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米开车撞兔子...

1
读书 18 周刊 2019年3月12日 星期二 责编:叶军 美编:陈昌版式:丽菲责校:蔡明君 ॹফ 费米开车撞兔子 文/周劼 (资深媒体人) c ཬඪ 图文并茂地呈现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艺术遗产 有生之年,去看这1001幅画吧 长江日报记者李煦 刘亮程要捎什么话 文/严辉文 1001幅画里,出自中国的画真是屈指可数,有名有 姓的中国画家只有董源、项圣谟两位古人和岳敏君、张 晓刚两位当代人,另有几幅“佚名”的中国画。 “佚名”画作之一,是 1700—1720 年间的《省试》,现 藏法国国家图书馆(图片 293)。 画面展现了一场考试—上面的汉字告诉我们这 是“省试”。通过者会被委任政府的职位。 题注写道:就像传统的中国艺术一样,这幅画是二 维的,写实为捕捉自然本质让位,高高的水平线(让观众 的视线高于人物行动)让叙事故事逐渐展开,画中的学 子们从最低层步入画面,在考试进行的画面中层入座, 在顶层把他们的试卷呈交给考官,画面装饰了艺术化的 草木与云雾缭绕的天空,表达了故事的精神价值。 这幅画很高明吗?看不出来。但是对西方人来说 有某种“重要”:它反映了中国当时领先世界的文官考试 制度,西方人花了很久时间才学到的。 此外,题注里的话也证实了一点:西方人不大习惯 中国画没有透视。由此我还联想到另一个说法:在西方 人看来,“挥毫泼墨”的中国画太“容易”了,与那些耗时 费工的西洋画不能比。 偏见肯定是有的,但是也不必太在意,本来就是两 个美学系统,大家“三观”不一致,就各行其是好了。 这本书2006年初次面世,历经三次修订,中文版是 根据2018年的英文第4版翻译制作。我觉得,比起选谁 不选谁,法辛院士在书里倡导的看画态度更重要你或许在黑暗中度过了两个小时等待影片的徐徐 展开;上一次阅读经历中,你或许花费了一周以上的时 间与小说相伴。现在想想看,你观赏一幅伟大的画作, 又花去了多少时间呢? 优秀与伟大的画作犹如人物:从照片上你可以知道 他们的大致模样,但要了解他们的真实面貌,可得花时 间与他们结交了。了解画作显然不是一件轻易的工作, 要知道一位美术馆游客驻留在每幅画前的平均时间不 超过三秒钟。 《两性》 【法】安托瓦内特·福克 著 黄荭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说到法国女性主义思潮,很多中国读者都会首 先想到波伏瓦和她的《第二性》。安托瓦内特·福克 (1936-2014)同样是法国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两性》是福克首部被译介到中国的作品。从 《第二性》到《两性》,法国女性主义实现了一个很大 的跨越。福克提倡的平等是把差异考虑在内的平 等。福克认为:女性最重要的一个经验就是生育。 这一现象上升到象征层面上,便是指女性对他者的 完全接纳。 《念楼学短》 钟叔河 著 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 汉字很难写,尤其是刀刻甲骨、漆书竹简,不可 能像今天用电脑,几分钟就是一大版。故古文最简 约,少废话。 此书为著名出版家钟叔河先生为教育孙辈而编 纂的古文合集。内容横跨多个领域,涵盖各种文体, 包罗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短小精悍,朗朗上口,被 称为百字版《古文观止》。每篇选文都由钟先生精心 拣择,包含文言原文,并有白话翻译和评批。 《较量》 【美】保罗·萨宾 著 丁育苗 译 南海出版公司 经济学家朱利安·西蒙与生态学家保罗·埃利希 打了一个赌,用5种金属的价格变动,预知未来世界 的发展。双方各买入 1000 美元的铬、铜、镍、锡、钨, 约定十年后除却通货膨胀因素,如金属价格上涨,则 证明地球资源稀缺,西蒙认输;如价格下跌,证明地 球资源仍然富足,埃利希认输。这场赌局也被视为 美国自由派与保守派的对决。 比尔 · 盖茨年度选书,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萨宾 可读性极强的社科著作,以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 一场世纪赌局为切入点,带读者一窥美国政治界与 学术圈如何互相影响。书中融合史实与专业知识、 趣闻与见解,既严肃又活泼。 以散文家身份登上文坛的刘亮程,近年最抢眼的 作品却是小说。继长篇小说《虚土》《凿空》之后,《捎 话》 (刘亮程 著 译林出版社) 更是成为现象级作品。 刘亮程就是这样一个作家,矢志于刺破语言的黑 暗区域,仿佛从林林总总书本的泥淖中捞出文字,刮垢 磨光,使之自然放光华,是他作为作家的重要使命。每 有新作,他必让文字再亮一程。 文字是叙事的工具。请允许我这样讲,《捎话》中, 刘亮程的最大贡献与其说是擦亮了文字,不如说是拓 展了叙事的维度。 作品是写人的,写人心,写人性,这是大多数人心 目中的基本维度。如果需要再突破一下,人们想到的 恐怕就是写动物了。所谓拟人手法,泛爱主义,让许多 作家在作品中找到了新的叙事空间。那么,能不能再 行突破呢? 至少刘亮程的答案是肯定的。翻译家库,会西域 地区诸多国家的数十种语言,包括他出生地濒临灭绝 已无人能懂的语言,这样一个行走于西域不同国家、不 同教派之间的人物,已经戏份很足了。但是《捎话》一 开笔,就进入了小处女母驴谢的视角,用母驴的眼睛 看,让她思考,让她驮着翻译家库,接着让她驮着毗沙 和黑勒两个敌对的国家,驮着一场屠城灭国的残酷战 争,驮着昆和天两个教派围绕话语权和世俗教化权进 行的你死我活的争夺。库牵着一头处女母驴,一头会 思考有个性的驴驮着翻译家库,这戏份又增进了一层。 刘亮程的笔下,驴能看见人看不见的东西,驴能看 见鬼。觉妥是驴能看见但库看不见,却又一直陪着他 们上路的鬼魂。鬼魂也有故事,他们不能不回忆生前 的战斗,回忆自己的家国故园,并且一路还要不停地寻 找自己丢失的躯体,寻找灵魂的归宿,寻找天庭。觉生 前是毗沙军中勇不可挡的前锋,妥是黑勒军中对觉带 着羡慕妒忌恨复杂感情,且一直渴望有机会与之交手 的将士。两人在同一场战役中殉国并身首异处。荒诞 之处在于,打扫战场的人错把妥的头安在了觉的躯体 上。由此一来,小母驴谢的身上驮的又是一个超越普 通鬼魂的惨烈故事。 鬼魂之上,《捎话》里面还有一个天庭,那无疑是一 重神的世界。 也就是说,《捎话》的叙事策略,至少展现了四个维 度:人的维度,动物(驴)的维度,鬼的维度,神的维度。 以至于我在读小说时,不得不赞叹,这得多大的脑洞啊。 刘亮程说,捎话的本意是沟通。而在笔者看来, 《捎话》所暗示的,恰恰是沟通的困境。翻译家库,先是 受命于毗沙国的昆门徒,给黑勒国的天门徒捎话;后又 受黑勒国王卡汗驱使,为武力征服者向被征服者捎 话。这注定是无法完成的任务。前一轮捎话,库失去 了可爱的小母驴谢;后一轮捎话,库失去了他自己。 捎话之痛伴随着小说的始终,无法消散。前面已 经说到了鬼魂觉妥,这是一个奇特的构思,敌对之国不 可调和的将士,死后成了合体的鬼魂,做了鬼魂也不消 停,各自为了自己残损的躯体,为了自己生前服役的军 队,为了自己的家国故园,不依不饶相互打嘴仗。 类似的人物设计还有毗沙国的大将军乔克努克。 擅长昼夜不息征战,一度令黑勒国闻风丧胆的乔克努 克将军,直到小说的后半部,才被解密。从他自己嘴里 讲出来,他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对孪生兄弟。白天打 仗的是乔克将军,黑夜里,把白天的战争再打一遍的是 努克将军。就连乔克与努克,也永远无法沟通。他们 分属于白天和黑夜,一个是白天的梦,一个是黑夜的 梦,永无见面的可能。当乔克将军壮烈殉国之后,就只 剩下努克将军深夜挥刀西向孤独呐喊了。 无法沟通的远不只这些,还有两个教派,昆与天; 两个敌国,毗沙与黑勒。简直可以这样说,沟通困境无 处不在:人与人,人与驴,人与鬼,驴与鬼,人间与天庭, 尘土与戈壁,以至声音与沉默,捎话与杀戮,历史与寓 言,虚构与现实…… 费米开车去上班 撞了/肇事兔子耍流氓 跑了/多亏一帮好同事/ 请他吃饭压压惊 好了/他说/俺们这旮答在造原子弹/俺们这旮答都是 荒野地/俺们这旮答兔子满处跑/俺们这旮答都是科学家/俺们这旮答 都和兔子撞过车/那么,提问:从撞车的频率能否算出俺们这旮答兔子 的数量? 唱到这里,得说一下故事背景。二战期间费米负责美国原子弹核 裂变反应堆的设计与建造,事属机密,设计室和制造工厂得放到很偏远 的地方,而且两地之间得有相当的距离,于是,费米从设计室到制造工 厂上班需开车来回,途经大片荒地,时不时有野兔到公路上来唱儿歌: 汽车来了我不怕,我和汽车打一架。 费米领导的小组自然云集了各国的科学家精英,圈在一个小范围 内,除了原子弹不能干别的,不能与外界联系,缺乏娱乐,时间一长,就 有些无聊了,于是大家利用吃饭的时间胡侃海吹,又怕思维生锈了,满 世界找点乐子来做点儿思想体操。费米把车祸一说,大家一合计原来 都有此经历,于是费米出题给大家: 根据车速与撞上兔子的数目,基于概率和合理假设,来估算每平方 公里内栖息兔子的数量。 这个题目包含了物理、数学、概率、推论、估算等等元素,很有挑战 性,正闲得脑袋关门闭锁的科学家们来了精神,一个个脑洞大开,不仅 纷纷解答,还变本加厉,提出更多类似的问题,比如: 芝加哥有多少钢琴调音师?一座足球场要铺几片草皮? 这些奇奇怪怪的问题一汇总,编个名目,就称之为“费米问题”,反 映的是科学家们在闲暇之余的好奇心和思维游戏。 科学研究有为人类造福、为国家助力的宏大动机,但归根到底还是 个人的兴趣与爱好,忍不住对不知道的东西好奇,忍不住给不知道的东 西一个解释,就是科学研究的原动力。好奇,要答案,就变成一种思维 游戏,好的科学家肯定是忍不住玩儿,忍不住乐,处处脑力游戏牛刀小 试,带给自己极大愉悦,也让大家深受感染的人。 受感染还包括费米的妻子,虽然是外行,却还是忍不住在回忆录里 记了一件事儿: 费米和妻子乡野远足,突然停下来,弯下身,将窄尖鼻子凑近一个 蚂蚁窝,喃喃自问道:“有多少脑细胞在为建造这座蚁穴工作着?按脑 质单位计算,蚂蚁的脑筋比人类的脑筋所做的功是多还是少?”然后从 口袋里掏出计算尺。“我们来看……一立方厘米的神经元里……”一会 儿功夫,他抬起头神气地看着妻子, “我已算出了答案。你呢?” 省略号的地方估计是妻子听不懂也记不住的一大堆原理数据,但 这件事儿足以让她震惊一辈子,科学家思考问题的大脑回路果然异于 常人,科学家发现问题的眼界思路也果然异于常人。费米妻子的回忆 录名为《原子在我家中》,“原子”最起码包含了一层意思,如玻尔所言, “谁说他弄懂了原子,那他一定在胡扯。”妻子想懂科学家丈夫,和科学 家想弄懂原子一样。 “费米问题”大概只相当于科学家在繁杂沉闷之余让思想放个假的 扯闲篇,但正是这一点闲暇,让常人眼中科学家的古怪变成科学家的风 趣风雅,甚至风向—随口的一句话,颠覆人类的认知。 还是费米。有一次,科学家们放松聊天时谈起外星生命,谈得热烈 奇妙。第二天费米吃午饭,神情恍惚,突然问: “我们都在哪里?”这话引 得周围人哄堂大笑,一旁的特勒回忆说,“这个问题问得唐突,没头没 脑,但每一个人都立刻陷入沉思”。这个问题后来被引申为“费米佯 谬”:如果外星文明果真存在,其中应当有一些存在得足够长久,极度智 慧,高度发达,应该已然具备太空旅行的能力。地球和人类文明已经存 在了这么久,应当会见到他们的飞船了。但这种事并未发生。原因何 在?引发了一系列诸如其他星球是否存在智慧生命,有的话他们在哪 里,为什么我们检测不到他们的任何信号等等思考。 “费米佯谬”从 1960 年代以来一直是天文学界搜寻外星文明中争论的一个热点。特别是科 幻电影里,总把“费米佯谬”挂在嘴边,显示我们虽然不懂科学,但还知 道怎么难为科学。这和有事没事将“薛定谔的猫”拽在怀里一样。 我常常想,费米之所以被誉为实验和理论兼顾而兼得的最后一位 大师,就在于他理论精深,却从不放过任何实际的问题,无论问题的大 小,无论其中包含的物理、数学深或浅,只要有趣,能让自己在思维的锻 炼中敏锐一下,快乐一把,就忍不住要提出,要解决。这也让费米成为 现代科学史上难得的几位科学兼具人性、严肃力求活泼的科学家,他让 我们看到了“科学叔叔的奇思妙想”,而非“怪”。 阅读书目: 《约翰·惠勒自传:物理历史与未来的见证者》惠勒/福勒著蔡承 志 译 汕头大学出版社 《原子在我家中:我与恩里科·费米的生活》 劳拉·费米 著 何兆 武/何芬奇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天地有大美:现代科学之伟大方程》格雷厄姆·法米罗主编 泓 吴俊 译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展演科学的艺术家:萨根传》戴维森 著 暴永宁 译 上海科技教 育出版社 《有生之年一定要看的1001幅画》 [英]史蒂芬·法辛 主编 中国画报出版社 《有生之年一定要看的1001幅画》是一部藏了很多 “密码”的书,它有一个由 83 位艺术家、博物馆管理者、艺 术评论家和艺术品收藏人组成的国际撰稿人团队,对 3500 年人类绘画史上 680 余位画家的 1001 幅代表作进行 了兼具专业性与知识性的品评,图文并茂地呈现了人类 文明史上璀璨的艺术遗产。 书里的第一幅画是公元前 14世纪的埃及墓穴壁画, 从神灵的视角俯瞰了一个有水池的花园;最后一幅画则 是2015年一位肯尼亚女画家的作品,糅合了创世故事、 肯尼亚传说、机器人和基因工程等元素。 跨越3500年,一首一尾的两幅画都出自非洲,但是 根据题注,前者藏于大英博物馆,后者藏于纽约一家画 廊,这也是一种意味深长了。 为什么是1001幅?书的序言里说了一段很巧妙的 话:“这个多出来的‘1’很关键:1000 是个合理明智的截 点,再加个1就表示总有例外的余地。所以在1001的理 念中暗含着 1002,而既然有了容纳 1002的余地,那么就 有……它是个普遍的概念—是种包罗万象的独一性。 而在观赏这1001幅画作的过程中,你兴许会邂逅一万多 幅图画也未可知。” 言之有理,但是我怎么觉得,与《1001 夜》有点关系? 好吧,追问这个其实就跟追问《唐诗三百首》为什么 是三百而不是四百首、五百首一样没有意义,但是随之而 来的就有一个问题—所有的选本都会面临这个问题: 选谁?不选谁?标准是什么? 这本书的主编是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院士史蒂芬· 法辛,他在《引言》里讲了选画的标准:要么重要,要么有 趣,要么两者兼具。 何谓重要?何谓有趣?法辛回忆了自己被导师“忽 悠”的往事。 20世纪70年代初我在伦敦研习艺术时,导师费尽 唇舌地向我解释好画与坏画的区别。最初他告诉我,素 描是一切绘画的核心,无论多么鲜亮的颜料也无法掩饰 糟糕的素描。 但之后他又告诉我,绘画的一切都是围绕创作令人 难忘的图像而生,然后喋喋不休地列举那些成功之作: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梵高的《向日葵》、莫奈的《睡 莲》、塞尚的《浴女》、马蒂斯的《舞者》。我明白他的意 思,但仍禁不住想:除了一系列互不关联的片段,我很难 从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中获得其他东西,至于杰克逊· 波洛克的滴画作品,我只能将它们理解成一个观念,而 不是清晰的图像。我还曾思考梵高的向日葵,在让人难 忘之外,它们必定有更多的内涵。 在我学习的尾声,他从“难忘的图像”转移到蒙德里 安、抽象派、现代主义,并且更加侧重抒情与抽象。到了 最后,他已经将题材放到了次要位置,而将线条、形式和 色彩的抒情安排列为绘画的本质。 至此,我们降落到某种“技术层面”,又从这个层面 出发,思考绘画创作的过程与绘画所表达的意义之间的 联系,思考形式(事物的形状)和内容(不仅包括题材,而 且包括艺术家用颜料与题材所叙说的对象)之间的关 系。我们得出的共识是:能否尽善尽美地平衡这两个部 分,决定了一切绘画的品质。 从这段自述可以看出,法辛院士的审美标准与大众 并无不同,那就是重视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他也无意卖 弄高深,坦承自己不是太确定《克莉斯汀娜的世界》的艺 术地位,但是因为该画跻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最受欢 迎的画作之列,于是就收进了这本书。 《克莉斯汀娜的世界》是图片 740,题注:克莉斯汀娜的 世界,安德鲁·怀斯, 1948 年。画中的女孩克莉斯汀娜是怀 斯夫妇的年轻朋友,她因童年时的小儿麻痹症而不良于 行,她用骨瘦如柴的手臂勉强支撑着自己,凝视自己远方 的家。女孩在1969年去世,之前她一直住在画中那间远 方的房子里。邻居说她从来不知道怀斯为她画的画像成 为了美国艺术史上最知名和最萦绕人心的作品之一。 书中有一幅画,在我看来兼具“重要”和“有趣”,那 就是《婚后不久》(图片 303)。作者威廉·贺加斯是英国 艺术史上大名鼎鼎之人,是肖像画家、杂志卡通画家、雕 刻家、讽刺文学作者、评论家和美学家。《婚后不久》也被 称为“面对面”,是贺加斯《时髦婚姻》系列六幅画作的第 二幅。在这个系列里,贺加斯讲述了一个年轻的贵族妇 女从她的包办婚姻中得了梅毒的故事。这幅画描绘那 对夫妇早上相处的情形,可以看出他们对彼此的厌恶以 及各自独立的社交和性生活。那位酒醉困乏的爵士还 穿戴着他头天晚上的帽子和佩剑,而他的妻子则坐在桌 子边伸懒腰。在让这对夫妇关注他们摇摇欲坠的财政 状况后,一位管家正恼火地离去。 贺加斯是受雇画这组画的,雇主是富裕的艺术赞助 人玛丽·爱德华兹,她本人正面临一场被父母安排的婚 姻,于是想出这个计策来“造舆论”;却也让我们看到了 1743年英国社会生活的某种真实。 为什么是 1001 幅 标准是“重要”和“有趣” 《省试》为什么那么重要 图片 303《婚后不久》【英】威廉·贺加斯 图片 740《克莉斯汀娜的世界》【美】安德鲁·怀斯 图片 293【中】《省试》佚名

Upload: others

Post on 08-Mar-2020

2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费米开车撞兔子 有生之年,去看这1001幅画吧cjrb.cjn.cn/images/2019-03/12/18/12R18C.pdf · 18 2019年3月12日 星期二 责编:叶军 美编:陈昌 版式:丽菲

读书18 读 周刊2019年3月12日 星期二 责编:叶军 美编:陈昌 版式:丽菲 责校:蔡明君

快览

我读费米开车撞兔子文/周劼(资深媒体人)

书评·小说

图文并茂地呈现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艺术遗产

有生之年,去看这1001幅画吧长江日报记者李煦

刘亮程要捎什么话 文/严辉文

1001幅画里,出自中国的画真是屈指可数,有名有姓的中国画家只有董源、项圣谟两位古人和岳敏君、张晓刚两位当代人,另有几幅“佚名”的中国画。

“佚名”画作之一,是 1700—1720年间的《省试》,现藏法国国家图书馆(图片293)。

画面展现了一场考试——上面的汉字告诉我们这是“省试”。通过者会被委任政府的职位。

题注写道:就像传统的中国艺术一样,这幅画是二维的,写实为捕捉自然本质让位,高高的水平线(让观众的视线高于人物行动)让叙事故事逐渐展开,画中的学子们从最低层步入画面,在考试进行的画面中层入座,在顶层把他们的试卷呈交给考官,画面装饰了艺术化的草木与云雾缭绕的天空,表达了故事的精神价值。

这幅画很高明吗?看不出来。但是对西方人来说有某种“重要”:它反映了中国当时领先世界的文官考试制度,西方人花了很久时间才学到的。

此外,题注里的话也证实了一点:西方人不大习惯

中国画没有透视。由此我还联想到另一个说法:在西方人看来,“挥毫泼墨”的中国画太“容易”了,与那些耗时费工的西洋画不能比。

偏见肯定是有的,但是也不必太在意,本来就是两个美学系统,大家“三观”不一致,就各行其是好了。

这本书2006年初次面世,历经三次修订,中文版是根据2018年的英文第4版翻译制作。我觉得,比起选谁不选谁,法辛院士在书里倡导的看画态度更重要——

你或许在黑暗中度过了两个小时等待影片的徐徐展开;上一次阅读经历中,你或许花费了一周以上的时间与小说相伴。现在想想看,你观赏一幅伟大的画作,又花去了多少时间呢?

优秀与伟大的画作犹如人物:从照片上你可以知道他们的大致模样,但要了解他们的真实面貌,可得花时间与他们结交了。了解画作显然不是一件轻易的工作,要知道一位美术馆游客驻留在每幅画前的平均时间不超过三秒钟。

《两性》【法】安托瓦内特·福克 著 黄荭 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说到法国女性主义思潮,很多中国读者都会首先想到波伏瓦和她的《第二性》。安托瓦内特·福克

(1936-2014)同样是法国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两性》是福克首部被译介到中国的作品。从

《第二性》到《两性》,法国女性主义实现了一个很大的跨越。福克提倡的平等是把差异考虑在内的平等。福克认为:女性最重要的一个经验就是生育。这一现象上升到象征层面上,便是指女性对他者的完全接纳。

《念楼学短》钟叔河 著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

汉字很难写,尤其是刀刻甲骨、漆书竹简,不可能像今天用电脑,几分钟就是一大版。故古文最简约,少废话。

此书为著名出版家钟叔河先生为教育孙辈而编纂的古文合集。内容横跨多个领域,涵盖各种文体,包罗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短小精悍,朗朗上口,被称为百字版《古文观止》。每篇选文都由钟先生精心拣择,包含文言原文,并有白话翻译和评批。

《较量》【美】保罗·萨宾 著 丁育苗 译南海出版公司

经济学家朱利安·西蒙与生态学家保罗·埃利希打了一个赌,用5种金属的价格变动,预知未来世界的发展。双方各买入1000美元的铬、铜、镍、锡、钨,约定十年后除却通货膨胀因素,如金属价格上涨,则证明地球资源稀缺,西蒙认输;如价格下跌,证明地球资源仍然富足,埃利希认输。这场赌局也被视为美国自由派与保守派的对决。

比尔·盖茨年度选书,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萨宾可读性极强的社科著作,以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一场世纪赌局为切入点,带读者一窥美国政治界与学术圈如何互相影响。书中融合史实与专业知识、趣闻与见解,既严肃又活泼。

以散文家身份登上文坛的刘亮程,近年最抢眼的作品却是小说。继长篇小说《虚土》《凿空》之后,《捎话》(刘亮程 著 译林出版社)更是成为现象级作品。

刘亮程就是这样一个作家,矢志于刺破语言的黑暗区域,仿佛从林林总总书本的泥淖中捞出文字,刮垢磨光,使之自然放光华,是他作为作家的重要使命。每有新作,他必让文字再亮一程。

文字是叙事的工具。请允许我这样讲,《捎话》中,刘亮程的最大贡献与其说是擦亮了文字,不如说是拓展了叙事的维度。

作品是写人的,写人心,写人性,这是大多数人心目中的基本维度。如果需要再突破一下,人们想到的恐怕就是写动物了。所谓拟人手法,泛爱主义,让许多作家在作品中找到了新的叙事空间。那么,能不能再行突破呢?

至少刘亮程的答案是肯定的。翻译家库,会西域地区诸多国家的数十种语言,包括他出生地濒临灭绝已无人能懂的语言,这样一个行走于西域不同国家、不同教派之间的人物,已经戏份很足了。但是《捎话》一开笔,就进入了小处女母驴谢的视角,用母驴的眼睛看,让她思考,让她驮着翻译家库,接着让她驮着毗沙和黑勒两个敌对的国家,驮着一场屠城灭国的残酷战

争,驮着昆和天两个教派围绕话语权和世俗教化权进行的你死我活的争夺。库牵着一头处女母驴,一头会思考有个性的驴驮着翻译家库,这戏份又增进了一层。

刘亮程的笔下,驴能看见人看不见的东西,驴能看见鬼。觉妥是驴能看见但库看不见,却又一直陪着他们上路的鬼魂。鬼魂也有故事,他们不能不回忆生前的战斗,回忆自己的家国故园,并且一路还要不停地寻找自己丢失的躯体,寻找灵魂的归宿,寻找天庭。觉生前是毗沙军中勇不可挡的前锋,妥是黑勒军中对觉带着羡慕妒忌恨复杂感情,且一直渴望有机会与之交手的将士。两人在同一场战役中殉国并身首异处。荒诞之处在于,打扫战场的人错把妥的头安在了觉的躯体上。由此一来,小母驴谢的身上驮的又是一个超越普通鬼魂的惨烈故事。

鬼魂之上,《捎话》里面还有一个天庭,那无疑是一重神的世界。

也就是说,《捎话》的叙事策略,至少展现了四个维度:人的维度,动物(驴)的维度,鬼的维度,神的维度。以至于我在读小说时,不得不赞叹,这得多大的脑洞啊。

刘亮程说,捎话的本意是沟通。而在笔者看来,《捎话》所暗示的,恰恰是沟通的困境。翻译家库,先是受命于毗沙国的昆门徒,给黑勒国的天门徒捎话;后又

受黑勒国王卡汗驱使,为武力征服者向被征服者捎话。这注定是无法完成的任务。前一轮捎话,库失去了可爱的小母驴谢;后一轮捎话,库失去了他自己。

捎话之痛伴随着小说的始终,无法消散。前面已经说到了鬼魂觉妥,这是一个奇特的构思,敌对之国不可调和的将士,死后成了合体的鬼魂,做了鬼魂也不消停,各自为了自己残损的躯体,为了自己生前服役的军队,为了自己的家国故园,不依不饶相互打嘴仗。

类似的人物设计还有毗沙国的大将军乔克努克。擅长昼夜不息征战,一度令黑勒国闻风丧胆的乔克努克将军,直到小说的后半部,才被解密。从他自己嘴里讲出来,他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对孪生兄弟。白天打仗的是乔克将军,黑夜里,把白天的战争再打一遍的是努克将军。就连乔克与努克,也永远无法沟通。他们分属于白天和黑夜,一个是白天的梦,一个是黑夜的梦,永无见面的可能。当乔克将军壮烈殉国之后,就只剩下努克将军深夜挥刀西向孤独呐喊了。

无法沟通的远不只这些,还有两个教派,昆与天;两个敌国,毗沙与黑勒。简直可以这样说,沟通困境无处不在:人与人,人与驴,人与鬼,驴与鬼,人间与天庭,尘土与戈壁,以至声音与沉默,捎话与杀戮,历史与寓言,虚构与现实……

费米开车去上班 撞了/肇事兔子耍流氓 跑了/多亏一帮好同事/请他吃饭压压惊 好了/他说/俺们这旮答在造原子弹/俺们这旮答都是荒野地/俺们这旮答兔子满处跑/俺们这旮答都是科学家/俺们这旮答都和兔子撞过车/那么,提问:从撞车的频率能否算出俺们这旮答兔子的数量?

唱到这里,得说一下故事背景。二战期间费米负责美国原子弹核裂变反应堆的设计与建造,事属机密,设计室和制造工厂得放到很偏远的地方,而且两地之间得有相当的距离,于是,费米从设计室到制造工厂上班需开车来回,途经大片荒地,时不时有野兔到公路上来唱儿歌:汽车来了我不怕,我和汽车打一架。

费米领导的小组自然云集了各国的科学家精英,圈在一个小范围内,除了原子弹不能干别的,不能与外界联系,缺乏娱乐,时间一长,就有些无聊了,于是大家利用吃饭的时间胡侃海吹,又怕思维生锈了,满世界找点乐子来做点儿思想体操。费米把车祸一说,大家一合计原来都有此经历,于是费米出题给大家:

根据车速与撞上兔子的数目,基于概率和合理假设,来估算每平方公里内栖息兔子的数量。

这个题目包含了物理、数学、概率、推论、估算等等元素,很有挑战性,正闲得脑袋关门闭锁的科学家们来了精神,一个个脑洞大开,不仅纷纷解答,还变本加厉,提出更多类似的问题,比如:

芝加哥有多少钢琴调音师?一座足球场要铺几片草皮?这些奇奇怪怪的问题一汇总,编个名目,就称之为“费米问题”,反

映的是科学家们在闲暇之余的好奇心和思维游戏。科学研究有为人类造福、为国家助力的宏大动机,但归根到底还是

个人的兴趣与爱好,忍不住对不知道的东西好奇,忍不住给不知道的东西一个解释,就是科学研究的原动力。好奇,要答案,就变成一种思维游戏,好的科学家肯定是忍不住玩儿,忍不住乐,处处脑力游戏牛刀小试,带给自己极大愉悦,也让大家深受感染的人。

受感染还包括费米的妻子,虽然是外行,却还是忍不住在回忆录里记了一件事儿:

费米和妻子乡野远足,突然停下来,弯下身,将窄尖鼻子凑近一个蚂蚁窝,喃喃自问道:“有多少脑细胞在为建造这座蚁穴工作着?按脑质单位计算,蚂蚁的脑筋比人类的脑筋所做的功是多还是少?”然后从口袋里掏出计算尺。“我们来看……一立方厘米的神经元里……”一会儿功夫,他抬起头神气地看着妻子,“我已算出了答案。你呢?”

省略号的地方估计是妻子听不懂也记不住的一大堆原理数据,但这件事儿足以让她震惊一辈子,科学家思考问题的大脑回路果然异于常人,科学家发现问题的眼界思路也果然异于常人。费米妻子的回忆录名为《原子在我家中》,“原子”最起码包含了一层意思,如玻尔所言,

“谁说他弄懂了原子,那他一定在胡扯。”妻子想懂科学家丈夫,和科学家想弄懂原子一样。

“费米问题”大概只相当于科学家在繁杂沉闷之余让思想放个假的扯闲篇,但正是这一点闲暇,让常人眼中科学家的古怪变成科学家的风趣风雅,甚至风向——随口的一句话,颠覆人类的认知。

还是费米。有一次,科学家们放松聊天时谈起外星生命,谈得热烈奇妙。第二天费米吃午饭,神情恍惚,突然问:“我们都在哪里?”这话引得周围人哄堂大笑,一旁的特勒回忆说,“这个问题问得唐突,没头没脑,但每一个人都立刻陷入沉思”。这个问题后来被引申为“费米佯谬”:如果外星文明果真存在,其中应当有一些存在得足够长久,极度智慧,高度发达,应该已然具备太空旅行的能力。地球和人类文明已经存在了这么久,应当会见到他们的飞船了。但这种事并未发生。原因何在?引发了一系列诸如其他星球是否存在智慧生命,有的话他们在哪里,为什么我们检测不到他们的任何信号等等思考。“费米佯谬”从1960年代以来一直是天文学界搜寻外星文明中争论的一个热点。特别是科幻电影里,总把“费米佯谬”挂在嘴边,显示我们虽然不懂科学,但还知道怎么难为科学。这和有事没事将“薛定谔的猫”拽在怀里一样。

我常常想,费米之所以被誉为实验和理论兼顾而兼得的最后一位大师,就在于他理论精深,却从不放过任何实际的问题,无论问题的大小,无论其中包含的物理、数学深或浅,只要有趣,能让自己在思维的锻炼中敏锐一下,快乐一把,就忍不住要提出,要解决。这也让费米成为现代科学史上难得的几位科学兼具人性、严肃力求活泼的科学家,他让我们看到了“科学叔叔的奇思妙想”,而非“怪”。

阅读书目:《约翰·惠勒自传:物理历史与未来的见证者》惠勒/福勒 著 蔡承

志 译 汕头大学出版社《原子在我家中:我与恩里科·费米的生活》劳拉·费米 著 何兆

武/何芬奇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天地有大美:现代科学之伟大方程》格雷厄姆·法米罗 主编 涂

泓 吴俊 译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展演科学的艺术家:萨根传》戴维森 著 暴永宁 译 上海科技教

育出版社

《有生之年一定要看的1001幅画》[英]史蒂芬·法辛 主编中国画报出版社

《有生之年一定要看的 1001 幅画》是一部藏了很多“密码”的书,它有一个由83位艺术家、博物馆管理者、艺术评论家和艺术品收藏人组成的国际撰稿人团队,对3500年人类绘画史上680余位画家的1001幅代表作进行了兼具专业性与知识性的品评,图文并茂地呈现了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艺术遗产。

书里的第一幅画是公元前14世纪的埃及墓穴壁画,从神灵的视角俯瞰了一个有水池的花园;最后一幅画则是 2015 年一位肯尼亚女画家的作品,糅合了创世故事、肯尼亚传说、机器人和基因工程等元素。

跨越 3500 年,一首一尾的两幅画都出自非洲,但是根据题注,前者藏于大英博物馆,后者藏于纽约一家画廊,这也是一种意味深长了。

为什么是 1001 幅?书的序言里说了一段很巧妙的话:“这个多出来的‘1’很关键:1000 是个合理明智的截点,再加个 1就表示总有例外的余地。所以在 1001的理念中暗含着 1002,而既然有了容纳 1002 的余地,那么就有……它是个普遍的概念——是种包罗万象的独一性。而在观赏这1001幅画作的过程中,你兴许会邂逅一万多幅图画也未可知。”

言之有理,但是我怎么觉得,与《1001夜》有点关系?好吧,追问这个其实就跟追问《唐诗三百首》为什么

是三百而不是四百首、五百首一样没有意义,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有一个问题——所有的选本都会面临这个问题:选谁?不选谁?标准是什么?

这本书的主编是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院士史蒂芬·法辛,他在《引言》里讲了选画的标准:要么重要,要么有趣,要么两者兼具。

何谓重要?何谓有趣?法辛回忆了自己被导师“忽悠”的往事。

20 世纪 70 年代初我在伦敦研习艺术时,导师费尽唇舌地向我解释好画与坏画的区别。最初他告诉我,素描是一切绘画的核心,无论多么鲜亮的颜料也无法掩饰糟糕的素描。

但之后他又告诉我,绘画的一切都是围绕创作令人难忘的图像而生,然后喋喋不休地列举那些成功之作: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梵高的《向日葵》、莫奈的《睡莲》、塞尚的《浴女》、马蒂斯的《舞者》。我明白他的意思,但仍禁不住想:除了一系列互不关联的片段,我很难从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中获得其他东西,至于杰克逊·波洛克的滴画作品,我只能将它们理解成一个观念,而不是清晰的图像。我还曾思考梵高的向日葵,在让人难忘之外,它们必定有更多的内涵。

在我学习的尾声,他从“难忘的图像”转移到蒙德里安、抽象派、现代主义,并且更加侧重抒情与抽象。到了最后,他已经将题材放到了次要位置,而将线条、形式和色彩的抒情安排列为绘画的本质。

至此,我们降落到某种“技术层面”,又从这个层面出发,思考绘画创作的过程与绘画所表达的意义之间的联系,思考形式(事物的形状)和内容(不仅包括题材,而且包括艺术家用颜料与题材所叙说的对象)之间的关系。我们得出的共识是:能否尽善尽美地平衡这两个部分,决定了一切绘画的品质。

从这段自述可以看出,法辛院士的审美标准与大众并无不同,那就是重视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他也无意卖弄高深,坦承自己不是太确定《克莉斯汀娜的世界》的艺术地位,但是因为该画跻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最受欢迎的画作之列,于是就收进了这本书。

《克莉斯汀娜的世界》是图片740,题注:克莉斯汀娜的世界,安德鲁·怀斯,1948年。画中的女孩克莉斯汀娜是怀斯夫妇的年轻朋友,她因童年时的小儿麻痹症而不良于行,她用骨瘦如柴的手臂勉强支撑着自己,凝视自己远方的家。女孩在1969年去世,之前她一直住在画中那间远方的房子里。邻居说她从来不知道怀斯为她画的画像成为了美国艺术史上最知名和最萦绕人心的作品之一。

书中有一幅画,在我看来兼具“重要”和“有趣”,那就是《婚后不久》(图片 303)。作者威廉·贺加斯是英国艺术史上大名鼎鼎之人,是肖像画家、杂志卡通画家、雕刻家、讽刺文学作者、评论家和美学家。《婚后不久》也被称为“面对面”,是贺加斯《时髦婚姻》系列六幅画作的第二幅。在这个系列里,贺加斯讲述了一个年轻的贵族妇女从她的包办婚姻中得了梅毒的故事。这幅画描绘那对夫妇早上相处的情形,可以看出他们对彼此的厌恶以及各自独立的社交和性生活。那位酒醉困乏的爵士还穿戴着他头天晚上的帽子和佩剑,而他的妻子则坐在桌子边伸懒腰。在让这对夫妇关注他们摇摇欲坠的财政状况后,一位管家正恼火地离去。

贺加斯是受雇画这组画的,雇主是富裕的艺术赞助人玛丽·爱德华兹,她本人正面临一场被父母安排的婚姻,于是想出这个计策来“造舆论”;却也让我们看到了1743年英国社会生活的某种真实。

为什么是1001幅

标准是“重要”和“有趣”

《省试》为什么那么重要

图片303《婚后不久》【英】威廉·贺加斯

图片740《克莉斯汀娜的世界》【美】安德鲁·怀斯

图片293【中】《省试》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