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专项 7:篇章阅读 -...

28
行测专项 7:篇章阅读 主讲教师:林依 授课时间:2016.01.04 粉笔公考·官方微信

Upload: others

Post on 25-Dec-2019

2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行测专项 7:篇章阅读

主讲教师:林依

授课时间:2016.01.04

粉笔公考·官方微信

1

篇章阅读(讲义部分)

常考题型:

中心理解题 :关联词、行文脉络

词句理解题 :词语、语句

细节判断题 :快速、准确

逻辑填空题 :实词、成语、关联词

解题思路:

先读题再读篇章

安排做题顺序

1、边读边做:词句、逻辑填空、细节

2、读完再做:中心理解

成语是习用的固定词组,在汉语中多数由四个字组成。

“四字格”是汉语成语的常见形式,也是汉语使用者最喜欢形式之一。吕叔

湘先生曾这样指出:“四音节好像一直都是汉语使用者非常爱好的语音段落,最

早的诗集《诗经》里的诗以四音为主。启蒙课本的《千字文》、《百家姓》、《李氏

蒙不求》、《龙文鞭影》等等都是四音。亭台楼阁常有四言的横额。流传最广的也

是四言为主。”为什么“四字格”成语备受使用者喜爱呢?其中有诸多原因。首

先,因为它是最具有汉语文化特点的庄重典雅的形式,它最符合汉语文化中“以

偶为佳”、“以四言为正”的审美要求。“以偶为佳 ”是古人崇尚对偶的美学观,

本质上也是认识世界的哲学观。古人对客观美的认识,就是成双成对的:“天”

和“地”、“方”和“圆”、“日”和“月”、“山”和“川”等等,反映在文学艺术

2

上,对联要求上下两联字数、结构相同,平仄相对;诗歌讲究对仗,尤其是律诗,

颔联和颈联是一定要用对仗的,古人之所以格外重视四言,是因为“四言”是惟

一的字数较少却既能一次四分又能两次偶分的一种形式,最能体现“以偶为佳”

的要求。从语言内部考察,“四字格”结构灵活多变,它几乎能配置任何一种语

法关系,满足结构变化的需要。再从音律上看,“四字格”大多能平仄相同,体

现出汉语声调特有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由此可见,汉语成语在形式上,选择了“四

字格”,其根深深扎在汉语文化的土壤中。从现在心理特点来分析,它能提高记

忆的效率。可见“四字格”作为汉语文化特有的一种“经典”形式,确有它的精

妙之处。

从内容上看,成语也是汉族语言文化的精华所在。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如狐

假虎威、守株待兔等,这些成语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闪动着智慧的火花。出

自神话传说的成语如点石成金、南柯一梦等,这些成语往往反映某种精神或说明

某个道理,使人们受到鼓舞或得到启示。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如一鼓作气、纸上

谈兵等,这些成语,有些是历史事件的概括,有些则是历史人物的言行。还有一

些非典故性的成语大多来自古代的作品,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古代一些名家的名篇。

这些名篇,也是我们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品”。由这些“珍品”锤炼出的成语,

往往是作品的精华所在,如儒家经典《论语》一书产生的成语,收在《成语探源

辞典》中的有 166条。这些成语,有的就是《论语》中的原文,如哀而不伤;有

的则把较长句子[ ],变成四音节成语,如患得患失;还有的是把出处,而意思

相关的双音节,而意思相关的双音节词合在一起,构成四音节成语,如屏气凝神。

还有一些其他方法,但是无论用哪种方法,其结果都是保留了原文中的精华部分。

1:“四字格”成语受欢迎的原因是:

A.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结构灵活多变,音律和谐,便于记忆

B.最具有汉语的庄重典雅的形式,它最符合汉语“以偶为佳”、“以四言为

正”的审美要求

C.因为“四言”是惟一字数较少的却既能一次四分又能两次偶分的一种形

D.“四字格”的根深深扎在汉语文化土壤里中

2:文中[ ]应填入的词语是:

3

A.掐头去尾 B.精简压缩 C.去糟存精 D.断章取义

3:下列成语的来源可分为四类:有的出自神话传说,有的出自寓言故事,

有的出自历史故事,有的出自古代一些名家的名篇。

①名正言顺 ②开天辟地 ③图穷匕见 ④勾心斗角

⑤画蛇添足 ⑥精卫填海 ⑦黔驴技穷 ⑧卧薪尝胆

其中出自神话传说的成语是

A.①④ B. ②⑥ C. ③⑧ D. ⑤⑦

4:下列选项对于文章主旨概括正确的是

A、“四字格”成语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均体现了汉语的精妙

B、成语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C、成语的内容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

D、成语深深扎根在汉语文化的土壤中

5:根据本文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于内容而言,“四字格”往往更讲究声调的平仄协调

B、成语即四音节的具有深刻意义的固定词组

C、“四字格”表义的高度概括性是其最大的特点

D、“四字格”成语备受欢迎

2013 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爱丽丝.门罗出生于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温格姆镇。父亲酷爱写作,母亲身为教师。生活在这样的书香

门第,少女时代的门罗就萌生了成为小说家的梦想。

19 岁那年,门罗还在安大略大学攻读新闻学学士学位时,这位天赋异禀的

姑娘就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短片小说《影子的维度》,从此她的创作热情便一发

不可收,直到婚后数年,门罗为人妻、为人母之后,仍时时沉浸于自己的文学世

界之中。人们很难想象,一位少妇如何以柔弱的身躯,在小说、孩子、书店和琐

碎的家务事之间繁忙的周旋。

每当门罗回忆起这段艰涩的时光,总忍不住叹息“真是绝望的赛跑”。万幸

的是“良马终遇伯乐”,在加拿大广播公司文学节目制作人罗伯特.韦佛的推荐下,

门罗的作品终于有机会被更多读者关注。而立之年,门罗的文学事业逐渐走向辉

4

煌。1968 年,她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舞》获得了加拿大文学界的最

高荣誉--总督奖。评委会给她的评价是“每每读到爱丽丝.门罗的小说,便知生

命中未曾想到之事”。为了完成这部集子,门罗用了整整 20年。

门罗将目光流连于平凡人的生活,她笔下的人物性格如同大海一样--忧郁、

冷漠、孤傲。无论是自叙还是他叙,叙述者总是形而上的、忧郁的,带着远离自

己生活的讽刺态度,来描述人生的重大“坍塌时刻”。门罗擅长“打岔”,擅长用

旁敲侧击的回旋笔法,为小说中的人物,也为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隙。“有呼吸的

空隙,这是门罗短篇小说里最优美的一手。”

这种“空隙”不是逃避,也不是故弄玄虚。只要读过门罗的人生经历,便会

体会到空隙中流露的恻隐之之情。在经历了少女、人妻、人母,走向老年的过程

中,门罗已经纯熟于这种处变不惊的节奏,以贴近女性心理的笔触叙述生命的无

常,以及由此而来的身心重负。

1.有关门罗第一篇短篇小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罗伯特.韦佛的介绍才得以公开出版

B 为门罗赢得了加拿大文学界的最高荣誉

C 是在自己家乡读大学本科时写作和发表的

D 小说以预知生命中即将发生的的事件而著称

2.文中“真是绝望的赛跑”是指:

A 经历了少女、人妻、人母阶段的重重磨难

B 20 年含辛茹苦不停歇写完《快乐影子舞》

C 常常在生命无常的感觉中挣扎

D 在小说写作和家庭主妇事务之间争分夺秒

3.从文中可以知道,爱丽丝.门罗出生于:

A 20 世纪 30年代

B 20 世纪 40年代

C 20 世纪 50年代

D 20 世纪 60年代

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A 门罗的父亲酷爱写作,母亲从事教育工作

5

B “伯乐”的推荐为门罗带来加拿大最高文学奖

C 门罗处变不惊的叙事节奏源于她的生活阅历

D 门罗擅长以旁观者的视角表现人生的变故

5.根据文意,门罗小说中的“空隙”所流露的主要是:

A 超越现实的梦想

B 高深莫测的玄思

C 悲天悯人的情怀

D 虚怀若谷的胸襟

在大学里讲美学,我不太会用到“竞争力”。美可能是一朵花,很难去想象

如果我凝视这朵花,跟竞争力有什么关系。

我曾在美索不达米亚发现八千年前的一个雕刻:一个女孩子从地上捡起一朵

落花闻。这个季节走过北京,如果地上有一朵落花,很可能一个北京的女孩子,

也会把它拣起来闻。这是一个美的动作,它不是今天才发生的,八千年前的艺术

品里就有。所以我在大学上美学课不谈竞争力,就谈这朵花。

那时,我在台湾中部的东海大学。校园很大,整个大度山都是它的校园,校

园里到处都是花,每年四月开到满眼缭乱。教室的窗户打开,学生们根本不听我

讲课。刚开始我有一点生气,可是我想,要讲美,我所有的语言加起来其实也比

不上一朵花。所以我就做了一个决定:“你们既然没办法专心听课,我们就去外

面。”他们全体欢呼,坐在花树底下:我问:为什么你觉得花美?有说形状美,

有说色彩美,有说花有香味„„

把这一切加起来,我们赫然发现:花是一种竞争力。它的美其实是一个计谋,

用来招蜂引蝶,其背后其实是延续生命的旺盛愿望。植物学家告诉我,花的美是

在上亿年的竞争中形成的,不美的都被淘汰了。为什么白色的花香味通常都特别

浓郁,因为它没有色彩去招蜂引蝶,只能靠嗅觉。我们经常赞叹花香花美,“香”

和“美”这些看起来可有可无的字,背后隐藏着生存的艰难。

后来我跟学生做一个实验,我们用布把眼睛蒙起来,用嗅觉判断哪是含笑,

哪是百合,哪是栀子,哪是玉兰„„这个练习告诉我们,具体描述某一株花“香”

是没有意义的,每种花的香味都不一样,含笑带一点甜香,茉莉的香气淡远„„

6

美是什么?另一种物种没法取代才构成美的条件。我问学植物的朋友:如果含笑

香味和百合一样会怎样?他说:“那它会被淘汰了,因为它东施效颦,没有找到

自己存在的理由。”所以我常常给美下一个定义:美是回来做自己。

1、对“花是一种竞争力”的理解,不符合短文原意的一项是:

A白色的花不参与竞争

B花在生长过程中必然经历激烈竞争

C花经历了千百年的优胜劣汰

D花需要吸引蜂蝶传授花粉

2、关于“美是回来做自己”,最符合短文原意的一项是:

A人需要自我观照

B美是生物生存的需要

C一个美的动作可以跨越千年

D凸显个性的需求

3、最符合本文主旨的是:

A美是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

B美是对象化了的人的本质

C美在心灵

D美是天人合一

4、具体描述某一株花“香”是没有意义的,对这一说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每种花的香味都不一样,比较没有意义

B每种花的香味都不一样,无法量化

C每种花的香味都不一样,人的嗅觉难以具体判断

D每种花的香味都不一样,各具特色

5、下列各项中,哪一项无法从文中看出:

A作者十分重视美学教育

B作者将美育与德育相结合

C作者采用了情境教学的方法

D作者将生命体验引入教学

7

我和朋友圈的人聊起各自小时候的故事时,他们会觉得我老爸对我的苛刻要

求很过分,因为他们从小到大在家听到的都是表扬和鼓励,很少被家长严厉地批

评。在他们看来,我爸带给我的都是负能量。我对他们说:“假如你们不是从小

在北京长大,而是像我一样,在小县城长大,没有负能量激发你,你就不可能走

得出来。”

正能量的关怀适合坦途的赏花者,而负能量的刺激适合绝壁的攀登者。

每一个从负能量包围圈中成功脱逃的人,其间忍受的辛苦都是无法对外人言

明的。而一个人每次对自我的极大突破,莫不是源自孤身从负能量的______中杀

出。这个过程对你胆气、心力的锻造,足以让你______。当然,你也可能就此沉

沦、被征服。而万一______,它给你带来的巨大快感能让你瞬间领悟成长的真谛。

当你一个人干掉要吞噬你的整个负能量集团军时,那种成就感绝非正能量的鲜花、

掌声、赞扬所能比拟。一场惊心动魄的逆袭要比毫无悬念的完胜精彩太多,也诱

人太多。

许多人说:“不要和那些带给你负能量的人在一起。”但我每当回想自己的

成长经历时,我更多的是想到那些曾给我带来负能量的人。每一次负能量的冲击

波袭来,在令我痛苦的同时也令我迅速成长。

正是那些负能量,让我从充满温情和爱意的童话笔触描绘下的世界里走出,

从充满书生迂腐气的书斋里走出,来独自面对这个庞大、冰冷而陌生的世界。但

当我不得不忍痛从跌倒处爬起时,不得不运用自己的力量和意志去揭开真实世界

的面纱时,我才慢慢发现,原来真实的世界并非初看时那样,在它庞大、冰冷和

陌生的外表下,也潜藏着幽默、温馨和感动。

我因此知道,真实的世界和童话里的世界,未尝不是同一个世界;真实的世

界和书斋里的世界,未尝不是同一个世界;而正能量与负能量:也未尝不是同一

种能量。藏在幕后的上帝,就像双子座的孩子,有着双重性格。上帝摆出一副严

肃的面孔,却未尝不是一个狡黠的胆小鬼,而那些负能量,正是用来检验勇者和

凡夫的试金石。

每个人都希望永远和正能量为伍,但这个世界不能只有白天而没有黑夜。没

人能够永远活在正能量的庇护下,最好的成长就是直面负能量,并干掉它们。

1、依次填入横线处的成语,符合语境、搭配合理的一组是:

8

A十面埋伏 绝处逢生 脱胎换骨

B绝处逢生 脱胎换骨 十面埋伏

C十面埋伏 脱胎换骨 绝处逢生

D绝处逢生 十面埋伏 脱胎换骨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中所阐述的“负能量”的是:

A家境贫寒造成的自卑

B追忆少不更事的感伤

C忍受冷嘲热讽的屈辱

D饱尝挫折带来的痛苦

3、对文中划横线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能量本身就包含着正负两面,无从选择

B作者对自己人生经验的感悟,不具有普遍意义

C无论正负能量都有可能成为成长的助力

D对于勇者和凡夫而言,正负能量都一样

4、作为选文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最好的成长就是直面负能量

B负能量的刺激适合绝壁的攀登者

C实现人生逆袭的精彩

D正能量与负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5、阅读全文,评析或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正能量不能使人更好地成长

B此文针对的是当今社会越来越提倡正能量,逃避负能量的趋势

C全文一直以负能量为中心,却带给读者很多正能量

D战胜负能量能获得更大的成就感

《拿破仑法典》在世界司法制度史上值得大书一笔,它第一次把资产阶级的

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奠定了资本主义统治的法律基础。除

总则外,共有 3 编 2281 条。第一编是人法,规定了民事权利主体:第二编是物

法,规定了各种财产和所有权及其他物权;第三编是关于取得所有权的方法。从

9

内容和结构来看,法典的核心是财产关系,即所有制问题。恩格斯说.它把在消

灭了封建专制主义之后刚刚诞生的现代社会的经济生活条件译成了法律语言,他

把这部法典称作“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

长期以来,很多人都以为这部法典虽然以拿破仑的名字命名,但他并未直接

参与法典的制定,原因是他正四处征战,无暇顾及,只是下令而已。这个误解同

法国史书对拿破仑辉煌战绩的片面描述以及法国绘画、雕塑等艺术术作品对他赫

赫战功的过度渲染有关。实际上,拿破仑不仅下令而且直接、积极参与了法典的

制定。他于 1799 年发动“雾月政变”成立执政府,翌年就成立了“民法起草委

员会”,并亲自担任主席.委员会按期完成民法草案,经大理院和上诉院研究修

改后,提交参政院讨论修改。参政院围绕草案召开了 102次讨论会,拿破仑参加

了 97 次。法典最后经立法院一致通过,于 1804 年 3 月 21 日正式公布实施。最

初定名为《法国民法典》,1807年改称为《拿破仑法典》。

1816 年又改称为《民法典》,1852年再度改称为《拿破仑法典》,但从 1870

年以后,习惯上一直沿用《法国民法典》的名称。这部法典之所以以拿破仑的名

字命名,是因为拿破仑的军队走到哪里,就把这部法典带到哪里,他通过法典把

资本主义制度推向全欧洲。拿破仑并非一介武夫,他深知,同欧洲封建同盟的殊

死搏斗不仅要靠军事力量,更要靠资产阶级法律这无比锐利的武器。他为锻造了

这样的武器而感到自豪。

有人认为拿破仑是个实用主义者,对理论一窍不通,因此《拿破仑法典》只

是一种法律工具,根本没有理论价值.这种看法有失偏颇。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早于法国,革命后又经历了长期的复辟和反复辟的较量,特别是 1660 年还发生

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比英国晚 100多年,但比英国更

彻底,原因就在于其理论准备更充分,从文艺复兴运动到启蒙时期准备了数百年。

启蒙运动的中心是在法国,因此法国资产阶级在理论上也就表现得更成熟,《拿

破仑法典》就是明证。

1、《拿破仑法典》的核心是:

A.财产关系

B.社会关系

C.公民权利

10

D.权力结构

2、根据本文,为什么恩格斯将《拿破仑法典》称为“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

的法典”?

A.在其之后所诞生的宪法法典大多以该法典为效仿对象

B.是世界上第一部由资产阶级国家起草的国家宪法法典

C.用法律形式确立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

D.使革命的任务由推翻封建政权转向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3、人们会产生拿破仑并未参与《拿破仑法典》制定的误解,是因为:

A.他反对启蒙主义

B.感觉他当时戎马倥偬

C.他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者

D.他将立法权完全交给了人民

4、关于《拿破仑法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于 1799年正式公布并开始实施

B.习惯上一直被称为《法国民法典》

C.由当时的参政院修改并讨论通过

D.在“雾月政变”后开始起草工作

5、最后一段意在说明:

A.《拿破伦法典》独特的理念价值

B.《拿破伦法典》在法国诞生的原因

C.启蒙思想家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深刻影响

D.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差异

篇章阅读(笔记部分)

【注意】

篇章阅读针对江苏、河北、吉林、天津等地,其他省份(比如国考和参加联

考的省份)不考篇章阅读。北京每年言语部分几乎只考篇章阅读,一般考 6—7

11

个。深圳也不考篇章阅读,只考病句。

篇章阅读不难,只是读题太浪费时间。这节课就教给大家做篇章阅读的方法,

教大家做得又快又准。只要听完言语的方法精讲就会发现篇章阅读和片段阅读是

相通的,篇章阅读相当于五个片段阅读连接在一起了。

常考题型:

中心理解题 :关联词、行文脉络

【注意】(1)篇章阅读题的中心理解题有两种考法,第一种是“请概括第二

自然段的中心意思”,这时就相当于片段阅读;第二种是“请概括整篇文章的大

意”,这时需要整合每个自然段的大意,然后综合概括。(2)关联词:可以通过

关联词锁定段落中的中心。(3)行文脉络:行文脉络就是文段的结构、作者的写

作思路。可以通过关联词和行文脉络把握中心思想。

词句理解题 :词语、语句

【注意】可能会考一个词或者句子,第一种考法,“文章第二自然段加了引

号的词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片段阅读;第二种考法,“文章第三自然段画横线

的句子是什么意思”。

细节判断题 :快速、准确

【注意】常提问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符合原文的

是?”细节题在篇章里面可以说是难度最大的,需要快速、准确地定位文段信息,

然后进行核实对比。

逻辑填空题 :实词、成语、关联词

【注意】常提问的方法是“第三自然段有一个横线,横线中填入哪个词最恰

当?”也相当于片段阅读。

解题思路:

先读题再读篇章。

【注意】先把每道题目的提问方式读一下,只读问题,不是把题目从头到尾

ABCD 四个选项都看一遍。读题目提问方式的目的是要了解篇章当中哪个地方是

考点,比如第一题问请概括第一自然段大意,那么你读第一段的时候就要注意总

12

结大意。第二题问,第二自然段中“苹果”这个词有什么含义,你读文段的时候

注意力就要集中在“苹果”一词。要带着目的去读,带着题目去读,会更有针对

性、有侧重点,不会那么盲目。

安排做题顺序

1、边读边做:词句、逻辑填空、细节

【注意】

①词句:词、句一般是和文段的某个自然段有联系,和其他自然段没有瓜葛,

比如某个词出现在第二段,那么读完第二段以后一定要把这个题做了,刚读完一

自然段就做对应题的题印象比较深刻。

②逻辑填空:读完一段马上做逻辑填空,印象深刻,否则等全文读完再做的

话就忘记了。

③细节:读篇章之前要先读题,读题目的提问方式。但是如果遇到一个细节

题,光读提问方式是不够的,还需要读一下四个选项。如,“根据原文,下列表

述正确的是?”这时要把四个选项读一遍,对每个选项有个大致印象,当你回到

篇章的时候,如果你读到了某一句话觉得眼熟、觉得有印象,那么一定是你读过

的细节题四个选项之一,马上和选项核实对应,看选项与文段表述是否一致,选

择正确答案。当你把整个文章读完的时候,细节题就完成了。如果没有提前读选

项,之后才在文章中找一一对应的语句的话会浪费很多时间,建议放弃这道题,

留出时间做其他的题。

2、读完再做:中心理解

【注意】如果问“整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就需要把整篇文章读完再做。

成语是习用的固定词组,在汉语中多数由四个字组成。

第一段:很眼熟,一定是细节题中的选项。和第五题的 B选项相似,经过分

析,B项错误,排除。

“四字格”是汉语成语的常见形式,也是汉语使用者最喜欢形式之一。吕叔

湘先生曾这样指出:“四音节好像一直都是汉语使用者非常爱好的语音段落,最

早的诗集《诗经》里的诗以四音为主。启蒙课本的《千字文》、《百家姓》、《李氏

13

蒙不求》、《龙文鞭影》等等都是四音。亭台楼阁常有四言的横额。流传最广的也

是四言为主。”为什么“四字格”成语备受使用者喜爱呢?其中有诸多原因。首

先,因为它是最具有汉语文化特点的庄重典雅的形式,它最符合汉语文化中“以

偶为佳”、“以四言为正”的审美要求。“以偶为佳 ”是古人崇尚对偶的美学观,

本质上也是认识世界的哲学观。古人对客观美的认识,就是成双成对的:“天”

和“地”、“方”和“圆”、“日”和“月”、“山”和“川”等等,反映在文学艺术

上,对联要求上下两联字数、结构相同,平仄相对;诗歌讲究对仗,尤其是律诗,

颔联和颈联是一定要用对仗的,古人之所以格外重视四言,是因为“四言”是惟

一的字数较少却既能一次四分又能两次偶分的一种形式,最能体现“以偶为佳”

的要求。从语言内部考察,“四字格”结构灵活多变,它几乎能配置任何一种语

法关系,满足结构变化的需要。再从音律上看,“四字格”大多能平仄相同,体

现出汉语声调特有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由此可见,汉语成语在形式上,选择了“四

字格”,其根深深扎在汉语文化的土壤中。从现在心理特点来分析,它能提高记

忆的效率。可见“四字格”作为汉语文化特有的一种“经典”形式,确有它的精

妙之处。

第二段:“四字格”受欢迎首先是因为庄重典雅、以偶为佳、以四言为正,

其次因为结构灵活多变,还因为音律和谐等,所以第一题选 A。B 和 C 两项都只

讲了以偶为佳,D“由此可见”一词说明“深深扎在汉语文化的土壤中”不是原

因而是结论。看见“平仄”有印象,与第五题 A项“更讲究平仄”有关,经分析

A项错误,排除。

从内容上看,成语也是汉族语言文化的精华所在。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如狐

假虎威、守株待兔等,这些成语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闪动着智慧的火花。出

自神话传说的成语如点石成金、南柯一梦等,这些成语往往反映某种精神或说明

某个道理,使人们受到鼓舞或得到启示。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如一鼓作气、纸上

谈兵等,这些成语,有些是历史事件的概括,有些则是历史人物的言行。还有一

些非典故性的成语大多来自古代的作品,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古代一些名家的名篇。

这些名篇,也是我们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品”。由这些“珍品”锤炼出的成语,

往往是作品的精华所在,如儒家经典《论语》一书产生的成语,收在《成语探源

辞典》中的有 166条。这些成语,有的就是《论语》中的原文,如哀而不伤;有

14

的则把较长句子[ ],变成四音节成语,如患得患失;还有的是把出处,而意思

相关的双音节,而意思相关的双音节词合在一起,构成四音节成语,如屏气凝神。

还有一些其他方法,但是无论用哪种方法,其结果都是保留了原文中的精华部分。

第三段:“从内容上看,”上段从形式上看,本段从内容上看,从形式和内容

两个方面讲述,第四题选 A。括号出现,看第二题。A“掐头去尾”太草率。C“去

糟存精”三观不正,论语中没有糟粕。D“断章取义”错误。第二题选 B。

1:“四字格”成语受欢迎的原因是:

A.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结构灵活多变,音律和谐,便于记忆

B.最具有汉语的庄重典雅的形式,它最符合汉语“以偶为佳”、“以四言为

正”的审美要求

C.因为“四言”是惟一字数较少的却既能一次四分又能两次偶分的一种形

D.“四字格”的根深深扎在汉语文化土壤里中

【解析】1.问原因,读到“由于”“因为”等表原因的词时要注意。【选 A】

2:文中[ ]应填入的词语是:

A.掐头去尾 B.精简压缩 C.去糟存精 D.断章取义

【解析】2.读到括号时要注意。【选 B】

3:下列成语的来源可分为四类:有的出自神话传说,有的出自寓言故事,

有的出自历史故事,有的出自古代一些名家的名篇。

①名正言顺 ②开天辟地 ③图穷匕见 ④勾心斗角

⑤画蛇添足 ⑥精卫填海 ⑦黔驴技穷 ⑧卧薪尝胆

其中出自神话传说的成语是

A.①④ B. ②⑥ C. ③⑧ D. ⑤⑦

【解析】3.这是一道常识题,跟篇章没有关系,所以不用看文章直接做题就

行。开天辟地:神话故事中盘古开天辟地。精卫填海:神话故事中一只叫做精卫

的鸟儿填海的故事。名正言顺出自《论语》。画蛇添足、黔驴技穷均出自寓言故

15

事。图穷匕见、勾心斗角、卧薪尝胆均出自历史故事。【选 B】

4:下列选项对于文章主旨概括正确的是

A、“四字格”成语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均体现了汉语的精妙

B、成语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C、成语的内容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

D、成语深深扎根在汉语文化的土壤中

【解析】4.问主旨,需要把篇章读完再做。【选 A】

5:根据本文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于内容而言,“四字格”往往更讲究声调的平仄协调

B、成语即四音节的具有深刻意义的固定词组

C、“四字格”表义的高度概括性是其最大的特点

D、“四字格”成语备受欢迎

【解析】5.细节题,光读问题是不够的,需要读四个选项有个印象。第一题

问四字格备受欢迎的原因,因此基本可以确定 D项是正确的。C项文中没有读到,

属于无中生有。【选 D】

【答案汇总】1—5:ABBAD

2013 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爱丽丝.门罗出生于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温格姆镇。父亲酷爱写作,母亲身为教师。生活在这样的书香

门第,少女时代的门罗就萌生了成为小说家的梦想。

第一段:2013年,注意年份。“父亲酷爱写作,母亲身为教师”第四题 A表

述正确,要求选不符合文意的,排除 A。

19 岁那年,门罗还在安大略大学攻读新闻学学士学位时,这位天赋异禀的

姑娘就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短片小说《影子的维度》,从此她的创作热情便一发

不可收,直到婚后数年,门罗为人妻、为人母之后,仍时时沉浸于自己的文学世

界之中。人们很难想象,一位少妇如何以柔弱的身躯,在小说、孩子、书店和琐

16

碎的家务事之间繁忙的周旋。

第二段:19岁,注意数字。“安大略大学时”“第一篇短篇小说”,第一题

C项正确。

每当门罗回忆起这段艰涩的时光,总忍不住叹息“真是绝望的赛跑”。万幸

的是“良马终遇伯乐”,在加拿大广播公司文学节目制作人罗伯特.韦佛的推荐下,

门罗的作品终于有机会被更多读者关注。而立之年,门罗的文学事业逐渐走向辉

煌。1968 年,她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舞》获得了加拿大文学界的最

高荣誉--总督奖。评委会给她的评价是“每每读到爱丽丝.门罗的小说,便知生

命中未曾想到之事”。为了完成这部集子,门罗用了整整 20年。

第三段:“真是绝望的赛跑”,可以做第二题。“这段时光”指“一位少妇如

何以柔弱的身躯,在小说、孩子、书店和琐碎的家务事之间繁忙的周旋。”第二

题选 D。罗伯特.韦佛,“万幸的是“良马终遇伯乐”,在加拿大广播公司文学节

目制作人罗伯特.韦佛的推荐下,门罗的作品终于有机会被更多读者关注。”第

一题排除 A。第四题 B 项错误,因此选 B。1968 年而立之年,即 30 年代出生,

第三题选 A。

门罗将目光流连于平凡人的生活,她笔下的人物性格如同大海一样--忧郁、

冷漠、孤傲。无论是自叙还是他叙,叙述者总是形而上的、忧郁的,带着远离自

己生活的讽刺态度,来描述人生的重大“坍塌时刻”。门罗擅长“打岔”,擅长用

旁敲侧击的回旋笔法,为小说中的人物,也为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隙。“有呼吸的

空隙,这是门罗短篇小说里最优美的一手。”

第四段:带着远离自己生活的讽刺态度,来描述人生的重大“坍塌时刻”。

与第四题 D项有联系,D选项描述正确,让选错误的选项所以排除 D。“空隙”出

现,可以做第五题,恻隐之情,即悲悯,选 C“悲天悯人”。

这种“空隙”不是逃避,也不是故弄玄虚。只要读过门罗的人生经历,便会

体会到空隙中流露的恻隐之之情。在经历了少女、人妻、人母,走向老年的过程

中,门罗已经纯熟于这种处变不惊的节奏,以贴近女性心理的笔触叙述生命的无

常,以及由此而来的身心重负。

第五段:“门罗已经纯熟于这种处变不惊的节奏”与第四题 C 项对应,C 项

描述正确,让选错误的所以排除 C。

17

1.有关门罗第一篇短篇小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罗伯特.韦佛的介绍才得以公开出版

B 为门罗赢得了加拿大文学界的最高荣誉

C 是在自己家乡读大学本科时写作和发表的

D 小说以预知生命中即将发生的的事件而著称

【解析】1.局部细节题,需要四个选项读一遍。【选 C】

【注意】细节题分为整体细节题和局部细节题。整体细节题,如“根据文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局部细节题,如,“有关某件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局部细节题的出题范围比较狭窄,比整体细节题简单。

2.文中“真是绝望的赛跑”是指:

A 经历了少女、人妻、人母阶段的重重磨难

B 20 年含辛茹苦不停歇写完《快乐影子舞》

C 常常在生命无常的感觉中挣扎

D 在小说写作和家庭主妇事务之间争分夺秒

【解析】2.读到“真是绝望的赛跑”时来做这道题。【选 D】

3.从文中可以知道,爱丽丝.门罗出生于:

A 20 世纪 30年代

B 20 世纪 40年代

C 20 世纪 50年代

D 20 世纪 60年代

【解析】3.文段如果出现时间点,出现数字时需要注意。【选 A】

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A 门罗的父亲酷爱写作,母亲从事教育工作

B “伯乐”的推荐为门罗带来加拿大最高文学奖

C 门罗处变不惊的叙事节奏源于她的生活阅历

D 门罗擅长以旁观者的视角表现人生的变故

18

【解析】4.整体细节题,需要四个选项读一遍。【选 B】

5.根据文意,门罗小说中的“空隙”所流露的主要是:

A 超越现实的梦想

B 高深莫测的玄思

C 悲天悯人的情怀

D 虚怀若谷的胸襟

【解析】5.读到“空隙”时做这道题。【选 C】

【答案汇总】1—5:CDABC

在大学里讲美学,我不太会用到“竞争力”。美可能是一朵花,很难去想象

如果我凝视这朵花,跟竞争力有什么关系。

我曾在美索不达米亚发现八千年前的一个雕刻:一个女孩子从地上捡起一朵

落花闻。这个季节走过北京,如果地上有一朵落花,很可能一个北京的女孩子,

也会把它拣起来闻。这是一个美的动作,它不是今天才发生的,八千年前的艺术

品里就有。所以我在大学上美学课不谈竞争力,就谈这朵花。

那时,我在台湾中部的东海大学。校园很大,整个大度山都是它的校园,校

园里到处都是花,每年四月开到满眼缭乱。教室的窗户打开,学生们根本不听我

讲课。刚开始我有一点生气,可是我想,要讲美,我所有的语言加起来其实也比

不上一朵花。所以我就做了一个决定:“你们既然没办法专心听课,我们就去外

面。”他们全体欢呼,坐在花树底下:我问:为什么你觉得花美?有说形状美,

有说色彩美,有说花有香味„„

把这一切加起来,我们赫然发现:花是一种竞争力。它的美其实是一个计谋,

用来招蜂引蝶,其背后其实是延续生命的旺盛愿望。植物学家告诉我,花的美是

在上亿年的竞争中形成的,不美的都被淘汰了。为什么白色的花香味通常都特别

浓郁,因为它没有色彩去招蜂引蝶,只能靠嗅觉。我们经常赞叹花香花美,“香”

和“美”这些看起来可有可无的字,背后隐藏着生存的艰难。

第四段:“花是一种竞争力”,可以做第一题“为什么白色的花香味通常都特

19

别浓郁,因为它没有色彩去招蜂引蝶,只能靠嗅觉。”A不符合短文原意,选 A。

后来我跟学生做一个实验,我们用布把眼睛蒙起来,用嗅觉判断哪是含笑,

哪是百合,哪是栀子,哪是玉兰„„这个练习告诉我们,具体描述某一株花“香”

是没有意义的,每种花的香味都不一样,含笑带一点甜香,茉莉的香气淡远„„

美是什么?另一种物种没法取代才构成美的条件。我问学植物的朋友:如果含笑

香味和百合一样会怎样?他说:“那它会被淘汰了,因为它东施效颦,没有找到

自己存在的理由。”所以我常常给美下一个定义:美是回来做自己。

第五段:“具体描述某一株花“香”是没有意义的,每种花的香味都不一样,

含笑带一点甜香,茉莉的香气淡远„„”第四题 C 项错误,并非因为嗅觉问题,

选 C。“美是回来做自己”,你得独一无二,有自己的价值,第二题选 D。

1、对“花是一种竞争力”的理解,不符合短文原意的一项是:

A白色的花不参与竞争

B花在生长过程中必然经历激烈竞争

C花经历了千百年的优胜劣汰

D花需要吸引蜂蝶传授花粉

【解析】1.局部细节题,四个选项全看一遍。读到“花是一种竞争力”时多

注意。【选 A】

2、关于“美是回来做自己”,最符合短文原意的一项是:

A人需要自我观照

B美是生物生存的需要

C一个美的动作可以跨越千年

D凸显个性的需求

【解析】2.即问“美是回来做自己”是什么意思,读到这句话时做此题。【选

D】

3、最符合本文主旨的是:

A美是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

20

B美是对象化了的人的本质

C美在心灵

D美是天人合一

【解析】3.篇章读完再做。【选 A】

4、具体描述某一株花“香”是没有意义的,对这一说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每种花的香味都不一样,比较没有意义

B每种花的香味都不一样,无法量化

C每种花的香味都不一样,人的嗅觉难以具体判断

D每种花的香味都不一样,各具特色

【解析】4.正确理解句子,然后对应选项。【选 C】

5、下列各项中,哪一项无法从文中看出:

A作者十分重视美学教育

B作者将美育与德育相结合

C作者采用了情境教学的方法

D作者将生命体验引入教学

【解析】5.整体细节题。文中没讲“德育”,从文中无法看出。【选 B】

【答案汇总】1—5:ADACB

我和朋友圈的人聊起各自小时候的故事时,他们会觉得我老爸对我的苛刻要

求很过分,因为他们从小到大在家听到的都是表扬和鼓励,很少被家长严厉地批

评。在他们看来,我爸带给我的都是负能量。我对他们说:“假如你们不是从小

在北京长大,而是像我一样,在小县城长大,没有负能量激发你,你就不可能走

得出来。”

正能量的关怀适合坦途的赏花者,而负能量的刺激适合绝壁的攀登者。

每一个从负能量包围圈中成功脱逃的人,其间忍受的辛苦都是无法对外人言

明的。而一个人每次对自我的极大突破,莫不是源自孤身从负能量的______中杀

21

出。这个过程对你胆气、心力的锻造,足以让你______。当然,你也可能就此沉

沦、被征服。而万一______,它给你带来的巨大快感能让你瞬间领悟成长的真谛。

当你一个人干掉要吞噬你的整个负能量集团军时,那种成就感绝非正能量的鲜花、

掌声、赞扬所能比拟。一场惊心动魄的逆袭要比毫无悬念的完胜精彩太多,也诱

人太多。

第三段:第一题第一空,如果选绝处逢生,“逢生”和“杀出”语义重复。

第一个选“十面埋伏”。“让你„„”选脱胎换骨,比喻让你变化很大。第一题

选 C。

许多人说:“不要和那些带给你负能量的人在一起。”但我每当回想自己的

成长经历时,我更多的是想到那些曾给我带来负能量的人。每一次负能量的冲击

波袭来,在令我痛苦的同时也令我迅速成长。

正是那些负能量,让我从充满温情和爱意的童话笔触描绘下的世界里走出,

从充满书生迂腐气的书斋里走出,来独自面对这个庞大、冰冷而陌生的世界。但

当我不得不忍痛从跌倒处爬起时,不得不运用自己的力量和意志去揭开真实世界

的面纱时,我才慢慢发现,原来真实的世界并非初看时那样,在它庞大、冰冷和

陌生的外表下,也潜藏着幽默、温馨和感动。

我因此知道,真实的世界和童话里的世界,未尝不是同一个世界;真实的世

界和书斋里的世界,未尝不是同一个世界;而正能量与负能量:也未尝不是同一

种能量。藏在幕后的上帝,就像双子座的孩子,有着双重性格。上帝摆出一副严

肃的面孔,却未尝不是一个狡黠的胆小鬼,而那些负能量,正是用来检验勇者和

凡夫的试金石。

第六段:“而正能量与负能量:也未尝不是同一种能量。”真实的世界和童

话的世界都有好有坏,正能量和负能量均有好有坏。第三题选 C。

每个人都希望永远和正能量为伍,但这个世界不能只有白天而没有黑夜。没

人能够永远活在正能量的庇护下,最好的成长就是直面负能量,并干掉它们。

1、依次填入横线处的成语,符合语境、搭配合理的一组是:

A十面埋伏 绝处逢生 脱胎换骨

B绝处逢生 脱胎换骨 十面埋伏

22

C十面埋伏 脱胎换骨 绝处逢生

D绝处逢生 十面埋伏 脱胎换骨

【解析】1.【选 C】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中所阐述的“负能量”的是:

A家境贫寒造成的自卑

B追忆少不更事的感伤

C忍受冷嘲热讽的屈辱

D饱尝挫折带来的痛苦

【解析】2.词语理解题。“负能量”在文中指生命中的坎坷、逆境、挫折,B

项“追忆少不更事的感伤”不符合。【选 B】

3、对文中划横线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能量本身就包含着正负两面,无从选择

B作者对自己人生经验的感悟,不具有普遍意义

C无论正负能量都有可能成为成长的助力

D对于勇者和凡夫而言,正负能量都一样

【解析】3.句子理解题。【选 C】

4、作为选文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最好的成长就是直面负能量

B负能量的刺激适合绝壁的攀登者

C实现人生逆袭的精彩

D正能量与负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解析】4.读完全文最后再做。文章侧重点是负能量,排除 CD。文章最后

一段点明中心思想,“没人能够永远活在正能量的庇护下,最好的成长就是直面

负能量,并干掉它们。”【选 A】

5、阅读全文,评析或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23

A正能量不能使人更好地成长

B此文针对的是当今社会越来越提倡正能量,逃避负能量的趋势

C全文一直以负能量为中心,却带给读者很多正能量

D战胜负能量能获得更大的成就感

【解析】5. 读完全文最后再做。评析或推断,需要对全文有一定的了解之

后再选。【选 A】

【答案汇总】1—5:CBCAA

《拿破仑法典》在世界司法制度史上值得大书一笔,它第一次把资产阶级的

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奠定了资本主义统治的法律基础。除

总则外,共有 3 编 2281 条。第一编是人法,规定了民事权利主体:第二编是物

法,规定了各种财产和所有权及其他物权;第三编是关于取得所有权的方法。从

内容和结构来看,法典的核心是财产关系,即所有制问题。恩格斯说.它把在消

灭了封建专制主义之后刚刚诞生的现代社会的经济生活条件译成了法律语言,他

把这部法典称作“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

第一段:“法典的核心是财产关系”,第一题选 A。它把在消灭了封建专制

主义之后刚刚诞生的现代社会的经济生活条件译成了法律语言,他把这部法典称

作“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第二题选 C。

长期以来,很多人都以为这部法典虽然以拿破仑的名字命名,但他并未直接

参与法典的制定,原因是他正四处征战,无暇顾及,只是下令而已。这个误解同

法国史书对拿破仑辉煌战绩的片面描述以及法国绘画、雕塑等艺术术作品对他赫

赫战功的过度渲染有关。实际上,拿破仑不仅下令而且直接、积极参与了法典的

制定。他于 1799 年发动“雾月政变”成立执政府,翌年就成立了“民法起草委

员会”,并亲自担任主席.委员会按期完成民法草案,经大理院和上诉院研究修

改后,提交参政院讨论修改。参政院围绕草案召开了 102次讨论会,拿破仑参加

了 97 次。法典最后经立法院一致通过,于 1804 年 3 月 21 日正式公布实施。最

初定名为《法国民法典》,1807年改称为《拿破仑法典》。

第二段:1799 年发动“雾月政变”,翌年就成立了“民法起草委员会”,第

24

四题选 D。提交参政院讨论修改,最后经立法院一致通过,第四题 C项排除。“最

初定名为《法国民法典》,1807年改称为《拿破仑法典》。”,第四题 B项排除。

1816 年又改称为《民法典》,1852年再度改称为《拿破仑法典》,但从 1870

年以后,习惯上一直沿用《法国民法典》的名称。这部法典之所以以拿破仑的名

字命名,是因为拿破仑的军队走到哪里,就把这部法典带到哪里,他通过法典把

资本主义制度推向全欧洲。拿破仑并非一介武夫,他深知,同欧洲封建同盟的殊

死搏斗不仅要靠军事力量,更要靠资产阶级法律这无比锐利的武器。他为锻造了

这样的武器而感到自豪。

有人认为拿破仑是个实用主义者,对理论一窍不通,因此《拿破仑法典》只

是一种法律工具,根本没有理论价值.这种看法有失偏颇。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早于法国,革命后又经历了长期的复辟和反复辟的较量,特别是 1660 年还发生

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比英国晚 100多年,但比英国更

彻底,原因就在于其理论准备更充分,从文艺复兴运动到启蒙时期准备了数百年。

启蒙运动的中心是在法国,因此法国资产阶级在理论上也就表现得更成熟,《拿

破仑法典》就是明证。

第四段:最后一句“《拿破仑法典》就是明证。”说明拿破仑法典特别有理论

价值。第五题选 A。

1、《拿破仑法典》的核心是:

A.财产关系

B.社会关系

C.公民权利

D.权力结构

【解析】1.看到“核心”时做这道题。【选 A】

2、根据本文,为什么恩格斯将《拿破仑法典》称为“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

的法典”?

A.在其之后所诞生的宪法法典大多以该法典为效仿对象

B.是世界上第一部由资产阶级国家起草的国家宪法法典

25

C.用法律形式确立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

D.使革命的任务由推翻封建政权转向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解析】2.看到“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时做这道题。【选 C】

3、人们会产生拿破仑并未参与《拿破仑法典》制定的误解,是因为:

A.他反对启蒙主义

B.感觉他当时戎马倥偬

C.他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者

D.他将立法权完全交给了人民

【解析】3.分析误解的原因。戎马倥偬,指军务繁忙,四处征战,无暇顾及。

【选 B】

4、关于《拿破仑法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于 1799年正式公布并开始实施

B.习惯上一直被称为《法国民法典》

C.由当时的参政院修改并讨论通过

D.在“雾月政变”后开始起草工作

【解析】4.局部细节题,把四个选项读一遍。【选 D】

5、最后一段意在说明:

A.《拿破伦法典》独特的理念价值

B.《拿破伦法典》在法国诞生的原因

C.启蒙思想家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深刻影响

D.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差异

【解析】5.读最后一段。【选 A】

【答案汇总】1—5:ACBDA

【注意】

26

1.一定要先读题,再读篇章。大部分题都可以边读边做。

2.篇幅前后顺序和题目顺序是差不多的,第一段对应第一题,第二段对应第

二题,虽然可能偶尔有一些交叉跳跃,但大致是这样的。

3.多练。练阅读速度,练定位文章中有效信息的阅读能力。

4.一个篇章 5道题,做一个篇章一般 5—6分钟,绝对不能超过 7分钟。

27

心之所向 无所不成 Nothing is impossible for a willing heart