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假错案与党员司法责任 - peopledownload.people.com.cn/dangwang/one15441584831.pdf ·...

35
1 2017·07 ◎ 作者简介: 尹伊君,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 检察厅党支部书记、厅长。曾任最高人 民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2007 年 7 月至 2009 年 7 月任吉林省吉林市委常委、副 市长(挂职)。 冤假错案是迄今为止任何社会和司 法制度都无法避免的问题。及时发现、 坚决纠正并尽量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 是社会进步、司法文明、司法公正的重 要标志,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建设水平 的重要标尺,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法治不可回避并且必须解决好的重大 理论和现实问题。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旗帜,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民 族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法治事业取 得显著成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 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河北聂树斌案、新疆谭新善案、甘肃沈 六斤案、安徽杨德武案、吉林刘吉强案, 以及早些时候的浙江张辉、张高平叔侄 案和安徽于英生案等冤假错案相继得到 冤假错案与党员司法责任 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检察厅党支部书记、厅长 尹伊君 纠正,充分表明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 国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切实体现了 习近平总书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 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要求,人 民群众对司法的信任感进一步增强,司法 的公信力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人民 群众对冤假错案形成原因的追问及追责 呼声,也使我们强烈意识到,必须从加 强党的建设、强化党员司法责任、严格 落实冤假错案党纪责任的高度,认识冤 假错案与党员司法责任问题。 党员司法责任是党员责任在司法 工作中的具体化与实践化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 领导地位为宪法所确定。党员是社会主 义建设事业中的先进分子,党员的先进 性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所决定的。 党的执政党地位和先进性决定每一名党 员都必须承担与普通群众不同的特殊责 任。 按照现代汉语解释,“责任”一词 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 也就是履行应当履行的义务,承担应当 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 好应当做好的工作;二是指没有做好自

Upload: others

Post on 23-Oct-2020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12017·07

    ◎ 作者简介:

    尹伊君,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

    检察厅党支部书记、厅长。曾任最高人

    民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2007 年 7 月至

    2009 年 7 月任吉林省吉林市委常委、副

    市长(挂职)。

    冤假错案是迄今为止任何社会和司

    法制度都无法避免的问题。及时发现、

    坚决纠正并尽量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

    是社会进步、司法文明、司法公正的重

    要标志,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建设水平

    的重要标尺,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法治不可回避并且必须解决好的重大

    理论和现实问题。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旗帜,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民

    族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法治事业取

    得显著成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

    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河北聂树斌案、新疆谭新善案、甘肃沈

    六斤案、安徽杨德武案、吉林刘吉强案,

    以及早些时候的浙江张辉、张高平叔侄

    案和安徽于英生案等冤假错案相继得到

    冤假错案与党员司法责任

    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检察厅党支部书记、厅长 尹伊君

    纠正,充分表明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

    国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切实体现了

    习近平总书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

    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要求,人

    民群众对司法的信任感进一步增强,司法

    的公信力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人民

    群众对冤假错案形成原因的追问及追责

    呼声,也使我们强烈意识到,必须从加

    强党的建设、强化党员司法责任、严格

    落实冤假错案党纪责任的高度,认识冤

    假错案与党员司法责任问题。

    党员司法责任是党员责任在司法

    工作中的具体化与实践化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

    领导地位为宪法所确定。党员是社会主

    义建设事业中的先进分子,党员的先进

    性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所决定的。

    党的执政党地位和先进性决定每一名党

    员都必须承担与普通群众不同的特殊责

    任。

    按照现代汉语解释,“责任”一词

    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

    也就是履行应当履行的义务,承担应当

    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

    好应当做好的工作;二是指没有做好自

  • 2017·072

    己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

    义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因故意或过失

    行为被追究责任。由此可知,责任意味

    着忠于职守,恪尽职责,敢于担当,不

    辱使命。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高度自觉的担当

    精神,中国人自古就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宋张载立

    誓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

    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范仲淹写

    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万古警句,南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

    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文天祥留下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名言,清代顾炎武、林则徐发出了“天

    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感慨。著名维新变

    法志士梁启超说:“知责任者,大丈夫

    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说:“惟

    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

    之肩上。”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为

    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舍生忘死、挺身

    而出,前赴后继、肝胆涂地,生动诠释

    了中华民族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品格,

    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

    共产党人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

    想和奋斗目标,尤其强调责任意识和担

    当精神。马克思说:“世界上有许多事

    情必须做,但你不一定喜欢做,这就是

    责任的涵义。”在《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又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

    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

    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

    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

    界的联系而产生的。”中国共产党从成

    立之初就自觉担当起争取民族独立和人

    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历

    史责任,无数革命先烈为之抛头颅、洒

    热血,利居众后、责在人先,一往无前、

    奋斗终身。“铁肩担道义”,李大钊这

    一掷地有声的勉语,正是他自己一生奋

    斗的真实写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充

    分表现了他为国家民族奋斗终身的责任

    感和使命感。据 1945 年党的七大时的初

    步统计,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及抗

    日战争时期,76 万多人牺牲在战场上,

    其中共产党员 32 万多人,占将近一半,

    他们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新中国。 担当

    责任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具体体现,

    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习近

    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干部就要有担当,

    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

    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不能只想当官不想

    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

    想出力。”

    中国共产党目前拥有 8900 多万名党

    员,党员在国家机关特别是司法机关中

    所占比例尤重。执政党的性质和地位决

    定,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

  • 32017·07

    党员应当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核心

    力量,成为司法办案的中坚分子,承担

    特殊重要的司法责任,在实现和维护社

    会公平正义、保障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党员司法责任

    是党员责任在司法工作中的具体化、实

    践化,根本依据仍然是党章党规。党员

    司法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必须具备扎实的法律专业知

    识。这既是做好司法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也是党员司法人员必须履行的义务和应

    尽的职责。党章第三条规定的党员第一

    项义务指出,党员必须“认真学习科学、

    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

    民服务的本领”。按照党章第三十六条

    第四项的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有

    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

    专业知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领导干部学习不学习不仅仅是自己的

    事情,本领大小也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

    而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情。”

    因此,党员司法人员必须将具备扎实的

    法律专业知识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养

    成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法律专业知识的

    良好习惯,努力成为精通业务、善办复

    杂案件的司法专门人才,做到面对各种

    疑难复杂案件时,都能心中有底、成竹

    在胸。司法部门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将

    具备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作为增强领导

    能力的基本要求,切实增强“本领恐慌”

    意识,提高法治思维,不断提升胜任司

    法工作领导岗位的水平。

    第二,必须在司法办案中起先锋模

    范作用。党章第二条规定,中国共产党

    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

    的先锋战士。同理,党员司法人员是司

    法机关中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

    和先锋战士,是司法机关中觉悟最高、

    素质最优、能力最强的成员,是司法办

    案的主体、骨干和最值得信赖、最需要

    依靠的力量,必须在任何时候、任何条

    件、任何岗位,都能立足本职、无私奉献,

    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切实按照党

    章第三条第二项和第三项的要求,“在

    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

    模范作用”“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

    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

    多作贡献”,真正在司法办案中发挥带

    头表率作用,团结和带领周围群众共同

    做好司法工作,始终无愧于共产党员先

    进分子和先锋战士的称号。

    第三,必须始终坚持严格依法办案。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

    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

    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

    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要“规范

    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

    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

    到公平正义”。确保公正司法,要求每

    一名党员司法人员都必须忠于法律,以

    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必须信仰

    法律,自觉抵制权力、关系、人情等各

  • 2017·074

    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必须捍卫法律,

    使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能经得起事实和

    法律检验,成为“铁案”;必须坚守法治,

    切实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端稳天平,

    握牢法槌,铁面无私,秉公司法”“以

    至公无私之心,行光明正大之事”。

    第四,必须坚决维护当事人的合法

    权益。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实践中形

    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

    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群

    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是党一切工作的根本

    出发点和目的。坚持群众路线,就要真

    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

    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正为群众办好事、

    办实事,实现和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

    党章第三条第七项规定,党员必须“密

    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

    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

    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这

    就要求,党员司法人员在司法活动中必

    须牢固树立群众观念,贯彻落实群众路

    线,依法为当事人解难事、办实事、做

    好事,全面实现司法定分止争、救济权

    利、制约公权三项重要功能。特别是要

    通过救济权利坚决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正

    当权益,不允许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

    或者放纵其他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

    侵占和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真切维

    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必须是我们每一名

    党员司法人员的工作落脚点和根本价值

    追求。

    党员司法人员必须坚守纠防冤假

    错案底线

    冤 假 错 案 是 司 法 公 正 的 毒 瘤。 每

    一起冤假错案的发生,都对当事人及其

    亲属造成巨大甚至无法弥补的伤害,严

    重损害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信心和期

    待,让司法蒙羞,甚至严重阻碍法治建

    设的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

    民群众每一次经历冤假错案,损害的都

    不仅仅是他们的合法权益,更是法律的

    尊严和权威,是他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

    信心。”党中央高度重视冤假错案防治

    工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健

    全冤假错案有效防范、及时纠正体制。

    2013 年 8 月, 中 央 政 法 委 出 台 了《 关

    于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规定》。随后,

    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关于切实履行检

    察职能、防止和纠正冤假错案的若干意

    见》。党员司法人员必须坚决贯彻落实

    中央的部署要求和有关规定,坚决纠正

    和清除冤假错案,切实坚守纠防冤假错

    案的底线。

    (一)坚守纠防冤假错案底线,是

    党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原则的重要

    体现

    党章总纲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

    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

    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

    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原则是党的思想

  • 52017·07

    路线和工作原则在司法领域的体现。党

    员贯彻落实党的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

    是、有错必纠,就必然要求弘扬求真务

    实精神,按照党章第三条第六项的要求,

    “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

    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按照党

    章第三十六条第三项的要求,“坚持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讲实话,办实事,

    求实效”。在司法办案中,要以事实为

    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无罪推定原

    则,坚持疑罪从无原则,坚持罪刑法定

    原则,坚持证据裁判原则,对确有冤错

    可能的申诉案件要及时复查,对原判决

    裁定确有错误的要坚决纠正。

    (二)坚守纠防冤假错案底线,是

    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

    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

    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始终得

    到人民群众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党

    章总纲规定,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坚

    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要求,“党

    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

    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党是为人民服务

    的,是要为人民做事的,“我们讲宗旨,

    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

    这句话。”为人民服务不是抽象的,它

    要求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把人民利益

    放在首位。司法工作为人民服务,就是

    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保护国有财产

    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

    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

    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

    经济秩序。对于有错误可能的,危害公民

    权利和涉产权的申诉案件,发现一起,坚

    决纠正一起,决不让人民群众利益受损。

    (三)坚守纠防冤假错案底线,是

    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理念的重要体现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

    族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对新中

    国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

    略。十六大进一步丰富依法治国内涵,

    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方略

    的根本原则。十八大指出“法治是治国

    理政的基本方式”,确立依法治国新任

    务和目标,并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依法治国十六字

    方针。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依

    法治国问题,对依法治国进行总体部署

    和全面规划。十九大强调“全面依法治

    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

    要保障”,决定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

    领导小组,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进入了新阶段。公正司法,不断提高司

    法公信力,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

    保证。冤假错案是司法公信力的最大杀

    手,如果说一件司法不公的案件足以损

    害 99 件司法公正案件所建立起来的司法

    公信力,那么,一件冤假错案对司法公

    信力的损害,足以顶得上 99 件其他司法

    不公案件。冤假错案虽然是不可避免的,

    但对冤假错案的态度却是衡量司法制度

  • 2017·076

    公正和公信力的重要指标。建立和提升

    司法公信力不妨从纠正冤假错案开始。

    (四)坚守纠防冤假错案底线,是

    党尊重和保障人权理念的重要体现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社会主义国家的

    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

    内容。1991 年国务院发表《中国的人权

    状况》白皮书,首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

    肯定了人权概念。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

    “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

    管理国家的权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

    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

    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

    障人权。”2004 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

    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国家尊

    重和保障人权”,首次将人权写入宪法。

    2012 年刑事诉讼法修改时,专门将“尊

    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刑事诉讼法的一项

    重要任务加以规定。尊重和保障人权,

    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理

    念,成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主

    题。人权的概念涉及范围很广,其中申

    诉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在纠正冤假

    错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宪法第四十一

    条规定,“对于公民的申诉,有关国家

    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

    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司法机关以实

    际行动尊重和保障人权,对于原案处理

    结果确有错误的申诉案件,必须坚决予

    以纠正。

    (五)坚守纠防冤假错案底线,是

    党建设公正高效权威司法的重要体现

    司法是调整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

    总开关,是法律实施的核心环节。中国

    共产党历来重视实现和维护司法公正,

    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司法工作的核

    心价值追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央出台和落实了一系列司法体制改革

    的基础性、制度性措施,其目的就是推

    进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建

    设。其中,司法责任制改革在各项改革

    中居于主导地位,它要求遵循权责统一

    原则,努力构建权责明晰、监管有效、

    保障有力的司法权运行新机制,对于提

    高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具有决定性

    影响,对于纠防冤假错案必将起到重要

    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也必将有力地促进

    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坚守纠防冤假错案

    底线,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

    就在身边,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

    制度的优势和自信,体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司法制度的权威和公信力。

    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曹

    建明检察长强调,坚决防止冤假错案是

    检察工作不能突破的法律底线,也是检

    察机关必须认真履行的重大责任。刑事

    申诉检察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公正司法的最后一

    道防线,在坚守纠防冤假错案底线中,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事刑事申诉检

    察工作的党员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司

    法理念,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

  • 72017·07

    精神,忠诚履责、勇于担责、敢于负责,

    自觉主动坚守纠防冤假错案的底线。

    有什么样的司法理念,就会有什么

    样的司法行为。刑事申诉检察要坚守纠

    防冤假错案底线,必须以科学的司法理

    念为指引,筑牢思想防线,增强“四个

    意识”,克服“四种观念”。

    一是要增强监督制约意识,克服片

    面强调支持配合观念。刑事诉讼法对于

    公检法三机关关系的基本定位是分工负

    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但司法实践

    中往往强调支持配合,轻视监督制约。

    这是造成冤假错案的重要因素之一。因

    此,纠防冤假错案必须克服这一片面错

    误的司法理念。要认识到刑诉法规定的

    互相配合是分工基础上的配合,公检法

    各部门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包括发挥监

    督制约作用,这其实就是最好的配合。

    决不能不按原则、不按法律规定,把在

    事实、证据审查上随意降低标准理解为

    互相支持配合。必须恪守监督职责,坚

    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依法监督、规

    范监督,增强监督的公正性、有效性和

    及时性。

    二是要增强人权保障意识,克服片

    面强调打击犯罪观念。保障人权和打击

    犯罪是刑事诉讼的重要职能,二者同等

    重要,并行不悖,不可偏废。这就要求

    在办案中既要重视有罪、罪重证据的收

    集认定,也要重视无罪、罪轻证据的收

    集认定。多数冤假错案的形成,都和办

    案人员忽视乃至无视无罪、罪轻证据有

    直接关系。要认真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

    的宪法原则,特别注意保障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辩

    护权和其他诉讼权利,切实把保障人权

    观念落实到刑事诉讼的各个环节。

    三是要增强程序审查意识,克服片

    面强调实体真实观念。程序是实体最重

    要的保障,没有程序公正的实体公正终

    究是靠不住的。忽视办案的基本程序,

    凭“感觉”断定案件的“真相”,正是

    这样的办案经验导致了一些冤假错案的

    形成。因此,从程序入手,往往也是办

    理刑事申诉案件时发现问题、纠正冤错

    的突破口。必须更加重视程序的正当性

    和独立价值,加强对原办案程序合法性

    的审查,依法纠正、补救各类程序违法

    和瑕疵问题,通过程序公正实现和保障

    实体公正,促进全面实现司法公正。

    四是要增强客观证据意识,克服片

    面重视口供言词观念。证据是司法认定

    案件事实的基础。办理刑事申诉案件,

    增强证据裁判意识,就要一视同仁地对

    待每一份证据材料,全面、深入、细致

    地审查在案证据。由于口供言词证据受

    个体影响,主观性强,易变性大,还经

    常有较多的虚假成分,是导致冤假错案

    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特别注意客

    观性证据和口供言词证据之间的相互印

    证关系,摒弃过于倚重口供言词证据,

    轻视客观性证据的传统思维模式。不

  • 2017·078

    能把审查重点和中心全部放在言词证据

    上,更不能奉“口供”为证据之王,只

    靠口供认定案件事实。

    严肃冤假错案党纪追责

    党 的 十 八 届 四 中 全 会 提 出, 要 实

    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

    问责制。强调追究冤假错案制造者的党

    纪责任,不但是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

    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的应有之义,也是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不移全

    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而且对于提高

    办案质量,促进规范司法,从源头上有

    效防止和避免冤假错案具有特殊重要意

    义。

    当前冤假错案党纪追责还存在以下

    一些问题:一是该追不追。有些案件的

    承办人明显涉嫌失职渎职行为,即使不

    构成犯罪,也应当予以相应的党纪处分。

    但有些地方主管机关从爱护干部、稳定

    人心等角度出发,对有关党员司法人员

    未采取党纪追责措施。二是追而不严。

    有些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行为,本应从

    严从重追究党纪责任,却往往失之于宽

    软,草率了事。三是不公开不透明。有

    些案件进行党纪追责时,没有及时将党

    纪处分的结果向全社会公开,使责任追

    究失去了惩戒警示作用。四是纪法不分,

    以党纪责任替代其他责任。党纪责任可

    以单处,也可以和其他责任并处。对于

    涉嫌违法犯罪的,不应以党纪处分代替

    其他责任追究,但有些案件为了息事宁

    人,存在以党纪处分替代其他责任追究

    的情况。凡此种种,都有违全面从严治

    党宗旨,引起人民群众强烈不满。

    中国共产党党纪是严格型党纪。为

    防止党员在履行国家公务行为时发生背

    离党的宗旨的不廉洁、不自律、权力腐

    败现象,必须严肃党纪,严格党内纪律

    管束措施,严肃惩治违纪行为,以使党

    组织和成员都能够按照党章党规和法律

    的要求,保持政治廉洁,做到行为守纪

    守法。党章第三十九条规定:“党的纪

    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

    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

    成党的任务的保证。党组织必须严格执

    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共产党员必须自觉

    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党员司法人员

    应严格恪守党的纪律,不断增强党的意

    识、党章意识、党员意识、党纪意识,

    更加自觉接受党规党纪约束,维护司法

    机关党员形象。当因故意或过失责任出

    现冤假错案时,党员司法人员必须承担

    相应党纪责任。

    党的执政地位决定,党必须以更严

    的党规党纪来要求自己,以更严的党纪

    责任来约束自身。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

    “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党的各级组

    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模范遵守国家

    法律,而且要按照党规党纪以更高标准

    严格要求自己。”党员司法人员不仅要

    模范遵守和执行国家法律,还要用更高

  • 92017·07

    标准、更严要求的党规党纪来约束自身

    的司法活动。这是党纪责任严于其他责

    任的必然要求。

    党的纪律覆盖党员活动的全过程和

    各方面,认同和接受党规党纪的规范和

    约束,是每位党员自愿入党的基本前提。

    不违反法律,不承担法律责任,也可能

    因为违反党规党纪承担相应党纪责任。

    如各地通报的党员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

    定精神的案例,有些当事人并不违法,

    但因违反党规党纪受到处理。党员司法

    人员要牢记自己的特殊政治责任,在司

    法活动中必须承担更多更广的政治责任

    和使命。这是党纪责任广于其他责任的

    必然要求。

    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纪律红线失

    守,往往是法律底线失守的预警信号,

    而法律底线被践踏,纪律红线必然荡然

    无存。党员司法人员在司法活动中必须

    首先筑牢纪律红线,坚守法律底线。一

    旦出现冤假错案,党纪追责必须率先反

    应。党纪责任先于其他责任,并不是指

    党员司法人员必须经过党纪审查且承担

    党纪责任后,才能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而是指党纪责任的评价先于其他责任。

    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

    三十条、第三十四条规定,党纪追责在

    处理程序上既可以在行政和刑事追责之

    前,也可以在其之后。这是党纪责任先

    于其他责任的必然要求。

    要解决冤假错案追责难这一问题,

    就要不折不扣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全面

    从严治党的新部署新要求。首先将党纪

    追责落到实处,衔接配合其他责任形式,

    努力形成综合效应,切实发挥党纪追责

    率先作用和对冤假错案的源头治理及防

    控作用。

    (一)坚持从严追究、依规追究,

    切实把党纪责任挺在前面

    党规党纪是对党组织和党员确立的

    言行标尺。党的纪律处分应当坚持党要

    管党、从严治党原则,以责任追究强化

    制度刚性,真正使纪律和规矩成为治党

    管党的抓手、党员自我纠偏的标尺。出

    现冤假错案后,必须依据《中国共产党

    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严肃追究党

    纪责任,决不姑息、决不手软,用“铁律”

    在党员司法人员心中划出一条不可逾越

    的底线。发现党员司法人员有贪污贿赂、

    失职渎职等涉嫌犯罪的行为,应当视情

    况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

    除党籍处分;发现党员司法人员虽不涉

    及犯罪但须追究党纪责任的,应当视具

    体情节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党籍处分;发

    现有其他违法行为,影响党的形象,损

    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应当视情节

    轻重给予党纪处分。尤其对于严重败坏

    党的形象的党员司法人员,应当给予开

    除党籍处分。

    (二)坚持区别情况、宽严适度,

    实事求是追究党纪责任

    对造成冤假错案的党员司法人员进

  • 2017·0710

    行责任追究,应当把握好政策界限和案

    件实际,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原则,

    既不能虚化责任,也不能泛化责任。当

    发生冤假错案后,应当全面查明事实、

    厘清责任,准确认定是否存在违反党规

    党纪的行为。如果故意为之,或者存在

    过失行为构成违纪的,应当准确认定违

    纪性质,区别不同情况,恰当予以党纪

    处理。要掌握好处理的尺度,有从轻减

    轻情节的,可以从轻减轻处理;有从重

    加重情节的,应当从重加重处理。对于

    观点认识存在分歧但不存在故意和过失

    行为的办案人员,可以不追究党纪责任。

    对于发现冤假错案后,能够积极处理、

    及时纠正、减小损害后果的,可以从轻

    减轻处分;对于无动于衷,甚至百般掩

    盖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从重加重处分,

    以切实维护党纪追责的严肃性,起到既

    教育责任者本人,又教育其他责任者的

    作用。

    (三)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区别对待追究党纪责任

    处理违反党纪的党员司法人员,应

    当注意实行惩戒与教育相结合的方针。

    一方面,要着力解决当前比较突出的失

    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本着该追即

    追、追究从严的原则,变被动观望为主

    动自觉,明确而不含糊、坚定而不容商

    量、理直气壮而不畏首畏尾地进行党纪

    追责,严格划清责任界限,严格区分违

    反党纪的不同类型、不同程度、不同性

    质,采取相应的追究手段进行责任追究。

    另一方面,根据司法办案规律和案件客

    观实际,对于非因故意或重大过失产生

    的冤假错案,从保护和促进党员司法人

    员成长的角度,可重点突出使用批评教

    育、通报批评、提醒、诫勉谈话,以及

    停职、调整、免职等处理手段,确保党

    纪责任的落实,对其他办案人员产生警

    示作用。

    (四)坚持统筹兼顾、衔接协同,

    增强党纪追责效能

    对冤假错案进行责任追究,责任形

    式不单包括党纪责任,还包括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等其他责任,各有调整范畴。

    党纪责任严于、广于、先于其他责任,

    在冤假错案的责任追究体系中居于先

    导、核心和主体作用,对于违反党规党

    纪的党员司法人员,应当视具体情节给

    予警告直至开除党籍处分。然而,党纪

    责任不可替代其他责任,对于违反党规

    党纪又同时触犯其他法律规范的党员司

    法人员,还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

    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予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还应当移

    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追究相应的刑事

    责任,实现罚当其责、罚当其罪,确保

    党纪责任和其他责任相辅相成、相互促

    进、相互保障,全面实现对冤假错案的

    责任追究,有力强化党纪追责的惩治功

    能。

  • 112017·07

    (五)建立健全党纪追责结果社会

    公开制度

    公开是最有效的监督。《中国共产

    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四十二条将党纪处

    分的公开范围限于“受处分党员所在党

    的基层组织中的全体党员及其本人”。

    但对于冤假错案来说,这个范围远远不

    能满足社会公众的关切和需要,建议对

    冤假错案党纪追责情况予以社会公开。

    对于一般案件的党纪追责情况,可在党

    的网站予以公开,增加党纪处分的威慑

    力;对于社会公众广泛关注、媒体重点

    报道的重大冤假错案的党纪追责情况,

    可参照中央处理重大贪腐案件时的通报

    方式,及时向社会公布追责情况,接受

    全体党员和全社会的评判监督。

    (六)制定完善冤假错案党纪追责

    有关规定

    修改前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

    例》关于冤假错案党纪追责的规定比较

    具体,该条例第一百三十四条做了详细

    规定。2015 年修改该条例时,为解决纪

    法不分问题,该条被删除,在总则部分

    以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作出原则性

    规定,在分则部分规定的“负面清单”

    中均未再具体涉及对冤假错案的追责。

    目前,对冤假错案进行党纪追责时,只

    能援引总则规定或各政法单位内部规

    定。为严肃冤假错案责任追究,建议纪

    检部门和司法机关联合制定对冤假错案

    的责任追究条例,以进一步体现中央坚

    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不懈规范司

    法行为的坚定决心。

    专家点评:

    党课要把着眼点放到贯彻党的基

    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上来。党

    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

    障”,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

    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尹伊君同志的党课,以“冤假错案与党

    员司法责任”为题,从党员司法责任、

    党员司法人员必须坚守纠防冤假错案的

    底线、严肃冤假错案党纪追责三个方面,

    论述了纠正和预防冤假错案的意义、要

    求、措施和责任,确保党的基本理论、

    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在党的基层组织

    中、在司法机关的业务部门中得到落实。

    党课要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宣传党的

    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我国

    有 8900 多万名党员,党员的年龄结构、

    文化背景、认识能力各不相同,要把党

    的意志转化为党员的行动,就必须使广

    大党员理解党的意志,把思想和行动统

    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作为刑事申

    诉检察厅长,尹伊君同志的党课从司法

  • 2017·0712

    人员最为熟悉的无罪推定原则、疑罪从

    无原则、罪刑法定原则、证据裁判原则

    入手,要求党员深刻认识到刑事申诉检

    察工作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维护司法公正的一个重要

    手段,要把司法理念与“努力让人民

    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

    义”的要求结合起来,使基层党组织中

    的每位党员都能在具体的司法工作中理

    解党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党课要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

    和基本方略转变为可供党员遵循的具体

    制度。党的理论、路线、方略具有宏观

    性、原则性和指导性,而我们的工作往

    往是微观性、具体性和操作性的。基层

    党组织负责人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把党

    的大政方针转化为我们实际工作中可操

    作的行动指导。尹伊君同志在党课中讲

    到“党员司法人员必须坚守纠防冤假错

    案的底线”, 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中央政

    法委出台的《关于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

    规定》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切实履

    行检察职能、防止和纠正冤假错案的若

    干意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

    刑事诉讼法》的要求,这就把党的大政

    方针与具体的司法实践联系到了一起。

    党课要把党的基本思想、基本路线

    和基本方略细化为党员的司法理念。尹

    伊君同志在党课中认真分析了近年来发

    生冤假错案的原因,认为“四种司法观

    念”,即忽略监督、片面强调支持配合,

    忽视人权保障、片面强调打击犯罪,轻

    视程序审查、片面强调实体真实,轻视

    证据意识、片面重视口供证词等,是造

    成冤假错案的深层次原因。党员司法人

    员应严格恪守党的纪律,不断增强党的

    意识、党章意识、党员意识、党纪意识,

    更新司法观念,在思想上严守防止冤假

    错案的底线。同时,尹伊君同志还分析

    了冤假错案的危害。他认为每一起冤假

    错案的发生,都对当事人及其家庭造成

    极大的伤害,并且损害司法的公信力。

    要防止冤假错案就要认真落实司法责任

    制,确保司法的公平和正义,确保依法

    治国的方略落实在我们每位党员司法人

    员的行动上来。

    尹伊君同志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

    路线、基本方略与刑事诉讼检察工作的

    实际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在讲党课

    中有的放矢,旨在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

    的问题。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分析问

    题的思路,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都是值

    得点赞的。

    (最高人民检察院机关党委常务副

    书记 阮丹生)

  • 132017·07

    ◎ 作者简介:

    汪洋,1969 年 11 月出生,中共党员,

    法学博士,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政府采

    购中心党委书记,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

    特邀研究员,中国中共党史学会特约研

    究员。自 2000 年起思考研究党内政治文

    化,2006 年所著《党内文化新论》被全

    国党建研究会评为“第十一届优秀党建

    读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中包含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思想,是

    对政治文化发展规律的重大把握,是对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重大发展,是对党

    自身建设的重大部署,是对马克思主义

    建党学说的重大贡献,是习近平党建思

    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内政治文化建

    设的新高峰。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迈入新高峰

    2016 年 10 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注重加强党内政

    治文化建设”,这是党的领袖、党的中

    央全会第一次提出“党内政治文化”,

    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的传承与建设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政府采购中心党委书记、

    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特邀研究员 汪 洋

    距 1920 年列宁指出“政治文化、政治教

    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已

    有 96 年。

    2017 年 1 月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

    会,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党内政治

    文化的概念、作用及建设的基本方法。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

    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

    党内监督,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

    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十九大

    报告把“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放在新时代必须坚持的第十四条基本方

    略即“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部分,成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

    本方略的核心要素。

    十九大报告把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

    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党内政治文化

    自信。十九大新修订的《党章》在总纲

    关于“党的建设必须实现的基本要求”

    中提到,“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

    原则性、战斗性,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

    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

  • 2017·0714

    态”,把“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写入《党章》,位置重要,导向明确。

    自此,我们清晰看到,从党的十八

    届六中全会开始,党中央四次对发展“党

    内政治文化”做出重大部署、重要论述。

    一年来“党内政治文化”接脉了列宁的

    建党思想,进入了党的中央全会、中央

    纪委全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进入了

    党的总章程、总纲领、根本大法,进入

    了新高峰。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

    的又一次丰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马

    克思主义理论品格、理论勇气的体现。

    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七部分强调要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

    荣兴盛”,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

    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

    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

    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

    与“国运”,“文化”与“民族复兴”,

    “文化自信”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化发展道路”等论述和定位,把文

    化的作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充分

    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体现了

    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文化自觉。

    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

    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

    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

    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

    论述,实质是对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

    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党内政治文化

    内涵的深度延展。

    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决议指

    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道

    写入党章,这有利于全党深化对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全面把握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内涵。”同时,党章还指出

    “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

    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这条道路、这

    个理论体系、这个制度、这个文化,高

    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

    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

    信,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

    本方略”。其中“文化”与“道路”“理

    论体系”“制度”并提,“文化”作为

    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均属首次。十九大对文化作用的重大判

    断、重要定位,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

    在社会主义发展史、在人类文化发展史

    上也均属首次。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进一

    步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党内

    政治文化的价值取向。明确了文化建设

    的指导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

    设的基本原则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 152017·07

    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

    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发展面向现

    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

    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传承中赋予其新时代

    新内涵。“民族的”是对文化建设的基

    本特征及基本风格的科学定位。民族性

    是文化的天然属性,任何一种文化都是

    以自己民族精神为依托的,中国共产党

    党内政治文化也不例外。“科学的”是

    对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及基本属性的定

    位。所谓“科学的”文化,就是以科学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合理先进

    的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以科学的精神

    和态度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大众的”

    是对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及依靠力量的

    科学定位。所谓“大众的”文化,就是

    植根于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群众,并

    依靠人民群众获得动力不断发展进步的

    文化。文化是社会的公共财富,属于人

    民群众,由人民创造,由人民共享。“三

    个面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党内政治文化中的新内涵是,面向现代

    化为文化建设的实践尺度,表现了先进

    文化求真的实效性;面向世界是文化建

    设的空间尺度,表现了先进文化普惠的

    兼容性;面向未来是文化建设的时间尺

    度,表现了先进文化常新的前瞻性。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为人民服

    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

    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中国

    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

    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当

    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

    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

    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

    文化进步”。“新的文化使命”是当代

    中国共产党人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

    历史回应,是不忘初心的具体体现,阐

    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党内政

    治文化建设的基本方法、任务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最后部

    分指出,“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

    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

    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

    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

    做两面人。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

    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

    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

    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

    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这段论述突出

    强调了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

    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

    圈子文化、码头文化”“搞两面派、做

    两面人”等党内不良政治文化的深刻批

    判,是对“七个有之”等党内不良政治

    文化批判的再深化。其中“不断提高政

    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

    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

  • 2017·0716

    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明

    确了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底色。十九大

    报告中的这些重大论述,让广大思想文

    化战线、党建理论战线的同志欢欣鼓舞、

    倍感振奋。

    准确把握中国党内政治文化的核

    心要义

    本文所讲的党内政治文化专指中国

    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除特别阐明外,

    基本指的是党内先进政治文化,且是从

    广义立论的党内先进政治文化。

    (一)党内政治文化的概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党内政

    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

    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

    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这一论

    述清晰地阐明了党内政治文化的概念。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让我们

    明白了建设党内政治文化的目标是依靠

    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内政

    治文化建设的基本方法是抓住思想建设

    这个根本;党内政治文化的作用体现在

    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政治

    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不重视建设党

    内政治文化的后果是缺乏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

    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难于深沉和

    执着。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和观念形态

    的东西,既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也存在于政党生活的内部。具体地讲,

    党的指导思想、执政理念、价值目标、

    纲领章程、路线方针、施政政策、法规

    制度以及自身建设经验教训等的产生和

    形成、理论和实践、发展和完善、内化

    和外显、升华和结晶就是党内政治文化。

    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员对党的价值观的认

    知和内化,是党内政治生态的晴雨表。

    (二)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 5000 多年

    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

    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

    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

    特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成党

    内政治文化的基本内涵。

    从世界各国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

    训中可以看出:一个政党的涣散,始于

    党内政治文化的涣散;一个政党的没落,

    始于党内政治文化的没落;一个政党的

    腐朽,始于党内政治文化的腐朽;一个

    政党的活力,始于党内政治文化的活力;

    一个政党的兴盛,始于党内政治文化的

    兴盛;一个政党的先进,始于党内政治

    文化的先进。

    党内政治文化是由党员的政治价值

    观、政治意识、政治心理、政治情感、

    政治信念、政治行为规范、政治纪律规

    矩等多种因素构成的观念体系。党内政

  • 172017·07

    治文化使全体党员对政治理想、政治目

    标形成相同的价值取向和判断,形成相

    互认可的政治行为,使全体党员在共同

    的政治生活中形成协调统一、团结战斗

    的政治有机体。

    (三)党内政治文化的功能

    党内政治文化对个人而言,起着塑

    造个人人格、实现社会化的功能;对群

    体而言,起着形成共识、规范路径、整

    合分歧的功能;对政党而言,起着定位

    方向、明确目标、统一思想、展示形象、

    扶正祛邪、凝聚力量的功能;对整个社

    会而言,起着滋养民众、导向社会的功

    能。

    党内政治文化以宽广深邃的文化眼

    光,深刻诠释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社

    会的关系,其中蕴含着价值取向,包含

    着道德规范,体现着文化判断。党内政

    治文化之于政党建设而言具有形象与载

    体、整合与导向、辐射与传递、凝聚与

    激励、兼容与调适、约束与教化、自信

    与自省等功能。

    进 一 步 讲, 中 国 共 产 党 党 内 政 治

    文化对人类实践具有积累和导向功能,

    对民族复兴具有内核和激励功能,对人

    的全面发展具有提升和教化功能,对落

    后文化具有识别和改造功能,对反动腐

    朽文化具有抵制和批判功能,对异质文

    化中的优秀成分具有融合和吸收功能,

    对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具有突破和超越功

    能,对多元文化具有扬弃和整合功能,

    对社会进步和政治稳定具有促进和保障

    功能。因而,党内政治文化为最终实现

    马克思所提出的每个人都能自由全面的

    发展创造思想文化条件。

    (四)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结构及

    分类

    从文化视角看,党内政治文化分为

    三个层面:一是行为层面,包括党员的

    言行举止、实践能力,全体党员及党的

    各级组织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在各行

    业各领域创造的物质财富,以及对党的

    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器物,如党

    徽、党旗、党的纪念馆等;二是制度层面,

    包括党员和党组织在实践中形成的党的

    政治体制、经济模式、组织结构、党内

    程序、民主制度、党规党纪、政策规范、

    约定俗成等;三是精神层面,包括党员

    的精神信仰、哲学体系、思想意识、价

    值观念、审美情趣、伦理道德等。三个

    层面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精神层面是党

    内政治文化的核心层,对制度层面和行

    为层面起支配作用。

    党内政治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党内政治文化泛指政党的一切活

    动,包括党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思

    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

    廉洁建设等。作为长期执政的党,在 96

    年来领导中国革命斗争、建国执政所取

    得的一切经济建设成就,所积累的物质

    财富、政治文明及精神文明成果等诸多

    方面,都属于广义的党内政治文化范畴。

  • 2017·0718

    狭义的党内政治文化,专指以党内政治

    生活为中心的党内活动及内蕴其中的基

    本规范、价值追求。具体指党中央及各

    级党组织围绕党内政治生活所开展的一

    系列基本活动,如民主生活会、“三会

    一课”等,以及内蕴其中的民主集中制、

    批评与自我批评、群众观点等基本规范

    和价值追求。

    从内涵看,党内政治文化由党史文

    化、组工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

    法治文化、廉政文化、群众文化等诸多

    子系统构成。从外延看,党内政治文化

    与党外文化、社会文化相并行,与党的

    文化政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文化相交集。从性质上看,

    党内政治文化,有党内先进政治文化或

    党内落后(没落或不良)政治文化。从

    功能作用上看,党内政治文化,有党内

    先进政治文化产生的积极的正向功能,

    有党内落后(没落或不良)政治文化产

    生的消极的负功能。党内开展的延安整

    风运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处置不合

    格党员工作、民主评议党员、“三讲”

    学习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

    育活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

    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

    教育等,目的都是抑制清除党内不良政

    治文化,彰显党内先进政治文化。

    (五)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

    党内政治文化具有民族性、人民性、

    时代性、世界性、科学性、战斗性的特征。

    党内政治文化的民族性体现中华民族世

    代相继、一以贯之的奋进精神,具有超

    越时代、地域及阶级局限性的特点;党

    内政治文化的人民性反映最广大人民在

    经济、政治上的利益,体现人类文明发

    展普遍追求的价值理想和人全面发展的

    要求。《党章》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

    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

    的利益;党内政治文化的时代性体现与

    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具有对旧时代、旧

    文化的批评性、超越性;党内政治文化

    的世界性在于其内核是普遍真理马克思

    主义,它能够呼应人类文明发展的声音,

    从较高层面反映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

    从而使中华民族文化融入世界文明的发

    展潮流中;党内政治文化的科学性体现

    时代的最高认识水平,揭示人类活动和

    历史演变的真谛,反映人与人、人与社

    会、人与自然、政党与国家、政党与社会、

    政党与文化的关系;党内政治文化的战

    斗性体现在党员及各级党组织通过批评

    与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等方式,向党

    内腐朽的、没落的、消极的等不良现象

    进行斗争,抑制清除党内不良政治文化。

    (六)中西方政治文化研究状况

    西方政治文化研究起始于美国政治

    学家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1956 年,

    其在美国《政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比

    较政治体系”,首次提出“政治文化”

    这 一 概 念, 用 以 替 代 传 统 的“ 民 族 性

    格”“民族精神”“政治意识”等概念。

  • 192017·07

    上世纪 60 年代末,政治文化逐步成为西

    方尤其是美国政治学者研究的重要对象

    之一。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认为政治

    文化有蒙昧型政治文化、服从型政治文

    化、参与型政治文化三种类型。

    我国最早研究党内政治文化的是王

    沪宁同志。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对

    此就进行深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1981 年其撰文指出“中国政治文化历来

    是一种‘文化中轴的政治文化’,它异

    于西方‘制度中轴的政治文化’。他认

    为:“政党现象是一种文化现象。有什

    么样的政党文化,便会有什么样的政党

    现象和政党活动。目前进行执政党建设,

    应当放在政党文化发展中来思考。”

    我国学者关于政治文化概括起来有

    四种说法,其中最典型的是阶级主体说,

    主要观点认为,“政治文化是一定阶级

    在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形态下,特定社会

    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政治体

    系及其各个组成部分的政治意识形态、

    政治心理和政治评价的总和,它对人们

    的政治方向、方式、方法起导向和制约

    作用。”总的来说,虽然中西方专家学

    者对政治文化界定有差异,但都认为政

    治文化包含了态度、信仰、感情、认知、

    价值等要素。

    (七)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大力发展先进

    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

    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对党内

    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指导意

    义,与毛泽东同志的方法论一脉相承。

    徐特立先生曾把毛泽东同志对待中外文

    化的基本态度这一辩证的文化观表述为

    古今中外法。他说:“毛泽东同志提出

    的古今中外法,就是说我们古代的也

    要,现在的也要,外国的也要,中国的

    也要。把古代的变为自己的和现代的结

    合起来,把外国的变为自己的和中国的

    结合起来,这样看问题是马列主义的方

    法……古今中外法,把古今结合,中外

    结合,变为我的。像吃牛肉也好,吃狗

    肉也好,吃下去了,把它变为我的肉,

    这就对了,绝不是说吃了狗肉,我就变

    成了狗肉。”

    从态度上看,对其他文明既不能俯

    视,也无须仰视,而应平视,平等交流;

    既不能自大,也无须自卑,而应自信。

    即用党内政治文化处理与传统文化、西

    方文化等党外文化的关系,应该做到传

    承中扬弃、冲突中融合、学习中创新。

    (八)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原

    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指导执政实践

    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根本原则。党内

    政治文化建设应遵循五个方面统一的基

    本原则。一是先进性与人民性。建设党

    内政治文化,必须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

    前进方向,坚持文化发展的人民性。人

  • 2017·0720

    民大众是文化发展的源泉,文化建设和

    文化发展必须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

    发,反映广大群众的呼声与愿望,这是

    建设党内政治文化的出发点。二是继承

    性与创新性。任何一种优秀文化传统,

    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扬弃与更新,才能

    永葆青春与活力。因此,既不能抱残守

    缺,固步自封,又不能全盘照搬,食洋

    不化。继承是基础,创新是生命,两者

    不可偏废。三是主导性与多样性。党内

    政治文化建设的主导性、主旋律就是以

    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内核,即以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文

    化的前进方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

    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的全

    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主导性并不排

    斥多样性,相反的是,只有在多样性中

    体现的主导性才有说服力、感召力和生

    命力,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

    展和繁荣。四是吸纳性与辐射性。在全

    球化背景下建设党内政治文化,需要提

    高两个能力。即吸纳兼容外来文化的能

    力,向外辐射传播民族文化的能力。五

    是开放性与自主性。当今时代是开放的

    时代,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与当代中国

    的发展一样离不开世界。当然,讲文化

    开放,决不等于放弃文化的自主性和自

    主权,这正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建设

    党内政治文化的时代意义。

    (九)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与党的文

    化建设的异同

    党的文化建设一般与党的政治建

    设、党的经济建设相提并论;党内政治

    文化建设与党外文化建设、社会文化建

    设相并列。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其重点指

    向政党自身的、内部的建设,其建设的

    对象主要是党员及党组织。党内政治文

    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封闭性、相对的独立

    性、要求的严格性、组织的严密性、对

    象的有限性、本质的先进性、指导思想

    的一元性。作为执政党,党的文化建设

    其重点指向是全社会的、国家的、民族

    的文化建设,具有开放性、广泛性、多

    样性、整体性、兼容性,与政治建设、

    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有极大的关联性。

    党的文化建设多指党外文化、社会

    文化建设,也包括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党的文化建设其对象比党内政治文化建

    设多,其范围比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广,

    其开放性比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强。作为

    执政党,党的文化建设多以党和政府的

    文化政策的形式出现,即政党在执政过

    程中,在社会文化建设方面制定的政策

    及法律法规,明确的政策导向,提倡的

    文化方向,反对的文化现象,做出的社

    会文化发展纲要,进行的文化基础设施

    建设,扶持的文化产业,实施的文化建

    设投入等内容。

    党的文化建设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不是同一概念,但二者又相互联系,相

    互渗透,相互转化,相互制约,相互促

    进。党的文化建设在广阔丰厚的社会文

  • 212017·07

    化实践中受到检验和提升,党的文化建

    设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与文化发展规

    律相吻合的部分在与社会文化的交融摩

    擦过程中必然得到巩固和升华,必然转

    化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的鲜活因子。

    党的文化建设中的落后的、不合时宜的、

    僵化的、与文化发展规律相背离的成分,

    在与社会文化的交融摩擦过程中必然受

    到淘汰和抛弃。

    党内政治文化先进与否,对其实施

    检验的标准是党的文化建设的成效,即

    能够引领社会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党内

    政治文化就是先进文化。如果党的文化

    建设没有成效,那么党内政治文化就不

    可能是先进文化,这样的政党就没有资

    格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内政治

    文化建设是先进的、积极的、与时俱进

    的,那么党的文化政策就必然能够代表

    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然符合社会

    文化的发展规律;党内政治文化是没落

    的、消极的、封闭保守僵化的,那么党

    的文化政策就出现文化专制主义,就违

    背社会文化发展规律,就导致文化凋敝,

    就被先进的社会文化所抛弃,党内政治

    文化就会与社会文化形成对立的不可调

    和的文化矛盾。

    现阶段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主要

    任务

    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因地制

    宜地产生了各个时期的党内政治文化,

    如长征文化、边区文化、土改文化、抗

    战文化等。总体来讲,“五四”运动是

    建设党内政治文化的逻辑起点;延安整

    风升华了党内政治文化;“文革”禁锢

    了党内先进政治文化;“两个凡是”进

    一步压制了党内先进政治文化;然而,

    真理标准大讨论激活了党内先进政治文

    化;改革开放使党内先进政治文化焕发

    生机。现阶段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有三项

    基本任务。

    一是建设党内政治文化的核心是铸

    牢马克思主义信仰。要始终系牢马克思

    主义的内核文化。政党是信仰者的共同

    家园,信仰的表层是寂静的,来自于对

    人生价值意义的追问;信仰的中层是理

    性的,渐进于人们对事物本质的求索;

    信仰的内层是牢固的,历久弥坚,稳如

    磐石。以信仰为内核的党内政治文化建

    设,就是要把信仰从物欲中脱俗出来,

    从私欲中升华出来,从迷信中解放出来,

    从世俗中拯救出来,从文化中结晶出来。

    建设党内政治文化,就是从文化视角透

    视反思、升华党的建设,把马克思主义

    作为先进文化、理想信仰,增强其坚定

    性、思想武器、普遍真理。因而,信仰

    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核心,必须用党

    员信仰建设统领、提升和检验党建工作。

    二是建设党内政治文化的重点是清

    除党内腐败分子。建设党内政治文化必

    须牢牢守护廉洁底色。党内政治文化中

    的廉政文化对党员发挥着陶冶情操、模

  • 2017·0722

    塑人格、增强党性、稳固信仰的功能;

    对政党发挥着规范路径、激浊扬清、展

    示形象、凝聚力量、自觉自省的功能;

    对社会发挥滋养民众、引领风尚、净化

    风气、导向主流的功能。腐败蔓延阻碍

    社会整体水平的提升,污染社会文化生

    态环境。因而,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的同时必须加强廉洁建设。

    三是建设党内政治文化的关键是保

    障民主集中制。反腐“打虎”的实践表明,

    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所犯的严重错误,无

    一不与背离民主集中制原则相关。我们

    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证明,什么时

    候民主集中制得到较好贯彻,党的事业

    就健康发展;什么时候民主集中制受到

    削弱和破坏,党就走弯路,党的事业就

    遭受挫折。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

    告提出的“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

    项制度,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

    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既充分发扬民主,

    又善于集中统一”的要求,把坚持民主

    集中制的基本要求具体化细化,用民主

    集中制等科学完善的制度保障形成积极

    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

    义。每一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

    话都如沐春风、神清气爽、信心满满。

    品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每一篇都饱含

    着对革命历史的回声,倾注着浓浓的党

    史文化;每一篇都在跟人民群众掏心窝,

    流露出实实的群众文化;每一篇都是射

    向不正之风的子弹,彰显了足足的廉洁

    文化。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为全党树

    立了学习的榜样,为党内政治文化的传

    承和发展增添了亮色。可以说,民众对

    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格认同、对党中央权

    威的政治认同、对中国梦的目标认同,

    共同组成了人民群众由心而生的文化认

    同。

    专家点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

    中提出要“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

    化”。党员干部须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

    正确理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要

    求,认真贯彻落实报告中关于“增强学

    习宣传的理论深度、实践力度、情感温

    度,增进人们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

    情感认同”的精神。汪洋同志深入学习

    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从严治党思想,立足

    多年对党内政治文化的研究基础,梳理

    了党内政治文化历史沿革的传承过程,

    从引领先进文化的视角,阐述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内政治

    文化的新高峰。

    汪洋同志对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以

    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注重加强党

    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精神学习理解

    是有深度的。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汪洋同志从多

    个视角对党内政治文化进行剖析。对党

  • 232017·07

    内政治文化的概念、内涵、功能、特征、

    作用、意义,对党内政治文化的分类及

    构成,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历史

    脉络,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方法、

    基本原则、基本路径,党内政治文化建

    设与党的文化建设、社会文化建设的异

    同等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问题,进

    行了认真研究阐释,提出意见建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中包含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思想,是

    对文化发展规律的重大把握,是对马克

    思主义文化观的重大创新,是对党自身

    建设的重大部署,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

    学说的重大贡献,是习近平党建思想的

    重大特征,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新高

    峰。

    汪洋同志对党内政治文化的理解阐

    释是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加强党内

    政治文化建设”思想的,作为一名党员

    干部其精神是可贵的。我们应坚持不懈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武装党员干部,“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

    政治文化。”

    (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高永中)

  • 2017·0724

    ◎ 作者简介:

    梁昌新,1966 年 10 月生,中共党员,

    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1985 年 7 月参

    加工作,先后在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

    会、宣武区政府、西城区政府工作,历

    任北京市发改委委员、宣武区副区长、

    西城区副区长兼新闻发言人。2015 年 4

    月至今任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

    司长,兼任国家能源局新闻发言人。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已经历了从薪

    柴到煤炭、从煤炭到油气的两次能源革

    命,相应催生和伴随着蒸汽机、内燃机、

    电气化等重大技术与产业革命。能源事

    关国家安全,针对现阶段能源发展机遇

    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鲜明

    提出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

    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和全方位

    加强国际合作等重要论述,其本质就是

    推动主体能源的更替和开发利用方式的

    根本改变,为推进能源法制和体制改革

    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从坚持“四个

    自信”、强化宗旨意识和加强队伍建设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革命重要论述为能源法制和体制改革工作提供思想保障

    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司长 梁昌新

    等三方面谈几点体会。

    坚持“四个自信” 深入推进能源

    体制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强调,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

    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夺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是当代中国

    共产党人最核心的使命。我们要以“四

    个自信”为理想信念,在能源法制和体

    制改革工作中,扎实落实好习近平总书

    记关于能源革命的重要论述。

    (一)推进能源体制革命要坚持道

    路自信

    道路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坚持道

    路自信,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

    必然性,蕴含在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历史

    发展的内在逻辑之中,蕴含在当今中国

    取得的巨大成就中。

    经济发展成绩斐然。30 多年来,中

    国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

    程,经济总量跃升世界第二位。7 亿多

    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对全球减贫的贡献

  • 252017·07

    率超过 70%,被国际社会誉为“人类历

    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人均国民

    收入连续翻番达到 7880 美元,从低收入

    国家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13 亿

    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这

    片土地上,正发生着振奋人心的中国故

    事。

    能源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党的十八

    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革命

    重要论述的指引下,我国能源结构调整

    步伐加快,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形成,

    能源发展也正由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

    放、低经济效益的“黑色经济”,转向

    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低、经济效益高

    的“绿色经济”,清洁、低碳、安全、

    高效的能源发展道路成为普遍共识。

    能源清洁发展取得突破。截至 2016

    年底,我国原煤入选率达到 68.9%,现

    役煤电机组已全面实现脱硫,脱硝比例

    超过 92%,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达到世

    界先进水平,成为第三个实现页岩气工

    业化生产的国家。近三年是新中国成立

    以来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能源结

    构调整力度最大的时期,水电、风电、

    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和核电在建规模均

    居世界第一位,对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

    的引领作用日益突出。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

    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经过长期

    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当前,推

    动能源革命,走中国特色能源发展道路,

    关键是立足我国国情,坚持清洁低碳、

    安全高效的战略方向,按照科学合理的

    战略步骤和路径,稳步推进主体能源更

    替,构建顺应世界大势、符合我国国情

    的现代能源体系,我们要对这条道路充

    满自信。

    (二)推进能源体制革命要坚持理

    论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高度重视

    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

    坚持理论自信,就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党的十八大以

    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

    足于当代世界格局和时代特征,以发展

    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践基础,坚

    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全

    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

    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

    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

    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指导当代中国发

    展的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我国能源理论和能源政策的演变,

    始终从中国能源发展实际出发,适时调

    整、不断完善,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

    能源发展方针、主张。改革开放前,因

    受西方国家制裁,能源工作主要任务是

    为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能源保障,

    在“自力更生、自给自足”方针指导下,

    石油工业崛起,中国能源工业进入快速

  • 2017·0726

    发展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和平与

    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党中央提

    出“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

    讲求效益”的能源发展主张,提高能源

    供给能力,优化能源结构。“十一五”

    时期,针对能源安全对外依存度高、环

    境压力大等挑战,党中央及时调整能源

    战略,确立“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

    元发展、加强国际互利合作,构筑稳定、

    经济、清洁的能源体系,以能源的可持

    续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

    能源发展方针。“十二五”时期,针对

    我国能源控总量、调结构、保安全所面

    临的新挑战,党中央确立“推进能源体

    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快能源生产

    和利用方式变革,强化节能优先战略,

    提升能源开发和利用效率,控制能源消

    费总量,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

    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能源发展指导

    方针。

    现 阶 段, 我 国 能 源 需 求 压 力 仍 然

    较大、供给制约较多、生态环境承载力

    脆弱、技术水平亟需突破。针对这些挑

    战,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四个革命、

    一个合作”的能源革命重要论述,并在

    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推进能源生

    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

    效的能源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能源

    发展理论的新境界,为我国能源发展提

    供了根本遵循。

    在经济建设的各个时期,我国能源

    理论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支撑了中国

    能源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支撑了中国

    作为世界第一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的快

    速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中国能源发展的伟大实践,展示了中国

    特色能源理论的活力与魅力,对此,我

    们应有充分的理论自信。

    (三)推进能源体制革命要坚持制

    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

    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

    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

    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主要体现在:

    集中力量办大事。习近平总书记说:

    “我们最大优势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

    业的重要法宝。”我国宪法规定,我国

    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这不

    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特点,也

    是中国共产党的制度优势,这一制度安

    排保障中国能办大事。比如,截至目前,

    中国在建核电项目世界第一,跻身世界

    核电发展第一方阵。中国核电从无到有,

    从弱到强,实现了质的跨越,这得益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再如,天宫、

    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

    大科技成果的相继问世,得益于我国创

    新驱动发展战略,同样也得益于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

    具有极强的自我变革能力和自我完

    善能力。39 年的改革开放史,就是中国

  • 272017·07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变革、自我完善

    的历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深

    化改革作了重大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就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自我完

    善和发展。美国学者兰普顿评论,“中

    国共产党始终能根据国内和国际环境的

    变化调整自己。”我们既要充分看到我

    国依靠制度优势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又

    要清醒地看到我国许多制度还存在不少

    需要变革和完善的地方。存在问题,正

    是我们改革动力之所在,改革就是要不

    断变革与完善我们的制度体系,实现国

    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能源法律制度不断完善。我国能源

    管理经历了从依靠红头文件、借助行政

    手段到重视法制运用的转变过程。近年

    来,中央和地方陆续颁布一系列能源法

    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截至目前,我国

    已有能源法律法规 20 部,规章规范性文

    件有 200 多件。能源法律制度从无到有,

    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能源

    法律法规体系,为能源发展提供坚实的

    法律制度保障。比如,《煤炭法》要求

    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规范煤炭生产

    经营活动,对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发

    挥了重要作用。《可再生能源法》设立

    了全额保障收购制度,为可再生能源发

    电上网奠定了法律基础,促进了可再生

    能源大发展。法律制度的制修订,始终

    坚持问题导向,促进行业发展。而随着

    经济社会的进步,行业发展又需要深化

    改革,调整生产关系倒逼法律制度作出

    完善,这是辩证统一的。

    能源改革与能源立法协同推进。立

    法是建立法律制度,是将制度上升为法

    律层面。改革是破除旧制度,是制度的

    生命力之源。立法既需要将阻碍改革的

    旧制度废除,也需要将改革所需、改革

    成果明确。立法是调整各方利益关系的

    重要方式,也是凝聚社会共识、分担改

    革风险、推动改革深化的有效途径。改

    革越深入,越要强调法制,越要把深化

    改革发展同完善立法有机结合起来,实

    现立法决策和改革决策相统一。当前,

    能源行业各项体制改革全面启动,电力

    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油气改革方案正

    在实施阶段,需要通过能源立法来引领

    改革方向,推动改革进程,保障改革成

    果,让全体人民共享能源改革红利、法

    治红利。改革与立法协同推动,也体现

    了我们的制度优势。

    因此,在推进能源法制和体制改革

    工作时,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

    不断深化改革,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为

    能源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这也是我们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四)推进能源体制革命要坚持文

    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

    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

    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

  • 2017·0728

    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坚持文化自信,

    就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

    性。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学者、历史学博

    士维诺格拉多夫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模式》一书提到,中国改革开放 30 年形

    成的中国模式的根源,正是中国民族文

    化的传承性。具体到能源领域,也孕育

    出了特有的先进文化,如:

    石油工业的大庆精神。在我国能源

    发展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

    贯穿始终。石油工业发展初期,形势非

    常严峻。1960 年,党中央指示加快松辽

    地区石油勘探,石油会战由此开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