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高、身高、身體質量指數對中老 年婦女骨質密度影響的相關分析 · 目的:...

10
台中縣中醫會刊 12 李景陽 1,5 、黃敏雯 3,6 、李惠怡 4,5 、王玉清 2,5 福建中醫藥大學博士班 1 、福建中醫藥大學碩士班 2 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班 3 、弘光科技大學護理系 4 兆慶中醫診所‧ 5 、廣濟中醫診所 6 簡題:骨質密度 坐高、身高、身體質量指數對中老 年婦女骨質密度影響的相關分析 摘要 目的 : 分析中老年婦女坐高、身高、身體質量指數 (BMI) 與骨密度 (BMD) 的關 係。 研究方法 : 依方便取樣收集 74 名台中市的中老年婦女,測量坐高、身高、體重 和計算 BMI 值,並採用骨質密度 X 光測量儀檢測受檢者腰椎及股骨頸骨 質密度。依坐高、身高、身體質量指數分組,各分為三組。 結果顯示 : 坐高在腰椎及股骨頸的骨質密度均呈顯著正相關 (P<0.01),身高在腰 椎及股骨頸骨質密度亦呈顯著正相關 (P<0.01),而 BMI(BMI>18.5) 在腰椎 及股骨頸骨質密度未呈現顯著的統計學差異。進一步的方差分析之事後比 較顯示,三組坐高在腰椎 BMD 之間有顯著差異(P<0.05)。坐高各組在 股骨頸 BMD 之間,較低組與另兩組間有顯著差異 (P<0.05); 身高各組在腰 BMD 之間,矮小組與高大組間有顯著差異 (P<0.05)。身高各組在股骨 BMD 之間,矮小組與另兩組間有顯著差異 (P<0.05);BMI 各組在腰椎及 股骨頸 BMD 之間均無統計學差異。 結論 : 坐高愈高或是身高愈高腰椎與股骨頸 BMD 值也相應上升,說明坐高與身 高均是影響骨質密度的重要因素,若坐高與身高低於一般標準的婦女更應 提早採取適當措施防治骨質疏鬆。BMI 標準、超重、肥胖者骨質密度差異 不明顯,但若保持體重在標準範圍內可以維持較好的骨密度,又可避免肥 胖所帶來的危險及產生其它慢性疾病的風險。 關鍵字 : 骨密度、坐高、身高、身體質量指數、骨質疏鬆、中醫。 通訊作者:李景陽 電  話:(04)25694366 手  機:0933533083 傳  真:04-25690747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處:臺中市大雅區學府路1- 2號1樓

Upload: others

Post on 03-Jul-2020

1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台中縣中醫會刊

12

李景陽 1,5、黃敏雯 3,6、李惠怡 4,5、王玉清 2,5

福建中醫藥大學博士班 1、福建中醫藥大學碩士班 2

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班 3、弘光科技大學護理系 4

兆慶中醫診所‧5、廣濟中醫診所 6

簡題:骨質密度

坐高、身高、身體質量指數對中老年婦女骨質密度影響的相關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中老年婦女坐高、身高、身體質量指數 (BMI)與骨密度 (BMD)的關係。

研究方法 :依方便取樣收集 74名台中市的中老年婦女,測量坐高、身高、體重和計算 BMI值,並採用骨質密度 X光測量儀檢測受檢者腰椎及股骨頸骨質密度。依坐高、身高、身體質量指數分組,各分為三組。

結果顯示 :坐高在腰椎及股骨頸的骨質密度均呈顯著正相關 (P<0.01),身高在腰椎及股骨頸骨質密度亦呈顯著正相關 (P<0.01),而 BMI(BMI>18.5)在腰椎及股骨頸骨質密度未呈現顯著的統計學差異。進一步的方差分析之事後比

較顯示,三組坐高在腰椎 BMD之間有顯著差異(P<0.05)。坐高各組在股骨頸 BMD之間,較低組與另兩組間有顯著差異 (P<0.05);身高各組在腰椎 BMD之間,矮小組與高大組間有顯著差異 (P<0.05)。身高各組在股骨頸 BMD之間,矮小組與另兩組間有顯著差異 (P<0.05);BMI各組在腰椎及股骨頸 BMD之間均無統計學差異。

結論 :坐高愈高或是身高愈高腰椎與股骨頸 BMD值也相應上升,說明坐高與身高均是影響骨質密度的重要因素,若坐高與身高低於一般標準的婦女更應

提早採取適當措施防治骨質疏鬆。BMI標準、超重、肥胖者骨質密度差異不明顯,但若保持體重在標準範圍內可以維持較好的骨密度,又可避免肥

胖所帶來的危險及產生其它慢性疾病的風險。

關鍵字 :骨密度、坐高、身高、身體質量指數、骨質疏鬆、中醫。

通訊作者:李景陽

電  話:(04)25694366手  機:0933533083傳  真:04-25690747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通 訊 處:臺中市大雅區學府路1-2號1樓

TAICHUNG HSIE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AL

13

前言

依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所訂之高齡化社會標準 :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數的 7%以上,知我國己於 82年底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 (7.10%),到 2010年我國高齡化社會指數為 10.7%(來源 :主計處 )。每位婦女都有罹患骨質疏鬆的可能,近年來關於骨質密度 (BMD)的相關研究報導很多,影響 BMD的因素也不少。本研究使用骨質密度 X光測量儀對 74名中老年婦女進行腰椎及股骨頸骨密度檢測和計量,針對一般中老年婦女最容易觀察的

坐高、身高及 BMI指數來探討其與 BMD的相關性。

1 材料與方法1.1對象 本研究係 2009年 1月 ~2010年 8月在兆慶中醫診所門診中對有意願參

加骨質密度檢測的 74名中老年婦女,受檢者年齡為 40~75歲 (平均年齡為55.39±8.18歲,平均身高為 155.97±5.11,平均體重為 58.11±7.01,平均 BMI為 23.91±2.85),委由中台科技大學骨質疏鬆研究室進行骨質密度檢測及問卷調查,排除影響骨代謝的各種慢性疾病及長期服用影響骨代謝藥物者。

1.2方法

1.2.1分組

對 74名受測者測量坐高 (cm)、身高 (cm)、體重 (kg),並計算 BMI值(BMI=體重 (kg)/身高 2(m2)),且依不同指標各分為三組,(1)依坐高分組 :較低組 :78~83cm,中間組 :84~89cm,較高組 :90~94cm;(2)依身高分組 :矮小組 :141~150cm,正常組 :151~160cm,高大組 161~170cm;(3)依 BMI分組 :標準組 :18.5<BMI≦ 23、超重組 :23<BMI≦ 25、肥胖組 :BMI>25。1.2.2BMD 的測量

採用骨質密度 X光測量儀 (Norland-Eclipse DXA densitometry)來檢測和計量各受檢者腰椎 L2~L4及股骨頸的 BMD,為避免檢測時由不同技術員操作所可能造成之誤差,本研究所有受檢者皆由同一技術員為之。該測量儀是一種 X光骨質密度測量儀,每日在檢測受檢者的 BMD之前,測量儀都需做校正檢定(calibration),其變化係數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範圍要在腰椎的 1.0%(BMD)、股骨頸的 1.5%(BMD)之內。1.3統計學處理

統計數據以 (M±SD)表示各項考察指標,採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及事後檢驗分別考察坐高、身高、BMI等各組間骨密度值的差異分析。統計工作採用 SPSS10.0統計軟體進行。

2 結果

台中縣中醫會刊

14

2.1檢測結果 本次研究對象主要觀察指標的檢測結果,本研究 74例,平均腰椎 BMD為

1.037±0.097、平均股骨頸 BMD為 0.811±0.090。依坐高分組結果 (表 1),較低組 (78-83cm)8例,平均腰椎 BMD為 0.962±0.140,股骨頸 BMD為 0.724±0.086;中間組 (84-89cm)52 例,平均腰椎 BMD 為 1.034±0.082,股骨頸 BMD 為0.825±0.089;較高組 (90-94cm)14例,平均腰椎 BMD為 1.091±0.093,股骨頸BMD為 0.809±0.071。依身高分組結果 (表 2),矮小組 21例,平均腰椎 BMD為 1.003±0.117,股骨頸 BMD為 0.758±0.090;正常組 29例,平均腰椎 BMD為1.034±0.073,股骨頸 BMD為 0.833±0.083;高大組 24例,平均腰椎 BMD為1.071±0.096,股骨頸 BMD為 0.831±0.075。依 BMI分組結果 (表 3),標準組30例,平均腰椎 BMD為 1.040±0.075,股骨頸 BMD為 0.818±0.095;超重組 22例,平均腰椎 BMD為 1.033±0.093,股骨頸 BMD為 0.811±0.093;肥胖組 22例,平均腰椎 BMD為 1.038±0.127,股骨頸 BMD為 0.802±0.082。

表 1不同坐高組在腰椎與股骨頸兩部位骨質密度的比較

腰椎 股骨頸

組別 例數 BMD(g/cm2) SD BMD(g/cm2) SD較低組 8 0.963 ±0.140 0.724 ±0.086中間組 52 1.034 ±0.083 0.825 ±0.089較高組 14 1.091 ±0.093 0.809 ±0.071

表 2不同身高組在腰椎與股骨頸骨兩部位質密度的比較

腰椎 股骨頸

組別 例數 BMD(g/cm2) SD BMD(g/cm2) SD矮小組 21 1.003 ±0.117 0.758 ±0.090正常組 29 1.034 ±0.073 0.833 ±0.083高大組 24 1.071 ±0.096 0.831 ±0.075

表 3不同 BMI組在腰椎與股骨頸骨兩部位質密度的比較

腰椎 股骨頸

組別 例數 BMD(g/cm2) SD BMD(g/cm2) SD標準組 30 1.040 ±0.075 0.818 ±0.095超重組 22 1.033 ±0.093 0.811 ±0.093肥胖組 22 1.038 ±0.127 0.802 ±0.082

2.2相關分析 坐高組方面 :Pearson 相關分析表明,坐高與腰椎骨質密度呈顯著正相關

(r=0.402,P<0.01),隨著坐高的增大,腰椎 BMD值也相應上升。坐高與股骨頸骨

TAICHUNG HSIE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AL

15

質密度呈顯著正相關 (r=0.322,P<0.05),隨著坐高的增大,股骨頸 BMD值也相應上升。

身高組方面 :Pearson 相關分析表明,身高與腰椎骨質密度呈顯著正相關(r=0.277,P<0.05),隨著身高的增大,腰椎 BMD值也相應上升。身高與股骨頸骨質密度呈顯著正相關 (r=0.311,P<0.01),隨著身高的增大,股骨頸 BMD值也相應上升。

BMI 組方面 :平均值分析,股骨頸平均 BMD值標準組 >超重組 >肥胖組,腰椎平均 BMD值標準組 >超重組及肥胖組。Pearson 相關分析表明,BMI與腰椎及股骨頸骨質密度之間均無統計學差異。

2.3各組間與 BMD 的關係

坐高、身高及 BMI各組間腰椎與股骨頸兩部位骨質密度的 LSD多重比較結果見表 5、6、7。坐高組方面 :進一步的方差分析之事後比較顯示,坐高各組與腰椎 BMD之

間存有顯著差異(P<0.05)。坐高各組在股骨頸 BMD之間,坐高低於 83cm組與另兩組間存有顯著差異 (P<0.05),但 84~89cm與 90~94cm兩組間無統計學上差異。(表 5)身高組方面:進一步方差分析之事後比較顯示,身高各組在腰椎 BMD之間,

矮小組與高大組間存有顯著差異 (P<0.05),但矮小組與正常組及正常組與高大組兩組間無統計學上差異。身高各組在股骨頸 BMD之間,矮小組與另兩組間存有顯著差異 (P<0.05),但正常組與高大組兩組間無統計學上差異。(表 6)BMI 組方面 :腰椎平均 BMD值標準組 >超重組及肥胖組,股骨頸平均 BMD

值標準組 >超重組 >肥胖組。但進一步方差分析之事後比較,BMI各組與腰椎及股骨頸 BMD之間均無統計學差異。(表 7)

表 5 坐高各組間腰椎與股骨頸骨兩部位質密度的 LSD多重比較

組別 /腰椎 低於 83cm組 (N=8)

84~89cm組(N=52)

90~94cm組(N=14)

較低組 (0.963±0.140) -

中間組 (1.034±0.083) 0.072* -

較高組 (1.091±0.093) 0.129* 0.057* -

組別 /股骨頸 低於 83cm組(N=8)

84~89cm組(N=52)

90~94cm(N=14)

較低組 (0.724±0.086) -

中間組 (0.825±0.089) 0.100* -

較高組 (0.809±0.071) 0.085* -1.580 -

註:*表示 P<0.05

台中縣中醫會刊

16

表 6 身高各組間腰椎與股骨頸骨兩部位質密度的 LSD多重比較

組別 /腰椎 矮小組 (N=21) 正常組 (N=29) 高大組 (N=24)

矮小組 (1.003±0.117) - 0.031

正常組 (1.034±0.073) 0.031 -

高大組 (1.071±0.096) 0.068* 0.037 -

組別 /股骨頸 矮小組 (N=21) 正常組 (N=29) 高大組 (N=24)

矮小組 (0.758±0.090) - 0.075

正常組 (0.833±0.083) 0.075* -

高大組 (0.831±0.075) 0.073* -0.001 -

註:*表示 P<0.05

表 7 BMI各組間腰椎與股骨頸骨兩部位質密度的 LSD多重比較

組別 /腰椎 標準組 (N=30) 超重組 (N=22) 肥胖組 (N=22)

標準組 (1.040±0.075) - 0.007 0.001

超重組 (1.032±0.093) -0.007 - -0.005

肥胖組 (1.038±0.127) -0.001 0.005 -

組別 /股骨頸 標準組 (N=30) 超重組 (N=22) 肥胖組 (N=22)

標準組 (0.818±0.095) 0.007 0.016

超重組 (0.811±0.093) -0.007 - 0.009

肥胖組 (0.802±0.082) -0.016 -0.009 -

註:*表示 P<0.05

3討論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骨質疏鬆已成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一大問題 [1],

骨質疏鬆是機體自然老化的過程,也受許多環境因素的影響。骨密度測定是目前

公認較理想的評斷骨質流失的重要方法,本研究以坐高、身高、BMI為指標探討中老年婦女坐高、身高、BMI與骨密度間有無相關,研究結果討論於下 :3.1 坐高對 BMD 的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坐高與腰椎 BMD呈現正相關 (r=0.402,P<0.01),與股骨頸 BMD也呈現正相關 (r=0.322,P<0.05),隨著坐高增加,腰椎與股骨頸 BMD值也相應上升。進一步方差分析之事後比較,坐高各組間腰椎 BMD存有顯著差異 (P<0.05),坐高各組間股骨頸 BMD,坐高較低組與另兩組間存有顯著差異 (P<0.05),但坐高中間組與較高組間無統計學上差異。

TAICHUNG HSIE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AL

17

本研究結果顯示坐高愈高,腰椎與股骨頸 BMD值也相應上升,且坐高與腰椎 BMD的關聯性高於股骨頸 BMD。提示坐高愈高骨質流失較慢,而坐高愈低骨質丟失越快,骨質密度也越低,故坐高較低者骨質疏鬆的機率相對較高。

3.2 身高對 BMD 的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身高與腰椎 BMD呈現正相關 (r=0.277,P<0.05),與股骨頸 BMD也呈現正相關 (r=0.311,P<0.01),隨著身高增加,腰椎與股骨頸 BMD值也相應上升。進一步方差分析之事後比較,身高各組在腰椎 BMD之間,矮小組與高大組間存有顯著差異 (P<0.05),但矮小組與正常組及正常組與高大組兩組間無統計學上差異。身高各組在股骨頸 BMD之間,矮小組與另兩組間存有顯著差異(P<0.05),但正常組與高大組兩組間無統計學上差異。有研究表明年齡大、身材矮小者腰椎與股骨頸 BMD較低 [2,3],與本研究結果

一致,本研究結果顯示身高愈高,腰椎與股骨頸 BMD值也相應上升,且身高與股骨頸 BMD的關聯性高於腰椎 BMD。提示我們身高的高低和年老後骨質密度有關,身材高大者骨質流失較慢,而身高矮小者骨質流失機率相對較高,故身高

較低者骨質疏鬆的機率也相對較高。

3.3BMI 對 BMD 的影響

研究數據顯示股骨頸平均 BMD值標準組 >超重組 >肥胖組,腰椎平均 BMD值標準組>超重組及肥胖組,但皆無統計學差異。且進一步方差分析之事後比較,BMI各組間也無統計學上差異。提示對於 BMI值在標準值以上的中老年婦女其BMI與腰椎及股骨頸骨質密度之間均無明顯相關。針對 BMI對於 BMD的影響,有研究指出 BMI是一機械負荷因素,BMI

較大者的骨骼將承受較大負荷而減少了骨吸收和刺激骨形成 [4],從而有較高的

BMD。有研究認為體胖者在絕經後有更多的雌激素轉換,會有較高的 BMD[5]。

也有研究指出消瘦者 (BMI<18.5)的骨密度較低,而 BMI標準、超重、肥胖者骨密度差異不明顯 [6,7,8,2],提示體重過低對骨密度影響較大,不利於骨密度,然而以

脂肪組織增加為主的超重及肥胖並不明顯增加骨密度 [6]。本研究數據結果也顯示

BMI標準、超重、肥胖者骨密度差異不明顯,因此保持體重在標準範圍內可以維持較好的骨密度,又可避免超重、肥胖所帶來的危險及產生其它慢性疾病的風

險。

3.4中醫觀點

骨質疏鬆屬於中醫“骨痿”、“骨痹”或“骨枯”、“腎虛腰痛” 範疇,中醫理論“腎藏精生髓主骨”,腎與骨的關係十分密切,腎精不足、髓減骨痿則是

骨質疏鬆症的主要病機 [9]。

3.4.1 中醫對於骨骼發育與衰老的思考

中醫理論“腎藏精生髓主骨”,腎為先天之本,”腎藏精”,精是構成人體

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也是臟腑形體官竅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腎中

台中縣中醫會刊

18

精氣主要生理效應是促進機體的生長、發育和逐步具備生殖能力 [9]。《素問•宣明五氣篇》說 :“腎主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說:“腎生骨髓”,“其充在骨”。即腎精充足,骨髓生化有源,則骨骼得到骨髓的滋養而堅固有力。中醫認為,腎

藏精,精生髓,髓居於骨腔中,以滋養骨骼。骨骼的生長、發育及修復等均依賴

腎精滋養。正常情況下,腎精充足,骨髓就能不斷得到補充、生化,骨骼獲得充

分的滋養,於是就能正常生長且堅固有力。反之,如果腎精虛少,骨髓的生化之

源不足不能營養骨骼,就會出現生長遲滯、身材矮小 [10]。

腎氣主持人體的生長發育與衰老。《素問•上古天真論篇》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四七,筋骨堅,發長極,身體盛壯;⋯⋯七七,任脈虛,

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

更;⋯⋯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四八,筋骨隆盛,肌肉

滿壯;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七八,腎臟衰,形體皆極;八八,則齒髮

去。”闡述了人體生長發育和衰老的生理過程,也說明了骨的強勁脆弱與腎精盛

衰、年齡的增長有密切聯繫。《靈樞•經脈》篇中說:“足少陰氣絕,則骨枯,⋯⋯,骨不濡則肉不能著也,骨肉不相親則肉軟卻,⋯⋯發無澤者骨先死。”《素問•痿論篇》云:“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腎者水藏也,

今水不勝火,則骨枯而髓虛,故足不任身,發為骨痿。” 《臨證指南醫案•痿》云:“腎藏精,精血相生,精虛則不能灌溉諸末,血虛則不能營養筋骨。”皆說明腎

氣虛損與“骨枯”密切相關,骨痿源於腎虛骨枯髓減,說明腎虛是骨質疏鬆症的

主要病機,腎精不足,骨髓失養可致骨骼脆弱無力,出現腰背酸痛、脛膝酸軟等

骨質疏鬆症狀 [9]。

傳統中醫學所指的”腎”是功能學的概念,涵括內分泌功能、泌尿功能、生

殖功能、生長發育衰老等。實質上包括了了三層含義 [11]:(1)腎臟。(2)下丘腦 -垂體 -腺體或激素系統 (腎上腺皮質系統 or性腺系統 )。(3)甲狀腺、副甲狀腺、性腺等腺體。在中醫“腎主骨”作用機理中,”腎”與骨方面的實質功能包含了 [11,12]:(1)腎臟內的 1α-羥化酶系統 :可將維生素 D轉變為活性的 1,5(OH)2D3。腎分泌的促

紅血球生成素 (erythropoietin,EPO):可以化血、滋養骨骼。(2)下丘腦 -垂體系統與相關腺體系統 :如生長激素 ( growth hormone,GH)可促進軟骨形成與鈣化、延長骨幹。(3)所包含的腺體分泌激素,如 :副甲狀腺素 (PTH)、甲狀腺素和骨質的吸收再造有關,腎上腺皮質醇可使骨吸收增加,雌二醇可抑制骨吸收因子而抑制

骨吸收等。綜而言之,中醫所講的“腎”可以直接作用於骨細胞或骨中的離子,

亦可以通過調節其它細胞因子間接作用於骨。中醫”腎”包含的物質對骨的生

成代謝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年老腎虛,中醫”腎”所主的腎功能逐漸下降,與

腎相關的細胞及激素分泌也隨之減少,直間接影響著骨骼的生長代謝及骨質的良

劣。

3.4.2 中醫觀點思考本研究結果及臨床應用

TAICHUNG HSIE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AL

19

中醫理論“腎為先天之本”、“腎藏精主骨生髓”、“其充在骨”。骨生長

發育強勁衰弱與腎精盛衰關係密切。人體生長過程中,腎精充足則骨髓生化有

源,骨骼得以滋養而生長良好,故推論一般而言,先天腎氣較充足者,坐高、身

高發育相對較高,而先天腎氣較不充足者,相對身材發育較矮小。另一方面,在

人體生長衰退過程中,腎精虧虛則骨髓生化無源,骨骼失養,造成骨質流失。推

論坐高、身高較高者,先天腎氣比較充足,隨著年齡增長衰老過程中,正常情況

下,腎精虧虛程度較少,骨髓生化減少及骨骼失養程度較少,故骨質流失程度較

少,骨密度減少相對較少。而身材矮少者,先天腎氣相對較不充足,在衰老過程

中腎精虧損對骨髓生化減少及骨骼失養的影響較大,骨質流失情況相對就會較嚴

重,骨密度減少相對較多,故骨質密度相對較低 (圖 1)。

本研究結果顯示坐高愈高,腰椎與股骨頸 BMD值也相應上升,提示坐高愈高骨質流失較慢,而坐高愈低骨質丟失越快,骨質密度也越低,故坐高較低者骨

質疏鬆的機率相對較高。另外身高愈高,腰椎與股骨頸 BMD值也相應上升,提示身材高大者骨質流失較慢,而身高矮小者骨質流失機率相對較高,故身高較低

者骨質疏鬆的機率也相對較高。此研究結果對中醫臨床可提供另一診斷上的思

緒,對於坐高較低或是身高較低的中老年婦女患者,應即時監測骨質密度,採取

適當措施防治骨質疏鬆,以免發生骨折,且進行骨科處理時,對於坐高及身高較

低者,要特別注意留意骨質疏鬆問題。

結論

中醫“腎藏精主骨生髓”,坐高、身高的發育受到先天腎氣的影響,而腎精

的盛衰關係著骨髓、骨骼的健康狀態,並且影響中老年時期骨質的含量。女性隨

著年齡增長,卵巢功能減退引起的雌激素分泌減少,鈣吸收明顯下降,使骨轉換

台中縣中醫會刊

20

失衡,引起骨質疏鬆明顯 [2],即是腎精逐漸虧虛的表現,宜適時調補腎氣,對於

中老年婦女坐高較低及身高矮小者更應注重對骨質密度的及時檢測,以便及早採

取相應的防治措施。

BMI最常被用來判定人體營養狀況,是遺傳、運動、飲食等因素的綜合反映[13]。大部分研究指出太瘦者 (BMI<18.5)的骨質密度較低,而 BMI標準、超重、肥胖者骨密度差異不明顯 [6,7,8,2],表示體重過低不利於骨質密度,而保持體重在標

準值上 (BMI>18.5)可以維持一定的骨質密度。配合本研究坐高、身高與 BMD的結果,可以進一步探討 BMI對於坐高或是身高較低族群的關係,研究臨床上身材或上半身較矮小者,其體重較輕者骨質疏鬆程度是否更高,BMI維持在哪一範圍較有利於身材短小者維持最佳骨質密度可以是將來探討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張林 ,楊錫讓 ,薛延 .運動與人體骨密度變化研究進展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2,3(1):64-66

[2] 王國平 ,魯琴寶 ,肖武生 ,王小梅 .297例中老年婦女腰椎和髖部骨密度變化特點分析 .江西醫學院學報 ,2006,46(5):89-92

[3] KAWADA T,IKAGAWA T,IKDA E. Factors Affecting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the General Adult Female Population in Japan. Percept Mot Skills,2003,97(3):723.

[4] 黃干 ,伍賢平 ,廖二元 .體質量指數對骨峰值及絕經後婦女骨密度的影響 .中華婦產科雜誌 ,2002,37(3):176-177

[5] Dick IM, Devine A, Beilby J, et al. Effects of endogenous estrogen on renal calcium and phosphate handling in elderly women. Am J Physiol Endocrinol Metab,2005,288(2):430-435.

[6] 鄒勁濤 ,楊文定 .低體質指數對骨密度的影響 .中國誤診學雜誌 ,2007,7(19):4489- 4490[7] 林景榮 ,呂傳勇 ,朱天岳 .體重指數與骨密度的關係 .現代康復 ,2001,9(5):107-108[8] 劉繼洪 ,楊延斌 ,曹海傳 .成年人骨密度、骨量、體重、年齡、身高、脂肪含量相互關係的研究 .實用醫學雜誌 ,2002,18(2):146-147

[9] 金瑉廷 ,鄭洪新 .中醫腎藏精生髓主骨理論與骨質疏鬆症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 .2009,3,11(3):35-36

[10]何廷俊 .轉骨與成長 .中國中醫臨床醫學雜誌 ,2004,10(1):82-87[11]謝豔 .激素在中醫腎主骨中的作用 .中醫正骨 ,2000,12( 11):55-26[12] 陳永 ,周平 ,張嬋 ,潘豔玲 .從內分泌學解釋中醫的腎主骨 .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誌 , 2008,17(3):350-352

[13] 曾鴻毅 ,余佩玲 ,李兵 ,書春陵 ,楊文定 ,鄒勁濤 ,劉澤陵 .青春期學生體重指數與骨密度的關係 .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 ,2010,1:71-72

TAICHUNG HSIE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AL

21

The Relationship of Sitting height, height, body mass index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Middle-Aged Female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of sitting height, height, body mass index

(BMI)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in middle-aged women. Methods:74 collected by convenience sampling of elder women in Taichung, measuring sitting height, height, weight and calculated BMI, and the use of X-ray bone density measuring instrument to test subjects’ lumbar spine and femoral neck bone density. By sitting height, height, body mass index groups, each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Results: Lumbar spine and femoral neck bone density in sitting height groups showe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P<0.01). Lumbar spine and femoral neck bone density in the height group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also found (P<0.01). And Lumbar spine and femoral neck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the BMI groups (BMI> 18.5) without showing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Further analysis of variance post hoc comparison shows that the lumbar spine BMD of three sitting height group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The femoral neck BMD of sitting height groups, lower group and the other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0.05); The lumbar spine BMD of height groups, short and tall group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The femoral neck BMD of height groups, short group and the other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The lumbar spine and femoral neck BMD of BMI group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Conclusion: The higher the sitting height or height by the lumbar spine and femoral neck BMD values increased accordingly, indicating the sitting height and height a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bone density. If the sitting height and height below the general standard, women should take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prevent osteoporosis. The bone density between BMI standards, overweight and obesity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f you keep the weight in the standard range can be maintained better bone density and avoid the risks posed by obesity and generate other chronic diseases.

Keyword: bone mineral density, height, body mass index, osteoporosis, Chinese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