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里跨越百年 赓续青春力量 - why.com.cn...线下看俞秀松烈士照片...

1
奋斗 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赓续青春力量 系列活动多个“首发” 8 月 22 日,渔阳里团中央机 关旧址纪念馆里将会首演两部微 团剧。在纪念馆展厅里,来自上 海师范大学的学生将会首演《上 海渔阳里,我们来了》。而在渔阳 里6号,在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 一所干部学校“外国语学 社”旧址现场,来自上海外国语大 学的学生将带来《渔阳星火》。 为纪念“渔阳里”跨越百年, 向新时代青少年讲述上海的革命 历史,缅怀青年革命者锐意进取、 以身报国的伟大精神,传承红色 文化基因,共青团黄浦区委员会、 渔阳里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联 合共青团上海外国语大学委员 会、上海外国语大学艺术教育中 心,制作了原创红色主题沉浸式 短剧《渔阳星火》。这部微团剧以 沉浸式的戏剧体验为核心,再现 当年革命先辈和青年刻苦学习外 语,接受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与 反动势力斗智斗勇,不断探索救 亡图存道路的故事。 上海外国语大学艺术教育 中心李然老师担任了《渔阳星 火》的编剧、导演,上外飞那儿剧 团的同学们担纲演出。 作为一支创立近20年、屡获 全国与上海市大学生戏剧奖项 的学生戏剧团体,飞那儿剧团的 师生为了完美呈现演出,自2019 年底,便已开始筹备制作。 他们查访历史资料,深入了 解和调研“外国语学社”的红色 往事,不断揣摩革命先辈的青春 热情和爱国初心。李然也对剧 本几经修改,对其中人物的年 代、事件、关系、身份等细节反复 核对,力求严谨。 正值暑假高温天气,师生们 也没有休息,认真排练,对每一 个场面、每一个动作都再三推 敲,期望在8月22日当天达到最 精彩的呈现效果。 另一部微团剧《上海渔阳 里,我们来了》则是携手上海师 范大学一起打造。首次以纪念 馆展厅为演出舞台,故事主线匹 配展厅陈列布展动线,将百年前 渔阳里青年的革命故事生动展 现在当代青年的眼前。 这部微团剧是沉浸式的音乐 剧,上师大学子期待通过他们的 演出,能让革命者的心路历程更 感动人心,激励新时代青年奋发 有为,明晰一代人的使命担当。 为迎接渔阳里跨越百年,团 市委也联合黄浦共青团,开展 “渔阳里:跨越百年的初心传承” 系列活动,在青少年中传播好渔 阳里文化,传承好渔阳里精神, 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 立 100 周年。 8 月 21 日下午,与市中共党 史学会、黄浦区委共同举办“渔 阳里:跨越百年的初心传承”主 题研讨会暨第四届上海渔阳里 文化论坛。 8 月 22 日当天,渔阳里广场 还将举办开展“渔阳里:跨越百 年的初心传承”上海青少年主题 活动暨“党的诞生地”上海百万 青少年红色大寻访活动启动仪 式。“渔 young 星光之旅”box 沉 浸式“寻宝”打卡、“渔阳里跨越 百年”个性化邮折等也均以首发 的形式和青年见面。 · 两部微团剧 上海渔阳里,我们来了 《如果岁月可回头,青 运藏品伴你游》 早在今年5月,渔阳里团中 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的微信公众 号就发出了藏品征集启事《如果 岁月可回头,青运藏品伴你游》, 向全社会公开征集相关史料和 藏品。征集以时间维度划分了 八个部分,比如可以是上海社会 主义青年团创建时期相关的传 单、报纸、图书、图片、档案资料 等,又可以是青年团和革命青年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与青年 团革命斗争、抗日救亡运动相关 的刊物、证件、传单、照片、名人 遗物等资料。 相比公众征集,纪念馆联合 上海市收藏协会启动展品收集 的时间更早,半年前已经着手准 备。上海市收藏协会副秘书长 顾文豪说,在共青团发展历史 中,能留下的老物件并不多,诸 如画册、传单、书籍等纸质品恰 恰又是最难保存的。 收集过程并非易事。纪念 馆馆长洪颖哲说,刚开始时遇到 了史料不足、展品种类单一、缺 少展品等一系列棘手问题,展览 工作人员没有放弃,他们拜访收 藏家,寻求一个个精彩展品。正 是在张文标、叶文汉、冯建忠、王 海洋等收藏家的无私帮助下,展 品日益变得丰富。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展览还 得到了俞敏、沈逸炯等上海社会 主义青年团发起人家属的大力 支持,他们倾囊助展,提供了如 俞秀松照片、李先念题词、明信 片、蟹篓图等弥足珍贵的展品。 线上展品 148 件,还有 首次露面珍品 此次展览以线上为主,共分 为“赤子之心”“反帝先锋”“反抗 黑暗”“救国浪潮”“走向黎明”“光 辉历程”“激情岁月”“十年曲折” “再创辉煌”九个主题。每个主题 都配有丰富的展品, 360 度全景模 式呈现,展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 团成立百年来的历史年轮。 顾文豪打开手机,进入线上 红色主页面,渔阳里的门头,上 海标志性建筑简笔画背景下,轻 按黄色按钮“点击进入”,九个主 题配以简单文字介绍一一呈现。 “赤子之心”部分,配有“五 四运动暴风般席卷全国,上海社 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宣传新思 想引领新风尚”。点击进入这一 部分,第一件展品《青年杂志》第 一卷第一号就是一件“重磅”展 品。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时隔一年后,《青年 杂志》自第二卷第一号起更名 《新青年》。创刊后风靡全国,它 所倡导的文学革命,所开启的民 主与科学的思想启蒙,彻底改变 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推动着时 代巨变的步伐。 线上展示的《青年杂志》不 仅有封面,内页也有清楚呈现, 《敬告青年》一文就可细读。 实物如上世纪50年代中国 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团徽和团 章,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后的铜质团徽等,也值得一看。 据悉,此次共征集到 184 件 展品,经过筛选,线上展品达到了 148 件。收到各类展品后,顾文 豪会按照时间顺序先对展品进行 整理,选择契合九大主题的展品, 而后梳理哪些展品和上海有关, 传单、小册子等纸质物品全都单 独装进透明袋里,并为每件展品 拍摄高清图, “如《中国青年》杂志 创刊号这类珍贵的展品,很多人 只见过封面,这一次我们对内页 也进行了高清拍摄。” 线下能看俞秀松照片、 叶天底画作 除了打开手机进入页面进 行“远程化”观展外,为配合线上 展览,在上线的 148 件藏品中, 纪念馆又精心挑选了其中具有 一定代表性的藏品,进行现场展 示。自 8 月 22 日起至 9 月底,纪 念馆将展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 团八大发起人的俞秀松烈士照 片,叶天底烈士的画作等二十余 件珍贵藏品。 此次展览将线上和线下两 者结合,给观众带来全方位的参 观体验,在渔阳里奏响青春绚丽 之歌。 顾文豪期待着展览正式上 线,他在收集展品的同时发现, 不同时代的青年思想不尽相同, 比如 1949 年 4 月,交大青年会主 编的《青春的旋律》发行,这本油 印本很有意思,向同学介绍如何 融入集体生活,在集体中追寻人 的价值,小册子也在线上“走向 黎明”板块展出。 这名80后感受到,不同时代 对新青年的要求都不相同,处在 不同时代的青年,都有自己思想 的闪光点,建团初期青年为了自 己的信仰不懈追求,这种锲而不 舍的精神也具有现代意义,“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的征途中,新时代青年也需要 这样的精神。” · 一场精品展 线下看俞秀松烈士照片 线上百余件展品呈现 见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八大发起人之一俞秀松烈士的照片 吗?见过 1915 年《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号内页吗? 开展系列活动期间,青春之歌唱响百年—纪念渔阳里跨越百 年“百物史料”精品展以“线上+线下”形式,展出 100 余件精品,它们 与历史交织呼应,为新时代青少年呈现一堂生动的“四史”教育课。 >>>两部微团剧 >>>一场精品展

Upload: others

Post on 22-Sep-2020

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渔阳里跨越百年 赓续青春力量 - why.com.cn...线下看俞秀松烈士照片 线上百余件展品呈现 见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八大发起人之一俞秀松烈士的照片

初心 使命 奋斗

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渔阳里跨越百年 赓续青春力量首本连环画、首演微团剧, 系列活动多个“首发”

8月22日,渔阳里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里将会首演两部微团剧。在纪念馆展厅里,来自上海师范大学的学生将会首演《上海渔阳里,我们来了》。而在渔阳里6号,在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干部学校——“外国语学社”旧址现场,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学生将带来《渔阳星火》。

为纪念“渔阳里”跨越百年,向新时代青少年讲述上海的革命历史,缅怀青年革命者锐意进取、以身报国的伟大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共青团黄浦区委员会、渔阳里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联合共青团上海外国语大学委员会、上海外国语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制作了原创红色主题沉浸式短剧《渔阳星火》。这部微团剧以沉浸式的戏剧体验为核心,再现当年革命先辈和青年刻苦学习外语,接受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与反动势力斗智斗勇,不断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故事。

上海外国语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李然老师担任了《渔阳星火》的编剧、导演,上外飞那儿剧团的同学们担纲演出。

作为一支创立近20年、屡获全国与上海市大学生戏剧奖项的学生戏剧团体,飞那儿剧团的师生为了完美呈现演出,自2019年底,便已开始筹备制作。

他们查访历史资料,深入了解和调研“外国语学社”的红色往事,不断揣摩革命先辈的青春热情和爱国初心。李然也对剧本几经修改,对其中人物的年代、事件、关系、身份等细节反复

核对,力求严谨。正值暑假高温天气,师生们

也没有休息,认真排练,对每一个场面、每一个动作都再三推敲,期望在8月22日当天达到最精彩的呈现效果。

另一部微团剧《上海渔阳里,我们来了》则是携手上海师范大学一起打造。首次以纪念馆展厅为演出舞台,故事主线匹配展厅陈列布展动线,将百年前渔阳里青年的革命故事生动展现在当代青年的眼前。

这部微团剧是沉浸式的音乐剧,上师大学子期待通过他们的演出,能让革命者的心路历程更感动人心,激励新时代青年奋发有为,明晰一代人的使命担当。

为迎接渔阳里跨越百年,团市委也联合黄浦共青团,开展

“渔阳里:跨越百年的初心传承”系列活动,在青少年中传播好渔阳里文化,传承好渔阳里精神,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8月21日下午,与市中共党史学会、黄浦区委共同举办“渔阳里:跨越百年的初心传承”主题研讨会暨第四届上海渔阳里文化论坛。

8月22日当天,渔阳里广场还将举办开展“渔阳里:跨越百年的初心传承”上海青少年主题活动暨“党的诞生地”上海百万青少年红色大寻访活动启动仪式。“渔 young 星光之旅”box 沉浸式“寻宝”打卡、“渔阳里跨越百年”个性化邮折等也均以首发的形式和青年见面。

·两部微团剧

上海渔阳里,我们来了

《如果岁月可回头,青运藏品伴你游》

早在今年5月,渔阳里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的微信公众号就发出了藏品征集启事《如果岁月可回头,青运藏品伴你游》,向全社会公开征集相关史料和藏品。征集以时间维度划分了八个部分,比如可以是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时期相关的传单、报纸、图书、图片、档案资料等,又可以是青年团和革命青年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与青年团革命斗争、抗日救亡运动相关的刊物、证件、传单、照片、名人遗物等资料。

相比公众征集,纪念馆联合上海市收藏协会启动展品收集的时间更早,半年前已经着手准备。上海市收藏协会副秘书长顾文豪说,在共青团发展历史中,能留下的老物件并不多,诸如画册、传单、书籍等纸质品恰恰又是最难保存的。

收集过程并非易事。纪念馆馆长洪颖哲说,刚开始时遇到了史料不足、展品种类单一、缺少展品等一系列棘手问题,展览工作人员没有放弃,他们拜访收藏家,寻求一个个精彩展品。正是在张文标、叶文汉、冯建忠、王海洋等收藏家的无私帮助下,展品日益变得丰富。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展览还得到了俞敏、沈逸炯等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发起人家属的大力支持,他们倾囊助展,提供了如俞秀松照片、李先念题词、明信片、蟹篓图等弥足珍贵的展品。

线上展品148件,还有首次露面珍品

此次展览以线上为主,共分为“赤子之心”“反帝先锋”“反抗黑暗”“救国浪潮”“走向黎明”“光辉历程”“激情岁月”“十年曲折”

“再创辉煌”九个主题。每个主题都配有丰富的展品,360度全景模式呈现,展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百年来的历史年轮。

顾文豪打开手机,进入线上红色主页面,渔阳里的门头,上海标志性建筑简笔画背景下,轻按黄色按钮“点击进入”,九个主题配以简单文字介绍一一呈现。

“赤子之心”部分,配有“五四运动暴风般席卷全国,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宣传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点击进入这一部分,第一件展品《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号就是一件“重磅”展

品。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时隔一年后,《青年杂志》自第二卷第一号起更名《新青年》。创刊后风靡全国,它所倡导的文学革命,所开启的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启蒙,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推动着时代巨变的步伐。

线上展示的《青年杂志》不仅有封面,内页也有清楚呈现,《敬告青年》一文就可细读。

实物如上世纪50年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团徽和团章,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的铜质团徽等,也值得一看。

据悉,此次共征集到184件展品,经过筛选,线上展品达到了148件。收到各类展品后,顾文豪会按照时间顺序先对展品进行整理,选择契合九大主题的展品,而后梳理哪些展品和上海有关,传单、小册子等纸质物品全都单独装进透明袋里,并为每件展品拍摄高清图,“如《中国青年》杂志创刊号这类珍贵的展品,很多人只见过封面,这一次我们对内页也进行了高清拍摄。”

线下能看俞秀松照片、叶天底画作

除了打开手机进入页面进行“远程化”观展外,为配合线上展览,在上线的148件藏品中,纪念馆又精心挑选了其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藏品,进行现场展示。自8月22日起至9月底,纪念馆将展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八大发起人的俞秀松烈士照片,叶天底烈士的画作等二十余件珍贵藏品。

此次展览将线上和线下两者结合,给观众带来全方位的参观体验,在渔阳里奏响青春绚丽之歌。

顾文豪期待着展览正式上线,他在收集展品的同时发现,不同时代的青年思想不尽相同,比如1949年4月,交大青年会主编的《青春的旋律》发行,这本油印本很有意思,向同学介绍如何融入集体生活,在集体中追寻人的价值,小册子也在线上“走向黎明”板块展出。

这名80后感受到,不同时代对新青年的要求都不相同,处在不同时代的青年,都有自己思想的闪光点,建团初期青年为了自己的信仰不懈追求,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也具有现代意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途中,新时代青年也需要这样的精神。”

·一场精品展

线下看俞秀松烈士照片线上百余件展品呈现

见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八大发起人之一俞秀松烈士的照片

吗?见过1915年《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号内页吗?

开展系列活动期间,青春之歌 唱响百年——纪念渔阳里跨越百

年“百物史料”精品展以“线上+线下”形式,展出100余件精品,它们

与历史交织呼应,为新时代青少年呈现一堂生动的“四史”教育课。

>>>两部微团剧

>>>一场精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