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公阿嬤 - goldminers.ddm.org.twgoldminers.ddm.org.tw/goldminers/vol53_2_3.pdf ·...

竿穿仿便我覺得經過六十年的 時間,阿嬤還是在工作, 而且阿嬤是一直做這份工 作,這種認真的態度,深 深值得我們學習。 葉庭愷 (大坪國小.五年級) ˙ ˙ ˙ ˙ ˙ ˙ 穿穿── 便穿彿 穿穿彿穿穿穿退便 退 戴上頭巾、蛙鏡,穿上釘鞋,腰間 再繫上網袋,阿嬤穿上海女的標準 裝備,俐落地完成任務。 怎麼拿捏鞋子的長度 與大小?用手肘量! 將稻草一根根 揉捏、穿過尼 龍繩,再用三 叉棒壓實,反 覆作工,完成 厚實的鞋底。 因為老爺爺的技術, 讓我知道草鞋是如何編 織,令人佩服不已。 因為海女阿嬤的介 紹,讓我知道大海裡有許 多寶藏,令人大開眼界。 張芸蔚 (三和國小.三年級) 海女阿嬤就像海中蛟龍,潛水再起來,手中滿是石花菜。 石花菜必須經過5~7天反覆曬 乾、洗淨,才能製成石花凍。 小童軍們圍著阿嬤追問採石花的 技巧。 小朋友, 稻草可以變鞋子嗎? 阿公變給你們看! 坐上木枕,阿公開始動手敲 打,把竹子變成椅子。 竹仔師說椅子的雙腳最難 做,觀察多年才找到訣竅。

Upload: others

Post on 21-Oct-2019

1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叩叩、叩叩叩……清脆的敲打

響聲,從金山老街巷尾傳

來,年屆八十的竹椅匠師方瑞其,

赤腳踩住圓滑的竹竿,和藹地對小

童軍說:「阿公表演做竹椅給你們

看。」不到半小時,幾根粗細不一

的桂竹,就在具節奏感的敲打削挖

聲中,漸漸有了椅子的雛形。

「竹子怎麼變成椅子?為什麼會

有聲音?竹子從哪裡來?阿公為什

麼沒穿鞋?」從沒見過竹椅的小童

軍,邊問邊模仿阿公的動作手勢,

阿公笑著反問小童軍:「想學嗎?

讀國中以後再來。」

一九三六年出生的方瑞其,金

山鄰里叫他「竹仔師」,

十三歲離開故鄉瑞芳,

到基隆跟著叔公學藝,

當了三年四個月的學

徒,從師父手中得到一套

工具。出師後,正好趕上臺灣竹

製家具的黃金時期。

手工竹製家具輕巧耐用又便宜,

一直是早年常民生活

的必備品。

一九六○

年代,方

瑞其帶著

一手技藝,

搬到金山橫街(今慈護

街),成家立業開起竹店。他選用

二年生,軟硬適中的桂竹,做成竹

製家具;又高又粗的孟宗竹,則剖

成七、八米長的篾片,賣給編製秧

篦、竹簍、魚篩的匠師;加上近海

漁業所需的竹架、家庭用的竹篙、

竹梯等,店內一個月就用掉十五噸

的竹子。

然而,竹店開不到幾年,塑膠產

業興起,家庭、農業、漁業用具全

都改用塑膠製品,方瑞其只好轉

行,將叔公傳下的工具收進倉庫,

改用孟宗竹為建築業搭鷹架,偶爾

零賣曬衣用的竹篙,勉強守住一家

竹店。

七、八年前,一張擺在東海岸藝

品店的竹椅,讓方瑞其決定重拾手

藝。精湛技藝一傳開來,製作竹藝

品、擔任顧問的邀約接踵而至,他

我覺得經過六十年的

時間,阿嬤還是在工作,

而且阿嬤是一直做這份工

作,這種認真的態度,深

深值得我們學習。

—葉庭愷

(大坪國小.五年級)

都一派輕鬆承接

下來,憑著幾把版尺和設計圖,太

師椅、老人椅、躺椅、攤車,都難

不倒他。

「以前為生活而做,現在為

興趣而做,更想把技藝傾囊相

授。」摸著雙手的厚繭,方

瑞其順勢拔出掌中的竹刺,

若無其事地說,做工藝需要

耐心、毅力和眼力,許多人

來向他拜師學藝,最後還

是吃不了苦頭而放棄。

儘管阿公常念著八十歲

草鞋阿公鄧賢能

一竹仔師方瑞其

海女採石花、蹦火仔捕魚、打石砌梯田……

北海岸擁有許多獨特的人文風采,然而隨著時光推移,

許多的生活藝術和文化傳統只能從老照片裡去回憶。

這個夏天,我們特別邀請剛成立的法鼓小童軍一起下鄉,

聆聽海女阿嬤、草鞋阿公和竹仔師講古,分享拿手絕活;

這場跨世代的對話,除了讓孩子認識家鄉的瑰寶,

也看見阿公、阿嬤們就地取材、與自然和合共生的智慧。

三芝˙

石門˙

金山˙

萬里鄉土人文誌

三芝˙

石門˙

金山˙

萬里鄉土人文誌

專題特寫

專題特寫

小童軍

文/邱惠敏、許翠谷、黃佳卿

圖/李東陽、吳嘉峯

哇!阿嬤採到石花了!」看到

海女阿嬤像是海中蛟龍,小

童軍們不禁發出驚呼聲。

拜日劇《海女》之賜,海女再度引

發人們討論的熱度。從東北角到北海

岸正是臺灣海女的故鄉,不過,現在

只剩萬里野柳、貢寮澳底兩地不到

十位的海女,多已升格為「海女阿

嬤」。七十三歲的林劉碧蘭,就是野

柳最年輕的海女。

「為何要採石花?怎麼學會游泳、

潛水?為什麼不用穿泳衣?」面對小

朋友五花八門的問題,阿嬤笑著一一

回答,野柳人靠海吃海,會游泳是很

自然的,她從十三歲就開始下海採石

花。至於裝備,一直都是穿長袖、長

褲與戴蛙鏡,不過這十多年來,頭巾

變成毛巾,草鞋變成膠鞋。腰間繫的

尼龍網袋是特製的,網底一拉就開,

石花就掉下來。

臺灣五、六○

年代,因日本大量收

購臺灣的石花製成「寒天」,就是我

們所說的洋菜,也造就特有的「時代

產物」─

海女採石花,高峰期光是

野柳就有一、二十位。

教學與展示。

「時代在進步,物質的取得愈來愈

方便,人們似乎不太懂得珍惜的意

義。」午後陽光從窗隙灑落,鄧賢能

老皺的雙手,持續且靈巧地來回穿

梭,彷彿野柳岬的潮來潮往,在拍岸

而來的時代潮流中,為即將消逝的草

鞋工藝留下了令人難忘的一筆。

(許翠谷)

到基隆或臺北販魚買菜,要走上

四個多小時的石子路,靠的就

是一雙草鞋。鄧賢能回憶,早

年的草鞋,以乾稻草為鞋底,

月桃葉或菅芒葉做穿繩,輕

巧又防滑,就像大自然的禮

物,加上草鞋成本低、穿起

來不咬腳,又可避免礁石或

珊瑚割傷,不僅魚販挑夫

需要它,更是海女們的基

本裝備。

不過,編一雙草鞋耗時兩個鐘頭,

一天下來頂多完成四、五雙,賺不了

幾個錢,因此編草鞋的人並不多。鄧

賢能的本業是漁夫,打草鞋純粹出於

興趣,數年前,萬里一帶專門編草鞋

的阿嬤往生,無人接替,他才又重拾

技藝。

時隔七十多年,鄧賢能手中的草

鞋,雖然還是以曬乾的稻草打底,但

鞋頭與鞋帶已經換成尼龍繩。從日據

時代至今,一雙雙草鞋走過魚路古

道、踏過礁岩石槽,和北海岸的常民

生活緊緊相繫;如今平坦的柏油路開

通,海女們換上了塑膠釘鞋,而鄧賢

能編草鞋也不再是為了討生活,而是

的午後……

鄧賢能從小就善於觀察、喜歡動

手做玩具,舉凡紙風車、竹蜻蜓、

草蚱蜢樣樣難不倒。就讀小學一年

級時,有天放學回家,看到外婆做

了一半的草鞋,順手接過來編織,

沒想到做得有模有樣,於是開始編

草鞋賺零用錢買糖吃。

民國三、四○

年代,橡膠鞋尚未

普及,金山、萬里的民眾翻山越嶺

地提問,八十七歲的草鞋師傅鄧賢

能坐在自製的編草鞋機具上,咧著

嘴開心地和孩子們話家常。聽著聽

著,我們彷彿也跟著鄧賢能回到

七十多年前、那個瞧著外婆編草鞋

阿公,一雙鞋要編多久?」

「為什麼以前的人不穿球

鞋,要穿草鞋?」「草鞋好穿嗎?

為什麼現在不流行了?」野柳港東

巷子裡的民宅中,小童軍七嘴八舌

就要退休了,但每每看到有人遠道

而來請他特製竹椅、竹梯,便露出

笑容說:「還是願意做到眼睛閉上

的那一刻。」�

(黃佳卿)

在北海岸,每逢農曆三月至五月是

石花的盛產期,石花其實不是花,是

一種生長於海岸潮間帶深褐色的藻

類,位於潮間帶最外海,也就是低潮

線附近至潮下帶三到十公尺深,要等

到流水(退潮)才能採,尤其在農曆

的初一、十五流水最乾時,是採摘石

花菜最佳的時機,其他時間就得靠有

經驗的海女潛入海中採集。

目前野柳地區僅剩四位海女,林劉

碧蘭是最年輕的一位,但採石花已經

有六十年的經驗,連白冰冰主持的節

目都曾特別請她下海示範。問她在海

女的生涯中最難忘的事,竟是當年為

了多賺點錢,一船載著十三個人要到

基隆嶼採石花,沒想到竟然翻船,幸

好這群「大海的女兒」臨危不亂,在

海上漂流等待救援。村裡的人等不到

她們回來,趕緊到保安宮請示開漳聖

王「陳聖公」,陳聖公指示大家往燭

臺雙嶼尋找,最後十三個人通通平安

獲救。

現在,阿嬤年紀大了,家人顧慮她

的安全,不希望她再下海,所以除了

為學童的校外教學示範,要再看到海

女採石花的景象,可得碰運氣了!

(邱惠敏)

海女阿嬤林劉碧蘭

�戴上頭巾、蛙鏡,穿上釘鞋,腰間

再繫上網袋,阿嬤穿上海女的標準

裝備,俐落地完成任務。

�怎麼拿捏鞋子的長度

與大小?用手肘量!

▲�將稻草一根根

揉捏、穿過尼

龍繩,再用三

叉棒壓實,反

覆作工,完成

厚實的鞋底。

因為老爺爺的技術,讓我知道草鞋是如何編織,令人佩服不已。因 為 海 女 阿 嬤 的 介紹,讓我知道大海裡有許多寶藏,令人大開眼界。

—張芸蔚(三和國小.三年級)

▲�海女阿嬤就像海中蛟龍,潛水再起來,手中滿是石花菜。

阿公阿嬤

▲��石花菜必須經過5~7天反覆曬

乾、洗淨,才能製成石花凍。▲

��小童軍們圍著阿嬤追問採石花的

技巧。

小朋友,

稻草可以變鞋子嗎?

阿公變給你們看!

學絕技

▲��坐上木枕,阿公開始動手敲

打,把竹子變成椅子。▲

��竹仔師說椅子的雙腳最難

做,觀察多年才找到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