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防寒保健 - healthyhkec.org · 中醫如何理解感冒...

39
中醫防寒保健 主講:林榮聰醫師 2017.12.11

Upload: others

Post on 08-Jul-2020

1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中醫防寒保健

    主講:林榮聰醫師

    2017.12.11

  • 冬天

    • 嚴寒肅殺,萬物收藏

    相應的氣節:

    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

    梅花》王安石.北宋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 冬天的特點

    • 氣溫暖顯著下降,天氣乾燥

    • 日短夜長,早晚溫差懸殊

    • 人體新陳代謝相對緩慢

    • 多發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中風)、泌尿系統疾病

    • 為中風易季節,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酵、高血糖)人仕需特別警惕,特別是老年人要謹慎起居,適當運動,加強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多加穿衣,注意四肢保暖,保持血液運行

  • 中醫養生的特點

    • 一年之中陰氣最盛的季節,為陰陽氣運轉接的關鍵時刻

    • 「秋冬養陰」

    - 避寒保暖,早睡晚起,忌激烈活動 而出汗

    • 冬屬「寒」,與腎相應,所以冬季養生以「固本培元」為主

    - 注意體內的水分積聚

  • 中醫養生的特點

    • 飲食方面:

    - 固本培元

    既溫又滋陰(填精,滋血,補中,益氣)

    如:羊肉、雞肉、核桃、大枣、圓肉、淮山、 蓮子、百合、人參、北蓍、冬蟲夏草、蛤蚧

    - 可飲少量藥材浸泡的酒或淮山酒

    - 適當加強營養,增加熱量,少鹹食,少甜食

  • 感冒

  • 中醫如何理解感冒

    「風從外入,令人振寒,汗出頭痛,身重惡寒。」 《素問.骨空論篇》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浙浙惡風,翕翕發熱,鼻鳴干嘔者,桂枝湯主之。」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素問.辨太陽病脈証並治上》

  • 感冒的發病機制

    正虛邪實

    • 內因

    -體質虛弱

    -飲食不節

    -生活失度

    -情緒不穩

    • 外因

    -時邪(六淫)過盛

    正氣

    熱(火)

  • 感冒的發病機制

    • 一般感冒 (傷風、冒風、冒寒): -感受當令之氣 • 重感冒: -感受非時之氣 • 時行感冒: -感受乖戾之氣(變種病毒:H?N?)

    輕 重

    春-風

    夏-火

    冬-寒

    秋-燥

  • 感冒的中醫分型

    一般感冒情況: 發熱怕冷,咳嗽,咽喉不適,流涕,鼻塞,噴嚏,頭痛,周身疼痛等。

    風寒型: 怕冷重,痰白清稀,咽癢不痛,無汗等。

    風熱型: 陬熱重,痰黃質稠,咽痛,少汗等。

  • 感冒的中醫分型

    兼邪 表現

    暑(濕熱) 多呈季節性發病 咳嗽少痰,皮膚灼熱,口乾不欲飲/口渴,胃口不佳,頭重,胸悶心煩,身重乏力

    燥 乾咳鼻乾,少痰質清稀,咽乾唇燥,無汗

    濕(寒濕) 多伴腸胃道不適 咽中阻塞感,痰質黏膩,咯出不暢,頭重身重,四肢沉重酸痛,或胸脹悶,上吐下瀉,大便稀溏

  • 感冒的中醫分型

    • 體虛感冒:

    - 體質虛弱(反復外感,易汗)/病程過 長/治療失當

    - 感冒後纏綿難愈

    - 低熱(需排嚴重疾病)

    - 氣、血、陰、陽虛皆可致病

  • 感冒的中醫分型

    • 時行感冒(流行性感冒) -由乖戾之氣(時行病毒)引起 -病情急驟,多為實熱證(高熱,大渴,大汗)

    「夫時氣病者,此皆因歲時不和,溫涼失節,

    人感乖戾之氣而生,病者多相染易。故預服藥

    及為方法以防之。」

    《諸病源候論.時氣病諸候》

  • 感冒了應該怎麼辦?

    • 如發現任何不適,應及早求醫。

  • 感冒預防

    • 保持良好個人衞生

    • 適當使用口罩

    • 保持環境清潔及衞生

    • 確保空氣流通

    • 實踐健康生活模式

  • 氣虛表現

    • 精神不振、疲倦、四肢乏力、易汗、懶言氣短、頭暈嗜睡、心慌胸悶、容易感冒、食欲不振、男子滑精早泄、女子月經提前量多、白帶量多質清稀。

  • 黃耆紅枣湯

    • 材料: 黃耆15g 紅枣20g

    • 作法: 將黃耆紅枣加入適量清水煮沸,然後改以小火煎煮1小時以上。

    • 功效: 益氣固表止汗,主治衛表不固自汗証、體質易感。

  • 黃耆

    • 性味:味甘、性溫 • 歸經:肺、脾經 • 功效: -生黃耆:益衛固表、利水消腫、托毒、生肌 -炙黃耆:補中益氣 • 主治: -生黃耆:自汗、盜汗、血痹、浮腫、癱疽等 -炙黃耆:內傷勞倦、脾虛泄瀉、脫肛、崩帶等 • 禁忌: -胸膈脹悶、腸胃積滯慎用 「惡龜甲」《神農本草經》

    「治虛勞自汗,補肺氣,實皮毛,瀉肺中火」

    《醫學啟源》

  • 紅棗

    • 性味:味甘、性溫

    • 歸經:脾、胃經

    • 功效:

    補脾和胃、益氣生津

    • 主治:

    胃虛食少、脾弱便溏、氣血津液不足、心悸征忡、女仕臟燥、貧血等

    • 禁忌:

    濕痰、積滯、齒病不宜

  • 陽虛表現

    • 與氣虛相似的徵狀,另見畏寒怕冷、臉色蒼白、滯暗、四肢冰冷、脈搏稍慢、喜食熱飲溫、容易腹瀉。

  • 圓肉北蓍羊肉湯

    材料: • 北芪15克,淮山15克,圓肉10克,

    大棗4枚,羊肉500克,竹蔗250克,生薑3~4片

    烹製: • 北芪、淮山、圓肉大棗(去核)

    洗淨,稍浸泡;竹蔗砍段,破開;羊肉置沸水稍滾片刻洗淨(即“飛水”),然後與生薑一起放入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水量),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煲2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及少許生油即可(羊肉可撈起切為塊狀拌醬油佐餐)

  • 圓肉北蓍羊肉湯

    • 北芪: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升陽益氣、固表止汗

    • 淮山: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補脾養胃、固腎澀精、生津益肺

    • 圓肉、大棗:滋潤益氣 • 羊肉:益氣補虛 • 生薑、竹蔗:驅寒

    合而為湯,美味可口,有固表益氣、滋陰壯陽之功效,為寒冬溫補佳品。

  • 川芎白芷燉魚頭湯

    材料 • 川芎3~9克,白芷6~9克,

    大魚頭1個,豬瘦肉50克,生薑2~3片

    烹製 • 川芎、白芷洗淨,稍浸泡;

    大魚頭洗淨、去鰓;豬瘦肉洗淨,不用刀切。然後與生薑一起放入燉盅內,加入冷開水1500毫升(約6碗水)和少許生油,加蓋隔水燉3小時,進食時調入適量食盬即可

  • 川芎白芷燉魚頭湯

    • 川芎:味辛,性溫。歸肝、膽、心包經,活血祛瘀、行氣開鬱、祛風止痛

    • 白芷 :性溫、味辛微甘、無毒。有祛風、消腫、止痛

    • 大魚頭:味甘、性溫、無毒,暖胃養血

    • 生薑:驅散風寒 本品藥性溫和,味道鮮美,營養價值甚高,又有活血驅風,疏風散寒之效,為冬季及時防治藥膳佳品之一。

  • 頭痛

    1) 按揉太陽穴

    -位置:目外眦與眉梢中間後一凹陷處,按壓有酸脹感

    -時間:1~2分鐘

    -功效:

    清肝明目,通絡上痛

  • 頭痛

    2) 其他可按揉的穴位/按揉「小8字」:

    -印堂:清頭明目,通鼻開窍

    -攢竹:清熱明目,疏風通絡

    -魚腰:鎮靜安神,疏風通絡

  • 頭痛

    3) 雙手抺前額

    4) 頭部五指拿法

    (由前額至後顱)

    5) 單手/雙手掃散法

    -時間:1~2分鐘

    -交替重復3~5次

  • 便秘

  • 便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飲食不節 ►腸胃積熱 ►損傷津液

    懮愁思慮 ►肝鬱氣結 ►氣機鬱滯

    ►大腸傳導失司

    感受外邪 ►陰寒內盛 ►凝滯胃腸

    年老體虛 ►氣血兩虛 ►腸道失養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便秘

    • 自療方法_1:摩腹

    • 操作:以掌面於腹部作小幅度環轉,以透熱為度,維持約5~8分鐘

    • 順時針方向為「補」

    • 逆時針方向為「瀉」

    • 刺激穴位:中脘、天樞、大橫、氣海

  • 便秘

    • 天樞穴

    — 歸經:足陽明胃經

    — 大腸之募穴

    — 定位:於腹部,橫平臍中,前正中線旁開2寸

    — 疏調大腸,扶土化濕,和營調經,理氣消滯

  • 便秘

    • 大橫穴

    — 歸經:足太陰脾經

    — 足太陰與陰維脈交會穴

    — 定位:於腹部,橫平臍中,前正中線旁開4寸

    — 溫中理腸

  • 便秘

    • 中脘穴 — 歸經:任脈 — 胃之募穴。八會穴之腑會 — 定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 和胃,寬中,消食 • 氣海穴 — 歸經:任脈 — 定位:於體前正中線,臍下1.5寸 — 理氣,益氣

  • 便秘

    • 自療方法_2:按壓背俞穴

    • 操作:各穴以大姆指指腹按壓,以酸脹為度,維持約1~2分鐘

    • 刺激穴位:脾俞、胃俞、大腸俞

  • 便秘

    • 脾俞:

    — 於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 胃俞:

    — 於背部,當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 大腸俞:

    — 於背部,當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 養生方法

    • 運動養生 “流水不腐,户樞不蠹”《呂氏春秋》 活動形體,流通血脉,舒利筋骨。

    • 氣功(導引) 保健 調心、調息、調身 外練“筋、骨、皮” 內練“精、氣、神” 動靜結合的身心保健術

    • 其他運動 八段錦、太極

  • • 調神養生 - 清靜養神 保持恬淡寧靜、豁達的情志狀態。 “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素問。上古天真論》 - 愉悅養神 “喜則氣和志達,榮衛通利”《素問。舉痛論》 • 起居養生 - 起居有常,安卧有方。 “起居有時”而能“盡終其天年” “起居無常”則致“半百而衰”《素問。上古天真論》 - 勞逸適度 適度勞動可致氣機通利,臟腑功能正常。 過逸會導致氣血澀滯,臟腑功能低下。 “形勞而不倦”及“不妄作勞”《素問。上古天真論》 “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素問。宣明五氣篇》

  • • 飲食養生 - 均衡飲食 飲食禁忌,因時因人制宜。 - 飲食有節 定量: 飢飽適中 定時: 早飯宜好,午飯宜飽,晚飯宜 少 飲食衛生: 宜新鮮、熟食 - 進食保健 進食宜緩,食宜專致,進食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