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 朱吉吉 - yhcb.eyh.cnyhcb.eyh.cn/resfile/2017-12-09/08/yhcb2017120908.pdf ·...

1
2017 12 9 责任编辑 朱吉吉 美丽洲 8 邮箱 邮箱fk fk01 01mei meiliz lizhou@ hou@163 163.com .com 来稿请寄 来稿请寄杭州市余杭区临平朝阳东路 杭州市余杭区临平朝阳东路 185 185 号余杭晨报社专副刊部 号余杭晨报社专副刊部 美丽洲 美丽洲栏目收 栏目收 番薯 番薯香而暖 ○厉勇 大雪 大雪○三余草堂 粗布 ○又一村 趣说 “百坦” ○徐仲兰 “百坦”,“慢慢”的意思,是老底子 塘栖人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余杭区方 1228.23 平方公里土地上,乡音有所 区别,但“百坦”同出一辙。当然“百 坦”的专利并不完全属于余杭人,属于 吴语太湖片苕溪小片。“百坦”走,百坦 吃,百坦做,百坦写,百坦,百坦……凡 事都百坦。听上去特亲切,别有韵味, 透出一种悠久的文化气息。 塘栖佳丽地,鱼米之乡,花果之 地,丝绸之府,可谓富甲一方。江南水 乡,风调雨顺,百姓过着安耽的日子, 也逐渐养成了一种善良友好的人性品 格,形成了自己的文明。无论何时何 地,人们相遇习惯地相互招呼:“上班 去啊,百坦去。”“买菜啊,百坦买。”商 铺买完东西,伙计:“百坦走哦”买主: “百坦忙呵。”清晨孵茶馆的老农捎带 着卖蔬果招揽:“刚从地上弄来的,百 坦挑,百坦挑。”买卖完毕,老农:“哦, 百坦去,百坦去。”“呵呵,百坦卖,百坦 卖。”……老底子,塘栖水网纵横,桥 多,弄堂多,廊檐下街路不宽。行走路 上,如想超越,总得彬彬有礼:“劳驾, 让一让。”偶有“愣头青”猛闯直撞,温 良的人们也会低喝一声,出言不逊: “勿会坦坦儿介走啊?”“愣头青”摸摸 后脑勺,憨厚地笑笑,风波瞬息平息。 这是塘栖人生活乃至性格的写照,正 是这样的环境涵养了“百坦”文化。 “百坦”大多是一句礼貌用语,是 客套话,与亲朋好友、街坊邻居相遇告 别时说的。比起现在的礼貌用语“再 见”,更加含蓄,既有道别之情,又寄予 珍重等美好祝愿。 “百坦”在不同的语境,不同的语 气所表达的内涵又十分丰富。孩子做 事情,家长再三叮嘱“百坦做”。意思 说做事情要认真仔细。长辈用“百坦” 对晚辈寄语耐心、操练持之以恒之心; 遇事务必冷静,切忌心急火燎。由此 领悟泰然处之的处世哲理,造就从容 自信的人生态度。师傅对徒弟也用 “百坦”来关照不能马马虎虎,追求精 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百坦”绝不是慢 腾腾磨洋工,也不是停滞不前,更不是 不思进取,而是一种对生活目标的最 高追求。 “百坦”倡导的是一种慢生活,一 种优雅的生活态度,一种“乐活”的健 康心态。现代人讲究享受生活,追求 品质生活。那些迷茫在快节奏生活中 的人们,开始重新思索自己的生活状 态,追求逐渐兴起的“慢城运动”。“慢 生活家”卡尔 · 霍诺指出,“慢生活”不 是磨蹭,更不是懒惰,而是让生活变得 细致。这,相对于当前社会匆匆忙忙 的快节奏生活是另一种生活方式,积 极地奋斗、张弛有度,在生活中找到平 衡。慢生活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智 慧,更是一种境界。这里的“慢”是一 种轻松和谐的意境,慢下来关注心灵、 关注环境以及传统,提高生活质量,提 升人生幸福感,是一种回归自然。而 这就是人类理想中的一种“百坦”生活 状态。这样的慢生活,塘栖人在很久 以前便领略了。 塘栖,曾居“江南十大名镇”之首, 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文人辈出,书香 传世。她的魂和根犹在,传承且弘扬 着。在经济大潮中,塘栖先后获全国 千强镇、浙江省文明镇、浙江省综合实 力百强乡镇等荣誉,岂不得益于不为 所动的“百坦”文化? 干支述历,亥月已去。玄序起始,阴阳 环互。子月为辜,鼎新革故。秋去草枯叶落 渐渐,冬来寒潮屡侵絮絮。淡云薄雾难掩微 余之热,飞霜戏雪;凉夜冷风频吹凛厉之寒, 斗巧竞妍。物随时序,夏枯草死于仲夏;景 炫瑶图,款冬花发于寒严。地冻千里,当着 暖褐之衣,天锁百河,自见冻结之川。大雪 当有雪,三九四九蕴;朔风乃冷风,千里万里 旋。雪绘冬景,江山如此多娇;寒彻透骨,可 令神仙流连。玄音乃罡风所写,凌然入心; 瑞雪适乾坤造化,能使天地变颜。此乃冬之 胜概也! 待当玉女咸舞素练,伴梅而雪沃山河洁 白;雪涛掩映琼姿,随物而播敷银象之素。 仙子绚花,潇洒处仙袂飘飘,银花漫舞,晶莹 夺目。玉女跬步,风流中寒烟拂拂,玉絮飘 飞,玲珑绰育。似云海以拥涛,波澜起伏;如 岩岫而雾罩,动静移驻。浩浩岚浮,更见玉 宇之琼楼;莽莽万象,敷展天地之英旎。天 人合一,上穷碧空以玄冥;山水不二,下临无 极之瑰域。锦鳞潜臧之冰窟,云霞茫忽炫 目。万籁寂寥冬野,千山憔悴于冬至。闲禽 幽憩于琼枝,鸣雀争噪于暖树。闲林琼枝, 变换而成仙园之境;禹航莹雪,轮回而见绮 梦之域。铸就一段匡世奇缘,赢得几多诗词 赞誉。 噫嘻!听严冬之絮语,宣北陆之正 度。看大雪应节,天地缟素。变幻莫测,览 四海之风云,浮沉有序,观九州之谐穆。赏 金冬至好景,挥赋海之雅趣。昼虽短,不胜 欣喜,观史读书赏景,吟咏写诗作赋。夜绵 长,寂寞闲愁,一枕小窗自梦,独拥寒衾谁 祜?枫在风中,积淀夕阳之艳红;人在旅途, 背负酸甜苦辣之情愫。冬日之浪漫,因大雪 而写满故事。生命如歌,人生蔓延长路;岁 月似诗,悲欢离合长聚。轻松愉快,紧张抑 郁。沉浮曲折,笃定心绪。春去秋来,夏过 冬序。苦乐随缘,都是机遇。顺应时令节 拍,匆匆走来。踏着日月碎步,蹒跚而去。 玉骨冰肌,展示威严。银装素裹,粼粼悦 目。寒光威烈,映得山川幻色,雍容华贵,预 兆年景丰裕。孕育生命,蓬勃欢愉。滋润万 有,酣畅勃郁。让人期待,来年再遇。 要搬家了,妻子天天翻箱倒柜整理箱 啊柜啊的。有一天,她从自己的陪嫁箱子 里理出了一卷还缠着红丝棉的白底蓝条 儿的花格子粗布。乡下人俗称老布。 自从进入改革年代,大街小巷服装店 铺遍地开花,色彩艳丽,款式各异的男女 老少的成品服装应有尽有。请裁缝师傅 上门制衣成为了历史,老布服装便被渐渐 隐退了。现如今,连老人身上也找不到老 布服饰的踪迹了。 一卷两丈多的花格子老布,三十几年 前是一件很体面的嫁妆,如今却几乎成了 累赘。但是,扔之却实在不舍啊! 家住农村的我,童年是穿着老布衣裤 度过的,所以我深深地知道,这卷花格子 老布的来之不易。因此我也舍不得把它 当废品处理。 我们的童年时代,棉布是凭布票供应 的,供应的棉布是不够既做夏装又做冬装 的。我们家兄弟姐妹四个的童年,全赖于 这粗糙的老布缝衣制被遮体避寒长大 的。而这老布,又都是母亲自己一手经织 出来的。那时,母亲一年至少要经两机 布,按家里人的需要,经一机是白的,一机 是花格子的。白的老布经起来比较简单, 经、纬只都是白棉纱。白的老布经织出来 后,按照用处再到印染店去加工:或印上 花,或染成蓝色、青色……经花格子的布, 工序就复杂了,在准备时,就要将棉纱染 成需要的颜色,在拉纱的时候就搭配好。 在织的时候,连梭子也要一个颜色一把 梭。 过年的时候,穿上一身母亲亲手织出 来的老布缝的崭新的衣裤去拜年,心里别 提有多高兴了。 经一机布,经的,纬的,要很多的棉 纱,而这许多的棉纱,也都由母亲熬夜亲 手纺出来的。 每到秋季,地里的棉花收起来以后, 将棉花晒干轧籽弹好后,母亲就每天挂灯 纺纱。因为白天要参加集体劳动,是没时 间纺的,只能熬夜纺。常常是我一觉醒 来,耳畔隐隐约约还传来“吱嘎—吱嘎 —”的纺纱声。 织布同样是都靠这“业余”的夜里工 夫。一机布,两三丈,从棉花成布,要纺, 要腾,要浆,要驳,要拉,要理,要穿,要分, 要织……就是这一根棉纱线,经母亲的双 手来来回回,经的纬的,一根一根排列成 布,经织完一机布,母亲不知要熬多少个 夜,操多少的心啊。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 恒念物力维艰。”看着妻子翻出来的这一 卷花格子布,想想从棉成纱,从纱成布的 艰辛,哪还舍得把它扔掉呢? 然而,进入新时代,那些粗糙的老布, 只能成为深深的记忆罢了。 天冷下来的时候,城市街头那些推着 烤番薯叫卖的流动摊又多了起来。远远 地走过时,一阵香气扑鼻而来,直钻入心 底,让心里多了些许温暖。这些摊子不仅 勾起那些城里人的食欲,也勾起我们这些 乡下来到城市打拼者的回忆。 是的,对于番薯,像我这样从小在乡 村长大的人来说,有着香甜而温暖的记 忆。 乡下的父母每年都会在地里种大片 大片的番薯,番薯对父母来说可是好东西 呢。草木凋敝的时候,母亲养的猪因为有 了番薯藤和番薯,就可以安然度过冬天。 番薯长在泥土里面,泥土上面堆着层层叠 叠的番薯藤,这藤生长得很旺盛。父母赶 在霜降之前,把匍匐在地里的番薯藤全部 割回家,同时也把地里的番薯刨回家。番 薯藤在家里堆成一座小山,父母通常要花 一整个晚上,把番薯藤全部剁碎,藏到窖 里。 而那些疙疙瘩瘩、个头大小不一的番 薯,则陪伴我们度过一个个寒冷的冬 天。 乡下冬天的早晨经常结冰,冷得我们 不想起床。母亲每天早上都会煮番薯粥, 熬得家里弥漫着香甜的热气。母亲一遍 遍催促我们起床。起床后,我们开心地吃 热气腾腾的番薯粥。甜丝丝的粥里满是 母亲的爱,吃到嘴里,也不烫,暖暖地流到 胃里,把胃熨帖得舒舒服服。因为有番薯 粥,我们有了一个香甜温暖的冬天。 除此之外,母亲还用一个下午的时 间,洗番薯,给番薯去皮,然后放到大锅里 煮。番薯煮熟后,我们总要吃上几块番 薯,喝锅里最后的汤。那汤别提有多甜 了。母亲把所有的番薯捣碎,用铲子把番 薯刮到木头做的板上。一块块长条形的 番薯片就被晒到了外面。往往没等到番 薯片晒干,就被我和哥哥偷吃掉好几块 …… 简单一点,母亲就晒番薯干。番薯煮 熟后,在一个个晴朗明媚的天气里,把番 薯切成一根一根,整齐摆放在簸箩里,晒 上几个好太阳,就成了番薯干。如果想让 番薯干更柔软更绵甜,则需要把番薯干多 蒸一蒸,蒸后再晒,如此反复。 小时候的我们,放学回家后,还特别 喜欢煨番薯填饥。我们只消在帮母亲给 灶膛烧火的时候,扔几个番薯进去,用炭 盖住,再盖一点灰免得把番薯煨焦。个把 小时后,番薯浓烈的香味就弥漫开来了。 我们迫不及待地用钳子把番薯夹到地上, 凉上一会儿后,我们又迫不及待地拍掉番 薯上的灰,剥掉番薯皮。这时,番薯诱人 的黄灿灿的内里就露了出来,咬上一口, 虽然有点烫,却绵软香甜。不知不觉,一 个番薯就被我们消灭了。虽然我们手上 还粘着灰,脸上留着黑乎乎的痕迹,但我 们的脸上,却乐开了花…… 如今,母亲老了。父亲去世后,她一 个人带着两个侄女已经够辛苦了。为了 给养的一头猪吃些新鲜的草料—母亲 说,这会比吃饲料的猪的肉好吃。所以, 她还是会自己一个人扦插番薯,自己在毒 辣的夏天给番薯除草,然后在秋天,收获 孩子们( 以前是我和哥哥,现在是侄女 )百 吃不厌的番薯。 煮一大锅番薯,孩子们放学后,满足 地看着他们那个喜欢吃番薯的高兴的样 子,估计也是母亲除了养猪外还坚持种番 薯的另外一个动力。 又到番薯飘香时,我心里那些温暖的 场景又一一浮现在眼前……

Upload: others

Post on 18-Oct-2020

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责任编辑 朱吉吉 - yhcb.eyh.cnyhcb.eyh.cn/resfile/2017-12-09/08/yhcb2017120908.pdf · 上,如想超越,总得彬彬有礼:“劳驾, 让一让。”偶有“愣头青”猛闯直撞,温

2017年12月9日责任编辑 朱吉吉 美丽洲8

邮箱邮箱::fkfk0101meimeilizlizhou@[email protected] 来稿请寄来稿请寄::杭州市余杭区临平朝阳东路杭州市余杭区临平朝阳东路185185号余杭晨报社专副刊部号余杭晨报社专副刊部““美丽洲美丽洲””栏目收栏目收

番薯番薯香而暖○厉勇

大雪大雪赋○三余草堂

一一卷卷粗布

○又一村

趣说“百坦”

○徐仲兰

“百坦”,“慢慢”的意思,是老底子塘栖人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余杭区方圆1228.23平方公里土地上,乡音有所区别,但“百坦”同出一辙。当然“百坦”的专利并不完全属于余杭人,属于吴语太湖片苕溪小片。“百坦”走,百坦吃,百坦做,百坦写,百坦,百坦……凡事都百坦。听上去特亲切,别有韵味,透出一种悠久的文化气息。

塘栖佳丽地,鱼米之乡,花果之地,丝绸之府,可谓富甲一方。江南水乡,风调雨顺,百姓过着安耽的日子,也逐渐养成了一种善良友好的人性品格,形成了自己的文明。无论何时何地,人们相遇习惯地相互招呼:“上班去啊,百坦去。”“买菜啊,百坦买。”商铺买完东西,伙计:“百坦走哦 ”买主:

“百坦忙呵。”清晨孵茶馆的老农捎带着卖蔬果招揽:“刚从地上弄来的,百坦挑,百坦挑。”买卖完毕,老农:“哦,百坦去,百坦去。”“呵呵,百坦卖,百坦卖。”……老底子,塘栖水网纵横,桥多,弄堂多,廊檐下街路不宽。行走路上,如想超越,总得彬彬有礼:“劳驾,让一让。”偶有“愣头青”猛闯直撞,温良的人们也会低喝一声,出言不逊:

“勿会坦坦儿介走啊?”“愣头青”摸摸后脑勺,憨厚地笑笑,风波瞬息平息。这是塘栖人生活乃至性格的写照,正是这样的环境涵养了“百坦”文化。

“百坦”大多是一句礼貌用语,是客套话,与亲朋好友、街坊邻居相遇告别时说的。比起现在的礼貌用语“再见”,更加含蓄,既有道别之情,又寄予珍重等美好祝愿。

“百坦”在不同的语境,不同的语气所表达的内涵又十分丰富。孩子做事情,家长再三叮嘱“百坦做”。意思说做事情要认真仔细。长辈用“百坦”对晚辈寄语耐心、操练持之以恒之心;遇事务必冷静,切忌心急火燎。由此领悟泰然处之的处世哲理,造就从容自信的人生态度。师傅对徒弟也用

“百坦”来关照不能马马虎虎,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百坦”绝不是慢腾腾磨洋工,也不是停滞不前,更不是不思进取,而是一种对生活目标的最高追求。

“百坦”倡导的是一种慢生活,一种优雅的生活态度,一种“乐活”的健康心态。现代人讲究享受生活,追求品质生活。那些迷茫在快节奏生活中的人们,开始重新思索自己的生活状态,追求逐渐兴起的“慢城运动”。“慢生活家”卡尔·霍诺指出,“慢生活”不是磨蹭,更不是懒惰,而是让生活变得细致。这,相对于当前社会匆匆忙忙的快节奏生活是另一种生活方式,积极地奋斗、张弛有度,在生活中找到平衡。慢生活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这里的“慢”是一种轻松和谐的意境,慢下来关注心灵、关注环境以及传统,提高生活质量,提升人生幸福感,是一种回归自然。而这就是人类理想中的一种“百坦”生活状态。这样的慢生活,塘栖人在很久以前便领略了。

塘栖,曾居“江南十大名镇”之首,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文人辈出,书香传世。她的魂和根犹在,传承且弘扬着。在经济大潮中,塘栖先后获全国千强镇、浙江省文明镇、浙江省综合实力百强乡镇等荣誉,岂不得益于不为所动的“百坦”文化?

干支述历,亥月已去。玄序起始,阴阳环互。子月为辜,鼎新革故。秋去草枯叶落渐渐,冬来寒潮屡侵絮絮。淡云薄雾难掩微余之热,飞霜戏雪;凉夜冷风频吹凛厉之寒,斗巧竞妍。物随时序,夏枯草死于仲夏;景炫瑶图,款冬花发于寒严。地冻千里,当着暖褐之衣,天锁百河,自见冻结之川。大雪当有雪,三九四九蕴;朔风乃冷风,千里万里旋。雪绘冬景,江山如此多娇;寒彻透骨,可令神仙流连。玄音乃罡风所写,凌然入心;瑞雪适乾坤造化,能使天地变颜。此乃冬之胜概也!

待当玉女咸舞素练,伴梅而雪沃山河洁白;雪涛掩映琼姿,随物而播敷银象之素。仙子绚花,潇洒处仙袂飘飘,银花漫舞,晶莹

夺目。玉女跬步,风流中寒烟拂拂,玉絮飘飞,玲珑绰育。似云海以拥涛,波澜起伏;如岩岫而雾罩,动静移驻。浩浩岚浮,更见玉宇之琼楼;莽莽万象,敷展天地之英旎。天人合一,上穷碧空以玄冥;山水不二,下临无极之瑰域。锦鳞潜臧之冰窟,云霞茫忽炫目。万籁寂寥冬野,千山憔悴于冬至。闲禽幽憩于琼枝,鸣雀争噪于暖树。闲林琼枝,变换而成仙园之境;禹航莹雪,轮回而见绮梦之域。铸就一段匡世奇缘,赢得几多诗词赞誉。

噫嘻!听严冬之絮语,宣北陆之正度。看大雪应节,天地缟素。变幻莫测,览四海之风云,浮沉有序,观九州之谐穆。赏金冬至好景,挥赋海之雅趣。昼虽短,不胜

欣喜,观史读书赏景,吟咏写诗作赋。夜绵长,寂寞闲愁,一枕小窗自梦,独拥寒衾谁祜?枫在风中,积淀夕阳之艳红;人在旅途,背负酸甜苦辣之情愫。冬日之浪漫,因大雪而写满故事。生命如歌,人生蔓延长路;岁月似诗,悲欢离合长聚。轻松愉快,紧张抑郁。沉浮曲折,笃定心绪。春去秋来,夏过冬序。苦乐随缘,都是机遇。顺应时令节拍,匆匆走来。踏着日月碎步,蹒跚而去。玉骨冰肌,展示威严。银装素裹,粼粼悦目。寒光威烈,映得山川幻色,雍容华贵,预兆年景丰裕。孕育生命,蓬勃欢愉。滋润万有,酣畅勃郁。让人期待,来年再遇。

要搬家了,妻子天天翻箱倒柜整理箱啊柜啊的。有一天,她从自己的陪嫁箱子里理出了一卷还缠着红丝棉的白底蓝条儿的花格子粗布。乡下人俗称老布。

自从进入改革年代,大街小巷服装店铺遍地开花,色彩艳丽,款式各异的男女老少的成品服装应有尽有。请裁缝师傅上门制衣成为了历史,老布服装便被渐渐隐退了。现如今,连老人身上也找不到老布服饰的踪迹了。

一卷两丈多的花格子老布,三十几年前是一件很体面的嫁妆,如今却几乎成了累赘。但是,扔之却实在不舍啊!

家住农村的我,童年是穿着老布衣裤度过的,所以我深深地知道,这卷花格子老布的来之不易。因此我也舍不得把它当废品处理。

我们的童年时代,棉布是凭布票供应的,供应的棉布是不够既做夏装又做冬装的。我们家兄弟姐妹四个的童年,全赖于这粗糙的老布缝衣制被遮体避寒长大的。而这老布,又都是母亲自己一手经织出来的。那时,母亲一年至少要经两机布,按家里人的需要,经一机是白的,一机是花格子的。白的老布经起来比较简单,经、纬只都是白棉纱。白的老布经织出来后,按照用处再到印染店去加工:或印上花,或染成蓝色、青色……经花格子的布,工序就复杂了,在准备时,就要将棉纱染成需要的颜色,在拉纱的时候就搭配好。在织的时候,连梭子也要一个颜色一把梭。

过年的时候,穿上一身母亲亲手织出来的老布缝的崭新的衣裤去拜年,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经一机布,经的,纬的,要很多的棉纱,而这许多的棉纱,也都由母亲熬夜亲手纺出来的。

每到秋季,地里的棉花收起来以后,将棉花晒干轧籽弹好后,母亲就每天挂灯纺纱。因为白天要参加集体劳动,是没时间纺的,只能熬夜纺。常常是我一觉醒来,耳畔隐隐约约还传来“吱嘎——吱嘎——”的纺纱声。

织布同样是都靠这“业余”的夜里工夫。一机布,两三丈,从棉花成布,要纺,要腾,要浆,要驳,要拉,要理,要穿,要分,要织……就是这一根棉纱线,经母亲的双手来来回回,经的纬的,一根一根排列成布,经织完一机布,母亲不知要熬多少个夜,操多少的心啊。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看着妻子翻出来的这一卷花格子布,想想从棉成纱,从纱成布的艰辛,哪还舍得把它扔掉呢?

然而,进入新时代,那些粗糙的老布,只能成为深深的记忆罢了。

天冷下来的时候,城市街头那些推着烤番薯叫卖的流动摊又多了起来。远远地走过时,一阵香气扑鼻而来,直钻入心底,让心里多了些许温暖。这些摊子不仅勾起那些城里人的食欲,也勾起我们这些乡下来到城市打拼者的回忆。

是的,对于番薯,像我这样从小在乡村长大的人来说,有着香甜而温暖的记忆。

乡下的父母每年都会在地里种大片大片的番薯,番薯对父母来说可是好东西呢。草木凋敝的时候,母亲养的猪因为有了番薯藤和番薯,就可以安然度过冬天。番薯长在泥土里面,泥土上面堆着层层叠叠的番薯藤,这藤生长得很旺盛。父母赶在霜降之前,把匍匐在地里的番薯藤全部割回家,同时也把地里的番薯刨回家。番薯藤在家里堆成一座小山,父母通常要花一整个晚上,把番薯藤全部剁碎,藏到窖里。

而那些疙疙瘩瘩、个头大小不一的番薯,则陪伴我们度过一个个寒冷的冬天。

乡下冬天的早晨经常结冰,冷得我们不想起床。母亲每天早上都会煮番薯粥,熬得家里弥漫着香甜的热气。母亲一遍遍催促我们起床。起床后,我们开心地吃热气腾腾的番薯粥。甜丝丝的粥里满是母亲的爱,吃到嘴里,也不烫,暖暖地流到胃里,把胃熨帖得舒舒服服。因为有番薯粥,我们有了一个香甜温暖的冬天。

除此之外,母亲还用一个下午的时间,洗番薯,给番薯去皮,然后放到大锅里煮。番薯煮熟后,我们总要吃上几块番薯,喝锅里最后的汤。那汤别提有多甜了。母亲把所有的番薯捣碎,用铲子把番薯刮到木头做的板上。一块块长条形的

番薯片就被晒到了外面。往往没等到番薯片晒干,就被我和哥哥偷吃掉好几块……

简单一点,母亲就晒番薯干。番薯煮熟后,在一个个晴朗明媚的天气里,把番薯切成一根一根,整齐摆放在簸箩里,晒上几个好太阳,就成了番薯干。如果想让番薯干更柔软更绵甜,则需要把番薯干多蒸一蒸,蒸后再晒,如此反复。

小时候的我们,放学回家后,还特别喜欢煨番薯填饥。我们只消在帮母亲给灶膛烧火的时候,扔几个番薯进去,用炭盖住,再盖一点灰免得把番薯煨焦。个把小时后,番薯浓烈的香味就弥漫开来了。我们迫不及待地用钳子把番薯夹到地上,凉上一会儿后,我们又迫不及待地拍掉番薯上的灰,剥掉番薯皮。这时,番薯诱人的黄灿灿的内里就露了出来,咬上一口,虽然有点烫,却绵软香甜。不知不觉,一个番薯就被我们消灭了。虽然我们手上还粘着灰,脸上留着黑乎乎的痕迹,但我们的脸上,却乐开了花……

如今,母亲老了。父亲去世后,她一个人带着两个侄女已经够辛苦了。为了给养的一头猪吃些新鲜的草料——母亲说,这会比吃饲料的猪的肉好吃。所以,她还是会自己一个人扦插番薯,自己在毒辣的夏天给番薯除草,然后在秋天,收获孩子们(以前是我和哥哥,现在是侄女)百吃不厌的番薯。

煮一大锅番薯,孩子们放学后,满足地看着他们那个喜欢吃番薯的高兴的样子,估计也是母亲除了养猪外还坚持种番薯的另外一个动力。

又到番薯飘香时,我心里那些温暖的场景又一一浮现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