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陳是文學家,也是思想家episte.math.ntu.edu.tw/pdf/openbook_20111015.pdf ·...

E-mail [email protected] 中華民國1001015日/星期六 開卷 21 貓耳朵 責任主編/李金蓮 編輯/周月英 他說:陳是文學家,也是思想家 人物 ⊙徐俊益(大學講師) 慶日連續三天假期,貓大姐邊咒 罵老闆沒人性邊把貓小怪塞給 貓耳朵,滿臉豆花加班去。貓只好拎著 小怪往他外婆、咱貓娘鄉下的家裡跑。 晚餐時間,貓娘煮了滿滿一桌肯定吃 不完的大菜,貓一邊咬著肥嫩嫩的魚, 邊跟阿母開港閒聊:「最近有一本很紅 的書,教人丟掉多餘的廢物,擺脫對物 品的執著,就可以改變人生說。」 沒想到貓娘可不是省油的燈,馬上回 應:「你是說《斷捨離》(平安)啊? 我早就買啦,看完第一章,我就扔光一 整個廚櫃啦。」 喵嗚~這樣喔,那你生日時我和大姐 送的Wedgewood骨瓷餐具咧?不會也被 掃進垃圾桶了吧?(淚)貓耳朵心裡的 OS還沒跑完,就聽貓爹拿著報紙,唸 出頭版新聞:「女記者忍辱化身酒女, 金錢豹下海一天實錄。」 厚,我說貓爹,你看的是哪一天的舊 聞啊。貓轉過身來,跟阿爸開港閒聊: 「最近有一本新書叫《資深記者化身底 層階級180天》(野人),法國女記者 為了了解失業者的生活,跑去當碼頭清 潔工,兼了好幾份臨時差,還每天往就 業服務中心報到,見證了底層生活的艱 苦。人家是專業的田野調查,做了整整 6個月,也沒在喊什麼忍辱報導咧 貓話沒說完,表哥大頭狗插話了。「 美國也有一本『臥底報導』代表作,60 歲的細胞生物學博士跑去當女侍、旅館 清潔工、看護,還有沃爾瑪的售貨員, 寫了《我在底層的生活》(左岸),那 才叫貼近勞工現實呢。」 貓還來不及稱讚大頭狗有讀書不是只 會掛網打怪,貓爹慢條斯理說話了:「 1998年,東海大學一名社會所研究生, 為了寫碩士論文,還親自下海 。」 呃,我說貓爹,難不成《你不知道的 台灣》(文經社)的管大是你的化身, 台灣早年的社會新聞都歸你管柳! 剛是知名的社會學者,卻在2009 年起,重拾青春時期讀的陳映真 小說,還在學校裡開課,帶著社會系學 生一起研讀;他做的不是一般的文學研 究,而是回到歷史,借用社會理論,探 索陳映真思想的形成。日前,他這一系 列的研究成果結集成《求索》(聯經) 一書。 《求索》書名源自〈離騷〉:「路漫 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意指 追尋真理的道路還很遙遠漫長,但仍鍥 而不捨地去追求探索。因腳傷在家休息 的趙剛解釋他的新書書名:「當然指的 是陳映真自1950年代以來,在思想、行 動、創作上的荊棘的、困頓的閃亮之路 。」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是他自己在研 讀陳映真時,需要不斷深入理解、探求 的一種態度。 重新「補課」,閱讀陳映真 趙剛回憶70年代唸大學時,他開始接 觸陳映真小說,陳映真筆下的人物蘊含 一種反抗、睥睨、憂鬱的狀態,這些飽 受壓抑的人物典型,恰恰呼應了極度壓 抑的年代裡年輕人的苦悶感。因此,當 時對文學稍感興趣的大學生,幾乎都會 閱讀陳映真的小說。陳的小說中,年輕 人性的苦悶、對體制的憤懣、追求左翼 理想主義的人格原型,這些或多或少都 指回陳映真自身,他用一種「左眼」視 角看那個時代、也看自己。趙剛說,即 便當時沒有真地讀懂陳映真,卻對他筆 下的人物有種莫名的「親切感」,彷彿 身邊還有一群跟自己一樣苦悶的人存在 著。 80年代趙剛出國留學,儘管在國外持 續透過《人間》雜誌,閱讀陳映真關心 的議題,但90年代返台後,以「新左」 思想自居的新一代知識分子,卻漸漸疏 離了陳映真,認為當年的「老左」,應 該被揚棄和超越了。直到近幾年,陳光 興、趙剛等學者,才重新開始「補課」 ,趙剛直言:「過去20幾年幾乎都在寶 藏之旁酣睡,近二、三年才開始重新面 對陳映真思想的寶藏。」 以社會學角度,理解陳映真 以一位文學門外漢的姿態投入文學研 究,趙剛最初的念頭是想透過「文本」 、「作者」和「作者所處的時代」三者 ,做有機的鏈結,希望重新認識陳映真 作品豐富的思想意涵,釐清與歷史之間 的無窮對話、糾葛。這是趙剛認為理解 陳映真最真實的一條路。隨著投入得越 來越深,他看到陳映真對於台灣社會發 展的種種論述與堅持,讓他更加清楚感 受到陳映真不僅是文學家,更是一位重 要的思想家。 因此,他在東海開了一門「社會變遷」 的課程,就是以陳映真的小說當作上課 教材,修課學生一開始都覺得納悶,怎 麼不是社會變遷理論、而是「讀小說」 ,經過一段時間,學生們漸漸明白了老 師的苦心:陳映真小說所處理的台灣社 會不同階段的問題,從日治時期到戰後 白色恐怖、越戰、保釣、鄉土文學、跨 國企業等,是回顧、反思、檢討戰後台 灣社會發展與文化變遷的重要資源,陳 映真文學本身即是討論社會變遷的一個 重要媒介。學期結束時,學生們已能從 陳映真小說修完一堂「社會變遷」課了。 道德幽光裡的陳映真 趙剛形容陳映真小說迷人的魅力在於 「蘊藏著一把奇異的熱火與一根獨特的 冰針」,陳映真像是一位神經緊繃的蒙 面騎士,隨時伏擊他的讀者,在不經意 間,刺戟著讀者某種極力保護的、安穩 的、不願被揭開內在的懦弱、幽暗、貪 婪。譬如〈鈴鐺花〉中,陳描寫教師高 東茂打了學生一個耳光,事後高向學生 道歉,並說:「老師的錯,在於用一個 壞事來反對另一個壞事。」高起先以為 學生欺負窮人而打他,事後卻醒悟到打 人耳光的自己,也正犯著同樣的錯誤。 「現今社會有多少人能做到像高東茂一 樣呢?」趙剛認為,這是陳映真做為左 翼知識份子最真切、最難得的自我反省 ,他敏銳察覺到人們常常自我偽裝成一 種正確的、道德位置很高的人,實際上 卻不時壓迫著別人,墮落卻不自知。 趙剛認為,陳映真作品難得之處,首 先在於其思想上所散發出一種道德感、 一種感動人的精神力量,一種召喚人的 理想主義,讀者不時被小說裡的人物所 展現出來的理想主義幽光,給深深感動 ;其次,陳的小說對於台灣不同階段的 歷史與思想,也提供了回顧、反思、對 話的契機,藉此理解我們自身的歷史與 社會,也提供第三世界的人們相互理解 的媒介。趙剛說,唯有讓陳映真的文學 價值不斷被看見、論述、記憶,才能將 他的思想活潑化、豐富化,進而讓更多 人投入陳映真文學思想的研究,甚至希 望未來陳映真研究也能成為一門「陳學 」,他笑著說。 目前陳映真仍在大陸養病,訪問結束 前,問他對出書有什麼期望,趙剛感性 地說:「希望陳映真先生身體能早日好 起來,看到這本關於他的書。」 趙剛以社會學角度研究 陳映真的思想之路。 (徐俊益攝) ▲陳映真作品《將軍族》 貓一家都難「斷捨離」哪! 趙剛 求索 陳映真

Upload: others

Post on 31-May-2020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他說:陳是文學家,也是思想家episte.math.ntu.edu.tw/pdf/openbook_20111015.pdf · 歲的細胞生物學博士跑去當女侍、旅館 清潔工、看護,還有沃爾瑪的售貨員,

▌E-mail:[email protected]

中華民國100年10月15日/星期六 開卷21

周寫貓耳朵

責任主編/李金蓮 編輯/周月英

他說:陳是文學家,也是思想家

書 人物 ⊙徐俊益(大學講師)

國慶日連續三天假期,貓大姐邊咒

罵老闆沒人性,邊把貓小怪塞給

貓耳朵,滿臉豆花加班去。貓只好拎著

小怪往他外婆、咱貓娘鄉下的家裡跑。

 晚餐時間,貓娘煮了滿滿一桌肯定吃

不完的大菜,貓一邊咬著肥嫩嫩的魚,

邊跟阿母開港閒聊:「最近有一本很紅

的書,教人丟掉多餘的廢物,擺脫對物

品的執著,就可以改變人生說。」

 沒想到貓娘可不是省油的燈,馬上回

應:「你是說《斷捨離》(平安)啊?

我早就買啦,看完第一章,我就扔光一

整個廚櫃啦。」

 喵嗚~這樣喔,那你生日時我和大姐

送的Wedgewood骨瓷餐具咧?不會也被

掃進垃圾桶了吧?(淚)貓耳朵心裡的

OS還沒跑完,就聽貓爹拿著報紙,唸

出頭版新聞:「女記者忍辱化身酒女,

金錢豹下海一天實錄。」

 厚,我說貓爹,你看的是哪一天的舊

聞啊。貓轉過身來,跟阿爸開港閒聊:

「最近有一本新書叫《資深記者化身底

層階級180天》(野人),法國女記者

為了了解失業者的生活,跑去當碼頭清

潔工,兼了好幾份臨時差,還每天往就

業服務中心報到,見證了底層生活的艱

苦。人家是專業的田野調查,做了整整

6個月,也沒在喊什麼忍辱報導咧…。

 貓話沒說完,表哥大頭狗插話了。「

美國也有一本『臥底報導』代表作,60歲的細胞生物學博士跑去當女侍、旅館

清潔工、看護,還有沃爾瑪的售貨員,

寫了《我在底層的生活》(左岸),那

才叫貼近勞工現實呢。」

 貓還來不及稱讚大頭狗有讀書不是只

會掛網打怪,貓爹慢條斯理說話了:「

1998年,東海大學一名社會所研究生,

為了寫碩士論文,還親自下海…。」

 呃,我說貓爹,難不成《你不知道的

台灣》(文經社)的管大是你的化身,

台灣早年的社會新聞都歸你管柳!

趙剛是知名的社會學者,卻在2009年起,重拾青春時期讀的陳映真

小說,還在學校裡開課,帶著社會系學

生一起研讀;他做的不是一般的文學研

究,而是回到歷史,借用社會理論,探

索陳映真思想的形成。日前,他這一系

列的研究成果結集成《求索》(聯經)

一書。 《求索》書名源自〈離騷〉:「路漫

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意指

追尋真理的道路還很遙遠漫長,但仍鍥

而不捨地去追求探索。因腳傷在家休息

的趙剛解釋他的新書書名:「當然指的

是陳映真自1950年代以來,在思想、行

動、創作上的荊棘的、困頓的閃亮之路

。」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是他自己在研

讀陳映真時,需要不斷深入理解、探求

的一種態度。

重新「補課」,閱讀陳映真

趙剛回憶70年代唸大學時,他開始接

觸陳映真小說,陳映真筆下的人物蘊含

一種反抗、睥睨、憂鬱的狀態,這些飽

受壓抑的人物典型,恰恰呼應了極度壓

抑的年代裡年輕人的苦悶感。因此,當

時對文學稍感興趣的大學生,幾乎都會

閱讀陳映真的小說。陳的小說中,年輕

人性的苦悶、對體制的憤懣、追求左翼

理想主義的人格原型,這些或多或少都

指回陳映真自身,他用一種「左眼」視

角看那個時代、也看自己。趙剛說,即

便當時沒有真地讀懂陳映真,卻對他筆

下的人物有種莫名的「親切感」,彷彿

身邊還有一群跟自己一樣苦悶的人存在

著。

80年代趙剛出國留學,儘管在國外持

續透過《人間》雜誌,閱讀陳映真關心

的議題,但90年代返台後,以「新左」

思想自居的新一代知識分子,卻漸漸疏

離了陳映真,認為當年的「老左」,應

該被揚棄和超越了。直到近幾年,陳光

興、趙剛等學者,才重新開始「補課」

,趙剛直言:「過去20幾年幾乎都在寶

藏之旁酣睡,近二、三年才開始重新面

對陳映真思想的寶藏。」

以社會學角度,理解陳映真

以一位文學門外漢的姿態投入文學研

究,趙剛最初的念頭是想透過「文本」

、「作者」和「作者所處的時代」三者

,做有機的鏈結,希望重新認識陳映真

作品豐富的思想意涵,釐清與歷史之間

的無窮對話、糾葛。這是趙剛認為理解

陳映真最真實的一條路。隨著投入得越

來越深,他看到陳映真對於台灣社會發

展的種種論述與堅持,讓他更加清楚感

受到陳映真不僅是文學家,更是一位重

要的思想家。

因此,他在東海開了一門「社會變遷」

的課程,就是以陳映真的小說當作上課

教材,修課學生一開始都覺得納悶,怎

麼不是社會變遷理論、而是「讀小說」

,經過一段時間,學生們漸漸明白了老

師的苦心:陳映真小說所處理的台灣社

會不同階段的問題,從日治時期到戰後

白色恐怖、越戰、保釣、鄉土文學、跨

國企業等,是回顧、反思、檢討戰後台

灣社會發展與文化變遷的重要資源,陳

映真文學本身即是討論社會變遷的一個

重要媒介。學期結束時,學生們已能從

陳映真小說修完一堂「社會變遷」課了。

道德幽光裡的陳映真

趙剛形容陳映真小說迷人的魅力在於

「蘊藏著一把奇異的熱火與一根獨特的

冰針」,陳映真像是一位神經緊繃的蒙

面騎士,隨時伏擊他的讀者,在不經意

間,刺戟著讀者某種極力保護的、安穩

的、不願被揭開內在的懦弱、幽暗、貪

婪。譬如〈鈴鐺花〉中,陳描寫教師高

東茂打了學生一個耳光,事後高向學生

道歉,並說:「老師的錯,在於用一個

壞事來反對另一個壞事。」高起先以為

學生欺負窮人而打他,事後卻醒悟到打

人耳光的自己,也正犯著同樣的錯誤。

「現今社會有多少人能做到像高東茂一

樣呢?」趙剛認為,這是陳映真做為左

翼知識份子最真切、最難得的自我反省

,他敏銳察覺到人們常常自我偽裝成一

種正確的、道德位置很高的人,實際上

卻不時壓迫著別人,墮落卻不自知。

趙剛認為,陳映真作品難得之處,首

先在於其思想上所散發出一種道德感、

一種感動人的精神力量,一種召喚人的

理想主義,讀者不時被小說裡的人物所

展現出來的理想主義幽光,給深深感動

;其次,陳的小說對於台灣不同階段的

歷史與思想,也提供了回顧、反思、對

話的契機,藉此理解我們自身的歷史與

社會,也提供第三世界的人們相互理解

的媒介。趙剛說,唯有讓陳映真的文學

價值不斷被看見、論述、記憶,才能將

他的思想活潑化、豐富化,進而讓更多

人投入陳映真文學思想的研究,甚至希

望未來陳映真研究也能成為一門「陳學

」,他笑著說。

目前陳映真仍在大陸養病,訪問結束

前,問他對出書有什麼期望,趙剛感性

地說:「希望陳映真先生身體能早日好

起來,看到這本關於他的書。」

▲ 趙剛以社會學角度研究

陳映真的思想之路。

(徐俊益攝)

▲陳映真作品《將軍族》

貓一家都難「斷捨離」哪!

趙剛 求索 陳映真

Page 2: 他說:陳是文學家,也是思想家episte.math.ntu.edu.tw/pdf/openbook_20111015.pdf · 歲的細胞生物學博士跑去當女侍、旅館 清潔工、看護,還有沃爾瑪的售貨員,

▌E-mail:[email protected]

中華民國100年10月15日/星期六22開卷

責任主編/李金蓮 編輯/周月英

■真相‧巴萊《賽德克‧巴萊》的歷史真相與隨拍札記

郭明正

(Dakis Pawan)著,

遠流出版公司,

399元;文化

書 評 ⊙孫大川(原住民族委員會主委)

歷史的真相

■我愛過的那個時代川本三郎著,賴明珠譯,新經典文化,280元,小說

 60年代末日本的

學生運動「全共鬥

」,激烈震盪了社

會思潮。知名評論

家川本當年是新進

記者,透過全面採

訪與反思,從意識

形態的抗爭到權力

鬥爭、武裝叛變,完整描繪出年輕人的

不安與衝動。本書是那個狂飆年代的最

佳見證,對後輩文學家影響巨大。

■夕陽山外山黃勝堅著,小瓶仔繪,大塊文化,280元;醫療

 延續《生死謎藏

》的終極關懷,作

者依據豐厚的臨床

見證,強調以人性

化的照護,彌補科

技化醫療的不足。

一方面期勉醫療團

隊關注的對象應該

是「人」,而不是只有「疾病」;一方

面勸勉病人及家屬坦然面對生死,讓臨

終者保有尊嚴地安詳離世,才是善終。

■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提姆.哈福特著,尤傳莉譯,早安財經,350元,經濟

 老牌英國財經媒

體《金融時報》的

專欄結集。以「萬

事問××」形式,

從經濟學角度回答

諸如約會把妹、上

班吃頭路、持家育

兒、運動健身、如

何應付詐騙集團等日常生活的疑難雜症

,活用經濟學原理與最新經濟知識。英

式幽默口吻,聰明機智有趣。

■信仰本能傑西.貝林著,朱怡康譯,啟示出版,320元,宗教

 為什麼我們會相

信有靈魂、來生以

及超自然的力量?

作者從認知心理學

的角度,論證人類

信仰的心理根基,

其實源自人腦獨有

的認知傾向或模式

。作者深諳說書之道,善用案例與比喻

,綜合最新科學研究、哲學思惟與流行

文化等元素,筆調輕鬆,論證嚴謹。

與電影的虛構新 書 布告 ⊙陳彥明/輯

電影《賽德克‧巴萊》除了史詩般

的劇情片,還陸續整理出版邱若

龍的《漫畫‧巴萊》,紀錄導演拍片

過程中內心焦慮、憤怒、無奈與堅持

的《導演‧巴萊》;而郭明正(Dakis Pawan)則以霧社事件遺族後裔的身份

,將參與影片族語翻譯及隨拍觀察的經

驗和感受,鉅細靡遺寫成《真相‧巴萊

》。這些規劃當然可以帶動議題,營造

某種宣傳的效果,但我認為,這是魏導

精心策動的另一場演出,宣傳只是他欲

達到的目標之一而已。

 經過多年對霧社事件的追查、研究與

沉思,即使影片長達4個半小時,事件

前前後後、方方面面的細節,仍有許多

應該要處理的地方。故事的框架連同服

飾、器物乃至部落空間的考證、描繪,

邱若龍的畫筆擔負了相當的責任;而衝

突詮釋的調和,以及美感呈現的堅持

,則是魏導必須去面對的。不過,有一

個部分是魏導不一定能掌握,卻肯定在

意的,那就是部落族人的觀點與感受。

Dakis的《真相‧巴萊》,負擔起了這

方面的使命。

 Dakis寫得很細膩用心。書中先談到

他如何開始關心自己的文化語言和歷史

,並引發對霧社事件的興趣與研究,接

著提到與魏導認識和參與電影拍攝製作

的因緣。接下來是整本書最獨特、最精

彩的部分。第4章逐一介紹影片中主要

的歷史人物,從魯道‧鹿黑、莫那‧魯道

、鐵木‧奇萊到歐嬪‧塔道(高山初子

)等22人,Dakis盡一切力量對每位歷

史人物作文獻和田野比對,掌握他們的

親族關係、事蹟、性格、形貌和在事件

中扮演的角色,仔細陳述部落耆老對這

些人物行止不同甚至分歧的說法評價。

劇中人物和族人的記憶重疊、對話,形

成歷史真相和戲劇虛構間巨大的張力。

 尤其令人驚嘆的是,Dakis同時也深

情地注意到了每一位演員──他們大都

是素人──的特殊風姿和演技,和自己

田野調查中反覆聽聞刻骨銘心的人物故

事交互移情、滲透,如真似幻。Dakis回憶他第一次聽到飾演莫那‧魯道長女

馬紅‧莫那的溫嵐說出對白時驚奇莫名

的情形,他覺得溫嵐說話的聲調和語氣

,在「氣勢」上與自己童年印象和族老

描述的馬紅‧莫那神似。歷史、影像和

演員在此相遇、匯流,說出了電影和文

獻中無法說出的族人的主觀情感,復活

了他們記憶中那自己始終不敢去碰觸,

卻又永難遺忘的人、事和物。

 第4章末尾介紹了導演杜撰的6個角色

。Dakis抱歉地說,演員們雖然演得很

賣力,但他們所飾演的角色並不存在於

部落遺老口述的歷史中。不過,雖然無

法杜撰歷史,他也瞭解電影藝術中虛構

的需要,因而平等對待電影的虛構和事

實的真相,同時也讓它們涇渭分明。

 第5章更進一步依作者對賽德克族傳

統文化禁忌的瞭解,逐一檢視電影中「

失真」的部分。比如影片中莫那‧魯道

吟唱「獵首歌」,事實上賽德克族獵得

敵首後,不會在凱旋歸途上唱歌,而是

以最快的腳程返回部落。其他如飲酒、

老幼、男女、葬喪、鳥占、用槍、對話

方式等習俗規範上失真的場次與情節,

書中也都一一指出,凸顯族人立場。

 我想,這才是魏導一連串出書計畫

的真正用意所在。他將電影美學的追

求和事實真相的追討,暨結合又切開。

Dakis在第6章隨拍札記中談到導演,說

他是一個內斂、謙遜且又非常尊重族人

的人。但同樣地,Dakis也承認魏導對

電影有一定的堅持與執著。在電影攝製

過程中,魏導雖願與別人保持對話,但

對自己創作的自主與自由,卻有著堅定

的信仰。影片中,他充分地讓自己說了

想說的話;影片外,他讓他的團隊、讓

部落和族人,用另一種形式和語言盡情

發言。歷史和藝術、創作者和被書寫者

,在此一體呈現。我認為這是《賽德克

‧巴萊》後續宣傳行動中,最深刻、也

最值得我們省思的地方。

 歷史的建構或詮釋不應當淪為特定族

群、政治立場、意識形態或時空偏見的

俘虜。Dakis的《真相‧巴萊》之於魏

德聖的《賽德克‧巴萊》,或許可以是

我們面對歷史另一種新的對話模式,讓

場內場外、過去現在、不同的人甚至虛

構的角色都能有出場說話的機會,體現

歷史多元與豐富的面貌與本質。

■學微積分,也學人生史蒂芬.史特格茲著,蔡承志譯,遠流出版,300元,數學

 一對師生真誠動

人的故事。高中老

師向過去的學生請

教問題,書信往來

30年,話題環繞著

數學微積分題,衍

生出真摯深刻的友

誼。30年來兩人的

生活均發生極大變化,而微積分除了是

他們最愛的遊戲,更是釋放情緒的出口

。不一樣的數學普及書,讀之令人迴味。

▲日治時期川中島「蕃童」教育所的畢業照

,學童、日警與眷屬合影。 (郭明正提供)

《賽德克.巴萊》劇照。 (本報資料照片)

Page 3: 他說:陳是文學家,也是思想家episte.math.ntu.edu.tw/pdf/openbook_20111015.pdf · 歲的細胞生物學博士跑去當女侍、旅館 清潔工、看護,還有沃爾瑪的售貨員,

▌E-mail:[email protected]

中華民國100年10月15日/星期六 開卷23

托馬斯‧特朗斯特默榮獲本屆諾貝

爾文學獎,消息宣佈之後,世人

又多認識了一位在邊陲地帶從事創作的

心靈。然而對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的讀

者而言,他的獲獎或許就跟他筆下神祕

的詩作一樣,在看似寧靜的表面下,暗

潮洶湧……

 這次國際媒體的反應基本上還算溫和

有禮,不至於像2009年那樣惡形惡狀地

喊出「荷塔誰呀?」(Herta Who?)再怎麼

說,瑞典詩壇耆老早就文名遠播,如今

又已年屆八十,面對一則這樣的生命史

,再怎麼譁眾取寵的人也是懂得謙卑的。

諾貝爾症候群

 根據諾貝爾本人的遺言,文學獎是為

了獎勵「在文學領域中,創作出理想方

向上最傑出作品」的作者。這個「最傑出

」的「最」字,一方面造就了諾貝爾的榮

光,另一方面卻也成為最無解的詛咒。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就跟許多文學獎

項一樣,也是由一群各有所好的評委所

挑選出來的推薦作家。然而一「最」上

去,立刻就讓人患得患失,很難以平常

心待之。因為這不僅涉及個人的榮譽,

還牽涉到背後的文化和語言的角力,何

況一年只頒一次,而傑出的作家卻與年

俱增。諾貝爾當初的一片美意,也就越

來越成為瑞典學院的負擔了。

 文學獎之所以比其他諾貝爾獎項更牽

動人心,主要還是因為這是個人人都可

以涉足的領域,只要識字,每個人都可

以擁有自己心目中的第一名。就在這種

種心理作用的拉扯之下,世界於是罹患

了諾貝爾症候群。

 知名度不夠的作家,突然桂冠加頂,

諾貝爾立刻變身超級星光大道,賤嘴紛

紛出籠。如果作家年事已高,又陪過不

少年的榜,得獎總算實至名歸,不過也

很接近好人好事代表了。當然還有這兩

極之間各種奇妙的組合,為世人提供了

每年一次的猜謎娛樂。定力不夠的作家

,很可能就會在眾人和自己的期待之下

精神衰弱。像當年三島由紀夫對川端康

成的祝賀,總讓人覺得有點情緒暴走,

畢竟那是日本的初體驗。

賭客報明牌

 其實最懂得諾貝爾行情的,並不是皇

家學院的評委,而是揭曉前瘋狂下注的

投機客。根據國際博彩公司Ladbrokes的資料,今年下注排名的前4名依次為

: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Adonis,賠率

4/1)、特朗斯特默、村上春樹、鮑伯‧

狄倫。阿爾及利亞女作家德耶巴(Assia Djebar)和匈牙利的那達許(Peter Nadas)則同樣以12/1的賠率,位居第5、6。

 阿拉伯國家占了兩席,顯然是嗅到了

北非之春的「商機」。特朗斯特默在揭

曉前快速竄升至第2位,情況有如2008年勒‧克萊喬奪獎時的翻版,也再次引

發名單提前洩露的疑慮。

 在接下來的榜單中,候選常客南韓詩

人高銀名列第7,美國的湯馬斯‧品瓊

、菲利普‧羅斯和索馬利亞的小說家努

魯丁‧法拉(Nuruddin Farah),以同

樣的賠率並列第8、9、10名。這幾位都

非常值得關注,也許有朝一日,他們就

是新科的桂冠得主。

 這樣的賭注,對文學而言也未必是污

衊。再怎麼不屑這種賭客報明牌的行徑

,出版社其實很可以拿這些名單來挑書

,放手一「博」。何況這個現象還揭露

了一個更深刻的事實:任何一個獎項,

本質上都是一種賭注。

粉絲分貝大

 當然也不能就此咬定「凡是推薦,必然

功利」,像粉絲的愛就非常地無怨無悔。

所有的粉絲都是單相思的,以柏拉圖的

愛愛著他們的偶像,所以能夠做出連自

己也很詫異的獻身。兩團粉絲相互叫罵

,那種激情跟選舉是沒什麼兩樣的。

 以財大氣粗的美國文學為例,當今最

受追捧的候選人首推菲利普‧羅斯。網路

文學雜誌The Millions上個月還刊出〈給瑞

典學院的一封公開信〉( bit.ly/oQiyR0),為羅斯集氣。文章寫得有點像預知死亡

紀事,不知道羅斯看了是什麼感覺。

 但美國的可愛就在於愛唱反調的人也

不少,起碼不會動不動就亂封人「美國

之光」。評論家納扎瑞恩(Alexander Nazaryan)在接受國家公共電台訪談時

就表示:「我們已經變成一個文學自戀

狂的國家」,作家們一味書寫自己的偏

見和褊狹的世界,卻看不到大氣一點的

文化批判或社會關懷。

 然而這些翻來覆去的煩擾和情緒,在

坐下來靜靜讀一段特朗斯特默的文字之

後,在進入他極簡而感官的世界之後,

都將化為烏有。文學到底還是有非常純

淨的一面,不是任何榮譽或批評可以左

右的。這次諾貝爾文學獎的最大意義,

也許就在於提醒我們:永遠不要忘記詩

性語言的強大力量。

 永遠不要忘記詩。

責任主編/李金蓮 編輯/周月英

●本版出現 者皆為網址,歡迎上網點

閱延伸資訊。

●日本大震災半年過後,宮城縣的 仙

沼市出現了一家周末帳篷書店,店長是

73歲的汽車商千田滿禾惠和夫人紘子。1997年千田加入宮脇連鎖書店,成立 仙沼

分店,賣場占地1000平方公尺,每日訪

客上千人,年營業額高達4億日圓。然

而一場海嘯卻捲走了店裡23萬本圖書,

造成了1億5000萬日圓的損失。5月間,

千田夫婦借用大盤商的卡車,在一處停

車場重新開張,為災民提供精神食糧,

果然6天裡就吸引了3000人次到訪。7月開

始,夫婦倆更籌組周末帳蓬書店,每周五

到周日,為流離失所的災民提供了一個喘

息的空間。他們表示:「就算微不足道,

也希望能為這個城區的復興盡點心力。」

●連連看/如果你很懷念英國皇室婚

禮時那些貴婦帽飾所引發的爆笑感,

這個「汽球帽」( balloonhat.com)

網站絕對可以滿足你的渴望,而且你

會發覺自己原來只是天真,不算惡毒

。喜歡看書的感覺卻又很懶得看書,

怎麼辦呢?請到這個「書之所在」照

片站( bit.ly/qFwqpG)逛一逛,緬懷

一下文青歲月。漫畫家史匹格曼(Art Spiegelman)25年前推出《鼠族》,納

粹貓捕殺猶太鼠的諷刺設定轟動一時,

5年後出版第2集,獲得普立茲獎的肯定

。如今他把這段創作過程公諸於世,整

理成《後鼠族》(MetaMaus)並拍了

這段視訊( lat.ms/nQbQj8)。文獻價

值難以估計的《死海書卷》數位上網,

以色列博物館和谷歌特別製作了這支短

片( bit.ly/olnY0Y),不妨見識一下。

(上排左起)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以色

列作家奧茲、特朗斯特默、索馬利亞作家法

拉、村上春樹、匈牙利作家那達許,在本屆

諾貝爾文學獎揭曉前,都是呼聲極高的人選

。 (法新社資料照片)

國際 書 市極短訊

諾貝爾文學獎的地位和榮光冠絕全球,

每年揭曉前後也總帶來洶湧暗潮。

不僅作家患得患失,

賭客瘋狂下注,

連粉絲和媒體也愛恨分貝大。

憂鬱的諾貝爾文學

⊙郭光宇世界 書 房

▲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尤薩(左)從瑞

典國王手上領取獎狀及金牌。

(美聯社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