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老人不得了 重庆大学92岁教授 能快速背诵400字诗文 ·...

1
都市圈 2019年11月26日 星期二 主编 赵本春 责编 罗皓皓 视觉 李春明 耿士明 制图 耿士明 责校 蒋国敏 05 05 兄弟姐妹的生日他都能记得 刘南科是原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 今年已92岁高龄。4年前,老伴去世后,他便 独居在重庆大学B区的家属楼内。 虽然年事已高,但他的精神却很足,除 了每周清洁工来做一次清洁,买菜做饭、洗 衣补衣等日常杂事统统是自己完成,就连穿 针引线和使用缝纫机也不在话下。 昨日上午10点半左右,记者来到刘南科 家。问明来意,刘老中气十足地大笑了几 声,有力的手抓住记者便往沙发处走。 他边走边介绍着他身后的两人,一位是 他83岁的弟弟刘南勋,另一位是他78岁的弟 媳王崇碧。昨天是他92岁生日,弟弟和弟媳 特地从四川达州过来陪他过生日。 刚一坐下,刘老便滔滔不绝地“摆”了起 来,“我的妹妹属兔,旧历是轮流变化的,今 年妹妹的生日和我是一天。” 刘南勋告诉记者,虽然刘南科年事已 高,但家里兄弟姐妹的生日他都能记下来, 一些小时候的事也能回忆起。 4年私塾打下了背诵的基本功 提及为何记忆力会这么好?刘老说,可 能和他读过私塾有关。 刘南科出生在四川省威远县,6岁进入 私塾读书,一共读了4年。他说:“私塾老师 什么也不教,也不讲解,就是让我们天天背 诵,背不下来就会受罚。”那四年里,他背完 了《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和《增广贤 文》等。 “读了四年,什么都没学会,就学会了背 书。”刘老说,4年后他去了公办小学插班,开 始系统学习,在威远县中学读初中,在蜀光 中学读高中,直到后来考入重庆大学,“之后 的学习很顺利,我发现背诵和记忆帮了我不 少的忙,私塾的学习为我打下了基本功。” 超强记忆让他顺利留校当老师 1947年,刘南科到重庆来考学,一共考 了清华大学、重庆大学、华西大学和乡村建 设学院四个学校,除了清华没考上,其余都 考上了,最终他选择了重庆大学土木专业。 好记忆除了让他在学习上事半功倍,也 为他以后的就业和工作带来了方便。 刘老回忆道,当时老师教的一道例题很 难,占了教材的四五十页之多。由于知识点 是分散的,老师讲了前面,往往又会让大家 翻到后面去找内容。“当时老师教着累,学生 学着也累。”刘老说,在第一课结束后,他就 将例题里的知识点全都记了下来,老师一讲 到哪个知识点,他就能迅速说出知识点在哪 一页。这个本领让他得到了老师的青睐,成 为了助教,也为以后顺利留校打下了基础。 毕业后,刘南科顺利留校。他一直坚持 背诵,将所讲课程的教材全背了下来。刘老 说:“我每次上课前会认真写讲稿,但是讲课 时,一眼讲稿都不看,全背到了脑袋里。” 这样讲课的效果很明显。刘老说: “我在 课堂上能够和学生充分互动。同时,学生遇 到问题来咨询时,我总是很快告诉学生,这个 问题可以在教材的哪一页中找到答案。” 现场背诵400字五言顺口溜 为了验证自己的记忆力,刘老专门露了 一手,他把一张抄有400字顺口溜的硬纸板 递给了记者,便开始大声背诵起来。 “一九三九年,国内火连天。流浪贵州 地,辗转到四川……”刘老一边背诵还一边 讲解其中的内容。他说,这个顺口溜是重庆 大学原副校长金锡如所写,既讲述了金锡如 自己的一生,也可以从中看到重庆大学的发 展简史。背完全文,刘老只用了短短两三分 钟的时间,而且只字不差,没有一次停顿。 这还不是最快的。随后,刘老又拿出了 一篇《锦绣天府塔赋》。这篇赋也有400余 字,刘老背得特别快,差不多一分半钟就背 完了全文。 在刘老看来,记忆和兴趣是分不开的。 他背诵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文章就会特别 得心应手。 刘老的秘诀 记忆力有天赋更需要锻炼 刘南科的“超强大脑”在家属楼附近是出 了名的,时不时会有人前来请教长寿和好记 忆的秘诀。他也不藏私,专门撰写了《晚年生 活质量重在勤》和《老年床上晨操》两篇文章, 打印后送给来访者,前后送出去几千份。 记者梳理了刘老长寿和好记性的秘诀: 一是坚持每天散步,这对于糖尿病有显 著的效果; 二是坚持家务劳动,自己能够处理的事 情自己打理; 三是坚持订阅报纸,增进视野; 四是坚持背诵经典,锻炼自己的大脑; 五是坚持做操,一是眼保健操,一是床 上按摩操。 作息规律保持乐观的心态 另外,安排好时间和保持乐观的心态也 很重要。刘老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很紧凑, 早上起床前做床上晨操,然后做饭,阅读《重 庆晨报》,大约10点半下楼去取《参考消息》, 并与老友何老师聊天一小时。中午吃完饭, 午休20分钟,然后乘坐轨道环线到重庆图书 馆看书、抄书。晚饭后早早休息,大约凌晨 三四点会起来做一次夜操。 刘老还特别幽默。他展示了自己在裤 子上缝的一个小兜。“我身上牵着两只 ‘狗’。”他掏出一串钥匙和一张公交卡说,以 前,这两只“小狗”经常会打架,两条绳子常 常缠在一起,现在它们各就其位,一个放大 兜,一个放小兜,两个相安无事。 “我现在日子过得比退休前还幸福。”刘 南科说,老年人最怕的是寂寞和孤独,如果 合理安排好时间,哪还有闲心胡思乱想。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李析力 近日,重庆一“外卖哥”热心帮助民警推 车后,默默转头离开的视频感动了全城市 民。重庆晨报、上游新闻都对此事进行了报 道,寻找这位好心的“外卖哥”。昨日下午, 在渝北交巡警龙山大队的新闻发布会现场, 这位“外卖哥”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雨天推车 “外卖哥”主动伸出援手 10月25日下午3时40分,天空飘着小 雨,渝北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龙山大队民 警巡逻至新南路立交附近时,发现一辆故障 面包车停在道路上无法移动,造成新南路立 交交通拥堵。为尽快恢复交通,3名民警立 即徒手推行故障车,准备将故障车移动至不 影响其他车辆通行的道路上。 由于故障车载物较多,车身沉重,又是 上坡,民警推车十分吃力。此时,一位骑着 摩托车经过的“外卖哥”见状,立即将车停在 不影响交通的路边,主动伸出援手,帮忙推 车。众人冒雨奋力将故障车推行到不影响 车辆通行的道路边后,这位好心的“外卖哥” 便默默转身离开了。 事后,渝北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民警 对“外卖哥”的义举表示特别感动,想当面向 他表达感谢,就发起了对他的寻找。可事发 当日是雨雾天气,由于角度问题,高空摄像 头无法看清“外卖哥”所驾驶摩托车的牌照 及车尾送货箱上的标识。执勤民警当时忙 于指挥疏导交通,也未询问“外卖哥”身份等 信息。 渝北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通过官方 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寻找这名热心 的“外卖哥”。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跟随民警在辖 区走访,但并没找到这名“外卖哥”的信息, 随后将此事报道,更多的市民都在问,这名 全城寻找的“外卖哥”到底是谁? 找到“外卖哥” 他是一名退伍军人 渝北交巡警寻找“外卖哥”的消息在全 城传开后,迟迟未收到“外卖哥”消息。 这两天,闪送公司重庆片区负责人杨子 琨在朋友圈里看到全城寻找“外卖哥”的消 息,发现推车视频中,摩托车后尾箱与自己 公司的送货箱非常相似。他推测,这位助人 为乐的“外卖哥”,就是自己公司的闪送员! 杨子琨立即在工作群里询问,并根据事 发时间和地点,在公司平台GPS出行记录中 查询,终于找到了当时路过新南路立交的闪 送员张光远。经反复核对和询问,确认了热 心帮交巡警推车的“外卖哥”就是他! 杨子琨确认后,立即报告给闪送北京总 部,总部领导决定重奖张光远并号召公司全 体员工向他学习。前日,杨子琨主动联系渝 北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经当天执勤民警 核实,确认了张光远就是热心的“外卖哥”。 昨日下午,在渝北交巡警龙山大队,今 年29岁的张光远坐在位子上,话不多,显得 有些腼腆。张光远是山东济宁人,还是一名 退伍战士,来重庆工作2年有余,现在是闪送 公司重庆站的一名配送员。 下意识的行为 “举手之劳不值一提” 在现场,张光远说起当时的事情经过。 当日15时19分,张光远接到一个从渝北 狮子坪配送至沙坪坝微电园的闪送单,当他 驾车途经渝北新南路立交时,正好看见民警 在推行一辆故障车。他看见民警推车非常 吃力,也没有多想,就主动停车帮忙推车。 张光远说,他做这一行,长年累月在马 路上跑,十分辛苦,但交巡警比自己还辛苦, 自己真的很能理解他们。他下意识地去帮 一下忙,也是出于感谢他们的辛苦和服务, “自己做这点事,真的不值一提”。 面对记者的询问,不善言辞的张光远道 出了自己做人原则:先做好人,再做好员工。 渝北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非常感谢 这位热心市民,决定聘任张光远为渝北区公 安分局交巡警支队“交通观察员”。 在发布会现场,外卖小哥获得了阿里巴 巴天天正能量联合重庆晨报·上游新闻发出 的正能量奖励证书。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 工作人员表示:“5000元正能量奖金将在五 个工作日内发放到他的账户。我们希望通 过寻找、奖励的方式,让更多人参与到这场 正能量的接力扩散中。”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钱也 一位9旬高龄仍能背诵数百字诗文 一位下雨天帮民警推车后悄悄离开 重庆大学92岁教授 能快速背诵400字诗文 这位老人不得了 帮民警推车的“外卖哥”找到了 他说:这点小事不值一提 这位小哥了不得 都说人老了忘性大、记不 住事,92岁高龄的重庆大学教 授刘南科却不以为然。长恨 歌、琵琶行、葬花吟……这些 长篇幅的诗文,就是正在读书 的学生背起来也相当吃力。 但在刘南科眼里,这些都是 “小儿科”。 时至今日,他仍然坚持抄 录和背诵的习惯。用他的话来 说:“短小的诗文我常能过目不 忘,长一点的诗文多看几遍也 能倒背如流。” 刘南科的“超强大脑”是天 赋异禀,还是有什么诀窍?昨 日,记者前往刘老的家中一探 究竟,揭开他“超能力”的秘密。 为他们 点赞 刘老长期 保持阅读报纸 的习惯。 张光远所 在公司奖励他 1万元。

Upload: others

Post on 22-Sep-2020

1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这位老人不得了 重庆大学92岁教授 能快速背诵400字诗文 · 五是坚持做操,一是眼保健操,一是床 上按摩操。 作息规律保持乐观的心态

都市圈2019年11月26日 星期二 主编 赵本春 责编 罗皓皓 视觉 李春明 耿士明 制图 耿士明 责校 蒋国敏

0505

兄弟姐妹的生日他都能记得刘南科是原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

今年已92岁高龄。4年前,老伴去世后,他便独居在重庆大学B区的家属楼内。

虽然年事已高,但他的精神却很足,除了每周清洁工来做一次清洁,买菜做饭、洗衣补衣等日常杂事统统是自己完成,就连穿针引线和使用缝纫机也不在话下。

昨日上午10点半左右,记者来到刘南科家。问明来意,刘老中气十足地大笑了几声,有力的手抓住记者便往沙发处走。

他边走边介绍着他身后的两人,一位是他83岁的弟弟刘南勋,另一位是他78岁的弟媳王崇碧。昨天是他92岁生日,弟弟和弟媳特地从四川达州过来陪他过生日。

刚一坐下,刘老便滔滔不绝地“摆”了起来,“我的妹妹属兔,旧历是轮流变化的,今年妹妹的生日和我是一天。”

刘南勋告诉记者,虽然刘南科年事已高,但家里兄弟姐妹的生日他都能记下来,一些小时候的事也能回忆起。

4年私塾打下了背诵的基本功提及为何记忆力会这么好?刘老说,可

能和他读过私塾有关。刘南科出生在四川省威远县,6岁进入

私塾读书,一共读了4年。他说:“私塾老师

什么也不教,也不讲解,就是让我们天天背诵,背不下来就会受罚。”那四年里,他背完了《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和《增广贤文》等。

“读了四年,什么都没学会,就学会了背书。”刘老说,4年后他去了公办小学插班,开始系统学习,在威远县中学读初中,在蜀光中学读高中,直到后来考入重庆大学,“之后的学习很顺利,我发现背诵和记忆帮了我不少的忙,私塾的学习为我打下了基本功。”

超强记忆让他顺利留校当老师1947年,刘南科到重庆来考学,一共考

了清华大学、重庆大学、华西大学和乡村建设学院四个学校,除了清华没考上,其余都考上了,最终他选择了重庆大学土木专业。

好记忆除了让他在学习上事半功倍,也为他以后的就业和工作带来了方便。

刘老回忆道,当时老师教的一道例题很难,占了教材的四五十页之多。由于知识点是分散的,老师讲了前面,往往又会让大家翻到后面去找内容。“当时老师教着累,学生学着也累。”刘老说,在第一课结束后,他就将例题里的知识点全都记了下来,老师一讲到哪个知识点,他就能迅速说出知识点在哪一页。这个本领让他得到了老师的青睐,成为了助教,也为以后顺利留校打下了基础。

毕业后,刘南科顺利留校。他一直坚持

背诵,将所讲课程的教材全背了下来。刘老说:“我每次上课前会认真写讲稿,但是讲课时,一眼讲稿都不看,全背到了脑袋里。”

这样讲课的效果很明显。刘老说:“我在课堂上能够和学生充分互动。同时,学生遇到问题来咨询时,我总是很快告诉学生,这个问题可以在教材的哪一页中找到答案。”

现场背诵400字五言顺口溜为了验证自己的记忆力,刘老专门露了

一手,他把一张抄有400字顺口溜的硬纸板递给了记者,便开始大声背诵起来。

“一九三九年,国内火连天。流浪贵州地,辗转到四川……”刘老一边背诵还一边讲解其中的内容。他说,这个顺口溜是重庆大学原副校长金锡如所写,既讲述了金锡如自己的一生,也可以从中看到重庆大学的发展简史。背完全文,刘老只用了短短两三分钟的时间,而且只字不差,没有一次停顿。

这还不是最快的。随后,刘老又拿出了一篇《锦绣天府塔赋》。这篇赋也有400余字,刘老背得特别快,差不多一分半钟就背完了全文。

在刘老看来,记忆和兴趣是分不开的。他背诵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文章就会特别得心应手。

刘老的秘诀记忆力有天赋更需要锻炼

刘南科的“超强大脑”在家属楼附近是出了名的,时不时会有人前来请教长寿和好记忆的秘诀。他也不藏私,专门撰写了《晚年生活质量重在勤》和《老年床上晨操》两篇文章,打印后送给来访者,前后送出去几千份。

记者梳理了刘老长寿和好记性的秘诀:一是坚持每天散步,这对于糖尿病有显

著的效果;二是坚持家务劳动,自己能够处理的事

情自己打理;三是坚持订阅报纸,增进视野;四是坚持背诵经典,锻炼自己的大脑;五是坚持做操,一是眼保健操,一是床

上按摩操。

作息规律保持乐观的心态另外,安排好时间和保持乐观的心态也

很重要。刘老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很紧凑,早上起床前做床上晨操,然后做饭,阅读《重庆晨报》,大约10点半下楼去取《参考消息》,并与老友何老师聊天一小时。中午吃完饭,午休20分钟,然后乘坐轨道环线到重庆图书馆看书、抄书。晚饭后早早休息,大约凌晨三四点会起来做一次夜操。

刘老还特别幽默。他展示了自己在裤子 上 缝 的 一 个 小 兜 。“ 我 身 上 牵 着 两 只

‘狗’。”他掏出一串钥匙和一张公交卡说,以前,这两只“小狗”经常会打架,两条绳子常常缠在一起,现在它们各就其位,一个放大兜,一个放小兜,两个相安无事。

“我现在日子过得比退休前还幸福。”刘南科说,老年人最怕的是寂寞和孤独,如果合理安排好时间,哪还有闲心胡思乱想。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李析力

近日,重庆一“外卖哥”热心帮助民警推车后,默默转头离开的视频感动了全城市民。重庆晨报、上游新闻都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寻找这位好心的“外卖哥”。昨日下午,在渝北交巡警龙山大队的新闻发布会现场,这位“外卖哥”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雨天推车“外卖哥”主动伸出援手

10月25日下午3时40分,天空飘着小雨,渝北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龙山大队民警巡逻至新南路立交附近时,发现一辆故障面包车停在道路上无法移动,造成新南路立交交通拥堵。为尽快恢复交通,3名民警立即徒手推行故障车,准备将故障车移动至不影响其他车辆通行的道路上。

由于故障车载物较多,车身沉重,又是上坡,民警推车十分吃力。此时,一位骑着摩托车经过的“外卖哥”见状,立即将车停在不影响交通的路边,主动伸出援手,帮忙推车。众人冒雨奋力将故障车推行到不影响车辆通行的道路边后,这位好心的“外卖哥”便默默转身离开了。

事后,渝北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民警对“外卖哥”的义举表示特别感动,想当面向他表达感谢,就发起了对他的寻找。可事发当日是雨雾天气,由于角度问题,高空摄像头无法看清“外卖哥”所驾驶摩托车的牌照及车尾送货箱上的标识。执勤民警当时忙于指挥疏导交通,也未询问“外卖哥”身份等信息。

渝北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通过官方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寻找这名热心的“外卖哥”。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跟随民警在辖区走访,但并没找到这名“外卖哥”的信息,随后将此事报道,更多的市民都在问,这名

全城寻找的“外卖哥”到底是谁?

找到“外卖哥”他是一名退伍军人

渝北交巡警寻找“外卖哥”的消息在全城传开后,迟迟未收到“外卖哥”消息。

这两天,闪送公司重庆片区负责人杨子琨在朋友圈里看到全城寻找“外卖哥”的消息,发现推车视频中,摩托车后尾箱与自己公司的送货箱非常相似。他推测,这位助人为乐的“外卖哥”,就是自己公司的闪送员!

杨子琨立即在工作群里询问,并根据事发时间和地点,在公司平台GPS出行记录中

查询,终于找到了当时路过新南路立交的闪送员张光远。经反复核对和询问,确认了热心帮交巡警推车的“外卖哥”就是他!

杨子琨确认后,立即报告给闪送北京总部,总部领导决定重奖张光远并号召公司全体员工向他学习。前日,杨子琨主动联系渝北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经当天执勤民警核实,确认了张光远就是热心的“外卖哥”。

昨日下午,在渝北交巡警龙山大队,今年29岁的张光远坐在位子上,话不多,显得有些腼腆。张光远是山东济宁人,还是一名退伍战士,来重庆工作2年有余,现在是闪送公司重庆站的一名配送员。

下意识的行为“举手之劳不值一提”

在现场,张光远说起当时的事情经过。当日15时19分,张光远接到一个从渝北

狮子坪配送至沙坪坝微电园的闪送单,当他驾车途经渝北新南路立交时,正好看见民警在推行一辆故障车。他看见民警推车非常吃力,也没有多想,就主动停车帮忙推车。

张光远说,他做这一行,长年累月在马路上跑,十分辛苦,但交巡警比自己还辛苦,自己真的很能理解他们。他下意识地去帮一下忙,也是出于感谢他们的辛苦和服务,

“自己做这点事,真的不值一提”。面对记者的询问,不善言辞的张光远道

出了自己做人原则:先做好人,再做好员工。渝北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非常感谢

这位热心市民,决定聘任张光远为渝北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交通观察员”。

在发布会现场,外卖小哥获得了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联合重庆晨报·上游新闻发出的正能量奖励证书。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工作人员表示:“5000元正能量奖金将在五个工作日内发放到他的账户。我们希望通过寻找、奖励的方式,让更多人参与到这场正能量的接力扩散中。”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钱也

一位9旬高龄仍能背诵数百字诗文

一位下雨天帮民警推车后悄悄离开

重庆大学92岁教授能快速背诵400字诗文

这位老人不得了

帮民警推车的“外卖哥”找到了他说:这点小事不值一提

这位小哥了不得

都说人老了忘性大、记不住事,92岁高龄的重庆大学教授刘南科却不以为然。长恨歌、琵琶行、葬花吟……这些长篇幅的诗文,就是正在读书的学生背起来也相当吃力。但在刘南科眼里,这些都是“小儿科”。

时至今日,他仍然坚持抄录和背诵的习惯。用他的话来说:“短小的诗文我常能过目不忘,长一点的诗文多看几遍也能倒背如流。”

刘南科的“超强大脑”是天赋异禀,还是有什么诀窍?昨日,记者前往刘老的家中一探究竟,揭开他“超能力”的秘密。

为他们点赞

刘老长期保持阅读报纸的习惯。

张光远所在公司奖励他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