀念採借於網絡生態學交換理論開放系統聯盟資

源依賴甚至是後現代理論而其經常使用的的自變項包括規

模時間結構財務資源體系決策與治理模式專業化程度

以及服務提供的技術等

6 台灣在 NPO 與社會福利研究其實是借用西方的觀點這個理

論觀點到台灣來要做一些轉化跟調適過去的研究當中也發現

這一點本土經驗加以修正或強化相關的理論觀點是絕對有必要

三參考文獻

王仕圖官有垣李宜興 (2011)〈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理論〉

收錄於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組織部

門組織與運作》第一章頁 15-34台北巨流圖書公

官有垣 (2001)〈第三部門與公民社會的建構部門互動的

理論探討〉《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4期頁 163-201

官有垣 (2003)〈第三部門的研究經濟學觀點與部門互動

理論的檢視〉《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 3期頁 1-29

顧忠華 ( 1999)〈公民結社的結構變遷-以台灣非營利組織

的發展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Vol0 No36

pp123-145

顧忠華 (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台

灣社會學研究》No4 pp145-189

顧忠華(2004)〈我對台灣第三部門研究的中間考察與反

省〉《第三部門學刊》No1 pp190-206

Ben-Ner A (1986) ldquo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hy Do

They Exist in Market Economicsrdquo In

Rose-AckermanSusan(ed) The Economics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Studies in Structure and Policy

Oxford Oxford Univ Press

DiMaggio P J and H K Anheier (1990) ldquoThe Sociolog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Sectorsrdquo Annu Rev

Sociol 16137-159

Douglas J (1987) ldquoPolitical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 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

Press

Hansmann Henry (1987) ldquoEconomic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Kramer R M (2000)ldquoA Third Sector in the Third

Millenniumrdquo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11(1) 1-23

Lin Nan (2001)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tt J Steven (2001) ldquoEconomic and Political Theorie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rdquo J S Ott (ed) The Na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Part 6 pp 179-189

Putnam Robert D (2000)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Y Touchstone

Rose-Ackerman Susan (1996) ldquoAltruism Nonprofits and

Economic Theoryrdquo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4 701-728

Salamon L M H K Anheier amp Associates (1999)

Global Civil Society 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altimore MD The 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Civil Society Studies

Powell WW and Steinberg R (2006)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2nd edition) New Haven

Yale U Press

Weisbrod B A (1974) ldquoToward a Theory of Voluntary

Non-Profit Sector in a Three-Sector Economyrdquo In

Edmund S Phelps(ed) Altruism Morality and

Economic Theory New York Russell Sage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顧忠華

學歷 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

現職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退休教授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

澄社社長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首任理事長

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華人民主文化基金會理事長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

事長

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之期刊 台灣民主季刊

當代

台灣社會學刊

學生輔導季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

台灣社會學

台灣社會學研究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哲學學報

榮譽獎項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之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林淑馨呂朝賢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二十年來臺灣的非營利組織(NPO)成長速度相當驚人

不僅在數量上大幅成長組織成立之宗旨與功能也愈趨專業化且

多元化從文化教育環保健康醫療社會福利社區發展

等幾乎涵蓋了社會中的所有層面正因為如此龐大且快速成長

的組織所扮演之角色日益重要且其所牽涉的利益關係人範圍更

為廣泛甚至還包含了大眾捐款能否被有效運用且不被中飽私囊

的責信問題等等因此 NPO 不僅在內部需要更健全完善的制

度來經營諸如董事會管理單位及志工之間關係的建立且更

重要的是還必須維繫其與企業部門公部門甚至是媒體之間平

衡和諧的互動關係並在這個社會治理脈絡中建立自己的位階

與立足點共同擔任社會治理者的角色與行動者基於此 NPO

必須先建立組織的治理機制方能有效參與社會治理再者 NPO

多面臨環境的劇烈變遷要處理的問題越來越複雜需求越趨多

元造成服務與資源的競爭「管理」這個名詞雖然代表企業管

理但是 NPO 因為沒有企業經營的傳統底限(利潤)因此更迫

切需要學習如何善用管理之道並借重管理來完成使命此刻提

的研究範疇甚廣包含 NPO的治理與領導NPO的責信NPO的

財務管理與租稅NPO的行銷管理NPO與志工志願主義NPO

的資源募集與運用NPO與人力資源及人才培育NPO與就業等

二內容

1 「績效評估或課責」在決策治理和管理這一塊的探討十分重

要績效評估在未來最好能朝向量化發展且可試著研擬一些指

標再者課責這議題在台灣還蠻需要被正視因為台灣的 NPO

愈來愈多在管理上蠻需要這一塊的此外在日本的 NPO管理

研究日本學者比較有提到像 NPO的「社會責任」以及「風險管

理」台灣比較少這樣的討論

2 目前的研究成果頗多呈現在行銷財務人力資本志工管

理文化價值與 NPO 的管理內涵等另外的研究重點則是 NPO

與市場關係政府關係以即與其他 NPO組織間的互動關係再

者在 NPO的決策治理跟管理運作方面也有頗多的研究議題與

成果是與 NPO 的發展跟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有關

例如很多台灣的 NPO發展到五年十年會面臨到轉型開始

想要朝向更複雜的組織體系以及產出內容以及組織本身結構裡

面的分化問題亦即大機構裡面分化出新的一個獨立的機構

3 談領導與治理董事會的部分牽涉到決策至於 NPO 的「財

務」部分現在會把三個結合起來即募款產業化創新這部

分結合其實這部分就等於組織管理很核心的部分此外如果

今天只是一般性組織大概就是談人力資源管理志工管理但

因為我們聚焦於是社福 NPO因此「專業主義」的部分十分重要

換言之著重專業性的探討例如遞送服務上的特殊性含使命

整體性運作怎麼搭配組織管理的部分這樣組織管理就不會零

散化且有一個主軸

4 新興且可延伸的研究議題-「非營利組織與科技社會」這個議

題不管在社會福利領域或其他學科都會談到例如虛擬社會網

絡或其他科技社會與福利服務的遞送再者有一個議題是跟在

地化有關即是「非營利組織與城鄉發展」這部分除了跟社會

企業有關係之外還有台灣最近縣市合併後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福利資源重構之後縣市政府怎麼樣去推動地方的非營利組織

形成新的治理模式等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2002)〈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以九二一賑災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1(2)39-77

呂朝賢(2002)〈對我國志願服務法的若干反思與建議〉《臺

大社會工作學刊》7203-241

呂朝賢與郭俊巖(2003)〈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

係以嘉義地區為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報》11143-188

呂朝賢與潘福財(2004)〈非營利組織變革以聖心教養院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2)79-115

呂朝賢(2005)〈民眾參與志願服務及期投入時間的影響因

素〉《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3121-163

呂朝賢(2005)〈中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台

大社會工作學刊》121-49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日本行政體系支援

作法之分析〉《第三部門學刊》第 3期1-37

林淑馨(2005)〈日本型公私協力之析探以第三部門與 PFI

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 16期1-33(TSSCI)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夥伴關係之析探以日本

為例〉《公共事務評論》第 6卷第 1期25-50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林淑馨(2008)〈社福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在服務輸送互動上

之困境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 122期47-62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官有垣李宜興謝祿宜(2006)〈社區型基金會的治理研究

以嘉義新港及宜蘭仰山兩家文教基金會為案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18期

官有垣康峰菁杜承嶸陸宛蘋陳怡璇(2009)〈臺灣社

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執行長角色職能之基礎分析〉《兒童

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5期頁 171-196

官有垣杜承嶸康峰菁(2009)〈非營利組織執行長的薪酬

探討以台灣社會福利相關類型的基金會為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30期

官有垣呂朝賢鄭清霞(2008)〈台灣第三部門的就業2005

年調查研究資料的分析〉《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

頁 45-85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 主編(2011)《非營利部門組織

與運作 2011年簡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官有垣 (2012)〈非營利組織執行長之治理-以臺灣社會福利

相關基金會為例〉《中國第三部門研究》第 2 卷頁 2-25

劉淑瓊(2005)〈績效品質與消費者權益保障論社會服務

契約委託的責信課題〉《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 卷

2 期

劉淑瓊(2008)〈競爭選擇論臺灣社會服務契約委託之市

場理性〉《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 18 期頁 67-104

劉淑瓊(200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載於蕭新煌等

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林淑馨

學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博士

現職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教授

經歷 民國八十三年度教育部公費留日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助理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副教授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考試院高普考特考訓練講座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交通統計研究所客座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公民社會中心諮詢委員

第三部門學會理事

公共事務評論編輯委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政治科學論叢

公共事務評論

行政暨政策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中國行政

榮譽獎項 國科會 2012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科會 2011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立臺北大學 2012年學術研究獎

國立臺北大學 2011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10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09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台北大學 100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

國立臺北大學 101年度教師創新教材與教法獎勵

國科會第 51屆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呂朝賢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 教授

經歷 中正大學會福利學系兼任副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在全球性的趨勢下傳統的公部門營利部門和第三部門之

間的界線進一步變得模糊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或社會

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出現正是這種情況的體現社會

經濟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說是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混合

物也代表著慈善福利機構對社會提供服務的另一種介入目前

在歐陸與美國兩地此概念的發展卻有實質的突破2000 年迄

今其他地區如東亞和拉丁美洲也日益對此概念的內涵與相關的

研究深感興趣有關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大西洋兩岸雙方共同的

特質是受到社會目的驅使的新型態創業行為因而蓬勃發展的領

域其實是構建於第三部門之中根據多數歐洲的傳統(Evers

and Laville 2004)第三部門集結了合作社協會互助會社

和日益增加的基金會等類型的組織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以「社

會經濟」(social economy)一詞稱呼「第三部門」意謂這是一

種透過經濟活動追求實踐民主的方式而對於社會企業和創業精

神等概念的後續演變賦予了深厚的意涵

二內容

1 關於社會企業到底這類組織跟傳統非營利組織或營利企業

組織身分別有何差異其獨特性為何為何其可以自成部門可

以單獨立法有他自己可以研究的議題

2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研究

的主要學派 A 美國的社會創新學派(Social Innovation

School)與社會企業賺取所得學派(Social EnterpriseEarned

Income School) B 歐陸的 EMES 學派(The EMES Approach)與

英國的學派(The UK Approach)

3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傳統在非營利組織的盈餘和

利潤不分配的限制是不是還適用在社會企業裡面這是一個非常

值得探討的議題如果強調社會企業跟以前的非營利組織有什麼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三參考文獻

王仕圖官有垣李宜興 (2011)〈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理論〉

收錄於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組織部

門組織與運作》第一章頁 15-34台北巨流圖書公

官有垣 (2001)〈第三部門與公民社會的建構部門互動的

理論探討〉《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4期頁 163-201

官有垣 (2003)〈第三部門的研究經濟學觀點與部門互動

理論的檢視〉《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 3期頁 1-29

顧忠華 ( 1999)〈公民結社的結構變遷-以台灣非營利組織

的發展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Vol0 No36

pp123-145

顧忠華 (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台

灣社會學研究》No4 pp145-189

顧忠華(2004)〈我對台灣第三部門研究的中間考察與反

省〉《第三部門學刊》No1 pp190-206

Ben-Ner A (1986) ldquo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hy Do

They Exist in Market Economicsrdquo In

Rose-AckermanSusan(ed) The Economics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Studies in Structure and Policy

Oxford Oxford Univ Press

DiMaggio P J and H K Anheier (1990) ldquoThe Sociolog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Sectorsrdquo Annu Rev

Sociol 16137-159

Douglas J (1987) ldquoPolitical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 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

Press

Hansmann Henry (1987) ldquoEconomic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rdquo in WW Powell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Kramer R M (2000)ldquoA Third Sector in the Third

Millenniumrdquo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11(1) 1-23

Lin Nan (2001)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tt J Steven (2001) ldquoEconomic and Political Theorie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rdquo J S Ott (ed) The Na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Part 6 pp 179-189

Putnam Robert D (2000)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Y Touchstone

Rose-Ackerman Susan (1996) ldquoAltruism Nonprofits and

Economic Theoryrdquo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4 701-728

Salamon L M H K Anheier amp Associates (1999)

Global Civil Society 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altimore MD The 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Civil Society Studies

Powell WW and Steinberg R (2006)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2nd edition) New Haven

Yale U Press

Weisbrod B A (1974) ldquoToward a Theory of Voluntary

Non-Profit Sector in a Three-Sector Economyrdquo In

Edmund S Phelps(ed) Altruism Morality and

Economic Theory New York Russell Sage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顧忠華

學歷 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

現職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退休教授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

澄社社長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首任理事長

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華人民主文化基金會理事長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

事長

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之期刊 台灣民主季刊

當代

台灣社會學刊

學生輔導季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

台灣社會學

台灣社會學研究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哲學學報

榮譽獎項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之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林淑馨呂朝賢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二十年來臺灣的非營利組織(NPO)成長速度相當驚人

不僅在數量上大幅成長組織成立之宗旨與功能也愈趨專業化且

多元化從文化教育環保健康醫療社會福利社區發展

等幾乎涵蓋了社會中的所有層面正因為如此龐大且快速成長

的組織所扮演之角色日益重要且其所牽涉的利益關係人範圍更

為廣泛甚至還包含了大眾捐款能否被有效運用且不被中飽私囊

的責信問題等等因此 NPO 不僅在內部需要更健全完善的制

度來經營諸如董事會管理單位及志工之間關係的建立且更

重要的是還必須維繫其與企業部門公部門甚至是媒體之間平

衡和諧的互動關係並在這個社會治理脈絡中建立自己的位階

與立足點共同擔任社會治理者的角色與行動者基於此 NPO

必須先建立組織的治理機制方能有效參與社會治理再者 NPO

多面臨環境的劇烈變遷要處理的問題越來越複雜需求越趨多

元造成服務與資源的競爭「管理」這個名詞雖然代表企業管

理但是 NPO 因為沒有企業經營的傳統底限(利潤)因此更迫

切需要學習如何善用管理之道並借重管理來完成使命此刻提

的研究範疇甚廣包含 NPO的治理與領導NPO的責信NPO的

財務管理與租稅NPO的行銷管理NPO與志工志願主義NPO

的資源募集與運用NPO與人力資源及人才培育NPO與就業等

二內容

1 「績效評估或課責」在決策治理和管理這一塊的探討十分重

要績效評估在未來最好能朝向量化發展且可試著研擬一些指

標再者課責這議題在台灣還蠻需要被正視因為台灣的 NPO

愈來愈多在管理上蠻需要這一塊的此外在日本的 NPO管理

研究日本學者比較有提到像 NPO的「社會責任」以及「風險管

理」台灣比較少這樣的討論

2 目前的研究成果頗多呈現在行銷財務人力資本志工管

理文化價值與 NPO 的管理內涵等另外的研究重點則是 NPO

與市場關係政府關係以即與其他 NPO組織間的互動關係再

者在 NPO的決策治理跟管理運作方面也有頗多的研究議題與

成果是與 NPO 的發展跟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有關

例如很多台灣的 NPO發展到五年十年會面臨到轉型開始

想要朝向更複雜的組織體系以及產出內容以及組織本身結構裡

面的分化問題亦即大機構裡面分化出新的一個獨立的機構

3 談領導與治理董事會的部分牽涉到決策至於 NPO 的「財

務」部分現在會把三個結合起來即募款產業化創新這部

分結合其實這部分就等於組織管理很核心的部分此外如果

今天只是一般性組織大概就是談人力資源管理志工管理但

因為我們聚焦於是社福 NPO因此「專業主義」的部分十分重要

換言之著重專業性的探討例如遞送服務上的特殊性含使命

整體性運作怎麼搭配組織管理的部分這樣組織管理就不會零

散化且有一個主軸

4 新興且可延伸的研究議題-「非營利組織與科技社會」這個議

題不管在社會福利領域或其他學科都會談到例如虛擬社會網

絡或其他科技社會與福利服務的遞送再者有一個議題是跟在

地化有關即是「非營利組織與城鄉發展」這部分除了跟社會

企業有關係之外還有台灣最近縣市合併後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福利資源重構之後縣市政府怎麼樣去推動地方的非營利組織

形成新的治理模式等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2002)〈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以九二一賑災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1(2)39-77

呂朝賢(2002)〈對我國志願服務法的若干反思與建議〉《臺

大社會工作學刊》7203-241

呂朝賢與郭俊巖(2003)〈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

係以嘉義地區為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報》11143-188

呂朝賢與潘福財(2004)〈非營利組織變革以聖心教養院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2)79-115

呂朝賢(2005)〈民眾參與志願服務及期投入時間的影響因

素〉《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3121-163

呂朝賢(2005)〈中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台

大社會工作學刊》121-49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日本行政體系支援

作法之分析〉《第三部門學刊》第 3期1-37

林淑馨(2005)〈日本型公私協力之析探以第三部門與 PFI

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 16期1-33(TSSCI)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夥伴關係之析探以日本

為例〉《公共事務評論》第 6卷第 1期25-50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林淑馨(2008)〈社福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在服務輸送互動上

之困境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 122期47-62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官有垣李宜興謝祿宜(2006)〈社區型基金會的治理研究

以嘉義新港及宜蘭仰山兩家文教基金會為案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18期

官有垣康峰菁杜承嶸陸宛蘋陳怡璇(2009)〈臺灣社

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執行長角色職能之基礎分析〉《兒童

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5期頁 171-196

官有垣杜承嶸康峰菁(2009)〈非營利組織執行長的薪酬

探討以台灣社會福利相關類型的基金會為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30期

官有垣呂朝賢鄭清霞(2008)〈台灣第三部門的就業2005

年調查研究資料的分析〉《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

頁 45-85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 主編(2011)《非營利部門組織

與運作 2011年簡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官有垣 (2012)〈非營利組織執行長之治理-以臺灣社會福利

相關基金會為例〉《中國第三部門研究》第 2 卷頁 2-25

劉淑瓊(2005)〈績效品質與消費者權益保障論社會服務

契約委託的責信課題〉《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 卷

2 期

劉淑瓊(2008)〈競爭選擇論臺灣社會服務契約委託之市

場理性〉《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 18 期頁 67-104

劉淑瓊(200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載於蕭新煌等

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林淑馨

學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博士

現職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教授

經歷 民國八十三年度教育部公費留日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助理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副教授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考試院高普考特考訓練講座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交通統計研究所客座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公民社會中心諮詢委員

第三部門學會理事

公共事務評論編輯委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政治科學論叢

公共事務評論

行政暨政策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中國行政

榮譽獎項 國科會 2012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科會 2011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立臺北大學 2012年學術研究獎

國立臺北大學 2011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10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09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台北大學 100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

國立臺北大學 101年度教師創新教材與教法獎勵

國科會第 51屆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呂朝賢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 教授

經歷 中正大學會福利學系兼任副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在全球性的趨勢下傳統的公部門營利部門和第三部門之

間的界線進一步變得模糊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或社會

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出現正是這種情況的體現社會

經濟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說是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混合

物也代表著慈善福利機構對社會提供服務的另一種介入目前

在歐陸與美國兩地此概念的發展卻有實質的突破2000 年迄

今其他地區如東亞和拉丁美洲也日益對此概念的內涵與相關的

研究深感興趣有關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大西洋兩岸雙方共同的

特質是受到社會目的驅使的新型態創業行為因而蓬勃發展的領

域其實是構建於第三部門之中根據多數歐洲的傳統(Evers

and Laville 2004)第三部門集結了合作社協會互助會社

和日益增加的基金會等類型的組織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以「社

會經濟」(social economy)一詞稱呼「第三部門」意謂這是一

種透過經濟活動追求實踐民主的方式而對於社會企業和創業精

神等概念的後續演變賦予了深厚的意涵

二內容

1 關於社會企業到底這類組織跟傳統非營利組織或營利企業

組織身分別有何差異其獨特性為何為何其可以自成部門可

以單獨立法有他自己可以研究的議題

2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研究

的主要學派 A 美國的社會創新學派(Social Innovation

School)與社會企業賺取所得學派(Social EnterpriseEarned

Income School) B 歐陸的 EMES 學派(The EMES Approach)與

英國的學派(The UK Approach)

3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傳統在非營利組織的盈餘和

利潤不分配的限制是不是還適用在社會企業裡面這是一個非常

值得探討的議題如果強調社會企業跟以前的非營利組織有什麼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Yale University Press

Kramer R M (2000)ldquoA Third Sector in the Third

Millenniumrdquo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11(1) 1-23

Lin Nan (2001)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tt J Steven (2001) ldquoEconomic and Political Theorie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rdquo J S Ott (ed) The Na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Part 6 pp 179-189

Putnam Robert D (2000)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Y Touchstone

Rose-Ackerman Susan (1996) ldquoAltruism Nonprofits and

Economic Theoryrdquo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4 701-728

Salamon L M H K Anheier amp Associates (1999)

Global Civil Society 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altimore MD The 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Civil Society Studies

Powell WW and Steinberg R (2006)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2nd edition) New Haven

Yale U Press

Weisbrod B A (1974) ldquoToward a Theory of Voluntary

Non-Profit Sector in a Three-Sector Economyrdquo In

Edmund S Phelps(ed) Altruism Morality and

Economic Theory New York Russell Sage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顧忠華

學歷 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

現職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退休教授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

澄社社長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首任理事長

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華人民主文化基金會理事長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

事長

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之期刊 台灣民主季刊

當代

台灣社會學刊

學生輔導季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

台灣社會學

台灣社會學研究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哲學學報

榮譽獎項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之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林淑馨呂朝賢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二十年來臺灣的非營利組織(NPO)成長速度相當驚人

不僅在數量上大幅成長組織成立之宗旨與功能也愈趨專業化且

多元化從文化教育環保健康醫療社會福利社區發展

等幾乎涵蓋了社會中的所有層面正因為如此龐大且快速成長

的組織所扮演之角色日益重要且其所牽涉的利益關係人範圍更

為廣泛甚至還包含了大眾捐款能否被有效運用且不被中飽私囊

的責信問題等等因此 NPO 不僅在內部需要更健全完善的制

度來經營諸如董事會管理單位及志工之間關係的建立且更

重要的是還必須維繫其與企業部門公部門甚至是媒體之間平

衡和諧的互動關係並在這個社會治理脈絡中建立自己的位階

與立足點共同擔任社會治理者的角色與行動者基於此 NPO

必須先建立組織的治理機制方能有效參與社會治理再者 NPO

多面臨環境的劇烈變遷要處理的問題越來越複雜需求越趨多

元造成服務與資源的競爭「管理」這個名詞雖然代表企業管

理但是 NPO 因為沒有企業經營的傳統底限(利潤)因此更迫

切需要學習如何善用管理之道並借重管理來完成使命此刻提

的研究範疇甚廣包含 NPO的治理與領導NPO的責信NPO的

財務管理與租稅NPO的行銷管理NPO與志工志願主義NPO

的資源募集與運用NPO與人力資源及人才培育NPO與就業等

二內容

1 「績效評估或課責」在決策治理和管理這一塊的探討十分重

要績效評估在未來最好能朝向量化發展且可試著研擬一些指

標再者課責這議題在台灣還蠻需要被正視因為台灣的 NPO

愈來愈多在管理上蠻需要這一塊的此外在日本的 NPO管理

研究日本學者比較有提到像 NPO的「社會責任」以及「風險管

理」台灣比較少這樣的討論

2 目前的研究成果頗多呈現在行銷財務人力資本志工管

理文化價值與 NPO 的管理內涵等另外的研究重點則是 NPO

與市場關係政府關係以即與其他 NPO組織間的互動關係再

者在 NPO的決策治理跟管理運作方面也有頗多的研究議題與

成果是與 NPO 的發展跟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有關

例如很多台灣的 NPO發展到五年十年會面臨到轉型開始

想要朝向更複雜的組織體系以及產出內容以及組織本身結構裡

面的分化問題亦即大機構裡面分化出新的一個獨立的機構

3 談領導與治理董事會的部分牽涉到決策至於 NPO 的「財

務」部分現在會把三個結合起來即募款產業化創新這部

分結合其實這部分就等於組織管理很核心的部分此外如果

今天只是一般性組織大概就是談人力資源管理志工管理但

因為我們聚焦於是社福 NPO因此「專業主義」的部分十分重要

換言之著重專業性的探討例如遞送服務上的特殊性含使命

整體性運作怎麼搭配組織管理的部分這樣組織管理就不會零

散化且有一個主軸

4 新興且可延伸的研究議題-「非營利組織與科技社會」這個議

題不管在社會福利領域或其他學科都會談到例如虛擬社會網

絡或其他科技社會與福利服務的遞送再者有一個議題是跟在

地化有關即是「非營利組織與城鄉發展」這部分除了跟社會

企業有關係之外還有台灣最近縣市合併後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福利資源重構之後縣市政府怎麼樣去推動地方的非營利組織

形成新的治理模式等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2002)〈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以九二一賑災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1(2)39-77

呂朝賢(2002)〈對我國志願服務法的若干反思與建議〉《臺

大社會工作學刊》7203-241

呂朝賢與郭俊巖(2003)〈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

係以嘉義地區為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報》11143-188

呂朝賢與潘福財(2004)〈非營利組織變革以聖心教養院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2)79-115

呂朝賢(2005)〈民眾參與志願服務及期投入時間的影響因

素〉《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3121-163

呂朝賢(2005)〈中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台

大社會工作學刊》121-49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日本行政體系支援

作法之分析〉《第三部門學刊》第 3期1-37

林淑馨(2005)〈日本型公私協力之析探以第三部門與 PFI

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 16期1-33(TSSCI)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夥伴關係之析探以日本

為例〉《公共事務評論》第 6卷第 1期25-50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林淑馨(2008)〈社福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在服務輸送互動上

之困境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 122期47-62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官有垣李宜興謝祿宜(2006)〈社區型基金會的治理研究

以嘉義新港及宜蘭仰山兩家文教基金會為案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18期

官有垣康峰菁杜承嶸陸宛蘋陳怡璇(2009)〈臺灣社

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執行長角色職能之基礎分析〉《兒童

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5期頁 171-196

官有垣杜承嶸康峰菁(2009)〈非營利組織執行長的薪酬

探討以台灣社會福利相關類型的基金會為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30期

官有垣呂朝賢鄭清霞(2008)〈台灣第三部門的就業2005

年調查研究資料的分析〉《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

頁 45-85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 主編(2011)《非營利部門組織

與運作 2011年簡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官有垣 (2012)〈非營利組織執行長之治理-以臺灣社會福利

相關基金會為例〉《中國第三部門研究》第 2 卷頁 2-25

劉淑瓊(2005)〈績效品質與消費者權益保障論社會服務

契約委託的責信課題〉《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 卷

2 期

劉淑瓊(2008)〈競爭選擇論臺灣社會服務契約委託之市

場理性〉《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 18 期頁 67-104

劉淑瓊(200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載於蕭新煌等

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林淑馨

學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博士

現職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教授

經歷 民國八十三年度教育部公費留日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助理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副教授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考試院高普考特考訓練講座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交通統計研究所客座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公民社會中心諮詢委員

第三部門學會理事

公共事務評論編輯委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政治科學論叢

公共事務評論

行政暨政策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中國行政

榮譽獎項 國科會 2012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科會 2011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立臺北大學 2012年學術研究獎

國立臺北大學 2011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10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09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台北大學 100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

國立臺北大學 101年度教師創新教材與教法獎勵

國科會第 51屆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呂朝賢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 教授

經歷 中正大學會福利學系兼任副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在全球性的趨勢下傳統的公部門營利部門和第三部門之

間的界線進一步變得模糊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或社會

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出現正是這種情況的體現社會

經濟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說是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混合

物也代表著慈善福利機構對社會提供服務的另一種介入目前

在歐陸與美國兩地此概念的發展卻有實質的突破2000 年迄

今其他地區如東亞和拉丁美洲也日益對此概念的內涵與相關的

研究深感興趣有關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大西洋兩岸雙方共同的

特質是受到社會目的驅使的新型態創業行為因而蓬勃發展的領

域其實是構建於第三部門之中根據多數歐洲的傳統(Evers

and Laville 2004)第三部門集結了合作社協會互助會社

和日益增加的基金會等類型的組織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以「社

會經濟」(social economy)一詞稱呼「第三部門」意謂這是一

種透過經濟活動追求實踐民主的方式而對於社會企業和創業精

神等概念的後續演變賦予了深厚的意涵

二內容

1 關於社會企業到底這類組織跟傳統非營利組織或營利企業

組織身分別有何差異其獨特性為何為何其可以自成部門可

以單獨立法有他自己可以研究的議題

2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研究

的主要學派 A 美國的社會創新學派(Social Innovation

School)與社會企業賺取所得學派(Social EnterpriseEarned

Income School) B 歐陸的 EMES 學派(The EMES Approach)與

英國的學派(The UK Approach)

3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傳統在非營利組織的盈餘和

利潤不分配的限制是不是還適用在社會企業裡面這是一個非常

值得探討的議題如果強調社會企業跟以前的非營利組織有什麼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顧忠華

學歷 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

現職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退休教授

經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

澄社社長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首任理事長

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華人民主文化基金會理事長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

事長

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曾發表之期刊 台灣民主季刊

當代

台灣社會學刊

學生輔導季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

台灣社會學

台灣社會學研究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哲學學報

榮譽獎項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之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林淑馨呂朝賢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二十年來臺灣的非營利組織(NPO)成長速度相當驚人

不僅在數量上大幅成長組織成立之宗旨與功能也愈趨專業化且

多元化從文化教育環保健康醫療社會福利社區發展

等幾乎涵蓋了社會中的所有層面正因為如此龐大且快速成長

的組織所扮演之角色日益重要且其所牽涉的利益關係人範圍更

為廣泛甚至還包含了大眾捐款能否被有效運用且不被中飽私囊

的責信問題等等因此 NPO 不僅在內部需要更健全完善的制

度來經營諸如董事會管理單位及志工之間關係的建立且更

重要的是還必須維繫其與企業部門公部門甚至是媒體之間平

衡和諧的互動關係並在這個社會治理脈絡中建立自己的位階

與立足點共同擔任社會治理者的角色與行動者基於此 NPO

必須先建立組織的治理機制方能有效參與社會治理再者 NPO

多面臨環境的劇烈變遷要處理的問題越來越複雜需求越趨多

元造成服務與資源的競爭「管理」這個名詞雖然代表企業管

理但是 NPO 因為沒有企業經營的傳統底限(利潤)因此更迫

切需要學習如何善用管理之道並借重管理來完成使命此刻提

的研究範疇甚廣包含 NPO的治理與領導NPO的責信NPO的

財務管理與租稅NPO的行銷管理NPO與志工志願主義NPO

的資源募集與運用NPO與人力資源及人才培育NPO與就業等

二內容

1 「績效評估或課責」在決策治理和管理這一塊的探討十分重

要績效評估在未來最好能朝向量化發展且可試著研擬一些指

標再者課責這議題在台灣還蠻需要被正視因為台灣的 NPO

愈來愈多在管理上蠻需要這一塊的此外在日本的 NPO管理

研究日本學者比較有提到像 NPO的「社會責任」以及「風險管

理」台灣比較少這樣的討論

2 目前的研究成果頗多呈現在行銷財務人力資本志工管

理文化價值與 NPO 的管理內涵等另外的研究重點則是 NPO

與市場關係政府關係以即與其他 NPO組織間的互動關係再

者在 NPO的決策治理跟管理運作方面也有頗多的研究議題與

成果是與 NPO 的發展跟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有關

例如很多台灣的 NPO發展到五年十年會面臨到轉型開始

想要朝向更複雜的組織體系以及產出內容以及組織本身結構裡

面的分化問題亦即大機構裡面分化出新的一個獨立的機構

3 談領導與治理董事會的部分牽涉到決策至於 NPO 的「財

務」部分現在會把三個結合起來即募款產業化創新這部

分結合其實這部分就等於組織管理很核心的部分此外如果

今天只是一般性組織大概就是談人力資源管理志工管理但

因為我們聚焦於是社福 NPO因此「專業主義」的部分十分重要

換言之著重專業性的探討例如遞送服務上的特殊性含使命

整體性運作怎麼搭配組織管理的部分這樣組織管理就不會零

散化且有一個主軸

4 新興且可延伸的研究議題-「非營利組織與科技社會」這個議

題不管在社會福利領域或其他學科都會談到例如虛擬社會網

絡或其他科技社會與福利服務的遞送再者有一個議題是跟在

地化有關即是「非營利組織與城鄉發展」這部分除了跟社會

企業有關係之外還有台灣最近縣市合併後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福利資源重構之後縣市政府怎麼樣去推動地方的非營利組織

形成新的治理模式等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2002)〈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以九二一賑災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1(2)39-77

呂朝賢(2002)〈對我國志願服務法的若干反思與建議〉《臺

大社會工作學刊》7203-241

呂朝賢與郭俊巖(2003)〈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

係以嘉義地區為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報》11143-188

呂朝賢與潘福財(2004)〈非營利組織變革以聖心教養院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2)79-115

呂朝賢(2005)〈民眾參與志願服務及期投入時間的影響因

素〉《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3121-163

呂朝賢(2005)〈中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台

大社會工作學刊》121-49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日本行政體系支援

作法之分析〉《第三部門學刊》第 3期1-37

林淑馨(2005)〈日本型公私協力之析探以第三部門與 PFI

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 16期1-33(TSSCI)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夥伴關係之析探以日本

為例〉《公共事務評論》第 6卷第 1期25-50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林淑馨(2008)〈社福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在服務輸送互動上

之困境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 122期47-62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官有垣李宜興謝祿宜(2006)〈社區型基金會的治理研究

以嘉義新港及宜蘭仰山兩家文教基金會為案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18期

官有垣康峰菁杜承嶸陸宛蘋陳怡璇(2009)〈臺灣社

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執行長角色職能之基礎分析〉《兒童

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5期頁 171-196

官有垣杜承嶸康峰菁(2009)〈非營利組織執行長的薪酬

探討以台灣社會福利相關類型的基金會為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30期

官有垣呂朝賢鄭清霞(2008)〈台灣第三部門的就業2005

年調查研究資料的分析〉《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

頁 45-85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 主編(2011)《非營利部門組織

與運作 2011年簡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官有垣 (2012)〈非營利組織執行長之治理-以臺灣社會福利

相關基金會為例〉《中國第三部門研究》第 2 卷頁 2-25

劉淑瓊(2005)〈績效品質與消費者權益保障論社會服務

契約委託的責信課題〉《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 卷

2 期

劉淑瓊(2008)〈競爭選擇論臺灣社會服務契約委託之市

場理性〉《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 18 期頁 67-104

劉淑瓊(200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載於蕭新煌等

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林淑馨

學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博士

現職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教授

經歷 民國八十三年度教育部公費留日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助理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副教授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考試院高普考特考訓練講座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交通統計研究所客座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公民社會中心諮詢委員

第三部門學會理事

公共事務評論編輯委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政治科學論叢

公共事務評論

行政暨政策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中國行政

榮譽獎項 國科會 2012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科會 2011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立臺北大學 2012年學術研究獎

國立臺北大學 2011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10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09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台北大學 100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

國立臺北大學 101年度教師創新教材與教法獎勵

國科會第 51屆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呂朝賢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 教授

經歷 中正大學會福利學系兼任副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在全球性的趨勢下傳統的公部門營利部門和第三部門之

間的界線進一步變得模糊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或社會

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出現正是這種情況的體現社會

經濟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說是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混合

物也代表著慈善福利機構對社會提供服務的另一種介入目前

在歐陸與美國兩地此概念的發展卻有實質的突破2000 年迄

今其他地區如東亞和拉丁美洲也日益對此概念的內涵與相關的

研究深感興趣有關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大西洋兩岸雙方共同的

特質是受到社會目的驅使的新型態創業行為因而蓬勃發展的領

域其實是構建於第三部門之中根據多數歐洲的傳統(Evers

and Laville 2004)第三部門集結了合作社協會互助會社

和日益增加的基金會等類型的組織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以「社

會經濟」(social economy)一詞稱呼「第三部門」意謂這是一

種透過經濟活動追求實踐民主的方式而對於社會企業和創業精

神等概念的後續演變賦予了深厚的意涵

二內容

1 關於社會企業到底這類組織跟傳統非營利組織或營利企業

組織身分別有何差異其獨特性為何為何其可以自成部門可

以單獨立法有他自己可以研究的議題

2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研究

的主要學派 A 美國的社會創新學派(Social Innovation

School)與社會企業賺取所得學派(Social EnterpriseEarned

Income School) B 歐陸的 EMES 學派(The EMES Approach)與

英國的學派(The UK Approach)

3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傳統在非營利組織的盈餘和

利潤不分配的限制是不是還適用在社會企業裡面這是一個非常

值得探討的議題如果強調社會企業跟以前的非營利組織有什麼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之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林淑馨呂朝賢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二十年來臺灣的非營利組織(NPO)成長速度相當驚人

不僅在數量上大幅成長組織成立之宗旨與功能也愈趨專業化且

多元化從文化教育環保健康醫療社會福利社區發展

等幾乎涵蓋了社會中的所有層面正因為如此龐大且快速成長

的組織所扮演之角色日益重要且其所牽涉的利益關係人範圍更

為廣泛甚至還包含了大眾捐款能否被有效運用且不被中飽私囊

的責信問題等等因此 NPO 不僅在內部需要更健全完善的制

度來經營諸如董事會管理單位及志工之間關係的建立且更

重要的是還必須維繫其與企業部門公部門甚至是媒體之間平

衡和諧的互動關係並在這個社會治理脈絡中建立自己的位階

與立足點共同擔任社會治理者的角色與行動者基於此 NPO

必須先建立組織的治理機制方能有效參與社會治理再者 NPO

多面臨環境的劇烈變遷要處理的問題越來越複雜需求越趨多

元造成服務與資源的競爭「管理」這個名詞雖然代表企業管

理但是 NPO 因為沒有企業經營的傳統底限(利潤)因此更迫

切需要學習如何善用管理之道並借重管理來完成使命此刻提

的研究範疇甚廣包含 NPO的治理與領導NPO的責信NPO的

財務管理與租稅NPO的行銷管理NPO與志工志願主義NPO

的資源募集與運用NPO與人力資源及人才培育NPO與就業等

二內容

1 「績效評估或課責」在決策治理和管理這一塊的探討十分重

要績效評估在未來最好能朝向量化發展且可試著研擬一些指

標再者課責這議題在台灣還蠻需要被正視因為台灣的 NPO

愈來愈多在管理上蠻需要這一塊的此外在日本的 NPO管理

研究日本學者比較有提到像 NPO的「社會責任」以及「風險管

理」台灣比較少這樣的討論

2 目前的研究成果頗多呈現在行銷財務人力資本志工管

理文化價值與 NPO 的管理內涵等另外的研究重點則是 NPO

與市場關係政府關係以即與其他 NPO組織間的互動關係再

者在 NPO的決策治理跟管理運作方面也有頗多的研究議題與

成果是與 NPO 的發展跟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有關

例如很多台灣的 NPO發展到五年十年會面臨到轉型開始

想要朝向更複雜的組織體系以及產出內容以及組織本身結構裡

面的分化問題亦即大機構裡面分化出新的一個獨立的機構

3 談領導與治理董事會的部分牽涉到決策至於 NPO 的「財

務」部分現在會把三個結合起來即募款產業化創新這部

分結合其實這部分就等於組織管理很核心的部分此外如果

今天只是一般性組織大概就是談人力資源管理志工管理但

因為我們聚焦於是社福 NPO因此「專業主義」的部分十分重要

換言之著重專業性的探討例如遞送服務上的特殊性含使命

整體性運作怎麼搭配組織管理的部分這樣組織管理就不會零

散化且有一個主軸

4 新興且可延伸的研究議題-「非營利組織與科技社會」這個議

題不管在社會福利領域或其他學科都會談到例如虛擬社會網

絡或其他科技社會與福利服務的遞送再者有一個議題是跟在

地化有關即是「非營利組織與城鄉發展」這部分除了跟社會

企業有關係之外還有台灣最近縣市合併後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福利資源重構之後縣市政府怎麼樣去推動地方的非營利組織

形成新的治理模式等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2002)〈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以九二一賑災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1(2)39-77

呂朝賢(2002)〈對我國志願服務法的若干反思與建議〉《臺

大社會工作學刊》7203-241

呂朝賢與郭俊巖(2003)〈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

係以嘉義地區為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報》11143-188

呂朝賢與潘福財(2004)〈非營利組織變革以聖心教養院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2)79-115

呂朝賢(2005)〈民眾參與志願服務及期投入時間的影響因

素〉《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3121-163

呂朝賢(2005)〈中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台

大社會工作學刊》121-49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日本行政體系支援

作法之分析〉《第三部門學刊》第 3期1-37

林淑馨(2005)〈日本型公私協力之析探以第三部門與 PFI

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 16期1-33(TSSCI)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夥伴關係之析探以日本

為例〉《公共事務評論》第 6卷第 1期25-50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林淑馨(2008)〈社福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在服務輸送互動上

之困境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 122期47-62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官有垣李宜興謝祿宜(2006)〈社區型基金會的治理研究

以嘉義新港及宜蘭仰山兩家文教基金會為案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18期

官有垣康峰菁杜承嶸陸宛蘋陳怡璇(2009)〈臺灣社

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執行長角色職能之基礎分析〉《兒童

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5期頁 171-196

官有垣杜承嶸康峰菁(2009)〈非營利組織執行長的薪酬

探討以台灣社會福利相關類型的基金會為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30期

官有垣呂朝賢鄭清霞(2008)〈台灣第三部門的就業2005

年調查研究資料的分析〉《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

頁 45-85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 主編(2011)《非營利部門組織

與運作 2011年簡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官有垣 (2012)〈非營利組織執行長之治理-以臺灣社會福利

相關基金會為例〉《中國第三部門研究》第 2 卷頁 2-25

劉淑瓊(2005)〈績效品質與消費者權益保障論社會服務

契約委託的責信課題〉《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 卷

2 期

劉淑瓊(2008)〈競爭選擇論臺灣社會服務契約委託之市

場理性〉《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 18 期頁 67-104

劉淑瓊(200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載於蕭新煌等

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林淑馨

學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博士

現職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教授

經歷 民國八十三年度教育部公費留日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助理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副教授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考試院高普考特考訓練講座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交通統計研究所客座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公民社會中心諮詢委員

第三部門學會理事

公共事務評論編輯委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政治科學論叢

公共事務評論

行政暨政策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中國行政

榮譽獎項 國科會 2012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科會 2011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立臺北大學 2012年學術研究獎

國立臺北大學 2011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10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09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台北大學 100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

國立臺北大學 101年度教師創新教材與教法獎勵

國科會第 51屆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呂朝賢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 教授

經歷 中正大學會福利學系兼任副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在全球性的趨勢下傳統的公部門營利部門和第三部門之

間的界線進一步變得模糊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或社會

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出現正是這種情況的體現社會

經濟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說是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混合

物也代表著慈善福利機構對社會提供服務的另一種介入目前

在歐陸與美國兩地此概念的發展卻有實質的突破2000 年迄

今其他地區如東亞和拉丁美洲也日益對此概念的內涵與相關的

研究深感興趣有關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大西洋兩岸雙方共同的

特質是受到社會目的驅使的新型態創業行為因而蓬勃發展的領

域其實是構建於第三部門之中根據多數歐洲的傳統(Evers

and Laville 2004)第三部門集結了合作社協會互助會社

和日益增加的基金會等類型的組織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以「社

會經濟」(social economy)一詞稱呼「第三部門」意謂這是一

種透過經濟活動追求實踐民主的方式而對於社會企業和創業精

神等概念的後續演變賦予了深厚的意涵

二內容

1 關於社會企業到底這類組織跟傳統非營利組織或營利企業

組織身分別有何差異其獨特性為何為何其可以自成部門可

以單獨立法有他自己可以研究的議題

2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研究

的主要學派 A 美國的社會創新學派(Social Innovation

School)與社會企業賺取所得學派(Social EnterpriseEarned

Income School) B 歐陸的 EMES 學派(The EMES Approach)與

英國的學派(The UK Approach)

3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傳統在非營利組織的盈餘和

利潤不分配的限制是不是還適用在社會企業裡面這是一個非常

值得探討的議題如果強調社會企業跟以前的非營利組織有什麼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研習營-社工-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林淑馨呂朝賢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二十年來臺灣的非營利組織(NPO)成長速度相當驚人

不僅在數量上大幅成長組織成立之宗旨與功能也愈趨專業化且

多元化從文化教育環保健康醫療社會福利社區發展

等幾乎涵蓋了社會中的所有層面正因為如此龐大且快速成長

的組織所扮演之角色日益重要且其所牽涉的利益關係人範圍更

為廣泛甚至還包含了大眾捐款能否被有效運用且不被中飽私囊

的責信問題等等因此 NPO 不僅在內部需要更健全完善的制

度來經營諸如董事會管理單位及志工之間關係的建立且更

重要的是還必須維繫其與企業部門公部門甚至是媒體之間平

衡和諧的互動關係並在這個社會治理脈絡中建立自己的位階

與立足點共同擔任社會治理者的角色與行動者基於此 NPO

必須先建立組織的治理機制方能有效參與社會治理再者 NPO

多面臨環境的劇烈變遷要處理的問題越來越複雜需求越趨多

元造成服務與資源的競爭「管理」這個名詞雖然代表企業管

理但是 NPO 因為沒有企業經營的傳統底限(利潤)因此更迫

切需要學習如何善用管理之道並借重管理來完成使命此刻提

的研究範疇甚廣包含 NPO的治理與領導NPO的責信NPO的

財務管理與租稅NPO的行銷管理NPO與志工志願主義NPO

的資源募集與運用NPO與人力資源及人才培育NPO與就業等

二內容

1 「績效評估或課責」在決策治理和管理這一塊的探討十分重

要績效評估在未來最好能朝向量化發展且可試著研擬一些指

標再者課責這議題在台灣還蠻需要被正視因為台灣的 NPO

愈來愈多在管理上蠻需要這一塊的此外在日本的 NPO管理

研究日本學者比較有提到像 NPO的「社會責任」以及「風險管

理」台灣比較少這樣的討論

2 目前的研究成果頗多呈現在行銷財務人力資本志工管

理文化價值與 NPO 的管理內涵等另外的研究重點則是 NPO

與市場關係政府關係以即與其他 NPO組織間的互動關係再

者在 NPO的決策治理跟管理運作方面也有頗多的研究議題與

成果是與 NPO 的發展跟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有關

例如很多台灣的 NPO發展到五年十年會面臨到轉型開始

想要朝向更複雜的組織體系以及產出內容以及組織本身結構裡

面的分化問題亦即大機構裡面分化出新的一個獨立的機構

3 談領導與治理董事會的部分牽涉到決策至於 NPO 的「財

務」部分現在會把三個結合起來即募款產業化創新這部

分結合其實這部分就等於組織管理很核心的部分此外如果

今天只是一般性組織大概就是談人力資源管理志工管理但

因為我們聚焦於是社福 NPO因此「專業主義」的部分十分重要

換言之著重專業性的探討例如遞送服務上的特殊性含使命

整體性運作怎麼搭配組織管理的部分這樣組織管理就不會零

散化且有一個主軸

4 新興且可延伸的研究議題-「非營利組織與科技社會」這個議

題不管在社會福利領域或其他學科都會談到例如虛擬社會網

絡或其他科技社會與福利服務的遞送再者有一個議題是跟在

地化有關即是「非營利組織與城鄉發展」這部分除了跟社會

企業有關係之外還有台灣最近縣市合併後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福利資源重構之後縣市政府怎麼樣去推動地方的非營利組織

形成新的治理模式等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2002)〈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以九二一賑災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1(2)39-77

呂朝賢(2002)〈對我國志願服務法的若干反思與建議〉《臺

大社會工作學刊》7203-241

呂朝賢與郭俊巖(2003)〈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

係以嘉義地區為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報》11143-188

呂朝賢與潘福財(2004)〈非營利組織變革以聖心教養院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2)79-115

呂朝賢(2005)〈民眾參與志願服務及期投入時間的影響因

素〉《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3121-163

呂朝賢(2005)〈中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台

大社會工作學刊》121-49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日本行政體系支援

作法之分析〉《第三部門學刊》第 3期1-37

林淑馨(2005)〈日本型公私協力之析探以第三部門與 PFI

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 16期1-33(TSSCI)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夥伴關係之析探以日本

為例〉《公共事務評論》第 6卷第 1期25-50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林淑馨(2008)〈社福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在服務輸送互動上

之困境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 122期47-62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官有垣李宜興謝祿宜(2006)〈社區型基金會的治理研究

以嘉義新港及宜蘭仰山兩家文教基金會為案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18期

官有垣康峰菁杜承嶸陸宛蘋陳怡璇(2009)〈臺灣社

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執行長角色職能之基礎分析〉《兒童

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5期頁 171-196

官有垣杜承嶸康峰菁(2009)〈非營利組織執行長的薪酬

探討以台灣社會福利相關類型的基金會為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30期

官有垣呂朝賢鄭清霞(2008)〈台灣第三部門的就業2005

年調查研究資料的分析〉《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

頁 45-85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 主編(2011)《非營利部門組織

與運作 2011年簡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官有垣 (2012)〈非營利組織執行長之治理-以臺灣社會福利

相關基金會為例〉《中國第三部門研究》第 2 卷頁 2-25

劉淑瓊(2005)〈績效品質與消費者權益保障論社會服務

契約委託的責信課題〉《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 卷

2 期

劉淑瓊(2008)〈競爭選擇論臺灣社會服務契約委託之市

場理性〉《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 18 期頁 67-104

劉淑瓊(200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載於蕭新煌等

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林淑馨

學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博士

現職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教授

經歷 民國八十三年度教育部公費留日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助理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副教授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考試院高普考特考訓練講座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交通統計研究所客座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公民社會中心諮詢委員

第三部門學會理事

公共事務評論編輯委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政治科學論叢

公共事務評論

行政暨政策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中國行政

榮譽獎項 國科會 2012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科會 2011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立臺北大學 2012年學術研究獎

國立臺北大學 2011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10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09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台北大學 100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

國立臺北大學 101年度教師創新教材與教法獎勵

國科會第 51屆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呂朝賢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 教授

經歷 中正大學會福利學系兼任副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在全球性的趨勢下傳統的公部門營利部門和第三部門之

間的界線進一步變得模糊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或社會

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出現正是這種情況的體現社會

經濟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說是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混合

物也代表著慈善福利機構對社會提供服務的另一種介入目前

在歐陸與美國兩地此概念的發展卻有實質的突破2000 年迄

今其他地區如東亞和拉丁美洲也日益對此概念的內涵與相關的

研究深感興趣有關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大西洋兩岸雙方共同的

特質是受到社會目的驅使的新型態創業行為因而蓬勃發展的領

域其實是構建於第三部門之中根據多數歐洲的傳統(Evers

and Laville 2004)第三部門集結了合作社協會互助會社

和日益增加的基金會等類型的組織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以「社

會經濟」(social economy)一詞稱呼「第三部門」意謂這是一

種透過經濟活動追求實踐民主的方式而對於社會企業和創業精

神等概念的後續演變賦予了深厚的意涵

二內容

1 關於社會企業到底這類組織跟傳統非營利組織或營利企業

組織身分別有何差異其獨特性為何為何其可以自成部門可

以單獨立法有他自己可以研究的議題

2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研究

的主要學派 A 美國的社會創新學派(Social Innovation

School)與社會企業賺取所得學派(Social EnterpriseEarned

Income School) B 歐陸的 EMES 學派(The EMES Approach)與

英國的學派(The UK Approach)

3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傳統在非營利組織的盈餘和

利潤不分配的限制是不是還適用在社會企業裡面這是一個非常

值得探討的議題如果強調社會企業跟以前的非營利組織有什麼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與市場關係政府關係以即與其他 NPO組織間的互動關係再

者在 NPO的決策治理跟管理運作方面也有頗多的研究議題與

成果是與 NPO 的發展跟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有關

例如很多台灣的 NPO發展到五年十年會面臨到轉型開始

想要朝向更複雜的組織體系以及產出內容以及組織本身結構裡

面的分化問題亦即大機構裡面分化出新的一個獨立的機構

3 談領導與治理董事會的部分牽涉到決策至於 NPO 的「財

務」部分現在會把三個結合起來即募款產業化創新這部

分結合其實這部分就等於組織管理很核心的部分此外如果

今天只是一般性組織大概就是談人力資源管理志工管理但

因為我們聚焦於是社福 NPO因此「專業主義」的部分十分重要

換言之著重專業性的探討例如遞送服務上的特殊性含使命

整體性運作怎麼搭配組織管理的部分這樣組織管理就不會零

散化且有一個主軸

4 新興且可延伸的研究議題-「非營利組織與科技社會」這個議

題不管在社會福利領域或其他學科都會談到例如虛擬社會網

絡或其他科技社會與福利服務的遞送再者有一個議題是跟在

地化有關即是「非營利組織與城鄉發展」這部分除了跟社會

企業有關係之外還有台灣最近縣市合併後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福利資源重構之後縣市政府怎麼樣去推動地方的非營利組織

形成新的治理模式等

三參考文獻

呂朝賢(2002)〈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以九二一賑災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1(2)39-77

呂朝賢(2002)〈對我國志願服務法的若干反思與建議〉《臺

大社會工作學刊》7203-241

呂朝賢與郭俊巖(2003)〈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

係以嘉義地區為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報》11143-188

呂朝賢與潘福財(2004)〈非營利組織變革以聖心教養院為

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2)79-115

呂朝賢(2005)〈民眾參與志願服務及期投入時間的影響因

素〉《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3121-163

呂朝賢(2005)〈中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台

大社會工作學刊》121-49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日本行政體系支援

作法之分析〉《第三部門學刊》第 3期1-37

林淑馨(2005)〈日本型公私協力之析探以第三部門與 PFI

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 16期1-33(TSSCI)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夥伴關係之析探以日本

為例〉《公共事務評論》第 6卷第 1期25-50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林淑馨(2008)〈社福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在服務輸送互動上

之困境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 122期47-62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官有垣李宜興謝祿宜(2006)〈社區型基金會的治理研究

以嘉義新港及宜蘭仰山兩家文教基金會為案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18期

官有垣康峰菁杜承嶸陸宛蘋陳怡璇(2009)〈臺灣社

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執行長角色職能之基礎分析〉《兒童

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5期頁 171-196

官有垣杜承嶸康峰菁(2009)〈非營利組織執行長的薪酬

探討以台灣社會福利相關類型的基金會為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30期

官有垣呂朝賢鄭清霞(2008)〈台灣第三部門的就業2005

年調查研究資料的分析〉《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

頁 45-85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 主編(2011)《非營利部門組織

與運作 2011年簡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官有垣 (2012)〈非營利組織執行長之治理-以臺灣社會福利

相關基金會為例〉《中國第三部門研究》第 2 卷頁 2-25

劉淑瓊(2005)〈績效品質與消費者權益保障論社會服務

契約委託的責信課題〉《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 卷

2 期

劉淑瓊(2008)〈競爭選擇論臺灣社會服務契約委託之市

場理性〉《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 18 期頁 67-104

劉淑瓊(200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載於蕭新煌等

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林淑馨

學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博士

現職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教授

經歷 民國八十三年度教育部公費留日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助理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副教授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考試院高普考特考訓練講座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交通統計研究所客座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公民社會中心諮詢委員

第三部門學會理事

公共事務評論編輯委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政治科學論叢

公共事務評論

行政暨政策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中國行政

榮譽獎項 國科會 2012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科會 2011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立臺北大學 2012年學術研究獎

國立臺北大學 2011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10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09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台北大學 100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

國立臺北大學 101年度教師創新教材與教法獎勵

國科會第 51屆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呂朝賢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 教授

經歷 中正大學會福利學系兼任副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在全球性的趨勢下傳統的公部門營利部門和第三部門之

間的界線進一步變得模糊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或社會

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出現正是這種情況的體現社會

經濟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說是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混合

物也代表著慈善福利機構對社會提供服務的另一種介入目前

在歐陸與美國兩地此概念的發展卻有實質的突破2000 年迄

今其他地區如東亞和拉丁美洲也日益對此概念的內涵與相關的

研究深感興趣有關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大西洋兩岸雙方共同的

特質是受到社會目的驅使的新型態創業行為因而蓬勃發展的領

域其實是構建於第三部門之中根據多數歐洲的傳統(Evers

and Laville 2004)第三部門集結了合作社協會互助會社

和日益增加的基金會等類型的組織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以「社

會經濟」(social economy)一詞稱呼「第三部門」意謂這是一

種透過經濟活動追求實踐民主的方式而對於社會企業和創業精

神等概念的後續演變賦予了深厚的意涵

二內容

1 關於社會企業到底這類組織跟傳統非營利組織或營利企業

組織身分別有何差異其獨特性為何為何其可以自成部門可

以單獨立法有他自己可以研究的議題

2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研究

的主要學派 A 美國的社會創新學派(Social Innovation

School)與社會企業賺取所得學派(Social EnterpriseEarned

Income School) B 歐陸的 EMES 學派(The EMES Approach)與

英國的學派(The UK Approach)

3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傳統在非營利組織的盈餘和

利潤不分配的限制是不是還適用在社會企業裡面這是一個非常

值得探討的議題如果強調社會企業跟以前的非營利組織有什麼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呂朝賢(2005)〈中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台

大社會工作學刊》121-49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日本行政體系支援

作法之分析〉《第三部門學刊》第 3期1-37

林淑馨(2005)〈日本型公私協力之析探以第三部門與 PFI

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 16期1-33(TSSCI)

林淑馨(2005)〈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夥伴關係之析探以日本

為例〉《公共事務評論》第 6卷第 1期25-50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林淑馨(2008)〈社福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在服務輸送互動上

之困境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 122期47-62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的績效評估制度以日本為例〉

《公共事務評論》第 9卷 第 2期1-25

官有垣李宜興謝祿宜(2006)〈社區型基金會的治理研究

以嘉義新港及宜蘭仰山兩家文教基金會為案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18期

官有垣康峰菁杜承嶸陸宛蘋陳怡璇(2009)〈臺灣社

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執行長角色職能之基礎分析〉《兒童

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5期頁 171-196

官有垣杜承嶸康峰菁(2009)〈非營利組織執行長的薪酬

探討以台灣社會福利相關類型的基金會為例〉《公共行

政學報》第 30期

官有垣呂朝賢鄭清霞(2008)〈台灣第三部門的就業2005

年調查研究資料的分析〉《台大社會工作學刊》第 16 期

頁 45-85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 主編(2011)《非營利部門組織

與運作 2011年簡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官有垣 (2012)〈非營利組織執行長之治理-以臺灣社會福利

相關基金會為例〉《中國第三部門研究》第 2 卷頁 2-25

劉淑瓊(2005)〈績效品質與消費者權益保障論社會服務

契約委託的責信課題〉《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 卷

2 期

劉淑瓊(2008)〈競爭選擇論臺灣社會服務契約委託之市

場理性〉《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 18 期頁 67-104

劉淑瓊(200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載於蕭新煌等

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林淑馨

學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博士

現職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教授

經歷 民國八十三年度教育部公費留日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助理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副教授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考試院高普考特考訓練講座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交通統計研究所客座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公民社會中心諮詢委員

第三部門學會理事

公共事務評論編輯委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政治科學論叢

公共事務評論

行政暨政策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中國行政

榮譽獎項 國科會 2012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科會 2011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立臺北大學 2012年學術研究獎

國立臺北大學 2011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10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09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台北大學 100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

國立臺北大學 101年度教師創新教材與教法獎勵

國科會第 51屆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呂朝賢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 教授

經歷 中正大學會福利學系兼任副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在全球性的趨勢下傳統的公部門營利部門和第三部門之

間的界線進一步變得模糊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或社會

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出現正是這種情況的體現社會

經濟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說是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混合

物也代表著慈善福利機構對社會提供服務的另一種介入目前

在歐陸與美國兩地此概念的發展卻有實質的突破2000 年迄

今其他地區如東亞和拉丁美洲也日益對此概念的內涵與相關的

研究深感興趣有關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大西洋兩岸雙方共同的

特質是受到社會目的驅使的新型態創業行為因而蓬勃發展的領

域其實是構建於第三部門之中根據多數歐洲的傳統(Evers

and Laville 2004)第三部門集結了合作社協會互助會社

和日益增加的基金會等類型的組織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以「社

會經濟」(social economy)一詞稱呼「第三部門」意謂這是一

種透過經濟活動追求實踐民主的方式而對於社會企業和創業精

神等概念的後續演變賦予了深厚的意涵

二內容

1 關於社會企業到底這類組織跟傳統非營利組織或營利企業

組織身分別有何差異其獨特性為何為何其可以自成部門可

以單獨立法有他自己可以研究的議題

2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研究

的主要學派 A 美國的社會創新學派(Social Innovation

School)與社會企業賺取所得學派(Social EnterpriseEarned

Income School) B 歐陸的 EMES 學派(The EMES Approach)與

英國的學派(The UK Approach)

3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傳統在非營利組織的盈餘和

利潤不分配的限制是不是還適用在社會企業裡面這是一個非常

值得探討的議題如果強調社會企業跟以前的非營利組織有什麼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劉淑瓊(2008)〈競爭選擇論臺灣社會服務契約委託之市

場理性〉《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 18 期頁 67-104

劉淑瓊(200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載於蕭新煌等

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林淑馨

學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博士

現職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教授

經歷 民國八十三年度教育部公費留日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助理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副教授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考試院高普考特考訓練講座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交通統計研究所客座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公民社會中心諮詢委員

第三部門學會理事

公共事務評論編輯委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政治科學論叢

公共事務評論

行政暨政策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中國行政

榮譽獎項 國科會 2012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科會 2011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立臺北大學 2012年學術研究獎

國立臺北大學 2011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10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09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台北大學 100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

國立臺北大學 101年度教師創新教材與教法獎勵

國科會第 51屆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呂朝賢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 教授

經歷 中正大學會福利學系兼任副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在全球性的趨勢下傳統的公部門營利部門和第三部門之

間的界線進一步變得模糊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或社會

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出現正是這種情況的體現社會

經濟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說是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混合

物也代表著慈善福利機構對社會提供服務的另一種介入目前

在歐陸與美國兩地此概念的發展卻有實質的突破2000 年迄

今其他地區如東亞和拉丁美洲也日益對此概念的內涵與相關的

研究深感興趣有關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大西洋兩岸雙方共同的

特質是受到社會目的驅使的新型態創業行為因而蓬勃發展的領

域其實是構建於第三部門之中根據多數歐洲的傳統(Evers

and Laville 2004)第三部門集結了合作社協會互助會社

和日益增加的基金會等類型的組織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以「社

會經濟」(social economy)一詞稱呼「第三部門」意謂這是一

種透過經濟活動追求實踐民主的方式而對於社會企業和創業精

神等概念的後續演變賦予了深厚的意涵

二內容

1 關於社會企業到底這類組織跟傳統非營利組織或營利企業

組織身分別有何差異其獨特性為何為何其可以自成部門可

以單獨立法有他自己可以研究的議題

2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研究

的主要學派 A 美國的社會創新學派(Social Innovation

School)與社會企業賺取所得學派(Social EnterpriseEarned

Income School) B 歐陸的 EMES 學派(The EMES Approach)與

英國的學派(The UK Approach)

3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傳統在非營利組織的盈餘和

利潤不分配的限制是不是還適用在社會企業裡面這是一個非常

值得探討的議題如果強調社會企業跟以前的非營利組織有什麼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林淑馨

學歷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博士

現職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教授

經歷 民國八十三年度教育部公費留日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助理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專任副教授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考試院高普考特考訓練講座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交通統計研究所客座研究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公民社會中心諮詢委員

第三部門學會理事

公共事務評論編輯委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政治科學論叢

公共事務評論

行政暨政策學報

第三部門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中國行政

榮譽獎項 國科會 2012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科會 2011年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立臺北大學 2012年學術研究獎

國立臺北大學 2011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10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臺北大學 2009年學術研究獎助

國立台北大學 100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

國立臺北大學 101年度教師創新教材與教法獎勵

國科會第 51屆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呂朝賢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 教授

經歷 中正大學會福利學系兼任副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在全球性的趨勢下傳統的公部門營利部門和第三部門之

間的界線進一步變得模糊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或社會

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出現正是這種情況的體現社會

經濟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說是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混合

物也代表著慈善福利機構對社會提供服務的另一種介入目前

在歐陸與美國兩地此概念的發展卻有實質的突破2000 年迄

今其他地區如東亞和拉丁美洲也日益對此概念的內涵與相關的

研究深感興趣有關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大西洋兩岸雙方共同的

特質是受到社會目的驅使的新型態創業行為因而蓬勃發展的領

域其實是構建於第三部門之中根據多數歐洲的傳統(Evers

and Laville 2004)第三部門集結了合作社協會互助會社

和日益增加的基金會等類型的組織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以「社

會經濟」(social economy)一詞稱呼「第三部門」意謂這是一

種透過經濟活動追求實踐民主的方式而對於社會企業和創業精

神等概念的後續演變賦予了深厚的意涵

二內容

1 關於社會企業到底這類組織跟傳統非營利組織或營利企業

組織身分別有何差異其獨特性為何為何其可以自成部門可

以單獨立法有他自己可以研究的議題

2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研究

的主要學派 A 美國的社會創新學派(Social Innovation

School)與社會企業賺取所得學派(Social EnterpriseEarned

Income School) B 歐陸的 EMES 學派(The EMES Approach)與

英國的學派(The UK Approach)

3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傳統在非營利組織的盈餘和

利潤不分配的限制是不是還適用在社會企業裡面這是一個非常

值得探討的議題如果強調社會企業跟以前的非營利組織有什麼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呂朝賢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博士

現職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 教授

經歷 中正大學會福利學系兼任副教授

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第三部門專班兼任副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榮譽獎項

研習營-社工-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在全球性的趨勢下傳統的公部門營利部門和第三部門之

間的界線進一步變得模糊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或社會

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出現正是這種情況的體現社會

經濟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說是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混合

物也代表著慈善福利機構對社會提供服務的另一種介入目前

在歐陸與美國兩地此概念的發展卻有實質的突破2000 年迄

今其他地區如東亞和拉丁美洲也日益對此概念的內涵與相關的

研究深感興趣有關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大西洋兩岸雙方共同的

特質是受到社會目的驅使的新型態創業行為因而蓬勃發展的領

域其實是構建於第三部門之中根據多數歐洲的傳統(Evers

and Laville 2004)第三部門集結了合作社協會互助會社

和日益增加的基金會等類型的組織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以「社

會經濟」(social economy)一詞稱呼「第三部門」意謂這是一

種透過經濟活動追求實踐民主的方式而對於社會企業和創業精

神等概念的後續演變賦予了深厚的意涵

二內容

1 關於社會企業到底這類組織跟傳統非營利組織或營利企業

組織身分別有何差異其獨特性為何為何其可以自成部門可

以單獨立法有他自己可以研究的議題

2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研究

的主要學派 A 美國的社會創新學派(Social Innovation

School)與社會企業賺取所得學派(Social EnterpriseEarned

Income School) B 歐陸的 EMES 學派(The EMES Approach)與

英國的學派(The UK Approach)

3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傳統在非營利組織的盈餘和

利潤不分配的限制是不是還適用在社會企業裡面這是一個非常

值得探討的議題如果強調社會企業跟以前的非營利組織有什麼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研習營-社工-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官有垣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在全球性的趨勢下傳統的公部門營利部門和第三部門之

間的界線進一步變得模糊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或社會

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出現正是這種情況的體現社會

經濟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可說是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混合

物也代表著慈善福利機構對社會提供服務的另一種介入目前

在歐陸與美國兩地此概念的發展卻有實質的突破2000 年迄

今其他地區如東亞和拉丁美洲也日益對此概念的內涵與相關的

研究深感興趣有關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大西洋兩岸雙方共同的

特質是受到社會目的驅使的新型態創業行為因而蓬勃發展的領

域其實是構建於第三部門之中根據多數歐洲的傳統(Evers

and Laville 2004)第三部門集結了合作社協會互助會社

和日益增加的基金會等類型的組織在某些歐洲國家人們以「社

會經濟」(social economy)一詞稱呼「第三部門」意謂這是一

種透過經濟活動追求實踐民主的方式而對於社會企業和創業精

神等概念的後續演變賦予了深厚的意涵

二內容

1 關於社會企業到底這類組織跟傳統非營利組織或營利企業

組織身分別有何差異其獨特性為何為何其可以自成部門可

以單獨立法有他自己可以研究的議題

2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研究

的主要學派 A 美國的社會創新學派(Social Innovation

School)與社會企業賺取所得學派(Social EnterpriseEarned

Income School) B 歐陸的 EMES 學派(The EMES Approach)與

英國的學派(The UK Approach)

3 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 傳統在非營利組織的盈餘和

利潤不分配的限制是不是還適用在社會企業裡面這是一個非常

值得探討的議題如果強調社會企業跟以前的非營利組織有什麼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不一樣是不是以前非營利組織需遵守的法律規範和結構現

在在社會企業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調整和放寬

4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1 從制度(institution)還有社會運

動(social movement)跟社會所為的創業之間的關聯性從網絡

以及文化的觀點切入探討 個人層次的話偏重了解社會創業家

的形象和認同因為他們有一些想法跟一般的創業家或一般的社

會福利組織有所不同有一些創新的想法 另外一個比較偏認

知為什麼有些社會創業家能夠知道那樣的機會存在願意積極

的去倡導

5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2 Contextualization 與社會企業

發展的關西的研究問題也就是說如何考量獨特的在地的文化

因素或者如社會學名詞 embeddedness 鑲崁的東西然後還有

一些屬於特殊情境和信念如果有一些社會企業的創辦人本身的

宗教信念引發發展和經營這樣的社會企業如此在台灣和其他

國家也許會出現不一樣的社會企業的類型另外社會企業發展

和傳統企業上有一些相似處意即如何去維持成長和永續發展

策略裡面有所謂 Dynamic capabilities的觀念

6 社 會 企 業 的 研 究 議 題 -3 國 際 化 與 社 會 企 業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現在台灣

有些發展不錯的社會企業也許有機會像一般傳統企業發展到國

際舞台國際化可能從大陸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開始當然會面

臨到當去到其他國家和當地社會企業產生競爭或發展一些獨

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的創新

7 社會企業的研究議題-4生態體系與社會企業(Ecosystems

and Social Enterprises)社會企業的發展與 Ecosystems生態

體系之間的關連性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還是跟國家體制或政

府的 system 或跟企業類型也有關連性 所以背後的

institutional logic 及其背後受到來自企業政府傳統非

營利部門體制邏輯的影響另台灣的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有沒

有可能是比較偏向東亞的社會福利模式還是後來發展的模式

因為受到歐洲或美國的影響有更多融合的特色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三參考文獻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地區的發展〉《中國

非營利評論》第 1卷創刊號頁 146-182

官有垣(2008)〈社會企業組織在經營管理的挑戰以喜憨

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案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第

14期頁 63-84

官有垣陳錦棠陸宛蘋王仕圖(編著)(2012)《社會

企業臺灣與香港的比較》台北巨流

Borzaga C and Loss M (2006) ldquoProfiles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nts in European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s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1 pp 169-194

Chan KT Kuan YY and Wang ST (2011)

ldquoSimilarity and divergence comparis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rdquo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Vol 7 No 1 pp 33-49

Dacin M T Dacin PA amp Tracey P (2011) ldquo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 critique and future

directionsrdquo Organization Science 22(5)

1201-1213

Defourny J and Nyssens M (2006) ldquo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rdquo In Marthe Nyssens (ed) Social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arket Public

Policies and Civi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 1 pp 3-26

Defourny J amp Nyssens M (2010) ldquo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rdquo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Vol 1 No 1 pp 32-53

Hoogendoorn B Pennings E amp Thurik R

(2010) rdquoWhat do we know abou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rdquo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8(2)1-41

Kerlin J (2006)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Voluntas 17(3) 247ndash263

Wolk A M (2007)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Government A New Breed of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p160

預計上課時數 2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1小時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官有垣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校區政治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教授

經歷 中山大學 中山學術研究所 講師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所 約聘助理研究員

空中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副教授

中正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副教授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高等研究院 訪問教授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秘書長

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理事長

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董事

ChildFund Alliance 執行董事兼副主席

臺灣第三部門學會常務理事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The China Nonprofit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Review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公共行政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靜宜人文及社會學報

國家與社會

行政暨政策學報

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國非營利評論

榮譽獎項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 2010年學術研究著作獎勵

國科會 2006-2007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赴國外短期研究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研習營-社工-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潘淑滿周月清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性別與社會工作議題研究與實踐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是當前世界潮流

許多工業先進國家無論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制訂或社會工作實務

方案的設計都強調融入「性別主流化」的觀點「性別主流化」

成為檢視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成效的指標而「性別平權」更成為

各項社會福利制度與實務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然而「男尊女

卑」的父權思維仍舊左右著日常生活性別社會關係的運作性

別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的社會事實處處可見不僅

影響不同性別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更影響公共領域的參與和權

利行使

過去十多年來受到全球化及跨國人口流動發展趨勢的影

響性別社會關係在政治經濟與文化力量作用下交織著種(國)

族階級文化等因素益形詭譎複雜多變一如後結構女性主

義 Lena Dominelli(2009)所言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探討必

須關注社會文化脈絡與生活情境的差異從在地連結全球方能

瞭解在不同政經體制與社會文化脈絡下的性別社會關係的實踐

與議題

在民間婦女團體積極推動下臺灣已於 2011 年制定及實施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雖然「性別主流化」

已在各項領域如火如荼推動許多學者透過議題論述與研究過

程檢視各項政策與實務方案落實性別平權的程度相較於社會

學教育政治勞動就業護理等學科領域「性別主流化」

不僅未在以性別弱勢為主要服務對象之一的社會工作領域引起

關注性別論述與相關議題研究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是少數做

為以弱勢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者對於性別社會關係的關注

必須回歸在「全球-在地」脈絡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力量

如何交織影響女性的生命經驗在性別種族階級與文化互動

下形塑不同社會脈絡下女性生活經驗的差異與共通性

這門講題主要是以 Lena Dominelli 的理論觀點為主並且

以其在 2009書寫的 Introducing Social Work一書中討論的議

題為架構融入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性別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議題形成本門講題之內涵希望藉由本門講題之引介幫助新

進社會工作領域之學術工作者與研究生對於性別與社會工作議

題研究與實踐有更進一步瞭解與運用

二內容

(一)Lena Dominelli的理論觀點與性別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二)性別議題研究在西方國家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

發展經驗

(三)性別議題研究在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相關政策與實務的發展

經驗

(四)未來可發展的方向

三參考文獻

Abrams Laura S amp Laura Curran (2004) Between women

Gender and social work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ocial Service Review 78(3)429-446

Dahl Hanne Mariene (2011) Europeanization Care and

Gender Global Complexit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ly Mary amp Katherine Rake (2007) Gender and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Dominelli Lena (2004)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台北五南Dominelli Lena (2002) 社會工作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縣韋伯文化

Dominelli Lena (2009)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Cambridge UK Polity

Dominelli Lena (2010) Social Wro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Cambridge UK Polity

Hanmer Jalna (1999) Women and Social Work Towards a

Women-Centered Practice Chicago MacMillan

Hanmer Jalna (1987) Wome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New York MacMillan

Langan Mary (2005) Women Oppression and Social Work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Issues in Anti-discriminatory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Milligan Christine (2009) Therersquos No Place like Home

Place and Care in an Ageing Society UK Ashgate

Publishing

Morrow Deana F (Ed) (2006)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Working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opl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n Clarie Lowe (2007) 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Culture in the Helping Process Practitionerrsquos

Narratives from Global Perspectives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Sokologg Natalie J (2008) Domestic Violence at the

Margin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wigg Julia (1994) Carers Perceiv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formal car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gerson Clare (2007) Cash for Care in Developed

Welfare Stat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Ungerson Clare (1990) Gender and Caring Work and

Welfare in Britan and Scandinavia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國內相關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臺灣社會研究

季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社區發展季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等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潘淑滿

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社會工作學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

經歷 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NCC審查委員

新竹縣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委員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曾發表之期刊 Asian Journal of Womenrsquos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原名 Mental

Retardation)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台大社工學刊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女學學誌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社會教育學刊

高雄護理雜誌

榮譽獎項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多項國科會研究計畫案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周月清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 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原子能委員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大陸委員

會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勞工保險局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保護委員會」委員

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理事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行政系外聘副教授

彰化仁愛之家「重殘老人組」輔導員

省社會處社工室「行政及社工員在職訓練計畫」科員

內政部社會司科員

省南投啟智教養院保育員

台北市政府社會工作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American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mp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台大社工學刊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當代社會工作學刊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婦女與兩性學刊

朝陽人文社會期刊

榮譽獎項 2012 榮獲澳洲智障者協會頒發之 JIDD 期刊(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2012 年度最傑

出國際研究獎

2011-2012 榮獲陽明大學 2011-2012 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9-2010 榮獲陽明大學 2009-2010 年教師學術卓越獎勵

2008-2009 榮獲陽明大學論文獎助陽明大學論文獎助「甲種

論文」計六篇「乙種論文」五篇

多年獲得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研習營-社工-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鄭麗珍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講題簡介 一講題重要性

近年來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的實證研究成為社會工作學界的

新研究典範這項轉變主要源自社會工作學界對於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的有效與否進行實證的檢視為了昭示社會工作介入的有效

性社會工作介入方法應該依循一套有系統的介入知識體系並

經由實證研究過程加以驗證其有效性而非依循社工人員的隨機

作為藉以增進所服務案主的權益保障及相關服務單位的專業責

信基於人類行為的複雜性與多面向實證支持的社會工作介入

所建構的實務智慧與介入原則期待可以作為社工人員實務作為

的指導原則最終建立社工介入方法的通則因此為了增進案

主的生活福祉社會工作的介入有必要發展一套以目標及實證為

導向的實務原則藉以連結社工實務的作為與專業知識體系的建

目前臺灣社會工作學術界致力於介入模式發展或成效驗證

猶如鳳毛鱗爪因此激發新進學術工作者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

法論領域的重視確實是有其必要特別是社工理論模式與介入實

務之間相互回饋關係以及介入模式的成效如何檢驗的評估研究

設計

二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社

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典範發展背景理論運用與介入設計介入成

效的評估設計介入場域的選定與合作關係建立最終習得具有

實證支持社工介入方法論進而增進學者投入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能量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小時)

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小時)

在課程之初先請參與者分享其對於社會工作介入方法研究

的認知或經驗並提出進行社會工作介入研究可能遭遇的困難與

倫理議題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小時)

接著進行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具有實證的社會工作介入

方法論的發展背景理論與介入模式的相互回饋介入對象及標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的的選取介入評估的設計等雖然介入模式的成效檢驗仍須

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度要求但過程牽涉標的對象的隨

時變動及利害相關人的多元價值衝突加上成效檢驗牽涉因果關

係的確立研究過程會牽涉多元而不可控制的因素理論模式的

選取評估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取評量工具及統計分析

的方法等決策乃成為重要議題

最後預留 2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學

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想

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參考文獻

1 Bloom M Fischer J amp Orme J G 1995

Evaluat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Accountable

Professional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2 Coulton C (2004)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Presented in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January

17

3 Roberts Albert R and Yeager Kenneth R

editors2004 Evidence-Based Practice Manua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Rosen Aaron and Proctor Enola K editors 2003

Developing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Fraser M W Richman J M Galinsky M J and

Day S H (2009)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veloping

Social Programs p105-132 New York NY The Oxford

U Press

6 Rosen A Proctor E K and Staudt M (1999)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the quest for effective

practice Social Work Research 23 1 4-14

7 Myers L L and Thyer B A (1997) Should social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work clients have the right to effective treatment

Social Work 42(3) 288-298

8 Austin D M (1999) A report on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resource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9 6 673-707

9 Gibbs A (2001)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context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1 687-704

10 Rosen A (2003)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promise Social Work

Research 27 197-208

11Rothman Jack and Thomas Edwin J editors 1994

Interven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Human Service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Press

12Payne M (2003)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2nd

Ed) London UK Macmillan

13Poulter J (2006) The two embedded research

functions of heuristic case practice Australia

Social Work 59 3 328-341

14Adams K B and Matto H C(2009) Limit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Unpacking the complexit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5 2 165-186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鄭麗珍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經歷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曾發表文章之

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Social Work Research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東吳社工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研習營-社工-13-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陳毓文

講題領域 社工

講題 兒少社會工作研究新取向

講題簡介

一 講題重要性

多年來社會工作在關注兒少議題時多從個人家庭與

環境問題來檢視對各種偏差行為產生之影響切入旨在找出風

險因子並希望藉由移除或改善風險因子進而降低這些問題

產生的機率近年來綜使針對各種兒少問題行為的研究仍不

斷產出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從正向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兒

少議題希望協助兒少順利轉銜至成年期並試圖從兒少主觀

福址或者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測量與討論出發同時

考量兒少權利(right)在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藉此從關注問題

解決的角度跳脫而改從提升福址的面向出發致使不論在探

討任何兒少議題或提供處遇與制訂相關政策時能夠以促進兒

少福址為目標理解現今社會對於兒少福址與相關權利維護上

未竟完善之處並運用各種研究分析策略來更細緻地剖析現象

與關懷議題

二 內容

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有興趣投入此領域研究的學者熟悉相

關研究發展的背景理論運用與研究設計以發展相關相關研

究計畫進而增進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的動機與興趣

本課程進行方式分為兩部分一是主題授課(1+3 小

時)內容包括團體討論和專題演講一是個別諮詢(2 小

時)

在課程之初會先請參與者分享其過去對於此研究領域的

認知或實務或研究經驗並提出過去研究中所遭遇的困難或遇

到的瓶頸以藉此了解參與者的需求(1 小時)之後將進行

專題演講內容將包括近十年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趨勢

的轉變近期研究的重點方向等

最後預留 2 小時接受有興趣從事社會工作介入研究的

學者個別諮詢接受諮詢的學者若能事先預備研究計畫書或構

想書將有助於諮詢會議的效能

三 參考文獻

1 Ben-Arieh A Casas F Frones I amp Korbin J E (2014)

Migration and child well-being Handbook of child well-

being Dordrecht Springer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2 Bradshaw L (2016)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S Policy

Press

3 Bradshaw J Keung A Rees G amp Goswami H (2011)

Childrenrsquo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3 548ndash

556

4 Casas F (2011)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4(4) 555ndash

575

5 Dinisman T amp Ben-Arieh A (2016)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rsquos subjectvi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26(2) 555-569

6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amp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ndash302

7 Klocke A Clair A amp Bradshaw J (2014)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child subjective well-being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7 1ndash20

8 Shek D T L (2016) The role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apter 3 pp 43-58 A life devoted to Quality of

life Springer

Smith E P Faulk M amp Sizer M (2016) Exploring the meso-

system the roles of community family and peers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Youth and Society

48(3) 318-343

預計上課時數 4小時

預計學人討論

時數 2小時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

陳毓文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組組長中心主任

曾經發表

文章之期刊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Car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期刊

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教育心理學報

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榮譽獎項 多次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助

臺大教學傑出獎優良導師獎校內優良服務獎

信箱

  • 社工學門課程總表
  • 01-社會福利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
    • 講員古允文
      • 02-台灣社會發展議題辯論與政策回應
        • 講員古允文
          • 03-比較社會政策與東亞福利體制理論指標與發展
            • 講員古允文
              • 04-長期照顧之研究與發展
                • 講員呂寶靜
                  • 05-老人研究大型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 講員徐慧娟
                      • 06-貧窮研究的測量與理論
                        • 講員王德睦
                          • 07-台灣貧窮現象的觀察與對抗貧窮的政策服務
                            • 講員王永慈
                              • 08-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研究的理論觀點
                                • 講員顧忠華
                                • 講員官有垣
                                  • 09-非營利組織的決策治理與管理運作
                                    • 講員林淑馨
                                    • 講員呂朝賢
                                      • 1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經濟
                                        • 講員官有垣
                                          • 11-性別研究與社會工作議題
                                            • 講員潘淑滿
                                            • 講員周月清
                                              • 12-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之研究
                                                • 講員鄭麗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