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三兄弟 开海滨邹鲁先河 -...

1
城事 / 重点 2015年12月2日 星期三 责编/邓勇坚 美编/建隆 校对/杰林 P08 昨日,记者来到荔城区 新度镇蒲坂村,这里是郑氏 族人的聚居地之一。在民 居大门处,可见“荥阳派 衍”、“开莆来学”、“南湖世 第”、“夹流芳”的门额题 匾。这些题匾,道出了郑氏 的来源地。 郑姓的起源要追溯到 公元前 806 年,周宣王姬静 把异母兄弟姬友分封到今 陕西省华县西北一带,国 号为郑,这就是历史上最 早的郑国。姬友也就是中 华郑氏的姓始祖。公元前 375 年,郑国被韩国吞灭, 遗族从此散居,他们的子 孙以国为姓,从此有了郑 姓。由于郑姓发源于河南 中部,聚族于荥阳,所以荥 阳就成为郑氏的郡望和堂 号。 有史料显示,郑氏族人 还可能是南唐后主李煜后 人。李煜之子李从镒被封 为“郑王”,李煜降宋后,宋 太祖下诏捕捉李氏宗室,李 从镒和儿子元和藏匿民间, 他的子孙后裔遂以“郑”为 姓。所以,郑氏族人也有可 能出自南唐皇族。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 河南郑氏大批南迁,其中 公元 307 年清远望族郑昭 率师入闽,任福安、泉州、 晋安太守,郑氏族人都尊 称郑昭为入闽始祖。郑昭 游历莆田时,爱南湖山水 之胜,于是迁葬其祖于此, 这便是南湖郑氏的由来。 目前,在莆的郑氏族人分 为西峰郑露、浔阳郑庄、巩 桥郑淑三个世系,分布在 莆田 260 个自然村。莆田 郑氏族人迁徙到全国各地 自成派系,尤其在广东和 浙江,已成当地望族。移 居台湾的郑氏,如今已成 为台湾第 12 大姓。 N 海都记者 陈晋 海都讯 目前正值二 水紫菜采收期,头水紫菜采 收已结束。记者昨日从莆 田市秀屿区海洋与渔业局 获悉,今年受台风影响,秀 屿区 12000 多亩的紫菜养 殖出现较大规模减产,价格 飙升,头水紫菜最高涨至每 250 元。 记者走访市场了解到,头 水紫菜、二水紫菜价格差别较 大,消费者选购时难以辨别。 而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市场 上销售的多为二水紫菜,但受 头水紫菜价格上涨影响,二水 紫菜的价格也应声上浮,每斤 100元左右。 城南农贸市场一干货 摊主林先生告诉记者,今年 头水紫菜价格每斤在 110 元以上,低于这个价格的, 都不是头水紫菜。“今年南 日岛那边产量减少,零售的 价格基本都是 120 元左 右。”林先生说,相比前年, 头水紫菜的产量渐少了约 2~3 成,价格涨了近 50% 记者随后又到城北农贸市 场,据摊主刘女士介绍,莆 田的头水紫菜多在 10 月底 11 月初销售,最高的可 卖到每斤 150 元。 对于市场上紫菜价格上 涨的情况,秀屿区海洋与渔 业局水技站相关工作人员介 绍,今年紫菜烂脱苗最严重 的是东桥镇,主要是受“杜 鹃”台风的影响。目前,莆田 的紫菜养殖主要是在秀屿 区,养殖面积共 12000 多亩, 主产区在南日镇和埭头镇。 而今年这两个主产区的头水 紫菜相比 2013 年减产 30%产量为 84 万斤,上等的头水 紫菜价格则涨到了 250 / 斤,是2013 年的2 倍。 “去年9 月的持续高温,使得紫菜大 量死亡,产量减少了四成。” 该工作人员说,紫菜在收割 头水以后,每隔十几天可以 再采收一次,整个养殖期可 采收 12 次左右。 莆头水紫菜减产 价格飙升近五成 较前年减产三成;秀屿区海渔局表示,紫菜烂脱苗最严重的区域是东桥镇 晋哥带您 逛市场 系列 5 N 海都记者 陈小芳 李伟强 文/图 海都讯 莆田号称文献名邦,而这离不开莆田郑 氏的入莆始祖郑露三兄弟。他们在南湖山创建闽地第 一所学堂,开创了莆田文化教育的先河,换来“十室九 书堂,龙门半天下”的人文荟萃局面。三先生开海滨邹 鲁之先河,世人尊称他们为“南湖三先生”。 “济贫请米四万石,文 史再添二百章”,莆田郑氏 家族有这么一副楹联,说 的是一对堂叔侄的故事。 而这对堂叔侄郑樵和郑 侨,也常被人所混淆误 认。两人同是宋朝人,其 中郑樵是史学家,郑侨则 是位状元。 上联说的是郑侨的故 事,淳熙八年( 1181 年), 郑侨与朱熹等一起被选为 常平官。到淮东上任时, 恰逢淮东发生大饥荒,他 为贫民请米 4 万石赈济, 万民对他感恩。郑侨为官 期间,减免古田重税,罢去 义仓和,舒缓民力,安抚百 姓。他死后,朝廷赠太师, 追谥为忠惠。 下联说的是郑樵的故 事。郑樵一生充满传奇, 16 岁时,父亲死在苏 州。把父亲葬在越王台 后,郑樵在台下搭了个茅 屋,边守墓边读书,谢绝人 事。郑樵的学识在当时首 屈一指,他写的《通志》,与 唐杜佑《通典》、马端临《通 考》合称“三通”,为古代知 识分子必读之书。后来, 他又在夹山中筑了三间 草堂,这就是闻名遐迩的 “夹[jì] 草堂”。时至今 日,涵江新县的“夹堂”已成为旅游胜地。 莆田市南湖郑氏委 员会秘书长郑德金介绍 说,与莆田其他大姓不同 的是,郑氏并没有分支, 莆田绝大多数郑氏族人, 包括史籍记载、族谱确认 都尊郑露三兄弟为入莆 始祖,现在后裔均称自己 是南湖郑氏。“只要看到 有‘南湖’两字,就可判定 这户人家肯定姓郑。”郑 德金说。 莆田郑氏源自郑昭后 裔,郑露、郑庄、郑淑三兄 弟是郑昭的第 17 世孙,在 南湖山创建闽地第一所学 堂“湖山书院”,开课讲学 以训子弟,开莆田教育先 河,于是莆田文风渐盛,书 院林立。历唐而宋,终于 换来了“十室九书堂,龙门 半天下”的人文荟萃局 面。由于三先生开莆田文 献名邦、海滨邹鲁先河,世 人尊他们为“南湖三先 生”。为彰显南湖三先生 开莆倡学伟业,唐贞元三 年( 787 年),唐皇帝赐金 敕建“开莆来学”木坊。 “‘太府家声大’,说 的就是郑露,后面肯定要 跟着‘南湖世泽长’。”郑 德金说,郑露官太府卿, 为此其别号为太府。此 外,还有“夹家声大,南 湖世泽长”、“别驾家声 大,南湖世泽长”。郑德 金表示,在进入南湖郑氏 委员会之前,他并不清楚 自己属于南湖三先生当 中哪位先生,后来经过家 中楹联才确认自己郑庄 后人,因为郑庄别号“夹 ”,郑淑曾任常州别驾, “别驾”就是其代号。 南湖三先生 开莆田教育先河 楹联述堂叔侄 世人常混淆 族人以国为姓 或为李煜后人 郑氏三兄弟 开海滨邹鲁先河 入莆始祖在南湖创建闽地第一所学堂,换 来“十室九书堂,龙门半天下”的人文荟萃局面 郑氏宗祠大门口的楹联 郑氏宗祠内的楹联

Upload: others

Post on 18-Oct-2020

1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郑氏三兄弟 开海滨邹鲁先河 - dzb.hxnews.comdzb.hxnews.com/page/1/2015-12/02/P08/20151202P08_pdf.pdf · 鲁之先河,世人尊称他们为“南湖三先生”。 “济贫请米四万石,文

城事 / 重点2015年12月2日 星期三 责编/邓勇坚 美编/建隆 校对/杰林

P08

昨日,记者来到荔城区新度镇蒲坂村,这里是郑氏族人的聚居地之一。在民居大门处,可见“荥阳派衍”、“开莆来学”、“南湖世第”、“夹漈流芳”的门额题匾。这些题匾,道出了郑氏的来源地。

郑姓的起源要追溯到公元前 806年,周宣王姬静把异母兄弟姬友分封到今陕西省华县西北一带,国号为郑,这就是历史上最早的郑国。姬友也就是中华郑氏的姓始祖。公元前375 年,郑国被韩国吞灭,遗族从此散居,他们的子孙以国为姓,从此有了郑姓。由于郑姓发源于河南中部,聚族于荥阳,所以荥阳就成为郑氏的郡望和堂号。

有史料显示,郑氏族人还可能是南唐后主李煜后人。李煜之子李从镒被封为“郑王”,李煜降宋后,宋太祖下诏捕捉李氏宗室,李从镒和儿子元和藏匿民间,他的子孙后裔遂以“郑”为姓。所以,郑氏族人也有可能出自南唐皇族。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河南郑氏大批南迁,其中公元 307 年清远望族郑昭率师入闽,任福安、泉州、晋安太守,郑氏族人都尊称郑昭为入闽始祖。郑昭

游历莆田时,爱南湖山水之胜,于是迁葬其祖于此,这便是南湖郑氏的由来。目前,在莆的郑氏族人分为西峰郑露、浔阳郑庄、巩桥郑淑三个世系,分布在

莆田 260 个自然村。莆田郑氏族人迁徙到全国各地自成派系,尤其在广东和浙江,已成当地望族。移居台湾的郑氏,如今已成为台湾第 12大姓。

N海都记者 陈晋

海都讯 目前正值二水紫菜采收期,头水紫菜采收已结束。记者昨日从莆田市秀屿区海洋与渔业局获悉,今年受台风影响,秀屿区 12000 多亩的紫菜养殖出现较大规模减产,价格

飙升,头水紫菜最高涨至每斤250元。

记者走访市场了解到,头水紫菜、二水紫菜价格差别较大,消费者选购时难以辨别。而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多为二水紫菜,但受头水紫菜价格上涨影响,二水紫菜的价格也应声上浮,每斤

在100元左右。城南农贸市场一干货

摊主林先生告诉记者,今年头水紫菜价格每斤在 110元以上,低于这个价格的,都不是头水紫菜。“今年南日岛那边产量减少,零售的价 格 基 本 都 是 120 元 左右。”林先生说,相比前年,

头水紫菜的产量渐少了约2~3 成,价格涨了近 50%。记者随后又到城北农贸市场,据摊主刘女士介绍,莆田的头水紫菜多在 10月底至 11 月初销售,最高的可卖到每斤150元。

对于市场上紫菜价格上涨的情况,秀屿区海洋与渔

业局水技站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今年紫菜烂脱苗最严重的是东桥镇,主要是受“杜鹃”台风的影响。目前,莆田的紫菜养殖主要是在秀屿区,养殖面积共12000多亩,主产区在南日镇和埭头镇。而今年这两个主产区的头水紫菜相比2013年减产30%,

产量为84万斤,上等的头水紫菜价格则涨到了 250 元/斤,是2013年的2倍。“去年9月的持续高温,使得紫菜大量死亡,产量减少了四成。”该工作人员说,紫菜在收割头水以后,每隔十几天可以再采收一次,整个养殖期可采收12次左右。

莆头水紫菜减产 价格飙升近五成较前年减产三成;秀屿区海渔局表示,紫菜烂脱苗最严重的区域是东桥镇

晋哥带您逛市场

系列5

N海都记者 陈小芳 李伟强 文/图

海都讯 莆田号称文献名邦,而这离不开莆田郑氏的入莆始祖郑露三兄弟。他们在南湖山创建闽地第一所学堂,开创了莆田文化教育的先河,换来“十室九书堂,龙门半天下”的人文荟萃局面。三先生开海滨邹鲁之先河,世人尊称他们为“南湖三先生”。

“济贫请米四万石,文史再添二百章”,莆田郑氏家族有这么一副楹联,说的是一对堂叔侄的故事。而这对堂叔侄郑樵和郑侨,也常被人所混淆误认。两人同是宋朝人,其中郑樵是史学家,郑侨则是位状元。

上联说的是郑侨的故事,淳熙八年(1181 年),郑侨与朱熹等一起被选为

常平官。到淮东上任时,恰逢淮东发生大饥荒,他为贫民请米 4 万石赈济,万民对他感恩。郑侨为官期间,减免古田重税,罢去义仓和,舒缓民力,安抚百姓。他死后,朝廷赠太师,追谥为忠惠。

下联说的是郑樵的故事。郑樵一生充满传奇,他 16 岁时,父亲死在苏州。把父亲葬在越王台

后,郑樵在台下搭了个茅屋,边守墓边读书,谢绝人事。郑樵的学识在当时首屈一指,他写的《通志》,与唐杜佑《通典》、马端临《通考》合称“三通”,为古代知识分子必读之书。后来,他又在夹漈山中筑了三间草堂,这就是闻名遐迩的

“夹漈 [jì]草堂”。时至今日,涵江新县的“夹漈草堂”已成为旅游胜地。

莆田市南湖郑氏委员会秘书长郑德金介绍说,与莆田其他大姓不同的是,郑氏并没有分支,莆田绝大多数郑氏族人,包括史籍记载、族谱确认都尊郑露三兄弟为入莆始祖,现在后裔均称自己是南湖郑氏。“只要看到有‘南湖’两字,就可判定这户人家肯定姓郑。”郑德金说。

莆田郑氏源自郑昭后裔,郑露、郑庄、郑淑三兄弟是郑昭的第 17世孙,在

南湖山创建闽地第一所学堂“湖山书院”,开课讲学以训子弟,开莆田教育先河,于是莆田文风渐盛,书院林立。历唐而宋,终于换来了“十室九书堂,龙门半天下”的人文荟萃局面。由于三先生开莆田文献名邦、海滨邹鲁先河,世人尊他们为“南湖三先生”。为彰显南湖三先生开莆倡学伟业,唐贞元三年(787 年),唐皇帝赐金敕建“开莆来学”木坊。

“‘太府家声大’,说

的就是郑露,后面肯定要跟着‘南湖世泽长’。”郑德金说,郑露官太府卿,为此其别号为太府。此外,还有“夹漈家声大,南湖世泽长”、“别驾家声大,南湖世泽长”。郑德金表示,在进入南湖郑氏委员会之前,他并不清楚自己属于南湖三先生当中哪位先生,后来经过家中楹联才确认自己郑庄后人,因为郑庄别号“夹漈”,郑淑曾任常州别驾,

“别驾”就是其代号。

南湖三先生 开莆田教育先河

楹联述堂叔侄 世人常混淆

族人以国为姓或为李煜后人

郑氏三兄弟开海滨邹鲁先河入莆始祖在南湖创建闽地第一所学堂,换

来“十室九书堂,龙门半天下”的人文荟萃局面﹃开莆来学﹄木坊老照片

郑氏宗祠大门口的楹联

郑氏宗祠内的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