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 9 号: 预期信用损失 - pwc cn...于这类资产,确认12...

31
www.pwccn.com 洞察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 9 号: 预期信用损失 2014 8

Upload: others

Post on 25-Jan-2021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www.pwccn.com

    洞察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 9 号:预期信用损失

    2014 年 8 月

  • 2 IFRS 9: 预期信用损失

    背景 4

    模型综述 5

    模型详解 7

    过渡 19

    实施挑战 20

    附录 — 示例 21

    目录

  • IFRS 9: 预期信用损失 3

    概览

    2014 年 7 月 24 日,IASB 发布了完整的 IFRS 9“金融工具”(或简称“新准则”),其

    将取代 IAS 39 中绝大多数的指引。该准则针对特定债务工具增加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

    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类别,这是对金融工具分类与计量指引的修订。另外,该准则包

    括一个新的减值模型,该模型将导致损失更早确认。

    关于金融负债的分类与计量要求没有变化,唯一的例外是对于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

    其变动计入损益的负债,其因自身信用风险变动而导致的公允价值变动部分将在其他综合

    收益中确认。该准则还包括 2013 年 11 月发布的新的套期指引。这些修改可能对持有大量

    金融资产的主体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金融机构。IFRS 9 将自 2018 年 1 月 1 日或以后开

    始的年度生效,但在部分地区需通过批准流程。

    本刊物将着力探讨新的减值模型。有关金融资产分类和计量的变动详情包括在“洞察─

    IFRS 9:分类和计量”一文中。一般套期模型在 “洞察─一般套期会计”一文中涵盖。

    IFRS 9:预期信用损失

    http://www.pwccn.com/home/chi/indepth_ifrs9_measurement_aug2014_chi.htmlhttp://www.pwccn.com/home/chi/indepth_ifrs9_measurement_aug2014_chi.htmlhttp://www.pwccn.com/home/chi/indepth_ifrs9_hedging_acct_apr2015_chi.html

  • 4 IFRS 9: 预期信用损失

    金融危机发生后,二十国集团峰会要求全球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努力建立一套高质量的全球

    准则。为回应此项要求,IASB 和 FASB 开始合作制定新的金融工具准则。IASB 决定将以

    替代 IAS 39 为目的的项目“提速”,并分成三个主要阶段:分类与计量、减值及套期。

    宏观套期1 被视为一个单独项目。

    时间表 ─ IFRS 9

    于项目初期,FASB 和 IASB 在分类和计量以及减值两个项目中协同开展工作。但是由于

    在美国缺少对减值损失确认的三阶段法的支持,FASB 制定了一个单一的计量模型,而

    IASB 则决定继续沿用三阶段模型。另外,FASB 决定不再继续跟进与 IASB 模型相似的分

    类和计量模型。因此,IFRS 9 并非一个趋同的准则。

    1讨论稿《动态风险管理会计处理:组合重估法下的宏观套期》于 2014 年 4 月发布。

    背景

    2009 年 11 月 金融资产的分类

    和计量

    2013 年 11 月 IFRS 9 关于套期会

    计和自身信用

    2018 年 1 月 IFRS 9 生效日期

    2012 年 11 月 征求意见稿:

    对 IFRS 9 分类和

    计量的有限修订

    2010 年 10 月 金融负债的分类和

    计量,以及终止确认

    2014 年 7 月 IFRS 9 最终准则

    2013 年 3 月 征求意见稿:

    预期信用损失

    2009 年 11 月 征求意见稿:

    减值

    2011 年 1 月 补充文件:

    减值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 IFRS 9: 预期信用损失 5

    如上所述,新准则采用的是基于自初始确认后信用质量变化的“三阶段”减值模型(“一

    般模型”):

    (*) 购入或源生的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适用专门的指引( 参见下文“一般模型的例

    外情况:购入或源生的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

    阶段 1 包括自初始确认后信用风险无显著增加或在报告日的信用风险较低的金融工具。对

    于这类资产,确认 12 个月预期信用损失(“ECL”),并按照资产的账面总额计算利息收

    入(即无需扣除信用损失准备)。12 个月预期信用损失指因报告日后 12 个月内可能发生

    的违约事件而导致的预期信用损失。12 个月预期信用损失不是 12 个月内的预期现金缺口,

    而是按一项资产在接下来的 12 个月内可能发生损失的概率加权计算得出的全部信用损失。

    阶段 2 包括自初始确认起信用风险显著增加(除非这类金融工具在报告日的信用风险较

    低),但尚无客观减值证据的金融工具。对于这类资产,确认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

    但仍然按照资产的账面总额计算利息收入。整个存续期信用损失系因金融工具整个预计存

    续期内所有可能发生的违约事件而导致的预期信用损失。预期信用损失是以违约概率

    (“PD”)作为权重计算得出的加权平均信用损失。

    阶段 3 包括在报告日存在客观减值证据的金融资产。对于这类资产,确认整个存续期预期

    信用损失,并按照账面净额(即扣除信用损失准备后的净额)计算利息收入。

    在确定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时,准则要求管理层充分考虑可获取的所有合理

    及有依据的信息,以用于比较报告日的违约风险和金融工具初始确认时的违约风险。

    模型综述

    信用质量下降

    (资产自初始确认后信用

    风险显著增加*)

    预期信用损失的确认

    利息收入

    基于账面总额计算

    的实际利息

    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 12 个月预期信用损失

    自初始确认后信用质量的变化

    阶段 1 阶段 2 阶段 3

    信用质量良好

    (初始确认*) 不良

    (发生信用减值)

    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

    基于账面总额计算

    的实际利息

    基于摊余成本账面余额

    (即,扣除信用损失准备后

    的净额)计算的实际利息

  • 6 IFRS 9: 预期信用损失

    普华永道观点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依赖的是信用风险的相对评估。这也就是说对于具有相同特征的贷款,

    根据贷款对于不同报告主体在初始确认时的信用风险,一个报告主体可能会将其归入阶段

    1 中,而另一报告主体可能将其归入阶段 2 中。

    另外,一个报告主体与同一对手方之间的多笔不同贷款,根据每笔贷款发放时的信用风

    险,有可能会被归入模型的不同阶段。

    报告主体对违约的定义应当与对相关金融工具进行内部信用风险管理时采用的违约定义保

    持一致,并适当考虑定性因素(例如,财务约定事项)。但是,准则包含有一个可推翻的

    假设,即金融资产逾期超过 90 天即可被视为违约,除非报告主体有合理及有依据的信息

    证明更加宽松的违约标准更为恰当。

    普华永道观点

    “逾期超过 90 天”的可推翻假设,其目的是为无法获得其他信息的情形提供一个判断依

    据。这个可推翻假设不是为了将违约事件推后到金融资产逾期 90 天时,而是为了确保报

    告主体在没有合理和有依据信息的情况下,不会将违约确定在逾期 90 天之后。

    普华永道观点

    新准则适用于广泛的报告主体,并不是针对特定行业制定的。非金融机构可采用一种简化

    实务操作(解释见后文),可大幅减少执行新准则所需的工作量,但金融领域的报告主体

    不能采用这种简化实务操作。所有报告主体都应当对新准则的影响进行评估。

    为了满足新准则的要求,预计报告主体不仅需要变更会计政策,还需要修改信贷管理系统。

    IASB 正在建立一个实施工作组,以解决准则实施中的重大挑战。

  • IFRS 9: 预期信用损失 7

    适用范围

    新模型适用于以下项目: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务工具投资;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FVOCI)的债务工具投资;

    不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所有贷款承诺;

    适用 IFRS 9 的不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财务担保合同;及

    适用 IAS 17 的租赁应收款,以及适用 IFRS 15 并拥有无条件收取对价权利 2的贸易应收

    款或合同资产。

    普华永道观点

    新准则消除了适用 IFRS 9 和适用 IAS 37 的贷款承诺之间的区分。贷款承诺的发行人应当

    对原本不适用 IFRS 9 的贷款承诺执行 IFRS 9 的减值要求。

    铺垫:预期信用损失模型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总体如下图所示,其中每个判定框的内容都会在后文中展开分析:

    2在采用 IFRS15 之前先执行 IFRS9 的报告主体应当对 IAS11 和 IAS18 下的建造合同执行 IFRS9 的减值要求。

    模型详解

  • 8 IFRS 9: 预期信用损失

    一般模型的例外情况:贸易应收账款和租赁应收款的简化处理

    由于贸易应收账款、合同资产和租赁应收款通常由不具备成熟信贷风险管理系统的主体所

    持有,因此模型提供一些简化操作。简化处理不要求计算 12 个月预期信用损失,同时也

    不要求评估何时信用风险发生显著增加。

    对不包含重大融资成分的贸易应收账款或合同资产,减值准备应在初始确认时和应收款的

    存续期内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进行计量。为了便于实务操作,报告主体可使

    用减值准备计提矩阵来估算这类金融工具的预期信用损失。更多内容请参见附录示例 1。

    (1)金融工具是否为贸易应

    收账款、合同资产或租赁应收

    款?

    (2)金融工具是否为购入或

    源生的已发生信用减值的

    金融资产?

    计算经信用调整的实际利

    率,并始终对存续期的预

    期信用损失变动计提损失

    准备

    (1) 金融工具是否为贸易

    应收账款、合同资产或租

    赁应收款?

    贸易应收账款或合同资产

    是否包含重大融资成分或

    是否为租赁应收款?

    确认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

    损失

    政策选择:确认整个存续

    期预期信用损失或评估金

    融工具存续期内信用风险

    是否显著增加

    (3) 金融资产在报告日的

    信用风险是否较低?

    (5)确认 12 个月预期信用

    损失,并按照账面总额计

    算利息收入

    (4)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

    是否显著增加?

    (6)确认整个存续期预期信

    用损失

    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

    产:按照扣除损失准备后

    的账面余额计算利息收入

    未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

    产:按照账面总额计算利

    息收入

    (可选处

    理方案)

  • IFRS 9: 预期信用损失 9

    对于根据 IFRS 15 包含重大融资成分的贸易应收账款、合同资产以及租赁应收款,报告主

    体可以选择其会计政策:或者采用简化处理(即,在初始计量时以及存续期内,以整个存

    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提损失准备),或者采用一般模型。

    在选定后,会计政策应当被一贯执行,但报告主体可以针对贸易应收账款、合同资产和租

    赁应收款分别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

    一般模型的例外情况:购入或源生的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

    一般减值模型对购入或源生的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并不适用。如在初始确认时已有

    减值的证据(根据 IFRS 9 附录 A 中的定义),例如以大幅折扣购入,则该金融资产为购

    入或源生的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

    对于这类资产,减值按初始确认时的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确定。然而,在初始确认计

    算实际利率时,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应包括在预期现金流中。在资产整个存续期用于

    利息确认的实际利率为经信用调整的实际利率。因此,这类资产在初始确认时不计提损失

    准备。

    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的任何后续变动,无论增加或减少,将在变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

    益。

    普华永道观点

    购入或源生的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与当前报告主体执行的 IAS 39 第 AG

    5 段的要求大体一致。

    (2) 金融工具是否为购入或

    源生的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

    资产?

    包含重大融资

    成分的贸易应

    收账款或

    合同资产

    + 租赁应收款

    会计政策选择

    简化处理:

    预期信用

    损失

    整个存续期

    预期信用

    损失

    预期信用

    损失 监控信用

    风险的 显著增加

    不包含重大融资

    成分的贸易应

    收账款或合同资产

    简化处理:

    预期信用损失

    整个存续期

    预期信用损失

  • 10 IFRS 9: 预期信用损失

    低信用风险资产的实务简化处理

    作为一般模型的一项例外,如果在报告日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较低,管理层可以使用 12

    个月预期信用损失计量减值,而无需评估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为了能够采用简化处理,

    金融工具需满足以下要求:

    违约风险低;

    借款人被认为在短期内具有较强履行义务的能力;及

    放款人预计从长期来看,经济和业务情况的不利变化可能但并不必然降低借款人履行义务的能力。

    在评估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时不应考虑担保品。这意味着不能仅仅因为担保品缓释了风险

    就认为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较低。同时,报告主体也不能仅仅因为金融工具相对报告主体

    的其他金融工具或报告主体经营所在地区的信用风险水平而言违约风险较低,就认为该金

    融工具的信用风险较低。

    普华永道观点

    报告主体可以选择是否采用实务简化处理。也就是说,管理层可以选择对满足低信用风险

    要求的资产应用一般模型。

    预计简化处理有助于主体特别是金融机构减轻工作量,例如持有大量高信用等级的证券投

    资组合的保险公司。简化处理可以避免评估低信用风险的金融资产的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

    加。

    金融工具并非必须具有外部评级。如果主体的内部信用评级同国际信用评级中对“投资级

    别”的定义保持一致,主体可以采用内部信用评级。

    低信用风险资产的简化处理并非意味着低信用风险成为是否确认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

    的明确分界。相反,如果信用风险不再保持较低水平,管理层应评估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

    加,以确定是否确认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这就是说,一项工具的信用风险有所增加,

    不再符合低信用风险的要求,并不自动意味着该金融工具须归入阶段 2。管理层在计算整

    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之前,需要先评估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

    一般模型探讨:评估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

    评估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显著增加时,管理层应考虑的是金融工具在预

    计存续期内发生违约的风险的变动,而非预期信用损失的变动。报告主体应当将金融工具

    在报告日的违约风险同其初始确认时的违约风险进行比较。若管理层选择使用违约概率进

    行评估,一般而言应当使用整个存续期违约概率(在金融工具剩余期限内)。但是作为简

    化处理,报告主体可使用 12 个月违约概率,前提是报告主体预计这样做不会与使用整个

    存续期违约概率得出不同的结果。

    (3)金融资产在报告日的信

    用风险是否较低?

    (4)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

    是否显著增加?

  • IFRS 9: 预期信用损失 11

    普华永道观点

    在某些情况下,使用 12 个月违约概率进行比较的结果并不能与使用整个存续期违约概率

    的结果合理近似。例如到期一次性偿还本金的贷款,债务人在贷款最初 12 个月内的偿付

    义务并不重大;又如信用相关因素的变动仅对金融工具在 12 个月之后的信用风险产生影

    响的贷款。请参见附录示例 2 关于 12 个月违约概率不适用的示例说明。

    在进行评估时,所有可获取的信息都应当被考虑。若金融工具有抵押担保,报告主体在评

    估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时不应考虑担保品。然而,在计算预期信用损失时,担保品的预

    计可回收金额则应被纳入考虑。请参见附录示例 3 关于如何进行评估的说明。

    普华永道观点

    新准则允许报告主体使用 12 个月违约概率去评估信用风险的变化,前提是使用 12 个月违

    约概率预计不会得出与使用整个存续期违约概率不同的结果。这并不意味着用于监管目的

    的 12 个月违约概率可以未经调整就被用于财务报告。

    用于监管目的的 12 个月预期信用损失一般是基于“贯穿周期型”(“TTC”)违约概率

    (即周期中性经济条件下的违约概率),同时可以包含审慎调整。而 IFRS 9 要求使用的

    违约概率应为“时点”(“PiT”)违约概率(即当前经济条件下的违约概率),并且不

    包含审慎调整。尽管如此,如果可以将用于监管目的的违约概率调节到 IFRS 9 下的违约

    概率,那么可以将其作为一个很好的起始点。

    在 IFRS 9 下,违约概率的估计值会随着报告主体在经济周期中所处的位置而变动。在众

    多监管模型中,由于违约概率是在贯穿周期的基础上进行计算,因此估计值对经济条件的

    变动相对敏感度较低。因而,相对于时点违约概率,用于监管的违约概率反映的是较为长

    期的违约概率趋势。

    因此,在良性的信用环境下,IFRS 9 下的违约概率(时点违约概率)会低于监管的违约概

    率(贯彻周期型违约概率),而在金融危机时,二者表现则相反:

    新准则并未提供任何关于如何将贯彻周期型违约概率调整为时点违约概率的指引。这个过

    程复杂,且需要运用判断。

    用于监管目的

    贯穿周期型

    违约概率

    IFRS 9 下的

    时点违约概率

  • 12 IFRS 9: 预期信用损失

    普华永道观点

    管理层应注意,对初始确认时以及报告日的违约概率进行简单或绝对的比较是不适当的。

    在其他所有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个金融工具的违约概率应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降低。

    因此,管理层在比较违约概率时需考虑金融工具在初始确认时以及报告日的相对到期期

    限。这就是说在报告日一个金融资产的剩余存续期(比如五年期的工具,已过去三年,还

    剩余两年)的违约概率应与初始确认时预计的存续期最后两年(即第四年和第五年)的违

    约概率进行比较。管理层可能会发现这一要求实际操作起来充满挑战。

    在确定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时,管理层应当考虑在无须付出不当成本和努力

    的基础上可获取的合理及有依据的最佳信息。这样的信息应当包含外部市场指标、内部因

    素以及借款人特定信息的实际和预期变动。

    能更简单地评估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的方法包括:

    为按产品类型和/或地区划分的特定组合设定初始最高信用风险(“源生信用风险”),并将其与报告日的信用风险进行比较。这一做法仅适用于在初始确认时具有相似信用风险的金融工具组合;

    通过评估交易对手方来评估信用风险的增加,前提是这样的评估能够达到模型的目的;及

    金融工具外部信用评级实际或预期的显著变化。

    以上的示例并非全部的可用方法,报告主体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来评估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

    加。请参见附录示例 3 有关根据违约概率来评估信用风险增加的说明。

    通常在存在客观减值证据或发生违约之前,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应会显著增加。新准则要

    求在确定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时应同时使用前瞻性的和历史信息。

    预期在金融资产发生拖欠之前,报告主体就应确认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如果前瞻性

    信息可合理获取,则报告主体在确定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显著增加时,不能仅仅依

    赖拖欠信息,也应考虑前瞻性信息。但是,如果前瞻性信息无法获取,则可推翻的假设是:

    当按合同规定应支付的款项逾期超过 30 天时,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已发生显著增加。

    如果有合理和有依据的证据表明不论逾期状况如何,信用风险均无显著增加,则上述假设

    可以被推翻。例如,款项未予支付的原因是行政管理疏漏,而不是因为借款人出现财务困

    难。再例如,管理层有历史证据表明违约风险发生显著增加与金融资产的应收款项逾期超

    过 30 天之间不存在关联,但是与应收款项逾期超过 60 天存在相关性。

    0.00%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2000 2005 2010 2015 2020 2025

    Default Rate

    Default Rate

    违约率

    违约率

  • IFRS 9: 预期信用损失 13

    一般而言,信用风险的显著增加是随着时间逐渐发生的,并且出现在金融资产发生信用减

    值或违约之前。因此,报告主体不应延迟确认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而应在金融资产

    被认为已发生信用减值或违约之前确认。

    评估信用风险增加的层面

    新模型可运用在单个金融工具层面或组合层面。但是,某些因素或指标在单个金融工具层

    面可能无法被识别。这种情况下,这些因素或指标应当在组合层面进行评估。如果在组合

    层面有可获取的信息表明投资组合中所包含的金融工具存在信用风险增加的情况,则管理

    层不能仅考虑单个金融资产层面的评估结果而逃避计算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

    考虑到金融工具的性质和特定类别金融工具的可用信用风险信息,管理层在某些单个金融

    工具逾期之前可能无法识别出其信用风险的重大变动。例如零售贷款,报告主体在单个工

    具层面很少或不会常规地收集和监控更新的信用风险信息,直至客户违反合同条款。

    如果在单个金融工具逾期之前没有获取其信用风险变动的信息,仅仅按照单个金融工具层

    面的信用信息计提减值准备不能真实反映金融工具自初始确认后信用风险的变动。

    在某些情况下,管理层如果不付出不当成本或努力,无法在单个金融工具层面获取计量整

    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所需的合理和有依据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

    损失应在考虑全面的信用风险信息基础上按组合进行计提。所谓全面的信用风险信息不仅

    必须包含逾期信息,还要包含所有相关信用信息,包括前瞻性的宏观经济信息,其目的在

    于让按组合计提的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能够近似反映在初始确认后信用风险显著增加

    时,在单个金融工具层面应计提的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

    管理层可以按相同信用风险特征将金融工具进行归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以便及时

    发现信用风险的显著增加。主体不应将具有不同风险特征的金融工具归集在一起,从而混

    淆信用风险变动的信息。相同信用风险特征包括但不限于:

    a. 金融工具的类型;

    b. 信用风险等级;

    c. 担保品的类型;

    d. 源生日期;

    e. 剩余到期期限;

    f. 行业;

    g. 借款人地理位置分布;及

    h. 担保品相对于贷款承诺的价值,如果担保品价值对违约概率有影响(例如,

    某些地区的无追索权贷款,或贷款对担保品价值的比率)。

    (4)初始确认后,信用风险

    是否显著增加?

  • 14 IFRS 9: 预期信用损失

    普华永道观点

    IFRS 9 提供了多个关于如何进行组合分析的示例。新准则规定,单个敞口可以按照具有共

    性的借款人特定特征归入子组合,例如按借款人地理位置分布或邮政编码、贷款发放时的

    安全边际/还款能力或借款人的行为评分进行归类分析(即“自下而上”法)。又或者,管

    理层可以根据一般信息估计组合中信用风险已发生显著增加的资产所占的比例,并在此基

    础上计算预期信用损失(即“自上而下”法)。请参见附录示例 4 的有关说明。

    如果管理层在单个工具层面没有可用的前瞻性信息,并因此仅凭借逾期信息评估信用风险

    是否显著增加(“自下而上”法),新准则要求管理层还应当考虑组合层面的前瞻性信

    息,以确定信用风险是否已经显著增加(“自上而下”法)。

    计量预期信用损失

    预期信用损失指的是概率加权的信用损失估计值。信用损失为主体依照合同应收取的现金

    流与该主体预期收到的现金流之间的差额以初始实际利率折现后的金额。由于预期信用损

    失同时考虑收款的金额和时间,因此,即使该主体预期能全额收款,但如果预期的收款时

    间晚于合同约定的时间,信用损失也会产生。

    下图显示的是金融资产和贷款承诺的预期信用损失:

    金融资产

    预期信用损失是金融工具剩余期限中以下两者之间差额的概率加权估计值:

    未提用贷款承诺

    预期信用损失是金融工具剩余期限中以下两者之间差额的概率加权估计值:

    计量预期信用损失(无论是 12 个月还是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时必须考虑货币的

    时间价值。计算预期信用损失时,管理层应对其预期收到的现金流按初始确认时确定的实

    际利率或相近似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如果金融工具的利率是浮动利率,则预期信用损失应

    按当前实际利率进行折现。

    在对归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类别的金融资产计算预期信用损失时,

    预期信用损失准备会影响损益。在新模型下,减值准备在损益中确认的时点始终会比按现

    有 IAS 39 指引确认的时点更早,这对归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类

    别的金融资产而言同样如此。请参见附录示例 5 中关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

    综合收益类别的金融资产的信用损失估算说明。

    (5)确认 12 个月预期信用损

    失,并按照账面总额计算利息

    收入

    (6)确认整个存续期预期信

    用损失

    承诺持有人提用贷款承诺

    时的合同现金流现值

    贷款承诺被提用时主体预

    期将收到的现金流现值

    合同现金流现值 报告主体预期收到的

    现金流现值

  • IFRS 9: 预期信用损失 15

    对贷款承诺预期信用损失的估算应与该贷款承诺的提用预期相一致。也就是说,在估计 12

    个月预期信用损失时,管理层应考虑在报告日后 12 月内预期将被提用的贷款承诺部分;

    而估计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时,应考虑在贷款承诺预计存续期内预期将被提用的贷款

    承诺部分。

    对于财务担保合同,只有在债务人违约的情况下,管理层才需根据被担保工具的合同条款

    支付相应的款项。因此,现金缺口是预计为补偿持有人因遭受信用损失而支付的款项金额,

    并扣除管理层预期将从持有人、债务人或任何其他方收回的数额。如果资产是被全额担保,

    则对财务担保合同现金缺口的估计应与对被担保资产现金缺口的估计一致。

    如果金融资产在报告日已发生信用减值,但并非购入或源生的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

    则主体应按该资产账面总额与预计未来现金流以该金融资产初始实际利率折现后的现值之

    间的差额计量预期信用损失。任何调整都作为减值利得或损失在损益中确认。

    普华永道观点

    新准则规定,在估算贷款承诺预期信用损失的期间时,管理层需考虑一旦风险敞口出现恶

    化后所采取的信用风险管理措施,如减少或取消未提用的额度。

    上述要求可能会影响那些在协议中设有在提用贷款承诺时调整利率以补偿信用风险的条款

    的贷款承诺。主体在对贷款承诺的预期信用损失进行估算时可能需要对此加以考虑。

    估计预期信用损失的期间

    就贷款承诺而言,主体计量预期信用损失的最长期间为其面临信用风险的最长合同期限。

    有些金融工具既包含贷款,又包含未提用贷款承诺的部分,例如循环信用额度。在这种情

    况下,要求偿还款项和取消未提用贷款承诺的合同权利未必能限制主体在超出合同期后可

    能面临的信用损失。对于这类金融工具,管理层应当在主体面临信用风险,而且预期信用

    损失不会因信用风险管理措施而减少的期间计算预期信用损失(即使这个期间超出了最长

    合同期限)。请参见附录示例 6 的有关分析说明。

    就这类工具而言,在确定估算预期信用损失的期间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

    主体对类似工具面临信用风险的期间;

    类似金融工具从信用风险增加到发生相关违约的时间长度;及

    一旦金融工具信用风险增加,主体预计会采取的信用风险管理措施,比如减少或取消

    未提用的额度。

    普华永道观点

    新准则明确此项确认预期信用损失的例外仅适用于既包含贷款,又包含未提用的贷款承诺

    部分的金融工具,且要求偿还款项和取消未提用贷款承诺的能力不能限制主体所面临的信

    用损失。此项规定不适用其他类型的金融工具。

    管理层需要运用高度判断,以确定这类金融工具的行为期限,例如信用卡。

    (5)确认 12 个月预期信用损

    失,并按照账面总额计算利息

    收入

    (6)确认整个存续期预期信

    用损失

  • 16 IFRS 9: 预期信用损失

    计量预期信用损失:需要考虑的信息

    新准则规定,管理层计量金融工具剩余期限的预期信用损失时应反映:

    基于评估各种可能结果而确定的无偏的概率加权金额;

    货币的时间价值;及

    在报告日可获取的有关过去事项和当前状况的合理及有依据的信息,以及在报告日做

    出的关于未来经济状况的合理及有依据的预测。

    在估算预期信用损失时,管理层应当考虑可合理获取的所有信息,包括有关过去事项、当

    前状况的信息以及关于未来经济状况的合理及有依据的预测。估算所需运用判断的程度取

    决于详细信息的可获取性。请参见附录示例 7 中的相关范例。

    对于超出“合理及有依据的预测”的期间,管理层应当基于报告日有关当前状况的信息以

    及对未来事项和经济状况的预测,考虑如何能最好地反映对此期间的预期。

    所预测的期间越远,可获取的详细信息就会越少,而估算预期信用损失对管理层判断的要

    求就越高。预期信用损失的估算不需要对遥远的未来期间进行详细估算 – 对于这些期间,

    管理层可以基于可获取的详细信息进行推测。

    普华永道观点

    新准则并未明确如何从可获取的信息推测遥远未来期间的预期信用损失。

    有不同的推测方法可供使用。例如,管理层可以对剩余年限采用平均预期信用损失,或使

    用基于最新可获取的预测而得出的一个稳定的预期信用损失率。这些只是例子,其他的方

    法也可能适用。管理层应当选择一种方法,并一贯地运用。

    这是一个需要高度判断的领域,对减值准备可能会有重大影响。

    新准则要求对预期信用损失的估算反映基于评估各种可能结果而确定的无偏的概率加权金

    额。准则明确要求至少应当考虑两种可能结果。也就是说,管理层需要考虑信用损失发生

    的可能性以及无任何信用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在实务操作中,这不一定必须是一个复杂的分析。在某些情况下,相对简单的模型分析可

    能已经足够,不需要进行大量详细的情景假设分析。例如,一组数量众多的具有相同风险

    特征的金融工具,其平均信用损失可能就是概率加权金额的合理估计。在其他情况下,报

    告主体可能需要对不同现金流金额和时间的多种假设场景进行分析,并对每一种结果发生

    的概率进行估算。

    (5)确认 12 个月预期信用损

    失,并按照账面总额计算利息

    收入

    (6)确认整个存续期预期信

    用损失

  • IFRS 9: 预期信用损失 17

    修改

    如果主体对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进行修改且该修改并不导致终止确认,则资产的账面总

    额应被调整以反映修改后的合同现金流。新的账面总额应按预计的修改后合同现金流以资

    产的原实际利率折现后的现值确定。由此产生的调整应作为修改利得或损失计入损益。

    对修改后的资产应按与其他金融工具相同的方式进行评估,以确定信用风险是否发生显著

    增加。管理层在报告日应当根据资产修改后的合同条款对信用风险进行考量,并将考量结

    果与初始确认时根据该金融资产未经修改的原始合同条款评估的信用风险进行比较。若比

    较结果并未显示信用风险出现显著增加,损失准备应当以 12 个月预期信用损失进行计量。

    请参见附录示例 8 对此处理的说明。

    普华永道观点

    上述指引仅适用于修改并未导致资产终止确认的情况。

    如果修改导致终止确认,修改日期则视为新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日期,并以该日期的信用

    风险为基准对信用风险是否出现显著增加进行监控。

    担保品

    为了计量预期信用损失,对预计现金缺口的估计应当反映通过已纳入合同条款且主体不对

    其进行单独确认的担保品和其他信用增级措施而预期收到的现金流。

    对于附带担保品的金融工具,预计现金缺口的估计反映了预期能够通过处置担保品收到的

    现金流(扣除担保品的取得及出售成本)的金额和时点。这一估计与是否很可能将担保品

    用于抵债无关(也就是说,对现金流的估计考虑的是担保品实际被用于抵债的概率以及由

    此产生的现金流)。因此,合同到期后预计能够从担保品变现收到的任何现金流都应被纳

    入分析。任何因抵债而获取的担保品不作为带抵押金融工具之外的单独资产确认,除非担

    保品满足资产的相关确认标准。

  • 18 IFRS 9: 预期信用损失

    列报

    管理层应当将利息收入作为单独的项目在综合收益表中列报。减值损失(包括减值损失的

    转回或减值利得)同样应作为单独项目列报。

    报告主体应当在财务状况表中将预期信用损失确认为:

    对于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和租赁应收款,一项损失准备;及

    对于贷款承诺和财务担保合同,一项预计负债。

    对于必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累计减值金额不在财务

    状况表中单独列报。但是,主体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损失准备的情况。

    披露

    新准则要求进行大量详尽的信息披露,以识别和解释财务报表中与预期信用损失有关的金

    额,以及信用风险恶化或改善的影响。关键披露要求的例子包括:

    新的披露对管理层(尤其是金融机构)来说是个重大挑战,因为详细层面的数据可能要求

    报告主体对系统和流程作出重大改变。

    会计准则和实施指引对报告主体须提供的披露作出了详细规定。

    定量信息披露 定性信息披露

    损失准备期初金额到期末金额的调节

    表,包括造成变动的主要驱动因素

    账面总额期初金额到期末金额的调节

    表,包括造成变动的主要驱动因素

    按信用风险评级列示的账面总额

    销核、回收和修改

    用于估计预期信用损失的输入值、假设

    和估算技术

    用于确定信用风险显著增加以及违约的

    输入值、假设和估算技术

    用于确定已发生信用减值的资产的输入

    值、假设和技术

    核销政策、修改政策和担保品

  • IFRS 9: 预期信用损失 19

    IFRS 9 允许主体提前采用新准则。但是,2015 年 2 月 1 日之后,主体不能提前采用 IFRS

    9 最终版之前的各版。如果管理层选择在此日期之后提前采用新准则,则必须执行新准则

    的所有条款,包括分类和计量、套期会计以及自身信用风险。

    新准则要求采用追溯调整法。比较数字不要求重述,但如果主体在不运用后见之明的情况

    下能够对比较数字进行重述,则也是被允许的。如果主体不重述比较数字,对于在首次执

    行年度采用新准则的影响,应当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

    IFRS 9 包括一些操作上的简化处理,以降低追溯调整的难度。所有这些简化处理在首次执

    行日采用。首次执行日是报告主体首次执行新准则要求的日期,必须是新准则发布后的某

    个报告期间的首日。

    过渡期简化操作

    在首次执行日为了确定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显著增加,主体可以:

    对在首次执行日确认为低信用风险的金融工具采用低信用风险的简化处理。

    当且仅当管理层识别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显著增加时,采用“逾期超过 30 天”

    的可推翻假设。

    在首次执行日如果确定金融工具在初始确认时的信用风险须付出不当成本或努力,损

    失准备或预计负债应仅基于每个报告日信用风险是否较低来确定,直至金融工具终止

    确认。

    过渡期间的信息披露

    在首次执行日,管理层必须披露相关信息,以便从根据 IAS 39 确定的期末减值准备或根

    据 IAS 37 确定的期末预计负债调节到根据 IFRS 9 确定的期初减值准备。对于金融资产,

    应当按相关金融资产在 IAS 39 和 IFRS 9 下的计量类型进行此项披露,并且单独披露在首

    次执行日各计量类型发生的变化对损失准备的影响。

    过渡

  • 20 IFRS 9: 预期信用损失

    新准则的应用将具有非常大的难度,特别是对金融机构而言。

    目前,大部分主体都不收集新准则所要求的大量信用信息。如果要满足收集必要信息的要

    求,主体将需要大幅地修改其现有信用管理和信息系统。

    管理层将需要建立新的模型来确定 12 个月预期信用损失和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这

    一工作将要求做出复杂的判断(例如,对违约的定义,对低信用风险的定义,以及循环信

    用额度行为周期等)。预计主体在做好准备去满足新准则的要求之前,实施过程需要大量

    的时间。

    实施挑战

  • IFRS 9: 预期信用损失 21

    示例 1:使用准备计提矩阵

    IFRS 9 对于适用贸易应收账款的例外时如何估算预期信用损失提供了以下的示例:

    某非金融机构持有无重大融资成分的贸易应收账款。为估算在财务报表中确认的预期信用

    损失金额,该机构利用观察到的历史违约率建立了准备计提矩阵,并根据前瞻性的预期对

    计提矩阵进行了调整,然后使用计提矩阵计算得出预期信用损失如下:

    未逾期:账面金额的 0.3%

    逾期 30 天:账面金额的 1.6%

    逾期 31—60 天:账面金额的 3.6%

    逾期 61—90 天:账面金额的 6.6%

    逾期超过 90 天:账面金额的 10.6%

    分析:新准则允许使用准备计提矩阵来确认贸易应收账款的预计信用损失。主体需要使用

    其历史信用损失数据及更多的前瞻性信息以确定损失率。

    示例 2:根据违约概率评估信用风险的增加

    新准则包括多个关于如何评估信用风险是否发生显著增加的示例。下文选录其中之一。

    主体 B 购入一个由 1,000 笔五年期、到期一次性偿还本金的贷款组成的贷款组合,每笔贷

    款的金额为 CU1,000(即总金额为 CU1,000,000),且该组合的 12 个月平均违约概率为

    0.5%。主体 B 认为,由于上述贷款仅在 12 个月以后才出现重大偿还义务,12 个月违约概

    率的变化对于确定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已显著增加并不恰当。

    在报告日,主体 B 确定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并未显著增加,并估计该组合的平均违约损

    失率(“LGD”)为 25%。主体 B 认为组合计量损失准备是适当的。因此,主体 B 按 12

    个月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组合计提了损失准备。

    分析:本示例中,主体认为使用 12 个月违约概率确定信用风险变动并不是对整个存续期

    违约概率的合理估计,因为贷款的重大偿还义务发生在 12 个月之后。

    附录 — 示例

  • 22 IFRS 9: 预期信用损失

    示例 3:根据违约概率评估信用风险的增加

    IFRS 9 包括了多个关于如何评估信用风险是否发生显著增加的示例。下文选录其中之一。

    H 公司拥有以 Z 银行五年期贷款作为资金支持的不动产资产,该贷款未来 12 个月的违约

    概率为 0.5%(主体认为该贷款的 12 个月预期信用损失的变化可以视为整个存续期预期信

    用损失变化的合理估计)。该贷款的担保品是上述不动产资产,并在抵押顺序上排在第一

    顺位。

    初始确认之后,由于经济衰退,H 公司的收入和营业利润出现下降。此外,监管要求预计

    会提高,这可能进一步对收入和营业利润产生负面影响。这些对 H 公司运营的负面影响可

    能是重大而持续的。

    由于上述的近期事件以及预期会出现的不利经济状况,H 公司的自由现金流预计将下降到

    按合同约定偿还贷款可能非常紧张的程度。Z 银行认为现金流如果进一步恶化有可能会导

    致 H 公司某一期的款项无法按合同约定按时归还而发生逾期。

    基于这些事实,违约概率增加 15%,达到 15.5%。

    在报告日,对 H 公司发放的该笔贷款无法被认为信用风险较低。因此,无论持有的担保品

    的价值如何,Z 银行都需评估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显著增加。Z 银行注意到,贷款

    在报告日具有相当高的信用风险,因为即使现金流出现微小恶化都可能致使 H 公司的某一

    期款项无法根据合同按时偿还。因此,Z 银行认为自初始确认后,信用风险(即违约发生

    的风险)已显著增加。据此,Z 银行对 H 公司的贷款确认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

    尽管应确认的是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但预期信用损失金额应考虑从不动产担保品上

    预计可以收回的金额,因而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有可能非常小。

    分析:本示例中,银行在确定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时同时考虑了违约概率和其他信息(如

    宏观经济和客户特定信息)。如果仅依据违约损失率信息进行评估,银行就无法识别出资产

    的信用风险已显著增加。然而,在计算预期信用损失时,银行应把担保品的预期回收金额考

    虑在内。

    示例 4:应对信用风险变化(单项评估和组合评估)

    IFRS 9 包括了多个如何进行单项和组合评估的示例。下文选录其中之一。

    ABC 银行在三个不同地区为住宅房地产项目提供按揭贷款。该银行根据信用评分结果设定

    审批标准,信用评分在“可接受水平”之上的贷款申请会被审批通过,因为银行认为这些

    借款人有能力按照合同要求履行贷款偿还义务。发放新的按揭贷款时,ABC 银行利用信用

    评分来确定贷款在初始确认时的违约风险。

    单项评估

    在一号地区,ABC 银行每月通过自动化的行为评分流程对每笔抵押贷款进行评估,评分流

    程的依据包括贷款的现有或历史逾期情况、借款人负债状况、贷款对担保品价值的比率

    (“LTV”)、客户在 ABC 银行的其他金融工具上的行为表现、贷款规模以及贷款自发放

    起的已存续时间等。ABC 银行通过自动化程序根据近期的销售交易对房产价值进行重估,

    从而定期更新贷款对担保品价值的比率。历史数据表明房产价值和按揭贷款的违约概率之

    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这也被纳入了借款人行为评分之中。如果借款人行为评分出现恶

    化,ABC 银行就能够在按揭贷款逾期之前识别出单个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显著

    增加。

  • IFRS 9: 预期信用损失 23

    如果信用风险显著增加,损失准备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提;否则,损失准

    备继续按 12 个月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提。该银行按照贷款对担保品价值的比率来评估

    损失的严重程度,并据此计提损失准备。如果 ABC 银行不能更新行为评分,从而反映例

    如房产价格的预期下降,该银行会使用无需付出不当成本或努力便可获取的合理及有依据

    的信息进行组合评估,以确定自初始确认后信用风险显著增加的贷款,并对该类贷款确认

    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

    组合评估

    在二号地区和三号地区,ABC 银行不具备自动化的评分能力。因此,在进行信用风险管理

    时,ABC 银行通过逾期情况来跟踪违约发生的风险。该银行对于所有逾期超过 30 天的贷

    款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提损失准备。尽管 ABC 银行仅使用逾期信息作为

    借款人特定信息,该银行还考虑其他无需付出不当成本或努力便可获取的合理及有依据的

    前瞻性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评估是否应对逾期不超过 30 天的贷款确认整个存续期预期信

    用损失。为了满足 IFRS 9 第 5.5.4 段所规定的对所有信用风险显著增加的贷款确认整个存

    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的要求,这样做是必须的。

    二号地区包含一个主要依赖煤炭和相关产品输出的矿区。ABC 银行注意到煤炭输出出现显

    著下降,并预计多个煤矿将被关停。由于预期失业率会增加,尽管借款人在报告日未发生

    逾期,ABC 银行确定对于依赖于煤矿的地区的借款人来说,其按揭贷款发生违约的风险已

    经显著增加。ABC 银行按照客户所属行业将其按揭贷款资产组合进行细分,从而识别出以

    煤矿开采为主业的客户(即“自下而上”法)。对于这类贷款组别,ABC 银行按整个存续

    期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确认损失准备,而对二号地区的其他按揭贷款,继续按 12 个月预

    期信用损失的金额确认损失准备。但是,对于向该矿区主要依赖煤矿开采的借款人新发放

    的贷款,由于自初始确认后信用风险并未显著增加,按 12 个月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提

    损失准备。

    在三号地区,由于在按揭贷款预计存续期间内利率预计可能提高,ABC 银行预计有发生违

    约的风险,因此预计信用风险会增加。历史经验显示,利率升高一直是三号地区按揭贷款

    未来发生违约的一个主要指标,特别是在客户所借按揭贷款不是固定利率的情况下。ABC

    银行确定三号地区的按揭贷款组合中的浮动利率贷款具有同质性,与二号地区不同,银行

    无法基于表明客户的信用风险预计已显著增加的相同风险特征去识别特定的子组合。然

    而,由于三号地区的按揭贷款具有同质性,ABC 银行认为可以去评估整个贷款组合有多少

    比例的贷款自初始确认后信用风险已经显著增加(即“自上而下”法)。根据历史经验,

    ABC 预计利率上升 200 基点会导致 20%的浮动利率贷款组合的信用风险发生显著增加。

    因此,根据预期的利率上升,ABC 银行确定自初始确认后,三号地区中 20%的按揭贷款

    的信用风险已经显著增加。据此,ABC 银行对 20%的浮动利率按揭贷款组合确认整个存

    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而对贷款组合的剩余部分按 12 个月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确认损失

    准备。

    分析:本示例中,若在进行单项评估时仅考虑逾期信息,银行必须在组合层面上采用更多

    的前瞻性信息来评估信用风险的变动。在进行评估时,银行依据每个组合的可获取信息,

    采用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在新准则下均可采用。

    此外,如果主体发现信用风险的显著增加仅适用某个组合的一部分,则应对组合进行细

    分。这有可能表明风险特征可能已变得不同,因此有必要相应地对组合加以细分。

  • 24 IFRS 9: 预期信用损失

    示例 5:估计预期信用损失-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IFRS 9 包括多个如何估计预期信用损失的示例。下文选录其中之一。

    主体于 20X0 年 12 月 15 日购入了一个公允价值为 CU1,000 的债务投资工具,并将其归入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类别进行计量。该工具在 10 年合同期限内

    的利率为 5%,且实际利率为 5%。于初始确认时,主体确定该资产不属于购入或源生的已

    发生信用减值的资产。

    借记 贷记

    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CU1,000

    现金 CU1,000

    于 20X0 年 12 月 31 日(报告日),由于市场利率的变化,该债务投资工具的公允价值减

    少至 CU950。主体确定自初始确认后信用风险并无显著增加,且预期信用损失应按 12 个

    月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进行计量,即 CU30。为简化起见,确认利息收入的会计分录未予

    列示。

    借记 贷记

    减值损失(损益) CU30

    其他综合收益 CU20

    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CU50

    其他综合收益中的累计损失在报告日为 CU20。该金额由公允价值变动总额 CU50(即

    CU1000 – CU950)减去已根据 12 个月预期信用损失确认的累计减值金额 CU30 得出。

    于 20X1 年 1 月 1 日,主体决定按债务投资工具交易当日的公允价值 CU950 出售该工

    具。

    借记 贷记

    现金 CU950

    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CU950

    出售损失( 损益) CU20

    其他综合收益 CU20

    分析:当对归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类别的金融资产计算预期信用

    损失时,预期信用损失准备变动将影响损益。在新模型下,减值准备在损益表中确认的时

    点与现行 IAS 39 指引相比始终更早,这同样适用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

    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 IFRS 9: 预期信用损失 25

    示例 6:循环信用额度

    IFRS 9 提供了一个关于如何确定循环信用额度预期信用损失的示例。下文将其选录。

    A 银行与当地的百货公司合作,为消费者提供联名信用卡。该信用卡设有为期一天的通知

    期,在通知期结束后,A 银行按合同有权取消该信用卡,包括已提用和未提用的部分。然

    而,A 银行在对信用卡的日常管理中不会行使取消信用卡的合同权利,而仅当其意识到信

    用风险显著增加且开始对个体消费者进行单独监控时才会取消信用额度。因此,A 银行不

    认为取消信用卡的合同权利能够限制其在合同通知期内的信用损失敞口。为了信用风险管

    理的目的,A 银行认为消费者只有一套合同现金流量可用于评估,而不会去区分在报告日

    的已提用和未提用信用余额。因此,信用卡组合的管理及预期信用损失的计量是在信用额

    度的层面上进行。

    在报告日,未结清的信用卡组合余额为 CU60,000,未提用的信贷额度为 CU40,000。A 银

    行在报告日通过估计其面临信用风险敞口的期间来确定该组合的预计存续期间,并考虑以

    下因素:

    a. 银行对相近似信用卡组合面临信用风险敞口的期间;

    b. 类似金融工具出现相关违约所用的时间;及

    c. 因类似金融工具信用风险增加而采取信用风险管理措施的过往事件,例如减少或取消

    未提用额度等。

    A 银行确定信用卡组合的预计存续期间为 30 个月。在报告日,A 银行评估该组合自初始确

    认后信用风险的变化,并确定占该组合 25%的信用卡额度部分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已

    发生显著增加。应确认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的信用卡额度的未结清余额为 CU20,000,

    未提用的信贷额度为 CU10,000。

    当计量预期信用损失时,A 银行会考虑其对信用额度在组合的预期存续期(即 30 个月)

    内的未来提用的预期,并估计如果消费者违约时该组合的预期未结清余额(即违约敞

    口)。通过使用信用风险模型,A 银行将应确认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的信用卡额度的

    违约敞口确定为 CU25,000(即,已提用余额 CU20,000 加上未来从未提用承诺中提用的

    CU5,000)。按 12 个月预期信用损失确认信用损失的信用卡额度的违约敞口为 CU45,000

    (未结清余额 CU40,000 加上接下来的 12 个月中从未提用承诺中提用的 CU5,000)。

    A 银行在确定违约敞口和预计存续期的基础上计量其信用卡组合的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

    失和 12 个月预期信用损失。A 银行在信贷额度层面上计量预期信用损失,因此不能单独

    识别未提用承诺部分的预期信用损失和贷款部分的预期信用损失。A 银行在财务状况表中

    一起确认未提用承诺的预期信用损失和贷款部分的损失准备。当合并预期信用损失超过金

    融资产的账面总额时,超出部分应当列示为一项预计负债。

    分析:当估计循环信用额度的预期信用损失时,预计存续期可以长于合同期。

  • 26 IFRS 9: 预期信用损失

    示例 7:估计预期信用损失

    IFRS 9 包括多个如何估计预期信用损失的示例。下文选录其中之一。

    主体 A 发放了一笔 10 年期的总金额为 CU1,000,000 的分期偿还贷款。在考虑了对具有类

    似信用风险的工具的预期(使用无需付出不当成本或努力便可获取的合理及有依据的信

    息)、借款人的信用风险以及未来 12 个月的经济前景后,主体 A 估计在初始确认时该贷

    款在接下来的 12 个月内的违约概率为 0.5%。主体 A 还确定,为了确定自初始确认后信用

    风险是否显著增加,12 个月违约概率的变动是整个存续期内违约概率变动的合理估计。

    在报告日(报告日早于贷款的约定还款日),12 个月违约概率没有变化,主体 A 确定自

    初始确认后信用风险无显著增加。主体 A 认为,如果贷款发生违约,贷款损失将达账面总

    额的 25%(即 LGD 为 25%)。主体 A 使用 12 个月违约概率 0.5%按 12 个月预期信用损

    失的金额计量损失准备。此计算中也隐含了 99.5% 的不发生违约的概率。在报告日,12

    个月预期信用损失的损失准备为 CU1,250(0.5% × 25% × CU1,000,000)。

    主体 B 持有一个由 1,000 笔五年期到期一次性偿还本金贷款组成的组合,每笔贷款金额为

    CU1,000(即总金额为 CU1,000,000),该组合 12 个月平均违约概率为 0.5%。主体 B 确定

    这些贷款只在超过 12 个月以后才出现重大付款义务,因此在确定自初始确认后信用风险是

    否已显著增加时考虑 12 个月违约概率的变动并不恰当。因此,主体 B 在报告日使用整个存

    续期的违约概率变化来确定贷款组合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已显著增加。

    主体 B 确定组合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未发生显著增加,并估计该组合的平均违约损失率

    为 25%。主体 B 认为根据 IFRS 9 组合计量损失准备是恰当的。12 个月违约概率在报告日

    仍为 0.5%。因此,主体 B 使用 12 个月平均违约概率 0.5%按 12 个月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

    组合计提损失准备。此计算中也隐含了 99.5% 的不发生违约的概率。在报告日,12 个月

    预期信用损失的损失准备为 CU1,250(0.5% × 25% × CU1,000,000)。

    分析:该示例说明,计算预期信用损失准备所使用的信息及流程应根据每个工具的性质及

    特定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示例 8:修改过的金融工具

    IFRS 9 提供了一个关于如何估算修改过的金融资产的预期信用损失的示例。下文将其选

    录。

    A 银行发放了一笔 5 年期贷款,要求到期全额偿还未结清的合同金额。贷款的合同金额为

    CU1,000,年利率为 5%,每年支付利息。贷款的实际利率为 5%。在第一个报告期(第 1

    报告期)的期末,由于自初始确认后信用风险无显著增加,A 银行按 12 个月预期信用损失

    的金额确认损失准备。确认的损失准备余额为 CU20。

    在下一个报告期(第 2 报告期),A 银行确定贷款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已显著增加。有鉴

    于此,A 银行对贷款确认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损失准备余额为 CU30。

    于第三个报告期(第 3 报告期)的期末,由于借款人出现重大财务困难,A 银行修改了贷

    款的合同现金流。A 银行将贷款的合同期限延长了 1 年,所以在修改日贷款的剩余期限为

    3 年。修改未导致 A 银行终止确认该贷款。

    在进行修改后,A 银行按修改后的合同现金流以贷款的原实际利率 5%折现后的现值重新

    计算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总额。重新计算得出的账面总额与修改前的账面总额之间的差异

    确认为一项修改利得或损失。A 银行在原账面总额上扣除修改损失(计算为 CU300),将

    账面总额减少到 CU700,并将修改损失 CU300 计入损益。

    A 银行同时根据修改后的合同现金流重新计量损失准备,并评估贷款损失准备是否应当继

    续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A 银行将当前的信用风险(考虑修改后的现金

    流量)与初始确认时的信用风险(未修改的原现金流)进行比较。A 银行确定报告日贷款

  • IFRS 9: 预期信用损失 27

    并未发生信用减值,但是相比初始确认时的信用风险,其信用风险仍旧显著增加,并继续

    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损失准备。在报告日,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的

    余额为 CU100。

    报告期 期初账面

    总额 A

    减值(损失)/

    利得 B

    修改(损失)/

    利得

    利息

    收入 D

    总额:A × 5%

    现金

    流量 E

    期末账

    面总额 F=A+C +D-E

    损失准备G

    期末摊余

    成本 H=F-G

    1 CU1,000 (CU20) CU50 CU50 CU1,000 CU20 CU980

    2 CU1,000 (CU10) CU50 CU50 CU1,000 CU30 CU970

    3 CU1,000 (CU70) (CU300) CU50 CU50 CU700 CU100 CU600

    在每个后续报告日,A 银行通过对比初始确认时的贷款信用风险(基于未修改的原现金

    流)与报告日的信用风险(基于修改后的现金流)来评估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

    在贷款修改后的 2 个报告期间之后( 第 5 报告期),与修改日的预期相比,借款人的经营

    显著好于其业务计划。同时,业务前景也比原先的预想要乐观很多。通过评估无需付出不当

    成本或努力即可获取的合理和有依据的信息,贷款的整体信用风险和贷款在预计存续期内发

    生违约的风险都已降低,因此 A 银行在报告期末调整了借款人的内部信用评级。

    在整体发展良好的情况下,A 银行对贷款进行了重新评估并认为贷款的信用风险已降低,

    并且相比初始确认时的水平信用风险已无显著增加。因此,A 银行重新按 12 个月预期信

    用损失的金额计量损失准备。

    分析:由于修改未导致金融资产的终止确认,A 银行应当继续通过比较报告日和初始确认

    时的信用风险来评估信用风险是否增加。鉴于评估模型的对称性,银行应当同时考虑信用

    风险的良性和不良发展。

  • 28 IFRS 9: 预期信用损失

    特别感谢以下参与本出版物翻译及编制的普华永道成员及其所做的贡献。

    陈燕华 施菲菲

    会计专业咨询服务合伙人 会计专业咨询服务高级经理

    吴洋波 梁宁

    审计金融机构服务高级经理 审计金融机构服务高级经理

    陈婷 毛姗姗

    审计金融机构服务高级经理 审计金融机构服务经理

    致谢

  • IFRS 9: 预期信用损失 29

    金以文 陈燕华

    +86 (21) 2323 3267 +86 (21) 2323 3070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陈保郎 吴慧莹

    +86 (21) 2323 2555 +852 2289 1218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方毅贤 戴奈尔

    +852 2289 2313 +852 2289 1221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联系普华永道审计业务部

    北京 香港 深圳

    梁伟坚 蔡楚清 张展豪

    +86 (10) 6533 2838 +852 2289 1066 +86 (755) 8261 8833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重庆 澳门 苏州

    李松波 张佩萍 汪超

    +86 (23) 6393 7388 +853 8799 5121 +86 (512) 6273 1998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大连 青岛 天津

    关兆文 张国俊 郑广安

    +86 (411) 8379 1666 +86 (532) 8089 1818 +86 (22) 2318 3003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广州 上海 西安

    张展豪 李丹 叶骏

    +86 (755) 8261 8833 +86 (21) 2323 3388 +86 (29) 8720 3998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联系普华永道会计专业咨询服务

    mailto:[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 30 IFRS 9: 预期信用损失

    如需更多帮助,请联系:

    联系我们

    香港

    香港中环

    太子大厦 22 楼

    电话:+852 2289 8888

    杭州

    中国杭州市下城区

    环城北路 208 号

    坤和中心 3205 室

    邮编 310006

    电话:+86 (571) 2807 6388

    新加坡

    新加坡 048424 邮区

    PWC 大厦

    克罗士街 8 号 17 楼

    电话:+65 6236 3388

    北京

    中国北京市

    朝阳区东三环中路 7 号

    北京财富中心写字楼 A 座 26 楼

    邮编 100020

    电话:+86 (10) 6533 8888

    澳门

    澳门苏亚利斯博士大马路 323 号

    中国银行大厦 29 楼

    电话:+853 8799 5111

    苏州

    中国苏州市

    苏州工业园区旺墩路 188 号

    建屋大厦 1501 室

    邮编 215028

    电话:+86 (512) 6273 1888

    上海

    中国上海市黄浦区湖滨路

    202 号企业天地 2 号楼

    普华永道中心 11 楼

    邮编 200021

    电话:+86 (21) 2323 8888

    南京

    中国南京市鼓楼区

    中央路 201 号南京国际广场

    南塔 12A 层 01 室

    邮编 210009

    电话:+86 (25) 6608 6288

    台湾

    台北市信义区 110

    基隆路一段 333 号 27 楼

    电话:+886 (2) 2729 6666

    重庆

    中国重庆市渝中区邹容路

    68 号大都会商厦 19 楼 1905 室

    邮编 400010

    电话:+86 (23) 6393 7888

    宁波

    中国宁波市

    江东区民安东路 268 号

    宁波国际金融服务中心 E 座 1203 室

    邮编 315040

    电话:+86 (574) 8187 1788

    天津

    中国天津市和平区南京路 189 号

    津汇广场 2 座 36 楼

    邮编 300051

    电话:+86 (22) 2318 3333

    大连

    中国大连市西岗区中山路

    147 号森茂大厦 8 楼

    邮编 116011

    电话:+86 (411) 8379 1888

    青岛

    中国青岛市市南区

    延安三路 234 号

    海航万邦中心 1 号楼 37 楼

    邮编 266071

    电话:+86 (532) 8089 1888

    武汉

    中国武汉市武昌区积玉桥临江大道 96 号

    武汉万达中心 41 楼 04 室

    邮编 430060

    电话:+86 (27) 5974 5818

    广州

    中国广州市

    天河区珠江新城

    珠江西路 10 号

    普华永道中心 18 楼

    邮编 510623

    电话:+86 (20) 3819 2000

    深圳

    中国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 5016 号

    京基 100 — A 座 34 楼

    邮编 518001

    电话:+86 (755) 8261 8888

    厦门

    中国厦门市思明区鹭江道 8 号

    国际银行大厦 11 楼 B 室

    邮编 361001

    电话:+86 (592) 210 7888

    西安

    中国西安市南关正街 88 号

    长安国际中心 D 座 7 楼

    邮编 710068

    电话:+86 (29) 8469 2688

  • www.pwccn.com 本文仅为提供一般性信息之目的,不应用于替代专业咨询者提供的咨询意见。

    © 2014 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版权所有。普华永道系指普华永道网络中国成员机构,有时也指普华永道网络。每

    家成员机构各自独立。详情请进入 www.pwc.com/structure。

    http://www.pwc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