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池系統動力應岦 崎峖驗證 之趨勢 探討和解析 - artc.org.tw · 2018. 11....

16
鋰電池系統動力應驗證之趨勢探討和解析 施冠廷 1* 、肅之 2 崧千 1 、林孝勳 1 、黃偉雄 1 1 財團法人車輛研究試中環境試課 2.Optimal 電池研究所 聯國針對車輛工作小組(WP29)2017 年開始建電動車球技術法規 (Electric Vehicles Safety Global Technical Regulation,簡稱 EVS-GTR),第一階段的工作 已於 2018 5 完成,將美、歐盟、中國、、南韓等表對電池系統驗證 的建議匯集成 EVS-GTR 草案,國於第二階段中,依國電動車發展的進度,與原有 的法規要求作調和,助於電動車球推廣;國內政府欲推行十年萬輛的電動士汰 計畫,需電池系統評價的驗證趨勢,除 ECE R100.02 9 項要求, 論彙整 EVS-GTR 成員的熱傳播(Thermal Propagation)和浸(Water immersion) 議題,解析並驗證案的規劃,作為國內電池系統產業和管機關之間的討 論依據,時符國際的發展脈絡,利於產業銷的推進。 關鍵詞:鋰電池系統、動力應、驗證、浸試、熱傳播試。 1. 鋰電池作為電動車輛動力應的驗證要求概述 前動力電池系統要顆鋰離子電池芯(Lithium Ion battery cell)採串並聯 式來達成,而鋰電池芯則透過極材料中的鋰離子,與負極材料產化學反應,形成電 能量的儲與釋放,所極材料對鋰離子電池芯的性能有相當的影響;極材料的 流有磷酸鋰鐵(LiFePO4,簡稱 LFP)、鋰錳(LiMnO2,簡稱 LMO)、鋰三元(簡稱 NCM) 等類型,車廠依其對應於開發車型的性能需求,能量密度(Energy Density)和電率 (Power)、環壽命(Cycle life)等為評估參數,來進行串並聯的設計,表 1 所,為 前大致上國車廠採不類型鋰電池的差異[1]1. 國車廠採不類型之鋰電池 表車廠 採之極材料 電壓(V) 能量 BMWTesla 鋰三元(鈷鎳錳 LiCo 1/3 Ni 1/3 Mn 1/3 O 2 Tesla 鋰三元(鈷鎳鋁 LiCo 0.15 Ni 0.8 Al 0.05 O 2 3.6~3.7 (燃燒爆炸) NissanGM 錳酸鋰(LiMn 2 O 4 3.7 (1/2) 亞迪(BYD) 磷酸鐵鋰(LiFePO 4 3.4 (1/2) 檢的角度來說,不類型的鋰離子電池芯所構成的電池系統,需要試程序 和條上作調整,驗證其電池系統的設計隨著車輛行駛環境的變異(/低溫、振動等) 下,能符車輛使的性能與要求。於鋰離子電池芯高溫、部短路、過度

Upload: others

Post on 27-Feb-2021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鋰電池系統動力應岦 崎峖驗證 之趨勢 探討和解析 - artc.org.tw · 2018. 11. 15. · 2.1. 振動釱試 振動釱試作解析,崇表3所岴,為屙美 ul 2580 、ece

鋰電池系統動力應用安全驗證之趨勢探討和解析

施冠廷 1*、王肅之 2 王崧千 1、林孝勳 1、黃偉雄 1

1 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環境測試課

2.北美 Optimal電池研究所

摘 要

聯合國針對車輛安全工作小組(WP29)自 2017年開始建立電動車安全全球技術法規

(Electric Vehicles Safety Global Technical Regulation,簡稱 EVS-GTR),第一階段的工作

已於 2018 年 5 月完成,將北美、歐盟、中國、日本、南韓等代表對電池系統安全驗證

的建議匯集成 EVS-GTR草案,各國於第二階段中,依各國電動車發展的進度,與原有

的法規要求作調和,以助於電動車在全球推廣;國內政府欲推行十年萬輛的電動巴士汰

換計畫,需掌握電池系統安全評價的驗證趨勢,除 ECE R100.02的 9項安全要求外,本

論文亦彙整 EVS-GTR成員提出的熱傳播(Thermal Propagation)和浸水(Water immersion)

議題,加以解析並提出驗證方案的規劃,以作為國內電池系統產業和主管機關之間的討

論依據,同時符合國際市場的發展脈絡,以利於產業外銷的推進。

關鍵詞:鋰電池系統、動力應用、安全驗證、浸水測試、熱傳播測試。

1. 鋰電池作為電動車輛動力應用的安全驗證要求概述

目前動力用電池系統主要以多顆鋰離子電池芯(Lithium Ion battery cell)採串並聯方

式來達成,而鋰電池芯則透過正極材料中的鋰離子,與負極材料產生化學反應,形成電

能量的儲存與釋放,所以正極材料對鋰離子電池芯的性能有相當的影響;正極材料的主

流有磷酸鋰鐵(LiFePO4,簡稱 LFP)、鋰錳(LiMnO2,簡稱 LMO)、鋰三元(簡稱 NCM)

等類型,各車廠依其對應於開發車型的性能需求,以能量密度(Energy Density)和電功率

(Power)、循環壽命(Cycle life)等為評估參數,來進行串並聯的設計,如表 1所示,為目

前大致上各國車廠採用不同類型鋰電池的差異[1]。

表 1. 各國車廠採用不同類型之鋰電池

代表車廠 採用之正極材料 電壓(V) 能量 安全度

BMW、Tesla 鋰三元(鈷鎳錳 LiCo1/3

Ni1/3

Mn1/3

O2)

Tesla 鋰三元(鈷鎳鋁 LiCo0.15

Ni0.8

Al0.05

O2 )

3.6~3.7 高

最高

最不安全

(燃燒爆炸)

Nissan、GM 錳酸鋰(LiMn2O

4)

3.7 低(1/2) 安全

比亞迪(BYD) 磷酸鐵鋰(LiFePO4 )

3.4 低(1/2) 最安全

在檢測的角度來說,不同類型的鋰離子電池芯所構成的電池系統,需要在測試程序

和條件上作調整,以驗證其電池系統的設計隨著車輛行駛環境的變異(高/低溫、振動等)

下,能符合車輛使用的性能與安全要求。由於鋰離子電池芯在高溫、外部短路、過度充

Page 2: 鋰電池系統動力應岦 崎峖驗證 之趨勢 探討和解析 - artc.org.tw · 2018. 11. 15. · 2.1. 振動釱試 振動釱試作解析,崇表3所岴,為屙美 ul 2580 、ece

電等情況下,有可能在極短時間內發生熱失控(Thermal Runaway)的現象,進而在連鎖效

應下,對週邊的鋰電池串和電池系統配件(如冷卻管路、管理系統電路板)產生高溫燃燒,

如表 1所示為觸發鋰電池發生熱失控的潛在事件盤點[2],在”驗證電池系統安全性的試

驗項目”一欄中,主要依據歐盟於 2013年公告並 2016年起強制實施的電池系統安全法

規 ECE R100.02來羅列試驗項目,但其中浸水測試、熱傳播測試兩項則為 2018年 5月

提列新增的項目,也是本文探討的重點;鑒於電池系統的尺寸、電容量、設計並未統一,

但面對同樣的行駛環境,必須透過標準化的驗證程序,來分析電池系統的設計,確保在

不同的觸發事件中,發生可預期的災害,例如說,目前和 ECE R100.02採用同樣耐火測

試方法的中國大陸國標 GB/T 31467.3,則特別要求電動車電池系統在進行火災測試時,

電池系統必須若發生著火,需在試驗後 5分鐘內熄滅,就是為了確保乘客不致在火災中

受到更嚴重的傷害。

表 2. 觸發鋰電池發生熱失控之盤點

觸發熱失

控的原因

如何導致熱失控的觸發 驗證電池系統安全性的試驗項目

環境因子 1.氣候異常下持續對使用電池系統(如低溫下持

續充電,或高溫下持續充放電),或是環境異常下

對電池系統的嚴苛影響(如連日大雨淹水導致電

池系統浸水)

2.電池芯串並聯的連結強度不足以滿足車輛行駛

下的振動擺幅導致電池性能衰退,進而發生部分

電池芯過放電

溫度衝擊循環測試(Thermal Shock Cycling test)、

浸水測試(Immersion test)、振動測試(Vibration

test)、機械衝擊測試(Mechanical Shock test)

過度充電 受損的連接器或充電迴路導致過度充電的狀況 過度充電保護測試(Over-Charge Protection test)

過電流 因電池管理系統(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以

下簡稱 BMS)失效而發生超出電池工作電流範圍

的狀況

過度放電保護測試(Over-Discharge Protection

test)

過溫 冷卻系統失常或是過充電和過電流的持續操作

下發生的狀況

過溫保護測試(Over-Temperature Protection test)

因外部熱源

導致的過溫

因外部火災或是電池系統內部某一串電池芯熱

失控導致的過熱狀況

耐火測試(External Fire test)、熱傳播測試

(Thermal Propagation test)

因變形導

致的內部

短路

電池系統的機構遭到外部撞擊甚至擠壓導致電

池芯發生短路

短路保護測試(Short Circuit Protection test)、機械

強度測試(Mechanical Integrity test)

Page 3: 鋰電池系統動力應岦 崎峖驗證 之趨勢 探討和解析 - artc.org.tw · 2018. 11. 15. · 2.1. 振動釱試 振動釱試作解析,崇表3所岴,為屙美 ul 2580 、ece

2. 電池系統驗證考量與其標準依據

為了確保民眾在搭乘上的安全,除現有之整車檢測要求外,建議針對高電壓迴路與

電池系統,羅列檢測要求。回顧國內外檢測要求的發展,美國安規機構 Underwrite

Laboratory(簡稱 UL)針對大型電池系統制定安規標準 UL 2580,近期與美國國家標準

ANSI 結合,以作為北美、加拿大地區電動巴士的驗證依據:國內來說,負責協助交通

部的車輛審驗中心(VSCC),自 2014年起將 ECE R100.02列為法規第 64之 1條草案,

其針對電動車輛(M/N各類)的電池系統,羅列 9項檢測要求;以下先解析目前 9項強制

要求的內容,並對照其他現存國際標準的檢測條件,推論其驗證考量。

2.1. 振動測試

振動測試作解析,如表 3所示,為北美 UL 2580、ECE R100.02、CNS 15515等標

準,對電池系統的振動測試之檢測條件比較,由於電池系統需考慮車輛行駛過程中,遭

受不同方位的影響;但鑑於車用電池系統的尺寸和質量甚大,所採取的振動形式從正弦

掃頻到隨機振動都有驗證的必要,因此目前 EVS-GTR的會議上,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

中心(簡稱 CATARC)基於實車耐久測量的研究成果,提出新的振動測試輪廓,在本文中

暫不細述,可確定的是,未來針對電池系統的振動測試將更貼近實車使用的狀況。

表 3 振動測試之標準檢測條件比較

規範標準 形式 軸向 SOC

UL 2580 隨機 Z→Y→X→Z 100%, 60%, 20%

ECE R100-2 正弦 僅 Z軸 50%

CNS 15515 隨機 Z→Y→X 50%

電池箱體(Battery Case)的設計是電動車輛在對抗車輛環境機械應力的重點,如圖 1所示

[3],並須同時考慮電池模組在電池箱中的固定方式,不受路面反彈與車底盤應力所產

生的高/低頻振動影響,同時電池箱體鎖附於車底盤上的架設方式,不受瞬間衝擊的影

響,因此必須進行振動和機械衝擊測試。

圖 1、電池箱體對電動車輛結構與強度有直接的關係

2.2. 機械衝擊測試

道路環境如坑洞(Pothole)或突起物造成的衝擊(Shock),將使電池系統在極短時間

內,承受高加速的位移,針對電池系統的機械撞擊測試,國際標準上分成兩種,一種是

如表 4所示,UL 2580和 GB/T 31467.3是模擬坑洞的機械衝擊,另一種則是 ECE R100.02

則是模擬車輛碰撞時產生的位移衝擊;至於 ISO 12405或 CNS 15515所採用的條件因為

僅適用一般車用電子零組件的衝擊條件(50g/6ms),判斷並不適用於未來針對電池系統的

Page 4: 鋰電池系統動力應岦 崎峖驗證 之趨勢 探討和解析 - artc.org.tw · 2018. 11. 15. · 2.1. 振動釱試 振動釱試作解析,崇表3所岴,為屙美 ul 2580 、ece

驗證工作,故不列入討論。

進一步說明 ECE R100.02的衝擊條件,如圖 2所示,其波形則為梯形波,衝擊時間

高達 120ms且加速度介於 10到 30g,ECE R100.02即採用這樣的條件,以探究電池系統

在車輛上受到衝擊時,其應力是否會引發其他結構和電氣絕緣上的失效。

表 4 機械衝擊之標準檢測條件比較

驗證依據 波形 加速度 時間 次數/方向

UL 2580 半正弦 25g 15ms 3次/6向

ECE R100.02 梯形波 28g 120ms X、Y軸

GB/T 31467 半正弦 25g 15ms 3次/Z軸

圖 2 ECE R100.02的機械衝擊條件

2.3. 機械強度(Mechanical integrity)測試

機械強度測試又稱為擠壓(Crush)測試,,需依照電池系統在車體上的裝配位置決定

試驗與否,如表 5所示為評比 SAE J 2464、ISO 12405-3(即中國大陸 GB/T 31467.3、台

灣 CNS 15515),和 ECE R100.02在擠壓測試的條件,由於 SAE J2464的發展時間較早,

並未充分考量實際裝載於車輛上的狀況,因此其擠壓力量僅以電池系統重量再乘上 1000

倍來決定其力量(單位為 kN),應用於電動大客車電池系統中的電池組,無論是高電壓組

態(High Voltage Configuration,通常電池組的端電壓為 500V以上,電容量為 100Ah以

下,再並聯構成電池系統),或低電壓組態(Low Voltage Configuration,通常電池組的端

電壓為 60V以下,但電容量為 200Ah以上,再串聯構成電池系統),這兩種組態的電池

X axis(g) Y axis(g) X axis(g) Y axis(g) X axis(g) Y axis(g)

A 20 0 0 0 0 0 0

B 50 20 8 10 5 6.6 5

C 65 20 8 10 5 6.6 5

D 100 0 0 0 0 0 0

E 0 10 4.5 5 2.5 4 2.5

F 50 28 15 17 10 12 10

G 80 28 15 17 10 12 10

H 120 0 0 0 0 0 0

≦3.5 t 3.5~7 t ≧7 t

AccelarationTime

(ms)

Page 5: 鋰電池系統動力應岦 崎峖驗證 之趨勢 探討和解析 - artc.org.tw · 2018. 11. 15. · 2.1. 振動釱試 振動釱試作解析,崇表3所岴,為屙美 ul 2580 、ece

組通常重量達 300kg,因此依照 SAE J2464的要求,其擠壓力量達 300,000kN,但實際

車輛碰撞的意外發生並不常見此撞擊力量,故可見 SAE J2464不適用目前電動大客車電

池系統驗證的依據。

表 5、車用電池系統在 SAE、ISO、ECE三個標準組織制訂單位的檢測條件評比

2.4. 溫度衝擊循環測試

如表 6 所示為溫度衝擊循環測試的條件比較,以鋰離子電池芯的材料的觀點來說,

60℃以上的環境溫度將造成電解液的分解,鋰電池的內部阻抗因此上升,影響電能量釋

放的功率與其容量,當環境溫度持續上升到 80℃以上,在負極包覆鋰金屬的 SEI膜也受

到影響,若此時電池單元仍在進行充電或放電之電能循環,則會提高熱失控(Thermal

Runaway)發生的機率。因此從表 6 的條件來看,必須在 60℃的溫度點上,對電池系統

冷卻系統的控制機制作觀察與紀錄,在 ECE R100.02 中,雖然未將測試溫度提高到 80

℃以上,但也將滯留時間延長至 6小時,藉此確保環境溫度完全入侵到電池系統,以達

到完整的驗證。

表 6 溫度衝擊之標準檢測條件比較

規範標準 溫度範圍(℃) 滯留時間 次數

ISO 16750-4 -20~65 20~90min 300

UL 2580 -40~70 6hr 5

ECE R100.02 -40~60 6hr 5

實際上 ECE R100.02 的檢測條件編制上[4],也依據實際車輛的溫度發生機率來取

決,如圖 3所示,追蹤 18輛電動車輛短則 2個月多則長達 15個月的紀錄中,雖然最低

溫僅到-20℃至-25℃,但根據車輛應用故選擇最低溫度為 -40℃;而最高溫並未超過 60

℃,故設定試驗溫度範圍為 -40℃至 60℃。

Page 6: 鋰電池系統動力應岦 崎峖驗證 之趨勢 探討和解析 - artc.org.tw · 2018. 11. 15. · 2.1. 振動釱試 振動釱試作解析,崇表3所岴,為屙美 ul 2580 、ece

圖 3 ECE R100.02溫度衝擊循環測試的試驗溫度範圍主要依據實際車輛測量結果

2.5. 過溫保護測試

電池系統需在對抗外部環境溫度的變化上,具備過溫保護和電能調節的能力,如表

7所示,國際法規或國家建議標準中,均有提及過溫保護試驗的辦法,藉此可反推電池

系統溫度管系統的設計上,勢必與電能管理有所關連,在驗證上是不可忽略的環節。

表 7 過溫保護測試之標準檢測條件比較

規範標準 環境溫度(℃) 測試時間(min)

ECE R100.02 環境溫度持續升溫至最高工

作溫度(+10℃)

過程中充放電循環,直到電

池管理系統作動 GB/T 31467.3

2.6. 耐火測試

目前的 ISO 12405或 ECE R100.02中,則以歐盟公告於 2005年的油箱耐油法規 ECE

R34 為參考依據,以裝載於整車底盤的電池系統為實際測試的架設(setup),模擬遭遇高

溫燒烤的情境,進行 70 秒的火烤後,確認電池系統箱體的耐火能力,詳細程序可參見

ECE R100.02,本文不再細述。而依據 ECE R34的經驗[4],2.2m2的火盆(Pool)在火燒期

間的溫度與距離如圖 4所示,且在階段(Phase) A到 C期間的火燒溫度,則如圖 5所示。

Page 7: 鋰電池系統動力應岦 崎峖驗證 之趨勢 探討和解析 - artc.org.tw · 2018. 11. 15. · 2.1. 振動釱試 振動釱試作解析,崇表3所岴,為屙美 ul 2580 、ece

圖 4 ECE R100.02耐火測試期間不同距離下的火燒溫度

圖 5 ECE R100.02耐火測試期間從階段 A到 C的溫度變化(採用燃油方式)

如表 7所示為相較 SAE J2464、UL 2580、GB/T 31467.3等標準的檢測條件比較,

其中 SAE 2464於 2009所更新後,也別於 ECE R100.02,是從內部以不同位置的高溫

傳播來進行耐燃評估,主要則是應用於電池模組密集,且無阻隔檔板的電池系統設計

中。

表 7、耐火測試之標準檢測條件比較

標準/法規 應用 火燒距離 燃燃類型 火燒溫度 鋪燒時間 SOC

UL 2580 / SAE

J2464 Batteries 無要求 LPG或燃油 590℃ 20 Min. 100%

GB/T 31467.3 Pack,

System 50cm 燃油 將近 700℃

130 Sec.

(70+60) >50%

ECE R100.02

2.7. 短路保護/過充電保護/過放電保護測試

Page 8: 鋰電池系統動力應岦 崎峖驗證 之趨勢 探討和解析 - artc.org.tw · 2018. 11. 15. · 2.1. 振動釱試 振動釱試作解析,崇表3所岴,為屙美 ul 2580 、ece

而在驗證工作上,BMS 必須能在過度充電、過度放電,甚至外部短路發生時,啟

動保護機制並檢視所有電池芯的狀態,如表 8~10 所示。比較 GBT/ 31467.3 與 ECE

R100.02、IEC 62660的測試條件,除針對電池芯的要求外,其實都指向 BMS保護機制

的動作;對於以電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居多的台灣業者來說,必須及早確認其 BMS

能否在這類電氣失效發生時,正常地進入運作與回饋機制。

表 8、短路測試

規範標準 測試件 SOC 短路阻抗(mΩ) 短路時間(min)

IEC 62660-2 電池芯 100% ≦5 10

ECE R100.02 電池系統 >50% ≦5 10

GB/T 31467-3 電池系統 100% ≦5 10

表 9、過充電/過充保護測試

規範標準 測試件 充電電流 停止時機

IEC 62660-2 電池芯 1C for BEV

5C for HEV 達 200%SOC

ECE R100.02 電池系統 C/3 1.達 200%SOC

2.保護系統斷開

GB/T 31467-3 電池系統 1C

1.達最高電壓的 1.2倍

2.達 130%SOC

3.超過廠設溫度 5℃

4.出現其他意外狀況

表 10、過放電/過放保護測試

規範標準 測試件 放電電流 停止時機

IEC 62660-2 電池芯 1C 連續放電 90min後

ECE R100.02 電池系統 C/3 1.達最低電壓的 25%

2.保護系統斷開

GB/T 31467-3 電池系統 1C

1.達最低電壓的 25%

2.進入過放狀態後 30min

3.超過廠設溫度 5℃

4.出現其他意外狀況

3. EVS-GTR在電池系統驗證的新趨勢:浸水測試、熱傳播測試

聯合國WP29預計 2018年完成第一階段的電動車安全法規制訂計畫,其以前述之

ECE R100.02為基礎,在 2018年 3月的會議上,因應日本、南韓、中國大陸等代表機

構提出的研究成果,決定在第二階段增列浸水測試、熱傳播測試、電解液洩漏判定等項

目,且預計於 2019 年修訂為 ECE R100.03。以下彙整各國針對浸水測試、熱傳播測試

兩項的研究進度,以推論後續驗證發展的趨勢。

Page 9: 鋰電池系統動力應岦 崎峖驗證 之趨勢 探討和解析 - artc.org.tw · 2018. 11. 15. · 2.1. 振動釱試 振動釱試作解析,崇表3所岴,為屙美 ul 2580 、ece

3.1. 浸水測試

浸水測試有鹽水浸泡和 IPX7兩種類型,CNS 15515-3、ISO 12405-3採用浸泡

(Flooded),GB/T 31467.3採 3.5%NaCl鹽水浸泡 2小時;SAE J2929(引用自 2464)則要求

5%NaCl鹽水浸泡 2小時。中國大陸工信部於 2016年發佈的電動客車安全要求,則為

IP67(B類底盤組件),如圖 6所示,為 EVS-GTR的中國大陸代表於 2018年提出來的統

計和浸水後發生失效的事件概述[5],由於氣候異常,過去僅為選項的浸水測試,逐漸成

為標準制訂單位重視的項目,如表 11所示則為目前現存標準的檢測條件比較。

圖 6 考量氣候異常下造成電動車發生泡水後的電池系統失效之事件概述

表 11、浸水測試之現存標準檢測條件比較

標準/法規 應用對象 溶液 深度 試驗時間 操作狀態 SOC

UL 2580 Batteries 5% NaCl Cover

DUT 2 hr

Operational

& Active 100%

KMVSS 48 Pack 3.5%

NaCl Cover

DUT 1 hr

Operational

& Active 100%

SAE J2464 Batteries 5% NaCl Cover

DUT 2 hr

Operational

& Active 100%

ISO

12405-3

鋰電池組

/系統 Water

Vehicle is

flooded ─ ─ ─

GB/T

31467.3

鋰電池組

/系統

3.5%

NaCl Cover

DUT 1 hr

Operational

& Active 100%

南韓汽車測試與研究所(Korea Automobile Testing and Research Institute,以下簡稱

KATRI)在 2018年 3月於 EVS GTR上進一步發表其浸水測試的研究結果[6],採用

KMVSS 48的測試條件,但電池組的表面距離 3.5%鹽水水面為 0.6m,自 2011年起已針

Page 10: 鋰電池系統動力應岦 崎峖驗證 之趨勢 探討和解析 - artc.org.tw · 2018. 11. 15. · 2.1. 振動釱試 振動釱試作解析,崇表3所岴,為屙美 ul 2580 、ece

對 46款油電混合用,以及純電動用鋰電池系統實施浸水測試,其中共有 6款純電動車

用鋰電池系統,和 1款油電混合用鋰電池系統發生起火,

表 12、KATRI自 2011年起共 46件浸水測試中所發生的 7件熱失控事件

車輛

類型

端電壓(V) 電容量(Ah) 電能量(kWh) 熱失控後

的行為

備註

1 BUS 607.5 80 48.6 Fire 此兩次為同一樣品,差別在於重

複測試後起火位置不同 2 BUS 607.5 80 48.6 Fire

3 Bus 607.2 40 24.3 Fire 該系統採用鈦酸鋰(LTO)電池芯

4 Bus 706.5 120 84.8 Fire 該電池系統的箱體採用不鏽鋼

設計但卻無足夠的絕緣阻抗,故

浸水時發生起火

5 Bus 625.6 94 58.8 Fire 因電池系統的防水功能失效故

發生起火

6 Truck 110.1 364.8 40.2 Fire 採用 18650包裝之電池芯,顯示

較小包裝電池芯所構成的電池

系統在內部發生進水後也會有

起火之現象

7 HEV 307.2 10 3.1 Explosion 採用磷酸鋰鐵(LFP)電池芯,卻

發生爆炸

鑑於浸水測試主要考驗電池系統的密封能力(Sealing performance),故判定的方法應

該不僅限於電池系統是否發生起火或爆炸[5],而須進一步評估其絕緣阻抗的能力是否因

浸水而發生衰退,如圖 7所示為推論浸水測試實際在判定的階段上,應該至少分成(1)

密封能力(2)絕緣阻抗兩段層級,才能在浸水測試上取得有效的驗證結果。

圖 7 浸水測試的判定應該包括(1)密封能力(2)絕緣阻抗兩個階段

Page 11: 鋰電池系統動力應岦 崎峖驗證 之趨勢 探討和解析 - artc.org.tw · 2018. 11. 15. · 2.1. 振動釱試 振動釱試作解析,崇表3所岴,為屙美 ul 2580 、ece

3.2. 熱傳播測試

熱傳播測是一項的驗證訴求,則是基於電池系統內部的電池串發生高溫蔓延或傳播

(Propagation)時,其外殼與內部機構抑制高溫傳導的能力,進而可在熱失控發生時,了

解有多少時間可以供乘客逃離車室空間。中國大陸的工信部在 2016 年公布的電動大客

車技術安全要求中 [7],明列了熱傳播測試的檢測方法,且要求電池系統必須以

90~95%SOC 的高電量狀態來進行該試驗。而在試驗方式上,考慮到熱傳播測試的可行

性和可重複性,可從以下三種不同的方法擇一來觸發熱傳播(Thermal propagation),如表

13所示。

表 13 熱傳播測試的三種方法擇一實施

檢測條件/程序/監控方式 熱失控定義與通過判定

檢測條件:

(1) 使用平面狀或者棒狀加熱裝置,並且其表面應覆蓋陶瓷,金屬

或絕緣層。對於尺寸與單體蓄電池相同的塊狀加熱裝置,可用

該加熱裝置代替其中一個單體蓄電池

(2) 對於尺寸比單體蓄電池小的塊狀加熱裝置,則可將其安裝在模

組中,並與觸發物件的表面直接接觸;對於薄膜加熱裝置,則

應將其始終附著在觸發對象的表面;

(3) 在任何可能的情況下,加熱裝置的加熱面積都不應大於單體蓄

電池的表面積;

程序:安裝完成後,立即啟動加熱裝置,以加熱裝置的最大功率

對觸發對象進行加熱;當發生熱失控或監測點溫度達到 300℃時,

停止觸發。

監測:將加熱裝置的加熱面與蓄電池表面直接接觸,因應不同包

裝類型的電池芯,其加熱裝置的位置可參考圖 8,需與溫度感測器

的位置相對應,如果很難直接安裝溫度感測器,則將其佈置在能

夠探測到觸發物件連續溫升的位置。

熱失控定義如下:

(1) 測試物件產生電壓

降;

(2) 監測點溫度達到電池

廠商規定的最高工作

溫度;

(3) 監測點的溫升速率

dT/dt≥1℃/s

當(1)和(3)或者(2)&(3)發

生時,判定發生熱失控。

判定則可分為兩種類型

的試驗狀況:

(4) 電池系統層級 (Pack

level):若系統提出過

熱警報的 5 分鐘內,

未發生起火或爆炸,

則可視為通過。

(5) 整 車 層 級 (Vehicle

level):若警報發生後

5 分鐘內未有外部火

燒或爆炸或煙霧竄入

成客艙,則視為通

過。

檢測條件:

(1) 刺針材料:鋼

(2) 刺針直徑:3mm-8mm

(3) 針尖形狀:圓錐形,角度為 20°~60°

(4) 針刺速度:10~100mm/s

(5) 針刺位置及方向:選擇可能觸發單體蓄電池發生熱失控的位置

和方向(例如,垂直於極片的方向)

程序:可提前在電池系統的外殼上鑽孔,再依檢測條件實施針刺

監測:溫度感測器的位置應盡可能接近短路點,如圖 11所示

檢測條件:

(1) 以最小 1/3C、最大不超過電池廠商規定正常工作範圍的最大電

流對觸發物件進行恒流充電,直至其發生熱失控或者觸發物件

達到 200%SOC

(2) 蓄電池系統中的其它單體蓄電池不能被過充

程序:可先對選定之電池芯連接額外的導線,來實現過充

監測:溫度感測器應佈置在單體蓄電池表面與正負極柱等距且離

正負極柱最近的位置,如圖 13所示。

Page 12: 鋰電池系統動力應岦 崎峖驗證 之趨勢 探討和解析 - artc.org.tw · 2018. 11. 15. · 2.1. 振動釱試 振動釱試作解析,崇表3所岴,為屙美 ul 2580 、ece

監測觸發物件的電壓和溫度以判定是否發生熱失控,監測電壓時,應不改動原始的

電路。監測溫度定義為溫度 A(測試過程中觸發物件的最高表面溫度)。溫度資料的採樣

間隔應小於 1s,準確度要求為±2℃,溫度感測器尖端的直徑應小於 1mm。

如圖 8所示為加熱觸發熱傳播的測試安裝,在 EVS-GTR的制定工作上,加拿大的

研究機構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Canada提出其研究成果[8],如圖 9所示為對 18650

包裝電池芯所安設的加熱裝置。

硬殼及軟包電池 圓柱形電池-I 圓柱形電池-II

圖8 加熱觸發時溫度感測器的佈置位置示意圖

圖 9 加熱構成熱傳播的實際裝配方式

而中國大陸的研究機構同樣提出了另一種加熱的實現方式,如圖 10所示,其研究

樣品包括了 3Ah的 18650包裝電池芯,以及 3.7Ah的 21700包裝之電池芯,在 100%SOC

狀態下,進行加熱觸發。

圖 10 單一電池芯過充電構成熱傳播測試的實際裝配方式

加熱裝置

加熱裝置(電阻絲)

溫度監測器

連接

Page 13: 鋰電池系統動力應岦 崎峖驗證 之趨勢 探討和解析 - artc.org.tw · 2018. 11. 15. · 2.1. 振動釱試 振動釱試作解析,崇表3所岴,為屙美 ul 2580 、ece

如圖 11 所示為針刺觸發熱傳播的測試安裝,在 EVS-GTR 的制定工作上,日本兩

家研究機構聯合進行針刺導致熱傳播的研究[9],如圖 12 所示為其中一家機構 NITE 的

架設方式,其採用直徑 5mm的鋼針,並在測試前先對電池系統外殼預留孔洞。

圖 11 針刺觸發時溫度感測器的佈置位置示意圖

圖 12 針刺之實際執行方式

如圖 13所示為過充觸發熱傳播的測試安裝,而過充電加熱的方式在過去已被廣泛

作為安規辦法,例如 UL 2580中的部分過度充電一項目,或是 IEC 62619的過度充電=

電壓控制失效等。而中國大陸在 EVS-GTR所提出的研究中,比較過充和加熱觸發熱傳

播的方式,推論不同鋰電池芯蕾型和觸發的發誓,對於所產生的熱能將有所差異,如圖

14所示圍棋比較圖。

觸發對象 溫度感測器

針刺點

溫度感測器

dp=dn,且

距離最短

觸發對象

Page 14: 鋰電池系統動力應岦 崎峖驗證 之趨勢 探討和解析 - artc.org.tw · 2018. 11. 15. · 2.1. 振動釱試 振動釱試作解析,崇表3所岴,為屙美 ul 2580 、ece

圖 13 過充觸發時溫度感測器的佈置位置示意圖

圖 14 針對過充和加熱兩類測試的比較

4. 結論與建議

鑒於國內電動大客車的發展因妥善率而不如預期,而電動車輛三元素之一的

電池系統,不僅是主要的動力來源,更是電動大客車潛在的風險因素;國際汽車

法規制定組織 EVS-GTR已於 2016年在巴黎的會議上,基於 ECE R100.02著手

編制符合電動大客車的法規草案(草案中稱為 Heavy Vehicle),到 2018年的進度

上,已大致基於現存的 ECE R100.02完成修訂,並可能增加本文所介紹的浸水測

試、熱傳播測試等項目,然而對於國內電動車輛產業來說,可能存在的困難,在

於原本電動自用車的電池系統僅區分為電池芯(Cell)、電池模組(Battery Module)、

電池系統(Battery Pack/System),但電動大客車則可在區分為電池芯(Cell)、電池

塊(Cell Block)、電池模組(Battery Module)、電池子系統(Battery Pack/Subsystem)

以及電池系統(Battery System)共五個層級,如何在檢測時對應到正確的層級,或

是基於整車設計而做檢測挑選的考量辦法,都是在未來國際法規或標準發展的過

程中,必須要加以關注並傳達給國內業者知悉的訊息。

本研究乃基於 ECE R100.02的內容進行解析,並進一步參考 EVS-GTR於

2018年的研究成果做歸納與推論,如圖 15所示,原本的 ECE R100.02僅 9個項

目,但經過近年氣候異常使得車輛環境更為嚴苛,且鑑於電池系統潛在的風險,

故依據中國大陸、日本、加拿大等國對浸水測試、熱傳播測試等項目的研究成果,

歸納與 ECE R100.02未來結合後的輪廓;此外鑑於台灣海島型氣候的背景,建議

溫度感測器

觸發對象

Page 15: 鋰電池系統動力應岦 崎峖驗證 之趨勢 探討和解析 - artc.org.tw · 2018. 11. 15. · 2.1. 振動釱試 振動釱試作解析,崇表3所岴,為屙美 ul 2580 、ece

應在參考如 ISO 12405所制定的高溫高濕(或稱結露測試),先評估電池系統箱體

對於高溫下的抗濕能力,再進一步執行溫度衝擊循環測試,可提高驗證的價值和

效益。

圖 15、ECE R100.02結合浸水測試、熱傳播測試等項目的輪廓

最後,本研究鑑於國內電動大客車的發展,建議將衍生出的汰役電池組

(Battery Pack),而如能將這些汰役的電池組做最大化的利用,以降低市場推動的

成本,則是國內政策朝向綠能建設、再生能源發展的同時,應該納入的議題。

因此就檢測面來進行探討,要將汰役的電池組轉為儲能系統,在性能評價或說鑑

定的方式就是首先要面對的議題:當推進用電池系統充電的電容量低於初始電容

量的 80%時,代表鋰離子電池的蓄電能力已不符推進用的效率,但若重製作為儲

能系統用,則其充電維持率只要高於 60%,則仍有相當高的經濟價值,這與目前

鋰離子電池儲能系統之標準 IEC 62620所制定的目標一致,應可作為和大客車業

者在探討電池組再利用(Reuse)時的檢測評判依據,如圖 16所示則為探討過程的

思維流程,將列為未來的研究主題。

圖 16、VEG之輪廓乃促成儲能產品電性能標準化驗證的主因

Page 16: 鋰電池系統動力應岦 崎峖驗證 之趨勢 探討和解析 - artc.org.tw · 2018. 11. 15. · 2.1. 振動釱試 振動釱試作解析,崇表3所岴,為屙美 ul 2580 、ece

參考文獻

[1] 王肅之、施冠廷,”動力用電池系統在設計與驗證上的發展和觀察”,2016年

機械月刊

[2] Annika Ahlberg Tidblad, “Regulation and standards for electromobility”,

SCANIA

[3] Chi-Hoon Choi, Jeong-Min Chi, “Development of Polymer Composite Battery

Pack Case for an Electric Vehicle”, SAE International 2013

[4] EVS-GTR, “Draft global technical regualation (GTR) No.XXX on Electric

Vehicle Safety, Informal document GRSP-60-13, 2016

[5] Xu Jinmei, CATL, “EVS-GTR Protection against water” ,EVS-GTR IWG#15,

2018

[6] Bohyun Moon, KATRI, “Water immersion test”, EVS-GTR IWG#15, 2018

[7] 中國大陸工信部,”電動大客車安全技術要求”,2016年

[8] Dean MacNeil, NRC CNRC, “Thermal Runaway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

Review and Potential Test Procedure”, EVS-GTR #15, 2018

[9] Japan, “Research of thermal propagation test”, EVS-GTR #15, 2018

[10] China, “Thermal Propagation”, EVS-GTR #15,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