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駕鶴去 館閣留餘溫 - ocahtw.files.wordpress.com ·...

3
20149月《僑協雜誌》 14820149月《僑協雜誌》 14848 49 初探廬山觀變幻 「委員長,久違了!」這是毛澤東 1959年登臨廬山,在蔣介石曾經住過的 別墅,留下志得意滿,同時宣示一個時 代遞嬗的語錄,有如長留空谷的足音。 本年619日,承第六屆海峽論壇主 辦單位的安排,隨團訪廬山,在毛主席 曾迎朝曦、觀晚霞留影的陽台落座;他 曾三上廬山,舉行重要會議,首次於乘 坐史達林贈送的座車至中途,水箱高温 迫得罷駛,他下車步行,問當地負責人 這條路有多少個彎道,所得答覆是近400 個,當晚他即寫下登山之後的第一首詩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葱蘢四百旋」 之句。 細數晚近風雲人物,頓覺僅僅數 十春秋,不過彈指,好比落在鄱陽湖上 的雨點,大滴小滴瞬間都不見。思緒激 斯人駕鶴去 館閣留餘溫 鄧蔚林 盪,上溯漢唐,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 嫁;諸葛武侯雖「功蓋三分國,名成八 陣圖」,猶令「江流石不轉」,抱憾於 「遺恨失吞吳」。他羽扇綸巾,從容決 勝於帷幄運籌,能七擒孟獲而感化頑 夷,惟周郎的瑜亮情結難解,俱往矣! 卻令人不勝神馳。 廬山有「春山如夢,夏山如滴, 秋山如醉,冬山如玉」的美稱,其秀麗 曾吸引歷代賢哲高士如李白、蘇東坡、 白居易、陶淵明、岳飛、文天祥、李時 珍、徐霞客、康有為等人,先後留下名 篇佳句。中國四大書院之一的白鹿洞書 院,西元940年即創建於此;遠在384東晉高僧慧遠,在廬山東林寺,倡導 「彌陀淨土法門」,為淨土宗始祖,佛 經遠布日本、印度等處,流傳至廣。 我們專訪位於河東路180 號的蔣介 ▲蔣介石親書「美廬」二字。 石廬山別墅,院內古木參天、合抱巨 幹,蔭庇遊旅,一處叢竹、還是接納堪 輿師的建議,從浙江奉化蔣氏故里移植 而來。它們屬意陣陣和風,悄悄釋出前 人的餘温與垂範,不禁興起瞻望古月的 情懷,崇念神會於駐足,如說寄懷於 酒,不必酣飲,取意於琴,不必撫彈, 寄情於花,無須攀折,託意於月,勿望 常圓,身在此境,細嚼況味,則不必成 佛,已與自然同在。 蔣介石可能有感於未知此去,匡復 何日,對其廬山行館,眷念有加,而有 親書「美廬」勒石之舉,我們可以體會 他行前的複雜心境,帶着愁雲慘霧,百 感交集,更兼不足為外人道者。 風雲際會在此山 「美廬」之於蔣氏,有過温馨的歲 月,原屬避暑勝地的廬山,20世紀也因 他將之帶入風雲變幻,使之成為氣氛特 濃的東方政治名山,其登山交通工具亦 從早期的轎夫到兩架水陸兩用專機,其 一即由毛福梅之堂侄毛邦初駕駛,並藉 車船接駁。 當地居民千人,曾為他的誕辰提燈 熱烈慶祝。 在太乙村一次傍晚的散步,他幾乎 為刺客陳正所暗算,起因於禁錮革命元 勳胡漢民,引起公憤。 七七蘆溝橋事變後十天,他在此發 表「廬山談話」,在「美廬」半夜來回 踱步,下令決心守土抗戰,以宣言號召 全民,人不分男女老幼,地不分南北西 東,一致以身許國,扺禦外侮(宣言出 自陳布雷手筆)。 1933~37 年,他舉辦廬山軍官訓練 團,每期2,500 人,以中高階軍官為對 象,視同黃埔軍校第二,銳意厚植菁英 幹部,投入戰場;名將湯恩伯、孫連仲 ▲廬山別墅,古木參天,右側巨幹為金錢松。 48 20149月《僑協雜誌》 148

Upload: others

Post on 06-Jul-2020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5 download

TRANSCRIPT

2014年9月《僑協雜誌》148期 2014年9月《僑協雜誌》148期

48 49

初探廬山觀變幻「委員長,久違了!」這是毛澤東

1959年登臨廬山,在蔣介石曾經住過的

別墅,留下志得意滿,同時宣示一個時

代遞嬗的語錄,有如長留空谷的足音。

本年6月19日,承第六屆海峽論壇主

辦單位的安排,隨團訪廬山,在毛主席

曾迎朝曦、觀晚霞留影的陽台落座;他

曾三上廬山,舉行重要會議,首次於乘

坐史達林贈送的座車至中途,水箱高温

迫得罷駛,他下車步行,問當地負責人

這條路有多少個彎道,所得答覆是近400個,當晚他即寫下登山之後的第一首詩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葱蘢四百旋」

之句。

細數晚近風雲人物,頓覺僅僅數

十春秋,不過彈指,好比落在鄱陽湖上

的雨點,大滴小滴瞬間都不見。思緒激

斯人駕鶴去 館閣留餘溫▓鄧蔚林

盪,上溯漢唐,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

嫁;諸葛武侯雖「功蓋三分國,名成八

陣圖」,猶令「江流石不轉」,抱憾於

「遺恨失吞吳」。他羽扇綸巾,從容決

勝於帷幄運籌,能七擒孟獲而感化頑

夷,惟周郎的瑜亮情結難解,俱往矣!

卻令人不勝神馳。

廬山有「春山如夢,夏山如滴,

秋山如醉,冬山如玉」的美稱,其秀麗

曾吸引歷代賢哲高士如李白、蘇東坡、

白居易、陶淵明、岳飛、文天祥、李時

珍、徐霞客、康有為等人,先後留下名

篇佳句。中國四大書院之一的白鹿洞書

院,西元940年即創建於此;遠在384年東晉高僧慧遠,在廬山東林寺,倡導

「彌陀淨土法門」,為淨土宗始祖,佛

經遠布日本、印度等處,流傳至廣。

我們專訪位於河東路180號的蔣介

▲蔣介石親書「美廬」二字。

石廬山別墅,院內古木參天、合抱巨

幹,蔭庇遊旅,一處叢竹、還是接納堪

輿師的建議,從浙江奉化蔣氏故里移植

而來。它們屬意陣陣和風,悄悄釋出前

人的餘温與垂範,不禁興起瞻望古月的

情懷,崇念神會於駐足,如說寄懷於

酒,不必酣飲,取意於琴,不必撫彈,

寄情於花,無須攀折,託意於月,勿望

常圓,身在此境,細嚼況味,則不必成

佛,已與自然同在。

蔣介石可能有感於未知此去,匡復

何日,對其廬山行館,眷念有加,而有

親書「美廬」勒石之舉,我們可以體會

他行前的複雜心境,帶着愁雲慘霧,百

感交集,更兼不足為外人道者。

風雲際會在此山「美廬」之於蔣氏,有過温馨的歲

月,原屬避暑勝地的廬山,20世紀也因

他將之帶入風雲變幻,使之成為氣氛特

濃的東方政治名山,其登山交通工具亦

從早期的轎夫到兩架水陸兩用專機,其

一即由毛福梅之堂侄毛邦初駕駛,並藉

車船接駁。

當地居民千人,曾為他的誕辰提燈

熱烈慶祝。

在太乙村一次傍晚的散步,他幾乎

為刺客陳正所暗算,起因於禁錮革命元

勳胡漢民,引起公憤。

七七蘆溝橋事變後十天,他在此發

表「廬山談話」,在「美廬」半夜來回

踱步,下令決心守土抗戰,以宣言號召

全民,人不分男女老幼,地不分南北西

東,一致以身許國,扺禦外侮(宣言出

自陳布雷手筆)。

1933~37年,他舉辦廬山軍官訓練

團,每期2,500人,以中高階軍官為對

象,視同黃埔軍校第二,銳意厚植菁英

幹部,投入戰場;名將湯恩伯、孫連仲

▲廬山別墅,古木參天,右側巨幹為金錢松。

48

2014年9月《僑協雜誌》148期

2014年9月《僑協雜誌》148期 2014年9月《僑協雜誌》148期

50 51

等,均循此階梯成就勳業。當時人人強

烈期望被優先點名奉派赴戰,甚至老蔣

尚在廣場慷慨陳詞,陳誠手持名冊指派

立即離隊出發。

蔣委員長為挽救內憂外患的國家,

於此倡行「新生活運動」,期盼國人揚

棄陋習,奮發有為,勇往邁進。

他也在此決定發行金圓劵,卻抑制

不了通貨膨脹,筆者在廣州接讀一封家

書,郵資赫然高達25萬元,今日履此,

感觸殊深。

猶記六歲隨雙親逃難,輾轉從鐵路

經衡陽赴韶關,於夜半熟睡中,在廣西

冷水灘站,所攜細軟三個包袱,悉數遭

下車乘客順手牽羊,若非我母事前縫製

布袋一口,內置關金紙幣,貼身掛我胸

前,則際遇之慘,可想而知。關金,也

是由他決定發行。

馬歇爾為居間協調國共和談,曾僕

僕風塵,八上廬山,無功而還,黯然返

美。

有一年,香港地產商刋布一則廣

告,拍賣廬山別墅,說:「蔣介石失去

的,毛澤東得到的,統統賣給你!」曾

引起住在紐約的宋美齡特別關切,着蔣

緯國進行瞭解,嗣知只是一場誤會。蔣

家之於廬山,關係千絲萬縷,可資一

證。

我們步入蔣宋伉儷居室,目睹陳

設,未見豪奢,但得雅緻,蔣不愛酒,

獨鍾鮮魚,因有煤氣冰箱一具,算屬當

代時尚;夫人手繪三幅油畫,重現易安

居士「物是人非事事休」的詞情。畢竟

人亡物在,總是啟人哀思。

客似雲來如朝露「美廬」曾經時彥薈萃、冠蓋雲

集,密使穿梭,很多重要會議、決策,

於此拍板,而今,職司門禁的侍衛室,

竟也琳瑯書畫,傳承不可逆的民族文

化;近隣小舖,紛陳山產時果,因見店

▲廬山別墅美廬。

家已是新世代,也就未問別墅主人是否

光顧過。

毛澤東之於「美廬」,也是一見傾

心,成為國共雙雄的唯一共識。蘇軾詞

中,有「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

須滿十分,浮名浮利,休苦勞神,似隙

中駒,石中火,夢中身,且陶陶樂取天

真,幾時歸去,作個閒人,背一壼酒,

一張琴,一溪雲」的況懷,在「雲深不

知處」的廬山,特別令人有所感悟。

廬山有十八國建築風格的別墅六百

多棟,牯嶺街的商店餐館,則掩映於綠

蔭花卉之中,截然不同於台北牯嶺街

以往的書卷氣。走進僅有的一家新華書

店,可以買到舊書而無古籍,或許山居

社羣,已參透「光陰者百代之過客」,

在日暖花香山鳥啼的時節,得自在處且

自在,與其皓首窮經,不如自支高枕聽

午蟬。

我們自知塵緣未了,否則,可能

有人會不在乎「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

年」,毅然就地結蘆,放懷於採菊東籬

的悠然。

「千秋氣節久彌著,萬古精神又

日新」,是大中至正、其介如石的浩然

之氣,與毛澤東之循歴史巨變,看誰主

浮沈,「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狂

放,可作不同的評價。

在百轉千迴的下山之路,仰望蒼

穹,雖無一行白鷺上青天的景象,但名

山有奇氣,儘在不言中,「青山依舊

在,幾度夕陽紅」,則已道盡生之有涯

的短暫,唯能揮灑自如者堪羨。

蹣跚步武登名閣少時讀《古文觀止》,尚在中學

國文課,業師顏美德以杜牧的「阿房宮

賦」和王勃「滕王閣序」為首選。早年

到咸陽,由於楚人一炬成焦土,無緣一

睹覆壓三百餘里的阿房宮;這次南昌參

訪,自忖機會難得,就不考量體能脚力

負荷,登滕王閣,對此巍巍一閣枕碧

流,其千年以降,歴古今之變,積不朽

▲滕王閣壁畫歷代江西群賢像。

51

2014年9月《僑協雜誌》148期

2014年9月《僑協雜誌》148期 2014年9月《僑協雜誌》148期

52 53

名篇,而興廢頻仍,緊繫盛衰,光是一

個史上僅有,自前後29次修繕和重建

走過來的古蹟,即已值得珍惜「到此一

遊」的訪緣,何況它「瑰偉絕特」,江

南首屈一指,足堪細讀、更是一部世代

存亡續絕的長卷?

滕王閣的創建者,是唐太宗李世民

之弟李元嬰,他於唐貞觀13年(公元639年)6月受封為滕王,此閣既非宗教建

築,也不是衙署,而是當年滕王為歌舞

宴樂而興建的高雅文化殿堂,一處集江

南臨觀之美的覽勝之地。

它坐落在南昌老城之西,於河江

交匯之處,依城臨江,面對西山,與湖

北的黃鶴樓、湖南的岳陽樓,是名聞海

內外的三大勝蹟;鼎足千秋;黃鶴盤鄂

渚,岳陽据巴邱,滕王閣則既得山川

之勝,復因神童王勃寫下千古絕唱之

「序」,又兼得韓愈為記,杜牧詩碑,

匾額楹聯,異彩滙成奇珍,東坡居士墨

蹟,尤為壁上之至寶。

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剛被罷

相的王安石,來到滕王高閣之上,面對

韓愈碑刻,品吟良久,嗣命人拓下,緩

步迴廊,舉目贛江,白波逐浪,還有感

而發,而成絕句:

「白浪翻江無已時,陳蕃徐孺去

何之;愁來逕上滕王閣,覆取文公一片

碑」。

愛國詩人辛棄疾,於南昌知府任

內,也曾於此酒會詩朋。還有光耀史

冊、氣壯山河的文天祥,曾於此詩詠報

國之志;朱元璋則於大敗陳友諒之後,

在閣上大擺慶功宴,犒勞三軍,採納軍

師劉伯温之言,搗陳氏鏤金之床,放待

宰之鹿歸山,用示摒棄驕奢淫逸,以勵

同心一德。

唐伯虎在這裡畫過一幅「落霞孤鶩

圖」,詩題:「畫棟珠帘烟水中,落霞

孤鶩測無踪;千年想見王南海,曾借龍

王一陣風」。類此名人軼事掌故,繁若

星辰,單單人傑廳的壁畫,已令訪客目

不暇給,遑論細審螺旋藻井,檐角斗拱

了。據悉城南尚有寥寥數筆,一石一魚

均可入畫的巨匠八大山人紀念館,惜因

行程所限,只能抱憾。

滕王閣樓高相當於現代建築的12層,憑欄遠眺,其兩側重樓疊翠,氣勢

磅礡,如星月交輝,不僅可以靜觀百舸

爭流,心與春雲共遠,無須登泰山亦可

小天下,窮千里目。

筆者下得樓來,團友同仁在城廓石

板步道,已着先鞭,文風不動的午後,

有點燠熱,中國僑聯的美女幹部鄭慧,

陪同探索唐人的足跡,才發覺我們也只

為明日之史,寫下簡短交流的刻痕。

在萋萋芳草的外場,瞥見一些疑似

被棄置的巨型石雕,僑協雜誌執行編輯

張國裕,視同掏寶作攝錄,我們無從推

估它的誕生、傾聽它的際遇,判讀它的

謎團。

心儀國粹訪瓷都「若人生如花,不隨花富貴,淡者

香;若人生如竹,不以傲氣襲人,善者

和。待人從善,遇事隨緣,心安神泰,

福壽自來」。

這是景德鎮玉柏瓷業公司在圖鑑

上,介紹產品的文字,饒富創意而不落

俗套,它不在標榜製作工序的繁複,與

乎品質的佳妙,寓哲理於三言兩語,弘

道於物情與人情,如此商賈,顯示民德

歸厚。

在後唐五代,景德鎮已開始製造青

白瓷器,宋代始有較大轉變,肇因於它

有白度高而耐火的優良瓷土,(這種瓷

土據說還可開採五十年,但當局已進行

管制),其次,有大量可資利用的松柴

燃料,現以科技發達,已改採較先進能

源取代,而且,能觀察木柴火喉,拿揑

高温的師傅已被奉為國寶了。

景德鎮除能佔水路交通便利,當年

由於北方長期混亂不安,使得南來的工

匠帶來各地的製作技巧,尤其在薄胎素

面作品,於劃花邊緣釉色青暗處,如影

隨形,予人以輕巧活潑造型,如水似玉

的優美流暢紋飾,成為被命名「影青」

的青白瓷,廣受大眾喜愛,許多窯廠相

繼仿造,因而形成龐大的影青瓷系。

玉柏瓷業公司產品手冊以「青語」

命名,強調「會呼吸的餐器,打造一座

瓷香花園,分享生命中每一份感動。青

言細語,浪漫温馨」,看來自有所本。

訪團同仁先後巡視了頗具規模的

成品陳列,與拉坏手作、畫工白描的絕

藝,幾枝修竹幾枝蘭,花鳥湖山非等

閒,巧手細筆多曼妙,大雅都在方寸

間。

門市部28頭「龍騰盛世」餐具,

原價1,080元,當天特價380元;46頭則

從2,280降至480元,大大激起同仁購買

慾,加上業者有安全的貼心包裝,一時

買氣暢旺,使流連難決者卡在體積與重

量的負荷,以至晚宴時刻,尚有專車後

送驗收的。

我們也看到業界的傳承、創新與轉

型,新世代設計藝術大師蔡玲玲現場的

導覧與解惑,讓聆者增益。

在美不勝收的牆櫃,滿眼盡是温

婉的名瓷器物,靜待採摘,藏家會醉在

其中,賞者幸福滿滿,它們精美如詩,

與它相伴,可以浮華一生,如你淡看烟

塵,也能洗盡鉛華,水蓮朶朶,為你編

織一段青花之夢。

肅然佇立的路燈,有如接受校閱的

標兵,竟也含情默默,一身青花,說這

就是景德鎮,別忘了再度光臨!(作者

為本會理事)

▲青語青花瓷。

▲「龍騰盛世」青花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