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老師:「選舉應設冷靜期」 - ss.qesosa.edu.hk file2月 小食 部問卷調查 ......

學生投票欠理智 伊中中新聞 便便負責老師:「選舉應設冷靜期」 耀兩閣閣員接受同學諮詢。 學校網址:http//www.ss.qesosa.edu.hk 二00八年三月十一日 第五卷第一期非賣品 出版:伊中中編輯部 地址:天水圍天城路18號 電話:2338 6122 傳真:2448 2783 督印人:劉修妍校長 顧問:何靖堯老師 英文版顧問:鄧潔雯老師 校對:陳秀雯老師 總編輯:蔡逸飛 副總編輯:劉蘊儀、麥倩盈 龍應台暢談文化事(頁七) 老師的心肝寶貝(頁四) 伊中中校報 二○○八年三月十一日 本年度第一刊

Upload: others

Post on 24-Sep-2019

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2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負責老師:「選舉應設冷靜期」 - ss.qesosa.edu.hk file2月 小食 部問卷調查 ... 手手執「等同於鑽研學問,探求知識。左手手握「雞精」,右

學生投票欠理智

伊中中新聞

  

本校第四屆學生會選舉過程峰迴路轉,先是「關

大民」未能取得過半數學生支持,後有「四邊凝」宣

布參選角逐內閣。經過多次投票,「四邊凝」最終以

近八成得票率當選,正式成為本屆學生會內閣。負責

老師指出,是次選舉過程有不少不足之處,如學生未

能理智地去投票,希望往後選舉能設「冷靜期」。同

時他亦認為,四社社長兼任學生會職務會令兩者角色

模糊。

  

就著是次選舉結果,負責學生會事務的何思三老師

認為,選民的成熟度以及選舉方法均有改善空間。他表

示:「很多學生在答問大會中未能獨立思考,當同學提

出較尖銳的問題,他們便會起哄,易受氣氛牽動,投票

時或許不夠理性。」他指出,學生不應單以表達能力作

投票準則,應同時考慮內閣政綱。他又指出:「現有選

舉制度似乎是『貪方便』。為節省時間,學生在答問大

會後要立即投票,因此學生易被當時情緒影響。」他建

議往後應在答問大會後設一天冷靜期,讓學生可以『過

冷河』,經過深思熟慮才投票。

「四邊凝」願意承擔

  

問及「四邊凝」之參選,何思三老師指出,若然

關大民在初選能夠順利當選,「四邊凝」是不會中途

參與角逐,主因「四邊凝」內閣成員全屬中六學生,

原以學業為重。他表示:「『關大民』落選後沒有其

他學生組閣參選,所以『四邊凝』成員加入選舉。

『四邊凝』願意承擔責任,其參選動機值得讚賞。」

  

凝」成功當

選,「關大

民」主席林嘉

權同學承認在

表達能力方面

不及「四邊

凝」,有不少

不足之處需作

改善。至於投

票結果,林

同學則表示:

「『四邊凝』

有四社社長加

入,在選舉中

佔有優勢,相

比之下關大民

號召力明顯較為遜色,並對票源有所影響。而選舉公

平與否則留待各位選民自行判斷。」他亦指出很高興

有「四邊凝」參與選舉,令選舉更具競爭性,落選是

雖敗猶榮。

四社社長兼任學生會要職

  

「四邊凝」打破過往各屆內閣常規,四社社長首

次成為內閣成員。「四邊凝」主席曹嗣謙表示:「一

個團體要運作成功,必先需要溝通。因此學生會與

負責老師:「選舉應設冷靜期」 ■ 

記者:鄭葦怡、徐耀華

■ 

編輯:蔡逸飛、劉蘊儀 兩閣閣員接受同學諮詢。

老師寄望同學以後能以成熟態度投票。 

學校網址:http//www.ss.qesosa.edu.hk

伊中中校報

二00八年三月十一日

第五卷第一期非賣品

出版:伊中中編輯部

地址:天水圍天城路18號

電話:2338 6122

傳真:2448 2783

督印人:劉修妍校長

顧問:何靖堯老師

英文版顧問:鄧潔雯老師

校對:陳秀雯老師

總編輯:蔡逸飛

副總編輯:劉蘊儀、麥倩盈

龍應台暢談文化事(頁七)

老師的心肝寶貝(頁四)

伊中中校報二○○八年三月十一日  本年度第一刊

Page 2: 負責老師:「選舉應設冷靜期」 - ss.qesosa.edu.hk file2月 小食 部問卷調查 ... 手手執「等同於鑽研學問,探求知識。左手手握「雞精」,右

頁�伊中中新聞

本年度學生會活動一覽1月 ● 才藝比賽(與四社合辦)

2月 ● 小食部問卷調查

● 社際合球比賽(與和平社協辦)

3月 ● 交換模擬試卷

● 聯校辯論比賽

4月 ● 愚人節搵老襯

● 嗣謙飯局(與QTV合辦)

● 聯校歌唱比賽

5月 ● 競食比賽

● 聯校籃球比賽

● 聯校足球比賽

6月 ● 摩力橋

● 社際手球比賽(與仁愛社協辦)

●  table games(與信義及忠孝社合辦)

7月 ● 獨木舟體驗

定期 ● 民主牆

● 租借康體用品

● 代售文具

● 提供廁紙、空氣清新劑 

● 千板通

● 電影院

  

本屆學生會於競選之時許下不少承諾,諸如雨

天操場冷氣化、改善學生會工作效率。工作計劃之

中與四社合辦之活動如排球比賽大多亦經已舉行,

惟當初再三強調推動學校學術風氣的相關活動仍然

未見。學校學術風氣並不熾熱,嘗試改革固然不失

為一件好事。但以過往經驗所見,大部分新建議以

及改革均是無疾而終,希望本屆並不會一如既往,

只成一紙空文。

  

學生會計劃於自修室解答同學學科疑難、交換模

擬試卷、舉辦聯校口試,藉此推動學術風氣發展。此

等措施相信能夠有助同學溫習以及提升考試成績,但

成績提高、更多學生留校

溫習是否就等同能夠推動

學術風氣?學術風氣應該

如何定義?是只為考試還

是追求知識?成績不能真

正反映個人學術水平,就

如學識見解非能單純考試

就可完全判別;溫習亦不

等同於鑽研學問,探求知識。左手手握「雞精」,右

手手執「M

arking

」斷不能視之為提升個人學術修為的

手法。若將鼓動溫習氣氛包裝成為推動學術發展,瀰

漫著的只是功利風氣。

  

真正的提升學術水平,是擺脫考試的枷鎖,是突

破固有的學術領域。若要將其再作進一步提升,就是

懂得如何獨立思考,從而去獲取更多知識,方能發揮

最大效用。在極其平凡的地圖一個海島之上,標示

「台灣」抑或「台灣島」,當中所隱含的政治含義以

及爭論並非千言萬語得以解釋;以色列首都,是特拉

維夫還是耶路撒冷,亦足以寫成一篇歷史故事。不知

如何開鎖,任憑門後一切如何瑰麗,何等壯闊亦只是

徒然。

  

香港現時的教育政策以及學習氛圍只見單一價值

──

考試。若然教育就是純為應試,那麼其本意以及

精神已被扭曲。老師、補習社不斷教授應試技巧,學

生一直操練試題,而事實上更為重要的公民意識、文

化素養似乎早已遺忘一角,政府在處理教育問題之

上,依然不脫過往殖民思維。在「求學不是求分數」

這個笑話底下,繼續製造大量欠缺文化素養以及公民

意識的學生。不知美國總統選舉如何影響自己,對警

方白色恐怖不聞不問,只知仍未儲齊藝人「閃卡」,

甚或欠缺獨立思考以及判斷是非黑白能力,就如早前

某女星的自白,同樣是「天真」及「好傻」。

■ 

校報總編輯 

蔡逸飛

論學生應有的素質

一元價值 

單線思維

四社更緊密的聯繫好處是令彼此默契加深,從而提升

學生會的服務效率以及質素。」曹嗣謙又指出上屆學

生會的活動經常延期甚或取消,主因正是雙方溝通不

足。所以本屆內閣成員有見及此,決定作出改革。

  

不過「關大民」對「四邊凝」的改革表示擔憂,

林嘉權同學坦言四社以及學生會理應劃清界線,需要

明白兩者有著不同的責任和職務,兩者關係應為互相

協調。林同學亦表示:「『四邊凝』應該釐清學生會

與四社的關係以及各自定位,避免造成混淆。但他們

現有的工作計劃,如同標榜活動為學生會所籌辦,此

舉並非良好做法,同時亦存在一定誤導成分。」

  

何思三老師亦認同學生會應該獨立,因為兩者有

不同的角色。各社只是代表部分學生的組織,但學

生會則代表全體學生。他指出:「學生會應可凌駕

四社,甚至能指導四社的發展路向。倘若往後的參選

內閣也吸納四社社長為成員,兩者界線便會愈趨模

糊,同時亦不能達致各自的功能,並非健康的發展路

向。」

二○○八年三月十一日  本年度第一刊

伊中中校報

學校網址:http//www.ss.qesosa.edu.hk

Page 3: 負責老師:「選舉應設冷靜期」 - ss.qesosa.edu.hk file2月 小食 部問卷調查 ... 手手執「等同於鑽研學問,探求知識。左手手握「雞精」,右

頁�伊中中新聞

  

小食部為我校同學提供早餐或午膳。在小息和

午膳的時候,總有不少的同學輪候購買食物,可見

小食部在學校的重要性。但新學年,小食部加價引

起同學們熱烈的討論,當中燒賣增幅更達至兩倍,

其他食物亦平均增加三成,同學認為極不合理,而

校方則指加價是用心良苦。

學生極度失望

  

對於加價問題,同學大都表示失望以及不能接

受。六甲班陳錦添同學指出:「部分校內食物竟然比

校外更為昂貴,例如七十一便利店的燒賣售價只是七

元十粒,而學校卻以一元一粒出售,完全不合理。」

周麗群老師表示學校小食部並非由學校負責,而是伊

中中的辦學團體。就加價問題,她指出:「加價第一

個原因是因為食物的來貨價上升。第二個原因是加價

的食物都是不健康,如魚蛋和燒賣。校方不鼓勵同學

多吃,故此以經濟學原理,透過提升價格從而減少需

求量,希望可以減低同學的購買意慾。」

校方指為同學著想

  

除了加價以外,小食部的食物款式亦較以往為

少。校方不再售賣薯餅、牛丸這些深受同學歡迎的食

物,惹來不少反對聲音。周麗群老師對此表示:「這

是因為部分食物例如香腸、餃子及薯餅等食物既不健

康而且營養價值又低。為同學的健康著想,因此於新

學年不再售賣此等食物。」

  

同時,她又指出學校其實可以採取極端手法,不

再出售所有不健康食品,但考慮同學的處境後,最終

沒有實行。辦學團體經過衡量後認為現時已是最佳的

處理方法,小食部亦引入健康食物如蘋果片,以增加同

學的選擇。同時又降低健康食物如三文治、礦泉水之價

格。周老師認為同學不應該只針對部份食物的加價,希

望同學明白辦學團體在推行此等措施背後的用意。

  

小食部職員圓姐表示:「這次食物價格以及款

式變動主要是為同學的健康著想。因此小食部已不

再出售香腸、午

餐肉以及薯餅等

煎炸食物,其他

食物價格則是因

為物價上脹而提

升。」她亦指出

三明治因較為健

康所以減價,而

水果售價更比來

貨價低。希望同學

明白校方是用心良

苦,純為同學的健

康作為考量。

小食部食物價格 升 學生:不可接受 校方:用心良苦

■ 

記者:文龍威、劉嘉恩

■ 

編輯:麥倩盈

 即使食物價格 升,仍有大量同學輪候購買食物。

 周麗群老師希望同學多注意飲食健康。 

食物 上學年價格 本學年價格

魚蛋 $2(5粒) $2(3粒)

燒賣 $1(2粒) $1(1粒)

雞腿 $5 $6

汽水 $5.5 $6

礦泉水 $5 $4.5

三文治 $6或$6.5 $5.5

小食部食物價格調整列表

伊中中校報二○○八年三月十一日  本年度第一刊

學校網址:http//www.ss.qesosa.edu.hk

Page 4: 負責老師:「選舉應設冷靜期」 - ss.qesosa.edu.hk file2月 小食 部問卷調查 ... 手手執「等同於鑽研學問,探求知識。左手手握「雞精」,右

頁�伊中中新聞

老師子女逐個捉

黃志輝老師與俊謙相處融洽。 

 你猜到他們是誰的兒女嗎?

    近年香港出生率持續下降,愈來愈多夫婦放棄生育。香港前滑浪風帆代表李麗珊曾云:「養育一個孩子要四百

萬。」生育孩子似乎是個極大的負擔。勇於挑起這個負擔的香港人愈來愈少,然而本校仍有老師「勇字當頭」,儘管

教育淘氣搗蛋的學生已經心力交瘁,他們也願意養育孩子,甚至有老師生育三個孩子。

Thomas之子 — Thomason

    任教生物科的黃志輝老師,他生孩子的原因回

歸根源,是為了繁衍人類的後代。他對兒子的期望

並不在於望子成龍,而是有另一番抱負。黃老師

說:「我並不期望兒子能成為律師、醫生,只是希

望兒子能懂得分辨是非對錯,應做的事便要堅持去

做,不應做的事便要堅決拒絕。」說了這麼久,你

們知道老師兒子的姓名嗎?就是既有才俊、亦要謙

虛的黃俊謙。英文名則為John Skywalker Thomason 

Chun Him Wong。

同一家庭,不一樣的眼皮

    許潔玲老師在去年八月三十日,為家庭添了一名

新成員    湯昊霖。寶寶雖不像父母那樣擁有著雙眼

皮,卻深得父母歡心。他的名字深具含義,昊是頂天

立地的意思,霖是惠澤社群的意思。兒子只有十五個

月大,仍未戒奶,父母已經期待他將來做個有用、對

地區以及社會有貢獻的人。許老師說:「人到了某一

個階段便會想有一個家庭,一個孩子,但照顧小朋友

十分辛苦,所以生育之前我亦已經考慮清楚。」

快 樂 多 仔 王

許潔玲老師希望昊霖快樂成長。

二○○八年三月十一日  本年度第一刊

伊中中校報

學校網址:http//www.ss.qesosa.edu.hk

Page 5: 負責老師:「選舉應設冷靜期」 - ss.qesosa.edu.hk file2月 小食 部問卷調查 ... 手手執「等同於鑽研學問,探求知識。左手手握「雞精」,右

頁�伊中中新聞

 三子原來是個神槍手。 大子愛好水上運動。  二子熱愛團體運動。

  

在學校裏,老師春風化

雨;在家裏,他們棉乾絮濕,

成為孩子的守護天使,處處保

護他們,疼愛他們。同學們,

有沒有留意在籃球場上,總不

難發現一個活力投籃的身影。

該身影是來自精力充沛而身手

敏捷的他,他是誰?他就是

「多仔王」—

岑紹堅老師。

生育過程方程式

  

眾所周知,岑老師是一個

基督徒。信仰與他決定生育與

否有著重要關係。他表示:

「我原先並不希望太年輕就有

小孩,因當時的社會風氣、政

治因素並不一定適合小朋友成

長。但婚後太太很快便懷孕,

來得有點突然,進修計劃亦受

阻,有點不能接受。」岑老師

並不想有小孩子,但為何後來

還是將孩子帶來這個世上,甚

至是三個呢?那就是他的信仰

所致。

  

原來祈禱令岑紹堅老師得

到莫大勇氣,令他開始勇於接受新生命的來臨。他微

笑地說:「我發了一個夢,夢見兒子本來很醜,但他

逐漸變得漂亮。夢境過後,心情開始放鬆,還有了盼

望。第一個孩子早產出生後,我為他能順利來到這世

上而向上天感恩,並立定決心,要當一個好爸爸。」

  

約四年後,第二個兒子亦出生了。岑紹堅老師的

太太每次懷孕都會作小產, 

懷第三個孩子時,再加

上要承受腰骨痛所帶來的痛苦。經幾位骨科醫生診治

後,都建議他們放棄懷孕。他想了一整晚,最後透過

禱告與上帝溝通,令他覺得很平靜,而且有信心這小

生命能健康成長。後來,岑老師決定暫時放下事業,

支持太太,以她和孩子為重。而且也得到一位骨科醫

生幫助,診治太太的腰骨病,因而知道這病並不嚴

重,令他們安心不少。經過重重困難後,第三個兒子

也終於健康地出生了。

  

正因為和神禱告後,岑老師才有勇氣正面樂觀地

期望和迎接生命的來臨,他笑說:「我的生育計劃是

受宗教所影響的。」

「蜜糖」般的趣事

  

問起自己小朋友的可愛片段,岑紹堅老師不期然

「嗤」的笑了一聲,嘴唇微彎,連眼神亦彷彿在甜甜

的笑。他說:「有很多呢!大子尚哲,小時候每當與

他逛街的時侯,他就會甩開別人的手,兩手展開,像

是展開機翼般又跑又跳,嚷著要和爸媽玩捉迷藏。更

有趣的是,他會講故事給我聽。二子施哲,當他三歲

的時候,有一次我突然半夜醒了,開門看見他在拖

地。叫他快點睡覺並問他在做些什麼,他說不知道,

然後便去睡了!還有一次,他在廁所裏盛水給我喝。

我知他其實是出於疼愛爸爸的心,知道爸爸口渴才這

樣做。三子信哲,有一次當時他只有一歲多,和他玩

的時候,給他一塊麵包。每當行近一步,問他拿麵包

時,他就退後一步,最終坐在麵包之上。」

快 樂 多 仔 王    岑紹堅老師

■ 

記者: 

楊嘉欣、劉嘉恩、李麗沙、簡慧賢

■ 

編輯: 

麥倩盈

伊中中校報二○○八年三月十一日  本年度第一刊

學校網址:http//www.ss.qesosa.edu.hk

Page 6: 負責老師:「選舉應設冷靜期」 - ss.qesosa.edu.hk file2月 小食 部問卷調查 ... 手手執「等同於鑽研學問,探求知識。左手手握「雞精」,右

頁�English Section

Miss Wu Kit Ying In mess with Meows■ Reported by Yanie Yeung     ■  Edited by Joanne Lau

    Miss Wu Kit Ying keeps two cats as pets. She has kept one called Kam Chai(金仔) for one and a half year and the other one Tu Tu(豆豆) for nearly a half year.    ‘Being a cat owner is an amusing experience,’  Miss  Wu  described, saying  that  her  cats’  behavior  is interesting. ‘When I use the computer, they  will  stare  at  the  monitor,  and mischievously,  patting  the browser on the screen and disturbing me from work,’  she  said  with  a  smile.  She said they watch television  like human beings do and they can sit quietly and gaze through the window for hours.    ‘Sometimes  they  put  me  into trouble,’ said Miss Wu.  ‘They have a quirk of pulling  toilet paper  roll after roll,’  she  described. Although  she lifts  the  toilet paper holder up,  they endlessly attempt to pull the paper out 

of  the holder.  ‘They also  love to  jump into  the  toilet  and get wet  in  order to  get  excitements,’  she  said.  She sighed, claiming that she has to wipe them  thoroughly afterwards or  they will get sick.    Besides, her cats always mess up her ornaments and cosmetics when she  is not at home. To Miss Wu,  it  is not surprising  to  find  that her house is  in a mess when she returns home. ‘When I show my anger,  they always show  their  innocence  in  their eyes,’ said Miss Wu.    Apart  from  the above,  they also have other habits. Miss Wu said she is usually woken up by them at midnight as  they keep patting her  face gently and meowing around her.  ‘I have  to play with them or they will disturb me when I sleep,’ she said.    When  being  asked  about  the 

most  interesting event she has ever had with them, she said that it should be  the birthday celebration of Kam Chai.  She  bought  a  cake  and  lit  a candle.  ‘When  I was going  to  take a picture of Kam Chai with  the cake,  it suddenly moved its head forward and its whiskers were burnt,’ she recalled. Luckily  it  was  not  injured.  ‘This  is hilarious.’ she described.    Even  though  these  two  cats always  get  into  mischief,  Miss  Wu claimed, ‘living with them is pleasing.’

    Playing with a pet  is part of  the daily  life  of  many  people,  with  no exception of Mr. Ko Chu Kei.. He has adopted a dog called Wacky and a chinchilla called Mui Mui.    Wacky, which came from Society for  the  Prevent ion  of  Cruelty  to Animals, is nearly 6 years old and Mu Mui is 9 years old now. Among all the animals  there, Wacky was especially lovable and quickly caught Mrs. Ko’s attention, Since  then, Wacky has become  ‘a beloved son’ of Mr. Ko’ s family. Another adorable pet  is Mui Mui, that was accompanied by a male dog at  first. Unfortunately,  the male 

one passed away after one year.    M r .   K o   r e c a l l e d   t h e   f i r s t impression  of  Wacky  that  i t   was nothing  special,  except  its  fur was knotted  and  dirty.  Nevertheless, Wacky became prettier and healthier day by day.    Wacky  behaves  l ike  a  baby, needing care and  full attention  from its owners, Mr. Ko and Mrs. Ko. What makes Mr. Ko  feel unforgettable  is a trip to Macau. One day, Mr. Ko carried a rucksack and went to Macau with his wife. He asked its relative to take care of Wacky and Mui Mui for a few days. Later on, his relative called him back because Wacky got hurt  and could only walk limply. Then, Mr. and Mrs. Ko came back quickly. When Wacky saw his parents return home, Wacky got well as  if  the best medicine  for  it was  the concern of Mr. and Mrs. Ko.    In his daily  life, Wacky is Mr. Ko’s another significant companion.  If Mr. Ko feels tired or stressful, it will follow 

him wherever he goes and then  lean on him. However, when Mr. Ko wears a  smile,  it  will  snuggle  up    to  him. When the sun rises, Wacky may jump to  the bend and wake Mr. Ko up. At night,  it would ask Mr. Ko  to  sleep amd it cannot sleep well if they do not go to bed. What makes it feel upset is when its owners are away from home. Lovely enough, the things that make it feel delighted  is when Mr. Ko returns home and has a  leisure walk with  it. What’s more, it always longs for praise from Mr. Ko or any other people, even strangers. Does it sound as if what an passionate girl does?    If Wacky dies, Mr. Ko and his wife will  definitely be grieved. However, they have already anticipated that day will come in the future.    After  reading  this  art icle,  do you  have  an  idea  of  keeping  pets immediately? However, keeping pets is a  life-long commitment. So,  think twice before you make a decision. 

Mr. Ko’s “Lover”:Wacky

 Wacky is a significant companion of Mr. Ko’s family.

 Kam Chai brings lots of laughter to Miss Wu.

二○○八年三月十一日  本年度第一刊

伊中中校報

學校網址:http//www.ss.qesosa.edu.hk

Page 7: 負責老師:「選舉應設冷靜期」 - ss.qesosa.edu.hk file2月 小食 部問卷調查 ... 手手執「等同於鑽研學問,探求知識。左手手握「雞精」,右

頁�人物專訪

■ 

記者:周嘉欣

■ 

編輯:蔡逸飛

  

著名台灣作家、香港大學客席教授龍應台旅居香

港期間,分別著有《龍應台的香港筆記》以及《親愛

的安德烈》等作品,探討香港重要的公共議題以及親

子兩代如何溝通。她以「外人」的角度深入探討香港

社會問題,提出不少獨到的批評以及建言,引起港人

關注。對於兩代之間的溝通,她帶動了讀者的反思,

因此。而她在多次讀書會上,亦給予香港年輕人不少

引導和啟發。

公民教育不等於愛國教育

  

龍應台認為,年輕人的力量在一個公民社會是必

須的,不能依靠政府與人民溝通。她指出,有三點是

年輕人必須學的,第一是知識力,他們必須知道別的

國家怎樣做;第二是關懷力,即是you care

這種態度,

第三是行動力,要怎樣去組織、怎樣去宣傳、要怎樣

去影響你的社會,把自己的主張很有力的表達出去。

  

政府積極灌輸愛國意識,例如電視晚間新聞前不

斷播放《心繫家國》宣傳片。龍應台強調,「公民教

育」不等於「愛國教育」,此舉後果是災難性的。

「如果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後,所教的是保持人民清醒

的公民教育;如果納粹在一九三三年上台之後,教的

是如何清醒去認識你的國家、你的政府在幹什麼,戰

爭亦不會隨之產生。」她認為正確的公民教育並非教

導市民如何愛國,而是如何判斷是非黑白,如何用最

理性的態度去對待國家、政府。

經濟與文化保存的對立

  

龍應台認為,香港政府對於文化保育的態度其實

非常傲慢,民間對於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影響政策的信

心亦非常低,其中只有天星碼頭清拆一事惹起了軒然

大波。她指出,在政府眼中,經濟和文化保育是無法並

存,但她認為這個觀念是完全錯誤,只有文化發展妥善

處理,經濟發展才會愈來愈好,兩者亦可並行不悖。

  

香港在推行自由行以來,內地遊客大量湧入,本港

經濟似乎有所改善。但隨著時間過去,訪港人數以及消

費金額漸減,龍應台認為這是因為香港缺乏令遊客逗留

的環境。「如果一直把老街、老巷拆掉,然後全都變成

shopping m

all

,遊客到訪一次以後,還有什麼值得他

們再來?」她認為政府應從文化著手,保留香港的老巷

老街老行業,加深文化氛圍,令香港更具鮮明的文化性

格,才可吸引遊客,來港亦非單純只為購物。

溝通首要尊重

  

龍應台與兒子安德烈之間的矛盾不僅是兩代之

間,而是兩種文化差異。安德烈到上海進行暑期實

習,她馬上將研究行程安排到上海並與兒子同住,而

安德烈因失去獨立空間而非常失望。龍應台對於兒子

的「歐洲價值」感到徹底失望,但她換轉角度再想,

安德烈又是否

對自己的「亞

洲價值」而感

到疲憊。

  

因此,她

認為溝通首要

是尊重,了解

雙方的界線。

她不喜歡人家

抽煙,尤其自

己的兒子,但

她又想到安德

烈已是獨立自

主的成人,應

為自己的行為

負責,因此未

有加以約束。安德烈渴望擁有私隱,於是龍應台在替

他打掃房間時避免翻動任何物件以示尊重。

討論社會議題互相認知

  

兩人透過家書互相交流而認識,例如討論香港缺

少文化。安德烈在歐洲習慣於街頭的咖啡座坐下來,

與朋友一同喝一杯咖啡,享受微風從窄巷吹來。他認

為整個氣氛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文化沉澱,而這種

社區文化在香港則顯得很淺薄。香港人永遠在趕時

間,很少人會坐在咖啡店內,純粹為了友情相聚,為

了聊天而來,而並非為洽談事務。

  

龍應台對此回應:「文化來自逗留 

「逗」,

才有思想的刺激、靈感的挑逗、能量的爆發;

「留」,才有沉澱、累積、醞釀、培養。思想需要經

驗的累積,靈感需要孤獨的沉澱,逗留是創造力的有

機土壤,不可或缺。但是香港人的成就建基於搏殺精

神之上,如此堅硬的土壤,如何長出經濟效率以外的

東西?」

雖是台灣人,但龍應台也十分關注香港的文化問題。

龍應台與校報記者暢談兩代的溝通問題。

龍應台給香港年輕人的一席話

伊中中校報二○○八年三月十一日  本年度第一刊

學校網址:http//www.ss.qesosa.edu.hk

Page 8: 負責老師:「選舉應設冷靜期」 - ss.qesosa.edu.hk file2月 小食 部問卷調查 ... 手手執「等同於鑽研學問,探求知識。左手手握「雞精」,右

頁�

  

高年級同學一定記得麥太—

麥陳

尹玲校長。她是伊中中的創校校長。不

知道大家一想起麥太,會即時聯想到甚

麼呢?比陳方安生更四萬的笑容,媲美

邱吉爾的演說技巧,還是有如超級電腦

般的工作效率?在大家眼中的麥太必定

是個嚴肅、工作認真的人。校報這次訪

問麥太,揭開了她鮮為人知的另一面,

以及她的感情世界。

  

麥太的愛情故事就如電影般曲折離

奇。麥太和她丈夫是香港中文大學物理

系的同學。可是他們的感情並非在大學

萌芽。在四年的大學生涯裏,他們的個

性南轅北轍,甚至互不理睬。大學畢業

後,他們分道揚鑣,麥太留在香港,她

丈夫就往美國發展。從互不熟稔的一對

歡喜寃家,到成為鶼鰈情深的一對夫妻,當中的過程

必定迂迴曲折。六年後,他們重遇了,突然覺得投契

起來。麥太笑言:「到我們結婚時,身邊的同學都很

驚訝。他們說:『你們結婚?』」

  

大家都知道麥太工作認真,可是誰會料到麥太拍

拖的活動竟然也和工作有關?麥太說:「我們拍拖是

很好笑的。」那時候他們活躍於香港數學及理科教育

協會,負責推廣新式教學方法。從前香港的科學課程

並不包括做實驗,但當時外國有很多課程改革,認為

科學教育必須要做實驗。香港政府亦有意改革,但無

奈儀器都要從外國進口,十分昂貴,大部分學校都無

力負擔。於是,麥太和她丈夫設計一些廉宜的代替品

售賣給學校。「我們拍拖的幾年間,在不用上學的日

子,從早到晚都在做儀器,做儀器的工場就是我的睡

房,從前放書架,擺樂器、小提琴的地方,拍拖後就

放了鑽床和鋸。我們還用亞加力膠片、木材、鐵通、

釘,他做儀器,我就做普及生產,雖然之後我們有資

助,但我們一直都是自己出錢買原料,賣給學校。那

是七十年代的時候,一塊電路板售價為二千元,只有

國際學校能負擔這個

價錢,我們把價錢降

至二百元一塊。我們

拍拖大部分時間,就

是做這些東西。」

  

大家也許認為窩

在房裏製造儀器不是

理想的拍拖活動。儘

管沒有燭光晚餐和鮮

花,麥太還是認為她

有一段浪漫的愛情。

她笑說:「別人覺得

不浪漫,但我們覺得

很浪漫。」女孩子都

嚮往浪漫的愛情,期

盼難忘的求婚場面,可是麥太表示,即使沒有特別

的求婚,她也感到很滿足。她表示:「沒什麼特別

求婚,只是水到渠成,我們覺得最好不要太麻煩,

每晚你又要來,我又要去,還要打電話問是否安全歸

家,那麼結婚一起就不用那麼麻煩。我覺得是減輕煩

惱。別人都會覺得很有趣,但我們只覺得是很自然的

事。我們都覺得那樣的生活很有意義,結婚就是一起

生活,對我來說,要大家都覺得那樣的生活是有意義

的,我才會結婚。」

  

麥太現時已退休,離開繁重的公務,生活更是多

姿多采。她沒有捨棄對學習的熱誠。她喜歡站在山

上,感受大自然的奧妙。麥太更笑言退休生活也為夫

妻間增添了不少甜蜜時光呢!

麥 太 的 情 感 世 界

■ 

記者:楊嘉欣、劉嘉恩、李麗沙、簡慧賢

■ 

編輯:麥倩盈

人物專訪

 學生時代的麥太。

麥太常與丈夫結伴同遊。

二○○八年三月十一日  本年度第一刊

伊中中校報

學校網址:http//www.ss.qesosa.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